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tou
发表于 2015-4-15 11:34:48
672【泊车】京城居大不易。人口密度高,人们出行方式升级换代,再增添路网也不赶上人、车的增长。城中区泊车是个大问题,价格调节,像国贸地区,一小时收费15元,这还是好几年前的价格,这一招管用,好多小白领买得起车开不起车,每天上班泊车费就一百多元,才挣多少钱呀,一半的收入都泊车了。有的车开回家还一份停车费等着收呢,一月收个一二百不算多。工作日不能开车,在家停着,小区内外周边的路网车满为患。还不错这一年,路政部门在小区周边划分出不少的停车车位,过往都属于违规停车,动辄贴条罚款,现在划出标志线、编码,免费泊车。挖潜、扩充车位,一些路段原来可以双向行车,现在半幅成了停车场,没有办法的办法,路不畅了。一些小区里面也是车辆满满的,过去小孩子可以踢球,打羽球,现在闲的地方难找了,不是车就是绿化带。机动车引来的矛盾,尤其不开车的人看着车多就运气,也偶有极端事件发生,扎人车胎的、划破车辆漆皮的。这事我也遇上过,划了个道子,有一米长。破了像不是好事,看上去又像是故意而为,令人生气。不过这气早就不生了,也是看惯了,看顺眼了。自打有了第一次就没来第二次。有了第一道再来第二道就更沉得住气了。现在保险公司开办有“划痕险”的保险业务,每年几十块钱,遭遇此类毁容,保险公司买单修复,修多少次都行。不过一般人也不找这麻烦,代步的工具车,驱动装置没有问题其他的都不算事。满大街的车看吧,身上没伤的少见,除非新车。我那车皮实,表皮伤了好几处,北京的路况这么差,你不撞人,人还撞你呢。到现在跟人家有过两次小的接触,都是在红灯前面溜车把前面的人顶了,均无大碍。车子中部、尾部的剐蹭几次,有在树上剐的,有在超市地库中盘道蹭了墙,还有不知不觉中就见着“伤”都不知是何时何地何人所为。这不又受伤了,停在在小区外边停车泊位内,规规矩矩白线以内,连“车耳朵”都收敛了回来。 673【挂花】这半年车子两次挂花。头一次放在小区内。一早有物业打来电话说有人把你的车刮了,着急上班,报告了门卫后先走了。我下楼去看,车尾保险杠左侧刮痕一处。这处早先在地库中盘道转圈时就触墙剐蹭露出了底漆,这回旧伤又添一道新痕。晚间有人拍门,陌生人说住在楼上是老崔家的,就是早上刮车的,看看怎么处理,怎么赔偿。还能怎么处理,我说小伙子你以后开车留神点就行,剐蹭不是什么大伤,修不修都无所谓。事后问过老妈,这楼上小伙是谁,还上门主动道歉。老妈说楼上姓崔的两家,这家小伙子大概是崔家的外孙了,他妈姓崔,还一块跳过健身操,她儿子不姓崔。近日在“杂志”上看到篇文章,正是回忆楼上崔老的,崔老我没见过,老人家搬过来后就没来得及入住,不久在医院过世。这篇回忆录为纪念老人家去世二十周年而作,提及崔老带着女儿在“光复”那年从延安跟着大军挺进关外,筹建东北新区的金融机构。他家后人诚实守信美德传代了。旧痕尚未修复,也没打算去修,新伤又添上。上周这次是左侧的后视镜受伤,后视镜收在了里面也未能幸免。路内侧的通道按说并不狭窄,只能说驾车人的技术太差,不过这一次接触的“外科手术”做得高明,后视镜的玻璃完整的留下,金属的外壳荡然无存,刮的够蹊跷,再就是玻璃够坚强。这回不属小剐小蹭,耳朵残了,黑乎乎的镜底,齁难看,这回没那么好运气,不会有人上门道歉,给留个名片电话夹在刮雨器上也成。车在这泊了一周多,谁知道哪天肇事的,要想留言致歉早该兑现了。别想美事了,车开起来走吧,好在不影响后视。但怎么看都别扭,一路走频频光顾,想不看都不行,总不能老走直线无视左侧车道吧。周末时将车开进老爸家的小区内,进门保安就迎了上来,明示后视镜有损伤。这我当然知道,赶紧说,是外面碰的,不是在这,跟你这没关系。还是得去修,看着别扭,怪怪的,还要跟车场的保安废不少话。唯一的好处是利于识别,老远就能见到这只带伤的“耳朵”。
tiantou
发表于 2015-4-16 18:21:35
674【风光】头一天把天刮黄了,大西北过来的沙尘,第二天把天刮蓝了,沙尘们入了海。瓦蓝瓦蓝的天空,比“预报”早到了半天,半天时段的差距,这天气预报算得上基本准确,昨晚还说到瞬时风力可达八九级,还告知少出门,出门躲着高楼下和广告牌。入夜外面山呼海啸刮得够热闹。一早风声不时的还发出高分贝,楼太多、太高,阵风在楼群的“风洞”中挤来挤去,加速度,产生阵阵噪音。过去住平房小院的时候,贴着地皮,接着地气,一年三季绿色摇曳,风过来,就放慢了脚步,闹不出多大动静,只在冬季万木萧杀,西北风才发出嘶嘶的叫喊。人都住在高处,好还是不好。四十年前九成的人都住在平地上,羡慕住楼房的人。现在掉了个儿。怀念院落的恬静、温情。那时的胡同平平整整宽宽敞敞,孩子们可以踢球,院里的房子、卫生设施简陋,但少有私搭乱建,花花草草,哪哪都是干干净净,定期就有爱国卫生运动掀起,打苍蝇还是熏蚊子,居委会不拿工资的老头老太太们尽职尽责督查一切。干净啊,天上地下的,夏日傍晚檐前小燕盘旋,入夜头顶上一条银河闪烁。院子里“天棚石榴胖丫头”的闲适,也有“张大民”局促悲喜的日子。四十年过往,一代人的工夫,城里九成的院落消失了、破烂了。想怀旧都难找到地方,只能看照片了。意大利摄影家拍于1976至1979年的一套片子在“鲁迅博物馆”展出。观众还是老人居多。去看老街老院子,曾经熟悉的胡同、街景和人物,我们旧时的衣着、面孔。照片中,1977年红卫兵小将们还走在前门大街上,让人觉得时空不大对劲,但胡同里拿板凳的小姑娘也红袖标在身,都拍摄于同一时期。历史的遗迹不会轻易褪去,我们记忆的准确性在光影的记录面前相形见绌。摄影家还另一段文字的记录,他瞄着的就是红卫兵的红袖标。七十年代的日子,拍摄者感叹大街小巷到处是那么的整齐干净。我们过来的人不觉得。今天再走在胡同中,我游走在“鲁博”周边的胡同中,怎么一个脏乱差了得。还来得及,展期还有一天半,周六中午前结束.
tiantou
发表于 2015-4-17 08:10:21
675【故居】名人的好处之一是故居往往得以保留。京城名人多,大宅子小宅子就多。大型的如宋庆龄、郭沫若的,门楣上都悬着巨匾上书“**故居”。往前追溯,这些故居原本是王府、豪宅,公子王孙或达官贵人的私宅,改朝换代,新政府调拨给了新人住。还有一类故居,真正的私宅,是业主白花花大洋购进的。像鲁迅故居,阜内大街宫门口那处。鲁迅先生那时手头也不富裕,否则也不会在这城根儿买下这小小的院落。先生曾在西单南口北洋政府的教育部上班,搞民众教育,住家就在北面,西四的砖塔胡同,后来再往北的“八道湾”,后来跟兄弟一家闹翻,搬离了那个大大的院子。我曾还到过那个院门往里张望,已经是乱七八糟,十多年前的报纸上还争议,这一处算不算故居,周家的兄弟后来成了汉奸,最终在去年,这片地方立起了一所中学,院子的一部分留了下来。故居保留不能太多,名人那时常常搬来搬去。北京挂牌鲁迅故居的仅此一处。我头次是跟小姨来的,大概是在六四或六五年时,家住离这不远,从胡同西口出来有三站地。展馆为一层平房,展品净是些书。往西去沿胡同几十步是故居,周边还是自然的地貌、格局。不知什么时候,这胡同被整个包围在博物馆的大院子中了。名人故居中,来这的次数最多,六七次总有了,我曾在这故居南面的大楼里待过好几年,那是金融街北头的第一座大楼,来这方便也不会常来,陪着外地来的亲戚朋友看白塔寺、故居,一路走下来。每次来,隔三两年,这里总有些变化,博物馆在扩充地盘,展馆现代化了,连布展内容也发生了变化,这是头一次在这专题博物馆中见到与鲁迅先生不相干的摄影展,缅怀老北京的逝去,新老交错中的光影。故居没变。这个时候来,白丁香开了,要落了。黄刺玫绽放。这都是先生在1925年入住后栽种的,如今它们枝繁叶茂,令小院子显得有些拥挤。不大的北房三间,一东一西住着母亲和朱夫人,中间的厅堂北面接出一间,是为“老虎尾巴”正房成为品字型,母亲给的“礼物”成了家庭的悲剧。“老虎尾巴”中,先生笔耕不缀,《朝花夕拾》等一批名篇出自这里。小院小得缺了西厢房,西面一株枣树,上百年的老树弯曲了枝干,那一株呢?在院墙的外面,两株。先生曾写“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大意)是不是这个院子不重要,落笔时或许寂寞满满。
tiantou
发表于 2015-4-20 08:04:52
