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西水车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6》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5-8-7 11: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5-8-7 07:45. {' I2 u/ |0 b
我和丘克很熟悉,当年我和丘克、大杨(杨系维)三个人都喜欢照相,每当学校有文艺演出,我们都活跃在舞台 ...

4 I/ ^0 u4 x2 r9 ]- M/ s我对杨系维较熟悉,文革前夕,他在校团委负责宣传工作,组织我们搞了一个毛泽东思想展览,在一起领着我们干了很长时间。这是展览室合影。(因高级模式打不开,照片不能发了)

点评

经你一提醒,我想起来了。因为原来印象陈勋斌是团委书记,我的脑子是不行了,记忆在流失。  发表于 2015-8-8 11:32
old81你的记忆有误。杨希维在文革前已经接替陈勋斌担任校团书记职务。  发表于 2015-8-8 09:12
张兄:一会儿高级模式打开了,编辑一下把照片补上吧。  发表于 2015-8-7 12: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5-8-7 12: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

点评

再次打开,原来的点评都不见了。建純:你的记忆真好,这个展览就是在4楼406,是在文革开始前的3月份搞得。  发表于 2015-8-8 11:51
这是在教学楼四楼吗?好像那里有个展览室。  发表于 2015-8-8 09:06
前排左起:王淑纤、郝风元、李度、孙宝林、宁大亨。后排:张治安、王占平、侯大龙、杨系维。  发表于 2015-8-7 18:42
这个老照片您都认识,給大家介绍一下。谢谢!以前看见这照片一直没搞明白。  发表于 2015-8-7 14:10
发表于 2015-8-7 13: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zyldk 于 2015-8-7 13:19 编辑
1 V0 S! H" D) w6 p7 n' I: ]
; x, C; s% d3 Z; T* d8 X       在“文革”中我曾和丘克老师打过交道,那是67年复课闹革命期间,学校组织了一个“教育战线两条路线斗争展览”我和我班还有别的班包括“曾经是美丽”的同学一起做筹备工作,得到了丘克老师的帮助。开展前夕,那时的“北京航校报”(可能是这个名字,确切的报纸名请记忆好的学友指正)要求我们展览筹备组写一篇报道,详细介绍展览内容。写好后与邱老师交流了几次(好像邱老师是主编),最终在学校那个报纸上发了一整版。所以对邱老师印象深刻,是个好老师。(当然那个所谓的展览其实是文革的产物,是要否定的)。

点评

CGLM:你好 !感谢你的点评。但很想知道你是谁?我的记忆力也极差。我是6311的王祖荫,记得当初我是这个展览筹备组的“勤务员”。如果方便请回答,或请回我的手机:13501228955.谢谢。  发表于 2015-8-8 16:55
你说的那个"教育战线两条路线斗争展览"依稀记得我好像也参与过筹备和布展,好像也出任过解说员。经过一场大病后,记忆模糊,印象不深了,  发表于 2015-8-8 02:07
发表于 2015-8-7 17: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学长你好,感谢你加入老北京航校论坛。您的到来给论坛带来了生气。航校论坛不能离航校的话题太远,否则就失去了论坛存在的意义。大家为了航校的记忆聚到一起,永远不会忘记航校生活给我们大家留下的难忘记忆。祝老学长和所有校友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点评

对![/color]  发表于 2015-8-8 17:07
zzh你好!  发表于 2015-8-8 09:08
发表于 2015-8-8 17: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8-7 09:39, _! e2 d/ A' b. a
“丘克”老师的中国名字叫什么?想必是姓丘或者邱了?我记得文革期间,1966年818之后,有同学找“丘克” ...
7 }" V, ^. x1 ]" U! F* y  F/ E
邱玉琨是崔晋荣的丈夫。是2届师哥毕业以后在工会工作。虽然坐轮椅但是恢复的还好。仍然在苇子坑居住。如果想和他联系我征得他的同意会公布他的联系方式。
. ?! E( Q) K0 J' _. N' {6 u6 s8 B
发表于 2015-8-8 17: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崔晋荣是烈士子女,她亲自对我说过:“有人说我是朝鲜族,确实我不是”。她比我们年纪稍大一些,可能是35~36年的。7 X& P( x( f1 D4 ~0 Q# A
发表于 2015-8-8 17: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51號兵站 发表于 2015-8-5 19:12
5 @8 j5 r# D, H1 o! {. b# s" s9 v) q; B学长:虽然模样想不起来了,感觉崔晋荣名字有点儿印象,忘了教过什么课要不然就是辅导员。原来校办工 ...

