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tou
发表于 2022-8-28 10:35:33
3428【旧案】还记得《中国青年》杂志上那幅封底的油画作品“你追我赶”吗?六十年代中期的事。画面上苇塘边一队挑着担子的年青人你追我赶。画作被批为“大毒草”,批判者称,画面苇塘中散乱的苇叶组成了一句:蒋**万岁。一时大哗,不少人拿着这份杂志翻来覆去的寻找,看了再看似有还无。这之后,乱起来之后,又传言一幅幅领袖画作,包括大幅照片也被做了手脚,“恶毒攻击”,吸引了多少人的目光,口口相传了一阵。都成了后来的笑话。利用画作而别有他图的也有,比如六十年代后期的一幅献礼油画“井冈山会师”明明是朱、毛握手,画成了毛、林握手。这应该划入“毒草”之列,张冠李戴篡改历史。 六十年代的社会背景是“以****为纲”害了不少人。还是宽松好,后来改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民的生活就都改善了。有些事宜看开些、看淡些。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疫情前,有本小说《软埋》,我在午间“小说连播”节目中听了些片段,絮絮叨叨的,说的是一家子在“土改”前后的遭遇。大势,你没办法。大多数和牺牲一小撮的关系。白天开门敲锣打鼓晚间闭户哭天抹泪《上海的早晨》当中描述过。这边是自家的土地被分掉,能不心疼吗。谁让改朝换代呢,改朝换代后大多都面临着“均田”,看看明以前的历朝历代。上世纪的五十年代,连海峡对岸都照此办理。一个甲子过去,地主老财都没了。后代的人吐槽,他们的后人不是也有在找后账的,吐槽就吐槽吧。疫情中,说疫情不算,又有将这部小说拿出来考问。其实又有什么不可以的。我们是经历过的人,知道的是干巴巴的条文,政策的解读和文艺作品的渲染,如果是在农村长大的,几十年前的若明若暗,现在又有新的视角来解读这湮没的历史,认识我们的来路。多好的事。教科书要严谨。先入为主,社会的主旋律要唱响,灌输“三观”打下基础。如同一个好的家教,人丁兴旺,光宗耀祖。成年之后,眼界开阔兼收并蓄新的判断和观点,就是背离,又能走出多远呢?画作也是如此,循序渐进,学画、欣赏画作也得有基本功吧,别一开始就“后现代”把孩子带歪了。
tiantou
发表于 2022-8-28 10:37:27
3429【本周1】十多年前,我在“凤凰网”知青频道我们连队的园子内开了一个栏目“本周”一周一篇记述大事、趣事,自己眼中的。写了几年,退休了,打算就此搁笔。老同事们不同意,后达成妥协,北京的、上海的、齐市的,(是不是还有江阴的老吴,网站已经塌楼了,不可查。)分别撰写,一周一位。这样,一个月轮到我一次。众人写了一年多,上海老哥写不动了,告退。就此,顺坡下驴。翻看这些年写下的鸡毛蒜皮林林总总。想想也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调剂一下行文内容的逼仄。重开【本周】,还是豆腐块,还是自己看得上眼的,大事说不上,那是专家言说的,咱既无资源又无实践。说点新鲜的,在我是新鲜,在诸位可能就是陈年旧事。趣事,我个人觉得有点趣,老人家的笑点变化了,能笑起来的事不多,低级趣味也不免。不能犯规、不能触发底线,实在是不知这条线都容纳了哪些个条条框框。写着看,反正也是写,没目标,哪黑哪住店。&&&本周惹眼的事,如上面的几篇,归纳三条:闭嘴、入会、结案。司马闭嘴了,可以到别处说去。央视封杀了佩斯同学,人家去搞话剧,搞出了名堂,还种了一大片树,种核桃绿化荒山,碳中和走在前列。至今让人们怀念他的小品,念他的好。上海还有位周立波,开口秀的,也被禁了一段,好像近来还在说,逗乐子。亚历山大的年轻人需要这个。这不让说了,换个地方说,大洋彼岸有房吗,那边住着,想说那边说起,有观众的基础,好几十年积淀的人脉,推掉可惜,继续娱乐大众。你那边还有个“北美崔哥”,他没听过你的课,算得北大校友,脱口秀发展的不错,辐射华人区,人家说洋人的事比你在行,你说这边大陆的事比崔哥强。本周网间最热的是贾家父女俩。入作协的事还没完。作协头大了,收还是不收?程序上合理,人家申请的是作协,又不是诗协,作品多了,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吧。老贾那也被网友们记住了“污点”但并不影响他成为著名作家。“文二代”到了现代还真是不多,好不容易出来一个,要不是她的“屎尿体”这次肯定是板上钉钉了。不看僧面看佛面,一帮子人提携呢。不知现在这大数据的提示如何。作协敢犯众怒?结案的事,二、三项异曲同工。诗风、画作都是生存的映像,现实更花哨更严酷,好还是不好都要承受,有个对文艺风格的适应问题。多数人就正确吗?还有多数人暴力呢。本周京城在拆墙、拆栅栏,公园的。我头一次走到北向的“祁家豁子城市森林公园”刚刚开张,刚起用的铁栅栏又被拆除,躺倒在路旁。放开人与自然的隔离。人与人的隔离也在打开之列,需要交流。网上新闻,刚刚的:司马南禁言被解除。
tiantou
发表于 2022-8-29 19:28:02
3430【绿地】周四从乡下返回,见着路西的围墙拆除了,亮出里面的绿树。祁家豁子往北一站路的狭长地带曾是家市场,批发零售吃穿用的,后来“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一大片都被拆除。蓝色的铁板围了好几年,有时走那边东西向的过街天桥,居高临下,眼看着春去秋来,里面的暴土扬长见了绿色,去年高高的乔木都立了起来,就是见不到游人,封闭育林。又一个夏天过去,开园了。周末特意前去走动。大都市绿地难得,而且又离着不远,它与我家门口边上的马甸公园在一条南北延长线上,隔着北土城和小月河,土城北还有一楼小楼,数家饭馆一个加油站,要是把它们也拆除了,从北三环到北四环就是一条带状公园。现在中间被斩断了半里多地。走过那栋小楼,北面拆迁出的绿地,沿着京藏高速向北展开,头次去,没能走到头,北头应该直抵北四环的健翔桥。园内树木参差,遍地铺上绿草,辟出几处小广场与甬道相接,供游客歇脚的座椅大多都空着,上午时段,没多少人。这个时段马甸公园刚跳过广场舞,川流不息的健走人。看来是新开的园子还没聚拢来人气。是啊,脚底下还不十分利落呢,几处进出的通道坑坑洼洼,贴着东侧的一线黄土曝天,一看就是拆除了栅栏还未及修补,也没见工人到位。我问浇水的园丁,园子什么时候开的?“有一周多了,北面早,快一个月了。”看惯了马甸公园的齐整和多样绿植造型,这边的植被显得乱糟糟。“女大十八变”,再长个几年就长顺溜了。长不顺溜也看顺眼了。往北去,穿过“龙翔路”对面有标识“祁家豁子城市森林公园”不是道边的绿地,是家公园,还冠名“森林公园。龙翔路以北的园子阔大了许多,往西面延展,有几十亩的面积。甬道东侧还立着高高的铁栅栏没拆,视线穿越下去,挺深的,沟深水不一定深,坡陡,要是滚下人去,小孩子或有溺水的危险,栅栏不拆是对的,但公园不能亲水,差了景观。往西北方向,有一处围起来的运动场,至少是五六个篮球场子,打球的人不多。可能是知道的人不多,马甸公园里就有一个半篮球场子,经常同时飞舞着十几个球。来这边玩呀。、3431【森林公园】大都市的中心会有森林公园?森林的概念不是我们早年朴素的认识:森林得有个“大”字,大森林,活跃着百兽,森林之王是老虎,山地、丘陵、河流,古木参天,人要小心,谨防猛兽,不要迷路……森林当下是大大缩水了。不仅物理上,人进林退,原始林转为次生林,百兽凋零。连森林的概念有了新的诠释。不再以大小广袤论之,可以是袖珍型的。真个双木成“林”三木成“森”。我想起城里新街口新华书店边上也有处挂着“森林公园”的牌子,拆了丁字路口把角处的商店建了绿地,大概也就一亩方圆,铺路、种树、种草、种花,小模小样的。