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tou 发表于 2024-7-30 05:05:29

65【赛车】
头天还看了公路赛车。天阴落雨地面湿滑,速度起来滑倒的危险更大。不过出发时不是那种一窝蜂式,一分钟出发一位,拉开距离,每个赛手后面都跟着辆保障车。雨水不大不小,很难说是不是时大时小,谁赶上了迎头的大雨谁倒霉,看运气了。地面都是一样的湿滑,拐弯处,英国的选手翻车了,无大碍,爬起来接着跑。雨中的训练是起码的,但熟悉巴黎街道上的方石块路的不多吧。
当日下午,在离家不远的小超市遇到邻居母子俩,采购出行的餐食。说起来一家三口马上要出发到南边的港口乘坐邮轮前往荷兰。孩子获准参加“环荷自行车”少年组的比赛。与他母亲站在一起,还是个小个子。上次见他挺高挺壮的是与我家学生比出来的。孩子来过我家,坐不住的,画画,弹琴都没兴趣,待一会就往外走,也难得有功夫去公园玩,拿上球去踢。球踢得不错,力量型的身体在那呢。母亲是学校的老师还是校长助理的职务,听任自家的孩子,也是独子,四处奔走转山,周末假期几乎都在外面骑行。孩子的父亲下了工夫,全天候陪同,共同骑行或者开上补给车跟跑。
这回终于有机会参加国际性比赛,才10岁的孩子,已然训练了多年。家传,父亲就有这个方面的职业资格,当下做了工程师,业余全投入孩子的训练。这是冲着未来的目标,环法自行车大赛和奥林匹克大赛去的。要仅仅是个爱好,不会这么多的投入。
人要干成一件事就得专注。专业运动员吃青春饭的,二三十岁出成绩,很多必须是童子功。都在大人的引导。周边运动场子内,篮球场子里,踢足球的比打篮球的多。小小年纪,三四岁就在踢,七八岁的孩子就踢得有模有样了,脚头子狠、准,传球到位,经常看到父子同场的,父亲那活动减肥,把小的也带出来了。欧洲这边大小球赛不断,培养了大批足球迷,英国的足球流氓名气也大 。骑行的不普遍,比法国差多了,在交通路网上这里很少有骑行的专用道,大多与机动车道混在一起。足球场子多,绿地多,有片地方就踢起来。
晚间窗口看出去,他家的大车,补给车不见了。预祝小朋友比赛取得好成绩。

tiantou 发表于 2024-7-30 19:59:36



66【山娃】
下午,学生回来了,跟着父亲回老家半月余,山下,山上住了各半。探亲访友,游湖登山……每日传过来照片、视频——玩嗨了。
人晒黑了,脖子跟车轴似的。啃着个大桃进的门,带着山野的味道。
没待一会儿就出去采摘。这些个日子在他老家的山里没啥可收获的,要到秋后。这边,屋前屋后的黑莓熟了,不费啥事就满了一袋子。不要再摘了,上次做的果酱还在冰箱里,不能再做了,挑些成熟的吃鲜就行了。看不到有孩子去摘这东西,太多了,看不上眼。枝头的苹果泛红,杏子(?)还绿着,等着看,孩子们摘不摘。一地一俗,靠山吃山。这边山少,坡多,按说早年也都是农地,农地上的人却不屑于这些野地里的小东西。而大山边上的人,世代有采食的传统。家里有关蘑菇的书好几本,关乎性命,必须辨识清楚。这边的气候偏凉,林子里积温低,至今还没见到山地里的蘑菇。
采摘完往回走时见到邻居小沈阳家的车子驶过,学生撂下袋子,一溜烟地追过去,追到家门口。晚饭在人家吃的。吃了就回家,打过招呼与小朋友们去了公园。远远的见他上蹿下跳,身手明显矫健了。小孩子就是如此,每逢出趟远门必会收获满满,是个人的长进,异国他乡走南闯北其实多是回老家,新人新事新的刺激,身心的发育速度远超平常居家的日子。
这次时间短没有报班去滑雪,在山上参加了骑马体验,教练从接近马匹,为它梳理毛发培养亲和力开始到扶上马背走起来。骑行在当下已无实用价值。攀岩呢,半天在山体上的攀爬,身后系着保险绳,有专人指导,不知他在山崖上爬了多高。立竿见了影,攀登架上上下自如来来去去,架子边的几个攀爬的抓手、蹬脚太小儿科了。一下子又攀上了篮球场子边上的铁网,不是为登高设置的,三下两下上了篮板下的横杠,吊了起来。
溜溜地玩了半个月还没玩够。问过他,当然那边好玩。不用弹琴,不必吹笛更没人催着写作业,天天都在外面……

tiantou 发表于 2024-7-31 05:31:55



67【奶酪】
餐后,亲家送的奶酪上桌。
五六年前在普罗旺斯吃过一次家宴,学生那边的亲戚招待过一次奶酪的精品,十多种奶酪+橄榄+葡萄酒。老哥,比我大十多岁,逐一介绍每一道的滋味和制作方法,我那时的嗅觉没问题,品尝得津津有味。只能浅尝辄止,种类太多,怕积少成多。市场上的此类产品很多,能吃明白的人不太多。这也需要学习和体验。在那一次家宴上,算是开了窍,这东西有太多的美味可以品尝。
这次的奶酪是山里的。阿尔卑斯山的余脉。山里定期举办集市,卖些山珍和地方吃食,粮豆、蜂蜜、奶酪、应季的蔬菜、水果,小商小贩,多是自产自销的,规模都不大,村子本不大,但当地多年的传统吃食,吸引着山下的居民。因为是土造,包装简陋,油纸包裹,但货色好,一家就是一家的味道,所以比超市的类似产品要贵得多。
打开纸包,三角形大块的,大概是普通型,够硬的,嫩黄色,外皮褐色而坚硬,能起到保鲜的作用。小辈的对此没啥讲究,说不出其中的道道来。各自品尝吧。方块的有股苦味,带苦味的奶酪头次吃,也不错,苦味也是一味,苦瓜就不错,苦奶酪自带香气。还有块带着些臭味的,黄色体肤上有数道灰色的斑痕,是酿造中霉变的结果。我是闻不到味道,学生捂着鼻子拒绝品尝。据说这一款工艺复杂,制作时间长,价格高。尝尝吧,口感不错的,咸口,要是配合上嗅觉就圆满了。几位公认羊奶酪最好吃。白色,质地没那么硬。
好东西有时不一定吃出好来,尤其不常吃的品种,不习惯的吃食。要配合上说辞,讲故事,来引导消费。不仅仅是味觉、嗅觉,还有些精神的寄托。前提还是东西要好,美食家的作用就是唤起觉悟,令更多的人在平淡中,不觉中,体察味蕾的满足,吃出一片美好来。
欧洲这边牛羊多,多少代人的肉食传统,香肠、奶酪为基本的食品。看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家狄更斯的作品,穷人家的艰难时世,穷到最后还剩下几块干面包和些许的奶酪度日。


