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tou
发表于 2015-8-8 20:46:24
110【麦田】刚驶出斯图加特机场,迎面一大片麦子地,颜色焦黄,麦穗低垂着,德国南部的纬度与我们的齐齐哈尔同,龙江那边过了“八一”开始收麦子,一派龙口夺粮的紧张,这边的麦子已经收了大半。表妹请吃饭,前些年常见她晒出的美食照片,都是自己下厨的成果,不带转发人家饭馆的,还配有制作工艺的说明和心得,这次终于秀色可餐了。吃了上顿接下顿。晚饭后到外面溜达,没走出十分钟,豁然开朗,广阔天地,夕阳明亮,走进田野。城市的北边,没有北郊的概念,门口的电车二十分钟到市中心王宫广场。小城与田野相亲,其实也没有城的概念,何曾建过城墙,至多几处古堡。市区的边上,眼前绿色和黄色,一望无边。绿色高的玉米,矮的甜菜,长得有水萝卜大,本地有制糖厂。黄色是麦地,留下齐刷刷的麦茬,说是前几天空气中还飘散过大粪的味道,这里的庄稼普遍施用农家肥,尚未耕耘的麦地里斑斑点点,播撒均匀,估计是机械抛洒的。麦子收获后的秸秆被集束、压实、打包,入仓氨化后冬季用来喂牛,动物们的排泄物发酵后还田,农业实现了良性循环。尽管如此,本国的农产品还是缺乏竞争力,跟人工成本有关系。国家也规定严格的基本农田制度,划有“红线”,控制城市的扩张,农田可以流转,接手人必须继续经营农业。夕阳余晖,一团鸟雀黑乎乎的压过来,忽而又拉成一条长阵,瞬间隐入一棵老树中不见踪影只闻其声,喳喳喳吵翻了天,倦鸟归林。玉米地旁有串高墙,铁网护佑,一看就知道其功能。不知道的是这里曾是“红色旅”成员的羁押地,多少年过去了,都淡忘了他们,问问人还在吗。大概是不在了。这一页翻过了。大墙内传出男子的对话声,据说是在押的刑事犯彼此的呼应,被电子设备记录并偶尔泄漏出来。走得人乏了,回转,不走回头路,转向另一个方向,还是甜菜、玉米、麦茬地。直到后来往多瑙河跑时才见到路边好景:金黄的麦子,“康柏因”一溜烟地在收获。
tiantou
发表于 2015-8-8 20:52:37
tiantou
发表于 2015-8-10 00:33:18
111【中学生】这次陪我们出去游览的还有家里的两位学生,小辈的开始分担家里的工作,又正好在暑假期间。暑期学校没有作业,愿意的可劲玩,他们打算跟着邮船走几个地方。这的学生到中学阶段就开始有游学的体验,大的说今年去过法国,前一段还去了英国,在当地居民家里住了一周,都是学校安排的活动。外语课程选的是英语和法语,有这种经历,不愁学不好。再加上一门得天独厚的汉语,四门语言可以游走世界了。说到汉语,能坚持学到今天不容易,很多这种生在异国家庭的孩子都是会说,不会读写。家长从小就给他们安排进入中文学校,业余学校,周末开班,暑假还留有家庭作业,虽然也是做不做在个人,但在他们家中见到不少奖状贴在墙上。也见到过他们的作文,能把事情说清楚,还能感染读者,不简单了。学校规定在校园里,除了上外语课学生都要讲德语,以避免本族学生不必要的猜忌。这些年的学校训练、学生交往,二人的德语交流能力远超过母语,说着说着母语表达不出来了,改为德语继续。老大再开学上10年级,相当我们的高一,老二8年级,初二。成绩没的说,名列前茅,老二12门功课10门1分,相当于我们5分,2门2分。老大略逊色,多数课程都是1分,身兼社会工作,班长和学校学生会成员,说是经常参加学校的会议,与校长们对话。以往下学5点可以回家,现在常要拖到7点。再有三年才能上大学,到哪去学,学什么专业,还都不知道。二人“单飞”的时间不长,家长让他们导游也是为了锻炼他们,没到过的地方也不怕,手机上有导向地图,输入起点和终点,有多条乘车线路可以选择,最快路线、少换车的路线,少步行的线路等。放假就是放假的样子,不会搞成第三学期,暑假就是中文学校留有家庭作业,中文学校也休假关门。二位学生在家看书、弹钢琴。我还没听到过小辈的弹琴,听说他们常常台上演奏,二位还合作过四手联弹,连登台的服装都添置了。赶上了给来一首吧,小的先来一曲,轻盈流畅。大的弹奏肖邦的奏鸣曲,长篇大套,激情满满,气势磅礴。
112【老人】临街的主路上有些小店,杂货店、美容院、加油站、小旅馆,大店要到市中心,王宫广场边上有条步行街,店铺林立。住宅区这边安安静静,一栋栋小楼,两层或三层,街区中还有幼儿园、学校。暑期放假的多,过了上班的点见不到多少人。多是独家居住的一栋栋小楼。二位老人住的这栋楼稍大点,原来的楼主原本也是一家。后来生意失败,让小户人家接手了。老人买下了一楼的居室,门前还有小花园,种了两株香椿树,一株苹果树,一丛黑莓,都是果实累累。几棵扁豆几十棵韭菜,临走前的那顿韭菜馅饺子就是门前割的。还有一圈的绣球花。这的老人通常是房子越住越小。早先住半边楼,后来改四居室,最后又减半,一是用不了,就老两口住,多了打扫不过来,二是退休老人,少了经济收入,开源不成就节流吧。这种与时俱进值得效法。阳台上仰着,看云卷云舒,没有噪音干扰、不必担心雾霾天。当地人习以为常,我们过来的人很觉珍贵 。我问小辈的,你们刚从国内回来,谈谈观感,说是老家太吵了,街上还是住的地方,很不习惯。好像小孩子应该更爱热闹,他们已经少年了。干净和安静,适合老年人。我仰在阳台的躺椅上,只是觉得太安静了。邻居们也不串门,问起朋友们的往来,说是平时就是电话和网络,登门聚会,一两个月能有一次,早先不在这个城市居住,你搬过来,人家不会过来,这里的人流动性高,尤其年轻人,应聘到另外的城市就业,举家搬迁,工作在哪,家就在哪,一辈子要迁徙几座城市,搬几次家,有的退休后也不消停,到更宜居的地方养老。养老是个问题,人到中年才过来这边,这边养老金发放也计算工龄,国内的那一大块,这边不理会,吃亏在所难免。德国的退休年龄迟到65岁,多干出5年。前些年又升至67岁,后来抵触太大,没能执行。给的退休金要是租住房子,那日子就难过了。有了自己的窝,就好办些。老人关注的健康医疗这里不必担忧,保障充分,老人前些年一场大病,个人没有花钱,出院后直接进疗养院数月康复,德国的社会保障都搞了一百多年了,制度设计得日趋合理。现在家庭的大宗开支为伙食费,花费有限。德国的物价不贵,比相邻的法国便宜。
tiantou
发表于 2015-8-12 04:02:30
113【规矩】凡本国的公民都享有社会保障,在城在乡。柏林墙倒塌之后,与经济落后的东德实现了国家统一,西德享有的高福利,同胞们一律分享,西面的民众不愿意也要承担“团结税”。二十年过去,东西弥合的差不多了。德国经济一直向好,为欧盟的中流砥柱,“老大妈”默克尔理政有方,人缘不错,正在争取再一届的连任。德国有好的自然条件、强大的人力资源,二战弯路一段,战争废墟之上再次成长,事在人为。德国制造,等同于好的质量保证。德国的教育双元制,保障劳工队伍的质量。大学,多数城市都只有一所大学,包括多所学院。而为世人称道的是该国对技工队伍培养的高品质。我们的国家,一直轻视中级职业教育的发展,广大农民工充斥生产线,中国制造始终声誉不高。老人家里电视节目也看中国的,北京能看到的这也能看到,自己要安个“大锅”就全齐了,但不让安装,说有碍观瞻,从国内买过来个机顶盒,还挑贵点的产品买,深圳制造,好使了半年,后来就不好使了,开次机有时要十多分钟才成功,老人经常跟机顶盒较劲。看来还是质量的问题。再买一个吧,当地没有这种产品。还要买中国制造?制度、规矩,决定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和高效率,不在你历史多长,人口众多,是否勤劳,破了还可以立起来,美丽富饶。德国的假期制度能够得到落实,让全民受益,约束资本的贪婪。员工这个日子带薪休假,半个月三十天,歇了、玩了,钱花了,刺激消费,人高兴了,精神抖擞回来上班,爱岗敬业。家里小孩子的假期也有特别的规定。这的学校放暑假,从北至南,根据气温,北部先放假,早放假的本月下旬要开学了。南部州放假晚,斯图加特位于德国的最南部,开学要到九月中旬。依次放假的好处之一是避免高速公路堵车。交通规则。对待红绿灯的态度各国不同,中国属于不讲究的,交通事故高企。欧洲这边严格些。法德两国也有差别,看下来,在交通要道的大马路上都执行严格,车水马龙的,行人不敢掉以轻心,行人闯了红灯出了事故,违章的负全责,没有照顾弱势群体一说。但在街区的小马路上,胡同宽的小马路,在法国的说法是只要道上没有机动车,红灯也可以通过,不少行人在闯红灯。在德国则红灯禁行,不管多窄的马路。两位学生带着我们在住宅区周边的小路上穿行,红灯停、绿灯行,执行得一丝不苟。
tiantou
发表于 2015-8-13 04:00:22