但口气蛮大,缘由是依照森林的生态群落理念来建造的,草、灌、乔混搭,减少人工园林痕迹,与其他生物,小动物、昆虫类、鸟类提供宜居的场所,连园内的甬道都没硬化,铺就砂石。这是开始,没两年,还是给换上柏油路了。园子里除了人,见着的还是人,好像没有蜂子过来。这个日子,太阳当头时,人都躲了,植被弱小,连处阴凉都没有,林子,还没有路边的行道树高呢。森林?称作“口袋公园”比较确切。我说的是三年前的状况,路过好几次。三年,大杨树能窜出一人高,也许里面现在有阴凉了。森林公园贴着新华书店的外墙,不知这三年,歇业的书店是不是重张了。三年没再过去,那边西城的文化馆的公益电影一停就是三个年头。三年,我们这边的森林公园拆拆建建总有五年了吧,才落生。值得庆幸的是没有拆了盖楼,这一片总能盖出十几栋大楼,给周边居民又多了一处休闲的场地,不必再舍近求远。比不了东面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人家好几千亩,大过颐和园,有山有水的。眼前有片绿地,多养眼呀又适老。这是离我家最近的森林公园,有十分钟走到了,它还可以分流马甸公园稠密的人群。图清净的,健步的,这里比较适宜。我走了大半圈下来,尤其是北头,没见着几个路人,有喜鹊飞过,听到蝉鸣。雨天不知能不能听到蛙鸣。
tiantou
发表于 2022-8-30 19:32:50
3432【护国寺】走了趟护国寺大街。细数有三年多没去了。这条街少年时没少去,为的是街里面有家电影院。早年最热闹的时候是因为寺庙,从南到北,进深有十几个套院,都是庙产。早就没了,都住进寻常百姓家。只剩下个前殿,带绿琉璃瓦的,原来在街面上从条小窄道内可见到。不知为何,这次我却没能见,可能是错过了。从东口入,西口出,一路见着,小有变化。街边的店铺改换门庭的好几家,其实这些鸡毛小店,哪家也没进去过,都是些破窗开门的杂货店和小饭馆,路过时见到幌子。少了客流,也得想办法,自家住房开店,生存压力会小些。路北一家新招牌“南非红酒专卖”做起了国际贸易,南非出好酒吗?一处网吧,看进去黑洞洞的。网吧像是新开的。路南一家,护国寺小吃店的斜对面,招牌是“红花点心局”点心局的提法,还没见着过,是复旧还是出新,说不上。它的原址是护国寺小吃店所属的门面店堂,记得是两层建筑,楼上有炒菜,我还吃过两次。小吃店瘦身了,将对面的铺面盘了出去。房子里外翻新,二楼没了。外面看进去亮堂堂的,可惜里面没啥人。点心生意不好做,看老号“稻香村”除了逢年过节,买点心的不踊跃。离着几十步就有家“稻香村”没记住是不是新开的,是南方的那家“稻香村”。好多年前,它与北京的“稻香村”打了好一阵商标官司,都说对方侵权,最终没分出胜负,法院断不清的案子,现在两家各开各的,都有不少的分号。往西几十步是这条街上最排场的建筑“人民剧场”。它东侧原来的售票处挂上了“梨园书社”牌匾,售票处能有多大地方,它后面接出一块建筑开了书场,还是开到剧场里面去了? 现在来这里没多大意思。名气大些的就剩下护国寺小吃店了,这里是它的总店,四九城它的分店到处都是,没必要来这吃。其他呢,要是来逛,真是乏善可陈。值得一提的是街里棉花胡同有家“护国寺中医医院”属于老字号。还蛮有人缘的,就看它进出出的人吧,哪家店铺都赶不上。入秋、换季,得调理调理了。、3433【图、话】护国寺街这一路是条小街,或者是条大的胡同,比普通的胡同稍宽些,不通公交车,两侧停着大车小车,现在辟为单行道,有辆四轮车迎面过来就得给它让路。把着东口的“梅兰芳旧居”静静的,还没开门迎客,得九点以后,它是这里唯一值得一游的宅子。我进去过好多次,自从老人免费之后倒是没怎么往里进。它比邻的院子我也进去过,乱得下不去脚,上次我带着外埠的朋友看了梅宅,又去看隔壁的民宅。保持老街道历史风貌的政策出台太晚,旧貌早就新颜。这条街上百年的老物件,保持基本完好的,除了梅宅就剩下十几棵茂盛的老槐树。灰蓬蓬的老旧房屋剩下的不多,但功能转变了,十有七八都成了店铺,杂货铺、小饭馆。大多是这三十多年,经济活跃之后开张的。护国寺和护国寺庙会热闹的过往我都没赶上,六十年代初就停掉了,我去的时候就剩下电影院,吸引小孩子的去处。电影院前,南面是家带着院子的花鸟鱼虫店,前店后厂那种,后面是小小的花圃,我没见卖鸟的,家里老人在这里买过花,我买过蛐蛐,几分钱,好像还买过一个圆的玻璃鱼缸。大概是七十年代原地起了楼,开始是小楼,后来楼又长高了,变身“护国寺宾馆”,街里的最高建筑,破坏了胡同的风水。宾馆的对面是“人民剧场”三层建筑,绿琉璃瓦飞檐的大屋顶,敞亮、大气与左邻右舍的契合,没让人觉得突兀。五十年代落成,唱了几十年大戏,至少有二十年多年谢绝观众,不再为人民服务,成为京剧团的住地和排演场。西口呢,西北把口的是早年的“妇女商店”我五十年代就跟着姥爷进去过,记得是一层的大卖场,售卖蔬菜副食。前段我在网上见到旧时的老照片,妇女商店是座二层的楼房,一米见方的四个大字刷在二层墙面上。可见当初的记忆不可靠。也许二层是办公场所,我没上去过,楼房有照片为证。现在它也长高了,底层还是商店,上面三层是宾馆。、附后图一:西口的宾馆图二:人民剧场图三:东口,右手边“梅兰芳旧居”
tiantou
发表于 2022-8-30 19:44:51
tiantou
发表于 2022-8-30 19:46:09
tiantou
发表于 2022-8-30 19:46:51
tiantou
发表于 2022-9-1 14:08:49
3434【双亭子】边地的同事小聚,地点南城天坛公园内的“双亭子”。大概多数人住处偏南的缘故吧,住在北边的也还方便,有地铁呢。我八点十分出的家门,九点钟进了公园东门。过了坛墙就见着聚会的老者们,拉着横幅“公安学校*****”一堆人糊在横幅上签字,没看清是哪一届的,都不年轻了,退休人。东门内直行,在长亭周边是聚会的场所,经常是旗帜招摇,人头攒动。在网上见到,前三天,这里的“知青角”举办了第151次活动。一月一次,算下来,持续十多年了,大概没有哪一个群体如这般乐此不疲。我往北拐。双亭子在园中的西北角,要绕过祈年殿的后身。上午的人不少,大多都是老者,扎堆聊天的应该是远道过来聚会的。三三两两健步的是周边的邻居,来这里早锻炼可望健康长寿。一路都是长青的松柏,数百、上千年的,都验明正身过,各个贴着“一级古木”的红牌牌,千岁“老翁”,没有比这里更多的。东北、华北、华南哪里还有原始林子。沿着甬道,三拐两拐,竟然找不到北了。林木遮挡,古木参天,看不到远近建筑,没有路标。不怕,问路人。“一直走,右手边就是。”离着百十米,才见到比肩而立的双亭子,头次来这。群主老董在网上发布了双亭子的小视频,来龙去脉:此亭大号叫“双环万寿亭”原座落在中南海,是乾隆帝献给母亲的寿礼,祝福吉祥如意。皇上他妈太后是谁,甄嬛,电视剧让这位知名度大涨。我没看过这部片子,甄嬛是不是就长寿多福了。双亭子1975年移居这里,风水变了,还灵吗?这地方不好找。我到了地方没多会儿,小李给老董打过电话问路,说是从北门进来找不着地方,迷失在林子里,她是来过这里的。问呢,问路人,北门进来没多远。我是第四个到的。园子里转了二十分钟才找到。这要是有晨雾的季节,林子内方位难辨,唯一的标志物祈年殿的蓝顶子不易找寻。住的远的来得最早。“文”五点半就出了家门赶的头班车进城,顺义过来,倒了几趟车,七点半到的坛外,吃完早点进园子,九点前就到了。最后一拨呢,快十点半了才见着。按点来的不多,东西南北过来,老马识途现在也有了难处,脑子不灵,还有腿脚不灵的。聚一次不易,让疫情闹的。我有三年没见各位了。穿着红杉的老白,几位说回城之后这是见的头一面。(注:本文中的“老”“小”是以个头论的,没考证过实际年龄。)、3435【天蓝地绿】小李第五个到的。俩口在林子里迷失一会儿就找过来了。小李的老伴还是见过一面两面,说是充当导航作用。离家稍远些,小李就不识路,只能陪着过来。