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涂人 发表于 2013-1-3 12:27:03

文信 发表于 2013-1-3 17:48:56

本帖最后由 文信 于 2013-1-3 18:12 编辑

我去什刹海冰场很少,必净路途太远车票来回快赶上门票钱了。我院内学友经常去工体、或红领巾公园。再说院内自己也有小型场地,什刹海是打群架,拍婆子的地方。男有京城四大色公子;周立、唐兴、林白西荷兰混血、王仟、楊敏强等!女有傻七。傻八、李玲玲、阮小梅,等这些干部子弟头顶水獭帽脚蹬将官靴身披马裤呢好不威武。他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傻七傻八端座在冰车上风骚的很!小玩闹休得靠近,不知深浅者难逃刀劈斧坎。北海老四他不怎么会滑也座在冰车上让人推着,一幅阔少神态也让人恐惧!附小学友常去冰场的有;孙运钢、陈奇、高明谦、陈家禧、景山煤山兄弟。傍晚不吃饭也要滑冰去!

西水车 发表于 2013-1-3 19:56:24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3-1-3 19:59 编辑

文信 发表于 2013-1-3 17: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去什刹海冰场很少,必净路途太远车票来回快赶上门票钱了。我院内学友经常去工体、或红领巾公园。再说院内 ...
根据都梁的小说《血色浪漫》改编的电视剧中出现过你说的场面,不过是钟跃民和小混蛋在冰场上冲突。看来小说是有生活依据的。还有电视剧《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指冰场,你们的年龄正是那个年代,対文革的印象就是这些,至于毛泽东的《炮打司令部》大字报的事情,恐怕也只是听说了。

wangpei 发表于 2013-1-3 20:09:09

本帖最后由 wangpei 于 2013-1-4 10:25 编辑


什刹海冰场之外的轶事——

      1:育新68届学长培力,住三里河一区,当年的名声也不比“二生”逊色。其妹妹张梅梅为我校66年5年级(70届)同学。起码傻七,傻八刚起步是梅梅带着玩儿起来的。不论是当年在冰场,还是在三里河,梅梅都是大名鼎鼎。      梅梅是育新67届学长王文澜(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的前妻,因事业的选择,友好分手而定居在奥地利。      2:我班某女生(现役大校),总参三部大院的。当年和院儿里女孩儿身着老爸的行头,从什刹海冰场回家,一帮痞子追随到大院儿门口。她回家和老哥一说(某校老兵头儿),总参的孩子一下杀出几十人,那帮痞子望风而逃。

wangpei 发表于 2013-1-3 20:18:05

本帖最后由 wangpei 于 2013-1-3 20:43 编辑



去年元旦在文澜家。左起:1-文澜,3-梅梅,4-培力。其他为文澜家人。

水小子 发表于 2013-1-4 12:39:23

文信 发表于 2013-1-3 10: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昨日与家人滑趟冰彼有联想:附小的学友各项运动都是领先,游泳、滑冰、外校的学生更是无法可比的!我前面讲 ...

我曾经在红领巾公园看过“小刚”学长(孙运刚)滑冰。他倒滑的技术非常了得,特快。有一个伙计看着不服,正着滑冰追小刚。他俩在人群中一个正滑,一个倒滑,速度极快,还不撞着别人,可那伙计就是追不上,最后一扬手不追了,被彻底征服!

胡涂人 发表于 2013-1-4 12:56:49

凝望晚霞的骑士 发表于 2013-1-4 14:15:49

胡涂人 发表于 2013-1-3 12: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了文信的"溜冰“,方才我冒着数九严寒去了趟紫竹院,看看大湖是否又被该院承包给那些狠歹歹的外地 ...

