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ojy
发表于 2013-1-23 16:22:55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3-1-23 17:43 编辑
失失去的记忆转发:两个月里,超过11万东德人绕道捷克斯洛伐克进入匈牙利,从匈牙利前往奥地利,再由奥地利进入西德。恶作剧的年轻人偷偷地把东德国旗中间的代表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的麦穗、锤子和圆规改画成一个行李箱。Hingst与50万东德人一起涌进资本主义的西柏林,她说“东柏林几乎空了”。
这一段时间有不少文字与图片讲述柏林墙的倒掉。人们关注并议论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有强烈的戏剧性,还因为它给人们的启示太深刻了。这个历史大转变的标志性事件足以让现在尚存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认真思考为什么所谓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不愿当家作主却潮水般涌进“水深火热”的资本主义深渊甘当奴隶。人心向背十分清楚,除了说明国家与统治者得民心者有天下,失民心者无天下的真理之外,还说明了自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及其政党自身有严重的问题。如何解决,在正式公开发表的官方媒体及理论刊物对此都没有令人信服的回答。现在留给管事者回答及解决这个问题的时间不多了。人们期盼中国新任的领导者能够真正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
laojy
发表于 2013-1-23 17:17:42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3-1-23 17:23 编辑
失去的记忆 。。。。。。允许有人唱东方红,也应该允许有人公开的评论大救星,观点不同,和谐相处。西水车:“观点不同,和谐相处。”。。。。。。起码公民骂政府不会再担心受到追究了。
两位老弟说的是,言论开放,说实在的比以前有进步,有人不仅公开指责政府,还有人毫无顾虑地公开发泄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不满。这在以前是要当“反革命”,陷于牢狱之灾,甚至掉脑袋。但是让这些不满登上国家和党的官方媒体恐怕还不行,另外仍有不少当权者不能容忍有人提不同意见,对有不同意见的同事或下属打击报复不乏其人,对闹事的百姓抓起来收拾修理也是时不时闹出一出来。所以这种开放进步还是有限度的。因此我们在提点意见发表点不同观点还是要有点自我保护意识。我有时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欧美的“资产阶级统治者”允许人们公开在媒体上揭丑亮短,甚至于画漫画对其讽刺嘲弄,而我们的信誓旦旦执政为民的公仆仍然有人做不到。。。。。。
laojy
发表于 2013-1-23 17:42:12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3-1-23 17:44 编辑
张跃校友的画作真是不凡,看后让人赏心悦目。大版主能否请张跃校友来论坛给大家说几句,欣赏了他那么多的佳作,给大家一个能够当面致谢的机会,另外借此沾点仙气,给自身增加点艺术细胞。
laojy
发表于 2013-1-23 18:44:10
huaqiuyue2009 发表于 2013-1-19 18: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燕归来
新年伊始,我想是该我回归附小这个大集体的时候了。
我是从父亲口中知道附小论坛的,几年了一直在 ...
华老师不顾年老体迈在论坛上发出了长帖向老师校友们掏出了心窝的话。轰动了母校论坛,深深感动了老师与校友。胡老师与众多校友都发帖响应,回忆与华老师早年相处的难忘的日子,对华老师在那个不堪回首年代曲折悲苦的不幸表示深深的同情,对华老师忍受折磨与屈辱,顶住压力与非议,直面人生,敬业爱生从事体育教学,开展体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让学生健康了体魄,让学校得到了荣誉,表达了极大的敬意。华老师的经历给人很大教益,一是华老师在极左横行的时代及“文革”中受到的伤害,再次真切告诉我们“极左误国,文革害民”,社会与人民绝不会再回头走这条绝路。二是华老师的高尚品行,给大家如何面对人生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华老师在苦难与屈辱中不言败,不灰心,不放弃,始终追求人生崇高的目标,而且终于取得了成功。三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挚友情会给人带来鼓舞,带来信心与勇气。所以真正的人应该是特别珍惜牢记这份真情,切莫轻言放弃。华老师说过老师同学的对他的真爱给他鼓舞,给他力量。这句话我们都应牢记心中。四是学习华老师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华老师退休后,尽管身体有疾仍尽心从事中华传统文化的收藏传播保护工作而且卓有成效。对华老师来讲,这是事业,但也是闲暇之余享受自已爱好带来的情趣。我想这样学习华老师的文章才会学而有益,才会不负华老师谆谆教诲的初衷。
laojy
发表于 2013-1-23 18:55:15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3-1-23 19:02 编辑
借助校友去年曾发来祝华老师80大寿的一组照片制作一段视频,敬祝华老师精神愉快,健康长寿。
http://player.56.com/deux_120579660.swf
胡涂人
发表于 2013-1-24 09:16:44
all_right_1
发表于 2013-1-24 11:40:15
失去的记忆 发表于 2013-1-23 09: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此文在网上有很多争议,供参考
[原创]为什么说中国的孩子都是输在起跑线上的!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现 ...
