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tou 发表于 2020-1-5 22:23:49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66【听书】连续这么多年跑图书馆,还书再借书,只要是不长期离京,还了不借,跑这一趟觉着亏得慌。借的多才能看的多,要对得起来来往往搭进去的工夫,借三本总能看两本吧。这次把书还上,没借,遵医嘱了。看闲书主要是娱乐。现在的学生不大看闲书,课业负担太重,自我们下辈人开始,就不大看小说了,人生乐趣少了一大块,改玩游戏机,不少沉迷其中的。儿女辈的现在都长大成人,可以回顾人生了。游戏机挤掉了文学作品的阅读,得失评价,悔不悔呢?你要是现在干上了电玩这个行当,那当年的痴迷都寓教于乐了。但有几个干这个的。孙辈来得早的现在都上学识字了,好像也不大看闲书,家长给报了这班那班,小小年纪戴上眼镜的不少。少年不看书,长大了再看,让文学的滋养推迟若干年。不怕过了季吗。少年脑瓜最好使的阶段,吸纳能力强,成长更需要营养的补充。老年人读书的不少,有阅读习惯的,现在可以随心所欲了,想看啥就看啥。过去为稻粱谋,现在有了闲暇,想看书的,身边的各级图书馆不少,免费、就近借着看,方便。不足之处是老人家们的眼睛多多少少都有些问题,这跟人的肌肉、脑力退化是同步的。可以听书啊,有声读物网上下载,有收费的和免费的,品种繁多,总会有一款适合自己。我们自小就听话匣子,小说连播听过几部,寒暑假中,断断续续的到八九十年代评书连播的黄金期,广播、电视里都在播。居家赋闲之人才能跟听下来,那一拨我基本上都错过了。倒是退休后经常听中午的小说连播,都是听的半拉子。近来每天中午播出的是《天津大码头》和《三侠五义》伴着午餐,物质与精神的会餐。现在的网络有声小说就方便太多了。不受时间限制,想听多长时间都行,自己掌握,弹指一挥间。而且可以听个完完整整,有头有尾。眼睛不好就少看书,我开始听书。手机上留存下来听书网站《468篇听书集锦》,中外名著,还是老版本的多,其中多数都没阅读过。也有些新书,当代人的,新书跟新人似的汹涌澎湃地到来。

tiantou 发表于 2020-1-7 08:21:00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67【踏雪】在城里,再大的雪也埋不住房,莽莽苍苍银白世界要往郊野,少人烟的地方去看,北面的雪场,有那么点意思,我有十多年不去了,也不想去,胳膊腿禁不住碰撞。听说现在六十岁以上的老者进入这种地界还要签署免责条款,否则想掏钱雪上娱乐还不成了。一早撩开窗帘,满眼亮色,比上一场雪要大,银装素裹,地面、草棵、枝头,是那种粘性大的湿雪,牢牢地吸附在能攀援的物体上,高高的塔松披上白大氅,梧桐树的残叶托举着像是一朵朵肥硕的大棉桃。没有水面,但像是雾凇,枯枝败叶都被点化成朦胧的素装。早起的鸟儿,一群麻雀飞过来,在枝头跳跃,一片嫣红海棠树,被白雾笼罩着,蹬踏啄食那瘦瘦的果实,窸窸窣窣坠落着雪雾,腾起白烟。将视线放低,再放低。躲开楼宇,只收入这洁净的世界,自欺欺人也好,短短的瞬间也好,难得一见,此时此刻见到了。走出家门。小区内已经扫出一条雪路,一寸厚的小雪。雪后寒,一点都不寒,太阳要出来了,雪在融化,大团的雪片从枝头噗噗坠地,落在肩头。小心地滑,老年人不宜出行,跌倒麻烦,还好地面没有冻住,街面撒过融雪剂,汪着雪水,绕着走。其实要是天亮即起,挥起扫把,不要许多人,只要小区内的保安,趁着落雪没有被踩实,予以清除,远比后来融雪剂效果要好得多,不多的降雪推到草地上等于浇了遍水,有了化学成分在里面,杀伤力,于植物、于轮胎且污染地下水,最终进入人腹。不落雪的城市,一代人下来,已经不会扫雪了。据说东北城市人自扫门前雪的好传统还在。往医院去拿药,中午回来,北土城下车。半天的工夫,雪已融去大半,路边的柏树墙上还有残留,抓起成团,雪是热的,挥手扔了出去。第二个雪团、第三个雪团,雪团冻手,胳膊酸痛,见好就收吧。街边的宏状元粥店。雪天去喝热粥。落座点餐,比腊八那天人少多了,地面湿滑,能不出来就在家对付了。斜对面两位熟人,老张俩口吗 ,过去打个招呼。还认识吗?见对方愣神,我提示,前年,不,大前年咱们一道游走东非大裂谷来着,忘了?想起来了,老田老田。这天怎么出来了,出来看雪景?

tiantou 发表于 2020-1-7 08:28:41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tiantou 发表于 2020-1-7 22:47:53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68 【雪后】雪后不寒。一早穿行马甸公园,积雪不少,草地上斑斑驳驳,当日气温零度上下,一早看手机上的天气预报,时时温度为零度,奇怪的是标出了“龙卷风”三个大字。北京怎么会有这种天象呢?以往报过吗?出门在外时不见什么风,也不会在“风暴眼”当中吧,怀疑它是误报。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公园的甬道上还留着不少雪,喷泉南侧的主道上只扫出一米多宽的干净路,上班的人流收窄,排上了队。这公园内大概是不允许撒融雪剂。可这园林工人还是懒了些,雪后三十多个小时路面还没清干净。昨天晚间广播里报道积水潭医院雪后接收了80多位摔伤的,全市的医院呢?扫雪这事,没个组织,城市管理部门对这种公地上的积雪清除也没有要求,等着太阳融化呢,今个阴天。代价是骨科门诊增加。年轻人是摔摔结实,但没摔好的就致伤致残了。才多大点雪呀。我一步一个脚印,踩踏出久违的感觉,吱嘎吱嘎声音悦耳一路绽放。坐公交车去看电影。好长时间没去了。周二的公益电影,今天上午图书馆和文化馆都放。什么名字不知道。按说这种文化场合,该给市民以方便,每周的电影在网上发布。没有,网上查不到,文化馆是贴在门前的柱子上,图书馆在周二时打在门前的电子屏上,一月一预报。我这快两个月没过来了不知新年的预告。没关系,两处同时放,二选一。图书馆前的大屏幕打出“设备修理 本周电影停映”周二前修理不成吗?一周一场电影都承担不下来?我这不常来的已然碰上第三次了。继续西行,仰头看文化馆的电影预告,它这里是“三个月早知道”每季度张贴一次影讯。前两年也是一周一场,后来改成双周上映,算不算偷工减料?还好,今天有电影,没白跑。两周后呢?放映片名栏下标注“本周公益电影停演”这边更过份,两周一次还给减掉一次。半月后那场是1月21日,离春节还有四天呢,职场大多年三十下午才放假。它这先就歇了。当日电影《一路绽放》当下商场拼杀争夺的故事。同是职场,这边茶水报纸聊大天。

