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9 00:29:12





【瑜伽焰口科范 139】








【瑜伽焰口科范 140】








【瑜伽焰口科范 141】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9 00:34:40





【瑜伽焰口科范 142】








【瑜伽焰口科范 143】








【瑜伽焰口科范 144】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10 01:00:53





【瑜伽焰口科范 145】








【瑜伽焰口科范 146】








【瑜伽焰口科范 147】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10 01:06:00





【瑜伽焰口科范 148】








【瑜伽焰口科范 149】








【瑜伽焰口科范 150】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10 21:26:27





【瑜伽焰口科范 151】








【瑜伽焰口科范 152】








【瑜伽焰口科范 153】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11 00:13:20





【瑜伽焰口科范 154】








【瑜伽焰口科范 155】








【瑜伽焰口科范 156】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11 01:03:35





【瑜伽焰口科范 157】








【瑜伽焰口科范 158】








【瑜伽焰口科范 159】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11 01:07:45





【瑜伽焰口科范 160】








【瑜伽焰口科范 161】








【瑜伽焰口科范 162】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11 01:13:10





【瑜伽焰口科范 163】








【瑜伽焰口科范 164】








【瑜伽焰口科范 165】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12 01:20:01





【瑜伽焰口科范 166】








【瑜伽焰口科范 167】








【瑜伽焰口科范 168】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12 02:11:18





【瑜伽焰口科范 169】








【瑜伽焰口科范 170】








【瑜伽焰口科范 171】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12 18:40:10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7-12 18:54 编辑



《瑜伽焰口科范》终于发完了,约一百七十页,但只能说形式上算是发完了,要充分了解,尚需要藉助更多的数据与说明。首先此经卷甚是紊乱,虽说只是集要,然包涵的数据,也足够庞杂,例如里面有画、序、记、赞、印、咒‥等,因而我粗枝大叶的把内容消化整理,编出一个简目,以方便导览。 之外,按门类,将各类型文体归纳,加以说明。并对专有名词附以注解。恐以上文字解说的不足,再附上瑜伽焰口的视频以供参照。(个人学识有限,疏漏难免,若有错误,尚祈指正)

      【瑜伽焰口 科范】目录
    上卷 :一、焰口缘起扉画二、唐黄檗坛式 三、瑜伽集要图像焰口施食序(明云栖沙门袾宏)四、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难陀缘由(唐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五、瑜伽焰口济生佥要         1初释标题         2明师传         3辩所属         4正述作法分二六、佛弟子唐守礼书记七、十波罗密为体十指手印八、修习瑜伽集要施食坛仪      1、    炉香赞      2、    云来集      3、    香云盖      4、    登宝座      5、    祝水文      6、    诵大悲咒      7、    甘露王      8、    净法界真言      9、    点净真言      10、   加持花米真言      11、   加持铃杵真言      12、   降魔偈      13、   十二因缘咒      14、   加持灌顶真言(念准提咒)      15、   上师三宝真言      16、   自性偈      17、   净地偈      18、   音乐咒      19、   缘起文      20、   人天所有。种种供物      21、   五供养      22、   音乐咒      23、   宝错真言      24、   撒花米真言      25、   遣魔真言      26、   真空咒印      27、   五供养      28、   音乐咒      29、   十二因缘咒      30、   曼拏啰偈      31、   曼拏啰真言      32、   三归依    下卷:      33   默念大轮明王咒七遍      34、   奉请三宝      35、   印现坛仪      36、   众念三十五佛      37、   忏悔师      38、   念般若心经一遍      39、   伸五供养      40、   次结运心供养印      41、   次结遣魔印 (一作献佛印)      42、   次结变空印      43、   次结奉食印      44、   奉食偈      45、   三宝赞      46、   (入禅定偈)      47、   次入观音禅定       48、   观音禅定印      49、   次结破地狱印      50、   奉请地藏菩萨      51、   召请文      52、   次结召请饿鬼印      53、   次结召罪印      54、   次结定业印      55、   次结忏悔灭罪印      56、   次结妙色身如来施甘露印      57、   次结开咽喉印      58、   次结三宝印      59、   次结发菩提心印      60、   次结三昧耶印      61、   次结无量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印      62、   复结前印诵乳海真言      63、   次诵障施鬼真言      64、   次结普供养印      65、   尊胜咒      66、   六字大明真言      67、   六趣偈      68、   发愿回向偈      69、   吉祥偈      70、   次结圆满奉送印      71、   金刚萨埵百字咒 (补阙)      72、   薜荔多文 (饿鬼文)      73、   唱回向文
            修习瑜伽集要施食仪终       九、辅助数据 瑜伽焰口视频(圆通学舍大诠法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erepEplLGw

   




南郊农夫 发表于 2014-7-13 17:32:44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12 18:40
《瑜伽焰口科范》终于发完了,约一百七十页,但只能说形式上算是发完了,要充分了解,尚需要藉助更多的 ...

先生,所提供的网址链接无法打开。之后便搜索了(瑜伽焰口科范)视频。土豆网有《瑜伽焰口施食全集》台湾大诠老法师 主法视频。我还没时间看。据查,《瑜伽焰口》共有两个版本。先生提供的这个版本,章次分得杂乱,从书写字体上看,有的章节写的工整,有的章节写的潦草,故认为,本书应为多人誊录。书中共有十几处异体字,再加上一些连笔字,还有很大部分小字注解,让人阅读起来,着实费力。借助于《异体字字典》、《字海叶典》边查、边看、总算把那些异体字的正体字找到了。至于连笔字,只能对照上下行文来判断了。整部《瑜伽焰口科范》算是看完了,有个问题请教先生,咒语咱看不懂,但问咒语下边的(合二),当如何理解,请先生解释一二。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13 19:07:24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7-13 19:41 编辑

南城外农夫 发表于 2014-7-13 17:32
先生,所提供的网址链接无法打开。之后便搜索了(瑜伽焰口科范)视频。土豆网有《瑜伽焰口施食全集》台湾 ...
这也是我准备在批注里发的資料,先解说一下:【二合】 梵音并非如汉字 一字一音,即单音字,经常含两个音节,甚至有多到四个音节,因此用汉语拼音的话,若是两个音节就需用两个汉字,因用「二合」来表示此梵字系将两汉字合念而成,若言三合乃至四合,即以此类推。
【咒语】类型是梵语中拚。佛经中的咒语(佛咒是『翻音』不翻意的。)是一串用中文字音拼凑的梵语(古印度话),是适合用耳闻而不宜用眼观的,所以,是一串生涩难懂的汉语拼音字。
有些咒语,如大悲咒(即前大悲显像八十四句所介绍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大悲心陀罗尼)还是有意译版的,读来就轻松多了,但一般认为引用原文才算庄重尊佛,有时也称咒语为真言,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后面还会略作补充

南郊农夫 发表于 2014-7-13 20:29:31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13 19:07
这也是我准备在批注里发的資料,先解说一下:【二合】 梵音并非如汉字 一字一音,即单音字,经常含两个 ...

先生,還是不明白,舉例,薩哩斡(二合)戍提。彌。不囉(二合)耶茶。薩哩斡。(二合)葛哩麻(二合)蘇拶彌稷達。釋哩(二合)揚。骨嚕吽。訶訶。訶訶斛。癹葛灣。薩哩咓。(二合)荅塔葛達斡資囉。(二合)麻彌們拶斡資囉(二合)

二字合一音,還好理解,若三漢字以上,如,荅塔葛達斡資囉。(二合)麻彌們拶斡資囉(二合),七個漢字,如何念成“二合”?是後三字“二合”,還是後二字“二合”呢?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14 00:06:34

南城外农夫 发表于 2014-7-13 20:29
先生,還是不明白,舉例,薩哩斡(二合)戍提。彌。不囉(二合)耶茶。薩哩斡。(二合)葛哩麻(二合)蘇 ...


