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8-25 06:44:22
6317wlt 发表于 2015-8-24 22:24
我与航空工业学校1
是30楼吗?我们1958年进校时住30楼,30楼在环校主马路东南角,与主马路之间还有一道沟。我们三科后来搬至33楼(俄专楼)居住,直至毕业。
6317wlt
发表于 2015-8-25 10:09:52
我与航空工业学校2
当时操场还没有平整,教学楼后与18号楼前落差至少在1米5以上。开始我们的体育课就是抬土,从操场南面抬到北头。苇子坑的“坑”在什么地方?我不敢确定。估计应当在学校的北部。
960米的环形水泥路已经建成,两旁没有植树。1956年春,我们沿着东西两侧的路边种植了大白杨。
除了自然环境外,当时对苏联专家的一些规定也莫名其妙。譬如:女教师、女同学可以穿短裙。男教师、男同学不可以穿短裤。上课迟到后,在教室外报告,如果老师不允许进入,只能在教室外站立到下课。如果擅自离开,将受到处罚。
入学后分班编学号,每班40人左右,其中女生5名。我们班有两个调干生,都是部队的文化教员调来的。都是1933年生人。学号的安排,好像也有规律:我们班1号是回民中学来的;2号是师大附中,三号是女一中...后面基本按中学编号的前后(我是27中毕业排在22号,28中毕业的王占英的学号就是23)。同学之间年龄差别较大,最小的的是40年生人,36、37年最多。
班干部的安排开始是指定,班长是1号。团支部书记是调干生预备党员。
未完待续
wzyldk
发表于 2015-8-25 17:14:55
本帖最后由 wzyldk 于 2015-8-25 17:16 编辑
6317wlt 发表于 2015-8-25 10:09
我与航空工业学校2
当时操场还没有平整,教学楼后与18号楼前落差至少在1米5以上。开始我们的体 ...
谢谢WLT学长,非常高兴见到您的文章。您原来也在185,我们班在185实习的时候您也在,但我的印象不深,记忆不灵,不如菩提兄。渴望拜读您的后续文章。
6317wlt
发表于 2015-8-26 08:49:52
本帖最后由 6317wlt 于 2016-2-4 15:24 编辑
我与航空工业学校3
二、学科、课程
1955年只有3个专科:2、3、6。6专科的全称是:“航空零件机械加工”。当时用的是苏联4年制中专的教材,照猫画猫的翻译过来。课程大致分为:a、基础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俄语、体育。b、专业基础课——工程制图、理论力学、金属工艺及航空材料学、材料力学、电工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c、专业课——生产组织与经济及技术定额、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航空零件及机械加工、金属机械加工夹具、、飞机学。
黑体字的两项,是我们学时最多的课程。
为了能有一个完整的回忆,毕业证附件详细的列出科目
未完待续
51號兵站
发表于 2015-8-26 15:27:41
6317wlt 发表于 2015-8-26 08:49
我与航空工业学校3
二、学科、课程
1955年只有3个专科:2、3、6。6专科的全称是:“航空零件机械 ...
王良田学长:成绩单一目了然,向您学习!{:soso_e182:} {:soso_e102:}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8-26 19:13:50
6317wlt 发表于 2015-8-26 08:49
我与航空工业学校3
二、学科、课程
1955年只有3个专科:2、3、6。6专科的全称是:“航空零件机械 ...