看了一遍说的挺好,这事说来话长.而且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一锤子买卖和科举制差不多.,想想也太腐朽落后了,美国那边好一些,学校根据"高考"(sat 还允许考多次),学校高中期间成绩,校外话动等,最后学校有自主决定权来录取学生.看起来比较合理,在国内很难做到.对比一下,我们一些制度真的很落后,台湾也是这样.
西水车
发表于 2013-1-25 08:26:09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3-1-25 08:32 编辑
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95408602_1237996887_P062RiRqXmKP+Eh0HTWxve0D+/cXuvDogG+wu1qiJQxPE1XaapWcZt0P5inUFqwbrz0xHcZkeP8wkkR5Zata3TQjYA8bilM/s.swf
这是记录的发生在2010年10月郑州马路上的交通违章案件的视频,最后10秒钟最有看头,下手抓人的可能是最大的官,其他人似乎都不敢下手。就当看热闹吧。哈哈!
胡涂人
发表于 2013-1-25 08:49:06
胡涂人
发表于 2013-1-25 09:01:26
文信
发表于 2013-1-25 17:21:14
本帖最后由 文信 于 2013-1-25 17:23 编辑
告之各位学友;由文信露一小脸儿的电影终于上了电影频道了!就在昨晚片名“后院有宝“。可惜只有几秒钟的展露,导演会说王宝强也是从几秒钟开始亮相的。知足吧!要不是用你的店作背景,再加上有熟人儿你连这几秒钟都没的上。你们看够有多惨,这就是规则。不过店里到挣了场地费,我这老头算白搭。让老师、学友们多多见笑了!只当找个乐。
laojy
发表于 2013-1-25 19:44:56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3-1-25 19:46 编辑
胡涂人 发表于 2013-1-21 16:48 http://bbs.obj.cc/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段旧事 耐人寻味
...
胡涂老弟讲的这个故事很经典,在那个年代这类事情几乎是俯拾皆是,因历史、政治、成分、派别等问题不要说师徒就是一家人也势同水火。这位徒弟没有找人揭发批斗师傅已算客气的了。遇到这类事情有时并非当事人绝情,很可能是怕受牵连殃及自己与家人。我有一个老乡其大伯是位老革命,文革中有人得知其弟是国民党军的军官逃到台湾,于是受到残酷批斗自杀而亡,这一家人那是大遭殃。其弟在台湾却混得很得意,家有万贯。改革开放后其大伯的冤案得以昭雪,其弟返乡受到热烈欢迎,支持家乡建设,于是我这位老乡一家人才开始受到政府与组织的高待。。。。。。这样的故事也值得人们深思。不过这两位小徒弟在那个年代又拿粮票,又拿钱救助(大家都知道那时候20元钱可不是个小数)”阶级敌人“值得大书特书。说明既使在那个年代,仍然有人保持着善良的本性。
西水车
发表于 2013-1-25 23:21:03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3-1-25 23:25 编辑
laojy 发表于 2013-1-23 17: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张跃校友的画作真是不凡,看后让人赏心悦目。大版主能否请张跃校友来论坛给大家说几句,欣赏了他那么多的佳 ...
