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竹筠 发表于 2015-4-28 11:18:24

建于1829年的圣母大教堂

圣母大教堂内部




圣母大教堂内的小礼拜堂

圣母大教堂内的彩绘玻璃

建于19世纪末叶的世界之后玛丽亚大教堂

世界之后玛丽亚教堂内部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4-29 09:49:44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4-27 10:54
33领导:你的解释有误。[还以6311为例,第一位6代表六科,第二位3代表1963年入学,后面两位代表六科自建校 ...

      33领导:原来的六科是机械加工专业,1963年毕业的6466班分配到南昌320厂的毕业生后来全部返校重新分配,这部分人后来不知去向。   后来的六科(即八科)学习什么专业?机加专业还有吗?我记得我在校时还有一个409专业。1958年进校时,学校为北京市招收四个热加工班,设立一科。这四个班开始编号为1101 1102 1103 1104,后来改为热001 热002 热003 热004。1959年教育改革三科的3128班改为飞101班,3129班改为飞102班,原来三科三个班就剩下3130班,后将一科两个班补充为3128班和3129班。一科的另外两个班可能填补了六科的机101班和机102班。三科的3328 3329 3330三个班于1961年毕业,学制仍为三年。当年的北京航空工业学校改成《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大专班为五年一贯制,中专班学制由三年改为四年。因此,北京航校1962年无毕业生。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4-29 18:32:45

陈超学长,是这个大全吗?

http://bbs.tiexue.net/post_2544489_1.html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4-30 08:31:39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4-29 18:32
陈超学长,是这个大全吗?

http://bbs.tiexue.net/post_2544489_1.html

      西水车领导:不是。是2015-02-10 国科环宇发布的《史上最全中国空军机型大全》,其中配有照片和文字说明。还有J9J12 J13等未服役机型。据马尾沟称:该资料是由上海航校收集的,他用QQ发给我,我复制后只有文字,没有照片,后来又将图片粘贴到相应文字空白处,很费事,经我整理后可以下载,图文并茂。有兴趣的校友请发邮件索取。我的邮箱号:584325693@qq.com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4-30 09:46:49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5-4-30 09:49 编辑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4-30 08:31
西水车领导:不是。是2015-02-10 国科环宇发布的《史上最全中国空军机型大全》,其中配有照片和文字 ...

陈学长,是这个吗?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129/00/17132703_444604817.shtml
还有这个,大同小异。http://www.app111.com/doc/10135593.html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4-30 10:59:22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4-30 09:46
陈学长,是这个吗?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129/00/17132703_444604817.shtml
还有这个, ...

   西水车领导:也不是。还有直升机和无人机。

51號兵站 发表于 2015-4-30 11:00:11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4-27 10:54
33领导:你的解释有误。[还以6311为例,第一位6代表六科,第二位3代表1963年入学,后面两位代表六科自建校 ...

    {:soso_e183:} 陈学长:您的最后一句话"1964年13科(电气设备专业)开始有毕业生。",说明13科是1960年建立招生的。依据我们后几届(每届三个班)的建制规律,六零年应该有01班、02班、03班,六一年应该有04班、05班、06班。六二年就是我们07、08、09班了。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4-30 12:26:54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5-4-30 12:37 编辑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4-30 10:59
西水车领导:也不是。还有直升机和无人机。

依次翻页,就是直升机和无人机。
http://www.nmxyjd.com/tag_jmvss/s_jjeep_15.html

还有这个,里面有直升机和无人机。
http://www.360doc.cn/article/17132703_444604817.html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4-30 14:37:55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4-30 12:26
依次翻页,就是直升机和无人机。
http://www.nmxyjd.com/tag_jmvss/s_jjeep_15.html



   西水车领导:就是最后一个。其中不少机型我都比较熟悉。1970年8月1日—10日三机部在哈尔滨召开成件协调会,参加机型有:J8 J12 Q5Y 水轰5   4号任务(J6改装垂直起落飞机),1973年三机部召开的合肥副油箱会议上601所介绍J13飞机设计方案。参观Y10飞机样机(巴基斯坦波音707事故机)。我对飞机有深厚感情。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4-30 16:05:55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4-30 16:07 编辑