115【再见斯市】告别斯图加特。表妹两口都去上班,老人相送,不该让快八十的人送,可我们大字不识几个,连售票的机器都不会使用。老人陪着我们乘公交去机场。门口就有电车,中间换一次车,中转的站台上不少拖着箱子的。我说就送到这吧,到机场站就下车,跟人流走就错不了。老人执意不肯,说下午也没事,走一趟没什么关系,你们来一趟不容易。中午的觉睡不成了。机场办理了登记卡,来到安检口,不能不道别了,老人说你们先进,我再待一会儿。我说下午有雷阵雨,还是马上走吧。“好吧,到了打个电话过来”。老人离去,我们往里走,候着安检,前面的人开始脱衣服、开箱子,也有双手高举,呈投降状,面对着安检机。我回头再看看,穿着绿色T恤的老人还在不远处朝这边看着,我扬起手,连连向外摆手,老人终于挥手离去了。这次来老人们的身体都好,只是背有些驼,我问是不是伏案时间太长,说也不算时间太长,就是人老了,比过去缩了。老人说岁数大了陌生地方尽量不开车去,容易绕糊涂了。斯图加特机场属于直线机场,国内线和周边国家线,老人不熟悉这里,孩子们说还是不要开车了,走走也方便。老人说,车打算开到八十岁,以后可能就不开了,现在是这么想的,到时候又是什么情况?人生好无奈,都在渐渐老去。欧洲这边的老人,比国内的老人更显得独立,老年后多数还都是独立生活,子女们似乎也没有明显的赡养义务,父母与儿女不在同一个城市的也很多,各有各的生活,圣诞节时候聚聚,人情世故一代代这么传承了下来。老人晚年的孤寂避免不了。谁知道呢,我们将来是不是也如此。六十岁的人可以不去想,八十岁呢,这日子还要继续过。来这四天,时间短。过去隔上三两年,老人们总回老家看看,就这次分别的时间长,前些年我们偶尔过来,有时离的远也见不到,只一次是离着近时,还不是在这座城市,他们雨夜开车过来在旅馆里见上一面。这次是头一次到了家里。见了又散了,天各一方。
tiantou
发表于 2015-8-14 04:45:50
116【滞留】本来这篇该是【再见格勒】可是不能说“拜拜”只能“再见”。人有旦夕祸福,谁知道哪片云彩落雨。家有病人,高烧不退,留下来照顾。看网上老陈那边兴凯湖之旅也染病发烧,真是不能大意,但愿现在已经痊愈了。老人出门,健康第一,不能硬撑,及时诊病。不比年轻,有点病吃两片药就扛过来,上了岁数不行了,发烧连续不退。这边的治疗也是药片解决问题。不给退烧药,也不给挂瓶打点滴,先开出八天药吃着看。药是一换再换,病毒不知哪种,先服广谱性药,待化验结果出来,二次才对症下药,说是对症之后48小时基本就稳定了。遵从医嘱,热退了。斯城回来就忙乎这点事。走之前表妹送来一包巧克力和一个红外线体温计,非典那年见识过的那种新式测温工具,不必麻烦测温的对象,对着脑门,隔着二三厘米,按下键子四五秒钟,齐了。拿回来,体温计小的没用上,老的先派上用场,让一小时量一次体温,搞得人都紧张了,一辈子才遇上过的事。初学乍用,这表也不那么好使,连续侧三次,三个不同温度,能差出半度去。用过去的老表同时测量,两块表没有一样的时候。这反倒麻烦了,信谁呀?后来发现,脑门上有汗侧不准。后来又发现,角度倾斜也不行,表要正对着脑门。两天后,两块表才基本达成一致。烧已退。现在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不光是刷碗了,做饭也有我一份。有一周没能坐在阳台躺椅上看书了。
国航一早短信过来,告知北京天气预报,下午又来短信预报航班因机械故障晚点两个小时。晚多少也与我没关系了,人不走了,机票买的廉价票,不签、不退那种。这些年乘国内航班,也一直在买打折票,什么时候出发,通常都是眼前的事,没问题,什么时候回来,有时说不准就买可以改签的票,这种票也打折,折扣少些。这次买国际航班,三个月以后往回返,想想我能有什么事,到点就回来。谁想得到,临走来了事。远期的事,真是越来越说不准了,有备无患,今后还是要买“开口”票。这样来去自由,想变化日程,改签机票就方便了。
117【周三】又是周三,照例去市场采购,主要是奔着那每周一次的露天市场去的。家人说,估计不会有人,通常暑期这些门店和小贩都要休假三周。上次来,见着一个蔬菜摊,这是第三周了,会不会有更多的小贩该露面了。走一趟,当遛弯了,没有鱼,就买点水果,家里还缺块姜,看看有没有。太阳高照,一路肃静,跟走在夜半似的。来到市中心的主街,小街安安静静,头一家菜店关门,门上的营业时间表还贴着黑胶布,啥时开门也不通知。往前走,街两边几乎是门对门两家金融公司、两家美容院、两家房产中介都掩门闭户静悄悄,杂货铺、面包房、乳酪店关着,这都上午十点了。没有全军覆没,公办的邮局在营业,这条街走到头,有家面包房恢复营业了。小市场的位置上停满了车,今天还不如上次,连一个出摊的也没有。坚持着为社区人民服务的小超市营业照常,同业们停业,到成全了这一家,几个顾客排队等着收银员结算。见着几位面熟的老人,都是在这店里,或是半路上碰到过,每次买的东西不多,多了拿不动。两个番茄、一个葱头,昨天见到的长发老人,今天买了这点东西就走,估计他们是只要这开门,每天就过来一趟。我想起家里住在一个小区里的退休同事老宗,天天拖着个小车往“天秀农贸市场”走一趟,只要天好,我问为啥老去,告我就为走一趟。走了一圈,花了十多元,好像是说金额低于10元的,更希望顾客付现金。上次小辈的买回的葡萄,杆都发黑干硬,一点都不新鲜,我想买点新鲜点的葡萄,让他们看看。看看货架上的葡萄不管是绿的、紫的,模样还行,但杆都是干硬的。这大概都是去年的葡萄。苹果也是,看着光鲜,买回去多放两天,里面就开始发黑变质。都是冷库里出来的。买了草莓,吃了两个月,这是应季的。买了鲜姜,标明是,中国姜,是老姜的样子。9.5元一公斤,来一大块。那家肉铺门上贴着25日恢复营业,我是这么猜的,有个数码在上面。说休假就真有个休假的样子。一休三周,比圣诞假期还休得长,该玩该乐,旅行、度假。看这路上寥寥的人迹。估摸这暑期出外度假的不少。人都走了,货卖给谁,开门、出摊事倍功半,干脆歇假。人家这么多年就是这么过来的。劳逸结合,增添幸福感。
tiantou
发表于 2015-8-16 03:22:26
118【腾云驾雾】阳台上仰着,看对面山上升腾起的缕缕白烟,像村庄的炊烟升起。那个方位似乎没有山间人家,在这个角度看过去,见不到村舍和民居。大山是绿的,深绿色的是密闭的林子,斑驳的浅绿色是山间的草场,偶有几处房舍。山上通着公路,通着电路,点火还用柴禾,山中的倒木那么多,拾柴有的是,可现在还没到取暖的季节,也没到做饭的钟点。腾起的白烟不是炊烟,是雨后升腾的雾霭,棉絮似的一团团、一丝丝,朝一个方向歪过去,聚集起,搅和成一片浓浓的云,灰白色,在山腰缭绕,拉扯开,连成片,山色变得模糊,慢慢地隐在了薄纱后面。天上的云朵是从地面成长起来的,它们渐渐的高大、隆起、漂移,与山巅上的黑色积云连缀起来。雨丝飘了下来,月白色云团中挂下丝丝缕缕的黑絮,悄无声的,风过来,见着雨丝迎面移来,雨声近了,急雨一阵落下。甬道上过来撑着伞的路人,匆匆往回赶。遛狗的还在遛,主人也撑着伞,抻着绳索,也许有备而来,就冲着下雨才往外走的,让大狗降降温,痛快洗个凉水澡,那大狗一个劲往前刨,兴致勃勃。楼底下吱吱呀呀的动静,轮胎挤压路面的积水,一辆汽车在路上滑过,吱呀声越来越弱,安静了好一会儿,除了雨声。咕噜咕噜的响动,身着超短裙的红头发女孩脚蹬滑板从甬道上滑过,消失在视野外。这天也不躲躲,别把红头发淋掉了色儿。不多会儿,那红头发又从雨中的甬道中钻出来,看清楚了,不带一点雨具的,那装扮象是刚从泳池中上来的,在楼前转个弯,再次掉头远去。这条甬道前面倒是有个缓坡,但当成滑板运动的场所还是差点,路面不够光滑,坡度也太小,平时有学生上下学在此路过,脚蹬滑板,可没见有在此来回滑的。这姑娘大概就为雨中嬉戏而来的。东面在落雨,西面的山上还晒着阳光,往北的“牙山”金光灿灿。云朵在往西面赶,不会多长时间也会把雨水带过去。这边的雨小了,住了。西边的阳光退去,山顶的乌云越积越厚,雨幕挂下来,格勒城一派水气茫茫。
tiantou
发表于 2015-8-16 03:25:55
tiantou
发表于 2015-8-17 03:06:34
119【路人】偶尔能听到火车鸣笛的声音,东风过来的时候。从日内瓦过来的那条列车线在东北方向,让林子挡着,隐隐约约地能察觉到。今天终于见到这列鸣笛的列车,上午采购之前,往东北方向兜了个大圈子,也是为了看看景。先看到了玉米地,都一人多高了,一眼望不到边。欧洲这边的小城有一个好处,就是与绿地相亲,一个个城市都是被林地、庄稼地围绕着,卫星城的概念。城里有一片片绿地,走不了太远就到了城边上,也可以说是城市侵占和切割了田野绿地。不像我们人多的大都市,一环套着一环,摊大饼,要看庄稼要驾车跑出六环,剩下不多的一点城市绿地,不足以形成良好的气候、平抑热岛效应。不过欧洲的城市也在膨胀中,格勒小城的面积较百年前翻了好几番。经过玉米地,旁边闪出个铁路道口,由于是条普通的线路,道口平面交叉,火车过来前,黑白相间的路杆自动落下,不是一根长杆挡住全幅公路,而是短杆挡住半幅,车辆前进的方向,另外半幅,在铁路对面路杆落下来,倒是省了一半的材料,没见职守的道班人员。几个行人自然不敢越轨前行。一声长鸣,那电力机车拖着三节车厢,客车厢,呼啸而过,前面就是本地的小站,看来这趟车不停。每次过道口火车都要鸣笛示警,这够多闹得慌。我沿着铁路往前走,看着道旁的人家。沿线这一片也都是民居,平房或二层的小楼。没有无主的土地,没有见缝插针流民私搭乱建栖身的简陋小房。这边的居民住的宽敞,房子稍显陈旧,栅栏里面花花草草,没见着主人,有大狗在房檐下蹲守。一处院落的木门里,老先生驼着腰,颤颤巍巍地在给树墙修剪,老太太在给搭着下手……。火车过后恢复了平静,过了早起上班、上学的时段,路上难得见到人,也许根本就没有上班上学的人。老人拎着小篮子迎面走来,当天的采购完成了,篮里这点东西够老人吃一天的。路边的木椅上坐着一对老人,白发苍苍,默默无语,他们没有朝我这个路人偏过头来,晒着太阳,透过云层没有一点热度的太阳。
