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坚 发表于 2012-12-3 01:53:22

刘国江为心爱的人徐朝清老人缔造了6千多级《爱情天梯》的感人故事,我已经满含热泪看完了同名电视连续剧。今天感谢鞠远行老大哥,把这段真是的故事呈献给附小人,让我们重温这段美好的感情,从中受到教育。

老童 发表于 2012-12-3 08:08:16

郑州农民工桥下躺20天死亡 据称其未拒绝去医院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打印字号

入夜,农民工们就露宿在立交桥下
农民工露宿地的不远处,夜幕下车来车往
爱心人士在中州大道与郑汴路交叉口给农民工送棉被

  一农民工在闹市立交桥下死亡,再一次引发社会各界对这一群体的关注

  本报去年曾发起寒夜送暖系列活动,一年过去,本报记者再访寒夜露宿者

  核心提示

  在他经常找活干的立交桥下,他躺了20多天后死了。

  工友们说,他生病期间,救护车来过,听说民政局的人也来过,却没把他拉走,他本不该这样死。

  而这亦成了众多网友谴责相关政府部门的“口实”。

  这名农民工的死,也牵动着郑州市民的爱心:他们在寒夜中自发到现场祭奠,并给其他在大桥下露宿的农民工送来棉被。

  早在去年此时,本报就发起了“寒夜送暖,关注露宿街头者”系列活动,并用采访车拉着读者捐赠的保暖衣物,送给大桥下的露宿者和街头流浪者。

  记者 温中豪 李晓敏 见习记者 张丛博 文 首席记者 陈晓东 记者 李文波 晋远 图

  【现场】躺了20多天后,等活儿的农民工去世了

  雾霾重重的天空下,冷风呼呼地刮着,气温在0摄氏度上下徘徊。

  在郑州市中州大道郑汴路立交桥下,一根粗大的水泥桥墩后的冰冷地面,成了他人生最后20多天的容身处。

  12月2日中午,得知他死亡的消息后,记者赶到了立交桥下这块能给农民工遮雨的地方。

  南来北往的车辆,从桥下两侧的中州大道上呼啸而过,桥下的公交车进进出出。缩着脖的民工,抱着膀子,望着过往车辆,他们希望能有车停下来,招呼他们去干活儿。没有人能注意到,就在两天前,一名也曾在这里东张西望的杞县农民工,死在了桥墩旁。

  “他就躺在这个地方死了。”指着桥墩下北侧空空荡荡的水泥地,来自中牟县韩寺镇马家村的农民工马双羊比划着说,“他的铺是东西方向的,人死后被拉走了。”距此往北约十几米处,东西方向放着一溜农民工的被褥铺盖,几名没找到活儿的农民工坐在铺盖上闲聊。

  尽管曾在一起干过活儿,可马双羊并不知道死亡的农民工叫啥名字,只知道他是杞县圉镇镇的。

  【工友】他死前曾感冒发烧

  马双羊说:“大概是在20多天前吧,到了上午10点的时候,我看见他还躺着不动,喊他走,他说腿疼,我急着干活没细问就走了。”

  马双羊发现,自从他说腿疼后,就没再见他干过啥活了。“我们从没见他去过医院,天天见他在这里躺着。他身上应该没啥钱,这么多天没干活儿,哪会有钱看病啊。”采访时,马双羊和他的几个中牟老乡围着记者说。

  大约是在10天前,马双羊听说他感冒了。也是从那时起,马双羊发现他白天晚上都在地上躺着,“没人理他”。

  旁边郑州市公交四公司调度室一张姓工作人员说:“看他这个样子,我们中午的工作餐,会经常给他放一些,可他不吃。”调度室另一名女工作人员说:“估计有病吃不下去。”

  “救护车来过,最后一次来的时候就是在周五,他已经死了。”马双羊说。

  “他晚上住在这里肯定很冷吧?”记者问马双羊。可在马双羊看来,单因为寒冷,并不会要命。他特意把记者领到他们的铺盖前说:“他死前穿件古铜色的棉袄,下面铺的有被子,盖的也有,有的农民工走时,还会扔下一些脏烂被子。”

  据记者了解,11月30日中午,有个保洁工找到公交公司宋女士说有个农民工快不行了,宋女士赶紧打120,120急救车来抢救后说人已死亡。

  宋女士等人还给救助站的人说过情况,对方来后并没有接收。11月30日下午3点多,一辆车把尸体拉走。

  【目击者】死亡农民工并未拒绝去医院

  马双羊说,大约是在一周前,来过一辆急救车,他和几名老乡工友都在现场。

  马双羊和几名老乡工友互相补充着告诉记者,急救车来后,有穿白大褂的下来,问生病农民工有没有亲戚。

  “他摇了摇头,”马双羊说,“接着,穿白大褂的又问我们愿不愿意跟着去。我们和他并不熟,非亲非故的,谁愿意跟着去啊。见没人去,白大褂就上车走了。”

  “有报道说,郑州市卫生局称,这个死亡的农民工不愿意去医院,是这样吗?”记者问马双羊和他的几名工友。

  “不可能的事!我们都在看着呢,他根本就没说不去医院!”听记者这么一说,马双羊和工友们大声反驳。

  指着附近的一名农民工,马双羊说:“有个医生,还给了他点钱,让他去帮忙给有病的农民工买水。医生让打救助站的电话,也不知道有没有人打,救助站的人最后没来。”

