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tou
发表于 2015-6-8 04:37:27
tiantou
发表于 2015-6-9 02:54:06
34【山人】格勒和周边的小城镇,在两山之间狭长的谷地中,山势大体南北走向,都属于阿尔卑斯山山脉,在格勒周边又形成三组群山,山连山为一组,中间被平川和人居分割。周日爬的是东面的这脉山,东面的山已经登过两次,我们住的地方也在东面山脚下,山势南北向连绵不断,每座山头有个名字,要是挨个登,不知要登到哪一天,越来越远,终于会有路的尽头,人们无法企及。
周日预报下午山区雷雨,八点多出门,早去早回,没带午饭。半个多小时车程到半山,也是处滑雪场,缆车基站位置海拔1600米,钢绳挂着缆车翻过山头消失在云中。抬头一溜上坡,雪早融尽,绿草茵茵。上行要克服地心引力,从来没感觉过“上山容易下山难”哪次都是往上走费劲。这次接受上周的教训,带上两只登山手杖,四肢好过两腿。草棵比上周深了,蒲公英变身一片白白的小绒球,共同生长的还有昆虫,一路趟过草地,尾随着一群飞虫,不胜其烦,打也不是,哄也哄不走。再看同行的老哥,长我一岁,帽子上的帘子放下,与领口衔接,严丝合缝,避威胁于咫尺。要说还算客气,走这一路,我就被叮了一口,一个机灵,让我呼噜到地上,也不知哪类虫子下的口。再后来口干舌燥,我摘下身后的背包,拿出水壶灌水。见老哥下巴一侧,衔住吸管就解决了问题。这一身行头,大概配备给山地作战师的也不过如此。他那行囊比我要重得多,应急的工具一应俱全。一个半小时,走的我呼哧带喘。一个坡接着一个坡,碎石不是大问题,陡坡也可以之字形解决,主要是连续登攀时间长,一路吃力。我这点登山的功夫是京郊香山、八大处练出来的,海拔才四百多米,一路台阶,年轻时一年爬个两三次,这些年两年三年爬一次。攀爬的技能和体力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停在高坡前,第三次灌水,借机歇息,已经歇了好几次,同行的二位走起来不急不缓,分明是在等我。告我前面上坡后是个山间小湖,可以一看。走吧,就冲好景也要再上一坡。终于登上去了。一条白练从山间挂下来,注入湖中,湖水满了从边上的豁子溢出,看不到另一处瀑布,听到水的溅落声。我们走了600米,到了高程2200多米。我掏出手机示意,都11点多了,该下山了。我再一问上面还有一段路到2900米海拔,过去他们是一气走到顶,山顶野餐,傍晚才下山。老哥掏出吃食开始补给,我这出了力但没有饥饿感,还是回家吃饭吧。我席地而坐,第一次坐下,让双腿放松比什么都重要。起身回了。没走多远,对面走上两人,年轻的母亲带着个小童,母亲拄着手杖,孩子蹦蹦跳跳。山人是怎么练成的,明白了。
tiantou
发表于 2015-6-9 03:02:01
tiantou
发表于 2015-6-9 22:04:08
35【串门】受邀到当地人家去吃个晚饭,亲戚得越走越近不是。山脚下的小镇,一条单行路进去两边都是独栋的小院。这是当地人典型的居所状态,或者说是老派的传统生活方式。年轻人以经济实力,还是个人喜好,更多的选择公寓楼,图个经济实惠,方便工作生活。大雨滂沱中赶路,出来时没雨,预报有雨,眼见山头云雾缭绕,近山时落下雨,亏得有伞。车子停在院外,木栅栏门里碎石铺地停着两台车,那车库成了仓库,没了车子的容身之处。
是座二层小楼,一层厚实的水泥台基,二层黑木结构的墙围和斜坡式尖顶,没及得细看,赶紧登梯子上楼进屋避雨,主人”你好你好”的致辞中文,我们这边”帮厨帮厨”回应,这一句法文应酬半个多月。这算是第三次握手了,这的的礼数不是太亲的人都行握手礼。那只小狗跑过来上蹿下跳扑上身子欢迎状。头次登门,主人带着参观住房。客厅和厨卫。东南西北都是窗户,不多的木板墙上除了装饰画就是小摆设,大公鸡的造型至少十只,挂在墙上、探头在柜子顶,公鸡是法国的吉祥物,地位如中国龙、俄国熊,满满当当,拥挤而没有杂乱的感觉,这都是女主人自己捯饬的 。有些画作是亲手所为,几幅涂抹在木头上,像是把菜墩子一分为几后用彩,天然古朴,看不懂咱也连连叫好,尽管还是习惯四白落地的清爽。室内的楼梯下行,一时间以为是往地下室去,咱们那的房子,若是两层,底层一定是客厅,顶上二层才安置卧室,走到底层看到窗外花花草草,才回想起刚才抢步楼梯,这里客卧倒置,底层两间卧室、一间书房和卫生间。书房内除了书橱桌椅,一边墙壁拉下来也是一张床。老两口给儿女们回家也预留了空间。西方的一些老人会在中年之后,随着儿女的离去从大房子中搬出,住进小些的房子。物质上已不需要太大的空间,腾出钱来,享受生活。这栋房子就是三年前以大换小,居室面积上下两层80平米。两口人住富富有余。上下走过的观感:用心、精致。
36【家宴】一路下来赞不绝口,干净整洁还满是艺术情调,那么多装饰品布置打理维护,让人感觉到舒适,都是女主人一手操办,这么优秀的品质小辈的没能继承下来,可惜了。回到楼上,没来得及坐沙发直接上餐桌。外面天色暗淡,大雨哗哗,落地的大窗敞开,外窗是两扇木板推开合上那种传统老窗,凉风夹着雨丝赶走闷热,望出去是邻家冒尖的屋顶在绿树掩映中,抬头往上是那座臼齿般的山顶,在我们住的小城看过去,这个山头像突兀的一颗硕大的臼齿,换到这个角度看不是太像,当地人称“牙齿山”,光秃秃少见植被,为巨岩生成,数百米以下的“牙床”部分郁郁葱葱,半山处见到斑斑点点滑雪场的建筑,小镇在山脚下的平川,蚕食了好大一片绿地。人在楼中,到不乏绿意满满。
女主人操持的家宴。头一道比萨饼,刚出炉的,刀叉一通切割,小铲移过来一块。在自己盘子里继续切割划来划去,底部烤焦的部分颇有韧性,主人说不一定切,直接下手拿起来吃也可。这方法推介的好,下手来得爽。西人刀叉勺三样围绕着盘子,不如一双筷子好使,也给刷碗人增添了负担。二道上桌意大利面,如煮熟的小面片,没有汤,干干爽爽,没见卤,没见酱,就这么作为主食吃。第三道一大盘子分割好的鸡肉块,带着浓浓的佐料炖在一起。接下来素菜炒扁豆、烧蘑菇。席间葡萄酒、葡萄汁、冰水各取所需,干杯一次后,各喝各的。西人席上好说话,一次聚餐下来两三个点,由于语言障碍,咱只能少说多吃,甜点没上来之前就吃超了,这要是有个食谱在桌上也好有个准备。四道甜点一次上来,黄金瓜、水果派、蛋糕、野果子布丁。果盘没放到最后,也没有一道汤。没有更好,反正是也吃不下了。我印象中到人家多吃点比少吃点好,说明主人的饭菜好吃,都剩桌上就难看了。头一次在法人家里吃法人大餐,说是圣诞节也不过就是十道八道的端上来,过节的时候再添道烤鱼就差不多了。食材跟咱们的都差不多,佐料有差别,再就不是煮就是烤,绝不爆炒。一地是一地的口味,主人介绍说食材都尽量选择有机产品,由于自家喜欢清淡饮食,用料中已然减了许多奶油制品。
