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tou 发表于 2024-4-18 18:32:49




4015【餐馆】
社会主义建设七十多年,我们这代人与共和国同生共长。1949一个光辉的起点,大屏幕五彩缤纷再现礼炮声声城楼广场,开国元勋……这是近年俄国人转交过来的现场纪录片,大厅穹顶下观影人颇有身临其境的的震撼感。奇葩的是我曾服务过的这家公司与共和国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有人演义出他老人家1949年10月1日凌晨提灯夜审批示成立公司。活久见啊。
披荆斩棘开辟新路,艰难的探索不易。成绩巨大,遗憾不少。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弯道曲折,展览有所记录,大跃进的红火和败家,“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的标语口号在屏幕上再现。
老王说,三年自然灾害我差点饿死。老梁说我是京郊朝阳农家,去地里刨菜根拣菜叶饿肚子。我说城里人还好,有粮食定量尚可温饱,浮肿的不少。说这话时,老梁热腾腾涮着羊肉片,小王仰脖一口小二,无花果籽咯了我的牙,老刘起身又去添盘……
众人出了展馆进了餐馆,两馆比邻,一箭之地。
有此一说:自助餐戕害老人,过量进食高蛋白而且十二分的饱食。没办法,七十上下的老者,饥荒年代过来的,经常会搂不住,唯一能被拿住的是病痛,痛风了还海鲜吗。近年东洋人添新堵,迈上餐馆台阶时,被问及还敢吃海鲜吗?我回:咱都一把年纪了还怕啥.
我吃了一只小小的烤虾,与俩烤羊串一道装盘,海鲜,也未准小虾是河鲜。昨晚刚吃好进几块炸带鱼,要注意摄入营养的平衡。老王也同意此说,老年人要高蛋白补充,每周要吃鱼 。老梁提起三文鱼内含欧美茄3营养素 。我二次起身添盘,两块三文鱼寿司,两碟羊肉,一碟牛肉,每碟牛羊各五片,薄薄的。
老王大快朵颐,满满当当一盘又一盘,他本周的海鲜量蛋白质摄入全部达标。小二的助力,展后的老王说段个人成长史,认同知识改变命运,得益于改革开放跳出农门,几十年务农、学农,服务于农,退休多年不忘初心,鼓与呼为当下家乡农地的凋敝,父老乡亲生活的拮据鸣不平。我说他们的日子纵向与自己比会怎么样?老王说那当然是好多了,温饱了,但城乡差别呢……
老刘的湖南普通话听着费劲,与老梁有着共情的话题,好像是在交流对小辈的管理方式,激励措施,财务杠杆。
一年一度老同事春日的相会,你说我说,在路上,在酒肉间。


4016【遛食】
自助餐的好处是各取所需,酒水不限。我采食了十多种食材,或涮或直接入嘴,优质蛋白超标,235毫升的鲜啤,约莫填充了九成的肚量。
酒足饭饱,出来遛食。大巴车卸载奥森公园北门。二十来年的大园子,日新月异,小桥流水绿树参天,一阵阵杨絮卷来迷了人眼。几位还记得吗,上一次,还是疫情前,来这里秋游,雾加雨中的各位步道疾行,争先恐后的,几度迷失,均获一、二、三等奖。春游,赏花之旅。进食耗时过长,距离午后三时的回程时间不足一小时。预计中的5公里环行,大概率走不下来,腰椎不好的,半月板磨损的,饭后百步走,能走多远走多远吧。
老梁说起:住得近,常来这家园子溜弯。我说我一年差不多来一次。园子大,这里是跑马人长年训练的地方。老梁说,有一年这里举办过一次”光猪跑“。
与小王和陈师傅走在一起。他们一老一小。陈师傅没我老,但资深员工,早我十年进的公司,小王小我十龄,同年进的公司。小王也花白了头发成了老王,刚刚进入我们这支队伍,在来的路上还与老宗讨论脊椎的改造问题,动不动这一刀难下决心。小王感叹四十年了,转眼间,往事如烟。陈师傅说古,我俩还有点跟不上何人何事。老杨跟了上来,同为七十年代的员工,尚可一论当年的是是非非,起起落落。耿、冯、秦、李……我们晚到的只赶上了后面的二位老领导。陈说:那时公司的小楼还在,耿总的办公室的位置和内饰……老杨说起,来公司见到的领导是冯,七十年代末了。我见到秦总,就更晚了。李呢?陈师傅坚称李总不曾来公司任职。怎么会呢,在我俩提出事实和互证之下,陈师傅终于修复了头脑中的断片。不服老不行,谁的脑子里都有断片。陈师傅有海外工作之经验,伦敦的联络处,纽约的双子轰塌的大楼,那边机构的过往和轶事了解的不少。能如此说道说道的老员工已经越来越少了。我这还当新鲜事听,想着追寻下文,队伍已经调转回头。
领队说及她们来这踩过点,带着大家春游踏青观花。这就打道回府,花还没观呢。只见到满地的二月兰。
参观学习,踏青春游,一石二鸟也有顾此失彼的时候。

tiantou 发表于 2024-4-19 13:10:26




4017【乘风踏浪】
每晚追剧【乘风踏浪】,京沪两地卫视同时播出,原来齐头并进,昨晚北京台插播怀柔颁奖晚会,转去看上海台两集,今晚是最后的大结局,算是看了个全本。
该剧讲述了彭锦西和罗虹两个小人物一对夫妇奋斗的故事。改开后艰难起步成为当地首个万元户,发展壮大为成功的企业家。年代剧,展现三十年,发生在辽东兴城。“讲好中国故事”这比看展览,只需遥控器指点,就舒舒服服地一览天下,还原身边和远方的过往。《繁花》电视剧中大上海的金融市场,《乘风踏浪》中葫芦岛的小作坊和乡镇企业,都不曾为我们个体所经历。另外的一种人生道路。保留一颗好奇的心,观望了解无穷的世界,文艺作品的呈现都只是沧海一粟,慰藉人生,娱乐人生。
此剧作采取实名制:兴城、葫芦岛,实景拍摄。 展现一方风貌:兴城成为全球最大的泳装生产基地,"世界上每4件泳装就有1件是兴城人生产出来的 。"这话不知能不能当真。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如果完全是故事演绎,实名制容易引起争议,自吹自擂不好交待。真希望它确有其事,过去知道中国的小商品,纽扣、打火机等霸占世界市场,同期还有泳衣,兴城一地捷足先登,我们有所不知。到了后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行销世界,令同行们害怕。当下国际间的贸易摩擦,制裁不断,什么损招都上来了。
兴城的故事,少不了市场竞争,尔虞我诈。主人公一路厮杀,被举报“投机倒把”入狱,价格战两败俱伤,侵犯知识产权被封厂……以至于爱恨情仇引发的明枪暗箭。商海沉浮,最终建立自己的规模工厂和自主品牌,成功突围,完满大结局。
好人好事,坏人坏事,坊间,家院喜怒哀乐都是故事。一部轻喜剧,操东北腔,天然的喜感,我曾经到过的葫芦岛和兴城,那片海,那座城,在屏幕上一呆半个多月,如旧地重游,天天溜达着,乐呵着。每天也期盼着晚间七点半。