我说你过来也挺好吗,遛弯换个地方。小李家的说,我每天一万多步走下来,分上下午,主要是你们说东北的事,我这也没下过乡,说不到一块儿。我说没下乡,听着还新鲜呢,都老人家了,多说话聊天,活跃脑子,减少痴呆。小李家的说起他铁路上的事。不易不易。老李是开着轮椅车过来的。三年前见着他杵着棍,怎么都轮椅了。还好,离了轮椅也能行走,只是走不长。关节炎,说是在东北坐下的病,冬日场院水稻脱粒时冻的,也赖自己有点懒。当时学会了针灸疗法,自己扎针。回城后,公交系统开车,冬天车里能暖和吗,开了多年的车,腿就不行了,现在不光是腿呀……没什么好办法,都得担待着,想开吧。人刚到齐,小文说要走了,家里的猫狗要有人看着,小狗刚做了手术,别让猫给抓了,必须看着,轮班的。看她这,孩子不用操心了,又操心猫狗。赶紧着,照张相吧,一共15位和一位家属。双亭子内早就坐满了人。我们在一边的廊子里就坐,长长的一溜。聊呗,跑出几十里过来聊个天。网上至多听到声音,看不到模样,老人除了苍老了还能有什么。蓝天绿草清风……原定的日程,九点到十一点半,自带干粮。我和老刘约了,散了后,北门外吃“卤煮”,他知道这有一家不错的。聊着,餐前水果上来了,枣子、葡萄、小番茄,点心,酥皮的肉点心、十五的月饼、果子面包片……一道道端过来,各取所需,我这吃饱了,就差点饮料。老刘那一口没沾,怕糖?还是想着一会儿的卤煮呢。 中午,廊子里静下来。老人家陆陆续续都撤了,回家的,周边找饭辙的。我们这也起身了。约了下次,老董提议再坐一趟长河的游船往颐和园,可以团购。附议的不多,腿脚不便。那就找地方围桌吃饭,是谁提议动物园外面的那家……四散了。“老刘啊,我不去啦,你们去吃吧,我吃饱了,我们几个回了,走西门。”离开时,我想起来,双亭子里面啥样,我都没来得及端详,就在人堆儿里踅摸了。、3436【新知】聊天,陈芝麻烂谷子。但说古时你又知道多少事和人呢。老董与我讲了一段“旧案”。在连队时,她协助搞过一段整理知青档案。曾看到我的一段,“你家大伯是有历史问题的,历史***……”我说自家的事我都不知道,家人都没跟我说过,只知道大伯在旧的地方政府做过事,新社会被遣送回乡。董说看到我前年的网文,说是拿到了父母早年填写的干部履历表,就突然想起这事,一直没能告知。这属于历史旧案,我们经历的,论出身讲成份的年代又耽误了多少人。自己的档案中都塞了些什么东西,谁都好奇,可都没机会看到自己的,憾事。老董就记得这一点儿,再没别的。想是确有其事,有关大伯,我找机会与老家的堂哥去印证。 难得,记得这么久远的事。我们脑袋瓜最好用的时段都去修理地球了。同一连队的,其实也难得同事。广阔天地,春种、夏锄、秋收和冬季的水利建设,男女都是有区隔的,通常是隔着老远的地块分头作业。谁又认识谁呢。倒是有那么两年,与董同事一场。在夏、秋的场院上,男、女两个班共一事。“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没有这事,都累得不浅。董那时是班长,有小半年在场院上,几百万斤粮食过手,好像也没说过几句话。小李说是和董一个班的,在场院干过。我说记不得了,记得的是你们班的小文,那时就话多,活少……小李说起到过我们的宿舍。我没印象了,可能是我走得早。问起对我的印象,小李说“瘦,背手拎着把铁锹走,不爱说话。你那时组织班里学习都怎么弄的?”我说我当班长时还有什么学习呀,就是派活,带着干活呗。记忆中年青时姑娘小伙的印象总会有几个,人人如此吧。个人留下的是照片,你在他人心目中又是个什么模样,如果能被告知也是件趣事。老常与我说段“密办”(团里的驻密山办事处)敢情密办、招待所、木材厂三者是一家子。木材厂的板材也不往湖里拉,就地县里消纳。我们班在木材厂“归楞”干了半月,常那时在招待所当服务员,见了我们也不言声,要不能早50年认识 。与老崔说起,原来也是早年距离不远胡同里的邻居,他们院子的的后门开在我们胡同里。我打听她院子里的熊先生,原是我院里的邻居,还有两位同辈的同学,他们去哪里了?老的走了,耄耋老人,我的同龄人两位也走了,还走了好几年!我都不知道……
tiantou
发表于 2022-9-1 14:14:58
tiantou
发表于 2022-9-1 14:15:46
tiantou
发表于 2022-9-2 16:17:35
3437【地铁】有日子没坐地铁了,尤其在高峰时段。“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其一、刷交通卡不灵了,被拦住,说是没有与防疫信息关联,拿出手机再刷健康宝,放行。交通卡关联需要实名制输入相关信息,着急赶路,下次吧。乘地铁不必着急赶车,早晚高峰时段,间隔两分钟,这趟车刚起步,远处隆隆的节奏传过来,又进站了。其二、有点挤,八点半前后人正多。10号线十年前我上班时坐了好几年,总是挤,前身贴后身那种。我是坐到国贸站,等到我下车了,车厢才松快。现在没那么挤了。十年,又开出十多条线路,分散了客流。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政策收效,进城往返通勤的人会少些。靠着栏杆站立,一眼望过去人头攒动,都是年青的头颅,我是唯一的老者,长他们至少十岁。这时段,人人平等,年龄的平等,没有谁给谁让座的,都在一门心思地阅读。三站后,我换乘5号线,宽松了。车到东四站,座有虚席,没几站要下车了,不坐也罢。其三、视点。早年的早班车,我经常是下到站台领张报纸再上车,半个点的车程,翻报纸打发时间,有时这一路都没机会展开,人贴人没报纸的位置。当下已经没有看报的人,大多都盯着手机,手机不占地方。四下看看,只一位拿着叠文件,在往上面划线。都看屏了,最新的数据,国人中网民为10.5亿,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9.5小时。其中在途时间的阅读是最合算的,两不耽误。其四、冷暖车厢 。换乘5号线时见到标识,前面几节车厢属于低温车厢,冷气给得足,后面的车厢温度高一些,类似冰箱的深冷和浅冷。人性化设计,不少人喜欢常温,小白领们西服革履的怕出汗散了妆容。满足不同需求,这是新型车厢的新功能。我乘坐的这节大概是常温的,吹进来的风不凉。远道又图块的,坐地铁靠谱。老人家们多以地面交通为主,过了早、晚高峰期,车里八九成都是老人,这二年外面的旅游者来得少。虽然慢点,老人家没啥急事,早点晚点不碍的,况且地面公交老人免费。
tiantou
发表于 2022-9-3 19:20:23
3438【本周2】●本周开学季。中小学如期开学。疫情三年,继续严防死守,这是抗疫的一路。地球人的实验,多种路数,哪一种好些,实践了才能证明,这场大规模、长时段的较量,未来会有结论。大概率,人类将要接受反复的病毒冲击,瘟疫几百年到几十年、到十几年就造访一次。生存、发展,死死生生,有苗不愁长。又开学了,比前面的几个开学季,现在更从容了,红旗升起,国歌唱响。 ●戈尔巴乔夫过世。人物啊。没人比他更被藏否的了,魔鬼还是天使。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结束两个阵营的冷战。拜登称,他是一位罕见的领导者,一位具有非凡远见的人……苏联解体红旗落地。曾经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和希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牵肠挂肚。苏联解体,一步步走过来,想拦也拦不住了。戈氏晚年说,后悔的事情之一是违背民意,没能留住苏联。三十年的光景,一代人的时间,似乎还是不能盖棺定论。俄罗斯的日子过好了吗?独立的加盟共和国又怎么样了。本国的舆情?外人无法感同身受。对手说“好的很”,国民怎么说?三十年也许还不够完成一个制度变迁的结论。