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tou
发表于 2022-5-4 18:00:07
3256【沪上人家】疫情形势看上海,上海近一个月总在头条,起起伏伏,近期向好,发病人走低,部分地区解除管制。要是从网络上看,哀鸿遍野,前日又爆出“养老院事件”后来主流媒体披露,当地民政、医生等五人追责。午后想起沪上的老祁,好久没通话了,还是春节时。看看他是如何度过这一段的艰难。电话通了,老祁还是那兴冲冲的口气。底气足,身体好。我问:说说看怎么样,被管控了吗?一个月了,都没出小区。你是住在奉贤还是住在市区的桃浦新村呢?我曾到过几次他家的新村,离着市中心区不近。我在桃浦新村住。桃浦是哪个区的?是普陀区的。我老伴在奉贤呢,疫情时我没来得及过去。她在那边装修,我这边过不去,不让出去,她那边也过不来。那怎么办呢。你在小区内能买到东西吗?没问题,我基本上没买,这一个月,政府已经送了七次了,差不多四天一次,肉蛋菜都有,都打个包,每家都有,免费的,我就一个人都吃不了,所以我基本上没再花钱。那倒挺好的,就是出不去呀。反正也不上班我们。那你家孩子上班怎么办呢?也圈着了。孩子在广州呢,今年就没敢回来,怕回来就回不去了。还好,咱们还不算太老,空巢就空巢。要是八九十岁就有点麻烦。我们这越是老的照顾的越好,社区派人定期上门服务,得八十岁以上。说实在的,上海对老年人挺关照的。我说网上看上海的消息,你们可是有点狼狈了。是啊,怎么会没问题呢。也有些人,不满的人借题发挥呗,我都不看网上那些乱七八糟的。很多人都认为是华庭(?)酒店来的香港人传播开的……你圈了一个月,没有遇到困难吗?我老伴在奉贤,带的药都快吃完了,我得给她拿药寄过去呀,你知道的,得去专科医院。我出不去。打电话12345,我打了5个钟头都没通,市里的、区里的。后来给我的方案是接力解决,让一个区一个区的传递过去,这事咱能协调下来吗?各区都是各自为政,后来我发了脾气……结果是派了个专车让人送过去的。老伴奉贤那边生活怎么样?也是封闭管理,我们订购的家具一直就没能运过去。不过她适应的快,有人聊天就行。那边小区挨着条河,渔民常过来,有新鲜的鱼虾吃。
tiantou
发表于 2022-5-5 18:30:55
3257【导航】到北六环外的南邵燃气公司走一趟。地图上是一回事,按说有了图,寻着走就是,实际上有变动。高德地图提示,有一段修路封闭了,它给另外选了一条路。出了六环就下高速,听着导航的指挥,转来转去。乡间的小路,都硬化了,高大的杨树,一路阴凉,转的我都不辨方向,只能听喝。准确到达目的地的停车场外,要是没有导航,这地方不一定能找到,沿途很少见到人,问谁去。燃气公司位于新建的“企业墅”小区,路人有几个知道的,要是村啊、屯啊还有的问,标志也是挺明显的。路过几个称为屯的地方,看来屯子不光是东北的称呼。或是满人进京带过来的。一路看到房舍和绿色,好像没看到庄稼地。路边立着警示牌“注意前方村庄”放慢车速,怕是要窜出孩子和狗,结果什么也没等来。今日之村庄是大楼了,挺漂亮的大楼。燃气公司办完事,接着导航,往西面的“京北检车所”网上搜到在马池口地界,从这里过去十多分钟的车程。这一路有水的滋润,京密引水渠和东沙河,看到牌子,看到了水道,哪条是哪条,东沙河还是引水渠,也搞不清。水屯、白浮泉、马池口的路标都见着了。想好好看看马池口。少年时到过这里,六八年秋收时老师带着我们来马池口公社学农,现在记不住干了些什么农活,但记得上顿下顿的酱油茄子和烧南瓜(或西葫芦),记忆深刻的是村子里的“自流井”这里的村民不用掏井摇辘轳,地面的岩缝里泉水喷涌形成溪流,挑水的、洗菜、洗衣的一溜排下来,颇有些热闹。这里往南四五里,公交车站牌标注为“满井”,但路边的电线杆子的标牌编号都是马池口 ,在一条线上。往南已是竖井吃水浇地了,至今如此,但井水已经不那么满了。再往南四十里是我城里的老居“马甸”早年这里是草原骏马进京的集散地,这马池口想来也是马帮打尖落脚的地界。除了房子就是绿地。没见着村庄,大概在林地的后面。这边的大楼少多了。驾车人眼光在路况,非得停下车来才敢四下打量。车检所能有什么好看的,房子还是房子。这里像是在检人,一溜大白守在门口,扫码、测温、喷雾,如同进了封控的医院。一路的水网、路网,多亏了导航。
tiantou
发表于 2022-5-5 18:32:08
3258【通航】好消息,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4月14日启动,至28日实现全线通水,这是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28日10时,位于山东德州的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岳城水库水经卫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水、引黄水汇合,进入南运河;位于天津静海区的九宣闸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南来之水经南运河与天津本地水汇合。至此,京杭大运河实现全线通水。说的哪和哪,不曾沿河走过多远。还是小学历史课本里书写过,隋炀帝的祸国殃民开凿大运河,兴水利,误了民生,颠覆了一个王朝。后代人继续这个工程,南北展开,终于勾连数千里,令漕运北上,供应京师。至近代,海运起、铁路兴,漕运不经济了,兵荒马乱的无人疏浚,运河废弛、断流。逐河而居,北方缺水就少了人流财旺。这种大型水利工程都是国家的行为,从传说中大禹治水,到后来的都江堰流域工程,到后来的大运河,今世的南水北调工程,举国之力成就之。南水多,北水少。前有大运河的漕运粮秣,后有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北边的吃水、用水问题。现在两条管线向北地输水,吃水还有用水,生产、生活用水。曾走过江南水乡,河网密布,船运往来如织,还带着些淳朴的古老。而华北大地数十年的超采地下水形成巨大的漏斗区,地面沉降,井越打越深,无数条河流断流、干涸,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也多次干淀。南水过来回补地下水 令大河有水小河满。现在第二条水道的水又过来了,有水通航就有希望,物流、人流,不知北边的河道什么时候能跑船,跑全程的船,我们还能不能赶上。中国工程移山填海的本事,疏浚河道不是难事,能在长江大坝上筑船闸,运河之上就更不在话下。这将是条景观河道,南来北往,水、陆、空就都齐全了。不敢效法乾隆爷七下江南,老翁们走上一趟,海上的大船我们难得坐上了,旅游公司都不愿挣老者们的钱,走内河风险小多了。比自驾游,走旱路的运河自驾游,要风光多了。不急,慢慢走,扯上风帆。
tiantou
发表于 2022-5-6 11:16:41
3259【通车】也是上个月的月底,更北面的又一交通要道通车了。中俄之间首座跨境铁路大桥——同江铁路大桥竣工通车。4月27日,在俄罗斯犹太自治州举行了“下列宁斯科耶-同江”的铁路大桥开通仪式。俄副总理兼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在通车典礼仪式上发表讲话“该铁路桥的开通,是俄罗斯政府为发展东部运输走廊,加强与俄中经济合作发展联系,所做的重要工作之一。这座大桥的通车,对俄罗斯整个国家尤其重要,尤其是在不友好国家发出新挑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中俄两个友好国家之间的首个铁路口岸,将成为俄方新出口路线上的关键节点,并由此发展成为新的生产与物流港”。绵长的黑龙江上,竟然没有一座跨江大桥是很难想象的。俄国的远东地广人稀,没有江南这边的人需求旺盛。记得三十年前,我去了趟黑河,那时两岸的边贸正红火,一行人渡船过江,到了对方的“布市”,肩扛手提体验了把二道贩子。龙江当地的人雄心勃勃,其中就有跨江大桥的构想。一江之隔,江面并不宽阔,我曾游到江心石滩上晒过太阳,游到对岸距离上不是问题。那座桥终是一厢情愿了。但不太久听说在江的上游,佳木斯的同江县要建桥了。中方这边建的挺快,很快通到江心,但另外的一半,俄罗斯境内的却迟迟没有开工。让中方这边的铁路和大桥白白晒了多年的太阳。这事都快忘光了,突然见到媒体报道通车了。报载:中俄同江铁路大桥,位于黑龙江佳木斯市同江市与俄罗斯下列宁斯科耶之间。全长31.62公里,包括主桥、引桥、边检站场和换装站。主桥建在同江哈鱼岛下游至俄罗斯下列港之间,跨越黑龙江干流,主桥长2215.02米,其中——中方境内1900.05米,俄方境内309米。该大桥的中方段工程于2014年2月开工奠基,2018年10月大桥中方段主体工程全部完成……该大桥通车后,黑龙江省经同江至莫斯科的铁路运输距离,相较于从绥芬河口岸出发缩短了809公里,节省运输时间10个小时,极大地缓解了我国东北地区各口岸的运输压力。俄方计划通过该铁路大桥,向中国增加铁矿石、石墨烯、煤炭、矿物肥料以及木材等产品的出口量。疫情下、西方制裁中,俄罗斯今年对华出口的煤炭预计将达7000万吨,比2021年净增2000万吨,货运为主的同江铁路大桥将会成为重要的跨境运输通道。远亲不如近邻。睦邻友好,互通有无总是好于兵戎相见。
