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tou
发表于 2013-2-26 11:56:41
20【雪打灯】“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老话传了一代又一代,没什么道理可说,隔着365天的事,神仙都说不准.有卫星群关照的天气预报,说第二天元宵节降雪,结果一场空,大体上还是靠谱,推迟24小时,雪纷纷扬扬正在飘下. 十五晚上边看元宵晚会边在网络上猜谜来着,看着谜面都挺眼生的,时过境迁,推陈出新,不可同日而语了.我事先准备了三道谜语,均为儿童少年版的.一个是"麻房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结果人家先出手了,剩下的两道小菜端了出去.那道字谜没人揭晓,可能是太初级了.那道人物题"面朝东"猜出了多位著名人物.想想都有符合之处.朴正熙之外的金正日也很形象.猜出的另一人物,是原来的总理,这也与谜面契合.赵与照同音,阳光就是七色光,紫气东来的.还是蛮贴切的,他要是早上任二十年,这个谜底非紫阳莫属.看来谜语也是与时俱进,有一定的时效性,现在的大学生,问他紫阳是谁,十有八九摇头晃脑.让他们答出朴先生更是别想.不过紫阳先生”起个大早,赶个晚集"零点结束猜谜晚会时,他老人家就没露面.被人拦下了.有人对他念念不忘,留有案底,要不怎么就不放行呢.直到天光大亮,雪花飘舞时才幸会了.整个小节目,也有人监管,有工夫,管管地沟油,丢失的井盖,都比这有意义.事是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膈应,发了东西见不着.为了防止神经过敏,关键字换成拼音可能会好一些.前两天我发了一道谜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发问的气场,那不是当谜语出的.各位明察.21【修脚】一楼的一单元是老爸单位的老干部活动站,每月的一学习,大夫的巡诊,退休的老同事来这搓麻,一处公共场所,有单位 有人管的好处.周末又贴出告示,”华清池”的修脚师傅要来了,这些年每月都来一次,为有脚疾者修理.老爸的指甲长得有些乱,为这还住院拔除过.早就劝他去修理修理,就是不去,说是剪指甲自己行,那指甲剪得跟锯齿似的,毁了不少袜子.我说人家师傅不仅是修甲还治脚病,省得你再住院,遭罪.可就是不听也不去.雪花飘飘,师傅来了.华清池.这名号听着就爽,就热气腾腾,就让人向往.杨贵妃泡的那池子是不是也叫这个名字。老北京的澡堂子多令人怀念,我还在大白池子里游过泳 潜过水,在小床上睡不着眯着,那冒着热气的手巾把……农耕时代的生活方式消逝了.华清池原来好像是在西单,是浴池中的上品,上品那时也两毛六,没去过,家门口一站之地就有三四个澡堂子,早知它能出落成了“非遗”,怎么也要赶上泡它一次。西单那还有它吗,还是搬到哪里去了?“柳泉居”没了,柳泉居的豆包到处的卖。师傅年纪尚轻,修脚的手艺后继有人,他头发乌黑浓密,闷头做活,跟司机开车一样要避免说闲话分神。没修过脚,头次在近旁看到修脚。家什也是成套的,跟修牙一样,袋装的小工具专人专用,避免传染。前面的阿姨是一月修一次,大概 是有脚垫,每次切薄了,能舒服一阵。大体十多分钟一位,收费30元。老爸排在第四,轮到时脚也烫得差不多了。头次修理,脚型又复杂,师傅说要98元。这双脚收拾了25钟,旧貌换了新颜,指甲切薄、打磨,连 后脚跟都加了工,把老爸修理的心满意足。惦记着明天还来。我说人家都享受了好几年了,你今天才知道好,多亏呀.为这双脚,光和我就磨叨了多少次.劝他楼下就能解决,就是一拖再拖.看来,老人的事,看好了就办,强加于人,拉起来就走,没商量.这次忘了问华清池还在吗.等下回问清楚.
