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d81
发表于 2015-8-7 11:51:11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8-7 07:45
我和丘克很熟悉,当年我和丘克、大杨(杨系维)三个人都喜欢照相,每当学校有文艺演出,我们都活跃在舞台 ...
我对杨系维较熟悉,文革前夕,他在校团委负责宣传工作,组织我们搞了一个毛泽东思想展览,在一起领着我们干了很长时间。这是展览室合影。(因高级模式打不开,照片不能发了)
old81
发表于 2015-8-7 12:09:12
照片
wzyldk
发表于 2015-8-7 13:17:55
本帖最后由 wzyldk 于 2015-8-7 13:19 编辑
在“文革”中我曾和丘克老师打过交道,那是67年复课闹革命期间,学校组织了一个“教育战线两条路线斗争展览”我和我班还有别的班包括“曾经是美丽”的同学一起做筹备工作,得到了丘克老师的帮助。开展前夕,那时的“北京航校报”(可能是这个名字,确切的报纸名请记忆好的学友指正)要求我们展览筹备组写一篇报道,详细介绍展览内容。写好后与邱老师交流了几次(好像邱老师是主编),最终在学校那个报纸上发了一整版。所以对邱老师印象深刻,是个好老师。(当然那个所谓的展览其实是文革的产物,是要否定的)。
zzh8381
发表于 2015-8-7 17:39:26
王学长你好,感谢你加入老北京航校论坛。您的到来给论坛带来了生气。航校论坛不能离航校的话题太远,否则就失去了论坛存在的意义。大家为了航校的记忆聚到一起,永远不会忘记航校生活给我们大家留下的难忘记忆。祝老学长和所有校友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6317wlt
发表于 2015-8-8 17:23:42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8-7 09:39
“丘克”老师的中国名字叫什么?想必是姓丘或者邱了?我记得文革期间,1966年818之后,有同学找“丘克” ...
邱玉琨是崔晋荣的丈夫。是2届师哥毕业以后在工会工作。虽然坐轮椅但是恢复的还好。仍然在苇子坑居住。如果想和他联系我征得他的同意会公布他的联系方式。
6317wlt
发表于 2015-8-8 17:32:10
崔晋荣是烈士子女,她亲自对我说过:“有人说我是朝鲜族,确实我不是”。她比我们年纪稍大一些,可能是35~36年的。
6317wlt
发表于 2015-8-8 17:38:53
51號兵站 发表于 2015-8-5 19:12
学长:虽然模样想不起来了,感觉崔晋荣名字有点儿印象,忘了教过什么课要不然就是辅导员。原来校办工 ...
曹振兴有印象,身体比较壮。好像也是那一批没有毕业的师弟。我调走后听说大部分人又回去完成了学业。60年我调走后再没有见过面。
6317wlt
发表于 2015-8-8 19:06:51
本帖最后由 6317wlt 于 2015-8-10 21:02 编辑
菩提树 发表于 2015-8-6 20:27
原来田由绪也是北京航校毕业的,看来185厂北京航校的毕业生真不少。
田由绪和吴荣江同班(6320班)是田铭忠的亲五叔。(还有一个亲四叔田由财是6315班同年毕业)。田由绪63年调185厂,66年我担任工具车间副主任,他说喜欢搞新工艺,我把他调来搞电火花,实际害了他。我被打成“破坏主席著作学习、和无产阶级政治工作捣乱的反革命、典型修正主义分子”,他也成了王良田的黑干将、帮凶(这段闹剧另文介绍)。
田由绪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我们4届6科8个班三百多同学我记得只有两个全优生(大、小考平常提问都是5分),他是一个。他比较全面,是校体操队尖子队员。我们同在113厂毕业设计又一同留校,我62年到185厂(当时是贵阳电机厂,3机部准备接受),他63年确定为185厂后调来。
1974年后他调无锡仪表5厂任总工程师。比较早的下海经商,做欧姆龙的电器元件的代理。年销售额超两千万。十年前因为癌症去世。
51號兵站
发表于 2015-8-8 21:28:19
6317wlt 发表于 2015-8-8 17:38
曹振兴有印象,身体比较壮。好像也是那一批没有毕业的师弟。我调走后听说大部分人又回去完成了学业。60年 ...