戈氏曾自诩最大贡献是结束了冷战,给世界带来了和平。戈氏为此拿了“和平奖”,带来和平了吗。美国一家独大,美国主导北约,不断东扩,过去的加盟国纷纷入了北约。北约是结伙打架的组织,矛头所指还用说吗。俄乌之战打了半年,又是一场代理人战争,普京多少有点长坂坡赵子龙的精神劲儿。评价一国的兴衰,制度的优劣,臧否人物。还是苏联的继承者们说了算。 ●人世走一遭生和死。生者,身不由己,都能理解。不得好死,多数人的宿命,往往还是自己说了不算。这回好了,深圳出台“生前预嘱”的地方法规。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其中第七十八条在“临终决定权”上做出规定:如果病人立了预嘱“不要做无谓抢救”,医院要尊重其意愿,让病人平静走完最后时光。根据此法条,个人可预先约定,在头脑清醒的条件下自己决定最后的临终医疗决策,是否拒绝创伤性抢救。医生、医院,以及直系家属都必须尊重立约人的选择。当下好多的决定都是由医院和家属决定的,大量徒劳无益的抢救,延续几日的生命造成垂危之人极大的痛苦。咒人不得好死。其实有几人无疾而终,在睡梦中一觉不醒,可称为“仙逝”了,苦熬最后的岁月,如果又是重病缠身的话,生不如死。死是必然,惧怕又如何,倒是那受不了的罪,想想都心碎。有了深圳的打头,接下来三年五年十年,我们也能行使这份对自己生命的自主权。不行就入住深圳,行走人生最后一站。(注:目前已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类似办法,包括台湾。)终点似乎变得不那么黑暗了,畅快地活在当下吧。
tiantou
发表于 2022-9-5 22:09:21
3439【吃货团】吃货团成立于七、八年前了,记得有一次同学们去北郊乡间小住,回来午餐在上庄水库附近的农家餐馆,郭团长提出建议,众人响应,后来陆陆续续一聚再聚,年年都有安排,有时捎带着郊游。疫情以来,少了,今年这可能是第二次或第三次,网上几次见着饕餮,我是疫情以来第一次参加。这些年,团员成分有扩充,有了同学的同学和同学的家属及同学的同事,每次参加的人反倒少了,从三桌、四桌到现在的一桌、两桌。也正常啊,“六九届的都六十九了”还有年过古稀的。胃口好,腿脚不一定好,不比当年,说走就走。今天是一桌半,十二位。快三年没见了。与左哥有四五年没见,最年长者,我们头次成团,旅行团的时候,波罗的海之旅有没有左哥?反正后来的几次,是上山或是下海,除了那次南美的冰川没上去,其他左哥都是一步不落。旅行是最好的康复,身心得以改善。老章是旅行团、吃货团的铁杆,每餐必到,跟上好酒好茶还有一通好聊,这人在哪都受欢迎。老张(厂长/书记)俩口也是常客,没赶上与我们同龄同学,确有同好,酒啊,每次总是几位酒腻子宗在一起,走到哪里断不能落下当地的美酒,出发时,旅行箱内也少不了带上几瓶。为这,老章几次行李被扣在首都机场,行李追了一路,够闹心。小陈是不是常跟随吃货团,我说不上,她颇为在意视觉的盛宴,走哪拍到哪,其微拍,餐桌是主题之一,前不久让我回味了胶东老家海草房下的海鲜大餐,只能咽咽口水了。这次让我见识了现场制作,每一道上来先归了她拍照留影,然后才容下箸。餐后排列组合发到网上,意犹未尽的可再回顾一下。牛同学后来居上。吃货团成立时,他那还操劳国家大事,晚到了好几年。这些年的走南闯北的不乏其人。这不,刚出院,节食一周后,就张罗着补一补,餐馆选在自家门口。和平是班里的大哥,从小到大老我见着的都是笑脸,不导戏了?离开舞台的喧闹,炊烟美食亦欢笑。建江我想不起来了。小同学吧,实名制有时也对不上,如果头标换上个人的小照还能唤起联想,有时网上见到发言,真不知谁是谁。见面问过才知道是我们老黄的同事,我们还在一栋大楼内上下班过。他入团也晚,这回与二张(章)腻到一块儿去了,一瓶下肚,再启一瓶,全兴大曲。小沈,是气象局的那位吧。老没见记不太清了,上次应该是在“同学会”上。说起前些年,从南到北走过越南一条线,后来呢,就机会难得了。崔大夫,老没见了,还是在万春园,二十多年前了?退休不离岗,劳动模范,大夫是越老越抢手,干到七十了,还不退吗?。、3440【北菜南做】吃货团网公告,聚餐地点西四北的“八条一号”。这地方好。胡同里的餐馆难得,我好像还没有过这种时候,在胡同餐馆用餐。是家小院改造成的餐馆。落座后细看。这大概是个三合院,南北房加上东厢房。东厢房的大部改为后厨。北房拆除前脸,南方去除朝北的一面墙,小院上方搭上玻璃顶棚,南房和当院改大堂,亮亮堂堂。北房成三间雅座,我们在居中的一间,南向望去一片葱绿的近景和远景,老槐巨大的树冠衬托着蓝天白云,看着就舒坦。你去“北京饭店”吃饭,有这美景吗?吃饭有时要看跟谁吃、在什么地方吃,再就是吃什么,都挺要紧的。“八条一号”门前写着主打鲁菜和滇菜。据说这的主厨是云南小伙,北漂几十年,在多家餐馆学艺,出力、用心,烹调心得记下好几大本子。干成点事,不容易的。一道接一道的菜上来,有小陈的照片记录,共十八道菜。吃得香,但记不住名字。黄花鱼做的好,黄海前些天才开渔,不知是不是刚过来的。酱烧的,典型的鲁菜,它又不是干烧的,软软的,鱼好,烧的也好。烙饼卷肘子,有谁说类似“天福号”肘子。我觉得比那个要软多了,不柴不腻,添上点绿豆芽、萝卜苗,又让松软的热饼子一夹。吃了一份,想着第二份,又另要了第二份。小炒肉是北方馆子常见菜,它这里铺垫了不少小圆椒与腰果烩在一起,肉嫩微辣且香,比在别处吃着好。汽锅鸡,滇菜的招牌菜,火腿、鸡、菌类荟萃一锅,上屉萃取鲜汁儿。转一圈下来,汤盆见底了。再加一份呗。和平一催再催,店家说没有了。这道汤菜有好料还得靠时候,现做不赶趟。上锅熬鸡汤快,但不是那个味道了。卷心菜炒花豆,花豆如芸豆大,上面有花纹,豆子有股特别的好味道,秘制的吧,说不出又记不住,只念它的好,大概也是主厨自己琢磨出来的。炸乳酪是南菜还是北菜,我说不上,有点向臭豆腐的方面靠,又散发着奶香气。南瓜炖萝卜,新吃,没啥好也没啥不好,大概上来是为众人解点腻吧。开胃的还有小咸菜。吃东西都是各有所好,你得意哪一道呢。附图:十八道菜。
tiantou
发表于 2022-9-5 22:18:02
tiantou
发表于 2022-9-5 22:21:09
tiantou
发表于 2022-9-5 22:22:35
tiantou
发表于 2022-9-5 22:23:23
tiantou
发表于 2022-9-6 20:13:52
tiantou
发表于 2022-9-6 20:16:08
3441【下午茶】十八道,许久没有这般奢侈了,小家小户招呼不起,正是人多好吃饭。边吃边咂摸味道,一道道,举起放下,两小时,吃累了,茶歇。往家走,离着不远,牛同学家下午茶。小同学时,东西南北城住的分散,但自打毕业以后,牛同学家的院子成了最常造访之地,少年、青年及至老年,一次次地聚会,人生多次清晰的场景:1966年暑热,已经摘下红领巾,准备戴上红袖箍的筹备会;1983年,大年初四吧,而立之年久别重逢。多人已不能相识,太多惊喜和感慨。这年同学有初为父母的、有还高校在读的,星散四方的同学好几位不知去向……这里如见证的里程碑。遗憾的是没有留下照片。再后的几十年,又是一次次,有照片为证了,老培曾转给我一张大幅压膜照片,是哪年的六一节,里面没我,老几位重又系上红领巾,在这个院子里,伸展右臂。我上次来这里是哪一年?窗前还立着瘦弱的竹子,竹子没了,对面多了一座“临建”像是脸盘上多了块伤疤。谁与我论起,东厢房前那棵是槐树,我说是香椿,树皮有纵向裂纹。对方说是槐树,槐树的小圆叶子吗。树冠太高,叶子显小。要不咱问主人?牛同学后来回我“是香椿。还记得原来窗前的葡萄架子吗,白葡萄,文*时毁了。”老章说起人生第一次,“鱼皮豆”第一次是在这里吃到的,戴着红领巾还是红袖箍时,真香,吃了两把。我好像也在场,在他家的饭堂外面,都伸长了手,但我记的是黑色带籽儿葡萄干,嚼起来嘎吱嘎吱响,奇怪,里面会有籽。