37【花圃】饭后雨后下楼进了园子。这院子自然比楼座占地要大,约有小一亩地的样子,靠在南面的一片用篱笆隔起来种满花花草草。盈门的几株玫瑰花开正盛,雨后缀满水珠,树叶花枝招展拉扯着衣裤。看得出,早年这里多低矮的花木,沿小径两旁展开,最高的金银花盘上花架子,高过人的身量。“夜来香”香气袭人,夜来香?香型像,模样有变化。更多不知名的花花朵朵。园子显然不如屋内收拾的利落,杂草、灌木混交,一片乱草中点点红果,不大的草莓果都落了草,草比草莓棵旺,无人料理,没长大就熟透了,草莓退化为野梅,揪下尝尝,好味道。长势颇旺的一丛植物长出大个桑果模样的果实,暗绿色,说是黑莓。一串串不知名的红果子黄豆粒大小,晶莹剔透,摘下一串,酸比甜多。我想起东北的“山钉子”是不是一个东西,其实对山钉子也没有切实的印象,天天下田,上山机会不多,连坡地上的榛子棵都不认识。
树多,相对于小园子,树太多了。山上山脚,葱绿一片,不缺谁家的几棵树,自家的园子种些低矮绿植似乎更合适。园子里至少有七八棵果树是入住后新植的,长到胳膊粗细,超过绿墙的高度,硕果累累,两株苹果、无花果树两株,没挂果的不知其名。现在看着就拥挤,几年后怎么办?果树尚可,那高大乔木长起来遮天蔽日,欺了树下花草,暗淡了室内的光线。屋内琳琅满目的摆设只会蒙尘变旧,不会膨胀个体,这些室外的摆设,年年窜个。“十年树木”,届时想移动麻烦了。
石铺的小径越走路越窄,屋里、屋外一如主人的风格,满满当当。大房子迁入小房子,空间压缩,器物与器物,器物与人之间缩短了距离。这室外的拥挤就是主人的选择,买树栽上。在楼上时放眼左邻右舍,多是草坪花朵,周边社区就这个园子枝繁叶茂。来了不白来,采了薄荷叶和另外不知名的圆叶子植物回去泡水、做汤料。邻家的院子里有鸡啼。咱这怎么不养几只,都挂在墙壁、伏在柜上,跑在园子里多好。说是怕被小狗欺负了。
tiantou
发表于 2015-6-11 02:53:01
38【邻居日】9日是当地的“邻居日”早几天楼门口的信箱旁贴出海报。午后四点,楼下甬道旁的绿地上支起桌子、条凳,有拎着盒子的大妈们聚首,在做筹备活动。在阳台上看到小孩子们跑来跑去,四点开始会有些儿童游艺项目,看到孩子们围在桌前,像是棋类和投掷类的小游戏。人不是很多,要到六点左右,大人们下班回家。我们七点多下楼去看看。包里还带着一盘刚刚烤制的小麻花和一包薯片。通知上说,参加者自带干粮,多少不限。桌子上摆放的游艺设施无人问津,孩子们已被吃食吸引走了。我倒是可以端详这些个“桌球”并试试手。有类似我们康乐棋的,要用杆击打;有像缩小的乒乓球台,用拍子将扁圆的球推进地方的大门,我坐下玩了一会儿,一通推推搡搡,1:2输了;好几种游戏,看不明白玩法。有一种大概是投掷硬币的,模型上有若干孔洞,最高处蹲着只青蛙,隔着两米外的距离投过去,被青蛙吞进去硬币会落入1000分的匣子里,其他孔洞则500、300、200~,没入洞的归零。会不会高分有所奖励?都是些老旧的玩具,比孩子们家长的岁数都大。最喧嚣的时刻是两位大人拍起了欢快的长筒形手鼓,一帮孩子立马扭动雀跃起来。这边摆起一溜桌子,也算是”流水席“,邻居们来来去去,各种饮料,好多种饮料,好多盘薯条薯片,各种不同的餐具装着各家的餐食,我见着时十盘九空,我品尝了东家的烤蛋糕、西家的比萨饼,不时地有邻居到来,添上新的品种,自然是孩子们优先,伸手抓起一个往嘴里填,我家的麻花放在桌上,聚拢上人,取食一个,没见有多拿的,大人们吃后不停的夸赞,还有打听制作方法的。长桌子后面几位老者张罗着,给年岁小的孩子倒饮料。还是小孩子多,中学生模样的没几个。草地上一排长凳,十多个座位,是给上岁数的人预备的,中年人都站着,小一百号人在那站着聊天,端着杯饮料。”邻居日”大概主要给这些个上班的中年人有个交流的机会,平日难得一见,擦肩而过时问声好就完。家人接了小区物业递过来的折页,告知有事找物业竭诚服务;租赁公司的送上广告单,租他家的车优惠;对孩子们吃、喝、玩之外也有科普知识学习,路边支着个大海报,“大树爷爷”提问:环保生活要具备哪些方面?几十张小童们的回答写在纸贴上粘满了树枝。
tiantou
发表于 2015-6-11 03:18:20
tiantou
发表于 2015-6-12 04:45:01
39【电话】“没有花钱的不是”出来时在“联通”办理了手机国际漫游业务,还多多预存了话费,话费不足,隔月就给你掐了。我也不能及时回去补缴花费。其实电话用途也就是下机后机场接机那个时段,怕联系不上。结果这机场太小,接机人很少,出来一眼就见着了。这以后,电话的联系功能就意思不大了,主要成了外出时计时、记事工具,上超市还不得事前搞个备忘录。在家时,发挥上网浏览功能,接收国内的短信、电邮。有半夜闹铃的时候,东边不知西边还睡着呢。后来干脆就关机,白天再开。今天收到单位过来的电话,通知周末郊区活动,大概是春游,小单位的春游常常拖成夏游,我说人没在国内,赶下回吧,祝大家玩好。第二个过来的电话张嘴就说,我是**学校的张老师~,一听是录音电话,立马挂断,商家的广告。第三个电话哈尔滨老姜打过来的。我问你有座机吗,我打过去。这的电话座机打座机不花钱,也不是不花钱,大概是座机的年租费中都在内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几十个国家的国际长途。但座机打手机要另外付费的。老姜这长途过来,大概双方都要付费吧。老姜说,没什么事,都挺好。都挺好就好。放下手机,我用座机给北京老培的座机打过去,有日子没他的消息了。老培可能不大好,问一句,答一句,到是简单明了,这不是老培的风格,说手机关了,不上网,也不大出门,说还是老样子~。家中的座机也经常响起。中午和下午的时段。家人总要过去看看来电显示,陌生电话不接。说净是广告,商品推销的。一下午,我记录了三个电话号码,让小辈的回来看看有没有熟人的。记也是白记,电话中有记录,看也是白看,又能记住几个对方的电话号码。看来哪哪都一样,电话骚扰无处不在。谁都不乐意被骚扰,国内的这类电话中有些还暗藏骗局。现在电子商务大行其道,大企业不少都建有“呼叫中心”几百上千的座席人员,24小时365天,呼入呼出,就靠这个吃饭的。电话用户能不担待点吗。不知这边有没有诈骗电话,反正咱是不接。
tiantou
发表于 2015-6-12 23:00:04
40【中国店】头次到中国店购物,在另外一座小城,离着挺近,是家中型零售店,招牌上写着“亚洲店”,因为老板是中国人,中国人就叫它中国店。出售的商品中国货多些,写着中国字的都算,台湾香港新加坡的都印着汉字。印度、越南产品,韩国、日本货品不少。傍晚过来,顾客不多,白人、黑人比黄种人多。法国的殖民地当年仅次于英国,北非、印度支那百年前都属势力范围,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国才纷纷独立,千丝万缕的关系,移居这边的就多些。中国人这边少,挨过打,圆明园也被烧了,签过不平等条约,好歹算是没有被殖民,所以难得见到中国人。昨天“邻居日”也没能碰到一位同胞。今在中国店才听到咱们同胞的腔调,看过去都是年轻人,新移民吧。法语远没有英语强势,国内年轻人往英美加澳跑,这边过来的少。买大米,没有国货,买泰国的。面条多,方便面、挂面,山东的、山西的,还有冷冻的鲜面条。见着水汪汪的豆腐,塑封包装普通豆腐块大小,价格从0.8到2元都有。各种罐头制品,调味品多,广东老抽、镇江香醋、北京六必居的酱菜,这里找到了花椒(川椒),四川眉山的榨菜、还有北大荒宝泉岭的大酱,各买了四袋。港产的虾饺、包子、馄饨~。生鲜货品蔬菜水果品种不多,快打烊了,买了油菜、空心菜,这在别的店里没见着,就剩一根粗大的山药,买下。肉制品、水产品都是冷冻的,品种有限。在水产品中寻找虾米皮,没有,正好有店员走过来,说着乡音告知,卖完了,下周会有,一周进次货。推荐了另一款,今天刚到的,不在冷柜中,在干货架子上。不是过去吃的温州货,旺尼留岛的,法国人据有的一块海外飞地,虾皮棕色皮肤,见我们犹豫,店员说,买这个吧,这的海水比中国那边干净多了。那就来一包尝尝。旺尼留岛,袋子上印着小岛的位置图,挨着非洲东海岸。普通包装的五十六度红星二锅头酒19.44元,买了瓶装的青岛啤酒,也有厅装的。商店的一角还卖餐具,筷子、碗碟、竹编的笼屉淡黄色,满是乡土的气息。拎着三大袋货品门口结帐。收银员一口京片子,中国店体验舒坦。我问“每周您这哪天休息?”“我们天天上班,就是星期天下午一点关门”。“中国人在哪都辛苦啊!”。