+ i; z4 t/ ^# Y, R9 ]' f% b1 d; H0 U曹振兴有印象,身体比较壮。好像也是那一批没有毕业的师弟。我调走后听说大部分人又回去完成了学业。60年我调走后再没有见过面。
& Q; A# ?3 o$ u8 ~9 M7 q& W1 @
发表于 2015-8-8 19: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6317wlt 于 2015-8-10 21:02 编辑
; z. f) D% N4 c$ @4 v  U
菩提树 发表于 2015-8-6 20:27
9 ~8 |( V' c$ L" H& W原来田由绪也是北京航校毕业的,看来185厂北京航校的毕业生真不少。
! v5 U$ d# I$ W% ~: d
田由绪和吴荣江同班(6320班)是田铭忠的亲五叔。(还有一个亲四叔田由财是6315班同年毕业)。田由绪63年调185厂,66年我担任工具车间副主任,他说喜欢搞新工艺,我把他调来搞电火花,实际害了他。我被打成“破坏主席著作学习、和无产阶级政治工作捣乱的反革命、典型修正主义分子”,他也成了王良田的黑干将、帮凶(这段闹剧另文介绍)2 y! W$ F- s6 O- M1 c; ]- W- Y
田由绪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我们4届6科8个班三百多同学我记得只有两个全优生(大、小考平常提问都是5分),他是一个。他比较全面,是体操队尖子队员。我们同在113厂毕业设计又一同留校,我62年到185厂(当时是贵阳电机厂,3机部准备接受),他63年确定为185厂后调来。
+ }/ v9 G. g4 a6 S  a/ }$ p4 u5 P1974年后他调无锡仪表5厂任总工程师。比较早的下海经商,做欧姆龙的电器元件的代理。年销售额超两千万。十年前因为癌症去世。% K) r5 h5 P' n" F
. L, s4 z$ L7 |. j3 a1 |8 r1 R3 `
. r( S2 o- z/ P3 T: [

点评

谢谢老学长说明,田由绪是我班田淑玉的叔叔,文革时曾和我班同学在一起一段时间。  发表于 2015-8-8 20:47
发表于 2015-8-8 21: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6317wlt 发表于 2015-8-8 17:38. U+ M9 S" s* p) L: [) X' l/ K) g
曹振兴有印象,身体比较壮。好像也是那一批没有毕业的师弟。我调走后听说大部分人又回去完成了学业。60年 ...
% S6 @2 V: a5 X; S$ t; E
{:soso_e179:}  谢王学长:您说的都对!估计我二哥(曹振兴)应该是五六或五七年入学,我知道他没毕业就留校(在校办工厂)工作了。生前一直在苇子坑居住。+ h- w6 z' U. O
发表于 2015-8-9 06: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6317wlt 于 2015-8-9 06:12 编辑
+ w" [- |3 A6 R
6317wlt 发表于 2015-8-8 19:06
* C5 k0 h/ [" T田由绪和吴荣江同班(6320班)是田铭忠的亲五叔。(还有一个亲四叔田由财是6315班同年毕业)。田由绪63年 ...

( T3 Y. S- ^8 f7 f' g$ V3 j田家和北京航校有特殊关系。老大是4届田铭忠的父亲,老三田由生是三届毕业,老四田由财、老五田由绪是4届毕业、加上田漱玉,一家5人都毕业于北京航校,恐怕是仅有的。
; L! a* g$ }; q8 i) p5 B
发表于 2015-8-9 07: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6317wlt 于 2015-8-9 07:36 编辑
" K( y# d# O+ w' Z. P) d2 `# ^0 A
5 Y" R" n9 H8 [7 H0 p政治白痴王良田
  m6 D5 j( G# }3 O# Z; S
, y/ r1 G/ \; Z8 Y

前面提到文化革命我被打成反革命的事,确实是一番闹剧。在技术业务上我自己认为多少算个人物,在任何单位都要拔尖。但是,在政治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白痴。