当年滑冰去过北海、故宫筒子河、紫竹院、玉渊潭,也去过什刹海。感觉人最多,最乱的就是什刹海。

凝望晚霞的骑士 发表于 2013-1-4 14:19:38

远逝的岁月:机院附小纪事之十七 —— 遍地人骨

       有一段时间,机械学院操场那边施工,听说是挖游泳池。施工中挖出很多不知是什么年代的旧坟。现场到处是破旧的棺板和人骨。那一段时间,那个施工的工地成了我们最喜欢玩儿的地方。
      有一天,我看见一个青年人,看样子也许是个大学生,他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挑起一个人头骨,正在往一棵大树的树杈上放。我抬头一看,那棵大树上已放上了六七个人头骨。那景象真是太奇特、太有意思了。我从心里佩服死那个大学生了:“真会玩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玩得太有创意了……”
       工地还挖出一些巨大的坛子,据说里面装的也是人骨。那些坛子被集中放在一个树林里,坛子上面都盖着石板。这事又引起了我们的好奇。
   那个晚上,我们几个男生跑出了学校,跑到树林边上,工地上的灯光隐约照到那些坛子上,黑幽幽的,忽隐忽现,挺吓人。我们出了个主意,看谁敢过去打开些坛子的盖板,或者推倒那些坛子。在大家犹豫时,我和一个同学跑过去,他打开了一个坛子的盖子,突然大叫一声跑回来,说那里面有骨头,他再也不敢过去了。而我用脚把一个坛子踹倒,那里面稀啦哗啦掉出一些东西,我们也不敢看那些到底是什么就往回跑……
       儿童时代,对什么都好奇,越是害怕,越是想接近。甚至从害怕中得到快乐。对这件事,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凝望晚霞的骑士 发表于 2013-1-4 14:23:47

胡涂人 发表于 2013-1-4 12: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文革“惊悚段子”
       ...