tiantou
发表于 2015-6-15 00:00:05
44【有机食品】欧洲大陆这边有机食品卖的好,至少法国比海峡对面的英国人更热衷。到了美国人那里就更不讲究,胡吃海塞的多,什么有机不有机,转基因不转基因。这跟收入多少关系不大,美国那边更富裕些,因此看美国人大胖子特别多,吃的。有机食品不一定口味更好,但应该是更安全,少了化肥、农药。电视专题片中看到过专家们测试肉类的口感问题,采取盲测方法,鉴别工业化产品和有机产品,结果不分伯仲,而且营养上两类产品也相差无几。传统养殖,牛儿在山坡吃草,蓝天白云,慢慢地增重,结局不好,过程还好,日常生活还幸福着.工厂化养殖,鸡雏几十天,猪苗上百天出栏上了餐桌,为了吃鸡翅,可以让鸡多长几对翅膀,网上的说词都不知是真是假,反正是够人一呛。欧洲这边同样存在此类安全问题,常有人敲打着会好些。大规模工厂化养殖肇始于发达国家,吃得早,觉悟得早,后发展国家学了技术,引进生产线,大幅提高肉蛋奶产量,先吃饱了肚子再说。
吃饱后开始想吃好。这些年杂七杂八的病多,归因之一为环境污染,病从口入,最直接的想法是觉得吃的不干净,是不是真不干净,搞工业化养殖的不会同意,他们有全套的质量控制体系,防疫针、抗生素、吃药,人不是也在类似的防疫网中活着,看着一些老人一把把的吃药,心安理得。这边有机食品销售渠道多,离家不远的小超市没有专柜,蔬菜、水果有特殊的有机标识。另有中等规模的有机食品专卖店,去过两家,离着都不远,店内货品繁多,吃的用的。价格水平明显高出,普通的肉鸡五六元一只,有机店的卖十五六元,面粉、食油、巧克力~也能高出好几成到一二倍。连牙膏、肥皂、化妆品价格也翻倍。每周三在小区附近的停车场,有几位出售有机食品的农户。蔬菜、水果,明显品相要差,个头小,色泽不鲜艳,售价高,但从不缺少顾客。家里小辈的是有机店的常客,是不是多少受到老话的影响,“钱花在吃上不冤”。他们还曾经是有机种植的参与者。老人们觉得无所谓了,我们年少的时候,化肥农药农地还用不起,一切都自自然然的,城里打蚊子的“滴滴涕”闻着还有股特殊的香气。下一代赶上了工业化,已然吞下多少无机物。当明白过来,开始追随有机产品,没办法,年轻人还有养育下一代的任务,吃好重要,其他消费压缩无妨。
45【旧货】吃的不能省,用的可以省。家中的旧货不少,破家值万贯,那得是大家豪宅,年轻人小家小户的,除了房子值点钱,现在还不是完全自己的,有银行抵押的一部分,其他的敛吧敛吧要送往旧货摊,就真换不回多少银两。这家居用品,除了黑白家电多是新品,桌椅板凳原本就是二手货,像客厅的长沙发就是接收的,同事到另外的城市谋职,大件的家具就留下了。饭桌、大小柜子,四件套,几百块钱拿下。旧家具最大的好处是不良物质残留已降到最低,包括旧房子也如是。小辈的在这里居家过日子的最大成本还是房子,要是租房子,四五十平米,位置好一点,个人收入的三分之一就进去了。我原以为这里的人租房子的多,其实还是买房子的多,还房贷的结果,最后自己可以留下套房,小城的房价也在成长中。至于迁徙的问题,房子怎么办,卖了房子走,还是麻烦,对多数本地居民讲,房子越住越大,或越住越小都是必然发生的。在本地区搬来搬去,房子不会是拖累。本地旧货市场兴旺,周边小城轮流开办旧货市场,上上周的市场开在个“富人区”,因为上山没能去看,逛市场的人比上超市的少不了多少。屋顶之下,居家过日子的杂七杂八应有尽有,不嫌便宜、不嫌太花哨,开个大车过来,铺的盖的,锅碗瓢盆一次配齐。头次跳蚤市场搬回来的花盆一元,市场上新品怎么也得四五元。我想起前年在哈尔滨老姜家小区边上的露水市场,好像天天上午开市,旧货铺满好几条”安“字号的街,货品之丰富,难有几个新品市场可以相比,只是有点太旧。老姜说,市里的下岗人员多,以此补贴家用,多少有些不得以。看看想想东西社会很多东西都差不多,哪都有生活窘困的人,这边社会保障好一些,无奈之举的人少些。旧货的另一个流转渠道是网上,图文并茂标着价,看着好的上门再谈,差不多就成交。买主要搬家,或者家具要更新换代,价格高不了。在国内不少年轻人,北漂们,也得益于这种方式来平抑成家立业的成本。那年,十多年前,我的一个同事,开门立户,网上询价,五百块钱除了电器之外的几大件,多少多少腿就置办齐了。
tiantou
发表于 2015-6-16 02:31:03
46【卷帘窗】小区内的房子多是十多年的房龄,上世纪末立起来的。周边有些老街,百年房子不少,有大树遮天蔽日,四五层楼高,老房子多是一层二层的,进门处种植花花草草装饰得挺漂亮。老式门窗都是折叠的木板,晚上拉上,关门闭户。看着那年代久远连缀在一起的木板,折叠中显现岁月的沧桑。早年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有“上门板”一条,部队的人摘下老乡家的门板当床睡,别忘了用完了归还,给人把门板上上,后来这条演变为“借东西要还”。那个纯真的年代,规矩立的够多具体!这里的门板不是上下的,横排,白天推到一侧立在一起,晚上拉开就是,不带拿下的。门板里还有轻便的内门。白天一般不上外面的门板。黑天上不上,咱也没出去看。门板有防护的功能。早年文明不足不大安全,双层门有备无患。现在的房子,我们住的公寓楼,不再有两道门的设计,家家户户都一道木门,同一的模样,房子的原配。防盗门,没见着,这里没这个产业。即然有安全保障,要防盗门做什么?进家过两道门,烦不。这里一楼住户的阳台,外人一偏腿就能进入,也没见一楼安装护栏,把自家装笼子里。此地安全与否?说是也听到过入室偷盗的事例。如果担心安全可以安装电子监控设施,与自己的手机相连。家门的设置也凸显社会的发展,两道门简化成一道门,是进步了。我们那里一道门外又加出一道大铁门,还有再添一道电子门的,一张”大网“罩住门窗,到也是发展进化了。
没有门板,但新楼都依然装有两层窗。里面是金属双层中空玻璃窗,隔热、隔音,国内叫断桥铝隔温窗。外面另加一层卷帘窗,是塑料制品,代替旧时横向一面推拉或两扇门形式的木板,卷帘窗为上下滑动的,摇上去或摇下来,也有装成电动的,一钮解决问题,起到窗帘的作用,另外这种加厚的“窗帘”可以隔温,有效地阻挡直射的阳光,跟堵墙似的。建筑耗能是大宗,冬季热能的流失和夏季热流的进入,主要是通过窗户,再好的窗户保温效能也不如墙壁。有这里外的两层窗的保护,建筑就不怕阳光的直射。这里的居民住宅看不到空调,只有在大型公建中才有安装,最近几天一直三十多度,外面暴晒,屋内不热,据说每年也有几天难受的日子。空调还是不安的好,跟北京似的,家家空调“众人拾柴火焰高”耗费多少能源,还把都市的气温抬高了好几度。谁的过,大家的过。