tiantou
发表于 2015-8-18 03:29:37
120【打果】再一次走过铁路道口。道口没有行人,也无人值守,因此没有道口的班房,这次注意到路口那阻挡车辆和行人的栏杆,不是黑白相间的斑马纹而是红白相间,闲暇时那警示栏杆也不是扬起来高高在上,而是水平方向横移至道旁,需要时平行左移到路中央。往前走不远,是一处大院子,一栋小房子,有好几亩地,地头是一溜桩子上钉了半尺宽的木板条,能拦住牛,拦不住羊,家里大概没有人手,基本上荒着,中间种了两垄卷心菜。地边上,一棵苹果树果实累累,没有大个的,主人没有剪枝也没疏果,果子还没成熟就掉了一地。边上还有棵不知名的果树,紫色的果子缀满枝头,一串串的,跟大个的青紫葡萄似的。这里的木栏敞着口,也不好进去,私人地盘。挨着小房,是一丛灌木,开满了花,还有几棵松树,被主人修剪的方方正正,工夫都花在这了。
继续往前走,小路不能通四轮的机动车,路够宽,但有栏杆拦着,保护行人的安全和舒畅,这一路没见人,眼前地面上不时窜出一条条石龙子,大概属蜥蜴类的爬行动物,一乍多长,有两只折着跟头,在掐架,滚过路面。阳光下,前面闪闪发亮的东西在晃动,走近些,是根长长的不锈钢管子在空中晃动,往一棵茂盛的大树上敲打。是在打枣?枣是得打,“有枣没枣三杆子”越打越有,打得遍体鳞伤,据说第二年才丰产。还有第二种果实是这样的收获方式吗?按说核桃也不怕敲打,本地也盛产核桃,算得土产之一。打枣,节气早点,月底还差不多,我还没在当地见着枣树。听着动静了,劈劈啪啪,见着果实,一人多高的树墙内,看不到人,只见杆子不停地击打着枝干,没见红色的枣子,黄绿色的果实。不像是枣子,小沙果的模样。我见墙外的小路上有几只果子,刚刚打落的,猫腰捡了起来。不是枣,黄里透白,像是李子,看着有点小。拿回去问问。李子讲究点的还是应该支上梯子上树去摘,一通棒打,皮开肉绽被打坏、摔坏不少。回家问了说是李子。洗过塞进嘴里,甜,甜的有点腻,有点像熟透的黑枣,水分略多些。这东西打坏了也不怕,多了可以及时制作果酱。
tiantou
发表于 2015-8-19 03:00:38
121【采蘑菇】上山采蘑菇。小辈的在山区长大,常常上山耍,但没有采蘑菇的传授和经历,直到这二年,在绿色食品深入人心的大环境下,才启发了自觉,去过几次,少有收获,去年一趟的成果还晾晒成蘑菇干。今天算计着雨后一周,近期又不是高温天,蘑菇该升发出来了。中饭前出发,荆条编的小篮子,大口径的编织袋,瞅这样子,像是遍体都是。我另外带了个装面包的塑料袋,打算寻一些木耳采。披挂整齐,长衣、长裤、帽子,还带条长毛巾,防着蚊虫。11点不到出发,20分钟,几个大盘旋之后,就到了海报近九百米处。山道上已经停了好几台车。来晚了,有捷足先登的。这么大的山,应该到处都有蘑菇,再往上盘几百米,也应该有。但没去过,不知道路,不知林间的小路,蘑菇是多是少,没敢去冒险。这一处,过去他们来过,收获过。再说眼前己经云山雾罩,再往高处,就看不清路了。寻着了条小路,看看路口,有前人的鞋印,放弃了,先到先得,人家扫荡过的所剩无几。再往高处走,又见条小路,不见人迹,登高往上爬。林中多是粗壮的松树、橡树和不知名的杂树。林下有小路,人趟出来的路少些绊脚的杂物。这比前一段爬山时的山路是另一滋味,脚下松松软软,多年积淀的枯枝败叶,填充沟沟坎坎,让脚下有了弹性,但不时的前头也有倒木横七竖八,树木稀疏处灌木又横在前面。捡起根树叉,第三点的支撑,扫除拦路的蛛网和树枝灌木上的水珠。见着了“平蘑”,我看着像超市中人工培植的那种,只是尺寸小了一多半。小辈的过来看了后摇头,翻开本书,指着一种厚实粗大的蘑菇,说要摘的是这种,过去在这片山上采到过。看图识画,我不识上面的字,但要采摘的对象物心中有数了。两个人别踪在一起,各走各的路,发现的几率会高些。这一路磕磕绊绊,还真见到好几种蘑菇,可没见书上画的那种。少年时就听到不少采蘑菇的故事,与森林、与大灰狼相伴。在城市中蘑菇并不多见,但也不是什么稀罕物,夏天的雨后朽木上常常冒头,但没有采回去吃的。与蘑菇相伴的知识之一就是这个物种的某些个体有毒,甚至是剧毒,不可轻易采食,那些个鲜艳漂亮的更危险。长得朴素的就一定可食,也不一定。
122【尝鲜】山上又转了好一会,天气凉爽,人也汗津津的。意外的是林子里没有蚊子,偶有嗡嗡叫的昆虫也不近身。没想到是,拦路的野草隔着长裤还把右腿剌得生疼。再会面时,除了我收获了五六株蘑菇,小辈的一无所获。他说这里也见到了新鲜脚印。我摘的这几个算是样本,有的看上去就不太行,有一株肥肥大大的,我在石缝下面抠出来的。小辈的拿出书本上的图片比对,这本书共囊括了450种可食用的蘑菇,草草地翻下来,没见着一模一样的。敢吃吗?分散了往回走。有棵树上结出了“灵芝”至少像是灵芝,咖啡色有光泽,摸上去硬梆梆,采回去也无法食用,就别费事了。往倒树朽木上看,惦记着上面升发出黑木耳。这我有实践经验,早年在乡下开春的农道上,雨后电线杆子底部就长着不少木耳,都惦记着走在前面有所收获。可能是季节晚了,没见着木耳,在立木还是倒木上搜寻,一棵倒了半边的老树上凝固着白色的松香,成堆地淌下,像流泪的蜡烛。松枝上缀满了絮絮叨叨的“松树挂”记得这东西好像也能做出一道好菜。咱不会做,也从未领教过。在下坡的一处疏林地带,脚下见着一对肥大的蘑菇,柱子有不到两寸高,一元硬币的直径,顶着个棕色的圆弧形帽子。这个品种像是可以食用的。翻开书本查对,至少两种画面与它相像。书中有文字介绍,说是用刀子割开后,浅色的肉体会迅速泛蓝。小辈的拿出刀子,在蘑菇的立柱上懒腰切断,并说采蘑菇不能连根拔起,留住根部,蘑菇会继续生长。刚刚切断的浅黄色茬口,说话间四周就开始呈现出淡蓝色,好了,这种蘑菇与书本基本吻合可以采了。又割下了第二株。再找第三株,这株大半个帽子已被虫子蚕食掉。总算不许此行。山上转了一小时口干舌燥,饥肠辘辘,山间有的是黑莓,我叫它黑莓,灌木,状如桑椹,质地更硬些。摘下送到嘴中,稍甜微酸,一大把下肚解决了口中肚里的不适。回家洗净切片,只这两颗蘑菇,黄油、蒜片,小火烤制,也出了一小盘菜。肉质紧密,口感弹性,在齿间些许生脆,还有那山野的清香。入夜了,人还好好的。
tiantou
发表于 2015-8-19 03:06:03
tiantou
发表于 2015-8-20 03:22:05
123【街头】往市场走,要是九点多钟,常常要碰到位老先生,总有七八十岁,须发全白,黄头发的人老了,头发也是白的。老人牵着条小白狗,拎着个小袋子,去购物。我要是出来早了,他那个袋子是空的,我要是出来晚点,他那袋子里多少有些分量,小狗拽着他往回走。迎面错身时,互道一声好。再多的谁也说不出。握手就是进一步的礼节,不说职场,来人串门,小辈人的同事,非亲非故的人之间出于礼貌,得见个面,握握手,就是有亲有故,但来往不多,不是太熟悉的也行握手礼,双方见面一瞬间这礼节就完成了。法人亲人之间的礼仪为贴面礼,要左右脸轮番贴过,有的还啧啧有声,嘴唇摩擦脸皮发出的,抑或是个人的拟声,亲疏有别,意思到了,不论老少男女。今天上路走在另一条小街上,这条小街上的人行便道断断续续,你要是一定要走人行便道,那就要不断地走出“弓”字形,不断地走人行横道穿过马路,人行便道在马路两边接续,没办法,街太窄,中间要走机动车,街边有的地方还要留出泊车位,好在过路的汽车不多。狭路相逢,迎面过来位老者,比我老不了太多。步履有些艰难,皮肤被太阳晒成小麦粒色,拎着小包,三两步之外我主动发声问好。老人一下子站住了,伸出了右手,我的右手也不由自主的伸了过去,街面上头一次行了握手礼。老人的面目僵硬,看着我,嘴也没动。老人启动身躯,过去了。 我有点诧异,这礼有点重了,好像不值当的。想起老人的面目表情,他像是有话说不出的样子,要不不该与我这不相识的人如此搭讪。我忽然记起与这位老人,还是打过照面,前一段在离小超市不远的地方,也是迎面走过,我跟他打招呼,他看了我一眼,没言声,也没停步走了过去,我只是觉得有点怪。不错是那位老人,这次看得清楚,身体已不大灵便。也许他也记得上一次的邂逅,那个生硬的招呼,怪怪的老外。此次再一次的相遇,这回礼数要到,发声不行了,肢体语言补上。 哎,生活如此不易的老人!
