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竹筠 发表于 2015-5-29 14:27:21

                        美国东部行(十一)       1982年11月13日,这座有着特殊意义的纪念碑落成向公众正式开放,迎接每日像潮水般涌来的人们,现在它已经成为了华盛顿特区游览者最喜欢的去处之一,也已是普通美国人展现悲痛和哀思的地方。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越战是一场噩梦,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为此付出了代价,这段黑色的墙揭示了美国历史上上黑暗的一页,诉说着过往沉重的苦难,但是,它所体现出来的超越于政治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敢于直面历史的勇气,却让参观者对美国人民肃然起敬。这座看似简单的纪念碑无言地促使美国人正视越南战争的结局,开始了治疗战争创伤的漫长历程,特别在那些越战老兵的心中,这座纪念碑引发了他们无穷的思考,促使他们来到这里,怀念战死的人们,思索生活的意义。       每年,都会有大批人从四面八方涌来,在自己的亲人或原来战友的名字前面留下供品,在这堵黑墙前面上演了一幕幕悲欢离合的短剧。这些供品包括婴儿时代的照片、军功勋章、啤酒等。正如越南战争时期的著名记者阿诺德·伊萨克在其1997年发表的《越战的阴影》一书中所说:“没有人在华盛顿特区其他的纪念馆那儿写下留言或摆下供品。”尤其是那数万死者的亲属,尽管他们明知墙下并没有亲人的尸骨,但他们仍然把黑墙看成是与死者联接的唯一纽带。他们用各种方式哭祭自己的亲人,其中最感人的是每天遗留在墙下大量的信件,这些都被人精心收集。许多美国的退伍军人感受到了纪念碑的感人,一位士兵在林璎的纪录片《清楚而坚定的远见》中这样陈述:“这是一个我能静静地悼唁我的朋友的安静的地方,那是我所希望做的”。 尤其是每年的5月30日,美国的“阵亡将士纪念日”,人们都要举行仪式,怀念那些捐躯疆场的将士。这天,在越南战争纪念碑前举行仪式已经成为惯例。有人说,林璎设计的纪念碑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哭墙”,其实那不准确,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思索。       看过韩战、越战纪念碑,看过林璎的设计经历,也把我带入了长久的沉思,我的心情也变得异常沉重起来。不由得让我联想起我国的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珍宝岛战役、中越中印反击战,再远些的,那些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无数的无名战士,还有那些远赴缅甸的远征军们,他们为了自己的国家把尸骨抛洒在了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现在又有谁能想起他们,他们的名字、数量有多少,纪念碑在何处,到那里去悼念他们-----。其实,按照我们的观点,美国在朝鲜和越南的战争中,并非是正义的和胜利者,但他们的政府却能为这些在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上阵亡的战士们立碑纪念,大肆宣传,让全世界各地来华盛顿游览的人都知道这场战争的残酷,让阵亡战士们的后人和年轻的下一代永远记住他们,悼念他们,这种无形的宣传作用覆盖了社会的层层面面,就连我这位“到此一游”的游客都被触动了。设想一下,如果在我们的首都,也能有为在上述战争中牺牲了的战士祭奠的地方,(不是指人民英雄纪念碑,那个太笼统了,人们自由的针对性的去悼念并不方便),像越战纪念碑那样在碑上刻上所有牺牲将士的名字,并把它开放,人们随时可以去悼念,寄托后人的哀思,甚至于可以向所有的游客开放,我想,其影响和收效也将不可估量。       原计划还有乘游船游览华盛顿特区的安排,观看沿岸的美丽风景和历史建筑,但由于快10月了,游船已经停运了,我们也就取消了这个项目。国会大厦和白宫之间有“联邦三角”建筑群,其中包括联邦政府机构以及国家美术馆、国家档案馆、泛美联盟、史密森国家博物馆和联邦储备大厦及华盛顿面积最大的建筑是位于波托马克河河畔的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和华盛顿的好多博物馆都是可以游览的。其中好多博物馆都是免费开放的,有些建筑可以看它的建筑外在的美,如果是自由行,在华盛顿逗留2-3天还是值得的,去看看博物馆、看看这里的建筑、看看华盛顿的城市风光。    下一篇: 美国东部行(十二)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5-29 14:32:46

                        美国东部行(十二)    中午11点半我们驱车驶离华盛顿市中心去一个自助中餐馆吃自助午餐,这也是一顿物美价廉的比较丰富的自助餐,有不少的海鲜品种,团友们都很满意。午餐后离开华盛顿,大巴车开始沿着美国的高速公路驶向大西洋城。只要一离开城市,城市中的那种熙熙攘攘的拥挤车流和高楼大厦的压抑之感顿觉烟消云散。一路上所经之处,你看到的全是生态森林、白云蓝天、农庄牧场和乡野别墅,偶尔可见早熟的黄枫和红枫的叶林在眼前飘忽而过。大约下午5点左右我们来到新泽西州的大西洋城并下榻在大西洋城的一家酒店。    大西洋城(Atlantic City)距费城97公里,据纽约160公里。是美国新泽西州东南部海滨旅游胜地和疗养城市。它濒临大西洋沿岸,位于长约16公里、宽约1.2公里的地面低平和多沙滩的阿布西肯岛上。1854年建市,1898年铁路建成,城市迅速发展。有9.7公里的著名海岸木板路(1870)、5个码头和众多的游乐场所。1972年扩建了全国著名的会议大厦。附近有阿布西肯灯塔(1857~1933)古迹保护区等。1976年美国第一个合法赌场在此开放后城市更加繁荣,它和美国西部的拉斯维加斯,并列为美国两大赌城,成为了主要旅游休息场所,自1921年起一年一度的美国小姐评选活动在此举行。       据导游介绍,城市里有保护完好的100多年前的两户渔民住所,有200多年历史的阿布西肯灯塔古迹保留地、独立战争时期的战场史密斯村,还有一个天然动物园。除动物园外,我们的大巴车都把我们带去看过了。这里的气候温和,景色秀丽,早在1854年就已经建市了,这里还建有坎登一大西洋铁路东部终点站,1877年又建成另一条窄轨铁路。1929年建成了一座可容纳4.1万人的会议大厦,使该城迅速成为美国最有名的集会地点之一。每年一度的美国小姐选美活动都在此举行,好莱坞的影星也纷纷来此相聚。       我们所住的大西洋城酒店距离海边不到10分钟的路程,距离奥特莱斯的专卖店不到20分钟的路程,我和老伴先去市中心奥特莱斯的几家店看了看,去寻找我们需要买的东西,名牌我们又不太懂,我们知道的几个名牌在那里又没找到,收获不大。商店很多,规模不小,商品倒也琳琅满目。就是店中人流很小,当地人很少见到,都是外来的游客,看来这里也是地广人稀。晚餐是我们自己解决的,在我们住处附近的一家快餐店要了两份西式快餐。       接着我们就去了海边的木板大栈道去逛,木板大道的一边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景色宜人的大西洋海滩。那里有许多座椅,我和老伴坐在那里,望着远方天水相连处,静静的大西洋海面上微微泛起波澜,只见群群的海鸟不时的在波澜中掠过,偶尔见到一些巨轮从眼前驶过。大木板道旁还修建有直通海边沙滩的小型木栈道,我和老伴顺着木栈道来到大西洋海边的沙滩上,迎着落日余晖在那里闲情散步,寻觅着海边的卵石、贝壳。直至今日,我还时常想起那天的晚霞把我们的双颊映的通红,霞光把我们携手并进的身影永远留在了大西洋的岸边。木板大道的另一边都是临街的大小不同的店铺、餐馆、咖啡馆和赌场,我和老伴还在一家小店给孙子买了一件印有大西洋城图案的上衣留个纪念。到了华灯初上之时,这里更显得热闹了,那些喜欢夜生活的人和寻找赌乐的人都涌向了这里。所有店铺商家的五颜六色的霓虹灯都开启了,如同白昼。    下一篇: 美国东部行(十三)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5-29 15:25:08

枫竹筠 这个雕塑还真没注意到,当时在那个公园里看到了另一尊越战士兵的雕塑,但不是这座。这个雕塑挺有意义的,以后如有机会我一定去看看,把它找到。



我估计,你看到的雕塑是这个,在比较明显的地方,由于去越战纪念碑都会看到这个雕塑,所以那座伤员的雕塑就被冷落了。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5-29 21:56:23

                        美国东部行(十三)       我们刚去过的海边木板大道,经查阅资料,才知它还挺有历史资历的。原来这是条世界闻名的海滨木板大道,在1870年就建成了,1939年翻修成钢、木结构道面。道宽18米,长11公里,有5个大型码头向外延伸到大西洋海面上。中央码头的末端有一座称为“针”的瞭望塔,建于1967年,游人乘电梯升入顶端可俯瞰大西洋城的全貌和沿海景观。随没有去赌场,但也对这里的赌场略知一二。早在1976年,全州公民投票就通过开办赌场的决议。1978年,国际休假旅馆赌业公司购买该城最大的金色大厦旅馆,并将其改造成国际休假赌业旅馆,自此成为了美国第二大赌城。这个赌业旅馆拥有各种客房1600间和供l200人同时用餐的餐厅,同时还设置了供1.2万人一齐入赌的近1000台赌具。其中赌城中规模最大的赌场,当数“泰姬.玛哈尔”赌场。该赌场正面是一座充满印度建筑风格呈皇冠形的瑰丽建筑,与之紧密相连的是一座51层高的摩天大厦。这家赌场仅工作人员就多达6500余人。它紧邻奥特莱斯商业区,我和老伴在逛商场时还目睹了该赌场的尊容。随着该城赌业的发展,其他赌业公司和为赌业服务的剧场、影院、音乐厅、舞厅、礼品商店等也相继开业。其他产业,如纺织、糖果、玻璃制品、陶瓷等轻工业也相继得到了发展,并逐步形成农产品和水产品贸易中心。这里还有自设的电视台和广播台,可随时播放赌场新闻,传授赌技。       我们在九点多钟回到了酒店,喜欢到赌场试一把的团友此时都寻找各自的赌场去碰大运了。我和老伴对赌场没有太多兴趣,也许是年龄的关系,那种好赌碰运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况且在国内看过了不少解密赌博的新闻,就更不想去了,再就是老伴的心脏经受不起那种心情的大起大落,所以,我们选择了安稳的睡上一觉,迎接第二天的征程。第二天早上6点起床后,我和老伴又去了一次海边,想看看日出景色,也是与这里的大西洋告个别。但有些阴天,我只抢到了一张日出的镜头,再就没给我拍摄的机会了,还好,让我留下个纪念,只可惜没有看到完整的理想的日出。我们在海边的一家小咖啡店买了两杯热咖啡,喝下后顿时感到暖和了,凌晨的大海边海风一吹,还真有些冷飕飕的。       我们在8点钟时告别了大西洋城,开始了我们的返程之路。途中,我们还要去参观被誉为美国将军摇篮的西点军校。行进途中,得知我们的前方发生了交通事故,前进的公路被管制,没办法,让我们在路上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使我感到奇怪的是,塞车的一个小时内没有听到一声汽车的鸣笛,没有见到一辆车占用应急车道抢行,大家都非常耐心等待,这点跟我在加拿大见到的情况类似,人们的心态好、素质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我们到西点军校时已经快下午1点了,随后我们用一个多小时参观了军校。西点军校(West Point)的全称是“美国军事学院”(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是美国第一所军事学校,也是爱国者联盟院校之一。它距离纽约市约80公里,学校占地1.6万多英亩(约6千5百公顷),位于纽约北郊的哈得逊河西岸的 “肘状”的三角岩石坡地上,该地被当地人称为 “西点”,故习惯上又称 “西点军校”。 西点军校主要为美国军队培养陆军初级军官,它是美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军事学院之一。它曾与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以及法国圣西尔军校并称世界“四大军校”。    下一篇: 美国东部行(十四)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5-29 22:05:22