678【变迁】周六乘22路公交车往市中心的“西郊民巷”,站牌子上列着“前门西”有一站,这站下来位置正好在“供电局”向北穿过去就是那家要去的小饭馆。结果公交此站不停,继续东行,直到前门楼子西侧路的终点站。后来知道的人告诉我,前门发车往西北方向去的回程线才设有“前门西站”。往返路程一样,但停靠的站台多寡不一,但站牌又标识不明,这就叫没谱,误导乘客们, 耽误了多少人。我下车往回返,前门西侧又是一个“迷魂阵”地面到处是栏杆,知道的要往地下走,过地下通道才能抵达天安门广场的西侧路,这公交车排着长串,没法进站,就把全体乘客卸马路当间了,北侧一溜铁栏杆,行人就开始瞎走,多数都是外地人,往北、往东横穿马路,我也跟着随大流 ,走捷径,往北穿行,栏杆内一对儿武警战士笔管条直,目视前方,不管行人的事。广场西到前门楼子北的这一片过去叫做“棋盘街”工工整整之处。文革结束那年,这里大兴土木大拆大建,将西郊民巷的东头拆掉好几十米,广场和道路西扩,立在巷子口的红顶钟楼子拆没了,巷子南侧几栋小洋楼和楼群前的绿草坪都消失了,1960年我头一次来到这里,在这个漂亮的大院子中头一次看了露天电影,所以记忆深刻。八十年代中,我在这个位置谋得一份差事,大院子中还剩下两栋小洋楼,都是晚清民初的建筑,原来的草坪上立起了两层的临建楼,在此我待了七八年。到世纪初,这里又开始了拆迁。与国家大剧院大概是同期,大剧院的那个“大坑”曾经晒了十年的太阳,之前被规划为“人大办公楼”没能如愿,十多年之后往东南一箭之地立在了西郊民巷的东南口,体量之大,占据了一个街区,可为全国之最的办公楼。原来单位的遗迹已荡然无存,方位可寻,与那灰色的钟楼子在一条线上。这里一排排绿树长起。种树比盖房子好。新植的银杏树青翠欲滴,几棵老槐树已发出新芽,这几棵老树好像是长在西邻那所中学院内。我没见到那株歪歪扭扭的柿子树,长在锅炉房小夹道内,一个我值班的秋日,爬房上树摘过金黄的柿子。旧地重游,房没了、树没了,人也没了。
tiantou
发表于 2015-4-23 08:34:44
680【水】去年底北京开始喝汉江的水。依托南水北调工程,太过浩大的工程,四五十万人搬迁,无数生灵流离,于自然生态没啥好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理不再。没办法的办法,万物生长离不了水。北京属于缺水的城市,按国际标准人均 3000 立方为轻度缺水,人均500立方为极度缺水,北京人均不足300立方,只好远水来解近渴。历史上燕京大地不是缺水的地方,人都是逐水而居,没有水就不会发展出城镇,年代稍微久远些的城市,哪个不是傍着条大河。北京地面有好多条河,北京的“地方词典”中“河”比“海”大,西海、北海、中海,其实都是积水潭,丰水期时这些海连成串,枯水期是断断续续的水洼子,这是老年间人还不太多时的地貌。海里的水打哪来,是河道输送过来的,来自西北方,与冬日的西北风同一方位。北京地貌西北高东南低,水网由此分布下去,往低处流淌滋润。源头水量最充沛的首推“永定河”下游的上百条河多是它的余脉、分枝。永定河源头在山西境内,曲曲折折绕出黄土高原出入河北内蒙,沿途两大支流汇入,桑干河、洋河,浩浩荡荡水过来、泥沙过来,都注入了“北京湾”,逐渐形成这片平原,百万年前,北京这地方濒海,大海。永定河流到北京地段时摇摆过几次,自西向东,温榆河、沙河一线,后来向南摆,玉渊潭方向去了,现在的海淀和城中心的水面……。人们在水边繁衍生息,直到定都这里后,才慢慢地觉出人多地少,产出不足,接下来就挖河漕运,大运河载来南方的物产。但水还够喝的,就地解决。城市人口在百万级时,还没有感到水的缺乏。未雨绸缪,官厅水库、密云水库先后建起来,拦截流域水资源,变洪水期的水害为水利。这一措施奏效三十年。三十年后,膨胀出千万人口的大都市,今天三千万了,那盆水,水库的水却越来越少,官厅水库一度停止输水,入库水量少且污染加重。密云水库,少水的年份,水量接近“死库容”而地下水超量开采的后果如饮鸩止渴,无以为继。去年底南水进京,千里之遥丹江口的水来了。 681【矿泉壶】广播里有条消息,说现有净水器生产厂家五千余,少数拥有生产许可证,近期有关质检部门抽检,市场上销售的净水器60%不合格。同期热销的还有空气净化器,合格率也不高。“缺什么补什么”。我想起早年的“矿泉壶”,与《编辑部的故事》同期热销。壶里面确实有些矿物质在,被打磨成碎屑大小石头形成壶里面的过滤层。人们觉悟后第一批养生高潮的标志性产品,乡下可能差点,北京卖得很疯狂,成为送礼佳品,一二百元,近千元的多歀价位,普及率还相当高。从上面灌水,有人大概直接注入自来水,下面点点滴滴,杯子接了喝,通过那些“矿渣”水分子自然会析出其间的某些物质,这些物质据说是营养人体所必须的,至于水中能滞留多少矿物质,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需要多寡,每天需要喝几杯这些因人而异的问题没人回答。估计会有喝坏肚子的。我曾经孝敬过老人一个大号的矿泉壶,印象中摆那一个夏天,第二年就不见往里灌水,没人待见,后来就消失在视野中。好像市场上也没能热销几年,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如此之短,一定不是个好东西。现在谁家还有,有恐怕也成了收藏品,多数都转为了工业垃圾,想想其间浪费了多少资源。这些年热销的换上了净水器。跟矿泉壶一个原理,水容器中间放置隔离层,矿泉壶的隔离层是为水中加点料,净水器的隔离层则是尽可能阻隔一切水分子之外的东西,阻隔包括矿物质在内的一切可疑物质,那么个小家伙就有那么神奇的功能,可能有点作用,挂一漏万的作用。我已经用过两种型号的,都是亲戚们从外面带回来的,一种直接拧在水管子上,另一种是个小的塑料壶,凉水灌入过滤后,再倒进电水壶烧开。美国人欧洲人都用这东西。我还有第三个,国产的,是退休那年同事送的,一直还没启用。这水世界是都够脏的了,哪哪都热销净水器,可见这水世界多么让人放心不下。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喝上汉江清水,老百姓的福气。最先喝到的是南城的居民,配比的高,不知有什么好滋味。
tiantou
发表于 2015-4-24 19:35:34
682【书店】晚间公交车路过铁狮子坟,路西的“北师大书店”灯火辉煌,想起还有购书任务,下车,过天桥。门前贴着营业时间,八点打烊,还有半小时,四个营业员扎堆聊天。这家书店好多年前进来过,是家专业书店,师范大学自产自销的书,教育理论、实践类的,再就是“教参”们,也许在这买过书。隔着好多年再次光顾,很快地转了一周,书店不改专业书店的经营目标,老风格依旧,书店北头添了儿童图书区,花花绿绿,幼教也是师大的专业之一,很可能过去就卖孩子们的书,我没注意就是。我还没走出书店前,那几位营业员四缺三,提前离岗早退下班了,实事求是,书店里就一个顾客。我问值守的那位,这的书打折吗?“九折,就今天九折。” 为什么?“今天是国际读书日,优惠。”每年是有这么个日子,到时候媒体上就有说辞,今年没看到也没听到,这两天尽在外面逛了,“月份牌”也没注明这个日子,现在各种的纪念日太多,月份牌们也搞专业化,我使用的这份估计是医药行业出资印制的,“爱耳日”“结核日”……,没有印上“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大众、小众,各得其乐,过自己的日子,书店不会错过读书日。节日,这书店里没有读者,多少令人扫兴。营业员又说“平日购买二百元书籍的也是九折”二百元,买不了几本书,书籍定价不低,高定价然后打折卖,这些实体书店日子不好过,网上书店折扣高,不少京城的大店都倒了,尤其是租房开书店的。这家不怕,校产,少了租金压力,高校开办书店名正言顺,老师们著书高兴有个销售渠道,书卖的少也可以撑着。这书店好地界、交通要道,距“麦当劳”隔着百多米,店内宽敞、整洁、井井有条,连店员们都统一着装,顺顺溜溜的。打折促销,对专业书意义不大,老百姓贵贱不会去买,另外这里每年的“教参”会有大把的收入。周一时还曾去了趟“国图”,还书之后顺便去购书,“国图书店”,在国家图书馆的一处偏楼内,能算作中型书店,新书畅销书少,中外文学读物,适应中小学生的,这里够用,且书价便宜,从三折起,最高六折。 