tiantou
发表于 2015-8-21 04:01:27
124【8元】每周出车一趟,超市、有机店或者中国店走下来,本周的食品就采购得差不多了。如果还缺点什么就在附近的小超市解决,好几周了,还主要是这一家给周边居民供应吃食和日用杂品,提供着方便。小店的价格会比大店贵一些,能够就近解决吃饭问题,就不要好事都要占着了。现在出门采购也不再拖着小车,买不了太多的东西,有个小袋子就足够装的,小车子尾随身后,太过正式,有时想买的东西店里没有,又空车回来,骨碌骨碌的到费了事,有时到不一定要买点什么,买也行,不买也行,为了绕它一圈,买了,真要是包包有点沉,上肩背着。又快到周末,冰箱里的蔬菜品种不多了,出去添补点什么,家里没有的品种。这地方的蔬菜品种不少,但叶类菜少,多见的是卷心菜和芹菜、生菜,绿叶菜不大容易保存,吃的人也少,像油菜,小白菜都见不到,这类菜挺费工,成本高,卖的不好,也就不种了。在货架上捡了几样,出来结帐,整8元。一袋芹菜,1.9元,没有叶子,上半截就没有;一棵绿菜花1元(500克);一袋生菜,三小棵,1元,一袋面包500克,2.3元,四棵大葱,葱叶部分的上面二分之一截掉,1.8元,大葱是散装品,有单价,每公斤2.25元,如果折合人民币(x7),最近人民币贬了一块儿,还按原汇率算,大葱约8元人民币一斤(500克),大葱的价格比洋葱头贵些。最近这里的蔬菜价格多少长了一些,我注意到土豆,两个月前,我刚来时,最便宜的散装1元一公斤,现在2元。菜的价格总体比国内稍贵,除了大葱,国内上品的大葱价格不菲,但普通的土豆怎么也卖不上10元以上。这的菜加工的细一些,可食率高,洗过后其本上都可以入锅,减少厨余垃圾。8元买了一包5样东西,菜够一家人吃两天的。减去面包的价钱,合人民币40元,还是有些贵。不知本地蔬菜能不能占上一半,在超市,本地农产品多有标明,法国出品,像是更有质量保障的意思。据说很多蔬果来自邻国西班牙,远道来的产品不一定比本地产的贵。
tiantou
发表于 2015-8-22 03:43:36
125【烟台梨】从有机商店买回两样水果。葡萄,水分足味道不错,而且新鲜,葡萄藤是绿色的,下架的时间不长。当地的露天葡萄还都在架上。但现在是个吃世界的年代,进口食品能占个大头。《舌尖上的中国》电视片头一集,说到云南大山里的母子俩天不亮就进大山采松蘑,到手后,立即被收购加工空运,当天就出现在日本人的餐桌上,现在这类蘑菇也开始出现在北京的大超市中,还用小木匣盛着,几百元一斤。买的另外一样是“烟台梨”也有叫“瓢梨”的,状如葫芦,通体淡黄色。少时北京有的卖,季节性强,主要是不耐存,放不了几天就要坏,每年吃不上几个就过去了,不像苹果耐储存。过去老人们说“烟台苹果,莱阳梨”说这两个品种是同类中好样的。莱阳梨绿皮棕点,脆口,而烟台梨是软口的,咬一口梨汁流淌,入口即化,老家也有称“老婆梨”的,意思是没牙的老婆婆啃食都没问题。这梨有股特殊的清香,有一年,七十年代中期,大连的亲戚从铁路上给发来一大筐,满屋子飘香。大连的自然条件与胶东半岛差不多,烟台梨移植过去,品质一点不差。那次吃了个肚圆。后来许久见不到这个品种。这些年烟台梨在市场上又出现了,但品质退化,那种绵软多汁的极难碰到,个头没减,生硬,放段时间,泛黄了,口感和味道还是不行。品种退化,种植方式的变化,会不会也是追的化肥。这次买了几个烟台梨,稍微小点。下刀削皮,感觉对头,梨皮与果肉之间像是有层隔膜,这刀子似乎比往日一下子锋利了许多,梨皮下旋,汁液随之流淌,切片入口,入口即化,不必有劳牙齿。甜度适中,汁液充盈、香气袭人。这多年了,终于大体吃到了当年的味道。哪里的产品,是中国制造吗?太遥远了,空运几筐梨过来,好像也不值当。那得什么价钱。没注意这个品种的标价,手边货单上的一串商品,也不知道哪个是哪个的。而且这的货架上标的也不会是烟台梨。没准就是本地,或周边国家的产品,金贵的东西,都会往自己这引进的。如当年的”四不像”不是英国人掠走那么几对儿养在庄园里,兵荒马乱的,这个物种在地球上就消失了。
tiantou
发表于 2015-8-23 00:14:14
126【撞了西墙】一只五彩大公鸡轰轰烈烈从山上冲下来,带起一股烟,从眼前掠过时看清了,嘴里叼着只花孔雀。孔雀竭力挣扎,扑棱成一团球,花团锦绣,血还有纷飞零落的羽毛,看得人毛骨悚然。公鸡扔下孔雀,掉转头朝我扑来,分明是血盆大口,立时心惊肉跳,手头没有家伙,仓促招架,一脚迎上去,再飞起一脚,硬碰硬,哎哟哇!痛楚钻心,人惊醒了,人在床上,天还黑着,那踢起的一脚是撞上了西墙。拾得一梦。心还在砰砰地跳,好一会儿才平稳了下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没有无缘无故的酒,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梦。回想起白日的所为。傍晚时沐浴着夕阳,走在东面的小街上,陌生的街道,一条小马路,隔墙是条碎石路,那条碎石路也长长的,走上了这条脚下哗啦哗啦响的路。路旁是几座二层的小木楼并排着,有了些年头,每家门前都立着木栅栏,楼前花池,楼后花园,这里距铁道线不远,城边的角落里。没走出多远,正在欣赏奇花异草,高处突然响起大狗的狂吠,吓了一跳。定睛看去,两条大狗一条小狗在二楼的木晾台上圈着,舒了一口气,它们不会跑出来的,你一口它一口使劲的叫,够多讨厌,走过三座小楼,还有一只在身后叫唤,高一声、低一声,不依不饶的。走到第四栋楼,前面出现了绿金属网的路障,道路在前面转向。路边的栅栏里过来一只黄棕两色、耷拉耳朵的矮脚狗,它从木板条中挤出脑袋,亮着眼睛,盯着我们看,这只好,环境友好型,迎来送往,一声没吱。走到尽头,路向北拐去,通向一个大院子,到头了。原来我们走的这条碎石路不是公路而是条私家道路,我们已侵犯了人家私有的路权。这条小路只属于这几家楼主。赶紧返回,那只矮脚狗没动地方,还在往外面盯住看,照样不言声。快走到路口时,那一窝狗又叫了起来,还是那么气势汹汹。它们刚才是看到生人了,不是这里的住户,提醒我们止步,我们不知趣的往前走。大狗入梦,幻化为五彩大公鸡。
tiantou
发表于 2015-8-24 02:49:50
127【四条汉子】阳台上晾衣服,见到下面园林工人在收拾花园。东边新区的这片区域的绿化与西边老区不同,成片的绿地少,成片的绿地打理起来有点麻烦,一个月总得给草坪剃次头。新区这边树多,稍大些的空地采取的是下沉式的绿化,有点像一个个池子,在洼地里种上几行小灌木,然后铺上厚厚的鹅卵石,白绿相间,雨大时,池里还能留住径流,平日也省去剪草的麻烦。这个夏天,西边的绿地轰鸣了好几次,工人开着四轮的割草机坡上坡下的转圈剪草,下来的草沫子都铺在草茬子上,几天后晒干泛黄,几场雨后又回归泥土。东边的绿地始终安安静静,也真省去不少人工。夏天算是过去了,新区里草木茂盛,下沉的绿地中,格外汇集更多的雨水,绿植们纷纷窜起,池边一圈的高杆绿植都开始扬花,有点干涸苇塘的模样,池底有鹅卵石镇着,石缝间也滋长出乱蓬蓬的杂草,与灌木绞在一起,一片绿茵,连灌木的排行都模糊了。昨天园林工开进东部场子,大型的剪草机用不上,手提式剪草器在高地树荫下的绿地中来回的扫,碎草叶子横飞,工人钻进灌木丛,拔起并甩到甬道上一蓬蓬杂草。傍晚出来,道路清出来了,一路草的清香。下沉式绿地没见修整,还保持着几分野趣。这也挺好,高高低低,不大规整,但多些绿色,自有助益。第二日上午,工人们又进场了。四条汉子进到下沉式绿地中开始拔除那一圈的高杆绿植,敢情那不是人工种植的,不能任其自由生长。这是个力气活。在石头縫里长出的植物,那有多强的生命力。四条汉子,都穿着墨绿色工作服,其中三位五大三粗,四五十岁的年纪,苗条点的小伙子,拎住一把枝子,三下两下,往后较劲,竟然没有拔起,小伙摘下一只手套,运足了劲连身子带屁股往后坐,还没得逞。小伙子放弃了,到一边擦汗补水。天气挺凉快的,但架不住吃力气,那几位干不了多一会儿就在阴凉地仰头灌水,都是实打实的活,绿植们为生存挣扎,壮汉们出力拔除,就挣的这份钱。歇过后小伙到低矮的灌木丛中清理,草本的大草还好对付。高杆的绿植,其中有些是未成年的小树,这得有点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功夫。机械干这活不是不行,打入地下几米的桩子都能拔上来,但那样施工成本就太高了。边上的那一溜,壮汉们上手了,扭住根部身体后仰,腰肌、臂力,身大肉沉,终于让那小树离了地。不大的一片地,四人在那折腾了一上午。
128【蓝领】中午我吃过饭,向窗外望去,见两位汉子手持四股叉,往车上挑着拔除的树枝、乱草,两台高槽帮的卡车。也够辛苦的,一鼓作气,中午也不歇着。这活大概都属于包工,不是计时工。断断续续看了他们不到两个工作日,在阳台上或路过他们的身边时驻足,汉子们干活就是干活的样子,流汗、卖力气。没把子力气这活干不下来,要让我干,十年前可能还凑合,现在是甭想了,累吐了血,也拔不动呀。几位都晒得棕红色,都看不出他们还是不是白种人,不是海滩上晒出来的色,是搅着汗水晒出的粗糙。这活要是天天这么出大力,可真是比农人不轻松。好在不会,他们有成套的专用机械跟随着,是技术含量和人均占有生产资料颇高的一支队伍。还是机械化为主,但遇上了像这种难啃的”骨头“,也得赤膊上阵,拼命一搏,园林绿化自有它的标准,不是自家的花园,花花草草去留自便。见识了这些工人的劳动场面,看来敬业务工的人哪里都不缺。据说他们的收入绝不低于写字楼里面的普通白领,甚至更高。这里的人工成本高,比如这里的家庭很少听说有请帮工的,不是不想请,而是请不起,一小时10元,不算跟你多要,这的公司里的年轻白领,也就是这种税后的工资水平,请了工人来家照顾老人或带小孩,那还不如夫妇一方专职家务呢。至于有技术含量的工种上门,比如管工、电工,收费更高了,家人说修个管子半小时收费200元,逼得很多人都自己动手。包括装修房子。但毕竟还有很多自己干不了的。想想我们在北京自己的家中,出了问题,打电话给物业,一时三刻就上门服务了,工时费不收,就收个材料费。这地方物业费照收,但只负责公共部分,家门以里,得自己去请专业的修理公司上门。技术工种收入高,多高不知道。上次在街边看到辆工程车停着,天蓝色簇新的“奔驰”车,后门打开,下来俩穿的脏兮兮的小工,一老一少,拎着水桶,拿着刷墙的滚子,推门入户开工。