185厂被军事管制的时候,我是工具车间副主任(没有主任)。军管会的一次征求意见的会议上,我不知道他们要歌功颂德,而提出了批评意见。这已经种下了被打成另类的祸根。以后怎么做都不会有好结果。

后来上歼63,上面下来2000套工装(实际是手工制作钣金零件的胎模)生产任务很急。当时每天早上要一个小时的“毛主席著作天天读”下午要两个小时的政治学习。除去准备结束时间,一天干不了5个小时。不会按期完成任务,就找到分管车间的军代表商议。他问我怎么办?我说天天读是否可以半小时,政治学习是否可以改为1、3、5或者2、4、6。他说回去研究研究。

第二天全厂声讨,反革命王良田。两张零号纸拼起来写一个字的大标语给我定了性。“把破坏主席著作学习,和无产阶级政治工作捣乱的反革命黑手王良田揪出来”

这等于自己向枪口上面送脑袋,假如我想“完不成任务关我屁事”。他们还要另外找茬。

接下来是近一年的批斗。在批斗会上问我:每天一小时天天读是谁规定的?我说:吴副总长。问:你知道吴法宪副总长是无产阶级司令部的重要成员吗?我说:知道。那么你是有意和无产阶级司令部作对了。

减少政治学习时间是典型的“以生产压革命”。是死不改悔的走资派的一线指挥。

未完待续


' q3 i( h' C9 i/ ]/ N1 \* R- {" U

点评

期待。学长辛苦了!  发表于 2015-8-9 08:26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10: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6317wlt 发表于 2015-8-8 17:230 {& e8 n5 w; v: P/ p4 C
邱玉琨是崔晋荣的丈夫。是2届师哥毕业以后在工会工作。虽然坐轮椅但是恢复的还好。仍然在苇子坑居住。如 ...

% ?: o) k7 b% b) N+ F; J# S0 m- s0 p' L" X& `  X' _
谢谢老顽童学长!现在清楚了,丘克的名字叫邱玉琨。我和邱老师并不熟悉,在学校里也没有打过交道,不过他的大名如雷贯耳。他好像不是北京人,或者不是在北京长大的,口音不对。哈哈!{:soso_e112:}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10: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6317wlt 发表于 2015-8-9 07:33
% Q" m! p* S9 g0 ]: z' W政治白痴王良田- m) |0 Y3 g4 k, A' K
5 h# V( |( L& f/ m0 W
前面提到文化革命我被打成反革命的事,确实是一番闹剧。在技术业务上我自己认为多少算个 ...

1 ^, B) F; ^  v! I老顽童学长,在那个疯狂地大搞个人崇拜、人妖不分的时代,你怎么硬往枪口上撞,居然敢碰雷打不动的学习时间,你可是唯生产力的典型、以生产压革命的典型、走白专道路的典型呀!佩服!佩服!
发表于 2015-8-9 11: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6317wlt 于 2015-8-10 21:06 编辑
6 k  Z* H$ F/ u
1 k4 i, f2 w/ K2 z+ j& ^" J政治白痴王良田 & W. q( W) M5 }" P9 C0 q

后来他们整不出什么别的材料,又转入另一个专题:“典型修正主义”。其依据是王良田车间使用的“派工单”、“考核表”,所有管理文件都是从苏修课本上抄下来的。没有比他更典型的“修正主义”。

我上学的时候生产组织一门课,都是苏联原书翻译过来的,老王学的还算认真,实际用到管理车间上也算得心应手,不料造成如此大祸。有了“典型修正主义”这顶桂冠,成了185厂最出名的“批斗对象”。厂长、书记挨斗的时候,我都要陪斗。曾经在128厂的广场上,由011系统组织的万人大会上受批斗。

更可恨,我的师弟连之安(北京航校大概60年毕业)为了立功,造谣说我:要削尖脑袋进入厂革委会,说他们已经研究过要吸收我进革委会,我是知道的。当时主持会议的军代表问我知不知道?我说不知道!连之安进一步质问:你知不知道?这时候我无名火起,大声喊出:哪个乌龟王八蛋知道。于是又成了在万人大会上,骂王八蛋的白痴。