                        美国东部行(十四)       我们的大巴车直接开到了军校的校门口,履行了简单的安检手续后,我们的大巴车载着我们开进军校,在军校一名工作人员(兼讲解员)的带领下,顺着事先安排好的游览路线带着我们乘着大巴车一个景点一个景点的参观。军校占地很大,是建在一个四周群山包围下的山坳丘陵地带,依山傍水,绿树成荫,风景如画,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国家公园。大巴车带着我们把学校的操场、教学楼、图书馆及各种运动场所都参观了一遍,当然是从外围看的,不知是时间的原因还是他们的规定,没能进入这些建筑的内部参观,当然,一些要害部门他们是不会让参观的。也有一个例外,就是我们进入了军校内的一个很大的主教堂,据说这里是学员们洗礼、祈祷,举办结婚典礼及其它一些重要活动的场所。这个大教堂与我在蒙城看过的教堂没有什么太大区别,高大、雄伟、古老、苍劲,沉淀了无尽的历史沧桑。大教堂内的长明烛灯始终点燃着,导游说这是在祭奠战争中逝去的军校战友。除了这个主教堂外,还有几个比它规模要小的教堂,是为军校中少数族裔学员分别使用的。我们所看到的那些学校建筑物都有不同的命名,而且都是以美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将领的名字命名的,比如华盛顿大楼、塞耶大楼、格兰特大楼、艾森豪威尔大楼和雷兹广场等。那位讲解员告诉我们,它们的塞耶大楼内的计算机中心,是美国一流的计算机教学设施。学员营房、教室、实验室和各教学系办公室也都安装有计算机终端设备和微型计算机。教学区中心的西点军校图书馆,是美国第一个军队图书馆和第一个联邦图书馆。图书馆藏书近百万册,还拥有视听资料,包括唱片、录相带、语言材料、文字、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影像资料等。西点军校体育设施种类齐全,设备完善。它拥有两座大型综合体育场、一幢体育大楼和数个室内外游泳池、室外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网球场、橄榄球场、曲棍球场、滑雪场、十八孔高尔夫球场和保龄球场等。       讲解员向我们介绍,1802年3月16日,经国会并授权在西点建立由国会控制的工兵军团和一个军事学院,随后,总统在担保那些到军校学习的人将代表民主社会后,签署法案成立了“美国军事学院”,这一天标志着西点的诞生,首任校长是美国著名政治家和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外孙乔纳森.威廉姆斯担任,当时学校只有10名学员和7名军官。后经多年艰难曲折的历程,发展到今日的学校规模。在其二百多年的历程中,培养了众多的美国军事人才,其中有3700人成为将军。除此之外,西点军校在培养大批军事家的同时,还为美国培养和造就了众多的政治家、企业家、教育家和科学家。1946年秋季,受英国首相丘吉尔表彰的最杰出的30名美国将军中,有21名就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西点军校一直秉承的校训是“责任、荣誉、国家”。       西点军校号称“美国将军的摇篮”,许多美军名将如格兰特、罗伯特.李、艾森豪威尔、巴顿、麦克阿瑟、布莱特利等均是该校的毕业生。这些名人在校期间的许多轶事还被后来的西点人所津津乐道。美国内战时,约400名南北双方的将领就是从西点军校毕业的。其中最有名的是统帅北方军的尤利塞斯·格兰特将军和领军南方部队的罗伯特·李将军。这两位西点校友因各为其主而成为战场上的对手。结果,格兰特技高一筹,最终迫使李将军俯首称臣。    下一篇: 美国东部行(十五)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5-30 12:23:40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5-29 22:05
美国东部行(十四)       我们的大巴车直接开到了军校的校门口,履行了简单的 ...

“西点军校号称“美国将军的摇篮”,许多美军名将如格兰特、罗伯特.李、艾森豪威尔、巴顿、麦克阿瑟、布莱特利等均是该校的毕业生。”
美国内战时期,南北军队的首领都毕业于西点军校。艾森豪威尔、巴顿、麦克阿瑟、布莱特利都是二战名将,艾森豪威尔还竞选美国总统成功,成为杜鲁门之后的新总统。

北军首领格兰特将军


南军首领李将军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5-30 18:29:44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5-29 14:27
美国东部行(十一)       1982年11月13日,这座有着特殊意义的纪念碑落成向公 ...

马尾沟我们潍坊也有解放潍坊战役纪念碑,这是解放战争中的攻坚战之一,每年都要举行纪念活动的.纪念英烈不一定只是自已的家人,还有我们这些愿意继承遗志的后人.后来还在白浪河风景区建了纪念碑,迟浩田题的碑文.
下图是《潍县战役胜利纪念碑》,在潍坊还有其它的纪念碑吗?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5-30 20:40:28

                        美国东部行(十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名将巴顿将军也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并以作风严厉、作战勇猛、善于捕捉战机、扩大战果,而被誉为“血胆将军”。但巴顿在校的学习成绩却不敢令人恭维,因为他是花了五年时间才从西点毕业,比同期学员多出了一年。一次,一位记者追问其原因,巴顿俏皮地回答说,他学习期间没有找到学校的图书馆。对此,西点人则以自己的幽默来回答和纪念了这位1909年的毕业生。1950年,他们在校图书馆对面立了一尊头戴钢盔、身着戎装,手持望远镜的巴顿将军塑像。寓意幽默:不是找不到图书馆吗?你可以手持望远镜,天天站在图书馆对面,这下总可以找到了吧!       而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据说是在母亲的陪伴下度过四年西点生涯的。当年,麦克阿瑟的母亲把麦克阿瑟送到西点军校后,自己也在学员宿舍对面的西点旅馆里安营扎寨了。她每天早上伴着起床号起来看儿子出早操,晚上直到儿子宿舍的灯光熄灭才休息,整整陪读了四年。而麦克阿瑟则时常在夜深人静之时悄悄地溜到母亲的住处打打牙祭,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麦克阿瑟后来于1919年~1922年出任西点校长,任职期间加大了体育课占全部课程的比例达15%。       讲解员指着一座大楼前的许多雕塑一一的讲解着,当讲到巴顿将军的雕塑和他的故事时,引起了全车团友的哄堂大笑。由于我们是乘着大巴车游览,每到一个地方稍停片刻即走,所以,没用太多时间我们就游览完了军校,在西点军校的门口旁,有一个西点军校的博物馆,我们在博物馆内短暂的参观后就踏上了返回加国的路程。       途中我们在一家餐馆用了自助餐,吃的同样不错的。总之,这次旅行途中导游安排的四顿自助团餐都可以,评价为物有所值、物美价廉,应该恰如其分。虽然导游收的费用略高于饭店门前所标价格,但也情有可原,出门在外都不容易,导游也不例外,况且加上税和小费也说的过去,总的看来美国的物价水平要低于加拿大。接着是4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在晚上8点多我们终于到达了美加边界的免税店购物。我和老伴给孩子们购买了巧克力和中华烟,免税店里美元和加元都按同一价格照收,按当时的汇率付给加元可能更合适一些。从免税店出来很快就到了加拿大海关,没想到因为我们的护照签证临近到期,又被审查了半个多小时,问了许多问题,诸如:住房、携带加元数量、国内亲属关系、国内工资状况、来加国的目的等等。还问了儿子的姓名和生日,可能还查询了我们的续签是否被审批等。最后那个警官告知:如续签未批,就请在10.8日前离开加拿大,如批下来就按要求去做体检等等,我们都一一应承下来,先入关为主,最后的结果还是放行。看来将来出国旅游时,一定要注意让旅行的日期和护照签证的到期日保持一段的时间间隔,否则太麻烦了。其实也能理解,边境检查官干的就是这些,他们在履行自己的职责,那个国家都是这样。一个小时后,我们抵达了唐人街假日酒店前,安全顺利结束了这四天的美东之行。    下一篇:美国东部行(十六)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5-30 20:46:45

                        美国东部行(十六)       2014年的4月(4.18),我和老伴又一次踏上了美国东部的旅程,这一次,我们是去波士顿和罗德岛。和我们拼房的就是我以前文章中讲到的芦老先生父子,此后,我们成为了朋友。我们这次报的旅行社是蒙城最大的华人办的“华景假期”,没想到国人的“店大欺客”也传染到了这里,从导游到大巴车的质量都令人失望。大巴车有些老旧,更糟糕的是上面还有两个座位是倒座,长途旅行坐这样的座位会很不舒服而且别扭。导游是个年轻的大陆女士,刚一见面时,我们主动向她打招呼,发现她爱理不理的样子,让人很不舒服。更让人不可理喻的是,这位导游叶小姐竟把那含倒座的四个座位分给了我们。看到这种情景,我和芦先生都非常生气,因为我们是在一个月前的今天报的名,按着正常的时间顺序排位最多不会超过前10名,报名接待我们的人告诉我们当时还没有什么人报名呢,所以绝不可能排到目前的这个位置,我们根本不相信。经与这个叶导的交涉和理论,她可能自觉理亏,马上给我们调换到了前几排,也不再是倒座了。其实,如果我们都年轻一点也就算了,不巧的是我的老伴身体不佳,芦老先生快八十了,况且我们在报名时已经向旅行社讲明了年龄情况,他们承诺不会有任何问题。看来问题就出在了这个导游上,因为这个团大部分是老外,中国人很少,来探亲的更是少。她并没有按着报名的顺序安排座位,而是崇洋媚外的给老外们走了后门,把她在国内养成的恶习带到了这里,想起来也算是国人的耻辱。       我们6点钟准时出发了,途中去蒙城的南岸又接了几个人后开始了我们的波士顿之旅。我们沿89号公路1个小时后就来到了加美边境的美国海关(去纽约时走的是87号公路,是不同的海关),出境过程用了1.5小时,因为我们前面有四辆旅游大巴在排队等候,真正过关的时间只用了半小时,还算是比较顺利的,没有过多的询问,交了6美元通关费用(陆路通关需要的)和履行了拍照、按指纹的程序后就算通关完成了(这次我们的护照距离到期日还有几个月呢)。       快到波士顿之前,我们在一家中国人开的自助餐馆吃了自助餐。由于今天是周五的原因,市内堵车特厉害,司机好像不太熟悉波士顿市内的路线,走了不少弯路。当我们到达麻省理工学院时已经是快下午三点了。和我们同游的老芦先生的儿子,今年已经五十出头,移民加拿大已经三十多年了,曾多次来过美国,也曾在美国工作过,这次主要是陪着老父亲来旅游。他对美国很熟悉,波士顿也不只一次来过,一路上他就成了我们的导游,介绍着波士顿的情况,与他们相伴旅游感觉方便多了。从芦先生的介绍和资料中得知,波士顿(Boston)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首府和州内最大城市,也是新英格兰地区的最大城市。它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1630年建市,是美国最古老、最有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波士顿是美国革命期间一些重要事件的发生地点,曾经是一个重要的航运港口和制造业中心。今天,该市已成为高等教育和医疗保健的中心,它的经济基础是科研、金融与生物工程技术,这个城市被公认为是一个全球性城市或世界性城市。       我们的大巴车是从大波士顿都会区的中心穿过,由于司机市内的路况不熟,耽误了一些时间,反过来看,倒是带着我们乘车游览了几遍这座城市,城市不大,有些建筑不止一次经过,这倒是我们的一个意外收获。从大波士顿都会区看,它包括萨福克县的全部和剑桥、昆西、牛顿、萨默维尔、里维尔和切尔西等城市,以及一些小镇和远离波士顿的一些郊区地带,还包括了新罕布什尔州的一部分。    下一篇: 美国东部行(十七)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5-30 20:54:36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5-30 21:01 编辑