tiantou 发表于 2024-7-31 20:08:20



68【晒阳】
这次过来没见到草地上赤裸着晒阳的。上次是在伦敦的公园内。可能与住家条件相关,这边小地方,不像大城市寸土寸金,大城市的人不少都住在高楼公寓。上班下班都在屋内,在途时钻进车子,天黑到家进了地下车库,接不着地气也晒不着太阳。于身心都不健康。小地方的人四脚落地,推门就是院子,晒个太阳方便,再说还有个阳光房呢。
正是夏季,地方高温时段,看气象预报,六、七、八月的气温都在20℃上下,夜间的低温10℃多点。如果不劳作,不锻炼的,想出汗都难。遇上几天的连阴雨,湿度通常80、90,但并不感到潮湿,屋内衣被干爽,也没有过梅雨天的霉变现象。但见不到太阳,时间一长,颇感不舒服。雨天又走不出去,溜达惯了,不走也难受。盼着天晴。
岛国是海洋性气候,天上的积云形成方便,总是多云的天气。本地逐时的预报天气,降水量5%到百分之几十,准确度蛮高的。看着老天的脸色出门,乌云离着挺远,估计个把小时才会过来,那就出去走一趟。太阳就在头顶偏西,身前身后有淡淡的影子,云层厚实,太阳光在云朵后面不肯出来。一会儿连地面的影子都不见了。天色暗淡下来。风来了,天上是天上的风,推托着云朵。地面是地面的冷热气流交换,与上天不相干的。风从东方来,云往南面走,突然,天光大亮,太阳出来了。仰望过去,太阳挤出重围也好艰难,只一会儿的工夫,天色又阴沉起来。还是有希望的,云层在翻滚着……
歌词里唱到“万物生长靠太阳”少了太阳,植物不长,人也难受。北欧地区的自杀率明显地高出南欧,人容易郁闷,忙于生计的人还好,赋闲之人百无聊赖的再暗无天日。
忽然间我爆出一句唱词“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哟嗬咿哟乎……白头翁唱段“白毛女”的期盼和喜悦。仙姑昼伏夜出白了头,终于盼来了太阳。太阳不仅仅是太阳,是带来解放的人们,唱词唱得明明白白。我眼前就是太阳,太阳又出来了!

tiantou 发表于 2024-8-1 16:45:12

69【高温】
周三,本年度气温最高的一天,18--28℃。
昨天就开始热了,上了27。公园内人少,下午过去没见几个人。午后三点到六点,一天当中最热的时段,都在家避着。学生敲了邻居的门,住在坡上的小朋友说,半小时后才能出来,结果,两个半小时也没等到人家。今天也是,这家的小朋友说不好出去。我说你看看人家小朋友都在家学习吧,上午不出来的。学生说她们没说在学习,说还没吃饭呢,是一天两顿饭吗?小沈阳家也许。两天都悻悻的,没了玩伴。
太阳在顶上,下午走在路上有烘烤的感觉。远远望去,坡上高地的麦子显出焦黄的样子。要开始割麦了吧。没见着农机在路上跑。北大荒是七月底或是八月初开镰收割。农人汗滴禾下土的夏日,凉爽在早晚,一旦太阳置顶人就难受了。
午后,学生二次上门,小沈阳姐俩跟着出来去了公园。孩子不怕热,运动场子上疯跑。其实也没大热,刮着风呢,别活动大了,不至于冒汗。篮球场子上,中学生们在打球。到了下班的时候,我们先走了,告他们三人玩够了一块转回。
下班的到点回家,上厨做饭。饭还没得,三个学生进了家门,小沈阳的大嗓门,在外面不明显,进到屋里嗡嗡的有了回音。噔噔蹬,楼上楼下跑了好几个来回,沸反盈天。小女孩还没到安静下来的年龄。
电视机开着在看奥运会的体操比赛,有中国选手参赛,一二三名的排位交错争夺中。孩子们不感兴趣,可也别闹出大动静。三人坐下来画画,都是同一个网校老师教出来的,没一会儿,张牙舞爪的一条龙画出来了,是网上的教学课程,不是中国龙,一身通红。上次看他们演出音乐剧《Shrek》里面有条火龙,看守着高塔,属于恶势力方面。画面上的这条龙的形象为当地城市的地标吧。小沈阳的画风细腻,慢工出细活,才画出一半。
按照过去的惯例,这个时候该是留下孩子吃饭的。今天不行了,屋里热,你们还是出去玩吧,今天就不留客人了。

tiantou 发表于 2024-8-1 18:24:37


tiantou 发表于 2024-8-1 18:26:10


tiantou 发表于 2024-8-2 20:17:37



70【小菜一碟】
学生二十天疏于功课,正事没干净玩了。周一,家长都去上班,这是头一天学生留在家中由我们老两口监护。往年的寒暑假都是给他报个班,白天送去,晚上接回,大大小小,十多个孩子,有人看护还有玩伴,或者也能学点啥。这半个暑期由我们代劳了。
家长给列了个日程表,每天都干什么。弹琴(吹笛子)半小时。作业一篇。读书一章,布置的是简写本的《大卫.科波菲尔》给我布置了讲故事一则,娱乐活动是学习中国象棋。当然还少不了上下午去转公园,只有这后一项学生有积极性。
另外还布置了干家务,中午帮助做饭。这个还有点兴趣,之前见过学生做果酱,全套的下来。还炒过鸡蛋。炒菜行吗?切菜要动刀的。这边的孩子吃饭使用刀叉,刀工会好一些。
从冰箱内找出白菜、土豆和小葱。出来就下刀,也不洗。虽然都是包装好的净菜,还是应该洗的,随他去吧。下刀切,非中式传统的切菜方式,用四个指头的拐弯处抵住菜刀,如此,不必担心切到指头。家里没有那种长方形的菜刀,用的是长条的小餐刀,一刀一刀又慢又悬。我说白菜叶子不必切,掰碎了就成。超市卖的中国白菜就是白菜芯,老帮子,中帮子都没有。不理会,继续切。轮到土豆,先刮了皮再切,切片,大大小小,宽宽窄窄,切出多个形体,一根小葱切成五六段。开炒,倒上油,一股脑菜都倒了进去,柜子里找到像是茴香沫的调料撒上,盖锅。调到中火,10分钟就好了。
我问不加盐吗?不加。拿出酱油、醋、香油摆到桌上。看来是要吃的人酌情添油加醋在盘子里自己搅拌。
菜入锅盖上盖子,学生没再理会。我几次揭开锅盖,扒拉扒拉翻过来调过去的,菜要炒匀了吧,尤其有些土豆块,六面体的,要将它们调几个个吧。关火,又闷了好一会儿,装盘上桌。昨晚的剩菜回锅热了。开饭。两菜一饭,新炒的这盘熟了,能吃,蔬菜的原味。新旧搭配着吃,学生自己炒的菜没吃几口,盛到盘子里的菜给剩下了。


tiantou 发表于 2024-8-4 05:10:35

71【饺子】
本周网购买回两盒冻饺子,家人说是日本饺子。大概这次没有中国饺子卖。中午煮了吃。
拆包,圆圆的饺子一个摞一个被塑封在一起。与我们的饺子不一样,咱们是月牙形,人工包的,或立或躺,机器包出来的是半圆形。日本饺子是圆形的,两张饺子皮压在一起,圆心处一疙瘩馅。一定是机器包的。包饺子机在咱们国内六十年代就有了,后来单位的食堂里都配备,机器包出来的饺子除了馅少点,其他还凑合,包出来的一看就是饺子,不会误会。六十年过去了,这边机器饺子的制作没进步,倒后退了。它的基本食材没变,但馅子更少了,等于是两张饺子皮包上一份馅,这一份馅还挺少。这还不是主要的问题。
问问学生怎么个煮法。盒子上面的字体太小看着费劲。学生看了说明后来一句:“我煮”,全盘接收灶上的操作。热上水,电灶上的温度调到4(最高为9)我说:要等到开锅还早呢。学生摇摇手。行了,看他怎么做吧。
锅里的水还没冒热气呢,他这就下锅了。我想想也是,冻饺子好像不必等着水翻花儿就下水。
饺子摞在一起有粘连,小心揭开,最终还是破了三个。饺子下了锅,掌灶的换了我,煮饺子内行。我拾起包装盒子费劲观看,有热加工的说明。写着呢,它这冻饺子开包后要整体放入水中,随之解冻也就解除了粘连。我们的操作有误,所以揭破了皮子。我把学生叫过来,让他再看一遍盒子上的说明,趁机教育一番:要好好识字,仔细阅读,要不煮个饺子都煮不好。这要是生病吃药,理解不正确吃错了药,要命的。
破皮的也都进了锅。开锅后还添了两次凉水,传统的煮法。出锅。
馅子是牛肉番茄和鸡蛋。馅里带汤不知是不是煮的时间长了,味道还好,就是馅儿太小。用筷子夹着挺费事,改用勺子,托举起来。老大个的,直径近十公分。老伴说吃着费嘴,嘴要张得老大才能装进去。用刀叉的可以切开了分两次吃。
原汤化原食。餐后我喝了一碗牛肉汤。