在广州的张跃同学委托我的回复信:
西水车兄:首先感谢你把我的拙作(山水画)放上附小论坛。感谢你们的关注!也很感谢laojy、糊涂人、凝望晚霞的骑士、革命后代、beiwei等校友们的评点!你们真诚的评价对我来说都是极大地鼓励!不才的拙作只是退休后的消遣,当然,更是一生的爱好。让各位见笑了!谢谢大家了!《附小论坛》是我又一可爱的家园!我每天必读。老师和学友们的文章不但水平高,而且里面有很多让我感到亲切、值得怀念的故事。也有让我增长不少见识的丰富内容。《附小论坛》亦藏龙卧虎,高手不少!很是喜欢。机院附小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家园!《附小论坛》——望大家都能珍惜爱护她!想念老师们,想念60届同班的同学们!祝大家身体健康、幸福!谢谢!(西水车,请代劳了。我个人博客“二竹斋主”,有时间可进去看看,有我和大连合作的“诗与画系列”,只是玩玩而已,望指教!) 张跃字 2013.1.25晚
胡涂人
发表于 2013-1-26 10:46:59
laojy
发表于 2013-1-26 12:34:09
all—right:当年东北战场主官黄埔教官陈诚陈辞修惨败公主屯,在一片杀陈诚以谢天下呼声中,引退台湾,做在台湾省省长官邸,他痛定思痛,想起共产党十几年前在农村减租减息,开始提出375减租,耕者有其田。佃农从此生产士气高涨, 逐步奠定台湾经济基础。
all-right谈笑声中的这段话却说了件很严肃的大事。农民是中共夺取政权及至到今天的建设是做出最大牺牲与贡献的阶层,当年蒋介石没有解决农村农民极度贫穷和无权的问题,中共是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后来的土改,农民为了保卫既得的胜利果实不惜流血牺牲与国民党军死战,为的是不能让还乡团回来。后来的合作化、人民公社农民把土地无偿地交出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涉及土地问题上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基本上处于无权地位。国家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建立在牺牲农民利益的基础上,看看城市里的苦活脏活累活,城市建设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干的,然而他们至今还没有彻底摘掉二等公民的帽子。这个问题不彻底解决,农村农民可能会成为国家是否稳定的最大变数,因农民而胜利也会因农民而失败。蒋介石确如老弟所说到台湾才吸取教训以赎买地主土地分给贫困农民的以稳定在台湾的统治地位。我们政府现在也在采取措施改善农民的生存条件。
laojy
发表于 2013-1-26 12:44:12
说到中国两岸关系,现在台湾老百姓在意识形态上已经看得很淡前两年台湾就推出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公仔的搞笑雕像。转发如下,版主如觉得不合适可以删掉。
蒋介石与毛泽东公仔在台湾销售热度惊人,第一版已热销一空,正赶制第二版。(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蒋介石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公仔”在台湾推出 两岸交流进一步加强,国民党党史馆与厂商合作订制两岸人物公仔,其中以蒋介石与毛泽东公仔销售热度最惊人,第一版已热销一空,正赶制第二版。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党史馆八月开始推出两岸人物公仔,还包括蒋宋美龄、蒋经国等,下个月孙中山诞辰,将推出孙中山公仔。 而马英九、萧万长公仔销售情况不如预期,对于蒋毛公仔热销超过马萧公仔,党史馆主任邵铭煌解释,开放大陆观光客来台后,才出现蒋毛销售高于马萧的现象。(本文来源:中新网 )
laojy
发表于 2013-1-26 13:59:47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3-1-26 14:11 编辑
华老师:之二:
我是1957年9月到一机部子弟小学任体育教师的。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体育学科应该说是小有成绩的,而我只是认真地、无怨无悔地做了我应做的工作。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想起仍然令我心动;一个个鲜活的身影仿佛仍在眼前跳动。