                        美国东部行(十七)       最早波士顿的诞生是源于大批英国清教徒的到来,他们聚集在现在的马萨诸塞湾省一带,于1630年9月17日,创建了波士顿。波士顿是建在一个狭窄的地峡与大陆相连的一个半岛上,并被马萨诸塞湾和后湾的查尔斯河的河口所环绕。后来根据这些欧洲清教徒移民中的一些杰出人物的家乡,即英格兰波士顿 (林肯郡)的名称最终命名了这座城市为波士顿。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最初的统治者约翰·温斯罗普发表过一篇著名的布道词,题为“基督徒慈善的典范”,认为波士顿与上帝之间存在着特别的契约。是在温斯罗普的影响和带动下,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剑桥协定,这份协定一直被认为是创建该市的关键文献。清教徒的道德规范在波士顿塑造了一个极端稳定、结构良好的社会基础。例如,在波士顿建立不久,清教徒就创立了美国第一所公立学校波士顿拉丁学校(1635年)和美国第一所大学哈弗大学(1636年)。直到今天,努力工作、道德正直、重视教育仍然是波士顿文化的一部分,大家公认,波士顿是一座文化气息异常浓厚的城市。        和芦先生的交谈中,得知他曾在波士顿工作过四、五年的时间,难怪他如此了解波士顿的历史,他告诉我,它的家里有详细的波士顿城市的资料。从他的介绍中,我了解到,在18世纪的70年代初,英国人曾尝试通过征税来全面控制13个殖民地,结果促使了波士顿人发动了美国革命。其中的波士顿屠杀、波士顿茶叶事件,以及美国革命几个早期的战役: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邦克山战役和波士顿围城战,都发生在波士顿或附近的地方,还有保罗·里维尔著名的午夜骑行也发生在这一时期。这些政治事件后来已经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历史,奠定和塑造了来到这个国家的人民的思想基础,这其中波士顿扮演了领头的重要角色。       美国革命以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波士顿是美国距离欧洲最近的一个主要港口,因而它的海外贸易、进出口得到了迅猛发展,大量的向欧洲出口朗姆酒、鱼、食盐和烟草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际商港之一。就在这一时期,一些波士顿名门世家的后代成为了美国社会文化的精英,他们后来被称为波士顿婆罗门。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努力,1822年波士顿得到特许状,才正式取得了城市身份。       到了19世纪中叶,波士顿制造业的发展压倒了国际贸易,一直到20世纪初,波士顿仍然是美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其中特别以服装、皮革制品和机械工业著称。该市通过密集的河流、铁路网络快速的发展了它的制造业工厂和它的商业设施。从19世纪中后期起,波士顿的文化又开始繁荣起来,以慷慨的艺术捐助者著称,这一时期的波士顿还成了废奴主义运动的一个中心。       19世纪的20年代,由于第一波欧洲移民潮的到来,波士顿的人口构成开始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大批爱尔兰人和意大利人移居该市,将他们的罗马天主教也带到了这座城市。直到2013年,天主教已发展成波士顿最大的宗教团体,从20世纪初起,爱尔兰人开始在波士顿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科尼迪家族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通过和芦先生的接触,没想到波士顿竟成了我此行中对美国了解最多的城市,通过对波士顿的了解,它的城市发展历程中在许多地方都有值得我们借鉴和汲取东西。从1630年到1890年的200多年间,他们曾通过填平沼泽、海滨泥滩和码头之间的缝隙的办法把波士顿的城市规模扩大了三倍。在19世纪还进行了巨大的“削山填海”的改造工程。曾用灯塔山的山顶去填平一个面积50英亩(20公顷)的池塘,后来那里形成了干草市场广场。而今天的马萨诸塞州政府就坐落在被削平的灯塔山的山顶上。在19世纪的中叶,他们又发展和建成了波士顿南区、波士顿西区、金融区、和波士顿的唐人街。1872年波士顿的一场大火之后,工人们又用碎石重建了濒水的市中心地区。在19世纪中叶后期,工人们用火车从尼达姆高地取来泥土,填平了波士顿西面大约600英亩(2.4平方千米)的查尔斯河沼泽地。他们还陆续合并了波士顿附近的一些市镇:洛克斯伯里(1868年)、多尔切斯特(1870年)、布莱顿、西洛克斯伯里、查尔斯镇和海德公园。在1874年波士顿最后一次合并了3个镇之后,从此市区界限固定了下来,至今未再变动。    下一篇: 美国东部行(十八)

马尾沟 发表于 2015-5-31 07:25:28

本帖最后由 马尾沟 于 2015-5-31 07:27 编辑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5-31 10:02:00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5-31 10:18 编辑

                        美国东部行(十八)       20世纪早期和中期,波士顿由于工厂陈旧老化曾开始衰落,工厂纷纷迁往劳动力更低廉的地区。波士顿及时做出了反应,开始建造各种城市更新项目,包括拆除业已陈旧的西区,和建造波士顿政府中心。20世纪70年代,波士顿在长达30年的经济低迷之后恢复了繁荣,并带动了共同基金的发展。波士顿因其卓越的医疗服务享有盛誉,麻省总医院、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和布莱根妇女医院等在疾病治疗和医疗创新方面得到快速全面的发展,领先全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学院、东北大学和波士顿大学等高等学府吸引了许多学生来到波士顿都会区求学深造。到了21世纪波士顿已经成为一个智力、技术与政治思想的中心。       看了波士顿发展的历史,我感觉到他们的城市管理者还是有一定的先见之明,当然也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能在1874年就奠定了城市的规模至今没变,谈何容易。当他们发现城市在衰败,已不适形势和社会的发展时,毅然决然的决定迁出低廉劳动力项目建造城市的更新项目,使得城市没有在快速无限制膨胀的前提下,让城市产生了新的活力。人家100多年前就在做的事情,而我们现在刚刚醒悟到,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波士顿的主要旅游景点是查尔斯河沿岸的城市风光和古典建筑、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邦克山Bunker Hill Monument、老北教堂 (Old North Church)、法尼尔厅(Faneuil Hall)、葛兰奈莱墓地 (Granary Burying Ground)、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波士顿图书馆( Boston Public Library)、昆西市场等等。       我们旅行团的时间太有限了,只得有选择性的走马观花的看看。要想了解这座城市,真正看到它的内涵,还是我前面讲过的观点,有能力和条件的话还是应该自由行。在这个城市的一个静谧角落里,住上两三天,去寻觅一些能代表这个城市精髓的景点仔细去洞察和体验,你就会发现你慢慢的爱上它了,这时,这座城市的内涵你就找到了。当然,此时也是你该离开它的时候了,因为你毕竟是过客,能让这些美好的记忆驻留在你的生命长河中,在你需要它的时候浮现在你的眼前,让你平静的生活荡起涟漪,感到无限满足,这就足够了。       今天是到波士顿的第一天,大部分时间放在了路上,剩下仅有的这段时间,我们要看完哈佛和麻省两所大学,看来也只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了。下午三点钟我们来到了号称世界工程师摇篮的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MIT),它是一所综合性的私立大学,占地168英亩,校园位于查尔斯河(Charles River)靠剑桥(Cambridge)一侧,蔓延约1英里。中央校区由一组互相连通的大楼组成。麻省理工学院于1861年由一位毕业于老牌南方名校威廉玛丽学院的著名自然科学家威廉.巴顿.罗杰斯创立的,他希望能够创建一个自由的学院来迎合快速发展时期的美国。由于南北战争,直到1865年MIT才迎来了第一批学生,随后其在自然及工程领域迅速发展起来。至于麻省理工学院这个译名还有它的历史溯源,其实正确的翻译名应为“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但因麻省理工学院的译名起自清朝时期,后人就一直沿用至今。还应注意不要和“麻省大学”混淆,麻省大学指的是马萨诸塞州的一所大型多校区公立大学,叫马萨诸塞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简称UMass)。       经过麻省理工学院几代人的不懈奋斗,时至今日,MIT已发展成为拥有不同专业的六个学院和六个研究生院,已经成为“世界理工大学之最”,成为了莘莘学子们一心向往的科学圣殿。麻省理工学院的自然及工程科学在世界享有极佳的盛誉,其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语言学也同样优秀。另外,麻省理工还研发高科技武器,并且拥有美国最高机密的林肯实验室、领先世界一流的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实验室、世界尖端的媒体实验室。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在管理界也是赫赫有名,培养了许多全球顶尖的首席执行官。虽然MIT不是常春藤盟校成员,但基于其在学术领域的领先地位,MIT也常被纳入常春藤编外成员(Ivy Plus)。截止目前(2015年),先后有84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或工作过,在全球和全美高校中分别列第五名和第四名。它现在已经代表了自1861年以来工程学和技术方面世界顶级的教育水平。    下一篇:美国东部行(十九)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5-31 10:10:09

                         美国东部行(十九)       我们踏上高高的几层台阶,穿过四根粗壮美观的罗马立柱后,进入了麻省理工建筑学院的大厅。大厅内挑高中空结构,周围是大理石材的罗马柱支撑,整个大厅线条简洁,古朴、庄重。面对马路一侧的玻璃窗从顶部到地面全部是米字形图案,显得朴素淡雅,有三个面向大街的对开罗马样式的大铜门。罗马大厅的正中间是通往楼道的两扇门,此时门开着,我们一行人则进入了教学楼一层的楼道。楼道装饰的并不豪华,两侧的墙壁间隔悬挂着一些展框,内容是在介绍理工科技的尖端发展或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历史、教学、科妍相关的资料,还有随处可见的科学小实验的挂框。我们从教学楼的一端边走边看,直到另一端的终点。中间经过了一个较宽敞的挑空中厅,那里设置了供游客休息的座椅,还有一些科普宣传园地。楼道两侧的房间都是教研室和实验室,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老师和学生们正在进行试验工作。在楼道的中厅,有通往操场的大门。我们从中厅的大门出来后,便是大片的草坪,草坪的周围被枝叶茂密的林木围绕。站在草坪中央回首再看教学楼,10根硕大的线性大理石罗马柱支撑这整个大楼的中段部位,上面是半圆形的拱顶结构。草坪的一侧,有几个抽象艺术的铜制雕塑。向着教学楼的对面走去,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马路边,马路的对面就是查尔斯河,只见查尔斯河上千帆涌动。原来,学校并不没围墙和栅栏,可以在任何地方随便出入。我们还参观了大学的主楼、体育馆、天文馆及学校建筑外围的大环境,看到了那里的一些雕塑和为环境美化所付出的努力。实际上它的校区、校园的面积很大的,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参观了。下午4点15分至5点15分我们来到了波士顿第二高楼保诚中心(Prudential Center)的第50层,那里建有空中漫步观景台(Skywalk Observation),因周围没有高楼的阻挡,可以360度观看波士顿及周围城镇的景物。在这里能够找到你熟悉的建筑、教堂、公园、大学、机场和著名街道,在里面还有一些有关波士顿历史、重要事件、著名人物的展览。据说,有人还专门选择在这里看日出日落。我们来到时正赶上当时阴天,降低了我们的观看效果。       下午6点左右我们又一次跨过哈佛桥、查尔斯河,进入剑桥市去参观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简称哈佛。坐落于马塞诸塞州剑桥市,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是美国本土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17世纪初,首批英国移民到达北美,在那里开拓自己的“伊甸园”——新英格兰。移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曾在牛津和剑桥大学受过古典式的高等教育,为了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在新的家园也能够受到这种教育,他们于1636年在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畔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学府——哈佛学院,这就是最早的哈佛。1636年10月28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决定仿照英国剑桥大学,筹建一所高等学府,每年拨款400英镑;学校初名“新学院(New College)”或“新市民学院(the college at New Towne)”,成为全美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1638年9月14日,牧师兼伊曼纽尔学院院长的J.哈佛病逝,他把一半的积蓄720英镑和400余册图书捐赠给了这所学校。1639年3月13日,为感谢以及纪念约翰.哈佛牧师在创立初期对学院的慷慨捐助,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将学校更名为“哈佛学院”。1780年,哈佛学院又正式改称哈佛大学。后经几个世纪的改革、变迁,在历任哈佛校长倾尽心血的努力下,从错综复杂的美国的历史潮流的搏击中走到了今天,为美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马萨诸塞州,几乎所有著名的革命者都是哈佛的毕业生,包括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从这里曾经走出了8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产生了32位诺贝尔得主,有上百位诺贝尔获得者曾在此工作、学习过。哈佛在文学、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    下一篇: 美国东部行(二十)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5-31 10:13:35

                        美国东部行(二十)       到了哈佛大学也有一种找不着大门、找不着围墙的感觉,其实它是有一个正门的,那是个不大的铁艺对开门。来到大学校园内,只见栋栋大楼精雕细刻,有不少年代古老的建筑。导游边走边用旗子指点着,告诉我们哪个是校长办公的小楼,哪个是图书馆,是纪念堂,是科技馆,是学生宿舍等等。其中我们还看到了曾在哈佛学习过的中国留学生为哈佛大学诞辰300周年集资捐赠修建的中国式的记念碑。在哈佛大学的校园里,居然还建有一座漂亮的哥特式的小教堂。最能让人记住的是那不是哈佛的哈佛纪念坐姿雕塑铜像。这尊铜像其实并不是本人雕像,由于哈佛先生生前没有留下任何的影像资料,当后人计划修建这样一尊雕塑时也就没有了依据,只能在当时的哈佛大学里找到一位比较帅气的学生作为雕刻的模特,顶替了哈佛先生。这种由于影像资料欠缺,类似情况的做法在美国大学中并不少见。游客们纷纷与哈佛塑像合影留念,不少人还不停的用手摸着哈佛先生的皮鞋 ,原来是想占占哈佛先生的灵气,好在未来的仕途中金榜题名。铜像的左只皮鞋被磨得闪闪发光,远看犹如哈佛先生穿了一只金皮鞋。       从哈佛大学出来驱车前往著名的昆西市场(Quincy Market),芦先生带我们去那里的海鲜超市,在里面选了一家小店吃了些海鲜,我们要了些大虾、龙虾、生蚝和啤酒,四人一起共饮共餐了一顿。由于天色已晚,已经没有时间去逛这个著名的昆西市场了。吃完饭后我们就驱车前往这次旅行需连续居住两晚的一家酒店,晚上10点多到了离波士顿市区较远的一家连锁酒店下榻。       今天(2014.4.19)是我们波士顿旅游的第二日,天气变得异常的好,白云蓝天,晴空万里。阳光和气温都是挺适宜的,昨天的阴天已和我们告别而去。看来波士顿还是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的心情也从昨天的阴郁转为晴朗。       早上5点多我们就起来了,简单的洗漱后就来到酒店外散步,环顾酒店的四周环境还真是不错。如果是夏季,将是花草绿树一片,环境既优美又静谧,倒是一个居住休息的好地方。只不过离波士顿较远,可能旅店的费用相对较低,这也是所有旅行团乐此不疲、舍近求远的原因吧。我在前台向服务员要了一张地址名片,原来这也是一家连锁店,叫:DaysInn,据芦先生说在蒙特利尔的唐人街也有一家这样的连锁店,也是DaysInn。       在酒店用过早餐后,7点钟我们的大巴车准时出发,前往波士顿市区。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游船码头,开始乘坐水路两栖游船,在查尔斯河上从不同角度欣赏波士顿城市风貌,这种水陆两栖的游船跟我们在加东时乘坐的很相似,也是越战中退役的两栖作战设备改造而成。船上的导游是当地的一位老人,年龄看上去有七十多岁了,可精神闪烁、神采奕奕。只见他熟练驾驶着水陆两栖船,带领我们沿着查尔斯河流域,绕着波士顿的中心区域转了一圈。一手扶着方向盘,一手指着远方的建筑,滔滔不绝的向我们讲述着它们的过去和现在,言词话语中充满着这位老人对这座古老城市的深沉的热爱。一个小时的查尔斯河船上游结束后,我们就换上了城市观光车,继续带着我们窜梭于波士顿的大街小巷,让我们看到了波士顿城内的古老优美的建筑群。我们坐在了观光车的上层,无任何遮挡,视野格外好。除司机外,车上还配了当地的导游,导游非常尽职尽责,所经过的每一处知名建筑,都要不厌其烦的介绍一番。看着导游认真辛苦的工作,给我一种感觉是,他们也想让我们跟他们一样,了解这座城市,认可这座城市,热爱这座城市。这时,我才感觉到语言不通是多大的障碍呀。他那么卖力气的讲,而我却收效甚微,心里无形之中却产生了一种对导游劳动付出的愧疚感。还是要多说一句,来波士顿要看它的城市风光、看它的城市建筑,这些方面与国内截然不同。从这些建筑上,你能看到当初建筑师的精心设计,看到沉淀在建筑上的历史沧桑,看到当时工匠们的精雕细琢,看到留给后人的无限遐思。    下一篇: 美国东部行(二十一)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5-31 10:41:26