文革有社会上有很多希奇古怪的传说和故事,很有意思。

凝望晚霞的骑士 发表于 2013-1-4 15:28:42

本帖最后由 凝望晚霞的骑士 于 2013-1-4 15:36 编辑

      来到附小论坛,发现有些年龄大些的学长们时常提到文革时代北京社会上高干子弟们的“江湖逸事”。我想可能有些学长当年也“身在江湖”吧。下面我记述的一位“大侠”是我认识的一个人,发出来,可能会让学长们记起当年北京社会一些趣事。
我所认识的一个“文革大侠”      文革开始时,我还是个五年级的小学生,那时我看他已是二十来岁的人了。他具体多大年龄一直也没弄清楚。他的家住在我家东边的楼上(那也是一机部宿舍,他的弟弟是我中学同年级同学。)从文革开始不久,他就加入了“联动”,据说还是个小头目。从此,开始了他的“破四旧”连带“扫荡江湖”的“光辉事业”。
   此人生来一副凶相,他最显著的特征是那个缝合后留着疤痕的上唇。由于手术后上唇有些变形,上牙暴露,不管远望近观,总是豁牙露齿,再加上此人面色青灰,说他“青面獠牙”实不为过。他就是这样无时无刻、甚至在睡觉时也向所有的人们展露着他的冷酷和凶残。俗话说,当着瘸子不说腿短,由于他的相貌和生性,人们不敢叫他“豁子”什么的。他的“战友”们就亲切的叫他“霍夫曼”。(霍:音豁,由此得名)这名字既隐含了他的特点,又有些洋气,实在很巧妙。也不知这家伙知不知其中原由,竟然乐得承受。
   他家的楼下,几乎不分昼夜的聚集着一群人,他们身藏棍棒刀叉。每个人都骑一辆去了后架的自行车。只要他一声令下,一群人呼啸而走。等到征战回来,也常见他们浑身带伤。
   据我所知,他的“光辉事业”一是抄家。当然抄的是“地、富、反、坏、右”所谓黑五类的家。二是砸庙。那是一个红色革命的年代,是一个破除“四旧”,荡涤一切封建糟粕的年代,庙宇这等腐旧迷信的处所,对他来说自然在应砸之列。三是对敢于欺辱他的“战友”的人或团伙进行坚决的打击报复。
   霍夫曼生性强悍,据说数次受刀伤,而身体无大碍。而且每伤一次,就越发的英勇无畏。“不就是扎几刀吗,哥们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是他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最为传奇的一件事是:一次,他们竟然冲进西四的弘慈广济寺。说要荡涤那里的封建污泥浊水。结果却被庙里的人打了出来。由于他身先士卒,英勇殿后,被活捉了。他被庙里的人绑在了树上。后来他的“战友”们搬来了救兵才把他抢了出来。
   这霍夫曼以其不畏生死、英勇凶残很快名声大起。据说当年在西城和海淀一带的“江湖”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时两个团伙一语不慎,拉开了架式,开打前首先通报各自来由。
      “你们是哪儿的?认识谁?”
   只要听说两方都认识这个霍夫曼,立时握手言和并结为同盟。
   那时的我们,对他崇拜的五体投地,他是我们心中的大英雄、大豪侠。
   “快看,霍夫曼回来了……”我们就象看着英雄凯旋一样看着以他为首的一群人骑着没有后座的自行车呼啸而至他家的楼下。(在那个年代的北京有一个标志,如果一个男青年骑着一辆去了后架的秃屁股自行车,而且车坐拔得高高的,表明此人一“狂主”也。)
   可大人们都让我们躲着他。“别理那小子,他可不是好人……”
   那个年代也有法制。有时,我们看到公安人员到他的家里去。但不知为什么,总不见他受到什么制裁。
   很多年后,想起这个霍夫曼,可以说他确实不是个好人,但也有些地方并不坏,他一是不欺弱小。他对院里小一些的孩子们非常和蔼可亲。常常拉着我们聊天,对我们像长辈一样微笑,只是那一笑比不笑还难看。二是尊重长辈。见了院里的长辈们一律叫叔叔阿姨,十分敬重,有时我们还看到他搀扶老人,或帮助院里的老人搬东西。三是不近“女色”。他对女孩子从来不正眼看一眼。他的“战友”们有的找了女朋友,他知道了一律斥之为“没出息”。听说由于他的“光辉事业”搅得家里不得安生,他父亲要给他介绍一个对象,想改变他的生活。而他却说“我不干,英雄不近女色……”直气得他父亲半天说不出话。也许他那时还不知道什么是正当的男女之爱,什么是女色,什么是英雄。四是不谋钱财。听说他从不偷抢,不沾钱财,而且为人仗义,敢为朋友两肋插刀。至于和人打架斗殴那只是为争个“江湖名份”。
   尽管如此,这个霍夫曼惹的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父母对他十分头疼。曾经想说服他让他去当兵,但他不去。终于有一天,他的父亲忍无可忍了,他拿起了电话,找到了他红军时期的一个老战友……那是一个冬日的夜晚,一辆吉普车停在了他家的楼下。车里闪出几个壮实的军人。几个小时后,霍夫曼就坐上了去往南方边境的火车上,当然,他是被捆住的。