tiantou
发表于 2015-6-16 02:40:07
tiantou
发表于 2015-6-16 03:38:41
tiantou
发表于 2015-6-17 01:50:31
47【纱窗】窗框子上有增减,多了卷帘窗,去掉了纱窗。自己家里没有,看看人家的窗户上也没有。这里又不是寒带,夏天温热,飞虫怎么办?我第一次见到不安纱窗的城市是在关外的抚顺,1984年的夏天,这个城市没有蚊子,不远就是浑河、大伙房水库,问明白了这座城是污染大户,当时排名全国第一,矿业加冶炼乌烟瘴气,连蚊子都不宜居了。现在据说大有改进。这里的窗户白天总是敞开着。来这一个月了,正是春季,再过几天到20号开始夏季,温度最适宜的时段,只要太阳不直射过来,门窗洞开,关窗是挡住太阳的热度,只要云彩不遮挡,阳光就极热。太阳烘烤时段,飞虫少,几只蜜蜂和苍蝇会在阳台上转,确有好吃的东西,蜜蜂从不进屋,苍蝇保不齐飞进来,就赶紧往外轰,从没有赖着不走的,小虫也很知趣,转两圈会准确地撤出,没见着慌慌张张往玻璃上乱撞的。它们大概也没见过苍蝇拍这类东西。一地的蝇子有一地的习性和行为方式,有些会是与人互动中形成和代际传递下来的。夕阳下的金色光束中小虫狂舞抱着团,不知是哪一类,这时要小心门窗闭紧了,万一进来一群可不好往外送了。某一日闭灯后,听到疑似蚊子的叫声,待它约莫降落时给了自己一巴掌,再没了动静,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遭到蚊子叮。上次在山坡上挨了一口,像是牛虻之类的,牛只见不到,但会有牛虻住了下来,叮一口跟扎针似的,苍蝇也叮人但绝没这么疼。半山上的苍蝇极多,山上融化的冰水淌成溪流汇成湖面和沼泽,水多滋养昆虫。再有冬日的雪道转入春天的草场,草场上牧过牛,一团牛的遗留物就是昆虫的一个营盘,人趟过就炸了营,往人身上直撞。苍蝇活在山上,人们活在城市,不干扰也好,偶有串门的过来,自然之道。近些年,全球的蜜蜂见少,欧洲也是,施用农药的结果,蜂群减少,一切农作物的尴尬,花开花落候着蜜蜂过来采撷,孕育新的籽粒,看来以后要仰仗蝇类了,山野中铺天盖地。
tiantou
发表于 2015-6-18 03:41:29
48【垃圾分类】垃圾分类五六十年代在北京就做得挺好了。自家的大院子里(十多户人家)有两只带盖的大木箱,一个装土,就是煤渣炉灰,一年到头要烧炉子做饭或取暖,另一个装垃圾乱七八糟都在里面,废品其实很少,不让养鸡鸭以后,厨余垃圾才多起来。分单双日,一天倒土,一天倒垃圾,路灯亮了之后,院里崔大爷两口就抬起一只土箱,走出院门倒在胡同里指定的位置,各院子的垃圾都折这,一个品种,夜半时大卡车载着抡铁锹的将它们撮上车拉走。那些个炉渣都拉到砖厂制砖,确实见到过一种暗灰色大块的空心砖,据说就是炉渣的再生品,垃圾则堆肥或填埋,那时的垃圾里别想找到报纸塑料玻璃,连布头、牙膏皮都攒着卖钱呢。现在的垃圾爆满,大概很少没有不被垃圾围困的城市,如何处理,哪都头疼。城市的人太多,吞吐量太大。现在又恢复垃圾分类,小区内三种颜色的垃圾箱立起来,但基本上没起作用,因为在垃圾产生的原点家庭这里就没有分类,即便有些地方分了,在运输过程中往往又都混杂在一起。看看这边小城家庭的做法吧:家中三处堆放垃圾,一个大口编织袋安放除玻璃瓶之外的可回收物,塑料包装、纸制品,纸盒子拆开压扁少占空间,食品包装和网购的盒子是家庭最大宗的废品,每周要拎下去两三袋;再有是厨余垃圾,只要不是老剩饭,主要是些水果皮,蔬菜叶子都少,因为是净菜销售;第三是玻璃制品,如果没有喝酒的,十多个瓶瓶罐罐一周扔一次就差不多了,扔的时候要把瓶子的金属盖拧下来归入可回收物,瓶子内壁如果粘连着果酱等也要刷洗干净。前两种垃圾都分别存在各栋楼地下室灰色和绿色的大塑料箱内,每个都有两立方米的容积,定期分别出库。玻璃制品则单独置于地面的一个大箱中,全小区就这一个大箱,叮叮当当的,有时丢下去就听到破碎的声音。废品的产出比国内家庭大,我这里说的不包括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国内绝对是大户,我住了一个多月,就没见楼里或小区内有装修的人。咱们那,新楼落成后,那就没有安静的月份,入住有先后,五年后开始装修都不是新鲜事,这头批入住的又开始了新一轮装修,哪栋楼里会没有家庭在大拆大卸,没有刺耳的噪音都怪了。可回收垃圾多,但没有拾荒人,没有这么个职业和人群,在各个家庭的举手之劳间完成了垃圾分类回收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让“扒拉大军”干点什么不好,去郊野种树,更有益于社会财富的形成。
tiantou
发表于 2015-6-19 03:07:09
49【有机种植】小辈的上学期间层搞过一段植物栽培。在住地附近的私人农庄周末打工,完全的传统农作方式,没有农药、化肥。那家农场主就靠这个养家,养着三个孩子,产品不错,但在当地卖的不好,也只是养家糊口,小辈的在他地里忙乎一天,也没有现金收入,以产品支付,一大包菜、两打鸡蛋,够一周吃的,一年能这么吃上两季,后来离开那里,到海峡对岸来了。那老汉一直羡慕对岸的农人,对岸的人们热衷有机食品。小辈的到了这边没有了农庄打工,也没有时间打工。现在就是在阳台上种点花草和菜苗,阳台上摆着一溜花盆,种着绿叶菜,长到了一尺高,南瓜开花,坐下几个果,开始沿着栏杆往高了爬。半月前,我把室内已经长了两对叶子的丝瓜苗移栽到阳台上,头天没留神,那嫩叶子被阳光晒干了,后来遮住阳慢慢缓,其中一棵还是死了。架子没搭,在高处拦起一道绳子,绳子垂下来,等着瓜藤往上攀,可到现在还没有爬的意思。小辈的整了个一立方尺半的容器,上下三层,立在阳台的角落阴凉处,揭开上面的盖子看,里面翻滚着蚯蚓,大大小小,大的一乍多长,上下三层有好几百条。家里的厨余垃圾多一半都放这里了,果皮菜叶就地消化,经这一道生物转化,出来的废渣和废液,废渣种菜,废液在容器的最下面有个水龙头,拧开导入瓶中,用作液体肥料,自己用不了就送给同事,不愁没人要。不过我看那瓜苗长的不够壮实,天天见着,觉得长得不快,可能是土壤太肥的缘故,应该从山上挖点土回来掺和掺和。我记得前几年在媒体上也见到过报道,说的是北京的事,某地区居委会推广家庭生活垃圾生物治理,就是养蚯蚓。跟老赵、老郭电视里挤眉弄眼养蚂蚁是前后脚的事,他们那是给人吃的强身壮体,后来涉嫌虚假广告不提了。养蚯蚓我还真注意了,一看那位置太远,也就没再理会。道理都是一样的,老百姓可以做起来,小规模,现在不少人阳台种花之外还种菜,时间长了要解决肥源问题。养点蚯蚓,不费啥事,而且还实现了家庭的垃圾减量。至于问题,可能会有点异味,那容器打开时自然会有味,这边的阳台没有封着的,所以可以忽略不计。还会有些小飞虫,老围着花盆转,不是蚊子。
tiantou
