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22【送书】找个茬见个面,不为吃,吃是搭的,借餐馆的地方聊天。楼上清净,电梯二楼。“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饭。”来饺子馆吃饺子还是人多好。人少点的饺子种类少,才点了两盘,酒没多喝,揣过来一小瓶,拢共二两,倒上四小杯。这次的由头是董子出书了,给每人带过来一本。一共出了四本小册子,每册三四十页,其中一本厚的记述兴凯湖的日子,还没拿到。收录的文章大多在网络上发表过,这次编辑时给配了不少图,图比文字的篇幅多,还有照片,那册《小时候 乱时候》多是家人的照片,这一册是给兄弟姐妹们准备的,共同的日子是个念想。我们拿到的这本《从前的日子》,回去再看吧。 四位都曾经是这个地面上的。二位在西四北的胡同里住了多年,老王在这边上的中学,董子回城后在街口上班,先后交集这片,十年二十年的,又都陆续离开。说起西四这边变化不大,西四北胡同还在,沿街小房变身商铺,但体量没变。好几家澡堂子都消失了。电影院,从南到北的五家,少年时的电影大多在这里看的,现在就剩下“地质部礼堂”一家了。新华书店和银行在,砖塔胡同还立着砖塔,老王也住过这里,最近这条胡同要拆迁,复旧,早就搬走,没关系了。我问起脚下的这栋楼,这地界老年间是干什么的,是不是当初的信托商行在这,老刘说好像是日杂商店所在地,董子说二十年前上班的时候这里就是饭店,后来改成了饺子楼。三层的饺子楼,或许是城里最大的一处吧。说说老友的近况。说到自己的身上。同病相怜的交流愈后的情况。同样的手术,一家医院做的,老王那手术成功,行动自如了。老刘这差点,说是半残了,登高呀、哈腰呀都不成,老迈龙钟,过去家里水工的活,现在干不了了,腰弯不下去,当然手术没白做,手脚不麻木了。老刘的腿勤、手勤常常有片子发到朋友圈,南城、北城的转悠,公园、展览馆的作品发上来,美景共赏。健康着,比啥都重要,与病共存,积极锻炼着,身心健康。二楼上最早的一桌 ,吃到最后的一桌。早点散了吧,预报有雪,我这下午还要去趟人民医院拿药。老几位起身下楼,留神脚下,道声珍重。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23【早 您那】有几年没见雪了,或是没在京,或是下得太小,湿了地皮,未见颜色。前三天就预报周五有雪,昨天又报西部和北部山区,这才放了心出门,阴天,午后据说还出了一会儿太阳。晚饭后父母睡下,我出了楼门往家去,暗淡中见着飘荡着雪花。赶上这拨了,刚入冬就见着。路灯下看得清楚,雪片子不大不小,纷纷扬扬。地面暖的,留不住雪花,已然湿漉漉,不打滑,走起来不必担心。我天擦黑的时候进的屋,还没见着雪,下的时候不长。雪花天旋地转中,拂过脸颊凉丝丝的。仰头看路灯,雪花如狂蜂乱舞般,夜空中热热闹闹。公交往北去,换车再换车,路面显得沉静了许多,还不是太晚,路人就见少,外出的人们大多都直接奔了家去,谁知雪能下多大,雪天周末还是回家安稳。公交车内暖暖烘烘,翻看着手机,已经有报道雪花实况的,小视频发到朋友圈内。这是苏同学的万柳地区;这是韩同学发上来的,不知他住在哪个方向;郭同学说我们这里没下雪,说的是顺义方向。预报没说东部有雪,谁知道呢,雪线已经南下东进,还能覆盖几何。到站下车,北边的降雪稍大些。纷纷扬扬。有人在对着展馆前的雕塑拍照,雪花缠绕着那青铜的雕像,融化的雪水点染出一匹汗血宝马,灯柱周边金光灿烂,被光线放大了的雪花向四外喷射。好像很少有人去拍雨景的,都是降水,变换了一种轻盈形态,就招惹来到人们的青睐。上过街天桥,已有了湿滑的感觉,留神吧,缓下来脚步,别再溜了坡,可是摔不起。进了马甸公园,踩到了雪地上,背风的地面积了薄薄的一层白雪,暗夜里黑白分明,一步一个脚印,半个、一个,浅浅的,踩上去没听到吱吱响声,太单薄了。往北望去,甬道上亮晶晶像是条水道,水道上零零落落影影绰绰的路人,这天还在锻炼。出来公园,音乐缥缈,南面写字楼前,翩翩起舞的一片人,一拨、两拨、三拨,原来的阵仗。风啊、雪呀 ,风雪不惧,飞花飘摇给人助兴,老姐、老妹们跳得更欢实。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24【雪霁】天亮,外面换上银装,一年难得见到一次。小雪,只是把树啊、草啊装点起来,常绿的松树、尚未落叶的梧桐都穿上白披风,白白净净。走到外面路面已被清理,小区外的道路人踩车轧,路面黑黑的。我已经好多年不曾扫雪了,有十多年,好像还是刚搬到这里时来楼下义工一次两次。科学家说全球变暖,我们自己体会北京变暖。见到雪是个难事。出门踏雪,得往草地上走。马甸公园内歌声响起,循着歌声过去。歌坛处,乐队、歌手百十人的队伍,《黄河大合唱》,李指挥抖擞精神,激情挥洒,歌手们众口一词气势磅礴。清冽的空气,满目的清新。太阳出来,树顶融化的雪片噗噗嗦嗦纷纷扬扬。来此赏雪的人不少,少不得拍照,网上已是一派北国风光白雪皑皑。看个大摸样,白净不是,平日见不到。自得其乐吧。这让东北人笑话了,这还算得上雪景吗?东北边地每年大雪覆盖的日子小半年,十月飘雪,四月底才回暖见绿,猫冬,大雪纷飞唯恐避之不及,真正的冰雪大世界。北京要办冬奥会了,场馆在建,老天爷下雪吗?人工降雪还没这本事。人工制冰、造雪。多大的成本。见不到的才去盼,一场雪就是一场欢乐。最开心的是孩子们,草地上立起雪人,尺把高,一个两个三个,可怜的那点雪刚刚盖得住草叶,被孩子们卷动起来,撅来树枝树叶,装扮小人,玩艺儿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会不会到哪一代就中断了, 如果没了雪。我们这代人都扫过雪,在胡同里,雪后出门就扫雪,自家门前清出一条道,往水房,往厕所。扫出一条路,雪在下,人在扫,雪停了,到胡同里去扫,拿上簸箕、笤帚,一个院子负责一段,半尺厚的雪,清理到道路两侧堆起来。