shenzhixiong
发表于 2013-2-27 00:13:45
本帖最后由 shenzhixiong 于 2013-2-27 00:15 编辑
秋江
发表于 2013-2-27 16:25:12
本帖最后由 秋江 于 2013-2-27 16:27 编辑
雪花的惊人之美
——照片来自俄罗斯摄影师Andrew Osokin微距
秋江
发表于 2013-2-27 16:30:17
雪花之美
秋江
发表于 2013-2-27 16:35:32
雪花之美
wangpei
发表于 2013-2-27 22:42:38
培力学长发我的PPS——没有机会看到的奇观:
http://player.56.com/v_ODc0ODQ2MTc.swf
一位领了残疾人证书的育新学子,在寂寞中期冀着育新——
liuxiuhua
发表于 2013-2-28 09:35:13
本帖最后由 liuxiuhua 于 2013-2-28 09:37 编辑
海南游(1)
春节前夕,心血来潮地想起到三亚去休闲发呆,上网一看,联航的机票比火车还便宜几十块,当机立断地订好机票。春节的家庭聚会时,谈起这件事,爱人的大哥和大嫂及表妹也想去,当天又订了三张票,并从网上订好房间(三室两厅两卫,可以做饭)。
今天,我们五名60至65岁的老年旅游路漫漫团队出发了。中午的飞机,起飞时晚点一小时。登机后,我和表妹直接到了空无一人的最后一排,一人一边,自由自在。闲来无事,在窗外蓝天白云的陪伴下,我开始认真地看报。
退休后,视力不如从前,很久没有认真地看书看报,现在为了打发时间,我从头到尾认真地看了两份飞机上取的报纸,用了一个多小时。接着看起带来的文摘旬报。一版一版地仔细看,下飞机时刚好看完。
静下心来看了四个小时的报纸,感触最深的一篇文章是“两个人的长征,带着老妈去西双版纳”,这报导原本从电视中看过,再读起来还是觉得感动。26岁的年轻人樊蒙,用轮椅推着身有残疾的母亲,从北京出发,用了一百天的时间,走了近3500千米路程,终于到了西双版纳。这期间,平均每天35千米的路程,还要推着老妈和行李用品。时常是风餐露宿,这需要极大的毅力来支撑,当然也得到很多陌生人的帮助,最终他和母亲顺利抵达景洪。
我去年的五月自驾去了云南,也到了西双版纳,虽不能说是壮举,也觉得很自豪,毕竟不是多数人能做到的,自我感觉也是良好。但相比于推着轮椅步行,自驾游根本不值得一提了。我非常佩服他的决心和毅力,更佩服他的孝心。有了他的毅力和坚持,被他昵称为“大妞儿”的残疾母亲实现了从小的梦想,走到了那遥远的云南,看到了西双版纳的孔雀。 他是母亲的腿和脚,更是母亲的骄傲。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能够走着出去的人并不是太多,带着母亲一同走的人更少,能够坦然地面对世俗眼光带着残疾母亲并且是步行旅游的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何况还是一个80后青年,更让人佩服,让人感动。
从前我总说,孝顺,首先是顺,顺着老人,让他们顺心和高兴。这年轻人用自己的行动让人们看到什么是孝。残疾母亲连走路都不能,外面的世界对于她来讲就是一种奢侈,但她竟然走了3500千米的路程,看了这一路的风景,实现了她的愿望。
我们住在了凭海临风,位于天涯海角与三亚市之间,站在阳台向南可以看到百米之外的大海,北边正好对着三亚机场。虽然距离市区远些,买东西略显不便,但清静得很,适合休闲,可以做饭。晚上,做了小米粥和玉米渣粥(从家带的)。平时大家很少有这样长的时间相聚,有一种家的感觉。
liuxiuhua
发表于 2013-2-28 09:36:36
海南游(2)
天黑了,再次到海边散步,看天上的星星,虽然不是满天星但也比北京的夜空丰富许多,还有在北京从未见过的硕大月亮,可惜没有带相机。先后看到几个缓缓上升的孔明灯,红红的火焰在黑暗的天空中飘浮,越来越高,越来越暗,不见了。看到当地人正在收渔网,男人用力地拉着绳,女人用一手帮助拉绳,另一手臂上是收回的网绳,终于开始收网了,男人不停地拉网,女人则不停地整理着渔网,几个游客在看热闹,网上挂着的大多是两三寸长的小鱼,若是小鱼从网上掉了下来,我们会主动捡起再挂到网上。若有手掌大的鱼或是螃蟹,我们就会发出赞叹。我想,辛苦换来的不过是几斤小鱼,不会有太多经济价值。收完网上的鱼后,男人自豪地掀起大盆上的盖布让我们看,里面有四五条一斤多重的黄鱼,说是两条这样的活鱼可以卖到100元,看来他们的劳动报酬也很可观。
小区里面亮着灯光的房屋最多也就是百分之二十,大多是空宅。下午六点多做晚饭时,一辆救护车开进小区,停了一会儿又开走了,有人相互询问是谁家出事了。刚刚听泡温泉的人说,这小区已经有几位离开世界,就眼见着拉走了一位,但愿他还能健在。
来到三亚,从冬天来到夏天,身心享受的同时也有医疗的不便利。刚听泡温泉的人说,这里有清新的空气,躲开了北京的雾霾。我说,根据中医理论,候鸟式生活并不合适。生活方式多种多样,核心当然是健康快乐。
tiantou
发表于 2013-2-28 10:46:41
22【黑土地往事】日本蕞尔小国,维新之后屡屡上演蛇吞象的一幕.有目标 有准备,处心积虑,人小志向大 ,没准就干成了.百多年前日本的一系列动作,吞台湾 并朝鲜,染指我东北,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半个世纪吃成了个胖子,利令智昏,物极必反了.