683【小店】现在购书流行“网购”方便和便宜,一般的七折可以拿下。这些年网购的弊病也不少,假货、残品常有投诉。我就接到过残品,钱白花了,货退回去就没了下文,不了了之。网购图书,同样的书发过来两本,该给的到没给。本来经历不多的网购能让人一而再的遭遇问题,可见毛病不少。还有就是盗版书多,不留神买回来盗版书看着不爽。这回打算购的书要千里之遥的给人带去,我还是路过实体书店先去扫扫货。从北师大书店出来过了马路往北去有家卖杂书的个体小店,也是好多年前去过,还在老地方,只是地面上的店面改成文具销售,守着个中学,不愁销路,售书业务改到地下一层。沿着水泥台阶下行,台阶半边码着一溜大包小包,还没拆包装的图书,大胖子往下走都得侧着身子,地下室的面积有上面的两个大,卖书的潜入地下,底下宽敞些,立着四排书架,顶天立地,书架间隔只容得走过一个人。到处挤满了书,顾客要是超过十人就转不开身了。不卖教科书、教参之类的,社科类书为主,文史哲,严肃书籍,不带红红绿绿。书店两位管理员在整理图书,女的在登录新书,男的该是这的老板在修补老书《续小五义》书皮上折下指甲盖大小的残页,正在设法将它恢复上去。这书看上去也不算老,文革后的款式。我问这书还值得修复吗?“值得,有喜欢收藏的,放到网上三天,谁给的价高谁拿走”老板在电脑上录入书籍介绍和图片。“别看是旧书,哪一本卖出三百、五百都可能,有收藏石头、木块儿,就有藏书的读书人”。这家小店比刚才师大书店品种要丰富得多,不少可看的书,我转了一圈没见我想买那套书,开口问了,告我已经卖过了。进来一趟就别走空,选了本三联书社出的游记,四年前的再版书,封面都残破了。问了价7.8折,还就这一本,老板跟我说起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如何古香古色,现在没有这种装潢了。老板要是不说,我本是打算将这书的外套脱去扔掉的。新书、旧书都7.8折,再旧点的书,老版的旧书,过去块八毛一本的,兴许翻几番,书卖什么价放到网上看“我现在就认市场”老板说。一共两位顾客,那一位是对面学校的老师,常来这掏书,这次买下五六本。八点半了,我问老板什么时候关门。“看高不高兴了”。
tiantou
发表于 2015-4-27 08:54:05
684【逛店】上网查找周边的书店,最近的一家在马甸南街,那条路我常常走,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德外大街还标着四家,马甸桥头一南一北的我知道,另外的两家没见着过,网上标注着距德胜门六百至九百米区间。骑车走一趟。往南,德胜门方向骑行一站多地,路西没有书店,到关厢桥往南都是高楼,底商的租金书店养不起的,往回转,路东一路医院、花店、饭馆,没见书店。拐进黄寺大街,里面的福尼特商业街有些杂七杂八的店,邮币卡、家具、超市,一路下来还是没见书店。想起马甸桥往东是北京出版社大楼,一定会有图书销售部,经人指点,在大楼的西侧,挨着“便宜坊”烤鸭店,挂着“知不足书店”。饭店和书店,这两处大概都是出版社的地盘,烤鸭店富丽堂皇大招牌,书店缩在角落里,路过这多次都没注意到。书店占据着出版社西南角的小矮房,带拐弯的一个细长条,中间由门框打出若干隔断,一个隔间是一类图书,最里面是“教参”地盘更大些,其他为“少儿”“文学”“社科”……。这里的价格除了教参类,都是八八折。教参大概不打折。十多位少年儿童和他们的家长在翻书。找到了我要买的书。同一个出版社不同的版本,还都塑着封。我问店员这是大字版还是普通版。店员说一直就卖的是这个版。不买就不好去掉塑封看个究竟。早几年我读这套书时是上中下三本,现在卖的这个版本是四本一套的。想想前面还有两家大书店,再看看,要是其他书店没有,就回这里拿货。马甸桥南是“高教出版社”排场的一楼大厅是销售部。人到了门口不见动静,保安告知,图书销售年初就停止了,这里改成了展示厅,周末不开放,可以去西单图书大厦或海淀图书城购书。桥北还有一家,在华尊大厦的一楼,正牌的“新华书店”,过去在这买过书。来到老地方,书店的位置变饭馆了。问看车的人。看车的说,都来这三年了,这楼里就没见过书店。这两家可都是公办的大店,怎么也都歇了。
tiantou
发表于 2015-4-28 11:52:53
685【市场】福尼特街上没见着书店,顺路逛了趟“邮币卡市场”。这里曾是市内最大的专业市场,好多年前进去过。这次它从路西迁到了路东,原先“家具大楼”中,原址邮币卡市场的大棚区已被拆平,围挡起来建楼。条件改善了,格局还是老样子,大开间被隔成一间间小房,五六平米一个摊位,一楼转了一圈,没见着“卡”,大概是在楼上,“卡”也出落成为一路商品,比如各类的电话卡,用的人少了,倒成了收藏品。什么都能赚钱,成为自谋职业的手段,这里就有几百位坐商,全国吃这碗饭的海了去。有大宗走货的,卖的是些小玩意,大大的纸箱往上缠着黄胶带,这要是打包的邮票还不得上万张。邮票也衰落得早就不务正业了。谁还贴邮票啊这年头。都成了看画,艺术品,投机品,谁说邪不压正的。这些年集邮市场大起大落,不能说它没有意义。眼见了一单业务的成交,一张方寸小纸头,“猴票”生肖版的头一枚。卖主开价一万一。玻璃纸袋中由镊子夹出小票,放大镜下端详,“你这票保存的不好,脸黑了,脚上有白斑,另外少了一个齿儿……”卖主也不应声。“九千”老板还价。“我的心理价位九千五”。“卖不了,现在收一张也就赚一、二百,过去猴票卖一千的时候,我能赚五十,现在这么高的价,也就赚这么点,薄利多销”老板又打量了一番品相“这样吧,九千一,要不您收起”。卖主让步,成交。“还有什么货?”卖主本子里又亮出两张一角的钞票,还都保存在玻璃纸口袋中,六十年代满大街都是的那种。一种背面浅绿、一张泛紫。老板扬起到高处透视,说是里面没有水印。泛紫的这种卖主开价四千,老板立时放下说,“不用看了,没这个价”。卖主二次开价“这两张不低于五千”这时另一位小老板接着过眼,看过后说,你记着票号,我拿去看看。大概是找地方上机去检验吧。“得,先把您这张猴票结了”91张百元大票换回1张8分小票。邮票之外大宗的是各种币。纸币、金属币。今年刚上市面值十元的“羊币”销售价49元,每枚。纸币,不是太老的的那种也价格翻几番。国庆五十周年发行的面值50元的“毛币”(开国大典半身像)售价360元;同期发行的面值100元的“龙币”为1800元。那时要多趸几张好了。傻子都这么想。
tiantou
发表于 2015-4-29 08:39:49
687【网购】抽屉里翻出张老卡片,亚马逊的礼品卡,还是上班时单位搞活动的奖品。用它购过书,一放好多年,没再用过,里面还有余额,多少?大概保质期早过了,这类卡多是过期作废的。上网查询,要求填写密码,还真想起来了几个,先键入第一个,蒙对了。查询卡的有效期至2015年6月,余额还有200多元,网购图书够了。网上查询,这套湖南文艺出版社的图书有多个版本,翻检书页,看看有什么差别。至少有两个新版,其中之一“签名版”的,甭想是作者亲笔签名,是签了名印上去的。新版多出一本,三册改成四册,内容上应该有增加。百万字的书容量已然够大,还要往里增加内容,出新版。现在的出版商喜欢推陈出新,搞些排列组合的名堂,新版新的价格,果然价格翻一番。当然新版书打折卖,跟商场促销一个策略:先把价格抬上去,再给打个七折八折,但是没有给对折的。买的没有卖的精。我还是选择了第一版,三本套装的。过去的长篇作品不少是“三部曲”看到第三部恰到好处,还要继续看就有点多了。我原来看的就是这个版本,感觉不错,还买它吧。价格上这个版本没有折扣,几年前的定价,搁现在买等于打折了。网上点击,图书放入“购物车”。网上给出追加的文字和图片,标明“购买了这部书的客户还购买是如下书目”网络继续推荐图书,新的图书和书评。还有一栏是个人过往网购图书的记录,一一记录在案,网络软件自动分析读者的阅读趣味,有针对性的投送图书广告。我在推荐的图书目录中,点击并展开新的阅读和搜寻,把卡里的钱花完了事。又是三册书放入“购物车”这几本约七折。点击进入“结算中心”。购买记录中上一次交易时间发生在2012年,送货地址留的是原来的办公地点。原址作废,新址键入。次日上午,送货员上门,没超过36小时,货到签字。这三本“京版书”来的快。那三本“湘版书”还得一周。是不是新版书就能来得快,初版书还要到总店去调?
