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tou 发表于 2020-10-24 20:14:21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tiantou 发表于 2020-10-25 10:56:25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804【黄寺】围湖转了一圈后出北门,不远是黄寺大街,路北黄寺。多少年了这里大门紧闭。前些年对外开放,只周六日供参观。今天正是开放的日子。山门的匾上书写“西黄寺”。早年山门上大概不会出现这个名号。有西就有东,东黄寺何在?早年坐8路公交车,终点站就在这附近,更靠东面一些,在路上向西看有座葫芦状数米高的塔身,六十年代的印象。后来再也看不到了。那就是东黄寺的位置吗?上网去查,东黄寺有洋人留下的照片,地点距西黄寺不远,规模显然更大些,煌煌大殿。没有记录时间。现在东黄寺踪迹全无。查看网文,有说毁于八国联军、有说毁于日本人的,只是一说,没见详细考证。留下的照片中也没见着那葫芦状的佛塔。西黄寺留存下来,万幸。三点半到的门口,老年人半价优惠,门票10元。只半个小时的参观时间,匆匆走下来。红墙黄色琉璃瓦,最高规格的寺庙。西黄寺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为西藏达赖五世所建的驻锡之所,是年达赖喇嘛率众三千余人,历时九个月到达北京,中央政府第一次册封达赖喇嘛。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班禅六世在寺中圆寂,乾隆四十七年建清净化城塔以纪念之。寺院规整,沿中轴线自南而北为山门、大殿、鼓楼、钟楼,牌坊、东西配殿、碑亭及罩楼。天王殿里供奉的是笑呵呵的弥勒佛,左右张牙舞爪怒目相对的四大天王。往北,大雄宝殿,正中案上为三位近世班禅大师的相片,居中的为现任十一世,左手边的是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在我这世俗的眼光中,至高无上的释迦摩尼佛祖等却屈居东西两壁伫立在旁。大殿后面的白塔,即清净化城塔建在3米多高的石基上,园中的最高建筑,塔内葬有班禅六世的衣冠经咒。塔身繁复,每一层都刻有精美浮雕,声张佛教寓意。难得的是,建筑保持完好,历经三百多年纹饰细部清晰可见。可惜没有时间仔细端详,或许能读懂几段故事。寺院的东西建筑内设有展厅,介绍寺庙的沿革,其中有碑文介绍白塔之由来:六世班禅专程亲赴北京,为乾隆皇帝讲经献佛并庆贺七十大寿。乾隆帝还特意关照一行僧众“种痘”事项,班禅不以为然,结果不幸染病天花,圆寂西黄寺……1987年9月,十世班禅创建中国藏语系佛学院在西黄寺成立。曾经有清一朝达赖、班禅的驻锡之地,现成为培养藏传佛教高级僧侣、佛学研究人才之地。

tiantou 发表于 2020-10-25 11:00:51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tiantou 发表于 2020-10-25 12:58:39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伯阳子 发表于 2020-10-25 21:47:51

{:5_249:}西黄寺塔院

tiantou 发表于 2020-10-26 19:13:54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805【邻里节】家中的电话响了,邻居老边打过来,告知楼下小广场有活动,重阳节了,社区搞的“邻里节”。下楼去看看。邻里节,我还是在法国小城参加过两次,一年一度,都是在春天,休息日的下午,持续约莫两三个小时。住宅小区人口不多,但举办得蛮热闹,吃、喝、玩、聊,大人们主要是聊天。几张桌子摆成一溜,铺上桌布,餐食、饮料、水果都是各家各户贡献的,不少是自家的手艺,馅饼、小点心,还是蛋糕多些,有各色人种也就有各式蛋糕。记得头次参加时,我家端上桌的是一盒稻香村点心,颇受欢迎,纷纷下手,很快清空,我则各式花糕吃个半饱,嘴没闲着,语言无法沟通就只剩吃了。小辈的则重在沟通,也是刚搬来不久,借着这个场合,多认识几位。孩子们最高兴,没有太大的孩子,小学生多,有玩的。组织者借来老古董的玩具,都是爷爷、祖爷爷辈玩的玩具,类似克朗棋的,好多都看不懂,老者们上阵操练一二。没有任何电子玩具。这也是一种传承吧,老的和小的。小的们也有贡献,现场支着好几个大画板,内容是环境保护、垃圾处理,画风做工稚嫩,出自小朋友之手,内容一看就明白。看看咱们自家的邻里节吧,头次赶上。规模不大,摆了十几个摊。顶上拉着的横幅上书写“北京市第二届邻里节……”翠微百货店带货最多。童装,这与我没关系。盆花,看看就行了,家里的花不好养。小包装的蔬菜不少,一看价格,三棵小油菜打包卖两块多,没什么特别的,有机种植的标识也没有。我昨天在门口“超市发”买的一袋小油菜十多棵才一块五。我说你们这菜太贵了,对方说,可以买一送一。送二我也不买呀。其他的菜品看都不要看了。澳柑标着优惠价25元,说是店里卖35。对方说我给你挑点皮薄的。我问怎么就能看出皮厚皮薄?表面光滑的皮就薄,对方边说边往袋子里捡,找大个的捡。行了行了,来六个就够了。这边也吆喝薄皮大核桃,皮够薄,个头算不上大。我问是今年的吗?是刚下来的,不信你看着皮还有些湿呢。皮湿可不是好的卖点,顾此失彼了。来一斤吧,10元一斤。明码标价,68一位,按摩师现场服务。边上还有位量血压的。这二位算是医疗服务。再一位,现场咨询人口调查的,说是在这里填写登记表,就可以省却登门叨扰了。看看,再没啥了。商家服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几位在那录像。这场面还值得录啊。我没白来,收获两样。可跟左邻右舍的人没说上话,不认识的还是不认识。这节过的。