现在的学生们都没有扫过雪,没雪可扫。堆雪人、一人高的雪人,打雪仗少不了的,三三两两,也组织对抗,打群架,兵分两处,操场雪地上奔跑,追击,满头冒烟。 没见着打雪仗的孩子。还是能攥起雪球的,这茬孩子还不会玩,大点的学生呢,后天才上学,等不到学生们打雪仗,这点雪挺不过大半天。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5_249:}马甸公园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25【191127】于哥电话过来,提及有笔存款20年了都没能取出来。说起缘由:家住祁家豁子时,对面是农业银行的储蓄所,1996年的事,先后两次存入6000多元的活期储蓄。不久那家店就闭门装修了,再后来没能恢复,这个储蓄点的业务合并到其他网点。银行搬了,于哥也搬了,挪到北三环以里。后来再去找,找了几次,查不到这笔存款,一拖这么些年。这笔钱在当年不算小钱,现在看来不算多,但也是个心事,眼瞅着自己行动都不便了,孩子也曾经去办过,也没办成。我说你那别不是家假冒的储蓄所吧。于哥说不能,我这有折子,银行也没说我这折子有假,就说搬来搬去底子没查着。就这么拖下来了。20年,不多的一笔存款竟然取不出来,岂有此理。你们为什么不投诉啊?于哥说也跟他们吵吵过,人家态度挺好,答应给查,也是推来推去,反正最后也没有结果。这事听着挺奇怪,农行是家大行,管理应该是规范的,存折既然不假,为什么会取不出钱来?行嘞,我给你跑跑看,家门口就有家农行,不是通存通兑吗。 几日后我上门,拿到了折子和于哥的身份证。于哥说,为什么找你办,你不是在银行干过吗。我说你这是记错了,这辈子我没干过银行。于哥说,那就麻烦你了,我不着急,你慢慢办着。我说是啊,20年都等了,咱得催着他们办,不行就投诉他们。离开于哥家,回身直奔家门口的农行储蓄所。值班人员听我述说了事由,接过来储蓄折子,翻了看“我都没见过这种折子,也没有电子磁条,这怎么查呀?”柜台里的小伙子接过来看,在电脑上敲打了好一会儿,说是用身份证来查,没有结果,这个折子开户时没有身份证信息,20多年前,开户要求不严。另外这个折子是东城支行的代理点,我们现在也不能跨区查询,你可以去它们那里去查询。小伙子打印出东城支行的地址和联系电话递过来。给我支金宝街了。我问,为什么它东城的银行到咱们海淀来办业务?小伙说,我们这家还是石景山区的呢,不也到海淀这开办网点吗。我想起来了市场经济跨区作业,农行不是早就进城了吗。可是不能乱啊。这天是11月27日。看看到底要到什么时候能有个了结。 --- 2326【1128】上午打了三个电话,给东城支行,接线的录音电话“假先生”和颜悦色,可就是没接通。下午走一趟 金宝街58号,华丽大厦底座“中国农业银行东城区支行营业部”现在银行的营业厅,除了几个发放退休金的日子,来办业务的人不多,年轻人多网上银行了。营业网点设备升级,人机交互,直接上机存款、取款等等。柜机站立一排,人工值守的少了,等了十分钟坐到了柜员前。述说事由,说着说着,我这高音大嗓:你这不是带着中国头衔的大行吗,怎么会一笔活期存款取不出来呢?20年,你给个理由啊?储户跑了多少趟,推来推去,就是办不成。为什么?年龄大些,像是负责人的也过来,问起,储户是不是曾经挂失过?我说没有,存折没有遗失,不曾挂失过。柜员将身份证、存折复印后退了回来,说这要到库里去查。我说你们已经答应过多次,但始终没查出过结果。你们这次给个时限吧,是半个月、一个月还是两个月,给我们一个确定的答复,不能无限期的拖下去,我们老人拖不起。“一个月吧。”“那我等你们的消息了” 我人还在归家的路上,电话过来,说是这项业务的经办人,告知我类似的情况不止这一起,但查证起来非常麻烦,要到怀柔银行的大库里去翻纸质的储户留存资料,要翻动20年的资料,多少呀。所以还是要跟老人家解释解释,我们是一定会查的。我又问起既然这存折你们认账,为什么有钱取不出来呢?对方说起,这个存折做了销户处理,有一种可能情况是,老人家的存折曾经丢失过,到银行来挂失后注销存折取出存款,过后一段时间,遗失的存折又找到了,有的老人记性不好,以为存款还在,会再次要求取款。 我说不排除会有糊涂老人家,但我与这位于哥多年经常走动,他脑子一直好使,而且他不是这两年才要求取款,20年前开始了,那时才60岁出头,大致可以排除忘记的可能。再说,如果你们银行真的是已经支付了这笔存款,那肯定会留下记录和票据的,这类票据也是要归档长期保留备查的。我最后又叮了一句,一个月的时限差不多吧?这位有点含糊,“力争吧。” 现在办理一次柜台业务,尤其是开户业务,要复印、拍照、要签下好几张单据,一沓子纸质资料要留存下来 ,电子的一套并未省下纸质的一套。现在要翻腾20年的票据, 听着就头疼,要多少人工的投入。这事还是银行的基础工作没做好,留下了后遗症,麻烦也得去查,给储户一个说法,有根有据的。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27【拆】老爸住的那栋楼对面是家宾馆。约莫落成有20多年了,在高粱桥斜街上,位置现在算得市中心区,但这条街多少有点背,宾馆营业始终不温不火,静悄悄的时候多。早些年这里还入住过两会代表。接待大型小型的会议,估计价格不低,很少接待旅游团。一年四季客流不旺。上班时单位在这里开过年会,我也几次在这开伙聚餐,每一次好像都是不同的菜系,最早一次同学在这聚会,吃的是韩国餐。因为离着近,去过多次,家宴,粤菜、淮阳菜都吃过,改换门庭最后一次是青海菜,没去吃。青海菜馆开了不过两年就彻底歇了。大楼里黑灯瞎火的好几年。唯有它院子里的停车场,每到周末的两天都停着私家车满满当当,都是来看这边海洋馆的游客。听说宾馆已申报推倒了重建,二十多层的大楼,才二十多年,我估计它连本都没赚回来,又开始折腾,真够败家的。 终于有动静了,宾馆重建要推倒南面的几栋小楼,安民告示出来,贴到了我们这边邻居院里,要扰民了,告知每天的施工时间和防尘降噪的措施。