tiantou 发表于 2024-8-4 15:04:13



72【本周101】


●巴黎奥运会赛程近半,中国金牌暂时领先:金牌16、 银牌12 、铜牌9。前日见西方人的网络搞笑版,位居榜首的金牌25块,国别:“欧盟”。


●英国政府在发布公共财政评估表示,英国已经“破产且支离破碎”,而这200亿英镑的赤字都归咎于其前任保守党政府。
路透社报道称,财政部长雷切尔·里夫斯 (Rachel Reeves) 将在向议会发表的声明中阐述财政审查的结果,该声明将指责过去 14 年来领导国家的保守党为了赢得公众支持而做出无资金支持的支出承诺
针对该报告,英国首相斯塔默办公室发表声明称:“评估将显示英国已经破产和支离破碎,揭示了民粹主义政治给经济和公共服务造成的混乱。这表明,上一届政府为本财政年度做出了重大资金承诺,但不知道这些钱从何而来。”
而保守党则对工党的说法表示反对,称这是工党在为竞选期间未披露的增税的捏造借口。
财政大臣向下议院发表讲话时表示,虽然上届政府遗留了巨大的赤字,但新政府将恢复经济稳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今年将节省 55 亿英镑,明年将节省 81 亿英镑,以解决超支问题。
财政大臣公布了多项节省的措施。其中包括终止目前向所有养老金领取者发放的全民冬季燃料补贴。财政大臣表示,从今年起,那些没有领取养老金或其他福利的人将不会收到冬季燃料补贴。取而代之的则是定向发放冬季燃料补贴,这将帮助每年节省约 15 亿英镑。
节流更要开源。
对工资以外的利得,比如股票买卖中的收入也将进一步增税。据财政部刚发布的信息,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私立学校学费将按标准税率 20% 征收增值税……总之换上来的新政府向相对富裕的人群开刀。其中大部分的中产并非有钱人。如果没有祖上的荫德,他们只是当下的工薪收入稍高些。
穷人的日子受到的影响不大,收税收不到他们头上。是增税的受益者。街谈巷议,公园内聊天的人们都说起过冬的取暖费要停发了。

tiantou 发表于 2024-8-4 16:27:19

73【欢天喜地】
阴天,三点多,学生急不可耐地冲出家门,说是上午约过了,今天下午小沈阳们可以去公园玩。
街头,一群人向北去了,4+1,一大四小,四个黑头发的小姑娘簇拥着几条小狗。学生追了上去。有了玩伴,大人就不必跟上了。半小时后,我们也往公园去。半途中就听到灌木丛中小沈阳的大嗓门,她们正在公园外面的绿地上摘黑莓。这一定是我家学生起的头,小朋友们一般都不大注意这些个自然之果。太多了,枝头挂满,开始坠地。
不打搅他们,走我们的路。进了公园的北门,静悄悄的园内空无一人。来到南头的器械运动场,“荡起双桨”拉伸双臂。
好一会儿,北头有了动静。先声夺人,连喊带叫小沈阳跑进了公园的小门,后面跟着自家的学生连蹦带跳地冲进来,一个个直奔了秋千架子。两副秋千架子,其中的一架,秋千底托是个大圆盘,四个小姑娘窜了上去,小沈阳站立着荡起来,还唱着什么歌子。学生在边上的另一架秋千上也荡起来,格外地卖力气,越荡越高,是要比个高低。
就这么荡着,唱着,没完没了……随他们玩吧,我们先回了。
上班的回来了,饭做得了。叫学生回家吃饭吧。
当妈的回来了,孩子不回来,又去了人家,留下吃饭,说晚上一块跟着进城去看电影。车子里坐得下。
孩子放暑假了,孩子多的家庭,妈妈通常居家主理,大的小的都圈在自家院子里玩耍。独子家庭的孩子都少不得寂寞。这边的不少家庭都是出去旅行度假,但也不能两个月都漂在外面,家长还要上班呢,假期有限。不少是送到老人家照看着,哪怕不在一个城市,送过去,留下。平日也难得见到孙辈的,半月一个月的小住,天伦之乐也不错。但小孩子的体验,还是与差不多同龄的玩伴在一起要好得多,这就远亲不如近邻了,要有能玩到一起的孩子。
十点钟,家长出去一趟,邻居家门口的车位还空着。十点半,学生捧着个大号的爆米花桶进门了。问问看的是是什么电影?动画片《*****》。

tiantou 发表于 2024-8-6 05:14:22



74【穿林海】
开车去Lady Park wood,一处国家森林公园。
山不高,连绵起伏看不到边。过了河上的石桥就进入英格兰地界,这条山脉横跨两地。进山不远,道旁泊车。有栏杆处就是山道的进口。盘山道上有许多这样的豁口。牌子上有介绍。山脉最早形成于最后一次的冰河期。小辈的说,这边的森林在二百年前被砍成荒山秃岭,直到地方的煤矿业发展起来,改烧煤炭,林地才又恢复了植被。
林地茂盛,看不到裸露的山体,密林深处,黑压压暗无天日,林下除了松枝落叶看不到什么东西。灌木长在路边,认识的是欧洲蕨,上次爬山,这种植物与蓝莓棵子伴生。我注意看看能不能采到,结果连蓝莓棵子都没见着。有一丛丛的黑莓。见着有红彤彤的小浆果,识不得,手机上查过,说是一种中草药。不大可信。
这次上山一老一中三小,邻居小沈阳姐俩。她俩难得进一次山,进到里面一会儿就避开道路钻进了林地。林地内并不好走,一会儿就落下挺远,连吵吵闹闹的声音都听不到了。路边等着他们,过会儿又几次招呼,终于听到回声。钻出来时,学生已制作了手杖拖在身后。小沈阳穿着双花园鞋,软底,满身窟窿的那种,走山路可不行。
蓝天、绿树、遍地的黄花,蒲公英开过了,高杆野花,叫不出名字。咱们的软件产品识别外面的植物常常认生。
砂石路走了一段就进入林地的小径。根据指路牌子,确定前方目的地为峡谷中的大桥边。图上看着不算远。
山间小径是人趟出来的,但不时有倒木阻断去路,倒木杂乱,或者翻越,或者猫腰钻过去。看到几处车辙——山地自行车跑出来的,走它的车辙不会有阻挡,但下行的陡坡有的必须垂直滑落,我们没有轮子可借助。人有人道,车有车道,在一处交集处碰到一对飞驰过来的骑手,耳朵眼神要是差点的,都不一定能察觉。
一路下坡,河道自然在最低处,姐妹俩失去了欢笑,小心翼翼,小沈阳几次坐了屁股墩儿,粉色的花园鞋业甩出几次,陡峭处,俯下身子。老大看着还稳当些,着双跟脚的旅游鞋。学生爷俩走出老远,这点坡道于他们不算什么。我这断后的几步赶到了姐俩的前面,正是个陡坡,万一滑落,我在前面可以堵一下,姐俩蹲下往前挪……