tiantou 发表于 2020-10-27 21:18:58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806【组团】邻里节前天几位邻里面议组团圆明园秋游,定在周二上午。四家人,六位老者,说好了集合的时间地点,乘公交601路前往,自带干粮啊。次日小齐称胃不舒服,去不了了。再一日老边过来电话,说是刚去了趟“超市发”这腿不灵了,行走障碍,甭说她老头也指定打退堂鼓。六位去了一半,还剩老李,老李是发起人,提出要去圆明园的。还去不去了?老李说他们不去,咱们下午去,上午还干些家务,下午暖和。约了两点钟门口集合。三位就三位,老李能去,咱们就能去,她83了,长我们一轮多。不到两点,老李背着双肩挎包,已经等在了门口,说是一般情况下集体活动只会提前不会迟到。三人行,必有我师,老李是老师出身,为人师表几十年得率先垂范。1:58出发,走到车站,车就到。2:40进了圆明园公园南门。几位都不是头次来,走哪算哪,看什么都无所谓。总在家门口的小公园转,倒是方便,跟老吃豆腐白菜似的,总得换换口味,来顿红烧肉,偶尔出趟远门,到远处的大公园转转,这边天高水绿,敞亮。人多,比夏初我们上次来时人多了不少,大公园,年轻人多,旅游者多。“绮春园”一路往北。园子还是绿的,还未下霜,枝叶丰满,秋色渐浓,落叶铺地,观赏红叶这里只零零落落。沿湖行走进“长春园”,湖面大半幅已成荷塘,一只画舫在拓出的水道中辗转,这里的荷塘应该是本地公园中面积最大的,现在正是看残荷的时候,满目苍黄。与夏日满塘花开时,这日子风景萧杀。秋日总是要来,成熟和收获,自然的轮回。野鸭子被过来的大船惊起,振翅腾飞、不远处溅落。黑天鹅,两两相伴在残荷中寻觅。路边一只黑松鼠捧着果子,贴秋膘,准备过冬了。西洋楼遗址前往东去,僻静之地,游人寥寥。路边长椅上落座,一个多小时漫步,得歇歇脚了,有老人家呢。老李脚力可以,毫无倦意,不停地说着,这些年的走南闯北,跟着老头儿。退休后没得闲,照顾孙子辈的又是多少年,南半球、西半球的跑,经常是自己一个人跑……。2807【秋意阑珊】秋阳是温吞的,不冷不热的天适合踏秋。我坐着刷了会儿手机,一抬眼飘过来位大仙儿。青布衫从上到下,像袍子又像裙子,层层叠叠走起来飘飘忽忽,脚下穿着双白鞋,鞋尖是翘起来的,新鲜。面向着湖面,扬着手机,在摄制小视频呢。水面残荷、鸭子,这有什么新鲜的。你和尚都出世了,还对这世俗世界这般关注不舍。走走停停,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入画?大概是在寺庙里待的时间长了,看什么都新奇。渐行渐远,那和尚转到山坡后面去了。我说这是个洋和尚,戴着口罩,又背着脸,但后脑壳上紧贴着黄毛。李老说是尼姑。尼姑?可能老人家说得对,那服饰,有裙子的意味,那步态慢慢腾腾地游移。但头发还是有的,不是我看错了?洋和尚洋尼姑不剃发?不知道。活到老真得学到了。总有你不知道的事要碰上。湖面又一条画舫转过来了,这船上人多,是看完“遗址”的游客,心情沉重,腿脚也沉重了,以船代步往回返。我们不往回返了,不走回头路,往东直接出公园东门,能节省脚力,东门外有公交车,赶在下班拥堵前到家。起身接茬走,甬道弯弯。东墙的景色也不错,苍凉的美,没有红叶,爬山虎上墙上树……转过来,又见着那尼姑,脚埋在落叶堆中,我没能再看看她那双奇怪的鞋。她低着头专心致志,镜头对着厚厚的落叶,这小小的山坳中,风摧的,积满了叶子。我看不清她的眉眼,远了点,但她肯定有双发现美的眼睛。我回身也拍了一张,秋意仙姑。人是成不了仙,但披挂起来飘飘欲仙的范还是可以追求的。东门里是银杏大道,有半里多地,我不记得这处景观了,很少走到东门,至少有十多年没过到这里。看看树龄不长,新栽的,要等孙子辈的到我这年纪,银杏树也称为公孙树,百年才能树木,成材,成就景观大道老马识途。老李不仅腿脚麻利,脑瓜好使,正是人生好时光,天凉好个秋。公交站牌前,我说可以坐到白石桥换乘,有好几趟车都去马甸。老李说不成,那样就绕远了,坐两站车到清华西门站,下来还倒601。听老李的,5点多钟进了家门。

tiantou 发表于 2020-10-27 21:21:00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tiantou 发表于 2020-10-27 21:23:21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tiantou 发表于 2020-10-27 21:25:48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tiantou 发表于 2020-10-27 21:28:51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tiantou 发表于 2020-10-28 18:55:40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808【伐木】
下午下乡。屋内温度16℃ ,有点凉,开窗通风,南北贯通,最终提升半度。太阳不错,抱出被子晒着,晒到夕阳西下。
上房摘瓜,余下的七八个瓜,连大带小一遭收了。两个葫芦,不能吃不能用的,让它们在这过冬吧。
见着了后院的老张,刚睡起午觉。居高临下打声招呼 :还在这过冬啊?过冬,还在这。白菜还没捆呀。这白菜不长芯,再等等。捆上不就长芯了吗。他那白菜看过去挺单薄的,不会是种子有问题吧。
我问老张,要是给树木剪枝什么季节好啊?
春秋都行,老张说。
我这院子里的香椿树长得有点高,打算给它剪剪枝。
你那是该剪了,你看我这就一人多高,好摘呀。那我明早到你那去拿锯子。
没一会儿,老张从屋内转出来。喊了声:躲着点啊。扬手将锯子往房顶扔过来。
香椿树长了有四米多高。二米多高处是个丫字形,分了南北。按着一人高下锯,那就剩下一根立柱的主干了,主干也太粗。还是再高点,在枝干上下锯,不至太突兀,来年两个杈子上滋生出的嫩芽总会多于一枝上的。这枝干比主干也稍细些。搬来梯子上高。拉锯扯锯,断其两枝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都是胳膊粗细。 不比干木头,活生生地截肢,湿木屑粘锯,不好拉扯,白花花的木屑溢出香椿的清香。锯过一半时切口处倾斜,夹锯,更难拉扯。扬着的胳膊都酸了,这要是电锯就好了。下来找了跟绳子系在树枝上,往下拽,尕悠尕悠,树身整体晃动,不离不弃,还得下手继续锯。走锯更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枝子的连接处不足三分之一,下来拽住绳索往里拽,别砸坏边上的篱笆,枝繁叶茂两米多长,“顺山倒喽”吱吱嘎嘎,哗啦一头栽落地面。半个小时才斩断一枝,另一,北向的一枝,暂缓执行吧。对比一下来年的长势。
伐树之后再去伐竹,势如破竹,对付竹子就轻松了许多。拉扯着不用一分钟,就在噼噼叭叭脆生生的爆响中倒地。一会儿的工夫伐躺下二十来棵,蓬蓬松松横躺竖卧一大堆,继续剃头、削枝费工夫了。天擦黑都没干完。