                                     圣约瑟夫大教堂(二)      在老港的东边,邦瑟克市场旁有一座勃斯古圣母教堂(Chapelle Notre-Dame-de-Bonsecours)。与众不同之处,它是蒙城一座最古老的石头砌成的教堂,建于1678年。在教堂的顶部铸有圣母玛利亚雕像,圣母面对着圣劳伦斯河张开双臂,祈祷和迎接着远方航海归来的水手,教堂是航海水手们的信仰支柱,批护着那个时代的蒙特利尔和它的人民。教堂内的穹顶上至今还吊着心怀感激的海上幸存者送来的小船模型,人们亲切的又把这个教堂叫做水手教堂。       圣母大教堂有着它的无限浪漫和奢华,世界之后玛丽亚教堂有着它的庄严和肃穆,水手教堂呈现着特殊的情怀和信仰,而圣约瑟夫大教堂又以它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虔诚的信徒。几个教堂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圣约瑟夫大教堂。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曾多次去拜访它,无论是开车还是乘公交,都已经是轻车熟路了。我觉得它的魅力在于它有一种无形的凝聚力,一种对信仰的崇拜。如果用通俗的中国话来讲,那里的“香火”最旺盛。香火旺、人气高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圣约瑟夫大教堂(St.Joseph’s Oratory)座落于皇家山北坡,依山而建,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它不仅是北美最大的天主教堂,还是魁北克省三大宗教巡礼地之一,也是蒙城最著名的建筑,其体积之大令人炫目,特别是它那高高的浅绿色的圆顶,早已成为了人们在蒙城识别方位的显著标志,圆顶内部高达60米,它是北美最大的圆顶教堂,世界上只有梵蒂冈圣保罗大教堂的圆顶大于它。      说起圣约瑟夫大教堂就不得不说到安德烈(Andre)修士,教堂与修士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没有安德烈修士就没有今天的圣约瑟夫大教堂。我想还是把安德烈的故事讲述出来,因为对匆匆过往的游客来说,如果能知道这些细节,就会更加珍惜每次来教堂拜谒的时光。      安德烈的原名是阿尔弗莱德.贝塞特,出身贫苦。他1845年出生,九岁时,沉重的伐木工作夺去了父亲的生命,十二岁时肺痨又夺去了母亲的生命,撇下了十个孩子。这些孩子开始各奔前程,他从此开始了十三年的流浪生活。这期间,他曾在建筑工地、农场、铁工厂、面包房、修鞋店干过小工,还当过马车夫。也曾加入过那个年代的移民潮,去美国纱厂当过四年工人。一番坎坷经历之后,他于1867年又随着成千上万的加拿大人返回祖国。此时的他,已经筋疲力尽,身体极端虚弱,在1870年时,他来到了蒙特利尔圣十字架修道会的初修院。尽管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但还是坚强的承担起了上司交给他的任务。他于是成为了圣母学院的看门人,除看门外他还负责擦洗地板、清洁灯具、搬运柴禾及送信的工作,一干就是四十年。      这期间,他开始慢慢接待病人和精神受到创伤的人,鼓励他们向圣约瑟夫祈祷。二十五年中,他每天都要花六至八小时去接待这些来访者。时间久了,竟出现了不少听了他的话而受益者,这些受益者都主动为他捐赠。后来他就用这些捐赠的钱和自己的一点微薄收入在皇家山盖了第一座小教堂,这时的他就深信不疑,圣约瑟夫一定想在皇家山有个家。随着时间的迁移,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治愈的人也越来越多,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他从来不把这些当成自己的功劳,都归功于祈祷圣约瑟夫的结果,他总是说,治愈你们的是上帝和圣约瑟夫,我只不过是为你们祈祷,我只是圣约瑟夫的一个谦卑的仆人。他同情穷苦的人,同情病人和受伤害的人,他经常与他们一起分享忧愁与快乐。就在他带领大家向圣约瑟夫祈祷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涌向了这里。    下一篇:圣约瑟夫大教堂(三)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4-30 16:17:26

