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689【预警】周一天气预报29℃,雷雨冰雹。还有网友转发“雷雨预警”。时常有类似预警,从降水大风到电磁场异常到天外来客,一年总有几次。这次官方渠道和网传都未兑现。当日气温还是升到33℃,雨水一颗都没见到,更不要说电闪雷鸣。盼着它来还是没来。人要搞懂老天的事需要继续修炼。今日周二晴天,闷热天,34—25℃,湿度90%。今年的热天快要结束了,再灼热一回。午后出门,往城里方向去,三站路,往银行去,坐车方便。原来这家行离着不远,转过年后裁并归到南面合二为一。银行现在也不好做,在收缩门店业务。这半年两家门口的银行都撤点了。午后时段车上没多少人,一个大人带着两个孩子,兄弟俩吧,现在都辨别不清。小小年纪都捂着口罩,花朵的笑靥,有心看看小孩子的笑脸都成了奢望。下车,路边就是银行。现在只要不是发放退休金的日子,多是店员等待顾客。一会儿的工夫,事情办妥出来。这次业务员给我下载了手机银行,可以自己网上操作了。回程,穿行地下通道,路对面是公交站。多坐了两站到北面的家乐福采购。这一路走下来,不觉得多热,上车就有冷气,下车三两分钟又进了大楼。手里的提袋满了,采购完成。过街天桥边上是“庆丰包子铺”这是午睡才结束的时段,门内食客寥寥,外卖拎了一兜子包子出来,晚饭有了。过天桥下来,立足,换换手,一手拎俩包,上来下去的也挺沉。才要起步对面过来位红衫人,老李吗,直眉瞪眼往前走旁若无人,擦肩而过时被我喝住。不认识了?什么眼神。道边绿地中的石桌上放下包包。老没见,一年多没见,聊几句。这天还出来遛弯?老李说要不干吗去,每天都出来好几趟。马甸公园也经常过去,都是早上……老李没见胖,但已经够胖,没说多会儿,一个劲的擦汗,连衬衫都湿透,减肥了。我问候李老伴,问候老伴的妹子,都是一个连队的,叫什么名字来着?这老李连自家小姨子的名字都忘了。赶紧走吧,老李说家里去坐。我说免了吧,你走你的锻炼着,我走我的,再坐一站公交车。到家时已汗湿衣衫。。市气象台发布“滑坡预警”。网上才见市属公园发布临时闭园通告:12日北京市将迎来强降雨,为保证游客人身安全,市属11家公园(颐和园、天坛、北海、动物园……)将临时关闭……大雨真要来了。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690【欲来】山雨欲来风满楼。不是山雨,南边太平洋过来的暖湿气流与北边下来的冷锋相会泼下豪雨。京津冀、川地一片为降雨带市气象台一早发布最新预报:今天白天,北京多云转阴有中到大雨,伴有雷电……今天夜间,北京有大雨到暴雨(伴有雷电)…… 目前,暴雨黄色、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中。 此次降雨过程天气有三大特点: 一是持续时间长,预计今天早晨开始出现降雨,主要降雨时段为今天中午到夜间,13日早晨降雨逐渐减弱结束; 二是过程雨量大,预计全市平均降雨量40至80毫米,城区50毫米左右,西部、北部沿山一带局地可能达到200毫米以上,最大小时降雨可达80至100毫米,降雨期间伴有雷电和局地短时大风; 三是影响范围广,此次过程为京津冀区域性暴雨。总体来说,预计此次降雨今天早晨从本市南部地区开始,自西南往东北移动,逐渐影响全市。各就各位,严阵以待!蔡奇陈吉宁检查调度全市防汛工作,要求全力保障城市运行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早餐时的新闻,上面二位应该是书记和市长,开会部署防灾抗灾。户外施工停止、公园关闭、上百支抢险队整装待发……京城这些年没正经下过大雨,小时降雨50毫米以上的。经历过大水漫灌的1963年的人已经不多了。这么多年,年年吆喝防汛,至多淹了几座立交桥,洼地泡了一串车,远郊的山里泛滥过泥石流,还没接受过真正的汛期考验。这回看看能否及格吧。风没有满楼,连树叶都不曾摇动。想这时雨带正在缓慢从南面压过来要是能到村里去淋雨就好了,有好瞧的,北部山前地带200毫米上下,或将有一场战洪图。今天车子不能动。家人从外面溜达回来告知马甸公园封门了。风声鹤唳,何至于呢,就那么一小片街头绿地,周边邻人休闲之地,还至于封门。昨午后从这里穿行,园子内明晃晃的太阳,空空荡荡,人们早躲了,趋利避害人之常情。既没有房倒屋塌也没有泥石流之虞,不知都怕的什么。10点多了,汗下来了,雨还没来。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691【50㎜】周三上午下的段子雨。闲人太多,趁着下雨居家办公的大概不少,在家瞎扯。说实在的,谁热谁知倒,都盼着来场大雨彻底凉快下来。气象局给大家个希望,可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午餐前都没见,我吃完饭往窗外看,外面地皮湿了,雨也住了,就那么一会儿,不留神的几可忽略过去。继续熬着,晚餐过后,我出门采购,眼瞅着要到商店门口,四五十米的距离,豆大的雨点砸下来,紧着走--跑起来,肩头噼噼啪啪,瞬间湿透冰凉。这阵子雨一点没糟蹋,全赶上了,进门,身后的雨声也消了,水淋淋的头发往下嘀嗒水。天黑时雨下来了,时紧时松,听不到雷声见着闪电。站在北窗前,风进来,雨没进来,阵阵凉意,外面黑乎乎的,甬道旁微弱的地灯旁见着溅起的水花。入睡前窗外风声呼呼的,雨水不时地敲击着玻璃,这才算是有点意思了。降雨云团此时锁定在城市上空。照着这成色继续下去,落雨半宿,或许能到大雨级别。可惜了,大雨在睡梦中经历,这观赏性差了不少。水务部门大概是忙活了一宿吧。次日一早看网上新闻,截至昨日23时,北京有六个预警生效,分别为暴雨橙色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洪水蓝色预警、雷电黄色预警、大风黄色预警,并于凌晨许全部撤销。本地强降雨时段主要在19时至13日2时,2时之后降雨逐渐减弱,8时前后结束。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12日11时至23时降水量:全市平均48.9毫米,城区平均72.5毫米,西南61.6毫米,西北44.7毫米,东南36.7毫米,东北29.7毫米,全市及城区最大均为石景山站134.9毫米。全市共48个站点超过100毫米,多个区局地达到大暴雨量级。这是上午8:50键入“北京天气最新消息”后给出的最新数据。万众瞩目的一场雨水没有最新的雨情报告。官家不如民间来得快,可民间手里没有数据。9点上班,才更新消息?应该有夜间值班编辑的。24小时滚动播出。这主要的媒体上在重要的时段落了空。原是想比照一下,预报的准确度。看着数据的发展,全市雨量是超50毫米了 。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692【155㎜】北京日报当日标题新闻:平均59.3毫米!全市8月12日普降暴雨,最大降雨量在昌平沙河水库,达155毫米
这回北郊的昌平拔得头筹。我们庄子在北沙河北,水库的上游,同一个降雨区,想必我们那里也满了,沟满壕平,不急过去,落落水,没准哪就积水呢。一场大雨过后,没听哪里报警,雨过天晴,凉快了,也没啥惦记的了。网上立马翻篇,没人再提这事,连张水淹的图片都没见。我记得前些日子天上的云朵还招惹来连篇累牍的图片呢。看来想引关注,不能晚上干事,再轰轰烈烈人也都睡下。也得说是水务部门干得漂亮,那点积水趁黑都给打发了。
