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tou 发表于 2024-5-3 18:08:26


tiantou 发表于 2024-5-4 21:43:34




4036【李老】
公园里走步绕圈,身后跟上位老者打招呼,是李老。这回认不错了。一个小区住着好多年,只在前些年才结识了李老师,李老师的老伴也姓李,接触不多,没怎么说过话,因为难得碰到,路上见到了我也未必能认得出来,除非他们老两口走在一起。今年开春后,经常到公园内溜弯,多次碰到,打过招呼,算是记准了。
李老长我们一轮多,大概往九十去了,没问过他岁数,从李老师那推算的,看着李老的面相要长几岁吧。李老身体不错,退休后一直在京郊务农,李老师没兴趣,李老就独来独往好多年,每次往返都乘公交,我去过他家园子一次,沙河机场边上,下了公交车还要走出一站地吧,下趟乡旅途劳顿。园子有两亩,果子结的比菜多,种菜麻烦,收果子省工,八十以后种着有点吃力。两年前地让村里给收回了,顺坡下驴,李老师说不种就不种吧,一个人跑来跑去的让人担心。李老这十多年的农工经历落下个好身体。
路遇打过招呼,李老问起什么时候回来的?我说比你们早二十天吧,回来一个月了,天气热了,赶紧往回走。
李老说:你们海口不如我们琼海气候好,更热,原来海口有交通上的优势,现在我们博鳌这也有了航班,我们也方便了。
我说是啊,方便了就多走走,至少每年走一趟。你们那边要是没房子,大概也不会年年往过走了。老人也要多走动。
是啊,我是三四年的,要是能活到明年一月,我就九十了。李老给报了岁数。
还有什么问题吗,看你溜弯走路比我们还快,哪像九十的!李老的神情看来对我的实话实说表示认可。
李老也不是哪都好,耳背,对方一张嘴,李老就往身前凑,耳朵往前贴。耳朵不好,眼睛好,已经有几次,我还没见到他,老人的视野有点窄了,他那里先扬手打招呼。
我问起李老师呢。她还没出来呢,她打拳,我走路。
我问:每天你走多少呢?两三圈吧,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加起来有八九千步吧。
走您的,我们走的慢,慢慢溜达。让过李老。李老那加快了步子。

tiantou 发表于 2024-5-5 21:51:01




4037【感知】
去看二舅,姻亲中最后一位长辈。已经不认识我们了,去年就不认识了。看还是不看,看了心里也不好受。
高龄老人九十有四,每日卧床,吃吃睡睡,有表妹两口照顾着,主力是两位受雇的阿姨。其中一位跟随多年,对老人的情况熟悉,对症护理,又有亲人床前呵护。老人的状况逐年转好。比前些年住院期间好多了,住院时吃不好,睡不好,鼻饲为主,老人营养不良,皮包骨头,身上褥疮,断然出院,回家调养。比较住院时的各种监控手段,现在家庭也可以实现,血压、脉搏等各种指标实时监控,关键是家人是否上心。久病成医,在家人的尽心尽力,及时用药,并没有大病的情况下,主要的是营养的摄入,现在的能吃能喝保障了生命力的平稳,运动与按摩,加上亲人的关照,比在医院度日的条件要好得多。
每次家属去医院拿药,都要与医生沟通,汇报各种生理指标,新的症状可以拍了片子拿给大夫看。调整用药和新的医嘱。
老人醒来,过去看望,老人看没看到我们不一定,声音是听到了,喃喃地磨叨闺女的名字。不是的,你再看看,谁看你来了?老人摇摇手,磨叨起辽南的老家,这回差不多,老家人,外甥女来看你了。老人摇摇手。摇手就是认出你们,与你们打招呼。
表妹说起父亲这辈子不容易,更要善待唯一的长辈。老人家九岁时鞍钢学徒,跑跑颠颠给“抗联”送信,后来打日本,打老蒋,一直打到海南岛,转业后国防建设,种过橡胶……前一段老人看了电视剧,说的五十年代海南垦殖橡胶园的故事。老人的亲历,观后感喋喋不休,滔滔不绝说个没完。与大夫沟通,医嘱说老人宜静养,控制情绪,减少耗费。电视不再看了,清醒时聊聊天,不能累着。
中午开餐,老人已经上不了桌,躺着进食。食物打成糊状,副食为主,高蛋白食材,两位阿姨,你一勺,我一勺的喂食,进食顺利。老人胃口不错,但也挑食,味道不对的就不吃,家人要变着样的保证进食量。
老人面色好,红扑扑的。幸福的晚年,难说健康,长寿可期。


tiantou 发表于 2024-5-5 21:52:25





4038【桃李】
一早小姨传过来几张照片,她们当日小聚,聚餐,其乐融融,老两口神采飞扬。真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远方的学生过来看望老师,三位本地的,两位来自中国大陆。
小姨的同学我多数都见过,一共不过十多人。后来教书,教过的学生就太多了,看照片上的几位,与我的年龄不相上下,花白了头发,都是退休老人,得空聚聚。
小姨文革前进入大学教书,三十年,桃李满天下。与我说起过,她的学生分为三批,第一批文革前进校在学的,刚学了两年就停课闹革命,耽搁了几年分配工作,学的半不拉的,后来各行各业的都有,这批当时被称为“太学生”大概是分配前又“回炉”找补了找补。第二批工农兵学员,有好几届,那十年八年,课程学习自然受到干扰,但这批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最密切,那时有开门办学的安排,老师带着学生一线实习,七十年代中后期国家大批引进的成套设备有巨大的工作量,一去两三个月,翻译外文资料,师生“三同”能不熟稔吗。几十年过去了,异国他乡的,不时地有学生过来探望,出差或旅游,得空的就过来,还多是这批学生,他们陆续都到了退休年龄。第三批是文革后的新学生,老师上课来,下课走的,来往不多,后来的联系少。
老师这职业好。什么时候都有学生惦念着。不管是大中小学校的,一张白纸时,都被老师点染过,传授知识,行为世范,老师的音容笑貌永远留驻学生心中。
想起那年小姨返国,我陪着去看她的大学老师,老师,一对夫妇,正巧与我同住一个小区,隔壁的一栋楼。那之后即便再没过来,也委托我一再转达问候,学生出版的新书让我送上门去,楼下溜弯时遇到时通个信息。陈老师,武老师有两年没见了。她楼里的邻居说,跟上儿子去上海定居了。高龄都九十好几了。


tiantou 发表于 2024-5-6 08:05:14

4039【本周89】


●浙江丽水育英小学的80岁教师叶玉英收到劳动节最“凡尔赛”礼物,64年教龄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五一”假期经南沙口岸进口的新鲜榴莲预计超2.4万吨。


●“中国第一展”广交会闭幕,24.6万境外采购商参会创历史新高。
●多条高铁线路票价开涨。
部分热门高铁线路票价将在6月开启涨价窗口。武广高铁公布票价表显示,武汉至广州南二等座2024年6月15日起公布票价为553元,而此前公布票价(现执行票价)为463.5元,提高了89.50元,涨幅19.31%;票价表还显示,武广高铁其余区段票价均有相同幅度的涨幅。沪杭客专将上海虹桥至杭州东二等座现行73元票价提升至87元,涨幅19.18%;沪昆客专将其在浙江、江西和湖南境内的线路票价进行了涨幅,如杭州东至长沙南二等座现行405元票价提升至485元,涨幅19.75%,将杭州南至南昌西二等座现行257元票价提升至308元,涨幅19.84%:杭甬客专将杭州东至宁波二等座现行71元票价提升至85元,涨幅19.72%。


涨价潮启动。


●为期一周的联合国治理塑料污染新一轮谈判4月30日在加拿大渥太华结束。
 此次谈判旨在制定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塑料污染(包括海洋环境中的塑料污染)国际文书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的第四届会议,该委员会希望在今年年底前制定一项关于塑料污染治理的全球协议。来自170个联合国会员国和480多个观察员组织的25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轮谈判。
中国代表团会后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本次会议受到各方高度关注,经过7天高强度的磋商,各方在会前零案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意见,案文的修订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巨大分歧。要实现今年年底前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文书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各方聚焦塑料污染核心问题,充分尊重各国国情和能力,求同存异,携手并进。
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2022年3月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通过《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决议指出,建立一个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到2024年达成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涉及塑料制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其生产、设计、回收和处理等。计划中的最后一届会议将于2024年11月2在韩国釜山举办。