tiantou
发表于 2015-8-24 03:02:03
tiantou
发表于 2015-8-25 03:13:04
129【上班】多数上班族的休假都安排在暑期,七月下旬或八月初开始休,现在这个时段假期陆续结束,该上班了。问了一下,这每年三周到四周的休假可否分为几段歇,说是可以,只要工作允许。通常有家室的人,到不一定愿意分拆假期,平日的假也不少,集中休长假,比圣诞节还长的假每年也就这一次,二十多天的时间可以远足一次,去看异地的父母、带着老婆孩旅行去,有上学的孩子也是一年一度的长假,上学的孩子在假期出去看世界,现在的家长也不愿意让他们错过。我们楼下那一对姑娘小子,常在底楼自家平台上的塑料充气水池中扑腾水的光腚小童,都消失了快一个月,一家人关门闭户出人。走了不少,也有来的,前天家里来了一家四口,从北部城市来这的山里度假,这里的山区高海拔处凉爽,热天能上山的都往山上去住,来的两个小童,大的今年要上学了,他们在格勒出生的,回到老家来玩。两位家长,这大概是暑期的最后一站,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好多年,朋友、同事在这里,上班前跟各位都见见。四位在家里喝了没有茶水的“下午茶”后告辞,晚上另有安排,两个小童早就待不住了。周一,小辈的今天上班了。这个假期过的,比上班不轻松,没有吃肥,倒是跑瘦了,照顾小的还要带着老的去看病,两头都不省心。从来都没有过的劳心又劳力的假期。人呢,成了家,养育了后代,这小夹板就算套上了,家庭这挂大车就得拉起走。要是老辈的身强力壮还能帮衬点,否则帮不上忙还得添乱。反正是该遇到的事都得经历,人的一生都是如此,曲曲折折,早早晚晚,都指望着好事早点来,坏事迟迟到,看运气了。想想我自己也经历过如此这般的一段,也大体这个人生阶段,当时人似乎也并没有一筹莫展。年轻,顾虑少,遇上了,似乎就是该来的,那段日子已经久远,好像没怎么样,孩子就长大了,我们就退休了。好多事情也许淡忘了,从来都是眼前的困难才是真正的难。
人生进入年老的阶段,不再有上班的紧张和工作的难题,那都扛在年轻人的肩上。
tiantou
发表于 2015-8-26 03:21:45
130【下午茶】“下午茶”是当地人周末或假日到朋友家串门借助的一种相对简易的交往方式,再高一层次,就是安排家中聚餐了。但聚餐如果不是家人,又过于繁琐和正式。请人来家里吃饭,主人总得备几个大菜,为此忙叨半天,现在的年轻人会做饭的委实不多,色香味俱佳的就别想,上桌的饭菜,如果是让同胞吃就更不好意思了。对付老外,反正他们也没吃过,也不习惯,各色就行。做饭耗时还有吃饭更耗时,不是餐厅里的便餐,吃完了赶路。家里面的聚餐,为朋友交流说话的场所,就是同城住着,到家里吃饭的机会也还是不多,到真不在乎吃什么,在意的是大家坐在了一起。避开耗时和麻烦的聚餐,“下午茶”倒是个扬长避短的好方式。家里的一次“下午茶”是这么准备的,果汁红黄两种、可乐一瓶,没有备茶,来的客人不饮茶,各色水果一盘、买回蛋糕一个,为了孩子。来客通常也不空手来,一瓶酒,一束花都有可能。下午,通常约在三点,来了坐下聊天,共同关心的主题,工作、旅游、孩子。我们不跟着掺和,年轻人的事,语言又不通,来时打个招呼就得。通常两个小时,最晚也不会留下吃晚饭。家里不必准备,嘴上也不必客气。我们在做晚饭的时候,客人们抬屁股走人,打声招呼就拜拜了。挺方便的交流方式,维系了友情,解决了所关注的问题,没有解决是不是也有所启发。耗时还不多,主人不致搞得疲倦。有来有往,一个月总有一次两次,也有走出去的时候。想这下午茶与一衣带水的邻人,英国人的下午茶文化有关联,一百多年前维多利亚时代贵族风尚进入民间,从时髦到大众。近代有名的是牛津大学的下午茶,它成为学者、教授们午后一聚的交流场所,学术、科研信息在此汇集,智慧的大脑们在此碰撞,奇思妙想排列组合新的方案策划。这东西来到法国,成了居家过日子会朋友的一种惯常方式。近些年此观念也引入了中国,至少形式有了。在些商务活动、有关会务中露面,雅称“茶歇”,不光下午,也捎带上午,也是少不了茶、饮料、糕点、水果,不会超过半小时就收摊,补充完能量,正经事还要继续。
tiantou
发表于 2015-8-27 04:05:39
131【开张】休假的人们开始返回。周一走在小街上,几家店铺屋内透出了灯光,门没开,长假过后开始筹备着,整理货架、备料、进货,开张的准备。路过小学校,空荡荡的校园里有了几个学生,没开学,但有先到的学生,班干部们先来打扫教室卫生,谁知道呢。家阳台前面的小花园里,有了童车来往穿梭,孩子们在草坪上翻跟头,暑假归来的欢聚。周三,小街旁,靠在楼面上的脚手架上又攀上了粉刷工。陈旧的街面房在实施面子工程,不大的一栋三层小楼,一个多月前撑上架子开始外立面粉刷,干了一半就撂下去休假,今天见着他们复工了。杂货铺里进去了人,这里卖些不新不旧的手工艺品,还代办邮件。肉铺开门了,里面说笑声传了出来,顾客还排上了队,小店和周边居民又见了面。露天市场也开张迎客,摊位还没有排满,卖鱼的老汉来了,满满当当的一大车鲜鱼,见着老人家都有几分亲切感。小城令我们这样的外乡人多少感到寂寞。我们是在集体主义的氛围中成长的,周边环境都是乌泱乌泱的人,除了在广阔天地的那几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起前年在立陶宛时的那位导游说起过,他娶的当地媳妇带回北京,竟然独自上街不会过马路,人多得让人恐怖,车辆不让行人,斑马线上也是川流不息的机动车,机动车不过,自行车也嗖嗖的,说是再不想去北京了。还没让这位坐坐早八点的地铁,要了命了。当地人很惬意自己的生活,方便、安静,难得堵次车。今天在小区内见着个邻居,骑着辆自行车,车后牵引个两轮小拖车,车上满满的几大包东西,一看就不是附近小超市买的,本地小店的货品没有这么丰富。这是去了远处的家乐福超市,开车过去要一刻多钟,骑车也能过去。没有机动车代步,生活也无妨碍。看这小车子有点悬,没有刹车装置,这要一路下坡,需要刹车可怎么办。人家可能有办法,反正是安全地采购回来了。底下一楼的晾台上亮出了牌子,挂牌出租房子,这里离着大学近,学区房。生活在继续。
tiantou
发表于 2015-8-27 23:04:39
132【百里挑一】小区里走,甬道旁密布车位。车辆的保有率高。各家院子里泊车,公寓楼底层也是私家车位,但一家数辆的多,车停在露天车位上,先到先得,随意停不收费。看着甬道旁的车,看出些特点,一是国产车多,尤其是雷诺车厂的,欧美其他国家的不多,日本车能占一席之地。其二,不管是哪国车,什么牌号的,都是没屁股的,车尾横切下来或略有弧度的斜面。小区内转了一圈就没见着短尾或长尾的车。当然后来还是看到过的,但可以称得上百里挑一。咱国内的小车,多数都是有头有尾的三厢车,高档车更是这样,像是端着架子。过去一直称轿车,意象与早年的轿子有联想。刚引进时,首先跟轿子们冲突,迅速淘汰了轿子,作为代步工具和一种享受并地位的标识,过去坐轿,后来坐轿车。轿子的四平八稳和前后轿杠的平衡,在五六十年代国产轿车身上体现出来,除了吉普车,多是大大方方的。车要是造的太小了,代步没问题,排场差了点。将车尾部去掉,到七八十年代开始多起来,也被看作经济型车,大概考虑到材料的节约和降低油耗,没了屁股,车身短了几十公分,自重减轻,直接减少油耗。在今天车辆普及,竞争加剧,消费者看重购买成本和持有成本。不过真要在国内街头注意看看,恐怕还是老派的车型多。小车没了后厢,后排座后面还留有载货的空间,比有后厢的容积不一定小,因为可以往高里码。看下来还有另外一个优势,就是车身的缩短,进出泊位更方便了。欧洲的国家不比美国,地方狭小,平地人口密度不低,除了高速路,双向两车道的多,在这小城,很多都是单行道,有的双行道,走着走着成了单行道,红色箭头表示,你要停车候着,会车时,让对面车先过来。街巷被老房子挟持着,总不能拆房扩路,那老房子立这好几百年了。市政要是能跟房主商量下来,也不一定掏得起拆迁的费用。路窄自然小车灵便些,车位并不短缺,但车位设计的很紧凑,大手大脚的人泊车还真有点费劲,没了后屁股,短了这几十公分的优越性充分显现。
tiantou
发表于 2015-8-29 03:13:46
李新纪:喝德国啤酒 唱《岁月甘泉》发表于 2015 年 08 月 24 日 由 李新纪
当我在法兰克福酒店的酒吧里端起一杯金黄的德国啤酒时,看着它就要溢出的泡沫,沁人心肺的香气,让你不得不马上喝上一口。那又苦又爽的味道,还没有咽下就已经醉了。透过玻璃杯看到细小的气泡不断从黄色的液体中涌起,我的思绪也像那酒的泡沫一点点从脑中泛起。http://li-xinji.hxwk.org/files/2015/08/%E5%96%9D%E5%BE%B7%E5%9B%BD%E5%95%A4%E9%85%92-1800x1350-300x225.jpg我为什么到这里来? 自2008年《岁月甘泉》唱红中国大陆以来,到现在唱了7年了,是什么力量让它持续不断,又能在北美多个大城市接连唱响呢?人们给出了各种原因和评论。歌颂青春之美是公认的原因。但是说《岁月甘泉》歌颂上山下乡,美化文革,给作者苏炜戴红帽子的言论也不少。苏炜回答这种质疑,其中一句,人生比意识形态大,给我的印象最深。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知青岁月可以说影响最深的,,以致影响了以后的道路。上学,出国,工作,移民,马拉松,唱《岁月甘泉》…,桩桩件件,无不打上他的印记。至于说到意识形态,那是你可选择的吗?在20世纪的100年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影响了欧亚大陆,以致块头最大的国家,和人头最多的国家相继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1848年在欧洲大陆上空徘徊的那个幽灵,降落在俄国和中国的土地上。那么一切的一切,不论是他的成就和罪恶都与这个意识形态密不可分了。今天,我们要去德国唱《岁月甘泉》,正好去问问马克思,我们经历的苦难和你的意识形态有没有关系?