tiantou 发表于 2024-4-20 13:32:26

4018【验车】
3点出发,往德外的验车厂。过了马甸桥,京藏高速0公里就开始堵,走走停停,还好,约三公里的距离,三点半就到了厂子,竟然没见车队,直接开到验车的师傅跟前。15年的车,一年一验,没有不排队的时候,曾经有过半天多才办妥的时候。一是排队,六支队伍都排着十多台车,幸亏是四月的验车日,再晚点还不得晒出一身汗。其二是手续,有次是罚款没交,有次是保险未拿单子,为这开车去跑银行,去跑印社打印保单。
验车本身还是蛮快的,从师傅接手车子开着送检到下线,一圈下来20分钟足够了。验刹车、查尾气……最后一个工序是看底盘,守在验车下线的出口处可眼见地沟中的师傅,亮着大灯,挥着榔头将四轮之间的部位敲的叮当作响。绝不担心新近发生的“提灯定损”,“提灯验车”类似事件。验车流水线车水马龙,查出毛病的机率不大,要是查出来就必须就地送修那就另当别论了。我的车从来都是一次性通过,没出现过瑕疵。这次尤其痛快。我交车之后到厂子西面的公园门口溜达回来刚刚落座,小喇叭内就传呼我的车号。
等候室内,有现场摄像传回的画面,对着检车线的出口,眼看着自家的车子驶出来,小喇叭里播送车牌号,我赶紧起身朝检测线门口过去。该是我拿单子和接车,这回验车单子没递过来,送单子的环节由师傅代劳了,我只接手去泊车。回头又来到受理大厅。
室内的格局变了,过去是两溜窗口,车主要逐个送单依次办理手续,四五个窗口送进拿出,盖章,撕票,签字……这回不用了,被指挥着到等候厅候着手续完备。
小喇叭又叫号了。起身到窗口,签章后的行车本,身份证,检字牌和发票一遭递出来。好爽好爽,全程耗时40分钟。对了,在上线前的地检时,验车师傅查出我有一张罚单没缴,帮着我网上登录重置密码完成网上缴费200元,多花了5分钟。享受了超值服务。
发票单上的检车费490元。好像是比去年长了100元。服务是有价码的,只要是一分钱一分货就值得。


tiantou 发表于 2024-4-20 13:33:47




4019【5时:人定湖】
验完车,进了人定湖公园。公园和厂子挨着。进东门,往北转,园子郁郁葱葱,春花尚在,又新放了殷红的 牡丹。还是那一洼水,覆盖着杨柳絮。满园的小学生,午后放学来这园子里撒欢。比我们当年幸福,想逛,可以天天过来。我们的小学校离着公园最近,出学校的东门,走两分钟就到,可是被铁栅栏圈在校园内,周六午后才放行。忽然想起老张,这两年他常常泡在这园子里,每日接孙辈的下学就来到这里,候着孩子妈下班后领走。打个电话问问,或许能见一面。老张说已经离开了公园,来北边黄寺大街附近的培训班,周五有课呢。那就算了,别耽误正事。
湖水南头的高台子上,因陋就简,十来个学生在踢球,都穿着校服,学校里面踢不了。南广场前面的空地上,不少学生在练习跳绳,体能是日积月累的事,况且还有学校的考核指标,有家长,也有教练在一旁盯着呢。
围着水面又转了一圈,围湖一圈的距离是800米,告示牌上标明的,围湖步道走一圈烧脂40千卡。少年时,有过那么几次,老师让同学们围湖跑步,那时也不知道有多远,跑一圈还是两圈,只记得呼哧带喘。还有人走捷径,穿行湖面上的木桥。那木桥是一座,还是两座,后来几位回忆起来,说不清了。
转到公园的西门,西门里的那片高高的杨树林,我们六十年代中期种下的。不是有人疑问唱歌、跳舞、练操少见老头吗,老头都去哪了?老头们在这呢,杨树林子边上,五堆老头围桌而坐而站,下棋或打牌,观者众。打牌的高声大嗓,挥挥洒洒。最东边的一桌人最多,正是残棋,俩人对弈,观棋的有二十多,围了个水泄不通,都挺局气,观棋不语。都5点多钟了,该是做饭的点,老头们继续鏖战,美好生活,家里有人做饭吧。
夕阳夕照,洒下一片金黄。

tiantou 发表于 2024-4-20 13:41:33


tiantou 发表于 2024-4-20 13:42:45


tiantou 发表于 2024-4-20 13:47:35


tiantou 发表于 2024-4-21 20:51:15





4020【本周87】


●“万马军中一小丫”的小白鸽刘波去世,享年100岁。离休前为北京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                     
刘波是著名小说《林海雪原》作者曲波(1923~2002年)的夫人,也是小说中随队军医“小白鸽”的原型。
小说《林海雪原》讲述了四十年代后期东北剿匪的故事,故事主人公团参谋长少剑波的原型就是作者曲波,而卫生员白茹的原型为刘波。刘波生于1924年,是曲波的山东黄县老乡,1938年参军入伍,1945年转战东北。1946年,正在牡丹江剿匪的曲波因病住院,两人相识。小说被改编为多种文学形式,电影、电视剧、京剧等多剧种,影响广泛。
小说出版于五十年代后期,我辈识字后最先读到的长篇小说之一,既有战争的场面,斗智斗勇,又承继了传奇作品郎才女貌的路数,少男少女们在书中都发现心仪的偶像,少剑波 、小白鸽,金戈铁马中的柔情,少年情窦初开的催化剂。京剧《智取威虎山》唱响多年,至今不绝于耳,近年的同名国产大片更令这部作品再次风行。2019年《林海雪原》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
                           
●上海,生育三胞胎以上(包括三胞胎)的家庭,补助申请的条件进一步放宽,审核的程序更为便捷。
“上海民政”官方微信发布信息称,上海近日修订出台了《关于对生育三胞胎以上家庭给予生活补助的通知》,5月1日起正式实施。子女符合相关条件的三胞胎家庭,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上年度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申请生活补助,目前的补助标准为1970元/月(补助标准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确定)。


●2024年北京市初中学考体育现场考试进行时
 体育考试满分为50分,其中现场考试30分,过程性考核20分,包括8年级体质健康统测10分和8年级体育健康知识机考10分。
现场考试包括素质项目和运动能力项目,共设置4类22项考试内容,每名考生考4项,其中每类考1项,满分30分。
  第一类:素质项目Ⅰ(8分)
  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为必考项目。
  第二类:素质项目Ⅱ(8分)
  包括引体向上(男)、斜身引体(女)、双杠臂屈伸(男)、仰卧起坐(女)、实心球、1分钟跳绳、原地纵跳摸高、立定跳远,考生任选1项。
  第三类:运动能力Ⅰ(8分)
  包括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考生任选1项。
  第四类:运动能力Ⅱ(6分)
  包括体操双杠组合Ⅰ(男)、体操双杠组合Ⅱ(女)、体操技巧组合Ⅰ(男)、体操技巧组合Ⅱ(女)、健身长拳套路、健身南拳套路、100米游泳,考生任选1项。
缺什么就吆喝什么。当下的孩子体质堪忧,营养过剩,运动不足,反倒一代不如一代。生养兼顾,鼓励多生不如养好一个是一个。