不知与这鱼皮豆是不是同一场合。惯例,老章给各位布茶。这次他带过来一大罐,上面大字“山茶”老章说,这是我的特供茶,每年10公斤,武夷山红茶。牛同学这里没有“茶海”茶杯也不足,直接倒纸杯里吧。老章说,那味道就差多了。我说味道不味道的在我这都白瞎,喝不出好来。真这样,没觉得不好,到了晚间才显效,令我辗转难眠,至少推迟了一个点。房子内唯一的后窗还在,我想起推开之后,下面那条上蹿下跳汪汪的大狗,解同学家的。那时难得见到大狗,小狗都见不到。窗户不通透了,一尺多厚的北墙,被什么东西障住,看不透。众人又搬到了外面。茶碗端上,当院坐下,烟卷点亮,老吴又想起酒,烟酒不分家。你算了吧,一会儿还得家走呢。看着老屋聊起老人老事,也有这院子里的事。我没在这个院子里看过电视,哪能晚间来这里串门呢,牛同学在他房里放过幻灯片子,午后时光拉上窗帘打在墙上。老人家从里屋出来,胖胖的,笑眯眯地说话……郭团长搬过来两本影集,黑白的那本,牛哥牛姐全家福……、3442【六条】旧地重游,六条的东口进的,与左哥慢悠悠走在后面。墙里面是我们的子弟小学呦。小沈说我们在小洋楼的一层上过课。灰色的小楼拆了,大概八十年代时就换上了现在的红砖楼,楼座有过去的三个大,快贴着院内的后墙。原来小楼后面是煤堆呀,一大溜块儿煤,煤堆西面是猪圈吗,有五六口肥猪,再往西是个平顶的房子,里面堆着满满的煤球,我那时周六回家经常是踩着煤球,拉开西窗上的铁网跳进自家院子。现在院子里满是楼了,属于教育部门的“电教中心”墙外走着看不到里面的树了。我在树下照过相,坡上那棵结黑豆豆的树。离着校园西北角近的那棵茂盛的老桑倒在了1967年的夏天。路过了我家的院门口,静悄悄的……我家院子的西侧是幼儿园,长着棵魁伟的大杨树,霜降落叶,捡拾叶子拔根,年年的。早就被伐了,一茬新绿冒出墙头。牛同学前面导航。我指着北侧的院落说:你还记得咱们胡同居委会主任老太太吗,她住这个院子,半大脚的老太太。记得记得,前面这个院子是罗家吗,老将军,还记得他儿子罗平吗?接着说了段“和平”平“罗平”的趣事,顽主争霸的年月。这是牛同学第二次说起这事,我告知罗家兄弟后来都落脚赣州了。 挨着的院子是画家陈半丁的,房子被儿子卖了,卖早了,现在卖能上亿。再往西是王家大院,早年办过模范幼儿园,胡同里最阔绰的院子……如数家珍,里面的人和事。走走小胡同。我们这些个胡同长大的,都有胡同情结,哪怕是“张大民”的胡同呢,他家的树长在屋里。那里有成长、欢乐、邻里的温暖,也有难堪,那又怎样,当一切都逝去了,只能怀念啊。看网上的介绍,胡同中保存良好的宅院大都在路的北侧,我们这条胡同被挂牌列为重点保护的院落为5、7、9、17、19、21、23、29、31、35、37.我家和牛同学住的院落在胡同的南侧,都榜上无名。想想就明白了。大宅门,院落通常三进、四进,南北横跨两条胡同,按规制,院子的大门应该在东南角。所以大宅子的正门都在胡同的北侧,如果有后门的话,后门则在比邻胡同的南侧。牛家的院子早年应该是大宅门的最后一进院,是家里姑娘们的住所,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绣房所在。我家住的那个院落,民国时期已经改建成工厂,面粉厂。正门是在西四北大街的街面上,布局已不是标准的四合院落,有点类似于“排房”一溜房子,住进好多家。1960年办起了子弟小学,把我们这个最里面的院落保留下来,并在胡同内开了个小门,不伦不类的。、3443【枣又红了】老崔头一个离开的,茶都没喝,他下午有事要赶回去,但这个院子要过来看一眼。上一次还是1966年迈进这里。老章晚上还有饭局,就打这直接出发了,和平疫情一紧,戏就先不导了,老吴呢,要是晚上有人请,指定跟上走,乐意凑热闹。四位坐到最后,日头偏西了起身。门口老吴往西,三位往东,又过来送左哥俩口上了车后折返的小沈。路过我家院子门口,想进去看看吗?老几位有兴趣,往里走着。我家这个院子与子弟小学一墙之隔,班里的男同学大多都来过我家,还有半夜摸进院子的,扒了铺路的地砖,(为了ting四声pai 三声),偷了人家的白薯。小沈说,我们教室的西窗对着你们的院子,还来过你们院子的菊萍同学家。小沈说的这间教室原来是我们院子的三间东厢房,被划给了学校。这间教室是间“刀把房”被切下去的西南角,大约占了六分之一面积,属于我家的一间小东房,七八个平方,说来我们曾经在一个屋檐下的。也就是和平没来过这里,再看看老百姓的日子,今日大杂院,或许就入了戏呢。走到里院我家门口,我指点三位:这是我家。我们这溜房子当年住过八户人家。话音刚落,里面推门出来对中年夫妇。我说起,是1956年搬到这里的。主人说那时还没我们呢,请里面坐吧,喝喝茶。不了,不了,就是路过,看看里面的顾大哥。竹篱笆里见到顾大嫂,打个招呼,不进去了,我们聚会从西口过来。大嫂进去叫来大哥。顾大哥还好,我说没打招呼,临时起意就进来,几位都是原来前面子弟小学的,路过这里进来看看,老院子难得看到了,又是来过这里的。我一一介绍过,我说顾大哥是我们的孩子王,我们少年时跟着玩了几年,刚才牛同学不是说过吗,就是跟着这位顾大哥的老爸学过一段英语,他们姐弟俩,都在这个院子拜过师……我们这个院子现在不成样子了,到处盖的小房,唯有顾大哥门前敞亮,花花草草点缀得漂亮,就这小狗挺讨厌,汪汪汪个不停。告辞了,过些天专门过来啊,找上老张我们一块儿过来……我家门前的那棵大枣树,小时候才胳膊粗,现在一搂粗了,红的、绿的缀满了枣子,地下也是枣子,踩烂了。怎么不打呀,越打越有。我说。谁打呀,打得动吗。让你们孙辈的打。、3444【八条】早年间,胡同里的餐馆少见。这边西四北的八条胡同,有开在胡同里的餐馆吗?我说的是六十年代,这些条胡同我都走到过,印象里没有,也是当时兜里没钱,想不起吃馆子的事。那时的餐馆也好,商店也好都是规划得方便居民,各式各样一条龙服务,半条街上全部到位,店铺大多开在街面上。老郭问起那家兽医院的小楼还在吗?在呢,在五条和六条之间,校门南面的小红楼内。胡同里多静谧,现在也如是。毕竟胡同窄吧,客流少。也或者在胡同把口。像我住过的六条东口外,南面是小吃店,北面是家卖水果、糖豆的,还有张餐桌,出售酒类和佐餐的炸蚕豆、粉肠、小肚儿。往北,一字排开,副食店、裁缝铺、粮店、菜店,这就到了七条口,是家小小的杂货铺,就一位掌柜,卖些针头线脑,我在小店买过“电光纸”。北面是八条,八条北是老字号“柳泉居饭庄”。我印象中八条的胡同最阔大,胡同口的上方横跨着圆弧形的大牌子,上书“燕京造纸厂”这是民国时,张学良实业救国开办的。院里的邻居胖子后来在厂子里搞销售。大概到九十年代厂子倒了。原址盖了写字楼,妇联属的一家公司在里面,我去办过公务。西四北西侧的八条胡同,是1965年改的名字,简化了许多,好记。老名字是明代留下的,要搁现在就不会改了,我住的六条原来叫做南魏胡同、七条泰安侯胡同、八条武安侯胡同,一二条不常去没记住,三条是报子胡同,现在的公交站还叫“报子胡同”那时两家子弟小学都在这条街的两侧,远道来的同学在这站下车。下车往北是受壁胡同(四条)石老娘胡同(五条)我估计这几条胡同,同学们都记得牢。八条一号当初一定是家民居。收了开餐馆,把着胡同口,位置应该还不错。开餐馆不易,这些个鸡毛小店一茬一茬的换得可勤了。位置太重要了,差出几十步,人流就差远了。但也有“酒好不怕巷子深”的,那得是真好,食客被美食吸引过去了。早到了一会儿,往胡同深处走,百十米是燕京造纸厂的位置,又变了模样。大铁门拦着,整块铁板密布透风那种,这是禁止窥视的意思。我问边上街坊模样的人,被告知就是纸厂。那现在是什么地方?私立学校,一年十万,来吗,想送孙子进来啊。噢,改学校了,怎么不挂牌子,叫什么学校?正泽。
tiantou
发表于 2022-9-7 20:48:39