直到林彪摔死,军管会撤掉,我才被解放。


* v7 \: I; i, K  Q  c  S5 k
发表于 2015-8-9 22: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1966年我们班在185厂实习时,我曾在22车间(新品试制车间)实习,连之安老师也在那个车间,但是没有参加研制具体项目,和我们接触也不多。车间主任沈主任夫妻俩都是大学生,人也很好。文革刚开始时连之安组织了一个造反组织,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把哪个领导从家里赶出去,然后他自己搬进去住,后来又是不知道哪个造反派群众把他的行李从屋里扔出去,造成影响很不好。

点评

车间号你记错了,新品是33,我是22车间(工具车间)的头头。  发表于 2015-8-10 20:53
沈润安为人很和善,后来当了185的总工程师。  发表于 2015-8-10 20:41
菩提兄你的记忆力忒好了。我建议你没事儿在家里写点回忆、琐记什么的以餐我们这些读者。真的希望!  发表于 2015-8-10 09:10
发表于 2015-8-10 21: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树 发表于 2015-8-9 22:07% @& J; V) G0 |0 q, }. }
1966年我们班在185厂实习时,我曾在22车间(新品试制车间)实习,连之安老师也在那个车间,但是没有参 ...
/ q1 {8 Q8 k& @, c6 }3 Q
这个人已经在深圳死了。本来人死不该再揭伤疤,不过人格确实不敢恭维。石振山拉扯他到深圳,在老石挨整的时候,他也从肋下捅了一刀。
发表于 2015-8-10 21: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才看到马尾沟6月3日推荐的微信文章,虽然长了点,确实惊心动魄,我谢谢老崔。建议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看《货币战争》这套书,就会明白货币在当今社会、国家之间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打仗打的是什么?打的就是钱。当年共产党就是一手抓枪杆子一手抓钱袋子才打下江山,现在保江山也是要一手抓抢杆子一手抓钱袋子才行。

点评

问一下袁师弟见过我们四届的李鸿宾、王堃没有?  发表于 2015-8-10 22:58
袁师弟是否见过老顽童在128厂,万人大会上骂王八蛋的惨状。  发表于 2015-8-10 22:50
老袁你好!希望你和王章星一行聚会欢快。  发表于 2015-8-10 21:49
发表于 2015-8-10 21: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尾沟 于 2015-8-10 22:16 编辑 + x) a. o; L9 x4 k  ^7 p. T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8-10 16:45
" T$ o% S+ [& e" i马尾沟,你是不是这样?一人玩,旁边几个人非常关注。

5 [. x- X$ L9 z& F! S) A& `& u  d% Y       对不起西水车,你的判断和表达是完全不对的。你也太小看了我的家人。不错,当我还对着计算机浏览北京航校论坛时,老伴对我是有意见的。因为我老是后背对着她。她看电视,我看电脑,互相感情不能交流,连笑容都看不到。       今年我们先后换了智能手机,还用原来的宽带,再连上无线路由器,一家人都玩起了微信。当看到共同感兴趣的内容时,全家人就都有了共鸣。个别没看到马上喊道,快发给我。尤其要向你说明的是,除了我在3244微信群,北京航校微信群,上航北航qq群,电大校友群,威虎山剧组群之外,我的家庭我的弟弟妹妹,老伴家中的弟弟妹妹和他们的孩子还单独成立了家庭微信群,可以互通信息,可以语音通话,可以很方便地发送照片,还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视频通话。以上这些活动,除了像以前交付宽带费用之外,不用再另外付费。
$ w8 ^, u2 T, k* J0 g     这些不是很正常的活动吗?何况我还尽可能拿出时间关心参与航校论坛的活动。对于版主关于在电脑上发送微信的问题,我和我托付的同学,克服了网络不正常困难,经过反复的努力,终于先后发表在论坛上。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可我不明白的是——版主为什么用那尖锐的讽刺漫画对我和对我的家人进行攻击。就算我有做得不好对你不住的地方,难道我的家人也得罪你了吗?你到潍坊来,我老伴专门到马万里家探望你,而且只见过你一面,难道她也有对不住你的地方吗?7 p9 j# T3 U; ~5 U9 l# s1 f
       万万想不到,这就是相识五十年的校友所应该做的事情吗?!我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 v1 M$ I; S* O3 t% x