tiantou 发表于 2024-8-6 05:31:55



75【绞杀】
山间静谧,一丝声响也没有,鸟雀皆无。林子中没啥可吃的,啮齿类的小动物也没见到,地面满是松塔、橡子。走到一处路口,当间一圈散乱的羽毛——杀戮现场,是只灰色大鸟的羽翼毛发,但躯体的肉身角质却丝毫不见,吃得干净。何兽所为?猫科动物?一路在水沟中见到多处蹄迹,没见着梅花掌。老大说:dewel 魔鬼!
山大林密,没见动物,山地也不是牧场所在,牲畜的遗洒物也没有。当年荒山秃岭的,没了植被,动物的家园也毁了。动物种群的恢复比植物难吧。海岛的地貌,当地大概已经没有了大型哺乳动物。小型野物多昼伏夜出,避免与人类相遇。生存都不易。杀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杀戮发生在林间。无声无息的生死较量。沿途看到的松树多,胸径多一搂抱,直挺挺几十米高,占山为王,其他树种难以生存,路边间杂着橡树,树下有橡子可供辨识。
高大乔木的克星是藤类植物。不少树木的身上被藤条紧紧缠住,像一条条长蛇,从下到上,蓬勃发达的藤条的枝叶与主干争夺着地下的土壤养料,向上求得雨露阳光,有的松树只是在树尖处才挣脱出束缚。曾在南方的热带雨林中见识过植物间的绞杀现象,被缠绕的大树最终缺吃少喝不见阳光,衰竭而亡。这边的林子内被绞杀者比比皆是。
小辈的从背包中掏出把手锯,下手拯救一棵被缠绕的大树。胳膊粗的藤条好几道,已经攀上了树冠,喧宾夺主,顶上露出不多松树枝子。我接过他收中的背包,沉甸甸的。除了食品、水,应该还有绳索、电筒等救生的工具,没想到还会带把锯来,也是为了救生,为高大乔木的再生。呼呼呼地锯起来,藤子好一会儿才破除大半,铆劲揪住分离开主干,我拾起一根结实带尖的枝干插入藤条的后面撬动,推拉几番终于断开了。这一趟下来,致残了好几根藤子。其成效不过九牛一毛,制末不治本的,根子没有拔除,三两年还会长起来。自然界本是生存竞争,藤子也有活下来的理由。
我说起这要是在我们那里,在景观区,你如此这般阻止绞杀的行为八成要吃官司的。至于人工林的抚育,不知是否有清除藤蔓的措施。
还是不费这劲儿的好。


76【评估】
也是头次来这片山地,路不熟。山地的路标不明确,只标注着可供通行,通向何处?不知道。估摸着只要下行,就能抵达河边。沿河边走就能上桥。
林地或道边不少倒木,道边也有些空场,有处挂着红色的警示牌,“注意滚木伤人",立木还能滚?显然林地是有间伐的,看看眼前的场子明白了,早些时候这片空场子是原木的集散地,临时的储木场,会有金字塔般的楞堆,楞堆起来才会有滚木的危险。新的伐木集材的时候还没到来。林中的倒木不少已经腐朽,有两人合抱的圆木,不好拖拽出来。在咱们东北,会利用冬季的雪道冰面运输砍伐下来的圆木。这边的气候太暖,海拔又低,雪待不住。山下有水道,但乱石陡峭的山地,下行也不易,大型机械进不来,人工太贵,林子深处的倒木只能烂掉。
走入林地一个多小时,还没见到河流。坐下休息,补充能量,盘算过后,调整行进目标,取消谷底河流大桥的预定计划,小沈阳们越走越慢,照这个速度,就是到了底下,再返程,天都要黑了。安全第一,撤退,原路返回。
学生眼尖,见到个树墩子下一棵蘑菇,”可以吃的“,喊过来父亲看过,认可了,摘下来。蘑菇十多公分高,伞盖一拃宽,挺厚实,有些残缺,浅黄色。现在不是蘑菇生长的旺季,还要等到下个月,近期雨水也少,就没打算过来采摘。这是意外发现。有了第一个,行走中多了份心思,关注道旁的树桩残枝。
用心去找,却难得见到。我好容易见到一棵,完整无缺,类似我们的平蘑,学生看了说:不能摘,有毒的,小辈的看过也说摘不得。往前继续,我拐上另一条上行的小径,多条路多个发现的机会。
又见到一棵,这棵差不多吧,长相朴素,据说漂亮的蘑菇带毒。喊过来学生甄别。学生蛮有把握的给了句”有毒。“
上到坡顶。又走在砂石路上,上面阳光灿烂,蘑菇就别想了。
回程顺利,终于见到了林地的另两位造访者,打听道路,果然,下行的小径条条都通向水边。访者对小沈阳说,来山里穿你这种鞋可不行啊。
车子还没转下山,小沈阳已酣然入睡了

tiantou 发表于 2024-8-6 14:58:14


tiantou 发表于 2024-8-6 15:05:53


tiantou 发表于 2024-8-6 15:08:29


tiantou 发表于 2024-8-7 01:47:51

77【山人】
本地气候好,冬不冷夏不热,宜居。对于植物不尽然。要说林地,寒带和热带都有蓬勃生长的林子,只要是远离人类自由生长的。这片林地,没有太过深入,所以也没见到太年长的大树,最粗的那棵有两人合抱粗,如图二,还是横在小朋友前面的倒木,浑身长满青苔,看茬口,是被油锯齐刷刷地破开为几段,最粗的两段,太重了,没能拖走。
起伏的山梁,海拔不高,无法登高远眺。进了林地后就一路走低,在暗色中跋涉。现在的森林之旅与狩猎无关了,见不到野物。夏秋,不同的季节还有些收获,浆果类,菌类。坚果类,橡子个头不小,没粮食吃的年代,也可用来充饥。还有榛子,青绿色。遍地的松塔,不是所有的松树都结出可食的松子。走了一个来回,竟然连只松鼠都没见到。
进山人图的是远足攀爬,活动筋骨,离却尘嚣。空气清新,让人不由自主地深呼吸,清洌,应该还有山野的味道。我闻不到了,但在山野里走出一段感觉耳聪目明。山外,市里尘世中的人周末走一趟,放松再放松。可这山里一个下午走下来只见到一对骑手和一对中年夫妇及身后的一条狗。已经爬过几次山了,山上人都很少。小辈的说,比起法国的山上,这里人太少了。与收费无关,只有一处收了进山费,收费的那处人反倒多些,山间有基本的服务设施。这片山内只有眉目不清的指路牌牌,荒郊野山。
游山的人少。小城本就小,不少人都住郊区,房前屋后不远就是农田牧场,不少家庭住在坡上,坡上坡下,日常就爬来爬去的。夏日的闲暇,往海边去的人多。能下海的日子并不多,没有几个周末了。已经“立秋”,这里不讲这一套,四季的轮回一样有。上山,或许在秋后,收获的季节,一举多得。
小辈的说,英国比法国的胖子多。与饮食相关,当地畜牧业发达,沿路黄绿两色,庄稼和牧场,牛羊在坡上,饮食肉奶摄入多。另外大概与他们户外活动少有关系。踢球的不少,跑步的、骑行的人都少,进山的也少。英国岛子不大,底盘小,没有高山,没有高攀的去处。