2809【亡鸡补牢】有两年老张家没养鸡,现在又养上了。都是一码黑,红冠子,母鸡公鸡,听到公鸡早上打鸣,但一直没听到母鸡报喜咯咯哒。品种不一样,习性不同。老张说刚才听到鸡叫了是不是下蛋了。没有,刚才喂食刚看过,没有,小工说。鸡叫是不同情绪的表达,咯咯哒应该是下蛋吧。这公鸡又啼起来,不报晓它也打鸣,跟早上的动静差不多。问过老张家的小工,是五月抓的小鸡崽,长到九月才听它打鸣。现在还有九只,八母一公。小工说养鸡真是不合算,要买饲料,有时还得去买菜,种的菜不够吃,养鸡花的钱比直接买蛋贵多了。我说撒出去养,自己去刨食就能省点。可放在院子里菜就遭殃了,小工说,而且还不卫生,鸡粪弄的哪哪都是。我说你养着玩,还积肥,另外还收蛋,这蛋的滋味比买来的强,这不就齐了。
小工说现在每天也就下三四个蛋,再往后下得就更少了。说是原来的鸡还多些,先后被黄鼠狼吃了九只。我们这笼子扎得挺密实,双层铁网,网眼密,还是挡不住。一直没搞清是怎么回事,都是晚上过来的。我说白天也见着过,黄鼠狼从你家院子里溜出来。但抓鸡还是在晚上,小工说,每次都是被吃掉一半,剩下一半也不拖走。后来才发现它是隔着铁网把鸡抓住的。这鸡也傻,黑天看不见,睡觉贴在网子上,这黄鼠狼隔着网子抓住鸡,每次都是啃掉半只,而且都在笼子背面下的手,现在用一尺多高的玻璃把底下围了一圈才安全了。我问小鸡能抓到,你这鸡都大了,恐怕就抓不着了吧?大鸡也被吃掉好几只,小工说。我看那鸡舍的网眼铜钱大小,且是双层。黄鼠狼的爪子能伸进去,但好像脑袋钻不进去,它是怎么吃进嘴的。据说黄大仙有缩身术,也许它真是钻进去吃的,吃饱了再钻出来。此命案的作案细节要破也简单,在顶上安放红外监视器就一目了然。过去有“亡羊补牢”的故事,只是被狼叼走一只两只羊,后来主人听人劝赶紧扎紧篱笆墙杜绝了后患。这老张家竟然被吃去了九只才把漏洞堵上,反应也真够迟钝的。

tiantou 发表于 2020-10-29 12:01:13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810【好吃的】网上见着个小视频。北京某家大市场,没看清是哪家,出售食材,地里长的,水里游的。就是贵,牛肉900元,葡萄580元,榴莲180元,以上重量单位斤。哈密瓜450元每个,阳澄湖大闸蟹280元一只。水果可以品尝,先尝后买,那导购小哥吃在嘴里,赞不绝口,逛了小半天,买了上面的几样,拎着几个不大的包包出来,消费六千来元。记得十年前,市场上曾出售过一种日本大米,售价99元每斤,引来媒体关注天价大米。质量好,但能卖出普通大米十倍二十倍的价格令人匪夷所思。现在是不是也有本土产的高价大米,很有可能。真不知道还有这么多好东西,卖出一个个天价,也算开了眼。普通工薪收入者望洋兴叹,其中不少还是本土产品,大闸蟹、哈密瓜。牛肉是日本的、榴莲是马来西亚的,这也是洋货中的精品。一分钱一分货,东西好卖高价。东西要好投入的成本必定高,尤其是种养殖业。土地稀缺,现在好水、好空气、绿色种植都是稀缺资源,科研投入又是长期和大量的,产出好的产品,价格自然就上去了。物以稀为贵,稀缺的资源,产成品也就稀缺。还有流通成本,生鲜产品的保鲜运输,快速送上餐桌也是风险偏高,耗资不菲,商家不卖出高价那不就赔了。好食材必然是越来越贵。活了大半辈子,四十年前大闸蟹什么价格,一块多钱一斤,现在论只卖,三五十元,卖到二百八每只。我想它不比当年一块多钱一斤的好。那阳澄湖当年没有被乡镇企业包围,现在呢?水质能比得了早年?前些年不少IT业巨头去养猪了,现在应该出栏了。好的猪肉,不是速成的那种,比普通的味道确实好,厨艺不行的,就是上锅白煮,味道也是不错。现在吃货们有福了,上述的几样,大多是拿来就吃,不必厨艺在身。视频中的那家类似农贸市场的大棚,高高大大,干净整洁,不乏买家。自有高端消费者领情,一部分人真是富了起来。没富裕起来的大众也只能过过眼瘾了,看看食材中的高大上。如果仅仅从好吃这点出发,掌握厨艺的,一般的食材照样做出美味佳肴满足口腹之欲。老人家们,偶尔挥霍一下吃点好东西还是能办到的。健康生活宣传不喝酒、不抽烟、要是能够再不吃药,少吃药。那还不弄点好吃的尝尝。不是有人担心“人死了钱没花了吗”。这可是个花钱的去处。不知这市场在何处。

tiantou 发表于 2020-10-30 18:18:01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811【有机种植】今天网上又见一个小视频:农药残留最多的蔬果前12,打头的是草莓,苹果、芹菜、土豆也在其间。另外是红榜,残留少的前15,牛油果、猕猴桃等。这是欧美那边食品测试结果。估计这边大体也差不多。给出的办法:去皮或洗涤,用1%的苏打水洗。食品安全的问题日渐突出,为保证产量,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先吃饱了肚子再说。年深日久问题就积累下来,表面光鲜的蔬果,残留不少。现在推崇有机食品。欧洲国家多一些,城市有专门的有机食品商店,品种不少,从粮食到蔬果到糖果以至牙膏肥皂。后者吃不得但都是和人密切接触的东西。这类商品有专门的生产标准和质量监控手段,获取专门的标识。像蔬果这类农产品模样也并不漂亮和肥大,很有些歪瓜裂枣其貌不扬的,但价格不菲,比较普通农产品,翻番是起码的。有机种植才是前提。不用或少用化肥、农药,且对土壤、水源甚至空气都有纯净的要求。像北京地面,大概这空气就达不到要求。洁净的水、土、空气都属稀缺资源了,有机蔬果自然少之又少。本地超市出售小汤山过来的有机菜,价格贵,卖的不好,经常是买一送一的,。口感与普通蔬果有多少区别吗,一定就好吃吗,至少是不明显。质量是一个问题,再有是信誉,真的假的,买家经常嘀咕。现在还有一种工厂化生产的蔬菜,生产过程都在温室中,人工合成的土壤,自动调节温度、水肥、防疫,是大棚生产技术的提升版,有的干脆就是水培蔬菜,营养液泡出来的。可能会比大棚生产出来的蔬果能干净点。尚在起步阶段,不知综合评价如何。好些年都在推广屋顶菜园和阳台种菜,各家有各家的高招。种植的过程收获乐趣,大多不是靠它吃饭,娱乐大于生计。能长出来,结出果实带来喜悦。况且公寓楼房条件实在有限,收获不多,也好像是应得应分的,谁都不是菜把式。禽蛋是无法自己解决的,只能相信市场,大超市的商品,期望他们把好关。贵的比较好些。我这几年一直买的是“一号土猪”据说是比较传统的饲养方法,生产周期一年以上,价格七八十元一斤,白水煮了味道也不错。本来就吃不了太多,还不吃点好的。新的说法是,老人家们要多吃肉,少吃碳水化合物。