tiantou
发表于 2022-5-6 11:30:35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news.gtimg.com%2Fnewsapp_bt%2F0%2F14837476582%2F1000&refer=http%3A%2F%2Finews.gtimg.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4399763&t=79f7160074811b645d9d271db64593e3
tiantou
发表于 2022-5-6 11:31:50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agecloud.thepaper.cn%2Fthepaper%2Fimage%2F148%2F961%2F715.jpg&refer=http%3A%2F%2Fimagecloud.thepaper.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4399482&t=da9bb8510aeb37f19ef424daef13ccfa
tiantou
发表于 2022-5-7 16:35:36
tiantou
发表于 2022-5-7 16:37:47
3260【通好】孤陋寡闻,网上查询才看到还有另一条跨江大桥也已竣工,黑龙江,对面的人称阿穆尔河,黑河市与对岸布市间的公路大桥(见上图)。黑河这边翘首以盼,而对方还“渗着”何日通车还不知时日。还需要友谊的进一步加深吗。没有永久的友谊,只有永久的利益,几十年分分合合,反复无常。网上的另一条信息《中国大熊猫抵美50周年 美国民众半世纪“熊猫情缘”》不久前位于美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举办了一次庆祝活动,庆祝美中大熊猫交换计划50周年,有图有场面,大熊猫捧着蛋糕大快朵颐。动物园园长布兰迪·史密斯与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出席了仪式表示祝贺。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破冰之旅,周恩来总理告知总统夫人中国人民将赠送一对大熊猫……,当年4月16日一对大熊猫玲玲和兴兴来到美国家动物园落户,在美国掀起大熊猫热。二十年后又一对大熊猫出使,且陆续繁育了四个幼崽,成为中美交往史上的佳话。前有乒乓外交后有熊猫使者。还记得毛与尼的见面吗。尼总统几近毕恭毕敬,不信吗,有图像,有真相,当年的纪录片,下野总统的回忆录。曾经的对手,战场、外交,争斗几十年终又握手言和,为了共同的敌人和共同的利益,对手可以朋友,朋友也可对手。可惜的是,热络了一代人的工夫,又翻儿了。有来有往,作为回礼美国人送过来一对麝牛。刚来时被叫作“麝香牛”獐子似的,身上带着散发香气的腺体。也都去看,失望而归,与咱本土的牛没多大差别,披着长毛,没有牦牛的毛长,只是被梳洗的干净些,至于麝香气与牛圈里的味道无异。 它们还有吗?熊猫夫妇在彼国下了好几窝,麝牛呢,有牛一族可是地球上的大家庭,地球上大型哺乳动物除了人口就是牛口了。五十年,要是留下后代,算它们晚婚晚育,十年一代,也是曾孙辈了。无数次地走过草食动物区,脑子里就没再想起过当年的和平友谊使者们。我有两年多没去动物园了。哪次去,再去找找。“五一”之后,疫情中的动物园关门了。动物寂寞,人也寂寞。
tiantou
发表于 2022-5-7 16:40:13
tiantou
发表于 2022-5-8 22:36:22
3261【王作家】想着去图书馆借书,先打个电话问问,区里的图书馆,就近也不愿意白跑。新明胡同里的一家,我留有电话,两天多次打过去都是无人接听状态。这肯定是关了,饭馆都不堂食了,其他的就更在其次了。桌子底下有一摞杂志,还是去年从老张那拿过来的,一直没看,好像是《人民文学》。拣起来看吧。原来是《中国作家》。这杂志没有《人民文学》老,但也有几十年了,我没大看过。二者都属于重量级的杂志,从作者的角度是不是《中国作家》的份量更重些?撰文的都应该是作家吧,而《人民文学》作者未必就都是作家,不知现在是怎么论的。这些年没买过纯文学杂志。不买也就看不到了。图书馆的杂志通常不外借,所以阅览室内翻一番时也就轮不到文学杂志。再说了,杂志刊出的优点是新,新鲜出炉。要是能够赢得读者,也会接茬出书发行的。等着出版人筛选一番吧。 这一摞杂志是2021年上半年的,一共六册。封面注明为“纪实版”这么说这份杂志还有“普通版”的。果然其中作品大多是反映当下社会生活的内容。比如第一期主要文章是纪念中共百年栏目的《乳娘》说的是胶东抗日中期至五十年代初当地800妇女养育抗日将士后代1200幼童的事情。这是写进“乳山县志”的一段。反映抗疫的《武汉保卫战》《国门阻击战》,再后面的两篇是关于脱贫攻坚战的叙事。翻看到第三期。首篇是《扶贫助弱的世纪回响》也是纪实版的现实篇。去年才宣布达成了小康社会。此篇作者王宏甲,还有印象。想起来了,早年买过他的一部《无极之路》像是长篇的报告文学,有些轰动效应,还引起过争议。像是八十年代后期的事情。文中的主人公是书记(或县长)锐意改革,干出了成效,名字忘了。倒是其中的另一个人物邱满囤,灭鼠大王,神乎其神,令人难忘。但后来药监部门提出问题,邱氏神药属于剧毒,不安全用药。好久没见王作家的作品,他属于年轻作家,不会搁笔的。是我看的东西太少的缘故。王作家这些年去哪了,上网去搜。现在比三十年前方便多了,作家一览一搜就有,个人履历,主要作品开列:《洗冤》、《中国教育新风暴》、《贫穷致富与执政》……。翻了作家多个条目,作品不少,但就是没有《无极之路》。是我记错了?还是作家悔其少作,将其取缔了。
tiantou
发表于 2022-5-10 20:26:24
3262【乡村】乡村离着不远又不近。远远看着,云里雾里的。近处的,屏幕上的新闻联播都是一派莺歌燕舞,绿水青山。说它近,出了五环就有村庄。这些年推广的京郊游、农家乐,城里人没少去,踏青、赏花、采摘,脚踏实地。但其实我们对农地的了解是越来越疏离。农人的生活,我们所到之处,多是小康村社,富农们。真是靠着种地生存的小农,我们并没有走到。为什么许多年的“一号文件”都是三农问题。问题多才需要反复讲。多年持续的“扶贫工程”是去年才宣告完成。真就完成了吗?是什么标准的完成,这种阶段性成果能否巩固,完成后一些农户天灾人祸返贫了又怎么办。城里人又是赋闲人,远处乡村还在心里。上一代人多是从农地走出来的。我们呢,经历过上山下乡的不少,一个汗珠摔八瓣过,知道农人的辛苦。知青后来退回了城市,农人一代又一代的也以脱离农地为幸。还是要有农人,人要吃饭穿衣。七十年下来,农民的日子好多了。五十年代农业恢复,六十年代走出困境,八十年代生产关系的调整农业有了大发展,先富起一批人。城市的菜篮子、果篮子日渐充盈。难处也依然不少,粮食安全,18亿亩耕地的红线时时被提起,农民工的流动、农村的空心化、土地撂荒、环境污染,留守儿童等等常见诸于媒体。还有半数人生活在农地上,许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下。于是有了后来的扶贫工程。这后来的四十年农人是怎么过来的,特别是近二十年农人又是如何脱贫的。我对此已经隔膜,只浮光掠影地走过,碎片化的影像。不大关心又关心。王作家的这个长篇《扶贫助弱的世纪回响》回答了我的关心,尤其是脱贫攻坚的大致过程、政府和农民的努力、采取的方式方法。看到了曾经有那么多人为之努力过,太多的投入,一批服务三农优秀干部和青年才俊成长起来。许多许多。