央视9播出了五集电视片<<东北之觞>>回顾上世纪初我东北黑土地被殖民的历史. 日本世代精英深谋远虑要为大和民族开拓生存空间,一衣带水的东北大地尽可捷足先登.说日本人野心勃勃,不如说我们老祖宗几百年积贫积弱,给了强人可乘之机.在中国土地上1904年,他打赢了日俄战争小个子赶走了大鼻子后力图扩大战果,实现军事占领和经济基础的良性循环:要实现地域的大和民族化.后来推出的殖民计划是二十年移民500万,约占到东北当地人口的10%.一场殖民化运动的推进开始了:军界和民间合作,精英们精心策划,勘查 掠夺土地.试点先行 宣传鼓动 自由移民和强制移民,政策支持,经济补贴,…….自”九一八”后殖民形成规模,在日本本土分区分村按比例移民,以家庭为单位,老少三代一锅端.另外组织14到25岁的男青年,组成义勇军10万人,军事化管理,习武 农耕.为了稳住这批年轻人,每300人配备一名寮母,照顾日常起居,数年后又大批招募”大陆新娘”过海,组织家庭,为大和族孕育新人,意图世世代代.到日本战败那年,累计往东北移民32万人.移民东北的多为贫苦农民,政府承诺给与土地和资助,满洲在水一方,天堂沃土.在更高层面上又是效忠天皇,建立王道乐土的爱国行径.自愿也好,被骗被胁迫也好,几十万人屯垦戌边在北满,佳木斯 虎林 密山线,保障战时经济,协办剿灭抗联,对峙北面的苏联红军.今晚播出最后一集(20:00),大概叫"悲怆回家路"本片的题头照片是"满洲的笑脸"美得让人动容,忽悠了一代移民.跨海这一步不容易,归来就更难了,红军抗联的追剿,,当地土著十几年亡国奴的愤懑,一股脑撒在这些战争难民身上……前几年有个本子<<小姨多鹤>>后来还拍了电视剧.说的就是这拨人的后来事.
