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罕物种:银剑?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12-12-22 11:59 编辑山顶的垒石
火山口
坑底
送给同学一个圣诞礼物 http://www.0560.com/shengdanjie/4.html?stra=%u5218%u536B%u534E 本帖最后由 雁北飞 于 2012-12-23 21:37 编辑
昨天北京晚报刊登了署名李几招的大院回忆文章。其中作者用较浓笔墨回忆了总后礼堂的兴衰,与我们前几天正在聊的12号院礼堂话题不谋而合。不知大家看过没有?关于总后礼堂,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大意):1952年开始建设总后礼堂,1954年建成。礼堂建设过程中,周总理外出坐飞机从天空上看到这个正在建设的庞大的雏形建筑,于是询问,得知是总后建设的礼堂。毛主席和周总理对此给予批评。当时礼堂已经建了一半,于是被迫修改设计图纸。原来第三层要盖舞厅,后来取消了,用剩下的材料又盖了后勤学院礼堂,剩下的材料还可以再建一个大礼堂,可见当时总后礼堂建设的豪华程度。总后礼堂建好后,其外观、建筑质量、内部装饰、舞台的立体空间、座椅的舒适性、音响等设备仍然是数一数二的,被称为是第二个人民大会堂。总后礼堂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回忆:授衔仪式,全军文艺汇演,无数的电影文艺演出等。可是这样一个被称为第二个人民大会堂、承载着太多记忆的总后礼堂于2011年5月2日被拆除了。那天,我专门去了阔别多年的总后大院,静静地坐在礼堂不远处,听着挖掘机隆隆地声音,默默注视着挖掘机的机头狠命地砸向汉白玉砌成的总后礼堂那强壮的外墙身躯。伴随我长大的总后礼堂就这样一点点消失。我无语,心如刀割。内心在问:北京的四合院都要保护,难道军队内部这样的历史文物不需要保护吗?实际上,不光是总后礼堂被拆除了,电子工业部礼堂也已经拆了。(在这里我很想加上一句:12号院50年代建的敦实厚重承载了太多记忆的礼堂也被拆除了)后勤学院礼堂、红塔礼堂、物资部礼堂、三里河那里好几个部委礼堂,命运也让人担忧。
北京晚报 同时刊登了《大院记忆》征稿启事,《大院记忆》征稿:从今天开始,本报将以《大院记忆》为题向社会征集稿件,讲述人们记忆中的大院往事。文章有真情实感,文字优美,同时提供图片。邮箱:bjwbrw@126.com
期盼看到育新校友的回忆文章 20【风光走廊】8:00出发往东,路过昨日的那座山,山巅天文台的圆顶在日照下闪闪发光。这里的地名不好读也不好记,好在有GPS和手机导航,进了山之后那信号时断时续,但只此一条道别无选择,一直开,可实现环岛游,但半程之后就没有了柏油路,那段得越野车才成。我们的脚可没那么野。路盘在山腰,有些路段都没有了中心黄线,限速15迈,千沟万壑,路上的小桥就多,桥面只能单车通过。实行路口停车数秒的规矩,路口无车无人也必须暂停,然后先到路口者先行,如此过了无数的小桥也没有发生顶牛的情况。沿途所到之处是热带雨林区,植被茂盛,与昨日的月球地貌天壤之别。