tiantou 发表于 2020-1-9 22:53:13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71【虚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老话也不宜一概而论。据说人的接受能力有不同,对外来的信息的吸纳有的通过阅读效果好,所谓过目不忘。有的人以听讲见长,看书可能看个稀里糊涂,但要是由老师讲上一遍,同样的内容则吸收掌握的就多一些。大多数人都乐意听故事,打小的习惯,如果家人或是赶上好的老师启蒙。好多故事都是儿童少年时听来的,也有看来的,这看来的还多是影视作品类,幻灯、电视、电影、戏剧,早期书的作用要小得多,记下来的也就不多。书要到中年级以后才逐步丰富起来,识字多了,有了阅读能力。成年后,知识的习得还主要是看和听。教科书可以读,要是老师再给讲一遍呢,好老师可以将乏味的书本讲得活灵活现,看着书本打瞌睡,听讲却可能兴趣盎然,看一遍再听一遍印象就深刻了。有课业负担者,学知识如此。老人家们则为另一个境界,活到老学到老,学而致用的功利心差多了,主要图的是开心,驱赶寂寞。故事是另一个世界,往往是我们陌生的,就是面对同样的对象,个体会有大相径庭的体会和述说。通过看,包括阅读。通过听,包括听书来丰富自己。 看过的书也不妨再听一遍。留存《468篇听书集锦》在手机中,上个月我首先听的是《我与地坛》。一天一小时,连续听了好几天。 这书三十年前看过的,书还在架子上,当初买这本书,一是作者史铁生,之前看过他的多部作品,写他的插队、街道小工厂的故事。二是落笔地坛,我也曾比邻居住过好几年,八十年代,地坛也是我常去的公园,各个角落都走到过。想看看他人的感觉。看下来只记住了满园的凄凉,残疾人眼中的悲凉。这么多年过去了,重读二次的机会不多。作者的两外两部书束之高阁好多年,一直还没去读。但听一遍,再感觉一下。心境不一样了闭上眼睛倾听。朗诵者李野默,声情并茂,比个人阅读更易受到感染。再次感动了。那个荒凉的大园子,还有作者和母亲。我想起了母亲,母亲那时还在。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0 21:47:01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72【生 死】半月前,我开始听第二部小说《蛙》。作者莫言,据说他主要因此书而获诺奖。但国人熟知他的“红高粱”系列。我是八十年代中期读到的,不久文字拍成电影,国际上拿奖,名声大噪,本世纪电视剧出来,没再看。国人在看红高粱电视剧的时候作者写出了《蛙》,继续他的山东高密东北乡的故事。书中日本鬼子开头,日人的二代串联始终,故事内容讲述家乡50年的生育史。贯穿全书的是主人公的姑姑,一位尽职的产科大夫和计生干部。隔行如隔山。莫言把握乡土题材作品颇有功力,离土不离乡,扎根在家乡的沃土上不懈地耕耘和产出。这是城里人陌生的地域,讲彼地彼时陌生的故事,足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半个世纪,当代的生育史之一斑。人类繁衍生息传宗接代,进入文明史阶段后就不再仅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国家机器的介入。有史可查春秋战国时期早生多生成为政权下力推进的国策以强国卫邦。世人多子多福的意识世代递延。人口的繁衍始终也是这块土地的沉重负担,当负载难当又与灾害叠加之时,动乱就不可避免。及至近代,人们终于使用技术手段于人口控制。遏制住人口暴增的趋势。贯彻基本国策之艰辛,不是计生行当的人,城市里的人哪里能知道。我们这代城市人并无多少阻力就接受了这一制度性安排。农村呢,亏得有“姑姑”“小狮子”们的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上万的新生儿被迎接到这个世界,通过姑姑的这双手,同时扼杀在发生,两千多生命,姑姑晚年在忏悔。她其实没有错,这个行当的人没有错。政策有错吗?人可以对幼小选择生与死,现在依然大行其道。放开二孩,依然是在控制人口。好在现在由于经济的动因,更多的人选择了少子。农村地区自觉的少生真是社会的大幸,由此,少了许许多多的被迫和不情愿。人口红利的缺失,以人口质量来获取红利是未来的出路。 刚刚跨入20年代的门槛,有关部门宣布:中国长江又一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白鲟”被宣布灭绝。据说白鲟体型硕大,成鱼可长达七八米,长到上万斤,被称为“中国淡水鱼之王”。谁又见了?不曾谋面,已成永诀。四万万五千万人口时,陆上动物大量灭绝,如今十四万万人口,水中的大型鱼类相继消失,哪还有它们的容身之地。人口还要增长吗?如果照着六十年代中期“地瓜孩儿”一代的增长速度,恐怕今天连蛙们都要被列入濒危物种了。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1 11:56:44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73【魔幻】蛙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物种,两栖的。现在城里难得一见了,早年我刚搬到这里时,还能听到蛙鸣,离着小月河水系不远,眼前元大都遗址公园绿地草木森严,虫鸟栖身。再早点我们这个小区动工时,地基下挖出一头活泛的百年老龟,港商视若至宝,大吉大利,出土老龟成了新闻,还上了当时的北京晚报,有图有文,数年后谁想到我会迁居这里,见到楼座前一只磨盘大小绿莹莹的石龟,物业人员提及这镇宅之宝的奇事,我才蓦然想起。这里的土著曾经蛮丰富的。又是好些年,北向的一脉绿地看不到了,长起两排楼,邻人见稀,尚能见到喜鹊、麻雀的身影。蛙鸣听不到了,至少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我没听到蛙鸣,大约小朋友们没有往楼区的水道内播撒小蝌蚪吧。雨天,多大的降雨也是单调的。 小说《蛙》实际说的是“娃”。娃们未育成时就走掉了。这一则故事绝非凭空捏造。作家写作除了科幻类作品,大多是记录个人的人生经历,虚虚实实,根底上还是写实的多。据悉作者的姑姑长期从事基层医院的产科工作,并给作者讲述过老家那些年的生生死死。被作者跃然纸上,揭开农地上那活生生的一角。想想前些年走过大江南北,列车驶过农地、村落,院墙上闪现的大标语,宣传基本国策的,不乏血光之色。事实永远比你所能看到所能想象到的要丰富。死亦是悲吗,有时是解脱,有时是让渡,新陈代谢。蛙们产下数以万计的小蝌蚪最终成活几个,生命的残杀和灭失。农人播下的种子,间苗是必须的,为壮者更壮。选择是为活着的活得更好。人是理智的动物,进化得自觉做出选择。扼杀有罪过在里面,想想也是为了减少更大的扼杀而不得以而为之。人绕不过去。让皮肉受苦,让灵魂去忏悔。作者设计了魔幻的场景。主人公被无数的蝌蚪、青蛙所追逐撕咬,陷入蛙族围困之中,逃啊,惊恐万状,身心俱疲,逃不出的恐惧和折磨。现实何曾有,在梦境中可以实现。作者是清醒的 。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2 15:47:38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74【磨刀】出来小区门口,见着位磨刀师傅,真是少见,好几年没见着。师傅看上去五六十岁,过去觉得操持这行当的多是老头,现在见着这位比我要年轻,想想实在是我们老了的缘故。师傅穿着还算整齐,只是那套手中的家什,破旧得苍老。 木头架子上卧着磨刀石,点上水前后拉起来。架子上还挂着一捆烂布,被磨刀水染成昏黄色。问一句:“磨把刀多少钱?” “三十。”我说我好多年没磨刀了,还是几块钱时磨过的。“再过两年三十都不够了。”“忙着。”我寒暄两句往外走。边走边想,过去磨刀师傅有吹喇叭的,呱嗒铁片子带吆喝的,还是住胡同的时候,一毛钱磨把刀。我在这边楼上还听到过“李玉和”式的吆喝“磨剪子嘞—戗菜刀--”这师傅怎么无声无息的,也没听他呱嗒板儿,一摞长方形的铁片子。回来我得问问他。采购转回来,师傅还在那,板上撂着两把刀,手头的那把正在磨着,调过来看看刀锋,很满意地在破布上擦拭着。我发问,你这怎么也不吆喝呀?也没那种响器。我比划着,想不起那响器的名称。“有啊”,师傅伸手在架子上抄起那家伙还呱嗒了两声。