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tou 发表于 2013-8-26 14:54:48

183【梦】人都要做梦,还要说梦、解梦,也有作为一个职业的,借此谋生。我们做学生的时候,不兴说梦。如果不是老的跟隔辈人说话扯闲篇,一本正经时是不说梦的。白日梦、痴人说梦,都有负面的含义。一句:做梦去吧!潜台词就是:甭想。在一个红色充斥的年代,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那是有目标、有理想的时代,不做云里雾里的梦,说到做到,赶英超美。真真切切努了那么好些年。那都是大人们的事,“一五”“二五”“156项工程”想的稍微远的的是“高峡出平湖”三四十年后也梦想成真。小孩子们有梦也不说梦,那时说理想。《我有一个理想》谁没做过这种命题作文。其实那时说梦到是真的,日有所想、夜有所梦,孩子没有弯弯绕,梦境的放松,直抒胸臆,记录下来就是成长的心路。要说理想,就难得实事求是了,一个顽童突然面临重大抉择,说说将来你要干什么,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三百六十行,就知道工农兵、八大员,连爹妈做的什么职业都不清楚。况且又不是说说而已,要白纸黑字,写成作文,编出这400字多难呀。作文写下来了,多分了些段落,一张400字的稿纸勉强撑起来。老师给了60多分,未予置评。内容其实还多少有些依据。我的理想,作文中的理想是做一名足球运动员,驰骋球场为国增光。那时正热衷于踢足球,天天奔跑在球场上,奔跑有速度,但脚头不硬、尤其缺少临门一脚的功夫。那时节中国足球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亚非拉国家中水平靠前,蒸蒸日上,是仅次于兵乓球之外的球类运动。那时也没有那么多作业可做,下午就泡在了土操场上。周日或是假期得到球讯会到远近的球场看球赛,中学生的球赛。理想没有实现,人到了高年级又迷上了篮球。离足球越来越远。理想就是曾经的白日梦。梦过了就过了。一代人又一代人做梦,比我做得高尚,不是孤家寡人,他们做的是中国足球之梦,出亚洲、闯世界之梦。绿茵场上,万人球场多么的斑斓,多么的波澜壮阔,在商业大潮的的推动下,一波高过一波。不过终是一梦。 184【我有一个梦】在我奢谈理想做白日梦时,大洋彼岸的金博士斗志昂扬地发表了《我有一个梦》,1963年的8月28日,要求结束种族歧视,实现族群的平等。半个世纪过去,当政的是奥巴马,少数族裔的肤色。梦想成真,50年圆梦,进步够快,也许不是那十五的月亮,不是那么圆。50年前那个日子的我,也许正在街道办的暑期“小图书馆”里翻着小人书,不知道美国佬这档子事和“金”这个人,五年后中学生的我知道马丁.路德.金被刺身亡,北京大规模集会抗议、声援。但仍不知他那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人是多么的渺小、社会是多么的闭塞,哪像现在屁大点事就网络风靡。又过了十年,直到后来学起了英语,才见到它的文字。写得多好,冷静、睿智,诉求发挥得淋漓尽致,动人心魄,传世的名篇。华盛顿广场上有“金”的纪念碑,人类文明进步的纪念碑。到了八十年代,还见到了一本小书《美国寻梦》作者采访和编录了100位普通人,老老少少、五行八作的美国人谈理想、谈梦想,谈一生一世的追求和际遇,成功的心酸、失败的不如意。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生活就是万花筒,生活就是自由的迁徙、自由的选择,生活就是得意与失意间的悬浮,向左转还是往右行都是个体的选择,得失都是经历、都是成长。八十年代多少中国人到美国寻梦,到他国寻梦,连绵不断。梦更多的属于年轻人,他们独有生命中众多的可能性可供挖掘,梦想中包含着期望,期望在远方。期望也在脚下,求学之路、职业的选择、变化,每一步都是发展和进步,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是经验的积累、阅历的形成,走南闯北,还是坐北朝南,随心所欲。于是这个社会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有年轻人肩负着社会发展的重任,规划、落实着美好的期望。梦多美好的期望,噩梦多属年长人、坎坷人。还是去做美梦吧,至少满怀着期望。民族振兴是中国梦,多少年了,它在一点点的实现中。光鲜的数码照片和黑白老照片对照,社会大变迁、人心大变幻,一代还是比一代强。积50年,实现一大美梦,不应该是奢望。我们实现了什么。

tiantou 发表于 2013-8-26 15:14:50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3-8-29 08:39 编辑

中美莊園會密談內容曝光!

奧巴馬:主席先生,我看過你們《舌尖上的中國》節目,我發現中華文化雖然博大精深,但其實就是 " 吃" 的文化。
習近平:總統先生,何以見得?
奧巴馬:你看,你們那裡工作崗位叫飯碗,謀生叫糊口,過日子叫混飯吃,混得好叫吃得開,受人羡慕叫吃得香,得到照顧叫吃小灶,花積蓄叫吃老本,女人漂亮叫秀色可餐,占女人便宜叫吃豆腐,靠長輩生活的人叫啃老族,男人老花女人的錢叫吃軟飯,幹活過多叫吃不消,被人傷害叫吃虧,吃虧不敢聲張叫啞巴吃黃連,男女嫉妒叫吃醋,下定決心叫王八吃秤砣,不聽勸告叫軟硬不吃,辦事不力叫吃乾飯,辦事收不了場叫吃不了兜著走……
習主席打斷他說:我們應該從戰略高度討論中美關係,您怎麼盡說這些無聊的事,是不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幹了 ?