                         圣约瑟夫大教堂(三)      随着岁月的慢慢流逝,1904年他终于建起了第一个小礼拜堂。由于他的名气越来越大,涌到这里的人越来越多,小礼拜堂已经无法容纳众多祈祷的人们。于是在1908年进行扩大,1910年再次扩建,但仍然供不应求。终于在1917年,一个可容纳千人的地下室教堂落成并开幕,但这仅仅只是安德烈修士一生奋斗的开始,他和他的朋友们要奉献给圣约瑟夫全世界最大的一个圣殿。建设一个更大的教堂持续进行着,虽然中途经历过经济危机,但都被安德烈修士和他的教徒们克服了。1924年教堂的修葺扩建工程又重新开始,中途教徒们源源不断的捐款和安德烈修士及教徒们的坚定不移的决心,终于使教堂于1967年胜利建成,最终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圣约瑟夫大教堂,这也是安德烈修士一生的追求。除了建造教堂,他的工作就是每天要去接待成千上万来祈祷的人,去坚定他们的信仰,去抚慰他们的心灵,去家里和医院看望他们,去为他们虔诚的祈祷。他在为人们治愈疾病的同时,更看重灵魂。他说过:“人们常常要我治愈疾病,但很少有人问我要谦虚和信义”,他还说“如果灵魂生了病,那么应该首先治疗灵魂”。安德烈修士特别重视信仰,强调一个人要有信仰,在有些时候比治病还重要。他还经常向人们宣传“痛苦的意义和价值”,他曾深刻的向教徒们讲解“经历过痛苦的人们拥有可以向上帝奉献的一些东西,当他们成功的挺过去时,每一天都是奇迹”。他还对那些忍受痛苦的人说“不要寻求拿走这些考验,倒不如请求得到能够承受所有痛苦的力量”。      说道信仰,我倒是觉得,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如果让大家都去追求一个信仰,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相反的,如果发展到所有的人都没有了信仰,也是十分可怕和可悲的。所以,信仰是人们自由选择的一种超物质的精神寄托,在它不危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它不应该是被禁锢和强行所迫的,应该是一种自由的选择。    安德烈修士的一生都是在为别人祈祷,为病人祈祷,为人们的灵魂祈祷,为修建一座最大的圣约瑟夫大教堂而辛苦劳作,这可能也是他自己的一种选择吧。他的一位朋友曾对他充满信仰和爱心的一生这样评价“很难说清楚在他的一生中,什么时候开始工作,又是什么时候停止祈祷的,两者吻接的如此自然,简直无从区分”。安德烈修士于1937年1月6日去世,享年92岁。据当时的报刊文章报道,有100多万的民众自发的前往他的墓前吊唁和参加下葬仪式。如今,他的遗体仍然安放在皇家山上精美的礼拜堂中一个简陋的墓穴里,供千万人瞻仰。他的那颗受到万人敬重的心,也尊崇他临终的遗愿:将自己的心脏献给了圣约瑟夫。他的心脏至今仍用药水沁润着放于教堂博物馆内供人们前来仰慕。就连梵蒂冈教皇在访问加拿大时,还专门为去世多年的安德烈修士做了祈祷,其在天主教的地位由此可见一般。      相传,安德烈修士曾以圣约瑟夫教堂中的灯油,治愈了无数的身有残疾的病人,蜂拥而来的人潮持续了30年之久不断。至今礼拜堂的地下一层仍保存着数以万计的病人痊愈后留下的拐杖,可见安德烈修士治病的神奇疗效。现在这座宏伟壮观的圣约瑟夫大教堂就是在众人出钱出力之下建造完成的。      教堂的四周全被郁郁葱葱的林木覆盖,远看那绿色的圆顶尤为突出,教堂的其它部分则被掩映在绿树丛中。教堂的正前方是一个大型的广场,除中间游客使用的步行道和两侧的机动车道及右侧的一个停车场外,全部被绿植草坪所覆盖,进入大门不远处,即广场的中央是一座怀抱圣婴的圣约瑟夫雕像,传说,圣约瑟夫与圣玛利亚结婚时,圣母玛利亚已经是处女怀孕,圣约瑟夫只是圣婴的抚养人,是耶稣名义上的父亲,两人共同养育了耶稣。但尽管如此,圣约瑟夫的威望并未因此而有丝毫的降低。   下一篇:圣约瑟夫大教堂(四)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4-30 16:20:04