高大乔木杉树林比钻天杨高出不少,包括美国本土街头的电线杆还多是这种材质;榕树拉拉扯扯盘根错节;“藤缠树”的密林绞杀时时处处;一片开红花的乔木,姜太说是凤凰花,是广东的叫法,摇曳在绿野之中;走过林海,让人想起《卧虎藏龙》的场景,一处绿竹,另一处金黄一片,怀疑它们不是土著。路边偶有岔路,石板路或沙石路导向村舍,一家几户多是一层或双层的木屋,漆成淡黄、咖啡色,平顶或尖顶,有的底层架空,半腰一道栏杆,绿植环抱,巨树三两棵,围栏中圈着马匹、黄白花脸的“苏门塔尔”牛。想起“阿甘”的家园和“丝佳丽”庄园的乡野风光。山间瀑布前停车,一条白链挂崖前,绿荫深处泛着白光,源远而流长,细雨蒙蒙中,小溪都涨满了水汩汩地流淌,曲折坠下千尺。被火山岩块雍塞蓄积了一池好水,溢出岩外形成了小河,桥下淌过、绕崖,聚积,又拉下一条白线,万淙向海,远处是蓝色的归宿。沿途见车影无人踪,山野静悄悄,过路乡村小学,一栋大大的二层木屋,小型操场、篮球场,也是盎然绿意。小站停车休息,围过来两猫三鸡,指望讨要些什么,豪雨泼下,慌慌作鸟兽散。 21【植物园】头一个收费景点,一人10元。玻利尼亚人的祖居地和祈神地。黑色火山石堆砌的高台上是土著人当年祭祀的场所,似无登台之路,既非土著又非宗教人士,闯入圣地是否合适?也就收了登攀的念头。阔大的草坪,土著的植被附在黑色的岩流上,无根可扎,年深日久,一茬一茬永远直不起腰来,斑斑驳驳处露出光滑、圆润的石板。花香、草香、鸟儿的低鸣。老姜转了再转终于盘腿坐下,湿漉漉中,说不清是哪路神,礼多不怪,神佑苍生、神佑生意,静思还是神游与何方神圣相交、相应。远远地望着他。多少年后这块私人领地,同时又担负起植物园的功能。园圃中一方方当地的作物,红薯多个品种,芋头,当地三大农作物之一在这里见到了。弟妹在这里终于见识了原生态的椰林,那遍地的椰果无人理会。我头次见到面包树,面包果如同小号的菠萝蜜,圆圆的挂满枝头,遗撒一地,脚下的果实已经腐败,弥漫着浓郁的酒糟气味;满枝的咖啡豆红黄绿……转到原住民的宅基地。并行的两道矮墙相距十多米,火山石打造,原木在上交叉架起窝棚,由下至上三层空间,底层是工作间,二三层应是一家老小的卧室了。只一处宅基上恢复了昔日的建筑,也难说大山深处或是哪处荒岛上的居民依然如故。只要能够遮风挡雨,挂上床帐子,一年到头温度宜人,人居在这海岛不是问题。转到海边,没见特别之处,一阵急雨,将我们赶进了一座房子的棚底下,暂避。房子挂锁许久了。老姜再发感慨,哪哪都见不到人,这要中国移民一千万,这地方怎么也能卖点什么。出来时抱了个椰子,晃晃有动静,椰树上挂着告示:谨防砸头,没提不得采集果实的事,况且这是捡拾,少糟蹋东西,7个美元。 出来十分钟车程,又来到个旅游点,地下溶洞,一票12元5。领了电筒往下走,索然无味,这要在中国大陆基本不具备开发价值,当地的开发者也没做更多的投入,就是把地面略加平整,安了一溜金属栏杆,讲究保持原生态。科普上具有价值,这是火山熔岩形成的溶洞,电筒晃来晃去,终于找到了那柱近一米高的镇洞之宝钟乳石,黑色的。西方的一个洞,如果真有哪位过来这岛,如果不是火山爱好者,这洞不看也罢。 22【教堂】上车继续前行,直到柏油路的终点。停车场、小店、面海的空场摆着石桌木凳供游人歇息餐饮。自带了干粮,老弟去买点热咖啡,空手而归说没得卖,就有可乐、雪碧之类的冷饮。老姜说这要中国人在,这点空白早填补了。游人多带着保温箱,取出汉堡包之类的餐品、买来饮料,老外们餐食简单,多数的餐馆里都复杂不起来况且这种野餐,秀色可餐,旅行不在盘中餐,草草用过纷纷起身。新的食客到了,黑的白的,飞来的,桌上桌下的啄食。 