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色入帘青 发表于 2012-11-3 15:14:22

这个是不是有些像天上放的焰火啊。

草色入帘青 发表于 2012-11-3 15:18:40

来些成规模的吧。人家告这叫陪衬菊。唉,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这要弄一盆养在家里也算鹤立鸡群了。

wangpei 发表于 2012-11-4 11:12:23

http://www.obj.cc/uc_server/avatar.php?uid=23699&size=small
秋江加上图片更形象、生动。

培力是把图片插在文字中发我的,我弄不下来,看来还得学学扣图。、

秋江 发表于 2012-11-4 11:13:45

本帖最后由 秋江 于 2012-11-4 11:15 编辑

                                                                  
                                                                      朱德《赏菊》
                                                  
                                                          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
                                   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

                                                                      董必武《赏菊》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秋容圃外淡,
                                春意眼前旋。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陈毅《秋菊》                              
                                                      秋菊能傲雪,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毛泽东《采桑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秋江 发表于 2012-11-4 11:19:36

                           
                           5只小猫整齐随音乐摆头跳舞

               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85409446_1880392153_axnhHXQ9DzPK+l1lHz2stqkP7KQNt6nkgWK0uFumJAtaQ0/XM5GRZ9kH6S3SBtkEqDhATJ07dfci0xs/s.swf


                                 我最喜欢那只蔫耳猫,超萌!好可爱呀!

秋江 发表于 2012-11-4 11:23:16

                                                   
                                              兩個還不會說話的小孩吵架

                                             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88655881_2238410911_Z03nSnRtDjPK+l1lHz2stqkP7KQNt6nni2m8v1OkLA9YQ0/XM5GRatsC5SHeAdkEqDhATJA5cPsu3xw/s.swf

                                                                              哈哈!真好笑啊!周末大家乐乐!

tiantou 发表于 2012-11-4 14:03:31

《时空》时空交错、如影相随。【多远算远】现今您要是约饭,甚或是约架,早九晚五的人们尽可以往远处着眼、舍近求远,因为近旁的未必即时赶到,远地的速度可以置换空间。一个地区交通状况的评价,远近不再是重要因素,当然也不是不重要。“靠谱”纳入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比如:京城两地相距15公里,这是上班族每日保守的出行距离,开车上路有15分钟够了。可我要是准时下班,于这个点出现在“国贸”街头,向西或是向北,这15公里,要是一个半小时内赶到,算你好运气。恒等的距离,耗时忽长忽短,是为没谱,没谱表示糟糕的交通状况。内紧而外松。一小时半,要是乘上高铁,能跑到济南。周四午后2:17北京南站发了车,一张报纸没看完3:43车停靠济南西站,全程85分钟。虽然知道高铁腿快,但只有亲自体验,一上一下间才能收获实在的喜出望外。济南是我的出生地,三两年总要过来一趟,都是走的陆路,朝发夕至。两年前跑这条线,有了动车,也是下午上的车,是济南往回,深更半夜才到的北京南站,地铁、公交都没了,只好打黑车回家。现在新的列车时刻表,打一早开始,北京南站发车一小时一趟,京沪方向,都经停济南,直到深夜。下班就能回趟老家,吃顿饭,再返回睡觉,赶趟。这趟车二等车票185元。地陪说高铁通了一年,去北京很少有人坐飞机了。出了车站,站外还是一片建筑工地,灰头土脸,毫无人气。三拐两拐上了“经十路”通途大道双向六车道,算得宽阔,平面交叉多、走走停停,到一处停一处。我问及济南有无地铁计划,前两月刚放行了一批地铁项目。地陪说:争取多年,又榜上无名。当地老百姓可是不同意修地铁,那地下的水脉肯定破坏,要是没有了泉水,还成什么“泉城”。【南郊宾馆】从西郊转到南面,花了40分钟,入住南郊宾馆。宾馆为千亩园林、百亩水面,号称山东的“钓鱼台国宾馆”当年毛刘周朱等七大常委的行宫,南面环绕湖水建有七栋小楼,据说就是毛不曾到此下榻。南郊是半个世纪前的概念,如今此处早已成为闹市中心,比邻山东大厦、会议中心等,夜晚车辆川流不息。晚六点园内用餐,那桌子大得要敞开喉咙说话,三十人的桌子才坐了十多人,宽宽绰绰,推杯换盏,一瓶白酒没有喝完,山东的同事们有进步。晨起,到园里溜达,落叶窸窣。园内遍植梧桐、雪松、白蜡。长得壮的雪松一人搂不过来,牌牌上标着树龄50年,往前推算,五十年代末种下的。往南走是一片浅池,中间有汉白玉的的小桥过渡,过俱乐部、游泳馆,林木茂密处有卫兵站岗,此路不通,只能遥想远处的那几栋小楼了。刘主席时在此留下过照片,以下的邓、江、胡还有李和温……无不下榻这里。外国元首,越、柬、朝的老一代,主席或是亲王留连在此,与死对头美国总统前脚、后脚没能碰上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里的史册均留下了一笔,建筑的沿革因你来我往而熠熠生辉,新的当家人不忘向一拨又一拨过往的住客、食客彰示、夸耀。当地的同事与我说,这里其实早就天下招商了,北面的主楼除了保证省内三大班子一年有数的几次大型会议之外,其他时段,掏钱就可入住。至于南部的几栋小楼,能挣钱时也不会放弃的,公司前任董事长,就曾两次入住。主楼前的轴线上悬红挂绿,彩旗猎猎,一家又一家的公司的横幅、竖幡随风翻滚,竞相斗艳,主楼前脸通栏挂着公司招摇的巨幅广告,沿途的引导旗导引着公司同仁。一家药厂赞助的心脏介入手术研讨会的数个大型氢气球扯着红绸标帜冉冉升起……。车煌煌、人匆匆。“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时与空的嬗变。