  【生前】“农民工圈子”之外的“单干户”

  在马双羊眼中,死亡农民工有40岁左右,“年龄看起来比我大一些,干活肯下劲,性格也比较开朗。他会内粉(内墙粉刷)、垒墙,这算是建筑上的技术活了。俺这一大堆人,都是中牟的,就他是杞县的。平时俺几个人经常在一块儿干,谁有活儿就互相介绍一下,就他一个人单干。”

  马双羊他们的活儿并不好找,夏天好一些,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到了冬天就不太好找了,“11月活不多,估计也就能拿1000多元吧。你想啊,他身体不好,没法干活儿,肯定没钱吃饭看病。”马双羊说,没见他有啥朋友,听说他家里有个老婆,不知道有没有其他家人。

  【现状】不愿离开的露宿地

  “睡在桥下四面透风,谁不知道睡在屋里舒服啊!可我们不想离开这个地方,主要是找活儿方便。”马双羊说,“前段那个叫李老发的送水哥,想给我们找个住的地方,我们不愿意去。不是真不想去,而是去了晚上就没活儿干。我们晚上呆在路边的桥下,好随时等活儿干。”

  昨日下午4时,郑州中州大道与农业路立交桥下,一位老人安静地躺着,身上的棉被伴着呼吸一上一下起伏,只有脸露在外面。在记者轻声招呼下,他醒过来,坐起身。他叫冯春意,已经年过花甲,“我会砌墙,好几天没活儿了,俩孩子白天出去寻活儿了。”这个桥下,晚上会睡10多个人,其中还有他的两个儿子。

  “俺家是原阳的,在这儿住的也多是老乡,平时大家有事情也能相互照应。”老人说着,一旁58岁的胡战林凑过来,点头表示认同。

  “冬天活儿少,咋不回老家呢?”记者问他。

  “没钱人家看不起你呀,不想回去。”话未说完,两行眼泪就从眼角流了出来,顺着皱纹流到脸颊。

  爱心之

  追忆

  去年此时,本报曾到桥下送棉被

  早在去年12月份,本报就发起了“寒夜送暖,关注露宿街头者”系列活动。本报记者曾在寒夜分两路,分别对郑州市区的一些街头露宿者的生活进行了体验,记者躺在他们单薄的被褥里,被冻得瑟瑟发抖,辗转难眠。

  本报还联合郑州市金水区绿城社工服务站,呼吁市民为露宿街头者募集棉被、席子或垫子、棉衣等御寒物品。本报的采访车随后还在寒夜把热心市民捐赠的棉被、棉衣送给露宿的农民工和街头流浪者。

  “你们去年曾来这个桥下送过棉衣棉被。”昨日中午,记者采访时,桥下的几名农民工还说记得这事。

  爱心之

  行动

  市民微博发起“关爱路边留宿人员”行动

  请继续阅读A10版

  昨晚10时,20多名郑州热心市民带来100条棉被,沿着中州大道分别在郑汴路、农业路、东风路三个立交桥下发放。被热心市民盖上送来的棉被时,58岁的秦大功激动地说:“今天晚上终于可以睡个整觉了。”因为冷,前天晚上后半夜他一直没睡着,“我得把头埋到被子里,靠呼吸热气暖和点。”

  这场爱心行动是郑州市民魏晓军和朋友在微博上发起的。此前,听到立交桥下有农民工去世的消息,魏晓军心中说不出的难受。12月1日深夜,他通过微博约上另外两位爱心市民宋伟和梁春华,一起来到中州大道立交桥下,献上白花,寄托哀思。

  说完“兄弟,一路走好”,三人觉得应该为露宿街头的人做些什么,商量着为他们送上一床棉被最为实际。接着,他们沿着中州大道统计露宿的农民工人数:郑汴路桥下有60多人,农业路桥下有近30人,东风路桥下也有近30人……粗略统计,超过150人。

  当天,魏晓军便联系棉被厂购置了100条棉被,厂家听说是捐助露宿农民工,只收了90件棉被钱。

  同时,魏晓军等人在微博上呼吁更多人加入这项爱心行动,还发布了捐款账号接受爱心捐助,并实时公开账户明细。短短一天时间,就收到2000多元捐助。

  昨天上午,台湾著名歌手黄安发布微博称,每次坐车经过郑州中州大道郑汴路立交桥下时,总看到一群等待工作的农民工聚集在那儿,并以此为家。他决定12月9日载着一车羽绒服前往探视在那儿的同胞,送给他们寒冬里的一丝温暖。他说:“8日是我的生日,没蛋糕、不吹蜡烛,这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日!”

  昨晚,中州大道东风路立交桥下,24岁的农民工陈诺言也知道了黄安要捐羽绒服的事情,他说:“前一天晚上,黄安派人来登记我们的姓名,准备给我们买羽绒服,我老期待了!”