{:soso_e179:}谢王学长:您说的都对!估计我二哥(曹振兴)应该是五六或五七年入学,我知道他没毕业就留校(在校办工厂)工作了。生前一直在苇子坑居住。
6317wlt
发表于 2015-8-9 06:11:21
本帖最后由 6317wlt 于 2015-8-9 06:12 编辑
6317wlt 发表于 2015-8-8 19:06
田由绪和吴荣江同班(6320班)是田铭忠的亲五叔。(还有一个亲四叔田由财是6315班同年毕业)。田由绪63年 ...
田家和北京航校有特殊关系。老大是4届田铭忠的父亲,老三田由生是三届毕业,老四田由财、老五田由绪是4届毕业、加上田漱玉,一家5人都毕业于北京航校,恐怕是仅有的。
6317wlt
发表于 2015-8-9 07:33:19
本帖最后由 6317wlt 于 2015-8-9 07:36 编辑
政治白痴王良田
前面提到文化革命我被打成反革命的事,确实是一番闹剧。在技术业务上我自己认为多少算个人物,在任何单位都要拔尖。但是,在政治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白痴。185厂被军事管制的时候,我是工具车间副主任(没有主任)。军管会的一次征求意见的会议上,我不知道他们要歌功颂德,而提出了批评意见。这已经种下了被打成另类的祸根。以后怎么做都不会有好结果。后来上歼63,上面下来2000套工装(实际是手工制作钣金零件的胎模),生产任务很急。当时每天早上要一个小时的“毛主席著作天天读”下午要两个小时的政治学习。除去准备结束时间,一天干不了5个小时。不会按期完成任务,就找到分管车间的军代表商议。他问我怎么办?我说天天读是否可以半小时,政治学习是否可以改为1、3、5或者2、4、6。他说回去研究研究。第二天全厂声讨,反革命王良田。两张零号纸拼起来写一个字的大标语给我定了性。“把破坏主席著作学习,和无产阶级政治工作捣乱的反革命黑手王良田揪出来”这等于自己向枪口上面送脑袋,假如我想“完不成任务关我屁事”。他们还要另外找茬。接下来是近一年的批斗。在批斗会上问我:每天一小时天天读是谁规定的?我说:吴副总长。问:你知道吴法宪副总长是无产阶级司令部的重要成员吗?我说:知道。那么你是有意和无产阶级司令部作对了。减少政治学习时间是典型的“以生产压革命”。是死不改悔的走资派的一线指挥。未完待续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8-9 10:33:39
6317wlt 发表于 2015-8-8 17:23
邱玉琨是崔晋荣的丈夫。是2届师哥毕业以后在工会工作。虽然坐轮椅但是恢复的还好。仍然在苇子坑居住。如 ...
谢谢老顽童学长!现在清楚了,丘克的名字叫邱玉琨。我和邱老师并不熟悉,在学校里也没有打过交道,不过他的大名如雷贯耳。他好像不是北京人,或者不是在北京长大的,口音不对。哈哈!{:soso_e112:}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8-9 10:43:10
6317wlt 发表于 2015-8-9 07:33
政治白痴王良田
前面提到文化革命我被打成反革命的事,确实是一番闹剧。在技术业务上我自己认为多少算个 ...
老顽童学长,在那个疯狂地大搞个人崇拜、人妖不分的时代,你怎么硬往枪口上撞,居然敢碰雷打不动的学习时间,你可是唯生产力的典型、以生产压革命的典型、走白专道路的典型呀!佩服!佩服!
6317wlt
发表于 2015-8-9 11:01:13
本帖最后由 6317wlt 于 2015-8-10 21:06 编辑
政治白痴王良田 续
后来他们整不出什么别的材料,又转入另一个专题:“典型修正主义”。其依据是王良田车间使用的“派工单”、“考核表”,所有管理文件都是从苏修课本上抄下来的。没有比他更典型的“修正主义”。我上学的时候生产组织一门课,都是苏联原书翻译过来的,老王学的还算认真,实际用到管理车间上也算得心应手,不料造成如此大祸。有了“典型修正主义”这顶桂冠,成了185厂最出名的“批斗对象”。厂长、书记挨斗的时候,我都要陪斗。曾经在128厂的广场上,由011系统组织的万人大会上受批斗。更可恨,我的师弟连之安(北京航校大概60年毕业)为了立功,造谣说我:要削尖脑袋进入厂革委会,说他们已经研究过要吸收我进革委会,我是知道的。当时主持会议的军代表问我知不知道?我说不知道!连之安进一步质问:你知不知道?这时候我无名火起,大声喊出:哪个乌龟王八蛋知道。于是又成了在万人大会上,骂王八蛋的白痴。直到林彪摔死,军管会撤掉,我才被解放。
菩提树
发表于 2015-8-9 22:07:04
1966年我们班在185厂实习时,我曾在22车间(新品试制车间)实习,连之安老师也在那个车间,但是没有参加研制具体项目,和我们接触也不多。车间主任沈主任夫妻俩都是大学生,人也很好。文革刚开始时连之安组织了一个造反组织,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把哪个领导从家里赶出去,然后他自己搬进去住,后来又是不知道哪个造反派群众把他的行李从屋里扔出去,造成影响很不好。
6317wlt
发表于 2015-8-10 21:14:21
菩提树 发表于 2015-8-9 22:07
1966年我们班在185厂实习时,我曾在22车间(新品试制车间)实习,连之安老师也在那个车间,但是没有参 ...
