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涂人 发表于 2012-12-8 09:43:17

laojy 发表于 2012-12-8 18:52:41

凝望晚霞的骑士: 有生以来第一次登台,竟然不怯场,演得十分入戏……
    演出成功!
    最后老师对我的评价是:我演得最好。
    我不是一个很出色的学生,几乎没受到过什么表扬,尽管我对表扬是那么的渴望,对优秀学生常常受到的表扬是那么的羡慕。所以,就是这样一个“最好”,我终生铭记!

有一段时间没见到对母校小学生生活的回忆文章了,凝望晚霞骑士的回忆把大家带回到难忘的快乐的童年。不怕见笑送上一幅插图不知能否起到助兴的作用。

laojy 发表于 2012-12-8 18:58:36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2-12-8 19:01 编辑

凝望晚霞的骑士:老师问是哪一个带头干的,所有的人都不吭声,一副无辜的样子。最后的结果自然是让生活老师狠尅一顿,还得把屋里收拾干净。就是这样,我们也十分开心。 这样的枪战打过不是一场,只是那次的规模玩儿大了,让老师抓个正着。

真有意思,难忘的童年啊。希望看到凝望晚霞的骑士校友更多在母校童年的回忆。也画一幅拙图凑个趣,哈哈。

凝望晚霞的骑士 发表于 2012-12-8 20:48:00

laojy 发表于 2012-12-8 18: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凝望晚霞的骑士: 有生以来第一次登台,竟然不怯场,演得十分入戏……
    演出成功!
    最后老师对我的 ...

哈哈,,,,,,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画得不错,学习了。

凝望晚霞的骑士 发表于 2012-12-8 20:49:07

laojy 发表于 2012-12-8 18: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凝望晚霞的骑士:老师问是哪一个带头干的,所有的人都不吭声,一副无辜的样子。最后的结果自然是让生活老师狠 ...

很形象,有专业水平。欣赏了。。。。。。{:soso_e113:}

老童 发表于 2012-12-9 11:07:05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2-12-9 12:55 编辑

2000年前后,我曾因一项课题的要求,进行了中国与能源相关生产中重大事故的调研。这次调研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河南的大水灾和每年中国煤矿生产中的矿难。

西水车 发表于 2012-12-9 13:50:29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2-12-10 07:49 编辑

凯迪网的照片。

领袖们在看什么?


4个军官

wangpei 发表于 2012-12-10 08:23:48

中国军队有“文职将军”吗?国防大学教授 徐焰 少将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7/11222323.html

失去的记忆 发表于 2012-12-10 18:14:52

本帖最后由 失去的记忆 于 2012-12-10 18:16 编辑

高层正在热读的书(网上下载):
故事要从一则微博说起,著名经济学家华生在几个月前发了一条微博:
  
  “去海里见老领导,被推荐读本书,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他认为中国这样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从历史上看也好,今天的外部环境也好,现代化转型不会那么顺利。中国人自己的代价也没有付够。过去这些年走得顺了些,下面难免会有反复。”
  
  他见的这个老领导就是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只要在网上简单搜索,你就会发现王在各种场合对不同的人推荐此书。不仅是他,央行的副行长也在推荐此书。据说京城的高层前段时间都在热读该书,那么这本书到底有什么魔力呢?
  
  看到《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书名,总觉得非常眼熟,仔细想了想,这不就是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序言中所提到的那句名言:人们似乎热爱自由,其实只是痛恨主子——的出处嘛。其实不仅追求自由是假,追求平等也是假的,霍姆斯说过:对于那种追求平等的热情,我毫无尊重之感,因为这种热情对我来说,只是一种理想化了的妒忌而已。
  
  我找来此书开始看起来,书并不厚,一天不到就能看完。书中提到的“大革命”就是指法国大革命,由于这场革命称得上是天翻地覆,因此相关的反思书籍不胜枚举,那本著名的《乌合之众》就是其中之一,不过托克维尔的视角略有不同。看完此书,我算是彻底明白了政府高层到底在担心什么,法国大革命之前的社会状况,同现在的中国实在是太像了!
  