“现在我吆喝也听不见,冬天都关着门窗,还双层玻璃……。”我又问多长时间能过来一趟?“半个月吧。”能碰上你不容易,我说我那把王麻子菜刀都用了快四十年了,光切菜,切菜挺快的,切肉差点。不过现在买的都是切好的,刀省了。我那把刀其实也该磨磨了。刀快了切手也快。下回吧,下回再碰上。我又问,没见你这有砂轮呀,新刀开刃怎么办?“砂轮不好,刃打坏了。我这是老法子,戗。”刀的主人过来付钱拿刀。师傅说“别用刀刃去刮菜板”怎么刀还不能刮菜板?什么道理。我过去常见我姥姥剁完肉后刮菜板,一是要刮去肉屑,二是也为了清洗干净。饭馆的大师傅也不刮吗?少不了吧,也许他们用刀背刮。或者刀刃钝了再磨就是。我说怕刀刃钝了,那用刀剁骨头怎么办呢? “那得是专用的砍刀,像这几把菜刀,切肉行,砍骨头刃就完了”不能用刀刮菜板。这生活里处处有窍门。窍门就还不是常识。。。 2375【买卖】转一圈买米。嫌包装都太大,多走了两家,最小的包装是5公斤的。小家小户,吃不了多少,买熟食的时候多。生米煮成熟饭的时候少,买回一大包,吃着吃着就吃出飞虫来。近的这几家也都不卖散装的。转向最后一家, 南面路东的这家,我管它叫俄罗斯商店,橱窗内总摆着几小筐俄罗斯糖果,花花绿绿,里面卖些食品杂货。多次路过,好像从来就没进来过。往南走,快走到头都见着联通门市部了,走过了,倒回来,没看到那堆糖果,抬头看店铺的招牌,是这家,陈列着红彤彤的大苹果,甘肃特产,原来摆放糖果的地方铺上了一本本的图书,立着广告“新到学生用书”。门楣之上还有广告“新鲜蔬菜……”这还有卖菜的,也可以买点。推门进去,迎门处瓶瓶罐罐酱油醋辣椒酱水果罐头鱼子酱,都是瓶装的。里面店堂不大,约半间的铺面都陈列着图书,面向儿童少年的。这叫什么店呀,文不文武不武的。掌柜的放下手机打招呼。我一眼见着架子上的大米,还是2.5公斤的小包装。多少钱?我问。“五常大米60元,九折优惠。”还带打折的,人家打折都写在价签上,你这张口就来。“我们老板授权了,要不不好卖呀。”我问,你这真的假的,全国都卖五常大米,五常才多大地儿呀。“我们老板是绥芬河的,在俄罗斯那边做买卖,东北那边关系多。”嘚,来一袋吧。反正上当也上不了哪去。我又问你这门上贴着有新鲜蔬菜,怎么没见?“前一段卖过,不好卖,现在不进了。”我又问那些俄罗斯糖果怎么都不见了?“糖果卖的挺好的,卖完了就没再进,现在要改经营图书了,俄罗斯产品打折出售,可能也不进了。”书好卖吗?“不行,有时一天一本都出不去,现在卖了十天才卖了十几本”看看都是些儿童绘本和小学生的学习参考资料。我说你卖学生用书不跟学校联手,你知道人家都需要什么?“说得也是啊,现在一天流水才一千多块,还不如过去卖日用品呢,每天这的租金就七八百,我这看摊的给我四千,管我吃住,没个五六千流水肯定赔,都不知老板咋想的。”“你这是今天第一单业务”我说行啊,我再买点什么成全你。还有什么俄罗斯产品。“这边鱼子酱 红烧牛肉、酸黄瓜,八折优惠。”招呼着这边看货。不会是过期产品吧?“绝对不会,你看,这瓶子上写着呢,到2021年,谁敢呀,查到了就罚你几万”。又添了一盒烧牛肉,一瓶酸黄瓜。中午土豆萝卜烧牛肉了。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3 09:58:14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76【2001】陪着家人去了趟牙科诊所。换了地方,早年诊所在西内大街租用的一家部队宾馆的临街铺面房,后来搬迁到西外,离着展览馆后湖不远,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底楼。一别多年,新址曲曲折折的,绕着小胡同才找到,比早先的位置差多了,要不是与这家的大夫稔熟,不会来到这处蹩脚的地方。推门进去,诊所比过去扩张了,早年这里两位大夫,带着两三位护士。现在护士都不止五位。早到了半小时,候着。接待台后面是诊所的装饰墙,挺大个的标识Logo,诊所还注册了商标,名字丰富了,土洋结合,Logo设计上冀大夫的名字,王大夫呢,王大夫大概起了个洋名字,杂糅其中。早年他们是合伙人诊所,冀诊治牙病,王专事镶牙,分工合作好多年。标识上的2001标明诊所的成立年份。想想我大概就是那个时段成为他们的第一批患者。说来他们的技术都不错,比魏公村的口腔医院要强,公立大医院有好大夫,但我每次赶上的都是实习大夫,笨手笨脚,当班的老医生只在最后完成前才上手找补几下。尤其效率差,洗牙一次要过来好几趟,二十多颗牙每次就给清理三到四颗,说是怕患者受不了。我说受得了,人家说那大夫也要休息一下。所以洗一次牙来好几趟,还有排队挂号的时间也不短,跑一趟就是半天。不知现在大医院是否还是这种治疗程序。洗过那次牙后,倒是干净了,可一颗颗陆续提前下岗,多米诺骨牌效应。这是2000年前后的事。自那之后我就告别了公立牙科。告别这一家也快十年了。诊室从一间扩展到三间,增加了一位年长的大夫,几位都在忙碌着,带着口罩,从背影上大体能判断出彼此。一会儿,冀大夫下来手术台,摘下口罩,他头发斑白了,口音没变,那有神的眼睛还是明亮的。我打招呼。冀大夫说“你可是瘦了,原来是圆脸啊。”我说瘦也瘦的不多,主要是见老,快十年了吧,还是在西直门内时在你这看牙。说着,王大夫也忙完了。我说王大夫可是胖了好几圈,这七八年。王说“胖了有三十斤”王大夫倒是不见老,可早年那苗条的身形消失掉了。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4 19:40:57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77【换货】年前海航的金鹏网发来提示短信:


……在过去的23个月内,您的会员帐户没有任何账户活动记录,账户中剩余的19269消费积分将在北京时间2020-01-10过期。
您可以通过“我的账户”查看您的账户详情。在消费积分到期前,您可通过“获取积分”或“消费积分”的方式以延长消费积分的有效期,避免账户中的积分失效。

有两年时间没有乘坐海航的航班。航空公司的提示应该是准确的。我成为航空公司的会员是在退休前后的事情,因为常飞北京--海口这条线,上班期间一年飞个十次八次,还参加过多次航班上的慈善拍卖活动,但从未得手过。一次在机上办理了会员卡,普通会员。退休后明显的往返海岛的次数少了,我也就没有办法晋升什么银卡、金卡会员。飞海岛的航空公司多,成了会员粘性就大了些,只要时间合适、价格相当,优先海航。而且这条线路海航的航班多,时间合适,它的机型也新。作为对忠诚客户的对价就是实行消费积分的办法,各家航空公司都采用这种方法,大概是一元一分,例如买机票800元,就积分800。买打折票时候多,日积月累到两万、三万的积分就可以换到免费机票。记得海南机票是两万积分。过去也曾换到过一次两次。这次的一万九还差点,得再飞一趟才能凑够数。上金鹏网查询,新行情变化,至少是两万六积分起,飞海口的航班好的航次在三万以上。这差的就不是一点了。换票没戏,你可以在网上消费,有“网上商城”直接用积分购买商品。下拉菜单,林林总总,小的咖啡屋票券,红白葡萄酒,大的家用电器美容产品。好东西多了,看了也没用,量入为出,输入换货积分的区间,一万至两万积分的购物区,专注家用小电器,分值一万九上下的。每件商品都标注了分值和市场价格。最后选中一款“电饭煲”美的产品。蒸煮都可以自动控制点击完成,不会再有干锅烧糊之虞。其市场价格500元,相当于一万九千积分,二分之一张至海口的打折机票。总比白瞎了强。 2378【换号】这几日高速路乱象,怨声载道。去年报载取消省际高速公路收费站,都以为对于跑长途的人这是利好消息,少了一道收费站,少一道收费的卡子,少收钱,通行快。