发表于 2015-6-20 02:12:55
50【天是蓝的】 晚上睡觉摇下卷帘窗都不大习惯,不开灯屋里就漆黑一团,摇下来一半,借点光,星光、月光。天亮,睁眼就能大概知道个点,见到阳光进来,那就是六点半之后了,要不是夏时制,时钟往前拨了一小时应该是五点半,夏时制在欧洲国家一直在实行,各国步调一致,没有什么不习惯的,一年有两天,对两次表,举手之劳。充分利用光照,大量减少照明用电,在大的方面节约,制度约束,而不是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关灯一小时的空泛口号和小打小闹,一国的实行难道会难过众多国家的协调推行吗。 太阳照过来的时间还应早一些,日出东方,东方是座山,日上四竿,太阳才能冒出头来。有时山头缭绕云雾,混沌一片,有时云带绵长,横在山腰,像条薄纱般的围巾拉得长长的,不见边际。只要是好天,天就是蓝蓝的,日照耀眼。得天独厚这里总是好天气,没有空气质量预报,没有这份额外的担忧,天气预报实时的,关注的是雨水,早上天好,要不要去远足,晚上下班要不要带上雨具,老天惠顾这片地方,三天两头的有雨,阵雨,东边晴天西边雨,四周的绿植总是干干净净泛着光亮。报载前些日子巴黎实行了一段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因为空气污染。大有大的难处,巴黎才二百多万人口,与京、沪都是两千万人口大都市没办法比,欧洲还使用的高标号燃油。格勒市的人口密度高,说是达到五千多人,每平方公里,估计说的是市区之内,格勒市的地方小。格勒市和周边诸多的小城拢共加起来有五十多万人,周边山地人口密度就差多了。
50万人有多少机动车。法国的公共交通设施算是不错的,城市间的火车、汽车都很方便,市内多种公交可选乘,不像美国干脆没有,自己不开车好多事都办不了。当地不知有多少家庭,一个家庭平均至少有一台车。小区内每栋楼底层都是车库,每家一个车位早停满了,地面也划有不少车位,晚归的得往远处停。近期出租车公司在小区内专门设置了车位,泊着专供租用的车辆,小区的住户可以在网上预约租车,办理手续,直接在门口自己开车走人,根据使用的时间和油耗都在网上结算。这么方便,偶尔用车的人可以不买车了,至少家庭不必买第二台车。家庭少养一台车节约开支,现有的车辆提高利用率,少一台车,就少点碳排放,天会更蓝些。
tiantou
发表于 2015-6-20 02:18:31
tiantou
发表于 2015-6-21 05:10:50
51【宜家】两分钟车程到了“宜家”家居店,这家瑞典的企业以便携式家具出名,造型简约质朴,在咱国内还赢得个环保的美名,人家广告见效了。为此我还买过几件,也是因为离着近,走快点四五分钟到了,后来这家店做大,搬到东四环宽敞地,那以后再没去过。来这后,路过这家店多少次,它那标准化装潢,世界通用,一望就知,终于诱导出需求,该去买点什么。两口之家时不觉得,又住进两口,椅子就不太富裕。前后阳台上没个地方坐,往外搬多麻烦,能不能来个躺椅,在室外坐坐看看书比在室内舒服。别看离着近,这家里一件宜家的东西都没有,小辈的从来就没来过,原来住在格勒,离这家店远,想不起来往这走。店够大,比家乐福店大,方方正正三层或是四层,底层车库,四圈广场泊位更多,不是周末,车位停了近一半。上楼后入口,熟悉的展厅,都是一个个的样板间,各类家居的各类摆放,总有一款适合你,好几十样板间,走得都有些乏味,毕竟不是关注的对象。见到了椅子专卖厅,包括躺椅,我原来想着的藤椅和竹椅,不怕风吹日晒,结果没见着,都是木材、金属、塑料制品的,四五十元起,X7之后,觉得性能价格比不合算,有舒服点的个头又太大,价格百元以上。来了不能白来,还是选了一款简易的扶手椅,四根木头条、两根U字形、两根一字形,三段金属管,一片化纤布再加上软垫,坐上去还颤巍巍的,这一款过去在马甸宜家店见到过,卖了够有十多年,还在卖,不会有问题,欧洲大胖子坐着都没事。才三十多元。往出了走,提货在一楼,一路有箭头指引,绕来绕去,甬道旁都是展位,从客厅卧房储藏室厨房浴室到户外,所需家居都给您想到了,设计好了,不是几款,是几十款供挑选。盘旋到三楼,也是不觉间,迎面是宜家的餐厅,招牌菜米饭鸡腿,每份4.5元,不是马甸店多少年一贯制的瑞典小丸子。与马甸店的最大区别是地方大而人少,再有专设有电脑区域,方便顾客查询各类产品的详细资料。下行间,也是转来转去,一度怀疑迷失了道路,终于转到了一楼的仓储大库。
tiantou
发表于 2015-6-22 03:38:50
52【学生节】意外的又过了一节。周六午后四点多到不远的意大利小店买奶酪,因为提的要求比较多,还要现加工,需十分钟。出门,说是去看看”学生节“。沿街小店的后身是一大片绿地,够大,一个半足球场大,地势起伏,草坪、乔木混搭,阳光灿烂的日子要是没有树荫,人晒得待不住。头一次在小城见到这么多人,六七百人有了,像是在野营,一家家的在树荫下围坐,主要是大人和太小的孩子,商家的桌子、洋伞支起来,水酒卖得好,孩子们草坪上跑,穿梭在各个游艺点间,绿草坪上一片花花绿绿忙忙碌碌热热闹闹,这是一场儿童嘉年华。小辈的介绍,大概的意思是“学生节”每年夏天小学校放暑假之前举办,孩子和家长们来此一聚,没有家长会的意思,就是大人带着孩子来玩。家长们碰到了可以喝一杯聊一会儿,孩子们就是疯玩。像今天的场景,临时围起了十多个游艺点,有些竞技活动,完成好的有奖,有奖这事,在哪都够刺激的。我边走边看,多是些“小儿科”的项目,头一个“点”是钓鱼,塑料水池子中游着不少塑料鱼,小孩子拿杆勾上来,要有耐心,手臂的支撑力和准确度,低年级的孩子还不易完成,钓上来的鱼放到小筐里,大概累计多少个之后,可以换到奖品。孩子们都排着队,手里拿着票,交票之后才能参加活动,没看明白,这票是发的还是父母给买的。又见着个射击的“点”桌子上燃着蜡烛,孩子在两米之外,用水枪滋灭,瞄准了,连续击发,那火苗晃晃悠悠就是不灭,也得有点功力,不是那种大型的滋水枪,是小手枪,火力差,开发孩子的能力,滋不灭,想办法呀,调整方向和击发节奏,弹药可是有限的。小山坡上见着项技术含量高的,射箭,有五个靶位,都一米见方,射手在五米之外,拉弓放箭,“咚”一羽中的,看了一会儿,跑把的人不多,这项目已经近似体育比赛的模样了。“砰砰”远处有火药枪的动静,偏僻的角落里是射击场,看过去像是小口径或是气枪,大孩子玩的地方。满场子大孩子不多,不带中学生玩,高年级的孩子似乎也少见,也可能现在对儿童年龄段的感觉不是那么准确了,都觉得他们很小,都像低年级的。又走到个排队的摊,是画脸谱的,专业人士在孩子们脸上涂抹创作,没有浓墨重彩的大花脸,轻描淡写式,满场跑的孩子们不少都挂着彩。其中的一位化妆师可能是看”猫剧“长大的,窜来窜去的就是”猫“多。
tiantou
发表于 2015-6-23 03:13:20
53【音乐节】