我午前进的农庄。一路畅通,下了高速路也没见积水,可见大地有多饥渴,照单全收,一直到了庄子门口才见水面。前车刚过,水波荡漾,半个轱辘深。门里也是水面,缓缓驶过积水区,这是庄子里的的水塘已经满了,漾了出来,蛤蟆叫声震耳。十年,这是第二次观水景,门里门外水势较上次稍逊。记得上次还动用了抽水泵,往庄子外面排水。
往西走,西面地势略高,停车场无积水。水要漫上来,得200㎜以上吧。还好我们这边的巷子干爽,可门口立着的鬼子姜全都躺下了,占据了小半幅的路面,已有车辆碾压的痕迹。守土有责,“自扫门前雪”我把一顺拦路的枝干揽起来,按倒在路边。进到院里,见东头的几棵竹子也低垂扑地,其中一棵还腰折了。 傍晚去看水,雨住十多个小时,水该退了,去看看满槽的水塘,这些年大多是半塘水。路过东头的几条甬道,一条条都是水巷,还没退尽,水影婆娑,难得一景(附图)。食堂前的林地里也成了水塘,水面与东面的水塘连成一体,一连串的气泡汩汩作响,没准游鱼也在里面。那片水塘很少见到垂钓者,厚厚的水华铺满,便宜了鸭子大鹅。向北看去,水道上的小桥的桥面被水淹了,见着栏杆,人是过不去了。水塘里面的吊桥一定是漂起来了。不想趟浑水,得穿高筒雨靴趟过去。往东绕行,又是一片水面,此路不通。悻悻地回转。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693【再而三】一早起来采摘。昨天就把黄瓜摘了,大大小小的收了六七条,还不甘心,再找找。南瓜藤黄瓜秧豆角蔓缠绕在一起,扒拉开层层的叶片探身隐秘处,又发现好几根硕大的老黄瓜,两条已瓜熟蒂落。烂在地面了。
红小豆的夹子枯黄了,开始掉粒。收是个麻烦的活,绿荚子也不少,豆蔓上还开着嫩黄色的花苞,要是等着都成熟了,那黄夹子就掉空了。一并都收了,连根拔起,堆在檐下晾晒着,一周后,多少还能增加些千粒重。这要是黄豆就好了,半熟的可以煮毛豆吃。没听说过煮嫩红小豆的,肯定有人尝试过,不好吃。两垄红小豆一会儿就拔光了。干干净净的两条垄,上面还搭着架子,一点用场都没派上。忽然想起,这地闲着也是闲着,我那还有黄瓜种子,留到明年也废了,都点下吧。上面有架子,下面拔出豆棵留下的洞眼正好下种,说干就干。
今年黄瓜丰收,每周都收个十五六条,春播的一批从六月里开始采摘。一共不到十棵秧子。黄瓜喜阳光,被竹林遮蔽的三棵,没结几条,都是向阳垄上长得几棵接的多。这周收获后黄瓜秧子上挂果不多,该拔秧了。拔了也不想种什么。看看上面还挂着小瓜,接着长吧。所幸,七月又点下十几粒种子,这拨上周就已挂果,也可以采摘了,菜秧子不如春播的壮实。作物都有最佳农时,错过时间点,求其次了,只要能结果就成。
除了农时,还有种子的质量。开春播下的扁豆籽,前年的旧种子,苗出齐了,还给它们搭了架子,缠绕着爬上来,两架子豆秧拢共收了没有一把豆角,白忙活。种子不能马虎。黄瓜好收成全赖好种子,无病害还高产。于是第三拨又种下了。
上周,立秋前一天,我又点下十几粒黄瓜籽。二伏种白菜,太麻烦不种了。现成的黄瓜籽,立秋种有些迟。试试吧。高温高湿发育快,一周时间出苗了,下手拔去垄上的大草,菜苗显得有些瘦弱,两寸高,两片叶子。期望它们 也能开花结果。
查了一下种植日志,四月种下的春播黄瓜,两个月时陆续成熟采摘二批次6月27 日种下的,一个半月收获。那第三批次九月底差不多吧。这刚刚下种的第四批,最后收点小嫩黄瓜也是好的。
连收带种,我这又捂出一身汗。歇了。房后哗啦啦的噪音响起,像是电锯的声音,转过去看。果然是动了电锯。老张院里的那棵核桃树倒了。往北倾倒,昨天刮的是南风,庄子里那么多树都立着,单他家这棵不大不小的躺倒了。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694【浪涌】中午回老居吃饭,给兄弟捎上一包菜:一个老南瓜,枯黄,不摘也得摘,藤子都枯了;南瓜尖一大把;黄瓜七八条,番茄数个。见他在阳台上点下的黄瓜种子已长了四片叶子,两周龄,有望结出秋黄瓜。我嘱少浇水。餐后翻报纸后想睡一觉,想着傍晚去后湖游泳,去早了怕是河道内有快艇疾驶。翻了几次身,未睡成,有点热,身上穿的多些。起身,才三点多,去水边凉快去,不知今年又是啥光景。骑上车子,还是老路,前年北岸这边整修后,我还不曾过来。下水点的石阶下增设了栏杆,水边一溜长椅子。原来自建的小棚,各色桌椅都不见了。好几位膀爷,这次没有认识的,我还没有过午时段在这里游过。老几位看样子都已经下过水,椅子上走棋。快艇隆隆地从西边钻出来,南拐进了后湖,不一会响声大作它从南边的桥洞下迎面蹿了出来,一个左舵,小艇内倾,往北岸喷出白色的浪花,小船客们兴奋地欢呼着,劈波斩浪往西面跑去。这水底下还有两位年轻人呢,戏水者,沿着水边齐胸的水,在那摔跤。看水面漂浮着些枯枝败叶,水看着还算清凉,大雨过后都一天半了,要不是这快艇在此搅合水还能更干净些。等快艇下班离去,还得俩小时,不等了,先爽了再说。水稍凉,落下的天水。似乎还是那几块垫脚石码在同样的位置。沿着石壁过来一只近两拃的鲶鱼,带着黄斑点网格,还是头次见着这么大的,像是在舔食壁上的青苔。前两天这条河道撤水迎汛,上游那边过来的。小鱼不慌不忙往东去了。这水底还能站立,过去不曾注意。脚下约有一米半宽的落脚点,东西向延展,让泳者靠岸时有了立足之地,这个设计挺亲民。我向东面的闸口游去,避着桥洞下随时过来的小艇。虽是闸前水道,扎人的水草不少,大概也是难得开闸下泄,闸口照样淤塞。伏在水面游或仰面漂着,别被水草缠住。看着奔腾的快艇,大约七八分钟过来一趟,这时间足够我穿过桥洞到湖心畅游。一气儿游到湖东,避开小艇的安全去处。心跳过速,缓缓地漂着。想起这头次下水不易过劳,水面漂着吧。小艇又转过来了,迎着水波汹涌澎湃,有了浪涌的感觉。。2695【文明】一眼望过去,南岸水下也有泳者,以往南边的泳者比北边多,傍晚游人会更多。这个时段还阳光灿烂,水面晃眼。蜻蜓不少,一对对地“驾着排(三声)”都是小蜻蜓,一寸长,纤细,淡蓝色的翅尖儿,一上一下首尾相衔,一跳一跳点着水。怎么就没有大个的。头顶飞过一只水禽,不认识的。游了不多时往回,已经凉快透了。河道上方半空悬着的蓝色大牌子“文明亲水 注意安全”整修后的河岸连招牌都更新了,新比旧的好。记得原来这大牌子上刷的是“严禁游泳 滑冰”。现在内容变了,口吻也变了。人性化,文明了。我的理解,这是管理者默许游人了。说了那么多年,都是白说,干脆就少说。但它也不会明文鼓励下水,鼓励了谁去担责。好多地方的各种“严禁”都是推责,说了不让下水,你还下水,责任自负。就是这个意思,谁都明白。所以好多条条框框都是空洞的摆设。在不远的草地上也见到了小小的座标,二十多个打着斜杠的红圈圈里都是不许这不许那,包括小狗也包括泳者的身形。我是听上面的文明亲水,还是听下面的禁水呢?所谓亲水,你不下去远远望着,那算亲的什么水,还有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亲近的吗。再听听头顶上小喇叭是怎么广播的,大致内容是:在疫情期间文明游览,不许在此烧烤、网鱼、炸鱼、安放滚地龙(注:一种水下断子绝孙式的捕鱼工具)……循环播出的游客须知中,我仔细听了两遍,各种不许中排除了游泳、滑冰和钓鱼。河道当局终于明白事理了。终于文明进步了。