听上去挺好。转过年脚踏实地,跑路人才明白过味。一是过路费只升没降。二是过去明明白白地收费,驶出高速路口,使用电子收费,屏幕上打出金额。现在一下子没了显示,收多收少直接在“钱包”里扣掉,多少不知,要是往少了收,不会有意见,可过后的账单下来往往是往多了收,这不让人提心吊胆吗,司机们当然要鸣不平。市内交通也出乱象,不涉及收费,消费者不会有什么意见。市内原运通公司所属的几十路公交车辆从元旦开始换号了,只是换号没有变线,还是行驶老的线路。我经常坐的几路车,运通101、103、104、105、201,都变号了,尾号没变,首号都变了,101变921,103变603,105变305……。无规律可言,根本就记不住。尤其现在站牌子都资源共享,挂上一串,七七八八,远处过来车,必须现到站牌子前查找核对,眼睛扫描还要快,否则转眼车子就停在面前,上还是不上。你要是还等运通***,那真就等不来了。对于年轻人这几个数码好记,对于老者且得适应一阵子。北京运通公交线路统一调整路号,与原来的公交系统车辆合二为一,不再采用“运通***”作为路号。这种调整有利于乘车人的识别和换乘。原来的公交车辆的路号编码经常出现误导,尤其是不熟悉路线的外地人。同样的编号既有101路公交车,又有运通101公交车,跑的不是一条线。我常在西直门乘坐 运通105车,几次碰到误乘者,他们要上105车往天坛去,结果登上运通105给拉到了海洋馆,南辕北辙,耽误事。这两趟车都在西直门交汇,谁知道你运通不运通,小城市过来的人哪遇得上这么复杂的交通系统。运通,运不通。所以统一编号,从根本上解决误乘问题。再有过去两个公交系统,乘车卡有的还不能通用,刷运通的可能就刷不了原来公交系统的,现在也可以一并解决掉。真正的一卡通了。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4 19:42:51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4 21:46:57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80【感动】年底时一篇网文令人感动《两个人的同学聚会》“在涪陵有两位特别的老人召开一场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同学聚会,两位老人一位叫沈思恩年97岁,一位叫萧可容年99岁,两位都是快接近100岁的老人,在5月10日这一天,涪陵涪光中学初二班(42级)同学聚会召开,匆匆几十年,到2019年,全班留下来的只剩下这两位老人。”不是新闻,这是半年前的事,到了年终,又到了过年同学会的时节,被人发到网上流布。进入2020年了,老二位人生百年,愿他们继续前行、相伴,今年的5.10再见面,跟大家见面。 5月10日是老人们的特殊日子。猜想那一天是他们开学日,民国当地开学的日子不可考了,不会,五月入夏。或是他们毕业纪念日,五月江峡燠热,学校或有个长长的暑假,他们的毕业日也许是这一天。毕业了各奔东西,四处谋生,日本人没能进入川江,同学们会有几人上了前线,谁知道呢。知道的是许多年后,那一天成为学校这一级,1942级聚会的日子。哪一年就开始的?都退休之后吗,三十多年了,一年一度。 看两位老人的照片(见图),都还硬朗,不是种田老汉那种满面沧桑,腰板挺直,有说有笑。知识人,识文断字,民国时的中学生若是散落民间都是可以做“师爷”的 ,读了中学,或许还读了大学呢,不得知。有中学的同学可以聚,聚了多少年。或许他们也出走天下,但最终落叶归根,回归故里。涪陵的榨菜、川江的号子,伴着他们,同学一场难相忘,生活从来都是艰难的,终于活到一把年纪,得以享受太平生活,天伦之乐。别的,许许多多的都忘掉了,同学情谊不曾忘。几度夕阳,同学们逐渐凋零,连一桌都坐不满了。开席不成,喝茶品茗几分凄凉,老年是孤独的,我懂的人,懂我的人纷纷离去。几分骄傲,活着是硬道理,能走出来跟老友聚会谈心,过往几十年,念叨着同学、老师,老年间的事忘不掉,去跟谁说,有同学在。鸡和鸭说,有人在听,听不清也会意。老话说了几十年,去年说,今年还说,说不完的说。常说常新,老哥俩乐呵着。谁能理解,也就你我了。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4 21:50:23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6 13:44:50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6 14:52:53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6 14:59:10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6 15:01:55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81【硬菜】一年一度同学们又聚会。老人、老地方。头一个月就下发通知,让各班统计人数,在网上滚动播出,三三两两,十个八个,攒了五桌人,5.3班人最多报名11位。高凤藻老师出席,能请到老师实属难得,不愧为是体育老师。其实高老师大我们不多,掐指算来如果师范毕业就来任教,不过长我们七八岁。当时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老师高出我们一头半头,人高马大,都觉得他们是父母一代人。接下来几十年,师生的差距缩小,学生们也都退休多年白发苍苍的,师生把盏共叙,难分伯仲。但老师还就是老师,这辈子为学生的都是肃然起敬。 聚会前,网上预热,暖场子,讨论餐食,有人吵吵着要上硬菜,吃肉。大概不是真缺肉,起哄,。肉价回落了不是。都是居家过日子的主,会不会也在找打折优惠日呢,一定会有,一定也没有,生活有参差。最平等的日子是在我们的小学校,齐步向前走,至多分数上你高我低,没有一二三道杠,可都戴红领巾。中学生时我们也齐步走着,一直走向社会,天南地北内蒙草原、北大荒、云南红土地。越走越远了,终于分野。几十年劳作,再次重归一处的退休老人,养老金持有者。要说差别,最大的是身体,早夭的作别,出不来门的……。谁在网上发了视频“肉要多吃,尤其是老人要多吃。 ”医生说的、营养学家说的,老年人吸收障碍,皮下脂肪有增而肌肉衰减,长期素食老来皮包骨,微胖的体质易于提高生命质量,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多进食红肉吧,为嘛不吃呢。现在老年胖子看上去比中年胖子和少年胖子要少得多。我们这代人跟肉食相亲,怕是与早年生活拮据,胃缺肉年代有关,如今放开了吃又能吃多少?老来瘦不好,不禁熬啊。 东坡肘子换掉烤鸭,老陈说 烤鸭不实惠 。鲈鱼换下八宝鱼,是谁嫌八宝鱼个头不够大,哪有鲈鱼个大肉头硬菜非老猪莫属,这年头吃的、住的、行的都在长、除非岁数不长,但一切全无。还是长吧!六畜中猪老大,带头长,今年的餐标也要长,酒水自带,想喝的自带,喝成什么样都是自作自受啊。 附录: 菜单1500元/席(酒水在外) 冷盘 精美捌围碟 热菜 白灼海白虾清蒸鲈鱼东坡肘子鸽蛋烧海参香酥鸡豉汁蒸排骨杏鲍菇牛柳粒孜然羊排银杏铁棍山药清炒菜心 酸辣汤美点双辉扬州炒饭时令果盘 2382【喝茶】我到得够早,前三。小青到得最早,已端坐桌前。扬手打招呼,把我认成小关。我没那么年轻,而且还缺着一架眼镜呢。咱们同级不同班的,自报家门。小青那泡上红茶,开聊。