我说的并不清楚,这是经文欲求正音,即准确的发音,吾人念者,竟将二合念成二字,四合念成四字,甚将二合念一音去一音,如多咒开首之‘唵’,本为‘乌唵’合音,读‘嗡’,普遍只读一‘唵’字,学密宗者,则二合‘嗡’音。据上所述,能经金刚上师口授,应读所受之音,否则但存恭敬随顺方音,不必再改国音,缘国音与梵亦不符也。举「六字大明咒」或「六字真言」为例:其六字是:「嗡」、「嘛」、「呢」、「叭」、「弥」、「吽」汉字音译为唵(an)、嘛(ma)、呢(ni)、叭(ba)、弥(mei)、吽(hong),有人认为正确的梵音为:恩 麻 尼 贝 弥 轰这「六字真言」。代表的意思是:“唵”表示“佛部心”“嘛、呢”二字,梵文意是“如意宝”,表示“宝部心”“叭、哞”梵文意是“莲花”,表示“莲花部心”“吽”表示“金刚部心”所谓『六字大明王,功德不可量,现前清净众,异口同宣扬』翻译为:一切众生获得观音菩萨护佑加持,解脱六道轮回之苦,清净如莲花,如获摩尼珠宝,登五方佛之境,并得五大智慧。上面六字到底谁对,其实谁也不敢说谁对,但能确定一件事,对此六字的涵义应没有太大的歧异,何况大家大多通过罗马拼音翻成汉音,早隔了好几道墙,要说梵语(古印度语)即便现印度人也少人懂,再举【准提咒】为例咒文: 南无。飒多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喃。怛侄他。唵。折隶。主隶。准提。娑婆诃。Namah Saptanam Samyaksambudda Kotinam Tadyata Om Cale Cule Cunde Svaha。是用罗马拼音翻成汉音,不是用梵文或巴利文,没人懂啊,更别说音准了,所以那些咒语亦不必在意它是几合,只管照念,把二合视作「正音」的批注即可,佛家说心正意诚,能这样就没有烦恼与困扰了!


南郊农夫 发表于 2014-7-14 18:16:02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14 00:06
我说的并不清楚,这是经文欲求正音,即准确的发音,吾人念者,竟将二合念成二字,四合念成四字,甚将二 ...

受教了,谢谢先生!再与您探讨十二招请文之一的招请文:
一心召請,懷躭十月,坐草三朝。初欣鸞鳳和鳴,次望熊羆葉夢。(白)奉恭欲唱,吉兇只在片時。璋瓦未分,母子皆歸長夜。嗚呼!花正開時遭急雨,月當明處覆烏雲。如是血糊產難之流。一類孤魂等眾。惟願,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
这个“怀躭十月”,按说应写作“怀胎十月”或“怀孕十月”,这个“躭”字,是否是誊录出现的笔误,会不会是“孕”的异体字(身+女+小)右边上女下小,的讹写。为此我在网上查找,全都是“怀耽十月”,让人不解其意。

南郊农夫 发表于 2014-7-14 18:42:09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14 00:06
我说的并不清楚,这是经文欲求正音,即准确的发音,吾人念者,竟将二合念成二字,四合念成四字,甚将二 ...

按先生提供的照片,誊录了十二招请文,请先生过目,看看里面有无错字。
《十二招請文》一心召請,累朝帝王,歷代侯王。九重殿闕高居,萬里山河獨據。(白)自西來戰艦,千年五氣俄收,北去鑾輿,五國寃聲未斷,鳴呼!杜鵑叫落桃花月。血染枝頭恨正長,如是前王後伯之流,一類孤魂等眾。惟願,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眾和,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一心召請,筑壇拜將,建節封侯,力移金鼎千鈞,身作長城萬里,(白)霜寒豹帳,徒勤汗馬之勞。風息狼煙,空負攀龍之望。嗚呼!將軍戰馬信今何在?野草閑花滿地愁,如是英雄將帥之流,一類孤魂等眾。惟願,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
(眾和,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一心召請,五陵才俊。百郡賢良,三年清節為官,一片丹心報主,(白)南州北縣,久離桑梓之鄉,海角天涯,遠喪蓬萊之島。鳴呼!官貺蕭蕭隨逝水,離魂杳杳隔陽關。如是文臣宰輔之流,一類孤魂等眾。惟願,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
(眾和,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一心召請,黌門才子,白屋書生,探花足步文林,射策身遊棘院。(白)螢燈飛散,三年徒用工夫,鐵硯磨穿十載,謾施辛苦。鳴呼!七尺紅羅書姓字。一坯黃土蓋文章。如是文人舉子,之流,一類孤魂等眾。惟願,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
(眾和,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一心召請,出塵上士,飛錫高僧,業修五戒淨人,梵行比丘眾。(白)黃花翠竹,空談秘密真詮。白牯黧奴,徒演苦空妙偈。嗚呼!經窗冷浸三更月,禪室虛明半夜燈。如是緇衣釋子之流。一類覺靈等眾,惟願,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
(眾和,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一心召請,黃冠野客,羽服仙流,桃源洞裡修真,浪苑洲前養性。(白)三花九煉,天曹未許標名,四大無常,地府難容轉限。嗚呼!琳觀霜寒丹竈冷。醮壇風慘杏花稀。如是玄門道士之流,一類遐靈等眾。惟願,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
(眾和,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一心召請,江湖羈旅。南北經商,啚財萬里遊行,積貨千金貿易,(白)風霜不測,身膏魚眼之中,途路難防,命喪羊腸之險。嗚呼!滯魄北隨雲黯黯,客魂東逐水悠悠。如是他鄉客旅之流,一類孤魂等眾。惟願,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
(眾和,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一心召請,戎衣戰士,臨陣健兒。紅旗影裡爭雄,白刃叢中敵命。(白)鼓金初振,霎時腹破腸穿。勝敗纔分,徧地肢傷首碎。嗚呼!漠漠黃沙聞鬼哭,茫茫白骨少人收。如是陣亡兵卒之流。一類孤魂等眾,惟願,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
(眾和,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一心召請,懷躭十月,坐草三朝。初欣鸞鳳和鳴,次望熊羆葉夢。(白)奉恭欲唱,吉兇只在片時。璋瓦未分,母子皆歸長夜。嗚呼!花正開時遭急雨,月當明處覆烏雲。如是血糊產難之流。一類孤魂等眾。惟願,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
(眾和,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一心召請,戎夷蠻狄,喑啞盲聾,勤勞失命傭奴,妬忌傷身婢妾。(白)輕欺三寶,罪愆積若河沙,忤逆雙親,兇惡浮于宇廟。嗚呼!長夜漫漫何日曉,幽關隠隠不知春。如是冥頑悖逆之流。一類孤魂等眾,惟愿,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
(眾和,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一心召請,宮幃美女,閨閣佳人。臙脂畫面爭妍。龍麝薰衣競俏。(白)雲收雨歇,魂消金谷之園。月缺花殘,腸斷馬嵬之驛。嗚呼!昔日風流都不見,綠楊芳草髑髏寒。如是裙衩婦女之流,一類孤魂等眾,惟愿,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
(眾和,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一心召請,饑寒丐者,刑戮囚人。遇水火以傷身,逢虎狼而失命。(白)懸梁服毒,千年怨氣沉沉。雷擊崖崩,一點驚魂漾漾。嗚呼!暮雨青煙寒鵲噪。秋風黃葉亂鴉飛。如是傷亡橫死之流。一類孤魂等眾。惟願,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
(眾和,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一心召請,法界六道。十類孤魂,面燃所統,薜荔多眾,塵沙種類,倚草附木,魑魅魍魎,滯魄孤魂。自他先亡,家親眷屬等眾,惟愿,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
(眾和,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15 17:18:45

南城外农夫 发表于 2014-7-14 18:16
受教了,谢谢先生!再与您探讨十二招请文之一的招请文:
一心召請,懷躭十月,坐草三朝。初欣鸞鳳和鳴, ...
「躭」同「耽」也通「担」。和「孕」字无关,古籍上多用「怀躭」,这是古词,鲜少见用「怀孕」一词,「怀孕」应是现代用词。「耽」的字义是形容超出常态的事物之程度,例如:         耽心是过度操心;         耽乐是过度快乐         耽思是深思         耽溺是沉溺入迷         耽搁是迟延         耽视是垂头下望         耽耳是耳大下垂在肩上
综观「耽」这字有深、沉、垂、重的意思,尤其是最后这个「耽」耳,其实「耽」之一义就有耳大而下垂的意思,只是作为复义形容词无法自身表达意思,必须加上被形容的「名词」耳,或其他的「动名词」或「形容词」,不然仅一个「耽」字,没人知道躭甚么,是耳?是思?是乐?是心?是溺?‥。 所以「耽耳」是复词,意思是耳大而下垂,现在如果把「耽」字的“耳”换成“身”为「躭」,那么不就是「腹大而下垂」的意思吗,用「怀躭十月」表示「怀孕十月」是否更贴切而明了!
况且「召请文」的文体结构讲究声韵、对仗,所以称为「骈俪文」,是古文体之一,如用 “怀孕十月,坐草三朝” 代 “怀躭十月,坐草三朝”, 字句的韵味似乎就减弱了许多!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15 17:39:13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7-15 18:03 编辑