胡涂人 发表于 2012-12-3 16:13:32

西水车 发表于 2012-12-3 19:14:49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2-12-4 09:04 编辑

糊涂说到朝鲜,使我想起一幅画。这是一幅朝鲜画家的板门店停战的油画,画中桌面上只有两面旗,朝鲜国旗、联合国旗,没有出现中国方面志愿军的代表。画面三突出:朝方是正面形象,光线明亮,代表人自信威武。美方是反面形象,光线阴暗,代表人表情沮丧胆颤。

胡涂人 发表于 2012-12-4 11:05:05

失去的记忆 发表于 2012-12-4 16:16:37

最近几天到浙江仙台县和义乌市下棋,在义乌观看到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义乌由一个小镇发展至今如此之快,令人惊叹。义乌人是给点阳光就灿烂。改革开放政策还是拉开了些与朝鲜的距离,只是改革开放的果实一大块被官员及权贵占据,百姓及弱势群体相对较少。

gui_my 发表于 2012-12-5 09:19:53

本帖最后由 gui_my 于 2012-12-5 09:20 编辑

经胡老师指点,我又可以登上论坛了,很高兴。大家好!

凝望晚霞的骑士 发表于 2012-12-5 09:58:31

荷花 发表于 2011-6-29 12: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嗨,大家好!         我是北京机院附小医务室高大夫的女儿,我关注这个论坛 ...

问候老同学,我是刚刚找到这里的,看到那么多的同学很高兴。

gui_my 发表于 2012-12-5 10:00:44

本帖最后由 gui_my 于 2012-12-5 10:03 编辑

我们班的同学联谊活动一直在进行,今年夏天,我们又找到了翁永希,聚会了。要感谢西水车的帮助,先找到了翁永宁。寻找的过程,往往比见面还要有趣。

laojy 发表于 2012-12-5 10:35:03

老童 发表于 2012-12-3 08:08 http://bbs.obj.cc/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郑州农民工桥下躺20天死亡 据称其未拒绝去医院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打印字号



感谢老童校友对郑州市民生的关心,对穷困百姓的同情。这件事不论如何讲,对郑州人来说都是不光彩的。我作为郑州人感到深深的羞惭。转帖一往篇有关此事的文章。

据河南商报12月1日报道,11月30日中午,一农民工在郑州市中州大道郑汴路立交桥下躺了20多天死亡。期间,120和救助站的人来了又走不愿接收。120称,病人不愿去医院或不需要急救的,他们不会将人拉走。  显然这起农民工街头死亡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天寒地冻的北方,人们也立即联想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惨写照。也就是在这种引发社会震惊的情况下,当地卫生部门发布的所谓“初步调查情况说明”,最终除了向死亡农民工表达“深切哀悼”外,也无不在推脱自己的责任,无非是说了一大通过程描述,然后120也去了,但民工不愿意就医,于是后来就死了云云,与此前120向社会解释的理由几乎一模一样,就是“病人不愿去医院或不需要急救的,他们不会将人拉走”。

  
看起来好象是这样,120好象也总不能强行将病人拉走治疗,于是乎得出结论就是这位民工该死了,但不论如何,在今天这个社会里,一个民工被发现病倒在立交桥下二十多天最终死亡,都不可能是一件合理的事,至少这是对和谐社会的讽刺,是对民政救助机制的鞭挞,郑州民工的死亡,似乎在拷问我们这个看起来歌舞升平的社会,那些卑微弱势的人真的该死吗?
  无论这位郑州民工他是病死还是冻死,对一个生命来说,已经不重要了,他已经死了,但留给社会的却是一种莫名的不安;甚至没有人应该对此承担任何责任。120当然可以振振有词,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收费的,进了医院也是要收费的,心理上来说,这个民工已经不是他们的赚钱目标了,就算有热心市民打120,他们也不过例行公事一般,看一下,最多作个出车记录备查,然后这个一文不名的民工几乎就可以在任何时间悄悄的、静静的死去了,而且他果然死了,同样也很合逻辑的是当地医疗部门已经尽到了责任,言下之意民工是自己要死的,因为他拒绝上120接受救治。


那么这只能说现实的医疗机制只不过是与普通商家没有区别的商业机构,早已经不具备公益性质,谈何公共事业单位?有钱就治病,没钱就该死;出诊的医生靠医院赚钱发工资吃饭,当然不可能掏钱出来替立交桥下的民工看病,医生也没有责任,医院也没有责任,确实是个冷漠的社会吧。好了,就算医院和120可以将自己的责任撇得干干净净,那据市民说的,除120外,救助站的人也同样是来了又走不愿接收,试问这又算什么事呢?救助站总不是与医院一样被产业化成了商业机构吧?我相信政府可以将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养老产业化,公共事业都产业化,但救助站怎么都应该是代表民政部门来施救那些弱势人群的吧。所以我强烈质疑的是救助站为什么面对一个住在立交桥下的生病农民工,也可以来了又走呢?120不能将不愿意去医院的病人强行拉走,毕竟民工太穷看不起病,但隶属民政部门代表政府的救助站,又怎么可以熟视无睹或麻木不仁呢?救助站应该可以主动将患病的农民工送往医院救治吧?可惜我们没有看到,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的冷漠和麻木,看到的是农民工在立交桥下病倒二十多天后悄然无声的死去,悲剧的发生,难道不应该向那些无视自己职责的人问责吗?