法国节多,昨一个,今又一个。但不是父亲节,那是老美单设的节,好多国家并不响应。这边每年6月21日为音乐节,这一天是当地夏季的头一天,欢迎,热烈欢迎,,全城、全国都呈现出热烈的场面。这个节日源自1982年,之后每年的这一天大城小镇,大街小巷,都能见到载歌载舞的队伍和热闹的场面。专业、非专业的音乐人走上街头,向公众展示音乐艺术,每个人都可以参加,高兴了上去亮亮嗓子,真正大众的节日。节目演出从午后五点开始持续到次日凌晨。我们七点出了家门,有轨电车,上去后第二站就座无虚席,几站地格勒市火车站前下车,门一开响彻音乐之声,低音喇叭咚咚咚震撼人心,头前刚下车的大妞踩着点就扭起来。热闹,哪哪都是人,连铁轨上也是来来往往的人,逼得电车走走停停,过节可以少些规矩,便道有的地段拥着人都过不去,不时的就有条狗在腿边蹭过。街两边的底商除了饭馆酒吧其他都关了,餐桌排在了街面上,吃吃喝喝,水酒、比萨、奶酪、香肠,烤肉的香气灌了一街筒子,法人的馆子吃喝还是简单的多。吃的人多,看的人更多,隔个三五十米必定撂着地摊,三五歌手、电声乐队,嚎起来,听不懂,欢快的节奏在,洋溢的笑脸一张张,二三十人或四五十人就是一圈。唱什么不重要,高兴。火车站前地大但人不多,菜市场边上人多,守着好几个馆子,在路尽头的空地上围着几百人,这是一拨玩摇滚的,光头们拍打着电吉他,一个个晃得筋疲力尽状,架子鼓稀里哗啦,就这个圈子招人。走进条小街,往河边去,小街上也有吃的也有唱的,一个人就撑起个舞台,自弹自唱,不愁没有听众,节日的露天大舞台不带要钱的,唱的好不好都被友善的围观。过马路踏上铁索桥,伊泽尔河上最古老的桥,河对岸立着精美的石雕,蛇狮相搏,这是纪念先人筑起拦洪大堤从此锁住暴怒的河水。右岸是意大利裔聚集区,较左岸的市中区少许安静些,馆子少人少些,沿狭窄的老街走下,一路欢快的人群,一个摊又一个摊,规模小些二三十人,足以将小街堵住了。街边斑驳的老楼窗前探出一个个白发苍苍,老人们坐在家中,观望小辈的顽皮。
54【同乐】我们在一处小花园的背后立住,这是老人乐队,三架手风琴,两个管,两个不知名的弹拨乐器,没有打击乐,温文尔雅了,乐手们多六七十岁的样子,他们手中的乐器,那岁数比老者们要大得多。小巧的手风琴比玩具琴稍大,模样老旧,一种不知名的乐器,比小提琴厚实,像是劈开一半的长冬瓜,跨在腰间,左手按键,右手摇把,我数了数一共九根弦,够复杂,光顾看它模样了,都没记住它是怎么个动静。这八九人的乐队响起了快节奏,一对男女跳起了踢踏舞,一曲终了,哗哗的掌声,几个刚到的老者上前行贴面礼,站那开聊。乐声再起,舒缓流畅,四对男女手拉手舞起来,跳步、旋转,前行、后退,分分、合合,队形变化迎来新的舞伴,新的舞伴转错了方向,嘻嘻哈哈,意大利乡间的古风舞,这要是在场院上、谷仓旁就更地道了。乐手中有位黑头发年纪轻些的,看她那略显呆滞的表情和卖力气地弹奏,显然是位残疾人。我想起好多年前,武汉市曾有位天才指挥,也是这种病症,他曾指挥过大型交响乐队,这种病症的人长相都差不多。她不说话,老人们聊天时她在那不停地活动手指。我边上的台阶上也坐着位同样病症的姑娘,不如她的姐姐幸运,不能登台,只有呆呆发愣的份。转回市区跨过河上另外的一座水泥桥。电车站旁另一支乐队敲敲打打,主唱是位中年非洲裔胖子,小儿麻痹症患者,坐在轮椅上,嗓门浑厚,有老歌手约翰逊唱《老人河》的味道,这是支残疾人乐队,周边站场的有十几辆轮椅人,还有站立的智障人,看护的家长们,一时周边见着许多位,过往进到市区难得见到这个群体,今天都露面了,来过节,本来就暗淡的人生,不能再错过这带来欢乐的节日,自己快乐,把快乐也带给众人。一曲曲歌、一阵阵掌声。全民的音乐节,音乐节已成为法国广受大众欢迎的节日并波及世界,全球340多个城市成为法国音乐节的分会场,据说上海市也在其列。普天同乐,全法这一天的午后,整个城市都沉浸在音乐声中。
tiantou
发表于 2015-6-23 03:46:20
tiantou
发表于 2015-6-24 00:42:39
57【法中】法中两国隔着那么老远,早前交通不便来往少,大唐盛世四海朝圣,长安城使团常年不断,中亚、西亚、东罗马帝国,远道非洲的过来,没见西欧的过来,直到他们船坚炮利时沿水路杀过来,第二次鸦片战争,法国佬傍着英国佬过来利益均沾,几十条船几千队伍,配置火枪,势如破竹,天津上岸直抵北京一路打杀,烧了圆明园抢财宝无数,咸丰帝逃至热河,到了赔了银子,签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连他们的同胞雨果先生都看不过,撰文痛斥”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二十多年后的1884,史称“中法战争”,因为“山连山水连水”的越南邻邦,小兄弟受了欺负,当大哥的不能不管,实力大不如前,架子还要撑着。先有黑旗军刘永福的队伍与法人干过几仗颇有斩获,刘的队伍因是农民起义的底子,我早年读这段历史时,多有浓墨重彩;后有大清正规军冯子才的队伍,在镇南关一战大捷痛歼敌手,为此法人当期的一届政府还倒台了。而大清这边,赢了战场输了战争,再签不平等条约,晚清败到家了。登鼻子上脸,十九世纪末叶,列强瓜分势力范围,要在东方大国落下脚、扎下跟,谋取长期利益。继沙俄得了东北、德国拿下胶州湾和山东地盘、英国人的长江沿线、日本人的东南沿海,法人划拉到广州湾和云南广西,包括筑路、开矿权,攫取经济利益。各国的势力范围都是排他的,弱国无外交,兵临城下,列强怎么说怎么是,来晚了的美国人,也要挤入其间,提出门户开放,要求平等对待,同意,它也志得意满。再往后,庚子年八国联军,还有法人一号,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大清接着败北,签《辛丑条约》,赔白银4.5亿两,签约赔款过了这一劫再说。不改朝换代日子没法过了。
这都是四五十年前史书记载,如范文澜本,一代人看的都是这个本子。手头正有本外文社1982年版的《中国手册》之“历史分册”也如是说。有多少真实性,历来的史书都真真假假,现在进入了众说纷纭的时代,又是如何改写的,不知法国人怎么记述这段历史。反正抢走的东西还一直没还,还那办展览收钱呢。
58【中法】同胞们对法人的记忆似乎比较好,虽然有过节但属于跟着轰的,不像东南亚诸国被法人殖民过,苦大仇深。那个年代,西人听说哪里人傻钱多,有点本事的就去抢,不像后来的日本人胃口太大妄图蛇吞象,西人抢了银两就走,落袋为安,并不恋战,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后来才轮到英法,丛林法则,人还在开化中。一个国家被世人关注有好多条件,大国强国自不必说。历史悠久灿烂文化,四大文明古国,甭管它现在境况如何,它早年创造的文明流布传承,后人仍顶礼膜拜。法人早年没那么灿烂过,2500年前,西面还蛮荒,东面先知先觉,据说跟人类的迁徙路线相关,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群星灿烂的年代,他们的话语至今响彻耳边,当代人还领受着老祖宗们的智慧。他们大体是同时代的人,影响不可谓不深远,两千年后,西方走出中世纪,民智开启,欧洲的土地上遍布小国,如同我们的春秋战国,打打杀杀排列组合,倒是散乱的城邦小国一时星光灿烂,没有大一统的文化钳制,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后发超越。