我在这里游了大概有十年,自从颐和园内的团城湖被铁壁合围之后,就转移到这里。这些年没听说有溺水事件发生,如果只在河道游,不往湖里去,河道不过十米八米宽,水性不好的也能挣扎着扑腾到岸边。真要发生溺水也属正常。亲水的代价,有河有水就没有不死人的。人又不能不亲水,会水的自是添了个防身的本事。游走国外时,滨海地区常见立着的警示牌“浪大危险 珍重生命”有此提示也就足够了。海口的白沙门海滨也有过警示牌,上书“此地已溺亡**人”牌子上的数码与时俱进,随时更新。城市的河湖里要是没了人的出没,也就没了灵性,抑或是水质污染得无人敢涉足。还是亲水的好,让人们能够在公开水域中畅游。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696【野泳】广播“大城小事”本周一期节目提及野泳,满是责怪的口吻,几近视为不文明现象 ,就差说违法了。说到河畔管理人员苦口婆心劝阻下水,泳者据理力争,谁都说服不了谁。有关热线服务接到投诉,一方投诉瞎干预,扰乱锻炼;一方投诉野泳有碍观瞻。出水的老人家给劝阻者讲光荣传统,不忘初心。何为传统,不算太久远,新中国头三十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时代,吃不太好的年代还有“劳卫制”在青年学生中普及。到六十年代,一句口号:到江河湖海里去锻炼。京城大多数水面都辟为游泳场,年年有横渡昆明湖的盛事。我的小学生体育课每周一趟“积水潭”到了水边就放鸭子,湖里扑腾。这才一代人的工夫就变了天。孩子一代人,八零后连上体育课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闪失追责。再一个三十年过去,新生代少年体质全面衰退,任何一个体育测试项目,一个比一个难看,有关部门屡次发布这些数据。胖墩、眼镜越来越多。体育课还在,跑不快,蹦不高。还有几所学校在开游泳课。八零后这拨孩子长大了,他们的少年时代城市里的湖面河道已下不去人了。来北京台当主播的二位好像也是八零后,唠叨大城小事,他们一位是内蒙的,一位来自张家口,都是旱地的孩子,让他们说游泳、说亲水,难了,赶鸭子上架。不野泳还能怎么着,给指条路吧,又没有。偌大的城市竟然找不出一片水域,这可是丢人的事。如果换位思考,城市管理者劝阻野泳也是不得以而为之,健康的水体哪里还有?前日的央视新闻,晋地某城经过大力治理,消灭了劣五类水排向汾河。就这还报喜,劣五类水鱼虾都活不下来 。九十年代后期我办公的地点贴着湖畔。常在湖边走从来不湿鞋,更不必说湿身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不敢下,水体的构成已不是天水、地水,而是废水处理厂过来的再生水。就这,也是宝。那年媒体喧嚣一时声讨圆明园搞的湖底砌砖、贴膜的防渗工程。这处理过的中水也是公园花钱买来的,每一方过来的水都是要真金白银流出去。后来这档子事不了了之,现在京城大多数河道都被硬化做了防渗处理。老天风吹日晒的水汽蒸腾挥发防不胜防,也只能抄底封堵。由此河湖死了,水质普遍恶化。亏得南水北调,也是紧着人吃马喂,排不上景观用水。我们小区北侧的小月河,算是条长河,东西走向十几二十里,早就改造成了钢筋铁骨的水槽子。我从没见过游人,一度有过游船,无人敢涉险下水。这些年干枯的时候多,有时流淌的河水才没脚脖子。味道时好时坏,放过来的水太少。 ..2697【会/不会】不让市民下河游泳,实在是适合人体接触的水体太少。哪里还有三类水?大约是二十年前的说法了,京城水面一个团城湖、一个后湖,就这两处,其他都是四类水以下,于人不宜了,只可观不可亲近。这么多年过去了,黄河、汉江水都进京了,京城的臭水河一条条的治理,这都是面子。情况是不是好些了,不知道,哪片水域晋升三类水。三海、玉渊潭是否还是四类水?一年四季这些地方就没断过泳者,不适宜也拦不住游人。咎由自取吧。主播还引经据典“淹死都是会水的”,这活不能叫真,你有统计数据吗,肯定没有。这是警示语,提醒会水的人不能大意,水火无情,珍重生命。国人每年溺亡 五六万人,我估计还是不会水的多。今年长江汛期一不识水性妇人酒后自船上落水,漂流上百公里被人捞起,命大。同样汛期前上游重庆段的八位学生就没这么幸运了,都是五六年级的学生,群体溺亡,但凡会点水也不至于一遭都沉了。下水就有风险。泳池里也淹死人,年年都有报道 泳池内溺亡事件常有发生,今年也没落空。我们认识的人里面大概都有熟人的孩子在泳池内溺亡的事件。意外有发生,不能关门避祸,游泳馆还不是照常营业。泳池里的训练是基础,会了,掉水里就能自救。但池水与自然水域差别大,水下的烂泥、水草都是要应对的,游人只能亲身体会才能习得。可现在城市周边哪还有多少可以下水的地方。没有河水、湖泊的经历,游人直接下海了。海水每年吞噬的人也不少,但哪片近处的海滩不是人满为患。有时遇险和脱险往往是泳者绕不开的必修课,谁都不愿碰上,但很多人都遭遇过,有这一次经历,才算得成熟的泳者。不亲水,人生的乐趣就减低了不少。不会水,想亲水也难,公园划船都肝颤。我们这代人,在北京长大的孩子不会水的少,都是少年玩水玩出来的,护城河里就能下水。想想我们的同龄人,同学中有溺亡的吗,大概很少。我只想到一位,我在边地时的一位中学同学小张,他是罕见的不会水的一个。20岁那年在大湖里戏水,一脚踏空被湖水吞噬。他老父亲奔丧过来,捶着床板痛哭说:你走的时候我什么都嘱咐到了,就忘了告诉你不要下水……现在想想,要不是宝贝疙瘩似的养在家中不让出门下水,何至于呢。谁之过。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698【守桶人】前日与兄弟聊天,说到垃圾分类。兄弟说要考考我:青玉米的外皮搁哪?我说“厨余”。错,应归于“其他”我问什么道理呢,厨余垃圾可以用来喂猪喂鸡,老年间都是这么干的。玉米皮当饲料可以,牛吃马喂,猪、鸡怕是吃不动吧。兄弟再问:大骨头搁哪?我说“厨余”。错,归于“其他”,鸡骨头鸭骨头归于“厨余”,大骨头不行。我说,喂狗可以,别的可啃不动。回到家翻晚报,月初的一份其中数版说的是垃圾处理问题,还配有图片,其中一幅是垃圾处理流水线。文章介绍,厨余垃圾在挤压出水分切碎后被用于燃烧发电。现在集约型猪场根本就不吃剩饭了,农家散养的不多,大概与城市厨余的输出不好对接。文章还介绍,传送带上将无法切碎的厨余垃圾一律自动清除,包括大骨头…… 既然可以自动清除,这大骨头归类厨余垃圾又何妨。第三版的通栏标题是:本市将动员7类人员社区“守桶”。市里将在社区广泛开展“盯桶”“守桶”行动,动员下沉干部、在校学生、工青妇联、行商协会、共建单位、群众组织、社会组织等7类人员下沉到社区参加桶前值守。据了解,市妇联将组建7000支、10万人的巾帼志愿者队参与桶前值守。又是人民战争的打法。太过兴师动众了吧,为什么不在源头上多下工夫实现包装减量,少些包装盒、塑料袋,多些净菜进城,将光盘行动落实到位。现在看下来垃圾分类也有点繁琐,真是麻烦了千家万户。为什么不学学人家。减少环节,明明可以减少人力的耗费。我曾在欧美小住过几次,承包了家居垃圾的倾倒,主要就是两样,“厨余”和“其他”凡厨余之外的都归于其他,只玻璃瓶子除外。我住的公寓地下室安排有一间垃圾房,两种大箱子供分别投放,满了就定时推到地面等待垃圾车转运,由于没有拾荒这一中间环节,所以“其他类”垃圾量相当大,但居民投放方便。只一位清洁工料理垃圾,同时这位还要负责几个楼宇的日常保洁工作。