laojy 发表于 2012-12-5 10:40:10

大家一定很关心死于郑州立交桥下民工个人的一些情况。转录如下:

死亡农民工身份确认,乡政府干部看望家属
    昨日下午,记者从开封市公安局获悉,立交桥下死亡农民工名叫刘红卫,杞县圉镇梁庄人,1974年生。和其告诉急救车王医生的身份信息基本相符。当时王医生说,该农民工自称叫刘红伟,1974年人。两个名字发音基本相同,只是最后一个字不同。
    郑州市卫生局在网上发布信息后,称急救车去两次见到的农民工,不一定是同一个人。而先后两次去现场的急救医生也无法确认是不是一个人。
    对此,记者昨日再次采访了立交桥下公交公司的工作人员及多位目击农民工,他们均称死亡农民工就是那名在立交桥下躺了十几天的杞县人,“我们天天在这里住,立交桥下没有躺过其他人,就他一个人,一直躺到死。”
    昨晚,记者辗转联系上了梁庄村支书裴广民,他说:“刘红卫就是俺村的,他有个弟弟,脑子不太好使,不过刘红卫很正常。几十年前,红卫的母亲走失了。十几年前,红卫从南阳领了一个老婆,红卫和他老婆生了个儿子,俩人生活了两年后,红卫就一个人出去打工了。他老婆一直不见他回来,就抛下孩子一去不返。”
    “家中只剩下红卫的父亲和孩子,老婆走后,红卫在郑州领回一个女的,想把孩子带走,他父亲不同意。这些年他老在外面打工,连春节都不回家,他父亲不愿把孙子给他。从此,红卫再也没回过村,我都七八年没见过他了。”
    裴广民告诉记者,从此,刘红卫家只剩下爷孙俩,家里条件不是太好,刘红卫的儿子今年10岁了,“村里上小学不掏钱,可这孩子就是不上学,老爱在村里跑着玩”。
    裴广民说,知道刘红卫死的事后,乡政府的干部来给刘红卫的老父亲送了几袋面粉和营养品,算是看望慰问。

凝望晚霞的骑士 发表于 2012-12-5 10:44:45

我是机院附小67届的,看着你们这么热闹,真是羡慕。

胡涂人 发表于 2012-12-5 10:57:42

laojy 发表于 2012-12-5 11:13:01

胡涂人 山东城镇乡村道路多泥泞,所以多用这种”倒轮闸“的自行车,最为出名的叫”大金鹿“,不知现在还有否?

真没想到老弟对胶东特别喜爱的金鹿牌自行车这么熟悉。转录有关图文告知老弟。

      金鹿自行车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响当当的名牌产品,产品分两种:一种是载重型金鹿自行车,俗称“大金鹿”;另一种是轻便型金鹿自行车,俗称“小金鹿”。金鹿自行车的主要特点是:后轮采用倒轮闸,向后轻倒即可刹车;前轮采用杠杆触闸,刹车力强;另一主要特点是“三大一吊”(大飞轮、大牙盘、大扣链子、吊簧鞍座)。因金鹿自行车坚固耐用,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青岛自行车公司创建于1915 年,至今已有92 年历史,是我国自行车工业最早的发源地之一。1963 年又增加注册了“金鹿”品牌,所生产的各种品牌自行车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


   
    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和产品结构调整,使自行车生产一度处在低谷边缘,经济严重滑坡,生产停滞不前,企业资不抵债。  随着国家对国有经济的调整合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以及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新成立的青岛自行车公司-班子,不断加大改革与改制的力度,根据振兴青岛老品牌的要求,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了自行车公司发展思路,在原有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生产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务实、重铸金鹿”的生产经营方针,在新成立的金鹿车业公司重新规划,上了电动自行车生产线和自行车北方的集散地——天津设立了分公司,并上了一套“国防”“金鹿”自行车生产线。复出后的青岛“金鹿”品牌被青岛市2004 年确认为著名商标; (金鹿牌)2005 年又被山东省评为著名商标;2006 年度被青岛市确认为名牌产品。
  
       目前,自行车年销售10 万辆,电动自行车1.2 万辆,主要销售山东各地,并逐步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以及东北各地延伸,销售商纷纷前来订货。我们的产品不仅占居国内市场,而且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也越来越高,主要销往欧美东南亚市场,每年出口国外的自行车整车20 万辆,从而使金鹿牌自行车第一次走出国门。而明年的销售市场更是十分乐观,自行车销售内销可达12 万辆,外销可达25 万辆,其0口整车将占三分之二以上,电动自行车可达1.6 万辆。


有的网友说:我的都30年了,现在还骑着。昨天去换了一条外带,修车的说,就剩这一条了,以后再换不大好打啦了。现在这个大金鹿咋就不出了呢,要是有新的,我还买一辆大金鹿。

laojy 发表于 2012-12-5 11:45:26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2-12-5 11:46 编辑

胡世坚 发表于 2012-12-3 01:53 http://bbs.obj.cc/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刘国江为心爱的人徐朝清老人缔造了6千多级《爱情天梯》的感人故事,我已经满含热泪看完了同名电视连续剧。今 ...