tiantou
发表于 2013-2-28 13:46:10
23【起风了】又是个混沌天,数百米外迷迷糊糊,重度污染天,看媒体上说近来河北山东也是重度污染,周边不幸唇亡齿寒。报上曾报道寿光的农田,主要是菜田大棚,平均使用 的农药化肥量是全国最高的,而且高出的不是一点半点。河北这些年工业大跃进,京津的大厂外迁了不少,污染转嫁了。以邻为壑的结果其实还得自食其果,地球都成村了,邻家能算远吗。日本人曾到内蒙沙漠捐资植树,不单亲华为了绿色,也为了他们自己。先污染后治理,成了惯例,大乱才能大治,人往往近视不理性,需要深受其害,全民深恶痛绝,共讨之时,才能真正起步开始治理。昨晚的新闻联播,人大代表视察渤海,几年的投入治理据说见了成效,代表晃悠着那出水的一瓶混浊,还是摇头,船上的渔民说,渤海的鱼不多而且瘦,地产的螃蟹难有籽,还是污染惹得祸。污染后再治理,晚了,一代人的健康付出了代价,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和现在还说不清道不白的各种祸害。哪哪都不能幸免。去年还是前年我行走在海南东山的旅游点,都往巨石嶙峋的山上攀,我往停车场边上的村里走,村中的小土路是条五彩路,塑料绳、塑料袋的残留物与乡土掺和在一起,斑斑驳驳,走出数米,不敢前行了。山还是绿的,水己不清。好在天还蓝、风还清。海岛除了西部有石油化工,其他少有大工业,污染的步幅还慢些。如今在大城市喘口新鲜空气已成奢侈。去年定居海南的林同学在饭桌上语重心长,劝说大家退休后如能脱身,就离开大城市,为了身心健康远离尘嚣,如果有了第三代决不要养他们于毒风惨雾之中,至少在学龄前。京城你有豪宅又怎样,一样的同呼吸、共命运。近期室内的空气清新器卖得特别好,无数人又被忽悠了。你能不出门、你能不开窗。闷在屋内各类化工产品更糟糕。生产这类基本无用的东西本身就耗资、出污染,知春路沃尔玛店走梯前在卖一种厨房用具,安装在水盆之下的一组刀具,厨余垃圾经粉碎之后全都进了下水。城市中很多下水直排江河,这不是着助长污染又是什么。窗外起了大风,天给吹亮了。塑料袋飞舞着。我能管住自己的就是少用塑料袋。提篮小买。
liuxiuhua
发表于 2013-2-28 22:27:27
海南游(3)
早晨大家出去散步并购物,我负责做粥和看家。上午在小区游泳近千米,中午做了米饭,新鲜的虾20元一斤,再炒两个素菜,下午游几百米后泡温泉,晚上小米粥、馒头和三个素菜,干净舒服,饭后海边散步。
得知北京近几天雾霾加沙尘,庆幸自己还能在蓝天白云下休闲。今天的报纸和网络均大篇幅地报导了湖北一所小学27号发生的踩踏事件,心痛这4名本不应该离去的小学生,这残酷的现实让他们的家人如何承受。每次事故发生之后,都会有人被撤职甚至法办,但在事发之前,是没有人发现问题还是发现问题后也不作为呢?事故的原因很多,安全隐患也很多,舆论多有分析,我也不想多说。同为老师的我不能理解的是,作为一名值班老师,为什么学生起床后,老师竟然还在睡觉,事发之后才跑了出来。如果老师在学生之前起了床,他的职责中有一项肯定会是开铁门,还会有这惨案发生吗?当然,如果没有这扇铁门,事情就会是另一个样。需要极强的责任心。
老师是一个职业,但它区别于普通以谋生为主的职业,不但要对上级领导负责,还要对学生、对家长负责。我一贯的职业信条是:将心比心,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遇到好的老师,学生的家长也是同样。所以我要做让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老师。退休前我所任教的学校,平时住宿生有专人管理,当学生军训时教师跟班。每年的这十天,学生十点熄灯,我十二点前是不会睡觉的,学生早晨六点起床,我五点之前已经在巡视。有部队教官管理,领导并没有这样要求我,只是自觉行为而已。责任心是少出事、不出事的保证,没有侥幸,只有几十年如一日。让我不明白的是,起床的铃声能叫醒所有的学生,为什么不能叫醒值班老师?天堂是没有踩踏,但这几名小学生本不应该在这花季年华就去了天堂。
小区内昨天被救护车拉走的老人听说也去了天堂,今天下午泡温泉的人依旧,其中有四五位男性老人,看样子都已经七、八十岁,还有一位是家人用轮椅推来的。七八位女士大多也七十来岁,我这刚进入花甲的人还算是年轻的。这些老人尽情地享受生活,甚至还有人在学习游泳,也希望不再有人提前就去天堂报到。
河水清
发表于 2013-3-1 08:00:01
小屋,记得初中有位女生,姓冯,经常梳长长的短发吗?叫什么不记得了。不知怎的,今天想起了她。
文秀武兵
发表于 2013-3-1 10:44:41
大家抓紧看:
《夜奔》(共5集)——关于林彪的视频作品
第一集:
夜奔第1集:统帅与副统帅
http://tv.sohu.com/20120617/n345842132.shtml
第二集
夜奔第2集:雾锁庐山
http://tv.sohu.com/20120619/n345990253.shtml
第三集
夜奔第3集:五七一工程纪要
http://tv.sohu.com/20120619/n346040505.shtml
第四集
夜奔第4集:山雨欲来
http://tv.sohu.com/20120620/n346154032.shtml
第五集
夜奔第5集:死亡飞行
http://tv.sohu.com/20120621/n346255737.shtml
文秀武兵
发表于 2013-3-1 13:26:34
文秀武兵 发表于 2013-3-1 10: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学姐赶紧上56网去看,还没有删除,……快!