主体的高层大楼可能不拆吧,谁知道呢,没说。主楼南面最大体量的建筑是康体中心,三层的建筑,早年那里好像也是会议中心,能容纳几百人,娱乐设施齐备,泳池、健身房,最南头网球场。还嫌不够档次,拆了建新的。再往南去就是动物园的大象馆了,过高的建筑实在是有碍观瞻,侵害动物福利,不知规划部门是怎么批的。昨天来家听到窗外轰隆隆的响声,已经开工了,望过去,两台破碎机,张牙舞爪地在啃食钢筋水泥,瓦砾遍地,那栋建筑已被齐刷刷地切去一角,烟气缭绕,喷水车向高处洒水降尘。中午时分外面消停了下来,半天的工夫,这栋三层建筑的东侧削去了一大扇,真够能干的。照这个进度,哪用得了20天,有10天还不清理个干干净净。 想想都是挺好的建筑,几天没见已躺倒一片。这都是民脂民膏,一有钱就任性。钱是哪来的,都是赚老百姓的。企业要环境友好型,要低碳、要节约、忌浪费。审计部门可以看看这家宾馆,到底赚到钱没有,这些年又造进去多少钱。不到30年的建筑就推倒,不会是质量问题吧。为什么要批准它重建。想青山绿水,想人民福利,不杜绝这些短命的建筑就别想。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高粱桥斜街上的宾馆?靠近大象馆?北展饭店吗?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bmcc20033 发表于 2019-12-5 09:22高粱桥斜街上的宾馆?靠近大象馆?北展饭店吗?
中苑宾馆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28【建】西直门外下车,往北穿行胡同,想着去银行办点事,约一站地走着可能比坐车要快。一条捷径,走大路要绕行高粱桥,人多车多。走小路直插过去,过长河、穿楼区。有日子没走这里,通道狭长,原来的胡同和小房不见了,往北去不远亮出一片球场,新修的,红绿相间的塑胶地面,灯光球场,两块标准的篮球场,继续向前,摆着一溜五台兵乓球案子,再往前是块不小的门球场,最北头是两片羽球场,往深处走,里面还有个小足球场。都用金属拦网隔开的,球飞不出去,球场之间也不会彼此影响。记得这片过去是小平房,不错,没有拆了建高楼。对面是西直门交通枢纽,铁路、城铁、地铁在此汇集,“三座大山”三座高耸的玻璃大厦取代了西直门城楼子成为地标性建筑。高粱桥桥西这片宝地,幸运的没被盖上大楼,给周边居民留下片活动场所,增进人民福祉。球场的金属拦网上挂着告示,告知球场的开放信息,还有收费标准。细看下来收费不低,以篮球场子为例,作为散客进去收费为30至40元, 周六日要贵些。也确实贵了些,如果是包场每小时为300元至400元,且入场人数不得超过30人。这么多年,我除了网球和室内的游泳花钱消费,其他的运动基本上没付过费。花钱锻炼还真不大习惯。家门口的马甸公园为体育专题公园,球场免费,人多,先到先得。好天和周末经常是满满当当。体育设施利用率极高。凡收费的,大概除了几个时段,几乎是见不到人。新街口的那片球场也是这种管理模式,铁网林立,我路过多次从未看到人,问过场子的管理人员,说是有少年足球俱乐部定期活动。本来就不多的体育设施,大多都在晒太阳。学校的操场呼吁多年对社会开放,结果曾经开放的现在也不开了,画地为牢。城市拆迁新辟出来的球场,理应向周边市民开放,至少是低价开放吧。说我们自己是发展中国家,在体育设施的开放程度上真是差得挺远,欧美国家这类室外的运动场都是免费的,进出无障碍,没有锁具,有人维护,真诚地欢迎惠顾。全民运动健身,体育设施使用方便,大帐算下来,省下来医保费用,哪样合算呢。想起海南的体育设施还是很方便的,很多小区内都有泳池,业主免费,篮球、排球、羽球场地近在咫尺,凡露天的都免费,海南大学的球场前些年也是不设防的。首都不差钱,这点应该跟海南学学。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29【贵了】海南收费的是高球场,也挺贵,有钱人去玩。不花钱的项目不少,大球小球,水上项目,设施不花钱,海面你随便游,不过上岸后,有的地方淡水洗澡要花钱的。体育锻炼,同样的项目丰俭由人,网球拍子几十到几千元的都有,跑步,足下的跑鞋也是如此。跑马拉松,那套行头、能量棒都是钱,要是参赛,跑了海口又去跑大连、跑重庆,跑厦门,远处的波士顿,全球月月大概都有赛事,想多尝试,那可要花大钱了,听说也挺让人上瘾的,业余的也上瘾。儿童少年跑跑跳跳的运动都当作玩耍、游戏,汗流浃背乐此不疲。一跟锻炼或是竞技挂上勾就有些沉重,再和钱挨上,乐趣就更少了。成年人亦如此。 生活必须品是另一回事,五谷杂粮贵贱都得吃,没有白吃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购物花钱,掏钱吃饭天经地义。鸡蛋最近便宜了,我问价,小贩告我又降价了,5元一斤。我常在超市内购买,每次买一小盒,一打,干净还便携。这蛋的价格涨了还是落了,都不大清楚。吃不多,贵了不会少买,贱了也不会多买。属于价格不敏感型。大概跟脑子的迟钝也有关系。 我从银行出来,兜里揣着钱该买点什么。进了边上小店,挂着“百年義利”的牌子。老字号。饼干、小肚、鹌鹑蛋,四小包,想着早年義利是饼干、糖果起家,不卖肉食的,现在也上了生产线。递过去一张百元的钞票,找零。找我33元?刚才给她的是100元还是50元?我问这小肚多少钱?31元。31元买了这么小小的一个。拿起购物的机打小票,一目了然:维夫饼干15.84苏打香葱饼干12.74松仁小肚31.13 鹌鹑蛋7.41。找零33.08.我确认刚才交过去的是百元的钞票,没有问题,付费和找零都对。刚才一时地恍惚,觉得手里轻飘飘的怎么会这么贵。小肚的单价是75元,这是公斤还是市斤呀?猜想应该是公斤吧。刚才我想起老字号的松仁小肚9毛一斤的时候。这脑子慢了,一下子回到现实,觉得不大真实,连钞票50还是100都生出怀疑。