3445【正泽】不少老校都恢复了老号,有些被编号的学校又亮出了老牌子。教育有钱了,国家给的足,翻新校园,编纂校史,恢复老建筑,异地搬迁的,有不惜巨资将整栋建筑随迁,摆老资格。正泽什么情况?网上查到是所新校,没几年。东家,主办的企业是“金融街公司”好像是家上市公司。这些年倒腾地皮挣了钱又伸手教育。看来教育也利好,这家公司又到广东办基础教育,收割高收入一茬人。企业有投“希望工程”的,少数,“无利不起早”是基本的,没毛病。满足社会需求,又挣了钱。正泽,名字老气、厚重,校方释义:“正本泽根、正己泽人”“让学校成为最具人性、最有利于个体生长的地方:成为一所拥有中国底蕴、世界眼光、面向未来的高品质精品学校。”其办学哲学,“正”啊“泽”啊,阐发了一大套,太拽了,没点耐心都看不下来。不提也罢。我在校门口盘横时恰好赶上大门开启放行车辆,拍下了学校墙面上的校训(附后),看着还不算费劲。一年学费十万,私立校够贵。连吃带住都在里面了?还不是,网上查到:兴趣班的费用不在内,校服另收费,伙食费每月600,包括早饭和午饭。没有晚饭,说明这里不是寄宿制学校,至少大部分不是。只收西城的孩子,还电脑派位,好像有点一位难求的意思。阜内大街的丁章胡同还有一个校区,八条这个校区是5、6、7年级,600多学生。现在普通校一年的学费多少?家里没有这路孩子,我得去问问邻居家好有个比较。义务教育费用不会高的。民办校的价格快赶上外面的私立学校了。高价应该优质,达成学校的目标那敢情好了,这得听家长怎么说,更要由今后学生的发展来检验。倒是可以在收费上纵向比较一下。我上小学的阶段,对交费这事没印象,好像没过手过钱。一种可能是直接在家长的工资中扣去,因为是子弟小学吗。子弟小学有点类似现在的企业办学,是各单位办的,也有少量非本单位的孩子。后来在网上见到同学的回忆,还贴上来学费的收据,大体是每月的伙食费10元、住宿费5.5元,按学年交的学杂费几元,书本费几元,拢共一年用不了200元,寒暑假不交费。那时兄弟姐妹同校的不少,班里的王同学、顾同学、陈同学都是三同胞同校,院子里的邻居小顾哥仨,分别是一年级、三年级、四年级。挺羡慕他们有兄长罩着。我们普通家庭的父母都能负担得起。现在呢要是三个孩都进入正泽,普通家庭就喝西北风了。
tiantou
发表于 2022-9-7 20:53:03
tiantou
发表于 2022-9-8 11:52:15
3446【片幅】说到墙里面的小学校时,我在同学群里贴上张小照,为的是看看当年的校园。早年的拍摄人,拍家庭照的,镜头顾及的只是人物,除非是名胜所在,才想着收入镜头,否则一定是放大凸显主人公,倒不一定是后来发展到“三突出”有层次要求,起码是人人要露脸,别闭眼,要是各个喜笑颜开,那就是上乘的好片。但在几十年后再看当年的片子,就发觉有所不足——片子承载的信息量少。要是有背景的呈现,令自己和其他人见识到更丰富的内涵就好了。我家父子三人这张小照拍摄于1960年底,父母1956年远赴南洋,隔了四年,父亲回来开会,我上学了,父亲想是要留张影拍下这张片子,回去好与母亲汇报吧。拍摄地点是子弟小学操场的坡上,一棵小树,结黑豆豆的。再往南几十米就是学校的南墙,坐落一长溜的厕所,这些无法入镜。我们身后的房子,低的是墙外的民居,高的是学生宿舍的西房山。这溜宿舍长长的,东西向展开,东面几间是女生宿舍,西面几间是男生宿舍,东头接着音乐教室和医务室。这排宿舍阔大,大于民宅,从片子上的西房山可见,屋内结构分南北间,中间走道。我上一年级时,住在北面的一间,北窗外是小洋楼,楼下西南角是我们的教室。住校三年,我们的宿舍有变化,但教室没动地方。现在看,照片的遗憾是收入的背景信息太少了。教室所在的小洋楼,只收入一角(照片的左上角),小楼二楼的西南角,我们教室的上方部位。老照片除了看人再就是看景,校园片子,同学们更想看到的是学校的场景。我们这所学校的原址现在除了四围还有部分当年的样子,墙内完全铲除了,连棵树都没留下吧。当初为什么不在小楼前留影呢,这算得学校的“主楼”,没有答案。去年我问过片子的拍摄者,我的小姨说相机是从院子里你金伯伯家借的,你穿的棉猴是新买的,怕你长得快,姥姥让买大的,卷起袖子了,我跟你姥爷一块去买的。六十年代照片还是金贵的东西,很少有去照景的,能看到的背景只剩叽里旮旯儿。光秃秃的土操场,光秃秃的小树,教学楼和宿舍仅仅露出一个角落。学校东侧的半壁围墙,再就是当年的寒冬和孩子们的冬装标配,谁没穿过几件棉猴呢。、3447【体验】我头次来牛同学家的小院大概是六年级的时候,合为一班以后。六十载光阴,有幸还能在同一张桌前推杯换盏,沐浴夕阳。银杏树下,老章继续他这些年的茶经,说他这次带来的武夷山红,听他意思,山南、山北都走到,闽、赣两地的茶园老树都去见了。这次喝红茶,就说红的,再早、绿的、白的、黑的茶都聊起过,南方出茶的地方,名气大的都见识了。现在喝这些特供的不一定是名牌茶,但一定是好茶,见到了茶树,我就要这棵的……只是我这不喝茶的人没听进多少,哪一方茶好,好在哪里都搅成一锅粥。几位又聊起抽烟喝酒的事。老章说:不信那个,我这烟酒不分家,从下乡到东北那年就开始喝白的,烟也抽了五十多年了,又怎么了?是吗,你一句我一句,白酒有防疫作用,有此一说吧。长寿者五花八门,什么饮食习惯或不良嗜好的都有。说话间,我感觉下面不对,扬手拍去,又一点殷红。这一会儿,好几个红点子了。老章说,你看我们冒着烟的百虫不侵。小小的黑蚊子,米粒大小。久远的记忆中,还是住胡同的时候,很少被蚊子咬到,六十年代老是运动着爱国卫生,暑天,胡同居委会发“六六六粉”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熏蚊子,一个暑假能赶上几回。在院子当中的石桌石凳上打牌、聊天,白天、晚上,没有挨咬的印象,苍蝇蚊子都少。蚊子是长腿浅色的,迭代进化成现在的小黑蚊子,大白天的就下口。老张说起,两个月前被咬了一身大包:夜半回家,司机给送到院子门口,晃晃悠悠醉卧花坛,天色发亮时被咬醒了,伸手找手机,没了,这不又买了一个。我说这事可是挺悬的。主要是岁数大了,酒大误事伤身体,这要是寒冬腊月就小命不保了。老章现在无大碍,或许与他南北的走,转山访茶、喝茶,内补、外动相关,平衡了不良嗜好的戕害。老章说过几天,我去趟北戴河……我说海陵同学在那里呀。海陵不是在海南吗。我说你这是酒劲儿还没过去吧。海陵在河不在海,不在南海在北边的海。
tiantou
发表于 2022-9-9 20:42:51
3448【邻里节】节前社区举办邻里节公益活动。服务项目健康咨询为主,好几摊。听力筛选,咨询之前先登记写下姓名和电话,问问你的情况,耳力如何,有什么情况。也没带着测量仪器,说是过些日子另行安排,要在室内进行,室外杂音大测不准。其实,在交谈之间,大夫大概已经知道对方的状况了。桌子上摆着几种助听器,下一步再经过仪器测试之后就会进入正题。口腔检查。看牙的,摆弄着红口白牙的模具。按摩的,也是免费,排着好几位。我坐下量了血压,手动的那种,录得了有生以来的最高值150—90。我还不曾有过高血压的记录,上一次,一月前在社区医院,测得140—80。一个月就有这么大的进步?上次用的是自动血压计,手臂伸进去就得,屏幕上显示高压、低压、脉搏,一目了然,我连测两次,分别左右臂,这不是更准确吗。我跟白大褂说不会吧,从来没这么高过。白大褂看我不信,又咕叽咕叽地捏起来,也不给我换只胳膊,是不是有点不专业呀。“还是150、90。”这些年向钱看,整得连白衣天使也让人起疑。这个指标有点高,可心情一点也没沉重。眼镜店的提供洗眼镜服务,将眼镜泡在溶液中,再通上电咕嘟着,然后拿出来擦拭。还有这么项服务啊,长见识了。我摘下墨镜说:镜子上的鼻夹被踩歪了,能修吗?对方接过来,垫上布往过掰,她们也没带着工具过来。到底是干专业的,一会儿就给矫正了。戴上试试,好多了。我这对付了好几年,不时地在鼻梁子上跑偏,这回好了,道声谢谢。问问是哪家眼镜店。没听说过,说是在美廉美超市边上,离这里可不近呢。今天没有理发的,有一年的便民服务,还有公益理发的,这次没来。法律咨询的两摊,其中一个挂着牌子“遗嘱 继承”。最里面的是“垃圾分类”吆喝着往里拽人。我说,家里已经分类了。工作人员说:就是问答几道题,就给一包口罩。我家里的口罩还没地方处理呢。一共十多个摊位,是从周边招揽过来的商家。最外面的一家最冷清,一家装修公司来凑热闹,支着帐篷,挂着牌子,写着价码,推介局部装修,装个小厨房一万多块。没见有人过去。