wangpei 发表于 2012-11-4 18:01:10

老田的文还没细看,可那坐30多人的大桌子我很羡慕,要用于同学们聚会太棒啦!

游击队之歌 发表于 2012-11-5 05:37:03

wangpei 发表于 2012-11-4 18: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田的文还没细看,可那坐30多人的大桌子我很羡慕,要用于同学们聚会太棒啦!

听说北京下大雪呢,气候很反常啊。大家要做好准备。
纽约的电力仍未恢复。陷入黑暗、寒冷、混乱之中。

wangpei 发表于 2012-11-5 09:15:56

感谢“游击队之歌”对大家的关心!北京还算有序——


兰台秘笈 发表于 2012-11-5 15:11:12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本帖最后由 兰台秘笈 于 2012-11-5 15:18 编辑

昨儿正说着呢,今儿小菊就开了。忙里偷闲赶紧照了几张,给大降温的天气添点儿暖意吧。希望大家多注意保暖,不要只顾“美丽冻人”呦!
从浙江带了几支兰草回来,因为路上多耽搁了几天,回到家里只剩一支还打着花骨朵了,好心疼呀!希望它们像小菊一样也能慢慢缓过来。
还有三角梅,每年深秋它都会拼命地绽放,一丛艳丽,独踞榜首(呵呵,仅在我家里哈)!




bridge 发表于 2012-11-6 00:27:03

罗莎是哪个班的?五年级的......是肖矛班的吗?!

wangpei 发表于 2012-11-6 09:07:19

本帖最后由 wangpei 于 2012-11-6 09:11 编辑

                                           已知5-2班同学名单

       肖矛(Q妹的姐姐),赵京敏? 刘新生(6.1班刘秀华的弟弟), 王华北,桑强,邹大宇,王向明, 李一兵,田建民, 赵挺,杨小奇, 周密(女-周容的姐姐),李威,牟群(女). 范国庆,吴亮(65年6年级吴大勇的弟弟). 张剑平(女), 陈忠强,史鸿雁, 肖京辉, 董远.贾娜加(女),秦春花(女)),陈焕(女)),候姗姗(女),陈凤梅(女),赵桂芬(女)),罗莎(女)

bridge 发表于 2012-11-6 22:41:07

wangpei 发表于 2012-11-6 09: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已知5-2班同学名单

       肖矛(Q妹的姐姐),赵京敏? 刘 ...

