大乘经咒插画八
【无量光佛】(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纵6x横6cm
说明;无量光佛,梵文Amitabha,象征「无限量光」,系阿弥陀佛常见的二种形式(Amitabha「阿弥陀婆佛陀」与Amitayus「阿弥陀庚斯佛陀」)之一。Amitabha为「无量光」,即是无量光佛,而Amitayus意指「无量寿」之意,即是无量寿佛,分别代表着「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所蕴含的空间与时间的两种特性。在密教中,以无量光佛是阿弥陀佛的原身,而无量寿佛则为其化身。二者在一般的绘塑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形像,最显著的差异,在于无量光佛的持物是「平口钵」(patra),而无量寿佛为「宝瓶」(kalasha)。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二册第二幅插图。纸幅中无量寿佛的形像,面露巧倩笑容,顶戴堂皇宝冠,长眉修耳,宽肩细腰,躯干各部匀称,体态秾纤合度,手掌垂伸交迭成「禅定托钵」,平口钵上有摩尼宝珠,华贵天衣单肩披挂,身佩各式精致的装饰品,两侧弯耸的长蛇,为灭除一切病苦与无明的表征,二足结跏跗坐于纤尘不染的莲华座。从尊像的整体来看,愉悦的神情之中,不失庄严;亲切的气氛之中,带有可敬。又全画在深黝的墨底纸幅上,流动着闪亮的描金线条,显得分外灿烂绚丽,鲜明耀眼,而背光中的巧致散花与四周的云文瑞光,也呈现出浪漫生动的气息。
【无量光佛】
大乘经咒插画九
【佛顶尊胜佛母】(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纵6x横6cm
说明;佛顶尊胜佛母,梵文Usnisavijaya 或Vijaya,又名最胜佛顶、乌瑟腻沙尊胜佛母、如来顶髻尊胜佛母,密号除魔金刚,为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顶髻的化身,亦是藏传佛教三长寿佛(无量寿佛、白度母、顶髻尊胜佛母)之一。顶是尊胜之义,一切佛顶是指八佛顶,八佛顶中以尊胜佛顶为总体,故能除一切烦恼、业障,与破一切秽恶、痛苦。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二册第三幅插图。纸幅中佛母身如秋月,皎白无瑕,有三面八臂,每面各具三眼。正面相貌慈悲庄严,代表着消灾息难。右面呈笑容愉悦状,象征着增福益寿。左面寂静微具怒容,代表着降伏恶道。其右侧第一手持十字金刚羯磨杵于胸前,象征降魔降灾,第二手托莲座上捧阿弥陀佛,第三手持箭,代表压伏妄想,第四手作与愿印置于右腿前,象征给予一切殊胜如愿以偿。左侧第一手成训诫印持金刚索,代表制服一切难调伏神众,第二手执弓,象征胜三界,第三手上扬作施无畏,代表令离一切怖畏,第四手成禅定印托火焰珠甘露宝瓶,代表得以长寿。并有天衣、五叶摩尼宝冠、缨络、耳环、胸饰、臂钏、腕钏、足钏等装饰其身,庄严安祥结跏趺坐于莲花月轮上。
【佛顶尊胜佛母】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2-11 00:35 编辑
大乘经咒插画十
【佛顶大白伞盖佛母】(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纵6x横6cm
说明;佛顶大白伞盖佛母(Invinciblegoddess of the White Parasol),藏文名「都葛」,为「白伞」之意,系释迦如来顶上发髻中代表五智的「五佛顶尊」(即白伞佛顶、胜佛顶、最胜佛顶、火聚佛顶、舍除佛顶)之首位,也就是佛典所说的「如来五顶,第一白伞。」此尊手持白伞的胜利女神具有极大神通的威力,能够大放光明,以白净无垢的大慈大悲镇伏邪魔,庇护法界芸芸众生。
白伞女神的形像,最重要、显著的标志(持物),就是那一把象征胜利、保卫佛法、以及庇佑一切众生的白色宝伞(或称宝盖、华盖)。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二册第四幅插图。纸幅中佛顶大白伞盖佛母一面二臂三目,顶戴堂皇宝冠,微微右倾,左右二臂共执华盖,犹如雪山映照的身躯,佩挂着瑰丽缤纷的耳环、腕钏、臂钏、足钏、璎珞等饰件与流水行云般的天衣,双足则结跏趺坐于富有印度式建筑风味的莲华座。
【佛顶大白伞盖佛母】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2-11 00:41 编辑
大乘经咒插画十一
【四臂文殊菩萨】(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纵6x横6cm
说明;文殊菩萨,英文the Lord of Wisdom,梵文Manjusri音译为文殊室利、曼殊师利、满殊尸利等,藏文音译为坚贝央,意译为妙吉祥、妙音、妙首等,亦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童子、三世诸佛成道之母、吉祥金刚、般若金刚等。相传文殊生于古印度舍卫国一户婆罗门之家,后随释迦牟尼出家学道。曾立誓以卓越的智慧遍及宇内,引导佛陀的信徒们探索自我,并追求真实的本质。大乘佛教以文殊是智慧的化身,号「智慧第一」,并位居诸菩萨之首。在佛教绘塑作品中,通常作为释尊的左胁侍,与释尊、右胁侍普贤菩萨合称「释迦三尊」。另外,又与毘卢遮那佛、普贤并称为「华严三圣」。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三册第一幅插图。画中文殊形像一面四臂二足,身躯曲折,曼妙有致,头戴五叶摩尼宝冠,金碧辉煌,左侧第一只手屈肘置于胸前结转法轮印(或名说法印),第二只手执宝弓,右第一只手挥舞着智慧之剑(Khad_ga),第二只手持宝箭,身后左侧的莲华之上,载放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Prajn~a^pa^ramita^),宝剑比喻至高的智慧犹如锋利之剑,能斩断一切无明烦恼,与摧伏无数邪魔外道,莲上经书则象征般若智慧浩瀚如书卷,且清净不染,此二物为其重要、鲜明的标志,上身赤裸,佩挂流畅柔顺的天衣,与各式瑰丽的璎珞宝饰,下身穿着高贵雅致的丝质裙裳,双足结跏趺坐于代表菩萨智慧之威猛无匹的狮座上,而背光中精巧的散花与四周闪动的云文瑞光,则散发出浪漫生动的气息。