王学长,成绩单中“操行”一项没看懂,是毕业设计?不像。请说明一下。
6317wlt
发表于 2015-8-27 10:02:48
本帖最后由 6317wlt 于 2015-8-27 11:00 编辑
操行只是上端一个小窄栏,右边成绩那一个小格没有填写分数或评语。
6317wlt
发表于 2015-8-27 13:00:35
本帖最后由 6317wlt 于 2015-8-27 13:09 编辑
我与航空工业学校4
有校友说晒成绩单,我没有这个意思,好几个3分,本来是拿不出手的,只想全面的把科目介绍。
我不怕人们说我媚外,我确实感到苏联人的教材和教学方法高明。我们3年掌握的知识,我们得到的工作能力,现在天花乱坠的新教育方法,几年可以做得到?结合几年的学习和后来几十年的实践,我对这一套教材和教学过程总结出如下几个特点:
1、培养对象目标明确:
当时明确对我们说:“你们将来是航空工厂的工艺人员”。你们将来的任务是制造航空产品,而不是设计航空产品。你们的任务是机械制造中的机械加工,专业的知识要扎实,相关的知识要重视。有了这个明确目标,在课程安排上就有了依据。
2、教材科目合理:
工艺人员不同于一般技工,对数、理、化基础课的重视程度非常高。我对比了一下我们的数学课本和现在机制专业的大学教材。我们的并不浅。1958年毕业后,我到北京航院上夜大,高等数学一门课,我基本上是不听课只参加考试。结业成绩也很高。(机械制图一次也没有到航院听课还考了满分)。
材料力学部分比大学本科的教材,只是少了有限元分析部分。而在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设计等教材,我比较了山东工学院的教材。好像比我们的还要浅。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一门课,有两百多课时。因为它是车铣、刨、磨等机械加工基础的基础。
至于飞机学,只有薄薄的几十页,只有几个学时。给我们一点常识而已。
钳工实习、机工实习、生产实习...几次实习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厂实习另有目的,1957年第一次下厂我们到331厂实习。其中有一个周是实习工长。说:你们以后可能会担任工段长,在这一个周,你就跟定吴工长,他开会、检查工作、佈置任务、都要跟上。了解工长一周要做的工作。
作为机械制造专业,在专业基础方面,几十年来我还没有发现,同专业中比我们更扎实的学校。
1973年我转入地方,1976年参加了农机部组织的小拖拉机联合设计。坐下一亮相,我就成为设计图纸的工艺总审查。当时的大学大、中专,没有一个学校的工艺基础有我们扎实。
未完待续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8-27 16:02:37
6317wlt 发表于 2015-8-27 10:02
操行只是上端一个小窄栏,右边成绩那一个小格没有填写分数或评语。
王学长,我又仔细地看了填写在栏目中的文字,实际上还是毕业设计的题目:
一个是概略设计喷气式发动机附件壳体机加车间中型壳体工段。
另一个是详细设计高压油泵壳体生产线,并且拟定了623-601泵体的工艺规程。
问句外行话,年产量16000件。和工艺关系不大吧?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8-27 22:00:51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8-27 16:02
王学长,我又仔细地看了填写在栏目中的文字,实际上还是毕业设计的题目:
一个是概略设计喷气式发动机附 ...
西水车:这是"生产组织"课的课程设计。年产量是选择机械设备的依据,厂房设备选择后,还要经三机部第四设计院审查签字后才能购置设备。我在毕业设计时,画厂房布置图漏画了楼梯和卫生间,闹了笑话。我们的"生产组织"课是邹维俊老师教的,我记得年产超过一定数量才能使用"生产流水线"。
6317wlt
发表于 2015-8-28 07:17:41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8-27 16:02
王学长,我又仔细地看了填写在栏目中的文字,实际上还是毕业设计的题目:
一个是概略设计喷气式发动机附 ...
年产量我们叫做“生产纲领”从“纲领”二字可以看出它是制定工艺的最关键要素。采用什么工艺方法,主要是根据这个“纲领”。工艺人员一般按产量分为:单件生产、小批生产、大批生产、大量生产。 单件生产,是利用现有设备和手工完成;小批生产就要安排必要的简单的工艺装备;大批生产要比较完善的工艺装备和生产线;大量生产要用最先进的自动生产线。
zzh8381
发表于 2015-8-28 10:10:12
谢谢王学长的回忆让我们重温北京航校的美好记忆。期待更多!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8-28 16:58:21
6317wlt 发表于 2015-8-28 07:17
年产量我们叫做“生产纲领”从“纲领”二字可以看出它是制定工艺的最关键要素。采用什么工艺方法,主 ...