南城外农夫 发表于 2014-7-14 18:42
按先生提供的照片,誊录了十二招请文,请先生过目,看看里面有无错字。
《十二招請文》一心召請,累朝帝 ...
基本上没有大误谬,略有几个赘别字,胼俪文是以四、六为体,如“西来战舰”不会有“自西来战舰”,「自」是赘字,列文如后
《十二招請文》一心召請,累朝帝王,歷代侯王,九重殿闕高居,萬里山河獨據。西來戰艦,千年王氣俄收。北去鑾輿,五國寃聲未斷。鳴呼!杜鵑叫落桃花月,血染枝頭恨正長。如是前王後伯之流,一類孤魂等眾。惟願,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一心召請,築壇拜將,建節封侯,力移金鼎千鈞,身作長城萬里,霜寒豹帳,徒勤汗馬之勞。風息狼煙,空負攀龍之望。嗚呼!將軍戰馬今何在?野草閑花滿地愁,如是英雄將帥之流,一類孤魂等眾。惟願,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一心召請,五陵才俊。百郡賢良,三年清節為官,一片丹心報主,南州北縣,久離桑梓之鄉,海角天涯,遠喪蓬萊之島。鳴呼!官貺蕭蕭隨逝水,離魂杳杳隔陽關。如是文臣宰輔之流,一類孤魂等眾。惟願,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一心召請,黌門才子,白屋書生,探花足步文林,射策身遊棘院。螢燈飛散,三年徒用工夫,鐵硯磨穿,十載謾施辛苦。鳴呼!七尺紅羅書姓字。一坯黃土蓋文章。如是文人舉子之流,一類孤魂等眾。惟願,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一心召請,出塵上士,飛錫高僧,業修五戒淨人,梵行比丘尼眾。黃花翠竹,空談秘密真詮。白牯黧奴,徒演苦空妙偈。嗚呼!經窗冷浸三更月,禪室虛明半夜燈。如是緇衣釋子之流。一類覺靈等眾,惟願,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一心召請,黃冠野客,羽服仙流,桃源洞裡修真,浪苑洲前養性。三花九煉,天曹未許標名,四大無常,地府難容轉限。嗚呼!琳觀霜寒丹竈冷。醮壇風慘杏花稀。如是玄門道士之流,一類遐靈等眾。惟願,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一心召請,江湖羈旅。南北經商,啚財萬里遊行,積貨千金貿易,風霜不測,身膏魚腹之中,途路難防,命喪羊腸之險。嗚呼!滯魄北隨雲黯黯,客魂東逐水悠悠。如是他鄉客旅之流,一類孤魂等眾。惟願,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一心召請,戎衣戰士,臨陣健兒。紅旗影裡爭雄,白刃叢中敵命。鼓金初振,霎時腹破腸穿。勝敗纔分,徧地肢傷首碎。嗚呼!漠漠黃沙聞鬼哭,茫茫白骨少人收。如是陣亡兵卒之流。一類孤魂等眾,惟願,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一心召請,懷躭十月,坐草三朝。初欣鸞鳳和鳴,次望熊羆叶夢。奉恭欲唱,吉兇只在片時。璋瓦未分,母子皆歸長夜。嗚呼!花正開時遭急雨,月當明處覆烏雲。如是血湖產難之流。一類孤魂等眾。惟願,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一心召請,戎夷蠻狄,喑啞盲聾,勤勞失命傭奴,妬忌傷身婢妾。輕欺三寶,罪愆積若河沙,忤逆雙親,兇惡浮于宇宙。嗚呼!長夜漫漫何日曉,幽關隠隠不知春。如是冥頑悖逆之流。一類孤魂等眾,惟愿,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一心召請,宮幃美女,閨閣佳人。臙脂畫面爭妍。龍麝薰衣競俏。雲收雨歇,魂消金谷之園。月缺花殘,腸斷馬嵬之驛。嗚呼!昔日風流都不見,綠楊芳草髑髏寒。如是裙衩婦女之流,一類孤魂等眾,惟愿,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一心召請,饑寒丐者,刑戮囚人。遇水火以傷身,逢虎狼而失命。懸梁服毒,千年怨氣沉沉。雷擊崖崩,一點驚魂漾漾。嗚呼!暮雨青煙寒鵲噪。秋風黃葉亂鴉飛。如是傷亡橫死之流。一類孤魂等眾。惟願,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一心召請,法界六道。十類孤魂,面燃所統,薜荔多眾,塵沙種類,倚草附木,魑魅魍魎,滯魄孤魂。自他先亡,家親眷屬等眾,惟愿,承三寶力,仗秘密言,此夜今時,來臨法會,受此無遮,甘露法食。


南郊农夫 发表于 2014-7-15 18:55:32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15 17:18
「躭」同「耽」也通「担」。和「孕」字无关,古籍上多用「怀躭」,这是古词,鲜少见用「怀孕」一词,「怀 ...

先生解释的有道理,学习啦!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17 16:14:37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7-17 16:16 编辑




       分析《瑜伽焰口科范》包涵的资料,其中主要的有:
一、瑜伽集要图像焰口施食序(明云栖沙门袾宏)二、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难陀缘由文(唐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三、瑜伽焰口济生佥要四、佛弟子唐守礼的书记五、修习瑜伽集要施食坛仪
一至四项是说明有关「瑜伽焰口施食坛仪」的来龙去脉,以此为界线划分为两部。第五项是此项坛仪的核心内容。依据文字内容可归纳为【咒语】、【真言】、【偈语】、【赞】、【文】、【手印】‥。

【咒语】 类型是梵语。佛经中的咒语(佛咒是『翻音』不翻意的。)是一串用中文字音拼凑的梵语(古印度话),是适合用耳闻而不宜用眼观的,所以,是一串生涩难懂的汉语拼音字,有认为「咒语」是祝祷之语。以下是瑜伽集要施食坛仪的咒语:      大悲神咒      十二因缘咒      音乐咒      大轮明王咒      尊胜咒      金刚萨埵百字咒

【真言】 类型是梵语,在外观上,「真言」和「咒语」没甚么差别,有人认为「真言」就是「咒语」,但既然有不同的名称,是否意味着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异?有认为真言:一、就是口语。不过这口语不是一般的而是内心之语,内心讲的话,所以叫真言;二、是有别于翻意成中文的形式,是原味的梵语音,故而叫真言。以下是瑜伽集要施食坛仪的真言:      净法界真言      点净真言      加持花米真言      加持铃杵真言      加持灌顶真言      乳海真言      障施鬼真言      上师三宝真言      宝错真言      撒花米真言      遣魔真言      曼拏啰真言      六字大明真言
【偈语】 「偈」类型是中文,是佛家所唱的诗句,以下是瑜伽集要施食坛仪的偈语:          降魔偈      自性偈      净地偈      奉食偈、      入禅定偈、      曼拏啰偈、                  发愿回向偈、      六趣偈、            吉祥偈、
【赞】「赞」类型是中文,结构类似「偈」,但比较宽松,字句没有限制,「赞」是祝语,在中国古音「祝」音同「咒」,所以也可以说「赞」是中文的咒语,以下是瑜伽集要施食坛仪的赞:          炉香赞、      三宝赞      三归依赞
【文】 类型是中文,文体自由,篇幅长短、文体结构不限,包含诗、词等‥。以下是瑜伽集要施食坛仪的文:      祝水文      缘起文      召请文      薜荔多文(薜荔多是梵文音译,意译为饿鬼,“薜荔多文”即“饿鬼文”)      回向文
【手印】类型是手势,如果说「真言就是口语」,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手印就是手语」, 说浅湿一点,如同我们现在聋哑人打的手语。手印,实际上是法界的标志,每个佛、每个菩萨所结的每一个不同的手印,都表示不同的法门,手印有很多种,其中代表本尊内证法门的手印,叫「根本印」,也就是他之所以为他,之所以成为这个佛菩萨,就是靠这个内证法门证得的。比如文殊菩萨是大智慧,他的根本手印是「文殊印」,普贤的大行门,观音的大悲门,各个手印都不同,因为各个愿不同。    阿弥陀四十八愿,药师佛十二愿,普贤菩萨十大愿,地藏王还有地藏王的悲愿,愿力不同,他的果地也不同,证得也不同。虽然都是佛,但他的法门又不同。代他的法门的身体上之标志就是手印,特别是根本印。胎藏界大日如来代表佛的整体,所以他根本印就是「法界定印」。金刚界是「智拳印」。所以手印是佛的一种法门,根本印甚至可作为其象征。以下是瑜伽集要施食坛仪的手印:      真空咒印      运心供养印      献佛印(一旧作遣魔印)      变空印      奉食印      观音禅定印      破地狱印      召请饿鬼印      召罪印      定业印      忏悔灭罪印      妙色身如来施甘露印      开咽喉印      三宝印      发菩提心印      三昧耶印      无量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印      普供养印      圆满奉送印
(以上罗列的为文字部分)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20 03:41:55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7-20 13:09 编辑