发问,离开学校去了哪?我一说四十年,直到打哪退休的。说到此,小青说认识你们公司的吴总啊,没少斗争,商业还是政策性,我这里坚持着,世界通行的作法吗。有300亿的财政资金支撑,促进了该项业务的大发展 你们公司一直是大头。小青说老总,我说老师,经贸大学的老师。小青说认识啊,与庹老师、朱老师一块做过专题项目。双肩担,小青在研究室和基金办,两处办公室,多动嘴,少跑腿,虚虚实实,小青说农村这事除了国防和外交都涉及到了,一天得上五天班。农村真是一个广阔天地。过了十点钟,同班的伟明到了。还干着呢?我问,大约去年初还在他的职场邂逅。可不,要不干嘛去,老人都送走了,儿子还单着,孙子都耽误了,有点事做着,生活规律还丰富些。伟明这全是实的,要把经理的工作思路落实到方案中,做文案还要抓落实。这老二位真好,同学中的劳动模范,不是清华生,也在实践着“ 为共和国健康工作五十年”。都五十多年了。老鲜来了,继续喝茶。忙人, 双飞东京---北京,一月一轮换。那边有家人,这边年迈的父亲,两岸交流,尽责、行孝。我们都侍奉着往百岁去的老父亲,共同的话题。老人家还好,头脑清楚,身子骨尚键,就是吃嘛嘛不香了。哎,我家老父亲就这吃饭的乐趣还在,比你家老人家强。都伺候着,百岁可期。又是一年,才见郭主持。过去的一年带着老几位东西南北继续满世界逛着,前些年述说的“紧迫感”应该有所舒缓,行走的目标在一一实现。辞旧迎新之际又招呼着大家乐呵着。“你不是早早就出门了,这到的可不早。” “远呀,公交换地铁。”年年操办,为同学服务。老章来得晚,忙忙叨叨的样子,说是坐不住,一会儿得早点走。去年的新茶不知他收了几棵树,没能喝上老章的茶。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6 15:09:10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83【老师说】高老师到,老师从来都是话语的中心。在任课老师中,学生熟悉的多限于本班班主任和生活老师,再就是课任老师,唯有体育老师上下通透,要跟各年级的学生打交道,即便不教你这个班,但课间操、运动会、体育比赛都是体育老师主持。少年正是操场奔跑的年龄,兵乓球、篮球、足球,跳箱、跳马都是体育老师的长项,体育老师也是学生心目中最早的体育明星。印象深刻的是高老师的剪式跳高和精准投篮。这两个项目中,高老师、吉老师并驾齐驱常有一拼,一次运动会,跳高项目最后是二位一决高低,横杆上到一米七,比我个子高,忘了是谁胜出,吉老师身量瘦高跳俯卧式,图画吉通海老师体育出色现在想起突然觉得有些奇怪。学生没有不认识体育老师的,老师认识的学生更多些,各个班的。高老师说大体上印象深的是班里两头的学生,班干部,高老师向我打听班里的王同学、陈同学怎么没来,她俩都是“三道杠”再就是各班淘气的学生。现场点出好几个来,六二班的佩斯一个、鲜也算一个,淘的风格不一样。我们班呢,六一的,谁呀?我想了想,提出二位王姓同学。高老师准确地描述出前者的大个子大眼睛和另一位拖着鼻涕的“经常过河”,这后一位的特色我都忘掉了,老师抓得真准。对这些淘气的孩子,老师格外予以关照和不失时机地弹压。老师指着对面坐着的丽达说:她我也记得,丽达同学有一次拿到学校一个布玩偶,那时刚刚演过北影厂的电影《小铃铛》片子中用过的道具,跟同学那摇头晃脑比比划划的可爱模样……。 老师开场时祝辞并向大家通报年前育新校18位老师聚会,和同学们一样也都非常怀念那段育新的日子,在这里也转达各位老师向全体育新同学们祝贺新春,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举杯庆贺后,我问起老师们的情况,高老师说他们也有个微信群,常有联系,年龄大的吉通海 、王艺兵都八十了,王老师出门困难这次没来。吉老师一直在作画,他原来老艺专的与刘炳森他们一期,专攻版画,后来以水粉画为主,去年还出了本挂历呢。其他老师呢,肖老师俩口不错,又说了几位老师,名字生疏,我没记住。男老师们经常见面,像这次男女老师的大聚会有四年没有举办。身边的小雁问起她班的老师,说为什么老师不接学生的电话呀。高老师说你们老师住进了养老院,孩子不在身边,孤独,情绪不大好,这次聚会也通知到了,不来,还不是身体的原因,过些天打算跟傅老师一道去养老院看看去。听得出, 高老师现在是群里的召集人,高老师说自己还不是最年轻的,马上就75了。 2384【同学】 同学聚会十多桌的风光不再,上一次,去年的同学会也是个“小年”五十多位,今年也没进步。同班的同学报名了九位,实到七位。临近时老王那里告假,母亲住院检查无法分身,要不王同学兴许会借助这个场合,推介一下他的诗歌“小红妹系列”去年底刚刚上线,推广诗意生活,老少咸宜。牛同学是昨晚报名,说是刚刚落地,脚踏实地才发声,今天就到了。“大老虎”也是昨天的事,说到今天就到。大老虎网上常常发声,见了面我一时竟然想不起姓名来,叫什么来着,直到有人直呼其名。这是什么脑子呦。网名还是实名制的好,“人一过百形形色色”网上好几位我都不知何许人也,真名都不一定对得上呢。我跟老黄说起这一时的恍惚,老黄说不新鲜,记不住的事多了,所以现在好多事都不能叫真,好多的回忆录都半真半假,不是当事人作假有意为之,还就是忘了,记串了。咱们现在都这样,就别说老人家了。不知因为什么这里跟伟明有了争议,我说肖学毅是我们五年级时的班主任还是咱们的语文老师。伟明说不对 ,肖老师教咱们的数学课,不是语文课,我是当时的课代表,记得教“公约数”老师把教参给我,还让我按照上面的解题方法辅导其他同学。我无语,伟明的论据比我充分。那或是肖老师身兼二任吧。想求证这事,去找肖老师(肖老师还是萧老师我也拿不准)。大老虎,卢同学报告任同学没来这里,直接奔了医院。说来没来又一位。 跟老几位一年没见了,都记不住为什么上次半年聚会时我没露面,我在京呢,为什么落空?十天前的798,去看任木匠的木作之旅,我也未能成行。见面的机会还是挺多的,同城住着,未准就抓得住。见着了就好。老几位都好,眼见为实,见着踏实。前年,我班自老培同学走后没再减员,幸事。本来吗,上面父辈的还在,小辈的好意思先行一步。再说我们年近七旬毕竟尙属年轻老人之列,以本市市民预期寿命论,80高龄可期。轮也轮不到我们呢,夕阳正红。正欢实的诸位,过去的一年,同学团几番整装出发,北欧去看了极光,东面勘察加半岛的荒漠邂逅寒带棕熊,中欧的“火药桶”……。能走动,还是走起来的好,趁着还年轻力壮,老章、老黄,一直紧跟着郭团长的队伍,十位、二十位的。新年开启,新的计划业已发布。老刘忙着摄像,抽空坐下吃两口。老刘今年跟团走一趟?说是够呛,又有了老二还是怎么着了。没听清。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6 15:20:35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85【大同学】高老师来得不早不晚。进来后,转了一圈,跟各班的同学攀谈一二,最后落坐在中学部这桌,只任学长一位到得早。高老师说,他一人,我陪他聊一会儿。中学部报名四位,还有二位待定,最终来了三位。他们的召集人朱学长没来,多年了,头一次落空。朱学长大概是玩疯了,他的乐队红红火火,前不久,一不留神将年末演出季的节目单错发到同学网上,令同学们一睹真容,真够忙活的,连天的跑场子,一场接上一场,商演啊,还是怎么着,抽不开身,乐呵着。印象中朱同学干过书商,退休后迷恋了乐队,一把圆号吹得呜呜的,业余爱好成了新的专业。作为召集人,每次都说得挺热闹,这次他没来。 人少好吃饭。我跟上高老师坐在学长们这桌,三位学长,一位学妹,后来邻桌吵吵起来,不跟你们玩了,又转过来三位,一位脸色红扑扑的。