tiantou
发表于 2015-5-1 15:16:02
691【劳动者是美丽的】“五一节”上午打车出行,司机是个虎头虎脑五十出头的汉子,没说两句师傅就明白了目的地,不必啰嗦。现在新手上路的不少,时不时的要先给开车的向导一番。京腔,一听就知道城里长起来的,这城里的道道岂能不熟。这一路“的哥”不多了,现在干这一行的八九成都是郊县的人,北京这地方的人能听出平谷味、延庆味、大兴味。师傅话多,说自己也是北漂,打小住在“东四”越住越往北漂,车快到“大钟寺”了,说自己在这住了四十年,后来继续北漂,现在住在了清河,住河北,清河之北,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不远。四十年没住寺里,是住在寺后面的“北照”。本地人一听就明白,北照就是北京照相机厂,出“海鸥”“长城”的那家,还说了些听不懂的技术参数之类的。我说现在的人都手机拍了,也有背着“大炮”到处颠的。师傅说好多都是在那嘚瑟,我年轻时也这样,二十年前,置办全套的,连大兜小兜一串的摄影背心都套着,就是“显摆儿”。我问起师傅专注哪些个题材,是长城、故宫还是花鸟,现在这爱好是不是还持续着。师傅回我说还偶尔为之,主要抓拍街景还拍摄过胡同。我说起半月前“鲁博”举办的意大利摄影展,留下了七十年代北京的历史风貌,还提及照片中带红箍的小姑娘在展会上现身,幸会了素不相识的抓拍者。师傅受到了触动,“我给你说个离奇的事吧,前些日子我到“海淀图书城”淘到了我的一本书,上中学时买的溥仪《我的前半生》,我那时买了书就签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后来这本书让我给当废品卖了,家里的书太多,谁能想到,三十多年后,在摊上翻开那本书见着了自己的签名,我花了八十块又给买回来了,有点贵,但没犹豫,这不是缘分吗……。”这位师傅生活充实、摄影、淘书,还一定有没工夫聊出来的其他爱好,不是那种班后就知喝大酒的师傅。地方到了,结账、下车。“劳动节快乐,您继续劳动,劳动者是美丽的”赞美一下劳动者吧,这个节日。
tiantou
发表于 2015-5-2 08:57:04
692【耐心】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下午,大柳树站上了16路公交车,找空位子坐下,车子不紧不慢的前行。边上坐着个小眼睛满脑门青春痘的小伙子,看不出穿的是哪所学校的校服,初中生的年纪。他握着个小小的黑色手机,手指飞快地扒拉着,那机子迅速地报出键入的数码,没完没了的,不是在玩掌中的游戏,小屏上没有色彩,只有一个个黑色的数码。111 222 333 444……不是拨打电话,在摁着一个个键子。无数次的敲击,漫无目的,这得多结实的手机才扛得住这么糟啊。这学生终于接通了个电话,开始结结巴巴的述说“妈,这回我回家你该让我玩“爱派”了吧,我自己坐公交回来了,我知道在二里庄下,现在到了什么……地方了。”话筒那边是安慰、鼓励的声音传出来。这是一个弱智的学生,看来是刚刚开始独立的乘坐公交往返学校和住地,二里庄是这趟车北面的终点。我想起16路公交沿线的德宝饭店东侧有家“培智学校“,专门为弱智儿童少年开办的。学生能独立的上下学,也不简单了。孩子的手一刻不离手机,不停地按键,漫无目的。多闹心呀,我都有心躲开他了。又一次电话接通,他在向母亲汇报堵车的情况。其实车已经在行进中,堵车发生在几分钟前,大概他才完成了这一次定向的操作,“到了学院南路了”学生是识字的,路边有街道的牌子。没待对方说两句,这边又挂了机。继续输入号码,噪音继续。万一他输入了121 120 119这些个专用电话怎么办?被认为是骚扰电话?也许不会这边巧,但他这无休止的输入,拨通的概率不能没有。值班人员会理解这是一个不能自持的孩子发出的动作吗?电话再次接通,还是母亲的声音传出,孩子听到母亲的声音又把电话挂了,车子在行走,没有堵,听到母亲的声音孩子安心了。那边的母亲怎么想,她在上班吗,分分钟就过来的电话,接还是不接,这么闹心的孩子。母亲也许感到的是安慰和满足,孩子终于单飞了,不必每日家长陪伴在路途上,在自立的路上是多么关键的一步呀。我想到孩子要是穿着专门的校服,让路人能够辨认身份提供帮助多好。孩子愿意吗?家长愿意这么做吗?孩子手机安静了下来,在使劲地揉着眼睛,飞进了柳絮还是什么。不该这么使劲,母亲应该教过他处理的办法,可他没有学会,就这么揉着,好了,住手了。
tiantou
发表于 2015-5-6 16:45:28
695【径赛】央视体育台这几天相继播出兵乓球,国际大赛,看了几个镜头就闪过去了。昨晚播出“接力大赛” 我看到的那场是“男子混合赛”头次见识混合赛,这一项目“奥林匹克”还没收入。怎么个混合,是接力中每一棒的赛程不一样,首棒800米 二棒400米、三棒? 四棒1600米 。由擅长中、短跑的选手分别完成。和传统接力的一通快速、匀速跑不同,这混合赛融入了更多变化和战术。四种节奏、奔跑的韵律交替登场,变化出激烈和智慧,煞是好看。第四棒跑的最长,要跑四个400米,美国选手在接棒的一瞬,让过并驾齐驱的牙买加人,并压住步子,这一让让出有三四十米,跟跑。牙买加选手一路领先,越跑越不踏实,跑得左顾右盼,是不是跑得太快了?徒耗了心力。赛程过半后,美国选手开始发力,在最后阶段超越,又一块金牌。两天的赛事,十几个项目美国人拿约十个。接下来是传统的接力,男子4x200米,美国人中途掉棒,手忙脚乱地捡起,这一捡拾过程落下了30米,尽管如此,他们奋起直追,第三个冲过终点,可见优势不是一点半点。解说员说,这只队伍接棒技术不过关,主要是集中训练太少,这个项目属于冷背项目,难得有登场的机会,临时凑人,配合几次就开赛。女子4X100米,最后牙买加略胜一筹,争得了他们第二枚金牌。赛事在巴哈马进行,南美洲的小岛。运动员矫健的身影,黑色闪亮的肤色,速度、耐力、优美的一步步跨越,冲刺终点一瞬腾起的烟花,看台上鼓动的彩旗,好看!据说世界上九成的中短跑高手出自这片加勒比地区,又是以黑色、棕色皮肤为主的群体。满场没见着黄皮肤的选手。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亚洲人打兵乓球拔得头筹。“国际田联世界接力赛”算得大赛,顶尖选手汇集,“飞人”博尔特之流,这次他跑输了。一早我上网查找相关信息,铺天盖地的是兵乓球、足球的消息,前者中国大包大揽,后者中国有一帮可怜的球迷。而田径大赛竟然只给可怜的两条信息,博尔特一条,中国女队破亚洲纪录一条——输的都没有影,还要自得其乐。昨天的赛事结果见不着。我想核实一下“混合赛的规程”搜不到,再搜是去年的消息。对田径如此不给面,田径积贫积弱就不奇怪,中国队在黄皮肤中还能逞逞强,国际径赛难得露脸,一到决赛踪影皆无。
tiantou
发表于 2015-5-7 17:01:54
699【变迁】穿行两家酒楼之间时,抽空还串了个门,老张家,挨着西单,绒线胡同边上。这里四合院快拆光了,大的院子留下了老四川饭店,现在换牌子“中国会”,闲人免进,有钱也不一定让进。穿过窄小的胡同来到长安街,南侧立着灰色火柴盒大楼,这周边体量最大的办公楼。这些年楼盖的太多,看着顺眼的不多,这一幢还带着顶暗色的“大帽子”颜色贴近“胡同灰”可太高了,高高在上没有绿叶相配。这栋组织部大楼原先立在街对面西北方向时就是暗灰色,那时还是个多层建筑的小矬子,现在长高了,肥肥大大。此地早年都是低矮建筑,最高二层,坐落着京城最豪华的“首都电影院”,一流的清真馆子“鸿宾楼”,还有家“打字机行”,三家中就这家清净,几十架洋文打字机层层叠叠排列整齐,偶然听到滴滴答答的敲击声让人满是羡慕。才几十年,这个盘踞几百年的器物消失了。这比一幢楼宇的消失还令人感慨。走地下通道钻到长安街北侧,绕行府右街,南口设有路障,离广场还有三里地呢,这边就开始增哨加岗,查验证件。拐进府右街,哪个府邸的右街?往北百多米过“府学胡同”见“太仆寺街”。太仆寺不是寺庙,一处衙门,一把手正三品,明清时管理“马政”孙猴子弼马温要是在人间做官就在这里任职。马力退出交通和军事系统是很久以前的事。晚间离开“红红酒楼”,曲折在大楼们的后身,能泊车的空地,都见缝插针的塞满,马路当间走人非常宽敞。转到西单商场的北侧,小马路的北面是个大门,王府的大门连接着十几米的厚墙,就剩这点了,不知道是哪家王府,门口都不好意思立牌子凭吊,里面是几栋宿舍楼,组织部办公楼拆走了,这几栋矮小的家属楼原地没动。办公楼的原址立起幢玻璃大厦,顶端有“金融街的”的标识,金融街东扩都跨过了西单北大街。玻璃大楼正面悬着“老佛爷”的牌子,这家法国的百年老店东扩的结果是水土不服,顾客寥寥,据说消费者喜欢这里的牌子,不喜欢这里的价格,真有钱的去巴黎,缺钱的就山寨了。这中文店名谁译过来的,佛祖怎么会替代天主保佑法国佬呢。
tiantou
发表于 2015-5-8 10:14:07
700【红茶菌】“红茶菌”不少人熟悉,在北京这个地方,1966年它与红色狂飙一道席卷,与“鸡血疗法”前后脚,持续了半年或一年。我家的广口玻璃瓶中,茶水和糖搅合在一起,培养出的红茶菌白白的有一寸厚,美其名曰“海宝”大人孩子饮用过几次,都觉得不如它们单独入嘴时口感好,比醋还酸,当时的说法近乎包治百病。估计是没有显著疗效,况且这茶叶和白糖价格不低,把这么好的东西转化为“醋汁”可惜了。不久销声匿迹。去年孩子国外回来前,说要给带点好东西回来养着,如何有益身体,欧洲的土著们不少都在饮用,那洋文名字也不知道怎么用中文说,再一听,形态和培养方法。我说这翻译不难就叫红茶菌吧,你省省,也别往回带,这都是老辈子玩儿剩下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回要过去看看,总得带点什么,满世界中国制造,带土产,分量小好带的,孩子说就带点绿茶,大瓶子里该添料了。大栅栏“张一元”茶叶铺问了价,最便宜的绿茶120元。掏钱时想到个问题,做红茶菌为什么让我买绿茶,正好问问。柜台里的几位都没听说过这东西。告我楼上的人“茶龄”长,楼上的营业员三十多岁,也都是个个听着新鲜,说六十年代还没有我们呢。我问有没有岁数大的店员?把我引进了店长办公室,这位看着有五十了。女店长听说过红茶菌,但怎么回事不知道,“既然叫红茶菌那你买红茶吧”。店长办公室的门楣上镶着块匾,上书:“销售过亿门店”。这家属于茶叶行当的“旗舰店”,对茶叶的衍生产品竟然一无所知。“卖什么不吆喝什么”光学推销话术了。到对门去问问,路对过也是老字号“天福茶庄”,进门扫了一眼就知没戏,都是二十多岁的小姑娘,果然听者都摇头。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下代人就不知道上代人的事。这两家老字号都见不着老些的营业员,早早的就下岗了?断了茶文化的脉络。坐下上网搜吧,还真有两条,有关红茶菌的功能、制作方法,介绍主要用料为糖和茶,红茶更好,一家之言。没看第二条。还是买绿菜吧,让买绿的就别买红的。店员告知绿茶最低价200元。我这又不品茶,只买对的不买贵的。见我要起身,又说再给看看,拿过来散装的“碧螺春”,说是春茶114元。我说怎么又便宜了,碧螺春这么低呀?姑娘说有贵的,八九百上千的都有,用茶叶芽炒的……。
tiantou
发表于 2015-5-9 09:27:02
701【支书】老爸的支部活动一月一次,每次都带上老爸参加,不为学习就为活动,见见老同事,说上三言两语,更多的话反应不过来,因为方便,楼下是“活动室”,连大楼的门都不必出。一些零碎事也一块办了,常用药的领取、发放退休金的小纸条和学习材料,像《半月谈》《中国老年》《老干部信箱》,这后一本是单位“老干办”编辑的,贴近老同事生活,每期拿回来我都挑着给二位老人念念,张三到哪里玩,李四又感悟说些什么,来踪去影,老妈听得认真,还不时评论,都认识的,见不到人,听不到声,也聊胜于无。“本期没有讣告”我说。本月的支部会实到八人,一人请假。老几位,除宋老住在院外两站地,其他都是左邻右舍。刘老、孙老二位都九十了,家在楼里,但人住在新街口的养老院中好多年,每次活动都过来。支部赵书记抖擞精神主持会议,说自己昨天才从上海回来,还没缓过劲呢。职能部门的干部说了几挡事:体检安排、疗养报名。宋老,副书记说点什么没听见,他老人家底气明显不足。我在阳台上翻下架的旧报纸,好看的检出来拿回家看,在卖破烂之前我废物利用一道。又轮到了赵书记讲话,赵老的声调高,我有一搭无一搭的听了几耳朵。赵老这次浙沪之行十多天,每年几乎都要走一趟。早年她新四军打游击在这一片,八十年代在浙行任行长多年,建功立业来着。赵老这次重点考察了乡镇企业,都是当年银行支持的客户,令人欣慰这些企业不少都做大做强,成了当地的“龙头”,至今与浙行保持着亲密关系。游走山水之间,老人不禁有些后悔,她说退下来的时候,当地人挽留在杭州周边颐养天年,千岛湖畔青山绿水,“我要是留下,身体能比现在还健康,那时就没想到北京会雾霾满天”。宝山是最后一站,这是老家,老家的日子过得真好。赵老的弟弟八十多岁,农民,拿着三千多元的退休金,上海东扩,宅基地一米给五米,老弟搬迁得了六套房,自助一套两室一厅,五套出租,每套月租金四千多,租给上海市民。周边人的生活状况大同小异,都幸福着呢,都不差钱。赵老临走前摆席一桌,大吃一顿,才收费八百元,“这在北京至少得一千八百元”。赵支书绘声绘色讲得生动,比她作报告可有意思多了。“不说了,我这疲乏劲儿还没过去呢”。毕竟也是九十岁的人。
西水车
发表于 2015-5-9 19:23:08
tiantou 发表于 2015-5-8 10:14
700【红茶菌】“红茶菌”不少人熟悉,在北京这个地方,1966年它与红色狂飙一道席卷,与“鸡血疗法”前后脚 ...