点评

我已经重新贴出老人玩微信的漫画,只为共享。  发表于 2015-8-12 09:48
你想多了。我无语。  发表于 2015-8-11 08:30
我浏览了一下,看到漫画已经被删除。但是它已经深深伤害了我的心。就跟心梗留下的疤痕一样,这辈子是不会消除了。版主是有删除帖子的权力。但我希望我的帖子和我的留言不要被删掉,直到我离开人世的那一天。  发表于 2015-8-11 08:17
但我还能控制我的情绪。我不会让它气死的。我身边有硝酸甘油,随时可以应付任何紧急情况。我还有丹参滴丸,它也是我心脏的保护神。我还盼望找山东同学的多次聚会。但我实在不知道将如何面对你?  发表于 2015-8-11 08:08
你说这是愉快的事。但是你的目的是你自已愉快还是要我也愉快。这张漫画只能使一方快乐,它能达到使双方快乐的效果吗?我反复看了这张漫画,我认为它起码不是为我而画,也不应该出现在我的眼前。我虽然有严重的心脏病  发表于 2015-8-11 08:02
发表于 2015-8-10 22: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6317wlt 发表于 2015-8-10 21:144 e9 f4 o3 F3 x' B* @+ _2 @1 b
这个人已经在深圳死了。本来人死不该再揭伤疤,不过人格确实不敢恭维。石振山拉扯他到深圳,在老石挨整的 ...
3 g" p! V' y/ ?" a1 s& r
    人还是应该善良一些好,古语说仁者寿还是很有道理的。灾难来临时保护自己无可厚非,但是对别人背后捅刀,落井下石就太不厚道了。3 m  V0 a% K, F6 Q" i
    您纠正得对,工具车间是22,新品是33,我最开始实习的绕线车间好像是11,主任姓肖。当时除了主任还有四清工作组,11车间的组长是孙瑞亭,22车间的组长好像也姓王。唯有33车间没有工作组的人。以后有机会像祖荫兄说的写点东西和老同学分享一下。
& x0 |) ~8 P5 ^6 b$ z& g

点评

22车间是王佈真  发表于 2015-8-10 22:44
发表于 2015-8-11 06: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9 e+ ?! c2 F7 P; ]1 n

- P5 t' E4 O- A) f    菩提树师弟在11车间实习过应当认识付文亮。他是我校机制专业大专班毕业(58~63年)。你可能不知道后面的故事。    11车间主任是朱秀成(南昌航校一届毕业生为人比较圆滑),付文亮是保皇派。后来朱秀成被解放了,付文亮有些牢骚。拟了一副对联:“走资派升官发财;保皇派苦海无边”,写在一张报纸上。不知哪位好事者发现,报纸背面正对毛主席头像。这一下付文亮就变成了现行反革命。我们师兄弟也曾经一起被劳动改造过。& N0 o9 u1 e7 B$ _9 p

点评

付文亮现在在北京  发表于 2015-8-12 06:19
付文亮好像个子比较矮,我和文会兄与付文亮在花溪公园有一张合影。  发表于 2015-8-11 21:36
发表于 2015-8-11 07: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袁 发表于 2015-8-10 21:21# T+ J3 ^! _7 ?
今天才看到马尾沟6月3日推荐的微信文章,虽然长了点,确实惊心动魄,我谢谢老崔。建议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看 ...