【四臂文殊菩萨】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2-11 09:40 编辑
大乘经咒插画十二
【毗卢遮那佛说法图】(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纵6x横6cm
说明;毗卢遮那佛,梵文Mahavairochana,或Vairochana,原意是「光明遍照一切宇宙万物」。Maha为「大」之意,Vairochana代表「日」,因此又名大日如来,或译作卢舍那、遍一切处、光明遍照。系「五方佛」(又称五智佛、五禅定佛)之一,位居中央,象征「五智」中的法界体性智,是理智具足、佛我合一的体现。在密教中,毗卢遮那佛为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佛,位阶至崇,能放智慧之光,普照法界众生,化解无数障逆,成就所有事业,具有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一幅插图。画中毗卢遮那佛的形像,五官柔顺,眉目修长,充满庄严祥和的绚烂光辉,发髻隆起,双耳垂肩,散发觉悟高贵之浓郁气息,右手屈肘胸前、作转法轮印(又名说法印),传道三世十方,六道众生解惑,双足结跏趺坐于典雅洁净、富有印度式建筑风味的莲华座上,而躯干协调,比例得宜有度,服饰简朴,衣纹流畅有致。全画在深黝的墨底纸幅上,流动着闪亮的描金线条,显现得格外辉煌灿烂、鲜明耀眼,而背光中的散花,及四周的云文瑞光,也弥漫着浪漫生动的情调。
【毗卢遮那佛说法图】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2-11 10:36 编辑
大乘经咒插画十三
【观音文殊金刚手三大士】(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纵6x横6cm
说明;观音菩萨(Avalokiteshvara)、文殊菩萨(Manjusri)、金刚手菩萨(Vajrapani),一般合称为「三族姓尊」或「日松贡布三尊像群」,分别代表着「慈悲、智慧、伏恶」三种特质。其排列方式:中间系观音菩萨,左侧是文殊菩萨,右方则为金刚手菩萨。在不同的时期,三族姓尊的形像有着不同的变化,如其中象征慈悲的观音,早期为莲华手观音(Padmapani),至后期转变成四臂观音(Shadakshari Avalokiteshvara,又名六字观音菩萨);而代表伏恶的金刚手,亦由寂静的菩萨相改变为忿怒的护法相。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二幅插图。画中三尊像,由左至右依序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金刚手菩萨,均长眉修鼻,慈祥沉静,垂耳绛唇,温柔和善,结跏趺坐于莲华座之上。其中观音系四臂观音菩萨,主臂二手作合掌印,左第二只手持莲华,右第二手则执念珠;文殊右手挥舞着智慧之剑(Khad_ga),比喻至高智慧如利剑,能斩除一切烦恼与邪魔,左拿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Prajn~a^pa^ramita^),象征般若智慧浩瀚如书卷;而金刚手为寂静的菩萨相貌,右手高举飞舞着金刚杵,代表「起正智犹如金刚,能断我法微细障故」,左手屈肘作训诫印。全画图像,左右对称,架构井然。在深黝的墨底纸幅上,流动着闪亮的描金线条,显现得格外辉煌灿烂、鲜明耀眼,而背光中的散花,及四周的云文瑞光,也散发出浪漫生动的气息,与主尊之间,彼此辉映成趣。
【观音文殊金刚手三大士】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2-12 19:38 编辑
大乘经咒插画十四
【救度佛母】(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纵6x横6cm
说明;救度佛母,又名度母、多罗菩萨,梵文「Tara」为「眼精」之意,相传由于观世音菩萨悲悯尘世间未被救度的众生甚多,因而忧伤流泪,所滴落下来的泪珠即化做莲华,而救度佛母就是从此莲华出现的,所以救度佛母是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化身,并以慈母怜愍呵护稚子般的心肠,广度芸芸众生脱离生死苦海,导引至光明的彼岸,因此救度佛母即是「救度一切众生的佛母」。救度佛母象征诸佛菩萨的慈心慧眼,具有广显甚深的神通威力,若听闻受持此尊密法,则能除罪消业,增福广智,治病延寿,并能子嗣繁衍,财货富饶,凡有所求,莫不随愿圆满成就。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三幅插图。画中救度佛母的形像美丽动人,头部微向左倾,丰胸细腰,身躯呈S型,姿态万千,具明显女性特质,顶戴富丽堂皇的五叶摩尼宝冠,右手垂置于右膝上结与愿印,左手平放胸前作安慰印(又名说法印),右足舒展踩踏莲华,左足跏趺卷曲,成大王游戏姿安坐于富有印度式建筑风味的莲华座上,身佩耳环、璎珞、腕钏、臂钏、足钏等饰品,上半身披挂着行云流水般的天衣,下身华丽重裙表示庄严。在深黝的墨底纸幅上,流动着闪亮的描金线条,显得格外辉煌灿烂、明亮耀眼,而背光中的散花与四周的云文瑞光,也散发出浪漫生动的气息。