liuxiuhua
发表于 2013-3-1 16:28:45
海南游(4)
到三亚之前就打算包饺子,所以前两天买回面,肉剁成馅放入冰箱,葱姜蒜、虾仁、鸡蛋、香油鸡精、韭菜等一应俱全,擀面杖也于昨天也买了回来。
今天上午,摘菜、和面、拌馅,游泳回来后,大哥擀皮,三位女士负责包。没有盖帘,包好的饺子就放在餐桌上,用电饭锅煮饺子,火候不太好掌握,没有捞饺子的漏勺,只能用勺子连汤带水地捞出,一盘盘三鲜馅水饺终于摆在桌上,开吃之前先支好三角架,自拍几张相片。
在北京时很少吃饺子,就连大年初一的饺子都什么兴趣。家庭组合的旅游,要的就是家庭氛围,包饺子享受的就是这热闹、温馨的过程。六九年下乡,接着是上学,再后来是成家,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使大家各自忙碌,兄弟姐妹很少有这么长的时间相聚,如今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尽情地享受亲情。
来到三亚第四天了,活动范围仅限于小区附近,真正地休闲。每天早上两位男士散步顺便买些必须的食品,女士则海边溜弯。上午或到游泳池游泳,或在家休息,看新闻,读报纸,打牌聊天。下午,先游泳再泡温泉,晚饭后依旧是海边散步。远离繁华热闹的市区,安静地生活,没有压力,更没有焦虑。
今天下午,看电视直播糯康一案的审判过程,近一步了解到抓捕过程。去年我在云南及广西自驾游过程时常会在边境附近遇到缉毒警察在高速路上或边境公路旁,对过往车辆进行停车检查,主要是检查证件,有时还会打开后备箱,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辛苦与危险,现在回想,例行公事的同时,危险无处不在。
在此,向被害的13名船员哀悼,向参与调查抓捕过程的公安干警致敬。
wangpei
发表于 2013-3-1 20:16:46
本帖最后由 wangpei 于 2013-3-1 22:40 编辑
2000年初的师生通讯录里第十页,有个初一冯静的名字:
wangpei
发表于 2013-3-1 22:45:41
(刚才删除自己的帖子,也误删了何同学的点评,见谅)! 10年后,我又把师生通讯录扫描打印出来,分发给大家,是有所考虑的。 一是上边有健在老师的联络方式,二是当年参加聚会的同学当时在做什么。三是补充了部分同学的信息。 当时,因为种种原因,基本只找到上一届和下一届的同学。 6年级的同学可以在其中参考初一同学的信息, 5,6等年级同学可以参考5-3班同学的信息。
liuxiuhua
发表于 2013-3-2 15:37:29
海南游(5)
早饭是小米粥,买来的馒头,酱豆腐,凉拌生菜等,干净,可口。
上午在空无一人的泳池中重复地往返运动,游泳一千多米。回想起自己曾经的游泳过程。
小学时恰逢全民健身之时,打乒乓球和游泳是最普及的运动。大我三岁的哥哥暑假时常带着我到新街口附近的积水潭露天游泳池去游泳,胆大的我学会蛙泳后就如鱼得水了,考了深水合格证,到了一网之隔的深水池,几千米也不在话下。文革期间的六七年夏天,我们很多育新学校的红卫兵还坚持在学校闹革命,大概也没有什么运动可搞了,于是天天到人定湖游泳,只能在厕所换衣服。最深部分是没过了我,但几个女生水性都不错,能游上几个来回。六八年夏天,升入初中的我,同样是在积水潭游泳池教会了弟弟游泳。
到内蒙兵团后很少游泳,有几次是组织大家到沙漠内不远的海子中,连长将其称为“洗澡”。在六团时,休息时间曾偷偷到水渠中去小游一会儿。在东北上学时,体育老师带学生到市内的游泳池去过一次,几乎没有女生下水,同学们看到我在水中也觉得怪怪的。孩子四五岁后,教他学习游泳成为必须,在燕郊上班时,晚上只能到潮白河去游泳,回北京后,时常去理工大学的游泳池。再后来,在北京的室内泳池中游泳成为家常便饭,旅游休闲时还会在很多地方的海边游泳,这时,游泳成为真正的健身。
游泳回来后我熬了一锅绿豆汤,做了大米饭,表妹做的肉末烧茄子、素炒元白菜、冬瓜汆丸子,大哥大嫂买回当地小吃和不少水果,五个人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草色入帘青