有票据为证,心里安顿了下来。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30【高玉宝】高玉宝走了,享年92岁。我们这代人熟悉这位作家,他的作品《我要读书》收入小学课本。我大概读到的第一部长篇就是他的《高玉宝》。五十年代家里的书很少,但架子上有这么一部,记得是淡绿色的封面,硬壳精装的,翻到里面有作者的戎装半身像,戴着军衔,里面扉页上还有几行秀丽的钢笔字,不记得内容,应该是赠书人的题记。我上学识字后,就看了这部书。还记得家人跟我提起说高玉宝不简单,没怎么上学,写出了这部大书。那部书中还有几幅插图,黑白色的,玉宝放猪、还有周扒皮诡计暴露后被众人当场拿住的狼狈相。高玉宝五十年代扬名,奇在识字不多却写了书。写书是读书人的事,文盲众多的国度,出了这位连写带画的作家,对参加扫盲班和夜校识字班的众人想必也是个鼓舞,后来他的名声远播在于小说改编为电影,动画片,我们这代人和下代人都看到过。凡是好玩的,人们就容易记住,故事讲得有意思才能让人记住。高玉宝的长篇,大概让人记住的就是这“半夜鸡叫”的场景,老地主的贪婪、长工和玉宝的机智,惩恶扬善也可以如此做法。鸡叫天明,城市化之前尽人皆知,现在倒不一定了,城市里见不到活鸡,更不要说“闻鸡起舞”,现在若想励志少年要多费许多的口舌。小学课文中,孙辈们大概是看不到高玉宝夜半鸡叫的故事了,阶级斗争熄灭,但雄鸡报晓的知识还应知会,现在这两样都拿下了。有的故事代代相传下来,有的只一代两代人,代沟就是这么来的。多年前有人质疑故事的真实性,有没有半夜鸡叫这回事?周扒皮就那么坏吗?现在回想小时候,好多故事都以为是真事。长大后才知道,小说编的故事,真真假假,连同正史,越是活灵活现的,越是有演绎的成分在里面。自传体小说。好多小说的内容都是自传体,作者经历过的人和事的再现,个人的经历很有限,凡人小事,想吸引读者不文艺渲染,添油加醋就难以企及。失去了又有些怀念。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31【非虚构】周扒皮是个坏地主的形象。比较起来他还不是最恶的,为了让长工早点起身上工,耍了花招,弄巧成拙遭了报应。还有黄世仁呢,逼得喜儿爷俩过大年的家破人亡。为富不仁的有一组群像,翻翻半个多世纪前的作品,耳熟能详的海南岛南霸天、河北地界的冯兰池、四川大邑县的收租院地主庄园……。恶霸地主压迫和社会底层的穷途末路被逼造反,于是改天换地新社会。穷人和富人,好人和坏人,过去常看这些个历史题材的故事,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真实的历史、虚构的故事。现在有为周扒皮翻案的,追问半夜鸡叫真有其事吗?追问收租院大斗进小斗出,地主庄园中有水牢吗?廓清历史事实,还原真实的刘文彩,周还是刘,高玉宝和冷月英,地主和长工都是当代人,都不难恢复历史之真相。穷富差距在那,古往今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始终不绝,不该坏事作恶都归于富人,穷人就都是好人,述说历史故事总是这么颠三倒四。 新文学在塑造开明绅士好地主,《白鹿原》里张嘉译演绎的白地主分明是开明乡绅,侠肝义胆一方豪杰造福乡里,性本恶的不乏贫下中农。不再以阶级划线,善恶无处不在。人性恶,大概穷凶极恶形容得更到位,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改朝换代揭竿而起的大势都是土里刨食而不得的结果。衣食足知荣辱,小康之后会少些铤而走险者。高玉宝因《高玉宝》而成名,此书被称为自传体小说。既然是小说,就不必对故事叫真,好看就行,但同时又是自传,其中的真伪,外人不辨,也就出现误读的情况。地主被抹黑,有周扒皮缘由,如此若干就深入人心,就“天下乌鸦一般黑”。 近年有新的文学体裁出现“非虚构写作”书店中陈列有非虚构写作区域。相对于小说的虚构写作,要求真人、真事,作者要是虚构你就去编小说。各有各的地盘,要求作者不同的功底,求真务实就得田野调查、翻检资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虚的假的已然够多,对了错了,错了又对了,翻烧饼。这点其实也免不了,人的认识还不一样呢,对同一件事。不管他对错,先论真假,真假别一块说。真人真事说清楚就行。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中国作家给美国小学生讲“半夜鸡叫”故事,被当场问傻!】 作者:纪洞天中国作家陈唤星到美国看望女儿,外孙听说外公来了,就对老师说,我外公是个作家,会讲故事。老师说,那好啊,就请他来学校讲故事。外孙杰克对陈唤星说起此事,陈唤星说:“讲故事当然没问题,可我不会说英语。”杰克自告奋勇说:“不要紧,我给你当翻译。”既然这样,老人欣然应允,思来想去半天,终于决定给美国的小学生们讲一讲当年听过无数遍的《半夜鸡叫》的故事。来到课堂,几十个学生先是鼓掌欢迎,然后坐的坐,站的站,还有几个蹲在墙边,老人心想,这美国学生真没一点上课的样子,但入乡随俗,他只管在上面讲他的故事,外孙帮他翻译。陈唤星老人说,地主周扒皮为了让长工们半夜起来干活,每天夜里学鸡叫,后来,聪明的长工小宝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和大家商量,第二天半夜,当周扒皮又趴在鸡窝前学鸡叫时,躲在暗处的小宝大喊“捉贼啊,捉贼啊”,长工们一拥而上,将周扒皮打了个痛快。老人讲到这里,美国学生有的大笑,有的鼓掌。看样子,他们对这个“中国故事”还比较满意。正当老人准备结束“中国故事”时,一位黑皮肤的男孩,突然举手示意,经过翻译老人得知,那个小男孩觉得这个故事不真实是骗人的,半夜里鸡怎么会叫呢?作家忙说:“这是真人真事,高玉宝写在他的自传体小说《高玉宝》上。” 