tiantou 发表于 2020-10-30 19:03:11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812【环境友好型】不知为什么上述红榜中没有南瓜、黄瓜、辣椒这些品种。我这些年种下来,至少这几样不生虫子,自然也就不必用药。农人用药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下药虫子肆虐就没有收成。化肥也是如此,没有它就没有产量,东北黑土地又怎么样,早就种薄了,全靠化肥当家。现在农家自己不养猪,也没有大牲畜,农家肥才有多少,自家那点菜园子都不够。农家肥的沤制占地、费工,很多地方多老弱在操持田亩,哪有体力去折腾农家肥。化肥多省事。自家的小园子,七八年没有化肥农药了。但也谈不上有机种植。土壤应该不错,水是好水,当年此地办过矿泉水厂。至于肥料以厨余垃圾、植物秸秆填埋为主,前些年先后使用过鸡粪、牛粪,其实也不可靠,现在养殖业的兽药残留也不少,说是发酵后的能好些。没有过化验数据不好说达到了有机种植的标准。只能说不用农药、化肥而已。不用药往往长不好。有时并非虫子危害,另有病毒。夏日我的番茄长得挺旺,但还没完全成熟就生出黑斑,最终烂掉,为了防止传染,十之七八都被我手雷般地甩出墙外林子中。倒是进入秋后,黑斑病不治而愈,结了一批果实。请教过邻居,说是只能打药消毒。这要是菜农,指定下药解决,靠它吃饭呢,我这里就随它去了。这一夏天我的投掷力见长。这不算以邻为壑,黑斑病不会殃及小松树的。自家种的菜园子,可以实现厨余垃圾不出园子,包括秸秆或埋了,秋后太多时埋不掉,开春一把火烧了,要是砌上个灶台,还有能源节约的效果。现在京郊农村也在推广燃气,那这些秸秆都怎么办,其实进了灶台是最经济的,做饭取暖。现在靠燃气,耗费极大,液化气多是大船从外洋拖回来上岸的,或有靠不住的那一天。何谓环境友好型,人们常常做些顾此失彼的事。我这三分薄地实现了环境友好。比如翻地时,近些年明显地下的蚯蚓增多。日常飞鸟过来的不少,门可罗雀,猫过来、黄鼠狼过来串门。雨后地里积水,也是甜水而不是药水和化学品的味道,墙上爬着无数的蜗牛,马蜂四处做巢,自然鸟雀们乐意过来,有喝有吃。

tiantou 发表于 2020-10-31 13:38:09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813【鱼塘】邻居老傅问我你那农家院周边有没有河沟子可以垂钓的。我说有啊,庄子外面有河沟,沟通沙河,庄子里有鱼塘,大概没啥鱼,因为这两年没见着钓鱼的,有水就有鱼,能不能钓着,看你本事了。老傅早我几年退休,在公园里放过一阵子风筝,有几年,后来改钓鱼,他们单位的退休人员有个钓鱼协会,经常组织钓友活动,我还分享过他的成果,几条挺大个的罗非鱼。这一年的疫情没能再出手,这是手痒了。我说要不你跟上我走,试试运气。约了九点门口集合,老傅手里拎着的不是鱼竿是手杖。我说钓不着大鱼,总会有小鱼,中午没有侉炖鱼,也来碗鱼汤喝呀。老傅说这头一次先周边看看地形,侦查侦查,再说了现在天凉,鱼不愿意上钩,等明年开春吧,天暖和了……傅老伴也跟着走一趟,就当农家乐了。20年的邻居,认识还早,但这些年多是擦肩而过,见着了打个招呼,从未串过门,家里坐坐。走一路聊一路,我知道老傅原来是开飞机的。这次问明白了,初中毕业后百里挑一被选飞的看中,上了航校,开的是轰炸机,轰-5,八十年代转业,没参加过战事,军人吗,多少有点遗憾,不过这也是幸事,真要真枪实弹的干起来,真就难说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好。莫提当年勇,飞行员多好的身板,高大上的职业。现在都拄了拐杖,好像是最近拄上的。腰不行,累及走不远走不快,今年这是头一次出远门。越不走越走不动,我说你还是要走起来。又提当年勇,进到园子后,半路上碰见驾着电动小车过来的老张。认识的,他们二位曾在一个大院子里办过公。工作上没有交集,但钓鱼比赛中交过手。老傅说上次的钓鱼比赛你拿过头名,钓了105斤,记得还有一位专门为你从钩上往下摘鱼。老张喜气洋洋地说,那次我钓了119斤,冠军。这是好多年前的事了。进到自家的园子一片狼藉。没想到会有访客来,要不怎么也得归置归置。上次砍伐树枝、竹竿横七竖八还没敛起,乱糟糟哪都是,枯藤败叶,零零落落挂着仨瓜俩枣,一派晚秋的衰景。我开门开窗烧水。老傅说水带着呢。在屋里转转进了这门进那门,介绍这房子的间架结构,我说你们歇着,要坐还是到棚子里坐,比屋里要暖和。没坐住,老傅说去看看鱼塘。走起。。2814【收瓜】走到门口的鱼塘,于老傅可是不近。半程时,傅太说,往回吧,等下午走的时候路过再看。老傅说没事,能坚持。还是要先看看,干吗来了。来到水边,水面像是结了一层薄薄的冰,仔细看不是,飘落的一层芦花。自是看不到鱼,鸭子、鹅。 “行,水面还可以,等开春吧。”老傅说。塘边的蒙古包里放着音乐,不往前走了,回去。“真安静”只林道的树叶哗啦啦的。我说,要是早一个多月来这里可就吵死了,蝉鸣大合唱。路过物业中心的园子,一地红彤彤的山楂果。傅太说可惜了。我说可以捡拾,回去做山楂酱,要是明天周末大概就轮不到咱们捡了。进到院里猫腰捡拾,一会儿小半袋子的收获。回到院里已近中午,让二位屋里歇着,喝水,我这料理午餐。傅太自带干粮,面包和水果一大兜。我说来一锅小米粥,再做一个菜,热热乎乎的。傅太说一早刚喝的小米粥。那就省事了,我带着烧好的排骨,配上小青菜熬一锅。我出门先把菜收了,小青菜,中午吃的,往家捎的。洗洗涮涮切碎上锅炖着。二位在屋内也没坐住,又来到门外,指指点点。傅太算得老北京,没赶上上山下乡,虽然在家是掌厨的但没种过菜园子,这会儿认识了好几样。“秋葵原来长这样,吃过,黏黏糊糊的”“这几个绿色的是冬瓜?”不是,我说,那个架子上小个的是冬瓜,这几个绿皮的还是南瓜,还没长老,现在也长不老了。“这是西红柿吧。”西红柿没红的,架子上趴着枯藤不见了黄瓜……说话间,傅太登梯子上了房,高瞻远瞩。嘚,给您老照张片子。七十多岁的老太。我招呼老傅也上去看看。“平顶的,没事的。”傅太也招呼。腿不行,老傅摇摇手。来我这园子的都会上房,我家老妈前些年过来,九十多了还房顶转一遭呢。老傅是头一位止步不前的。中午简餐,排骨炖小青菜、面包。锅不大,一锅菜俩人吃合适,三人少点,吃得快的一人两碗,到傅太这一碗打住,意犹未尽,也就这样了。餐后我登梯子扒在棚檐边,揪着瓜藤将几个花瓜慢慢地往回拽,跟大鱼上钩,往回溜鱼似的,东拽拽西拽拽,在枯枝烂叶里游走,生怕卡在哪里,还好,一个不差,全让我拖了下来。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1 16:44:59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815【阳光房】早起室温17℃。