肯尼亚的“禁塑令"效果极佳,重罚推动。反观我们这里的垃圾分类,(北京、海口)形同虚设。



tiantou 发表于 2024-5-7 22:03:19

4040【不可貌相】
公园的北面的小运动场有一组攀登架,已不是我们小时候玩的四四方方,横平竖直的那种,只供爬上爬下的。现在可多功能锻炼,不仅可攀爬,而且可供锻炼全身的肌肉,招贴板上有指引,指导如何动作,活动哪块肌肉群。而且老少咸宜。小孩子猴子一样上了顶子,一丈多高,老人抓着底下的杠子,上肢下肢都能较上劲。中部有球体,有把控的圆环和横杠,如果做引体向上,仅抓手就有多种选择。引体向上是最简单的锻炼方式,有把子力气就可以练起来。可很少见到有人去练。多是小孩子攀爬,上蹿下跳的,底下挺厚的橡胶垫,摔了不怕。
午后的公园,多小学生,不乏教练跟着指导练习跑步、跳绳的,这都是体育测试项目。中学生少见,有过来踢球的,中学生大概更多的是在学校操练,不像小学生到点就离校接走。所以不大看得到中学生的训练场面。但媒体多有报道,学生的体质,以十年计,是个下降的曲线,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等等。
其中男生的一项体育锻炼标准:单杠的"引体向上"完成10次以上得10分,为优秀;8-9次,得8分;6-7次得6分;4-5次得4分;完成3次得3分,为及格线。前些年看到过报道,中学生的这项指标大面积的不及格,不少学生连1个都拉不起来。不过
”引体向上”是中学体育会考选择项目之一,二选一的项目,学生完全可以避难就易。
说体能的一代不如一代是有根据的。我们少年时,至少在六年级时,引体向上不是难事,七个八个,十多个,男生很普遍。没有体育会考,体育老师没做要求,就是在杠子底下玩出来的,争强好胜,看谁来的多。那时我的手上就有了十个膙子。高难度的动作不会玩,简单的引体向上是最基本的。 现在的孩子一是户外玩的时间少,其二比老一辈少年时身大肉沉了。
开春以来,我常来园子里溜弯。来到架子下面有时也抻吧抻吧,做引体向上,开始时做一个,胳膊乏力,双手勒的生疼,好久不与杠子较劲了。据说屏住呼吸爆发力与老人不宜。少来几个循序渐进的应该问题不大。
今天卯了卯劲,做了五个。边上一位短打扮的老者,花白了头发,看着比我年龄稍大,也窜上杠子,一气完成了十个,杠子拉到下巴颏以下,完全标准。跳下杠子,拍拍手走了。

tiantou 发表于 2024-5-8 13:08:11



4041【坚果】
翻杂志《博物》,坚果专题,介绍二十多个品种,当下人们食用的近乎一网打尽。木本植物的坚果和草本植物的坚果,前者核桃、杏子、榛子、腰果……,后者主要是花生和瓜子。拉拉杂杂的,绝大多数都品尝过,其中不少吃其果实却不知它们的来路,甚至有相互混淆的。小记几种:
开心果。我第一次品尝时,已经是九十年代初了。同事,陕西的林老从北美出访回来,给了我一小袋子。头次见,白白净净的硬壳,咧着嘴,里面果实上带点绿丝,嚼了,脆,香喷喷,名字起的也好,喜兴。那之后很久,市场上才见到它们的身影,显然它属于外来物种,进口的。现在长年可以吃到,只是贵点,大老远来的,贵也有道理。看文章中的介绍,此物并非完全舶来品,文中说:开心果,学名为"阿月浑子",近年来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坚果作物,起源于中亚,有3500年栽培史,我国在唐代由波斯引入。开心果我们的古人也曾采食过。近代不见了踪影,我们见识短的,一直没见到。大概与麋鹿的经历相似。文章没有提及是否引进栽培。
坚果中最普及亲民的就是核桃了。城市里普遍种植核桃树,我住和平里六区时,楼区里主要的树种,应该是五十年代建楼时同期栽下的。秋后,谁动手谁收获,去了外皮晒干后,用门夹子去掉坚硬的外壳,食其肉。也是在九十年代,我去西安出差,上门林老家拜访,林老送一包纸皮核桃,用手按压去壳,也是头次见,几分惊奇。现在每到食用这两样,我常常想到林老。
榧子。我早年吃过这东西,南方的山货,吃起来有股异香,说不上好。后来就没再见,在坚果排行中它是小众,是中国特有的品种。前些年吃到碧根果,我以为是榧子,个头模样都差不多,略小,只香气不够。现在知道认识有误。
碧根果。近年经常网购这东西,果实与薄皮核桃类似,油性大,更香。当榧子糊里糊涂地吃。文章介绍其为美国山核桃,原产于北美洲,19世纪末由西方传入中国并开始种植,现在华北、江浙、东南地区、四川等地有栽培。碧根果,我是近十几年才吃到的坚果。
腰果,我小时候家人从南洋捎回来的。觉得比花生好吃。打开国门后,这东西才多起来。听说在海南也有种植,至今它的活体不曾见到,图片上的腰果(如图),鲜活状态时上面如苹果般的果托,下方果实为腰子形。"腰果苹果"上面的果实甜腻软糯,可当水果吃,绝大多数人都没吃过。下部才是常见的腰果。腰果在《本草拾遗》中记载有润肺、去烦、除痰等多种功效。

tiantou 发表于 2024-5-8 13:28:30



4042【提纯复壮】
东北地区林地多,多产坚果,松子、杏子、榛子、橡子、瓜子……
榛子在东北丘陵地常见,早年边地有”小秋收“一说,农家忙碌大田之余,田野山地里打柴禾,收榛子、蘑菇,秋后的野果子。我应该也见过,只是没大注意,视而不见,不曾采集过。图片中,榛子棵上的果实长成菱角样子,绿绿的。脱粒之后才是圆粒状。野生榛子个小,壳硬,果仁更小,吃起来挺费事。现在市场上出售有大榛子,是与欧洲榛子杂交后种植的,个头有野榛子两三个大,加工过的也好去壳了,可满足口腹之欲。
这些个山货,同时也是飞鸟小兽的食物,它们的主食,以此为生的。人类自古采食,到了近代食量大增,一方面继续与鸟兽争食 ,另方面大面积种植 人工林 。
有年在返回航班上遇到一位新疆农科院的年轻人,北美加州的访问学者,在彼国待了一年,研究美国大桃仁,如何引进消化改良我们这边的巴达木,两边叫法不同,同源同种。
人工培育改造。一是改造品质,将其中的不良要素剔除,即不好的口感 比如苦杏仁变成甜杏仁,内容变质。再者,硬皮核桃变身纸皮核桃 ,给吃货提供方便。再不行的,机械加工打出切口,如夏威夷果的食用。
人工种植大面积地提高产量。如瓜子,西瓜、南瓜、葵花籽。中国人大胃王,能吃,会吃,嘴巧,嗑瓜子首屈一指。中国生产了世界上最多的南瓜和西瓜,产量世界第一,中国人早就实现吃瓜自由,一年四季吃,好吃不贵,当下的西瓜不过两元一斤。年产南瓜子50万吨,西瓜子45万吨,吃下最多的瓜子。葵花籽的生产也名列前茅,年产270万吨,榨油为主,嗑瓜子为辅。
橡子也属于坚果类,橡树、栎树的果实。我们知道的是橡子面,上辈人吃过,为填饱肚子,不得以食之,如在日据时期的东北,华北吃的橡子面和杂合面。据说现在还有吃,提取出里面的有害物质之后,也有作为炒货的。
白果,银杏树的果实。可作为药用,炒熟了吃香喷喷的。我最早是从小同学处蹭来的,吃过几颗,人家当药吃的。作为炒货多吃有毒性。也可以烧了吃,餐馆里的"西芹百合"中点缀几颗,还喝到过白果粥。这些年,市内银杏树种了不少,到秋后常见到捡拾白果的。我们小区北面有几十棵银杏树,上周走过,树下密密麻麻的白果正在回归大地。食用白果的人不多。