黑人同学说:“我养过鸡,并且对鸡做过科学观察。鸡要啼叫,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成年的公鸡;二是要有自然光的剌激。黎明时,就是日出前的一小时,早晨3时30分左右,这时微弱的光会剌激公鸡的视觉,才会产生啼鸣的条件反射。半夜,也就午夜12时,一片漆黑,鸡是不可能叫。不信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证明。” 黑人同学的发言赢得了一片掌声。陈唤星作家的解释不但没有说服黑人学生,相反这种质疑的态度好像会传染一样,立刻就有好几位孩子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个白人小姑娘站了起来说:“半夜,什么也看不见,长工到了地里怎么劳动,那不把庄稼都弄死了吗?如果周扒皮又提供照明设备,那生产成本就大了。如果没有照明设备,工人们只能是换个地方继续睡觉而已,周扒皮的半夜学鸡叫也就毫无意义了。”有的孩子说,周扒皮不守信用,不诚实,一个男子汉,怎么能学公鸡叫呢?老人忙解释说,这是小说,小说就可以虚构。但孩子们不依不饶,虚构也不可造假!老人又解释说,其实这个故事很真实。写这个故事的人叫高玉宝,这都是他的亲身经历,他从小当长工,只上过一个月的学,连字都不认识几个。 这下美国学生们又嚷开了,连字都不认识几个,怎么能写小说呢?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老人只好解释说,高玉宝的小说,是别人帮助他写的,发表时,只署了高玉宝的名字。华裔的同学说:“周扒皮不诚实,高玉宝也不诚实,别人帮他写小说,怎么只署自己一个人的名字呢?我相信,他会用图画代替字,可是这样的稿子,出版社是出不了书的,必须有认字的人与他合作,帮他整理。可是高玉宝出了书,却不写上合作者的姓名,全部的功劳归自己一个人。太不公平了!如果说周扒皮学鸡叫骗了几个长工,那么高玉宝就是骗了全国的读者。这本书,印了500多万册,还出了外文版,那就是还欺骗了外国读者。”掌声,还是热烈的掌声。这时,老师说话了:“同学们,陈作家从中国来,时差还没有完全倒过来,我们欢送他回家休息,有什么问题以后可以再讨论。”陈唤星如获大赦,赶紧离开了学校。他觉得自己比半夜学鸡叫的周扒皮还狼狈。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19-12-9 18:54 编辑2332【有解】“半夜鸡叫”的故事都讲到美国小学生那里去了。这大概是真的,署名文章吗。这篇文章过去看到过,高玉宝去世又被翻腾出来贴在网上。陈作家应对美国小学生的回答有些尴尬。其实小朋友的问题还是有解的,不必自觉形秽。与异域的小朋友不仅有代沟还有国情差异,无怪乎小朋友们不理解,美国佬也不会理解,这得说给“中国通”来听还差不多,像赛珍珠那样的人物在理解上大概不会发生困难。不知道现在中国的小朋友是怎么个看法,可以肯定不会提出这么多的问题,有些他们是可以理解的,有些尤其是城市的孩子无从谈起,对鸡的习性一无所知。文章中的那位黑人小朋友家里养着鸡,知道天黑鸡不叫,天亮才叫。其实未必一贯如此,我这些年跟一群鸡作邻居,房后就是鸡舍,一年一拨,其中总有几只公鸡,天亮鸡鸣是规律,但半夜鸡叫还是有的。大概每年都发生过,夜半一两点钟就叫起来,我曾经的文章记录过,是不是被黄鼠狼骚扰了也未可知。此外鸡鸣有传染性,每天总会有带头的,这边唱起来,一会儿那边就应和了。周扒皮佯装鸡鸣,引起自家鸡的跟进,不是没有可能吧。那位小朋友不会对此做过测试。其二,黑更半夜,担心坏了庄稼。本人在乡下务农的时候,夏锄还是收麦子,或者是冬日的做土方工程,两点钟起身是常事,要知道东北天亮得早,起床后往地头去,一路黑漆漆,走到地头天就发亮了,耽误不了农活,地主可不傻。其三,不识字怎么能写书?高玉宝还是识些字的,入伍后继续扫盲,部队是大学校吗。而且是连写带画好几年才完成,他的手稿入藏“军事博物馆”部分手稿还在书中节录过。最终成书前得到专业人员的协助和加工书稿这是可想而知的事,作者本人也曾鸣谢过。至于共同署名,在五六十年代,还没有这个风气,包括末代皇帝的《我的前半生》也是编辑做了大量的协助工作。为他人做嫁衣裳,谈不上公平不公平。其实类似事至今还在发生,比如发生在那位年青的韩作家身上的,愿意呗。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33【喝茶】上午到房后邻居老张家喝茶。老张家也雇着长工,陪伴,先后换过三位,现在的这位二十多岁,一干好几年,三季种菜一季猫冬,平日做饭,俩人的饭,小伙学过厨子,眼见得他最近这半年人开始发胖。一个多月没见,小伙说刚跟着老张从海南岛玩了一圈回来,有点冷没下海。这多和谐呀,新社会新型的雇用关系,再无谁压迫谁的问题。我倒是觉得这周扒皮属于蠢地主,作为雇主和雇工,尤其是请的短工,玉宝只在他那干了一年,是盖房还是收割庄稼通常都要好吃好喝,喂饱了才能干出好活,这对雇主更合算。老张家的鸡笼空了,今年开春就没抓鸡崽。我问为什么,他说岁数大了嫌麻烦,一大群鸡不少吃呢。我说小伙子不是在吗,剁点鸡食累不着。老张说养活物太栓人,出去一天就得赶回来。开春时去了趟桂林回来就不养了。我就今年没听着鸡叫,觉得缺了点什么。屋里落座后我问起,今年又在这过冬了?老张说对,在这过的第12个冬天,你说多快呀,我孙子都上学了,小的也满地跑了。我问起周末家属还过来吗?天冷了,嫌这边冷,不过来了。等过节吧,过节肯定在我这过,可以放鞭炮呀。这二年这里过冬的人多了些,燃气取暖比过去的烧锅炉取暖要方便和暖和。东面的暖棚里也通着暖气,有鲜菜吃。猫冬都干点什么,打牌吗?不打了,就是几位串门聊聊天,再就是琢磨着吃点好的,我们今天中午到老赵家聚餐,我这有个六十斤的大冬瓜,一会把它宰了。