这个人已经在深圳死了。本来人死不该再揭伤疤,不过人格确实不敢恭维。石振山拉扯他到深圳,在老石挨整的时候,他也从肋下捅了一刀。
老袁
发表于 2015-8-10 21:21:33
今天才看到马尾沟6月3日推荐的微信文章,虽然长了点,确实惊心动魄,我谢谢老崔。建议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看《货币战争》这套书,就会明白货币在当今社会、国家之间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打仗打的是什么?打的就是钱。当年共产党就是一手抓枪杆子一手抓钱袋子才打下江山,现在保江山也是要一手抓抢杆子一手抓钱袋子才行。
马尾沟
发表于 2015-8-10 21:43:33
本帖最后由 马尾沟 于 2015-8-10 22:16 编辑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8-10 16:45
马尾沟,你是不是这样?一人玩,旁边几个人非常关注。
对不起西水车,你的判断和表达是完全不对的。你也太小看了我的家人。不错,当我还对着计算机浏览北京航校论坛时,老伴对我是有意见的。因为我老是后背对着她。她看电视,我看电脑,互相感情不能交流,连笑容都看不到。 今年我们先后换了智能手机,还用原来的宽带,再连上无线路由器,一家人都玩起了微信。当看到共同感兴趣的内容时,全家人就都有了共鸣。个别没看到马上喊道,快发给我。尤其要向你说明的是,除了我在3244微信群,北京航校微信群,上航北航qq群,电大校友群,威虎山剧组群之外,我的家庭我的弟弟妹妹,老伴家中的弟弟妹妹和他们的孩子还单独成立了家庭微信群,可以互通信息,可以语音通话,可以很方便地发送照片,还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视频通话。以上这些活动,除了像以前交付宽带费用之外,不用再另外付费。
这些不是很正常的活动吗?何况我还尽可能拿出时间关心参与航校论坛的活动。对于版主关于在电脑上发送微信的问题,我和我托付的同学,克服了网络不正常困难,经过反复的努力,终于先后发表在论坛上。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可我不明白的是——版主为什么用那尖锐的讽刺漫画对我和对我的家人进行攻击。就算我有做得不好对你不住的地方,难道我的家人也得罪你了吗?你到潍坊来,我老伴专门到马万里家探望你,而且只见过你一面,难道她也有对不住你的地方吗?
万万想不到,这就是相识五十年的校友所应该做的事情吗?!我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菩提树
发表于 2015-8-10 22:12:52
6317wlt 发表于 2015-8-10 21:14
这个人已经在深圳死了。本来人死不该再揭伤疤,不过人格确实不敢恭维。石振山拉扯他到深圳,在老石挨整的 ...
人还是应该善良一些好,古语说仁者寿还是很有道理的。灾难来临时保护自己无可厚非,但是对别人背后捅刀,落井下石就太不厚道了。
您纠正得对,工具车间是22,新品是33,我最开始实习的绕线车间好像是11,主任姓肖。当时除了主任还有四清工作组,11车间的组长是孙瑞亭,22车间的组长好像也姓王。唯有33车间没有工作组的人。以后有机会像祖荫兄说的写点东西和老同学分享一下。
6317wlt
发表于 2015-8-11 06:24:46
菩提树师弟在11车间实习过应当认识付文亮。他是我校机制专业大专班毕业(58~63年)。你可能不知道后面的故事。 11车间主任是朱秀成(南昌航校一届毕业生为人比较圆滑),付文亮是保皇派。后来朱秀成被解放了,付文亮有些牢骚。拟了一副对联:“走资派升官发财;保皇派苦海无边”,写在一张报纸上。不知哪位好事者发现,报纸背面正对毛主席头像。这一下付文亮就变成了现行反革命。我们师兄弟也曾经一起被劳动改造过。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8-11 07:07:19
老袁 发表于 2015-8-10 21:21
今天才看到马尾沟6月3日推荐的微信文章,虽然长了点,确实惊心动魄,我谢谢老崔。建议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看 ...