tiantou 发表于 2024-8-7 22:04:30



78【莱西】
午饭后不久,有人敲门。打开门,瞪眼卷毛的小姑娘莱西,远处还站着家长。这是来找学生玩的。忙把学生喊了下来。门里门外的两人说话,大概听明白了,学生的意思,再过30分钟去公园见面一块玩。门关上了。我说你还等什么,不就是网上游戏没玩完吗,游戏什么时候玩不行。学生听了,立马拎起水壶追了出去。去了公园。我这里乐得清静。
四点钟出门,想着该把学生找回来。还没走到公园,转过弯去,见着莱西母子和学生刚出了家门,她家在公园对门。正好。尾随着进了公园,俩孩子直奔了秋千,都窜了上去。莱西上了二年级,上蹿下跳天生身手敏捷,也是家里待不住的孩子,常在公园内见到。
器械上玩够了,见着他们采摘树上的黑莓,放到了自己的水瓶内,使劲儿地摇晃着,自制果汁饮料呢……
活动半个多小时,我们往家走,学生还在那玩,有她家长在呢,我们不必费心。回来没多久,俩孩子也进门了,穿堂门,进了后面的小花园,继续玩。草地上铺了张白色的大网,网眼细密,刚买回来时覆盖那几颗草莓的,我说你防了鸟啄果实,可盖上之后蜜蜂也无法授粉了。大网又被撤了下来,现在改地毯了。趴在地上画画,一会儿又搬出音响唱起来跳起来……
头次在家里见着深色皮肤的小朋友。她一巴掌多高的发型有些奇特,起底的是几条细溜的小辫子盘着,上方蓬蓬松松的发丝隆起的。
晚饭得了,问过学生一块吃饭吧。学生说吃过了,在莱西家吃的,吃的比萨饼。莱西家有意思,吃饭没点儿,什么时候饿了就什么时候吃。还有刚才进门以后,又吃了蛋糕,学生上午自己烤制的蛋糕。说不清她们家是哪个民族的习惯,小孩子的姥姥家好像是拉脱维亚的,爸爸津巴布韦人。
我吃饭的时候他们又跑了出去,还是去公园。家长跟上,一并将莱西送回去。
时候不长,学生一人跑回来了,一声不响上了楼。一定又生气了。果然,家长回来说跟莱西吵架了。

tiantou 发表于 2024-8-9 04:30:32

79【蛋糕】
学生上午做了蛋糕。早饭有时他自己动手,不用我们准备,做蛋糕不止一次了。这次我观摩了全程。
备料,面粉、牛奶、鸡蛋、巧克力粉。面粉倒入玻璃盆内,打入三个鸡蛋,挺熟练的,蛋壳没有掉入盆里,浇上牛奶,用打蛋器使劲搅合,面团在打蛋器上缠起个大疙瘩,用勺子剔下来接着搅。面多了加奶,奶多了加面,差不多了,又倒入巧克力粉,接着搅,成了面糊状,挑起来,面条似的哩哩啦啦能挂起来。好了。
我说你用这么大的盆子,何不多做点,反正也要烤一次的,多烤点,晚上大家吃。接受了建议,学生再次加面加蛋加奶加粉,搅合。
完成了,又从柜子里搬出个长方形的浅玻璃盆子,要将面糊糊倒进去。我说,这圆盆不是挺好吗,直接烤不一样吗,还要占用两个盆,黏黏糊糊的不好刷的。学生执意要换盆。那你为什么一开始不用这个长盆子和面呢?这个长盆子太浅了。
我提示学生,上次烤蛋糕,烤箱没有预热就放了进去,效果不好,这次要不要预热。要的。烤箱启动,温度200℃,先热上。
打开箱门时,热烘烘的热气涌出来,学生一把先将电关了,安全第一。沉甸甸的盘子装入铁匣子中,防止烫着,还是由我小心翼翼地端入烤箱内。要烤多长时间?“二十分钟”。
一刻钟过去,隔着烤箱玻璃门看到蛋糕鼓胀起来了,不均衡,一边高一边低。二十分钟,斜面仍未消失,又延迟了5分钟,关机。看看温度降下来之后,端出铁匣子。学生拿了把餐刀插入蛋糕,又拔出来。要是餐刀上有巧克力粉就说明没烤熟,现在刀子干干净净的,熟了。
晚餐时,我才吃到口。学生吃了说挺好。我的口感不好,闭着眼睛吃,绝不会说它是蛋糕。蛋糕该是蓬松的,这个有点硬,像没发好的死面饼子。好像有膨松剂一说,不知发酵粉能否代替,家里只有发酵粉。味道吗,没加糖没加香料,没有市场上的好吃。但营养都在呢。
已经吃了两天,蛋糕还剩下半块。

tiantou 发表于 2024-8-9 16:07:18



80【包子】
小家庭不常吃饺子,麻烦,除非到亚洲店买饺子或买回饺子皮。中式饺子还是有的卖。包子常做,它不像饺子那样费工,每周做一次。刚过来的前几周始终面发的不好,后来才发现是发酵粉过期了。这里的食品,尤其是生鲜食品都注明保质期,草莓樱桃这些水果,过了一天两天的,真就有变质长毛的情况。这发酵粉是前一个月到期日,过了期就不灵了。又买了新的,包子才发起来。
早上发面,晚上包,面团成长得挤出小盆。包包子这活开始我还想搭把手。闺女说不用,一人全包了。牛肉馅是现成的,洋葱和胡萝卜切块后放入粉碎机,一阵轰响,完成,放入调料后搅拌。我觉得肉馅应早早的用调料拌上,喂着。她这一气呵成,现弄馅现包。揉面,切段,擀皮,包,独立完成。上屉,大锅三屉,一次完成。出锅的操作,我更麻利些,不必用小铲一个个往外铲。拎住屉布的一角揪起来,用大盘子盖住包子们,翻转过来,一屉包子完整地扣到盘子内。抖落抖落,散开,粘连破皮的少。
包子还是不错的,一锅三十多个,一顿吃不完,第二天的午饭有了,上饼铛烙烙,两吃了。或者冻在冰箱内隔几日再吃。做一次吃两顿,包子的好处。
家庭主妇包包子的本事及格了。其他的手艺就乏善可陈。主旨是营养第一,菜肴色香味就不大讲究了,这要花功夫的。要是专职太太行了,琢磨吃穿。上班的人,工钱不是白拿的。下班回来大概精力不济,不愿意出力。也是上辈的人传帮带不到位,我辈人烹调也不在行,都是吃食堂的时候多。要是有人带着,厨艺自然就好得多。主要是要在这方面有兴趣乐意下功夫,并不有多难。实际生活中,好吃的人多,好做的人少。现在有网上的小视频可供学习,但还是挺麻烦的,光是那些佐料家里就备不起。
自己吃吃也就算了。真要招待个客人,在这边家宴的机会多一些,总要有几个拿的出手的好菜,否则都不好意思请人来。老外知道中餐好吃,就像都知道中国的功夫。有功夫的人真不多。