华老师的回忆读了第一篇令人激动,读了第二篇仍然禁不住还想重复几句,道道个人的感受。看到了华老师当年尽管背负着沉重的政治包袱与压力但是仍然全心全意投入体育教学中,无论是精心上好每一堂体育课,还是周到细致地组织参加大型体育活动都取得显著的成绩都突出表现华老师高度的责任感与事业心。做事做人都给学生树立了榜样,正因为如此华老师在今天仍然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热爱。华老师的精神会作为永远的财富深藏在大家的心中,激励大家像华老师那样做事做人。另外华老师作为一位身有疾患的80多岁的老人热心参与母校论坛与老师校友的交流,没有对老师学生那种恋恋不舍的深厚感情,没有与师生促膝谈心相聚的强烈愿望是作不出来的。华老师这份深情我们大家一定会牢记在心,不弃不舍,永远,永远。
laojy
发表于 2013-1-26 16:40:30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3-1-26 16:55 编辑
华老师:之三:
4-11聚会,我也是发起人之一。。。。。。地区这个范围,教职工还住在原来的大院宿舍里。退休后,不少同事互相常来常往,有的可以说几乎天天相见。如胡世坚老师多次到我甘家口住处作客;王敬老师更是每年都要来我住处看望,过年过节互致电话问候,关系十分融洽。在北京的教职员工们,差不多一、二年就有一次小聚会。
(从中看得出来母校的老师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团体,华老师与其他老师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有一次到会的老师特别多,好象有一、二十人,姜淑勤校长也参加了,在聚餐时对大家说:在“文革”时期给大家带来的“麻烦”表示歉意;并拿出2000元钱付了餐费。(姜校长的歉意让人感动)
2004年秋天,我搬到房山新居,曾计划约请一些附小老师到我家作客,但恶耗频频传来:赵守信老师走了,王敬老师走了……突然感到,过去一起并肩战斗过的老同事能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于是萌发了组织一次老师聚会的念头。(日月如梭,老师与学生年龄越来越大,相见相聚的日子真的越来越少了,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校友与校友相见相聚的机会就显得越来越宝贵,需要格外珍惜)
2009年春节,大年初二(或初三),我专程拜访了胡世坚老师、丁锡民老师、郭慧荣老师,提出了组织一次附小教职工聚会的建议。(顺便说一下,我自1971年搬出机院7号楼以后,已经20多年没有回去过了。为什么选择在大年初二就去拜访她们呢?说明当时心情的迫切!)师生聚会。当年正是建国60周年大庆,我还特别提醒胡世坚老师这么大的上百人聚会,一定要向当地居委会、派出所备案。(多谢华老师为4-11师生相聚不顾年迈,不辞辛苦,奔走呼号,提出建议,为实现师生欢聚作出了努力。为防万一,还特别提醒大型集会要报告备案,真是为了聚会顺利举行,想得细致周到。)
为纪念中国首位工艺美术师、我的父亲生辰110周年,编写、出版取名《翰墨两代情》---多宝斋藏画选的画册。为了这本画册,我已前后用了十余年的时间,整理、照相、装裱我父亲留下的大量中国书画作品。从书画的照片拍摄、文字资料编辑、校对、联系印刷出版,最后把剩余的书画交付拍卖出售等等,几乎都是我一个人的工作。由女儿帮助文字录入,外孙女协助照片扫描、书稿排版整理,但是我作为总策划、总执行,事无巨细,都得过问、过目。。。。。。我最终做完了一生中最后一件大事,在有生之年,了却了可以告慰老父亲的一个心愿。。。。。。(华老师及其家人都为宏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出很大努力与贡献。华老师80多岁高龄带领家人完成父亲的心愿,可喜可贺!向华老师及家人致敬!)
huaqiuyue2009
发表于 2013-1-26 17:05:54
附小情怀之四
怀念附小“科任组”的老师们
我1957年9月到附小的时候,还没有“科任组”。五、六年级任课老师在一个办公室,设“室主任”一名,其实就是起个“小组长”的作用。体育、音乐、美术各科老师分别在高、中、低年级老师办公室参加政治学习、教科研活动。58年后,学生班级多了,体育、音乐、美术、手工等任课老师成立了“科任组”,我是组长。
当时附小科任组老师配备,在现在看来都是很强的,建校时,体育老师是董之青、余梓村,后来是李运彤老师、王敬老师和我,我们合作得很好。特别是王敬老师,他是转业复员回到学校,因他是共产党员,领导特意派到“科任组”来“监督”我的。但是王敬老师为人厚道,作风正派,实事求是,工作中能吃苦耐劳、勤学苦练,和我始终友好相处,最终我们俩成为好朋友。他对我的家庭情况最清楚了解。说实话,当时附小老师家里最穷的一个是我,几乎没什么家具,71年从机院7号楼搬家到甘家口一机部宿舍时,在朝阳门雇佣了两辆平板车就把我这个6口之家的全部家当运走了,住进新居,三间房子空空荡荡。
退休后,王敬老师几乎每年都要来我家探望,看看有什么变化,看到家具多了,穿的用的东西多了,很高兴地对我说:现在日子好过了吧?!我和王敬老师相处之日,家长里短、附小的过去、现在(包括在西安的老师们)无所不谈。尽管他身体不好,但每年都不辞辛苦,从团结湖到甘家口的黄瓜园来看我。他的因病逝世,令我悲痛万分,因为我失去了一位最真诚、最知心的好友!