说明:在配合图画述说「瑜伽焰口」前,先介绍一些名词,以利便于了解及切入主题。
【阿阇黎】〈梵文IAST: ācārya; Sanskrit: आचार्य; ,巴利文acariya〉,又作阿舍梨、阿阇梨‥。略称阇梨。意译为轨范师、正 行、教授、智贤、传授。意即教授弟子,使之行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为弟子楷模之师,故又称导师。

【字种】 瑜伽法门,皆从梵书字种起观,观想三十七尊字种,出生一切广大神变,普利有情。其字结构均有规则,不容毫发差殊。 故行法者须五智灌顶,绍阿阇黎位,切须观想纯熟,精研熟练,方能登坛作法,自利利他。

【灌顶】 密教中阿阇黎向弟子印可传授时行的一种仪式称为「灌顶」,一般表示如来五智的五瓶水灌注弟子顶,意为自此绍继法门,不断佛种(承认弟子是未来佛)。 灌顶有:一、「受明灌顶」,受明灌顶就是授你一个真言,或一个咒语,叫受明灌顶二、「传法灌顶」,就是告诉一部法,甚至于两部大法一起传。三、「结缘灌顶」,一般俗人入灌顶坛,投华(花也)于诸尊而结缘也。当投华时,便以尊像为与我有宿缘之尊体而念之,结缘之名基于此。

【投华】 修密宗是要有曼荼罗的,即要有坛场,在密教坛场里,金刚界有一千四百多尊,胎藏界有四百多尊,有本尊像,这时以花供养,象天女散花一样,叫投华。投华时,由师父引入坛场,你所设的华,投到哪个本尊,你就学哪个本尊。

【观想】 入我我入观。什么叫入我我入观?就是本尊加持我,我进入本尊,本尊加持我叫入我,我加持本尊叫做我入。因为生(众生)佛一致,众生跟佛互相加持,不过一个叫加,一个叫持,总起来叫加持。首先结法界定印,然后观想胸前出现字,字变为月轮,月轮上现种子,然后字现法相,再然后现出诸佛,如:大日如来;如观世音;如‥、的形象,然后佛顶上放大光明遍照整个法界,这是观自身。进一步观坛场,坛场上显现种字,之后现月轮,月亮上现出本尊,坛场现的本尊和自己慢慢合拢为一,成一个本尊。然后观他人,观众生,观众生心里都有阿字,阿字现月轮,月轮上现大光明。观想有多种,入我我入观这是最基本的观想。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20 11:11:49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7-20 13:15 编辑

在实际行施食坛仪时主法法师都必须孰练仪轨,还必须「意专观想」模拟实境 。 举一 个例来说明,譬如在「瑜伽集要施食坛仪」中第72页“印现坛仪”这一幕场景,如附图所示,行此必须「三具」:一、「做手印」 两手各作金刚拳,施进慧力相勾胸前微动,二、「诵真言」 口念「唵斡资啰(二合)拶裓啰(二合)吽斛」三、「意专观想」师此印咒外,应观想心间字种放光逐渐扩大,直至「色究竟天」上,召请智观世音,来入道场。此智观世音随即放无量光,召请一切三宝,及显密护神,来至道场,重重无尽。
【印现坛仪 场景】 上述这种意专观想,手结印契,口诵真言, 心手口三业相应的模式就叫做「瑜伽」,焰口仪式用这模式施行,故曰:「瑜伽焰口」,用瑜伽法门,可以幻化虚拟现境,出生一切广大神变。再举几例,大家可以藉一反三,读字看图自行观想「瑜伽集要施食坛仪」其他场境中的虚拟现境。



「瑜伽集要施食坛仪」中第46页,生成人天所有种种供物场境。:念真言时。将花米临曼拏啰上。及散洒虗空。想所落宝米。悉成种种宫殿园林池沼。伞葢幡幢。衣服璎珞。如意珠宝。庄严等具。如空注雨。相续不断。供养上师三宝。中围手取花米散洒虗空。
【生成人天所有种种供物场境】





又譬如「瑜伽集要施食坛仪」中第48页,变生宝错(聚宝盆):(念音乐咒将毕。手持铃杵于曼丹上。紧摇一遍。置铃于案。次摄授宝错。左手持于宝错。右手结三尖印。遣魔遍空。于空性中。自心月轮上。想成黄色得浪(二合)tra 字中放光。利益一切有情。光回得浪(二合)tra 字。一念变成黄色宝生佛。手结施印。为一不二境。一念变成宝错。如用之时。而令错之也)。念宝错真言时。想宝错(聚宝盆)内。出生无尽诸天如意真宝而奉献之。
【变生宝错】




譬如「瑜伽集要施食坛仪」中第50页,手印发火光遣魔境一:一、念遣魔真言 “唵。斡资啰(二合)。哑弥哩达。昆咤唎。曷纳曷纳。吽吽。癹咤”二、做手印,以二手作金刚拳。手背相靠。二小指相钩。二头指直竖。结印当胸。三、意专观想,想手印出火光。遣境界魔。【手印发火光遣魔境一】




譬如「瑜伽集要施食坛仪」中第51页,手印发火光遣魔境二:一、念遣魔真言 “唵。斡资啰(二合)。牙恰吽”二、做手印,两手外相义。二头指直竖。结印当胸。手动似扇。三、意专观想,印出火光。而遣诸魔
【手印发火光遣魔境二】





譬如「瑜伽集要施食坛仪」中第53页,手印法火光遣魔境三:。一、念遣魔真言 “唵。斡资啰(二合)。佐辢哑捺辢。曷捺答曷。巴拶么塔。班拶罗讷。吽。癹咤”二、做手印,以二手内相义。十指仰上。结印胸前。三、意专观想, 想印中放出金刚焰。令魔远离。
【手印法火光遣魔境三】





譬如「瑜伽集要施食坛仪」中第68~70页,变生妙胜宫殿场境:一、做手印其印呪者,甘露军茶利菩萨念诵仪云:二手内相义。直竖二头指。并以二中指缠二头指初节。前各头相拄。二大指并伸直。结印当心。二、诵呪曰:捺麻斯得哩(三合)野。脱夷(二合)葛喃。萨哩斡(二合)。怛塔葛达喃。唵。微啰积。微啰积。麻曷拶葛啰(二合)。斡资哩(二合)。斡资哩(二合)。萨怛萨怛。萨啰谛。萨啰谛。得啰(二合)夷。得啰(二合)夷。微駄麻尼。三攀拶纳祢。得啰(二合)麻祢的。席塔讫哩(二合)。得兰(二合)颜席提。脱夷(二合)莎诃三、观想师呪印可知。应想面前空处离身七肘。高八肘。现一金色“bhrūṃ” 普隆字。字种变成妙胜宫殿,殿中具无尽庄严。以大千国土合为一国土。以此国土融成一宫殿。一一庄严。皆准华严经说胜妙乐事。
(以下这段拟问答,還无法完全参透,不作解释,只捡懂的:「今依幻化力故。是为万法由我者也。」认为「法力无边」。 恐断章取义,误导诸位,言明仅供参考)问。此大千国土合而为一。云何合耶。答。一切国土体自空寂。谁立疆界若离众生见。则国土自一。问。此土众生。置于何处。答。是中众生。即诸佛心中之众生。同佛受用。复何用置。问。何全依心想便成宫殿。答。彼大千国土等。咸是妙明真心所现。若离真心。毕竟无有。今依幻化力故。复以大千国土而为宫殿。是为万法由我者也)。
【变生妙胜宫殿场境】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21 02:38:19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7-21 16:15 编辑