  托克维尔出版此书的时间是1856年,距离法国大革命爆发(1789年)仅67年,原本他还准备写第二卷,可惜三年之后就因病去世。他出身贵族,短短的一生就经历了五个朝代(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他曾经是法国的外交部长,出于对政治的失望,后期就安心写作。托克维尔写完此书之后就被淹没于历史之中,国外掀起托克维尔的研究热潮还是近几十年的事儿。
  
  《旧制度与大革命》讲的是法国大革命到底为什么会发生。在历史教科书里总结革命爆发的原因,无外乎国王独裁专制,政府腐败,苛捐杂税,民不聊生等等通常所见的说辞。读者们也自然而然的觉得,肯定是官逼民反嘛,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所以起来闹革命。然而真相远不是这么回事。
  
  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国家几乎全都是君主制和农奴制,而法国的农民恰恰是这些国家中境况最好的,受到的压迫也是最轻的,这几乎颠覆了史学家的观点。革命并非从压迫最深的地方爆发,而是从最轻的地方爆发,在压迫少的地方,人民反而最无法忍受。
  
  以法国的近邻德意志为例,那时候的农民等同于农奴,农奴不得离开领主的庄园,如若敢私自离开,就要被通缉,抓回来之后还要受到惩罚。农奴的地位终身无法改变,职业也不得更改,能否结婚还要看主人的喜好,大部分时间要为领主服劳役。农奴的土地不能随意买卖,土地上种什么还要领主说了算,死后土地也不能全给儿子继承。
  
  可是类似的情况在法国早就不存在了,农民可以任意处置自己的土地,农奴制早已经绝迹,农民不仅不是奴隶,而是自己土地的主人。农民拥有自己土地的比例几乎是全欧洲最高的。有一位法国评论家写过这么一段话:“土地总是以超出其价值的价格出售,原因在于所有人都热衷于成为地产主。在法国,下层百姓的所有积蓄,不论是放贷给别人还是投入公积金,都是为了购置土地。”
  
  看到这里你再想一想中国,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热衷于购买住房,住房总是以超出其价值的价格出售,目前中国的住房自有率已经是全球最高,调查显示,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远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在中国,下层老百姓的所有积蓄,基本上都是为了购买住房。虽然中国已经有了这么高的住房自有率,但是几乎每个人都在喊“买不起房子”。
  
  法国这边是拥有土地的自由农民,德意志那一边是没有土地的农奴,为什么封建权利在法国人这边会激发起更强烈的仇恨呢?作者给出了两个解释,第一是法国农民已经变成了土地所有人;第二是法国农民已经完全摆脱了领主的统治。试想,如果土地本就不是农民自己的,那么强加在土地上的各种负担同他又有何干?德意志那边的农奴认为世界本就是如此,虽然他也痛恨领主,但更多的是害怕。农奴从没想过要推翻整个体制,来个大革命,有这种大胆想法的只可能是自由民。
  
  更加自由的制度确实提高了生产力,但最终却变成了自己的掘墓人,路易十六(当时的法国国王)的财政总监说道:“原本可以用来维持一家人生计的土地被平均分给5-6个孩子,这些孩子以及他们的家庭此后完全无法依靠土地生存。”这又变成了经典的“马尔萨斯人口陷阱”,自由的土地政策提高了粮食产量,但更多的粮食也孕育了更多的人口,可是土地却没有增加,大量没饭吃的年轻人最终要走上街头。
  
  大革命将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但是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恰恰是君主制最繁荣的时期,路易十六也绝非人们印象中的残暴统治者。例如,国王的猎物在狩猎区边缘毁坏了农民的庄稼,国王还表示应该予以赔偿。并非是国王自己损毁了农田,而是国王在狩猎区饲养的野兽干的。
  
  路易十六虽然是一国之主,但公众舆论对国王的影响非常大,据说他自己实际上服从于公众舆论,不断地向舆论咨询,对其表示敬畏。大多数外国人很难想象公众舆论在法国的权威地位,很难理解这股甚至能对国王发号施令的无形力量到底是什么,但它确实存在。后来的研究发现,当时的法国正在进行飞速的改革,农民的自由、平等和财产,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受到更好的保护。
  
  有趣的是,在这位开明、民主的国王统治下,社会的不满情绪正在加剧,民众的仇恨情绪并非只针对国王,而是针对一切旧的制度。以至于有人说:法国人的处境越好就越觉得无法忍受。革命的发生并非总是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差,更有可能是:一向毫无怨言,忍受着难以忍受的法律压迫的人民,一旦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其猛力的抛弃。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之前的政权更好。在法国人看来,路易十六最轻微的专横举动,似乎都比路易十四(名言:朕即国家)整个专制制度更难以忍受。
  