谢谢王学长的解释,同时也给我上了一课。看来,年产量与工艺的关系很密切。
同时感谢陈学长。
6317wlt
发表于 2015-8-28 18:00:55
本帖最后由 6317wlt 于 2015-8-29 17:44 编辑
我与航空工业学校5
3、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监督机制:
培养目标明确;教材和教学得法。这是培养好人才的基础。严格的考核办法和监督机制是保障。
每个学年,一门功课不及格,允许补考;两门功课不及格,留级;三门不及格回家。如此严格的制度,现在那个学校还有?
监督机制是保证成绩真实的措施。数学等主要课程结束,都要考两场:笔试一场、口试一场。口试的时候,要有其他专科的老师监考。考试的过程做简单介绍:
主考老师和监考老师在教室内就坐在讲台侧面,老师旁边是桌子上放有考题筒,里面是题签。考试开始,第一组5~10人(我记忆比较多的次数是8人)依次进入考场,到考题筒内抽取考题签,到座位上准备答题。一张题签上3道题,第一题答好了保证及格,后面的题只要不出大漏子起码4分。第一题打不好,就有不及格的可能。第一题有毛病,2、3题答的再好也只能得3分。在准备阶段,允许换一次题,也只能换一次。换题后答的再好,也不能得5分。
首先准备好的同学举手示意,老师同意后到讲台前向老师讲题。答题必须明确,稍有模糊老师(特别是监考老师)会追问。答题结束,老师打分,退出考场。外面同学,见有人出来,再补进一个。直到全班考完。
这种考核办法,要求你全面、真实的掌握知识。因为是抽签,你不知道会抽到哪一部分的题,必须全面复习。你如果,没有真正掌握,在老师的追问下会蒙灯。
监督机制是避免作弊的一种手段。一般的任课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好。如果成绩低下的多了,面子不好看。在没有监考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成绩,可能有睁一眼闭一眼的情况。监考不是两老师的互相对换,二是几个专科的老师轮换。避免互相通融的弊端。
毕业考试也引用监督机制。一个答辩委员会,主要成员是实习所在工厂的总工程师、总工艺师、资深技术人员。还有三机部教育局的官员。学校的带队老师,占很小比例。也就是说:能不能毕业,不是你们学校说了算。
这种机制,你学校还想蒙混过关吗?
未完待续
51號兵站
发表于 2015-8-28 19:23:53
6317wlt 发表于 2015-8-28 18:00
我与航空工业学校6
3、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监督机制:
培养目标明确;教材和教学得法。这是培养好人 ...
{:soso_e124:} 感谢王良田学长的系列报道 {:soso_e181:}!因为十年动乱我们六六届毕业生学完了全部课程,遗憾的是没有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 {:soso_e149:}。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8-29 10:16:20
6317wlt 发表于 2015-8-28 18:00
我与航空工业学校6
3、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监督机制:
培养目标明确;教材和教学得法。这是培养好人 ...
学校考试方式一直是王学长所说的那样,我记得我们的基础课物理是抽签考试,数学课还是笔试,但是受毛泽东春节讲话精神的影响,改为开卷考试。后来的金属工艺学、电工课、飞机的飞行原理空气动力学都是抽签考试。
1966年春节后,我们到沈阳112厂实习,本该实习后回校继续学习专业课,然后在1967年搞毕业设计。结果1966年6月我们被通知停止实习,提前回校搞文革。厄运降临,可是当时并没有觉得是厄运,我们积极地投入到“波澜壮阔”的文化大革命之中,紧跟毛主席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去参加阶级斗争了。