老鲜端过一盅日本清酒与老师,老师举杯橘子汁应对,“开车过来的”那清酒留给了我。我这双杯酒,另一杯大概是花同学扛来的枸杞酒,52度。我起身敬酒,才见一桌人没有用酒的,三位学长都是喝的可乐,红酒、白酒没人动。好像都没开车来吧。保养、健身提上日程来。没有用酒。任学长说起一段,世纪初育新校空前大聚会那次。照相之后他被告知有人要收拾我,而且还见着三位壮汉整装待发的样子,几位同学说没关系,我们在,我们人还多,但最后为防止不测还是提前离去了,几位同学一道把我送上电车,饭都没吃。我问这是谁呀?“王老师”为什么呀?文革期间,1967年前后,王老师的革委会主任,我的副主任,后来王老师被抓进去关了一阵,可能她一直以为是我在后面做了手脚,谁想到几十年后还想着这事。任学长的故事颇有些奇特,王老师不至于吧,况且那年她已古稀,就是有这心也无这力了。高老师说,运动中王老师初期是受压制的,后来有些反抗,但找后账的事不像是真的。几十年前的事了,人在呢,有些也说不清。没酒也没了激情,三位学长稳稳当当聊着。还记得去年的聚会,景学长晃晃悠悠起身唱的是俄语歌曲,我们都不熟悉的。今年这光说了。 2386【小同学】不停地过来给老师敬酒,桌上的那瓶橙汁快喝光了。来了的就説段陈年老事、趣事。老郭举杯感谢老师栽培,愿闻其详,说是一次遇雨,室内开课,高老师给出道智力题,“一个西瓜切成九块,吃出十块西瓜皮,怎么切?”。小郭举手应答,比比划划给同学们演示,掰开了揉碎了说。由此得到老师的大力表扬。我一边嘀咕怎么个切法?“切个井字 ,这边、这边,不正好为十块吗。”不行不行,没有空间思考能力,你得拿个西瓜过来才能切明白。人和人不一样,要不你怎么清华生了呢。“还不是打小老师的栽培和鼓励吗……”老郭这活说得不错,也许老师的哪句话或哪次活动就校正了学生的人生轨迹呢。 牛同学过来敬酒说“也谢谢老师的栽培,老师您还记得吗您教过我们的大字课,我还是大字的课代表呢,可惜学得时间不长。我还要感谢傅老师的救命之恩”这是哪里的话呀?牛同学说起一日课余在沙坑边上站立,跳高的人踢开竹竿绊倒了铸铁的支架,砸在头顶,一时淋漓着跑去医务室,是傅老师给以包扎带去医院打了三个锯子。我没说,其实我也遇险一次,迁址德外新校址第一周,我就被抡起的片刀砸在脑门上,鲜血流出,也是医务室包扎送至医院打了个一寸长的锯子。我刚才还问了高老师,他们高、傅二位都是1963年到校的,那我就是傅大夫第一位处理的开瓢者。一旁的小雁问,谁是傅老师啊?雁子说记得医务室有位金老师,岁数大一些。我说高老师、傅老师夫妇啊,傅老师咱们的校医。校园恋爱就这一对吧。也是你们年龄太小,这事你们还不上心。我们也不是因为高老师而爱屋及乌才记住了傅老师。 五年级的学弟也过来给老师敬酒。说老师我还做过您的车呢,有一次在德外等车,您正好骑车过来,见着我一句“上车”就坐在了后座上,跟着上了学校。“不记得了,还有这事。” “还有呢,有一次在王府井我看见您和傅老师在逛街呢……” “打住打住,这段就说到这吧。”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6 21:22:02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87【老师还说】小雁跟老师聊起育新校的后事。老师说:德外校址筹办半导体器件厂,合并了周边的一些小街道厂子。1967年学校搬到百万庄附近,牌子“育新小学”,招收走读学生。1972年, 中学招生吃紧,市内部分小学停办,育新校与比邻的中学合并,育新消失,到1983年中学又改为职业学校(职高),当时以美术类为主,由于办学特色突出,毕业生供不应求,又吸纳了西城的一些职业学校的特色专业加入,好几块牌子,原校的老师还大多在一起。吉老师当了副校长,自己后来负责总务这一块。2012年初的大聚会,就是王培,陈南欧他们跟我谈的,安排下来。 老师说一辈子干的教师职业,六四年定级41块5,一拿好多年,文革后才调级,为什么也是独生子女,跟收入不多有关系,后来是高级教师,干到六十退休。我们那时候一天带四节体育课,男生跑圈,我跑在队伍中间,然后是女生,同样跑在中间,要求让学生不能掉队,跑步是基本的,然后才是做其他运动项目。我们的教案每分钟都有安排,规定的动作都画在上面,一个个小人。老师的运动量比学生大多了,学生大约三四千米的运动量,我每天至少都在万米以上,四个班呢,男女生跟着跑八趟。我去年夏天医院楼上候诊,隔着窗户看了楼下交大附中的一节体育课,老师上课带出学生说了几句就散了,一个班的学生就有五六个在那打篮球,其他的都在树荫下聊天,下课前,老师吹哨集合解散。体育课就这么个上法,学生的体质能好得了。这都是社会的问题啊。老师一跑多少年。落下个好身体。问到这些年老师有哪些运动项目?老师说一是打羽毛球,一直在打。二是游泳,每周三四次,每次一千五百米,四十五分钟游下来,如果超时,休息片刻后再自罚200米。倒是这两年对速度的要求有些松懈。老师的身板好,不胖不瘦。说是有150斤,微胖。活动量比较大,每年总要出去旅游两次,各处走走。开车,还是方便,同时也是锻炼,认路识别,练脑子。现在孙辈的大了不必操心,她倒开始操我们的心。 监护我们的饮食,每日干果、水果的摄入量,不马虎,上次就没糊弄过去,外孙女指着盘子里的蓝莓果说你根本就没吃。我早上数过,现在一个也没少。 还得跟老师学着啊。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7 20:44:18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88【人物】 赵忠祥过世。才七十八岁,有点早。他是第一代电视人,五九年进入电视台,第一位男主播,从那时就看到他,看了他几十年,播音员、主持人、《动物世界》的配音,想想没有哪一位像他这样霸屏持久的。我是五十年代末就开始看电视,幼儿园里的,上小学接着看。至于播音员是谁根本就不知道,忽略不计,看电视上的动画片、故事片,只有大人才去看新闻。直到七十年代末,电视普及,新闻联播成为当日电视的第一篇,对播音员才有了印象,知道了赵忠祥的名字。家里的长辈也有一位在电视大楼内上班的,提起过这位小年轻的一两件事。多少让我感觉,播音员并非多么让人看好的职业,他小赵读书不多,中学毕业,模样嗓子都不错就进了电视台了。前二十年,电视播音员还没有广播电台的播音员知名呢,算不上名人,听匣子的比看电视的多得多。到八十年代电视台的人才崭露头角,露脸的机会大增又有丰厚的广告收入,河东河西,露脸的比光发声的要风光多了。小赵成了老赵,人到中年风头正劲。变身综艺节目、各种庆典、节日晚会的主持人,尤其是春晚连续十几年的主持,现在想来继任的主持人,一个个的还真难与老赵比肩。大方沉稳字正腔圆,无人能及。再有其配音的《动物世界》系列,银屏上闪烁了几十年,培植起至少两代的观众,再听其他人后来的配音解说,总觉得差了点味道。先到先得,开创者居功至伟。老赵退休后据说还搞了些文化节目,我电视看的不多,没再关注。也好,留下的是他最光彩的一面。人无完人。名人会被世间挑剔,于一个小众被人娱乐,台下的娱乐。大千世界,人总要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名人题材让小众有的说吗。有人觉得有意思,你又封不了他人的嘴,真的假的、演绎添油加醋取乐子。当事人要是计较了,就脱不了干系。老赵大概也因此而折寿。病症咱们说不清,但不痛快能憋出病来是大概率事件。你赶上了,又没能躲过。倒霉了。生命之旅戛然而止,有点可惜。