我印象红茶菌的事发生在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那时我不在北京,在天津。
tiantou
发表于 2015-5-10 11:36:17
702【星光大道】这几日看央视《于无声处》,抓特务的故事过去爱看,现在不多见。昨天没播,换上新版的“星光大道”,是不是首播不知道,不大关注这个栏目,类似节目好多频道都播,唱歌跳舞才艺表演。这类节目人缘好,同胞们爱看,过去说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多数民族也一样,只是可选择的娱乐项目太多,不一定就围着火堆或者绕着场子载歌载舞,还有戏曲、杂耍、后来的电影娱乐生活。在一度文艺形式受到限制时,那十年,同胞们歌唱得震天响,有那么几天,有些地方几个月,风靡一时“忠字舞”。那个时期文工团多,宣传队更多,单位没有的不多,乐呵着,只要能吃饱肚子的地方,就少不了。唱歌跳舞传代下来,年少到老。空场子、公园内处处笙歌舞蹈,年轻些的在迪厅、卡拉OK。老年赋闲,青年的工作日大大缩减,闲着不乐呵又干嘛,唱、舞又是门槛最低的娱乐,整不好还整不坏吗,高消费不成就低消费。社会乐见歌舞升平,民众天然习惯参与。电视中的歌舞节目应运而生,乐此不疲。“星光大道”老毕主持的不错,走幽默诙谐一路,社会缺这个。据说这个节目娱乐功能之外还在不断的造“星”,“傻根”是吧“阿宝”是吧,还有我不知道的。不少期望出人头地的小年轻盯着这款节目,能从这里出道,崭露头角到是个捷径,电视比电影的观众多多了。成就他人,老毕借此也成就了自己,也成了春晚的主持。盛极而衰,陡然又折了。他口无遮拦,信口胡说。老毕不是苦大仇深的人,没理由糟蹋别人。历史上也常有得便宜卖乖的,吃里扒外者。但那个场合,没有这个必要,宁可信其艺人无形,尤其耍嘴皮子的,要娱乐他人,说着说着就没搂住。成也败也,星光大道成了“窄门”。改换门庭吧。这个社会已经发展的很宽容了,随便说。但公众人物在公共场合不可以,在私下里,在研究的领域商榷是另外的问题,面对公众,要考虑不同人群的感受。在西方“政治的正确”也是必须遵循的,很多“点”是不容质疑的雷区,多少公众人物因嘴伤身,黯然离场。旧的不去,朱军怎么能来登场。继续娱乐。
tiantou
发表于 2015-5-11 18:24:49
703【美的】电压力锅的密封圈坏了,到商店里去找,“美的”牌的柜台前打听,销售人员告知只卖成品不卖零配件,我记得过去这东西大店小店就有,现在要去找厂家“售后”,小伙写了个400-打头的电话。想想也对,过去的压力锅就一个牌子,现在十个八个品牌有了,这不跟电池似的,通用型,各找各的厂家解决。电话打过去,人工接听,告知锅在北京、在海淀区,对方告诉了联系方式。我这第二个电话还没打出去,“美的”海淀区售后的电话进来,沟通情况,说是有配件,售后服务部在西三环航天桥,太远了,近点的有没有,比如西城区。有,告知我西城售后的地址和电话,位置在赵登禹路北帽胡同。这地方近,离新街口近,有公交直达。当天下午,又一个电话过来,是西城售后的电话,问询配件情况。嘿,我并没有去电话,厂家售后修理部门的服务电话再次主动上门了。“美的”小商品售后服务不错。电话还告知我地址,我说知道了,明天就去。我又问及我还有个压力锅的锅盖被烧坏了,不是质量问题,是锅盖放的不是地方,让明火熔化,顶上的塑料盖变了形。说是也能修。次日上午,47路坐到赵登禹路北头,几十米外见着“前帽胡同,有前帽那北帽就不远了,接着往南走,“四根柏胡同”再往南“宝产胡同”这里早年叫宝禅胡同,因宝禅寺得名,后来六十年代改名叫宝产胡同,越改越糟。走到这觉得不对了,离“帽”越来越远,还是问问吧。有坐轮椅的大妈,上前打听,怎么见着前帽见不着北帽呀?。“就是前帽胡同,帽都在里面呢,你是找‘美的’吧,进胡同路南”老太太见我拎着个布口袋,一猜就中。估计没少在这给“美的”指路。进了前帽胡同往东走不远十字路口,见“美的”招牌,再往东还是“前帽”岔路口一条上面是标着“后帽胡同”,还是没见北帽。进店招呼,您这北帽往哪里找去?业务员说我们从北帽搬过来好几年,来我们这电话的都会告诉是前帽胡同,400-的客服电话老不给我们更正。不过要是从胡同东口进来就是北帽胡同。真够绕道人的,这一片过去大概都是生产帽子的小作坊吧。
tiantou
发表于 2015-5-14 08:42:17
707【抽汉奸】走过公园小广场高地,噼噼啪啪甩着响鞭,转过来看是抽陀螺的,东北人管这叫“抽嘎儿”。一个小伙子在挥鞭赶着两个陀螺,一大一小。大的陀螺滑进了树坑,紧抽几鞭子脱离了险境。只要转的平稳,就不必一鞭紧跟一鞭,熟练的,一人对付三个也绰绰有余。老者在边上指导“抽中间、抽中间”要是兜底抽,陀螺就往起跳,看都看出来了。陀螺挺大,大的那个有二十多公分高,直径十多公分,花花搭搭的扮相。小的能小一半,看起来都挺沉重的,一鞭子抽上去,挪出去十公分、二十公分,底端的金属构件摩擦石板发出隆隆的回响,那大个的声响更大些,抽着也费劲。小伙子汗都下来了,开始力不从心,顾此失彼,小的那个转转的就歪倒在一旁。老者发话“收了收了,我该走了”老者到点,要到小学校接孙子。拾起陀螺,我凑上去看。怪不得重呢,材质是一段钢管,超过15公分,下面楔进块木头,切削成锥形,“我这削了一百多刀,再钉上滚珠。最费事是管子上打出的这一道口子,宽了不是,窄了不是,否则它不响”管子上那道细长的缝隙约两毫米宽,转动时发出响声,跟鸽子哨一个原理。原来隆隆的声响来自这里,“要抽到一定的转速才能够发声的”。我这是第一次见到能发声的陀螺。转起来看上去挺美,静止的看做工粗糙,木质的下部凹凸不平,没有仔细打磨,腰身缠了几道彩色的胶条,手上接过来沉甸甸,倒是结实。这要是两人玩陀螺撞击的对抗游戏,谁也撞不倒这大家伙。小时候,也抽过陀螺,常玩对撞,能把地方的陀螺撞躺下为赢。我玩的都是小家伙,直径五六公分,在劈柴堆里找材料,用铅笔刀削出来,砂纸打磨,涂上油彩,底部钉入一个滚珠,齐活,鞭子就是小竹竿系上长鞋带。现在他们使用的鞭子是合成材料制作的,粗细和鞋带差不多,内含金属丝,这才能抽动铁疙瘩,还啪啪的爆响。老人对观看的一位山东栖霞老汉说:我们这叫“抽汉奸”,现在没汉奸了,这就是抽贪官。
tiantou
发表于 2015-5-15 09:17:50
708【预判】下乡务农。草长莺飞时节,一场雨过后,湿地里的小草密集生长,阳面风干、蒸发的地表正好下锄,零零落落的不知名野草,黄花败落吐出白絮随风飘散,开紫花的高杆含苞待放,半尺多高,马齿苋还没露头,在等着另一场雨水。早播的花生出了一半苗,晚播十天的已经出齐,十公分高,过便锄,有草没草搂一遍。阳面上干燥,草少,除了些大草,今年这是头遍锄,入秋之前也就这一遍了。人种的菜蔬、庄稼通常长不过野草,跟狗打不过狼似的,靠着农人拉偏架,除草喂药上化肥,才生出绿茵茵的瓜菜粮,然后人再吃进去。野草不然,年年蓬蓬勃勃,爱谁谁,旱涝随它,绿了、黄了,岁岁年年。每年园子里盛产马齿苋,初夏时不锄它,每周收一次,吃不了的在大棚里搭上竹竿晾晒,冬天的干菜炖肉别有风味。今年吃不上了。到真想锄它一道,要不它不定把花生们欺负成什么样呢。邻居家的那棵玉兰早就开过了,杏子又硕果累累,今年没有疏果,树下也落了一地,绿杏出墙,越过栅栏到了这边,路过时人要弯了腰。果实太多就长不大,口感也差,跟我没关系。树下的园子荒了,邻居年年雇人打理,今年彻底撂荒,他家的小女幼儿园、学前班、才艺班忙碌着,连大人也都不过来。过锄划拉了一遍,最多的是玉米苗和粉豆花苗,都是去秋的遗撒物,断草除根,地面显得干净些。过冬的大蒜长得枯黄,开春没有浇水,不知它持续生长最终是什么样子。大葱,花开正盛,引来蜂子,不久种子成熟,回归土壤,周边该是青葱的地面了。十多棵南瓜,大的放出四五片叶子,还没有脱蔓。它能够攀附住身边的竹竿爬上房顶吗?大概没有这个本事。最有希望的是种在葡萄藤下的那棵,沿着葡萄的枯藤,能上到门口的架子顶。那株葡萄再次滋生出新枝,开始上行,在攀爬方面,南瓜的本事要差不少。最终,秋后的南瓜们在会地面卧着,跟花生、杂草们搅在一起。与其撂荒休耕,不如种一茬花生。种下、出苗,交给老天了,日晒雨淋,秋后见,期望收获的不仅绿色还有果实。
tiantou
发表于 2015-5-18 05:12:27