tiantou
发表于 2022-9-9 20:44:10
3448【邻里节】节前社区举办邻里节公益活动。服务项目健康咨询为主,好几摊。听力筛选,咨询之前先登记写下姓名和电话,问问你的情况,耳力如何,有什么情况。也没带着测量仪器,说是过些日子另行安排,要在室内进行,室外杂音大测不准。其实,在交谈之间,大夫大概已经知道对方的状况了。桌子上摆着几种助听器,下一步再经过仪器测试之后就会进入正题。口腔检查。看牙的,摆弄着红口白牙的模具。按摩的,也是免费,排着好几位。我坐下量了血压,手动的那种,录得了有生以来的最高值150—90。我还不曾有过高血压的记录,上一次,一月前在社区医院,测得140—80。一个月就有这么大的进步?上次用的是自动血压计,手臂伸进去就得,屏幕上显示高压、低压、脉搏,一目了然,我连测两次,分别左右臂,这不是更准确吗。我跟白大褂说不会吧,从来没这么高过。白大褂看我不信,又咕叽咕叽地捏起来,也不给我换只胳膊,是不是有点不专业呀。“还是150、90。”这些年向钱看,整得连白衣天使也让人起疑。这个指标有点高,可心情一点也没沉重。眼镜店的提供洗眼镜服务,将眼镜泡在溶液中,再通上电咕嘟着,然后拿出来擦拭。还有这么项服务啊,长见识了。我摘下墨镜说:镜子上的鼻夹被踩歪了,能修吗?对方接过来,垫上布往过掰,她们也没带着工具过来。到底是干专业的,一会儿就给矫正了。戴上试试,好多了。我这对付了好几年,不时地在鼻梁子上跑偏,这回好了,道声谢谢。问问是哪家眼镜店。没听说过,说是在美廉美超市边上,离这里可不近呢。今天没有理发的,有一年的便民服务,还有公益理发的,这次没来。法律咨询的两摊,其中一个挂着牌子“遗嘱 继承”。最里面的是“垃圾分类”吆喝着往里拽人。我说,家里已经分类了。工作人员说:就是问答几道题,就给一包口罩。我家里的口罩还没地方处理呢。一共十多个摊位,是从周边招揽过来的商家。最外面的一家最冷清,一家装修公司来凑热闹,支着帐篷,挂着牌子,写着价码,推介局部装修,装个小厨房一万多块。没见有人过去。
tiantou
发表于 2022-9-9 20:47:01
3449【闲篇】护国寺街里的小店买栗子,挂着牌子“迁西栗子”。多少钱一斤?18。是今年的新下来的吗? 要吃新的,等下一锅,笸箩里的是去年的最后一锅了。那我等不了。新的便宜点吗?贵了,今年收上来的价高了。减产了?那倒不是,去收栗子的人太多,抢啊,收上来就17.17收上来,炒了得卖20吧?底价20,20到22之间吧。不错,现在栗子能一年吃到头,给我来一斤老栗子。、走到东口,街边支着车的游商,正在翻炒栗子。问过是今年刚下树的,20一斤,大多都咧着口子,刚才那家的栗子没有破口的,两边不是一种炒法。刚买过,不会再买。他这还有烤白薯卖,来一个,10元一斤。约了,18块,赶上我这一包栗子的价了。街面车站等公交,身后排上几位学生,比我个高,校服上印着156中学。还不到四点就下学了,一会儿身后排了一长溜穿校服的。不错,都知道排队。大个子说:我是606分进来的,我们那年物理试题太难了,听说今年的中考又特别容易。你呢?对面的小个子说:我原来三帆的,610多分。我接话:三帆学校是在马甸吧?对。我接上说:前几年我还去过你们学校,在操场上转了转呢。知道你们学校过去叫女六中吗?大个子说知道。我说是你们奶奶那辈叫这个名字。我又问起,你们学校对门是个什么单位,挺排场的小黄楼。两个学生都摇头,说不知道。在学校上了几年学,不知道邻居是谁。我想起早年那里是“交换站”京城的各大机关文件交换,车水马龙的时候多,大概早就没有这个了,电子化。现在不知大铁门内派什么用场。我又问起,现在你们高中每年的学费多少呀?大个子说好像不到200元吧。是一学期还是一学年的费用?我问。大个子含糊了。我问小个子,小个子说,反正是没多少钱吧。高中生了,这点事都不知道,就是一味的苦读。我又问:你们学校教室里有空调吗?大个子说:有。中午有地方休息吗?就在教室里待着,或者在操场上,我们学校不大。143路公交进站了。
tiantou
发表于 2022-9-10 18:11:39
3450【和】中秋节并教师节。同学那有和诗的,有追忆老师的,我这响应老郭的,搀和一篇,浮光掠影想起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了。同一体例,先报流水。我班的班主任老师:一年级王慧民、二年级李亚莲、三、四年级王德培、五年级肖学义、六年级傅埰。至于生活老师,一年级时是个小个子,上海人,厚厚的眼镜片,她叫我“蝶卫饼”,二三年级也许还是她吧。四年级搬到德外之后,是桑老师。与生活老师接触不多,她们天天照顾着我们,睡觉、穿衣、洗澡、换衣服,可能是没有得到特别照顾,没有特别印象深刻的场景。我与老师们从来是敬而远之,这是个挺要命的缺点。老师有亲疏,通常是两头的多关照,折腾的和优秀的,我都不是,又不会往老师身边走。如一年级的王老师,我们还住在一个院子,她住里院的西厢房,见面叫声王老师,再没话了。作为邻居,老师也没有过额外的关照。王老师脾气不好,我第一次知道是在大约六年级时,她来班里临时代课,林同学违纪,王老师要将其逐出教室,林不为所动,抓着暖气管子不松手,那时已人高马大,个头高出老师了,王老师喊着:我有心脏病,我豁出去了……文*时,王老师当了“头”风风火火的,院子里进进出出,更严肃了。1967年的一天,学校的十几位同学,闯入我们院子,要找王老师,正好见到的我,我带着去了老师家。锁着门,撬了锁,从她家搬走台油印机。后来我一直觉得对不起老师。王老师从没批评过我,好像也没表扬过。见王老师最后一面是在世纪初了,那次育新全校人员在“马尾沟”大聚会,留下照片。二年级是李老师。李老师到岗,我班的邢同学(好像是班长)回避,去了二、二班。李老师也是挺严肃的。三年级王德培老师接手,情绪化些,常常以家长的口吻关怀我们,确实也是家长,她的孩子与我们同龄、同校。后来她又调回子弟小学(育群)。文*伊始,我们十几个同学周六下午到育群去贴王老师的大字报,忘了是谁发起的,内容大概是什么路线,腐蚀青少年等等。五年级的肖老师给我留下好印象,他讲的语文课干脆利落。陈同学曾与我争辩过,说肖老师主讲数学课,莫不是两门课都是他?肖老师还健在,不知还有没有机会问到了。六年级傅老师是学校里学衔最高的,总是负责毕业班,主讲语文。我比较烦上傅老师的课,一篇课文几百字,往往要讲好几节课才罢休,分段、段落大意,层层叠叠分析来分析去,我心中早开了小差。感谢老师们!你们塑造了我们的今天。
tiantou
发表于 2022-9-11 15:28:10