$ D$ B" G+ l4 {, q# [ 6317wlt:我的记忆中李鸿宾在320厂40办公室(现660所从事舰对舰导弹设计工作),王 堃在320厂63车间任模线设计员。我64年毕业分配320厂63(模线样板木模)车间,我们一个车间。1969年,320厂由于反对江西省革命委员会(程世清),为纯洁320厂工人队伍,320厂职工支援地方工业下放5000多人,同时退伍军人8000多人进驻320厂。这两个人和我有点联系,后来去向不明。也可能只是同名同姓而已。多言了。据我所知,320厂技术人员北京航校毕业生是主力。我们小组58年北京航校毕业的就有王世昌、刁化琴、刘崇惠、刘玉琴。还有1956年毕业的赫大光。; @" v+ p, R& S- i$ i: n1 l" p
发表于 2015-8-11 19: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老弟:谢谢你!所以问老袁,我知道他和提到的两位在128 厂很熟。你报出320厂的二位同名人,属于巧合,肯定不是6科4届的。前些日子老袁去贵阳,我问他见过李、王二位没有。李鸿宾6315班毕业曾经任过128厂副厂长,王堃6319班毕业,128厂办公室主任。我在185厂和他们混的比较熟06年回贵阳见过他们,王堃还请我餐了一顿。. I* T' w) t; y& b2 f8 s9 j  `
& N  Q7 N* \' c0 K( j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20: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5-8-12 11:20 编辑 5 k1 D( c! C9 s, u' F
4 D/ v' r( j( T" i8 a
684ebae3jw1els10jawqkj20c806wjru.jpg
! p" T3 h% ]+ X2 v( L9 {! ^1 \- ]时髦的老人玩微信
# J0 ]3 y* ^0 v4 W我使用老手机时,智能手机就出现了,很多人玩微信,玩得不亦乐乎。老手机过时了?晚辈劝我使用智能手机,可以玩微信。我本来不想再玩微信了,因为老眼昏花,读小字困难,后来被动使用了晚辈淘汰的智能手机,有了体会,看到此漫画觉得有意思。我要是天天如此不是很惬意吗?不过适可而止。$ @$ L3 ?, B4 D- e' Q) d- D

点评

还是珍珠有体会,我劝你适可而止。  发表于 2015-8-12 20:15
手机随身带,微信随时看,信息传的快,喜乐共分享。不管天南海北,国内国外,留言通话传照片发视频如同在身边。好!好!好!  发表于 2015-8-11 22:39
发表于 2015-8-13 03: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GLM 于 2015-8-13 03:17 编辑
2 Z+ H& R7 D5 [0 B) z; a6 w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8-11 20:53- T/ A" t* [. z4 F) e
时髦的老人玩微信
+ C" v$ Q* \& v, C1 o  i' q我使用老手机时,智能手机就出现了,很多人玩微信,玩得不亦乐乎。老手机过时了?晚辈 ...

1 [$ S% q0 Z: e: g- j0 A9 ?
我也玩微信
9 ], T8 R! a: |! Z9 ?7 N, {3 c
   玩手机,刷微信成了很多人“必不可少”的功课,即使面对面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也忘不了低头刷刷手机上微信,看看朋友圈又有了什么心的信息。各路人马对此褒贬不一,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 M& m" `* a2 P# ^6 P
9 v8 h! j& a* p
   我到没有那么夸张,一开始只是看看老同志们都在做啥(我校许多退休的老同志都有微信的)?看到他们外出旅游,上欧洲,去台湾,北上北极村,南下海南岛。有喜欢摄影的,往往会在微信上展示一下自己的杰作,也有喜欢旅游的,用手机也记录下他们的行程与感受。就连北京的蓝天白云,也有不少同志拍下照片在微信上秀秀,大有“现场直播”的意思,让我在海外也能在第一时间感受那种美好与喜悦。当然,这其中也免不了有链接的分享,可能是年龄的关系,如何养生,怎样保健竟成了分享的主题。也免不了社会上一些焦点、热点:像反腐“打老虎,拍苍蝇”这些大快人心的大事好事,马航失联同胞生死不明;长江翻船,四百多同胞遇难这些让人揪心,令人悲伤的坏事,都能让我在看不懂电视,听不明白广播的环境里,与国内老同志们一起同步感受。这才叫做真正的“天涯若比邻”。
2 W1 x4 j: s3 P+ z8 s4 v4 K0 ]7 v
   我也免不了在微信上秀秀自己在异国生活的细节,发发一些照片,写上三言两语,与朋友们共同分享我的感受(比如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加国气候的变化,当地的风俗等)。遇上自己喜欢的文章、观点也会将链接发给指定的好友,或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  t; ?7 O; S0 ?8 M