《洋杂碎》羊年开个栏目《洋杂碎》。互联网时代世界都是相通的,商家是买世界卖世界,老百姓同是,吃的、用的,近日欧盟奶制品出口又出新政,养牛大户们目光都瞄向了中国,这边大胃口,这边又放开了二孩儿。这边养牛的还是卖奶的又紧张了起来,奶农们倒奶的、杀牛的常见报道。消费者应该高兴才是。牛奶多喝点好还是少喝好,说法都不一样,毕竟只有人类才是成年后还在喝奶的一族,在动物界太“各色”。但我的视野所及,少喝点还是有好处,比如一天一碗,大小碗量力而行。小日本靠喝学生奶喝成了大日本,我身边熟悉的多位长寿老人,都是早餐奶几十年了。据说羊奶价值更高。“洋杂碎”跟羊关系不大,跟羊年有关。前不久【本周】栏目中的海外版歇了。过不久我有一趟欧洲之行。五月中旬同学们,还是大同学和小同学的组合,组织了本年度首次西行漫游“巴尔干之旅”往曾经“欧洲的火药桶”考察太平盛世。我是赶不上了,我先同学们几天,往欧洲的西面去了。“雁过留痕 ”人走一趟,甭管十天八天旅游还是三个月两个月异域小住,脑袋留下的东西不多,时间稍微长就淡忘了。现在由无数的照片和有限的文字辅助记忆;另外,同龄人们往外走的还不是太多,走到哪说到哪以为与同好们、朋友们的交流。作为旅行者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看在眼里记下三言两语,即为“洋杂碎”。 1【做功课】现在的旅行者,讲究点的多少要做些“功课”,翻书上网浏览所到之处的人文地理历史沿革,要不两眼一抹黑,看了一片、照回一堆,其实哪跟哪都说不上,除了购物,所得有限。行前翻了“欧州史”,图书馆借的《欧洲的月份》等三册书,多为科普性质的,不敢去翻大部头,脑子不行拿不下来了。从公元前古罗马说起,说到二战前后。两千年纷纭,世代的更迭,也只是看看大的年代,大人物们。看了也记不大住。不像中华帝国,大版图、大一统,期间几百年的中断,现在都视为中华民族,历史大脉络写在那里。到了欧洲,比如现在的德国,历史上这片土地上有众多的邦国,上百个,分分合合,直到普法战争才完成一统,知道哪一年统一就行了。欧洲近代大国,英、法、德、俄,两次大战打得一塌糊涂,再往前看,都是有历史渊源的。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谈不下来就开打。政治是什么,好多说法,人间的大事,当属衣食住行,资源有限,就此发生了争执,族群、人群之间利益的争夺、调整,无休无止,世世代代不停的折腾,分分合合、朝秦暮楚。有德国史学家在二战结束后总结德国第三帝国兴起的原因,何以万众欢呼纳粹上台,何以人民做了如此选择,投入军国主义的杀入机器。其中对一国利益的诉求是一个基本面,不仅王侯贵族,且普通劳动者都有提高生活水准的欲望,近代海洋强国,前期殖民挣得了一桶桶金。欧洲大国资产阶级上台之后,借助工业革命的武装,开始新一轮攻城略地,争夺势力范围。百年前的那个世纪末,世界瓜分的差不多了,在东方大清国还在大一统中,列强们环伺,八国联军过来。法国和英国是一对冤家,不共戴天过,在争夺殖民地大打出手。后来德国经历俾斯麦励精图治日渐强大,法国人又与西面的英国人联手,再往后和东面的俄国人结盟,结束了二战。上个世纪末,西欧终于进化到不必打架的文明阶段,还取消了边境壁垒,申根国家畅行无阻。今年是法国拿破仑彻底下台200年,这位身经百战的军事天才1815年终败于滑铁卢之后,殁于大西洋上荒凉的小岛。英雄还是魔鬼。贝多芬曾写出“英雄交响乐”歌颂他,转瞬又抨击他,皇冠加身,征伐异族。不以成败论英雄。经历拿破仑战争后的法国一败涂地大失元气。几十年后,灵柩回归故里,法国人给予隆重的欢迎仪式。至今巴黎的凯旋门还在,拿破仑在位时给自己制作的纪念碑,上面篆刻着他所赢得的96场战争的画面。历史拉开了距离后,才能看清真实的面目。
tiantou
发表于 2015-5-19 12:00:40
2【上路】周六上路。上路就堵,从三元桥堵到五环外,平时这段路到机场行车约一刻钟,这次小一个点,走走停停,高速路收费站好意思继续收费。飞九千公里,十个半钟头,落日内瓦机场,晚点四十五分钟,机长抱歉,耽误各位。从没离地时就开始抱歉,说是没有收到航行文件,直接说没有接到起飞通知就得了,偏要拽文,抱歉两次,还感谢乘客们的耐心。起飞晚了四十五分钟,落地前也没能把耽误的时间赶回来。第三次抱歉,于事无补,但客气到了。这四十多分钟的耽搁,真可能毁了某些乘客的行程。我这还好,与下一段行程间相隔两个多小时,这点工夫陪得起。出关快捷,官员没费一句话。好多年前走这条线时,万米高空上就开始填写入境表 ̖海̖关申报单,面对入境官员时被盘问一二,听没听懂对方都是疑问。现在好了,没话,倒是拿起个放大镜仔细地打量签证上签章之真伪,是不是我异地入境被格外关注一下。现代社会,族群间的交往日渐频繁,旅游观光游览,把异国的客人吸引过来花钱都是各国想方设法的事,手续在不断简化,比如签证互免,中国人想挤入这一行列还很难,但也有改善,我这次办完一年的签证手续后,新的政策又下来了,据说可以一签十年有效。当地时间傍晚七点多出关。行李转盘前,行李们已经开始打转。小地方小机场的好处尽显,人少好办事,不像咱们的三号航站楼走起来没完没了。这里走不了多少步就出关,就见行李。行李见到前,巧了,他乡遇故知,见着原来的同事小江,以为是同机过来的,不是,他在当地工作,两年前成为联合国机构的雇员常驻日内瓦,这是来机场接太太团聚的。怎么就能进来呢?有机场的贵宾卡,跟国内一样,这次公私兼顾了。小江也觉意外,说明缘由,来此地只为过境。小江挽留小住几日,说方便,私邸开车过去不用十分钟。算了,下次吧,有人在外面接机,下一程的车票都定了。留下了双方的电话,说返程时,争取来此逗留几天。真是多个朋友多条路。下次再过来,会有不同的安排。一道出了行李间,接站的人寥寥,一眼就见着小婿。
3【转山】出候机楼约五十米就上了大巴车。八点半准时开车,坐了七成人,满车黄头发的人,开车的是个红头发女性,兼着验票员。每人都拿着张大单子,”红头发”在手机上查阅乘客的信息。全程两个小时,票价为往返票55元(以下均为欧元,1欧元约等于7元人民币),要是临时买单程的为45元,当地人习惯于先期预定,车票允许变更日期,跟国内机票预定差不多。离了航站楼上公路。一路车不多 ̖人不多,街边也看不到什么人,与半天前的”首堵”云泥之别。周末的晚八点半,要是在咱家那,车水马龙,眼前一串壮观而令人抓狂的红灯闪烁。这里偶尔也是红灯闪烁,那是前面相对密集的红绿灯,交叉路口太多,走几百米就见路口。好在工夫不长,很快就转上了高速路。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通向法国的国际公路,车不多。日内瓦这个城市不大,人口二十万,算是瑞士的大城市,首都伯尔尼,名气好像不如像洛桑,苏黎世这些城市名气大,日内瓦知名是因为众多国际组织的所在地,被世界关注,战后1954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因力图摆脱西方制裁未果而被国人念念不忘。行车才十分钟,已然进了法国地界。两边的地貌相同,道路被处收费站界定出彼此,申根国家早就去除边境的阻隔,自由通行。高速路也收费,一路的收费站过了几处,都是无人职守自动收费,人力贵,花费不起。也是路经一个城市收费一次,只要下高速停靠。小车跑这一趟单程要过路费三十多元,再加上跑夜路跑山路,还不如大巴车来得实惠和轻松。公路在蜿蜒的谷地里延展,一路的绿色丘陵,林间有农地,这日子麦子起来了,玉米也绿了,见着种菜的塑料大棚,山间走着羊。远处是高山,阿尔卑斯山,近处低地流淌着河。。。这是夏時制的好处,这里的时间晚北京时间六个小时,追上太阳一小时,九点钟太阳西斜掉在山坳里,暗色笼罩,不是那大山阻挡,还能继续一段山景。̖̖̖̖̖没景可观,看周边的乘客,好几位在读书看报。车厢内明晃晃,前面的老者,看了一路,稳稳当当的,可见路况之好。
tiantou
发表于 2015-5-20 14:14:53