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8 20:06:37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89【里程碑】昨日官宣,2019年中国大陆人口跨越14亿。其二,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近100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首次站上1万美元的台阶。国人真够能干的,四十年人口翻番,GDP翻了好几番。从1980年的300美元跃升高阶。山乡大变,人民生活吃穿不愁,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吃住行医疗大有改善,小康生活七十年达成也算可喜可贺。八十年代初,那时我的年入六七百块钱,社会上“万元户”凤毛麟角,令众人高山仰止。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前一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年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比上年增长0.9%,连续5年保持在65000万吨以上。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其中粮食价格上涨0.5%,鲜菜价格上涨4.1%,猪肉价格上涨42.5%。 1万美元不少。要是货真价实,真金白银落袋为安的倒也踏实。怕是里面有多少的虚费、虚耗计算在内。去年秦岭的别墅区取缔拆毁,盖楼、拆楼都生成GDP,并给环境带来难以康复的重创。类似的跑冒滴漏,有害无益,转化不成人民福利。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民币3万着实不多。如今在大都市的小白领们月薪万元比比皆是,其实也大概是个温饱型,未富先奢,月光族不在少数。至于农村的境况,今日小康的水平实在是乐观不起来。 专家分析,按照联合国目前的划分标准,中国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水平,只是中国人均GDP离世界平均水平更近了。2019年,按照现价美元估算,我国人均GDP大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0%。“用人均水平考察,我国发展中国家特征没有根本改变。”从投资水平看,目前我国基础设施人均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30%。西部省份和贫困地区交通、通信、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仍很薄弱。从消费水平来看,2016年我国人均居民消费为2506美元,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从消费结构看,2018年我国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为28.4%,仍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说明中国百姓还需要用较大比重的支出来满足吃饭穿衣等基本需要。 中国离高收入门槛还有差距,需要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tiantou 发表于 2020-1-19 22:00:45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90【保尔】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的第一个场景:几个孩子被神父斥责,是哪个捣蛋鬼将烟丝撒到了发面盆内,把兜都给我翻过来检查……。保尔挨了揍。保尔被学校开除,到了家厨房去做工,烧锅炉……。一样一样的。谁跟谁一样?最早看的小人书,第一幅画面就是在神父的家中,气势汹汹的神父审问着几个孩子。这个画面再次出现是在电影《保尔.柯察金》的一开始,我看的是电视,几个班的孩子一起看,小小的屏幕,但小眼睛好使。再后来才看到了小说,最初的内容我其实已经忘掉了。这次听书,朗读者照本宣科念下来,我想起小人书、电视的画面,它们都来自这部小说的第一节,一样的。文学作品影响人、塑造人,尤其是对少年。书中的英雄人物朱赫来,阿尔青让少年效法。哥哥阿尔青的拳术,令人神往,禁不住也挥拳一试身手。可惜没人教我。保尔是少年成长的英雄人物, 勇猛、坚毅、忘我,感染了一代人。一代人与一代人的差异,与他们自身受到的教育和阅读的范围有关。现在的人还看这书吗。孙辈的开始看绘本,读小说了。在作者的国家,对书中的人物再评价,并对作者再评价。自然不是早年的评价了,盖棺都不能论定。新的国度新的评价。乌克兰有一说,俄罗斯有一说,历史的旧账没算清,当代人又大打出手。保尔也是位人物,小说记述的是作者个人经历,历史被不断地认识和重写,但都避不开上个世纪前半叶的血和火淬炼出的一代人。今天可以对照历史来看,主要是学者们去再研读了。书本记录了上代人的苦难艰辛和努力。后代人看到的这些个片段,这些个打打杀杀,或能汲取些历史的智慧和一种人格的力量。 人是回不到过去,历史或许会重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幸与不幸。我们有幸没有生活在战乱年代。离着那个时代越来越远,隔代人又怎么看。听书,仅仅听了第一章就打住了。长篇太长,后面的故事大体还有印象。前几天看到一篇网文,说的是一项“吉尼斯纪录”某位年轻人接受测试,在听到朗读文学作品的第一句后就能答出这部作品的名字,他连续答出了一百多部。

tiantou 发表于 2020-1-20 10:53:11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91【呐喊】《呐喊》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我是1966年夏天看的,那时在家赋闲还患耳病一段。看了一批书。虽然外面“破四旧”,院子里的孩子们还是找来书看。这部作品中好看的是《阿Q正传》人物众多、形象鲜明, 好玩。其中的一段“不准革命”彼时,正闹红卫兵,遇到类似的场景还颇有同感,有跟阿Q想通的地方。不记得那时看的阿Q是否是收在《呐喊》的合集当中。记得《孔乙己》《社戏》是更早些在邻家虞大姐的中学课本中读到过。《呐喊》的合集在下乡后连队的图书室内看到过,鲁迅的书最多,没有全集,单行本,小册子。借出来一读、再读。这部合集中的好几篇没有留下印象。听书,目录中翻到了《呐喊》,熟悉的那几篇,阿Q篇幅长,闰土、社戏、孔乙己属于一看再看的。先听了段《社戏》,以往印象挺深的,写孩子夜半撑船去看临庄演戏,煮罗汉果吃,颇有点探险的味道。听下来还是那个场景,也有新知,孩子们原本不懂戏,少年迅哥和玩伴们看得哈欠连天,昏昏欲睡,不是听戏,是玩闹。本篇中也提到了成年后的鲁迅后来在京城听京剧,先后戏园子去过两次,都没听出好来,被响锣筛得昏头涨脑,半途退场。他老先生是不大喜欢国粹的。《端午节》《白光》这两篇一点印象都没有了。点击了听。描写旧时的文人的一身毛病,与孔乙己一道,在乡在城,为官为民,都是那样的不堪。时代变幻,旧习不改跟不上新的社会,困顿、潦倒。社会中人,艰难度日,彼时,此时“都差不多。”旧脑筋、新社会,不少人都赶不上趟,尤其是读书人,有信念有主张,被禁锢住。不像庄稼人,哪一辈都在种地,城头变幻大王旗还得土里刨食。读书人跟不上就跟不上,只是不要被那道“白光”引至死地。鲁迅的小说于少年来说并不是太好看。据说现在的中学课本比之前收录的要少了。像这两部小说中的人物我忘了个干净,当年看的时候,大概是索然无味。几十年后再见到,人物立了起来,立此存照,旧式人物。平心静气、再有些阅历之后去读才好。