谢谢斑竹

tiantou 发表于 2012-11-8 14:09:15

【本周】(68) ●68岁的陈祖德去世。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围棋国手,也是第一位能与日本九段过招并取胜的棋手,后任中国棋院院长、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我们这代人的早年记忆里,中日抗衡先是兵乓球,之后就是围棋界的抗日英雄群体。六七十年代日本崛起,经济发展远超中国,中国人气馁,哪哪都不如人,终于有了战而胜之的兵坛和棋坛,令国人瞩目。兵团战友老聂终于出息了,成就巅峰之状,屡战屡胜,人心大快,一时成街谈巷议,连不懂棋的也趋之若鹜。陈那时已转作教练,培养了一批后起之秀,功不可没。徒子一代不错,扬眉吐气。徒孙一代则不如上代,韩国棋手发飃,后来居上。不知今日中国围棋能否稳居老二? ●    周末降下雨雪,清晨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周日闷在家里一天,周一一早走在街上,才见遍地狼藉,不大的雪,压折了高大乔木的枝干,便道上横七竖八残肢烂叶,拦车、绊脚。初雪下得早,草还绿,树木还披挂整齐,枝干托得住绿叶,却撑不住叠加上的冻雪,一宿的增重,终于嘁徹咔嚓断裂开,轰然坠地。北面的高速封了。封冻在八达岭高速上的一千多辆车、三千多人,经过两整天的抢救终于回到京城。这不才刚入冬吗,就险象环生。再北面的河北怀来,几位日本游客因冻送了命。还好,比那美国的东海岸的飓风,老天爷算照顾了。总算没有停电、停水、房倒屋塌,60余人毙命。 ●    托福,窗外雪花飘飘时,屋内暖烘烘。京城法定供暖日期是每年的11月15日,况且一些小区的煤火费收不上来,住家户也无法提前要求供暖,各小区的锅炉各烧各的,很多地方不到日子决不送暖。今年好,欠费不欠费的不提,市府要求热力公司、各处供暖系统月初就要准备到位,视天气情况,随时点火。于是雪来了,屋内的温暖也来了,整整提前了半个月,买单者自然是政府。老培说,托十八大的福。也对。政府这些年有钱了,多花点照顾民生,也是义务,与时俱进,全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十八大开幕。100分钟胡总书记总结两届十年,愿景未来,中共百年我们共享小康基本实现,共和国百年强国富民我们祈盼。

wangpei 发表于 2012-11-8 17:50:33

人民日报——

       每当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党都会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殷切期待,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在北京隆重开幕,党和国家的奋斗历程将由此翻开新的一页。

京华松柳 发表于 2012-11-10 23:25:17

本帖最后由 京华松柳 于 2012-11-10 23:32 编辑

任何时刻、地点、环境你总是保持“淡定”

wangpei 发表于 2012-11-11 12:56:58

专家:中国养老金大多存银行 10年缩水近6000亿-《人民网》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n/2012/1109/c1008-19532694.html

liuxiuhua 发表于 2012-11-12 12:58:56

                                                               2012年11月11日 周六(台湾平溪线有感)
    台湾的火车都是米轨,除了高铁外,大多都相当于我们的慢车,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就是一站,村镇路过的地方几乎都会停靠。特别是从瑞芳到菁桐的小火车,总共十几公里的行程,大致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