tiantou 发表于 2024-4-22 14:48:52



4021【多/少】
现在的孩子多还是少。以亲眼所见论,作为没事周边溜弯的老者,现在公园里的孩子实在不少,上午是三岁前的小童,午后四点满园子跑的是小学生,都是孙子辈的,感觉比子辈的那拨孩子要多很多。子辈的大都是独子,在大城市。他们的孩,估计近三分之一养了二孩,这是从周边邻居家看到的,三孩的不多,无孩的也不少。大城市的集聚效应,比几十年前人口稠密的多,小孩子总量也会多些。农村的人口迅速减少,青年人多外出打工,想多生大概也没条件。在曾经严格的计划生育环境下,莫言的获奖作品《蝌蚪》可见一斑。不少的农地,边地政策宽松或者是控制失败,生三个五个的不鲜见,媒体多有报道,黑户,上不了户口的孩子,人口统计失真。我退休前两年,本单位新报到了一位应届毕业生,边地的孩子,是家中的老九,前面都是姐姐。国人爱生,能生是有传统的。
报载,中国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代之前的6左右,降至1990年的2左右,再降至2010年后的1.5左右,2021年仅1.15,2022年或不到1.1,仅为世代更替水平(2.1)的一半。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预期、三孩政策效果未显现,未能扭转中国出生人口下降趋势,2022年出生人口956万人,跌破千万关口,总人口比上年减少85万。
计划生育国策功不可没,遏制住五六十年代人口的再次暴增。地球人口已超80亿,不堪重负。自己活也得让人家活,多少物种都消失了,人类独大,还在增长中。总不能靠战争和瘟疫来遏制人口。好不容易遏制住人口的增长,现在实际上又放开了。人们不情愿生是好事,关注自己这一辈子,生儿育女,多了累人,看看我们的上辈人,做父母的通常也减寿,拖累的。放开了,少生不限,超生缴费,指标上线可以定高点,三个五个的,因时而定吧。大可不必为鼓励生育,用纳税人的钱供养小家子。应该是优渥家庭多生点,现在反倒是相对困难的家庭生的多,生穷了,子女的教育也照顾不周。
有人担心,AI技术出来,会出现大规模失业。人口减少不正好应对吗。减排低碳,地球人的当务之急,人口能减下来,有利于碳综合,釜底抽薪的效果。
农人世世代代春种秋收,北方一季,南方两季,养活自己,现在的东北的农人继续猫冬,11月到次年4月。看发达国家,干半年休半年,咱这也差不多了。老话说“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不远的未来AI人出来了,还怕没人干活吗。马斯克的机器人猫女挺让人期待的。好好活着,我们这拨人或许能赶上。

tiantou 发表于 2024-4-23 17:22:31



4022【一小】
在公园器械上扭动着,过来个小姑娘也攀了上来,长得结结实实的小姑娘。
几年级了?我发问。
一年级。
是民族小学的吧?
不是。
那是那个学校的?
嗯--不能说的。
上学有什么不能说的。
我们老师不让说。
不要与陌生人说话。过来个男孩子,冲着小姑娘喊了一嘴就跑掉了。模样上看得出来,是当哥哥的。
要跟陌生人说话,别跟陌生人走就对了,我继续问:你们学校还要保密呀。
保密,不能让警察知道,警察知道了就BABIQ了。
什么BABIQ,好像听到过这个说法,不知就里,当下的语境猜想是完蛋的意思。
我又不是警察,告诉我没关系的。
那我告诉你,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呀。
我保证。
好,我们是** 学校的。
没听说过有这个学校啊,在什么地方呀?
不能说的,警察知道了过来,我们就要关门了,上不成学了。
我不问了。那你们学校有多少学生呀?
……
四十多人,人不多呀。
不是四十多,是不到四十人。我们班就五个人。
这是什么学校啊,民办学校?
小姑娘没回答,大概是不懂什么叫民办学校。会不会是类似私塾,讲授国学的学校,前些年听说过。我问:老师给你们讲国学吗?
小姑娘摇头。
《三字经》《千字文》?人之初性本善,我说。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小姑娘脱口而出好几句
那你们一年级还学什么,除了算术和语文还有什么课?
图画、英语、地理、体育,我们有九节体育课呢,体育课是* 老师,地理课是* 老师,英语课是* 老师。* 老师走了,不教我们了……
课上的还挺全。
小姑娘从器械上跳了下去,跑远了。
看着小姑娘的穿着朴素,不会是上的高收费的私立学校,八成是类似早年打工子弟小学,不过到后来教育部门都给收了。看来并没收干净,小姑娘的这所也不会有办学执照,否则不必藏着掖着的。就是收了,只要有需求,又会生长出来。如果这些孩子能进入公立学校,他们何必去上不明不白的学校,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政府拿钱,对学生收费不高。没有本市的户口,居无定所,家长工作的流动性又大,不符合学校的招生要求,孩子又需要上学,就有了这些个地下学校。
能跟上父母来城市里就读算是不错的选择,否则让他们跟上爷爷奶奶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中的一个。


4023【一老】
公园里溜弯碰到老赵。老没见,好几年了,原来住在对面楼,孙子大了,不必接接送送,老两口完成了任务,继续北漂着,城里不呆,去副中心通州住下,大运河边,天高地广的二人世界。这次进城,小住几天,挂的专家号,复查眼睛。老赵说青光眼,两次手术了,三院做的,现在定期维护。
20多年前我体检,诊断为“疑似青光眼”后来每次体检我都特别关注,有时疑似,有时“问题不大”不舒服也是有过的,备着眼药水呢。我问其详,如何愈后的。老赵说就是长年点眼药水,降低眼压,德国进口药,原来200多,现在便宜了100多。
人过了八十,还能没点毛病吗,没毛病倒不正常了。老赵说,去年初以后一直不好,食欲差,睡眠差,浑身无力。到医院住院检查好几天,上了不少仪器,从头到脚查个遍,花了七八千。出院之后,没好几个月,又二次住院,还是查不出原因。听人劝,去看中医,给出诊断是脾胃不和,开出汤药。买了电锅自己熬,煎一次药,分成几份,吃两天。三个月下来,症状大为好转。半年多没放过屁,一天到晚打嗝,这回通了,往下走了。吃得下,晚间醒的少了,至少有三小时的深度睡眠,人有劲。汤药停了,医生给开了点泡水喝的,泡脚用的草药。
记得老人家过去一直在上网课,学画,现在还学吗?
画还画着,没有继续上课,课程是老上老有。去年病了之后就停下来,不交学费,自己画,有时看看过去的课程回放。现在又报了一门新课,也是网课,中医养生,1200元,周一到周五晚上的课,学了几个月了。过去不懂,直到这次看过中医后,才明白自己的体质属于阳虚。老师四十多岁,看着可年轻了,会保养。学员有了毛病可以与老师沟通,把症状和片子给他看,老师给出调理的建议。经常给我们些小方子。现在食补,过去我不吃牛羊肉,老伴不吃我也不吃,现在我用小电锅炖羊肉,牛肉鸡肉也可以,达到温补效果就行。少吃主食水果蔬菜,肉蛋奶,我现在喝的是羊奶粉,不像鲜羊奶,没有膻气,比牛奶好。上课时老师推荐的……
老赵行,活到老学到老,越活越明白。老人最重要的是健康,善待自己就得自知之明,琢磨自己,学习怎么调理自己。