   “你不是不怕死吗,你不是喜欢打打杀杀吗,你就去越南打美国鬼子吧。”这就是他父亲说的话。
   还听说,他参军不久(当然是被迫参军),公安局的人来到他家,向他父亲要人。他父亲却说参军不好吗,让部队教育他不好吗,让他上越南打美国鬼子立功赎罪不好吗。如此一说,公安局的人也没了办法。那个时代,就是这样的法制。
   那个年代正是中国抗美援越的年代。中国虽没有公开出兵,但世所周知,大批中国军人是穿着越军的军服直接同美军作战的。我们的大侠霍夫曼也加入了这个伟大的事业中。虽然是被迫的。
   不知是生性凶残,还是早已历经“沙场”。初上战场,那些新兵看到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直吓得瘫在战壕里,而他却像闻到血腥的野兽,噢噢叫。别人拉都拉不住。冲锋号声一响,他第一个冲出战壕。由于不顾死活,作战英勇,他很快立了两个二等功。部队给他家里来的信中对他大加赞赏。说是他们教育出了一个好儿子,继承了革命的好传统,真是革命前辈的英雄后代云云。直说得他父亲哭不得笑不得。
   可生性凶蛮的霍夫曼本性不改。因为和一个战友发生矛盾,班长批评他,打班长。排长批评他,打排长。连长批评他,又和连长打起来。无奈,部队只好让他复员走人。
   头戴英雄光环的霍夫曼荣归故里。昔日的“战友”们又啸聚在一起,不久他就因为朋友打抱不平犯了重罪入狱。听说是五年,可不知为什么,三年他就出来了。不知是不是他的父亲起的作用。
   这个集越战功臣与罪犯于一身的传奇英雄再次出现在大院里。然而时代变了,这时的中国已结束了文革动荡,人们开始关注知识和建设国家。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霍夫曼的“战友”们也上学的上学,工作的工作,当兵的当兵,当然,也有去蹲监狱的。总之各有所归了。昔日的“江湖大侠”门庭骤冷。
    已入而立之年的霍夫曼再没有了往日的威风。他时常身穿一件破棉袄,蹲在楼门口抽着烟。看上去就像一个老农民。那一年,我也从部队复员回家了。有一天,他看到我,主动和我搭话。
   “哥们儿,能给介绍个女朋友吧?我想成家了。我不像以前了……”他说得可怜兮兮的。我的心头一沉,这人躲都躲不及,谁敢给他介绍女朋友呢。这不是害人家姑娘吗。
    后来,院里的人们发现他常常抱着几本书出出进进。有时还坐在楼门口认真的看一本书。有人发现,他在看英语书。
   “还看书了!这不是野猪学文化吗……”院里的人都在议论。
   “那是装相,不定给谁看呢……”
   有一段时间,他消失了。有人说他病了,据说住了空军总医院。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回来了,但人们有了一个惊奇的发现,他的身边出现了一个漂亮的空军小女兵,而且还亲亲热热的和他一起出出进进。
   “这小姑娘算是进了狼口了……”院里的人们都为那个小女兵惋惜。
   “妈的,看他那个样子,怎么就还真有这样的小姑娘喜欢……”有些话语里不免也多少有些妒忌的味道。
   再后来,听人说他根本就是装病,就是跑到医院“开机扫描”去了。说他到了医院不久,全医院就传开了“某某科住进一个高干子弟,还是抗美援越的英雄。还特别会讲战斗故事”。当然,我们不用问也知道,他讲故事绝对是分人的,他一定会紧抓住那些天真的小女兵们不讲得她们两眼发直、情丝飞动是决不罢休的。
   再后来他真的放出话来了,说谁要把他以前的那些事说出去,毁了他这桩好事,他决饶不了谁。
   后来,他父亲给他找了房,他搬走了。不久,我家也离开了那个大院。
    那个空军的小姑娘最后有没有被他骗到手?他后来生活的得怎么样?我不得而知。   写完了这篇东西,越发觉得这个霍夫曼有些意思,确实值得记述。也可能他的身上有着不平凡的什么特质,这些特质又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造就了他的传奇。我想,如果给这个人下个定论也很难,首先说他肯定不算是个好人,可是他又不是今天意义上的坏人。但他却是那个时代,在北京这个地方一个社会类群的典型代表。总之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或者是一个时代的标示,那个时代过去了,他也就什么也不是了。
    不知大侠今在何方。算起来,他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如果他自己拿起笔写一写自己,一定比我写得更生动、更丰富、更有意思。
   