tiantou 发表于 2024-5-9 22:10:16

4043【干果】
坚果现在应有尽有,贸易天下,远道而来的食物,不时有新品加入。凭票的困难时期,逢年过节,城里的各家各户有花生瓜子摆在案头,不多,够过节吃的。首都优先,其他的大城市不一定有此优惠,因地制宜,看各地商业部门的本事了,能否从农地收购上来,供应市民。坚果只此两种,其他的,核桃、榧子等,季节性的,能不能买到不好说。产地会好多了,自产自销的一大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松子、榛子还是能采到的,农家自有这种积极性。农贸市场上琳琅满目,七十年代初,我几次逛密山集市,土特产蛮丰富的。有一年回京,我带了一提包葵花子,进城这都是稀罕物。连队里自己种的葵花,成片种植,一种几十亩,上百亩。大概没有上交的任务。产的多,我们也没吃到多少,就没有养成吃零食的习惯。
瓜子中的西瓜子在每年的夏季都被留下来,晒干了上锅炒。也是一种吃食,西瓜过季了,西瓜子殿后,果仁小,聊胜于无。当时一种被认作西瓜子的大瓜子,其实是打瓜子,店里出售的,带咸味湿漉漉的,比自家的炒的西瓜子好吃多了。好多年后,甘肃产的正林瓜子,大桶小桶的,有心吃,牙不中用了。
坚果之外还有干果,各种枣子,可能是价格高,小店常年有售,包括果脯类的,曾作为“北京特产”畅销几十年,现在的选择多了,不少人回避这些个高糖的食品。坚果,干果这些一般人家中并不常备。小孩子很少有这类零嘴吃,因此也没有馋嘴的毛病。在胡同院子里住的时候,串门经常的,出了东家进西家,跑进跑出的,邻居没人招待小孩子,也实在是真没有。大人串门有点正事,只要不是过季,也就是招待茶了。
现在干果已经不吃了,坚果倒是常备。好吃是其次,想着它含有多种有益的元素,补钙、补铁还有什么维生素。也不用想着招待谁了。还有串门的人吗?老友聚会都去了餐馆,左邻右舍还有来的吗。

tiantou 发表于 2024-5-10 17:38:42




4044【清扫】
马甸公园内打药,杀虫子,小车拉着药罐子,喷雾器朝向树冠,那么高的树不可能覆盖得了,赶不尽杀不绝,虫子往高处迁居。年年剿灭,生生不息。
网络上看到一段小视频“虫子食堂”某地菜农推广绿色种植,不施农药,同时在地里留出数亩的菜田,专供虫子享用,农人田间地头劳作时絮絮叨叨要求虫子们去专用食堂用餐,不要祸害自己的菜地。一连多年,效果奇好,睦邻友好,虫子食堂外面的菜地没了虫灾,农人舍弃了数亩菜地的出产,省去了农药的投入,与虫子相安无事,各得其所。人与昆虫的相通,真的吗?一切生物都要生存下去,相恨相杀还是和平共处。大千世界杀来杀去许多年,未来科技会找到新的出路,或许与昆虫的和解要先于人类自身。
连续几日的喷洒作业,k刺鼻的药液连带着将不少游人也驱赶了。我转到相邻的遗址公园,北土城。祁家豁子以西这一段城垣绿地比较粗放,浇水都很难得,地面干干巴巴的,二月兰开过了,还有少量蓝花花,蒲公英的黄花成片开放。除了开春后见着工人沿着河道栽下草棵,就很少见到园丁在这方伺候着。不像马甸公园,喷药之外还经常响起噪音,修剪枝叶或是给草坪剃头,从夏到秋要好几轮。
土城这边需要照顾的是小月河的河道。这几天一筒子河水向东流,城垣豁子西面有道水闸打开了,闸前有道栏索,将漂过来的杂物拦住。岸边修了个传送装置,河道工近两日在打捞水中的杂物,主要是疯长的水草,船上堆积的满满当当,一趟趟地运过来,靠泊岸边,一叉子一叉子的挑起,将水草杂物转运上岸。
挑动水草的工人住了手。见他拾起个比巴掌大的东西,端详着,是只乌龟,他谨慎碰触的样子,显然是个活物。扬手抛出,咣当落在"码头"上。工人接茬劳作。好一会儿,那小家伙动了起来,四肢招摇,脖子伸出,打个挺儿,翻身落停,是只黑黄壳的乌龟。歇了会儿,四下张望,匆匆爬起,步子挺快。回头看那工人,不理会的样子,继续挑着水草。再回头时,乌龟不见了,没有下水,就近钻进个洞洞里。找了条生路。




4045【装载】
不杀虫,虫子活跃,不仅吞噬叶片,树干上也掏洞,靠啄木鸟至多减少虫害。这些年,树木打针吃药,也见着挂瓶的,给萎缩的枝干输送营养液,还是生生死死的,不少树木属于夭折,没有多大岁数,寿终正寝。土城这边的林地上枯木朽枝明显要多,它的平均树龄高于马甸公园的,估计为六七十年代种下,躲过大跃进赶英超美炼钢铁的阶段,现正当壮年。这一段城垣下的坡地已经放倒了几十棵树,杨树多,立着的枯木,齐根伐,有的断头,上半截枯死,数米之上推了平头,也有侧枝斩断。主要是怕朽木枝杈坠地伤人。土城垣上方,是土著的各种杂树,应是自然生长的,灌木乔木混交,因为高出地面数米,缺水,长势不旺。高大的杨树林,人工种植的在下面。
一台卡车旁,八九个园林工人正在装车。伐躺下的大树有的一人合抱不过来,已被截成好几段,方便装运。车子差不多快装满了。两根大绳固定在车帮上,从车厢内的圆木上搭下去,几人扛着圆木过来放在绳子上套住。车厢上面的两个壮汉拉起绳子,车下众人齐心协力往上推举,上拉下推,一二三、一二三,圆木上了车上的“楞堆”。
我早年在山脚底下的木材厂干过一小段,归楞,将山上拖拽下来整根的圆木码放整齐,都是整根的,口径多为一人合抱的,十多米长,也是用两根大绳往高处拖拽,每根绳子四五个人。下面两个人拿着撬棍,调整方向,上面的众人吆喝着,往上拽。小的圆木,另外归于小的楞堆,四人或六人抬杠,上跳板,直接上楞堆。抬杠子是力气活,有危险性,怂人不敢上手。
几十年后,林场早就实现机械化。城里倒见识了手工操作。地方小,圆木的数量不多,分解后,个头不大,因陋就简装运。使用吊车,费用不菲,不值当了。
装载继续。油锯递到车上,哗啦啦锯断枝杈。这应该是地面完成的活,半空加工,不嫌费事吗。四位又扛过来一截圆木,每人分担一米,杨木不是好材料,轻飘飘的,大汉们累不着。举过头顶,走着。

tiantou 发表于 2024-5-10 17:41:35


tiantou 发表于 2024-5-11 18:57:48

4046【我们的日子】
又一部年代剧,讲述一年又一年。 年内已看了这是第三部年代剧,大都市的上海和辽南的小城。时间有长短,三十年,五十年,两代人的故事,我们经历过的。这一部《我们的日子》(湖北卫视播出)自八十年代初讲起,锦城机械厂家属院的三家人,“刘淑霞王宪平性格迥异但彼此包容;东方玉树傅莹日子艰难但乐在其中;杨大山方慧则过着令人羡慕的优渥生活。 三个家庭在同一天诞下孩子王雪花、东方宏及杨思宇。 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属于他们的故事缓缓拉开帷幕,孩子们经历着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考验,而大人们也要面对关于事业、婚姻与家庭的难题。 恩怨情仇将他们维系在一起。 尽管生活让人跌跌撞撞,但所有人都努力的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不平凡的幸福。”
故事主要以八零后孩子的视角叙述,他们出生和幼年的场景来自长辈的言传,小学,中学,家庭、社会……昨晚的两集,故事过半,已是九十年代末,孩子们准备高考,填报志愿了。
几个孩子也正与我们的晚辈同为八零后,他们的父母与我们同代人,共度八九十年代和后来的日子。看社会的变迁,上辈人的老去,同辈人的经历,小辈的成长,更多些身临其境的感觉。赋闲的老年人容易忆旧,电视剧一部部一集集与人共情。更多的是个人不曾经历过的,同在蓝天下的彼时,他人的世界与活法,别开生面。
城市居所不一,生存环境大同小异,改开的巨变,人心浮动。八十年代伊始的独生子女政策,九十年代的下岗潮,我们身边的许多人都经历过。看看小辈人的经历,他们的校园生活,作为父母的若明若暗,电视剧演绎了看。八十年代的小学生背着书包结伴上学,延续了上一辈的道路,那个年代鲜有家长接接送送的。中学校园的生活,于他们父母一代已经很陌生了,校园明亮了,统一着装的校服,丰富的社团活动,还有课桌上高高摞起来的教科书和练习册,我辈的几届人都不曾读过高中。看小辈人的叙述青春期的校园。