【救度佛母】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2-12 19:47 编辑
大乘经咒插画十五
【沙斡佛母】(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纵6x横6cm
说明;沙斡佛母,梵文Savari,又名沙斡哩母、夏瓦莉天女、沙瓦瑞明妃、山林白母、山林女、设缚哩,相传是「无上瑜伽密」中「五大本尊」之一的吉祥喜金刚(Shri Hevajra)足下、洁净不染之莲瓣所蕴化而生的。其形像怖畏,是要威镇邪魔,摧碎障蔽;而寓意悲智,是要利益众生,证悟大乐。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四幅插图。画幅中沙斡佛母为三面九目六臂二足之忿怒形像,头上戴着宝冠,怒发直竖,圆目瞪视,大嘴张裂,貌甚凶恶,令人不禁畏惧颤栗,右侧第一只手屈肘执金刚杵,第二手拿斧钺,第三手持宝箭,左第一手紧握金刚索,第二手高举莲华,第三手执持宝弓,以各式精丽的璎珞为装饰,上半身披挂天衣,下半身穿着虎皮裙,二足跪立于莲华座之上。全画在深黝的墨底纸幅上,流动着闪亮的描金线条,显现得格外辉煌灿烂、鲜明耀眼,而背光中的散花,及四周的云文瑞光,也散发出浪漫生动的气息,与主尊之间,彼此辉映成趣。
【沙斡佛母】
大乘经咒插画十六
【摩利支天菩萨】(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纵6x横6cm
说明;摩利支天菩萨,又名摩利支提婆、阳焰,梵文Marici,为「光线」之意,系日光的神格化,相传源于古印度民间所崇拜的猪面人身光明女神华拉希(Varahi),后被佛教所吸收而成为黎明女神,并列于天部。以摩利支天菩萨为本尊的修法,称为「摩利支天法」,此法具有能够隐身遁形与除难消灾的神通能力,密教中就是以摩利支天法为隐形法。由于摩利支天菩萨具有不可思议的隐身法力,因此极受日本武士的信仰,并奉为守护神。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五幅插图。画中摩利支女神是三面八臂二足的乘猪座形像:正面为和蔼慈祥,微笑自在的和善相(或称寂静相),左面呈猪相,颦眉吐舌,面貌极丑陋,右面则是忿怒相,每面各有三眼,闪烁着明耀的目光,头戴毘卢遮那化佛宝塔,项挂无忧树华鬘,左右第一只手共执金刚杵,左边第二只手执针,第三只手持弓,第四只手执金钢索,右边第二只手拿线,第三只手执箭,第四只手持钩,身披华丽流畅的天衣,以耳环、腕钏、臂钏、足钏、璎珞等物为装饰,结跏趺坐于相当有趣可爱的七只猪所拉的车座上。在深黝的墨底纸幅上,流动着闪亮的描金线条,显得格外辉煌灿烂、明亮耀眼,而背光中的散花与四周的云文瑞光,也散发出浪漫生动的气息。
【摩利支天菩萨】
大乘经咒插画十七
【灭恶趣菩萨】(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纵6x横6cm
说明;灭恶趣菩萨,即除盖障菩萨,梵文Sarvapayajaha,又名破恶趣、除恶趣、能舍一切恶趣、除障金刚等,以破灭「三恶趣」(或称三恶道,即地狱道、恶鬼道、畜生道)为本誓,解脱众生之烦恼痛苦,使臻至彼岸。系「八大菩萨」(观音、弥勒、虚空藏、普贤、金刚手、文殊、地藏、除盖障)之一。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六幅插图。画中灭恶趣菩萨结跏趺坐于富有古印度佛寺宝塔风格、装饰着金刚交杵的莲座上,顶戴华丽宝冠,脸庞圆润,神貌和蔼,令人油然生起亲近之心,二手垂置脐前作禅定印,佩带柔顺天衣与各式精致璎珞。全画在深黝的墨底纸幅上,流动着闪亮的描金线条,显现得格外辉煌灿烂、鲜明耀眼,而背光中的散花,及四周的云文瑞光,也散发出浪漫生动的气息,与主尊之间,彼此辉映成趣。
【灭恶趣菩萨】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2-14 00:34 编辑
大乘经咒插画十八
【大威德炽盛光如来】 (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纵6x横6cm
说明;大威德炽盛光如来,又名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金轮佛顶、炽盛光佛顶、炽盛光如来,相传为佛身毛孔所放射出的炽盛光明之化身,亦是消灾除厄咒语(陀罗尼dharani)的本尊。受持诵读「炽盛光佛顶法」者,可消灭一切灾难,带来无量祯祥。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七幅插图。画幅中的大威德炽盛光如来,祥眉慈目,长耳垂肩,肉髻高耸,右手于胸前作转法轮印,左手低垂成禅定印、持金轮,手中的金轮,为其重要显著的标志,华美高贵的袈裟披左袒右,二足结跏趺坐。全画在深黝的墨底纸幅上,流动着闪亮的描金线条,显现得格外辉煌灿烂、鲜明耀眼,而背光中的散花,及四周的云文瑞光,也散发出浪漫生动的气息,与主尊之间,相互辉映成趣。
【大威德炽盛光如来】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2-14 00:41 编辑
大乘经咒插画十九
【心咒菩萨】(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纵6x横6cm