见识了这场艰难的精准扶贫的推动。作为文学作品,记录这一段历史进程,令局外之人去见识、去理解和感悟我们这块土地上发生的故事。三农问题与我们休戚相关。、3263【数字】我国的贫困人口数字,以十八大后,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通过精准扶贫,全国共识别并建档贫困人口为9899万。作家在文中集中讲了两个地区,贵州毕节和山东烟台的情况,一西一东,前者极端贫困地区,后者相对富裕地区。贫困的为不得温饱吃穿都愁吧,文中没有详述。但对脱贫的标准比较具体了,国家的脱贫指标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脱贫线为4000元。贵州省的标准为:“一达标”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达到。“两不愁”不愁吃、穿。“三保障”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有保障。(详细指标省略)毕节是省内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1987年饥寒交迫的贫困人口为345万,贫困发生率65%,三人中两个贫困人口。当年省里派下来的扶贫队员达3300人。1988年就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大概除了贵州人和对口支援的外省人大概没有多少国人知道这个实验区。经历上下持续的努力,包括对口支援,终于在2020年前实现了脱贫目标。毕节全辖区3700多村庄,全部建立集体合作社,平均每个社的集体积累为32.9万元。最后脱贫的威宁、纳雍、赫章三个县,经“第三方”验收,所有贫困户人均收入超万元。本文特别强调的一个观念是“组织起来”,其现实中的载体为重组的合作社,依重的力量是党支部。组织起来有力量,常识。古往今来组织的力量越来越明显,在经济领域,企业、公司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而偏偏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地区,却呈现出分散单干的大势。作者调查发现凡是贫困地区农民的单打独斗是普遍的。自从承包制推行以后,相对均衡的生活水平被打破,先富起来的人并没有带动后富者,几十年下来贫困人口数量依然庞大。运用国家的力量,抽肥补瘦,财政转移支付,修路、改水、送电、给移民盖房子,富裕省份和经济组织对口支援落后地区,做了大量输血工作。而内生力呢。自我造血功能的培育?脱贫后能够稳得住,自我发展逐步致富。这远比完成若干经济指标更加重要。所谓自力更生,永续发展。实践中有办法,有典型。这就是组织起来。文中介绍的是两个地区的农业合作社。分别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组织起来的农民,再次焕发出生产力。
tiantou
发表于 2022-5-11 21:29:10
3264【观念】书中见到些新的信息和观念,所谓新,纯属我个人这些年的孤陋寡闻。其一、合作社。在毕节地区各级组织积极推动扶贫工作,最前端建立起合作社,在自愿的前提下将大多数村民收拢入社,最重要的资源,个人承包的土地、山林入社。此合作社不是彼合作社,已经在农村存续三十多年的各类专业合作社,后者或是由资本,或是由大户主导的,并没起到合作社集体经济的功能,他们争取到国家的各类政策性补贴,却并未惠及村民集体。而毕节的合作社,由党组织统领乡村建设,不嫌贫爱富,要求100%的贫困户入社,相互扶持。同时并不排除多种经营组织形式的共同发展,有的与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私企合作共存。有了集体能办大事,长远规划,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多种经营并选定主营方向,贴近市场,这都是个体农户难以达成的,在争取到的政府补贴,受益是全体村民。在合作社的推进下,当地乡村建设面貌一新,村民进入小康生活。其二、内生力 。贫困户“杨八郎”的故事曾广为传播,我早年也听到过。1986年省委书记胡锦涛到他家访贫问苦,见到了这位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中年汉子,问他有几个孩子,回答说八个。看过去不止吧?杨回答儿子八个,女娃不算。这是杨八郎的来头。那天他在乡里领回一百斤救济粮,出来就进了市场,卖掉四十斤换酒喝。“杨八郎”先后三次得到胡书记的当面关照,生活改观,有了新房电器。但十年后,八个儿郎依然没能真正走出困境,文盲或小学毕业,八个儿媳中只一个上过小学,小八郎们又繁衍了十八郎,还是女娃不算,贫困迭代了。内生力,靠唤起民众,启发民智,振奋精神。这要靠组织起来的力量去推动提升。于是办教育、办讲习所、农协,科技支农……贫困农区的空心化,劳动力以老弱为主,在困难的条件下,组织起来仍然大有可为,多年的努力取得成果:改善环境,形成产业,吸引出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归。当农地之上也有可观的收入,也有年青人发挥作用的岗位,农业的振兴就有了希望。其三、扶贫。变救济为扶贫,与上面的内生力培育有关。救济,古已有之,是赈灾,是发钱、发粮。扶贫是派人驻村,要改变当地的贫困处境。1986年贵州下派农村3300扶贫队员。 扶贫包括“扶智”精神建设、能力培养,包括组织建设、产业选择,与市场的对接等等,所谓大扶贫。仅一个毕节地区,自2017年以来下派驻乡驻村干部就达24000多人,全国驻村帮扶人员达数百万。建立农民合作社是有力的抓手。好在集体经济还在,法律禁止农民的土地买卖,土地还是村民集体所有制,还有回旋余地。老一代的集体观念还在,老当益壮成为当下农村建设的主力。、3265【似是而非】三人成虎的成语故事,其实是社会生活经验的提炼。许久以来有些观念和看法,开始是少数人说,后来成了主流,说着说着就当真了。其四、大锅饭。作者在文中提及对前三十年农村集体经济的评价问题。一说到人民公社生产队就让人们想起了大锅饭,出工不出力。如果问起我们的下一辈子人,他们学的历史,大体上是这个印象。其实我们也多多少少认同了这个看法。这又过了三十多年,再认识前段历史。集体经济的农业就那么不堪吗。仔细想想这不是诋毁数亿农人吗。前三十年,农业这个基础为共和国做了多少贡献。一穷二白民不聊生的底子。当时实行的农业经济政策大多是从农业索取,迁徙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单一产业。为了工业化和积累建设资金。现在依然在颂扬的“红旗渠”精神和当年的“大寨”旗帜,都是集体经济迸发的活力。前三十年,亿万人治理了大江大河、八万座水库和配套的灌渠……到六十年代末基本达成粮食自给想想前三十年农业的艰难,如何归因,大锅饭的说法太简单了。其实到底多少大锅饭的成分?年年月月的工分统计,不就是为了避免大锅饭吗。我也是挣过工分的人,劳动定额管理,不劳动没得吃,几年劳作从未懈怠过,大锅饭别想。其五、二次灾害。1986是毕节贫困的高点,座座山峰被剃了光头,喀斯特地貌没了植被护佑,水土流失大面积发生,当时的一名新华社记者走访数个村庄,见到上万户六万多人断炊或即将断炊,写文电呈上“内参”惊动中南海,紧急救助。再后来,毕节扶贫试验区出现。作者1987年走访毕节调查,啥时毁的林。年青人说是1958年大炼钢铁惹的祸。老人说不对,是1981年,分田、分林到户后。大炼钢铁没能来到这边的山区,躲过一劫。分田后的农人自由了,砍树致富,圆木拉不出去,烧成木炭外运。青山绿水石漠化。农人陷入深度贫困。有多穷,书中有叙述,家徒四壁的“杨八郎”故事,多少年的救济,也扶不起来。我也记起曾经几次到过毕节的安顺、织金、大方,当地的“织金洞”可以甲天下了,气势壮阔恢弘国内仅见。但地面之上,喀斯特地貌的贫瘠,斑斑驳驳的山地玉米,小到三五棵玉米就是一片地“开荒开到天边,种粮种到山巅”,“种一坡来收一箩”山间还有些星星点点的小煤窑。一日上午路过集市,见着抱着公鸡赶场的农人,当地的同事说这都是来买醉的。果然,下午归程时,一路好几个摇摇晃晃的醉汉,抱着酒瓶子。分地单干的后的农人能摆脱贫困吗?九千万农村人口处于贫困之中。