【梵文种子字】
说明:种子字的梵文叫bija,其本意即是植物的种子。 后来佛教瑜伽行派有”种子说”,密教中则有”种子字”的发展。 密教更以「悉昙字」来代表一位本尊,这类字就称为「种子字」。在密教中,每尊佛、菩萨有不同的种子字,其不但表征诸尊内证心要与境界,也可视之为诸佛菩萨本尊,也因种子字常取自于该本尊真言的首字或中字等,其往往是真言的心髓。
此外,尚有依诸尊的种子字而修习观行的种子观,种子字的观想是一种入智的修行,佛家都讲求破色相,正信的佛教并不讲求佛菩萨的「法相」,故由「种子字」象征也是一大智慧。
在密教中,书写在种子曼荼罗、窣塔婆、护摩札等的梵字(字形),口诵的真言陀罗尼(字音),用于道场观、字轮观等观法的种子真言之意义(字义)等,极为广见。亦即在密教强调的身、口、意三密行中,种子字特别与口密(真言陀罗尼)、意密(道场观、字轮观、阿字观等)有密切关系;因而种子字是密教中极重要的一部分。

附图为「瑜伽集要施食坛仪」内,所出现的「种子字」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21 02:54:22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7-21 03:06 编辑



【悉昙文字】
说明:悉昙文字(Siddhaṃ),是公元约六百至一千二百年间书写梵语的文字。悉昙文字是笈多王朝时使用的笈多文的改良,笈多文源于婆罗米文。
悉昙梵字约于六世纪定型,并于南梁时传入汉地。不过传入之后,并未普及。直到唐代,由于密教的兴盛,悉昙梵字才成为学习的重点。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佛经多以悉昙版本文字写成,于唐宋时期最为盛行,在唐代,不但是佛教界僧侣熟习悉昙梵字,当时一般士人能书写或研读悉昙数据,例如苑咸的《酬王维》诗:
   莲花梵字本从天华省仙郎早悟禅    三点成伊犹有想一观如幻自忘筌    为文已变当时体入用还推间气贤    应同罗汉无名欲故作冯唐老岁年其中的「三点成伊」即指悉昙文字里的 音的写法,可知书写悉昙文字在当时是一种流行的风尚。


下附图为「悉昙文字」,是不是与「种子字」很相像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23 02:13:31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7-29 17:10 编辑


在前文汇整「瑜伽焰口科范」,其中主要的有五项,一、瑜伽集要图像焰口施食序(明云栖沙门袾宏)二、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难陀缘由文(唐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三、瑜伽焰口济生佥要四、佛弟子唐守礼的书记五、修习瑜伽集要施食坛仪一至四项是说明有关「瑜伽焰口施食坛仪」的来龙去脉,以此为界线划分为两部分。本段开始,即次地介绍这部分一至四项,先从 明云栖寺沙门袾宏的「瑜伽集要图像焰口施食序」展开,一窥这部垂传千古的「瑜伽焰口」前世今生。但在开始前必须对此法关联至深的密教传承作一交代。

【密教传承】
此段节录自「吴立民居士」佛教各宗大义讲座——东密与藏密 密教首先是大日如来,大日如来传给金刚萨埵,金刚萨埵传给龙树菩萨,龙树菩萨传给龙智菩萨,龙智菩萨传给善无畏、金刚智两位大阿阇黎。善无畏、金刚智就是唐朝唐玄宗时期从印度来到中国的大阿阇黎,这两位大阿阇黎把印度密法传到中国来了。传到中国的叫唐密。因为是在唐朝时候,而且是由中国僧人传承下来的,所以叫唐密。
什么是东密呢?东密有两部大法,一部大法叫金刚界,一部大法叫胎藏界。金刚智是传金刚界的大法,善无畏是传胎藏界的大法。先说胎藏界传承系统,善无畏在中国传了三个大弟子:义林、玄超、一行。一行大家都知道了,是我国唐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在世界天文史上也是有名的,唐朝的“大衍历”就是一行和尚制定的。
义林又传给顺晓,顺晓再传给最澄。玄超传给惠果,惠果再传给空海。这是善无畏胎藏界传承的系统。 金刚界是金刚智传给不空。不空是印度大德,承受了金刚智的传授以后回到印度取经,然后再回到中国。不空传给惠果、惠朗。这是金刚界传承的系统。
我讲一个最澄,一个空海,顺晓传给最澄,惠果传给空海。空海、最澄都是日本的遣唐留学生,即唐朝时日本派到中国来的留学生,他们学回去以后,空海就在日本的高野山建立了根本道场,他得到日本天皇的信仰和支持,高野山就变成了日本传密法的根本道场,这个道场一直传到现在,一千多年了都还在。日本国民非常尊重空海、最澄,就象过去中国人尊敬孔夫子、孟夫子一样,日文的片假名就是空海大师创造的,空海被日本人尊称为“弘法大师”。最澄被尊称为“传教大师”。
最澄也是跟空海前后一起来唐朝的。最澄在中国先学天台宗,以后又跟顺晓大师修密宗,他回去以后就把天台宗和密宗融合一起,所以他传的密宗叫台密,而弘法大师空海传的密宗叫东密。一个弘法大师,一个传教大师,弘法大师是东密,传教大师是台密。
玄超和尚把胎藏界的法门传承给了惠果,不空和尚又把金刚界的法门传给惠果,所以惠果得了两部大法,金刚界和胎藏界。惠果把两部大法一起传给弘法大师空海,所以东密接受了两部大法。
顺晓传给最澄的是胎藏界,没传金刚界,但是最澄他把天台宗和胎藏界结合起变成台密,传承上又不同。后来东密、台密在日本兴盛,台密传教大师最澄到比睿山建立道场,也是一千多年直到现在也没有断。
中国从惠果以后密宗传承已经不大明显了,密法传在中国,但是汉地传承已不清楚了,所以现在的密教就是指:日本的东密、台密和我国的藏密。
我们讲过印度佛教的历史是一千八百年,前六百年是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即小乘佛教,中六百年是大乘佛教,后六百年是密乘佛教。密乘佛教开始叫“杂密”,就是显教的一些经典里头有些咒语,并讲了密教的一些教理,但不系统,不完整,所以叫“杂密”。善无畏、金刚智传的密教是印度中期教,以两部大法为准,叫做“纯密”,传入我国则称为唐密,以后又由中国传入了日本,被称为东密、台密,所以日本没有晚期密教。晚期密教传入西藏地区,被称为藏密。
以后藏密在元朝皇宫、清朝皇宫都传承授过,但禁止在民间流传,清末以后藏密又逐渐在内地传播,中国也开始有人到日本去学东密,日本的权田雷斧开了东密不外传的先例,亲自到中国传法,这样中国除藏密系统外,东密也有少数人在学,并得到了传承。这是真言宗的略史。