看到胡老师的回帖感到特别亲切。两位老人创造的“爱情天梯”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的爱会迸发巨大的力量,创造出感动人神的神奇。正如老师对学生的爱会产生把更多的爱洒向人间,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巨大力量一样。借此向胡老师献向歌曲一首。祝胡老师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E2NjMwNTky/v.swf

西水车 发表于 2012-12-5 12:55:44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2-12-5 14:45 编辑

gui_my 发表于 2012-12-5 10: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班的同学联谊活动一直在进行,今年夏天,我们又找到了翁永希,聚会了。要感谢西水车的帮助,先找到了翁 ...
很高兴又看到了瑰玫的帖子,祝贺你们班找到了翁永西同学。西字对不对?


laojy 发表于 2012-12-5 13:02:25

gui_my:经胡老师指点,我又可以登上论坛了,很高兴。大家好!
凝望晚霞的骑士 :问候老同学,我是刚刚找到这里的,看到那么多的同学很高兴。

看到又有校友gui_my、凝望晚霞的骑士来到母校论坛,高兴,实在高兴。请李谷一高歌一曲《迎宾曲》,表示热烈欢迎。

http://player.56.com/v_Nzg4NjMwMzU.swf

laojy 发表于 2012-12-5 13:22:32

最近观看了冯小刚导演的电影《1942》反映1942河南遭遇大旱的苦难,很震撼。让人们又一次看到过去中国人民身受天灾、内忧、外患几重痛苦折磨的深重灾难。请各位有机会可去看看。



laojy 发表于 2012-12-5 13:36:25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2-12-5 16:14 编辑

下面几幅照片可不是剧照,而是当年遭遇大旱的真实写照




















gui_my 发表于 2012-12-5 20:57:17

本帖最后由 gui_my 于 2012-12-5 20:58 编辑

西水车 发表于 2012-12-5 12:55 http://bbs.obj.cc/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高兴又看到了瑰玫的帖子,祝贺你们班找到了翁永西同学。西字对不对?

对,这位就是我们班的翁永曦。

西水车 发表于 2012-12-6 09:54:26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2-12-6 15:29 编辑

gui_my 发表于 2012-12-5 20: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这位就是我们班的翁永曦。
还有一张近照,长脸变成圆脸了。

胡涂人 发表于 2012-12-6 15:12:49

文信 发表于 2012-12-6 22:19:41

天冷了!大家要保重身体。尤其是老师和老学友们!

老童 发表于 2012-12-7 07:19:44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2-12-7 10:48 编辑