tiantou 发表于 2024-4-24 17:28:35




4024【站桩】
昨晚下了雨,附带赠送小小的冰雹,玻璃叮当作响。雨过天晴,午后公园内甬道上满是水洼。不是多大的雨水,甬道上铺的都是透水转,但透水性不好,砖或许透水,但施工不到位,地面砖之下应该是数尺的沙石垫底,才有利于积水下渗。实际上呢,只要不是显要地段的重点工程,很少有这么干的。公园里施工铺地我没见着,小区周边至少两次改造铺设甬道了,旧的砖移去,刨去隆起的树根,地面夯实,铺上新砖,只作表面工程,透水效果大打折扣。算不算偷工减料,不知道,反正路面不会塌陷,不至于出人命。
路面积水致使路人滑倒不鲜见的,小年青无所谓。老人家们难说了,跌一跤就马上一命呜呼还不至于,但谁不是小心翼翼地绕着水洼走。一圈走下来,六七处障碍,好在路人不多,从从容容地避险。
远远地见到赵老走过来,步履满有劲的,不像八十多的老人。候着过来,同走一段,也是小心地绕过水洼。说起去年摔过,单腿跪地,牛仔裤的膝盖部位都磕破了。裤子上还在身上,一寸多长的破绽就是上次遇险的记录。与时俱进,破了就破了,白花花咧着嘴,也没拾掇,老赵说当时吓坏了,爬起来走走,还好,没骨折。
老赵说自己有骨质酥松症,查体指标-3.5.-2.5以下为重症,所以大大超标,睡觉翻身都疼。去医院看了,打针,一年一针,长效的,属于自费项目,连续三年下来,指标后来降到-2,算是基本正常了,现在还在吃药,两种补钙的药,可以直接吸收的,不是“钙尔奇”。摔了这一跤,看出治疗的效果。还有膝盖磨损,滑膜炎,走路疼。也是看了专家号,不用做手术,医嘱是要尽量避免走台阶。我现在就走平地,走路时练螃蟹步,横着走,开始时大腿酸疼,练练就好了,有时也倒着走。坐下来也可以练,脚上放了沙袋,小腿起来放下,把腿部的肌肉群练出来,保护膝盖,走路也稳当。还有呢,站桩。
我说,我们也站过桩,每天半小时,一边看电视或听广播一面站,两不耽误。就是没能坚持下来。
老赵说我是跟老师学的,什么都不能看,不能想,要完全静下来,心无旁骛消除一切杂念,我关在屋子里闭灯自己练,每天的,这样身心都有效果。


tiantou 发表于 2024-4-25 19:11:51



4025【与陌生人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的这几天,三次走到一起。这次问了老赵的职业是教语文的老师,怪不得学习能力超强,头脑清晰,表达到位。
聊天的好处交流思想还有实际有益的借鉴。老人家缺钙的多,骨折的多,人家赵老师有错必究,缺什么马上补什么,措施紧跟:打针、吃药、晒太阳补钙,收到实效,自己受益。见先进就学吧,听下来只有着晒太阳这一项可以立竿见影。赵老师说自己通州的卧房朝向东南,春夏秋都可以晒太阳,要敞开窗户,少穿衣服,后背、脑袋晒得暖烘烘的,非常舒服。免费的疗愈。这不是又学了一招吗。
老马识途。与长者聊天,长我们十岁八岁的老者,人家在前走过的路,有过的经验,踩过的坑,说给晚生听,有收获有借鉴,
说活聊天也是一种疗愈。耄耋老人家容易郁闷,抑郁的比重大。现在的居住条件远不如住胡同平房院子时的邻里热络的关系。住一栋楼多少年了,认识的邻居寥寥的,与年轻的说不上话,年老的深居简出的多,偶尔电梯里间碰面,哪有说话的机会。公园里溜弯和打牌的老者多,碰到熟人最好,陌生人聊聊也无妨。
那日见到位老者,他风筝没能放起来,在我旁边长椅上落座歇脚。说自己是泰州人,北漂老头。
去过江苏多地,没到过泰州,忽然想起那边还有位半熟人,好多年前通过一阵电话,是在泰州化肥厂电话总机部门工作的。我问起这个厂子还在吗?老人还真知道,说是九十年代初期就倒闭了。我想想还真是,总有好几十年没联系了。我说起东北的关停并转,下岗职工的艰难。老人说,江苏这边还好,倒了一批,又成长了一批,工人这个厂子下岗就去那个厂子上班。是啊,南方乡镇企业发达,不像东北国企大厂,船大难掉头。老人说起,七八十年代大城市的“星期日工程师”的第二职业,将城市的技术,零部件配套产品转移到乡镇企业,国营厂搞销售的,自己拉队伍组织生产经营。乡镇企业,最早是集体的,干着干着就承包了,承包人给工人发工资,承包利税,再后来成个人的,私企了……大城市的不少产能转移出来。老者说,我们江苏还是挺富裕的,早年过穷日子时也还不至于饿肚皮,不像你们北方有些省瞎搞饿死人了。
与同龄人聊。同一片蓝天下,东西南北,都活了这好几十年,经历不同个人的感受不一。了解你不曾经历,陌生的地域、行当,风土人情。他人的讲述,自己面前的新图景和见识。

tiantou 发表于 2024-4-26 21:40:16






转贴:


《马甸往事》
作者:罗雪村 |


小时候,家从东四搬到德胜门外紧邻马甸的祁家豁子。马甸是上学、进城必经之地。                     
为什么叫马甸?
以前德胜门外关厢向北,一马平川,烟村不断。小时候,马甸、祁家豁子周围还是平坦的农田、野地,一到冬天,一片萧瑟、荒凉。作家老舍描述他早年到德胜门外所见:“出了关厢,他们走上了大土道。太阳已经上来。这里的太阳不像在城里那样要拐过多少房檐,转过多少墙角,才能照在一切的东西上,而是刚一出来就由最近照到最远的地方。”
马甸一带清朝时还是水草丰茂,从蒙古草原进贡的马匹先在这里牧养,加之京师与口外往来的“马道”和羊马贸易的商道都经停这里,形成马、羊集散地,马市、马行(指贩运、圈养、交易骡马的行业)兴盛起来,人住店,马入圈,马店多起来,自然而成“牧马畿甸”。
后来,马行、马店南移到德胜门外关厢,小时候在关厢街边见过钉马掌的。
再后来,马甸就只圈羊、贩羊了。


在元大都北土城墙边上,不知是庙是庵,院门总关着,只能看见屋顶灰瓦和一片松柏,寂静、阴郁。它旁边有一片平房,住着不少人家,现在都没了,就剩它孤零零地守着清净。


明代废了元代北城垣后,为便于交通,在此段土城墙扒了个豁口,就有了“祁家豁子”。
豁口那儿有家支着破布棚子专卖羊杂碎的小铺,老远就能看见里面冒出膻味儿的热气。北顶三队有个老头儿,麻子脸,勾鼻子,穿着油渍麻花的长棉袍,早上上学经过那儿,总能看见他来一碗羊汤,再喝上二两,然后拉着平板车哼着小调慢慢悠悠去城里掏粪。
那冒着膻味儿热气的小铺和拉粪的老头儿都没了,它和他在这世上无声无息地活过,又像微尘无影无踪。


马甸小学
1962年,止于童蒙,背起书包上学堂。
第一天上学是父亲领着去的。那时候马甸四周除了农田、荒地、野河,还有坟圈,一片坟圈中间有条小道就是我们上下学踩出来的。
小学一年级,是在一座乌黑的大庙里上课。60多年后才知道,校舍叫后黑寺,因为房顶铺的一水儿黑琉璃瓦,建于1645年,南边还有前黑寺,我上学时就没了,说是被火烧毁了。离前后黑寺不很远的另一寺院,因房顶铺的黄琉璃瓦而叫了黄寺。
1934年,后黑寺响起读书声,校名叫“西北小学第四部”,1937年停办;1945年日本投降后又接办“北郊西村简易小学”,次年更名为“国立成达师范附属小学”;1949年后又改名为“回民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到1954年又叫了“马甸小学”。
童话作家郑渊洁生于1955年,与我同岁。他在马甸小学念到四年级,1966年辍学后随父母亲去了“五七干校”。他说他的个人档案文化程度一栏就停留在“小学”。那年全国“停课闹革命”,我和他一样,也上不了学了。
马甸小学在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启蒙就是在那里上了第一堂图画课。我拿着蜡笔,照着画完老师在黑板上画的大苹果后,又照着铁铅笔盒上彩色图画画起来,还清晰记得画的是雨中青蛙在荷叶上跳舞,鱼儿在水中游戏……
就那时迷上画画,从此画了一辈子。