- ~$ l" \7 _+ Z1 w8 k   后来,我有在微信上关注了几个自己喜欢的公众号,几乎每天有更新,从中读到了不少好文章,既有有人生感悟,也有美好的诗词;还有人物春秋,更有史海钩沉。在这个快节奏时代的有限的空闲时间里,欣赏了不少短小精悍的美文;认识了以前并不熟悉作者和他们的作品(如龙应台、林清玄等);还有很多七零后,八零后,甚至九零后的新作者,读到他们的作品竟然给我这个老朽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原以为这些年轻人比较肤浅,没想到他们的观点看法比我们更加大胆更有创意)。
2 g" F% H' z: R, L: w6 H4 w2 p) C/ ~% `3 h5 W
   刷了一年有余的微信,虽然占用了自己很多时间,回味起来还是收获大大,感触多多。有微信真好,有微信的互动更好。我没有OUT,虽然年老依然在“紧追时髦”没有掉队。
5 n) x: }$ {# f' ^; t

点评

回菩提树:我现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密西沙加市的女儿家,这里上网很方便,网速也可以,唯一不方便的就是和北京时间有12小时的时差和国内刚好黑白天颠倒。我不知道崔文会在哪里?在这里对老同学zzh8381的支持表示感谢!  发表于 2015-8-16 10:12
加拿大也有wifi,也能上网吗?与崔文会离得远吗?  发表于 2015-8-15 21:48
赞!与时俱进,写博客,作PP,编辑视频,浏览微信,生活丰富多彩,好!这就叫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向你学习!  发表于 2015-8-15 17:14
谢谢老同学西水的鼓励和提醒  发表于 2015-8-14 02:42
祝老马玩微信愉快,高兴之余适可而止。  发表于 2015-8-13 10:06
发表于 2015-8-14 19: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5-8-15 10:23 编辑
& q3 J; S+ `( _: h# C% X, f( D; k7 [9 j4 c7 {0 V, H
坐小轿穿缎子鞋的奴隶
3 {$ D$ ]3 {* D* k1 d6 d! l- \/ H
& I8 q5 C( G; }" {3 X% q

   讲一个航校工人的故事。赵衍山,山东德州人附属工厂有名的车工。曾经因为反动言论被批判。其言论如下:


4 B, _; `  o/ R( c1 }

   “旧社会工人是奴隶,新社会工人当家做主人了。我当奴隶的时候,穿缎子鞋坐小轿,这个老板的小轿把我送到家,家门口另一个老板的小轿在等着我。现在当主人了,缎子鞋没有了小轿也没有了”。

: {8 V6 e* t* C0 h  _* `0 v$ Y0 y9 r
      现在来分析这段话,其反动性在什么地方?他反映了社会的什么现象?) d0 a( g' j# \
    此人1960年与我一同调广州航校,后来一同合并到遵义航校。遵义航校下马后调郑州航校(现在的郑州航院)10年前老死在郑州。- B# e9 L! C3 W6 w- H; K6 V

点评

哈哈!  发表于 2015-8-15 15:06
发表于 2015-8-14 22:18: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51號兵站 于 2015-8-15 14:27 编辑
0 K. ?/ I/ n, ?8 ^' m
6317wlt 发表于 2015-8-14 19:59
. M1 U4 |1 I8 f1 d/ t: w. i7 d8 C坐小轿穿缎子鞋的奴隶7 C- T0 Y* D( E- H4 V4 O& A$ y* V+ ~! t
; F; B/ s( A' F! s  M: e0 X
   讲一个航校工人的故事。赵衍山,山东德州人附属工厂有名的车工。曾经因为反动 ...
8 R* ~! s# a* n, [5 |
   学长:没明白什么意思呀?这个人解放前是工人 {:soso_e132:}?
发表于 2015-8-15 18: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51號兵站 发表于 2015-8-14 22:187 w* L; B) s+ u+ j/ E4 N
学长:没明白什么意思呀?这个人解放前是工人 ?
3 o$ M" A0 w+ C# K$ S
解放前他是德州地区有名的车工,老板们看重他的技术,能为他们创造财富。所以有用小轿请他的场面。
, R# q: A2 l( r- w- H; e: l
发表于 2015-8-20 22: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学长,这张照片是崔文会保存并上传的我们三人1966年在花溪公园的合影,中间的是付文亮,我没有记错吧。 204751am396aum3enmtcyt.jpg
4 I6 Q. c5 O4 a& s, o
$ c/ L% v+ N. H& C0 L0 a" A