6317wlt
发表于 2015-8-29 17:37:05
本帖最后由 6317wlt 于 2015-8-29 22:54 编辑
我与航空工业学校6
三、刻苦学习
我用刻苦学习这个标题,有人可能感到“俗”。我介绍了具体情况,校友们可以看到,刻苦到什么程度。由于苏联4年制的教材,我们3年学完。课程安排的非常满。除去白天授课时间外,每晚有两个课时的晚自习。由于,一门不及格补考;两门不及格留级;三门不及格回家的铁规定,尽全力学习是绝大多数同学的自律。星期天本来没有硬性规定要上学,可是大家都称为“大自习”。为什么叫做“大自习”?因为,平常上课还有课间休息几分钟,礼拜天没有上下课的铃声,一焖就是半天。
晚自习后有的同学还不回去休息,就要强制劝回。到了熄灯时间强制拉闸。
一年下来,有些同学累病了回家了;有些休学后留级再重新入校,也有少数两门不及格留级的。淘汰率有多高?没有统计。进校的时候6专科有个6123班,后来化整为零的分到其他班。6122班有没有不记得了。最后只剩下6314~6321共8个班。如果我记忆不差的话,27中和我一同入校的是43人,毕业的时候剩下不到30人。
前面我说过赞扬苏联教育制度和方法的话,在高淘汰率方面还是感觉有不足的地方。不过4年制教材3年完,不是苏联人的过错。
看到惊心动魄的淘汰,我从二年级开始改变了战略:不求成绩全面好,确保身体不有病。这个决策使我受益一辈子。本来我在初中还经常请病假,到中专毕业我成为全班有数的几个身体最棒的了。当时我们一些同学中,不求成绩全面好,照顾好身体最重要的议论也有了一定市场。还流行了一段顺口溜:三分好、三分好,不贪黑,不起早,不留级、不补考...。
四、刻苦生活
进入航校的同学,农村出来的占多数。那个年代,本来都比较贫穷。从衣着到日常花钱到处可以看出。前些日子我曾经把刘振瀛同学保存的账单亮了一亮,现在再亮一次,可以看看我们怎样对待几分钱的。
参加捐款的34人,捐3分的10人、4分的3人、5分的13人、6分的1人1毛的6人两毛的1人。捐款超过5分的只有7人,捐两毛的是带工资上学的调干生。
当时苇子坑到德胜门的公共汽车票开始5分,后来8分,没有几个同学舍得花钱坐车,都是步行到德胜门。
1958年我们的毕业聚餐,我问大家说:以前喝过酒的请举手!39个同学只有2个举手。
1958年五四火炬接力赛前,一个大卡车拉着我们看路线,同时把我们放到接力点,每人发了几块奶糖。说:吃了可以补充能量。我是第一次见到奶糖。问问同车的队友,多数也是第一次吃奶糖。
我罗嗦这么多,是要校友们了解我们当时的生活条件。
当时的伙食,是我以前没有遇到的好,国家发给伙食费每月12元,实际吃11.5元。节约的0.5元,由班里救济贫困学生。好像是班主任管理(我当班长也没有管过这钱)。只记得用这钱买了布匹棉花,由班上的女同学给困难同学王占英做棉衣(舍不得到外面花手工钱)。也给这些同学买笔和本。
6317wlt
发表于 2015-8-30 12:14:45
本帖最后由 6317wlt 于 2015-8-30 12:21 编辑
我与航空工业学校7
五、实用有效的实习
从成绩单上可以看到5次实习,这些实习是必要而且十分有效的。影响我一生的技术工作。
1、钳工实习
钳工实习安排在一年级,金属工艺学结束。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钳工是与车铣刨磨等机械加工相辅的重要工种。特别是60年前机加工相对落后的情况,钳工是第一工种。
实习开始先全面介绍钳工的主要分类和工作:钳工主要分加工制作钳工和维修钳工两大类,后者还可以分为普通钳工与装配钳。我们的实习内容主要是普通钳工。
实习从简单的矫正压弯开始,一块不平的钢板,一条弯曲的钢筋。老师讲解矫正的方法,并作出示范。最后给你这两样东西,由你自己操作,完成后交给老师打分记录。
接着每人发一块矩形铸铁块,大概120mmX60mmX40mm。开始主要的实习过程。
第一讲是:划线。
讲平面划线和立体划线。介绍划线工具,划针、划规、方箱、V形铁、划针盘、样冲、支撑小千斤等等。讲解各种划线方法。作业是把发给的铸铁块,划上V形铁的线,交老师打分。
第二讲是:錾削锯割。