温度计上的刻度盘标出的人体舒适区温度为18—25℃,低出1度2度的就感到凉意,经常手脚冰凉。睡觉不怕,被窝里自己营造出适宜的温度。日间活动就得多穿衣服,跟到室外穿的差不多。出太阳的日子,外面比室内暖和,况且在室外都是处于活动状态,现在正是外面踏秋的好时光。每年的这个季节,供暖开始前的半个月屋内都有些凉,有电暖气可以启动,这电暖气就是个电炉子,炉盘烧红了被风扇吹出热气,晚间可以点上取暖,挺管用。花钱避寒,比万一弄个风寒感冒看医生吃药合算,老人家们对自己要好一些。“春捂秋冻”年轻人火力壮,适用。老人家们就别冻了。白天的阳光要充分利用。外面遛弯晒太阳,增强免疫力。家内,中午开窗通风,今天的气温3—17℃,还是要通风。迎着太阳的窗帘打开,让进灿烂阳光。今年我在阳台上放置了一张床,用作午休,秋后启用的。我家阳台是封闭的,与室内隔着道推拉门,夏日时,推拉门紧闭将阳台中的热流阻断,阳台内的温度比室内能高出10度。到了秋末,午时阳台上的温度仍然高于室内,关上推拉门,阳台上的温度可以超过20度。午觉时分,太阳正好,这比室内卧榻上要美多了,高出两度三度就舒服许多,还有一身太阳晒着,睡在阳光下的感觉极佳。冬日里,不少暮年的老人家们都或坐或蹲在太阳地里“晒阳阳”还有公园里、小区内的轮椅一族,打盹睡觉的,大概就是这个感觉。隔着玻璃,照射衰减,睡上一个小时,或是也相当于外面晒半小时太阳。啥也不必盖着就挺暖和。没有另外的耗费,等于在自家内添了间阳光房。此时午后四点,阳台温度计显示为23℃,热量自然向屋内输送。阳光房的门要适时开关,只在中午时段敞开,在阳台温度高于室温时,敞开的结果,这两天室温能升高两度,下午时室温超过19℃。阳光房夏秋两用,夏日超过40℃时,胖子可以用来减肥,置身其间汗水淋漓。这秋日晒太阳,午休。马上就立冬了,温度再下降,阳光房的温度上不来,只能为花花草草的容身之地了。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3 10:16:10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816【大观园】五中全会开了,济济一堂,国是蓝图“十四五”2035发展目标。期望早日实现,老者们好共享发展红利。干是干不动了,世界是你们的,青年人的,老人家别添乱,颐养天年就好。这不,老董招呼一聚,看人家代表们开大会都没有戴口罩,多喜兴。踏秋,揪住秋的尾巴。 京城至少有两处大观园,北面,北影厂院内,南边,南菜园南。南边的这处年长几岁,约在八十年代初叠楼架屋,拍摄电视剧《红楼梦》的取景地。北面的也是为拍摄片子搭建的,九十年代时我参观过一次,不知现在还有没有。南城的大观园我去过多次,最后一次去大概是在九十年代末,单位组织参观在园内举办的“反腐败展览”。展览办在这里,奇奇怪怪的,莫不是大观园的奢靡和败亡与“腐败”有些瓜葛勾连。展览的效果当是警示,效果如何呢? 秋意正浓,呼呼的风, 落叶纷纷。朱红的大门依旧。门前立着座巨石,过于不曾注意,是女娲补天的遗落,幻化人间宝玉转世。曹老讲了个美妙的故事,主角是大观园内一帮十三四岁的孩子们,锦衣玉食,吟诗作画,谈情说爱,赶上家族的败亡,树倒猢狲散。热火烹油的繁盛,更衬托出结局的惨淡。人生悲剧,大多都是悲剧,演绎得色彩缤纷令后人难忘和回味。前人不仅改朝换代、金戈铁马,还有市井生活,高官望族,小户人家,悲欢离合,苟且偷生,世间万花筒,红楼一梦中和盘托出。乾隆以降,十数代人乐此不疲,在传唱、考证、演绎,成了世代的学问。戏曲、影视轮番登台,假了也往真了做,南北东西多处营造大观园,一处处的古典园林招摇。还要继续铺陈下去。何处大观园?未来还会有新解。谁是《红楼梦》的作者,前些年有颠覆性的考证出台。对学术人,这都是关键点。对读者,只要赏心悦目,无可无不可。或许猴年马月,谁又考证出大观园的新址,再建一座大园子, 指定要比当下的要气派奢华。风又卷起,枯叶追随脚下,走着,老董带着遍访红楼佳人。 2817【刘姥姥】门口留影,来了11位,都是“刘姥姥”辈的人了,没人带上“板儿”来。没有红楼,有红叶,太湖石上斑斑驳驳攀援着爬山虎,红彤彤的,再一场大风恐怕要刮干净了。往北走,过了怡红院的房山。没人收住步子。不是有人头次来逛大观园吗,过门而不入,不去看看宝二爷。这是往太阳地去了。我二十年没进园子,“十年树木”草木葳蕤,高高大大,处处阴凉,这天气,人们都如向日葵,追着太阳走,走到太阳地才收住脚步。再晚点一周就好些,叶落太阳出。一气走到“省亲别墅” 水边的石牌坊前,立住说话。记得我上次来,这里是吹吹打打热热闹闹的“颠花轿”,旅游项目,高粱地里玩进大观园。老刘说起早年带着老妈过来,让老妈这里二次坐上大花轿。登堂入室。殿堂中,省亲的元妃大模大样正襟危坐。四下里,小陶人列阵铺陈荣宁二府的轰轰烈烈。继续走下去,“缀锦楼”内二姑娘贾迎春不见了,人去楼空,都成了壁上的画中人,泥塑的小玩偶。“稻香村”的李大嫂、贾兰母子,东屋、西屋,满床的被褥整整齐齐,人没了。早先人都在的,都真人大小,穿金戴银绫罗绸缎,现就就留下了元妃,兄弟姐妹们都走了,真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小说《红楼梦》我还是在边地时看的。七十年代初,新版发行,草草看过,觉得挺磨叽,家长里短,挑着看,其中的诗词歌赋基本都略过,连人物关系都没大明白。倒是后来电视剧,八七版电视剧看的较完整,对众多人物有了印象。有了影像人物,令堂上的众姐妹都失了颜色。有关红楼梦的影视作品挺多。电视剧拍了两轮,电影好像拍了四集。蒋勋的“说红楼”看过,倒是多有新意。我们没看明白的地方不少,错失了许多的信息。什么时候再读它一遍,老读者必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不知哪一年。水边的廊子内歇脚晒太阳,没露宿,风餐来着。大观园内姑娘们吃出风雅,唱和诗作,我们这里,小凉风一阵紧似一阵,半餐时,躲了,寻找背风向阳地,辗转来到二姑娘的秀楼前,堵着门口继续吃成一片。迎春姑娘命苦,“误嫁中山狼”,这大观园里除了贾家的大姑娘,结局都不是太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得好比啥都重要,哪像这会儿,“半边天”,大脚片子走天下。大观园不白走,或也可以忆苦思甜,咂摸滋味吧。 2818【愉快的半天】没见着“潇湘馆”“蘅芜院”,错过了,见着“秋爽斋”挂着锁。好像众姐妹的宅子这里并未配齐。来过多少次,从未一一走到过。这次我登上“缀锦楼”旁的小土坡,园子内的至高点,四下望去,园内景观多被树木遮蔽掉,园子外的围城近在眼前。