wangpei 发表于 2013-1-4 16:29:26

胡涂人 发表于 2013-1-4 12: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文革“惊悚段子”
       ...

      三里河一区为计委宿舍。马路为界,二区,三区有商业部,财政部等,后来还有央行宿舍。《血色浪漫》的男一号应为计委副主任之子,女一号应为总后副政委之女。其作者与我校同学有着不解之缘。其实,当时最火的部委大院为计委,部队大院应为海司,七机部。我校学友渗透其中,均为历史事实。
       笑谈往事——

文信 发表于 2013-1-4 17:20:27

水小子 发表于 2013-1-4 12: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曾经在红领巾公园看过“小刚”学长(孙运刚)滑冰。他倒滑的技术非常了得,特快。有一个伙计看着不服, ...

磊子说的很对!小钢倒滑、一字两项技术堪称一流。学友中的能和他配合好的人不多、在平常我和陈奇只是陪练,一旦大圈一围特别是有女学友也站在圈外时就看小钢和“”大鼻子“他俩表演了他们一个倒滑一个滑一字儿配合相当出色。特别是要结束的刹车又稳又块雪花飘起很高潇洒自如令人佩服!

西水车 发表于 2013-1-4 17:43:20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3-1-4 18:14 编辑

凝望晚霞的骑士 发表于 2013-1-4 15: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来到附小论坛,发现有些年龄大些的学长们时常提到文革时代北京社会上高干子弟们的“江湖逸事”。我 ...
从文革开始不久,他就加入了“联动”,据说还是个小头目。从此,开始了他的“破四旧”连带“扫荡江湖”的“光辉事业”。

上述说法有明显错误,历史事实是“破四旧”发生在1966年8月份在前,成立“联动”发生在1966年年底在后。
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霍夫曼”等人的行动谈不上什么革命行动,就是象《血色浪漫》中钟跃民等人的玩闹。真正参加革命的是清华附中、北大附中、北航附中等几个中学的老红卫兵,多数是高中生。参加写《三论》的骆小海就是其中之一。真正反映文革实质的文学作品至今也没有出现,回避。

失去的记忆 发表于 2013-1-4 18:29:29

本帖最后由 失去的记忆 于 2013-1-4 18:38 编辑

联动"是由北大附中等海淀老红卫兵发起于1966年12月26日在北京展览馆宣布成立,那天我也跟着校高中的红卫兵起哄去了。当时标志袖章为全红无字。会上有人对中央文革打击老干部的行为进行声讨。很快中央文革宣布联动是反动组织,67年1月初联动再次展览馆集会,会场很乱,我到会一会儿就撤了。以后联动已名存实亡,没有组织,只有一些游兵散勇打着联动旗号的小活动。如八中有几个打着“联合行动委员会”的老红卫兵就有附小我们班的章小维(其弟章小春也是附小的)。联动的消亡说明中学老红卫兵时代已过去,代之而起的是4.3派和4.4派。

wangpei 发表于 2013-1-4 21:28:22

本帖最后由 wangpei 于 2013-1-4 21:30 编辑

       相关事实好像是这样——最早的中学红卫兵是海淀北大附,清华附开的头,西城是后起来的。       以4中孔丹(前任中信董事长)马凯(现任国务院秘书长)等,6中董良翮(董老之子),8中陈小鲁(陈毅之子)为首。后来红卫兵越闹越乱,从而以三校为主组织了“西纠”予以“纠察”。总理当时也给以支持,提供了办公场地,汽车等。可后来“西纠”自己也打死了人。
       成立“联动”期间,特邀“西纠”首领参加。但鉴于“联动”几冲公安部,“西纠”的头儿拂袖而去。

西水车 发表于 2013-1-4 22:52:37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3-1-4 23:02 编辑

失去的记忆 发表于 2013-1-4 18: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联动"是由北大附中等海淀老红卫兵发起于1966年12月26日在北京展览馆宣布成立,那天我也跟着校高中的红卫兵起 ...
以今天的眼光看"联动",有什么值得肯定的意义?鄙人所见就是在当时的险恶高压形势下,敢于顶风公开反对中央文革,勇气可嘉。
有一篇当年联动成员的2011年的回忆文章,有兴趣可以一读。

老叟 发表于 2013-1-5 08:55:52

“炎黄春秋”网站上不去了。

失去的记忆 发表于 2013-1-5 10:11:02

联动基本属于胎死腹中,我知道的只有八中老初三的二十几个人,有间办公室写着联合行动委员会,也只有几个月,军宣队进入中学后就散了,其他学校没见有过。当时我认识几个军队大院子弟,偷窃倒卖军用品。如国防绿干部服一套10元,人字尼上衣10元,军大衣20元,军用皮带.鞋.雨衣都可买到。
67年社会上好勇斗狠的玩主大多是初中和小学生,思想较幼稚,高中生很少参与。我认识人多属逍遥派,看书.游泳.打篮球,围棋也是那会学的。

西水车 发表于 2013-1-5 11:02:06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3-1-5 11:05 编辑