讲锯割的方法和工具。展示了各种手锯和不同的锯条,我第一次看到割管器。展示了不同的錾子:平錾子、窄錾子、油槽錾子...等等。老师教我们磨錾子,给錾子淬火。錾子的淬火是自温回火,用一个小的焦炭炉,把磨好的錾子进去加温,旁边放一个水槽,水有两个深度,浅处只有二十毫米,深处可有三四百毫米。观察錾子达到了淬火的临界温度,快速把錾子刃部淬入浅水区。取出观看,刃部颜色由白向黄、兰转变。当颜色变黄,还没有变蓝之前要迅速淬入深水区,直到全部冷却。老师还分别就回火不足(白色);回火正常(黄色);过回火(蓝色)的錾子做了使用表演。前者崩刃,后者卷刃,黄色者耐用。
錾削开始先发10根比錾子尺寸稍长的枣木棒,在台钳上夹持一块挡头,以枣木棒当錾子,按照普通的錾削姿势击打,直到木棒全部打坏,才能用真正的的錾子錾活(此时大部分同学的手都被自己打肿了)。
要对已经划好线的铸铁块下手了。先用锯锯出V形槽的轮廓,用窄錾子剔出V形槽底部的小槽,再用平錾子,錾平几个面。V形铁基本成型了,又要交给老师打分了。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8-30 14:38:26
6317wlt 发表于 2015-8-30 12:14
我与航空工业学校7
五、实用有效的实习
我们三科无此项实习。记得我们钳工实习是做一把鱼口钳或一把榔头。机工实习是车制螺钉,没有卡尺,也没有钢板尺,只给卡钳。长度用内卡钳确定,外径用外卡钳测量,螺纹用板牙套制。我们还增加一项钣金工实习,用檀木榔头敲制铝合金板零件(俗称白铁匠)。以上均在学校实习工厂完成。
下厂实习,在沈阳112厂完成(冬天)。毕业实习在南昌320厂完成(夏天)。
6317wlt
发表于 2015-8-31 17:12:45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5-9-2 17:42 编辑
我与航空工业学校8
第三讲:锉工法
首先介绍各种锉刀的不同分类。按照截面形状分:平板锉、圆锉、三角锉、半圆锉、方锉...等等;按照锉齿的粗细分粗、细、中;按照尺寸大小分XX吋。如:12吋中板锉、8吋细圆锉...等等。摆出各种锉刀的样品,还有专门锉削铝合金的单向纹锉刀,不同大小的什锦组锉。
讲解站姿、坐姿的锉削方法,特别是前腿弓后腿蹬的站姿。下面要把自己的V形铁各个面锉平。交给老师打分。
第四讲:钻孔、攻丝
介绍钳工的孔加工方法:钻孔、扩孔、铰孔、锪沉孔。展示各种孔加工刀具:麻花钻、扩孔钻、铰刀。教导如何磨钻头,如何使用小台钻,如何保证孔距和孔径的准确。
讲解螺纹的手工加工方法,展示各种螺纹工具:丝锥、绞杠、板牙、板牙架。讲解如何攻出内螺纹,如何在圆柱外面“套扣”
V形铁上有两个M10的螺孔,这一讲就要经过划线、钻孔、锪倒角、攻丝。加工好再给老师打分。
第五讲:刮削、研磨
首先讲刮削,展示各种刮刀,讲解各种刮削方法。接着要把V形铁的面刮出鱼鳞花。要保证每平方吋不少于多少点。交老师打分。
讲研磨的时候,先讲研磨的用途,介绍各种磨料:氧化铝、氧化铬、碳化硅...等等,讲解不同粗细标号磨料的用途。讲解油酸等活化剂的作用。讲解润滑油的使用。讲解各种研磨手法,特别强调了平面研磨的8字形运动。把V形铁的各个面研磨好,又要给老师打分了。
至此一块精密V形铁完工了,钳工实习也结束了。
未完待续
51號兵站
发表于 2015-9-1 12:28:04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8-30 14:38
我们三科无此项实习。记得我们钳工实习是做一把鱼口钳或一把榔头。机工实习是车制螺钉,没有卡尺,也 ...
陈学长:我们六科钳工实习也是做鱼口钳,这一个是北京航校保留的传统节目。机工实习唯一遗憾的是师傅没教我们如何磨刀 {:soso_e110:}。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9-1 18:12:43
6317wlt 发表于 2015-8-29 17:37
我与航空工业学校6
三、刻苦学习
我用刻苦学习这个标题,有人可能感到“俗”。我介绍了具体情况 ...