发表于 2013-3-2 18:50:15
本帖最后由 草色入帘青 于 2013-3-2 18:51 编辑
以前不喜欢北京的春天老刮大风,可现在面对着不尽的雾霾,又希望这风铃动起来啊。
wangpei
发表于 2013-3-2 19:51:04
本帖最后由 wangpei 于 2013-3-2 19:56 编辑
风铃乃为古时物件儿,自己真是孤陋寡闻。80年代时,一朋友和我探讨说:卖这玩意儿(新风铃)没准能赚点钱。
河水清
发表于 2013-3-3 00:15:20
本帖最后由 河水清 于 2013-3-3 00:16 编辑
凤凰网上有一篇文章:探秘计委大院:《江泽民朱镕基从这里走出》,写计委大院的,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3_03/02/22662748_0.shtml
tiantou
发表于 2013-3-3 13:38:05
24【可怜小儿郎】过了元宵节,门前的学校又热闹起来,接送的家长背着书包拎着水瓶接送低年级的儿童。市教委又发新政八条,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减负如同减肥一样的难缠,社会增量的因素太多了。 “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你看老戏才子佳人,丫鬟还是小姐的都喜欢白面书生,都指望着金榜题名的那一天,对张郎、李郎还是相公。新社会新思想,为共和国工作,行行出状元。你看题头上的燕子意气风发的照片导引了无数的青年。工农光荣时,读书人还是更光荣,知识分子改造只是历史的一瞬,大众还是格外的尊重读书人,农人还是教育子弟好好读书,跳出农门。再改革,读书又纯粹是个人的行为了“黄金屋、颜如玉”的新说法:上不了好幼儿园就上不了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就……。起跑线提到了学龄前,全社会都逼迫着孩子们。娃们苦啊!孙辈的是不是更厉害了。折腾就是反复。幼儿园就是个玩,我上的时候,唱歌跳舞做游戏,考学时从一数到十,不傻就收。一到六年级,除了刚上学时数学吃力,后来直到毕业都没再费过力。刚明白需要考个好分时,就干脆不让上了,与天斗地斗其乐无穷了。打小没大用功的后果是没啥学问。小才小用就是,温饱不是问题。世界工厂的新时代,如果义务教育阶段打好基础再上个好的职业学校,有个一技之长,社会个人两利了,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德国产品的竞争力依托职业教育。现在国人,尤其是城市家庭的孩子都惦记读个大学,多数与个人兴趣无关,与社会需求也有距离。加之学校良莠不齐,不是连博士、硕士也在贬值吗。让做工务农的也能挣到钱,有尊严的活着,那职业学校才能火,钻研技术的才能多。发达国家的农民需要十八般武艺,已属于复杂劳动,占有庞大的生产资料的农场主。懂生产会经营才玩得转。高学历者不一定就挣得多,在就业的初期收入也不高,全在未来的发展,有独门绝技,做出超越他人的业绩来,才有高薪的可能。社会的公平重要昨天网上一条抱怨:“年薪5万元,低于农民伯伯,叫我这个中文硕士情何以堪。”这就对了,如果办公室内抄抄写写的,没什么特别的建树为企业带来利益,能温饱就不错了。 25【减负】中小学生减负,嚷嚷了多年就是减 不下来.问题是教育质量究竟是高了还是低了.要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行.真要算账结果是得不偿失.比如近期媒体报道,学生体质一项的长期监测结论是一代不如一代。好几年了,门口的小学生流行了拉杆书包,每日拖拽着上学,对低年纪的小童那书包确实太重了.从上中学开始学生门就开始挑灯夜战,,老师们实行题海战术,没有几科不重要.结果计算能力和背书的能力长进了.考学需要啊.但究竟看了多少书,自己的孩子这拨还是清楚的:高中阶段就基本没看课外书,写作文,记叙文、说明文,给个题目反复写反复改,不仅"八股"而且感情色彩也必须积极昂扬的,哪怕不是真情实感.