tiantou
发表于 2022-5-12 18:04:38
3266【继续】文中还有不多的篇幅记述烟台地区的农业合作社的推进。在相对富裕的地区同样有贫困存在。原因都是一样的,承包制后,各顾各,原来的集体经济衰落,当年留下的底子败光了。水库淤塞、河塘失修、农作物品种退化,年青人外出打工,农村日渐衰败。烟台地区的组织部门学习和推广毕节的经验。选好支部书记,组织起老弱建立合作社,土地、资金、劳力入股。平均年龄六十多岁的老者们,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整修已废弃三十年的水库、河塘、干渠,盘山公路通上山……农村的面貌为之一新,干起来,组织起来力量大,才能富起来。可喜的是年青人在回归和建设乡村,以新的视野和技术发展经济成就美好生活。组织起来合作化,让农村的弱势群体摆脱贫困,防止两极分化,造成社会问题。生产自救,组织起来启动内生力,这一套办法,可复制推广,条件不够,想办法成就。需要有理想和担当的一批人。现实中也有这样的一批人在成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大学生村官能干什么?多年的历练,后生可畏啊。扶贫实践中培养了一批批建设新农村的年轻人,王作家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好干部和新人。“让乡村青春起来”本地的年轻人陆续回乡,还有外省对口支援的。文中记了一笔恒大集团曾派出2100名大学生,参加为期三年的驻村驻点帮扶,帮了钱援助110亿,也帮了人。当下分田单干是主流,承包地三十年不变,土地流转在向大户和企业集中。三十年一代人,看得出山高水低,调整,再实验。各种翻牌的合作社弊端不少,如何调整纠偏,进入正轨。华西村、南街村的“人民公社”还在,不知发展的怎么样了,毕节、烟台两地的新型合作社看来是大有希望。 共同富裕是盘大棋,扶贫脱困全面小康到农村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该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法子都试一试,不会有一把钥匙开前千把锁的事。目标共同富裕,人口大国不易实现,仅仅是巩固当下的小康就要花大力气。新的社会发展的重任摆在前面。王作家在前还有一本《塘约道路》是有关合作社的专著,还不曾拜读。
tiantou
发表于 2022-5-12 18:09:08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www.kfzimg.com%2FG06%2FM00%2F0D%2FCD%2Fp4YBAFr-4DeAMH0iAADVa3ikyYU444_b.jpg&refer=http%3A%2F%2Fwww.kfzimg.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4941568&t=9fb77727eef7c1f6525d57c31b06dc89
tiantou
发表于 2022-5-13 16:22:33
3267【说不清】好多事情都说不清,认不清才说不清。远近的事都说不清,离咱远点的农村事,即便在农地生活过,但也是很早以前的事了,近四十年承包制,只有身体力行的才看得明白说得清。学者们不是农民,但研究农业,看得更深些。普通城市人,走过农家乐,认识小麦、稻子,也有了认识,闲得说三道四的。这几日网上好多个小视频都在说卖青苗的事,某地农民收割未黄熟的小麦卖青苗而遭致谴责,当地政府也出来干预。后来接连不断不同的地块都在“杀青”,原来南北的农民都在卖青苗。卖青苗是寻常事,我山东老家的堂妹就卖过,玉米八成(?)熟的时候牛场收购青贮饲料,联合收割机开进地里,棒子及秸秆粉碎成青饲料拉走。于种植者比收回老玉米卖粮要合适,又省工又挣钱,腾出地来再种一茬,傻子才不干呢。于己于社会两利,市民不是要喝奶吃肉吗,比啃老玉米棒子营养高吧。我没听说过用小麦制作青贮饲料的。玉米杆高一丈、棒子长一尺,麦子才多大出息,且不说营养价值,单位面积产出的青饲料连玉米的一半都够不上,这搞养殖业的得多大成本?买卖自是双方自愿,两拍即合的事。农区养殖,没有草滩之利,全仗着饲料供给。山东、河南搞了几十年养牛业的“秸秆过腹还田”把秋后的秸秆氨化后养殖,有奶、有肉、有肥。拉长了产业链,农产品的深加工,实现了农业的良性循环。青饲料营养价值更高,好吃,强身健体,自然奶肉的转化率更高。小麦青饲料的肉奶转化率肯定不如玉米。看来是青黄不接,养殖场等不及了求其次,为了畜群的健康计。养殖场的账明白着呢,多花点青饲料的钱,合算。现在的人,吃饱了的一拨人开始讲究动物福利了。让牛吃点鲜的应该的,说到底也是为了自私的人类。怎么这会儿又道貌岸然的不乐意呢。种地的和养殖户都比咱明白,该还是不该,吃干的还是吃青的。甭听说三道四的。现在城里人吃干粮多还是吃肉蛋奶多,自己都清楚。吃青饲料是为了多产出肉和奶这都不明白吗。“肉食着鄙”。、3268【不好说】有了网路谁都可以言说。有的是认真地说,有的是商业利益,再有的是娱乐。青苗的事初起或者属于少见多怪,后面不断跟进的很可能属于吸引眼球的娱乐。说的人、看的人也有认真的。岁数大的人对曾经过的紧日子印象太深刻了,占了人生一半以上的岁月,见不得浪费粮食,连我们这些不算太老的同龄人,就算没有过上山下乡,也大体上学过农,在乡下捡过麦穗,“粒粒皆辛苦” 。至于社会各色人认识不一样,对同一件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差不多的事都是如此。听谁的?有法可依的就依法办事吧。卖青苗的事,一桩买卖,有民法,执行合同法就是,又没碍着他人。农家要是连这点自主权都没有,那就吃不上饭了,小康也保不住。芝麻的事有人说,西瓜呢。农村待解决的难题多了、空心化问题、撂荒的地怎么解决,留守儿童、翻牌合作社……日前河北拍卖大午集团的资产。让我又想起了孙大午。二十年前,在北大听过他的一场报告,道尽了一个农民企业家的创业心酸。印象深刻是他说的企业头顶上有十来个“大盖帽”都是管事的,没拜到就过不去,孙是讲原则的,硬骨头,绝不行贿,为此遍体鳞伤。那以后一直是磕磕碰碰,舆论关注。这两年没了声息,原来是去年被判刑入狱。罪过好几条。人呢是不能犯法,不能触碰底线。人进去,资产被拍卖,据称几十亿的资产,六亿多被拍走。看不清,就不好说是非曲直。办企业不容易,农民办企业更难。我还记得更早,“小木匠”在任天津市委书记时,在一次人代会讨论时就说过(电视转播的)意思是乡镇企业发展艰难,要靠行贿打通关节,腐败由此而生。只是可惜了。“大午集团1984年起步,从养1000只鸡、50头猪起步,经过30年的艰苦创业,自我积累,已成为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医疗等行业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如今大午集团已被拍卖收购,中国或将不再有‘大午’ ” 上次在门口的加油站加完油,加油送水,小哥递过来一瓶水,大午牌,产地河北,就是这个孙大午的。
tiantou
发表于 2022-5-14 17:31:21