见着老何,好久不见了。去年在上海聚过吗。近期的事想不起来。几位都记得老何家在金盏的大院子。那次是“千叟宴”后过去的。大院子还在吗?还在。大狗呢?没了,16年了。这都不是好消息。生活继续,一切都看得开。有信仰的和没信仰的不一样。老人家们在一起,绕不开的话题是健康,没毛病的少。想得开太重要了,身体差了,谁都挡不住,老人家智慧地对待生活,生活就少些艰难。老常那还踢着毽子,几位赞不绝口。姑娘时好几位都乐此不疲,可谁又玩到现在。老常有常,几十年踢下来,现在每天往人定湖去,踢友们你来我往,健身了、高兴了。老常说,现在也差了,过去花哨的身段踢法玩不了。有动有静的。老董说起“站桩”朋友一再推介这种健身方法,现身说法受益无穷。董说自己静不下来。她这站桩,一次两小时。时候够长,不同的技术要点,还有段位级别的说法。完全可以删繁就简,怎么合适怎么来。老人见面还是老话多,边地的辗转腾挪,佳木斯、大庆,水稻田、玉米地,张三李四。退休后这几年结识的比在边地那些年相识的还多、在连队不认识的,几十年后见了面,对上号,还说上了话。小王在连队时在畜牧排养马,好几十匹,叫得出白鼻梁、一蛋仔,有一匹算一一匹。我们这些个大活人,对农田排的男生们,却大多没有印象,原本就视而不见,后来又忘掉了,倒不如朝夕相处的马儿了,谁都忘不了年少时的伴儿。穿袍的姑娘飘摇着过来。这倒是挺搭,大概扮的是十二钗当中的哪位吧,有点胖,不是黛玉,那头发梳的像是晴雯一类的丫鬟。你看她们的穿戴,董说,这是当下时髦的国服,你前些天在网上贴出的那张尼姑照,不是尼姑,她穿的就是国服,现在小青年当中有这么捯饬的一好。原来国服不光是旗袍和那种核桃扣段子面穿出来圆头圆脑的罩衣,现在是把仿古的戏装也穿下台来。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老者一拨真有点赶不上趟了。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4 11:55:56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4 13:31:41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819【开集了】公交车下来,一眼见着“国际会展中心”门前热闹了起来,冷清了十个月,终于开张迎客,“马甸大集”开集了。门前要刷健康码。没有手机的,登记姓名和联系方式。进门内,扬手拍了张片子。边上的保安发话:不许拍照。我说又不是什么禁区,为什么不让拍?说是有人拿这里的片子到网上带货蒙事。我说我不做买卖,看见开市了高兴,网上发了片子还给你们发广告呢。门里面要戴口罩,这大概是最主要的变化。问了一下,28日才开张的。走过几条通道,四下看看,鞋帽服装区人不少,又到了换季的时候,秋衣秋裤棉服上身。集市里的东西便宜,至少讨价还价有余地,让人感觉便宜。直接往食品区走,人还不算多,有往日一半的人流。看下来一切照旧,各就各位,区位划分未变,常常光顾的那几个摊,还都在老地方。价格是不是长了?把这快一年的损失再找补回来。记住的是和田大枣,还是那几样,价格没变,100元两斤、三斤、四斤的都有。前些日子松子不好买,店里断货,有时要走上几家才见着,黑的、黄的、每次买的还都不一样,质量也不稳定。这摊上有货,各种山货,核桃、榛子、松子,辽宁铁岭山上的多,说是家里人山上采的。松子不是,大兴安岭产,都是秋后新下来的,烤制过,个大还好剥。回家后吃过,果然不错,比在大小超市买的都好,价格65一斤,还便宜些。卖俄罗斯产品的小摊还是那几样,糖果、罐头、熏肉、面包,还是同一个老板娘。拿起个列吧,十天前的出品,不新鲜了。“这还不新鲜,我这才开张,列吧,禁放,一个月没问题”想起来了,面包要吃刚出炉的,列吧水分少,可以多放些日子。15元,收了一个。上午园里聚餐时吃过两片,果料夹心的列吧头次吃到。这列吧次日早餐上了餐桌,与过去买的味道不一样,是茴香味的。再看产地,虽然也有洋字码,但不是海参崴了,是咱们这边的绥芬河出品,保质期两个月。买了两样往家走,过天桥后是公交车站,满满的人,拎着大包小包,这都是大集招呼过来的。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5 20:09:46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5 20:12:44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820【钓鱼台】邻居老李约了去钓鱼台,方便,家门口有直达车。早年我住在三里河,那地方常去,我们称之为玉渊潭,再早还叫作“八一湖”,夏日骑车去游泳。钓鱼台和玉渊潭差不多,一个地方,不同的叫法。六十年代后期,我去那游泳时,见着水闸处,好几位渔民一人抱着一条三尺来长的胖头鱼吃力地赶路。想想吧渔产有多丰厚。那时边上的围墙还是竹篱笆,后来钓鱼台成了国宾馆,才森严壁垒起来。下了车,过马路,老李径直进了路边的林带。我说不对呀,玉渊潭公园大门还得往南走四五十米。老李说就这,钓鱼台的银杏大道。敢情老李来钓鱼台是为了这片路边的银杏树。钓鱼台边上的银杏树可是有几十年了,早些年熟视无睹,成为京城的一处景致大概也就这二三十年的事,晚秋金黄的一溜,开始吸引眼球。人吃饱了肚子,想法就多起来,发现了美,有人过来照相拍景,一年比一年的人多起来,手机拍之后,人就更多了。现在京城的“银杏大道”营造了不少,圆明园、地坛……,好多公园里都有,多是几十年的幼树。至于数百年的老树,庙宇内还存世不少。钓鱼台这边的大约六十岁上下了,正值壮年。也是树大招风,还招来了人,人多就是灾。这个下午人还不算多,当然肯定是比树多。比我前年过来时,人要少。但东头这边的树颓势已现,枝不繁,叶不茂,看过去,无精打采,往昔那种黄得耀眼勃勃生气不见了。一地的浮土,被游人趟起,都有些呛人。其实这里本就不是条道路,人们穿行在树棵子里,千人踩万人踏的,甚嚣尘上。上次来,我还见着有小姑娘扬起地面的黄叶,作势拍片,现在要是撩起来除了尘土,哪还有什么落叶,灰扑扑的地面,拍片的人都扫兴。人们都往里面去,往北去,期望着里头能漂亮些。这边望过去,密密麻麻一堆堆的人。别往里走了,咱们还是去玉渊潭吧。公园里水面、湖岸,树多,走走路,晒太阳,这么好的太阳干吗咱们钻林子,还要跟在这群人后面吃烟。。2821【玉渊潭】进公园傍着河边走,河边树少阳光足,受光后人的精神也振奋。没有目的,走哪算哪,至多一个小时就回头,回程别赶上下班堵车。