6317wlt:我的记忆中李鸿宾在320厂40办公室(现660所从事舰对舰导弹设计工作),王 堃在320厂63车间任模线设计员。我64年毕业分配320厂63(模线样板木模)车间,我们一个车间。1969年,320厂由于反对江西省革命委员会(程世清),为纯洁320厂工人队伍,320厂职工支援地方工业下放5000多人,同时退伍军人8000多人进驻320厂。这两个人和我有点联系,后来去向不明。也可能只是同名同姓而已。多言了。据我所知,320厂技术人员北京航校毕业生是主力。我们小组58年北京航校毕业的就有王世昌、刁化琴、刘崇惠、刘玉琴。还有1956年毕业的赫大光。
6317wlt
发表于 2015-8-11 19:01:46
陈老弟:谢谢你!所以问老袁,我知道他和提到的两位在128 厂很熟。你报出320厂的二位同名人,属于巧合,肯定不是6科4届的。前些日子老袁去贵阳,我问他见过李、王二位没有。李鸿宾6315班毕业曾经任过128厂副厂长,王堃6319班毕业,128厂办公室主任。我在185厂和他们混的比较熟06年回贵阳见过他们,王堃还请我餐了一顿。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8-11 20:53:57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5-8-12 11:20 编辑
时髦的老人玩微信
我使用老手机时,智能手机就出现了,很多人玩微信,玩得不亦乐乎。老手机过时了?晚辈劝我使用智能手机,可以玩微信。我本来不想再玩微信了,因为老眼昏花,读小字困难,后来被动使用了晚辈淘汰的智能手机,有了体会,看到此漫画觉得有意思。我要是天天如此不是很惬意吗?不过适可而止。
CGLM
发表于 2015-8-13 03:10:51
本帖最后由 CGLM 于 2015-8-13 03:17 编辑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8-11 20:53
时髦的老人玩微信
我使用老手机时,智能手机就出现了,很多人玩微信,玩得不亦乐乎。老手机过时了?晚辈 ...
我也玩微信
玩手机,刷微信成了很多人“必不可少”的功课,即使面对面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也忘不了低头刷刷手机上微信,看看朋友圈又有了什么心的信息。各路人马对此褒贬不一,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到没有那么夸张,一开始只是看看老同志们都在做啥(我校许多退休的老同志都有微信的)?看到他们外出旅游,上欧洲,去台湾,北上北极村,南下海南岛。有喜欢摄影的,往往会在微信上展示一下自己的杰作,也有喜欢旅游的,用手机也记录下他们的行程与感受。就连北京的蓝天白云,也有不少同志拍下照片在微信上秀秀,大有“现场直播”的意思,让我在海外也能在第一时间感受那种美好与喜悦。当然,这其中也免不了有链接的分享,可能是年龄的关系,如何养生,怎样保健竟成了分享的主题。也免不了社会上一些焦点、热点:像反腐“打老虎,拍苍蝇”这些大快人心的大事好事,马航失联同胞生死不明;长江翻船,四百多同胞遇难这些让人揪心,令人悲伤的坏事,都能让我在看不懂电视,听不明白广播的环境里,与国内老同志们一起同步感受。这才叫做真正的“天涯若比邻”。
我也免不了在微信上秀秀自己在异国生活的细节,发发一些照片,写上三言两语,与朋友们共同分享我的感受(比如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加国气候的变化,当地的风俗等)。遇上自己喜欢的文章、观点也会将链接发给指定的好友,或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
后来,我有在微信上关注了几个自己喜欢的公众号,几乎每天有更新,从中读到了不少好文章,既有有人生感悟,也有美好的诗词;还有人物春秋,更有史海钩沉。在这个快节奏时代的有限的空闲时间里,欣赏了不少短小精悍的美文;认识了以前并不熟悉作者和他们的作品(如龙应台、林清玄等);还有很多七零后,八零后,甚至九零后的新作者,读到他们的作品竟然给我这个老朽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原以为这些年轻人比较肤浅,没想到他们的观点看法比我们更加大胆更有创意)。
刷了一年有余的微信,虽然占用了自己很多时间,回味起来还是收获大大,感触多多。有微信真好,有微信的互动更好。我没有OUT,虽然年老依然在“紧追时髦”没有掉队。
6317wlt
发表于 2015-8-14 19:59:40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5-8-15 10:23 编辑
坐小轿穿缎子鞋的奴隶
讲一个航校工人的故事。赵衍山,山东德州人附属工厂有名的车工。曾经因为反动言论被批判。其言论如下:
“旧社会工人是奴隶,新社会工人当家做主人了。我当奴隶的时候,穿缎子鞋坐小轿,这个老板的小轿把我送到家,家门口另一个老板的小轿在等着我。现在当主人了,缎子鞋没有了小轿也没有了”。
现在来分析这段话,其反动性在什么地方?他反映了社会的什么现象?