最终这些垃圾都进了焚烧炉。好多年前看到部电视片说的是废旧汽车分解处理,在人工拆除油箱部位后,整车就被机械强力肢解大卸八块,转入传送带,流水线下来,分门别类,金属、玻璃、塑料、油漆、有害物质,区分得井井有条,变废为宝。你个垃圾焚烧还能比汽车拆解复杂吗。动员如此大的人力在前端分类,虽然老弱闲着也是闲着,站桶也不是个舒坦的活。。2699【跳蚤市场】我一日三餐,多是广播陪伴着,早新闻,中午小说评书、晚“大城小事”。口中餐食简单,但耳畔信息丰富。不出门知天下事。今早北京新闻报道本市某小区开办了跳蚤市场,每周一次,三百来摊位,居民免费出摊,公益性质。前两月媒体呼吁城市“摊位经济”以克时艰,北京这边说不适合,立马媒体缄口,摊贩没能卷土重来。小贩沿街摆摊方便市民,但也添乱,交通卫生都有问题。这家跳蚤市场在于小区居民互通有无、促进邻里关系,也在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记者采访一位摆摊大姐,她那刚出手了个电饭锅,大姐说:我这是给钱就卖,这些旧物在家闲了好多年,给它们找个好去处。破家万贯。老住户谁家没有好多旧物。留着无用,扔了可惜。自家的旧物、废物的,在人家就可能派上用场。“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况且我们这些旧物,有些就是新物,沉睡了多少年,把它们用起来就是极大的节约,其意义或超过“光盘行动”。发达国家跳蚤市场也发达,琳琅满目,很多东西破的可以,也都摆上台面要寻个好人家。大宗的为服装、玩具、图书……周周出摊,在城市一隅或交通要道旁,方便买卖,也不会添堵。人家是富裕日子下,不忘物尽其用,过日子的老百姓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节俭。与人与己与社会都有利。有利的事,我们这就做不起来,社区管理人员在自己的地盘上,亦步亦趋,连点创意都没有。跳蚤市场还有娱乐之功能。有人说逛店、购物是享受、舒缓压力。这跳蚤市场的品种也无比的丰富,千奇百怪,不曾见识过的东西,尤其是老物件。老人家踅摸老物件,倒不一定买下,有时看到也能引来惊喜,怀旧的感伤。自己出摊也是一种体验,过过瘾,当半天摊贩,讨价还价有乐趣。像小区这种公益市场参加者,或者卖钱收入并不是第一位的,看到自家的废物派上用场,实现断舍离,幸事。我前些日子书架上清理下一百多册图书,一直堆在屋角。要是有个市场,我第一时间就拖出去。对学生咱给钱就卖;成人吗,一个不嫌少,十个不嫌多。我看这种便民措施,皆大欢喜。这事不难吧,替换下几个“守桶人”事就办了。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671【冬瓜汤】宰了一个冬瓜,地里收回来的,圆滚滚挺长,跟老年间那种长条枕头似的。长条枕头现在不多见了,可能一些老人家们还用着,但市场上的寝具专柜见不到,有点硬,现在的人怎么舒服怎么来。过去的石枕、玉枕都更硬些。看着冬瓜我想起枕头,要是套个套子上面,真能当枕头用,估计还败火,清脑呢。用于枕头的材料多种多样,过去天然材料的多,稻草、稻壳、荞麦皮,蚕类的排泄物用作枕芯据说有疗效。冬瓜摸着冰凉凉的,枕在项下会有点硬,一定凉快,三五天之后枕熟了,再换上一个,物尽其用,直到暑气退了。未成年的瓜,摘下时八斤多,放了好几天,不像刚下架时毛茸茸扎手。照着四分之一处下刀,比切西瓜省劲,不夹刀。瓜还嫩着,瓜瓤密实紧凑,瓜籽未成熟。熟的瓜,瓜心多有孔洞,籽粒饱满。去皮、切块。冬瓜入菜最佳搭配是香菜和虾米皮。早年家里常有这道菜上桌,连汤带菜都有了。烧冬瓜也是常见菜,但不能老吃,在农村时冬瓜下来,上下顿的都是烧冬瓜,主要配料是酱油,难吃了。再一道冬瓜汆丸子,清汤,两样分别单烧,食堂窗口递出来前,现给配伍舀在一个碗中,两毛钱一碗时的味道最好。现在自家料理冬瓜还是按最简单的来,冬瓜、香菜、虾米皮。虾米皮没货,替代品白虾。虾是春节前后买的,还余下些。后来听说虾也出事了,正是我买的这种厄瓜多尔白虾。一度商家都撤柜了,与三文鱼一道。现在三文鱼又开卖、开吃了,继续生吃。厄瓜多尔的虾是不是继续卖,我倒没注意。只是觉的别继续耽误人家了。冬瓜汤三缺一,都是虾,大虾较小虾皮不那么正宗,但味道不会差的,或者还会喧宾夺主,冬瓜汤烧成了虾汤。要不配料减半,又觉得剩下几只没意思,一遭烩吧。冬瓜汤该是清汤,上桌的是红汤,这虾不是那虾皮,白虾也是红汤。虾先期出来,增加了一道菜品“手扒虾”一虾两吃。虾先剥皮下了肚。汤汤水水的的冬瓜乏善可陈,鲜味不再。想想过去都是要加味精的。味精在家里都消失好多年了。 2672【马菜汤】从春末就开始采食马齿苋,一直到了夏末。就今年食用的时间长,看来能持续到秋日。往年都是尝鲜,嫩的时段,用开水焯了凉拌了吃,吃个两三周就差不多了。今年是因其意外之疗效,前文已经述及,而再接再厉一直食用了下来。每周采摘一袋,现在量少了,一小袋。回来之后可以分两三次食用。植株到现在见老,杆变硬,叶片缩小。凉拌吃嫌老,杆老叶不老,煮了,多煮会儿,叶片脱落,捞出叶片吃,在乎的已不是味道如何了,而是疗效,所谓药食同源,此时它更近于药了。其实马齿苋本身就可以入药,只是我们不留意。过去知晓它有排毒之说。排毒,看不见摸不着。实际上它是在护佑着我们,没有西药那会儿,不是全靠这草药对付下来。这回虽然依然没能见到却摸到了,体察到了。原本我已经排上日程,再候个一两个月静观其变,如果继续生长,则打算去看医生或也准备手术切除掉。不觉中,半夏之时那不祥之物消失了,摸不到了,异样的感觉也没有了。马齿苋不是消炎吗,举一反三,继续开发它的药用价值,物尽其用。焯过的那锅水、还有那发硬的枝条,进不了口的,用来足浴。看电视时,一盆马齿苋汤踩在脚下,双脚揉搓着、搅动着,枝叶缠绕着脚掌,渐渐地枝叶支离破碎成了汁液,清汤变得粘稠,半个小时差不多了,出水晾干,一会儿就干,等于敷了一层保护膜,脚面绝不再有粘稠感。如此这般大约十次八次之后,脚疾也消失了。原来每到夏季脚后跟就蜕皮,好多年了,或许跟潮湿和不穿袜子有关,今年就蜕皮两层,严重时会涂地药膏,但始终不能根除,现在好了,完好如初皮肤光洁。内服,外敷,这主要是菜汤子泡脚的成果。看来有些小病不必去看大夫。我这是误打误撞,收得意外疗效。少了病患的痛苦,也少了看病的麻烦。要是更多的人,尤其是老人们,细心体察,自己疗伤,小病小灾的自己体察和摸索,比去看大夫要强。网上去查马齿苋:杀菌消炎,预防高血压高血糖……好处多多。其中没有提到治疗脚疾,脚面蜕皮不知属于何种脚疾,我这是见到了效果,可为马齿苋之疗效增加一笔。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673【收豆子】
一周前将红小豆的棵子戳在屋檐下晾晒。这东西好收,揪住根部整棵拔下来,不像大豆(黄豆)豆荚扎人。红小豆的豆荚细长,光溜溜的,干透的会自然迸裂,眼瞅着地上有发芽的豆子。收了的豆棵脱粒是个问题,原始的办法在场院上用碌碌碾压或者是摔摔打打,可我这一点东西不值当的,摔打就得搬进屋内,乌烟瘴气蹦的哪哪都是。咱用笨办法将豆荚一个个都剪下来,再看看是用擀面杖碾压还是手剥。