                         圣约瑟夫大教堂(四)      穿过广场,就可看到一列长长的台阶,由低到高依山而建,分成三路通向教堂的大门。中间的一路是供朝圣者们“跪拜”上去的,两旁的则是给一般游客使用的。我几次去圣约瑟夫教堂, 都能看到一些虔诚的教徒跪在中间的台阶上,“一步一步”慢慢的跪走到教堂上面,这期间不乏来自世界各地的仰慕者。这种情景在国外的教堂中还是很少见的,这样的情景我只是在国内的五台山和峨眉山上见过,在国外还是第一次看到。所以,严格说来,叫它圣约瑟夫大教堂并不确切,应该称它为:圣约瑟夫礼拜堂或圣约瑟夫朝圣堂。台阶的数量和高度没有去计算过,但看到那些教徒每爬上一层台阶总要停下来祈祷一次,这和我在五台山、峨眉山看到的佛教徒每跪走一步就磕一个头十分相似,看来天下的信徒都是相同的。你可能并不信教,但当你融入到这个环境气氛中时,你也会情不自禁的被他们的虔诚所动容,停下脚步跟随着去默念和祈祷。      教堂主要有三层,底层和顶层都有一个大型的弥撒大厅。每逢周日的上午是做礼拜的时候,停车场是免费使用,但你必须早去,否则就没有停车位了,可见前来做弥撒的教徒之多。由于我去的次数多了,碰到一个常来教堂的老外告诉了我们一条小路,可将车直接开到离教堂最近的后山上,将车停放在路边即可,那里停车不需要交费,而且离最高一层的平台和最上面的弥撒大厅很近,不愧是最佳选择。据说来此做弥撒的教徒,在全程弥撒完成后,还可以领到免费的圣餐。      教堂外窗全部是欧式的彩绘玻璃,内部的装饰比较质朴和简约,这个建筑呈现古老与现代相结合。内部有快速直梯直达8层,还设有扶梯直通最上层的大厅,为参加弥撒的教徒提供了方便,因为去那里的人群中更多的是中老年人,还有一些有疾病和行动不便的人。每当做弥撒时,教堂内的5811根音管组成的管风琴就会配合着唱诗班奏出圣洁的优美动听的宗教音乐。      教堂内有两个大型的弥撒大厅,即一层和最上面的一层,在它们的旁边和后面还有两个小些的礼拜堂,一共有四个礼拜堂可供教徒们使用。地下一层除挂满了无数的拐杖外,就是用于许愿和祈祷的烛台,大概有八个分区,记不太清了,烛台的数量无法数清。如要点燃烛台上的蜡烛需要付费,由2加元至6加元不等,但都是自愿自助投币的,无人监督,全凭自觉。当人流较多时,点的蜡烛也多起来,远看,无数的烛光飘渺、十分壮观。      教堂的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展览馆,经常展出一些各国送给圣约瑟夫大教堂的宗教礼物,参观它需要付几加元的费用,展览馆的门口是个小的纪念品售卖厅。在教堂的中间部分还有一个大的纪念品展卖厅,在那里可以买到所有与教堂有关的纪念品,例如:书籍、项链、戒指、画册等。这层的展厅外边是一个大的观景台,在顶层大厅的外面还有一个大型的平台。由于蒙城的空气格外洁净和清新,透明度非常好,站在这两处,你就可以眺望到蒙特利尔市的全景,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拉瓦尔和LES BASSES-LAURENTIDES,西南方向可以看到圣劳伦斯河变宽形成的圣路易斯湖。奔腾不息的圣劳伦斯河河水始终在滋养着这座美丽的城市。      面对教堂右侧的钟楼上悬掛著五十六个大小不同的鐘,总重量达到一万零九百多公斤,是北美最大的鐘楼,据说钟楼管理人叫欧比(Claude Aubin)是蒙特利尔大学音乐系的毕业生,曾在美国和法国等地研究鐘,是宗教鐘的专家。钟楼的一层有间屋子,是个里外间。外间像是一个小教室,是供学习风琴之用。里间放着一架风琴,只要去弹这个风琴,上面的钟玲就会随同风琴的音律响起钟声,它们是联动的。有一次,我带着孙子去,他还去风琴那里试了试,果真如此。这个风琴的管理人员对我们示意,可以在风琴上随便演奏。遗憾的是我的五音不全,乐理知识太差,没好意思去试。如果真的去试了,我的五音不全还不传遍了皇家山呀。      圣约瑟夫礼拜堂的地址是:玛丽女皇路3800号,去圣约瑟夫礼拜堂的路很好走,自驾和乘公交均能方便到达。可乘坐公交巴士165路,51路,166路在CÔte-des-Neiges下车即可看到;地铁蓝线在CÔte-des-Neiges站下车后,向西走400米即到。如果停车位满了,还可以到后山去找我介绍的那条小路,那条小路很好走,非常方便,只是拐来拐去,在这里难以描述了。    下一篇:地下城(上)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4-30 17:49:58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4-30 20:06 编辑

水手教堂正面:

水手教堂侧面;


水手教堂后面:

圣约瑟夫大教堂:




圣约瑟夫大教堂前广场:

圣约瑟夫大教堂后山上的松鼠: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4-30 17:59:11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4-30 20:04 编辑

圣约瑟夫大教堂外的钟铃及风琴: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4-30 20:49:33

圣约瑟夫大教堂内部:






圣约瑟夫大教堂内的管风琴

圣约瑟夫大教堂内的拐杖: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4-30 21:04:07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4-30 21:23 编辑

圣约瑟夫大教堂的安德烈修士雕像:

安德烈修士的心脏:

圣约瑟夫大教堂内的彩绘与石雕: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5-1 10:40:15

   祝北京航空工业学校的校友们,五一劳动节快乐!健康长寿!平安吉祥!阖家幸福!
                     陈超 于芜湖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5-1 11:16:15

http://www.obj.cc/uc_server/avatar.php?uid=32600&size=small 马尾沟
西水车你好,我把陈学长发的邮件给你转发过去了,不知能否收到?原邮件是上航郑玲玲先把文字组织好,再把照片一张一张粘贴上去的。原发在《上航,北航QQ群》,我转发到我校同学的微信上。但不能下载。

谢谢马尾沟的邮件,其实类似这样的东西,只要上网搜都能找到,只不过有时自己想不到。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5-1 11:22:32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4-30 14:37
西水车领导:就是最后一个。其中不少机型我都比较熟悉。1970年8月1日—10日三机部在哈尔滨召开成件协调 ...

我对飞机同样有感情,只不过文革的原因,使我不能从事飞机制造工业。

wzyldk 发表于 2015-5-1 16:11:22

本帖最后由 wzyldk 于 2015-5-1 16:12 编辑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4-30 14:37
西水车领导:就是最后一个。其中不少机型我都比较熟悉。1970年8月1日—10日三机部在哈尔滨召开成件协调 ...
陈学长并西水:我自己也有航空和飞机情结,但无缘进入航空工业系统,遗憾。有个问题请教各位:据说我国无论汽车还是飞机的发动机目前基本上还是使用国外的机器,我听了心里很是不舒服。不知是否是这个情况?谢了。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5-1 18:53:47

wzyldk 发表于 2015-5-1 16:11
陈学长并西水:我自己也有航空和飞机情结,但无缘进入航空工业系统,遗憾。有个问题请教各位:据说我国无 ...