“前面我说过赞扬苏联教育制度和方法的话,在高淘汰率方面还是感觉有不足的地方。不过4年制教材3年完,不是苏联人的过错。”
确实不是苏联人的错,是我们不顾教育客观规律的大跃进。所以学长的成绩还是不错的,虽然并不是都是5分或者4分。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9-2 14:55:56
51號兵站 发表于 2015-9-1 12:28
陈学长:我们六科钳工实习也是做鱼口钳,这一个是北京航校保留的传统节目。机工实习唯一遗憾的是师傅 ...
51號兵站:车工师傅只教我们磨切刀。切刀头一定要比后面宽,否则切断大直径零件时会因摩擦生热而使切刀退火,缩短切刀寿命。其他机工刀具要求太高,要专门磨削人员才能胜任,所以,工厂的机加车间都设有"磨刀室",而切断刀属于消耗器材,不属于刀具,"磨刀室"不给磨,报废不用填"报废单"。故切断刀都是自己磨。需要自己磨的刀具还有:钳工、铆工的麻花钻头;木工的刨刀和扁铲(錾子)。我当过一年木模工,磨刀是木模工的基本功。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5-9-3 08:14:36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伟大日子--2015年9月3日,沉痛悼念八路军战士我的老泰山鲁德!
51號兵站
发表于 2015-9-3 08:22:48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5-9-3 08:14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伟大日子--2015年9月3日,沉痛悼念八路军战士我的老泰山鲁德!
领导:岂能光是口号,请上篇短文纪念尊老泰山!:)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9-4 17:01:15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8-30 14:38
我们三科无此项实习。记得我们钳工实习是做一把鱼口钳或一把榔头。机工实习是车制螺钉,没有卡尺,也 ...
当年钳工实习,做鱼口钳,我觉得钻孔比较难,不像随便在平板上操作。因为是第一次钻孔,并且孔的位置又很重要,所以很怕钻孔的位置不对。我的孔是由米师傅帮我钻的,开始是我自己钻,钻到一半深后发现孔的中心位置有偏离,于是不知所措,继续钻下去肯定要偏离位置,如何调整位置?最后让米师傅给修正了过来,就是把零件下面垫上块铁板,继续钻就找回了位置。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9-5 10:03:56
本帖最后由 chenchao5720 于 2015-9-5 10:07 编辑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9-4 17:01
当年钳工实习,做鱼口钳,我觉得钻孔比较难,不像随便在平板上操作。因为是第一次钻孔,并且孔的位置又 ...
米师傅,瘦高个,说话"口吃",是教工话剧队成员。演京剧"辕门斩子"剧时饰演焦赞兼导演。为人很好,颇有人缘。发一张剧照,米师傅只见半截胳膊手握一把宝剑。饰演穆桂英者是化学教研组组长,姓名不详。 http://img.obj.cc/album/201509/05/091842iksoo3coznzno44z.jpg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9-5 10:45:49
本帖最后由 chenchao5720 于 2015-9-6 06:44 编辑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9-5 10:03
米师傅,瘦高个,说话"口吃",是教工话剧队成员。演京剧"辕门斩子"剧时饰演焦赞兼导演。为人很好,颇有 ...
图片为什么发上去?
《辕门斩子》剧照
菩提树
发表于 2015-9-5 19:36:55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9-5 10:45
图片为什么发上去?
请问老学长,米师傅是不是在红岩中演猫头鹰的那位师傅,我对他的大鼻子印象很深。还有京剧辕门斩子的演出也非常精彩,虽然是业余的,各位老师表演的都非常出色。有些细节还记得很清楚,穆桂英甩绳子套杨宗保时甩到了自己的靠旗上。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9-6 06:55:04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9-5 10:45
图片为什么发上去?
这张照片是发给陈海林的,怎么跑到这儿来了?黑衣者是哥哥飞502班杨连效(现居成都),黄衣者是弟弟飞503班杨连水(现居北京)。纯属本人操作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