点评

咦?别人都是笑嘻嘻的,崔师兄为何是若有所思的样子?  发表于 2015-8-21 10:20
发表于 2015-8-21 09: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6317wlt 于 2015-8-21 22:12 编辑 . ?4 W/ h* b% ^5 a; G
菩提树 发表于 2015-8-20 22:27
0 o2 l2 A  O# |* r5 w" F王学长,这张照片是崔文会保存并上传的我们三人1966年在花溪公园的合影,中间的是付文亮,我没有记错吧。6 m* I% ~- H  P$ T( }/ i3 h
...
! r# X2 y4 C/ j# c/ K! B( [& H
付文亮后来调到北京燕山石化,在北京我没有见到他。我见过他的同班同学王怀仁(185厂工装设计室,现在住大兴)。50 年变化较大,只有模糊印象。
8 l: u" A+ W2 G5 R* N3 l; K我和付文亮他们班还有一点特殊联系,1958 年我刚刚毕业,当时正处于大跃进最热闹的时间,北京航校办了24个工厂,我先在盐酸厂当厂长,本人经营不善,盐酸厂黄了。我又到耐火材料厂当副厂长,付文亮他们班刚刚入校,就是由我领着他们烧耐火砖。1963年他们毕业,分到185厂3个人,除去付文亮以外,还有王怀仁、张仲文都分到22车间工装设计室。* G4 L2 r" }+ i& D! N
付文亮身体特棒,中距离跑属于校内的尖子。
) ~% [+ |* Y- k# J+ j
发表于 2015-8-24 22: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 {2 B$ I0 n& N& E5 _
0 C0 o" @9 P: b6 `* G

( @  ]9 ?2 \9 T! Y- G$ R, A    我与航空工业学校1
# d9 v' Z- x  _( K9 _4 n& e( n- Y  r, p& Z

- o& @$ Y+ o. B: x   我1955年考入北京航空工业学校,1958年毕业留校。1960年调入广州航空工业学校,同年与遵义航空工业学校合并。1962年春遵义航空工业学校被撤销,我又留守了几个月。前后近7年,每个时期都有一些难忘的回忆。说出来可能引起学友们一些类似的回忆。
/ g- S* u+ I. r, z! u    一、入校' q4 W6 r6 t! t/ s1 N5 X  p
    1955年北京航空工业学校的招生,比中考早两个周。叫做“保考”,是各个学校保送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考试。当时对外叫“华北第一工业学校”,我们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到校后才知道是搞航空,还要我们对外保密。7 S* q/ }6 ]% O* h) O  D: _
    到校感觉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四周没有围墙,只有铁丝网。铁丝网外面就是庄稼地。铁丝网内还有一个近邻“五校”,是“华北第五工业学校”的简称,实际是俄文专科学校的对外名称。站岗的卫兵是解放军的正规部队。  f2 ?. d1 c# v- c+ C  K. b0 C! e
IMG_0649.jpg 0 V7 G, u  v2 K: _
这是2004年2月,我们6317班的部分同学在原学校集会的照片。背景就是“五校”主楼。当时改为“长空宾馆”" V8 A: B9 F" a7 [
9 |3 B$ H5 i# C) C

& L- C* J8 e4 n- t# ~9 I4 K    由于1954年才从南苑搬来,许多设施还没有建好。入校时候男生宿舍没有竣工,我们6科4届的两百多人就在钳工车间打地铺。起夜的时候,看看上百人平铺的睡姿,是非常壮观的场景。过了几个月东南拐角楼竣工,我们搬进宿舍,一住就是两年半。
0 k# _. y9 {/ i  k IMG_0641.jpg
0 y. R# ~' c3 B- `1 }3 P以我们住过两年半的拐角楼做背景留个纪念。
2 E, e0 J( h+ @" [! J未完待续  z% W6 D2 S% h8 {$ U) ?; W) C
' W* R+ \  b3 H9 w6 b, G9 G- g' N

) q; K2 d6 y0 P& c/ U' v9 d6 H+ o) D6 i& K* g* A8 Z
1 n8 b+ ~" ^: K. _9 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6 00:11 , Processed in 1.22977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