4047【小城春秋】
我看的上一部电视剧《乘风踏浪》说的地域是关外的兴城、锦西。 这一部说的锦城,虽说是化名,也是东北那疙瘩沿海小城,操着同样的口音,不同的人家。大厂家属区左邻右舍的故事,父一辈子一辈的亲情和恩怨。
经历过邻里关系的热络 ,大城还是小城,胡同院落或是厂区宿舍的排房,北京老城外的新区也有不少类似的排房,八十年代之前。
没有经历过校园青春期的激荡,我们中学的阶段太过短暂,没有过挑灯苦读的艰难,没有收获先辈留下的知识财富。校园青春是苍白的,但也有满满的憧憬,心向远方。
剧中的王雪花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与长辈争辩说:要考学去北京,离家走得越远越好。远方是大城市,是高大上。青春期的我们也是志在远方,有远方的召唤,“好儿女志在四方”前方是农地是边陲,也有逃离城市的幻想。当年上山下乡也是这么想的,一个个都如愿以偿到了广阔天地。
没有赶上青春期与更年期长辈的碰撞。我们的成长,远远少于独子一代受到的关照呵护。青春期在田野劳作中磨砺和销蚀,在蹉跎中长大成人。与我们的下一代碰撞了吗?好像也没有,擦肩而过了。
剧中的几位家长为子女安排未来的学业和前路,苦口婆心,自作主张,。王雪花们,八零后们高考生已有了自己的主张,不为什么主义,响应什么号召,自己的前途自己安排。
要将孩子们留在身边,要求报考本地大学,为孩子们将离别家庭求学远方而焦心。或许因为都是一个孩子的缘故。填报志愿的焦虑,两代人起了争执。且看今晚故事的下文分解。
千家万户,各式各样,同样作为八零后的家长,大概都曾焦虑过,是不是都随了孩子的心愿,孩子们发展的可好。
王雪花们都已经是人到中年了。开始操心他们子女的学业了。一代一代是如此的不同。


tiantou 发表于 2024-5-12 18:07:31

4048【本周90】


●本周中国元首六天访问三国,法、塞、匈。其中的塞尔维亚是后起的国家。但说到它的前身南斯拉夫,上点岁数的人还是比较熟悉的,在原中东欧小国中挺亮眼。在二战后的东西两大阵营中,唯一特立独行,没有参加华约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苏论战中,中方的《九评》中有一评:“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中方持不同政见。铁托总统领导下的南国到底是哪个阵营的?社会性质如何界定。在东欧地区,南斯拉夫算得上比较富裕的国家。铁托晚年,我们的文革之后他曾来访问,双方关系热络。改革开放的样本之一,中国的官员没少过去。只是铁托逝世后,南斯拉夫一年不如一年,经济下滑,民族矛盾,九十年代初最终分裂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马其顿、黑山6个国家。其中塞尔维亚继承了贝尔格莱德,
国人熟悉南国还在于七十年代末引进来的两部片子《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一时万人空巷,小年青一看再看,英雄飒爽,对南国多了些亲近感。
分裂后的诸国不再引人注目,几乎就没有太多的消息了。美国人后来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由此全民共愤,中美渐行渐远。
看这次中塞国事活动的报道,中塞两国正在着力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扬光大中塞“铁杆友谊”,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塞国的蜂蜜、红酒、牛羊肉等农食产品备受中国消费者喜爱。
以铁杆来加持友谊,不多见。大概是带有些个人色彩的修辞。铁杆,中性词和偏贬义。有过铁杆庄稼之说,还有抗日小说里的文学人物刘魁胜也被冠以铁杆。


●门口的超市鸡蛋售价3.4元/斤。价格算低的。这些年我买蛋都是小包装,一盒一打,小包装拿着方便,吃着新鲜。注意到大包装,一托盘30个,价码20元到30元不等,不同的季节。对单价有点模糊了,不好说一盒多少斤,好像也不标着,鸡蛋大小,一斤8到10个吧。算下来怎么也是4、5元的价位。
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价格,一斤3.6元多。据介绍,近期鸡蛋价格下降,一是受近三年鸡蛋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对生产端的刺激,规模养鸡场的扩张速度加快,特别是一批现代化规模养鸡场正在快速兴起,这些养鸡场存栏高、用工少,产能很高,造成市场供应阶段性偏多;还有就是当前玉米、豆粕等原料价格下降为鸡蛋价格下行提供支撑。
据农业部门监测,4月份全国鸡蛋批发价格为每公斤8.2元,环比下降3.64%。后期来看,全国在产蛋鸡存栏稳中有增,预计后期鸡蛋价格震荡偏弱运行。


tiantou 发表于 2024-5-13 21:44:16




4049【软着陆】
小孩子的身体最重要,起跑线没那么重要。当下患上抑郁症的多,且年轻化,不能不说日积月累的结果,打小没坐下个好底子。都说学生卷,八零后的孩子也赶上了一小段,高中阶段的学业负担沉重。现在他们的孩子一零后都在中小学,比他们的父母一代更卷。卷到了极致就开始躺平一大批,先是父母们明白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最重要,落下个好身体,才能走好人生的长征。再看一代代学生走下坡路的体质,力量、耐力,还有肥胖率、近视率。教育部门有历年统计的结论,家长对自家孩子还不清楚吗。练起来,有教育部门的体育锻炼指标,家长们自觉的动力。周末公园里小学生多,低年级的,不少是练体育的,从娃娃抓起。
北边小运动场上,几个学生在练跳绳、练立定跳远——这两项都是未来升学考核的内容。家长在旁指指点点,不练光说,说动作要领,应该怎样怎样,家长用手机拍下孩子动作的视频放了看,指出哪个不得要领,网上还有跳远的慢动作的示范。
近旁的两个小姑娘在翻跟头,双手侧翻。这个项目没有列入考核指标内。我们小时候都翻过,至少男孩子都翻过,能翻好几个,只是没有老师辅导,否则能翻得很轻松和漂亮。现在小姑娘也翻起来了,其中一个还来了个单手翻,这就有技术含量了。我从来没想过尝试一下。
小姑娘又换了花样:单腿立着,双臂展开保持平衡,然后抬升一条腿成九十度,身子下沉缓缓蹲下。一个做完,另一个小姑娘也不含糊,也稳稳地蹲下。
这动作简单,我也试试。先活动活动腰肢,拍拍大腿,踢踢脚,单腿立起,试试下蹲,半程收住,觉得还成。调整姿态正式开始,身子缓缓下沉,愈来愈低,突然收不住了,一屁股坐到地上,只觉得那条抬起的大腿膝盖以上的部位一阵剧痛,抽筋儿了。
底下无大碍,有丰富的脂肪垫底,地面又是塑胶的。疼痛的部位是拉伸所致,平日缺乏这块肌肉的锻炼,抽冷子抻一下,受不了。坐在地面好一会儿才爬起来,还好,疼痛感减轻,一瘸一拐走起来,走到公园门口,好了。
看似简单的动作也不能弄险。