老叟 发表于 2013-1-5 08: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炎黄春秋”网站上不去了。
北京通管局称炎黄春秋网更新备案可开通
  【财新网】(记者 覃敏)针对国内知名网站炎黄春秋网今日(1月4日)被关闭一事,北京市通信管理局(下称北京通管局)表示,这是由于炎黄春秋网未及时更新备案信息,导致其接入信息缺失进而被自动关闭,“在当地通信管理局办理相关备案手续之后即可开通”。
  1月4日上午,炎黄春秋编辑部通过其官方微博表示,炎黄春秋网于当日上午9时左右被关闭。该微博还称,炎黄春秋编辑部2012年12月31日收到了署名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系统”发送的短信和邮件,称其网站已被注销,备案号京ICP备08100492号-1已被收回,“但通知中没有注明网站被突然注销的原因”。
  1月4日工信部在给财新网的书面回函中称,这主要是由于炎黄春秋未及时更新备案信息,导致其接入信息包括接入服务商名称、IP地址等缺失造成,“在当地通管局办理相关备案手续之后即可开通”。

胡涂人 发表于 2013-1-5 11:17:55

胡涂人 发表于 2013-1-5 11:31:10

胡涂人 发表于 2013-1-5 12:40:40

beiwei 发表于 2013-1-5 15:42:15

凝望晚霞的骑士 发表于 2013-1-4 15: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来到附小论坛,发现有些年龄大些的学长们时常提到文革时代北京社会上高干子弟们的“江湖逸事”。我 ...

除王山、都梁写的那些书,还有本小说《干部子弟》,网上能找到。也是描写文革时代的那些少年们。大概其中人物都有原型。

胡涂人 发表于 2013-1-5 16:20:30

胡涂人 发表于 2013-1-5 16:39:00

wangpei 发表于 2013-1-5 19:32:52

本帖最后由 wangpei 于 2013-1-5 20:11 编辑

       红卫兵的先驱者,北大附中彭小蒙早已隐姓埋名,我校同学与其有所接触。可谓“无可奈何花落去”!而四中却截然不同,据其“同学会”不完全统计:出了100个部长(级),将军。       耳熟能详的就有薄熙来(另当别论),马凯(国务院秘书长,国家发改委主任),陈元(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云之子)。还有孔丹(接任王军为中信董事长)孔栋(国航董事长,二孔均为原中调部常务副部长孔原之子)秦晓(招商局董事局主席,原中科院秘书长之子)等等。真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wangpei 发表于 2013-1-5 20:33:35

本帖最后由 wangpei 于 2013-1-5 20:49 编辑

       文信 据说当时有七机部王小点、还有个叫毛小点。两人上身白色的确良短衫下穿国防绿军裤每人各骑一辆英国凤头车。是戴墨镜而且是宽边的,战斗武器是斧子这个说法靠普吗?

    据我所知:小点还有个兄弟叫王卯点,坊间传,为当时七机部部长王炳章之子。我校某位上辈学友(全美最大的食品加工企业总工)为王家座上客,已定居美国几十年,前几年我从西单组织部宿舍找到其下落,其专程从美赴京看望育新同学,只顾叙旧了,哪有遐思旧梦重温——

xuanwu 发表于 2013-1-5 21:10:14

本帖最后由 xuanwu 于 2013-1-5 21:12 编辑

胡涂人 发表于 2013-1-5 16:20 http://bbs.obj.cc/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文革花絮:无 题
      1966年秋 ...

      没错,我们非常怀念小学的住校生涯,对老师是非常尊重的。文革中我们班几人个,也曾在回附小学校时路遇唐老师,当时她向我们讲述了一些不正常的无法理解的问题和现象,我们也不知该如何回答,就请我班的王林阳同学,将此事向他父亲反映帮助解决。但在那个年代能起多大作用,就不得而知了。411的聚会我很遗憾没能赶上,但很高兴随后能和班里同学一起跟徐老师聚会,畅谈毕业四十多年后再见面的喜悦心情。保家他不善言辞,但做事感人!庆平人至今忙碌,我一直未能谋面,遗憾!但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他的那份功劳在里面。我们附小同学,海、陆、空人才济济。

胡涂人 发表于 2013-1-6 10:09:42

页: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查看完整版本: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