转道回程,小镇风光,只是房子多了些,隐在绿树之后,过了小镇四野静悄悄,太阳晒干了路面车跑得轻快,见不到海,进入林海,暗色的林荫中。车上了高坡,面崖的对面敞亮了起来,眼下是纵深数千米的绿野,尽头蓝色的海湾。万绿丛中有人家,星星点点的几处民居,醒目的是间隔不远的两处教堂,鹤立鸡群尚能辨认出顶在高处的十字架,几处人家、两所教堂,不同的教派、不掺和。遥远偏僻之处神灵无所不在。我想起国内大地上,近代建筑除了皇家的宫殿、陵墓和庙宇,长存于世的还有一类是西方的教堂,京城的东、西、南、北堂,连穷山僻壤也遍布教堂,在西柏坡、在遵义小城……明清以来多少西方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了什么?他们埋骨异乡,留下高耸的塔尖和荒冢,教民传了一代又一代,改变心性还是改变了什么。如果说实现改天换地,大概数来到夏岛的这一路精神开拓者卓有成效。历史上夏威夷岛链藏身远海无人识,近代冒险者涉足这里,法、俄、英、接踵而至、耍枪弄炮也带来了欧洲的瘟疫,岛民十有九亡,宝岛征服者接二连三均未得手,后来者居上,美国人过来的不是枪炮是传教士,播撒福音亦传播现代文明,终一日,岛民举手改祖归宗,投入美国的怀抱,星条旗上又添一星,成为合众国的第五十个州。兵不血刃收宝岛于囊中,近现代这便宜事不知有无第二宗。 23【晒沙滩】在岛上的末一日决定不再远行,次日回程不要玩的太累。上午还是出了车,往北走。路上姜太给大家猜谜,这是美国人的惯常游戏,那天在海上船长就给大家猜。姜太问:知道昨天那条山路有多少座桥吗?离正确答案最近的胜出。有答20多座桥的,显然没大睁眼看景,我答66座,答案是56。又问:山道有多少个弯?我答600个,答案是617个,又是最接近,当时想起了老人家的“一山飞驰大江边,跃上葱笼九百旋”那山总高不过庐山吧。东北海岸冷清了许多,盘山路上有碎石跌落,尚未清理,绕着走,越开越见荒凉,在一开阔地回转停下。路边坡上一小堆碎石插着个十字架,写着一串文字,不是坟冢,巨石之上没有穴居之地。姜太说,这是纪念逝者的,有人在这附近出事。出的什么事?来去无踪,是坠下了山崖还是失踪于海面,无人知晓,甚或立碑人也说不清楚。崖上望去,底下排浪翻滚向岸边涌来,冲浪人的天地,再远处,泊着两艘小船,船上下来泳者,这也是浮潜之处,阳光投射下,珊瑚礁隐约可见,一道道、一丛丛,云遮日底下又是一片暗蓝。此处又是一个湾子,不见金色的沙滩,岸边不多的游人。 上车下山,直奔湾子,不多会,到了片林地,穿过去就是在崖上看到的那片海岸。林木茂盛,树不够老但足够高,阳光难以抵达地面,茅草一人多高,一道清流顺势而下,鸟鸣鸡叫,老姜他们原来到过这里,没有人家怎么会有鸡叫?姜太说几年前一场飓风,当地的一家鸡场被掀了顶,老板破产,鸡飞上了天,从此获得自由,那鸡的叫声过于沙哑。穿过林子是片石滩地,与老姜下水,三百米外到了珊瑚区,二次浮潜观五彩游鱼。这真是个好地方,离酒店所在的小镇不远,别有洞天,集密林的深幽、石滩的别致、清流凛冽、海底渔樵于一身,不必远行、花费,值得光顾和推荐。回程麦当劳用餐,同样的套餐比大陆贵上一元,夏岛的税比加州低一半,如此两地价格差不多。午后酒店外的沙滩休息。拽过躺椅在树下,让大半截晒在温暖中。这时的泳池边还是海滩上都是歇晌的人们,只要不落雨天天如此,日出到日落,黑人晒不黑,白人成了落汤的螃蟹,冬日的阳光暖而不暴。钱花在酒店,人却晒在海边,蒙头睡觉的、读书的,三分之一的人在捧读或卧读,人趴在椅上、书翻在地上,避开太阳的直射,电子书、IPAD都加入了阅读的行列。我在沙滩上读完了《哈克贝利》的最后一章。游水,再不游,真不知道何日再来享受这慵懒、洁净的海滩和海水,伴阳光海水至太阳西斜。