tiantou 发表于 2024-5-14 15:31:43






4050【临门】


一早起身,左脚腕子不得劲儿。凡事皆有因果,往回捯,想昨日下午在小运动场上抵近软着陆一次,抻了右大腿前脸肌肉群,无大碍,隔了半天完好如初了,这块肌肉是身体上最皮实的部位,小毛病自我迅速修复。想起来了,在下蹲运动之前我还有过球场的经历。
小足球场绿草茵茵,阳光西晒,半明半暗,空无一人,难得的空挡,成人在班上,小学生还没下学,只有个足球孤零零地卧着。球场外有疑似父子俩的在练跳绳,为父的投入,记表又录像,还把孩子的上臂用绳子捆扎住,摇绳时只允许小臂抖动,小孩子懒懒洋洋,连声抱怨累了累了。
我进了球场,扒拉足球。知道是那爷俩的,踢踢无妨的,场子里的球姓公,从来都是你争我夺,不必客气。认识不认识的,进来打个招呼就可以加盟选边踢起来。五人制的球场,场子上经常会有二三十球员对抗,混战一场颇为激烈。
盘球跟进,球不粘人,总是离我而去。用脚颠球是基本功,一而再的尝试,没有超过5个的时候。我还是少年时踢过一段,瞎玩,没有被训练过,有一年两年的,几乎天天下午的课后在球场上,满场跑,满头大汗的,那一段特别费鞋。后来基本上就告别了足球场,在广阔天地时,有次在新轧好的大场院上踢过一场。还记得最后一次参加比赛,九十年代初了,那时在西郊办公,单位组织各部门球赛,在比邻的师院附中的足球场,没踢几场我队就被淘汰掉,那次明显感觉体力不支,只能在场子后卫线上打阻截,上场没踢多会就上气不接下气。早就过气了,哪像小年青那般生猛。那之后再没像样的踢过。
小足球场也都划着线,将球置于罚球点上,临门一脚,进了。盘出球来再射,不同的角度。换上左脚,一脚开出,偏了……
跑跑颠颠与球较劲,不过十分八分钟,汗下来了,罢脚。低头看看,沾染了两脚的碎草叶子,塑料草叶。
想起来了,左脚腕的痛楚就在此。左脚难得大脚开出,早年相对缺乏锻炼,现在突然委以重任。当时并不觉得,一觉醒来,有感觉了。

tiantou 发表于 2024-5-15 17:29:29

4051【活动】
公园内的甬道上熙熙攘攘的老人家急匆匆地赶路,前呼后拥的,赶紧闪到一旁让道。众人走到东面的岔道纷纷立住,举起手中的小纸片,有年青人拦着,接过小纸片,盖上章。到此一游的意思吧。明白了,这大概是附近小区居委会组织的健身活动,有奖参与。后面还有年青人,跟着拍片子的,一定是社区居委会的干部,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人过留名,办事要留痕。作为组织者,活动一场要记录在案。活动有策划预算,有人数统计,过程叙述,也要有照片佐证。或许过几天社区的宣传栏里会有图片亮相,年终工作小结也需要图文并茂写上一笔,日积月累完成社区年度的关键业务指标。
“关门处"要签章,说明参与者走了过场,抵达了目的地。凭着手中带章的纸片,到居委会领取奖品。类似活动,我参加过一次,好多年前了,楼里的邻居给我的”票“——并不是属地居民户口在此的,想参与就能参与,这类有奖的好事,还需要”关系“在此的,或者是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才能拿到入场券。上一次,也是在这个公园组织的活动,老人家们从西北门进,绕行一圈,再回到西北门,盖了个章,然后到小区居委会排队领了两卷厨房用纸。活动是我们社区居委会搞的,之后再没遇到过。看看周边的老者们,没有认识的,小年青都是生面孔。今天这场活动不是我们小区的。
居委会为最基层组织,提供不少服务项目,每周都有些活动,我们这个小区周一的吹葫芦丝,周四的写大字。楼里的邻居有参加的,据说还有合唱队,我没碰到过。社区有图书馆,老年驿站的食堂也是他们招商过来的。只是各项活动参加的人不多。
有些退休老者的组织关系落在居委会了,每年都要搞些活动。昨天,碰上一回,在北区楼前的椅子上坐着,络绎不绝老人家们纷纷过来这边的小教室,好几位熟人,行动不便的也过来了,推着小车助力,走楼梯够难为的。看到了李老师,一问,是“组织活动日”,都七老八十了,通知活动就过来参加。李老师的老伴没来,九十了,耳背,来了听不清,不掺和了。陆陆续续从身边走过,好几十人呢,小教室里能坐下吗。

tiantou 发表于 2024-5-16 18:49:47



4052【预警】
上午,公园长椅上歇脚,翻看手机。小区物业发来"消防演习活动告知":今天午后在小广场举办消防知识培训和消防器材使用技能的现场演练,物业人员,居委会人员参加,希望业主们也踊跃参加,共同维护社区安全。
近十点的时候,往家转,快到小区门口时,一台红彤彤的消防车从门前驶过,没闹出动静,两扇大门敞开着,过门前而不入。它们也来这边溜弯,大概这也属于日常训练,消防人员要熟悉周边地形道路,楼宇情况吗。我加快了步子往门里走,省得还要刷卡走边上的小门。
转过来,一眼见到大门内的东侧楼前停着消防车,携带水罐的那种,这是遇到火情赶场子来的。往顶上看,没啥变化。有居民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往门里走,还有一台呢,停在楼门口,没见支出云梯也没见水龙带,地面也没水迹,往上看也没见烟熏火燎的样子。一位消防员正在地面收拾他的氧气瓶。看来扑火已经结束,也不是啥大火,来了三台车,第三台没进门就撤了。
凑到人堆前听了个大概齐:燃火点是四楼一家的厨房,浓烟弥漫至楼道和电梯,楼里的邻居敲门无人应答,赶忙报火警,通知物业。物业人员过来才敲开了门,浓烟喷出,见了明火……东楼的邻居说房主是位九十岁老先生,生活由保姆照顾着,有时见到坐着轮椅在外面转悠,保姆推着。起火时,只老人独自在家,不是砸门,老人还不知道呢。万幸的是发现的早,又是白天,老人没受到肢体伤害,火被及时扑灭。想想挺后怕的,这要是夜半着起来,火势蔓延,后果就难说了。
不知火是怎么燃起来的,邻居们也不知道。老人大概不会自己做饭吧。保姆出去买菜了?忘了灶上的火?不知道。老人失误,年轻人也会失误,防不胜防的,总会有这类事情发生。
傍晚看到了物业发过来的片子,参加培训的众人在操作器械。消防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火灾及时处理,减少些损失。去年,物业给每家发放了报警器,预防燃气泄漏。我家赶上了一次,开着窗户,吹灭了火,还是老伴的鼻子灵,报警器一声没吭。至于像上午的火险,报警器也无能为力。想想也是很难避免的。
自求多福吧。

tiantou 发表于 2024-5-17 12:24:39

4053【日常】
进楼门前见到楼里的刘太。拎着包包往外走,老伴搭话:干嘛去?打个招呼。
刘太说:买馒头去,中午吃。我现在一直买这家的馒头,好吃,我买过好多家了,咱们边上的好几家,包括南边的”宫门口馒头"都不如这家的好吃,它这的馒头揉的好,掰开里面一层一层的,吃起来有面的香味。
是哪家呀?人家货比好几家推荐给咱,咱们哪能见好不收啊。赶紧发问。
出北门往西,小超市里面那个卖主食的。
知道知道,我买过他家的丝糕和窝头,上周买了他家的槐花窝头尝尝。没买过他家的馒头。
槐花窝头?还没吃过呢,刘太说,槐花现在卖的不便宜,那我也买点尝尝,还没吃过呢,好吃吗?
老伴说有槐花的清香味。买个尝尝吧。
你看我还带着小锅呢,李太说着展开口袋让我们看,他新蒸得的热馒头不好放进塑料袋中,直接放锅里。
隔日,食堂买饭往回,绕个弯子,去买馒头。
小店的面食多,十多种。馒头都打着包,每包5个。问:馒头一个卖吗? 卖,一元一个。再来个丝糕。一共4块。打包递出来。
人家说你家的馒头好,有面的香味,怎么做出来的?我问。
面不一样,做法也不一样。
你是山东什么地方的人呀?我上次问过,没记住。
我菏泽的。
菏泽牡丹,我说:我胶东人,我们老家也是馒头做的好,我们那里发面用"引子"小米蒸熟发酵后晾干备用,每次发面掰几块。你也是吗?
我不用引子,我用老面发的……
又有人过来买烙饼了,招呼着。
晚餐吃馒头。够劲道,但没吃出香来,也没见里面的分层。他的馒头两种,圆的和方的,下回我买他的方馒头尝尝。
日常就是柴米油盐。