̖ 4【格勒】这一路大巴车经停两站到终点。Grenoble是法国的第四大城市。当地同胞简称为“格勒”是这一片的大地方,相当于省会城市,約五十万人,地图上能查到,名气不大,对我们这个岁数的人来说,如果能数出十个法国城市都轮不上这一座。近代出了个人物司汤达,写《红与黑》那位是此方人士;1968年冬季奥运会在这里举办,算是扬过名。欧洲国家的滑雪爱好者肯定知道这里,一流的滑雪场,滑雪瑞士也成,都傍着阿尔卑斯山,但跟打高尔夫似的,要是转战各地,格勒的众多场子必选。现在莘莘学子们,法语作为主修或选修的也会注目这里,这个地方有“欧洲的硅谷”一说,再加上有座格勒大学,六万学生的大学,黄皮肤的学生这些年多起来。住下来的第二天,周日下午就来到了格勒大学,开车十多分钟就到,小婿带着参观这里的植物园,属于学校生物系。围着环形路走了一圈,沿途座落着十几处原石雕塑,一米见方,都是圆滚滚的,为太阳系大家庭的成员聚会在此,水星金星冥王星海王星~。主要的景观是植物群落,高大乔木低矮灌木以至于花卉,这里的牡丹开败了,槐花放着香气。世界各地的植物荟萃这一方土地,长势旺盛,一些植株前立着桩子载明植物的名称和原籍。高大粗壮的加州红杉树,熟悉的泡桐树缀满一身的紫花。人们对动物的辨识能力普遍高于对植物的辨析力,好多表明产自中国的树木都看着陌生,标牌上标注为法文、拉丁文,刚认识个法文单词Chine等同于英文的China。对来自老家的植物,见面不能相识,正常也多少有些遗憾。也有些高大乔木前面标明的籍贯是未知。不应该未知。研究植物学的,不是土著必然是移植过来的,怎么会未知呢?大概是留给学生和看客来回答的问题。湿地中青蛙鼓噪,寂静中添些生气,林地挺深,乱草藤蔓拦着,陷入泥沼也未可知。走出植物园。上车,车览校园,人迹寥寥,六万学生,还有一万教师,周日会走得这么干净。周末不开课,远远看见图书馆,没有路过主楼,建筑多为三五层的,绿树掩映中,朴素的校园,学校始建于1339年。
5【杰赫】入住的城市叫Gieres在第三个字母e的上面还应该有个小撇。网上搜索这个地方,中文资料少见,一处翻译为“格埃”估计是搞英语的人翻的。当地人的发音我听下来更近似于杰赫,我就如此这般的写下来,这里边也至少省略了两个音素,发音较轻的,感觉比那“格埃”靠谱些,另外与“割爱”谐音来命名城市,差点劲儿。杰赫小城六万人,挨着格勒,但好像没有省市县这种隶属关系。小女两口从格勒搬过来不长,这里离工作单位近,上班在格勒大学内,家门口不远就有轨道交通直达校园,骑车最方便,用不了十分钟,中午回家吃饭都行。第一个黎明早早醒来,时差的关系,到点生物钟叫醒。挨到天亮摇开卷帘窗,前窗外是个小花园,足球场子大小,立着六七十株乔木。远望是山,巨石兀立,下半截郁郁葱葱,海拔两千多米,白云缠绕着,目力所及多是绿色。转到后窗,山更近些,山套着山,层层叠叠的远山皑皑残雪花白了头,那边的山三千米以上,夏日降水,高处降的雪。最近的山在南面,数百米之外,北侧也是离着不远,城市在四面环山的谷地,都属于阿尔卑斯山脉,每个山头都有各自的名字,只是太拗嘴,跟读都难掌握发音。杰赫挨着格勒,往格勒大学去,一路见着高速路和火车,火车在小城一站到大学又停一站,几分钟的距离。说起来不是一个城市,你是你,我是我,中间大概就隔着个高速路。我落脚的那个社区内有一栋体量稍大些的楼,说是格勒大学的宿舍楼,校产开发到另一座城市。这另一座,说来也太小点,按照咱们同胞的思维,省直辖、市管县,动不动就给合并了,管着岂不方便。在网上没查到小城的信息,问了家人,也不知道这小城有些什么出产,什么特色,老百姓靠什么维持生计。网上倒是说边上的格勒城以工业、科教、旅游业见长,而且还极具创新能力,约人口的十分之一从事研发、教育行业。杰赫小城怎么回事,得自己慢慢看、慢慢了解了。
6【逛街】下楼溜达,出门往东几个街区,有十分钟就到了市中心的主街。周日这里静悄悄,周一也是。主路双向各一条车道,没有多远就转弯,如同北京一条普通胡同的距离,路面稍微宽一些,有小车在跑,大车两天都没见着。这条街为商业区,道两旁是商家店铺,超市、杂货店、面包房、药店、房屋中介、美发屋~。有十多家二十家的样子,橱窗上陈列着样品招徕顾客,但外墙建筑上保持着原貌,没有花枝招展的广告,更没见着霓虹灯之类的东西。
周日第一次上街就没见开门营业的,这点多少有些意外。百货就算了,经营生鲜货品的那还不等着烂呢?当地实行五天工作制度,面对公众的商家,多数都休周日和周一。邮局勤勉些,每周一天半休息日。一家办理银行、保险的金融机构每周休两天半,看了它门上的营业时间表为早九晚五,中间还关门两小时,算下来每天六小时,一周工作时间才27小时。可以算得悠闲。小店是这样,大店也如是,边上的不远有”宜家”、”家乐福“周末铁定是歇了,钱不挣了,钱是挣不完的,适可而止,休闲娱乐带给人生的幸福感超过金钱带来的满足感,整个社会都如此心态,这大概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之一。但想想也不尽然,美国社会的商家好像不是这样可劲儿歇假的。我打算买把牙刷,周日就没见开门的店。少许的不方便,这是对外面过来的人而言,当地人早就习惯成自然。各家的冰柜多大型化,上班族一周一采购的多。如此也节约了家庭和社会不少的购买成本。市面上还是各家的餐桌上不会因这两天商家闭门谢客而停下来,该吃吃、该喝喝。周一,有开门的。小超市开了,食品,杂品。货架上满是新鲜的蔬果。法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农产品质优,品相漂亮,看看标价,三元五元的,也不知道是论公斤还是论个卖的。小店里,营业员见面就打招呼,我这只有点头示意。张不开口,张口也不知道说什么。明知对方在问候,但法语实在是曲里拐弯,问候语话到嘴边又忘了。买把普通的牙刷,标价5.95元,但要买两把就8元,早晚要用,买了两把。
tiantou
发表于 2015-5-22 03:55:20
7【跳蚤市场】落地后赶上的第一个白天是个周日,安排的第一项外出活动赶集,见识一下当地的“跳蚤市场”。这种市场不是经常开,冬天就不开,冻在雪地里自讨苦吃的事不干。一年当中,市场开在哪里和开在哪天相对固定,跟乡村马戏团的巡回演出似的,这个周末在A地、下个周末开在B地、下个月在C地,轮流进行。本周开市的点离我们的住地最近,车程半小时不到就来到了山脚下。村落贴着山根,山野风光,流水小桥,水边低矮的民居,木房子、大棚子,方便农事。一条小路相隔另一边的宅子已经建成花园别墅,像是城里人跑这村里置业盖房,三层的楼房也立起来了。道路旁汽车排出了有近一里路,都是远道而来的,下车腿儿着,迎面背着、抱着过来满载而归的购物者。市场设在村边的道路两旁,摆着一个个货摊,有的小车支起后盖就成了货位、面包车拉开车门,车窗上挂着物品琳琅满目。熙熙攘攘南来北往游客、男女老少,抱着孩子牵着狗,老友重逢嘻嘻哈哈打着招呼,大狗小狗在脚下蹦跳亲热着。货品都是旧货,而且很旧的多。大宗的有服装、书籍、玩具、小家电、小家具、古玩、日用杂品,还有农具,铁锹锄头二齿耙。多数都明码标价,比如铺在草地上的毛毯,两米见方标价80元,一个尺把高的古瓷瓶300元,上面的纹饰,看不明白。不是一口价,一切都可以谈,就地还钱。还是便宜货多,小孩的衣服一摞五件2元,过期的旅游杂志买一赠一0.5元,回来时还真带回来两本,内容是介绍这村落后面大山的,还买回个长方形的塑料花盆1元。有些其实也是新品。成套的餐具都是带包装的,收的礼品或是商家的赠品闲置没用的。一切都是家中的旧货,不带那种倒卖旧货的专业小贩。见着几双鞋子,眼瞅着就要破了,也摆上来出售,能有人要?属于给钱就拿走的。小伙子跟白发老者讨价还价,一共就掏出两枚硬币,1元钱拿走了八本书,老头无可奈何直摇头。闲置物品在自己这里就是废物,能流转出去有益他人,是高兴的事,谁都不是靠卖旧货为生,都干着变废为宝的事。来这摆摊谁都可以,得交几个摊费,管理费。村民或是镇民,还不大好辨别这里是村、是镇,家人也是头一次来到这个集市,他们就近就买卖了,那些个改旅行车为货车的则来自远方,娱乐而经济生活。