81【寿司】
我家上辈人会做饭的是姥姥。她的面食,馒头、烙饼、包子、豆包,后一种只在春节时做,红小豆在年末才能买到。都是面食,她做出来的又大又白,家家户户买的都是粮店一毛八分五的白面。姥姥的诀窍就是“不惜力”除了发面用老家传统的“引子”之外,面团要揉了再揉,几倍常人的工夫。我跟她老人家学会了包饺子,只擀皮和包这两道工序。烧菜,做鱼也都好,尤其是鲅鱼丸子,掺入肥瘦的猪肉馅和韭菜,使劲搅拌,又香又嫩的。以豆腐为主料的素包子、素丸子,白吃不厌。还有腌制的咸菜,不管是风干的,还是在罐子内憋出来的……不说了,都咽口水了。
那时的做菜都是煤炉子上煎炒烹炸,应季的食材样数不多,佐料寥寥的,不过油盐酱醋,葱姜蒜,花椒大料。好菜没能传承下来,只留下怀念。
姥姥太能干了,小辈的坐享其成。到了我这 ,多少年后一直吃着食堂,有些东西都有着最适宜的学习时段。过了就没了心劲儿,也不愿意在饭食上耗费时光。一桌美味佳肴要费多大的力气,需要多年的工夫。咱做不了也做不好,只煮锅饺子还成,基本上不破皮。其他的都是煮熟的水平。
会做饭的人,人缘好,朋友多。家宴上如果有两道好菜,那气氛就不一样了。
闺女也没能习得一手好菜。现在偶尔看着视频学着做。我是吃不出好来。红烧肉做了几次,都不对。咱比照的就是馆子里的红烧肉。上班的人平日里班上忙碌,回家上灶。我这里也上不了手,只是事前将食材清洗,切了。让主厨省点气力吧。
闺女做了几次寿司,还是不错的。操作既省事味道又不错。将米饭煮熟了,铺上大张的海苔片,热米均匀地敷上,再贴上一层三文鱼片,带咸味的那种,些许黄瓜片,卷起来后成了条状,切断就成了。味道营养都好。说是当年在舅妈家住时学会的,想起来了,我也吃到过她做的这一道,也是在这边。闺女回北京多次,没见她做过,忙叨,食材也不凑手。

tiantou 发表于 2024-8-11 05:15:58





82【本周102 】


●巴黎奥运会,七上八下的中美金牌数量此起彼伏。美国第一科技经济强国,中国人口第一大国,理应名列前茅。以大欺小是惯常。平等,国家与国家,人和人之间,平等常常说起,道理上都对着呢。18万人口的小国圣卢西亚获得有史以来的第一块金牌,田径女子百米赛。要是以人均的口径,圣国名列世界第一了。忽然想起,是不是第一不好说了,网传去年印度人口赶了上来,联合国是否有专门机构认定并发布呢?印度一直雄心勃勃,各种的赶超。人口差不多赶上来了,人多有时并不好办事,往往要坏事。中国基本国策几十年才遏制住人口的暴涨。
印度人口排名或已超中国,它在体育方面,此间运动会还剩两天的赛程,连一块金牌都未进账。成为体育大国这个世纪末或有希望。英人岛国,人口近7000万,金牌数名列前茅,百年前印度还是英帝国的藩国,得了不少真传,但骨子里还是不行。
本地网上新闻一则,题目为: India ready to break out as a sporting superpower – and 2036 Games is in its sights 印度人梦想2036年奥运会崛起为体育超级大国。


●英国又起骚乱,比如首相官邸前投掷燃烧瓶等等,小打小闹的没出人命。据称二十多个城市要在周三起事,攻击当地的移民管理局。挺局气的,与当下的伊朗有一比,安民告示,我要开战了。如我春秋战事的君子之风。周四的报道,警方做了弹压的准备,当日没有闹出大乱,多地又出现了政府看好的反种族歧视的逆向示威。有事不好好说,动不动就煽风点火。人呢,又进化了几百年,旧习不改。
看白衣天使们也是不平则鸣,前不久对罢工持续的初级医务工作者,英政府给以加薪20%.而了断,没有燃起大火。此期间因病久拖不治应该有一些吧。
周三媒体列出将要起事的城市,包括一桥之隔的布里斯托市。有邻居在该市上班,本月特殊安排居家办公了。周五家人自伦敦一路驾车过来,一切如常,平安无事。


tiantou 发表于 2024-8-12 05:31:46

83【侄女】
老伴的侄女小D过来了,带着孩子。去年她才结束了两人世界,有了下一代,已经不能再晚了。我们的下一代独子,再下面的一代,她们近亲当中的几个姊妹或独子或无子,为这个世界减负了,于家庭的延续呢?还是有一个的好。
D从欧陆飞过来,乘火车到了布里斯托。我与家人商量去接一趟吧,带着孩子呢。上班呢,不用接的,告诉了地址,打个车过来,人家是到处跑的人,接接送送的倒麻烦了。我问起她办的健康网站还在吗?记得五六年前她在网上办公。闺女也说不上了。好像还有个团队跟着,这次过来好好聊聊。
我们上下的三代人,差异是最大的。全赖这世纪变化得太快。上一代人从乡村走向城市,我们城乡间走来走去。小辈的走到外面的世界。侄女是最乱的那年过后来的这边,方块字认识了才一箩筐。这边上学,小小年纪时当过报童,给周边的居民送报纸,有些本事真是要起早锻炼。上学,一直学术着,在顶尖的中学、大学,肩负着父辈满满的期望。终于要自己做主了,断然弃理从文。新的领域,新的学业。毕业进了律师楼,三年还是五年又转了新的行当。居无定所,南北东西来回走,人在哪,业务就跟到哪。团队在四面八方。反正是已经实现财务自由了。她们的几个姊妹中唯一的自由人,他者,还都日复一日地都在打工过活。
还记得,当年那个怯生生瘦弱的小姑娘,头次到我家来,还没上学呢,电话里向她妈告知行走路线,下了公交车后,往后走向左拐,第几个门洞进来到第几层。谁都没跟他介绍过路线,全是自己观察的。离去之后多年,再见时已经上中学了,会面于丘吉尔庄园,面对展厅内的家族史看得津津有味,总是落在最后面。人的聪明劲儿和走向都是有征兆的,d最终还是失去了对微观世界探索的兴趣。再见面是在大广场,午门穿行匆匆,半天出了神武门。再一次,她们俩口来京了……是哪一年,记不住了。
片子上看到d的孩子胖乎乎的。怎么称呼关系,称我们姑姥姥,姑老爷。孩子还不会说话呢。我称小孩子什么?关系怎么论的,想了再想,侄外孙女。

tiantou 发表于 2024-8-13 02:46:53

84【亲人】
老弟从北美过来,飞过来也要十个小时 。 两年前他来过这里,这次就近来看看老姐姐,都是七旬老人,见一面赚一面了。上一面还是在北京,不记得哪一年,总有七八年了。
老弟两口机场落地后租了台车,在伦敦与闺女会齐往过来。九点多出发,过来信息预计午后两点半到家。一家人还分两拨走,小的不跟老的走。
两点半,公交车站见到了侄女D。迎面走过差点失之交臂。应该是三人行,没见着小孩子,两位成年人并肩过来,一位还是金发,走至眼前,认出了侄女的模样,孩子呢,孩子背在妈的身后,转身露出小脸。照片上是个胖丫头,侄女曾经办过健康网站,对饮食多有研究。孩子喂的好。瘦了?是瘦了,学会走路后就瘦下来了。同行的是孩子的保姆,葡萄牙人。闺女乘火车往过来,原来是小姑娘坐不了长途车,火车上可以跑动。火车还是比汽车要快。
三口人进门。小姑娘褪下外套,只兜着个尿不湿,满地走着,走得稳当,一路拍拍打打的,嘴里念念叨叨,都是叫妈妈的声调。侄女说已经学话了,葡语说的比英语多,保姆操两种语言,我听了多时,听不清另外的单词。
侄女说饿了。我赶紧点火做饭。中午的包子 还有几个,冰箱里拿出冻饺子煮了,上桌。侄女说回来再吃,包起个鸡蛋,抓了一把樱桃,孩子闹着要出去。这孩子在家里呆不住,每天都要出门走路。让学生带着去公园吧。四口人出了门……
老两口来了信息,堵车。导航预计的在途时间一推再推,不是岁数大了开的慢,高速上有多个路段拦住整修,途中还有车祸一起。比预计的时间晚了整整三个小时。五点半才泊车门前。
岁数不饶人,老弟须发皆白。人是轮回。老弟长相越来越像老丈人当年。吃了几十年的洋面包,改不了根上带来的模样。
古稀之年,身体自是大不如前,出趟远门不容易,上次来这里小住,是乘邮轮过来的。退休赋闲之后,想着他们该回老家走走,终没能成行。除了手续,旅途也远了点。再有了,还有两条小狗被寄养着,去哪都住不长的,这次出来不过十天,跑两地。
晚餐。一家人围坐大餐桌,平日里,餐桌为书桌,终于实至名归,围坐了一圈人,就母子俩还没回来。吃起来,豆角炖土豆,烤牛肉,几个烤包子,一大盘饺子……
回来了,孩子驮在妈妈的背上吃过了,吃了个大花脸,众人都乐了。