马甸清真寺
马甸清真寺前过去有条小河,一到夏天蛙声一片。后来小河不见了,说是变成暗河了。清真寺附近有回民墓地,见过穆斯林的葬礼。但对这座清真寺,知之甚少。
近日,走进马甸清真寺,才对它有了些许认识。
清朝初年,马甸已有众多回民生活聚居,清真寺应运而生。寺内清代石碑记载:京师德胜门外旧有清真古寺创自康熙年间,为回民朝拜之地。因回民之众和清真寺在北城的规模及重要性,流传“南有牛街,北有马甸”一说。
几百年来,回民在马甸聚居并经营马羊行。“自古中国回民,虽身居棚户泥屋,而心怀真理高贵。盛世乱世紧靠清真寺求生,温饱饥寒仰仗伊斯兰迎送”。生而为人,不信仰何以为证,先前的回民乡老给后人留下这座为沐浴、礼拜、讲经和教学之需的清真寺。这里也曾是一座校园,1890年,清真寺内办起新式学堂——“回民义学”,民国四年又办了“北郊私立广育第二小学”。
动乱十年,马甸清真寺被工厂占用,礼拜大殿成了厂房。1982年,马甸清真寺恢复寺产,之后,用回民乡老集资和寺院自养及乜贴收入对寺院进行了几次修缮。
寺里有块石碑,刻有回族作家张承志为马甸清真寺撰写的《百五十年后再修马甸清真寺碑记》:“想马甸一村寺耳,考古不能比攀唐宋古建,若论真诚,则自信与大方无异。”“修复之始末,常勒石以铭记。然而石碑难免于浸漫,生命终有其无常。即便圣洁之寺,亦有衰兴前定。痛感最应刻于石,更应铭于心者,唯有安拉乎……”
徜徉于翻修一新的清真寺,回味这位回族作家所言自道光三十年马甸清真寺重修后150年来,“天灾人祸,谁能尽数。神圣之所,几道辱劫。幸而天道凛然有序,岁历巡回至今……”深感这座寺院的清静、祥和来之不易。


赶羊
在马甸,没见过牧马,见过赶羊。在北面的田边、野地,天黑了,赶羊人随地一躺,露宿天地间。
马甸以前有很多羊圈。赶羊多是从口外来的,赶的羊群有的不只几百上千只,还有上万只的。赶羊人有羊倌、账房先生、狗爷(专事驯狗的把式),还有百余条獒犬,另有白余峰骆驼载着几个月所需的物资行李,想见那场面定是浩浩荡荡。而马甸回民也北去赶羊,“塞外严冬,赢羊难度,马甸回民不避劳苦求之,风餐露宿赶回。厩养牧放之畜,使之存活渐壮。间有微薄所得,生计即在其中。”道出赶羊的艰辛。
据老辈人讲,从口外赶来的羊就圈在马甸,随卖随宰,城里开羊肉铺的多到这儿来捆羊。所谓捆羊,就是选好要买的羊,请清真寺阿訇代刀,待收拾干净后捆在车上,齐活返城。也有买卖大点儿的羊肉铺为保障质优价廉的货源,自己花钱或租或买地收羊圈养。想见过去的马甸,经济生活还是挺繁盛的。
赶羊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还有,只是规模小了,画有速写。1980年12月8日日记:“夜晚,在马甸路边,见到几群被哄赶着由北南去的羊群。穿着白羊皮大袄的牧羊人‘嗨—嗨—’地吆喝着,不时响起鞭声,夹杂着山羊‘咩—咩—’的叫声。当马路上驶过‘红旗’‘皇冠’时,羊群就惊恐地拥挤在一起。这些相依为命的生命,草原是牠们的家,那里——天苍苍,野茫茫,可命运把牠们赶到这个‘现代’的陌生地方,还要穿过闹市,最后走向南郊的屠场,可怜啊!但不幸中的有幸是,羊群还不知自己一步步在走向死亡,可能还幻想着转场去另外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夜记。”


其实,人也不例外,每天不也是——向死而生吗?
后来,一听到俄国民歌《三套车》,一看到法国画家米勒的《牧羊女》,都会想起那些羊群和赶羊的人。


翻看以前画的马甸、祁家豁子写生,不免想念过去的乡野村舍。那时候的风景舒朗、清明,空气中有泥土的气息,还有日暮晨昏,冬去春来,能看着麦子一天天长熟、稻子开始收割……现在都是奢望了。


人老了,爱回过身看看小时候。
近日回马甸走走看看,变化之快之大,全不认识了。想想小时候盼着长大,现在却常想小时候,可一切遇之偶然,去,则是必然。


(写于2024年4月17日)


tiantou 发表于 2024-4-26 21:41:21


tiantou 发表于 2024-4-26 21:42:13


tiantou 发表于 2024-4-26 21:43:51


tiantou 发表于 2024-4-26 21:44:51


tiantou 发表于 2024-4-26 21:57:59



4026【马甸】
网上见到罗雪村记叙马甸往事的文章(附前)。上个世纪末,我迁居马甸,一住就是四分之一世纪,看来要在此了却余生了。再往前追溯,六十年代初,我在德外关厢上小学的时候,距离马甸一站多地,有两个秋日,我们排着队伍走过去,过了北郊市场不远,路西就下了马路,进了菜地,来到马甸生产队的地里捆绑大白菜。
同一个时期,小罗入读马甸小学,天天从北土城豁子外穿城而入,沿着羊肠小道来上学。前几天罗先生怀旧之旅,记叙并留下画作,也翻出几十年前的旧作贴片网上。罗先生的几幅画作,素描和水粉,描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马甸,北土城。一幅画作胜过千言万语,虽然没有照片的的准确表达,但也聊胜于无,让人想见旧日的风光。
读文读图有所感,触发了些许的回忆,尚未忘却的记忆。六十年前的和当下。敲起键盘,纪录如后。再往后,还能不能想得起来,不好说了。
马甸的马。
马甸因马得名。六十年代京城满大街都走马,马路马路吗,不让走马大概是上世纪末的事。马车是挺重要的交通工具,京郊过来的蔬果运输,马车是主力,大小卡车还轮不上公社,生产队。出了德胜门就是城外,出城第一站“德外”,第二站“马蹄胡同”与第三站“关厢之间”的路西,有家钉马掌的铺子连带着兽医站。钉掌子,马驴骡的都钉。立在地面的拴马桩,老粗的圆木架子,将牲口牢牢捆住,下家伙。还见过,扯着马的脖子仰起来,用瓢给灌药。六十年代,马路已铺上柏油,只两个车道,道边是排水的明沟,沟沿上面就是低矮的民房,铺面房,有餐馆,马掌铺子周边一片泥泞,滚着粪蛋子。
关厢北是北郊市场站,14路公交车的终点站。再往北去就要乘坐远郊车了。北郊市场一带完全是郊野风光,马路两边都是农地。路西侧是果园,拉着铁丝网,果园的西边有一座炼铁厂,在我们学校的楼上的北窗,在晚间能看到高炉的火光,听说是家劳改厂子。关厢的路东是我们的小学校,学校的北墙外就是一片菜地,一直往北,记忆中再没有太象样的房舍。延长线上,北郊市场公交站往北不远,是大牲畜交易市场,马驴骡牛都有。让我们小学生开了眼,那时只有牛少见,牛不进城,乡下泌乳或耕田,进城的马、骡、驴都被架在车子上,市场内这么多大家伙济济一堂,且是自然状态,或站或卧。我们摸摸这只,捅捅那只。车老板们交头接耳讨价还价的,曾见到一匹漂亮的伊犁马索价八千,令人咋舌,那时的解放牌大卡车才一万。这家市场我们先后去过好几次。
马甸在历史上为传统的马匹集散地,蒙古草原马进京的周转地,皇家的御马、军马在此检疫优选,剩下的交易流落民间。北面的羊群也是从这里入市,进了汤锅。我们那时被圈在校园内,只周末才出来乘车回家,没看到过遍地的羊群。
如今马匹已经绝户了。现今马甸公园中心小广场的喷泉边,几块巨石……马匹的造型,匍匐在水流边。算是历史的回响吧。