3269【一说】与老家的堂妹去了电话。堂妹说出门在外去文登闺女家串门呢,现在自由了,可以随便走了。威海市里呢?我问。市里现在也没问题,孩子也都上班,村里没了阻拦,现在的要求是每周做一次核检。我又问菜地种的如何?说是是今年误了农时,再加上气温低,刚出了苗。她家在市里过冬,开春后疫情,村里堵着不让进,连她们本村的人都不让进。真够死性的。现在堂妹家不种大田了,只房前屋后的自留地,好几分呢,种点菜吃。两亩的承包地交给了村里,因为地就在村边,离着近。远处好多户村民的地流转出去被大户用来办养牛场,堂妹家的地被分割成好多块,成为无地村民的自留地,菜地。每年每亩可以拿到九百元,这收入算高的。我问那你们被私企占用办养牛场的地呢,能收入多少?每亩每年给三百元。我又问起那年你卖青苗给牛场,每亩地能收入多少?这要看玉米长得怎么样,我的玉米长得好,根据收获量,每亩给了九百元。要是你再等等到秋后收下玉米卖粮呢?亩产一千多斤,一块二一斤,收入一千多元。又得掰又得砍还有运输脱粒,还是卖青苗合算。你们村子里有撂荒地吗?有,有一百多亩呢,都好多年了。那村里现在还有多少地呢?不到一千亩了。等于有一成多的地没人种。那怎么不转包吗?可以转包,村里一户有拖拉机的收了些地,一年给一百元每亩。是便宜,但要比荒着要好呀。一百亩地是一百人的承包地,种田人不种了。老人快种不动了,年轻人都进城打工。种地不挣钱,扣去成本,化肥农药,支出代耕费、代收割费,自己也得出大力。要是碰到个灾年连成本都收不回来。打工呢,威海地区不少的韩国工厂,年青人一个月三五千的收入很普通吧。怎么会去种田呢。我想起书上写的,烟台的农民合作社发展得不错。我的老家原来也隶属烟台地区,后来分设威海地区。就问起村子里有没有合作社。堂妹说,前些年有过,号召过,大概有六七户入社,土地入社,每人还交了一千块钱,说是赚了大家分钱。好多年了也没见干出什么名堂,后来社长退了,现在是镇里的一个人来代理社长。我们没参加。、3270【小白菜】地是宝。我老家的堂哥好多年前挣了点辛苦钱,在城厢大街边买了间门面房,一家都搬过去了。地撂荒,没人种还要交税,干脆连承包地也退给了村子,户口迁出。谁知几年后取消了农业税,这下子后悔大了。要不这三亩地,包出去,每年千八百的收入。农家这也不是个小钱。现在说村里人有了“养老金”不过二百元上下。堂哥老宅还在,与他妹子那挤出一块房后的自留地,隔三差五地回村收拾菜垄,自己的种的菜吃着放心。土地是资源性财产,“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动荡的世界,各类风险不断积聚,未来不可知,配置资产,土地是最稳当的。吃喝都能上面出来,大疫流行,啥都不怕。在网上的趸货名单中还列有蔬菜种子一项,那得有地啊,在城市至少要有个楼顶上的大平台才够用。想到我那北郊小村的后邻老张,十多年了,成了个乡下人,除了看病基本上就不进城。前些日子半个庄子电缆故障,到现在也没修复。老张这不怕,就是再断了水、气也不怕。自己有井,没电可以手压出水。没了燃气有烧柴的灶。只电器使用是个问题,没电是差了意思,现在有几家用的是小型太阳能电源,可以照明看电视,带不动大功率的。老张院里鸡鸭鹅满圈,高高低低蔬菜满地满架,马上就进入高产期。也囤了不少粮,看样子如果形势紧了,他们全家都可以来乡下避一避。疫病总是青睐大城市,广阔天地不怕。有新冠进村的病例吗?这一个月我小院里没了电。好在水有,气有,可以做饭,不碍着刨坑、点籽、浇水。整一个月了,七成的垄上都有了菜苗。最出息的是小白菜,同期撒下的种子,芝麻粒大小的种子,发芽率高,没起垄,平播三平米,就它长得旺盛,绿油油一拃半高了,挤挤插插的。我开始间苗,拣大棵的齐根剪下,丢进篮子都是菜,收拾回来一大包。头茬小白菜清清爽爽,上周降下两场小雨洗刷的挺干净,小虫子刚开牙,花大姐,叶片上虫眼不多。一刀两段,肉汤白菜、小米白菜粥、煮饺子八成熟时铺上一层白菜叶,连吃三顿,满屋、满口的清香。
tiantou
发表于 2022-5-15 15:33:03
3271【春笋】小小的竹林被砍了,不是我所为,但也更合我意,谁替我伐了,我还得谢谢他。去年我就备下了电锯,未及动手呢。想想八成是前邻老周所为。我去年就没见着他,今年又没见,他家园子荒了,唯一存留下的是两垄小葱。林子伐去,亮出十几平米的地面,多年下来积满了干枯的竹叶,竹根没除去,棵棵硬茬,要刨出来可就费劲了。找出电锯准备肢解竹子的地下网路还有院子里长起的两棵壮实的桑树。桑树自然生长,是鸟雀播撒的。由于我的姑息和懒惰令它们坐大,个头高过房檐,枝干比胳膊粗了,令通道变窄也影响菜苗生长。不是还有一说吗“院里不栽桑”桑与“丧”谐音。准备以电锯击之。去年就打算杀伐,实施时才看出电源线太短,够不上。今年带过来个四米线的接线板,连上插头才发现断电了。问了邻居才知道,农庄北部的地下电缆漏电,更换电缆工程还没排上电业局的日程。那就继续姑息它们直到来电的那一天。这回接受教训了,根除要早,趁着幼小时就得及时收拾。园内一尺、半尺的小树苗还有好几棵,都是桑树,这家伙生命力旺盛,要怎么由它成就了个丝绸产业,才有“遍身罗绮者”和后面的“丝绸之路”陆路和海路。小东西坚韧,露出地面才一拃多长的,玻璃丝粗细的幼苗,都拽它不动。下锹,连挖带拽,黄黄的根系出土。对付竹子就没这么简单了。竹鞭和底下须根密织的网络还都在,竹子的地盘上其他的植物很难落脚,这得深翻。翻地的时候丝丝缕缕密密麻麻,踩锹下去很吃力,碰到根竹鞭,有如钢筋般,我的锹杆都被砍断了,想拽出一根难度大了。跟它较劲,弄得自己腰酸背痛。还是等等吧,等着电锯发挥效用。 竹笋又冒头了。近期已经收获了两次,这次更多些,上周的两场雨水,又生出一批。高的一尺,矮的一拃,比拇指粗些,一律都收了,尺把高的再长就成竹竿了。今后见着了就掰,看看能不能收获到夏笋、秋笋。收了十几根嫩笋。排骨炖笋。
tiantou
发表于 2022-5-16 18:17:25
3272【移栽】今年继续实施免耕法,直接在旧垄上挖坑、灌水、点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话对着。省了翻地的力气,翻地有抑制杂草和虫害的功效,没有翻腾,这些个原住民杂草,比我点下的种子长得快,需要增加除草的工时。基本上不用间苗,发芽率不是很高,除了小白菜。小坑内五个籽能出来两三个,也许是早出、晚出的缘故。条垄内撒播的,断垄缺苗的不少。发芽率与浇水不及时有关,没下过透雨,四五天浇次透水,连续两三个太阳又晒得土地龟裂。有好几垄,除了草没见着苗。很可能是干死了。上周到老张那讨来二十多棵小苗,茄子苗、番茄苗,移栽过来。这是栽下的第五天了。茄子苗还没有缓过来,明显是缺水,一半的枝叶瘫在地上,能否存活下去不好说了。番茄苗都立着,一拃高,深绿色,一共六棵,都活下来了,只是没长个子。只要扎下根就不愁长。长到一尺时可以打杈,掰下来的枝杈可以直接埋下,会自己生根长出新的植株。这是近来在小视频上看到的种番茄小技巧,可以一试。黄瓜苗才出土,两片小叶子,一个多月才见着,也属于照顾不周。看人家老张那,都窜出二尺高了,用地膜提高地温,及时供水。我这一切从简,只是浇水,水还浇的不及时,松土、拔草都没有。今天在草丛中见着小苗,给它拔去左右的杂草,期望它后发优势。上午浇了一轮水。下午茄秧立起来了,四片叶子中的两片有了精神。这要是天天能补点水,秧子就好多了。豇豆苗长到了一尺,要脱蔓子了。架子现成的,去年的架子没拆,接茬用。但眼瞅着来了腻虫星星点点的。这与没翻地也有关系,去冬枯枝败叶不可能清除干净,几只蒲公英植株上爬满了腻虫,绿杆成了黑杆,早晚它们要攀爬迁居到蔬果身上。小视频中也有灭虫的介绍,说是绿色的,诸如用白醋、红糖、辣椒、姜片之类的兑水煮出酸辣汤汁备用。觉得这方子给人用都行,别不把虫子吃肥了吧。还有在地缝内残存的各类昆虫呢。
tiantou
发表于 2022-5-17 17:25:22
3273【走圈】上周入了一个“群”本楼的居民群。成立了好长时间,我都不知道。群里会发些通知,已经见到好几份了,哪天热水管道断水维修、绿植要安排打药,尤其是有关疫情发布与核检的安排。我一直关注的是底楼的纸质通知,没想着还有这么个群 ,现在不出家门在手机上就见到了而且更为详细。楼内居民有什么疑问,提出来会得到物业或楼长的及时回复。群里有物业代表,是不是还有居委会的人士呢?还不清楚。回复大家关切的人,有官方的口气。有时本楼的居民也会代为回复,比如周边哪个地方核检的人少,自己排了多长时间,有图有真相。小区周边有五处核检的地方,两处为常设,步行都在十分钟之内,最近的当属小区的北院。这一个月,打疫苗、做核酸挺方便的。到了核检的日子,小区大门洞开,外面的人刷健康码后也可以进来共享医疗资源。核检的人不少,队伍排得长长的,尤其到了周末。围着北广场绕个大圈,这一圈的长度类似体育场椭圆形的标准跑道,一个闭环之后队尾甩到了小区的东门口,队形像一个卧倒的Q,只是这个小尾巴长些,有小二百米。乍一看有点触目惊心,犹豫着排还是不排,要不要到其他地方去检。啥时候也没排过这么长的队伍。踌躇一二还是寻到了队尾。走走停停,行进不慢,头前检测棚内是三组大白在进行。不一会儿就走出好几十米,回身看,身后又跟上好几十人。邻居老贾家的从身边过,我抬手示意站在前面吧,身前二米的距离呢。“还是排队吧”她往后面去了。想找个聊天的人没能如愿。别看队伍长,这是因为间距留得大。不时地,边上穿着蓝袍子的志愿者提示:注意距离,两米的距离……队伍从楼后转到楼前,迎来暖暖的太阳。过了立夏了,背阴处有点凉,楼侧的风口吹得有点冷,好在穿了好几层。这要是身体单薄点的,时间稍长点能吹感冒了。全民核检,应检尽检。听说是相邻的北太平庄地区有了病例。原来的48小时一检,改成这一轮的三天三检。这几天手机上标出的核检有效时间都是当日的24时。过期大概就要弹窗了。走着,绕大圈。小步往前挪,基本上停不下来,半小时轮到了,比想象的要快些。下回换个地方去检。