廖永哲老师是和我同一年调到机院附小的。听说他参加过抗美援朝,在空军做地勤工作。来附小之前,他在二机部干校任教。他在附小担任全校美术课、课外活动辅导过航模小组。他对美术创作很有灵感,用今天的词语是很有“创意”。我和他一起搞过二次展览,一次是在三里河一机部行政司主办的大跃进成果汇报展览,又一次是学校自己搞得教学成果展览,廖老师做美术版面设计,我做文字书写。后来,陈廷武、高金楼二位老师教美术了,他才该教算术。
廖老师为人忠厚,很有风趣、有风度,敢于对事物发表意见、亮明观点、善于辩论,有“鸭子”外号的美誉,意思是说“锅开了、肉烂了,嘴还是硬的”(一笑)(另因他手脚都长六指、趾,似鸭噗)这是群众对他善意的美称。可惜,他也走得太早了。听说,他在住院治病期间,还对前去看望他的领导表示他的入党志愿。多好的同志!
陈廷武老师是归国华侨,才貌出众,一表人才,来附小之前她,他在机院体育教研室任职,擅长武术、太极。陈老师的书法,堪称附小第一!每天早上到办公室,第一件事情就是联系书法,他的绘画素描写生基础很好,又擅长声乐,教过一段时间音乐。
附小撤销后,他在呼家楼二小教美术,我在呼家楼学区任教学干部。
改革开放后,他第一个办了出国探亲,我在他之后第二年办出国探亲,这在79、80年时附小教职工中的轰动新闻了。可惜,记不清是哪年,陈老师因白内障手术失败导致双目失明。
高金楼老师在附小教美术多年,据说他在南方某地曾为陶瓷厂做过美工设计,即在陶瓷杯、暖水壶上作画,用今天的话叫做“实用工艺美术”。在附小这样一个小学校了,先后有三位高水平的美术老师教课,在朝阳区里是不多见的。那时,朝阳区教育局直接领导中学,而小学划归地方各街道管辖。附小撤销后,高老师调到呼家楼街道文教组当了干部,成为我的“上级”领导。在后来,文教组撤销,高老师又到团结湖一小教美术,我调到呼家楼学区任教学干部,成了他的 “领导”。昨天还是他“领导”我,今天变成我“领导”他,历史总是在这样开着各种玩笑。
蓝为荣老师是从全总文工团调来的,教过手工课,她的舞蹈基本功相当了得。在一次附小年终文艺汇演时,她带领其他老师一起演出的一个少数民族舞蹈,我担任手风琴伴奏,只见蓝老师举手投足相当的专业水平!在机院文艺演出汇演,蓝老师表演的独舞,更是获得了满堂彩!
蓝老师的爱人是解放军军乐团的一名管乐手,让人永远不能忘记的是,蓝老师的爱人为抢救一个不慎落入化粪池的男孩,英勇献身的事迹,这是就发生在附小教工宿舍后面,全院师生为之震惊!他的英勇无畏、气壮山河,永载史册,铭刻在附小人的心里。
赵守信老师作为科任老师不在我们“科任组”办公室,他教自然、常识课,他是从一机部干校调来的,据说因他有自家房产的住房,不用交房租,还能收房租,是剥削行为;领导把他的共产党员党籍办了劝退。文革结束后,落实政策,有恢复了党籍。他家住在白塔寺背面的一个胡同里,王敬老师和我带学校足球队到官园体育场参加比赛就到他家去过。附小撤销后,赵老师分到白家庄小学负责校办工厂,工作很有成就。那时我已搬到甘家口住了,有时下班骑车回家,路上碰见了,大家就在西四丁字路口的一家小吃店小聚,各自要上一碗卤煮火烧、二两白酒,聊上一会儿。
为什么我和赵老师这么要好?原来,在文革期间,“清理阶级队伍”时,他和高金楼老师是审查我的专案组成员。后来,他家拆迁搬到官员对面一处高层塔楼里,我还专门打听到他的住处去看望过他。虽然他已退休,还在西城区教育局的校办工厂拿补差,我还开玩笑说:钱够花就行了,差不多该退就退吧。他知道我有一幅郑板桥的书法条幅(此作品在“翰墨两代情”画册的第160页),意欲收购。正当准备邀请他到我房山新居做客时,竟听到他不幸去世的消息,令我十分悲痛!真切感到,在世的附小老师们能够相见的机会不多啦,由此而与其他在京的老师们发起4-11活动。
最后说说郭郁英老师,郭老师是至今没有联系上的一位附小老师了。她和我同住在附小教工宿舍七号楼二单元四楼,她在西屋,我家在东屋。郭老师的爱人是高级知识分子,郭老师勤俭持家在附小是出了名的。三年困难时期,各家各户凭本买数量有限的带鱼,她把买回来的咸带鱼挂在屋里,想吃的时候,用剪子剪下一段,洗也不洗,放锅里与冬季贮存的大白菜一起煮炖着吃,她说就要吃这个味儿。按说她是大连人,吃海鲜应该很讲究的。
郭老师的音乐课教得好,在区里小有名气,她为人热心,是高金楼老师的婚姻介绍人。但是,郭老师后半生的遭遇很不幸,她爱人去世后,把遗产给了子女,每个子女那都有一份睡具,她想的很好:到哪都有我睡的地方。但事与愿违,哪个子女都不接待她。我最后一次见她时,她住在前门鲜鱼口的一个小胡同里,一间小屋,家具破烂简单,她见到我去看望,忍不住失声大哭,她说:“老华啊,人老了,一定要留住自己的一份,靠子女有时是靠不住的” 听了叫人心酸和同情。郭老师的子女也是附小毕业生,如能见到此页,希望转达我们附小老师对郭老师的问候,并告知联系电话,我们都希望在有生之年还能相见。
待续……..