【解读瑜伽集要图像焰口施食序】
明了密宗的渊源,我们开始研读云栖寺沙门袾宏的「瑜伽集要图像焰口施食序」。   原文:瑜伽之为教也。神变威灵不可思议。金刚智广大不空二师而下无能继其躅者。以是教函龙藏渺尔不传。惟施食一法行世。然此经初译。变食真言之外无闻焉。再译之。三译之。浚增浚广。至不动师所传而备且极矣。好事者犹为未足。仍外册附益之。遂敝精于闲文而印咒尚或疏略。况观门乎。夫瑜伽以相应为义。谓口诵咒。手结印。心作观。三业齐修。而施作佛事。是之谓相应耳。三业主乎一心。心独无观。何取于相应。火定灼乎孤峰。铁想翳乎千粒。观之所系诚非易易者。石机常师。两工图翰。乃书其文而像之。俾临文瞩像。不登坛而观已历然。其殆有功于瑜伽矣。吾愿行法之者。专注观心。心运诸手。手协诸口。口根诸心。津济万灵。如是功德当亦不可思议。
白话浅译:以瑜伽的方式为教其神灵变化威力是无法想象的。自金刚智与不空二师以后,其成就已无人能跟上。该教(上所述的唐密,中国从惠果以后密宗传承已经不大明显了,密法传在中国,但是汉地传承已不清楚了)的函龙藏凐没无闻乃致失传,只有施食一法流行世上。然而此经最初译时,主要的「变食真言」之外未听说有其它东西。经过再译,三译,不断的在原基础上扩增扩广,到不动师所传已非常完备。但好事者认为还不够,仍把外册不断增加上来,所以花费过多的精力在闲文上而疏略了印咒。更别说观想这一法门之疏略了。瑜伽是以相应为要义。谓口念咒语。手结印契。心作观想。三种工作一齐修习。而施作佛事。是之谓相应耳。三种工作主要在乎一心。心若不能观想,如何得到相应。火定灼乎孤峰。铁想翳乎千粒。观想所关系的确实不是简而容易的事。石机常师。一身兼图画与文字两项工作的执行,书写其文并摹画像,以便行法者面注文字目视画像,不登坛而观想已一清二楚。这也等同对瑜伽有所功劳啊!我希望行法者,专注观心。心运诸手。手协诸口。口根诸心。普施济助万千生灵,像这样的功德应该也是不可想象的!

【瑜伽集要图像焰口施食序内之人物】
「金刚智」就是唐朝玄宗时期从印度来到中国的大阿阇黎,他把印度金刚部密法传到中国来。
「不空」是印度大德,承受了金刚智的传授以后回到印度取经,然后再回到中国,施放焰口的仪轨,最早就是依据唐不空所译的《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轨仪经》和《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
「不动师」宋朝时密宗法师。不动法师是梵僧,修行密宗的金刚部,功夫很深,所以也称金刚法师。
「石机常师」 瑜伽集要图像焰口施食的刊本者。按此序文是明云栖沙门袾宏作于明万历辛卯年(1591),序中说:石机常师,两工图翰,乃书其文而像之。和袾宏是同代,应是明代大师。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7-27 18:58:18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难陀缘由唐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尔时世尊在迦罗城尼俱律那僧迦蓝所,与诸比丘并诸菩萨,无数会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尔时阿难独居静处念所受法,即于其夜三更已后,见一恶鬼名曰「焰口」,其形丑陋,身体枯瘦,口中火燃,咽如针锋,头发髼乱,牙爪长利,甚可怖畏,住阿难前,白阿难言,汝却后三日,命将欲尽,即便生于恶鬼之中,是时阿难闻此语已,心生惶怖,问恶鬼,言:「大士,我若死后,生恶鬼者,我今行何方便得免斯苦」,尔时恶鬼白阿难言:「汝于来日晨朝,若能布施百千那由他恒河沙数恶鬼饮食,并余无量婆罗门仙、阎罗所司业道冥官、及诸鬼神先亡久远等所食饮食,如摩迦陁国所用之斛,各施七七斛饮食,并为我等供养三宝,汝得增寿,令我等辈离恶鬼苦,得生天上」,阿难见此恶鬼,身形赢瘦,枯焦极丑,口中火燃,其咽如针,头发髼乱,毛爪长利,又闻是语,甚大惊怖,身毛皆竖。即至晨朝,从座而起,往诣佛所,右遶三帀,顶礼佛足,身体颤栗,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救我苦,所以者何,昨夜三更,经行静处念所受法,见焰口鬼而语我言,汝过三日,必当命尽,生恶鬼中,我问鬼言,云何令我免斯苦,恶鬼答言,汝若能施百千万那由他恒河沙数无量恶鬼,婆罗门仙、阎罗所司业道冥官、及诸鬼神侍从眷属先亡久远,平等普施恶鬼饮食,汝得增寿」。白言世尊云何能办无量饮食充足。佛告阿难,汝今勿怖,我念过去无量劫中曾作婆罗门时,于观世音菩萨摩诃萨边受得陀罗尼,名曰「无量威德自在光明如来陀罗尼法」,佛告阿难,汝若能善作此陀罗尼法,加持七遍,能令一食变成种种甘露饮食,即能充足百千俱胝那由他恒河沙数一切恶鬼、婆罗门仙、异类鬼神,上妙饮食,皆得饱满,如是等众,一一皆得摩迦陁国所用之斛,此食此水,量同法界,食之无尽,皆获圣果,解脱苦身。佛告阿难,汝今受持此陀罗尼法,令汝福德寿命增长,恶鬼生天,及(即)生净土,受人天身,能令施主转障消灾,延年益寿,现招胜福,当证菩提,发广大心,普为有情,积劫以来,多生父母,列宿天曹,幽司地府,焰魔鬼界,蜫微蠢动,一切含灵,普设无遮,广大供养,悉来赴会,承佛威光,洗涤身田,获斯胜利,受人天乐,为愿诸佛,般若菩萨,金刚天等,及诸业道,无量圣贤,以无缘慈证我所行,是故,我等为欲满足宏誓愿故,为欲宏护令济有情无退失故,为摧诸业令清净故,为欲精进求无上道速成就故,为拔济恶道众生永抛苦海登彼岸故,如经所说,无边世界,六道四生,其中所有,为于主宰统领上首之者,皆是住不思议解脱菩萨,慈悲誓愿,分形布影,示现化身在六道中,同类受苦,设于方便,不被烦恼随烦恼坏,分别诸业,令发道心,常自克责,悔身造作,调伏教化一切众生,为大导师,摧灭三涂,净诸业道,断绝爱流,不舍行愿,处于苦海,为善知识,成熟利乐一切有情,证大涅盘。若有施主深信大乘,渴仰瑜迦,愿乐见闻陀罗尼藏甘露法门,为诸有情,兴拔济心,殷勤称赞,舍大财宝,三请于师,方许坛法,平等一如,虽怨亲想常行布施,无有悔恨,亲近善友,勇猛精进,无有怯弱,至求大道,称赞三宝,抚育生命,方便拔济,皆令解脱,不以恶求,而养身命,常自利他,彼善男子,是真善友,行菩萨行,普为三涂,诸恶趣中,一切恶鬼,阎魔王等,婆罗门仙,虚空诸天,梵释四王,列宿天曹,龙神八部,日月须弥,修罗外道,六欲魔众,水火风空,山林窟穴,舍宅宫殿,迦蓝大地,江河流泉,浴池庙宇,吉凶游行,神众抄录善恶,神通无碍,毛羽飞空,水族游鳞,披毛角类,蠢动含灵,旷野游魂,鞭尸苦涩,多生冤恨,相系为免历劫冤魂负于财命,亡过僧尼,未证果者,多生父母,眷属亲戚,承如来教,得出三涂,无量地狱,发菩提心,各愿放舍,解脱完结,逓相赞念,如父母想,到此道场,证知护念,心怀踊跃,如优昙华。世难可值,由自造作。处于人间,识情难定。多随妄起,积为苦源。未获圣果,旋生过患。又复依王水土,住佛慈光,常思曩缘,犹怀今果。日夜克责,何报如斯,或为眷属、亲戚、父母,几曾翻覆,颠倒攀缘。改头换面,岂将辩识。惟愿今日,承斯佛力。驾迥飞空,到此道场。慈光拂体,各随形类,忏涤尘尤,发菩提心,纳斯供养。佛告阿难,若欲受持施食之法,须依瑜伽甚深三昧阿阇梨法,若乐修行者,应从瑜伽阿阇梨学,发无上大菩提心,受三昧戒,入大曼拏啰得灌顶者,然许受之,受大毘卢遮那如来五智灌顶,绍阿阇梨位方可传教也,若不尔者,逓不相许,设尔修行,自招殃咎,成盗法罪,终无功效。若受灌顶,依于师教,修习瑜伽威仪法式,善能分别,了达法相,故名三藏。阿阇梨方得传斯教也。若欲作法,先自护持,弟子亦尔,定知日已,选择净地精华大舍,闲静园林,鬼神爱乐,流泉浴池,江海山泽,福德之地,堂舍亦得,如法涂摩,用香水泥,随施主力,方圆大小,四角竖标,如法庄严,用五色彩,安火焰珠,又于珠内安置 佛顶、大悲、随求、尊胜,东北佛顶,东南大悲,西南随求,西北尊胜。又于四柱,如法庄严,殊特妙好,名吉祥幢,令百由旬,无诸衰患,即成结界。风吹影拂,土撒水沾,罪障消亡,获大福利,眼见耳闻,普皆利济。次复周围悬幡盖、宝扇、白拂布,列位次,阿伽香水,妙花灯涂,饮食汤药,种种果味,及余物等,以法净除,勿令触秽,庄严若了,手执香炉,右遶道场,遍以观照,不周备处,重要安排。庄严事毕,与诸弟子,香汤洗浴,着新净衣,出外中庭,如法洒扫,香泥涂地,如法庄严,名三昧耶坛。于道场外,敷净荐褥,严整威仪,作礼三拜,面东胡跪,手执香炉,作启请法。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难陀缘由竟