(一)
      1975年8月4日,该年度中国大陆第3号台风[“7503号台风”],穿越台湾岛后在福建晋江登陆。台风登陆的同时,恰遇澳大利亚附近南半球空气向北半球爆发,西太平洋热带幅合线发生北跃,致使这个登陆台风没有象通常那样在陆地上迅速消失,却以罕见的强力,越江西,穿湖南,在常德附近突然转向,北渡长江直入中原腹地。  
      8月5日,行径诡秘的“7503”号台风在北京中央气象台的雷达监视屏上突然消失——由于北半球西风带大形势的调整,“7503”号台风在北上途中不能转向东行,于是“在河南境内停滞少动”,灾祸由此引发。
      “停滞少动”的具体区域是在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之间的大弧形地带,这里有大量三面环山的马蹄形山谷和两山夹峙的峡谷。南来气流在这里发生剧烈的垂直运动,并在其它天气尺度系统的参与下,造成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
  这个最易产生特大暴雨的地区,又恰是兴建水库的最佳区域——上百个山区水库,在这里如星罗棋布。
  1975年8月上旬在河南省南部淮河上游丘陵地区发生的这场特大暴雨,是水库设计者们未曾预计的。从8月4日至8月8日,暴雨中心最大过程雨量达1631毫米,3天(8月5日至7日)最大降雨量为1605毫米。最强大的雨带,位于伏牛山脉的迎风面, 4日至8日,超过400毫米的降雨面积达19410平方公里。大于1000毫米的降水区集中在京广铁路以西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到方城一带。暴雨的降水强度极强,在暴雨中心——位于板桥水库的林庄,最大6小时雨量为830毫米,超过了当时世界最高记录(美国宾洲密士港)的782毫米;最大24小时雨量为1060毫米,也创造了我国同类指标的最高记录。
  目击者称:暴雨到来的数日内,白天如同黑夜;雨水象从消防水龙中射出;从屋内伸出脸盆,眨眼间水满;暴雨如箭矢,雨后山间遍地死雀。
  暴雨区形成特大洪水,量大,峰高,势猛。洪汝河在班台以上的产水量为57.3亿立方米,沙颖河在周口以上的产水量为49.4亿立方米。滚滚而至的洪水,对暴雨区内的水库群造成严重的威胁。
  板桥水库设计最大库容为4.92亿立方米,设计最大泄量为1720秒立方米。而它在这次洪水中承受的洪水总量为7.012亿立方米,洪峰流量17000秒立方米。8月5日晨,板桥水库水位开始上涨,到8日凌晨1时涨至最高水位117.94米、防浪墙顶过水深0.3米时,大坝在主河槽段溃决,6亿立方米库水骤然倾下,最大出库瞬间流量为7.9万秒立方米。溃坝洪水进入河道后,又以平均每秒6米的速度冲向下游,在大坝至京广铁路直线距离45公里之间形成一股水头高达5-9米,水流宽为12-15公里的洪流。
  石漫滩水库5日20时水位开始上涨,至8日凌晨0时30分涨至最高水位111.40米、防浪墙顶过水深0.4米时,大坝漫决。库内1.2亿立方米的水量以2.5-3万秒立方米的流量在5个半小时内全部泄完。下游田岗水库随之漫决。
  洪河下游泥河洼、老王坡两座滞洪区,最大蓄水量为8.3亿立方米,此时超蓄4. 04亿立方米,蓄洪堤多处漫溢决口失去控制作用。
  驻马店地区的主要河流全部溃堤漫溢。全区东西300公里,南北150公里,60亿立方米洪水疯狂漫流,汪洋一片。因老王坡滞洪区干河河堤在8月8日漫决,约有10亿立方米洪水蹿入汾泉河流域。9日晚,洪水进入安徽阜阳地区境内,泉河多处溃堤,临泉县城被淹。
  据由中国原水利部长钱正英亲自作序的《中国历史大洪水》一书披露,在这次被称之为“75.8”大水的灾难中,河南省有29个县市、1700万亩农田被淹,其中1100万亩农田受到毁灭性的灾害,1100万人受灾,85600多人死难,致使纵贯中国大陆北京至广州的铁路(京广线)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8天,影响运输48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二)
      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兴建于五十年代“治淮”初期。
      淮河流域地处中国大陆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多变。在公元十二世纪以前,淮河水系完整,独流入海,水流通畅。十二世纪以后,黄河连续夺淮改道达六、七百年之久,带来的恶果是淤塞干、支流河道和入海出路,使中下游河道比降非常平缓,干、支流排水能力甚小,洪水流路十分不畅。
      1950年夏,淮河大水,灾害惨重。同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确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具体制定了“上游应筹建水库,普遍推行水土保持,以拦蓄洪水,发展水利为长远目标”和“低洼地区举办临时蓄洪工程,整理洪汝河河道”的战略部署。
      洪汝河是洪河与汝河的合称,为淮河上游两条较大的支流,古代是汝水的下游水系。汝水发源于今嵩县外方山,流经郾城、西平、遂平、汝南、平舆、新蔡,在淮滨县注入淮河。元代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5年),古汝水在郾城被截断,上游称北汝,入隐水即今沙河;下游称南汝,以舞水为源,仍循故道入淮。元代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南汝上源舞水在舞阳西截入澧水。明嘉靖年间(公元1521-1564年),南汝水又在西平被淤断,舞水东出,入古意水,成为现在的洪河。原泌阳、遂平之清水遂为汝水之源,仍循古汝水旧道东南而下,即为现代的汝河。历史上古汝水流域是人类活动的密集地带,也是水灾多发地区,汝水三易其源无不与洪水泛滥有关。
      治水是人类古老的活动。在古代,这里有大量人工建造的“陂”——换成现代词汇就是小型水库。两汉时期,农田灌溉曾兴盛一时,新蔡的青陂、葛陂,汝南的鸿隙陂、石塘陂,泌阳的马仁陂等都是当时著名的蓄水灌溉工程。三国至隋唐,西平有二十四陂,遂平有张泽陂,正阳有慎陂,上蔡有黄陵陂。然而,宋元以来的一千多年间,水利工程日渐废圮。除战乱等原因外,水利工程自身也有一些严重的问题:重要的陂塘多串河截引,不能蓄泄自如,却常聚水成灾。