日统时期(台湾人的称谓),日本人需要开采并运走这里的煤炭,因而修筑了井道,修建了铁路,南来北往的人成了这里的过客,应运而生的一家家店铺。如今煤城的繁华早已成为历史,留下的只有少许的坑道口以及破旧的厂房,还有那古老的街道和两旁的商铺。

    如今的平溪线铁路,除了当地人交通之需外,主要是用于旅游。一天可以多次使用的车票(往返52元台币,大约相当于12元人民币),一小时一班的火车,一两公里就是一站的便利,更主要的是沿途的风景,吸引了大量游客。

   这因当年煤城而生的平溪线,大多是单行线,窄窄的铁轨,袖珍的火车,缓慢地行驶着。对面的座位,三四节的车厢,没有专门的车头,司机只占第一节车厢前面的一角,半平米的工作室,人们或坐或站,沿途观景。

瑞芳是个较大镇子,也是个旅游的交通枢纽,有汽车分别到高雄、金瓜石或九份等旅游地,有火车通向台北和花莲,还是平溪线的起点。平溪线铁路谣:

    一线迂回丽景明    穿过隧道入煤城         大华小站多幽静            十分街上火车行。

    望古驿前吊桥影    岭脚月台弯出名         平溪铁路横屋顶            菁桐峦峦旧风情。

    平溪线风景秀丽,幽静迷人,有山有水,有树有草,有隧道,有吊桥,有石板街,有古驿站,有当地小吃,还有民间特色。铁路或直或弯,或高或低,每经过一个村庄就有一站,十分站附近的铁路将老街一分为二,人们穿行在铁路两旁,平溪站的铁路真的是从高高的屋顶过去,弯弯曲曲的铁轨穿过大山也穿过岭脚站,终点站菁桐还见当年的厂房,还有几百米的矿山隧道可供游人体验。

    菁桐是终点站,双车道,一旁是站台,另一旁是山,还有遗留的厂房当作照相的背景。可以在站台上闲逛,可以上山观景,还可以在铁路上穿行、玩耍,甚至有幼儿园的老师带领孩子们放天灯。火车快到时,旅客在站台上等候,或照相或录像,停靠的火车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特别是进站或出站的火车得到很多游人的青睐。

    游客必下的首先车站是十分站,可穿行于铁路,有古街可逛,一定要到十分大瀑布去看,虽然有半小时的路程,依然是游人不断。先是沿着老街走,再沿着公路行,进入风景区(山水游乐园)后,走不多的距离,瀑布就会出现在眼前,站在观景台欣赏十分瀑布,虽没有壶口树瀑布的轰鸣,也没有九寨沟瀑布的规模,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份惊喜,台湾第一瀑布,比较宽,比较高,顺笔直的峭壁而下。

    还要去的是平溪站,在老街上漫步,尝些小吃,买些特产,观看那从房上面穿过的铁路,甚至是从上面通过的火车。再顺着公路走上一公里多,就到了菁桐老街。路的一边是山,山脚下是铁路,铁路旁就是我们正在行走的、不宽但很少有车的公路,公路边或是农田或是树木野草。

游完平溪线,从菁桐乘这小火车直接返回瑞芳,坐在驾驶室旁的我们,面对正前方,视线极好,用DV拍下一路主要风景。菁桐站、平溪站到十分站路段,全部是单行线,一边是山,一边是公路,时而穿过村庄或老街。十分站至大华站是最美的路段,还是单条铁路蜿蜒在大山之中,绿树环绕,蓝天白云,火车穿行在小溪旁,山洞间。瑞芳站附近的两三个小站之间,明显的现代化气息,地面上是多条铁路,空中是电力线路,时空穿越,从世外桃园回到现代生活之中。

兰台秘笈 发表于 2012-11-12 17:21:48

上周去看了菊展,今年菊花的品种少,没有往年的漂亮。不过虹姐想看的绿菊还是有的。


花落蝶不归 发表于 2012-11-13 13:38:21

我明日将离京去纽约,一个月返回,虹飞、老培等同学回来见了!