马尾沟 发表于 2015-5-31 07:25
P1




这是搜到的腾冲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及陵园士兵雕塑



wxyzn2005 发表于 2015-6-1 09:03:02

本帖最后由 wxyzn2005 于 2015-6-1 09:07 编辑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5-6 14:21
wxyzn2005:你好,马尾沟推荐我加入你们的群,是微信群还是QQ群?如何加入?我的QQ号584325693,手机号1 ...
陈超学长:你好!不好意思,最近我家里忙,上来的少,有时上来没看多少就有事下去了。今天才看到你的帖子,回复晚了,对不起!说实话,我还是很喜欢上论坛来的,你们的内容很丰富,每次上来,我都要从以前最后一次浏览的地方开始一篇篇 地往后看,一些日子没上了,就一下要看好多页,所以效率比较低。

马尾沟 发表于 2015-6-2 09:53:07

本帖最后由 马尾沟 于 2015-6-2 09:55 编辑

   ” 设想一下,如果在我们的首都,也能有为在上述战争中牺牲了的战士祭奠的地方,(不是指人民英雄纪念碑,那个太笼统了,人们自由的针对性的去悼念并不方便),像越战纪念碑那样在碑上刻上所有牺牲将士的名字,并把它开放,人们随时可以去悼念,寄托后人的哀思,甚至于可以向所有的游客开放,我想,其影响和收效也将不可估量。“
   上面是枫竹筠校友美国行中的一段。我之所以详细的转载了潍坊市烈士陵园的照片,并介绍了一些基本情况,就是针对这段话的。说明白一点:第一美国的历史太短,没有经过几次战争,它可以把纪念碑都建在首都。而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古国,经历过的战争有多少次,把纪念碑都建在首都行吗?第二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一个多么庄严巍峨的建筑,它记载了从1840年开始中国人民反击一切外来侵略而牺牲英烈的丰功伟绩。一句“太笼统了”就把它的作用忽略了吗?“人民英雄纪念碑不只是让我们一年一次去悼念烈士忠魂的地方,他是让英烈们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枫竹筠不应该反思一下自已说过的话吗?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6-2 21:36:18

本帖最后由 枫竹筠 于 2015-6-3 12:37 编辑

                         美国东部行(二十一)       之后,我们驱车去参观了“宪法号”铁甲舰(USS Constitution),它是美国海军史上最有名的风帆驱逐快舰,是19世纪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最有名的一艘战舰,该舰总长62.2米,宽13.6米,型深6.85米,排水量2200吨,航速13海里/小时(24km/h),其风帆的总面积为3969平方米,装备 28门24磅和10门12磅火炮,有效射程400米到1200米,船员400人,于1797年10月21日在波士顿下水。在美英1812年战争期间,该舰曾参加40多次海战,在一对一的战舰较量中更屡屡获胜,它被美国海军视为拼搏和胜利的象征。别名“老铁甲”(Old Ironsides),曾参加过多次海战,均有辉煌战绩,从未打过败仗。战舰上的所有物品和设施均保存完好。这是美国海军的第一艘自己生产的战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现役军舰,服役时间与美国海军的历史一样长,而且是永久现役永不退役,现时舰上仍有60名现役海军士兵,他们的任务被海军列入“特殊勤务”来安排,平时停在波士顿查尔斯顿军港作为军事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历了数次大修和平时的细心维护,该舰一直都可以航行,并经常在全国巡回展示。       我们还同时观看了附近的另一艘驱逐舰,并登上舰艇,参观了它的甲板、机舱、船员休息室等。       随后步行20分钟左右到达美国独立史上的最著名的一个古战场--彭加山,参观那里的彭加山纪念碑( Bunker Hill Monument)。1775年6月,由清莱斯科多上校指挥的独立军,被命令占据彭加山。独立军先攻占附近的普利兹山。普利兹山形势险要,能俯瞰波士顿全市。英军为夺回该山,曾两度猛扑,均被独立军所击退,使英军死伤达1,000人。但英军继续作三度攻击,独立军终因弹尽粮绝,不得已被迫后撤。这一场激烈的战役,使人们对独立军的战力刮目相看。就在那时候,乔治·华盛顿被任命为独立军总司令。彭加山纪念碑就是为纪念这场战役而建的,纪念碑位于布里德山上,登上纪念碑,那里的海军船厂可一览无余。纪念碑的里面是可以上去,有很窄的楼梯,据说有292个台阶。我们没上去,里面空气稀少,而且我们的膝关节也不容许我们去爬它了。由于没有登上纪念碑,失去了居高临下观看附近风景的机会,也没能看到他们的造船厂。我们只是在外面游览了一下,去它附近的一个博物馆看了看。       参观完彭加山纪念碑后,驱车前往波士顿州政府前的市中心广场公园,在那里自由活动,自行解决午餐,在公园里休息了近两个小时。期间,我们和芦先生去了一家快餐店用餐,名字是Burger King 。我们看到快餐店玻璃窗上优惠的广告,一份夹着牛肉和蔬菜的快餐汉堡正在优惠,5美元2份,有菜有肉、物美价廉,我们每人要了一份,又要了些薯条和饮料,算是经济实惠的解决了我们的午餐。下午3点开车去一个大型的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参观购物,从下午4点一直逛到晚上7点。看到年轻人在那里疯狂的抢购,可对我们俩来说,却变成了奥特莱斯休闲游。晚上7点钟,我们与芦先生在奥特莱斯门口的快餐店会面,共进晚餐。这家店可选的快餐品种太少了,这里除了汉堡还是汉堡,看来只能吃它了,除汉堡之外,我们每人又要了一份现烤牛肉。晚上8点半从奥特莱斯出发返回我们昨日居住的酒店。       今天(2014.4.20)在酒店用过早餐后,开始我们的波士顿第三天之旅,仍然是个晴空万里、阳光明媚的好天气,我们的心情也格外好。对那些西式早餐我已经习以为常了,面包、蛋糕、麦片、果酱、奶酪、沙粒菜,总之,胡乱的一烤一夹一抹一冲就解决了,我管它叫四个一。饮品中,他们总是准备冰牛奶和现制热咖啡。今晨,我灵机一动,将冰牛奶与热咖啡按自己所需口味及热度混合后饮用,味道还真不错,这要比往咖啡中去放小袋奶精强多了,我这样一做,周围的一些西人老外竟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下一篇: 美国东部行(二十二)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6-2 21:51:20

               美国东部行(二十二)    8点30分我们的大巴车准时出发了,去我们这次波士顿游的最后目的地:罗德岛(Rhode Lsland),全名又叫罗得岛与普罗维登斯庄园州(The State of Rhode Island and Providence Plantations)。由于名称过长,一般都简称为罗德岛。在地理上它是美国最早加入联邦的十三个州中的最小的一个州,也是美国州名中最长的一个州,此州属于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的一部份。1524年,罗得岛探险家乔瓦尼.达.维拉扎诺到达纳拉甘西特湾。1620年,一批清教徒由荷兰移民至现在波士顿南边不远的普利茅斯,之后并入了马萨诸塞州的殖民地内。马萨诸塞州殖民地内一个叫罗杰.威廉斯的教士,当时因抨击殖民地教会与政府融为一体而获罪,1636年他逃到普罗维登斯隐居。因为他曾公开认为殖民者不应该夺取印第安人的土地,从而得到了印第安人信任,卖给他一片土地,建立了普罗维登斯大农场。后来又有一些教徒被马萨诸塞州殖民地所驱逐,他们得到威廉斯的协助。印第安人将位于纳拉甘西特湾的阿基德奈克荒岛卖给了他们,因该岛地形类似希腊爱琴海口外的罗德岛,后来便将其改名为罗德岛。罗德岛州位于美国东部,大西洋西岸,北邻马萨诸塞州,西接康涅狄格州,有十分之一的区域被海水覆盖,海岸线长达650公里,无论从此州的任何地方到海岸都不超过半小时车程,故其别名“海洋之州”,是一处旅游度假胜地。如果你能有机会,来这个岛上闲情漫步于这里的山崖小径、沙滩海湾,你就会领略到什么才叫无敌海景,你也就知道了为什么美国的一些富人都到这里来建造他们昂贵的豪华别墅了。    汽车沿着滨海公路行驶,我们边走边欣赏着这里的富人豪宅区,这里居住了很多的美国知名富人。我们在上午的时间里分别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参观了两处豪宅,一处是用500万立方尺云石和黄金精雕细琢而成的千万豪宅云石宫(MarbleHouse)和北美最富丽堂皇的避暑别墅-听涛山庄(The Breakers)。大理石别墅是属于艾尔瓦威廉(William Kissam).范德比尔特的,听涛山庄是属于科尼利斯.范德比尔特二世(C0rne Lius Vanderbilt II)的。    我们先去了云石宫(MarbleHouse),这个名字是个译名,实际上就是一座内外全部用大理石石材建造的别墅,它是 Henry 家族的第二个儿子 William Kissam 历时四年建造成功的,是送给太太艾尔瓦( Alva)的三十九岁的生日礼物,这座房子在一八九二年以一千一百万美元的造价完成的时候,是当时美国最贵的大宅。据说,至今仍然是美国历史上最昂贵的别墅(建于1888年,历时四年完成)。    资料记载,正是范德比尔特在纽约的中央铁路的项目中挣到了一大笔钱,才诞生了这座贵族别墅。它的夫人艾尔瓦本人参与了别墅的整个建造过程,她和建筑工程师们的灵感,主要来源于欧洲古代史,特别是古希腊建筑。    我们一行人在现场导游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别墅的铜门廊、聚会大厅、典型的哥特式的房间、大理石走廊、晨读室、餐厅、小包厢、夫人的卧室、陈列室、女儿康苏拉的房间、男孩子房间及厨房等大小共五十余间。    遗憾的是,这份昂贵的生日礼物,并没有让 William Kissam 夫妇的爱情常驻。三年之后的一八九五年,他们离了婚。一九二零年 william 辞世之后 Alva 曾搬回云石别墅居住,还在别墅的后院建造了著名的建筑“中国茶屋”,一座典型的中国式的古典建筑。一九三二年,Alva 将云石别墅卖给了弗雷德里克普.普林斯顿家族,一九六三年,岛上的一个非营利机构又从普林斯顿家族中买回云石别墅,从此开放给公众。    从历史资料上面看,艾尔瓦(Alva)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女性。一八七四年,Alva 同 William 结婚。按照当时的习惯,Henry 应该将所有的资产留给长子 Cornelius II。艾尔瓦说服了 Henry,为 William Kissam 争取到与 Cornelius II 比较相近的财产份额。当时的纽约社交界,社交的主人 Astor 来自欧洲的贵族之家。他们并不怎么看得起爆发的 Vanderbilt 家族的成员,而把他们排次在社交界之外。一八九二年的云石别墅落成,艾尔瓦广邀欧美各界名流出席一个四百多人的晚会,终于取代了Astor 夫人社交女皇的位置,并为纽约的社交界所认同。艾尔瓦同 William 有二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康苏拉。这位康苏拉小姐,后来成为了百老汇的一位著名的女演员,更嫁给了欧洲的一位公爵,成为公爵夫人。康苏拉的后半生,致力于女权运动,是美国女权运动的先驱。    步行20分钟后就到达了听涛山庄(The Breakers),是科尼利斯.范德比尔特二世(C0rne Lius Vanderbilt II)夫妇的避暑别墅,建造于1893年至1895期间。这座海边的大别墅,据说是仿照十六世纪意大利西北部的海港热那亚 (Genoa) 和杜林 (Turin) 的皇宫 Palazzos 造型所建造出来的,是罗德岛上所有夏宫中最最豪华的一座。像听涛这种百年老屋,在这里已经算是历史遗迹了,听涛的装饰大都来自欧洲没落贵族的老宅。到了十八世纪末期,欧洲的许许多多皇室贵族家庭已经没落。听涛山庄大厅装饰的大理石石柱,硕大碧绿的玛瑙石,均来自欧洲知名贵族的宅邸。Cornelius II 先生卧室用的大理石壁炉,据说是从欧洲某贵族五百年历史的大宅里面挪过来的。洗漱间里的浴盆,由整块大理石雕刻而成,安装了四个出水龙头,因为 Cornelius II先生相信海水浴有益健康,所以四个水龙头中有两个是冷热海水,两个是清水。    下一篇:美国东部行(二十三)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6-2 21:58:25