看看下面这个不能转载(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新闻客户端《讲武堂》栏目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的网页,可能对你和分司厅会有所帮助。这样做是否为转载?如果是,我就要吃官司了。
http://news.qq.com/a/20140211/017252.htm

菩提树 发表于 2015-5-1 19:27:51

wzyldk 发表于 2015-5-1 16:11
陈学长并西水:我自己也有航空和飞机情结,但无缘进入航空工业系统,遗憾。有个问题请教各位:据说我国无 ...

祖荫兄的问题需要606所的校友解答。据我所知中国的航空工业的瓶颈一直是发动机。歼20虽然号称是四代机,但是世界公认的四代机的四个S,其中的两个S达不到,就是超机动能力和超音速巡航,前者需要发动机具有矢量喷口。通过调整喷口角度迅速改变飞机的姿态。后者需要发动机产生连续的强大的推力,而不是暂时的。难点不是原理而是材料和工艺。最近不断有好消息传出如师昌绪的涡轮叶片空心铸造工艺、金属的单晶体铸造工艺以及喷嘴堵塞问题的解决等等,距离彻底解决发动机问题应该不会太久了。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5-2 21:11:20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5-2 21:12 编辑

                              地下城(上)      蒙特利尔曾被评为当今世界上最适于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其原由还因为她坐拥一个超大型的极其现代化的地下城。在“蒙城”之上,人们赋予了这座城市不少的桂冠,什么“国际大都会”、什么“除巴黎外的第二法语大城市”什么“设计之城”等等,其中还有一个称谓“二城合一”,更为独具特色,非它莫属。称它为“二城合一”,就是因为它的地下城的存在,地下和地上犹如两座城市一样。      说起蒙特利尔的地下城,也是来蒙城旅游的客人必到之处,无论它的规模、魅力在世界上都算是首屈一指。但大部分游客因时间的关系都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只能窥视到地下城的一角,而不知它的全貌,更很少知道它的来龙去脉。其实,旅游的过程就是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身心洗礼的过程。有时因时间关系,虽然我们只能浏览它的局部,但如果你已经将它的全部都早已装入了自己的心中,此时再去游览,你的旅游感受将会彻底颠覆,与以往大不一样了。      蒙特利尔地下城(Montreal' Underground City),位于蒙城的市中心地带,它的附近有圣母大教堂、有麦基尔大学、有老港、有唐人街,还有不少著名的街区,如圣劳伦斯大道、圣凯瑟琳路、奎森路等等,这些都集中了蒙特利尔的精华所在。在游览这些老城区、老建筑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去地下城走一走。我虽然去过几次地下城,但也没有把它逛遍,也只是挑选了一些地段,因为它太大了。      地下城的地理位置实际上就是在橙线地铁和绿线地铁东西平行方向所包含的长条形地带的范围内。往东至SAINT-LAURENT,往西至DELA-MONTAGNE;南北方向则以橙线、绿线的地铁线为中心各向外延伸一、二个街的长度。这个大约12平方公里的长方形的地域,恰恰位于两个重要的地理景观中,即北面是皇家山脉,南面是圣劳伦斯河。以地铁的McGill、Place-des-Arts、Bonaventure、Square-Victoria和Place-D'Armes站为地下城的中心地带,也就是较繁华的区域。      据说第一代的地下城是在1962年开始建造的,当时的建筑面积只有50万平方米,加拿大铁路总公司、中央火车站及伊丽莎白女王饭店是最早入住地下城的单位。后来在1976年蒙特利尔赢得了夏季奥运会主办权后,地下城也随之迎来了它的高速发展期。先后又新建了四条地下商业走廊,多位于同一条地铁交通干线的下面。到了20世纪90年代,地下城经历了四十年的打造,进一步扩充完善,建设了更多的四通八达的地下通道,最终形成了一个由步行街通道连接起来的庞大的地下网络系统。现在的地下城长达17公里,总面积已达400多 万平方米,地下城内的步行街总长度约33公里,地下城最深的地方上下可分成五层。地下城与10个地铁站、2个火车站、两所大学和一个长途巴士站及地下高速公路直接相连,并与市中心的60多座商业办公楼相通,与6000家商户相连。进入地下城的商家有:2000个商场(商店)、200家饭店(快餐店)、40家银行、34家电影院,博物馆、旅馆、邮局、超市、酒吧、咖啡屋、美容美发店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地下城还设有停车场、大型商业中心、室内公共广场,还设有150个出入口。从以上地下城的配置来看,足以具备了一座小城市的生存功能,它提供了50万人的穿梭活动空间。有人称蒙特利尔像一列双层的列车,上下层犹如两个城市,地上有的,地下都有,几十万人在地下生活三个月没有问题。只要你随便进入蒙城的一个地铁站,就能方便的到达地下城。无论何时,人们都能在地下找到通往办公、地铁、火车之间的快捷路线,甚至还可以从地下城所连接的中央火车站或长途巴士站去往加拿大各省市,如渥太华、多伦多等,如果你有备好的签证甚至可以从中央火车站乘火车去美国。    下一篇:地下城(下)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5-2 21:16:40