liuxiuhua 发表于 2012-11-13 19:14:20

本帖最后由 liuxiuhua 于 2012-11-14 17:58 编辑

台湾中正纪念堂换岗交接仪式

http://you.video.sina.com.cn/m/1092018792

liuxiuhua 发表于 2012-11-15 08:41:16

本帖最后由 liuxiuhua 于 2012-11-15 13:55 编辑

2012年11月13日 周一(大白菜随想)      大白菜曾是北京人的当家菜,每家都会存上几百斤,加上一些土豆、萝卜之类,一个冬天就下来了。因此,冬储大白菜对于每个家庭来讲,都是重中之重的任务,直接关系到这个冬天如何渡过。      每年的十一月初,正值深秋时节,冬储大白菜的战役正式打响。各个菜店的门口都有堆积如山的大白菜,按等级分类堆放,一堆堆或一行行。一级菜棵大、饱满、菜心瓷实,菜帮紧紧地包在外面,如同现在大街上卖的储存菜,每棵菜重量能有七八斤甚至近十斤,价钱大概是每斤2分6;二级菜虽然也有菜心,但用手摸上去就会感觉到空空的、软软的,质量自然就差了很多,价钱也会便宜一些,大概是2分钱吧;三级菜基本是没有菜心的,菜帮自然是松散的,甚至垂落下来,这种菜的价钱只有1分五左右。条件好些的人家自然是想多买一级菜,价虽贵但质好,无奈数量有限,凭本供应,只能再买些二级菜充数。条件差些的人家,三级菜大堆地买了回去,若积成酸菜,没菜心也罢。      买白菜绝不是易事。看到菜店成堆的大白菜,立马排起长长的队(大多是家里孩子负责),不知什么时候卖,只有耐心等待,若时间太长,兄弟姐妹轮换着排(家里孩子多的优越性充分体现)。终于开始卖菜了,前面的人期盼着,后面的人伸长脖子张望着,生怕轮到自己时菜没有了。地磅上放一米多长,半米多宽的大木板,几百斤菜要一棵棵码放上去才能过称,再一棵棵地移到平板车上(菜店免费使用,有专人帮助送)或先卸在一旁,排队等板车(个别人家自备运输工具当然方便许多)。还要写本,按家里人口卖,还要收钱,可想而知,每个过程需要不少时间。菜终于运回院内,找一空地,一棵棵排开,晾晒(去些水分)。买菜工作结束。      对白菜的后期管理同样重要。为了晾晒均匀,必须三天两头地翻个。一个多星期后,菜晒蔫了,堆放在阳台或楼道的通风处,即不能太多地失去水份也不能烂掉。分类码好,以不妨碍通行、取用方便为原则,天太冷时还要用草袋或旧棉被盖上。      改革开放以后,大白菜的当家菜地位逐年下降,但政府对白菜的重视丝毫不能减弱,毕竟是对老百姓的关爱。八十年代末的一个秋天,白菜丰收,大街小巷到处皆是,人们没有了原来的购买热情,白菜积压了。怎么办,所有职工按量购买爱国菜,老百姓看着家里的白菜,真愁。政府知道民众对这件事多少有些怨气,总要解释一下,电视片《大白菜的述说》放映了,又花了修建一座立交桥的钱。再往后,大白菜市场化了,有些人家依旧要存上一二百斤,图得是心里踏实。近年来,蔬菜品种繁多且几乎没有了冬夏之分,大白菜只是其中选择之一。吃一棵买一棵,方便。大白菜也由丑小鸭变天鹅,去掉了大菜帮的外衣,干净水灵。       人穷时,吃白菜也很有讲究。菜帮加上少许的肉,做成包子或菜团子。菜心炒着吃或凉拌,放些辣椒是为了好下饭,积酸菜是为了好存放。但日久天长,酸菜成了有些人的最爱。      文革前在育新小学的五六年中,每周六天的住校生活,不知为什么,居然没有对吃白菜的记忆,但对于捆白菜,印象深刻(白菜快长好的时候,须用稻草将白菜拦腰捆住,以利菜心生长,这是人工操作)。