说明;心咒,即诸尊之神咒,或称陀罗尼(dharani)、咒语、真言,而心咒菩萨也就是守护经(Pancaraksa)咒语的拟人化。此种将真言咒语赋予「人形」的图像,不仅是经书的插图,并具有「符咒」效果,能保护经书免于侵害毁损,进而增强咒语真言的功效,使持诵者得以趋吉避凶。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八幅插图。画幅中心咒菩萨为一面二臂二足之形像,头戴宝冠,额宽脸圆,笑容可掬,修眉垂耳,祥和可亲,二手屈肘于胸前结转法轮印(又名说法印),天衣流畅典雅,璎珞繁复细致,身后左右两侧的莲华上,分置经书与摩尼宝珠,双足结跏趺坐于富有印度式建筑风格的莲座之上。全画在深黝的墨底纸幅上,流动着闪亮的描金线条,显现得格外辉煌灿烂、鲜明耀眼,而背光中的散花,及四周的云文瑞光,也散发出浪漫生动的气息。
【心咒菩萨】
大乘经咒插画二十
【金刚手菩萨】(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纵6x横6cm
说明;金刚手菩萨,梵文Vajrapani,又名金刚手、金刚手药叉将、金刚力士、密主金刚手、秘密主菩萨、执金刚菩萨。相传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威猛神将,其后被佛教吸收,因手执金刚杵,常侍卫于佛,故称之为金刚手菩萨,具有除恶降魔的广大神力。在西藏地区,也是相当重要的雨神。与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合称「三族姓尊」,分别代表「伏恶、慈悲、智慧」三种特质,亦为「八大菩萨」(观音、弥勒、虚空藏、普贤、金刚手、文殊、地藏、除盖障)之一。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九幅插图。画幅中金刚手菩萨呈一面二臂二足的护法忿怒相,头部微倾,顶戴忿恨冠,三目圆睁怒视,阔嘴大张,獠牙外露,容貌甚为凶猛,右手高举飞舞着金刚杵,是其显著特具的标帜,象征「起正智犹如金刚,能断我法微细障故」,左手屈肘执持金刚索,天衣流畅,璎珞繁复,下半身穿着虎皮裙,以勇武的战斗姿立于莲华座之上。全画在深黝的墨底纸幅上,流动着闪亮的描金线条,显现得格外辉煌灿烂、鲜明耀眼,而背光中的散花,及四周的云文瑞光,也与主尊的形像相互辉映成趣。
【金刚手菩萨】
大乘经咒插画二十一
【坏相金刚】(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纵6x横6cm
说明;坏相金刚,是守护经(Pancaraksa)咒语真言(陀罗尼dharani)的人格化,象征此陀罗尼犹如金刚之坚利,能破坏种种烦恼魔障,因此称为坏相金刚。其能护佑一切众生,息灾增益,未成就者悉令得成就,所有希愿皆使如意。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十幅插图。画中的坏相金刚为一面二臂二足之形像,圆脸修耳,长眉细目,头顶宝冠堂皇富丽,身上璎珞繁复精巧,右手弯肘,以拇、食二指捏着十字金刚交杵,左手低伸握着金刚铃,流畅柔顺的天衣披绕全身,左足屈盘,右足舒踞,并踏踩一朵莲华,成大王游戏姿。全画在深黝的墨底纸幅上,流动着闪亮的描金线条,显现得格外辉煌灿烂、鲜明耀眼,而背光中的散花,及四周的云文瑞光,也散发出浪漫生动的气息,与主尊之间,相互辉映,饶富趣味。
【坏相金刚】
大乘经咒插画二十二
【坏相金刚】(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纵6x横6cm
说明;坏相金刚,是守护经(Pancaraksa)咒语真言(陀罗尼dharani)的人格化,象征此陀罗尼犹如金刚之坚利,能破坏种种烦恼魔障,因此称为坏相金刚。其能护佑一切众生,息灾增益,未成就者悉令得成就,所有希愿皆使如意。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十一幅插图。画中的坏相金刚为一面二臂二足之形像,圆脸修耳,长眉细目,头顶宝冠堂皇富丽,身上璎珞繁复精巧,右手弯肘,以拇、中二指捏着金刚杵,左手低伸握着金刚铃,流畅柔顺的天衣披绕全身,左足屈盘,右足舒踞,并踏踩一朵莲华,成大王游戏姿。全画在深黝的墨底纸幅上,流动着闪亮的描金线条,显现得格外辉煌灿烂、鲜明耀眼,而背光中的散花,及四周的云文瑞光,也散发出浪漫生动的气息,与主尊之间,相互辉映,饶富趣味。
【坏相金刚】
大乘经咒插画二十三
【金刚寿命佛】(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纵6x横6cm
说明;金刚寿命佛,又名金刚寿命菩萨,也就是普贤延命菩萨。在密教中,有所谓的「延命法」(jani-tam)。此法有二种,其中一种系以普贤延命菩萨为本尊,称为「普贤延命法」,修持是法,可获得金刚寿命,免于轮回,离于非命,延长寿命,增益福财,以及开广智慧。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十二幅插图。画中的金刚寿命佛结跏趺坐于洁净不染、富有印度式建筑风味的莲华座上,其阔额大耳,修眉细目,令人在一股肃穆庄严的震撼之中,不失温馨亲切的感动,高髻顶珠,为甚深极大智慧的表征,印相细腻,宣说着宇内永恒的至理,衣纹曲畅,充满着行云流水般的轻快与喜悦。全画在深黝的墨底纸幅上,流动着闪亮的描金线条,显现得格外辉煌灿烂、鲜明耀眼,而背光中的散花,及四周的云文瑞光,也散发出浪漫生动的气息,与主尊之间,彼此辉映成趣。
【金刚寿命佛】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5-23 22:56 编辑
大乘经咒插画二十四
【红色怖畏】 (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纵6x横6cm