tiantou 发表于 2024-4-27 22:02:07

4027 【小学校】
马路的称谓还留在我们老人家口中,现在已经名实不符了。三千多公里的京藏高速路0公里起点是马甸立交桥。双向六条车道,车水马龙,上世纪末就全线贯通。跑的都是带轮子的,长脚的,有蹄类谢绝。
老舍先生师范毕业当过几年校长,后在民国教育部门任职,担任过北郊片小学的督学,德胜门外的小学校,他大概都走到了,对北郊地面熟悉,在他的作品中多有德外风光的描写。他的第一部长篇《老张的哲学》就写到了德外宅院子里的民办学校,乐子特别多。马甸小学也在北郊的辖区,未准也曾巡视过。
我九十年代末搬来时,边上的马甸小学还是破破烂烂,丑小鸭,周末时我经常进到校园跑步,那时的学校亲民,环境友好型,也还没有现在的马甸公园,不少居民都进校溜弯。校内两栋小楼,一个操场,沙石路面的跑道,一圈约莫三百米,跑起来一溜烟。操场的西面有一方大殿的基础,汉白玉的石阶,栏杆下面是巨大的龙头,如故宫太和殿栏杆下的水龙头一样,很明显这处遗址早年曾经富丽堂皇过。查1935年出版的《老北京旅行指南》记录有“黑寺”条目,为建于清初的喇嘛庙,因其屋顶都扣着黑瓦故民间得名。当时的前黑寺已毁,后黑寺尚存,其中的供奉已经散失,四壁皆空,只有一具古辇和乐器数件。后来办学了,民国时的小学校大多办在寺庙里。当时并不叫马甸小学,直到1954年。
到了本世纪初,校园大兴土木,旧貌新颜。施工的时候我到了现场,那残破的汉白玉的基础被保留下来,文物部门不同意拆除,只好将高大的体育馆扣在了上面。如今校园修得中西合璧,漂亮了许多,易名“海淀区民族小学”。
这个小学进出过名人,七零后,八零后的大概都知道童话大王郑渊洁,与罗先生同年,六十年代就读这里。其二,十年前的六一节,习爷爷来校与少年们共度佳节笑逐颜开过。令小学校陡然提高了知名度。
人一阔脸就变。自打马甸小学改头换面更名改姓之后就森严壁垒了。连学生家长进入都不易。这十多年,我有过一次登堂入室,唯一的一次,参加社区的一次新年联欢会。学校的门口挂着不少荣誉奖牌,其中的一块的招牌是“海淀区开放校园单位”它早就该摘牌了。
百年老校的遗存是南门处的几棵挂着绿牌子的老槐树,粗壮茂盛,烈日下荫护着下面走过的四邻们。人无情,树有情。


4028 【清真寺】
罗先生的文中提及,寺前流过条小河,当是小月河不错,自南向北流向,最终汇入北面的清河。眼下这段河道已经隐去多年,我是没见过。我搬过来时,寺前已是平展展的柏油路。现在的正宗小月河是在祁家豁子公交站西侧才露出地面,上游深埋,成为地下暗河。
五年前的一个清晨,我带着小朋友来这边买早点,寺门敞着,经门里的扫地人同意,进到寺里转了一圈。院子里石碑记录本寺始建于康熙年间。至少是三进的院子,正房高高大大。门都掩着,门前的古槐四百多高龄,遮天蔽日的,院子内一下子暗下来。这家寺院只供信徒们礼拜宗教活动。平日里清净,并不向游客开放。上周的一个上午,正是开斋节,礼毕,人流涌出,顶着白帽、黄帽、黑帽的,一时将个街筒子堵死了,还有不少的老外来这里过节。
马甸地区的第一所小学校创办于1890年,校址设在清真寺内,属于新式学堂。现在的民族小学认祖归宗,将清真寺视为诞生地,自诩百年老校追溯于此。现在的大学都是这么干的,这小学校也未能免俗。被称为马甸小学是在1954年,与清真寺时是否承继关系,很难说的。动乱的年代,民间办学艰难,生生死死的,几处学校,名号错落,辗转腾挪多地,都在德外地区,最北到了小关落脚。近年,时兴兼并重组,民族小学又兼并了北面靠近小关的一所小学,开设了北校区。
清真寺的热络在边上的商户,大概都是寺产,都紧贴着院墙,南边的清真餐馆 和北边的牛羊肉铺子 ,经常是顾客迎门,不论宗教信仰,吃到一起。牛羊肉铺子上午经常排着队伍,不少人跑出挺老远的来这家采购,下午则清净,货不全了。清真餐馆从早到晚开着。早点小吃多样,好几十种,我常过来买早点,一个月总要光顾一次。每次少不了它这里的豆腐脑,料好,味道足,还能吃到肉沫。它的椒盐火烧还是早年的老味道。这里的油饼、炸糕,我的不少同事都享用过,单位年年组织春游秋游,同事老宗总是提溜着一大包上车。老宗年轻时在附近务工,就是这家的常客,吃了五六十年了吧。不知这家老号到底有多老。

tiantou 发表于 2024-4-28 15:19:29




4029【公园】
小学生时,京郊最北面我就到过马甸。不知有元大都更不知其北顶的土城。成年后去过十三陵已是很晚了。那时对马甸的认识就是菜地、果园,还有生产队的小房子。罗先生的画作带我恍恍惚惚地游走了一趟。还想一探究竟,网上搜索他的“北郊农户系列”画作,只有目录,没见图像,遗憾了。
马甸地区的彻底改观当在九十年代后期,伴随着高速公路的修建,周边都起了楼,农地消失。像马甸公园的落成也就二十年。之前这片地域的南半部是村民住房,一排一排的小平房,北半部是苗圃,好像还驻扎着个清洁队。后来拆迁,南半部下挖十多米,地下工程三层,可以停放数百辆汽车,解决了周边停车的难题。倒是它地面的建筑,挺好的区位,一直闲置着,当作售楼处的日子不长,后来的十多年,里面空空荡荡。不知是谁家的资产?如此浪费。
公园的效益不错,社会效益。属于体育主题公园,周边的居民收益不浅。一南一北的篮球场和乒乓球场,只要是好天,从来都是爆满。中心的小广场,周六、日是合唱团的地盘,平日里,一拨一拨的歌者、舞者轮流登场,小孩子跟上老人走了,小学生下学后上场。园内的甬道上,一天到晚都不乏溜弯转圈的老人们,健步的、蹒跚的,好多人都混个脸熟。
照片中是周六时的小广场(附后),远景为合唱团的歌友们,近景是玩耍的孩子们。池里没啥水,夏天晚间会有喷泉挥洒。水池子一周,趴着六块巨石,早年刚建成时,我以为这一圈巨石在等待雕琢,六骏马。数年后未见动静,我才醒悟过来,这是六匹马的意向。这里曾经淌过小月河,水草丰茂,饮马河边,此情此景早已作古,只道去遥想当年吧。具象的马匹并不太远,距离这处
公园一箭之地,只需跨过东侧的公路,土城的北面,豁口之外,数匹铜铸的骏马或卧或奔,神采飞扬的,总有游人搂搂抱抱,上蹿下跳,马背被摩擦的金光闪闪,只可惜有一匹已经残障,折了条腿。马甸公园雕塑的设计者有先见之明,在大众脚下,太精美的雕塑都不会长久。码下六块巨石,意思到了。只是小童们不知已跨在了马匹身上。