                         美国东部行(二十三)       听涛山庄中最豪华的房间要数音乐室。房间的装饰中,所有金色的,都是由二十二K金做成。所有银色都是纯银,还有大大小小无数座水晶吊灯、壁灯。看了这些装饰后,你就能很容易领略到什么是“金碧辉煌”、什么是“溢彩流光”了。音乐室的家具仍是百年前当时的最上等之选,银丝的织锦缎上蒙罩一层透明的薄纱。久远的年代,那透明的薄纱朽了,片片剥落下来,银丝的织锦也朽成一道道的丝线,叹息着没落的无奈。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它的接待室(法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早餐室(路易十五的风格)、餐具间、正餐厅、桌球室、晨间起居室、音乐室、图书馆、大厅、范德比尔特先生的卧室(路易十四风格)、范德比尔特夫人的卧室(路易十六风格)、格特鲁德. 范德比尔特小姐卧室(路易十六风格)、客房(路易十六风格)、画廊、厨房、餐具间等,共计七十余间。别墅的建筑风格除我特地注明的外,大部分都是采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有些是文艺复兴晚期时的风格。它的餐具间还安装了小型的手动电梯,使用的是银质、水晶和陶瓷餐具;厨房中的木材炉灶具和煤炭炉灶具都是拥有法国专利的产品;正餐厅的天花板中央是保罗的绘画,其餐桌由橡木镶嵌柠檬木做成,可同时供三十四人进餐;在下门廊的建造时使用了几千块的大理石拼接而成;画廊的天花板是由镀金的石膏做成。这座别墅的价格要远超云石宫,只不过没有详细资料记载下来它的耗资。       Cornelius II 先生在生意场上并不出色,他的原则是守业。他反对在新领域的投资,也反对扩充家族现有的事业。听涛山庄建成之后,并没有公布整座房子的造价。但是,先它两年造好的,同在Bellevue 大街上,Henry 的第二个儿子William Kissam 的“云石别墅 ”却公布造价一千一百万美元,其实它比听涛还要逊色一些。Cornelius II 先生仅仅在听涛住过四个夏天,一八九九年他第二次中风后去世,当年他只有五十六岁。Cornelius II 育有七子,其中四小姐是一位很有名气的雕塑家,有多座作品留了下来。一八九六年,她嫁给了 Mr. Whitney。在十九世纪的三十年代,她在纽约建立了以收集美国艺术家作品为主的惠特尼博物馆 (Whitney Museum),在今天的纽约市已经是一座有相当名气的艺术博物馆了。七小姐嫁给匈牙利最大贵族之家的一位伯爵,成为了伯爵夫人。一九三四年 Cornelius II 夫人去世,伯爵夫人继承了听涛山庄。一九四八年,伯爵夫人以一美元的价格将“听涛山庄”转给岛上的非营利机构,从此对公众开放。Vanderbilt 家族的后人始终保留了听涛山庄的顶层私用。那时的非营利机构,也就是现在的政府机构,两座山庄现在都归属了美国政府。       我们在云石宫购买了一本详细的介绍这两处豪宅的外文书,上边有精美的图片。参观这两处豪宅都是不让在其内部拍照,这本书正好弥补了这个欠缺。当我们参观完这两栋豪宅即将离去时,也有一些感慨,这些美国的名门望族们不但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更留下了不可估量的宝贵财富,同时也让我们更敬佩那些曾经建造了这些宫殿及兢兢业业始终在精心维护它们的那些能工巧匠们,没有他们我什么也看不到的。      12点多我们离开了那两处豪宅,驱车(约半小时车程)前往一家餐馆吃午饭,仍是自助餐。自助餐的品种和味道都还算上乘,其中有大虾和蛤蜊等,水果、冰激凌及酸辣汤的质量也不错。      下午2点10分我们开始了回家的路程,中途休息了一次,主要是大巴车加油,驴友们顺便方便方便,透透风,买些饮料和食品。紧接着就是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从自助餐馆到边境是472公里,大约行驶了8个多小时,其中在免税店耽搁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大家去购买烟酒等免税品。我和老伴没有再买什么东西,把我们的烟酒额度都让给了芦先生。他喜好烟酒,自己又开着酒吧,对免税店的烟酒很感兴趣。我见他买了中华烟、骆驼烟、伏特加和古巴的郎姆酒,听他说,古巴的朗姆酒在加拿大还挺受欢迎。       晚上10点半到达唐人街假日酒店前,顺利结束了这次的波士顿之旅。与芦先生二位告别时,我留下了芦先生的电话和芦老先生的老年公寓的地址,以后有机会定前去拜访。      在美国度过的这两次七天的时间,给我最突出的感觉和印象是,这里的城市不同于国内,特别不同于国内那些缺水的城市。人们常说女人美不美首先要看肌肤是否富有水,城市美不美则要看是否有河流和湖泊。美国是个水富有的国家,许多城市也是水富有的城市。我们这次所到之处,个个都是水源丰富的城市。波士顿有查尔斯河,纽约有哈德逊河,费城有特拉华河,华盛顿有波托马克河,这些河流穿行于城市之间,充沛的河水滋润了城市的大地,养育了这里的人民。从而使这些城市更加风光迤逦,使城市的风姿犹如漂亮的美女充满俏丽的曲线和丰腴的光泽,更显优美动人了。    下一篇:蒙城印象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6-2 22:05:12

                           蒙城印象      在我即将结束我的“旅游随笔”之际,心中突然萌发了要写一篇“蒙城印象”来作为此文的结束语。其实,我这是给自己出了道难题,真有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之感。“蒙城印象”好大的一个题目,对于我这个只在蒙城待了一年多的过路客来说,真有些勉为其难了。可是如果不去写,那么我这个与蒙城亲密接触过一年多的过客,又有些不甘心,总觉得是件憾事,愧疚于蒙城。最终还是以满足之感写下了这篇结束语,尽管文中的纰漏、谬误可能比比皆是,但它终究是我心目中的蒙城。       如果说要给蒙城一个简单概括的评价,可以这样描述它:既古老又现代、既保守又开放、既简约又复杂、既单一又多元。总之,它是个双面、多面的一座城市,所以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从不同的方面去体验,你才能看到一个全面的内在的蒙城。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所有到过它这里的人,都会留下褒贬不一的看法,本人也不例外。不过,今天在这里,我还是从以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出发,探寻他们的精华,看是否能为我们所用,至于他们的糟粕就让他们自己去消化吧。       第一个印象:关爱儿童          在蒙城我看到最多的是儿童运动场,每个公园,每个社区,无论大小,这是必设的项目,且全部免费。运动场里的器械,多偏重于锻炼儿童的体力、毅力和勇敢精神。他们从家庭到学校都赋予了儿童极其充裕的锻炼时间。每个儿童从诞生那天起,就获得了联邦和魁省的双份“牛奶金”,从经济上确保儿童健康成长。我想,这个国家这个政府之所以要这么做,肯定是他们坚信,国家的未来(发展和保卫)要靠他们,孩子们是这个国家的希望。当然,这里的老年人也是政府特别关照和财政倾斜的对象,这里有公办、私办的多种形式的老人院,为退休后的老人提供服务。按着西方人的习惯,这里的老人绝大多数要到老人院度过后半生,政府提供补贴,居家养老的是少数。同样,国家和政府非常清醒和明白,是他们为国家、政府付出了青春、付出了一生,老人们应该得到政府给他们的回报。看到蒙城的儿童和老人,我明白了:为什么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能够在清洁工的岗位上干的那样卖力气、那样踏实,是因为他们信任这个政府,看好自己的将来,往下看有儿童,往上看有老人,有他们做榜样还担心什么呢。       第二个印象:设计之城       到了加拿大之后,不管是外出还是旅游,我最爱看的就是这里的建筑,尽管我是个外行。其中蒙城的教堂就能让你看不够,大小不同、高矮不同、年代不同、样式不同,但有一样是相同的,就是每座教堂都独具特色。在蒙城你想找到相同图纸造出的教堂,恐怕很难。看来“设计之城”的桂冠由来已久,几百年前的教堂设计就显现出来了。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那些私人别墅,你也同样难以觅到完全相同的建筑,非但不同,他们还要彰显各自的独特个性来吸引你的眼球。设计的理念表现在各个方面,从儿童运动场内的一些器械上,就能看得出,有一条设计主线贯穿其中。比如说,通过玩这些器械,有的锻炼你不惧眩晕的能力;有的锻炼你的腿力、臂力和平衡力;有的锻炼你的勇敢和毅力,很少见到完全娱乐性的设施,更不见那些收费的电动玩具。有些看上去很平常的建筑,经他们的设计之手,就变得不寻常了。比如说,一面很平常的墙,他们会使用五颜六色的小砖砌成,(这种砖比我们使用的那种红砖还要小一号),同时还会砌成不同的几何图形,远看这面墙就非常漂亮,犹如一张壁画挂在那里,顿时变成了城市一景。当然这是要付出金钱、时间和精力的,“多快好省”之路恐怕是行不通的。再比如,我们在蒙城居住的房间所使用的塑钢窗,是国内以前最常见塑钢材料,与断桥铝相差甚远,但他们的精心设计,使得塑钢窗平开既方便又密封,其纱窗只凭借着四点小扣柱就实现了纱窗四周与塑钢窗的严密接触和方便的拆卸,比起我们的那种推拉式窗户要既简单、方便又密封,而断桥铝新型材料在那里使用并不普遍。至于从专家评选的角度,那些设计出众的大桥、图书馆、运动场馆、车站等,我就不去评论了,因为我毕竟不是专业人员。我所看到的是我生活中遇到的点点滴滴,但这些就已足够让人看到了设计之城的魅力。       第三个印象:保护古迹       本来“保护古迹”这个词应该用到像我们这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千年古国上才对,可偏偏这个词被西方人奉为至宝,相比之下,我这个千年古国的主人,倒觉得十分愧疚。我看到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处心积虑的保护他们仅有的短暂历史的遗迹。如果抛开北美土著人的那段历史不计,只从欧洲人移民到这块大陆算起。最多也就四、五百的历史,可他们却把这几百年遗留下来的历史遗迹保护的那样完好,令人佩服。比如说那些教堂吧,最长的也就三、四百年,可是只要你看过教堂内的那些坚固的座椅、漂亮的彩绘、精细的雕塑,你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是在用“心”维护,我曾看过工匠维修圣约瑟夫大教堂台阶的情形,他们像是虔诚的教徒,双膝跪在地上,认真的在那里打磨、勾缝,所有经过他们身边的人都会投去羡慕尊敬的目光。像魁北克城的老城部分和它的城墙能被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足以看出城市管理者的高瞻远瞩。由于他们的努力,使这座古城成为了北美大陆罕见的有着完整城墙的古城。一想到魁北克城,就让我联想到北京的老城,这简直就不是一个量级的。无论从年代、规模、质量来看,北京都要远胜魁北克城,可它却在梁思成先生无奈的眼泪中无情的消失了,令我们这些后人无颜面对祖先。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还从正在召开的人大、政协会上的代表发言中传出,某些地方官员,利用手中人民给他的权利,在拆迁、建设中把贪腐的魔爪伸向了我们已仅存不多的文物古迹。这样的消息传来,真让人气氛,几百年后,我们的祖孙又将怎样来评价今天的父母官呢。我们的历史悠久却不知道珍惜,而这些西人老外们,对自己短暂的历史却倍加呵护,这种鲜明的对比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其实,他们保护古迹的这种理念渗透于各个方面,特别是在保护他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尤为突出。河流、土地、森林、草坪、空气、动物,只要你仔细去观察,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努力和付出无处不在,甚至公园中的一草一石不让带出就说明了这一点。正是因为他们代代相传的不懈努力,他们换来了洁净的空气、土地和水,换来了蓝天白云,换来了健康。       第四个印象:多元文化       蒙城是个多元文化的城市,60%左右的法裔带来了浓厚的法兰西风情的文化,30%多的英裔又把英格兰情调融入了蒙城。再加上后来涌入的10%的世界各地移民和当地的土著人,他们又带来了各自国家的文化。国家、政府在努力保护这些少数族裔的权益,像唐人街、小意大利区、阿拉伯区、犹太人居住区等等,这些少数族裔的到来,更丰富了这座城市的内涵,给蒙城带来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也带来了无限的勃勃生机。从给一、二岁的小孩更换尿不湿都要围挡起来的传统,到只要花10加元就可以在红灯区观看到钢管舞的开放;从几世纪之前的古老教堂到咫尺之外的新世纪繁华地下城;从没有防盗门、防护栏只有单保险门锁的民居到市中心的现代摩天大厦,让我感到无处不在的时光隧道的穿梭之感。当你看过我前面的“多元文化”的文章后,如果再在那里住上一段时间,你就会逐渐认识蒙特利尔,认识这片北美大地上最与众不同的神奇土地。那些源远流长的历史,留给了蒙城丰厚的文化底蕴。浪漫的法兰西风情,让人们随处可以感受到生活的慢步、悠闲和宁静;温存友善的法裔人,以其善良、宽容和热情,包容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风俗、文化和信仰。我对蒙城的评价是,那是一座随时、处处可以给你惊喜的浪漫友好的城市,你在那里呆的越久,就会越痴迷。       第五个印象:淳朴民风       在我的文章中曾说过,刚来的中国移民到了蒙特利尔,感觉仿佛到了一个大农村,像是回到了我国的五六十年代。这里既包含了人烟稀少,道路维护欠缺,设施古老陈旧,也包含了人们的思想停留在了我国的五六十年代,淳朴的民风并未因飞速发展的时代而被拼弃,这点是最难能可贵的。正如我们的现在,摩天大厦层出不穷、探月旅程日日更新,可我们五六十年代的那些尊老爱幼、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救死扶伤的人道医德、孔孟之道、三纲五常,这一切的一切都哪去了?别的不说,我就以我在蒙城期间的购物、旅游中最常遇到的问路、问卫生间、问商品的这些不起眼的小事,说说我被蒙城淳朴民风的熏染。我在蒙城居住的这一年三个月的时间里,由于语言的不通、道路的不熟、生活习惯的差异,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求助于他人。在超市里购物,对于物品的名称、价格、放置位置,也免不了常去咨询那些理货员及服务人员。再有就是因老年人有尿频的毛病,常有去寻找和借用卫生间的时候。总之,在这无数次的问路、咨询和使用卫生间的过程中,从未遇到被冷落的情况,无论男女老少,他们总是耐心的不厌其烦的告知我,有时甚至去给你带路。这种情景,我已经好多年不曾遇见了,每当这时,总是心存感激,因为对于“身在异乡为异客”的身处异国他乡的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能得到热情洋溢的帮助是何等的欣慰。可以这样说,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没有一次被冷眼看待和拒之门外,也许是我和老伴的命好,我想,这绝不应该是数学中的概率问题了。相比之下,在我回国不久的一次外出办事中,去借用卫生间时,竟遭到了自己同胞的鄙夷和拒绝,当时让我气奋到了极点。也许是刚从蒙城回来不久的缘故,越想越让我难以接受这个现实。当时我想,不让我进去,其原因无非是怕我是坏人,对她和大楼有危险,再就是怕我把卫生间弄脏,增加他们的负担。这两条,无论是那条原因,都离不开对社会的不信任和道德民风的沦丧。还有一件小事,一次在菜市场买菜,我看到一种蔬菜没吃过,就随口问了我旁边正在选购此菜的一名老者,还尊称他为“师傅”,使我惊讶的是,他竟一言不发,两眼瞪了我一下,目无表情的离开了,让我顿感差异,为什么?难道是我错了?过了一段时间后,心情渐渐平静下来,回想起这两件事,虽是几个月内连续碰到的,但也觉得不足为奇,泱泱大国,出几个极端的人也是正常的,谁让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巨大变革的时期呢。还是要以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在分享国家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也要去经历那肃贪改制的过程,更应该坚信和期盼淳朴民风的归来。       说了这么多,恐怕蒙特利尔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还是没能表述清楚。看来不要再为难我了,要想了解它,还是要自己去体验,走进蒙城,融入那里的生活,你就一切全知道了。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6-2 23:01:49