huaqiuyue2009
发表于 2013-1-26 17:15:02
燕归来(愿以自己日常生活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与大家分享
观察-思考与表达----生活的感悟
医学与艺术设计本属于二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尽管我喜欢艺术中的某些东西,如:字、画、歌、舞、戏曲等等,但是,从医三十余年,确从未想过自己此生还会与艺术有什么关联。
退休后的闲暇,使我有了很多的机会去接触艺术,比如:为了帮助父亲完成一生心愿==为纪念爷爷一百一十周年诞辰出版一本家传收藏品介绍--《多宝斋画册》,录入、修改其中全部文稿;听父亲满怀深情地讲述书画中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帮助协会教材写作室总编审视各类书稿中的错字、编辑排版;参加艺术老师精心策划准备的个人画展剪彩;参观艺术院校的教学基地、现代化的艺术实验大楼,观摩普通高等院校和特殊教育学院艺术系在校学生的各类优秀作品;聆听著名的艺术设计总监的精彩讲座;等等……在这其中,让我一步步走近它的梦幻一般多彩多姿的世界,我的心灵也在一次次强烈的视觉冲击下受到不断的洗礼。
艺术之所以能够让那么多人如痴如醉、似梦似幻,契而不舍地去追寻,是因为其中有许多美的元素值得我们去欣赏、去发掘、去创造、去表现;而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它的专业思维培养与各个行业、与医学是相通的。
比如艺术设计:从观察开始,强调的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观察世界,(观察同一物体);思考:尝试着设想,可以用多少种表现方式把同一物体呈现给大家;而表达,则是在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体现的一种专业能力;要求设计者运用视觉语言而非文字语言准确地向大众传达他(她)的思想、情感和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在深入生活中积极观察、发现美、欣赏美、并尝试着运用所学知识去创造与众不同的美;而老师们则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引导学生挖掘出其自身尚未发现的潜能,充满期待地等待着发现学生们呈现出来的新的惊喜。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同样需要具备观察、思考与表达的能力。
观察的重点不是在病人的外形、身份、地位、职业、财产等附加信息,而是要着重观察患者的病情,(包括发病的原因、过程、进展变化、前期检查、治疗情况等等)。做到无论老幼、尊卑都一视同仁。
根据了解的病情状况要审慎地思考:如何对待不同的病例?采取什么样合适的检查治疗方案?等等。相同的病症可能是不同的疾病表现;而同样的疾病可以表现出不一样的症状;这就需要我们细微之处入手,不可武断从事。
而医护人员最终所表达出来的言行举止,其实就是医德、医术的表现,是个人素养和专业能力的综合体现。如果,我们都能用像观察家人健康一样的用心去观察患者的病情,像对待家人一样的细心思考把握患者的检查、治疗,像对家人一样的热心对待所有的患者,医患关系将会更为融洽。
我们既然选择了从医,也就选择了奉献,医生的生活没有8小时内外,8小时内你要面对的是患者及其家属,8小时外你要面对是个人的修行(基本素质的提升、专业知识的充实、实用技能的提高)。虽然很苦、很累,有过倦怠、想放弃的时候,但是如果你用心、细心、热心地对待他(她)们,你也同样能够收获很多美好的记忆。
曾经的一位心脏病患者,只因一次就诊时及时加做的一次心电图检查,得以及时、积极的救治。事情过后,我早已忘记了这种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事,但是,病人没有忘!数年后当她身体好转后,特意转乘几趟公交车来到医院,送上一幅她先生亲自题写的字:燕京古城华佗女萍水相逢情意真。这份过誉的褒奖,美好的情意我珍藏至今,想到它就想到了真诚待我的患者。