学校位于北三环马甸桥南,当时的北三环都是农田和菜地,小学高年级同学都要参加这项劳动。捆白菜的过程是:先拿好一定量的稻草绳,张开双臂由外向内(或由内向外)将白菜拢回来,再顺势系好草绳。看似简单的一项劳动,对于我们也很不轻松,个头小、胳膊短,拢回白菜就有些吃力,草绳还要系的松紧适度,半天下来,累得够呛。每个人捆白菜的个数是要记录在劳动本上(自己边捆边数,靠自觉。其实经常性的劳动,干过很多活,但就是对捆白菜印象最深)。      六八年就近上了中学,对冬储大白菜的过程有所了解,第一次参与其中,为自家购买、储存大白菜出了一份力。      六九年下乡到了内蒙,在北京身价较高的圆白菜成了冬天的当家菜,个大,微甜,大锅清水般地熬,再加上盐,难以下咽。时常怀念北京的大白菜,起码味道纯正,但成了稀罕物。      七三年开始,作为工农兵学员的我,在吉林读了三年书,也就是说,参与了三年的东北冬储大白菜全过程。每年的这时,我们总要停课一星期,繁重的大白菜战役可以用艰苦卓绝来形容。因为东北的菜店从十一到明年的五一期间是根本不开张的,也没有菜可卖。长达七个月时间,一般的四口之家,每家要存储两千斤的大白菜(北京大约人均百斤白菜)。为老师和食堂搬白菜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先是将一车车的白菜运到老师家门口,再一棵棵地搬到楼上(很多人都以为文革期间老师的地位很低,其实我们对老师还是比较尊重的,除了白菜,拉煤等重体力活也会主动伸出援手),整个过程小心翼翼,尽可能不掉帮。狭窄的楼道,人多不行,人少就必须多次反复上下楼(每百斤菜是十几棵,二千斤菜大约三百棵),运输过程纯属于重体力劳动,腿脚要和楼梯战斗,双臂还要与白菜叫劲。一天下来,四肢酸痛。      一连三四天,各个老师家的白菜终于到位,但战斗仍在继续,学校食堂的白菜还等待着我们。如果说给老师家搬白菜是单兵作战,这就是集体劳动了,可以搬,可以传(过的人手多,损坏的概率会高些),起码可以边说边干,气氛活跃一些,疲劳感相应会小一些。当年的吉林,每人每月三肉油,八斤细粮,聊天的话题大多也离不开吃。记忆最深的是,每当休息喝水时,有人就会说,列宁同志指示:一定要放糖(电影《列宁在十月》或是《列宁在一九一八》中的一句台词,瓦西里?汇报工作时,饿得晕了过去,战士给他倒水时,列宁的台词)。又是一连三四天的与大白菜博斗,我们终于坐回到教室,幸福。      在吉林的三年中,两周的寒假除外,整个冬天还是要与白菜和土豆为伴。食堂每天重复的菜谱:炒白菜、炒酸菜、辣白菜、醋溜白菜,土豆丝、土豆块、辣土豆。我不爱吃酸菜,也不太爱吃土豆,对于白菜的选择,只有辣与不辣。终于熬到放假,回北京首先是大吃一顿。有个别学生搞恶作剧,偷一棵老师家门口大菜缸中的酸菜,切掉菜心,把帮子再捋顺放回去。      毕业分配到燕郊,地质部门对于职工的生活是非常重视的。玉田的白菜、内蒙的土豆、山东的大葱、东北的大米,还有苹果、桔子,甚至正月的元霄,过节的啤酒,鱼肉蛋等,都拉回大院,分到个人。      终于回到北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大概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怀旧,写点自己的感受,丰富退休生活。