  看到这里,让我们再来想一想现在的中国,毫无疑问的,人民的生活水平相比于30年前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人民对于社会的不满程度反而是越来越深,最常见的一句抱怨就是:“这全都是体制的错!”在30年前,你很难想象公众舆论能够左右高层决策,而现在政府最常干的一件事就是给网络流言辟谣。在30年前,老百姓对于报纸上的东西是深信不疑,而现在人们宁可相信网络谣言。现在没有人会否认整个社会的法律制度越来越人性化,但是老百姓似乎变得越来越无法忍受了。比如,政府官员抽高价烟,被放上网之后,就丢了官。这在西方国家根本不会出现的事情,在中国却发生了。
  
  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最重要的政治家是谁?不是国王、不是大臣、不是贵族,而是普普通通的文人,或者叫知识分子。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感觉很吃惊?法国的知识分子同德国的完全不同,德国同行完全不问政治,只埋头于研究纯粹的哲学,但法国的知识分子非常热心于公共事务,因此你完全可以称他们为法国的“公知”。
  
  这些法国公知看到社会上特权泛滥,自然而然的觉得特权没有存在的理由,并延伸出了“人人生而平等”这样的思想。他们对一切旧事物和传统感到厌恶,准备用新的蓝图重建整个社会。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拥有从政的经历,一切仅仅存在于他们的大脑之中。正因为他们脱离实际,因此他们对于自己的这套理论盲目相信,并充满热忱的加以传播。法国公知对于伴随着革命而来的破坏,连想都没想过。同样是因为愚昧,法国民众对于公知言听计从,衷心拥戴。
  
  想想看,纳税人深受摊派之苦,听公知说人人均应平等,当然很是振奋;一个农民,种的庄稼被贵族养的马吃了,他听说一切特权都应受到谴责,自然是欢呼雀跃。就这样,每个老百姓都成了哲学家,政治被植入了强烈的意识形态意味,于是,公知控制了国家的舆论导向,摇身一变成了政治领袖,没人能够与公知争夺这个地位了。
  
  公知不但获得了底层民众的认可,还获得了很多贵族的支持,不少贵族纷纷解囊资助公知的写作事业。这些贵族们完全忘掉了,一旦这些理论受到普遍承认,就不可避免的转化为政治激情和行动,最终要打破整个旧制度。于是你就看到很奇怪的一幕,贵族们一边享受着缴税豁免权和其他种种特权,一边又大力的抨击这些旧制度如何的荒谬,贵族们正在亲手埋葬他们自己。作者的评价是“旧制度的上层阶级竟然这样盲目的促进自己的灭亡”,你是怎么也无法相信的。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又觉得中国的现实几乎是法国当年的翻版?中国的公知们完全没有任何的行政经验,但是他们全都坚信自己的理论能够让每个中国人更好,并用种种美丽的口号来获取民众的支持。在网络上,他们有着呼风唤雨的地位,数以千万计的粉丝对他们言听计从,说的任何一句话都被当做了真理。而体制内的人,一边享受着特权,一边却纷纷抨击整个体制。而老百姓呢,没人关心具体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大家都只关心“你是不是我们一伙的。”变成了纯粹的站队游戏。就这样,整个社会上下一齐在努力,准备推翻这个体制。
  
  最终大革命到来了,即使是最聪明的人,也没能预料到大革命的爆发,但是他们此前的所作所为,全都在促使革命更快的到来。革命之后,人们所期待的东西没有一个到来,来临的只是繁忙的砍头大戏。
  
  继处死路易十六之后,断头台的工作越来越繁忙,不到50天的时间,仅巴黎一地就处死了1376人,平均每周196人,到罗伯斯庇尔被处死的时候,著名的刽子手夏尔桑松已经砍掉了2700个脑袋。断头台的“荣誉”也逐渐从高层走向平民,据勒庞描述,被砍头的农民和工人就有近万人。断头台的效率惊人,21名吉伦特派用了30分钟,31名税务官用了35分钟,54名红衫党用了28分钟。
  
  其中近代化学之父,著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因为税务官的身份也被砍头。在临死前,他做了最后一项实验,他和刽子手约定,想知道头被砍下来之后,意识还能维持多久,他说脑袋掉下来他就眨眼睛,刽子手仔细数了数,一共眨了15下。不过这一说法不见于正史。
  
  写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明白政府高层在担心什么了,法国大革命之前的社会同当下的中国有着惊人的相似。要说法国大革命有啥成就?估计最直接的就是成就了拿破仑,让他当上了皇帝。王副总理说:“中国人自己的代价也没有付够。过去这些年走得顺了些,下面难免会有反复。”会不会一语成谶?
  