学得苦学得累还有一种类型,落后农村地区的孩子,教室破房子 中午饿肚子,还要奔波在路上,如此状况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上了大学人到是普遍松弛了下来,与多位大学从教的老师有来往,告我有三分之一加三分之一的不学 混日子的.钱学森问过,为什么几十年新中国没有出现世界级的人才.对了,现在终于有了,莫言呀.可莫言从没受到过文山题海的摧残.学生累,老师也累.学生排名老师也排名,而且后者的排名与真金白银挂钩,奖金 晋升 职称,学校的中考 高考成绩好岂止是校长脸上有光彩,学生盈门 财源滚滚.家长们对学校有压力,压力不能校长一人扛着,要传导给各位老师,要考核 达标.......好校越好,差校越差,两极分化.王同学回城后在附中当了老师,成家后的先生在四中教授同一科目。我问过她,作为全市排名第一的学校,四中的老师是不是更累,王同学后来的王老师说,累的倒是想着晋升一流的这些学校的老师,老惦记着在排位上赶超,最好的学生又被一流的学校收走了,任课老师就格外的费力。王老师殚精竭虑几十年了,去年两口子同时出现在京郊文家菜园子,先生确实看上去不太操劳,说家里有间木匠房,家居的最爱。 不让办奥数班了,五花八门各种课外班如火如荼,市场经济了,要找准自己挣钱的客户群,无疑孩子的钱最好挣.校门之外另有推波助澜的一大帮,拉着扯着教书育人,重负之下又添负担。增负是集体有意识行为,那减负就只能成为了吆喝。不是没有办法,比如早有人提出抽肥补瘦,充实差校,包括设施和师资的倾斜,各校的资源大体平衡,少年择校就没了必要。让四中的校长和老师担纲一所差校,那时老师的本事才是实实在在的。
qqqppp
发表于 2013-3-3 17:43:34
本帖最后由 qqqppp 于 2013-3-3 17:45 编辑
wangpei 发表于 2012-2-17 12: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5.1班同学和老师:
那是图画课的吉老师吗?我对他的印象也极深,小时候喜欢画画。看来吉老师的身体不错啊,显得很精神呢!
qqqppp
发表于 2013-3-3 17:47:37
本帖最后由 qqqppp 于 2013-3-3 17:51 编辑
雁北飞 发表于 2012-2-20 10: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忽又想起,我们班
好像还有一个男生叫于庄。加上他应该全了~
小雁子不愧是班长,都把同学记全了!{:soso_e179:}
qqqppp
发表于 2013-3-3 17:56:00
本帖最后由 qqqppp 于 2013-3-3 17:57 编辑
才发现,火种灯又恢复老北京了?{:soso_e100:}
qqqppp
发表于 2013-3-3 18:09:01
本帖最后由 qqqppp 于 2013-3-3 18:13 编辑
3.2班的李秀英应该是耿秀英吧?还有付群英、杜国计和唐建奇不是都找到了吗,不是待找吧?{:soso_e132:}
qqqppp
发表于 2013-3-3 18:23:14
咦,我刚发的帖到哪儿去了?
qqqppp
发表于 2013-3-3 18:25:16
3。2班的李秀英好像应该是耿秀英,另,付群英、杜国计和唐建奇已报道,不该算待寻找同学。
草色入帘青
发表于 2013-3-3 19:50:50
本帖最后由 草色入帘青 于 2013-3-3 19:54 编辑
一周后的柳色。
雁北飞
发表于 2013-3-3 19:51:57
想起上一年级的时候学习写字的趣事。老师要求写字要横平竖直。可是横道很难写平直,哆哆嗦嗦歪歪扭扭的总也写不平。后来写字时班里很多同学就用尺子,班主任刘老师发现了就不让用尺子。我们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学会了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