tiantou 发表于 2024-5-18 16:47:58




4054【晒阳】
开春以来,几乎天天去周边的公园里溜弯。近处的这家,沿着园内的塑胶步道走一圈的距离七百米,有时走到北头的运动场。如果人少,停下来运动运动,然后接着走,一圈下来后,找地方歇脚。上午通常人多,不一定有座位,下午好些,一定虚位以待,不过这个日子有空座位时未必就愿意坐下,太阳晒的木板挺热,走得有点热,都想找个阴凉地落座,先到先得。天气凉的时候,正相反,谁都追着太阳选座。
也有不同寻常的主。今天在小足球场旁,场外一溜长椅,只最南头的一张被占据了。午后的斜阳,为西面的大楼遮挡,这片球场,北边阴凉,南头暴晒。南头的老者,还是驾着电动轮椅过来的,已然躺在长椅上一动不动,背朝着太阳,晒阳呢。已然30多度的气温。
老年人是最喜晒阳的群体,我们年轻时就见着老辈的人,公园内,街道旁,背风处晒太阳,冬天,有时外面比家里暖和。但夏天晒太阳的不多,晒也都是被动的。趋利避害,夏天都是哪凉快哪呆着。尤其是七八月份,防中暑。现在资讯发达,给老年人推送不少养生内容,一到冷天就推送晒太阳,种种的好处,如何晒,晒的人体部位,晒的时段,时长。到了夏季,通常是防止晒伤并搭配防晒用品广告。晒太阳的利弊得失家喻户晓。
公园里小孩子多。在阳光地里跑着,不在乎热不热,不少已经小麦色的皮肤,健康的肤色。夏天晒阳也有好处。
不光老人,现在年轻人也讲究,不过他们的闲暇时间不多,难得抽出专门的时间晒阳。其实,只要走在户外,没有被阳光打到,散射的光线也是普照万物的。这个日子,步道上行走时常见有脸部遮遮掩掩,悬着布片,姑娘多些,讲究脸面的,是怕晒黑了吧。见着个年轻人,用花衬衫蒙住头,背对着阳过伏在长椅上。我们在阴凉处坐了片刻起身,阴凉地也不凉快,她那里蛰伏了多时。
阳光暖和躯体,应该还有其他好处吧,比如消毒杀菌,晒被子和晒人都一样有好处。现在抑郁的人多,补阳驱除阴气,不知中医怎么说。晒阳自然就补阳,不花钱的疗愈。

tiantou 发表于 2024-5-19 18:49:24





4055【新苗】
清早出去买早点。晚间下过雨,地面湿漉漉,重归凉爽。周日,上班族,学生们的家常懒觉,起早的人寥寥。见到一条狗和身后的人。街道清净,街角处只剩下一辆自行车,小黄车小蓝车全消失掉。写字楼里的人歇了,街就净了。
拐到东街上,街边新立起一溜小树,数了数六棵。这里拦着施工有十来天。开春后这边的几棵行道树一直没返青,已是夏初,街两边的梧桐树枝繁叶茂搭起天棚,唯独这几棵无声无息。十多天前伐倒了,电锯哗啦啦,但根难去,树大根深,这溜树有三层楼高,电锯、撬棍,挖地三尺忙和好几天。昨天见到卡车拉过来熟土卸载路旁,今天树立起来了,胳膊粗细的树苗。
街边的大楼落成有二十年,盖新房、栽树苗,现在讲是同步环境绿化。树龄二十,正当壮年,只这街角处的树难得存活。问题是它们已经落脚二十年了,还会夭折,总会有些道理在里面。还是在疫情前,也是在这处街角的一棵成年梧桐树死去了,盛夏日通体的金黄,深秋的披挂。那次是一棵枯死,等到第二年伐倒又栽上。这次是六棵,都没过去上一个冬天。是位置原因,街角处的风水不好吗?
街角处的商业店铺也是生生死死,换了好多茬,各种业态,餐馆为多,有几家没撑过半年就倒了。前赴后继,年内新春后开张一家汉堡王,洋快餐可服水土,走着瞧。本周又新张一家,门前两排花篮,篮子里没有花朵,全是金色的麦穗,寓意丰产丰收吧。本已有了一家山西面馆,比邻又来一家,自相残杀吗,开家山东馆不行吗。吃馆子的人还不是要换着吃吗。
此地商号不旺,不会连累了梧桐树吧。
昨天,路对面的马甸公园的小车正在喷洒杀虫剂。半月前曾喷洒过一次,还贴出安民告示,消杀四日,让小孩子避开,杀死虫子也会伤到人。这是二次喷洒了,没有事前告知。看来上一次喷洒的效果不好,我只见到了数只地面爬行的吊死鬼,但鼻腔黏膜有刺痛感。喷药有特定的对象,主要是针对槐树。这边的梧桐树好像不生虫子,没见过对它们实施药浴。这六棵梧桐树死因不明,不是死于虫嗜,树干都挺拔顺溜。




4056【老树】
拎着小锅往南去。路过清真寺,寺门大敞着,透过两道门,迎面立着老槐树。古寺始建于元代,屡建屡毁,基础尚存,直到后来太平盛世。有先祖保佑,七百多年的建筑还在,院内古木参天,老槐的胸径得三人合抱,庞大的树冠遮蔽了大半个院子。
寺院的建筑坐西朝东,我进门往里面走了一进院子,去观望老树。老树立在大殿的东北侧,还有棵偏南些,体量小多了,不是同代人种下的。古寺通常多灾多难,兵荒马乱的年代,毁于兵燹是常事,殿没了,寺里的大树有可能存下来。
想起前一段翻看张克群的《晨钟暮鼓》一书,其中提及马甸清真寺“……院内有与寺同龄的700年老槐树数棵,绿影婆娑,老当益壮。”张老师清华大学专门搞建筑的,退休后遍访京城远近的古建,著书立说还亲临这里考察过,书中收有她手绘的马甸清真寺山门一幅。不过老师的记忆有误。我几年前进来过一趟,见识了寺院中的古建和古树,记得铭牌上介绍有一棵400年的古槐。是我记错了?差着300岁呢,所以二进宫再看个究竟。
没见到寺里面的人,我退了出去。院内高龄古树只见到一棵,而不是数棵。再去寻门口寺院的铭牌介绍,有了,记录的古槐树龄为400余年(附图)。看来还得相信寺里的说法。400年的老槐,是不是做过考证,只能信其有了。清真寺北边不远的黑寺,早就改建为学校,现在的民族小学北门有几棵老槐,两人合抱,挂着绿牌牌,树龄标注为清朝末年,130余年。已经显得很苍老了。
清真小吃店买了早点,往回走。绕行寺院的北墙外,灰墙灰瓦的老建筑,三进院落身后不远就堵着大楼,当年的寺产未能完全收回。墙里的大槐树荫蔽着大殿和院落,黑森森的。墙头里面,大殿的后身,戳着几棵松树,显然是小辈的,高度也远远地超出房脊。从墙外看过去,一溜至少三棵,可惜都已枯萎了,成了反季节的落叶松,蔫头耷脑的,针叶枯黄,散乱,已无生命迹象,树梢间,一串绿叶爬上来,攀援植物的身影。寺院都是好风水,整日的诵经,世世代代的,早就该时来运转。外来树种还是水土不服吧。也许下次,也许明年它们也会被伐掉,栽上新苗。