文信 发表于 2012-12-10 19:09:39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2-12-11 19:58 编辑


各位学友:大家好 我今年夏天无意中,通过报社的关系有幸参加了一部关于如何关心空巢老人问题的电视剧的拍摄。电视剧的名字叫:后院有宝。真正尝到了剧组里盒饭的滋味。剧中主要演员有修宗迪《建国大业》中演付作义的演员,还有雷恪生。女演员中有张弘《北京电视台经济频道主持人》此剧有可能在春节先后上映。谢谢学友关注!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朱轶

文信 发表于 2012-12-10 19:30:57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2-12-11 09:05 编辑

各位学友大家好!刚发几张照片让大伙见笑了,以前发老片,今儿发个新片。眼下参加拍电视剧热门,有了个小机会就混了进去。“后院有宝”这个电视剧是描写几位空巢老人由于儿女都以工作忙当借口,不顾及老人的感受,使他们很受孤独。因而几位老人在一起导演了一部自家后院有价值不诽的宝物。惹来女儿、儿子、姑爷、儿媳,天天回家找宝的闹剧。在剧组我还看见了王为念,他可能演儿子?能不能在年底播岀就不知道了,哈哈重在参与嘛!

胡世坚 发表于 2012-12-10 22:52:38

本帖最后由 胡世坚 于 2012-12-11 21:33 编辑

       热烈欢迎gui--my大姐又一次找回家来,大姐的文章附小师生都爱看,你回家,让大家精神倍增,兴味盎然!
       热烈欢迎晚到的凝望晚霞的骑士:你费了很大的周折,用你的智慧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园。你的到来,充分展示了你对《机院附小》几十年来充满了怀恋,一往情深,今日你终于实现了和附小师生会聚的愿望,回到了这片乐土家园,来到家里马上就向家人倾诉你的一腔情怀,通过你的回忆,向大家讲述那些令你难以释怀的儿时往事,于是你把一件件充满了童真乐趣的往事,重新呈现在我们附小师生的眼前,让我们和你共同分享你童贞儿时的无穷乐趣,你的文章写得很好,很真实,很客观,活灵活现让人爱看。你好不容易回到乐土家园,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出来吧!我们爱听!再次表示热烈欢迎你回家!
       谢谢王培邻居好友和西水车版主的指点,让我能够顺利的改造已上帖的文章,能有你们这样的好友,让我能够随时遇到难事得到及时的救助,感谢之至……。{:soso_e100:}

wangpei 发表于 2012-12-10 22:55:35

育新同学——

youyou 发表于 2012-12-10 23:06:53

我有很长时间没上小学的网了,都快忘了怎么上了。今天一上网,有那么多那么多的页码没看过,真是看不过来了。

胡世坚 发表于 2012-12-11 11:15:37

本帖最后由 胡世坚 于 2012-12-11 21:20 编辑

感谢大版主西水车,把我上网的文章字迹改成大号,让大家能够一目了然。不知为什么我对上网写文章,放大字体还不会,无奈,只好用极小的字体上帖子了,上网后的文章,我也找不到编辑文章的方法,非常无奈,只好被动地勉为其难的上帖了,本想打电话向你请教,但又怕麻烦你,只好算了,没有想到,估计是你在百忙中,竟然看到了我们的难处和不便,帮助我们实现了自己想放大字体的愿望,谢谢你啊!我知道你作为大版主,一直以来都是在学友、老师遇到困难时,总会伸出援助的双手给与无私的援助,难能可贵啊!王培友人也一贯如此仗义勇为,我从内心钦佩,向你们学习致敬!!