                               地下城(下)      蒙特利尔为什么要斥巨资建这样一座地下城呢,这源于蒙城的寒冷漫长的冬季。它的冬季一般长达四、五个月,并且异常寒冷,最低时的夜间温度能达到零下34度。其实,寒冷还不是建地下城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冬季的降雪量太大,不时的还可能夹杂着冻雨,一年的降雪量少则也要2.5米以上。虽然有清雪作业及时把道路的积雪清扫干净,但毕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蒙特利尔政府为了让蒙城的民众在严寒的冬季能有一个休闲、购物和娱乐的场所,下决心建造地下城,让百姓们能在冰天雪地之下,过个温暖舒适的冬天。同时,在夏季七、八月最炎热和潮湿的时候,这里又可以成为避暑避湿的绝佳场所,真可谓冬暖夏凉好去处。      由于我对商业和购物不精通,所以地下城的购物指南就很欠缺了。总的来看,地上有的,地下基本上全有。商业中主要以服装、鞋帽、饰品、家私、日用品、音像制品等为主,其次是为数众多的快餐店、冷饮店,在这里想吃饭休息是非常方便的,几乎相隔不远就能见到一个快餐食品店,而且有些都是国际连锁店和蒙特利尔的一些老店,每个店前都设置有充足的桌椅供大家用餐和休息,即便你不在此用餐也可以放心的去休息,绝不会有人来打搅你。国人回国常带的巧克力、冰酒、枫树糖浆、耐克鞋和clark皮鞋、波罗服装(POLO)、寇尺(COACH)包等等也应有尽有,当然价格高低的选择就靠个人去掏了,地下城不一定是最便宜的,本人实在不是行家,就不班门弄斧了。      地下城与中央火车站相连,我曾去过两次中央火车站。在地下城内经过一些商业区后,从地下走廊可直通中央火车站。中间是一个高大宽敞的大厅,大厅的中央部位是长方形布置的候车区,有座椅供大家休息和候车时使用。大厅的四周分布着咨询台、售票处、进站检票入口及一些餐饮行业。这里的火车站与国内大不相同,无论是结构、布置、人员等都差异较大。大厅内异常安静,少去了不少的嘈杂和躁动。我第一次去时,都没意识到是在火车站内,像是一个安静的办公场所。所有候车的人都静静的坐在座椅上等候,即便是聊天,声音也极低。更多的是在那里看书看报或是用耳机听着音乐,总之以不妨碍他人为前提。人们穿着整齐、干净,行李不多,一般都是各种大小不同的拉杆箱及手提袋。在国内火车站常见到的熙熙攘攘、横七竖八乱躺乱卧、大声喧哗、衣冠不整的现象,在这里是看不到的。空闲的座椅很多,但没有人去躺在上面。在公众场合下,这里的人们更注重自己形象,也更看重别人的感受。我曾经在车站内去搜寻农民工的形象,但我没有找到,我根本看不出乘车人的身份,给人的感觉都是彬彬有礼。写到这里,我还想起了去参观他们的菜市场时,那里卖菜人也跟我们农贸市场的卖菜人截然不同,如果他们离开菜摊,你根本看不出他们是农庄主或农庄的工人。这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城乡差别吧,城镇化的关键,不光是盖多少高楼大厦,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意识和素质的转变。我想,就我国目前的城乡差别,绝不是盖一、二座高楼,搞一、二场革命就万事大吉了,可能要经历几十年的漫长的转变过程,为这个转变的到来是要付出几代人的努力,捷径肯定是没有的。    下一篇:67号住宅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5-2 21:20:54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5-2 21:22 编辑