tiantou 发表于 2024-5-19 18:53:20


tiantou 发表于 2024-5-19 18:54:44


tiantou 发表于 2024-5-19 18:55:52


tiantou 发表于 2024-5-20 13:20:55

4057【本周91】


●普京两日访华。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称:“俄罗斯总统此访为未来开辟了前景——不是一年,也不是两三年,它是会决定我们所在地区乃至全球未来的命运攸关举措。”
扎哈罗娃表示,俄总统对中国的国事访问不仅为中俄合作的发展指明方向,她指出,两国合作还成为全球大多数国家破局的希望。她解释称,此访前,外交部门、政府、专家和在各种情况下都理解俄中关系战略的民众付出了“巨大努力”。
此前,俄罗斯外交部部长拉夫罗夫在第三十二届外交和国防政策理事会大会上称,普京访华证明俄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已超越过去传统的国家间联盟关系。他表示,俄中关系在继续为维护国际安全和平衡全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访问行程结束之际,中国外交部用“时机重要、成果丰硕”形容普京总统此次访华之旅。这一次重要的访问将引领中俄关系未来发展,又为两国务实合作注入新动力。
总统访华期间,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并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普京总统还特意前往哈尔滨,出席第八届中俄博览会。正如本届博览会“合作、互信、机遇”的主题,中俄互惠互利,充分发挥互补优势,实现彼此成就。
●普京到访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演讲中称赞哈工大是世界顶尖的科学技术和研究创新中心,并感谢哈工大为中俄友谊做出了贡献。
该校始建于1920年,原名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后历经中俄工业大学校、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时期,1928年,学校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哈工大现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
哈工大非哈军工。哈军工六十年代转业改制,分拆后改名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


●1至4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3.7亿人次,同比增长22.9%。中国民航局:2024年4月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5595万人次,同比增长10.6%。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2023年总体产值达5362亿元。


●5月18为“博物馆日”有关部门披露:2023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2.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tiantou 发表于 2024-5-21 08:43:52

4058【一字之差】
普京去到哈工大发表演讲。国外元首,尤其是大国元首出访政务之余有时会在目的国发扬光大,比如跟大学生们见个面。青年,国家的未来,睦邻友好看到长远。中俄当下走得近,除了利益相关抱团取暖,五十年代大批青年的交流也打下了基础,十多年的一边倒,培养了一大批青年人,后来的接班人,各行各业全面学习苏联,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学校教育,以至苏俄文学的爱好者。
就说哈工大,早年苏俄势力渗入东北,二十年代这所学校就办了起来,直到五十年代初,才由新政权全面接管。这所大学后来因为特殊背景,不显山露水。但哈市本地人熟知并视为正宗。境外的势力也早就盯住了这所学校。
在国内名气大的是后来的“哈军工”。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五十年代初由苏联帮助建立,为了适应当时抗美援朝的急需,苏联军援给枪给炮,得有人会使。当时不少将门之后,入读这所大学。前些年凤凰电视台有部纪录片回顾这所学校的前因后果。后来因为地域的劣势,与苏联闹翻了,准备打仗,六十年代开始拆分内迁。四分五裂,炮兵工程系迁往武昌,装甲兵工程系迁往西安。还有迁往长沙的。六十年代后期,只保留了船舶工程系留在原校址,学校退出部队序列,易名“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 。 七十年代我上学那会儿,招生学校就有这所,都知道它是哈军工旧部。 1994年,学院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工大与哈工程,一字之差。十多年前,我办公务去过一趟“哈工程”也是慕名而来。校园阔大,其间有条陈赓路。陈赓大将是这里的首任校长,主楼的后身立有他的全身塑像。大操场边上有座苏联专家的半身胸像,这位建院初期殉职于任上。校舍多是建校初期的老建筑。苏式的高楼,头上中式大屋顶的绿色琉璃瓦,房脊上塑的既不是神兽也不是仙人。一望可知大楼最早的主人,炮兵工程系大楼,顶上支着大炮。装甲兵工程系,房脊上蹲着坦克车……不知各家军事院校是否都是这般捯饬的。
哈工大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近年扩张极快,在多省办有新校区。哈工程就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其前身为哈军工,现仍在旧址办学。

tiantou 发表于 2024-5-22 15:17:33


4059【流量】
去小区边上的山东馆吃了一餐。有日子没去了。
前两天手机上见到李然游走餐馆的小视频,大概不算直播带货。他是北京电视台的,经常出现于谈话节目,好像年青时说过相声,不大出众,改行干主持,插科打诨的挺逗。近几年常在吃喝玩乐节目中露面,见过几期他走街串巷吃馆子,有老字号也有不知名的小馆。经他带着走一趟,效果彰显,他与食客和大厨们的交流,知道有这么个吃法,有这么一道菜,菜品好在哪里,有时连做法也点拨一二。知道了美味佳肴,兴许方便时就找到门上照着点。这款节目比单纯的广告效果好,商家不必掏广告费,不过是请几位吃一顿,支付些许车马费,软广告在里面了。
先是看了李然在玉华台饭庄排队买菜团子,窝头。他没进店用餐,只是光顾了外卖窗口,后来七七八八买了一大袋子。这家店的外卖一直挺火,我每次去都要排队,各种主食,副食,几十种,要是下午过去货就不全了。这家淮扬菜的老字号的大厨曾出手过”开国第一宴“,一代名流梅兰芳等常来这家宴请。只是后来饭庄搬到马甸东的小巷子内,太憋气了。远离闹市区,店面不大,想做大也难,经常是满满当当的人。真要是广告把食客忽悠来,排起队伍,倒让商家不好办了。
李然的第二站是来到山东驻京办餐厅用餐。这两处都在我们这边,山东馆离着最近。看李然点的几样,我都点过。当然口口都说好,赞菜量太大了。一人哪里吃得下这四道菜,都给剩下了吧。看片子里的小胖子显得苗条了不少,就这么吃怎么能瘦下来?是不是用了摄影的美颜功能。
周末晚间我进的餐馆,点了三样:鲅鱼馅饺子58,大虾白菜68,燕京U8啤酒12 消费138元。人均69.饺子是现包的,要是馅再多些就更好了。白菜不错,大虾不大,这价位也不可能大到哪去。有啤酒不必再喝饺子汤。
不知与前几天李然做的节目播出是否有关,店里满座了。这情况不多。


tiantou 发表于 2024-5-23 12:48:30


tiantou 发表于 2024-5-23 12:49:26

4060【河水】
从小区走到小月河边一千一百步。土城祁家豁子往西至牡丹园站的这段城垣长度为六百米,地面上新铺的甬道上打着路标,每五十米标出数码,方便健步的人检验锻炼成果。
来北土城这段活动的人少,其实只隔着一条四五米宽的小马路,路南的马甸公园经常乌泱乌泱的人。"地段,还是地段."商铺或是楼座都是如此,公园也不例外,哪怕只数米的距离,差着一个路口,不同的朝向。
小月河的水清凉。这一河段被闸住,放流的时候不多,上游来水有限。一眼看到底,一米多深,水草长起来了,一丛丛的,有的露头水面,水温高长势旺,水道的清扫工干不完的干。我在河边走了一个来回,见着清扫的小船一个往返,满载着水草,卸载东面的垃圾中转的专用码头,岸边配备着接驳水面的传送带。清扫河面比扫街难度大,用铁叉子挑起下面的水草,水草够难缠的,且无休止地生长,盛夏时节疯长。工人整日暴晒在水面之上,连点荫凉都没有。
河道里今年铺设了几个喷水点,自带太阳能板,水面中心装置如同大号的救生圈。喷水的效果视光照提供的能量大小,上午阳光弱时,水波刚刚漾出,待阳光升到头顶时,水花窜高一米多。看它更像一个实验性装置,不像造景的喷泉,没啥花样。也不像鱼塘中的增氧机,喷洒的幅度太小。
河里的鱼不多,不必担心缺氧。近日来这里走过许多趟,关注渔翁们的成果,看他们小桶里面的渔获。拢共见到两份,一老汉钓到泥鳅一条,另一位得鲇鱼两尾,都是一拃长的。鱼少,钓鱼的就少,人多时不过五六根钓竿。这条河道不适鱼类的生长,冬天河道里的水就撤干了。现在的水泥槽子,清淤极方便,隔几年就见到铲车下去,将河道推干净。没水,没了草,鱼虾不存。第二年再放水,”鱼过千层网“有水就有鱼,只是没有本地土著,没了传宗接代的几世同堂。
早年河道没有硬化,臭水时,常有人在河中捞鱼虫钓鱼。变身水泥槽子之后,很长时间见不到鱼,曾经见到过冬日有人在下面踢球。现在渔翁又回来了。什么时候水情完全转好和达标,就看水中有没有嬉水的人了。
许多年前搬到土城边,我在龙江对岸的布市以货易货背回个充气的橡皮艇,可乘坐四人,曾在西面的京密引水渠漂流过几年。后随迁到北面来,面对小月河,终于没能下水。小艇也送了出去。