说明;红色怖畏,梵文Yamantakam,原意为摧灭阎魔者,又名降阎魔尊、阎敌治死王、阎曼德迦金刚、雅曼达嘎、大威德忿怒明王、六足尊、六面尊。威猛伏恶,谓之「大威」,护善救世,谓之「大德」,相传系无量寿佛的教令轮身,或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以镇摄阎魔王,破除烦恼业障,解救一切众生,为五大明王、八大明王之一。修持本尊密法,可除魔消灾,祈求胜利。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十三幅插图。纸幅中阎曼德迦的形像,一面二臂二足,体形矮胖,容貌忿怒,顶戴五骷冠,头发冲竖,三目圆睁,大嘴张裂,右手高举三钴杵,左手屈肘作训诫印,各式巧丽的璎珞为装饰,柔畅的天衣飞舞飘扬,下身着虎皮裙,以战斗姿(或名展立姿)傲立于生灵座之上。足下的水牛,为其特有独具的识别标记,而人形名为「挪细」,是障碍成佛的作恶者。综观全画,在深黝的墨底纸幅上,流动着闪亮的描金线条,显得分外灿烂绚丽,鲜明耀眼,而背光中精致的卷草纹与四周的云文瑞光,也呈现出浪漫生动的气息。
【红色怖畏】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2-14 01:38 编辑
大乘经咒插画二十五
【黑色怖畏】(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纵6x横6cm
说明;黑色怖畏,梵文Yama,又名焰摩天、夜摩天、须炎天、时分天、焰摩天王、夜摩天王、焰摩王、阎魔王、死主王、遮止王、静息王、须焰摩、双王、妙善、妙唱、善时、善分等。相传源自古印度吠陀时代的夜摩神,其职司引导亡魂至充满光明欢乐的净土,与诸天共享福德。然而因为人性畏惧死亡,其后乃逐渐演变,成为审判死者善恶的地狱冥界之主,位列天部,为护世八方天之一。修持焰摩天密法,能具除病、消灾、延寿、添嗣等功德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十四幅插图。画中焰摩天的形像相当特殊显著,为一面二臂二足的牛头人身。其体形壮硕,气势威猛,顶戴五骷髅冠,面具圆睁三目,一对牛角微弯矗立,阔嘴大张,獠牙外露,相貌极其狰狞丑恶,令人印象深刻,右手执金刚钺刀,左手拿着头器,身上披挂五十人头项圈,天衣飞舞,蛇饰满身,展立姿于牛座之上。全画在深黝的墨底纸幅上,流动着闪亮的描金线条,显得分外灿烂绚丽,鲜明耀眼,而背光中的熊熊火焰,以及四周的云文瑞光,也与主尊的威武形像,相互辉映。
【黑色怖畏】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2-14 17:23 编辑
大乘经咒插画二十六
【马哈葛立】(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纵6x横6cm
说明;马哈葛立,梵文Sridevi,藏文Palden Lhamo,又名达维、吉祥天母、吉祥天女、班丹拉姆、巴达拉母、功德天、驴子天王等。相传原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女神,非常残暴,其后为佛教中的金刚手菩萨(Vajrapani)镇摄收服,成为一尊女性护法神,亦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总主。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十五幅插图。画幅中马哈葛立形像凶恶至极,为一面四臂二足,头上戴着五骷髅冠,怒发直立冲竖,三目圆瞪瞋视,口中含着「参布」(活人),肩挂五十颗人头所编成的链子,身披一张人皮,据说为其亲子之皮,象征着捍卫佛法,大义灭亲,左侧第一只手拿骷髅棒,系用来降伏阿修罗(恶鬼)的利器,第二只手执三叉戟,并握着人皮披风的一脚,右第一手持装满鲜血的头器,代表极大的快乐,第二手拿宝剑,并握着人皮的另一脚,身上装饰着各式精巧的璎珞,二足弯曲低垂侧坐于驴座之上。其坐骑亦相当特异,除头部二眼外,在两条后腿的上方还各有一眼,且以人皮为鞍,于驴子前后各系着人皮的一手一足,而其头颅则垂荡于颅腹之下。马哈葛立骑着四眼驴于波涛汹涌的血海之上,奋足直前,象征闯越天、地、海三大界。全画在深黝的墨底纸幅上,流动着闪亮的描金线条,显得分外灿烂绚丽,鲜明耀眼,而背光中的火焰纹,与四周的云文瑞光,则更加衬托出主尊的深刻形像。
【马哈葛立】
大乘经咒插画二十七
【忿怒明王】 (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纵6x横6cm
说明;忿怒明王,梵文Krodha Deities,又名忿怒尊、明王、持明王、威怒王、金刚。据密教的理论而言,诸佛可化现为「自性轮身」、「正法轮身」及「教令轮身」三种轮身。所谓自性轮身,为诸佛的真身。所谓正法轮身,指诸佛为教化众生,以正法度人,而化现为菩萨。所谓教令轮身,即菩萨秉受如来的教义,欲摄召折伏法界难化愚闇之众生,而显现至极忿怒威猛、奋不顾身之相貌,也就是忿怒明王。密教中的忿怒明王众多,较常见的有四大明王、五大明王、八大明王、十大明王等,这些忿怒明王的具体名称与形象,各部经典的说法记载,多有殊异。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十六幅插图。画幅中忿怒明王为一面二目二臂二足之形像,顶戴五骷冠,怒发上竖,瞠目直视,阔嘴大张,容貌凶恶,令人心生畏惧,左手持金刚铃,右手执金刚杵,二手屈肘成金刚吽迦逻印,交会于胸前,以精致的璎珞为装饰,上半身披挂飞舞天衣,下半身穿着虎皮裙裳,二足展立姿于莲华座之上。全画在深黝的墨底纸幅上,流动着闪亮的描金线条,显现得格外辉煌灿烂、鲜明耀眼,而背光中的散花,及四周的云文瑞光,也散发出浪漫生动的气息,与主尊之间,彼此辉映成趣。
【忿怒明王】
大乘经咒插画二十八
【马曷葛剌】(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纵6x横6cm