                                             结束语       各位校友:《旅游随笔》就要和大家再见了,连续发了两个多月,占用了校友网的不少版面,也耽误了大家宝贵的时光,原本想丰富一下大家茶余饭后的生活,增添些知识和乐趣,由于水平的原因,恐怕也事与愿违,难以如愿了。在此谢过大家,特别是感谢大家对本文的关注、点评和指正,至于让我去“反思”,就不必了,在此,也与校友的论坛告个别,十天以后将不再登录,再次谢谢大家!                                                 竹韵2015.6.2落笔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6-3 05:01:18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5-6-3 20:39 编辑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6-2 23:01
结束语       各位校友:《旅游随笔》就要和大家再见了,连 ...

感谢枫竹筠,两个月来洋洋洒洒奉献的《旅游随笔》,我虽然没有全读,但是对感兴趣的部分选读,也有所收益。“反思”就不必了,多元社会嘛。也不必10天之内不再出现,还是常来常往好。

马尾沟 发表于 2015-6-3 10:11:18

file:///C:/Users/keven/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这是一篇不得不推荐的好文章,这是我多少年来对美国这个国家所有疑问找到了一个确切的答案。

美国真的是一个可怕的国家,无论是做为战略对手或者合作伙伴都只是污辱他们智慧的字眼,五十年、一百年的差距,不是在缩短,而是在不断的拉大。因为一般国家根本不具备与他们对抗的层次和条件。打牌要看对手,羸钱要靠水平,跟这样的对手玩,根本就没有羸的机会,因为他们才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输或能买个平定,羸只会赔了性命。从这几十年来的中美博弈与较量中不难发现,一切尽在美国佬的掌控之中。当“卖国贼”已经成为和谐的字眼与对象时,你就应该知道,我们这个国家正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与危机,玩或者不玩都已经属于身不由己的事!落到今天这样的局面,不能不让人感到悲观。忽然想起毛泽东1935年说过的一段话:“大土豪、大劣绅、大军阀、大官僚、大买办们的主意早就打定了。他们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在说:革命(不论什么革命)总比帝国主义坏。他们组成了一个卖国贼营垒,在他们面前没有什么当不当亡国奴的问题,他们已经撤去了民族的界线,他们的利益同帝国主义的利益是不可分离的...这一卖国贼营垒是中国人民的死敌。假如没有这一群卖国贼...帝国主义是不可能放肆到这步田地的。他们是帝国主义的走狗。”     在你评论文章之前,请先了解以下的问题。   1、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Federal Reserve
System简称Fed)相当于美国的中央银行,职能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金融服务,维护金融体系,“联邦”多好听的名词,但是他却是一个私人银行家和大企业集团的组织,也就是说是纯粹的私人组织,不受政府控制。美联储所有的高层都是这些集团的首脑,然后美国政府从这些首脑中“任命”主席。加政商阅读(微信号:zsyd86)  2、
我们所说的美圆,每一张都是出自美联储之手,而不是美国政府,美国政府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利,只有发行国债的权利。  3、
美圆的流通是由于美国政府向美联储“贷款”所有的美圆让他作为货币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流通,而以美国国债作为抵押。  4、
美国人民每年交纳的数量最多的税是个人所得税,而这些钱没有进政府的腰包作为财政预算,而是直接进入美联储的帐户,作为美国政府“贷款”美圆使用的利息。   一、美国的本质   “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梅耶,罗切斯尔得(银行家)   1864年4月14日晚上,一个演员径直走进林肯总统的包厢,“他平静地把枪瞄准了林肯的左耳和背脊之间……共开枪8次。”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扬长而去,15日,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终于挂了。  林肯同志的光辉事迹早已不用多说,他废除奴隶制度(虽然他自己家也蓄奴)等等,但是恐怕不为人所知的是他所提倡发行的“绿币”大概是打破美国银行家发行货币的第一次尝试,为了防止内战让美国人民再次被加上一屁股的债,林肯同志以国家信用为基本发行了“绿币”,企图银行家对美国的经济控制,于是他挂了,而绿币随即被废除。
1963年11月22日,约翰.肯尼迪总统在自己的车上连中3枪,当场毙命,凶手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一个在海军陆战队射击成绩评价仅仅为及格的退役士兵,用一支意大利产卡尔卡诺M91/38手动步枪在5点6秒的时间内连续打出3发子弹,从完全不可能的角度做掉了肯尼迪。接着,他在48小时后被另一个人做了,然后在随后3年之内,18名证人先后以不同的方式挂掉,而相关证据和文件不是被封存就是被“意外销毁”……  对于约翰.肯尼迪总统的贡献,大多数人恐怕并不了解其签署的总统令11110号,发行白银券,以美国的白银储备为基础以白银券来结束银行家们操纵的美圆体系,当然,他显然没有意识到谁才是真正的老大,于是也挂了。而总统令11110号和白银券之后也被废除。  翻开美国历史,在美国历史上先后有7位总统在任上挂了,还没计算死掉的参议员,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于是翻开美国金融史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些挂掉的总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准备在货币上下点文章。当然,也包括一些没有挂掉的。  1835年1月30日,美国第7任总统安德鲁.杰克迅在国会山参加一位议员的葬礼,一个英国的油漆匠昂首阔步走到总统面前两米的地方,从容的拿出手枪开火,但是不幸的是子弹炸膛,没能射出,于是他从口袋里拿出第2把手枪,再次开枪,结果却是哑弹,依然没能射出,周围的人“惊呆了”都在等凶手拿出第3把枪,但是军人出身的安得鲁总统急忙拿起手杖自卫,和凶手打在一起,这时周围的人才上去“制服”凶手,接下来的审判中,该凶手被判明有“精神病”于是逃脱了法律的严惩,至此以后每当刺杀总统失败,刺客就变成了“精神病”而没有得到任何审判(比如里根被刺),天知道美国怎么那么多疯子,天知道怎么只有美国的疯子可以完成无数恐怖组织费劲心机都无法完成的任务——刺杀美国总统,只是人们知道一点,安德鲁.杰克迅总统企图建立独立的美国财政体系,彻底摆脱银行家的经济控制,他死后墓志铭上只有一句话,“我杀死了银行。” 