法国贡献了百科全书派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后人张扬的大旗,自由、平等、博爱盖出于此。而后的1789法国大革命影响波及世界,新思想孕育的新制度崛起已见雏形。100年前,我们的一批同胞登上法兰西彼岸,被西方文明感召,想学习救亡图存的本事,勤工俭学多批次、上千人,历时数年,16岁的小邓“法漂”,进入法语学校半年,后几年在里昂这边厂子里打工,不知学了什么本事,倒是实实在在的劳动人民,雇佣劳动一场,血汗工厂一定培育了坚韧不拔的品质。谁想到呢,这批法兰西土地上的打工者后来在东方的土地上改天换地成了气候。1964中法建交,与西方世界建立了第一个大使级外交关系。那时老戴当政,老戴二战初起时异军突起,不当投降派,拉起队伍抵抗纳粹,老美看不上眼,一贬再贬,老戴我行我素抗战到底,战后凯旋,不急不躁韬光养晦,终于上台。老戴上台后,游离于北约之外,不听老美的,伸过手来,让中国人突破西方的统一战线,为此这边一直感念老戴。去年,双方建交50周年,老戴的塑像阔步进入天安门广场边上的国家博物馆。
weike2009
发表于 2015-6-24 21:58:57
喜欢你的文章。絮絮叨叨,回味无穷。若结集成册,最好。常年离国,闲暇时偶而网上读你的文字,特别最爱那些旧事记叙,很享受。致意。按育新算,你是学长。
tiantou
发表于 2015-6-25 03:24:48
59【单子】上世纪初,中国不少学生到海外留学,回过头来报效祖国。现在查查底子,属留法学生对日后中国影响最大。其中周、邓、陈毅、聂荣臻、李富春等;科学家钱三强、严济慈、汪德耀、汪德昭等;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画家徐悲鸿、林风眠、赵无极、刘海粟等;文学家巴金、艾青等。比留日留美留英阵容强大。
去年中法建交50周年,两地有多项大型纪念活动。其中一项为“中法50年50人”评选,又拉出张新单子。由中方和法方各推举25人,这些人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成就且为中法关系做出贡献。谁贡献大,首推毛、戴,决策人拍板是第一要件。名单中没有老二位,评选的范围不包括政治家和外交人士。这些个常露脸的人没有,那我们还能知道谁呢?还真有知道的。法方名单中的建筑师安德鲁PaulAndreu。他设计了北京大会堂西边的”水泡蛋”。所谓知道仅此而已,连他长什么样子都没印象。知道模样的阿兰•德龙,没少在影片中见到他,“佐罗”他演的吧。陈其钢,旅美音乐人,他的作品08奥运的《我和你》还有位MichelPlasson 普拉松指挥家、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指挥,法方提出的其他为研究员、教授、董事长、总裁,出版人、作家、汉学家、服装设计师等,看着都眼生。什么叫孤陋寡闻。再看咱这边的名单,附着他们的头衔,看能不能多知道几位。 陈竺血液病学专家、程抱一 作家翻译家、褚孝泉复旦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董强 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范曾画家、巩俐 演员、黄怒波 北京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诗人、江大海 画家、蒋琼耳 设计师、李大潜 数学家、李宏为上海交大医学院教授、李治华 翻译家、柳鸣九 翻译家、马颂德信息自动化专家、 陈文雄 社会活动家、汪华、汪延(父子)学者/企业家、王熙民雕塑家、王振义 血液病学专家、王名南 策展人、吴泓缈武汉大学法语系主任、于志强 企业家 艺术资助人、昝云龙核电专家、张程程 陕西荣华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郑若麟《文汇报》记者。其中知道的人也还是没几位,主要承担起中法间的文化交流,外院的教授们,翻译家们,或是在法长期学习工作过的,没有这些个背景,如何去交流,影星是个例外,靠出演的角色取悦一方观众,不必认识洋字码,也不必担当什么,有机会到嘎纳电影节领个奖就行。画家范曾也曾在法兰西漂泊过,还好他的画华人还认,还是回来的好,回来可以继续名人。现在世上名人太多,新媒体上频频露脸,甭管美的丑的,各领风骚没几天,反倒是诸位有些造诣的默默无闻,榜单上的名字就是个名字,谁还去拜师,读他们翻译的作品。企业家又做了什么善事,核电专家贡献在哪,将法人的核电技术引进来了。还是不知道。
tiantou
发表于 2015-6-26 02:15:30
60【你来】别说中国人关着门,闭门锁国。那是大清国的事,鸦片战争,大门洞开,晚清洋务运动更是惦记着以夷制夷,派留学生、大臣们周游列国、引进现代工业~。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大门也是开着,因站队在东方阵营,西方就封锁着,能不想跟富裕的主打联联吗,人家不跟你玩,不建交,那也就只好自己玩了。与东方国家、跟亚非拉交流,对西方文化也并不拒绝。小孩子谁不知道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小红帽、米老鼠、圣诞老人,城市文化不缺少西方元素。文学作品,五六十年代,苏俄的文学作品数量还是赶不上欧美的译作多。单以法国作品为例,能识字读书之后,很快就撇下童话和民间故事,高年级开始看长篇,最抢手的的是法人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眼前世界大开,从神秘岛、海底两万里到地心游记、月球上的五星期,人间岁月的八十天环游地球、培根的五亿法郎。这套书一直看到小学结束,二十多本,看了多一半。学校图书馆的,同学从家里带来的,胡同东口对面租书店的,不亦乐乎。可惜了,被启发出来对科技的兴趣戛然而止,碰上文革。文革不能上学,但书没少看,没看教科书看闲书,有什么书看什么。确有一段焚书KR来着,我家的院子中也点起过一把火,要求烧掉封资修书籍,各家各户有响应的,烧了若干本,还有扑克牌。但过后没多长时间,书照看,没人管,总比到外面惹事生非强。书都是从邻居大哥哥们那里借的,跟同学借,跟图书馆”借”,邻居大哥家的婶子掌管着第四医院图书馆的钥匙,每周背回一包书,下周再去换。那一段,看书看得昏天黑地。直到进入中学。看过的法国小说首推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系列,这一拨小说家里,数这位的书家长里短,而且出场的人物少,不会给记串了。他写的多,我们看的就多。再后来,陆陆续续看到大仲马、小仲马、莫泊桑、雨果、司汤达,他们的书看到三十岁时就告一段落。人生翻页了。这批书,我看的都是文革前版本,不少竖排繁体,品相差的不少,尤其是民间流通的,过手人多。这之后的几十年,译介西方图书的传统一如既往,书越来越多,可没工夫看了,一年也难得看上几本小说。法人的新作,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读小说变得奢侈。想起二十年前,书店赠我一套《追忆似水年华》我们团购,他们让我自选一套免单。我选了法人普鲁斯特的这套书,四本一套,“书评”强烈推荐的,勉强看完了第一册,译书这事还是闷头译的好,好多人掺和就杂了,也可能是心静不下来,受不了老普的絮絮叨叨。这么多年束之高阁,现在好了,人活到絮叨的年龄,哪一天取下来接着看。