此人1960年与我一同调广州航校,后来一同合并到遵义航校。遵义航校下马后调郑州航校(现在的郑州航院)10年前老死在郑州。
51號兵站
发表于 2015-8-14 22:18:49
本帖最后由 51號兵站 于 2015-8-15 14:27 编辑
6317wlt 发表于 2015-8-14 19:59
坐小轿穿缎子鞋的奴隶
讲一个航校工人的故事。赵衍山,山东德州人附属工厂有名的车工。曾经因为反动 ...
学长:没明白什么意思呀?这个人解放前是工人 {:soso_e132:}?
6317wlt
发表于 2015-8-15 18:48:45
51號兵站 发表于 2015-8-14 22:18
学长:没明白什么意思呀?这个人解放前是工人 ?
解放前他是德州地区有名的车工,老板们看重他的技术,能为他们创造财富。所以有用小轿请他的场面。
菩提树
发表于 2015-8-20 22:27:35
王学长,这张照片是崔文会保存并上传的我们三人1966年在花溪公园的合影,中间的是付文亮,我没有记错吧。
6317wlt
发表于 2015-8-21 09:00:10
本帖最后由 6317wlt 于 2015-8-21 22:12 编辑
菩提树 发表于 2015-8-20 22:27
王学长,这张照片是崔文会保存并上传的我们三人1966年在花溪公园的合影,中间的是付文亮,我没有记错吧。
...
付文亮后来调到北京燕山石化,在北京我没有见到他。我见过他的同班同学王怀仁(185厂工装设计室,现在住大兴)。50 年变化较大,只有模糊印象。
我和付文亮他们班还有一点特殊联系,1958 年我刚刚毕业,当时正处于大跃进最热闹的时间,北京航校办了24个工厂,我先在盐酸厂当厂长,本人经营不善,盐酸厂黄了。我又到耐火材料厂当副厂长,付文亮他们班刚刚入校,就是由我领着他们烧耐火砖。1963年他们毕业,分到185厂3个人,除去付文亮以外,还有王怀仁、张仲文都分到22车间工装设计室。
付文亮身体特棒,中距离跑属于校内的尖子。
6317wlt
发表于 2015-8-24 22:24:05
我与航空工业学校1
我1955年考入北京航空工业学校,1958年毕业留校。1960年调入广州航空工业学校,同年与遵义航空工业学校合并。1962年春遵义航空工业学校被撤销,我又留守了几个月。前后近7年,每个时期都有一些难忘的回忆。说出来可能引起学友们一些类似的回忆。
一、入校
1955年北京航空工业学校的招生,比中考早两个周。叫做“保考”,是各个学校保送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考试。当时对外叫“华北第一工业学校”,我们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到校后才知道是搞航空,还要我们对外保密。
到校感觉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四周没有围墙,只有铁丝网。铁丝网外面就是庄稼地。铁丝网内还有一个近邻“五校”,是“华北第五工业学校”的简称,实际是俄文专科学校的对外名称。站岗的卫兵是解放军的正规部队。
这是2004年2月,我们6317班的部分同学在原学校集会的照片。背景就是“五校”主楼。当时改为“长空宾馆”
由于1954年才从南苑搬来,许多设施还没有建好。入校时候男生宿舍没有竣工,我们6科4届的两百多人就在钳工车间打地铺。起夜的时候,看看上百人平铺的睡姿,是非常壮观的场景。过了几个月东南拐角楼竣工,我们搬进宿舍,一住就是两年半。
以我们住过两年半的拐角楼做背景留个纪念。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