tiantou 发表于 2020-1-21 21:12:47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92【后湖】路过西外的展览馆后湖,去看看。夏日的湖面现在的冰面,好多年没走过这里。夏日时漂在水面,南北游来游去。还是二十多年前走过一次冰面,从南往北,抄近道,湖面冻得结实,但北侧的长河主航道有水流在,穿行过去胆战心惊的,后来就再没走过捷径。现在的温度长河的好几个断面都没有冻实,视线从南边穿越拱桥的桥洞,长河北岸有人拿着大竹扫帚在水边往下游方向划拉水,在为冬泳扫清水面吧。湖面上有不少的游人,东面是玩鸟的人,十好几位。靠北是垂钓者,守着冰窟窿擎着鱼竿,中间和湖西是溜冰的场所,一个大圆,一个椭圆形场子,几个玩冰车的,几个滑冰的,一位滑跑刀的大人,勉勉强强地能跑起来,一个学龄前的小童踉踉跄跄的,倒地再爬起。岸边有个临时搭建的梯子,角铁焊接并锚定在水泥岸沿上,三层木板铺向冰面,距冰面还有10公分。看来是搭建之后冰面下沉了。岸边拉着条幅注明当日的气温2℃,冰层厚度20厘米,并附有警示语一条:请注意冰面的来水,立春之后请勿上冰。刚进入“大寒”还有半个月的冰期。我拾梯下到冰面,小心翼翼,难得走趟冰面,都不大会走了,岔开双腿,展开臂膀,想这动作有点夸张。怕摔着。几十米走下来,好多了,放开了走,无大碍。环湖一周摆了一圈锥形警示桶,红白两道,串上了绳索,这是水政当局的安全措施,锥桶之外为禁地,冰薄踩踏危险。四处环顾看不到救生人员所在,只在岸边的石栏上套着救生圈,这点安全措施也够了。冰面像是整理过。环形冰道中间和四周堆着残雪,像是被推出来的。冰道上粗糙,千刀万剐坑坑洼洼的,显然没有温水泼冰的整理,也没见那些个维护设备。免费的冰场也就少了维护的投入。滑野冰的,这的条件也还不错,敞亮,天大地大,人少,不担心撞着谁看孩子们滑冰,一幼、三小,三个小的小学生模样,初学乍练,滑得还算顺溜,速度上不去,还不会玩漂,如急停,如返身倒着滑,也没有玩花样的,都穿的是球刀。没见着中学生,他们还没放寒假。

tiantou 发表于 2020-1-21 21:20:52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tiantou 发表于 2020-1-21 21:23:09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tiantou 发表于 2020-1-22 11:48:38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tiantou 发表于 2020-1-22 11:52:08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tiantou 发表于 2020-1-22 12:04:01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93【渔人】小心了走。见着条大黄狗,跟着主人,也是不惯冰面行走,蛮紧张的样子,四条腿一样的打滑,几近失衡。后来又上来条小巴狗,这小家伙比大家伙走得稳当多。小心地避开脚下的冰窟窿。渔人开凿的,一尺大小的洞口,走近了看,冰厚不止二十厘米,小一尺吧,湖面中心迎着风,冻得厚,下面绿莹莹的,人是掉不下去,但是一只脚滑落里面也不是好玩的事。渔人不多,坐在小马扎上专心致志。但打了那么多的洞,也不嫌费事,平展展的冰面上一个个略微凸起的冰堆儿,冰碴参差,这是冰窟窿被填埋不久。那填埋时间长些的,水流、融冰作用倒有些凹陷的模样,这处冰面比别处要单薄些,绕着走。看了几位,收获不丰,大口瓶子内三五条小鱼,大的不过一拃长,川丁、火鳞片。钓具简单,一米多长的简易鱼竿,有的不用竿子,就是鱼线系上鱼漂挂上鱼饵。破冰的工具配备齐全,破冰的冰镩子,铁笊篱,捞冰渣的,这位渔人还挂着“掌”套在鞋底的冰卡子,防止行走冰面打滑。我想起了当年在小兴凯湖的湖面上,都穿着这玩意儿,铁匠房给打制的,套在鞋上可以吃力,身后是负重的小爬犁,拖拽着几百斤的苇子。问问渔人有大鱼吗?有,今天运气不好。一个渔人在填埋一个冰窟窿,冰碴子回填,用冰镩捣碎冻结的冰碴,铁笊篱划拉到水中,堆砌高出冰面半尺还用脚踩实。我问为什么填埋呀,什么道理。回答我,有了洞口鱼愿意过来呼吸。把别的洞口填了,鱼就跑我这来了。敢情他还不是为了修复环境保障行人安全。看着渔人我想起了彭同学,他曾跟我说过经常来后湖钓鱼,不知来了没有。我挨个给相面。垂钓的多是老头,今天见着位老婆。印象中女人很少干这个,要不是单位组织的娱乐活动,纯粹个人爱好,女人不干这个,跟女人不出海打鱼一样,在家等着炖鱼。原来这老婆和老头,老两口一块来的。鱼人们一视同仁,大小不吝,垂钓有乐。大概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口腹之欲,这点毛毛鱼不够塞牙缝的,或是为了家里水族箱里的大鱼小龟来此打食没见着我这位同学。大概他是水钓而不冬捕。’’ ’2394【鸟人】玩鸟的人多些,八九位。一位比我来的晚,拎着个架子走上冰面,上面停着几只鸟,小个的是黄雀,其他大多是灰蓬蓬的身体两头乌,小嘴黄黄的。问了一位看客,说是叫“蜡嘴”那嘴焦黄如同蜡塑的。我问学名呢?他说不上。一会儿我又问了鸟人,告我“梧桐鸟。”蜡嘴立在架子上,多的一个架子上立着四五只,脖子上拴着细细的链子,怕跑了。一位鸟人抓起一只,摘去链子,双手扬起将鸟儿高高地抛出,鸟儿顺势振翅往上。主人迅速抽出插在脖颈子上的吹管,小口径两尺多长,仰头吹出一口气,像是个什么物件扶摇直上,那鸟儿迅疾跟进叼住,一个鹞子翻身,飞了回来,落在掌上,嘴上叼着个小小的白色球体。不用说,主人接过小球,交换以吃食,算是奖励刚才完满的捕食。不是每一次都会准确无误的。这一次抛出鸟儿,那鸟儿升天之后像是没有抓到目标,径直往远处飞去,主人在底下一阵子吆喝,鸟儿落在了不远处的树梢上,枝头还有几只喜鹊在上面。看那主人也不着急,架子上还有好几只呢,他又解下一只。每天这抛来抛去,吹来吹去的,正经是个体力活,练气力、增强肺活量,也练眼力。看这几位鸟人,多是四五十岁的年纪,比我年长的大概没有,老人不宜,老人玩鸟另一路,晃悠着鸟笼子,听曲儿。那只刚才擅离职守的鸟儿这会儿又扑棱着翅膀飞到了架子上。它倒是挺知趣的,任务没有达成,也不好意思过来要求打赏。几位说着聊着。一位说是要先去洗澡。怎么要去冬泳?不像呀。他拿着根杆子架着鸟往湖边走去,蹲在个冰窟窿边上,敢情这是给他的蜡嘴洗澡。这天洗澡,鸟儿乐意吗,八成是要给它们败败火。“雀儿鹰、雀儿鹰”。一位喊了起来,众人一道高音大嗓的都喊起来。抬头一看一只土黄色的大鸟款款地掠过头顶。一物降一物,这是猎食者。好在有惊无险,那大鸟没有回头,远去了。 他们这几位是训鸟人。好像庙会上有过这种类似表演。未准过些天他们出现在春节演艺场上呢。
页: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