      五十年代的“治淮大战”中,在洪河上游修建了石漫滩水库,在汝河上游修建了板桥水库。据称,当时水文资料很少,设计标准很低。板桥水库在工程运用中发现输水洞洞身裂缝和土坝纵横向裂缝,于是,1955-1956年分别对板桥、石漫滩两水库进行了工程扩建。洪水标准按照苏联水工建筑物国家标准进行设计。板桥水库采用1%频率设计,0.1%频率校核(即通常所说的百年一遇和千年一遇)。校核频率3天降雨量530毫米,洪峰流量5083秒立方米,3天洪量3.3亿立方米。据此,决定大坝加高3米,坝顶高程为116.34米,防浪墙高程为117.64米;增辟辅助溢洪道,宽300米,底部高程为113.94米,连同原有的溢洪道、输水洞,最大泄洪能力为1742秒立方米,最大库容4.92亿立方米,其中调洪库容3.75亿立方米。石漫滩水库按2%频率设计,0.2%频率校核(即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校核频率3天降雨486毫米,洪峰流量1675秒立方米,3天洪量0.88亿立方米。据此,确定大坝加高3. 5米,坝顶高程达到109.7米,防浪墙顶高程111.2米。经过加固,最大库容为9440万立方米,其中调洪库容为7040万立方米,最大泄量390秒立方米。
      这就是板桥、石漫滩两座水库垮坝前实际具备的工程标准。应当说经过改善、加固的两座水库,就其工程质量而言,并无严重问题。
      在板桥、石漫滩水库加固扩建后的三年间,中原地区的水库建设蜂拥而上,一发而不可止。仅1957-1959年,驻马店地区就修建水库100多座。如果说,“建国初期”板桥、石漫滩水库是让淮河大水逼出来的,那么此时,一大批新库的催生婆却是正轰鸣于中国大地的“社会主义高潮”。
在大跃进的1958年,河南总结了漭河流域地区兴建山区水利的经验。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来河南视察时将其归纳为“以蓄为主,以小型为主,以社队自办为主”,并说:“现在山区问题解决了,要把漭河经验向平原推广。”
      一位名叫陈惺的水利专家当时即指出:在平原地区以蓄为主,重蓄轻排,将会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地表积水过多,会造成涝灾,地下积水过多,易成渍灾,地下水位被人为地维持过高,则利于盐分聚积,易成碱灾。涝、渍、碱三灾并生结果不堪设想。
      这位专家的忠告无人理会,“以蓄为主”的经验被大范围推广,很快便推及到安徽。在安徽境内,不仅丘陵地区涌现大批小水库,淮河流域的河道被也一道道“水坝”分割闸起,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条状水库”,造成淮河流域在后来数十年间致命的“肠梗阻”症。
      “以蓄为主”一度成为水利建设的“纲”。
      陈惺是远东最大的平原水库——河南驻马店境内宿鸭湖水库的设计者。该水库施工时正值大跃进,省水利厅一位副厅长认为原设计过于保守,擅自作了几处关键的改动。例如:他认为“闸门设计太大”,便将原设计的12孔排水闸门砍去7门,仅剩5门。
      同此遭遇的是淮河豫皖交界处的班台分洪闸:该闸闸孔原按800秒立方米排水量设计,共为9孔,但由于“以蓄为主”的思想指导,水文数据被人为减小,只建造了7孔;1959年水闸建成后,在1961又人为堵闭2孔。
      中国在大跃进之后,进入“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河南亦如此。然而,现存的气象资料显示,河南省和当时整个中国,在1959-1961年之间并无特大自然灾害出现,但事实上中原大地却灾象频生:涝、渍、碱三灾闹豫,黄淮间饿殍盈途。无疑,各地水利建设所发生的严重失误增加了这次灾难的“人祸”比重。
      1961年,刘建勋调任省委书记,他认为河南灾大,“是水利方面的问题造成的。”为纠偏,他曾到处寻找水利工程的“反对派”。在信阳,他找到了发配在那里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陈惺——大跃进中,陈惺对有人捐献不锈钢表带去炼钢表示不以为然,说:“用不锈钢表带炼钢主要是锻炼人,就是锻炼人代价也太高了!”这同他说“用放卫星的方式修建水库是劳民伤财”的话如出一辙。
      在1961年开始的“纠偏”中,河南省对全省的水库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普查,对一部分设计标准偏低、施工质量较差、存有隐患的水库,包括一些大型水库予以废弃。
      但是指导思想的失误并没有真正被扭转。重蓄水灌溉,轻河道治理,重兴利。轻除弊的倾向依然顽强存在。到六十年代末,驻马店地区又新增加了100多座水库,与此相对照,洪汝河的排洪能力非但没有增强,反而一年年递减。
      1975年8月特大洪水到来之前的淮河上游地区,事实上已隐伏着严重危机:河道宣泄不畅,堤防不固,许多“病库”隐患未除。更为严重的是,对于板桥、石漫滩等大型水库可能垮坝的潜在危险,人们并无警觉——准确地说,“垮坝”二字在人们心目中更本就不存在。
      由于片面重视蓄水,忽视防洪,石漫滩水库在溢洪道上增加了1.9米的混凝土堰,板桥水库在大雨前比规定超蓄水3200万立方米。
      人们过于笃信“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等既定的洪水标准,自信石漫滩水库可驭控50年一遇的洪水,在500年一遇的洪水中也能自保;板桥水库可以驭控100年一遇的洪水,在1000年一遇的洪水中也可无恙。
      谁也没有见过“千年一遇”的洪水,所有数据都是根据人们掌握的有限的史料推算而来——1975年8月,真正的大洪水来了。沛然而降的雨水使人们瞠目结舌:它的雨量,竟相当于人们所说“千年一遇”设计标准的两倍!
本文由'天涯热帖网'整理,地址:http://www.tianya200.com/59064_1.html