我已退休多年了,偶尔会遇到过去曾经的患者及其家属,他们总是象久违的亲人一样热情的嘘寒问暖,虽然有的时间已过去十年二十年,但他们仍清楚地记得我当时为他(或他的家人)诊病的点点滴滴小事,有一位老人每次见面就情不自禁地落泪,说忘不了当年儿子孙女来看病的情形,拉着手跟你唠她的喜怒哀乐。……
所有这些让我觉得医患之间还是真诚、善良、美好更多一些,我曾经的付出能换来众多患者的信任就是值得的。就象老师看到自己的学生技高一筹而欣喜不已;能够看到自己接诊的患者痊愈康复,就是我们为医者最为欣慰的事情。愿所有的人都能在真诚、善良、美好的氛围中快乐地工作、开心地生活。
2013-1-26
laojy
发表于 2013-1-26 17:15:43
胡涂人我一直觉得此文很有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的味道,挺感人的,所以收藏至今。每每读“叔叔”,眼前就浮现出著名画家罗立中
为诠释版主的意思转发罗立中油画《父亲》及说明文字。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刻画了一个中国老农的典型形象,农民是国家的衣食父母,因此,油画名称为父亲。从画面上人物的皱纹以及鼻子旁的苦命痣,和卷耳朵来表现人物的温驯.天性善良。画面上运用了多层画法,色彩饱和厚实,营造出面颊干裂厚重似土层的效果,表现中国农民饱经风霜的脸孔。整个油画运用超写实表现手法,强调真实面貌,充满了人性关怀。将父亲那种承受生活压力之重以及对生活饱含的希望刻画的淋漓尽致。
laojy
发表于 2013-1-26 19:38:23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3-1-26 19:42 编辑
文信 发表于 2013-1-25 17:21 http://bbs.obj.cc/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告之各位学友;由文信露一小脸儿的电影终于上了电影频道了!就在昨晚片名“后院有宝“。可惜只有几秒钟的展 ...
恭喜文信老弟参加演出的电剧《后院有宝》播出成功!网上一搜还真有内容介绍。先让大家看看。不知这段视频中有无老弟露脸的镜头。
http://www.m1905.com/video/m/611940/v.swf
文信
发表于 2013-1-26 20:12:11
本帖最后由 文信 于 2013-1-26 20:51 编辑
感谢鞠大哥这么快就把“后院有宝“转进论谈了。谢了谢了!我有一段视频是有我几秒钟的亮相,是描写王老爷子去古玩店买假古币的镜头那段有我。只有一句台词;“那、谢谢您啦!“转身出店门。只可恨我发不到论谈上!重在参予吧。
文信
发表于 2013-1-26 21:59:17
本帖最后由 文信 于 2013-1-26 22:46 编辑
laojy 发表于 2013-1-26 19:38 http://bbs.obj.cc/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恭喜文信老弟参加演出的电剧《后院有宝》播出成功!网上一搜还真有内容介绍。先让大家看看。不知这段视 ...
http://tv.obj.cc/outplayer.swf?color=064064064000000000000000000000&unicode=0&playindex=0&c=0|zm4vec758l647st4&auto=1&s=http://tv.obj.cc/&config=/playerdata/system_config.xml?rnd=0.5867973822169006&page=getid.aspx&name=FLVPlayer.swf
自己摄像拍的
儿子回家后我命令他把这段视频赶快上传!年轻人就是掌握的多,接受知识快不一会儿就完成了!学友们!老师们见笑了。就这么几秒钟剧组要给我六十块钱我没好意思拿,只是为了下回有戏还找咱。王宝强可能也是这么熬过来的熬到今天弄个“泰囧“”至少片酬五千万“”,剧终时是过年的场景我借此也像老师们,学友们拜个早年!!