8【山景】五点半上山,车开出来就堵,正好汇入下班的人流,城小车少,路也少,单车道、单行线的多,堵了一百多米,过了一个路口右转上山,山道弯弯没车没人,限速50公里。南山,在住地的南面,权且叫它南山,林深路窄,个别地方为单行道。几个回转后,柏油路盘到半山,弃车走上沙石路,为了居高临下鸟瞰市井。山路都是缓坡,适于登山者,偶有水洼,没有大碍,半山之上少有人家,新房舍多于老房子,一处新推出的平台,即将开始工程建,设有指示牌表明,这里已被某某人拿下,合同号为多少。这里视野开阔,居高临下,山脚是鳞次栉比的城区,格勒市,烈日之下升腾着热气,烁烁发着金光晃人眼目,大山合围起来的城区将谷底塞的满满的,显得几分拥挤。在这里看不出格勒和杰赫的区别,城区连在了一起。群山遏制不住人们的扩张,继续往半山上迁徙。沿山路往高处走,林子密实,但没见着体型壮大的高龄老树,像是次生林地,灼热的阳光几乎晒不到地面,凉爽。山间不大的一片平地生长着绿油油的麦子,一尺多高还没有抽穗。再往前走,一片丰茂的草场,路边插着牌子,牌子上画着头口衔青草的老牛,老牛说话:你们要是走过来,我就不高兴了。禁行的告示。
走在林中小路,已看不到车辙,有马蹄的印记。身后赶上来骑行的人,短打扮戴着头盔,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屁股离座,吃力地蹬着车子,呼呼地喘着粗气,这坡度,又是沙石路,要是我肯定会下车推着往上走了。一会儿,后面又追上来两位跑山的人,其中一位还裸着上身。这是些下班后的健身者。跑的够快。前面哗哗的流水声,转到近处隆隆作响,原来是山间的溪流汇集到一个水池中,又坠入深谷,这大山有水的润泽,多股小溪潺潺流下。当地的降水量不会稀少,绿植的枝叶一尘不染油光发亮。又见一处山旮旯,一圈深沟和厚墙围起来的大宅院,铁门紧闭,年久失修,石砌的门楣上篆刻着1784年。边上立着的牌子上记述二战期间,抵抗者们与德国纳粹在此进行过战斗。
tiantou
发表于 2015-5-23 04:07:18
9【小区】入住的这个小区由一圈楼组成,三面围起来,一面敞开着,这几栋楼之间都留有间距,方便多方向的进出,楼的后面新建了几栋楼,算不算同一个小区的,才隔着有三十多米.新楼都是新潮的节能楼,四层高,比我们住的老楼不同是外墙采用了大量木材,至少看上去像木材,头顶上铺设太阳能板,一截亮闪闪的不锈钢小烟筒整日飘洒着热气,那是热水集散器中溢出的。节能包括热能的生成和节约,水资源的多次利用,会不会还包括生活废弃物的处理就不得而知了。楼后几年前还是荒地,人口还是在增长,绿地不断被蚕食,盖起房、住进人。家人告知这边的公寓楼建起来后都要拿出约10%的房间赈济穷人,几乎就等于白送。政府哪来的钱,还不是买房的人掏的兜,跟税收大同小异,以此来解决穷人的部分问题。不同阶层的人混居,让一些掏钱买房的人感到不舒服,不舒服也得适应,要不就搬出去自己建栋房子,这住着就纯粹了。买地、盖房、独栋,那得先富起来,富人会以另外的方式去纳更多的税。小辈的说起这周边不远的小学校也是有钱没钱的都上学,没钱的免学费,钱少的减学费,中产以上该交多少交多少。连在工作单位的大学食堂里吃顿中饭也如是。同样的一份套餐,学生4元,其中有政府补贴的,做博士后的就是6元,要是拿薪水的人就还得多掏钱。比社会主义还社会主义。小区内安安静静,绝没有商住两用的,广告牌还是电子屏也见不着,除了草坪上孩子们偶尔的喧闹,连狗叫声都少,养狗的人少,偶尔见着的不管大的小的都让绳牵着,不必担心踩着“地雷”。还是人少,这周边六层楼就算高的,没有几栋,老房子多是两三层的。流浪猫也见不到,见着的都趴在自家的墙头或阳台上,居者有其屋,喵们幸福着。今天在园子里散步听到一声接着一声的哼哈、哼哈~,驴叫。不远处有家人院子里养的宠物,风合适的时候,又赶上它引吭高歌,那动静能飘散过来,就孤独一只,想它高兴不起来。
tiantou
发表于 2015-5-24 00:39:49
10【素质】老吴回帖素质。法国人素质如何,不好说。这个国家有革命的传统,三年不打,上房揭瓦,法国大革命的前一年,格勒城的市民先設了街垒,上了楼顶,甩下了瓦片,史称“瓦片日”,次年就是1789.二百多年前闹的那一场,全球注目,折腾的是所谓“第三等级”后来深刻影响了世界。一百多年后,东方大陆这边一帮青年人负笈法兰西勤工俭学,后来在中国改天换地的这拨人,不少都出自这里,“周”去的那年22,“邓”16岁。又是近一个世纪,折腾也有累的时候,明火执仗打打杀杀的事早不干了,汲取了历史的经验。可见和谐与好素质也是能熬出来的。
另说一则好的,有关邻里。住的公寓楼。这地方的老人或是有钱的人通常住在独栋房子里。老人指的是土著,世代住在这个城市,那时都平面住着,一栋栋小房围着个花园,跟咱四合院似的,阔绰大院子和简陋小院子的区别。现代人口膨胀,地皮金贵,人都摞起来住,一代长起来的新市民独栋就暂时别想了,除非祖上的荫德,或者自己的荷包能鼓起来。公寓楼是不二选择。因此就有了左邻右舍的关系问题。其实关上门自成一家,跟邻居没啥交往,见一面都难,难得见到同一层的邻居,来这一周,就在电梯里见着一次。邻里关系最基本的是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的行为别干扰了他人。首先一条是别闹出动静,吵了人家。刚到时,关门这个动作就进行了新的学习。按照过去的习惯出去把门拉上就行,咣当一声。这发出声响就不对了。要捏住门把手缓缓地拉近,拧转把手让锁具上的“小舌头”收进去,门拉紧,回转把手,锁住。这一串动作悄无生息,楼道中连脚步声也没有,铺满了地毯。也說段不好的。家人的那台车都十多岁了,跑了十多万公里,每次下车都要上二道锁,老笨重的长条锁,固定住方向盘。我说这小区内,再丢车也轮不上你这辆,有的是新车,偷一次还不挑好的来。小区内见不到安保人员,所有的进出口均无人值守,连监视器探头之类的设施也见不到,偷们确实容易得手。小婿说,要偷就偷我这种老车,新车都是电子锁不好开,内置GPS自动跟踪,这种旧车,好开锁,偷去就给拆解了卖零件赚钱。是啊,没有天罗地网,一辆车开出去,公路上也没见探头,猫在哪,没地找,人间蒸发死不见尸。
tiantou
发表于 2015-5-25 04:51:20
14【来客】周日中午饭点家中来了客人,孩子们的客人。男士长胡子黑头发,女士,黄头发。看老外总觉得长得都差不多,主要区别在颜色和胖瘦,只要不是太异形,过眼就忘。这位男士因其消瘦而长胡子拉长了面颊,过目不忘,下次来一准还能认出来。至于来客姓什么叫什么,连问都不必,听了也记不住。知道男士是搞太阳能研究的,业务发展的不太好,还在坚持中。这些年,中、欧光伏产业多有摩擦,制裁中方时有耳闻,说是有倾销之嫌。中国的产品价格低,这跟低工资和牺牲环境都有关。产品要是卖不动,行业就难发展。不过要是真有高出一筹的产品,也不愁卖,比如光伏的转换效率明显优于他国的产品。黄头发太太专职家庭主妇,在先学的法国文学,法人尤其是家庭优裕的常选择这类文科专业,学起来轻松又有意思,但就业则不具优势。毕业后先干了销售,还在“老佛爷”百货店干过,结婚生子就歇了。现在也没闲着,相夫教子之外在学习儿童教育,准备考个专业证书,现实需要也是未来再就业必须的,打算从事幼儿教育行当。目前正在教学相长,已初见成效。第三位是十五个月大的小朋友,男、黄头发,刚把道走稳了,不会说话。见人不说不笑,瞪着眼睛。一进门当妈的就给孩子脱鞋脱袜子,撂在地上光脚在地砖上满处走。走累了坐在地上开始推他的小汽车,滑过去,过去一米多远,要让对方的人再给推过来,不会说话,孩子先学会了手语,向大人比划,伸出张开五指的左手,右手的二指戳着手心,这是表示“再来一个”,要求把车子给他推回来,小孩子类似的手语已经掌握了好几十个,比如想睡觉了,那头一歪,两手合上压在耳朵下等等。当妈的真是下了工夫,买来手语书提前就学习了,然后传授给孩子,说是这样就能跟儿子有效沟通。通常孩子哭闹都是跟大人沟通失败的无奈选择,有了手语的表达和反馈,孩子自然就安心了。果然这孩子不哭不闹,自己可以玩好半天。我们两口饭后先歇了,他们五口继续在客厅里聊着、吃着。一觉醒来,那屋里还在欢声笑语,都三个多小时了,怎么有那么多话好说,孩子也没睡。出门遛弯,五点多回来,真能说,谈话还在继续。又过了一小时,该做晚饭了。终于一家人出来了,告辞,门口话别又是一大套。看看小童是怎么表达回家的:手指并拢,指尖相抵,角度“八点二十”一看就是个屋顶的造型,小童要回家了。再不走,真就八点二十了。
tiantou
发表于 2015-5-25 13:29:52
tiantou
发表于 2015-5-25 13:34:04
tiantou
发表于 2015-5-25 13: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