gui_my 发表于 2012-12-11 12:02:44

本帖最后由 gui_my 于 2012-12-11 13:00 编辑

       附小昨天的辉煌,今天的凝聚力 ,是有一群撑起机院附小的人们---我们尊敬的老师               
               
               献给撑起机院附小的人们---华秋岳老师
   
    今年深秋的一天接到华老师的电话,邀约我见个面。我如期去了华老师家。这次见到华老师步履蹒跚行动不便,走路竟是双手边扶家具边走。床上放着钢制的护膝,用来帮助支撑双腿。家里放着轮椅,经常要坐在轮椅上代步。年过八旬的老师受到膝盖病痛的折磨,多方求医治疗,没有明显效果,华老师说到身体状况很是无奈。我的心里五味陈杂,不知道说什么好。我想说的安慰的话语,在这时候都显得苍白无力。疾病这个魔鬼专门向老年人进攻,让痛苦伴随着每一天,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啊。 他担心不知何时才能见到我,把自己写的书法作品、还有一对汉白玉的镇纸石送给我,留作纪念,鼓励我要练好书法。我的心里感激无比,老师还在关心我们的生活。临走的时候华老师还坚持把我送到门口,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心里阵阵的痛,我真希望出现奇迹把华老师的膝盖治好。       我们6.1届的体育课是华老师教的,小学时经历的第一届团体操、打乒乓球、踢足球、游泳。。。那些情景铭刻在我们的脑海里。年轻时候华老师神气、帅气,身材挺拔,也师道威严。我们同学聚会提到学校的老师,频率最高的要数华老师!尤其是男同学,经常提到“当年华老师最宠爱我。。。”究竟华老师宠爱了谁,没有答案。但是华老师让学生都喜欢体育课,喜欢运动,把体育运动的种子播洒在同学的心田,称得上是教育有方!让学生受益终身。这两年,我们班的同学两次去看望华老师,畅谈在学校的师生情谊、退休以后的生活,十分惬意。每一次还要送给我们他写的书“翰墨两代情”,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我们还会去看望我们可敬可爱的老师。
   衷心希望华老师治好双膝,摆脱病痛,一定会的!
   

文信 发表于 2012-12-11 21:39:50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2-12-12 12:56 编辑

谢谢学友、及胡老师的期望。但愿“后院有宝”能够如期播出,上次小聚有幸见到华芝萍,谢谢你告诉我这个网址我才找到了咱的新家!在这里我要祝华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愿咐小师生平安快乐!

胡涂人 发表于 2012-12-12 09:15:02

舟桥部队 发表于 2012-12-12 15:43:51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2-12-12 16:19 编辑

没来晚吧?

凝望晚霞的骑士 发表于 2012-12-12 17:06:20

本帖最后由 凝望晚霞的骑士 于 2012-12-12 17:07 编辑

远逝的岁月:机院附小纪事之三   累瘫在床上

      从小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没受过徒步之累,不知走能累死人。有一天,我和最要好的同学高晓阳说,“咱们星期六走回家吧。”他想了想同意了。
      机院附小每周六吃过午饭就可以回家了。我和高晓阳背起书包,出了机械学院的大门一路向西。经关东店--朝阳门--东四--美术馆……开始,边走边玩,十分自在。可不一会儿就累得没心思看风景了。那是一个热天,直走得又累又渴。好在路边不时可以找到水龙头,每见到一个水龙头,我们就跑过去喝个饱,再洗一洗脸。(那个时代,北京的一些平房区自来水还没有入户,一个平房区片共用一个水龙头。这些水龙头常常设在路边。)
      我们继续向西,经北海--西四--白塔寺……到阜外大街我和高晓阳分手。我到家了,可他还要再向西,一直走到百万庄。
      到了家,我一头扎在床上,再也不起来了。母亲问是怎么回事儿,我说是走回来的,把她吓了一跳。
      “这么远你能走回来,累坏了怎么办,走丢了怎么办,这死孩子……”
      那天晚上睡觉,一翻身从床上掉到地上我都懒得再爬上去。
      星期一我见到高晓阳,问他怎么样,他瞥了我一眼:
      “你害了我了,以后我再也不跟你走了……”看得出来,他也累瘫了。{:soso_e136:}{:soso_e113:}


laojy 发表于 2012-12-12 19:07:23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2-12-12 19:12 编辑

文信 发表于 2012-12-10 19:09 http://bbs.obj.cc/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各位学友:大家好 我今年夏天无意中,通过报社的关系有幸参加了一部关于如何关心空巢老人问题的电视剧的拍 ...