wangpei 发表于 2012-11-15 22:17:02

中国的“大白菜交响”。

tiantou 发表于 2012-11-16 11:12:46

xi

tiantou 发表于 2012-11-16 11:18:10

【出身论 同路人】
十八大闭幕胡下习上,政治局选出、新常委亮相,七位都挺富态。广播还是电视通篇都在播着人物介绍,公众人物需要亮亮家底,何方人士、个人履历,一年又一年的数落。我听出来这前三位都是知青出身,行六的王也是延安插队。七人中有四位曾经是我们们的同道。都是知青,出处不同,老陕占了两席,看来延安精神光芒万丈,被继承发扬了。为什么其间就没有兵团、农场的,看来还是下基层不够,与贫下中农结合的不够。人家老王说过,在延安插队时饿肚子这事刻骨铭心,我们衣食无忧,拿着工资“饿其体肤、劳其筋骨”还没到达极端,于是天不降大任于你我。小习时,69年到75年,他和塬上的农人结合在一起,后来当上了工农兵学员,与我们不少的人继续同行。上述四位中的三位,都是这个时段前后,脱离了黄土地或是黑土地,进了学校。由此分道开始扬镳,倏忽几十年,江河日进,大浪淘沙。当年的知青、同路人青丝变白发,人在社会,淡出江湖,又一代含饴弄孙之辈,电视剧里看《知青》聚会谈天、桌前、酒后聊知青。众人回归家庭颐享天年,老习一班人却到了前台。他说:“不负重托”“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这位清华化学系的如何化解阶层矛盾、化合人民大众;历史可供借鉴的老王担纲纪委,史上的清官寥寥,整饬吏治说了好几届;老张,这位金日成大学的毕业生能否让周边的友邦和对手们消停些?想着他们都累!“出身不能选择、道路可以选择”我们望着2049共和国的百年,盼着2021中共的百年--全民小康,可望而可及,说话就到。

tiantou 发表于 2012-11-16 14:17:04

【本周】(69) ● 哈尔滨市招聘457个清洁工引来1万余人报名,其中近三千人拥有本科学历,25人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事业编制”,是此次招聘最大的亮点。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一边是“编制内”稳定、有福利保障的诱惑。“扫大街也是公家人”。● 零点过后的第一分钟,1000万用户“涌入”天猫、淘宝网购平台;13小时38分钟内,成交额突破100亿元。11日“光棍节”零点开启的网购狂欢节,再度刷新中国电商行业记录。11月本是消费淡季,却因为“1111”光棍节的到来,带火了“单身经济”。各大商家纷纷提前“抢滩”,都市男女热情追捧。光棍节当然与婚姻状况相关,某家庭,妻子网购耗尽家财丈夫怒离婚:娶了个移动淘宝。社会又添了俩光棍。

●    美大选,最后关头才知花落谁家,奥巴马连任,让中国人松了口气。其实过往中国人对共和党更有兴趣,该党的尼克松、后来的布什爷俩,跟中国至少是走得近,可临到这届共和党的竞选人罗姆尼却对着中国发狠话:一上台就要将中国列入货币操纵国的行列,大打贸易战。前不久中国光伏已遭美国重税狙击,重返亚洲太平洋战略也在现任的民主党任期内贯彻执行,这都让中国人很不爽。罗姆尼要是开张了,又会有新的幺蛾子,倒不如现任的熟人一如既往,风险更可控。再说奥巴马获胜少数族裔功不可没,包括亚裔。报载美大选此番耗资60亿,约六成人投票。

●    十八大闭幕。没有悬念,习总书记新任,他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wangpei 发表于 2012-11-16 19:31:14

还是退休好,就不管啥编制了,有点钱够用就中。

(老田:你那前一页发一帖,总在那转,好像是照片,咋也转不出来)

虹飞小屋 发表于 2012-11-18 09:04:24

知青到台前{:soso_e113:}了!

草色入帘青 发表于 2012-11-18 11:39:18


清晨在金佛山脚下。
页: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