二ˎ 到德国见马克思去http://li-xinji.hxwk.org/files/2015/08/20150719_193220-300x225.jpg在波音767巨大的轰鸣声中,我腾空而起,横穿北美大陆,接着就是浩瀚的大西洋,向着一个神秘的国度飞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啊?这里是人类思想大脑的故乡,曾经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黑格尔和贝多芬。这里也是“德国制造”的故乡。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说,一个幽灵在欧洲上空游荡….。从那以后“幽灵”变成了100多年里席卷欧亚大陆的风暴,100多年后风暴消停,人们在议论纷纷…。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 “第三帝国的兴亡”,描述一个发动啤酒馆政变的小子,他歇斯底里的演讲,告诉人们什么叫疯狂。从德意志的姑娘们向出征的战士们撒着玫瑰花瓣,奥斯维辛集中营焚尸炉升起的白烟,到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沙受难者纪念碑前的下跪,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知道了一个民族近百年来的荣辱兴衰。我就是带着这样的好奇来到了马克思的国度,第一站是法兰克福。从美国达拉斯到这里的距离,不过是从DFW飞机场的登机口,走到座位,然后又从座位走到法兰克福飞机场的出沧口之间的距离,来回也就30多米吧,不远,其他的一切都可忽略不计…..。 《岁月甘泉》讲述的是一个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一群中国人经历一个大实验的故事。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和这个大实验紧密相连,而唱《岁月甘泉》的歌友们无一不是这个大实验中的亲历者。
三ˎ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那会儿的中国是什么样呀?上个世纪20年代,一个日本人石原莞尔来华考察,在他的眼里,中国“官乃贪官、民乃刁民、兵乃兵痞”,“是一个政治失败的民族”。在此之前20多年,据说一个日本间谍,看到北洋水师的军舰上晾晒衣服,就得出结论中国军队纪律松散,不堪一击。紧接着的甲午海战证明了这一点。一ˎ 两个外国人所见所闻的东西,难道中国人陈独秀,胡适,鲁迅,毛泽东看不见吗?中国走什么样的路成了热门话题。鉴于中国的国情,要的是改造中国的猛药,似乎是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的共识。于是就走了俄国人的道路。说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可能很多人不服气。其实是一百多年前那会儿的先进的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那会儿也有非马克思主义的主张和道路,可斗了几十年非马克思主义都被非了,只剩下了马克思主义。以致今天中国的一切弊病,贪污腐败没有信仰都被归结给了马克思主义。因为你首先把一切成绩归给了马克思主义。我们不能不看到,国家在这段时间里完成了工业化,在最短的时间里走完了西方国家几个世纪才走完的道路。把一个贫穷落后衰微破败国家转变成了今天GDP世界第二的国家。在这期间,集权,强制,政治运动,迫害,饥荒,死人充斥着西方报纸有关中国的头条新闻,大跃进,文革,政治口号,上山下乡是那个时代的特征。与此同时,我们的青春岁月正好就在那个时间段里。经历过的人还把他说成 “”火红的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等等。这就是人们把唱《岁月甘泉》 和意识形态相连的原因吧? 不过我依然困惑的是,词作者苏炜先生为什么这么超脱,说人生比意识形态大?
四ˎ人生比意识形态大在我们成长的年代里,共产主义被描述成人类的理想境界,为了达到这个理想境界我们要经历磨难,要艰苦奋斗。那会儿,这种马克思的意识形态为此为大,社会环境不容许你怀疑 它的正确性,更不容许你谈论人生。我们人生中的第一步就是远离家乡,上山下乡。1968年我离开北京去插队时,父亲成了走资派,被关押在了“牛棚” (牛鬼蛇神住的地方)。而苏炜十五岁去上山下乡时,哥哥和父亲都被关进了监狱,有着国民党政治背景这样的出身,在当时是没有选择,没有希望的。为什么多少年后,当他回顾在海南岛橡胶园的知青岁月时,感慨万千,他说了很多,唯独没有怨恨。为什么?记得文革之初,红卫兵扫四旧时,鞭打 “出身不好”的人,那都是我们的同学,同龄人呀!记得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写到…., 保尔来到他的牺牲的战友的墓前默想,怀念那些战友,他们是“ 为了那些一出生就是奴隶的人不再做奴隶 ”而献出自己的生命的。而现在,不再做奴隶的人的下一代却要 “鞭打” ,那些同龄人,把他们做为奴隶。难道这就是革命吗?难道非要把一些人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才叫革命吗?眼前发生的一切让人触目惊心。当时,一篇人民日报社论的题目是《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在这场 《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政治氛围里,“出身”像一个紧箍咒,套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出身好,可参军上学,留城在保密单位工作,。而出身不好什么也不能干。我就亲身体验了在一天之内,从“红五类”的红卫兵突变成“黑五类”的狗崽子的冰火两重天的感觉。如果说,两极相通的话,这一突变为我理解苏炜当时的处境提供了生活基础。 我突然感到身临绝境,就像被扔进了冰窟窿中浸泡一样,随时都有灭顶之灾。但是也要活下去。我开始思索想象那些从小就在这种环境长大的人,他们的态度,他们的心路历程。从网上我找到了这样的描写: “ 于是,我们便从呱呱落地之时,到呀呀学语之期,直到朦朦胧胧的青少年时代,经历了炼狱般的过程,由此练就出了一套生存的“绝招”:只要有一寸土壤,我们就能扎根;只要有一滴雨露,我们就能生长;只要有一线阳光,我们就能开花; 只要有一缕微风,我们就能播种。摘自《 含羞草文集》 看看,这也是我在当时所想的,不得不面临的状况。能活下去就不错了!今天,我们在一起唱《岁月甘泉》的这群人,都有那个年代的记忆。陆成东说过,他的长辈随着宋任穷将军的大军南下,而我的父辈在解放战争的炮声中进城。但是,很多在这场历史大变革中失意的人们,他们的后代将遇到的是什么,不言而喻了。若说意识形态的话,我们不应该都喜欢《岁月甘泉》吧?可是我们站在了一起,心情随歌声澎湃起伏,内心被岁月融为一体。还有谁能想到当年意识形态曾把我们区分开,而岁月的甘泉又把我们连系到了一起呢?