得知文信校友参与拍摄《后院有宝》特别高兴,母校的师生真是人才辈出,没想到演艺界也有了咱们校友大展身手。热切期待看到文信的精彩表演。



laojy 发表于 2012-12-12 19:26:59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2-12-12 19:30 编辑

wangpei 发表于 2012-12-10 22:55 http://bbs.obj.cc/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育新同学——

没想到好朋友、好邻居跟演艺界的明星也有密切联系,还和陈佩斯一个学校摸过勺子。哎呀,你咋不也到里面找个角干干,好让我们观赏观赏享享眼福呀。开玩笑继续开下去,不会介意吧!


——哥儿们,和我搭班演个小品怎么样。
——哟,太好啦,咱俩就演你卖羊串那段。

文信 发表于 2012-12-12 20:00:05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2-12-12 21:01 编辑

谢谢鞠大哥的表杨,谁知道该剧是否通过审查呢?各种体材的影视剧都要适合当前的形势才行。十八大以后的今天主要任务是正确调整经济发展的方向问题,我估计近期播出的希望不大。总之谢谢各位学友和胡老师的期望!再一次祝愿附小的老师和学友们健康愉快!家合万事兴!

laojy 发表于 2012-12-12 20:59:03

gui_my 发表于 2012-12-11 12: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附小昨天的辉煌,今天的凝聚力 ,是有一群撑起机院附小的人们---我们尊敬的老师               
...

去年不少母校的老师学生庆贺华老师八十大寿,大家都恭祝华老师健康长寿,大家感到多么快乐,我们有一位健康幸福的华老师,华老师感到多么高兴,有这么多老师学生爱着他。



laojy 发表于 2012-12-12 21:34:42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2-12-12 21:36 编辑

再向华老师献上一首歌《祝您健康长寿》
http://player.ku6.com/refer/DSsrjHd-6UsVVbjI27EtoA../v.swf

laojy 发表于 2012-12-13 10:21:44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2-12-13 10:24 编辑

舟桥部队 发表于 2012-12-12 15:43 http://bbs.obj.cc/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来晚吧?这位客人是头一次来到母校论坛吧,哈哈,“革命不分先后,来到不计早晚”,只要来到都是大家期盼的贵客。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看到署名是舟桥部队,想必曾在这只部队干过,咱们论坛特别需要能够牵线搭桥的人才,引领更多的老师校友来这里相聚。


laojy 发表于 2012-12-13 10:32:20

新朋友舟桥部队的到来,会引起大家对舟桥部队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兴趣。转发一组照片,请大家观看。













凝望晚霞的骑士 发表于 2012-12-13 10:33:42

本帖最后由 凝望晚霞的骑士 于 2012-12-13 11:04 编辑

远逝的岁月:机院附小纪事之四——大个儿肉包子


       记得机院附小食堂常做肉包子,不知是当时人小显得那包子大,还是那包子确实大,反正我得用两只手拿着。这种大肉包子馅儿还是纯肉的,像个大丸子,一咬就窜油,吃个包子常常弄一身。
      从小不爱吃肉,见肉就腻。怎么办,不吃不行,吃又吃不下去,有一天,我发现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同学,吃起肉包子呼哧带响,看样子很爱吃肉。我就和他协商了一下,后来,每次吃肉包子,我就把馅儿给他,他把皮儿给我。我俩各取所爱,双方满意。
      这个方法不仅延续到我离开这个小学,当兵到部队后,我也拉住一个爱吃肉的战友,吃饭时让他坐我旁边,凡有肉的菜,把肉都给他,肉包子还是我吃皮儿,他吃馅。
      直到今天,有时吃肉包子,还会不时想起机院附小那个一咬就窜油的大肉包子。

凝望晚霞的骑士 发表于 2012-12-13 11:09:44

凝望晚霞的骑士 发表于 2012-12-12 17: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远逝的岁月:机院附小纪事之三   累瘫在床上

      从小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没受过徒步之累,不知走能累 ...

哈哈,我以为当年就我有如此壮举。没想到同学们都长征过。。。。。。我家住的是阜外大街的建工部宿舍,我家的西边是有一个楼是一机部的。

胡涂人 发表于 2012-12-13 11:10:22

页: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查看完整版本: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