tiantou 发表于 2024-4-28 15:23:45


tiantou 发表于 2024-4-29 20:36:54



4030【本周88】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学位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学位法共7章,包括总则、学位工作体制、学位授予资格、学位授予条件、学位授予程序、学位质量保障、附则。
制定学位法,对规范学位授予工作,保护学位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学位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持续高校扩招多年的背景下,又叠加经济不景气,毕业生就业成为又一社会难题。保障高校教学质量,服务社会需求,新法出台力图整顿调整。比如学术型岗位吸纳能力正饱和,发展专业硕博培养,为科技实业服务。对博士学位的取得和学习周期有了进一步的约束……
●人社部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158万,再创新高。与此同时,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474万人,三年前这个数字还只是341万。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2022-2023学年度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显示,2023年度北京高校全日制毕业生数量约29.6万人,其中研究生16万余人,多出本科生3万人。北京研究生(硕士和博士)的毕业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
报载,当下跑街快递上门业务的骑手小哥们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如广东的骑手中本科学历的占比30%,其中不乏研究生学历。脱下长衫干起了力气活。


●高校给生育三胎家庭奖励10万。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向该校生育二胎的教职工发放奖励。省内高校独一份。
该院官网消息:学校生育奖励大会召开,200余名教职工参加会议。按照学校关于生育二胎家庭奖励5万元、生育三胎家庭奖励10万元的规定,该校一对夫妇率先获得学校生育二胎奖励。二孩母亲表示,是学校给予了生育二胎的五个“底气”:稳定且逐年提高的工资、固定的取暖补贴、健康体检津贴、无偿使用汽车、免费子女托管和教培。校领导称:学校鼓励年轻教职员工积极生育,希望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教职员工获得此项奖励。
不少企业也有类似的规定,受到资助屡见不鲜。河南某家企业的一位职工诞下三孩,获奖10万元和其他福利支持。
哈尔滨市对符合条件的二孩、三孩家庭,每月分别给予500元和1000元育儿补贴。对购买新建住房的二孩、三孩家庭,分别给予购房补贴及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优惠。
八十年代实行独子政策时,工薪阶层每月拿到5元的独生子女费,一直补贴到孩子14岁。5元,相当于小年青工资的10%。现在的500元,也差不多这个比例吧。

tiantou 发表于 2024-4-30 14:55:16


4031【十年树木】
马甸公园内的古树不多。比邻的寺院中生长着四百多龄的古树,只一路之隔,但这边罕见,我只见到公园南头偏东有一棵挂着绿牌的古树,其他呢,就别想了。公园建立前大兴土木,拆除了小平房,南半部地下工程下挖面积好几十亩的大坑,地面上的一切荡然无存。走到公园北头有一棵大杨树,高高大大,胸围得两人合抱,但没有挂牌子。杨树速生也不长寿,或许还没有我年岁大呢。
十年树木。二十年的园子,幼林长起了,高高在上,这几天满园的槐花香,白色,紫色。地面灌草茂盛,园丁从春到秋照料着,浇水、剃头、修身,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市民得以漫步其间娱乐休憩。
上周园里过来一队志愿者,二三十人,没穿工作服,身着绿色志愿者的上衣,背上的文字说明是为自然之友专司园林绿色的。人手一个小铲,进入甬道旁的绿地,估计之前接受过培训,没见有园丁带着,三五成群,来到树棵底下给小树修脚,将树坑里的绿草铲除,露出黄土来。树坑不过一米方圆,与周围的草地浑然一色,为什么要锄草,宁可让黄土暴天。园艺上应该是有讲究的,可能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吧。树木其实挺皮实的,只要水分充足就自然生长了。脚下的青草又能有多大的妨碍?
四五人一组,蹲下或撅着,围着一个个树坑铲起来。(附图)
志愿者吗,没有定额,没有工时要求,也不计件考核,就这么铲着、剁着、聊着,好不惬意。那手铲三寸来宽,轻飘飘的,不紧不慢刨着。我觉得这点爱心应该让小学生来献,近郊已经没了农家,捆不了白菜,养护小树,打小培养劳动的习惯也不错。大姑娘小伙子干这个有点像小孩子玩“过家家”。志愿者难道没有更有意义的事情做吗,来这里比划着,你让劳动者怎么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干活得有干活的样子。他们又不比植树节大领导们持锹拎桶媒体上亮相的象征意义和仪式感。
昨天,还是在这片草地上,一园丁也在整理树坑,看来清除根部的草还是必要的。那园丁跪在地上,大锹铲下去,削去草皮,五六锹过后,一个树坑分分钟就完成,草皮子都收入个大编织袋中,拖到甬道旁。这才是干活的样子(附图),凭力气吃饭的。要像志愿者那般的操作,大概早就被雇主开掉了。


tiantou 发表于 2024-4-30 15:18:00


tiantou 发表于 2024-4-30 15:18:59


tiantou 发表于 2024-5-1 18:07:44




4032【白桦汁】
东方饺子馆吃饺子。要了一瓶白桦汁饮料“白桦王子”尝尝。
还是十年前旅行到中欧的立陶宛,地陪是位中国小伙,落户那里好多年,说起他悠哉游哉的异域生活,其中就提到开春的时候一家人到白桦林中收取天然饮料——白桦树的汁液,如同割橡胶般,在树干上打眼,插管引流搜集到容器中,天然饮料,味道好还养生。时间要在叶子长出来之前采集。想起我高纬度地区的大东北也有成片的白桦林,但不曾听说过这一款饮料,人人都忙着土里刨食种大田,春种秋收。山上的野味珍馐都是些有形的,蘑菇木耳松子榛子,林子伐了,枝杈收回来填入灶膛做饭取暖。
收集树木汁液饮用的听说过仙人掌科的沙漠植物。旅人迫不得已,被逼尝试一切解渴的植物,才有所发现。桦树的生长环境要优渥得多,与人类为邻,人逐水而居,就没有必要去啃开树皮解渴。桦树皮的内膜撕下来,薄薄的,放置嘴唇上可以当响器,啾啾……吹出来鸟鸣的声调。没想到过钻木取汁喝,也没听到有人说起,或者在书中读到过。还是见识短啊。
立国的小伙说,他们只开春的这一段时间大快朵颐。住在林地附近的人取其精华,又能喝掉多少。没与我们说起还有什么保鲜的手段。我们在立国的一段季节不对,要不也能一尝美味了。桦树汁成了个念想,一直没能实现,直到在餐馆的台子上见到它们。
12元一瓶,200多毫升,透明状,喝到嘴里甜酸都浅浅的,没喝出好来。大概是我嗅觉的丧失,期望中的自然之气,那种走在林中植物的体味,白桦林,针叶林,周边草花的香气浑然一体,想象当中如夏蝉般地吮食畅饮清洌汁液后的放歌,相去甚远。
拿起瓶子看其配料表,包括桦树汁、白砂糖、椴树蜜和食品添加剂。太多的添加物,还有几多本体的汁液,喧宾夺主,自然成为不自然。
这些年,海南的青椰子每每喝个肚圆。清香,有略酸、略甜的,总之是它的本色,比它的衍生品,各种的椰子制品的口感都要好,畅饮而过瘾。白桦汁出于母体则生变,为了远方的食客,保鲜与商业化不得不如此加入杂七杂八。没能品尝到地道的原味。失望了。