weike2009
发表于 2015-6-27 02:05:52
本帖最后由 weike2009 于 2015-6-28 01:28 编辑
913而后,文艺文化处处松动。大约与啊海军山本五十六等等同期,灯市东口丁字路口正东那间中国书店开始悄然面市内参书,进书店右手处另有隔间,木门,撞锁,不对外,进去先敲门,凭介绍信放行。好在店内管理松弛,偶尔混入不难。在那里买到第三帝国的兴亡,光荣与梦想,特别是苏联一系列反思社会制度弊端小说家的书如多雪的冬天,你到底要什么,人世间,落角等,带回在知青点土房夜读,开卷有益有趣,点蒙启智,是多少的精神享受。。。这间店田兄(tian田 ?)也有光顾?似水年华出名难读,精神状态没法同步。累。老兄的漫笔好些,絮叨散漫,其实难得。
tiantou
发表于 2015-6-27 03:40:53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15-6-27 04:02 编辑
weike2009 发表于 2015-6-27 02:05
913而后,文艺文化处处松动。大约与啊海军三本五十六等等同期,灯市东口丁字路口正东那间中国书店开始悄然 ...
内部书店去过,己经在文革后,我印象在王府井北口力生体育用品商店附近,东西向胡同,锡腊胡同?多是影印的书。外文书店后也有,盗版书。那批书,也看过多本,落角、多雪的冬天,从东北探亲回来时,跟楼上育新的陈伟明同学借的,他老妈还叮嘱我,不要再借给别人。第三帝国,家里曾有一套,现在剩一本了。看着过瘾,比早年看过的打仗书过瘾。
tiantou
发表于 2015-6-27 03:43:14
62【我往】贸易上两国之间讲究进出口平衡。中法平衡与否不知道。法国向世界出口电站。这城市边上有条大河,在哪个河段上筑有大坝,水电站。水量不是太大,因为阿尔卑斯山比昆仑山脉矮一大截,但水电技术开创得早,追根求源,前辈还在这里,格勒市内还有座水电博物馆。现在法国出口的是核电技术,中国是它的主要市场。法国还有汽车,早年合办过“广州标志”没几年散了,后来“雪铁龙”到武汉,还在生产,“雷诺”车也在卖,是地产还是这边出口的。法国的冰激凌卖的不错。家乐福也站住脚了。过去有个说法,和法国人做买卖不大好做,不像日本人、德国人,都是办车厂,人家都办下来了,而标志车整整就黄了,撤资了。这是快二十年前外贸口的熟人说的。现在磨合的怎么样,可以去查“白皮书”。你来我往,中国卖给法国人什么东西。如果中国店里的东西不算,属小众消费。吃的东西基本不要,见着青岛啤酒,这里的安全标准更高。穿的,身上的、脚上的,有不少中国制造,见着便宜的小玩具,还有海尔的家电价格高企,联想电脑走的低端。再有中国的电视频道,十个国内台打包过来,每月收费9元。前几年国内拍了部多集电视片《从紫禁城到卢浮宫》介绍从古到今两边的文化流变,这边一定放过。说到文化的交流,中国进口的法国产品一定大大的入超,出口到这边的有什么。能想到是中国电影过来过,有获奖的。法网大赛,女选手获得过佳绩,李退役,又断了线。中国的文化典籍、文学作品?除了孔夫子那一代的,红楼梦这一拨的,有多少个法国读者读过中国的东西,又知道几本中国的文学作品,汉学家不算,他们吃这碗饭的,翻成法文的小说,能卖出几百本还是上千本,出版商心里有数。没有读者群,从古到今,中国曾经遥远和落后,看不上,大概跟今天国人遥望非洲大陆差不多,除了南非,除了坦赞铁路、非洲的大裂谷和动物的长途迁徙,我们所知甚少。今天东方的大国立起来了,不能不关注,政治的经济的利益,但老百姓究竟知道多少?寥寥的。
tiantou
发表于 2015-6-27 23:03:58
63【来来往往】问过小辈的,看过中国的小说吗?说看过一本《阿Q正传》英文本,没注意过法文本的中国作品。我又问,家里的其他人呢,说也没有看过,他们更不会知道。他们一家人上学读书的时间都不短,还有位专攻法国文学的,读文学的得研究点比较文学,但没有读过中国书。上网去查,当代中国一线主要作家的译本在当地都有出版,发行量好的不多。不能说没有书,只是读者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英美读物,亚洲则日本排在前列。法人关注中国经济、政治,因为这个绕不开,市场天天打交道,爱恨交加。我们这代人,对法国有些兴趣,在于它们的文化传播能力,有很多的基础读物在少年时代传播,光小说几百种有了,书店、图书馆,看不看不是学校规定的、推荐的,作品本身的吸引力,让孩子们找来读,看的人多了自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电影电视更是影响力的重要工具,《三剑客》让少年看得乐不可支,动作片加闹剧,少年正是折腾的年龄,这类片子正中下怀,看完了电影,找来《三个火枪手》本子来读,读不懂其中的历史,就是好玩。有了这些底子,才接续后面的阅读,后面的阅读也有很轻松的,巴尔扎克的、莫泊桑的,后来才是雨果、司汤达,这些板起面孔讲的故事。爱屋及乌。文化之外一定会有经济跟上,你了解它,就想再多的了解,在众多的陌生品牌中,环境友好型的更容易胜出,被消费者选中。现在有硬实力、软实力之说。商家单打独斗的广告,不抵年深日久形成的国别优势。中国按说也有许多好玩的作品,三国、水浒、西游记等等,但法国大概没有中国一代像傅雷先生这样优秀的翻译家队伍。另外法人据说有种优越感,别人不以为然,他们自己觉得。比如觉得自己的文字最美,因此对别人的文字有些不屑,尤其对英文,这一百年英文盖过了法文的风头,这令法国人一直在较劲。相比较,同胞们学习和借鉴的欲望更强些,甚至都有些本末倒置了,从娃娃抓起,母语还没说利落,进什么双语幼儿园,可劲儿要钱。大学里有些学生花在洋文上的时间甚至超过本人的专业学习时间,这不是捣乱吗。
weike2009
发表于 2015-6-28 01:31:52
本帖最后由 weike2009 于 2015-6-28 01:39 编辑
tiantou 发表于 2015-6-27 23:03
63【来来往往】问过小辈的,看过中国的小说吗?说看过一本《阿Q正传》英文本,没注意过法文本的中国作 ...
http://card.weibo.com/article/h5 ... 1&ip=211.100.51.140
虽是旧文,田兄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