                              67号住宅      在蒙特利尔老港西段的圣劳伦斯河畔,有一处伸向圣劳伦斯河中的狭长形半岛,它是十九世纪人工建造的一个半岛,当时是用来做防洪大堤使用的。这个半岛几乎与老港平行,其北侧即老港的港湾,南侧即圣劳伦斯河。就在这个狭长半岛上矗立着一座畸形怪异的建筑,人们都叫它《Habitat 67》,是“栖息地”67号的意思。这座建筑以它的另类设计、奇特造型及身价的传奇变化令世人瞩目。      据说最初建设这套住宅既是为了迎接当年的世博会,呼应“人与世界”的主题,建造一种新型的住宅小区,用来展示现代城市房屋的经济、生态、环保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为了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困难的矛盾,类似我们的经济适用房,有一定的社会福利性质。所以建好后面向低收入阶层,以低廉的价格出售。当年世博会召开之际,项目原计划的900套单元因时间关系最后只完成了158套,根据当届世博会年号是1967年,于是就将小区命名为“Habitat 67”,一直沿用至今。      建造这所住宅的总设计师是加拿大建筑师萨夫迪(Moshe Safdie),他是在蒙特利尔赢得了1967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权后,在诸多世博会建筑项目设计的竞争中胜出的,当年他只有23岁。萨夫迪1938年生於以色列的海法,早年在以色列完成了他的基础教育,于1955年迁居加拿大,毕业于蒙城的麦吉尔(MiGill)大学建筑系。      他的设计理念就是将每一个单元设计为盒子形式,并设定为统一的模块。先预制出单元的房间模块,再像集装箱那样以参差错落的形式堆积起来。所以它是一座预铸式混凝土住屋集合体,它由354个四方体错落有致的码放在一起,构成了158套住宅,是一幢典型三维立体派的模块式的建筑群,人们称它为盒子公寓。萨夫迪巧妙地利用了立方体的形态和它坚固的特点,通过错综复杂的美学形态,确保了家家户户都能享受阳光的沐浴,家家户户都能看到圣劳伦斯河的美景。你家的房顶就是他家的阳台和花园,每一户都有自己的独立天地。他的巧妙设计,还保证了相互之间看不到邻居家的窗户,它还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兼顾了所有居住人的私密性。整栋公寓装有6部电梯和中央空调系统,保证了所有住户环境舒适和出行方便。萨夫迪的Habitat 67号公寓,无论从设计还是建筑手法上都堪称空前绝后。建筑师萨夫迪凭借此作品也一举扬名,在世界建筑史上留下了他光辉的一笔。      由于当时是以“经适房”出售的,并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以前入住的居民因各种原因陆续迁出,甚至曾一度被闲置。直到70年代以后,有一位加拿大籍华裔设计师买下了这里的四套单元,并将其中两处单元的内部修缮设计一新,作为了自己的寓所。自此之后,有越来越多实力雄厚并有着远见卓识的买家开始涌向这里。这些先知先觉的购房者好像发现了它的特殊价值,开始买入并搬进这里居住。没有多少时间就全部售罄,变成了一房难求。Habitat 67由原来的社会福利住宅陡然变成望尘莫及的高档社区,住在这里的人群非富即贵,这里已成为了目前蒙特利尔最昂贵的公寓。除此之外,Habitat 67属于共同产权,所有居住者都必须自觉自愿地维护它。在所有加拿大人眼里并非坏事,这反而是让他们引以为豪的地方。现在的Habitat 67,已经成为蒙城的重要旅游景点,已被列入加拿大的历史遗产的保护范围。      它的位置很好辨认,你只要站在蒙城的老港边,向对岸望去(偏西南方向)就能一眼看到那个狭长的半岛,看到半岛也就看到了Habitat 67。如果开车去,从10#高速公路向西南方向行驶,适时从主路驶出到辅路,桥下左转后直行一公里左右,公路的右侧即是,或者开车从圣海伦岛方向过来也可,Habitat 67的东端的桥下有免费停车位。如果是乘公交,可在地铁橙线的SOUARE-VICTORIA站下车换乘公交巴士168路(乘7站),在Dupuy下车,沿着唯一的一条进半岛的公路直行即可。       我曾三次到过这里,一次是陪同老伴儿来看67号,一次是特地过来给67号拍照,再一次就是和儿子全家过来游玩。因为在半岛东向的端部,修建了一个小公园。那里有大量的休闲座椅,又允许烧烤,还可以骑车、玩滑板等。最大的好处是沿半岛的端部半圆部位处可以钓鱼,那里经常有许多中国人和外国人在那里钓鱼取乐。不过应该知道,在禁止钓鱼的时期不可钓,去前要购买好钓鱼证,无证是要罚款的。另外,67号往东至小公园之间,在每年的夏季7、8月间,这里还是舢板爱好者的天堂。在附近有一条公路高架桥,桥下有大量的不限时免费停车位,为来这里参观67号住宅和到半岛游玩的客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下一篇:奥林匹克公园(上)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5-3 07:15:15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5-5-3 08:20 编辑

wzyldk 发表于 2015-5-1 16:11
陈学长并西水:我自己也有航空和飞机情结,但无缘进入航空工业系统,遗憾。有个问题请教各位:据说我国无 ...
大可、分司厅再看看猫眼上的这篇文章。可能能够进一步满足你们的好奇心。

转抄跟帖:吴仲华,留英航空专家,三元流体动力理论奠基人,50年代给周恩来甜言蜜语哄回大陆,文革斗的翻天,引进斯贝英国工程师对周和张春桥说,这个斯贝原理就是你们大陆人搞出来的,而此人早回大陆了,上头立马去找,原来吴仲华天天在单位洗厕所呢 。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5-3 14:32:14

本帖最后由 chenchao5720 于 2015-5-3 14:37 编辑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5-3 07:15
大可、分司厅再看看猫眼上的这篇文章。可能能够进一步满足你们的好奇心。