午后开工,棵子还不是太干,这一周雨多,没准也淋上点雨,干了湿,湿了干。棵子长得好的,从根部到梢上都是荚,剪子在枝叉间穿来复去。这功效不高,丢下剪子直接用手往下揪还来得快些。一手还要二用,轰着蚊子,豆棵里藏了不少的蚊虫,被扰动后纷纷出来,满地爬,甲虫、蚂蚁,飞蚂蚁,尤其是蚊子,不依不饶围着转,发起攻击。下半截捂的严,上半截半遮半掩,再说也捂 不严,想起我那还有一管避蚊剂呢,三年前深入亚马逊森林时都没用上,找出来抹上胳膊脖子脸,粘粘乎乎,还真是灵验,蚊子退了。
足足干了一个半小时,冒尖的一大脸盆豆荚,这回搬进屋内摊在地上,再晾它一周脱粒。
豆棵上的豆荚大小不一,成熟度各异,所以豆子也大小不一,豆荚粗大些的自然豆子就大些,小豆荚就成了真正的小豆。还有些变色发黑的豆子,霉变了。看来真得挨个豆荚剥开甄了。这得花多少功夫呀。听广播的时候,手没闲着,铺上报纸捧上一把豆荚,试剥。半个小时故事讲完了,这一捧豆荚剥完了,一个碗底儿,不过二两吧。地下还那么一堆那,恐怕挨个剥下来,得一个多工。
这豆子来自晋北大同附近,单位的扶贫项目,各类杂粮一小箱年年过来作为年货发给大家。一年吃到头,都吃不完,也是种着玩的,抓了一把播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粮”,没那么丰产。看样子能够实现一把入地,收回十把来。豆子好种,收获不难,但脱粒是个难事。来年可是不种它了。 。2674【滚雷】
上周在草丛内见着一个南瓜,圆墩墩的总有四五斤,没看见连在藤子上,身上还带伤。用锄头把它钩出来,上面没有瓜蒂,齐根断的。想起来这瓜原来是长在房檐上,个头大了藤子没拽住,身形也不合适,要是条状的瓜正好卧在瓦楞上,圆滚滚顺坡滚了下来。亏得下面没人,这要是砸伤就不是轻的。现在高空坠物伤人要担责领刑的。
抱起来看,还好,三米多高坠下,没有伤筋动骨还完整,多有磕碰,第一落点或许砸在石阶边沿有撞击伤,翻了几个滚跌落泥地上,这瓜大约有八成熟,要不是手提的袋子都满满的,就拎回家下厨房了。把它抱进棚内蹲坐在个小板凳上。
这周过来,厨间做饭时,眼光扫过桌角下,猛得一惊,汗毛咋起,什么小兽趴在地上,毛茸茸像只清紫兰肥兔子,令我倒退一步,定神瞬间看明白了,是上周撂在小板凳上的那只南瓜,浑身长出一寸多长的毛,黑白灰,才一周的工夫就变成这个模样。看来它当初坠地摔得不轻,内伤更重。否则不至于如此败坏。它要是继续趴在外面的草棵里日晒雨淋,还不至于这么快就落个体无完肤的下场。棚子里温度高,通风不畅,这瓜内外皆伤,高温高湿改头换面了。可惜了,我托起小板凳出来,倒进坑里,土里来,土里去。
东邻的过来隔着栅栏说话。几个月都没见了。疫情再起时回他老家避祸,园子荒了,蒿草齐腰。我看他那边地里整得平平展展,耕耘过后才出了一层绿苗。告我种的菠菜、油菜、小白菜。这大概是他搬过来种的第二茬菜,头茬菜长起来后,未及得享用,人就离去,眼瞅着都被草给欺灭了。打过招呼后小伙又跟我说,缺什么到到我这拿来。够客气。我这边继续采摘。装了一袋子黄瓜番茄,想起了互通有无,睦邻友好。邻居小伙姓什么来着,怎么都想不起来了。隔着栅栏我喂喂地喊起来。终于喊了出来。我扬起了手里的袋子。小伙赶过来:叫我小寇,小寇,这是好东西好东西,笑盈盈地接过去。
小寇,寇准的寇,这回不忘了。。
2675【十星】
春日的小黄虫早就蜕变成瓢虫了。要说食量还是软体时的小黄虫胃口壮,将我西面玻璃幕墙上的爬山虎一扫而光,内外通透,一览无遗。为避免太过路人昭昭,我将卷在铺底下的一张大图吊在西墙正中,还不够大,南北都掩不上,要是再来一大张还差不多,但上下还都露着。就它了,权当留白。这是张世界地图,委屈了八年,终得重见天日一展身手。身手是展开了,身价打了折扣,大材小用。我叉腰站前比划着领袖的“决战前夕”,不像不像,放眼世界倒是不假。
从春到夏,那小虫撵着叶片都攀上了屋顶,好长时间眼不见为净。西壁上光秃秃,留下暗色的藤条,到这初秋,两根弱弱的南瓜藤借助爬山虎的枝蔓也翻上棚顶,要不是小虫们打前站,扫清路障,没有它们的出头之日。几株纤细的拉拉秧,不是西墙外没有个遮挡,我不会容忍它的蔓延,这东西东拉西扯还扎人。拉拉秧成了气候,上了棚顶之后招摇起来,立起一尺高铺陈片片绿荫。那爬墙虎的前端向东蔓延,挣扎着逃窜,身后掩杀过来的是瓢虫。看过去,绿叶之上斑斑点点,黄色的斑点,像无数的花骨朵(见图)。前面绿意盎然,身后蚕食过后的败叶枯枝。供需平衡了,成虫后显然食量不如以前,这跟人一样,与它们也好,真要是一直大胃口下来,眼前的绿叶早吃干净。它好像不吃别的,至少有好的不吃孬的。房顶上的南瓜藤上也趴着瓢虫,零零落落,没见下嘴,叶片都完好无缺。园子里至少有两种瓢虫,小个的暗红色的带着黑点,太小太过密集,估计要十好几个星,不仔细看几近黑瓢虫,它们匍匐在番茄叶子上啃食,饭量不大,只吃叶子不吃果实,还是完整的叶片多。爬山虎上的个头大,有小个的四个大,明黄色黑斑点,数过,整整十颗星。据说只有七星瓢虫是益虫,它们还多出现在童书绘本和动画片里,七星的总也得吃点啥吧。按说这十星的也算益虫,它不跟人争嘴,模样比小个的漂亮多了。但什么东西一多就麻烦,密密麻麻,把我的天然窗帘都吃光了。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676【一把抓】小寇说,你园子里的草也太多了,该锄锄了。谁说不是呢,风调雨顺草长得旺,要是地面干爽我早就下锄了,可锄头没挥几下就沾成个泥坨坨。换茬的季节我也没换,地没重整,要不现在萝卜白菜苗都出齐了,自是另一番气象。只补种了几垄黄瓜,上周点下的籽出了两片叶,再前一周,两周龄的出了四片叶子。为了保驾这几垄黄瓜苗,垄上的草我都下手拔去。一把薅住往下扽,拔大草,凡是比苗高的都拔去。只留下马齿苋。草大多不认识,稗草认识,结出红红的稗子,结出“毛毛狗”的叫什么名字?另一种爬行类,细细的枝蔓四处爬伸,着土就扎根,枝蔓开始发硬,像是张大网,网住地面,揪住一头,牵出一串,还好根扎得不牢,捋着往上薅,一薅能薅出一大团。牵牛花四处爬,到处缠绵,见了高枝就占,放出紫莹莹的“喇叭”,有几朵就行,能够得着的,我就给拽下来。还有一种青绿色的,一尺多高往四边瘫倒,根倒是一个,扎得深,薅住了,有时两只手下力,连带上腰力,它宁死不屈,岿然不动,有时“咯嘣”一声断了,攥在在手来一把草叶子。要是多几丛这主儿就费劲了。有一日,忽然感觉右手酸楚乏力,端起碗汤都恐失手。回想原因,追溯到了原点,是拔草拔的。很久不曾较劲了,也不曾练过铁砂掌之类的,连续的一把抓有点过劳,伤到了。杂草们进化得不错,总是那么的茂盛,比人们养育的蔬菜生命力要强多了,沐浴天之光地之养承蒙雨露自然蓬蓬勃勃。没人理会,只需一个夏天它们就能占据一切。疫情了,农庄里好些个院落都关门落锁,主人不归。从春到夏,哪个园子里不是齐胸的高草,挤挤插插。再看看三五年没有人气的院落,铺天盖地,钢筋水泥没于绿植之下。昆虫们奈何不得它们,蝼蛄、蟋蟀、蚂蚱也吞噬根茎叶片,只伤其皮毛。食物链上它们是另外物种的吃食,啮齿类、哺乳类……。六畜,鸡鸭鹅,栓只山羊,天然的除草机。养鹅也除草,可菜园子的菜也不保了。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707【1.7元】年内就没在见着收废品的黑脸老汉。好多年了,自打我搬到这里就是老汉登门服务,收报纸杂志等。我早早的就实现垃圾分类,家里的可回收物主要是报纸杂志和瓶瓶罐罐两类。老汉拿上麻袋、杆秤,上秤约,挨个数,记得报纸是四毛一公斤,这是早先,后来就免了,这十多年,三五个月老汉就过来一趟,把这废品取走,十块二十块的就不必过手了,算作上门的服务费。