园子大,显得人不多,挺宽的河道,可能是水少的缘故,河床显得挺深。往西去见着一路的导引牌,有牌子指引就跟上走“呼伦贝尔美食周暨绿色产品展销会”——品绿色盛宴,享民族风情。好话都说了。咱们就走一趟。不远,绕到林子里的一处不大不小的展馆,熟悉的草原歌曲飘然入耳,想不起是什么曲子。呼伦贝尔还是挺美的,我在呼伦湖,当地叫作达赉湖,还畅游过。水草丰满,湖畔的马群……我还是二十多年前到过,连年的大旱,草原萎缩,但湖区还是繁茂的。牛啊、羊啊,还是自由地跑在草场上。展销的农畜产品。当地的大米、白面。边地有大湖,少工业,品质可以信赖。牛羊都是吃草长起来的,比吃秫秸配合饲料长的自有味道的差异。生的熟的都有,盛宴没有,有小食品可供品尝。挺老远的来这展销,买点吧。45元,一斤装的红烧牛肉(熟的)真空包装,还买二送一。买斤牛肉多少钱,它这里是连汤带肉,肉的比重不低于45%。90元拎走三袋。出了展馆,走到湖边上,西面看是玉带桥,这边是东湖,桥西是西湖,早年西湖北岸是开放的游泳场。那时我们不分东西,统称八一湖,现在分的清了,八一湖是南端狭长的一溜,这里是三湖鼎立。玉渊潭公园现在成了樱花园。那年我来这园中看樱花,是在西湖的西岸一片,人比樱花多。现在,公园示意图上,四面八方到处涂抹着粉红色,再开花会大概会宽松多了。这东湖边上也有一片,只是还都沉默着。来年春暖花开再来看一次吧。走到东湖东端的水闸处,沿泄水道下行,闸口落闸不见流水。这里过去出鱼,走过这都是水的腥气。清清爽爽的,没见垂钓人,禁了。忽然想起有一拨冬泳的人,据说是在闸口附近。走过了。还记得吗,在这水闸下面还留过影。好几十年前的事了,也是个秋天。老李说要不要再留张影,我来拍。算了,这堤岸有点陡,别再滚下坡去。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5 21:08:24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822【山羊胡子】原路返回,三里河站上了车,还是21路公交。走到车厢后面才找到空位落座。这旁边的老者不是刚才来时坐在我对面的那位吗。戴着的口罩,下方撅出一拃多长的山羊胡子,蓬蓬松松的。人只有长出特点来,才能让别人过目不忘。我这打招呼:这么巧,一车来的又一车回去。老者说是啊,我这是去了趟万寿路拿点材料。我说我刚到玉渊潭转了一圈。我见他手来拿着个纸袋子,下方印着字码“老同志参考资料”。老人继续说:去拿材料,没拿着,单位纸质的刊物停止了,让我们去网上看“公众号”,这看手机、看电脑可是毁眼睛啊。我说可不是吗,现在搞“无纸化”也该网开一面,老人家们要是不会上网怎么办。老人说:现在要发数字货币,那你人民币纸币就不用了。我问起,您这年纪还看些东西?看,我看《环球时报》,这报不错,还订了几份杂志。我这每天上午锻炼,下午看报。您老有七十多?八十,我1940年的。那您身体不错,还一人到处走。我锻炼不少,北土城走,每天八千到一万步。我说可得悠着点,走得可不少。您住北土城哪啊?塔院。塔院还有塔吗。没了,我好几十年前搬那时边上还是菜地,那时就没见塔。是啊,我说北三环外还是亚运会之前才大兴土木的。老人说:我年轻的时候搞过三项,马拉松,身体好。我说,运动员啊,可是过劳,上岁数了更得省着点使用胳膊腿儿。我这是业余的,不是专业运动员,爱好。在部队干了二十多年……我说在部队锻炼人啊,干过那么多的职业,走南闯北的,没白活。是啊,好日子、苦日子都过过。我在部队的一个阶段苦啊。困难时期,45斤的定量,层层克扣,到我们野战军也没多少,一顿饭两个黑黑的馒头,主要是副食不行,肚里没油水,成天的饿……。我才知道,那几年部队里也饿肚子。我说,那时我上小学,城里对学生还是挺照顾的,除了窝头吃得多了点,还没有饿肚子的时候。我指着他手中的信封又问起:您是哪个单位的老同志呀?我是搞纪检的,不是当官的,干实事的。我说搞纪检的好啊,抓坏人,贪官见你就害怕。您抓住过坏人吗?当然了……那您老不辱使命。到了,塔院到了,我下车了,几位保重啊!

伯阳子 发表于 2020-11-5 22:20:11

{:5_249:}塔院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6 20:58:56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823【外放】今年的瓜产量不高,约莫不到50个。许是瓜种的缘故,两个品种,其中的一种是自己留的种,我去年在超市买的瓜吃着不错留下的种子,来年种下。这瓜个头不大但长的瓷实,七八斤一个,味道不错甜度高,但数量不行,成活的十几条瓜藤平均下来才三四个瓜。上次去拉了秧,连棚顶上的都给顺了下来。车子后备箱内十多个瓜,开起车来隆隆地四下滚。瓜不多,送的人可不少,就今年外放的多,亲戚、邻居、朋友,远的、近的,先后送达了十多家。开始时一对一对的送,一个南瓜一个冬瓜,冬瓜的产量低,但个头大,有十多斤,到后来就剩南瓜了。天冷了,马上要降至0℃。赶紧给瓜找人家。前天接同事老张电话,说是家人从宁波老家带来的酒,自家酿的白酒和米酒。人家是上班的人,我得去取。我背着瓜去的,也不好到单位叨扰,就近约到另一位老张家里见面,这位老张是我早年的邻居也算得东北边地的同事,种了七八年的地才回来,对于种地一点兴趣也没了。那年也是入秋,开车到我那去了一趟,拉回萝卜白菜不少,就去过我那一次。这回我也给他带过来一个。一人一个吧,也只能背上两个瓜,下了公交车,还要步行十分钟。昨天,我又背上两个瓜,一老一嫩,跑了一家,给老姚送去,边地的老姚。夏末时,我到他胡同里的院子小坐,门前瓜架子上就结了一大一小两个南瓜,倒是丝瓜长得挺顺溜。我说,我那瓜多,秋后我给你拎两个过来,答应的是南瓜和冬瓜。这秋后算账了,我得赶紧兑现。再晚点,他老姚就会离开小院,回楼里避寒过冬了。我也没事先联系,多大的事,联系了人家还得在家候着,上次就说好了,不在家也没关系,放窗台上就得。上午过去时,来到门前,门窗紧闭,喊了两嗓子没有动静。那就放窗台上吧,向阳、背风冻不着,边上还躺着条碧绿的长丝瓜,一绿、一黑、一黄,岁寒三友。好像多少有点南瓜外交的意思了。一来一往送点啥都没意思,好像也有点意思吧。。2824【吹吹打打】往老姚那去也是顺路,这一路还要另外办三件事,都在那一片。从老姚家出来,往回返,北面的刘海胡同社区服务中心图书馆。去还书,早就过期了,说了,疫情期间无限期,挺好。社区大院子里整洁了许多。原来头道院子停满了“北京一日游”的三轮车,哪次来都是乱糟糟的,现在都清了,疫情之后焕然一新的感觉。下到地下活动区域,图书馆门里面明晃晃的没有读者,桌上的报纸整整齐齐。只两位图书管理员,都是新面孔,小年青,在整理图书,上架。