  “如果美国人民最终让私有银行控制了国家的货币发行,那么这些银行先是通过通货膨胀,然后是通货紧缩,来剥夺人民的财产,直到有一天早晨当他们的孩子一觉醒来时,他们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和父辈曾经开拓过的土地。”  ——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作者)  于是,美国总统英勇的和金融银行巨鳄进行了200年的殊死搏斗,伤亡率超过了诺曼第一线的美国士兵,但是始终无法把货币发行权夺回来,所谓的自由和民主,没有了货币的支持也就成了一纸空文,今天,美国人民欠下的国债中在外国购买的国债不足2点5万亿美圆(主要是中国和日本购买的),不要为这个数字惊讶,因为他并不大,美国人民欠美联储的债务为44万亿美圆,而这笔债务只会越积越多,永远没有还清的那天。  当然在美国你可尝不到欠债当大爷的滋味,在那里,欠债的话就老老实实的当孙子好了,由于经济完全被这些银行家的资本控制,所以他们让谁上台就让谁上台,想让谁担任什么职务就可以让谁担任什么职务,美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经济完全被控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影子政府”,但是他毕竟不是一个政府,他是一个庞大的赢利性组织,所有的目的都是获得更多的利润。  再让我们翻开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政府高层的人员名单,看看他们的履历:  我们首先介绍的是有“美国中情局之父”之称的艾伦.杜勒斯,于1953年担任中情局局长,任职11年,彻底让中央情报局成为世界最大的恐
怖组织,不,是情报组织,其丰功伟业让人赞叹,让我们看看他的履历:  1916-1926,担任外交工作。  1926-1943,进入美国垄断水果公司——联合水果公司  1943-1953,担任瑞士情报站负责人。  1953年担任中情报局局长。  此人最大的功劳莫过于在上任1年后也就是1954年,危地马拉政府总统阿本斯和联合水果公司在土地和财产上产生纠纷,于是1954年中情局策划了危地马拉政变,这位民选总统被中情局推翻了,当然这位总统既不是共产主义者也不打算投靠苏联或者对美国不利,这场政变也对打击苏联和维护美国国家利益无关,只是为了联合水果公司的利益。  然后是著名的布什父子,这父子天生跟伊拉克过不去,老子打完了儿子继续打。   先说说老布什,我们省略掉那些过场直接看精彩的地方:  二战结束后退伍,进入耶鲁大学攻读经济学,1948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到得克萨斯州经营石油业。  1951年与人创办布什-奥弗比石油开发公司。  1953年至1959年是扎帕塔石油公司的创办人和董事。1956年至1964年是休斯敦扎帕塔近海石油公司总经理。  ……  1976年至1977年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后任赖斯大学副教授,并在得克萨斯州经商。还是达拉斯、伦敦、休斯敦等地第一国际银行和一些公司的董事,也是哈特基金会会长。    接着是小布什:  1975年获得了MBA学位,(使他成为第一个有MBA学位的总统),毕业后布什开始从事德州的石油产业。  1978年竞选议员失败后继续经营石油产业,成为了好几间企业的合伙人或总裁,包括了他自行创立的布什能源公司。   发现了什么没有?在美国无论是是当中央情报局局长还是总统,他们的履历上必然有在经济界浓厚的一笔,当然,他们的政策也大多跟经济上的履历挂钩,只不过他们最共同的地方就是他们都不过是美国巨大经济集团手中的棋子,为了经济集团的利益不惜不断的颠覆别人的国家,甚至发动战争武装侵略。当然冲锋在第一线,并且最后吃下这个恶果来承受受害国仇恨的则是那些美国平民——谁叫你欠人家那么多钱呢,充当炮灰也是应该的。为什么美国人在国际上那么遭人恨,谁导致的?他们又是在为谁挡子弹?  在中国,我们最讨厌的就是官商勾结,而在美国,人们不必担心这点,因为官就是商,商就是官,只是一个头衔不同而已。这些大财团的总裁合伙人摇身一变就可以掌管CIA甚至整个国家,当然他们在自己公司的股份从来没有动过,是为了那年仅30万美圆的总统年薪为美国人民效力还是为了从经济集团那里获得取之不尽的金钱为他们效力?  曾经有过一篇《死于贫困的美国总统》但是可惜,自从第十八任总统尤利西斯.格兰特之后,后来的美国总统却再也没有贫困的威胁,那么是谁把他们从贫困中拯救出来的呢?   美国的经济集团控制了整个国家,正如马克思所预言的,经济集团的唯一目的就是聚敛财富,而资本主义的手段就是掠夺,掠夺,不断的掠夺。于是,美国这个庞然大物就成了他们掠夺世界的巨大战车,既可以为他们挡风遮雨也能挡子弹,又可以打着国家的旗号去做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和赤裸裸的武装侵略,而美国的政府不过是他们的傀儡,人民不过是邪教信徒般可以肆意驱使和牺牲的廉价低值易耗品。只要有利益,他们可以毫不犹豫的牺牲美国和美国人民哪怕世界人民的利益,即使是同胞也不例外。  “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何为爱国和高尚,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获利”  ——波拿马,拿破仑   阿道夫,希特勒并不是个反犹主义者,起码在他的前半生是这样的,他是中立主义者,但是当他走上德国政治舞台后,发现在德国经济萧条的时候,每7个德国人中有6个失业,生活在贫困和饥饿中,而犹太人的银行家和金融家却依然在大发横财,并且控制了整个德国的经济,包括货币发行,他们可以收买议员,让他们为自己的集团继续敛财,于是他发誓要把这些犹太人的“既得利益集团”铲除,当然后来这种心理的扩大导致他成为一个种族清洗主义者,但是他夺回了德国的经济权利和国家权利,并且在华尔街的支持下仅6年就完成了战争准备,而支持他的是国际清算银行,美国银行家和大企业共同组建的庞大银行组织,甚至在二战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大量来自美国的货款依然通过瑞士的国际清算银行进入德国的帐户,帮助他们继续把战争维持下去(因为美国还没准备好,而德国不能在美国准备好前就被打败)。  “纳粹政府有8500万瑞士金法郎存在国际清算银行,该银行大部分董事都是纳粹官员,而美国人的金钱却一直流向那里。”  ——众议员约瀚,靠斐(1944年1月)   二、美国对世界的经济掠夺   很多美国人很奇怪,是啊,他们本身心地善良,喜欢帮助别人,同时还“热心援助”其他国家,为什么他们还被全世界人民所憎恨?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正是他们充当了金融集团的打手的角色才被世界所厌恶。   同建立巨大的殖民地国家不同,美国的幕后是银行金融经济王朝统治,所以他们的手段也有别于一般的老牌殖民帝国,尤其是在21世纪的今天,他们敛财的手段可谓与时俱进,日新月异。尤其是面对寻求发展的第三世界国家,美国人张开了他们的血盆大口。当然不会再是单一的战舰大炮,他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接下来就像星球大战3部曲一样完美无缺:  1、
派遣“经济刺客”,这些经济刺客无论是哪个街头招募来的,履历上一律都是美国名牌大学经济学的教授专家,这些人打着帮助经济规划的旗号,让这些国家的政府听信他们的花言巧语,相信自己国家需要建设大量的项目,接着他再游说该国主要决策者从美联储,世界银行等他们控制的组织里大量贷款,去建造那些可能用的上或者根本用不上的大型建筑,并且许诺可以给这些决策者巨额的贿赂和回扣。(最有意思的例子,当他们计划给印尼政府贷款修建大型水电站的时候,所有的工程师都置疑印尼在未来100年里是否需要用到这么大功率的水电站,也反对其对环境的破坏,于是为了说服印尼政府他们找来“经济学家”预测印尼未来经济发展的速度,其中预测只有8%的被抄了,预测每年达到19%的提升了,于是他们得到“结论”——由于印尼发展速度过快,电力需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这样的大水电站是必要的)   2、
对方一旦同意贷款,则要求他们用贷款的钱聘请“美国公司”(实际是他们旗下的相关公司)来承接这些工程。“实际上只是把自己的钱从左口袋里拿出,经别人的手放回右口袋。”   3、
工程完工,皆大欢喜,当然,那个国家需要把几十年国民收入统统用来换债务,包括巨额的利息,   如果你还不起,那对不起了,你所抵押的大型国企,银行,甚至土地都会被他们一点不剩的拿走。  完美的空手套白狼,当然,他们最害怕的就是那些“无赖国家”“流氓国家”,比如这些国家死心塌地就是不贷款,或者拒绝偿还高额利息,然后就该“美国人民民主专政”了,否则养活那么多美国人有什么用呢?  1、
以CIA为主体,散步谣言,支持反对派,发动颜色革命,强行将“无赖”“流氓”的领导人赶下台,接着再由CIA秘密支持的这些洋奴来找他们贷款,出卖国家利益。  2、
当行动1失败后, 派杀手直接干掉该国领导人,敲山震虎,给他的继任者提个醒。  3、
当行动2失败后,那么所有的媒体突然发现该国领导人犯有“种族屠杀”“压迫民主”等等一系列反人类罪行,然后“正义”的美国大兵会把这个国家先炸平,然后上去活捉该国总统,抓回去关起来或干掉,扶植一个言听计从的傀儡政府。  于是第三世界国家从西方殖民者手中刚刚独立,就接着被“经济殖民”背上了需要偿还几十年甚至百年的巨额债务,为此,他们必须拿出本应用于国内发展,教育,医疗,经济,军事的钱来偿还这些债务,当他们偿还不上的时候,只有拿自己抵押的东西来送给这些美国银行家,包括当地银行,企业,土地等。为什么战火后一片瓦砾的中国在封锁中能够迅速崛起,而同样没有经受战火的很多第三世界国家无论怎么发展却始终无法摆脱贫困,你可以看看他们全国上下努力创造的财富都到了谁的腰包里,他们的经济被谁操纵着,他们可以看见无数大型的工程在建造,但是富了的永远是那少数人,大多数人依然贫困……   2003年,泰国总理他信庄严的站在泰国国旗下,此时,他们已经提前还完了欠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120亿美圆,同时为了偿还这些钱主动让泰株贬值造成的损失还无法估量。他宣誓绝对不会再向这些国际银行家们要一分“援助”,甚至鼓励泰国企业拒绝偿还他们欠这些银行家的债务,2006年,泰国政变,他信被推翻……  当然这只是手段之一,还有就是众所周知的经济泡沫,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日本,日本的金融市场被大量外资推到顶点,外汇储备庞大,然后先操纵日圆升值,导致其外汇缩水,接着发现依然无法撼动日本金融市场的时候,他们要求日本政府在金融市场上开通“任沽”,“做空”“股指期货”等业务(之前日本根本没此项业务),接着将自己的证券在最高位抛出,全部做空(就是预计指数会大跌,跌的话就大赚)直接把日本金融市场砸到最底端,让日本经济崩溃后大量从最底端收购股票包括日本支柱产业,从而可以永久的在日本玩这种“剪羊毛”的游戏,当然,他们在韩国遭受了失败,尽管我不喜欢韩国人,但是当韩国的经济和大企业即将被他们全面收购,而韩国的货币被同时贬得一文不值的时候,每一个韩国人从自己的家里拿出所有的金银首饰,全部上缴政府,用黄金偿还债务……  当然,以上这种方法,最关键的前提就是你要掠夺的对象的制度符合你的要求,假如你的金融制度还不符合,那么他们的说客又会来推销“美国完美的经济制度”,当然,或许人们忘记了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候,他们实行的也是这种制度,只不过那次受害的是美国人,发财的依然是银行家们,甚至罗斯福新政,以“蓝鹰”计划,打着重恢复金融信心的口号帮助这些大银行家彻底垄断了美国的银行金融领域,将所有的中小型银行一网打尽。  美国人喜欢独裁者,假如这个独裁者是可以找他们贷款然后拿国民利益去偿还的话,无论他是喜欢种
族灭绝还是吃人肉,他都会被美国的媒体称为“民主国家的典范”。  当然美国人更喜欢民主制度,因为国家权利的分散,僵化的法律体系,为了上台不择手段甚至私下里可以向任何人摇尾乞怜的政党,以及为了保护本党派的利益不惜牺牲国家利益的特性,都方便美国庞大的金融帝国进行实际上的控制。  美国人反对独裁,因为不管独裁者如何,作为国家的统治者,他有可能为了本国国家利益,拒绝美国的“援助”和好意(独裁和爱国是两个概念),于是这位独
裁者铁定要死在美国人的手里,无论是刺客还是美国大兵的坦克。   美国人也反对民主,因为有的民主选举出来的政府,可以排除一切党派的概念,全心为国家利益而努力,于是也就注定了这样的“民主”是不可能长久的,不是被“更民主”的人推翻就是没山姆大叔的陆战队做掉。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精神分裂的结果呢?看看美国媒体背后用金钱支持的他们的集团就明白了,即使他们向戈陪尔发誓“我们的新闻是自由的。”   “在美国,究竟还有没有人是清白无辜的?我们国家绝大多数的人,都是靠剥削发展中国家来维持我们美好的生活——当然,获得最多好处的是处于社会经济体制金字塔最顶端的人……这些国家不得不让美国公司肆意开采他们的自然资源,也不得不忍痛把国内的教育,医疗和其他社会建设计划放在一边,而是首先偿还我们的债务,但是实际上,我们已经从建设工程中回笼了大部分资金,尽管计算贷款的公式上并没有算上这些钱,难道‘大部分美国人不知道’的借口就意味着我们是无罪的吗?也许有人会说‘不知情’,也许因为有人故意误导,总之有很多借口,但是你能说你是无辜的吗?”  ---约翰,帕金斯(做出印尼发展速度将达到19%的‘经济学家’)  三、金融帝国的目的和最大威胁   建立一个世界政府,世界新秩序,这恐怕是国际金融集团,银行集团的最终目的,当然你不要指望这是一个可以团结世界人民的政府,他依然是一个方便银行家可以随意掠夺任何国家任何地区财富进自己口袋的,他不是政治性的,只是经济性的,因为金融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敛财。而在他们的体系里,实际上只有两种人,一是他们这些极少数精英的有钱人作为世界的主人,而广大的普通人只能为他们做奴隶,不断的为他们提供财富,他们要打破一切人类固有的道德,信仰,以金钱来作为世界唯一的标准,当然,他们用自己的“基地”美国给人们展示了好的一面,让人们产生对那个体系的向往,但是正如美国的约翰,帕金斯在《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中》所说的:“我怀疑,地球上有限的资源能否让世界人民都过上美国人那样富裕的生活,实际上,在美国境内也有千千万万的居民生活在贫困中。另外,我不十分清楚其他国家的人是否真心想要过上和我们一样的生活。美国国内关于暴力,经济衰退,滥用毒品,离婚和犯罪的数据也说明了:尽管我们是历史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是我们也许是最不快乐的国家之一。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强迫别人模仿自己?”   但是他们有一个纯天然的敌人,当卡尔.马克思揭露出这些“资本主义本性”的时候,他已经在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没有什么比银行家们和金融家们更加害怕这种理论,国家控制经济,国家控制金融,防止银行业和金融业左右国家,世界金融帝国的梦想在瞬间崩塌。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当共产主义理论出现的时候,世界对他的恐慌远大于君主立宪制的复辟。所有企图尝试这种制度的国家都遭到了一切手段的打击,或许在今天这些理论已经被大部分普通人所淡忘,即使是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我们,但是在大洋彼岸,有那么一群人却没有忘记,而且决心付出行动。   当索罗斯代表金融集团制造亚洲经济危机的时候,我们记住了他,但是或许大家并不知道,他直接参与了解体苏联的行动,因为他早期的头衔是“慈善家”,专门在东欧和前苏联发表关于“极端个人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的演说,得到了美国国会和当地傻X们的赞赏。   “在合法性和人道主义者的面纱背后,人们总可以看到一帮‘亿万富翁’的‘慈善家’,以及他们所资助的各种组织,比如,开放社会协会,福特基金会,美国和平协会,国家民主捐助基金,人
权观察,大赦国际,世界危机组织等……在这些组织的配合下,不仅可以塑造而且可以制造新闻,公共议程和公众观点,以控制世界和资源,推动美国制造的完美世界统一的理想。”  ——吉列斯,埃马瑞(美国评论家)   也赶上北极熊的运气不好,遇上一个大脑刚被门夹过的领导人,在野心家叶利钦的辅助下,把这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给拆了。于是银行家们欢呼雀跃的同时,还没忘记去侵吞前苏联庞大的资产,于是一群“经济专家”蜂拥前往俄罗斯,瞬间让前苏联遗留的庞大资产转移到那些国际银行家买办的手里……   前苏联已经解体20几年了,很多人说前苏联自杀后“自由”“民主”了,无限向往,但是可惜,有些数据有人是不敢说的,在那些虚头八脑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民主自由”后面,俄罗斯人的收入少了、寿命减短了,而前苏联时期最被人痛恨的腐败不但没有丝毫减轻,反而成几何级数增长,俄罗斯在2007年全世界清廉国家排名为127位,而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清廉排名已经从78位上升到70位,而俄罗斯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富人每年都更加富有,而穷人更穷。不过不得不说,世界经济集团在前苏联利用对手的低能和白痴打了一个大胜仗,于是他们把目光再次转向中国,中国才是对他们威胁最大的国家……   四、最后的阵地—中国   世界经济集团对中国的掠夺,从清朝时就开始了,网上有人不断的歌功颂德的美国人退还庚子赔款的“伟大举动”,只可惜大多数中国人对这种先抢劫你,再用抢劫你的一部分钱给你弄个什么东西的举动不感冒,况且这一举动的原因来自八国联军司令瓦德西给各国首脑写的信,信中明确指出,义和团运动已经证明了中国是一个不会屈服于外来势力的民族,反抗不会停止,无论哪个国家都没有足够的兵力和精力来控制这个国家,因此他建议采取以中国人代理来统治和掠夺中国的手段,于是美国人投资建造了清华大学,美其名曰——支持中国的教育事业(全国N多文盲的时候不去扫盲或者普及基础教育而办大学?)规定该大学每年必须向美国派遣多少多少留学生,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当然,这种一相情愿的做法显然是由于不了解中国所致,他们小看了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往后的日子里,这些留学美国的人虽然学说英语,学美国的东西,即使在异国他乡却始终没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要为中国而努力……   在中国军阀混战的时候,西方经济集团以军火为贷款,让各派军阀必须以国家利益为抵押换取军火,当北伐战争开始后,他们又毫不犹豫的命令各国军队直接干涉北伐,制造了南京惨案,直到蒋介石背叛革命,向外国承诺,我的政府可以继承北洋军阀以来所有的外债,这才让西方国家开始放弃他们支持的军阀全力支持蒋介石,而这笔外债有多少呢?折合国币达744447593.98元,从1927年至1933年,对有确实担保的外债,清偿本息达二亿四千九百余万银元,截止至1934年6月,已承认并归入整理的达十亿五千六百万银元。遇上这样一个冤大头,西方的银行家们终于眉开眼笑了,当然,债务是永远还不完的,老蒋的四大家族一面借债务,一面用国家利益来还,直到1949年借债额共达3068000000银元,这些债务加上偿还的利息,相信中国人民别想翻身了……   当司徒雷登看到人民解放军的军队从楼下通过的时候,他没有走,留了下来,后来被写进了著名的《别了,司徒雷登》,一些妄自匪薄的家伙以此为据,说毛主席当年凭借一时的意气断送了中美建交的契机,但是当年司徒雷登留下的原因则是,“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其实很简单,假如共
产党取代了国民政府,那么债务也应该继承,这是西方经济集团的算盘,总之,他们不能有坏帐。但是毛主席不是老蒋,不会为了让华尔街的金融家们高兴就让人民共和国刚诞生就平白无故背上十辈子都还不完的外债,所以司徒雷登必须滚蛋,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废除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经济终于可以重新开始,而不是从一个无底洞中绝望的缓慢往上爬,当然,美国最心疼的不是蒋介石政府的溃败,而是那些天价的贷款永远无法要回,因为逃到台湾的蒋介石凭借一个小岛永远无法偿还那些债务……   于是新中国就在一片敌视的封锁中傲然挺立着,用自己的手去建造自己的国家,无论路途多么困难。   毛泽东有句话,“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是真理。当然面对一个如此强大的中国,他们不敢把军队派过来送死,在核武器存在的今天,贸然的战争是毁灭性的,他们在寻找一个战争以外的方法,改革开放给了他们这个机会,有机会让外资进入中国,也有机会合法的雇佣中国的“买办”来帮助他们进行活动,但是他们却很不高兴,为什么?因为在中国始终有一个中国共产党站在他们上面,注意着他们的一举一动,防止他们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掠夺,无论你如何钻法律的空子,无论你如何花言巧语,也无法随心所裕的行动,当然,他们可以用大把的钞票收买一些官员,但是无法收买整个党,更无法用钱来控制住整个国家,即使投入再多的钱,中国的支柱产业,钢铁,军工,资源等都被牢牢的控制在国家手里,他们更担心,一旦遇上类似日本那种掠夺,共产党是否会用他们手中的权利越过法律来强行制止对中国的掠夺,这确实让他们坐立不安。更为恼火的是中国的外援,中国对非洲兄弟国家的援助没有丝毫的贷款性质,是纯粹意义上的帮助,这不但让非洲国家的兄弟和中国走得更近,而且让他们找到了一种新的选择,不用靠找西方国家贷款,然后偿还一百几十年的外债,也可以开发国内资源,然后进行贸易促进经济增长。   天那,这是对非洲人民“民主”的践踏,是对他们“自由”的亵渎,于是西方新殖民者们怒不可愤,长此以往,他们找谁贷款去啊?于是他们突然发现了一个还在进行内战的国家苏丹,这个国家有石油资源,但是却缺乏开采的能力,于是中国人去援助建造了石油设施,帮助苏丹政府开采石油,然后和苏丹进行合法贸易,这是多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啊。要是让他们来,先说服政府贷款多少钱修建石油设施,然后以油田作为抵押,让苏丹这个穷国担负起上百年的巨大债务,他们只要坐在华尔街数钞票就可以了,当然即使你还不上也不要紧,油田跑不了,至于达尔富尔,达尔富尔在哪?但是中国彻底粉碎了他们的梦想,于是愤怒的他们哭天喊地的大叫“苏丹人道主义危机”,中国是“幕后帮凶”,当然潜台词是你们怎么能“抢我们未来百年的钱呢?”不过不要紧,反正媒体都掌握在他们手上,他们怎么说美国人就怎么信,连奴隶主都能成为“自由斗士”还有什么是不能继续编造和篡改的,所以说美国人喜欢当炮灰怨不得别人,谁让他们自己头脑简单呢。   于是他们会用上一切可能用到的手段来瓦解这个可以威胁他们敛财的国家,那些在前苏联用过的和没用过的手段,那些可能奏效和不太可能奏效的手段全部用上,他们可以在美国国内扶植那些大脑有病的疯子甚至西藏的奴隶主和新疆的恐
怖分子,用所有的媒体不遗余力的来打击中国,把中国描写成一个“邪恶帝国”,甚至不惜用冷战的手段来对全世界进行“社会主义威胁”的反复宣传,以达到丑化孤立中国的目的,当然,他们时刻也不会忘记对中国的“民主”教育,收买一些败类和天真者,让他们全力以赴的进行宣传,指望这种“愚公移山”的行动或许会在哪天能够取得成效,让他们可以像在前苏联那样解决社会主义问题的同时再大捞一把,只可惜他们忘记了,中国是喜马拉雅山,高度是每年在增加的……  中国其实已经在进行一场保卫中国的战争,只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而已,而我们的对手并不是那些“美国人”,而是他们背后的那个庞大的资本集团!来自:潍坊新鲜事 原作者不详