这两年,我这不好用的,或长年闲置的小家电也搬走了好多件,变闲为用,还给我腾地方。老汉专属服务,小区的废品大多都是经他手出去的,收购点在小区停车场的东南角,一台卡车就是库房,他人常在小区的门口站岗,见着了打个招呼。物业的人跟走马灯似的,常见生面孔,能陪伴二十年的不知有没有。老汉差不多有二十年了,其间有一次他的手被玻璃扎了,儿子过来顶岗几个月。疫情来了,小区封闭、开放、又封闭,再开放。车场东南角的点又来人来车了,但不是老汉,陌生人。老汉再没见,看车场的人告诉我“换人了。”半年多,瓶瓶罐罐不再保留,够一袋子就清走,只那报刊和书籍摞成摞。一直没见着老汉,怅然有失,不再有上门的人了。南街上也有个收购点,不曾打过交道,把着路边,占道。原来是夫妇两位,疫情后换成个小伙,忙叨的时候多。那天我去买菜,特意拖上了购物小车,满满的捎上一袋子报纸,重拾“卖破烂”的日常。将报纸一叠叠地放到磅秤上,12元递过来。我问多少钱一公斤?“一块七”。我说,我还是好多年前4毛钱时卖过报纸呢,都是到家里去收。小伙说,“到家里去收当然要便宜了,我到你家里也不给你一块多。”那你去家里收吗?“不去,没人呀。”杂志多少钱呢?“一块”都是废纸为什么报纸贵,杂志便宜?小伙说“从来都是如此。”什么都涨价,连废品都涨价。报纸长的还不少,想想当初《南方周末》1块,现在5块。《参考消息》没涨,好多年都是1块。废报纸跟着涨。无纸化办公这么多年,纸张的消费一点没降下来。都是快递给闹的,每天要耗费多少包装纸箱。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708【卖破烂】“破烂换洋火”吆喝声我没听到过,估计再早五年就赶上了。六十年代来胡同内收废品的,那时俗称“收破烂的”都属国营单位,废旧物资收购站,通常两人一组,蹬着三轮车过来,好多条麻袋撑着圆圆的口,立在地上。放假的时候赶上来收废品的,多是我张罗。那时家家户户的废品都少,书本报纸本就不多,废弃的一些还留着生炉子点火用呢。牙膏皮、废电池,都是一分、二分的。缝缝补补废了破布烂衫有的家庭还会打成袼褙用来纳鞋底子。我家有些不用的碎布头针头线脑的都积攒着,回收这些东西或许是用来造纸?穿破的鞋也收,橡胶底可以再生吧,都是论斤约。再有是骨头,厨余猪骨头、鸡骨头都留下卖钱,印象中大棒骨八分一斤,回收废骨头6分。相当于几分钱就买上一大锅骨头,煮高汤,敲骨吸髓。我家不买,吃不动,隔壁小胖子家,南方人讲究吃汤,他家奶奶也能干,高举着斧头劈下来……季节性的还有橘子皮,得晒干的才收,入药。那时街面或一些店铺还有收购土鳖的广告,要母的,几分钱一个,蝎子贵,几块钱一斤,得往中药铺送,没见院子里有人抓住往那送的。值钱些的废铜烂铁,但经历过大炼钢铁的一段日子,早被扫荡的干干净净了。你想啊,我家冬日取暖的铸铁炉子的腰圈,那地方靠窝头、馒头片蛮好,可都被敲下去进了炼铁炉,不光我家的。好多年后我在别的地方见到了腰间的炉圈,规规整整带着花纹,才觉出我家那个铁丝窝的炉圈不地道,一问大人才知道是大炼钢铁了。我出手卖的最值钱的物件是姥爷的水烟袋,卖了3块多,觉得是挺大的一笔钱。那烟袋锅黄铜制品,金灿灿的立在架子上好多年,我就没见姥爷抽过,后来姥爷一直抽烟斗,黑色的电木烟斗。问过姥爷,大概是现在没有那种烟丝了,还有就是要灌上水来抽,不如旱烟袋方便。我还从来没有亲眼见到抽水烟袋的。卖破烂的钱,不管是一两毛钱还是一块钱,都如数上交了。前些年我在潘家园旧货市场见到了同款的水烟袋,标价2000—5000元,都成了古董。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710【出伏】我让老张把那台不转的电风扇一块拿走。立在厅里一个多月一直没转。半夏时,准备吹风来着,从阳台上推过来电扇,摁下启动按键,没动静。看插销插的挺结实,再摁,还是不转,红色的指示灯也不亮。坏了,是哪出了毛病,不知道,就是拆开了看也不认识。出去修吧,挺大个的,门口曾经有过一家电器修理店已被清退了。想想这台水冷式电扇并没用多长时间,买的年头不短,每年转不了多少小时,说罢工就罢工。我想起去年孙辈的在时,不是动空调就是一次次地启动这电扇,为此还起了争执。小孩子还能治不了,我藏起了遥控器让你找不着,还拔下过电扇插销……。想想这台电扇八成是被小孩子给鼓捣坏了。好在还有台小的,可以替代。搬出小的撂在地上,小个子,贴着地皮吹或是仰着脖吹,也没用上,说是等把地面清理了再扇,要不该起土了。等地面清扫干净,热天也过去了,今年就没能扇起来。我把电扇转过来帮着往外推,快推到门口了,一眼看到背后的一个开关,猛然醒悟,这电扇在启动时,我只是摁动前面的按钮,没有先按下背后的开关,所以等于没有接电。我又把它推了回来,接上插销再试试,到底坏没坏。启动开关再摁下前面的按键,转起来了。东西没坏,是脑子坏了。想起来了,这背后的开关还是我给摁下的,八成是为了阻止小孩子实施的骗术,结果把自己也骗了。出伏了。不会再有大热,白天室温已降到25℃,今年是最好过的一个夏天,没热几天,进入三伏连着雨水,雨水带来凉意,夜间20℃以下,都有点凉了,得关窗盖上毛巾被。南方还在苦熬,持续35℃以上高温,北方已见秋意,新鲜的马牙枣都下来了,邻居送了一小袋,红红绿绿,说是自家园子里摘的。我想起当年我家院子里的也是这种两头尖的马牙枣,开学前是一定要打的,嘎嘣脆,甜蜜蜜。年少时不觉得,那可得有个好牙口才吃得动。现在不敢嘎嘣脆了,牙得省着点使。出伏还在夏日,就是进了秋日,还有秋老虎等着,这两台电扇哪天再热时得让它们出出力,不能一年到头闲着,能闲坏了。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711【梦呓】 今日七夕。天又热了,昨天最高27℃,今天预报的33℃,午后站在街头烤得慌。上了公交车,44路,车子前后都开着窗户,车开起来穿堂风,停下来就闷热,二环路上从来是怠速比跑起来的时候多。套上口罩,露出鼻子喘气。女保安说话了:把口罩戴好。戴着呢,我说。车上人多了要戴好,又说。我说捂严了喘不上气来。男保安也发话了,戴好口罩啊。我说人家车上都一个保安,你们车上为什么两位呀?男保安说,不知道,我是刚来的。走一路下来又出汗了,中午街上堂食喝汤出了一身汗。坐公交又出一身。终于到站下车,扯下口罩。老话“三伏天穿棉袄捂汗”戴口罩也捂汗。出伏那天凉爽,第二天就回暖。北方回暖,南方继续灼烤,气象图上江南一片红,正是仲夏,秋日尚远。七月七,南方昼夜蒸腾,想想都难受,哪里还有月夜瓜架下的清凉如水,谁人还在述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今人已不说这些了,老人都没给我讲过七夕的故事,我还是从小学老师那听来的牛郎织女。我当然也不会往下传说。现在的人传着传着传成了西方的“情人节”这情人又约等于青年人的礼物节,看网上的小林漫画《七夕的仪式感,不就是收礼物》不能光有美好的传说,要有物质的载体,况且那传说中的美好在当下人眼里起疑,牛郎织女妻离子散,鹊桥相会,天上人间,是喜剧抑或悲剧。实在说,都市里的人哪里去看天上的银河,哪颗牛郎哪颗织女星,有几人知道。傍晚我看完了莎翁文集卷一的最后一篇《仲夏夜之梦》,闹剧、喜剧,四对男女三对冤家,父母之命,神祗安排,爱情的力量,争风吃醋你争我夺,神呀鬼呀,天上一脚地下一脚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大团圆。 