今年一共就结了两个,都挺大,我留了籽,明年你也种点……。老张家的电视成天开着,睡觉才关上,觉得这屋里有人说话。屏幕上播出的是《遵义会议》,传记片。老张说现在对历史感兴趣,主要看这类的片子。我说起国庆前播过电视剧《伟大的转折》说的也是这段历史,比过去同题材的片子更丰富了,很多历史发生过的事件披露出来,不光是毛,领导集体的形象都有反映,挺好看的。现在这岁数了,老是戏说的历史没意思,看点真的。我喝了三杯茶,好像不是“铁观音”,红红的汤汁,莫不是“大红袍”。---2334【点火】在老张那喝茶前,我已经干了小半天活,然后一个義利产的果子面包下肚,叫渴,才到老张家来寻水喝。远亲不如近邻吗。深秋屋子就落了锁,里面冰凉,水盆内冻了一层薄冰,屋内又长长的一地太阳,可还是凉,干活活动了身板,身上发热,少坐一会儿行,长了冻手冻脚。屋外继续干活,拿起铁锹踩下去,地冻了,踩着费劲,来年开春再说吧。除了几株辣椒还挺立着,红辣椒还是红的,鸟不啄、虫不吃。瓜秧子上还有几个瓜蛋子,冻得邦邦硬,一个瓜被小兽啃去了一半。架子上还有,有完整的,冻瓜好吃吗,没有卖冻瓜的,摘下一个带回去,煮了尝尝看。垄上盘根错节,枯枝败叶都匍匐在地,现出了两个大洞,深深的,何种小兽盗出来的,不是耗子,耗子洞小。黄大仙?要是就好了。上房顶清扫树叶,每年西头那排大杨树,西风落叶飘飘洒洒,落到屋顶、院子,枯叶落尽后都要清扫一次,否则落叶塞满出水口,万一降水,屋顶积水多了,时间一长有可能阴湿穿透屋顶滴滴答答,防患于未然。顶上的落叶被风驱赶到旮旯处,翻动起来稀里哗啦从高处扬下去。地面的枯叶更多,自产的多,还有秋后的秫秸、地瓜秧、南瓜藤、鬼子姜杆,收秋时已然积了一大堆,风吹日晒干透了,一把火点了肥田。天干物燥,看好无风的天气,点火不会走了火。上周的一场雪,地里还留存大半,北郊比城里的气温低好几度。有雪在不会有燎原之势。点火,火苗子跳起两米多高,噼噼啪啪,草籽爆裂,退后再退后,烤得慌,这回是彻底暖和了。筢子搂起树叶划拉过来,烈火干柴,火苗子又重新腾起。今天起个大早,赶机场,七点半的航班,五点出家门,路上并不寂寞,机场高速车辆成了串。不急,慢点开,最外侧车道,半个小时就送达。晚出来半小时就对了。往回转,机场北线,见不到什么车,周日起早的少。一路开着车灯,到乡下时天才蒙蒙见亮。路上有冰、院里有雪,皑皑白雪让院子发亮。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35【考考你】一生经历多少事,忘掉的多,记住的少。未必是大事就能记住,也未必是小事就忘掉。六十年前的一顿饭可以记住,在哪里看的哪部儿童剧,小学一年级跟张三打架来着,谁吃亏了,鸡毛蒜皮。哪年加入的少先队、哪年的共青团员、入党时,是谁的介绍人。这算得大事吧,曾经心潮澎拜过吧,小心眼还是大胸怀,还都记得吗?年头记得住,月份就不一定,至于你的引路人,那时有政治生命一说,介绍人导引着人生的几步道路,该不会忘掉吧。这两天单位的“朋友圈”内,组织在进行统计工作,让老几位动了脑筋,好在就一项:在组织的人要填报自己的入党介绍人。不知为什么要做这个统计?档案中都有啊,查去吧,有人质疑多此一举。为什么单单仅此一项,不会是做智力测验吧。不会,组织不会开这个玩笑。听说明年退休人员移交地方管理,为此事先准备,但这似乎与介绍人没啥关系。没想明白,就不去想了。想想这两位介绍人是谁,网上填报。都是老人家了,18岁就可以加入组织,老党员们那都是半个世纪前的事。还真有记不住的。宁可不填,也不能错填,老张网上留言说实在记不起来了,请有关人员翻档案吧。老赵说:我1974年在江西崇仁县航阜公社 **生产队插队时入党,自从离开村子再没机会回去,记不住确切的名字,只记得介绍人姓袁,这么严肃的事,不能写错,麻烦组织帮我复印一下有关档案,要不以后再遇到这种事情又是个问题。真是年岁不饶人。好多事情都淡忘了,大脑的自然属性,不会将杂七杂八的全部记录在案。大事、要事其实也都在转化中,推陈出新,好多事情都已经翻页。再过若干年,老人家们会丢弃更多的记忆,没辙。不错,我们小组这十多位脑子还好使,网上填报“接龙”一天工夫汇齐了十四位。多数按要求填写。介绍人应该都是两位吧,五位同事记住了其中的一位,忘掉了另一半。我第一时间想起了两位我的介绍人:老王和老蔡,老王不会有错,曾经与我长谈过几次,第二位记得是老蔡,有九成的把握,老蔡已故去多年。要查证还是要以个人的档案记录为准。记忆出错的情况常见,白纸黑字有根有据。组织上也回馈了,实在记不住的也可以不填报。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36【留白】乘坐16路公交车,前排就坐一览无余,路经师大南门,路面上斑斑点点跟撒了石灰水似的,当然不是,是头顶上的乌鸦所为,黑漆漆的小个子,产出是白的,遗撒的哪哪都是,人行便道、慢车道、快车道。停在树下的车子倒霉了,都花了,泊车时间长的,黑车成白车。城管、环卫拿它都没办法。轰又轰不走,再说动物福利一出,它们也是生物链上的一环,保护对象。在咱们的国度,乌鸦可不是讨喜的鸟类,人不喜欢它,它照来,喜欢与人共存。而且这个种群相对属于智慧的一种,要不怎么越来越兴旺呢,适应力强,环境破坏,大多鸟类都不见了踪影,城市三大飞鸟中,它比喜鹊、麻雀的家族兴旺。傍晚时分曾见到过它们遮天蔽日的身影迁徙城区,让路旁的大杨树都披上一身的“黑衣”。师大南门外花花嗒嗒,往北转过来这边路宽,铁狮子坟站,路边,连着路中央都留白。行道树身量有限,快车道的上方通透,路中央按说遗撒不到,但也不能幸免,是过往的轮胎碾压拖带,把印记带出老远,日复一日马路都花了。要一直持续到开春之后,天暖和,乌鸦们也就不跑“通勤”了。动物和人一样都趋利避害。白日里见不着它们,天黑了,它们跟人一样还家。白日里在外打食,六环外野地不少,果园、菜地、庄稼地,土里刨食。晚间回归,幸亏它们不占用地面道路,空间走廊,避开楼宇,飞至市中区,就在行道树上栖息,站在高枝上,一片片的。