凝望晚霞的骑士
发表于 2013-1-26 23:25:40
本帖最后由 凝望晚霞的骑士 于 2013-1-27 18:30 编辑
佳节将至,送老师同学轻松一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AyNzUwNzgw/v.swf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cxMjY3MjA0/v.swfh]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xMjY3MjA0.html[/
http://v.pps.tv/play_32JIQR.htmlhttp://player.pps.tv/player/sid/32JIQR/v.swfash]
http://v.pps.tv/play_32JIQR.html
失去的记忆
发表于 2013-1-27 10:27:43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3-1-27 14:20 编辑
http://player.56.com/v_ODM1ODUxNTU.swf
如有兴趣可欣赏朝鲜新年音乐会。
胡涂人
发表于 2013-1-27 10:59:51
胡涂人
发表于 2013-1-27 11:10:56
laojy
发表于 2013-1-27 16:33:49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3-1-27 17:12 编辑
huaqiuyue2009 发表于 2013-1-26 17:05 http://bbs.obj.cc/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附小情怀之四
怀念附小“科任组”的老师们
我1957年9月到附小的时候,还没有“科任组”。五、六年级任课老 ...
华老师的这篇长帖极大地丰富了论坛的内容,那就是老师的故事及老师之间的故事,以前论坛多是校友们讲老师的故事,而故事的内容多是与学生之间的故事。华老师怀着深厚的感情把一位老师一位老师故事动情地讲给我们听。这些故事对学生来讲都是优秀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教材,每个故事都让我们获得深刻的教益。
这是当年的华老师吗
王敬老师为人厚道,作风正派,实事求是,工作中能吃苦耐劳、勤学苦练,对华老师关心备至,和华老师始终友好相处,最终成为最知心最真诚的好朋友,在华老师笔下这位当年的监督人竟然成知心朋友,说不明白是华老师的为人感动了王老师还是王老师的真情打动了华老师。两位老师的深厚友谊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关心热爱自己的同志、朋友。
廖永哲老师为人忠厚风趣直爽坦诚重病在身还向领导表达要入党的心愿,廖老师的行动告诉我们人活在社会上要有做人做事的原则目标,廖老师是一位有理想信念的老师。
蓝为荣老师多才多艺,能歌善舞获得老师同学的赞誉,不幸的是她爱人为抢救他人而英勇献身,我们作为学生与世人将永远缅怀这位烈士,学习他见义勇为的精神。也会永远铭记蓝老师为此作出的巨大牺牲。
当年蓝老师的英姿
华老师的回忆也向我们讲述了老师有苦有甜的人生经历,让我们如何面对人生如何应对社会变化多了一面借鉴的镜子。
陈廷武老师也是多才多艺,改革开放第一个办了出国探亲,令人高兴。可是作白内障手术竟然导致双目失明,人生真是大起大落,需要有一个坚强乐观精神才能度过这道坎。
赵守信老师曾是审查华老师专案组的成员竟然也成了华老师的好朋友,说到这里真佩服华老师的为人。我也曾经调查过人的问题,让调查对象实事求是,如实说明问题。有时免不了产生一些不愉快。而华老师为人大度宽容,监督他的人审查他的人都成了好朋友。这一方面我们要好好学习。赵老师退休后还在忙于挣钱,华老师劝其够花就行啦。说好要从华老师那里收购郑板桥的条幅,却过早离开人世,让人痛惜。
赵守信老师
郭郁英老师音乐课教的小有名气,勤俭持家,老了把家底都给了孩子,但是孩子却不接受她。她哭着说:“老华啊,人老了,一定要留住自己的一份,靠子女有时是靠不住的”听着这句话,我们也感到心酸。对不孝的子女,老人们要留一手。这对我们也是教益。
还有高金楼老师与华老师“昨天还是他“领导”我,今天变成我“领导”他,历史总是在这样开着各种玩笑。”这种现象世间太多了。我们要学习老师们泰然处之。
当年高老师两口
我是不是罗嗦太多了?我只是感到华老师这么大年纪,费神费力费时写了这么多,他不想把这些故事埋没在历史的烟尘中,这些故事涉及社会,涉及人生,有意义、有教益,有教训,华老师要在有生之年把这些精神财富交给我们。我们不能辜负了华老师。
文中几位老师早年的老照片我只能传来这四幅,老师校友如还有,希望能传上来,让老师的光辉形象永留学生心中。
laojy
发表于 2013-1-27 22:58:26
春节快到了,春天就要来了。郑州的腊梅已经开了,照几幅腊梅请大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