tiantou 发表于 2024-8-13 20:07:05

85【三进院】
侄女在附近山上订了间民宿。开车过去十分钟。第二天去山上聚。
下着毛毛雨,上山。山腰间,上次跑过的路段,向北有条岔道,只容得一台车通过。南向坡上,是片草场,割晒下来的草已经晒干,未及拾禾打捆。山腰已是居高临下,顶上再无人工建筑。下方坡下也是草场,绿地一贯到底,远端,数公里外的山脚下是条高速公路。此地好景致,朦朦胧胧中隐约见着起伏的高尔夫球场,一条发亮的小河蜿蜒其中。
狭长的通道,民居的大铁门敞开着,铁栏上挂着“出售”的牌牌。再进二道门,铁门上嵌着看家狗的警示牌。没听到狗吠。有私宅的招牌,游人免进。不大有人会来这里游山吧。
一条岔道,通向座大房子,这是一进院子,停放大小车辆好几台,房子敞着门,是处工作间,还停着汽车,像是家汽修场的样子。后来几次走过这里,里面乱七八糟,不像个经营场所,怕是倒闭了。
二进院,一栋大房子。家人从里面迎出来。二进院就是租用的民宿了。再 往里三进院,挑高的二层小楼,弟妹说,这是房东家的住所。要出售的是外面的两进房产。挂牌二百多万,好长时间了,无人问津。是啊,本地人居家过日子,在山里诸多不便。又这么贵,山下一百平带花园的二层小楼不过三四十万。
拾阶入室。迎门的堂屋是厨房,与中国乡间的老宅同,只灶头设在当中靠里,农村老居贴墙放八仙桌的地方。我们安放灶台的地方,是架木梯通向二层。堂屋的右手边推门进入是客厅,老大,六七十平米,对角线放了两副大沙发,另外两个角落,进门处放着木桌椅,远端电视机……屋内唯一现代的设施。再没什么了,空旷。堂屋的另一侧为卧房,同样大的面积,一大一小两张床,靠里卫生间和更衣室,靠外梳妆台,墙面有张油画“狩猎图”。再没啥,更显空旷。上到二楼,一左一右两间卧室,与底楼的卧室类似,同样的体量,大而空。只头顶上有斜面的躺窗,看星星方便。北窗的墙壁约一米厚,石头垒起的。怀疑这里可能是早年的马厩改造而成的。
上来下去,里外都太敞亮了,比较下,我们的小家子太逼仄了。
茶几上放着个留言本。翻开看看,不多的几篇留言,都是誉美之词。看留宿的时间记录,一共才四条,从去年12月至今,上一次的留言是四月份,累计的住宿时间才十天。或许不是每位租客都留言的。
我问了租金,三天近2000镑。有点贵,于当地的消费水平。不过比较咱们国内大城市的酒店,或者三亚的冬季,这价格算得便宜,四间大房子呢。

tiantou 发表于 2024-8-13 20:08:44


tiantou 发表于 2024-8-13 20:09:43


tiantou 发表于 2024-8-13 20:10:46


tiantou 发表于 2024-8-14 19:43:42

86【聊着】
雨不停。老人屋里聊天。聊聊兄弟几个的近况,人还都在,一个不少,当下也算是最好的光景。三顿饭吃得好,又能出来走动,知足吧。我问起老弟在那边的日常,说起 东工的同学们,十年前的那个圣诞夜,聚了十多位,发小邻居又是校友的,都在硅谷左近。老弟说,现在年岁大了没人牵头,网上有联系,我们改五年一聚了。同学中老江还干着——我认识的,两口子忙碌着厂子。身体好,有钱干嘛不赚。
活到老干到老才更有活力。老弟退休后,闲了下来,没着没落的。弟妹说工作时太卖力气,亏了身体。我还记得,一道出去逛店,老弟经常是咖啡馆一坐,掏出本子算题,等着采购的人转回来或者喊着去用餐。晚间在家,常有工作电话来来去去,指导实验室的助手们。工作是乐趣,人一旦闲下来,像是被掏空了。
现在干点什么?去年前年,老弟常传过来些片子,天高地广的,山景、海景,天上的月亮,圆月,弦月,清晰可人,老弟拍的还是弟妹拍的?弟妹是搞电镜的,长于微观世界,月球上的地貌山峦也收入镜中。现在呢,现在活动量减少了,上午半天活动,有小狗要遛,下午电视,睡觉,看了睡,睡了看。觉多,说明睡眠不好?白天睡多了与老人不好。
老弟说是九零年过来这边的。在我的记忆中好像还早些。读书,做研究又转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我问起,现在回顾,走出来的道路选择正确吗?"当然了。"老弟斩钉截铁。我说老弟是领路人,后面小辈的,一个接一个再一个跟着过来读书。老伴说起,老弟对孩子的学习有要求“ 别人会的你要会,别人不会的你也要会。”学习上永远争强好胜。孩子们听进去了。人生的路径在不觉中改变,于是就有了今天的面貌,今天的你我他。
小辈的爷俩进了当院的池水中,37℃的水温在细雨中冒着热气。小丫头没进水,抓着个皮管子四处喷水,给自己淋了个落汤鸡。
没坐多一会儿,主妇们起身忙活饭菜,一早出车到市区采购,吃的喝的,三天的给养,大小人十口呢。土豆烧豆角,烧三文鱼,烧鳕鱼,保姆做了一道葡式的肉沫炒芥兰,炒得顶上的火警器怪叫了起来。口感不错,好久没吃炒菜了。




87【夕阳】
晚间吃面条,意大利面,店家新压出来的鲜面条,长条的,模样口感与咱们的面条无异。一大盆酱料,肉沫西葫芦丝番茄酱,说是学生制作的。边吃边煮,最后一拨吃完,太阳落在山巅就要沉下去了。赶紧招呼着,照张像吧,今天这会儿人齐。
谁家都有全家福。想想与老伴的家人,与老丈人就从未同框过。同辈亲人来来往往几十年,见了,散了,难得留下影像。这二十多年更是一张都没留下。没想起这码事,想起拍照已是晚境,不可再错过。
出门台阶下,靠在栏杆边,背对群山。招呼着,搀扶着,站着,抱着的,小姑娘叫嚷挣扎着。葡人快手,刚站定,就拍得了,六七张连拍。片子清楚,都睁着眼睛呢。身后的日头已经暗淡下去。
撤了,趁着天亮下山。


次日,二次上山。午前,闺女在家里蒸了一锅包子带着上山。趁热开餐,包子和面条,继续煮面条,剩下的酱料还不少。吃了就走。昨日登山项目阴雨没能实施,几位只在山脚下的高尔夫球场散了步,摘了黑莓,挨了虫咬。
不睡觉的,愿意动的,都跟上走。小姑娘上午转回来,还一直睡在车上,一块带走。我没跟上,或许是已经去过的地方,就在这边山上走走吧。
天气晴好太阳高悬,眼前清晰起来,山峦起伏,黄绿相间,麦子还没收呢。远眺海湾,零散着黑乎乎的小岛。山下高球场子上有了活动的人形。
沿着小路前行,这家的前院后院都见到农机具。或是地主吧,坡上的草场,坡下的牧场。路边一溜木雕,一米多高,加工手法粗犷,有点意思:打高球的老爷子,秃鹫、雉鸡、蟒蛇……七八个,仔细看,木雕是在高位伐掉的树干上生成的,老爷子脚跟下冒出了新绿。这段进来的路上只留存了两搂粗的大树树棵,好晒啊。回头吧。
我这还没入睡,老弟两口先回来了,走不远,还是回来静养,补上午觉。年轻人往山里去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话题。
再出门已是暮色中,驶离院落大门,坡下的牧场中游荡着五匹毛驴,其中一头黑白花的。