http://li-xinji.hxwk.org/files/2015/08/20150711_212035-1350x1800-225x300.jpg 今天,我们在一起唱《岁月甘泉》
无独有偶。在唱《岁月甘泉》的歌友中遇到一位 “女苏炜” 。来德国之前,我在华夏文摘网站认识了一位《岁月甘泉》的歌友,她远在澳大利亚,也要来法兰克福唱《岁月甘泉》 。于是相约德国见。为此,我浏览了她的文集,知道她也是一位知青。文集中相当的篇幅是写如何与癌症做斗争?让我十分惊奇地是,她仍乐观坚定。为了来德国唱歌,她推迟了化疗的时间,为的是能够站在这个歌唱《岁月甘泉》的舞台之上。在她的文集中,讲述了自己的身世,而听她讲自己的知青岁月,比在文集中的自述更惊人。 她的知青岁月是在新疆沙漠中的一所监狱中度过的。监狱甚至没有看守,犯人谁也逃不出沙漠的包围,所以也就没有人逃跑。这里关押的是国民党高级军官,他的父亲是黄埔早期毕业生,与后来的很多中共高官同学。而这里却成了她的知青岁月寄居地,比我去山西插队,苏炜陆成东到军垦更为艰难。直到1978年之后,父亲平反了才有机会离开那里去上大学。听到这里,我自然就连想到苏炜的身世,与苏炜所说的唯独没有怨恨。而她说,“无论在过去,当我们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时,曾受过多大的伤害及冤屈。随着时间岁月的推移,新老理念的转换,视野观点的扩张,我们或许会对当时的人与事给予理解和原谅,然而却不应该将那段痛苦遗忘。” 的确,今天我没有从她的眼神里看到任何的怨恨,和苏炜的眼神一样,一样的深邃充满了热情。对自己的经历,再苦再难,也值得珍惜。那不是甘泉是什么?来美国后,我进了教会读了圣经。一种来自神的爱把我心中的冰雪融化,我原谅了那些曾经记恨的人,知道了 “ 那些人自己做了什么,他们不知道 ”,我们都是“罪人”。不能靠 “ 一些阶级消灭了,一些阶级胜利了,这就是历史” 的阶级斗争观点去继续历史,而要像《我有一个梦》 中说的“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用来自神的爱,去取代阶级斗争带来的恨。 只有这样,心中才能没有怨恨。才能把苦难的经历变成今天的甘泉。这一刻我真正得理解了苏炜所说,人生比意识形态大。我们不能选择人生的境遇,可是能够选择态度。有积极态度的人的内心强大,还在乎逆境吗?从中国,从美国到澳大利亚,今天又来到了欧洲。 《岁月甘泉》表达的理念若不高于意识形态,怎么能把我们聚集在同一个舞台上呢?在见马克思之前,我已经心中有了答案。
五ˎ马克思故居前
http://li-xinji.hxwk.org/files/2015/08/%E9%A9%AC%E5%85%8B%E6%80%9D%E6%95%85%E5%B1%85%E5%89%8D-1800x1350-300x225.jpg 卡尔马克思故居前
我们来到利特尔,一个淹没在绿茵中的优美幽静的小城,人口只有14万,美茵河从小城旁流过。要不是因为这里是马克思故居,我不相信会成为旅游景点。但是我们赶到那里时,进入参观的时刻已过。不管怎样解释,故居管理人员也不愿通融一下,只说明天再来。 我似乎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马克思闭门不见,原来马克思是在对我们说,人生本来就比意识形态大。别把我的主义看得那么强大。没有那个主义比得了生活本身!http://li-xinji.hxwk.org/files/2015/08/%E5%9C%A8%E5%88%A9%E7%89%B9%E5%B0%94%E5%92%8C%E5%95%A4%E9%85%92-1800x1350-300x225.jpg当我再次端起杯欣赏德国啤酒时,想起了德国诗人歌德的一句话,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生活的味道就像这德国啤酒,又苦又爽,你不觉得吗?
tiantou
发表于 2015-8-30 03:28:39
133【方便】小城要说有不方便之处,那就是“方便”的问题。包括在格勒市,公厕的建设极少,我在街面上没见着。商家有的也不设,去过一次“老佛爷”百货店,算是大店,就没见着卫生间的标识,让内急的人怎么能安心购物。上月国庆节那天,在市里看游行,逗留小半天,政府还在焰火晚会的场所免费供应各色的饮料。但偌大个公园,让人转着大圈去找公厕,见着一个,却不能使用。眼瞅着有老人往灌木丛里钻。后来总算又找到一处,进去再出来,外面排上了队,就两个并立厕所,一般大小,各有一个厕位,其中一个还锁上了门。公园不缺地方,建个大些的,这里常常会有些大型公众活动。不知咋想的,不会是欧洲人特殊的生理构造,各个都更持久些。再早些天的“瓦片节”也是在格勒市里,群众集会,自娱自乐,热热闹闹,街边上拉起了蓬布,临时公厕搭起。说明这周边一片就没有公厕,总算还想着人们还有出口的问题,这街面上可没有小树林的方便之处。一直就没见着有公厕,走过了许多大街小巷。在住地的小城不是问题,到市中心的小街半小时的路程打来回,回家就可以解决。要是溜达着,有一刻钟就上了山或者进了玉米地。今天到是一不留神,见到了公厕,就在小超市对面的停车场边上。走过、路过多少次,没留神小小的水泥建筑是个什么功能,它的一边墙上还镶着本市地图,我几次驻足观看,后墙是个公交站,横着一排椅子,没想过背后就是公厕。这次是因为它敞着门,看准了。跟在公园里见到的一个规格,两个单间,男女不论,门口多了个洗手盆。方便居民和旅游者,公厕这类公共建筑必不可少。北京解决得好,头二十年就解决了,比欧洲强,多年前走过欧洲城市时,一是少,二是收费,国内也收费一时,后来不跟着学,免费了,不出一里地总会见着的,且标识清楚,室内干净,市政没少花钱。当然情况也不一样,相对落后的地区没有私家卫生间的家庭还有不少,普及卫生间比普及电视机难多了。
【市府】来这里百日,市府在哪里不知道,知道它不知道它没什么关系,也没有报临时户口的事。记得前两年在咱老家时,春节前小区里还挂出条幅,不是欢迎、欢度等过年话,而是,“外籍人士要及时上报临时户口”,条幅上是这个大意。市府不管这个,区府也不管,底下还有职能机构,派出所注册登记。烦不烦呀,那么多的机构就得整事做,他们不嫌麻烦,当事人感觉不好。这好,没有这些个手续。市府还是知道你在哪里,从入关的那一刻,从刷卡消费的一瞬,行踪就记录在案。维克多.雨果街,不足百米的小街,路幅如一条小胡同,街旁一排梧桐树,只一排,没有站两排的地方,梧桐树下是深沟,哗哗的清水蜿蜒着从青山上淌下。市府小楼就立在中段,门脸上写着大字,不认识,也能猜出来,几十米外还有条小街,写着市府街,同样的字码,也跟胡同似的,比雨果街稍长些。小楼上的三面旗子大概是天天悬在那里。两面国旗中间夹着欧盟的盟旗,悬挂的方法都是统一制式的,位置、高度,不是随便来的。政府机构专属。门楣之上,镶着“自由、平等、博爱”这三个词,个头不小,这也跟国旗似的不是随便挂的,但凡是政府机构大概都刷在迎门的位置上标榜着,类似我们那的”为人民服务”匾额的位置和地位。市府就一栋二层小楼。小楼的前立面正中是大门,门两侧各有两扇窗户,相当于四间屋子,长方形的楼房,宽度更窄些,也是两扇窗,可以想见,小楼的平面布局是中间为走廊,两边各有一排办公室。给它算算,大概整栋楼能有二十间房子。傍晚时分小楼静悄悄,全黑着灯,关门上锁,连守夜看门的都没有。我拾阶而上,四扇门都关着,门边上都是告示栏,贴出几十张告示,白纸黑字,连张带色、带画的都没有。下了台阶到了小楼的侧面看。边上就是居民住户,花花草草,猫和狗在阳台上趴着。大小也是个城市,约十万人的规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知道人家的体制,不会有三套、四套的班子,往哪搁呀。贴着市府最近的是居民小楼,斜对面是个教堂。进教堂的人比进市府的人要多。我问小辈的找市府办过什么事吗。说是办居住手续时来过,再就不联系了。无为而治,没有感觉的市府是最好的。
tiantou
发表于 2015-8-31 01:16:55
tiantou
发表于 2015-9-1 03:47:41
135【踩着点】侄女要来了。从米国来,本月中旬到了法国,巴黎落地后租台车,直奔二百多公里外的婚礼现场,参加婚礼还新闻报道,照片、视频即时发过来,够热闹,款款的新人、幽深庄园、肃穆教堂,法式大餐、晚间的礼花……,与亲朋好友共享。然后二人就是走一路玩一路,十天了这才过来,昨天短信通知周六午后四点到。下午,门铃响起,四点整,踩着点过来,说中饭在里昂吃的,饭后往这赶,头次走这条线,有GPS引路,到哪都不愁。又是几年不见了,去年她两口没从北京过,海南岛待了一个月,去了东南亚,没见着。再上次是哪一年,记不准,我还上着班,就陪她们吃了一顿饭,只记得小伙子饭量够大,肉食者,吃完了淮阳菜后又告别我们去吃另一顿,说是网上介绍的中国特色菜,我没听说过。她们在海南住时,听说一早要吃一大盘炒鸡蛋,十枚,所以人长得膀大腰圆。这次见苗条了许多。应该是食物结构进行了调整。侄女倒是没大变化,壮实了些,二位都晒成了小麦粒色。从头到脚扫一便,目光落在脚上那怪异的鞋子,像是双游泳鞋,五趾分叉,裹在脚面上,说是这鞋舒服,尤其走草地。我说要是走石子路呢。“那不行”。这的主人是小辈的,小辈的全接待,沟通的语言是英语,我们老辈的有障碍。我们就是听的份,再就是忙叨晚饭。晚饭中西餐结合,为的省点事。晚饭后出去走走。夕阳晃眼,沿着伊泽尔河往东,染成金色的玉米地。跟着侄女走了一路,这的景跟侄女在加州的住处差不多,也是在山脚下,开门见山,只是这里的人和房子多些,侄女说,一路开车法国净看到庄稼地,也见不到多少人。从西横穿到东,驾车走了半个法国。明天还要折回去,后天巴黎落脚,我说你们没算计好,这边日内瓦走多方便。侄女说,约的朋友也是过几天才从外面赶到巴黎。下月初还是要回趟加州,亲戚旅行结婚要到她那里小住。然后去泰国住三个月,对佛教有点兴趣,因为不懂,所以要去的时间长一些。侄女长年都在旅途中,在外的时间比在家还多。