四百年了,莎剧常演不衰,一部体现文艺复兴精神的喜剧,说古道今,新女性争取自由恋爱和婚姻、反抗父权制。神了鬼了都关照了新社会的新生活。没有的才去梦想,梦呓,今人比旧人梦更多。今晚半个月亮爬上来。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712【体检】三年不曾体检,事不过三。换了个地方,****体检中心,离着单位近,建国门外双子大楼。打电话预约,问及这双子楼的位置,接线员竟然说不清楚。我问,离着建国饭店近吗,赛特商城呢,都不知道,说是挨着宝钢大厦。我又问在长街街的路南还是路北,嗫嚅着答不上来,让我用手机导航。这前台是怎么培训上岗的。我九点半到的。二楼,大楼最好的位置,里面的陈设比三甲医院高级得多,人少。前台拿上个夹子就有护士导引,头一项抽血,台子上八个管子,这得抽多少血?32毫升,护士说。扎针疼一下,汩汩地流血,心里难受,说话排遣,问问这的业务忙不忙。回我上半年不忙,下半年人多了。我说你们好啊,半天就结束,不会有下午来体检的吧。下午也有,齿科的治疗业务,下午我们还要整理客户的体检资料,这比在医院里的工作一点不轻,好处就是不用上夜班。一项接一项,这项检查完了,会告知你下个项目和房间号。出了门不容你多犹豫必有白大褂迎过来指点。基本上不必排队,这屋完了进那屋,偶有排队的情况,门前的屏幕上标明*先生的排序。也会有人过来当面指点,建议先做下一项不必等候。前后共二十多个项目,只有两个项目令我坐下来候着。当班的老大夫有一半,还是老大夫见多识广,有问必答,答疑解难,颇有些收获,比如咨询我去年底红眼病事。老大夫说,可以用冷敷处理,令毛细血管收缩,三天后可以热敷,这种皮下出血小毛病,自己就可以处理不必上医院。小大夫们就差了,自己大都没体验过,你让他们说三道四勉为其难。因为是久未体检,这次过来,不想如过去偷工减料,应检都检,表上有的依次都检下来。轮到排泄物的留存送检,前面的好说,两小瓶装满,后面的不好办,腹中空空的。晚饭要少吃,早饭不能吃,那肚子里还有多少东西。拉肚子能憋回去是个难事,现在看来比较这无中生有的难度小多了。只好出来,办理了交接,护士看少一样说,那你待会儿再试试,吃完饭的。这活说的在理,不能功归一篑。先去吃饭,碗盘子里的都光光的,又另添了份饮料,让里面充盈起来。一而再,又蹲在了那里,还是无果而终。12点多前台交表,护士问缺的那项怎么办,是下次再来还是放弃。不能不能,不能为这再来一趟。
永安里丁字路口路南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713【秀水街】印象中体检涉及验血也不能喝水。抽血前护士还问到了,我说喝了两口润润嗓子,一口都不能喝吗?护士说不能超过100cc。我顶多喝了10cc的。快12点吃的早饭,早餐不错,比以往各家医院、中心的餐食都丰富些,就是那煮鸡蛋小了些,只比鸽子蛋稍大,难得见到这种小号的蛋。一盆粥没喝够,又去添加,看看都是成套过来的,添不成了。问有无其他饮料,有咖啡,那来一道。免费的。走到街面,车水马龙,热浪滚滚。下一档子事约的3点钟,崇文门离着也不远,9路公交三站地。到哪去打发时间,逛街,马路对面是秀水街。这街不是那街。上一次逛秀水街还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街边一家挨一家挤挤插插的摊位花里胡哨,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现在商业街变身大楼,零零碎碎的摊贩都归堆进了大楼,还沿用原来的牌号,楼顶上贴牌,中英文标识。逛秀水街现在就往大楼里请,大楼内的大卖场,卖场内,划分出一块块玻璃框架的小隔间,比散乱在街面上可整洁多了,一楼多丝绸制品,布料、成衣,头一小间内一排模特穿着旗袍花枝招展。过去这里是俄国东欧商人的采购地,她们不穿旗袍,丝绸是好东西。一条道走到头,只三五个顾客,北头是滚梯,上了梯子,各层不同的经营范围,没记住都是些什么,看标注,五楼有家博物馆,去看看新鲜。五楼转了一圈,多数店铺都掩着门,卖文玩的,空荡荡就我一个行走的人。没寻到博物馆,一片不小的面积已被腾退,招商中。往顶楼去,顶楼餐馆美食街。好几家餐厅在营业。烤鸭、炸酱面……。店门口有招呼的,听招呼跟着进了门,清净,只两位食客,主营越南粉,39元一碗。不为吃饭,不为歇脚,为混时候,要不就得流落街头。前些年在胡市吃过正宗的越南粉,荤素搭配汤汤水水,印象不错。小二跟进销售,推荐“豪华型粉”问到与“普通型”有何区别。小二说,豪华型除了牛肉丸还有牛肉片和百叶,49元一碗。行吧,咱也豪华一回。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714【成长】读图1、2、3,见证成长,从昨日黄花到生命的陌路。拇指大的小瓜妞子顶着灿烂的花朵,到沉甸甸的身子摇摇欲坠藤蔓,每周一个影像,三七二十一天,留下成长的记录。又眼瞅着它危在旦夕,明知瓜熟蒂落还早,还是把它切割离母体。让路后生,令藤蔓上的新生命发扬光大,一如三周前的它,两个毛绒绒的金毛小子披着露水沐浴着晨光,在藤蔓的最前端,一条藤上三个瓜。成长孕育一春半夏,长长的藤子上终于开花结果,生命的成熟又是短暂的,如这冬瓜、这黄瓜,才见长大就上了餐桌。有研究说植物亦有知觉、好恶……春黄瓜寿终正寝,第二批次种下的黄瓜进入盛果期,虽然藤蔓长得弱点,但种的多,十棵,花多瓜就多,这次收了二十条。上周一拃长的瓜,长到一尺,再长就泛黄老迈了。真是不禁老,又见着烂在地上的一条。番茄收了十个,第二批移栽过来的,比头批长势好,烂果少,个头鸭蛋大小,要是追肥或许能大点。午餐黄瓜一根,啤酒一罐,面包片夹番茄片,口感不错,吃出老味道。素食一顿,没到晚餐时分就饿了。晚餐面条,番茄面,把几个歪瓜裂枣型的番茄肢解切碎下汤,红通通的一锅,带过来的两个煮鸡蛋沾了酱油佐餐,面条晾凉了开饭,不用十分钟结束。这一天算不算素食。想起昨晚在家吃的也是番茄面,那番茄放了一周还完好,尤其是小个的再长时间也无碍,只要别压着碰着。黄瓜则贮藏一周就不新鲜了,失水变蔫,口感差,还是刚下架的好。我看市场上出售的黄瓜顶花带刺的不少,不知是何技术使然,据说使过药的。我这里种的,还没成熟采摘,花就落光了,看来有花没花并不都表示新鲜度,好看倒是,好看的背后的原因值得了解。下周过来要给“立秋”前一日种下的黄瓜秧子支架了,秧子被小虫咬得斑痕累累,可主干直挺挺的半尺多高,掐指算来,“霜降”之前有望结出果实 前日在超市内见到黄瓜售价4.58元,比前一段的价格长了。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715【点兵点将】屋顶被藤蔓遮蔽了大半幅,南瓜 、冬瓜还有葫芦。属南瓜枝叶茂盛,任其生长,每周采摘南瓜尖,都是地面上的,房顶上不动剪子。茂盛了,如同一层绿网罩着房顶或有遮阴降温的效果。花开一茬又一茬,好像瓜结的并不多。要想果实多且壮,书上说还是要做些剪枝打杈的手术。年年种瓜得瓜,想起有一年收过一百五六十个,这几年差了一半不止。过去我也没打过杈,主要还是品种问题。种着种着就改换了品种,都是自己留的种子,有买来的瓜,吃的不错,留下籽,来年种,就不一定高产了。