祭品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12-12-24 09:18 编辑火山溶洞口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12-12-24 09:24 编辑乡村教堂
逝者的纪念
海祭
湾子的石滩
向珊瑚礁游去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12-12-24 09:41 编辑读书人
【圣诞】
圣诞是西方的大节,地位犹如中国的春节。农耕时的老祖宗在旧年将尽,新元初始,冬藏将让渡新春萌发前的一次团聚、狂欢,从斗转星移的物质过渡到愉悦的精神世界;西方源于基督的生生死死,圣母和圣灵,近代越来越从精神层面转向物质。不管有没有宗教情结,一年到头,与春种秋收无涉,到了岁尾,人该歇上一歇,累还是不累,挣了还是没挣,总要犒劳犒劳自己,要不活着为了啥?多数都有个十天八天的长假,家庭团聚、朋友聚会、走南串北,滑雪还是冲浪。 住地的节日气氛,进了12月份开始显现,宅子装上了花灯,花环、驯鹿雪橇,充气的圣诞老人,瘫软在草地上,等待着节前的那口气。近半数的宅子入夜就闪闪发光,不挂彩的八成跟宗教无关,与家中有无幼童有关。幼童需要童话。少年时的小学校不过圣诞,我也不知有圣诞节,没有圣诞卡有新年卡,卡上没有基督有孙猴,但学校几次的新年联欢会,与少先队员欢聚圣诞老人都出了场,笑容可掬。我们这岁数的当年更没有过一觉醒来,指望白须红帽的老人给送来大盒的礼物。大小盒子放在圣诞树下,树上缀着铃铛闪着灯。过年杀猪,这边砍树,小松树的大限之日。室内的假树假花,常被视为没有品味,但养活一株生灵要耗去多少的资源和人的耐心。商厦内一人多高的圣诞树二三百元,几可乱真,节日的礼物琳琅满目,“任何礼物都是好礼”节日的气氛最浓在商厦内外。平日空荡荡的停车场爆满,场内人流畅旺,苹果专卖店的入口处要排队,人多拥挤坏了购物的心情;服装专卖店在打折,非专卖服装店的折扣更多,多在四至五折,还有更狠的,要靠买者的一双慧眼。还是打折处人气旺,有没有钱都期望个折扣,图个心理舒服,人的天性如此。节前大宗的消费当是食品类。当地的销售大户COSTCO、TARGET、沃尔玛不管是什么档次的均爆满。所说的爆满是相对而言,决无国内大店里的摩肩接踵和七手八脚一拥而上疯抢的景。是比较平日的冷冷清清,都替商家发愁的图景,大人孩子、大包小袋推车装得满满的购销两旺,货品还是人流都是大进大出,浓郁的节日的气氛。中国店,大华超市。黑头发、黄皮肤的人多了,第二次来这,比上个周日多了不少人。销售在引导消费。大妈们在摊位上的电锅上煎炒烹炸,炒年糕、煮汤圆,分成小份免费品尝,促销,香气四溢,用“粤普”招呼着食客,让我这在外的国人顿生几分亲切。她们过得可好,身边所有的人,年老的沧桑,年幼的陌生,在异国他乡,在这她们操着国语、操着英语。大概只有我这么想吧。店里播着《铃儿响叮当》的洋文的圣诞曲子,哪里是国不重要,哪里是家要问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