                   专有名词【那由他】印度数字单位,1那由他 = 10^28 = 1的后面接 28个 0
【六道四生】六道:地狱轮回说里,视善恶投生,分为: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四生:投生的方式,分为:胎生、卵生、湿生、化生
【涅盘】是一种超脱无我,断除一切烦恼之境界。达到至高梵我合一之境。中文旧译作「灭度」。大乘佛教释义为本际、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具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远离一异、生灭、常断、俱不俱等,两边的中道体性意义;玄奘将涅盘意译为圆寂。但圆寂一词在日常中文中已被广泛误用;例如,常用于称呼僧尼去世。在中文世俗用语内,也常被用作等同于在肉体死亡时精神或灵魂获得永生之意。「涅盘」或「圆寂」的真实意思与「死亡」是没有关系的,但约俗成习,所以在中文被引用,又多了一层代表「安和平静去逝」的意思。在词源学方面,巴利文Nibbāna,意为『被吹灭』或『被熄灭』。因此它是表示熄灭了世间的贪、嗔、痴之火。巴利论师解释其为渴爱纠缠(vāna)的不存在或离去。只要人们还受到渴爱的纠缠,他们还被绑在生死轮回里;但在灭尽一切渴爱时,人们即会证悟涅盘,解脱生死轮回。
【三宝】是佛教的的核心。简单地说,三宝指佛、法、僧。佛宝,指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泛指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法宝,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经及八万四千法门;僧宝,指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弘传佛法、度化众生的出家沙门。佛教的弘传兴衰,完全系乎这三者,故称三宝。
【三昧】一词,源于梵语samadhi的音译,又译“三摩地”。意思是止息杂念,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此词用法有二: (1).佛教用语。晋慧远《念佛三昧诗集序》云:“夫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意译为“正定”,屏除杂念,心不散乱,专注一境。谓由此可以使禅定者进入更高境界并改变生命状态的神秘力量。(2).一般用语。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有“ 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 宋周紫芝《竹坡诗话》:“集句近世往往有之,唯王荆公得此三昧也。”是以“三昧”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奥妙;诀窍的意思。
【三昧戒】即「三昧耶戒」,三昧耶“samaya”梵文,有相互了解、协议、立约、合同、参与、约定、协议成条件、规则等等义。须留意“三昧”与“三昧耶”系音译字,中文看似相似,实则意思完全不同,是不相关联的两字。显教有菩萨戒,密教也有菩萨戒,密教的菩萨戒就叫三昧耶戒samayaśīla。此密教三昧耶戒之戒相有四─ 为不应舍正法、不舍离菩提心、不悋悭一切法、莫作不利众生行等四重禁。此戒系密教修行之指针,真言行者必须受持,不受此戒用到密法即成盗法罪,所以有机缘即要受三昧耶戒,学习密法或用密法利益众生,即不成盗法罪。若要学纯密之行者,入坛行灌顶之前,必须先受此戒,方得入坛,不然就不能入纯密之坛城。
【结界】结界是佛门中的专有名词与术语。凡建伽蓝,或作戒坛,而定其区域境界。其所限定之地,谓之结界。简言之就是行法时划定的特定区域。结界的用涂不外是驱邪和修行。
【百由旬】印度距离单位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8-1 23:28:02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8-2 01:06 编辑

      【瑜伽焰口济生佥要】
誊录原文:密严经云,如火燎枯草,须臾作灰烬,智火焚业薪,当知亦如是,又如灯破暗,一念尽无余,诸业习暗冥,无始之熏聚,牟尼智灯起,剎那皆顿灭。
初释标题梵语瑜伽,华言相应,三业同缘一境故,手结印契身相应也,口念神咒与语相应也,意起观行意相应也,今此密门凡作少利益,必具此三,所谓咒印观想,若缺其一,即不相应,非唯三业不一,亦与佛法不相应也,何以故?谓不相应,则外缘诸境而内无主宰,故不能上感诸圣,下利群机,故焰口者即是请法人也,乃大悲圣者应现焰口鬼身,发起阿难求受此法,其间缘起备如经录,济生者约自他也,济则是能济之人,自也,生即是所济之生,他也,以济群生则自能成就菩提,群生获济则他能脱离苦趣,自他兼济故云济生,同于菩萨行故。 佥者记也,要者妙也,此即是师家佥记此法之要,上六字约法本体,下两字师家自立,问云何意「师家自立此」?答云为显上有所传 下有所受,故即非臆见胸谈,又令不忘失,故令愈久而愈深愈精也 。
二明师传问云:前来所言师家指于何人耶,答云:即大西夏护国仁王寺阿閦撇干资啰上师也,梵云阿閦撇干资啰,华言不动金刚师之密号,此师学游五天竺,名冠两京,显密皆通,性相备了,先来传授此法于勒布上师,勒布上师传于保安上师,保安上师传于威德幢上师,略明此三,以知来处云耳。
三辩所属前者论师传,已知来处,而不知此法属何教藏所摄,师云:望显则大望密则小,何者,在显教中属陁罗尼所摄,陁罗尼部者,乃诸佛所传心印法,不随文字句义,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极顿极圆故。若密部中所属,前三本序续所摄,后三第四本续犹大,故师以重相望为大小也,清凉国师云:后后胜前前,此之谓欤!
四正述作法分二,一为自作法,二为他作法。初自作法者,夫欲作此法,先做六禁支,调伏身心故,二、想顶脐两处具,唵㘕两字令清净故,三、顿起观音慢,有所主故,问:云何谓顿起?答:不假渐次。问:如何不假渐次?答:不须归依三宝、遣魔、变空及字种增长等也。问:既不须此四种,如何能得成就,答:以平昔时用功纯熟故,若举一念即得现前,又此观音是我本佛,亦我本体,亦我本具纥哩字种,法尔圆成,故曰顿起也。问:慢之一字诸教所诃,今言起慢非相违耶?答:诸教所诃者,乃凡夫遍计之我及外道之神我,依此我故,而起于慢为大过失也,今此慢者,乃法身真我之慢也,真我无我,慢即无慢,如法华经云:我为世尊无能及者,乃佛之自谓,焉则为慢耶,慢之一字即是显教中「大无畏」之异名也,以我自是观音方能起于哀救故,所以先起此慢也。
瑜伽焰口济生佥要终