●● 3451【月饼】十五没看到月亮。晚间没出门,仰头窗外只见万家灯火。上午兄弟一家子过来小聚。兄弟为了这次出行,首开记录,进行了核检,终于可以进店、上车。原来怎么过的?老人可以家待着,门口转转,购物在街边小店,鲜鱼水菜路边都能买到,不是还有网购吗。这一向倒是节约了上百次核检的医疗资源,免除往来奔波排队的辛苦。兄弟说:原来核检这么简单呀,张开嘴,没啥感觉就完事了。中午往门口的餐馆。山东馆,满座,店员说等座至少一小时。江西馆,没座位。又往回走看湖南馆,再不行就往院里走,里面有江苏馆、吉林馆。湖南馆不常去,看见它就想起辣子,众人都这么想的,所以这里虚位以待还有临窗不错的位置。坐下翻菜谱点菜,招牌菜,店员推荐毛氏红烧肉、剁椒鱼头,上面都标注着红辣椒呢。吃不了辣子。点菜的事由侄女俩口做主了,年轻人比我们讲究也会吃,单位还是家里都当半个家了。四菜一汤。主菜上桌,浓汤鱼头,味道不错。曾几何时,鱼头担纲了。兄弟说起咱家曾经买过一次鱼头,炖了一砂锅,白花花的净是肥肉,现在的鱼头见不到了。我说那是1967年了,咱哥俩游泳回来,给留了半锅,是头次吃,白花花的是鱼脑子。家里就做过这么一次。兄弟说现在的鱼为什么没脑子了,看来是年头不够吧。过去鱼都是野生的,我们在玉渊潭见到网上来几十斤重的胖头鱼。汤汤水水,没吃完,打包,半个鱼头捎回,明日鱼头炖豆腐。店家送上月饼。莲藕之乡自然是莲蓉月饼,小小的,掰下一块尝尝,齁甜。为了保鲜吧,甜度差了,不宜存放。之前就与兄弟打过招呼,来了千万别往家带月饼,吃不动了。还是收到楼下商家送来的一盒“山东月饼”上面标着“山东经典美食”。“十六”一早打开了。一共五块,五个品种,酥皮月饼。入口,改良了,甜度大减。想起周一,在西四北八条,正泽学校墙外,老师和保安推着小车,在给左邻右舍送月饼,铁盒装的,一户一盒,进院送到家门,祝福中秋,抱歉日常的打搅。看私企、民校是如何维系社区关系的。
tiantou
发表于 2022-9-11 20:03:59
3452【本周3】●5日,四川泸定6.8级地震,88人亡命 ,数十人失联。今天一早大洋南面,大体同一个时区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7.6级地震,民众慌忙逃出房间。网上看到小视频,绿树婆娑的小岛国,当不会发生多少损失吧。人口稠密,如果又是大楼林立,地震必然造成生命、财产惨重损失。人类一场又一场,规模越来越大。我们经历了唐山,灾难性的后果当下还在承受。东邻福岛的核污染将世代承受。看到网上王东岳老师的课程,说及人类文明进步的代价是制造痛苦。中国古文献几乎没有地震的记述,原因是大部分为地窝子房舍形态的年代,地震撼动不了什么,不会发生规模性伤亡。只是进化到文明的现代,密集的人群,高耸的大厦才禁不住地动山摇。但谁也不愿意退回到刀耕火种。●中秋佳节。车水马龙往城外跑,清早就见堵车。广播里没听到高速公路免费的通知,只有本周油价上调的发布,加满一箱多花15元。疫情散点多发,本市每天都有多例,稀松平常常态化。本周我下了三次馆子,几处都满满当当的,尤其是中秋这天,一座难求。防疫措施没有“躺平”但市民心态已躺平。退休的老者,没有过高的需求,跑外的的限制,“无必要不出京”也就无所谓了。北京有足量的医疗资源,看成都众人去抢菜,核检崩了系统“忙了爪儿”。 ●见到一条阿尔巴尼亚的消息。我们年轻时,它是欧洲社会主义的明灯,其实它才寥寥的三百万人口,闹的动静挺大。这几十年淡出国人视线。近日,阿国宣布与伊朗断交,而且立刻,限所有伊朗外交官24小时内必须离境,理由是遭到伊朗黑客攻击。这是世界第一起因网络攻击导致断交事件。据说后果并不严重。此事件发生后,美国声援:支持阿国的行动,维护北约成员国的利益。我西北工大遭美国网络攻击,其中有美国防部的技术支撑,已有确凿证据,怎么说。又是“双标”。●英女王过世,96龄。“上树公主下树女王”在位70年,殚精竭虑,二战出力到辞世数天前拄着拐杖接见新首相特拉斯,可谓鞠躬尽瘁。可叹一生目睹了大英帝国的盛而衰。王储终于上位,73,又是“坎”。(附图)
tiantou
发表于 2022-9-11 20:05:48
tiantou
发表于 2022-9-12 19:41:48
3453【晒阳儿】周一路过老院子,不曾错过,几位去看了老屋和如今的大杂院。漂亮整齐的大院子已惨不忍睹。破坏来自七零年备战年,将中心花池子刨了,深挖洞。到地震年,户户又搭起棚子,这之后再没得好。八九十年代以后,生活安定了,年年要到老院子来拜拜。疫情也没中断,这不又来了,一周就来两趟。老院子,没样了,也不舍。看顾老哥、大嫂。我们少年时的孩子王,虽然年龄差了一轮多,没大哥的就当大哥了。顾大哥那时也好玩,带上我们玩,文ge那两年。说好周四过来的,后来临时又推迟一天到周五。原来是顾大哥累着了,连续施工,八十多岁的带着两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土木工程。下水堵了,房管所不管?他这属于私建工程,几家在自家北墙外的后刹磊起卫生间,下水是几家合作开挖铺设的,从西到东连接院门内的化粪池。这活可以找人干呀?找了,开价四千,还得提供工具。几人一商量,自己动手。从西往东刨,下刨六十公分,好几十米延长线找堵点。盘根错节,树根穿透碗口粗的塑料管道,能不堵吗?还不错,房管所来人把树给锯倒拉走,下面的活就自己来。二百多块买来电锯,溜溜“扣持”两天才换上管子。二百多岁的人跟树根子较劲,可不是轻松的活。我这两年在农家院与竹子的根系打交道,费老劲了,这树根就更难缠。老顾说好多年没出大力了。前廊后刹,前廊被间壁成了小厨房,后刹出口,同样重要,连地下都被改造了。这就是大杂院老百姓的日子,自力更生,改善生活。疫情期就不进屋了。老顾家在院子的紧里头,得天独厚,齐着自家的东墙架起竹篱笆,圈起个刀把形的院中小院,沿篱笆墙点缀花花草草,日头过来有阴有阳。老张这两年跑医院跑得有点虚,往太阳地儿坐。聊呗。上岁数的人见面先聊病,也算互通有无,保健和诊病的经验。再聊老人,这院子的老人。说起一会去“八条一号”就聊起院子里的“大宝”大宝是八条燕京造纸厂起家的。老顾说大宝蹲过两年大狱。这事我们没听说过。老顾说亏得家教好,大宝爸说了:该你拿的一分不少,不该你拿的一个子儿也不能往家拿。大宝入狱时拉开随身的手包让人家看,里面是毛选四卷,说这些年我一直跟党的指引走。你想啊,王宝*是什么下场,山里自裁了。大宝是跟班的,两年后无罪释放。他就是太能吃,从小好吃,最后一次大家聚餐,他那还说就喜欢吃肥肉……大宝才50就走了。、3454【红枣】老顾说大宝还找过我爸呢,跟着王宝*过来的。我爸说项目可以批给外汇贷款,可必须要全套手续,这么大的款项要银行担保。后来大宝还到我这磨叨,说老爷子一点不肯通融。也幸亏没给办,要是烂账了,后来找谁要去。那时老银行的一代人,可是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铁面无私,按章程办,哪像后来啊。老顾问,你知道我们家为什么能搬到这个院子吗。我说知道啊,老银行吗。老顾说,我外公原来是驻加尔格达的,新中国成立,两边都想抓住这些机构,外公他们没跟着台湾,把这块资产留在了大陆手上,属于有功人员。1950年我父亲去了多家海外机构,去接收资产,做人的工作,不去争取,就归台湾了。说着从屋里架子上拿来老画册,翻出海外行接收小组的照片。顾家上面两代人我都见过的,老银行了。到了顾大哥这怎么没有承接父业呢?不是没有机会吧。老顾说我爸不肯让我干这行,是怕给他老人家丢脸吧,我们家的几个都没有干金融业的。你们看过程乃姗的作品《金融家》吧,里面写民国时代的老中行人的做派,行规严谨对员工们多好,先给员工盖了房子住进去,才去解决高管的住房。我说还有呢,战乱时通货膨胀,每月给员工提供市场紧缺的粮肉食品,每家一份……看到老照片,我突然想起,你这有没有咱们前面院子小洋楼的老照片呀?老顾说,原来有不少,文ge 被抄走了。我说没有啊,我们那时在的,你外公属华侨,没人动啊。老顾说,是我父亲的单位来人了,把些旧的文字和照片都抄走了。小椅子上放着茶具、水果和果汁。我扭开一罐山楂汁,够浓,重口味。老顾说,现在胃口差了,没饥饿感,嘴里老是苦的,就喝它还有点感觉。走着吧,11点半了,八条一号接着聊。起身,小狗汪汪个不停。大嫂说,这是挽留的意思。西厢房前的大枣树已消失了好几年,就剩东厢房前的那棵小枣树,也长得腰粗了,与我的岁数相仿。遍地的枣子,捡起一颗完整的,两头尖尖的红枣,轻飘飘,揭开,皮和核分离,果肉已风干,没有下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