转抄跟帖:吴仲华,留英航空 ...
                                           道听途说
据我所知:当年中国为改变航空发动机瓶颈问题,决定从英国罗罗公司引进斯贝发动机生产线,决定由西安430厂生产。引进生产线必须购进50台发动机整机,派遣5000余名人员赴罗罗公司学习。430厂建成生产线并试制成功后在国内推广使用,为此,有关单位发文硬性规定,凡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新型飞机必须配置斯贝发动机,并要求在役的歼6和强5飞机拟定改装斯贝发动机可行性方案。当时只有轰7(后改为歼轰7即现在的飞豹)配置两台斯贝发动机。又因斯贝发动机性能不理想,向罗罗公司提出改进,英方指出斯贝发动机是按照你们中国人的理论设计的,你们应该请他帮忙。于是,中方又在国内寻找斯贝发动机原理理论发明人。后因斯贝发动机性能不理想,国内始终无其他机型使用。国内新机型目前多数选用国外发动机。




马尾沟 发表于 2015-5-3 16:27:43

那是我的不对了,在没向你核实之前就放了大炮。对不起了,版主。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5-3 19:52:05

《67号住宅》一文的相关照片: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5-3 19:55:33

                        奥林匹克公园(上)      蒙特利尔还有一个游览的好去处,就是奥林匹克公园。它是在蒙特利尔获得1976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后兴建的,是当时奥运会的主会场。据说当年为此花费了巨资12亿美元,直至奥运会以后的好多年也没收回投资,蒙特利尔的奥运项目同其它许多国家一样,最终也没有扭亏为盈。有人说,在魁北克烟民所付的香烟税中,至今仍有一部分用来偿还这笔建筑费用。直到1980年美国举办的夏季奥运会后才开始盈利,之后才有了如今各个国家打破脑袋去争办奥运会的局面。蒙特利尔为建奥运场馆所欠下的债务至今尚未还上,也许这就是他们这所场馆一直在收取门票的原因吧。      奥林匹克公园位于蒙特利尔岛的东部,皮埃尔古贝汀街 4549号,地铁绿线Viau站旁。从我住的地方去那里不算远,乘地铁和公交都可以,地铁需要换乘一次,乘公交139路可直达,奥运公园的门口有一站,非常方便,况且它那特殊的斜塔一眼就能识别。开车去就显得不太方便了,主要是你要去支付停车费,所以乘公交去是上策。它的部分场馆含斜塔和植物园是收取门票的。      奥林匹克公园是个总称,其实包括了体育馆,蒙特利尔斜塔,体育中心,游泳馆、天文馆、自然生态博物馆和蒙特利尔植物园等,占地相当辽阔,大概有六公顷之多(不含植物园),其中最突出的要算它的体育馆(场)和斜塔了。体育馆能容纳了55147个座位,这对于当时(1976年)只有50万人口的蒙城来说真可谓奢侈有余了。当时设计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想把体育场馆视为一艘扬帆远航的船,而那个标志性的“桅杆”就是现在的斜塔,也是最麻烦和最昂贵的。如今吸引各地游客来奥运公园的就是那世界之最的斜塔了,它不仅是世界最高的斜塔,也是世界上倾斜角度最大的斜塔。斜塔的倾斜度为:23一45度(比萨斜塔的倾斜度;5度),斜塔的缆绳重量达到190吨。塔身外装有一部电梯,两分钟内即可升至斜塔的塔顶。就是这个著名斜塔被设计成支撑体育场的缩进式屋顶,就是因为这个特殊结构和斜度,每年吸引了世界300万游客来登这座175米高的斜塔。站在塔顶的观光平台上,放眼望去,可以看到80公里开外的万千风景,可以欣赏到蒙城的欧式建筑风光和圣劳伦斯河的迷人景色。      塔身下面的几层设有美术厅,陈列着有关公园历史的展品。塔基处的游客大厅设有信息台、售票处、展览厅和快餐食品处。      奥林匹克公园中各场馆售票价格略有不同,体育馆:成人6.5加元,60岁以上老人5加元,6-17岁儿童及青少年3.25加元;旅游旺季成人8.75加元,60岁以上老人6.5加元,6-17岁儿童及青少年4.5加元。斜塔的价格较贵,可能是14加元。也可以选择购买通票,包括所有场馆和植物园,大约是二十八加元,记不太清了,但不会超过三十加元,老年人和小孩还有优惠。如果你想少支付些门票,可以考虑在每年的五、六月,政府安排一天作为蒙特利尔的博物馆日,那天全市有35家左右的博物馆免费开放,其中就包含奥林匹克公园内的天文馆、自然生态馆等部分场馆,但斜塔不会包含在内的。我曾在2013年5月26日(博物馆日)那天,带着小孙子参观了新建成的天文馆,设施与北京天文馆相比略大和更现代化一些,我们观看了半个多小时的天象星空的演示,由于语言的障碍,内容没有看懂。它还设有一个宽敞的大厅,那里有许多天文知识的展览,还有不少星空模拟的可操作的模型,有些还是声光电子的,对于中小学生学习天文知识非常适合。    下一篇:奥林匹克公园(下)
页: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