88【毛毛雨】
早上还晴着,没留神外面地皮湿了,毛毛雨,赶紧收衣服。衣服收回来没一会儿,天又大亮,一架子衣服又端了出去。
小辈的一早都去上班。学生用纸板打造了一所大房子,在山上玩了两天,他感受最深的吧。十点多,老弟一家进门了,辞行。午后的飞机,往欧陆去,两个多点,说晚上六点钟多能到闺女家。   小住一周就回转。
小姑娘还是那么皮实,无穷动,没一会儿,花园里又滋了一身水,这是当大哥的没带好头儿。进门,一身衣服换下来。又爬上了楼,爬上去的。基本功真好。
侄女接着上回没说完的话题,上次说及爷爷奶奶的相识相伴,又问起旧事。我想起与老丈人过往,说了两个小段子……这次寻根刨底追问起爷爷的爸爸是干什么的?
干什么的,在城里打工的,铁路上干过,商铺里干过……
爷爷他们哥几个?他们没上大学吗?哥几个中谁最好。
哥仨还有姐妹呢……你爷爷读书好,在长春读中学时是有名的,后来的西南联大……
我从哪里来,要是儿子,老爸或许早早地就诉说家史了。人到中年才想起这事。趁着老爸和姑姑都在,再多问几句。
那你们几个,谁最好呢?侄女这是问父辈的兄弟姐妹呢。谁最好?我抢答了:要论学问,舍我其谁就是你爸爸了。
还有你们兄弟几个小时候是不是一块儿玩?跟人家打架吗?都玩什么?
老伴说:女孩子玩 跳房子,撒棍、嘎拉哈(欻拐)……       
撒棍,嘎拉哈又是什么嘛?
……
代代相传,多数人都是路径依赖,跟着前人的路子走。社会的突变,路人变道也是有了。我们的父辈开始了新学的读书,才有了命运的改变。这个年代学而优不为仕了,但开辟了多种人生的可能,个人选择的自由度,追求个人的幸福。站在父辈的肩膀上。
话别了。难舍也得舍。我们都好好的,保重身体,下次再见吧。只要身体好,就争取再走几趟。我说还是要回归老家看看,根脉在那呢。对小辈的不存奢望,她们新的世界观。还有个小兄弟在香港呢。海南也开放了,免签的政策可能进一步放宽,中美直飞航线早晚得恢复。好好保重,有希望的!
兄弟姐妹四人,青少年后就离多聚少,到了晚年,都四下住着,没了老家儿,没了聚合的点。再见难了。老弟还是想着回来看看。人在就有希望。

tiantou 发表于 2024-8-15 20:07:40

89【渐行渐远】
代沟,代际差别增大。人相熟的大约上下四代人,四世同堂不鲜见。与父母子女相伴六七十年,与孙辈呢,能有三十年吗。每一代人都有差别,或小或大,农耕时代,千年不变的子承父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代百年小变局,鲁迅时代和现代的国民性能有多少差别,变了也没变。新世纪的二十年和接下来的二十年酝酿着大的变化,AI技术的加持,有人预测,大学要没了,婚姻制度变化、性别可以变更……未来学的好多预测都已经实现,我们少年时读过的《科学家谈21世纪》不少已成为现实。好好活着,我辈大概能见到那一天。
儿女辈已经起了变化,因应变化的时代,孙辈的时代变化更显著,吃的不一样,化工农业,转基因了,喝的不一样,据说不少家庭都不喝自来水了。玩的不一样了,网上游戏是新世纪才泛滥起来。他们做的与我们更不一样。家里学生,似乎与学生的本分相去甚远,不愿作业,本就没有什么作业,三年学校结束,"记分册"上的数学成绩不错,可两位数的加减法还没学利落。绝不低能,喜欢的事乐此不疲,网上的游戏几小时不撒手,正经事,见“作业”就往后躲。
这次见着学生的表妹,才走路利落。充分的自然生长,比如愿意光着膀子,一定要到外面转悠,拿到的东西就要往地下掷,四下里拍拍打打,电视机也不饶过,只要没危险,就任凭她去。新型育儿方法,侄女学到不少,全职陪伴,任其发展。儿女一代不少是从“蜡烛包”开始生长的,各种束缚,从小到大,一整套社会规范,自觉不自觉地传承下来。放开了眼看外面的世界,对他们子女的养育以新的育儿理念。
当下各种育儿的新理念,新方法,年青父母的培训班。父母们用心了,商家更用心,去俘获小童的心,瞄着家长的钱袋子。多少游戏软件,掠取多少钱财,掠去宝贵的少年时代,沉迷于虚拟的幻梦世界中。坏了眼睛,弱了身体,消磨了进取之心。这样的学生占多少比例,不知道。
国内新的体育课考核比重大大增加,会将少年们拉出危险的境地。
自然发展。好吃懒做应是人的天性。没有约束任其发展,能成?奋起的少年也不少,是被要求,被激励的,家长和老师们的合力。还得有规矩,学生的基本准则还当遵守,三好,身体好,学习好还有那啥好。只要不是天才,有特异功能的,还是要遵循社会的基本规范和良俗。

tiantou 发表于 2024-8-16 21:17:22

90【8.15】
“八.一五 光复日”。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也正好看到这一页。他们记录的日子是8.14。日本人投降的消息第二天才传到这边,举国欢庆。八年抗战,十四年抗战,可以追溯至甲午年战败的屈辱,一洗前耻。
不知我们现在的历史中学教科书是怎么编写的。曾经看过早年的,是要记住很多东西的,都是些现成的,挺伤脑筋。看人家的这本,图文并茂,言简意赅。提供基本事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地图,资料统计表,历史照片,当时的画作,名人的谈话记录……在给定的材料基础上,提出每个篇章学生关注要点,讨论的题目,写作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你认为是正确的,
给出依据,认为是错误的说出理由来。至少在丰富性上,这部教材挺好看的。
教科书的一章“远东和太平洋战争”。记录1941至1945年这一地区战事,从珍珠港到中途岛,到对日本岛的轰炸。包括日帝国在中国及南亚的殖民和占领区的图示,日军与盟军的攻守进退,主要是美军的进攻路线和主要战区。一章附图内容丰富,大体地区形势纳入其中,节约了不少文字的介绍。至于亚洲国家的抗日战争、中国战场的情况及在二战中的作用则不置一词。浓墨重彩美军的凌厉攻势和岛屿争夺的残酷,核弹的投送终结了日军的抵抗。此章节要求学生聚焦的问题是:二战中,武器的重要作用。供学生讨论的问题是:杜鲁门总统核炸的决定正确吗?
历史都是当代史。当代人撰写的,裁剪拼凑。这部教科书无疑还是欧洲中心论。但这是部世界史教科书,说到世界大战不应少了东方战场的主将们。中国的中学生学习的二战史,无疑有大量的欧洲战事,从英国人的绥靖政策,祸水东移,到希特勒闪击波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到攻克柏林,雅尔塔会议……中国学生知道的不少。中国的学生大概没有世界史这门课程。英国的中学生,对于东方战线大概只知道那两颗原子弹的威力了。及至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上了大学,除了专攻历史学的,大概率没有机会受到历史知识的传授。

页: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