菩提树 发表于 2015-6-3 20:51:50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6-2 23:01
结束语       各位校友:《旅游随笔》就要和大家再见了,连 ...

谢谢文会兄,图文并茂的文章让我领略了加拿大和美国的美丽风景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远比我自己走马观花地旅游一圈所得到的要多。你们有条件的还是应该充分利用国外的现有资源,中国要达到那样的水平还要很多年以后。祝你们在加拿大生活愉快,有机会还上网聊一聊。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6-4 08:12:39

马尾沟及玩儿微信的同学,这几天是不是很热闹?不管美国是好是坏,中国是离不开与美国打交道的,当然也离不开与俄罗斯、欧洲打交道,还有日本。中国不得罪誰,也不怕誰,中国不再反帝反修去做世界革命的带头人,闷头发展建设,中国强大了比什么都重要。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5-6-4 09:21:24

马尾沟 我们潍坊也有解放潍坊战役纪念碑,这是解放战争中的攻坚战之一,每年都要举行纪念活动的.纪念英烈不一定只是自已的家人,还有我们这些愿意继承遗志的后人.后来还在白浪河风景区建了纪念碑,迟浩田题的碑文.
   不知迟浩田的碑文是什么?

yilianyouyuan 发表于 2015-6-4 10:08:12

本帖最后由 yilianyouyuan 于 2015-6-4 10:55 编辑

枫竹筠 发表于 2015-6-2 23:01
结束语       各位校友:《旅游随笔》就要和大家再见了,连 ...

师兄在百忙发了这么些图文并茂的文章,我们都很感谢。我非常同意三三领导的意见:看主流,看大节,才是。那位博士俺可不敢恭维。
看来师兄《老实忠厚》的本性未变,依然是我心中的那个师兄。好!有时间就来,没时间不方便就不来,别在乎那句话。我原来顾虑师兄的。。。。现在看来,都是正途所得,就放下了这个顾忌。祝师兄过个美满幸福,快乐的晚年。
我这里很忙,上网也有些不畅快,不能常上网,就不多说了。
祝好!(不好意思,我不喜欢长篇大论,没能仔细的看你那些文章,):)

dake 发表于 2015-6-4 10:32:05

关于长江侧翻客轮船底切割,有一点不明白:把空饭盒,盖好盖儿,底朝上放入水中。饭盒里有空气,但是饭盒底有洞,就不行了。水很快就会从盒盖与饭盒之间的缝隙渗进去。
船底气泡漏气了。水是不是会灌进去?以后船舶设计,船底是不是应设计一个救生装置。

wxyzn2005 发表于 2015-6-4 15:05:42

本帖最后由 wxyzn2005 于 2015-6-4 15:10 编辑

以下摘自腾讯新闻

救援人员对长江沉船进行切割 方便入内搜救(图)各地新闻新华社王贤等

2015-06-04 04:43......................
《2 、为何48小时后才切割?

必须先固定船体,直接切割或许会让船沉覆

有一些人认为为何不在船倾覆后立刻进行切割?为何到了48小时才进行呢?专家指出,船倒扣过来之后是一个浮体,如果不进行相关固定的话,立即切割会产生压差,甚至使这个船沉覆,前面所做的工作就前功尽弃。

昨日很多媒体报道提到,需要两艘打捞船用钢缆把船吊起来,但根据现场的实时情况,专家预判,只用吊起来一头就行了,因为整个打捞船有五百吨,而加上船自身的浮力,吊起来一头已经非常能够保证它的稳定性了,能够实施这个切割工作了。所以专家经过研判以后,决定抢抓时间,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展开切割的过程,其实并不是说过去48个小时后才想到切割。》
....................
页: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