tiantou
发表于 2022-5-17 17:27:45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22-5-17 17:30 编辑
3274【入群】那天与同事老耿在路边石阶上小坐,都是核检完往家走,走到了一起。耿说坐下歇歇。刚才的队伍不短,耗了有二十分钟才轮上。要不是这定时定点的防疫措施安排,老同事们也难得一见。一个小区住着,或许年半载不一定碰上,碰上也是在进进出出之际,不一定走单,也不一定有闲,说话不方便,打个招呼擦肩而过。上次与老耿言说是两年前的事了,立在小区南门口,说了不短时候,因为难得见面,说了不少,且多新鲜的往事,如红霞公寓、吴阶平、行猎、烹调……前二者我多少知道些,后二者听故事一样,有这经历有这厨艺的人不多。老耿提议坐下,老槐树下,凉冰冰的石阶。先说身体,感叹一年不如一年。那能怎么办,有病看病。上岁数的人谁不是都在走下坡路,哪能跟小孩子、小青年似的,八九点钟的太阳。老耿给我推荐了一家医院,人少,服务好,离着也不远。还说现在走步健身,上午六千步、下午六千步。这不是挺好吗,运动着强身健体,可不能老吃药。说来每天能出来转悠就不错,当下就是我们的最好。再说国家大事和小道消息。网上的事情真真假假,也有成真的,走着瞧,时间都会给出答案。我们这些赋闲之人权当娱乐吧。我说我刚刚加入了本楼的居民群,都是些实打实的通知、提示、注意事项,挺实惠的,方便不少。老耿说手边有十来个群,信息来源广泛,包括公司同事的。我说我也在公司退休人员“守望者”群当中。老同事交流,发些信息,也有七嘴八舌的时候。我说起在网上码字的事。说下来,原来老耿也在码字,只是很少往上贴,有诗作有小说,小小说,据说评价还不错。老耿说自己的文章坚持三点:京味、有趣……第三点我忘了。就这三小点我都记不全,可见我码字的初衷之一是防止脑衰的目的基本没达成。有趣的故事我喜欢,但没在群里见着过,马上申请拜读。看陌生人的文章和熟人的文章差别不小,要不怎么作家们都热衷于签售呢。哪怕是一面之交,作者和读者,再读起来会代入作者许多个人的信息,从而丰富了文章内容。午后,老耿的文章过来了,小小说,现在大概叫微小说《老高》、《风波》两篇。果然有趣,文中的老高、老张栩栩如生。、3275【群英会】隔了一日,老耿网上发出邀请,邀请入群。我点击“加入”,成功入群。比前日我俩互加微信还方便。这个群的名号是“群英会”。这名字起的,老而弥新。让我想起五六十年代的群英会了,那都是各界名流荟萃一堂的盛会,英雄、模范,戴上大红花,工农兵学商当中的,排在前面的三界尤为突出。群英会开在人民大会堂。想想这自诩群英会也没什么不好的,提振下士气,自我鼓励,老人家们穿红戴绿也是当下时髦的。群英会这个群有二百八十多人。比我们的“守望者”的人多多了。人以群分,守望者是老人群,才几十人,不过队伍在不断壮大,退休人员快百人了。这边的群英会都是什么成分。看看人头,点开花名册。群主是老耿吧,老耿排在“花名册”第一位。余下的十有八九不认识。想它可能是以在职人员为主的群吧。先来后到,我排在队尾。一行行往前捯,越过五六行见着老王和小王的名字,这熟悉。老王退了,小王好像还没到时候。再往前老远是老杨、老傅,我们守望者群里的老人,也在这里栖身。还有小高,这是上班族。同性别的、对得上号的就这么几位。其他是藏头不露脸的,不少都是网名,这就更不得真面目了。新人辈出,其实就是留下真名实姓,或者给张标准像,也不一定认识。露脸只不多的几位,有照片具实名最好。真要是在群里对上话了,知道是在跟谁说,该不该继续说下去。不明就里的,就瞎说吧。实名制的好几位,有年轻些的,还有个印象,近十年不见了,面目还是年轻时的模样,真要是面对面了,未准认得出。张三李四,谁呀?岁数不饶人,只要不是亲友群,那些个稍大些的群,花里胡哨的名字,就是曾经知道背后的真名实姓,保不齐时间一长,你又不常露面,难免就不知其真人了。我还不是最后来这报道的,后面又排上来几位,这些日子净排队了。身后的李博士,认识,他不像是到了退休的年纪。贡又是谁呢?公司里老人就一位姓贡的,不知是不是他。
tiantou
发表于 2022-5-17 21:05:39
3276【育新三叠】现在的话语中心是“群”谁个手机上没有几个群。小群三五人,大群好几百,好像五百是个上限。我在海南小住时。楼下“香满屋”店的微信群就收纳了五百多客户,不得以再发展出第二个群。我们这个小同学的群,原来就落脚“老北京网”,大小同学在此啸聚,可从来没达到过上限。拢共学校中、小学生加一块还没到五百人。学校散了,同学失联,有了互联网,这边起了“育新楼”,楼层限高,不得高过多少层。这之后辗转腾挪,几年就起座新楼,这最后的楼是老培所建。还没码高呢,来了微信,老培另辟蹊径,微信建群。众人一股脑都去了微信群。微信群没有层高和人员多寡限制,但说些什么有限制。结果呢一波三折梅花三弄。生生死死,都死过两回了,这后一回倒在上一年的秋日。不死的育新,人还在呢。一呼百应“育新三叠”。祝好运吧!
恭录群主的话: 、《群主的话》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个甲子之前,咱们一群总角无猜,拜托高堂的功德,有幸就读育新小学;如今大家年逾花甲、地北天南,有幸再次相聚,可真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了!
多年以来,在王培学长等同学的不懈努力之下,大家先后创办了《育新同窗》和《育新校友》等群。在平台上,各位同学畅所欲言、抒发情怀、回顾往事、指点江山,汇四海之信息,融百家之所言,使人茅塞顿开、受益匪浅。遗憾的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前两个平台都不幸先后夭折。
经伊健学长和郭晓虹学姐多方呼吁与积极推动,在奥密克隆依然肆虐的今天,咱们《育新三叠》群正式推出。本群的宗旨是: 团结、尊重、学习、包容。本群的建立是基于同学们对育新时代的认同,对儿时美好岁月的追忆,以及对晚年幸福心灵的寄托。
望咱们育新同学能够一如既往,积极参与、加强交流、建言献策、兼容并蓄;同时,也要像孔雀惜羽一般敝帚自珍,精心守护咱们共同的家园。
祝大家心情愉悦、安康幸福!
2022年5月17日
于北京
tiantou
发表于 2022-5-18 17:13:07
3277【长蛇阵】海淀区有疫情,有劳全员核检又是连续三天。一直在小区内的核检,我才称道它方便,又取消了。转到小区北墙的外面,一道铁栅栏之外,贴着北土城,这次是一字长蛇阵,从东面走过来,望不到头的感觉。往西面去找队尾,还没见着队尾,看见另一支队伍的队尾,头在西,尾在东的另一个检测点的。我们东面这支队伍排到了西面队伍的小房前面了。排着吧,刷手机。对面队伍中的的一位大妈说,1960年,土城上的树又细又矮,像是刚种的,站在土城上面能看到天安门广场。我抬头看过去,土城上的树歪歪扭扭,六十年的“老头树”,长在城头上的树缺水啊。能看到天安门?城头没多高啊,八成是在这个点位上见到广场升起的礼花吧。本楼“群”里有人开始抱怨了:把方便变成不方便,为什么?还有过去有小学生专门的队伍,节约学生的时间好上网课,现在搬到墙外也没有了。群里也是个发泄之处。社区代表群里发帖解释,是因为有小区的居民告状,说让外面的人员进来核检不安全,所以捡测点就迁出了小区。到底有多少外面进来的人,这位代表给出了数字,小区内最后检测的这天,参与的共2300人,外来的100人。现在好了,转到墙外,小区内外的人都搅在一块,到底哪个更安全。安排在小区内时,居委会和物业都提供了志愿者服务,我们底楼的保安也临时抽调支援点上,披上蓝大褂。转到墙外,小区内的志愿者撤离了,点上人手不够,也就减少了服务措施。“人一过百,形形色色shai。”都有自己的眼光和主张,主张自己的利益。据说告状的堵着居委会的门辩论两小时。结果呢,告状告赢了,大概谁也没受益,有受损的。过去住大杂院时,胡同里的居委会布置点事,一呼百应,哪怕是有违个人利益。现在的大杂楼,人人都有主意,还沟通不畅,谁都不认识谁,熟人好办事,有事好商量,如今空间上,楼上楼下住着看似紧密了,实则隔着挺远。墙外土城排队的时间不短,二十多分钟。好处是绿树遮阴花花搭搭,想晒太阳的,不想晒的都可以满足。但这里还是人多。人挪活,小区南面有两家,北面三家检测点。土城往西还有一家,队伍短,后来我排过一次,只一个窗口操办,与东面的比较时间并不节省。改到南面,大楼侧小广场。这快,四支队伍齐头并进。下午两点去的,更快,去了就检,没队。、