tiantou 发表于 2024-5-2 21:37:13






4033【酒楼】
劳动节小聚眉州东坡酒楼。堂弟说这里平日里人多,国贸周边写字楼密集食客盈门,到了节日人都往外走,反倒空了下来。单间随到随有,大堂只开出五六桌。
堂弟做东,同姓三家的老哥老弟们一起坐坐,每年一次或两次,居京的老家亲戚寥寥,晚辈的都没过来,小长假各走一路,各玩各的,围桌空了一半的座位。人减了,八个菜的规矩不能减。黄鱼也上了川味的餐桌,川菜不以海味见长,第一次吃它这里辣口的东坡肉,点了三碗担担面,上桌了两碗不带辣子的,吃出了粤菜面条的味道。葱油饼一张,切块装盘。川地不种麦子,请的北方的白案,入口脆,喷喷香。
这次相聚间隔的时间不长,只半年,半年别来无恙。老人自是一年不如一年,天天向上的是孙辈小童。子辈的劳动者,年复一年。堂弟妹说起,儿子起了变化,中年待业了。好像子侄辈中第一个遇到这种情况。并非主动,为外力所迫,公司业务调整,北京的研究机构砍掉,老的小的都下岗,按照劳动合同给以经济补偿后,各自寻找新东家。
就业市场,一波又一波,上一代人曾赶上关停并转,买断工龄自谋出路,经济转型,产业调整诱发。这一波,写字楼里的白领,身在高科技企业也无法幸免。
四十岁,八零后,正当壮年,行业内历练十多载,自带武功。同业熟人,猎头公司,立马有人找上门来,自是讨价还价。堂侄开出条件,原来课题组团队的同事十多位都要一并带上加入。新公司犹豫而未决。
空窗期,正好休整,躺平一段又何妨。失业可以再就业,铁饭碗是在哪里都能吃上饭。小两口工作,养一个孩子生活轻松。要是一个养俩呢,要是再有房贷车贷,不免吃紧。还好,堂侄不比北漂新移民,基础早已扎牢。就是再不济,还有老家儿呢,身后有坚强的后盾。
上个月初,堂弟爷俩开车走趟大西北。爷俩西南、东北,都走过了,这回陕、甘、宁、南北疆,二十多天,驱车一万五千公里。行前规划做了路书,去看革命圣地,去看边境口岸,去看大漠孤烟。

tiantou 发表于 2024-5-3 17:47:11

4034【边地】
我问起西北此行的花销,光是高速公路费用就要好几千吧。堂弟亮出手机上的账单,笔笔记录在案。买路钱花了三千多,不包括“清明”两天跑路省下的六七百。其他呢?汽油费近一万,车辆维修七百,主要是租用了一天的防滑轮胎。景点门票一千三,住宿四千,淡季门票、旅店都便宜。吃饭不到两千。总支出两万二。
清明前后的西北边地游客寥寥,草叶萌发,积雪未消,驾车奔驰,畅通无阻。儿子主驾,为父的副驾,歇人不歇车,日行千百。喀纳斯旺季旅游需要三四天的行程,常常堵在路上,旅游的淡季,如入无人之境,换上防滑轮胎,一个白天打来回。初春,正是青黄不接,有什么看头?看过秋景的热闹又体验春天的寂静。敦煌石窟,再二再三,青海湖点到为止,直奔那些个不曾拜访的地域、景点。
走马观花,大多数旅人的经历。沉浸式体验,现在可以旅居,民宿小住,作别城市的喧嚣,不一样的的过活。旅行中遇险,人生难得碰到,遇险体验人生的丰富,涉险而有惊无难,才恰到好处。堂弟铺陈一段新疆之旅,遭遇高原冰大坂一宿的惊魂。
是在新疆地域,前方过了一段高原就是当晚的宿营地,车子盘旋于低地时春暖花开,及至上到高地,风雪来袭,冰天雪地银白世界。一路上道旁东倒西歪滑落翻转的车辆,终于前路被完全阻塞了。前方的几台大货车抛锚动弹不得,大多数车辆没有防滑措施,一个个都避入车内。车辆很快就披上了一寸多厚的冰甲,只能等候救援,冰大坂上过夜。
不敢启用车辆动力系统取暖,怕燃烧中毒,一睡不醒。小的真怕了,给媳妇打过去电话安排后事,万一呢。老的不怕,不过才零下十多度,部队上有过寒冬拉练野外露营的经历。“饱带干粮热带衣”亏得随车带上了棉大衣,派上了用场。车上可移动的棉织物搜罗铺垫,能穿戴的都披挂上身,捂上棉大衣。爷俩相拥而卧,一宿无话。天还黑时,车窗被人敲响,救援队伍到了。起身,点火发动,烘热车子,拆除前脸上的冰层,缓缓跟进前车,暗夜中可视距离十多米,颠簸中,一路丢盔卸甲,抖落一身的冰甲。
堂弟说一辈子头次碰到如此险情,万里长程最刻骨铭心的时刻,可遇而不可求。

tiantou 发表于 2024-5-3 18:00:33




4035【鲸鱼】
走在公园里,路旁的座椅上一红衣小童正在搬弄个玩具。停下来看,飞行器?不像,通体金属质地。小汽车也不是,边上还有个部件,鱼的尾巴,两件接起来是条玩具鱼,鲨鱼的造型。小童正拿着螺丝刀往下拧螺丝,抬头发话:打不开了,你帮我打开吧。
那我就试试。水淋淋的大鱼递过来。为什么要打开呀?小童说:没电了,换个电池。明白。
鱼的下腹部是电池盒,两个螺丝已经松动。接过螺丝刀下手对准第三个。转了两圈纹丝未动,打滑,螺丝帽硬度不够,脱扣了。
你有没有大的螺丝刀啊?有。又一把递过来。这个能使上劲,我卯足了劲儿,转了两圈,螺丝下来了。
小童拆下盖板,掏出里面的匣子,拽出电池,类似集成电池,插入新的电池,连上线,重新装入,封口。用他的小螺丝刀拧紧。又将那节尾巴接上,鱼成型了。
我问:你几年级了?一年级了。民族小学的吧。对。才一年级的小朋友,能自己拆卸玩转这电动玩具,真够利落的。
看看周边没见有大人,我问:你怎么自己来公园玩,家长没来吗?来了,我妈去散步了。这小孩子行,会求助于路人解决难题。
小童起身,捧着大鱼来到池边,放入水中。游起来,金色的大鱼摇头摆尾。手中的遥控器指挥行动,前进,转向,不会倒退。嘿,脊背上喷出水柱,是条鲸鱼。
水中还有一艘战舰,行进得有些沉重,满载重荷,甲板之上停满飞机——航母。没有这条鱼游得自如。围观的小孩子们兴奋起来,刚才他们手持水枪对准航母齐射,这回又见新的目标,转头攻击。小童调整航向驶离池畔,开到远端,在射程之外。孩子们追过去,聚而歼之。小童不急不恼,关闭了顶上的喷水,潜在水中的鱼儿,还怕个水枪不成。不似那航母,方才在水枪的围堵之下,被滋得摇摇晃晃。
幸福的一代人。我童年时就没见到过船形的玩具,玩过纸叠的小船,在水盆内,在大雨过后的水洼中。我曾动手用木板制造了个小木船,船形,只巴掌大小,动力是船尾皮筋缠绕的小竹片,缠绕上劲儿后,置于水中,放手,“螺旋桨”只一瞬的转动,推力不过一二尺,土得掉渣也自得其乐。


tiantou 发表于 2024-5-3 18:06:11


页: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