说明;马曷葛剌,梵文Mahakala,又名玛哈嘎拉、摩诃迦罗、莫诃哥罗、大黑、大时、大黑天、大黑神或大黑天神等名称。相传系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的降魔相,古印度视之为军神或战神,亦是藏传佛教「八大护法」(大梵天、大黑天、吉祥天女、马头观音、阎曼德迦、阎魔天、财神护法、战神)之一。自蒙元以来,马曷葛剌护法甚受重视,尤其是军方最为信奉,时常藉以祈求军功,所向披靡。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十七幅插图。画中马曷葛剌为一面二臂二足,体形矮短肥大,头戴象征调伏「五蕴」诸毒的五骷髅佛冠,须发上扬,三目圆瞪,颦眉忿恨,裂嘴咬囓利牙,项挂五十颗滴血头颅,代表梵文的五十个字母,也就是象征伏魔的真言咒语,右手持握伏恶除障的金刚钺刀,左手拿蕴含生命执着的头器(嘎巴拉),二肘上横捧一杖刀,据说刀内隐藏着无数神兵,虎皮为裙,种种璎珞蛇宝装饰其身,蹲踞于尸体上,代表踏碎众生内心的魔障。全画在深黝的墨底纸幅上,流动着闪亮的描金线条,显现得格外辉煌灿烂、鲜明耀眼,而背光中精致的卷草纹与四周的云文瑞光,也呈现出浪漫生动的气息,与主尊之间,彼此辉映成趣。
【马曷葛剌】
大乘经咒插画二十九
【韦驮天】(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明成祖永乐九至十年 (1411-1412) 泥金写本《大乘经咒》插图 方册 折装 纸本 描金纵6x横6cm
说明;韦驮天,梵文Skanda,为「阴天」之意,又名韦驮、韦将军、韦天将军、违驮天神、塞建陀天、私建陀天、鸠摩罗、善梵等,有时也称为韦驮菩萨。相传本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战神,秉性聪慧,以威武勇猛、善走如飞著称。其后被佛教吸收,而成护法诸天之一,位列四天王下三十二将军之首,并为伽蓝(寺庙)的守护神。具有驱除邪魔,与保护佛法之广大能力。从其所拥有不同性质的名称来看,可知一般人对于护法韦驮天的信仰,应是古印度韦驮天、密迹金刚、韦琨将军等信仰的融合。
是画为明永乐间泥金写本《大乘经咒》第四册第十八幅插图。画幅中韦驮天全身铠甲的将军装扮,是其最常见、显著的造型。貌似童子,象征不失纯真的赤子之心,二手屈置胸前作合掌印,两肘之中横捧着一把宝剑,足穿战靴,昂首直立,姿态雄伟,气宇超群。综观全画,在深黝的墨底纸幅上,流动着闪亮的描金线条,显得分外灿烂绚丽,鲜明耀眼,而熊熊的火焰头光、精巧的散花七珍,以及四周浪漫的云文,也与主尊的威武形像,相互辉映成趣。
【韦驮天】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2-17 19:29 编辑
【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本单元介绍《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
说明;《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是晚期密典,属于印度密教怛特罗续部四部中的「无上瑜伽部」。喜金刚教法在北宋仁宗时首度传入中国,是为印度僧人「释法护」译自梵本的《佛说大悲空智大教王仪轨经》。元初世祖「忽必烈」时代,西藏萨迦五祖「发思巴」的弟子「莎南屹啰」复将印度传入西藏的喜金刚瑜伽实修法门节译为汉文,此即为《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
《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是西藏萨迦派入门的基础修行法,也是最重要的仪轨,内容包括「前行」、「正修」与「结行」:前行由敬礼文开始,先行庄严坛场、献供,皈依、发心、修诵金刚萨埵、发悲心、观空性、修守护轮等。其次即进入正修,有「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两过程;生起次第的「六支」,可谓本仪轨的中心思想,藉由这六支的修法,以净化修行者的身心与外境,达到清静圆满的「六佛境界」。圆满次第则深入修禅定、观净相与念诵瑜伽。仪轨最后结行于诵偈、回向发愿。
本轨的主译者为「沙南屹啰」,然文中于供养上师名单中,两度提及「发斯巴帝师」,并主张「瑜伽人若欲博达,宜访发斯巴帝师所述合教现证也」,可推知本轨的汉译时间,约在发思巴与莎南屹啰师徒合译《如来顶髻尊胜佛母现证仪》稍后。两部仪轨皆在元世祖时代由藏文译为汉文,明英宗正统四年制成精致的写绘本。
写绘本每半叶上下双栏,经文七行,每行一至二十字不等,除少数子标题为朱书,全文以金书为主,书体俊朗清逸,与瓷青底纸相互辉映,分外亮丽。文中凡咒语梵文译音,常以二字合音之反切法注记。文末以散花补白,喻有梵天献花之意。书衣为木质夹板,阴刻佛经题名,内填石绿。全卷首尾冠有扉画「吉祥喜金刚坛城」及拖尾画「护经天神大黑天」,并有御制经牌赞,制作风格严谨而华丽。
收传印记:秘殿珠林。乾隆御览之宝。秘殿新编。珠林重定。嘉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清宫鉴藏宝。西湖明水。
【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2-18 22:45 编辑
【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图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说明;《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分为上下两册,两册两卷,上册58开,下册60开,全部计118开,为明英宗正统四年 (1439) 泥金写本,金字经文耀然于黝色的瓷青纸本上,占了全卷大部分篇幅,为免冗长经文的赘述,内容即予略过,仅就首尾扉画部分及经文起末加以介绍如后。 【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卷上】