天黑下来,万家灯火,人睡人的,鸦睡鸦的。城市就是个大火炉子,越大的城市愈发热力四射。楼体排放的热气,街道车辆散发的热气裹挟着形成一股股的暖流,大北京每日近千万台机动车跑在路上,无数的排气孔喷吐着热气,上百吨的废气飘散空中。干道车多的路段营造出局地小气候,温暖着冬日的寒鸦。哪条街哪条路温暖,人不知道,乌鸦知道,哪里暖和往哪扎堆。人过留名,鸦过留白。城里许许多多的街道都是乌鸦的暖巢,看看地面就明了。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37【留红】 动物园南门进来往西拐,一小片的梧桐林还算枝繁叶茂,叶片已经冻了,还挂在树枝上不肯离去,欠着一场大风,这两日的风不够大,刮去了雾霾,还刮不去梧桐的枯叶。西面水禽湖的背风处结上薄冰,鸭子立在冰上,天鹅浮在水面,冰面经不住它的份量,水禽安顿了许多,不再吵吵嚷嚷。这季节拍鸟的人少见了。转过来这边有位拍手,对着柿子林。柿子林也静下来,秋日满树火红的果实,现在零零碎碎所剩无几,这株三个五个,那株秃光光,柿子被鸟雀们吞噬得差不多了。拍手在拍那对喜鹊,贪吃的喜鹊认真对着柿子发力。想吃趁早,再过上一周,大概枝头就不会剩下什么。。白石小桥上落着几只乌鸦,人靠近,它不躲避,桥上下来人,往南走,呼啦啦,几只腾起尾随人后,忽上忽下,大嗓门喊起来。那人加快脚步,大有逃遁的样子,还挥着手,驱赶着身后的不祥之物。乌鸦不进柿子林,上面还有的吃呢,它追随人。得到过人的施舍,水禽湖里的禽鸟都被喂熟了,这乌鸦混迹其间没少抢吃抢喝。树顶上红彤彤的柿子不及游人手中的肉肠薯片可口。我上桥往北走,行道树枝上的栖着只大脑壳的乌鸦,近在咫尺,歪着脑袋盯过来,亮晶晶的小眼睛。动物园里的这些个土著见人不躲还往前凑。我没食可喂,园子里的规矩不得投喂动物,新近的工程措施大多隔绝了人兽(禽)接触,就是想喂食也轮不到这乌鸦。我盯着它看,它还是个“奔儿头”。我想起则童谣“奔儿头窝窝眼儿,吃饭挑大碗……。呼啦啦,扑棱着翅膀飞起来了,呱呱呱四处呼唤着同类。园子里乌鸦大概属于“留鸟”有地儿蹭饭,四季有饭吃,不必天天城里城外的跑来跑去,它们也是成帮结伙盘踞这里,经常看到它们结伙打架,和喜鹊,以大欺小,乌鸦的势力大。它们同类间也有战事,想是跟外来户的地盘、饭碗之争,谁胜了谁输了,哪一拨又占园为王,路人不会知晓,天下乌鸦一般黑,不辨彼此。打鸟人不去追踪这个群体,国外的鸟类科学家有研究乌鸦的,在电视片中看到过。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38【诗】古时的读书人曾雅过,之乎者也引经据典,所谓“不读诗无以言”。是献国策、治外交、对簿公堂以至家长里短,腹中没有诗书让人家给骂了都不知道。四书五经、琴棋书画,知识阶层的配备。唐诗宋词流芳百世,清一朝帝王们成千上万的诗篇留下来。作诗吟唱,现今老祖宗的那些好玩意后继乏人。新一代倡导新诗,几十年下来,新诗并未成气候,曾经的一个阶段,写诗的比读诗的多。不是“文青”过的人,记不住几位现代诗人,名气大的是两位暴毙的诗人,那也不是因为诗人的诗作,他们的诗作今天还有多少读者?此一时彼一时,意境、诗韵俱佳的才有望传代,今不如昔。 科技昌明,人间烟火,学子们都是致用之学,诗词歌赋能与其并行不悖吗,能成就饭碗的才有几人。还有多少人去读新诗。只在少为人知的小圈子里转悠,你唱我和。过去发行过《诗刊》杂志,不知还在不在。这两年电视节目中的诗词大赛,吟诵的都是古诗,令年青人重拾经典,为古韵所征服。读诗是童子功,作诗的多愁善感,这得有氛围的养成。我们这代人,发蒙读诗的很少,只在课本上背了若干首,每册课本中总会有几首,现在回想读出了美好,也体会了背诵的苦恼,小学六年不过几十首的记忆,现在依然能记住大半,可这几十首不足以培养出诗情画意。没有老师的循循善诱,没有课外班的补习提高,没有压力也没动力。读诗还是不如去看小说过瘾。读书涉及的内容,培养出兴趣往往有时限的,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该读的年龄没有去读或者是没的读,错过了就错过了。这么些年没有兴趣去读新诗,老诗吗翻翻蛮有味道,可里面不少古言古语的,文言古意,浅尝辄止吧。 新生代,孙辈的这拨人,又迎来发蒙读诗的时代。常见到长着,幼儿的父母、祖辈絮絮叨叨地诵读着古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说话刚刚利落,就被循循善诱地灌输,家长不怕啰嗦,十次八次地复述,不厌其烦纠正,孩子背下一首,他能比孩子还高兴。相信开卷有益,自己没养成的希望在孩子身上实现。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39【学诗歌】现在城市的孩子幸福,如果孩子喜欢读书上进的话,想学什么都有,琴棋书画十八般武艺。从家长的角度看,技不压身,而且“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过来人无不感同身受。现在不光说说,而且还身体力行,把幼儿教育置于重中之重,独子承担的期望值太高,无人去分担。我们的儿女为“国策”下第一代独子,但他们的父母是在粗放中成长,惯性使然,有心却无力对待自己的子女,没有那么多育儿理论,也没有那么多的培训班可上,至少在小学阶段,课业负担谈不上多重,还可以从图书馆借书来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烦恼,我们的下一代也为人父母了,他们似乎新添了恐慌症“怕输在起跑线上”,胎教育儿,幼儿就开始了早慧的开发,知识的灌输,大中城市面向幼儿少年的各种培训班星罗棋布。家长和孩子奔跑在各个班之间“不在培训班,就在前往培训班的路上。”与隔代人相比,我们有一个轻松的少年时代,由此这代人学问差些就是应得应份的。现在看来,脑子最好使的青少年时期,还是多学习有益于人生,事半功倍。老而再学,意义大不一样。-近日见王同学在朋友圈中发布信息,创立了《小朋友学诗歌网站》网上开班,手机点击就可进入。别开生面,致力于诗歌的学习推广,着眼青少年。其文摘录如下:
《小朋友学诗歌》(cmqxysg.com)今天开始试运行,请大家光临浏览,多多指导。本站“胎教与学语、幼儿园、小学较低年级、小学较高年级、初中、高中”6 个栏目,以及首页右下角的“视频”栏目,目前都以书稿暂时代替。未来该 7个栏目都将视频化。《小朋友学诗歌》目前处于“边建设、边运行”阶段,很多内容还在不断填充中,预期2020年春节前后大体填充完毕。
《小朋友学诗歌》电脑端和手机端同步运行。手机端的屏幕面积小,首页展示内容不多。全部内容导航,可点击屏幕右上角“登陆/注册”旁边的那3条横线,即可展现。-王同学退而不休,人生再创业,栽培少年功德无量。网站试运营,文字篇先行一步,预祝日臻完善,桃李天下! (附件如后)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19-12-14 20:43 编辑《小朋友学诗歌》网站介绍
发布时间:2019-12-04
《小朋友学诗歌》 (cmqxysg.com)是目前我国唯一的教育“诗歌知识 0 基础”的少年儿童学习写作格律诗歌的趣学教材。《小朋友学诗歌》以“诗歌规则”为中心,把少年儿童分为“胎教与学语、幼儿园、小学较低年级、小学较高年级、初中、高中”6 个学龄段,分别讲授。《小朋友学诗歌》的目的,是使少年儿童可以自己写作“规则合格”的诗歌。对中学生来说,可以自己写作“规则合格”的格律诗。《小朋友学诗歌》选用了大量的例诗,其中以先贤经典作品为主。除此之外,尽量多选用当代未名作品。未名作品中,我们的原创作品(春天文创)比重较大。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前言:和同学们说说写诗歌
诗歌,大家要会读、能体会。可是,如果能自己写诗歌,那不是更好吗? 特别是,有一类大家都喜爱的诗歌,也就是常见的例如七绝、蝶恋花等等,称为格律诗歌,也称为近体诗歌。同学们如果能自己学着写,那可有趣啦。 写诗歌,也和画画、打乒乓球、炒菜一样。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诗歌作者,真的挺难的。可是要想入门,学会写诗,哪怕是学写那些规矩很多的格律诗歌,其实并不难。只要咱们会汉语拼音,就可以了。 一个优秀的诗人,需要懂得很多诗歌知识,比如修辞、意境、诗歌史……可咱们是初学,就不必学那么多。仅仅学习诗歌的规则,就可以写出合格的诗歌。 最简单的道理就是:王大鹏、或者林晓娜同学如果会按照乒乓球的规则打球。那么他们的球艺虽然不如乒乓球奥运冠军,但是谁也不能说,他们不会打乒乓球。 所以我们的课程,对诗歌的其他方面都不讲,而是专讲诗歌的规则。特别是,主要讲限制最严的格律诗歌的规则,从而使大家“懂得诗歌规则、会写合格诗歌”。 格律诗歌的规则,人们称为“格律”。 但是特别要说清楚,诗歌规则和乒乓球规则有一个重大的不同。乒乓球规则,那是必须严格遵守,一丝一毫也不能违反的。比如说,发球必须抛球。你不抛球,裁判肯定判你输。诗歌规则可不是这样,只要基本遵守就可以。哪怕是规则最多、限制最严的格律诗歌,也是这样。你写一首格律诗歌,比方说,写一首《如梦令》。其中有个句子你特别喜爱,真的觉得改无可改,可惜偏偏不符合格律。怎么办呢?没关系,不符合就不符合吧,也许大家还为你这个句子叫好呢。用古人的话说,就是“不因辞害意”。 当然,在格律诗歌已经千锤百炼的今天,“违反格律”毕竟应该只是偶然的。我们写格律诗,还是尽量遵守格律才好。 好的,上课铃响了。咱们言归正传,上课。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40【落雪】城里人盼着下雪。除了脚底湿滑没有大碍,上班的人留神就是,好多年了没听说下雪封路的事情,那点雪花打湿了路面,大都市车水马龙容不得地面结冰,在轮胎碾压下化作水汽飘散。前日预报今天的降水为中到大雪,局地暴雪。昨日 24时预报,夜半1时起降,持续到今日午后13时。好生期盼。天亮时见着雪了,仅仅点染了草地,斑斑驳驳。雪花还在飘着,不紧不慢,远未达中雪的量级。窗前的塔松苍绿,梧桐焦黄,得下午,要是落雪不停歇的话才能披上白大氅。下雪湿润了空气,寒冷抑制病毒的流行,可没能清新空气,仍然为中度污染的空气。更大些,遮天蔽日雪片大如席那种,遮蔽沟沟坎坎,让树、让车、草地、路面都变身银白,哪怕一天半天的也好。孩子们乐呵,可以打雪仗了,许多少年还没打过雪仗堆过雪人呢。成年人呢,万千的拍手被落雪召唤了去。上一场京城小雪,一幅照片刷屏:紫禁城筒子河边扬起一片镜头,对着灰白相间的城垣角楼。片子的题记为:这里不缺摄影师,缺的是雪。人多雪少。乡下人更是祈盼落雪。瑞雪兆丰年,冬小麦被盖上厚厚的“被子”开春地里的墒情看好。北方大地春雨贵如油,要是冬旱加上春旱,靠天吃饭的农人就不好办了。京郊还有多少水浇地,南水北调的水用得起?深井提灌,耗电烧油,种粮的挣钱难。没人跪拜龙王爷保佑,指望老天开恩呢。在农人眼里,飘落的雪花就是来年麦子和白面,多多益善。京郊已没有多少麦地了,菜地不少进了大棚,还有果园,桃子、苹果、葡萄。土里刨食的农家还在,老人们盼雪、求雨的情怀就在。多少农村已经沦陷,青年人进城打工,留下老人在支撑着这片土地。他们的儿子,八零后九零后已经没有这种情怀。进城打工的一代人,断了与土地的联系。下不下雪与我何干。 雪没待住,小雪的量级,中午天没放晴雪不飘了,失望,连小草还没埋没。午后,走在外面道路已经干爽。大雪落到了哪里,北面的山里,能给雪场增了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