136【一路】侄女说前一段把公司拆分为二,把涉及雇员、牵扯精力的那家公司给卖了,现在更轻松了。目前手上的业务完全在网上运转,听下来类似一家健康生活咨询公司。完全依靠网络运转,编书、卖书,包括自己撰写和编纂的。电子书、纸质书,其中广告收入占小头。定期的网上刊物内容已排满明年上半年的版面,软件会定期自动发出,日常维护包括给读者回复电子邮件。我问起,既不是专家也不是这方面的学者,怎么保障内容的可靠。听下来是靠文献的梳理,要找到文献的依据,说是干的时间长了,也觉得文献依据有的时候也找不到真正的来源,有些就是人云亦云,讲故事。跟物理学里的有些问题一样,查无实据的说法。侄女的意思她们是严谨的。喜欢这项工作,至少现在还喜欢着,也投入很多的精力。家里的先生把自己就作为一个“样本”。初始阶段,进行全面体检,各项身体指标记录在案,每天的进食、运动情况详细记录,进食的品种都精确到“克”因为在跟踪减肥项目,他通过自己的办法,把体重减下来了。至少是现身说法一例。另一例,侄女老爸糖尿病缠身,过去每天要给自己打几针,现在指标正常了,针早就停了,不是遵医嘱,而是照着闺女的饮食结构要求做的。靠网络赚钱生活已不是新鲜事。我问起侄女网站的访问量,说是每月30万。希望近期翻番,明年达到百万每月,人多才势重,才有更多的交易量。也不是空想,米国人有此同好的人不少,健康永远的主题,年老还是年轻人,生活安逸关注的人更多。也曾想搞出中文版,但谷歌的中文翻译软件太糟糕。将来有什么想法,一直这么做下去?现在做得挺愉快,也摸到门道,挺顺手。将来也未必,反正是要干自己高兴的事,自己给自己干,没有上司的发号施令,在喜欢的方面发展。这才乐此不疲。比上一段的职业生涯惬意多了。上一段在律师楼做,专做富人的业务,收入丰厚,但身不由己,自己做不了主,客户的维护也不简单,当事人没时没晌的来电话,烦。
137【自主】几年前见面时,侄女在律师楼干,后来辞了,让父母很不理解,学的法律,干法律正合适,为什么又去干自己不熟悉的行当?这不是第一次了。更早的年月,侄女在剑桥读物理,子承父业,父母为之骄傲。儿女考学读什么专业,对孩子还是家长都是个问题,也是难题。可以随心所欲吗?欧美社会据说是富家子弟学文的多一点,文学、历史、法律,人文这一块天然与人更亲近,学文学多好,成天看小说,历史也不是故事很多吗。但人学出来之后,总要去就业,不考虑就业的人不是太多。临到就业,学文的显然不如学理工的更为社会需求,企业要做文案的人用不了多少,搞研发搞技术的工程师倒是大批量的。说到学文学理这两类人,谁又更吃香,看下来十年、二十年。国内的大学专业招生,彼一时、此一时,就业不愁的专业,不过十年就人满为患。自然任何一个专业中的佼佼者,在任何年代都会脱颖而出。但对大多数的毕业生而言,学什么,将来干什么,与股市的风险有一比。没什么好主意,家长也好,学生也好。让孩子自己做主吧,更多的孩子都属于没主意的。快上完高中,也没个志向,早年当小学生时一定也都写过“我的理想”之类的作文,都不算数的,到高中该拿主意的时候也到没了主意。有主意的也有。但有时与父母的主意不一致。家长或许觉得看准了社会的大势,也更了然孩子的优势,学文、学理就替孩子定了,家长会有无数的理由来对付孩子的不满意。孩子说不过大人的。孩子未来的道路就这样定下来了。专业、就业。也会有异数,侄女算得一个。早年她还在上初中的时候,一个周日我们共同参观了离牛津不远的“丘吉尔庄园”二战时抗战到底的那位首相,她小小年纪,对个不相干的家族历史发生浓厚兴趣,以至于越落越远,草地上的午餐都没见着她的影子。这种对人文历史浓厚兴趣的结果是读了剑桥的物理系,接着再读研究生,学位拿到后,说是给父母读的,无论如何下步学业要自主了。跟父母借了钱,往米国去读了法律系,令父母大失所望。孩子大了不由娘。毕业后进律所,才干几年就腻了,走人。这也是自主型的一路孩子。架不住自己高兴。
138【观光】果然,侄女两口的食物结构改变了,侄女拒绝面食,跟穆斯林拒绝某种肉类似的,跟宗教无关,跟信仰有关,说是某一类人的身体状况不适于面食,她把自己归于这一类。不吃面及面制品,可以吃米、豆类作为辅助,主食为肉类和蔬果。还从古人类说起,那时还没有种植业,老祖宗们以肉食蔬果裹腹。再有是不吃早饭,这次家里的鸡蛋备足了,可一早她说不吃早饭己经很久了。饮食习惯说到此,内行的人大概能够听出这属于健康生活的哪一个流派了。不吃就不吃,上午半天的时间,带着客人出去观光,地主之谊。小城有什么可看的,首选就是城里高处的巴士底堡垒,一是近,二是可以鸟瞰全城,来格勒到此一游是时间上最经济的。能看到的一览无余,浏览细部要看有没有工夫了。周日,城里的上午静悄悄,除了教堂、食肆开着。照例上了缆车,这五个一串的圆球,就坐上我们四人。按说第二次来这里可以选择另外的方式,徒步登山,登顶的人大多数都是这这么上来的,不少人是连跑带颠,跑得四脖子流汗,有二位壮汉,光着上半截上来的。我们没有这个时间。山顶的人不多,艳阳高照,比上次来天色晴朗,远望,阿尔卑斯山4807米monblanc雪峰还带着顶白帽子,太远了,手机拍都收不进来。环视城市周边矮小的雪峰都见不到了,上个月末百年不遇的暑热。还是老的路线走一圈,每次都有新的看点。西头的河谷里,这次注意到在北端上是两条大河的会合点,伊泽尔和远处另外一条河,合流后往里昂方向去了。我指着那两河挟持着的三角洲,科学城跟侄女说,你老爸年轻时没少往这跑。转向南面,迎着市区,二次在同一个位置,认出了一些标志性建筑,几次来格勒走到过。那高耸的水泥塔,上次去不知何物,这的观光牌子上做了介绍,那是1925年,本市举办水电站博览会的纪念性建筑,同期建了水电博物馆,格勒是水电站的诞生地,曾为这个城市带来充裕的电力,促进当地工业发展,城市的扩张。十点多钟,山下城区内教堂的钟声、乐声响起,此起彼伏连成一片……。
tiantou
发表于 2015-9-2 03:14:36
tiantou
发表于 2015-9-2 03:15:38
139【开学】中小学9月1日开学,这也是。法国好像不像德国那样错时放假和开学。当然夏时制都是一样的,邻国好协调一致,学制,开学的具体时间没必要一律。开学前,商家数文具店忙,出货量大。上周末,家乐福超市的文具区选购的人额外多,家长拿着单子选购,孩子也有跟着过来的。想起国内还有眼镜店也是开学前的日子顾客盈门。验光、配镜,像“同仁”这种名店还要排队候着,这活我都干过,常常还得跑两趟才能配齐,不是自用,我们没赶上读书的好年月,该读书的年代,在修理地球呢,倒是把眼力给省下,省下来有什么用呢,看这个世界更模糊了。好处是把眼镜给省下,可不止一副。往眼镜店,是给孩子准备的。头年配了,有的第二年还得去,度数又加深了。长了多大学问?上了高中有的班级全面沦陷,不带镜子的少。学生真是辛苦,书并没有多读,而是少读了不少,这是从种类说,但现在的学生抱着教科书,看了又看,还有教参,还有做不完的习题,挑灯夜战是常事,眼睛都给熬坏了,80后、90一大批如此,该轮到00后了。害人不浅。一代人管一代人的事,我们不说了,说了也没用。眼镜店在城市里星罗棋布,你说哪条街上没有,洋人的品牌早早的就进来分一杯羹。一位熟人,也是兴凯湖出来的,二十多年前,就给一家著名洋品牌作总代理,一直干到了退休。东三环潘家园旧货市场边上还有条“眼镜街”,眼镜店扎堆之处,可见有多大的利.学生不幸,商家生财,这么多店家,绝大多数都是对着学生这个群体。这边的眼镜店在哪里,很少见,杂货店里有墨镜一类的,配眼睛是不是在眼科医院。这边至少看上去戴眼镜的学生不是太多。如今学生到底是否近视,也并非就能一目了然,配备隐形眼镜的不在少数。学业轻松,小学是一定的,中学也吃紧,但寒暑假可劲玩,不留作业。也没有那么多的教参,教科书不像咱们“一槽烂”。德国的两位小辈的告诉我,一本教科书要一年一年传下去的,开学发下来常常是旧书,到手后,首先要在第二页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书中不允许其他的涂抹、写字划线,学年结束后都要上交,给下一级的学生继续读。有可能一年级新生拿到的课本,是六年级大哥哥大姐姐们使用过的。
tiantou
发表于 2015-9-4 03:19:28
tiantou
发表于 2015-9-4 03:23:34
140【小站】傍晚时走到火车站,网上订购了火车票,先来这熟悉环境,省得出发时抓瞎。这次注意到,火车站和边上的电车站,站名不一样,虽然都在铁轨上跑,而且并排跑在一条线上,火车这站叫做“格勒大学站”。八点多钟,车站没人值守,想买票有自动售票机。这里可称得上《一个人的火车站》好像是有这么部电影,没看过。前两年看梁晓声电视剧《知青》,片头、片尾,知青游来荡去的那个边陲小站好像也是一个人,十年光景,一直是老眉咔嚓眼的刘威当班值守。那个小站真静啊!位于GIERES市的小站从热闹中钻出,往前就是连片的玉米地,沿山谷穿行,一小时后火车进入邻国瑞士,也算是边陲小站。一栋小房,白天时曾进到过站内,有个七八十平米的候车室,顶头是售票处,有位姑娘里面坐着,卖票带咨询,屋子当间儿有几条长凳,边上立着售票机。没见着第二个工作人员。大概连这里的卫生打扫的活也都一个人包下了。现在的火车都是自动信号系统指挥,挥小旗,晃号志灯,跟李玉和似的,早成为过去时。晚间二次过来,灯亮着,门开着,售票口关闭,长凳上坐着位非裔人,卷毛黑皮肤,在等着火车。小站不设检票员,进入站台的门前立着个黄色柱子的检票机,票塞进去后打印退出。没有门栏,没有车票也进出无碍。我从自动门过去,上了站台,四对轨道,四个站台,连个遮雨挡雪的棚子也没有,也用不着,天不好时尽可在候车室待着,小站怎么也停靠一两分钟,上下车不会有多少人。站台上空无一人,沿D站台走到远端,再走就下铁轨了,往回返,抬头见站台上的大表指向9:30.不对呀,天还亮着,看手机上的数码8:30。差出一小时。夏时制,忘拨表了?也不对,应该是往回拨一小时。从表柱子下走过,回头看背面的一块,这块对头,指针在8:30.正反两块表差出一小时,作何道理。街灯打亮,夜幕降临。电子屏上看,晚间尚有好几趟车停靠,大学也要开学了,乘客会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