我递上书,不再借了。转身准备离开时,一眼见到桌子上摊着新到的图书,走过去浏览。《读库》十几本排成一列,我几次来都没见着有新的,后来连旧的也没了,说是图书更新了,桌上都是新书,新到的,《读库》2018和2019年版的,我大概不曾借阅过。我发问:没带借书卡能借书吗?还书不用书卡,没打算借也就没带着。管理员说,试试吧,你刚还的书,信息还在上面。上机操作后说:可以。我拿起5本,2018全年的。出来时,边上的小礼堂内吹吹打打挺热闹,这是恢复了活动,看看门前的通知,是上个月重新开放了。我想起了老梅,两年多前,我在这里碰到过他,现在社区乐队重启,看看老梅在不在里面。推门进入,大号、小号,各种管,指挥挺卖力气挥舞着小棍儿,面前亮晶晶光闪闪,二十多口人。我一一辨识,没见老梅,重新扫视一遍还是没有。对了,眼前的是管乐队,老梅人家是弹弦子的,三弦,是民乐队的,今天不会在这的。退出来掩上门,电梯上到地面,院子里阳光灿烂,北面正房里的“孔子学堂”敞着大门,人影幢幢,这也开学了。去看看,在讲些什么。看来是课间休息,三一堆儿两一伙的。黑板上的文字是有关老年心理学的内容,老年精神健康的讲座,在座的都是老头、老太,没见着穿白大褂的医生。一前一后,两位小年青被老人围着,在手机上比比划划,像是在讲授如何下载APP。老人家们手机玩不转,有机会让老师们手把手的传授,倒是挺需要的。这里的老人挺幸福的。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7 12:57:11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20-11-7 13:05 编辑





2825【帝城西】图书馆出来往回绕,头顶一盘鸽子响着哨,一老汉在高处挥着手,指挥着他的队伍。去老李家。他家住在外院,紧顶着二道的垂花门,门成了墙,进不去也出不来,里院人进了大门往北走廊子,绕进去。大宅门里新时代新格局,王谢已去,寻常百姓家,重新划分地盘,公地成私地。老李家有了私家的小院子,二道门前,倒座房之间的那一点点,三五平米。我敲开临建的防盗门,见着一地的白菜,二十多棵,粗粗大大灰头土脸,比超市正卖的冬储大白菜难看多了。那腰粗的两捆大葱漂亮,有一米多高,和章丘大葱有一比,水萝卜、胡萝卜一样一堆。怎么一下子整来这么多菜。老李说这是昨天才从乡下拉回来,我年年吃他的菜,这一冬的菜差不多就够了。那白菜个头够大,帮子都没劈,在垂花门下的石阶上晾着。老李这还是老习惯,冬储。“在什么山唱什么歌”住胡同自然就更多地保留下老传统。家里人口多,孙辈的在他这上学,一天三顿不能少。我家好多年不冬储了,买上一棵吃个十几天。家门口的超市前天开始卖冬储菜,就卖三天,十棵八棵的一袋子,两毛九一斤。我要买一棵,不卖,到里面货架上去买,三毛多。抬头见着房顶上有玻璃框架,上面有阳光房吗?老李说,阳光房不让建,那玻璃是遮挡楼梯的,防着进水,房顶上放了些箱子,种些辣椒、香菜、韭菜,自己种的放心,韭菜敢吃外面的吗。进屋小坐,来老李家取个“件”,也聊聊天。屋里挺凉,南窗挺小,一方阳光射进来,老李戴着顶毛线帽。没来暖气呀?没有,老李说,老领导们都走了,原来烧得早,现在跟市里一样,也马上了。老李现在听力有问题,我说话时,他那里要往前欠欠身子,还用手拢在耳朵上。这才一年多,疫情催人老啊。老李说上半年基本上就没出胡同,老不动也不行,腿脚都觉得不灵便了……聊了会天告辞,我们要顺路到东面的恭王府走一趟。我知道老李是恭王府的志愿者,退休后一直在园子里给游客导游讲解,大概前年到了岁数才退下来。曾不止一次邀请我们去,要给我们导上一回。今天呢,老李没有要出门的意思。好多事情都是这样,想着要办,就马上办,没有来日方长。老李从桌子下掏出一本书递过来:周汝昌的,送你一本。《芳园筑向帝城西》说恭王府说大观园的事。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7 12:59:36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7 13:01:55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7 13:04:11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7 22:45:12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826【秋冻】连打几个喷嚏,该添衣服了,没找到我那件兔皮的背心。有什么穿什么,昨天我穿上件套头的帽衫,室外的服装室内穿。得到箱子内去找找。每年的春秋两季都要倒腾箱子,小家小户的,不像大户人家有更衣室或者大型的穿衣柜,可以琳琅满目挂着、摞着。我还是早年的几个箱子,塞在床底下,来回倒,现在要把冬夜倒腾出来,夏衣放进去。好在东西不多,衣服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的,缝缝补补的事是没有了。 上岁数的人,这衣服也经穿,不容易坏,不像小孩子一年要穿坏好几件,也不像青年时还有个时兴、新款的要求。没啥运动,有点劳动,劳动量很有限,一套运动服十年穿不坏,鞋子倒是踩坏了好几双,跟铁锨较劲。 春捂秋冻。当日气温18—2℃,家里阳台一早10度,室温16、7度。这温度还谈不上冻,但还是有点凉,室内一早凉,中午太阳光能照到北墙上,带来些许的温暖。过去不大觉得,上班时,在自家房间待的时间短,年青人也比老人抗冻,现在长年赋闲在家,体会房间的朝向蛮重要的。房子要坐北朝南,才可冬暖夏凉,这窗前要是有遮阳的大树,想借点光都难,树叶才开始脱落,楼层低点的欣赏彩叶倒是方便,可暖和气差多了。这日子外面背风的地方比室内暖和。不少老人都在外面晒太阳。市府广而告之7日开始供暖,体察民意,供暖时间提前一周。热力公司收水费的上门说起,现在供热水赔钱,每吨30元还赔钱。但冬季供暖这一块挣钱,每平米一个取暖季收费30元,另外企业得到政府另外的燃气补贴,两项下来,以丰补歉,尚可盈利。我问及取暖费的收缴情况,还是不错的,本地区的收缴率超过98%,没按时缴费的多是关门落锁的人家,这也没问题,有滞纳金等着呢。 7日,“立冬”节气。一早暖气不再冰凉。开始供暖,到了下午各屋的暖气都有了温度。到晚间超过了18℃,比昨日提高1℃,感觉好多了。皮背心也没去找,帽衫也脱掉。明天该给人家去交取暖费了。
页: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