数一数结了多少瓜,一片片的叶子都张扬着,护佑着身下的果实不至于被暴晒,果实都是墨绿,靠色,一目不能了然,数了两回才12个,要等到叶落瓜出才能了然。只那一只,栖身在房檐上迎着太阳的老瓜被晒得遍体焦黄。冬瓜藤蔓也攀爬上房顶,与南瓜藤交织在一起,数了数约莫七八个,小的才寸把,大的一拃多,花开得正盛,老瓜都挂在下面的藤子上,大的有一尺多了,其中一支竹竿被压折了,连瓜带蔓拖到地上。一棵藤上的瓜,个大的都靠近根部,先到先得,藤子末尾的,只能是剩多少吃多少了,藤子现在都比拇指粗了,霜降之前都还有的长。葫芦移植过来的晚,它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开出一串串的白花,生出小小的葫芦,长着长着有夭折的,也有出息的,大个的一尺多高,白白净净。这东西不实惠,吃不得,用得,加工成瓢,可谁家还有水缸。盛米盛面,谁家还有大个的笼屉。倒是可以烙铁烫画,艺术了,谁又有这手艺呢。就让它悬在高处咣当吧。秋季,除非是大棚,已过了下种的季节,一切都交付阳光雨露日月精华,人呢可以坐享其成了。我上周播下最后一批种子,小青菜的种子,都冒头绽放两片叶子。这是第三批青菜,二批夏菜已没在乱草中,雨水大,虫子多,没能长大就落入虫口,虫口夺食没收多少,约莫为春菜的三成。指望秋菜了,或许有个好收成。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716【消费节】小区内来了不少商家摆摊售货,还挂着横幅“海淀区消费节”。入住二十年,头次见露天摆摊的,疫情使然,商家生产自救。看过去约莫四五十摊位,都搭着凉棚,以吃货为主。说是一早六点半就开张了,支摊卖煎饼果子。听同事老何说的,我10点钟到的,见着老何在转悠,两手空空,我问为嘛不买点,送到家门口了。老何说早买回家了,早点都吃肚里了,这是二次来转转。货品多样,连生鲜都有,百元三斤的活虾售罄,还有人惦记着买呢,说是回家吃得不错想再来买点。熟食多,主食、副食,峨眉酒家、护国寺小吃、花家怡园……卖酱菜的老字号里还有六必居、王致和……。饮料、白酒、果酒,有机食品,水果、蔬菜。有吃的有玩的,“非遗”柜台,几个少年在捏咕兔爷,还有画面具的等等,不白玩,50元一位,边学边做,成品归己,乐呵还学手艺了呢。这边还有公益活动,检查身体咨询疾病。好几位剃头师傅一字排开免费理发,老几位排着队。中心广场立着广告牌,主席台,台前四五十张座椅,都蒙着椅子套,白花花一片,仪式还满郑重。人已散去,不知都说了些什么,没赶上,现在干点事就得整景,现场记者还在跟拍呢,大小镜头对着位胖墩墩的年轻人,这都快散摊了,人才来。我一圈转下来该出手了,买点啥,捧捧场,以实际行动过消费节。小蜜蜂葡萄,15元一斤,新疆的葡萄通州引种,无核葡萄,整体吞咽,省事。给来一斤吧,结果递过来一斤半,没优惠,按一斤半收的钱。鲜切蔬菜便宜,两块钱一包,开包进锅烹调,买芹菜、柿子椒各一包。转过来,见着小杂粮,10元三包,来三包,一包总有半斤多,大包的这菇那菇的买上一包10元。又转到了老字号摊前,给自家午餐添道菜吧。凉菜热菜都有,峨眉酒家的宫保肉丁、同和居的炸鱼,后来还是买了一盒花家怡园的烧鸭子,好几年没去这家馆子了,汤汤水水的拎回家。想着峨眉酒家的川菜有点辣,倒忘了怡家花园这家的烧鸭子辣且麻辣。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717【貌相】小区的泳池开了,八月初开的,门口贴着通知,A4的纸,搁谁的眼神也没这么好,十米开外能看得见。还是那天路过,见位老者从里面出来水淋淋的,才问明已经开了好几天。带齐了物件,比过往多了口罩、手机,进门时既无刷码也没登记、测温,口罩戴不戴的都有,这比哪都宽松。今年这是二次下水,自然水域一次,泳池一次。人不多,平日都是老者们,来这乘凉、锻炼,器械厅里没啥人,泳道内,每条泳道三四位,倒是教学区里蛮热闹,少儿培训班好几摊,现在讲究单兵教练,一对一或一对二,去年我就曾关注过。下水开游,加上了我这条水道里面四位。池边一老一小,祖孙辈的小姑娘和老太太,小的在戏水。这不是碍事吗,玩水你到边上去玩,或是慢道里去玩,干吗占着快道呢,快道里的泳者多是为健身而来,往来折返,人多时一人跟上一人,不好懈怠的,慢了影响他人,好比高速路上行车遇到前面慢慢“尕悠”的主儿,这里要超越比超车难度大,两侧都拉着水线。我游了两个折返回来,小孩子那还嘻嘻哈哈。我都想跟她们说说到边上的慢道去玩,有老者在,不说吧。游了几趟后,身后也跟上了人,是这一家老小。小姑娘估计已经上了学,老的看不出年纪。就这样一趟趟游下来,到头折返。身后的二位始终跟着,不远不近,回头折返时在半程处交集。游了10个来回500米,我这有点疲劳,到此为止,池边站立歇下。那二位继续着,我倒成了碍事的主儿,往边上挪挪靠着水线。这边小姑娘停了下来。老的开口:不行不行,才25圈,还有5圈,再游5圈咱们再走,出去去买冰激凌。小的又被轰了起来,接着游。行啊,30圈30个折返,1500米。我好些年不曾超过千米,在这池子里多不过千米,已觉尽力了。看人家小的小,老的老,老的年纪不在我以下。一下就是30圈,看样子还没咋的。我刚才幸亏没开口,一开口自己就寒碜了。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慎言吧。。2718【教练】靠着水线歇着,看看墙上的大表,我500米游了20分钟,又有退步,不服气不行。边上教学水道里的一位老太太,她不是培训班的,却占据了人家的水道,在那愤愤不平地唠叨:哪里有这这么干的,把人家孩子的头往水里摁,连摁两下,你看孩子哇哇哭的,有这么当教练的吗?水面上,我没看到哭的孩子,往上看,有个男孩儿岸上蹲着,在哭。老太那继续:这不是欺负人吗,欺负人家长不在场,家长在,他教练敢吗!看那小孩子像是刚上学的样子,哭的好委屈,教练立在身旁看着。这属于早锻炼的一拨孩子,让孩子锻炼身体,习得护身的本事挺好,比在家背唐诗强。老太太继续:我都看不过去了,这要是自己的孩子他下得去手吗。我搭了腔:拜师学艺不狠点也不行,都跟家长似的哄着来,什么时候能学会。摁两下不算什么,教练手头有准,出不了事的。你还没见着不愿意下水的孩子被教练一脚踹下去的吧。我说的也不是现在的事,30年前我孩子游泳班的事,在师院游泳池内大班教学,二十多小孩子,轰鸭子似的往水里赶,家长也有在边上的,哪个敢不下去,直接蹬下去。老太那声高了:人家花那么多钱,来一次300块,把孩子弄这来受罪,说得过去吗?这老人家多事。那家长还不知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交给教练恶治的。有心躲出去也未可知呢。什么都和风细雨的好多就干不成事。我说:学游泳喝两口水、呛水都是常事,想舒服别下水呀,教练自有教练的法子,学游泳,头不进水,那哪能学得会呀。另一位老人发话了:又不是你家孩子,你管这个呢,看不惯,别看呀,游你自己的,闲的你。看来他们都是熟人。没一会儿,那孩子又下了水,教练站在池边,手里拿着孩子的泳帽,是个橡胶泳帽,盛了满满的水像个水球似的,那“水球”悬在孩子的头顶,教练手一松,哗啦一声,满满当当的水漾出,瞬间泳帽翻转扣在小孩子的头上,规规整整严丝合缝,兜头全是水,小孩子嘎嘎嘎地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