tiantou 发表于 2024-5-24 12:58:32



4061【河南】
河之南卧着土城,护城河以一当十,当百,横亘在城前。没听说这里发生过什么激烈的战斗,元顺帝时,见着大势已去,早早的一彪人马从这里弃城而逃,回了老家北方的大草原。元帝跑了,土城从此废掉,新政权南向收缩5华里,在安定门、德胜门一线重筑新城,这回是砖墙,想着固若金汤万寿无疆。后来还是没能保住,半个世纪前,拆得城墙片甲不留,就剩个德胜门城楼子,还有北护城河在,城市总还得有泄洪的水道吧。
“城坚强"八百年高龄的土城垣今还在,断断续续还能连成串,航拍图可见,为一条绿带子,连绵十数里。傍着小月河东西贯穿。小河整理后成了钢筋铁骨,可以一劳永逸与世长存了。它的老号还在,河边的地理标志称其为“土城沟”表征它废弃后的好几百年都是条窄窄的水沟。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干涸城市不可多得的绿地水道,至少是三季有水吧。
土城顶上有路,羊肠小路走得通,走出不远就是断头路,只是顶上没啥好景,枝枝杈杈的需要不断地闪身让过,不是太过寂寞之人不会自找这份麻烦。
南北向,跨过城墙有捷径。早年扒出的豁子大路朝天早就车水马龙,被切割成一段段的城垣。城垣之上本没有通道,但架不住人多脚杂,走的人多了就趟出一条条小路跨越城垣。十多年前,我搀扶着老父老母还上了土城,他们那时已快九十龄了,步先人的后尘行走跨越。市政也拗不过众人的脚步,在陡坡上曾砌过几块石阶,今年初,其中的一条登城小道整修捋直,全程硬化,两边架上不锈钢的扶手栏杆。
跨城垣铺了路,跨河搭了桥,不记得啥时建的桥,可能是上个世纪末就有了,方便了河南河北的人。河北那边有小学校和超市,常见到小学生,大人们桥上桥下往来,不必绕行东西两边的豁子。
一座白石桥,记得再早是座水泥构件建造的,灰蓬蓬的。最近才注意到,似乎什么时候改造过,石材像是换成汉白玉的,绿水衬着白桥挺漂亮。不好说,是不是大拆大卸过,至少换过部分石材。这点家门口的事情都记不清了!美中不足的是,石桥的坡度有点大,并不适老,轮椅无法上行,腿脚差的老人宁可绕着走。坡度陡大概是想着水面通航,留出桥下空间,但东面的闸口却没有过船的设施,小月河只通水,通不了船。


4062【河北】
河北的游人明显多于河南。这边林带间的空地是游人群体活动的场所。林地的北侧是公路,好几路公交在此经过,路北有大型居民小区,跨路过来休闲。上桥过河,过到河南没啥意思,黄土曝天的,旧貌保留的最多,除了最西头新建的篮球场子就没啥设施了。活动溜弯还是在河北方便些。
各有各的地盘,从东往西,上午依次集合着柔力球、太极拳,集体舞的爱好者,放着音乐各跳各的,三四十人,一二十人。以太极拳的阵容最为正规,都穿着蓝花花的功夫服,动作整齐划一。练拳的不像跳舞的兴趣所致,不少都是长年累月地磨练出来。现在练功的越来越少,记得上一辈人,各类功夫五花八门,鹤翔桩、香功、八段锦……练个功还练出过群体事件。几十年下来,一代人落幕,这些个传统的功夫后继乏人,街面上能见到的好像只剩下太极了。
河北的西头紧挨着地铁站是休息区,好几排长椅,从地铁挤出来的人这里歇脚。这二年在林带绿地里新建了活动区,两米多高的铁网拦着,地面塑胶软化,坐个屁股墩也无大碍。这里天天有踢毽子的,七八个人围圈对踢,踢好了三四十个不着地,总是那几位,初学乍练的掺和不上,技艺都要相当,配合好了需要长年磨合。还有几位抖空竹的,有位高手,玩出各种花样,穿针引线,空竹环绕着身体,上下左右的转悠,看得我眼花缭乱,至少是业余当中的专业,还带着个女徒弟,不时地指指点点。徒弟也不小了,赋闲之人,说起在自家小区里不让玩,邻居们嫌吵,空竹嗡嗡嗡的动静挺响。他们玩的是单轴的。我少时也有个单轴的,始终玩不好,玩人家双轴的,还能勉强转起来。现在的小孩子,只要想学,连同最基础的,跑步,跳绳,踢球,都能找到老师教。家长们等不及无师自通,花钱速成。
河北的设施明显多于河的南面,开春时还说呢,这里缺个儿童乐园。这不,上周在中间的林带周边围起栏杆施工,几天过后滑梯搭起来了,两座圆木的秋千架子立起。边上挖了个大坑,应该是沙坑。小孩子一是喜欢悠起来,再就是挖沙子。正在铺地,估计月底能竣工。孩子多了,老人也就多了。


tiantou 发表于 2024-5-24 22:36:44





4063【飞来的】
院子里见到一对儿鸭子,绿头鸭,雌鸭灰褐色的羽毛,雄鸭绿了头。真稀罕,院里麻雀、喜鹊、斑鸠不新鲜,可这是水禽呀。是人放养的吗?我问边上干活的花工,老汉说野的。正好走过来位邻居说:前几天一直在马甸公园呢,今天才飞过来的,咱们这的水干净。
邻居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在公园的水池内是看到过一对儿,再往前的一次,我在土城小月河边溜达,也见着一对绿头鸭在闸口前游弋,等我转回来的时候,河道内没了它们的身影,我还扶着栏杆俯下身子四下里瞧,奇怪它们怎么会无影无踪,一边是闸口,另一边的水道能看出老远。现在想想,前后几次,我看到的都是这一对,它们长着翅膀呢,几天来搬了好几次家。
我走近了看,雌鸭子在水里,雄鸭在草地上啄食,没见脚上有环志。见我靠近,绿头鸭扑通跳入水中。水里就安全了,知道我不会下去的。稳稳地定住身子。
水禽择居而栖,马甸公园肯定不适合它们。小小的水面,小孩子玩航模,喷水枪全覆盖,鸭子不得安宁,关键是,那池子里没有食物,肯定没有鱼。开春后才注入的水。吃草是吃不饱的,飞到我们这里。水里倒是有食,花花绿绿的有不少的小鱼,小蝌蚪,是放养的。没见到蛙类,前两天下雨,听到窗外蛤蟆叫了。有的吃,不利的是险象环生,水面太小,小水沟子,一两米宽,最深处也不过一米。让小孩子盯上了,不定怎么折腾呢。再说了,院子里常有流浪猫蹿过,还能总在水里待着,一旦上岸也会成为捕食的对象。
过来个小学生,捧着个大馒头,撕下一块丢入水中。鸭子转身避开,又跟过去投掷,鸭子还是掉头游开了。看来鸭子已经饱食了,或者不喜欢面食,再不就是不喜欢小孩子靠近。我刚才靠的挺近,鸭子没理会,它大概也活明白了,小孩子讨厌“十岁八岁狗都嫌”。明天周末,孩子就更多了,它们能往哪躲呀。这地方并不适合它们,连个安家之处都没有。还是赶快走掉的好。

页: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