【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卷上第1开】第1开是扉画「吉祥喜金刚坛城」,四周方拱形龛中安住着二十六尊像,分别是无我佛母、文殊菩萨、八十四大成就者的必哩斡巴、夏哇里巴、「瑜伽尼众」(八天母)、「忿怒尊」(十忿怒)、度母等。
【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卷上第2开】第2开是「御制经牌赞」,赞文:「六合清宁 七政顺序 雨旸时若 万物阜丰/亿兆康和 九幽融朗 均跻寿域 溥种福田/上善攸臻 障碍消释 家崇忠孝 人乐慈良/官清政平 讼简刑措 化行俗美 泰道咸亨/凡厥有生 俱成佛果 正统四年正月十五日」
【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卷上第3开】第3开是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经卷文,摘录起首片段:「敬礼上师足 稽首二资圆 福德巍巍身 无尽三轮性 轮救有情者 劫海难得就 福智资粮海 今说易能成 集轮道场仪 娱方慧集乐 转二资粮轮 以达大觉邑 是故名集轮 兹理极迥腾 一切卑劣境 安隐修菩提 即是续之心」
【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卷上第58开】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经卷上文末。
【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卷下】
【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卷下第1开】第1开是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经卷下文起。
【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卷下第60开】第60开是拖尾画「护经天神大黑天」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2-19 02:42 编辑
【吉祥喜金刚坛城】(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明英宗正统四年 (1439) 泥金写本 《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扉画 册 经折装 瓷青纸本 描金彩绘纵25.1x横36.9cm
说明;吉祥喜金刚(Shri Hevajra),梵音读若「嘿跋折啰」,藏译读若「戒多杰」或「杰巴多杰」,系藏传佛教「无上瑜伽密」五大本尊(守护尊)之一。喜金刚蕴涵了悲与智双具的觉悟,智慧能使人洞悉透彻自我执迷的妄想,是解脱诸苦的根本要素;而慈悲就是将这种极大法喜分享予他人的具体表现。
据经文的描述,吉祥喜金刚的形象,原是与其明妃「无我佛母」相拥的双身像。母性的无我佛母代表着卓越非凡的智慧,父性的吉祥喜金刚则象征着普遍法界的慈悲,这种相拥的双身形象,具体地证明了精神圆满的境界是存在的。然而吉祥喜金刚自西藏东传中土以来,由于揉合了汉民族特具的悠久的含蓄敦厚之传统后,改易了原有的双身像面貌,转变为此经扉画中所见的喜金刚单身形象,其明妃无我佛母则被安排与诸尊并列于坛城的方拱形龛之中,而吉祥喜金刚也就成为悲智互具的守护尊。
《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著录于清宫《秘殿珠林》与故宫《善本旧籍总目》,然此二书与经文中并未载记绘图者的相关资料,兹根据是经卷首的「御制经牌赞」,可推知本幅应出自明代宫廷作坊之手。全画磁青色彩华丽精美,坛城方龛繁复有序,八宝散花细致缤纷,吉祥喜金刚与诸佛菩萨法相怖畏庄严,深具藏汉艺风格。
「坛城」又称为中围、坛场,即曼荼罗或曼陀罗(mandala),在古印度意指国家的领土与祀神的祭坛,系密教的中心要素,为一种表示宇宙真理的图绘,被认为是法界的表征,亦即是超越的大宇宙(macrocosm)和内在的小宇宙(microcosm)相即的空间。其内聚集佛或菩萨之圣像于一坛,或描绘诸尊于一处。坛城主尊吉祥喜金刚为藏传佛教无上瑜伽密五大本尊(守护尊)之一,是萨迦派(花派)「入门」的基础修法,萨迦派初学者必须先获得此灌顶,方可继而起修其他密续;又因喜金刚乃萨迦派祖师大成就者必哩斡巴(Virupa)所亲传,故该派以此总集一切密续,为「不共」最高的仪轨。
【吉祥喜金刚坛城】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2-19 23:14 编辑
【吉祥喜金刚坛城配置图】
说明:吉祥喜金刚坛城四周有方拱形龛,其中安住着二十六尊像,分别是无我佛母、文殊菩萨、八十四大成就者的必哩斡巴、夏哇里巴、「瑜伽尼众」(八天母)、「忿怒尊」(十二忿怒)、度母等。
中央是「吉祥喜金刚」,梵音读若「嘿跋折啰」,藏译读若「戒多杰」或「杰巴多杰」,系藏传佛教「无上瑜伽密」五大本尊(守护尊)之一。。
两侧是「八吉祥徽」,属于其中之供养类。是佛教最为常用的八件宝物,通常作庄严具供于佛前,或作图案装饰殿堂。以下利用图标各配置,一一佐以说明。
【吉祥喜金刚坛城配置图】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2-20 01:40 编辑