tiantou
发表于 2022-5-18 17:17:37
tiantou
发表于 2022-5-18 17:19:46
3278【对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到了本世纪,做企业的讲究对标,要做得更好,向先进学习。明确行业的老大,它们主要的业务指标,技术发展水平、市场份额、人工绩效……比较出己方之短,明确努力方向,补齐有关技术指标的短板,紧跟、超越。大企业要立大志,对标先国内,已然是老大的,则放眼国际上行业的先进。山外有山,砥砺增进。这二年,还有另外一种对标:防疫之成果。广播还是电视天天在播放美国的染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两年了,只要看新闻联播就有这个指标,最近的数字是八千万和一百万。美国一骑绝尘,把大国小国富国穷国都甩在身后,对标第一发达国家,就其国家的富裕程度和人均医疗资源占有,这100万绝不是个光彩数字。天天把它“置顶”于国人,一是警钟长鸣,病毒凶猛,同胞们小心。二是抹黑呀,对等相待,打嘴炮,这是你们自己整的材料,不是我黑你。掉一下书袋:美总统拜登当地时间12日发表声明,哀悼100万美国人死于新冠病毒。 “今天,美国纪念一个悲剧性的里程碑:100万美国人死于新冠病毒。餐桌周围有一百万张空椅子。 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损失。每一个(人)背后都留下了一个家庭、一个社区和一个国家,因为这场大流行而永远改变了。” 声明还称:“作为一个国家,我们不能对这样的悲痛变得麻木。为了治愈,我们必须铭记。我们必须对这场疫情保持警惕,并尽我们所能挽救尽可能多的生命,我们比以往有更多的检测、疫苗和治疗。” 漂亮国说漂亮话。人死不可复生。一百万人,即便是其中占大部分的老年人,他们本可以继续存续若干年,由此提前谢世。家庭和社会的悲剧。“躺平”或者是“清零”至少是一个阶段的清零,可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后者的代价是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干扰。何去何从,由一国的政府和民众拿主意。没有两全的,取得的成果都要付出代价。躺平也是经过算计的。一百万的指标也是早已估计到,防疫专家有言在先,只是时间节点的早点、晚点。听天由命,老年人为弱势群体,自然被牺牲了。还是生活在本土安全些,谁也不想提前倒下。社会面清零有益于我们老者。
tiantou
发表于 2022-5-19 21:20:41
3279【弹窗】要不要做核检听楼长的。广播电台里广而告之19、20、21日继续新一轮核检,包括海淀区在内的四个城区。看见了吧,还是乡下好,北边昌平、延庆都不检了。我们属于海淀,已经连续两轮了,核检的大网依然能捞到“阳人”本区有阳人就有传播的可能,况且曾报过北太平庄地区的疫情,属于我们的相邻地区。这回又跑不了了。一早起来刷手机,我把“楼群”置顶了,这个群里都是“干货”没广告,没乱七八糟,都是社区的事,疫情期间,对一天的行动有指挥棒的作用。晨起看头条,有喜事。楼长通知,是昨晚的通知“……花园路街道属于低风险街镇,故明日各社区及楼宇不安排统一检测。”重要的事连说三次。我们楼长的风格,楼长也是退休老人了,连发三贴,同样的内容。有来有往,有问有答。后面邻居跟帖“当日不检测也不会弹窗吗?”楼长回答:不做不弹窗,有需求的可以到常设检测点。一会儿又上来个帖子“今天是可做,可不做是吗?”没等楼长接茬。一位邻居给抢答了。当个楼长可不易,什么人都有,不好好看通知,张嘴就问,习惯了。核检的日子,小区热闹了,再加上好多孩子不上学,楼区的人明显多了。见不到,不长见的老同事们纷纷露面了,至少都有半年多没见着。要不是核检吆喝着,还在家里囚着。阳光多好,不凉不热的,出来晒晒太阳溜溜弯对老人家们有好处。晚间健康宝自查,绿码。一天没核检,失效时间标着今日24:00明天失效了,一觉醒来会不会弹窗啊?这是个问题吧。明天要去商店的,上次我打“加强针”奖励的60枚鸡蛋就剩俩了,再不补货就断顿。明天要是出门绿码呢?要不要问问。打开手机,又有了通知,画着红圈的“重要通知”已经发布多时了:20日区域核检常规人员检测时间:8:00—12:00。我们这刚歇上一天又接上了。底下马上有人发帖问:明天不做会弹窗吗?今天没做会不会弹窗,要是弹窗现在去做还来得及……嘚,有人替我问了。楼长那秒回“通知明天大家都要做核检。”楼长再贴“今天不做不弹窗。明天不做要弹窗”一式三贴。当楼长的是不是得有点工资性收入或补贴啥的。
tiantou
发表于 2022-5-20 18:34:11
3280【520】老伴看手机时问我什么是520。我说:“五二零声明”世界上到底谁怕谁,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是不是这段话语,我多少有些含糊,还有这么朗朗上口的一首歌呢,唱的就是这个内容。时间久远了,但说的是天下大事、大势是不错的。那时尽管底子薄不富裕,但精神饱满。多快,大多数国人都不知道这码事了。老记录片可以放放看,回味毛、尼握手、座谈的场面。两代人的时间,现在还是这码事,不知道谁怕谁了。十点钟下楼去核检,出小区门往南,大厦东侧点。带上身份证和手机,手机是为了解闷,防着排队。核检的四条队伍,每队十人八人。倒是路边有一堆人围成个圈圈,有点热闹和喜兴。透过人缝,见着挤了一地的鲜花。卖花姑娘们。我这还没站定,队伍往前走了,进了“封锁线”。真快,有福同享,用手机拍下张片子发到“楼群”通知四邻来这做:这人少,截止时间11点半。时间点是小喇叭循环广播告知的。分分钟做完出来往回转。卖花姑娘还在,还有小伙,询问着:你是什么码?你呢?你呢?问过之后猫腰查找蹲在地面的花束。原来不是卖花的,是送花的,名花都有主了。花不少,还有十几束。一束就是一大捧,两只手掐不过来的那种,都被蒙头盖脚,保护得妥妥帖帖,还不让咱外人看。咱没花钱,这是花钱的主儿给心上人的。会有这么多的心上人,在同一时段。花束是从面包车上卸下来的,这是快递呀,成批量的。这边写字楼进出的多是风华正茂的小白领们。我突然醒悟这“520”不是那个义正辞严的“五二零”、红旗飘飘的大广场、千万只手的振臂高呼。这是个柔情蜜意表达的520,520“我爱你”谐音不谐音的,都是“我爱你”,鲜花代表了。什么时候都缺不了爱意。一边的队伍陆陆续续,亮出身份证、拍照、半蹲式、下拉口罩、后仰,张嘴,能张多大张多大,探棒搅合,闭嘴走人。一边的报数、查码、寻觅、递上,欣喜、捧起、快意……
tiantou
发表于 2022-5-20 18:38:38
tiantou
发表于 2022-5-21 17:05:24
3281【包子】核检做完往回走。出来一趟将中午的吃食一并解决掉,去买点什么。半途遇到楼上的邻居老边,打个招呼:干什么去?买包子,山东馆的包子三块钱一个。山东馆,三块钱的包子?不会吧,那的包子都是九块一个,三块那是十年前的吧。我买过,就是三块,每周五的优惠价,白菜肉包子。老边坚持。我说它那的包子过去就一种,豇豆肉的,今年多了两样,都卖九块,我上次买时还问过,白菜包子为什么也卖九块,她告诉说是个头大。我这改主意了,中午吃山东馆的菜包子。搬来这边住了二十多年,一直是这家馆的常客,赋闲后更是常过来,这的海鲜不错,与粤式两路,老家的味道。包子呢一个月总会吃上一次两次,豆角包子搀和小肉块,用过大酱的,面发得好,蒸出的个头大,约莫一两半一个,近些年个头不大稳定,有些抽抽。价格两块钱一个,这是二十年前,与时俱进蒸蒸日上,到现在的九块,维持有三年了,大概不敢再涨了。味道不错但不大实惠,与庆丰包子、巴比包子,人家九块钱能买八九个小包子,花样还多,所以我吃庆丰的包子更多些。山东馆的包子放下身价了?月初山东馆就禁止堂食,两只冰柜堵在门口外卖熟食。柜子里琳琅满目,鸡鸭鱼肉几十种。老边指着玻璃门上贴的告示“惠民特价菜单”每天一款优惠,周五是包子三元,其他六天都是五元菜品,周六是黄豆芽炒粉条,周日芹菜拌花生米……除了包子,都没啥意思。这告示贴出来时间不长,站上台阶,老边说来六个包子。柜员拿起个袋子发问,还买什么吗?就要六个包子。我们这是套餐,你还需要买点其他的才行。柜员回答。老边有点迟疑,在那磨叨起来。原来人家是生意经啊。惠民是促销手段,声东击西,包子让点利,推销鸡鸭鱼肉。