胡涂人 发表于 2012-12-7 16:42:44

凝望晚霞的骑士 发表于 2012-12-7 17:15:04

本帖最后由 凝望晚霞的骑士 于 2012-12-7 17:16 编辑

      几十年了,思念我的机院附小,思念当年的同学和老师们。感谢同学和老师的指引,终于回“家”了。几天来,童年的记忆如泉奔涌!从今天起,我将以《远逝的岁月:机院附小纪事》为专题,重回我的童年时光,并与同学老师们共享。

    远逝的岁月:机院附小纪事之一—— 我演话剧

    记不得是哪一年,记不得具体的日期了。有一天,老师找到我,交给我一个任务:排演话剧《椰林怒火》。我在这个剧里演一个美国军官。这并不是因为我有什么表演才能,剧说是有人说我个子高瘦,面目也不那么“中国”……
    这是一个成人话剧,内容是越南抗美战争的事。具体剧情不记得了,只记得我在剧中作恶多端,最后被英勇的越南游击队一枪击毙。我不知道学校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话剧让我们演。
    小小年纪,那知什么表演,老师教得认真,我也学得很累。但最后总算是“上道”了。我竟然演得很有激情,激情得一发不可收——排演成功!
    正式演出的那天是在机械学院的大礼堂。舞台灯光一打,我看不清台下有多少人,反正黑压压一片。
    有生以来第一次登台,竟然不怯场,演得十分入戏……
    演出成功!
    最后老师对我的评价是:我演得最好。
    我不是一个很出色的学生,几乎没受到过什么表扬,尽管我对表扬是那么的渴望,对优秀学生常常受到的表扬是那么的羡慕。所以,就是这样一个“最好”,我终生铭记!

凝望晚霞的骑士 发表于 2012-12-7 17:26:50

本帖最后由 凝望晚霞的骑士 于 2012-12-7 17:29 编辑


远逝的岁月:机院附小纪事之二—— 男生宿舍开战场
      三四年级的男孩子还是很淘气的,那个年代没有丰富多彩的消耗男孩儿精力的游戏。男孩子玩儿的最多的就是“打仗”。打仗的方式多种多样,玩儿得最多的是枪战。其中有一种枪叫“绷弓枪”。那东西制作用材很简单,铁丝、橡皮筋、纸。样式也很简单(如下图)

http://img.obj.cc/forum/201212/07/105751wr6rhaih874l4b7y.jpg 6 小时前 上传
下载附件 (24.23 KB)



         有一天晚上,我们在宿舍里以屋子中线为准分成两拨,双方先是构筑工事,把被子集中堆在一起,人手一枪,备足子弹……      开战!只见屋里子弹横飞,加着我们的喊叫。不时还有人冲上来抵近射击……有打急了的,还高声叫骂,打到双方都没了子弹,还暂时停战,我们满地爬着捡子弹,那不是捡,就是抢,看谁抢得多。      捡完子弹再开战。真是开心刺激!      双方正打得激烈,突然,门口把风的那个同学叫起来:“老师来了……”,霎时间, 我们收起枪,把被子弄好,都装没事儿似的。可那满地白花花的子弹是来不及收拾了。         老师问是哪一个带头干的,所有的人都不吭声,一副无辜的样子。最后的结果自然是让生活老师狠尅一顿,还得把屋里收拾干净。就是这样,我们也十分开心。      这样的枪战打过不是一场,只是那次的规模玩儿大了,让老师抓个正着。      我对孩子曾讲起过当年我们的“枪战”,他竟然难以置信。

gui_my 发表于 2012-12-7 18:03:42

本帖最后由 gui_my 于 2012-12-7 19:09 编辑

       骑士的两篇回忆写得真精彩!充满童趣。把我们又带回到附小的生活中去了。演美国鬼子居然受到了老师的好评,看来学弟演的用心,从小有表演才干!可见学校从小就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素质培养。
       再看“男生宿舍开战场”,写得多生动,仗打得挺专业。把一群淘气孩子玩打仗写得活灵活现,这种快乐生活现代孩子恐怕就难以享受了。当年一起打仗的同学,要是聚在一起聊聊,那该多有意思!

laojy 发表于 2012-12-7 19:14:38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2-12-7 19:42 编辑

对于红歌达人刘畅,不少人并不陌生。听说他今年在星光大道的演唱已获票303874票位居榜首,最终获得周冠军。聊聊他的事吧。作为一位普通的人执著自己的追求让人感动。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U4NjAwNDUy/v.swf,

网迅:去年(2011年刘畅开着他装满器材,贴着“唱红歌行万里”横幅的小面包车,行走济南、上海、郑州、海口等三十几个城市,行程约3万公里。每到一处,前来听刘畅演唱的市民都对他的歌声报以热烈的掌声。

  4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来到刘畅的家乡岫岩,用镜头记录下刘畅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刘畅说,今年67岁的母亲对自己唱歌非常支持,妻子更不用说了。刘畅开红车游历大半个中国最困难的时候,兜里就剩3块9毛钱,他只能呆在车里等着。是妻子东挪西凑了5000元钱给刘畅寄了过来。

  刘畅一直梦想着能走上《星光大道》的舞台,这次央视的编导还邀请他到《星光大道》现场,感受了一下现场气氛。刘畅说,这更坚定了他要登上《星光大道》放歌的信念。

  走进《身边的感动》,送给母亲做礼物

  昨日,记者与刘畅取得联系时,他正在从北京赶回岫岩的路上。正巧赶上母亲节,刘畅幸福地说,终于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赶回家陪母亲过节了,“今明两天央视播出的《身边的感动》,也算是我送给母亲一个特别的母亲节礼物吧。 ”

  刘畅告诉记者,接下来他打算看望失学儿童及孤寡老人,用自己的歌声,为他们带去欢乐,用自己的经历,鼓励他们坚强地生活下去。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U3OTU1MzI0/v.swf

laojy 发表于 2012-12-7 19:26:07

再发一个今年刘畅获得星光大道人气王后在家乡演唱的视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YzOTUwMTQw/v.swf
页: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查看完整版本: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