简述「瑜伽焰口济生佥要」如下:解说标题本身「瑜伽」需三密相应,咒、印、观想,必具此三。「焰口」者即是请法人也,乃大悲圣者应现焰口鬼身,发起阿难求受此法」。此句意即焰口就是请法的人,他是观世音菩萨为救拔群生乃化身鬼王示现,引发阿难求教释尊授此法。               「济生」两字,「济」者即本身「我自己」,代表是能提供济助之人。而「生」者即众生「其他人」,代表受济助之人。济群生则自能成就菩提(大乘之自利),群生获济则他能脱离苦趣(大乘之利他),自他兼济故云济生,同于菩萨行故(自利利他就是大乘佛所说的修菩萨行)。「佥要」即是师家佥记此法之要,佥者记也,要者妙也,佥要是师家自己立的,为显上有所传 下有所受,故非臆见胸谈,又令不忘失,故令愈久而愈深愈精也 。上这一段简要的说,就是:传此法者,为表明此法传承是有依据的,期望愈久而愈精深,不会被遗忘失传,所以自己记载立下了此法的精要点。
说明瑜伽焰口师传前来所言师家指于何人耶,即来自「大西夏护国仁王寺的阿閦撇干资啰上师」,梵语叫“阿閦撇干资啰”,华语称“不动金刚师”,是密宗称号,此师学游五天竺,名冠两京,显密皆通,性相备了,先来传授此法于「勒布上师」,勒布上师传于「保安上师」,保安上师传于「威德幢上师」,略明此三,以知来处就可以了。
说明瑜伽焰口教属此法属何教藏所摄,师云:望显则大望密则小。这句话说明了显密皆摄此法,但显教比重较大。为何说望显则大呢,在显教中属陁罗尼所摄,我们不难从“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难陀缘由中”:「佛告阿难,汝今勿怖,我念过去无量劫中曾作婆罗门时,于观世音菩萨摩诃萨边受得陀罗尼,名曰「无量威德自在光明如来陀罗尼法」,佛告阿难,汝若能善作此陀罗尼法,加持七遍,能令一食变成种种甘露饮食,即能充足百千俱胝那由他恒河沙数一切恶鬼、婆罗门仙、异类鬼神,上妙饮食,皆得饱满,如是等众‥‥,」这一段讲陀罗尼的施食法的原始出处,很清楚指明,我念过去无量劫中曾作婆罗门时,于观世音菩萨摩诃萨边受得陀罗尼,名曰「无量威德自在光明如来陀罗尼法」。 再说「焰口」者即是请法人也,乃大悲圣者应现焰口鬼身,发起阿难求受此法」,这无一莫不指向此法的主角是大悲观世音,明显的这是属于显教的,但也同时被密教收摄光大,故尔曰:望显则大望密则小。
述说瑜伽焰口作法正确的解说作法,作法可分为二种:一为自作法,二为他作法初自作法者,若欲作此法一、首先做六禁支调伏身心故二、想顶脐两处具唵㘕两字令清净故三、顿起观音慢


                         专有名词【两京】两京:指长安、洛阳两古都,汉唐以来以二都为两京。 有诗曰:「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而诗中第一关指“山海关”,“山海关”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五天竺】天竺是古印度称呼,五天竺指五个区域,东天竺、南天竺、西天竺、北天竺、中天竺。
【不动金刚师】宋代僧。天竺人,梵名阿闪撇干资罗。通显密、性相之学。初至西夏,止于护国寺,传译密部经典,人称金刚上师。后迁至四川蒙山(今名山县境)。依照唐代金刚智瑜伽施食仪轨,重集之,称为瑜伽焰口。又演为小施食法,号甘露法,又称蒙山施食法。其弟子勒布,传于保安,三传至威德幢,今则风行域内。其后,不动师徒等均不知所终。在前文袾宏的「瑜伽集要图像焰口施食序」即已提到「至不动师所传而备且极矣。」
【六支瑜伽】何谓六支就是 :收摄、禅定、受命、持气、集中、三摩地。 亦有作:   收摄、禅定、行风(运气)、持风、随念、三摩地《慈爱奥义书》记载,调息、制感、静虑、执持、观慧、等持 等六种瑜伽的修行方法。在古代印度,瑜伽本身非一种哲理派门,修习瑜伽也不是瑜伽学派专用的方法,而是修禅定者共享的法门。以上所收三种「六支瑜伽」的定义,虽有差别,实系不同译者的认知,大体一致    【想顶脐两处具唵㘕两字令清净故】诵咒时,调伏身心,观想顶脐两处具有唵㘕二字,以表福智圆满,为什么呢,没有福则不能拥有好相,没有智则不能清净多余累赘,福智圆满,那么内障自然净除,外相自然庄严。故观想唵字在顶,㘕字在脐。顶者一身之首,脐乃命脉之源,净此二处,则六根四肢无不净矣。
【顿起观音慢】顿起,「顿」即「速也」问:云何谓顿起?答:不假渐次。问:如何不假渐次?答:不须归依三宝、遣魔、变空及字种增长等也。问:既不须此四种,如何能得成就,答:以平昔时用功纯熟故,若举一念即得现前,又此观音是我本佛,亦我本体,亦我本具纥哩字种,法尔圆成,故曰顿起也。(上面这个拟问答,主要是解说行法者不须经过归依三宝、遣魔、变空及字种增长四个步骤,缘于平昔熟练又是本佛亦代表我本体,亦本具纥哩字种,法自然完满成立,所以可顿起的,即快速的)
观音慢问:慢之一字诸教所诃,今言起慢非相违耶?答:诸教所诃者,乃凡夫遍计之我及外道之神我,依此我故,而起于慢为大过失也,今此慢者,乃法身真我之慢也,真我无我,慢即无慢,如法华经云:我为世尊无能及者,乃佛之自谓,焉则为慢耶。(上面这个拟问答,主要是解说观音是我本体。纥哩字是我本具。我乃法身真我,法身真我是观音真身,所以是真我就无我了,所以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并不为过,以我自是观音方能起于哀救故,诸教所诃责的是凡夫遍计之我及外道之神我,用这个我而起于慢为大过失也)
登座必须入根本定,起观音慢。云何登座必须起观音慢与入定耶,殊不知施食一法,根于世尊作婆罗门时,曾于观世音菩萨处,受无量威德自在光明陀罗尼法,能变少食普周法界。夫如是,则观音是施食之鼻祖也,今我本「具缚凡夫」。不凭圣功而自作观音,必难乎其为有济矣,故起观音慢。究理言之,我与观音实无殊别也,观音是我本体,纥哩字是我本具。既欲起慢,先须入定,应观想自心如秋月轮,光明皎洁,中有白色纥哩字,此字名阿弥陀佛一字咒,‥。
如上述,登座必须入根本定,起观音慢。何谓慢? 所谓「慢」之一字即是显教中「大无畏」之异名也, 慢之一字亦即“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之旨。以我自是观音方能起于哀救故,所以先起此慢也。也就是说我本是具缚凡夫,要行此法,得先化身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观世音,才有资格代表他去救拔众生,这也就是瑜伽观想所谓的“起观音慢”,而“顿起观音慢则是不经过归依三宝、遣魔、变空及字种增长四个步骤即可快速进入“起慢”之谓。
【具缚】烦恼缚人而系于生死之牢狱,故名之为缚。具有烦恼者曰具缚。即一切之凡夫也。 注十疑曰:缚谓烦恼能缠缚人,凡夫具有,故名「具缚凡夫」。



穎太世澤 发表于 2014-8-2 00:50:05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4-8-3 23:26 编辑

【唐守礼书记】

原文按焰口施食功德无量,愿修习者无论观力何似,即符咒印诀,糜得真谛,承蹈讹舛,涂掩耳目,获戾天人。吾婿韩子敏求闻是说于石机和尚,慨焉兴咨,遂与室人淑乡独倾赀橐,而石机为之手摹登锓,爰成巨典,以求修习,将藉此功德,上益两尊人福祉,下益其子七郎八郎慧算者,而余则谓以法布施,功德不可思议,宁独此哉!故乐为之记。          佛弟子唐守礼书

白话浅译按焰口施食的功德是无法衡量,愿修习者无论观力到何程度,即视其符咒印诀的功力,若没学得真正的义理,踏入了错误,想要蒙骗众人耳目,是会获罪于神明。我的女婿 韩子敏向石机和尚求闻这个法说,不由感慨而兴叹,遂与妻子淑乡独力捐资钱财,而石机常师帮忙手绘登板刻印,终于完成此部巨典,以便人们求得修习,将藉由此项功德,上祈助两尊人福祉增长,下祈助其子七郎八郎成为聪敏有为的人,而其余则用以法布施众生,这个功德不可思议啊,我怎么可以独知此事!故乐意帮他写这个记。    佛弟子唐守礼书



由此记所述,可以明了几件事:一、「瑜伽集要图像焰口施食」一书 是韩子敏与妻子一同捐资刊印二、「瑜伽集要图像焰口施食」一书 是石机和尚负责手摹登锓 。在前文袾宏的「瑜伽集要图像焰口施      食序」即已提及「石机常师,两工图翰,乃书其文而像之。」三、 唐守礼为表彰其婿捐资刊印这个功德而写了此记。而幸亏有此记,不然许多信息我们无从知道。



页: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查看完整版本: 北平"人和纸店"的民俗神祇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