每天一款优惠这是跟南边的老字号“同春园”学的,但人家那里,单买特价菜一款也没问题。其实如我这样的消费者,每去一趟总要来三四样,主食和菜品。这后起的馆子,学了又创新弄个“套餐”出来,不知是不是当下餐饮业的独一份。我是头次遇上。老边指定中午要吃包子了。那就再买半斤藕合吧。老边回头跟我说:上次在这买的炸素丸子,难吃死了。、3282【换着吃】我也来了份套餐,买了四个包子,四条炸牛舌头鱼,12块钱一条,一拃长。疫情逼的,要不也不这么卖。山东馆是“驻京办”来这出差住店的少了,又不让堂食,外面的食客进不来,营业大受影响。虽然旱涝都不愁的单位,但员工不能太闲,搞外卖,多少有些收入。它这的外卖窗口不景气,门前冷落。这几个月有条长长的队伍,是在它门前经过的核检队伍,送到门前的食客都不为它所动,可见经营有问题。外卖窗口红火的是东面的一家老字号“玉华台饭庄”我几乎是每次去,外卖窗口都排着长队。这家外卖窗口接待的食客数量远超它的堂食。抢手的是主食,各种面食:窝头,窝头就五六个品种、包子五六种、肉龙……各样卤肉也不错,采购的人都是大包小包的,晚点去货品就不全了。玉华台是淮阳菜系,但它的面食大卖。山东馆按说面食是强项,可没几样,大个的馒头、炊饼、包子,通常都是在店内消费。现在外卖也只是包子、馒头,熟肉系列,价格也不大亲民。看来还是旱涝保收惹的祸。“刷一下健康码”菜品递出来,要求也递出来。刷码?我没进屋啊,连门也没进怎么就刷码?咱们不是接触了吗,上面有规定,支持一下吧。行吧,支持就支持吧。我这扬手刷码。老边刚才结账离开,她怎么没刷呀?付的现金,接触更多。没带手机就免了。这还是有漏洞的。再者还有光问价不买的,这也算有接触吧,指指点点的。也是没刷码。除非先刷码再接触才能登记全了,不过这么着,买卖更难做了。往家走。老边说起西边的小店“便利蜂”的包子也不错。它的包子,二块、三块钱一个。我没吃过这家的。老边说门口饺子馆边上新开了一家包子铺,“杭州小笼包”,也不知怎样?这家店我也没进去过。我说南面大厦底商的“巴比包子”也还可以,巴比是上市公司,连锁店,食材统一进货,质量保证好一些。还是“庆丰包子”实惠、种类多,但就是店铺远点。什么东西常吃都不行,换着吃吧。
tiantou
发表于 2022-5-22 16:05:28
3283【轮换】本地昨天24小时,新增确诊病例52人,其中海淀区贡献10人。就此本区提升了防疫管控标准。进入小区要刷码了,访客要出示48小时核检证明,快递小哥止步于小区大门口,小区的泳池应该是关了。社会上,中小学生继续家蹲着、上班的在家办公,不知有几成人能够在家办公?除了医院、药房、饭馆、大小超市、零售商店外大多关闭,公园限流三成 乘公交车要求出示绿码,没有手机的呢,好像也可以坐车,我已经一个月没坐公交了。门口的邮局通知关门,连它对面街边的报摊这个周末也上板了。这一轮提升管控暂定执行到28日。这轮核检今天是最后一次,本周只歇了一天,看形势明天大概率不会休息。这一段核检,家门口的七个核检点我都轮了一遍,其中两个点是从墙内移到墙外和从路西搬到路东,前者是迁就居民的要求,后者是躲避昨天35℃的太阳。十点多钟的太阳,已经日上五竿了。我来到大厦前的侧路,看过去没见核检的小房子和队伍。再看,路的东侧有队伍,是从路西迁到路东,头尾掉了个,队尾在南头,贴着公园边一溜近两米高的隔离板排下来,从前一天的四支队伍变成一字长蛇阵,排出一百多米,这还是休息日。队伍行进慢多了。边上的隔离挡板有点矮,个头高的,肩头以上暴露在阳光下,总不能猫着腰吧,腰就受罪了,不比年青人,老腰眼子支撑到现在早有劳损。这挡板再高出半米效果就好多了。还要看时候,要是再待会儿,11点以后,太阳当头照,挡板的作用消失掉。还有行道树呢。十分钟后排到头前了,队伍转向东,这是控制点位,蓝大褂指挥放行。我头朝西站在了太阳地上,前面两位。只一座临建操作间,休息日,检验人员减为一组,验证的和测试的。小房前面的那位,站立不动,分分分钟,至少三分钟没移位。蓝大褂说,又卡住了,大白的手机没有反应。把我亮在了太阳地上,这不让人冒汗吗。马上就要憋出汗了。前面的人转身了,故障排除。这地方太热,明天要换个地方再检。、3284【35℃】周六,本年度第一个高温蓝色预警。低温好,21℃,傍晚室温爬升到27℃,有热的感觉。周日热度未减接茬35℃。换到南街的居委会核检。前些天在这排过一次队,后来放弃了,原因是有点冷。队伍排在路东,路边是一溜楼宇,上午一点太阳都见不到,时间稍长不舒服。才一周过去,从追着太阳到躲着太阳。上午时段核检,还是首选这里的阴凉。同楼的老几位大多都往这来,他们倒没说太阳,说的是大白的手段。同事老吕在群里说,大厦这边不够专业,他检了一次,探棒横扫了上牙床带嘴唇,被弄疼了。有邻居附和,觉得他们生硬、手重。还有说大白们坐着,让我们站着检,站不住啊……老几位达成共识:大厦那边适合小白领们,不适合我们老人家,要是图块,就去大厦。我还是图快,在大厦做了四五次,除了头次感觉手重,后来几次都轻飘飘的,能刮得下来吗?不会是时间长了刮擦得不敏感了,可疑。想起有种鼻腔操作的,不适感高些,但肯定一测一个准。这轻飘飘的会有漏检的,广播里也说到过。南街的队伍长些。站到了队尾,蓝大褂捧着个健康码的大牌子让刷码。我说大厦那边核检没有刷码这道工序。蓝大褂说我们这一直要。这边为什么多此一举,想它这边属于居委会常设点的缘故吧。队伍从北往南排过去,一路的是底商,北面的山东馆、中间的湖南馆、南面的江西馆,队尾再过去就是京味馆,包子炒肝铺,这后一家是民间的,去年开张,还不曾光顾过,现在应该还开着吧,没往过走。队伍前行。江西馆也开张了,用一排桌子堵在门前,门上贴着食谱,可以现炒现装盒带走,好几十种菜肴,八折优惠。装盒待售的好几种,套餐,一菜一饭,井冈烟笋、搽菜扣肉、笋干烧肉……颇具地方特色。 湖南馆大门紧闭,看来是歇了。山东馆开门待客,没见有人上前。排到了,全程12分钟,检测现场两组大白。转回来到江西馆购买午餐。搽菜扣肉54元,搽菜是什么东西?买一份尝尝。饭菜递出来走人。这里购物不刷码,比山东馆省了一道。
tiantou
发表于 2022-5-23 20:07:31
3285【夏笋】三畦地撂荒了。原是被竹子占据了,它的地下势力远比地皮之上的要大得多。地面上不过是有数的若干竹子,而地皮下面被竹子的根系一网打尽,它的地盘上连杂草都难立足,就更别说种菜。要想根本性解决就得深翻,剔除根系。这活老朽是干不动了,锹、镐力道不够,我这准备了切割地板砖的电锯,等着哪一天通了电再说。撂荒地上没了竹竿,长出竹笋。头茬十几个雨后春笋,排骨炖了,清香鲜嫩。出土一拃长时就掰下来,捏住根部一拧,脆生生地断开。根部一捏就碎,笋尖是层层叠叠绕紧的竹膜,它是淮阳馆子里的一道凉菜“腌笋”的食材。笋尖的嫩,笋根的脆,按说应该一笋两吃,我一橛两段,一锅炖了,都好。撂荒地也不荒,每次过来都有收获。“小满”节气,夏笋接上春笋。有一周多没落雨,过去浇水。浇水不会惠及竹子,实在是觉得它太霸道,不请自来,而且东扩北侵,半幅地面上都有它的足迹。地下编织的大网,吸吮着养料水分,都是自己去争抢过来的。我上周刚扫荡了一回,凡是露出地面的笋尖,手掌能攥住的,都是一个旋转,拧下来收到篮子内。这才隔了四天,又生出一茬。高个的窜出二尺,成了幼竹,吃不得了,也把它拧断。小个的,一拃长的最嫩,拢共收了五十多个。比哪次收的都多。雨后春笋的成语形容的是兴旺发达。看来,不必雨后,也不必春笋。这没雨,不必浇水,只要地温上来,夏笋仍然旺盛。除了口感的特殊,竹笋有什么营养吗?看熊猫吃得挺胖,据说熊猫也是肉食者,自己行猎,一味地食竹不一定活得好。上网查到竹笋的营养成分:其含有大量植物蛋白,多种氨基酸与维生素,它的脂肪含量特别低,平时食用能预防三高,也能减肥瘦身。另外春笋中含微量元素磷与铁和钙等营养成分,能补益气血也能补钙壮骨。 竹笋的功效与作用 1、开胃健脾:具有开胃、促进消化、增强食欲的作用。 2、宽胸利膈、通肠排便:促进胃肠蠕动,用于治疗便秘,预防肠癌。 3、开膈消痰:竹笋具有低糖、低脂的特点,富含植物纤维,可降低体内多余脂肪,消痰化瘀滞,治疗三高,且对消化道癌肿及乳腺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增强机体免疫力:竹笋中植物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很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说的都是春笋和冬笋,没说夏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