【吉祥喜金刚】(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说明:吉祥喜金刚 藏译读若「戒多杰」或「杰巴多杰」,系藏传佛教「无上瑜伽密」五大本尊(守护尊)之一。 据《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 》经文的描述,吉祥喜金刚的形象,原是与其明妃「无我佛母」相拥的双身像,然而吉祥喜金刚自西藏东传中土以来,由于揉合了汉民族特具的悠久的含蓄敦厚之传统后,改易了原有的双身像面貌,转变为此经扉画中所见的喜金刚单身形象,其明妃无我佛母则被安排与诸尊并列于坛城的方拱形龛之中,而吉祥喜金刚也就成为悲智互具的守护尊。 吉祥喜金刚各部位均有象征意义,兹以一览表方式,介绍其特殊的、众多的意涵,期能一窥藏密本尊的神秘面貌。 各部位象征意义 :「吉祥」代表福慧圆满、具「不二智」。 「喜」代表证得无我、利益有情的大悲。 「金刚」代表般若空性、具众胜相的智慧。 「忿怒相」(咬囓利牙 黄发上竖) 代表以大悲心示忿怒形象,降服有邪恶倾向的有情。「黄发上竖」又代表佛德辗转增上。 「八面 」 代表能舍弃对色与无色之贪欲的「八解脱」:初是有色观色解脱、无色观色解脱、净色解脱、空无边处解脱、识无边处解脱、无所处有解脱、非想非非想处解脱、灭受想解脱。 「五骷髅冠」 代表去除「五毒」:贪、瞋、痴、慢、疑之能力。 「三目」 代表具「身」结印、「口」诵咒、「意」观想三种清净之能力。 「五饰」 代表五佛五智之清净。「手镯」代表中央毗庐遮那佛法界体性智。「头环」代表东方不动佛大圆镜智。「耳环」代表西方阿弥陀佛妙观察智。「项链」代表南方宝生佛平等性智;亦代表梵文的五十个字母。「腰带」代表北方不空成就佛成所作智 「十六持物」 代表十六种空性: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无际空、毕竟空、无散空、自性空、一切法空、自相空、无所缘空、无性空。 「足踏四人」 代表摧碎「四种魔」:黄色「大梵天」、白色「帝释天」、青色「遍入天」、黑色「大自在天」;亦代表饶益众生的「四摄法」: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 「九舞相」 代表能降服具贪欲愚痴者的九种舞姿:属于「身姿」的娇媚、勇猛、丑陋,属于「语姿」的嬉笑、猛厉、可怖,属于「意姿」的悲悯、威吓、平和。 「肉体」 代表安住不动的「地大」。 「血液」 代表旋转自在的「水大」。 「津液」 代表烧除尘染垢障的「火大」。 「肢髓」 代表造作诸法的「风大」。 「皮肤」 代表能达到觉悟境界的「七觉支」:念觉支、择法觉支、勤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 「骨骼」(头骨 关节 骨肋 骨股骨) 代表能断烦恼、证涅盘的「四圣谛」:苦、集、灭、道之清净。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2-20 01:41 编辑
【 八吉祥徽 】(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说明:藏传佛教的法器大致可分为礼敬,称赞,供养,持验,护魔,劝导六大类。八吉祥徽则属于其中之供养类。八吉祥是佛教最为常用的八件宝物,通常作庄严具供于佛前,或作图案装饰殿堂。它们皆有深刻的寓意,并从八个方面说明了佛法的八种意义。
【法轮】法轮,梵音chakra。象征佛之「大法圆转,万劫不息」。法轮共有八轴,代表佛法八正道。佛之说法,能摧破众生之恶,犹如轮王之轮宝,能辗摧山岳岩石。故谓之法轮。又佛之说法,不停滞于一人一处,辗转传人,犹如车轮,故譬喻为法轮。
【法螺】法螺,梵音sankha。象征「菩萨果妙音吉祥」。螺贝之声远闻,以喻佛之说法广被大众。又螺声勇猛,以表大法之雄猛。又吹螺而号令三军,以譬说法降魔。佛之法音标帜,吹之则诸天善神欢喜而影向,且闻之者灭诸罪障。 【宝伞】 宝伞,梵音chhatra。象征「张弛自如,荫覆众生」。伞原是古代印度贵族和皇室之象征,是贵族出巡时仪仗器具。后来被佛教采用,象征着遮蔽魔障,守护佛法。
【华盖】华盖,梵音dhvaja。象征「遍覆三千净一切乐」。所谓盖即是幢,幢原是古代印度的军旗。代表佛法战胜外道,解除烦恼,得到觉悟的象征。 【妙莲】莲花,梵音padma。象征「出五浊世而不染」。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是高尚纯洁的象征。
【双鱼】双鱼,梵音matsya。象征「坚固活泼能解坏劫」。鱼儿优游自在,无拘无束的在水中生活,在佛教中象征了坚固活泼并且有能跳脱于恶劫的意义。 【宝瓶】 宝瓶,梵音kulasa or dhana kumbha。象征「福智圆满,具完无漏」。宝瓶比喻佛说经典福智圆满, 完备无漏。其造型似净瓶,作用为盛装净水,甘露或诸宝物。
【盘长】盘长,梵音shrivasta。象征「回环贯彻,一切通明」。盘长是没有开端和结尾的结饰图案,象征着佛法长久永恒,求无障碍。
【 八吉祥徽 】
北平"人和纸店"的民俗神祇画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2-21 17:19 编辑【吉祥喜金刚坛城白度母】(图文载自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网佛经图绘详说)
「白度母」為吉祥喜金刚坛城正上方拱龛六尊之一,「白度母」藏语:Sgrol-dkar,白色身,一首二臂,左手置膝施予愿印,右手当胸成安慰印,双手持曲颈莲花,坐游戏坐。「白度母」为长寿三本尊之一。在藏传佛教里为慈悲心的代表,曾示现为唐朝文成公主,将佛教带入西藏。相传白度母由阿弥陀佛的左眼所化成,因在面、手、脚共有七目,救度一切苦难众生,故称「七眼佛母」;又因热心救人,亦被信奉者称为「救度佛母」。佛经中记载:修持白度母法,能增长寿命及福慧,断轮回之根,免除一切魔障、瘟疫、病苦,凡有所求,无不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