奧巴馬一聽,當即暈倒。

醒來後,習主席語重心長地說:總統先生,對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重要性,我們一定要吃深吃透。
這方面我們兩國都沒有老本可吃。世界的遊戲規則就是大魚吃小魚,但現在冷戰思維已不吃香,合作共贏才能吃得開。只要中美兩國強強聯手,一定能贏者通吃。有些人喜好吃裡扒外,專吃破壞中美關係這碗飯,跟我們爭風吃醋,讓我們吃了不少苦頭,建設戰略夥伴關係更加吃力。我們一定要吃一塹長一智,不能再讓他們吃著碗裡看著鍋裡,也好讓全世界吃顆定心丸。總統先生,對這些見解您還有什麼吃不准的?
如果沒有,我很願意跟您在這個莊園裡共進晚餐!
奧巴馬目瞪口呆,半晌才說:中華文化果然深不可測!主席一席話只有最後一句沒有吃字!
駱家輝在旁邊忍不住提醒:總統先生,習主席最後這句話是要您請他吃一頓!

tiantou 发表于 2013-8-27 16:35:29

185【学区房】在京城住着,从小到大搬了好几次家,西城、东城、海淀区,总挪了八九处地方。住的时间长的几处,都紧挨着学校。在胡同住时,前院就是学校,在自家门前就听教室里开课。暑假期间,有时还能到小学校看场“小电影”六十年代上半叶,电视算得稀罕物。到自家顶门立户时,楼前就是师范学院的试验田。比邻学校,尤其是大学,利益均沾,大操场可以享用,泳池就近锻炼,花钱也有地花去,教育资源,孩子学琴的老师,那时还上家门教学,近,方便。大学与小学亲善,孩子的小学田径队在师范学院的大操场上定期训练,我在自家的阳台上可观敌料阵,听着教练的哨声。我的一个同事,年轻人,近朱者赤,几年的工夫,业余时间到学校里就读,硕士学位拿下来了。十年前的一段我上班的地点比邻北大、清华,他们的课堂向市民开放的,晚间去听讲座,畅行无阻,先到先得,愿意的可坐头排,来晚了后面站着伸着脖子听,受益匪浅。后来北大开始封闭操场也是最近这些年的事。但它的收费场所,百年讲堂,除了寒暑假之外,常年有高水平的演出,且费用减半。可惜我现在不在那里上班,懒得往那跑了。我迁居落户北三环外都十多年了,还是处“学区房”学区房不一定身价倍增。要看是什么学校,市重点区重点那就非同一般。我挨着的马甸小学还没有攀爬到高位。十多年前还是所土学校,到处都是灰土土的,学生也不多,一半的校舍还出租开了饭馆、办了商业。这十年的发展,周边的楼越盖越多,国家发展,不能苦了孩子,眼瞅着一栋栋楼立起,学校越来越光鲜。操场换上了塑胶的、球场铺上了人工草皮,五冬六夏绿茵茵,学校的孩子能挤满一操场了挨着学校住的一个好处是给老人们带来朝气,每天的广播操是必做的,除了降水。到了第三节前的课间,大喇叭就开始广播,蹦蹦跳跳的全是孩子。广播操后就是还要来上一套健美操,花里胡哨,看的人眼花缭乱,生气勃勃的。 186【马甸小学】这几年门口的马甸小学一直不消停。尤其是一到暑假就大兴土木。楼添了一栋又一栋,建得雕栏画栋,今年暑期又继续开工,其实已没有什么新开工项目,多年的持续建设,原本宽宽敞敞的学校,左一栋右一栋的大楼、小院四下都塞得满满的。还是又申请了教育经费,那就锦上添花,加修门脸,搭起三层的支架,围着屋檐装了一圈的闪光灯,一到晚间就闪闪烁烁,又不是商业机构或者交通要冲,凭添了视觉污染浪费能源。原来大楼水平垂直的门脸在二楼处加上了飞檐,土洋结合,纯粹是为了造型,至于美还是不美就不好说了,但实用价值肯定是没有。如同女人做的面目改造,鼻子垫高了,未必喘气就痛快,但自我感觉好,也就不惜在自己身上动刀子动剪子,花钱,这可是花的自家的钱。这盖学校可是公款。公款往奢靡了花,没人管。北京人多知道黄寺,在德外黄寺大街的北侧,金光闪闪一片。知道“黑寺”的不多,再往北去,过马甸桥路西不远,也是处喇嘛寺庙,不属皇家寺庙,所以身披绿瓦、灰墙,平民化的宗教场所,后来破败了,地面建筑所剩不多。但威风还在,大殿汉白玉的基础、石栏残存,巨大的排水龙头,跟故宫太和殿上的有一比,偏殿还在。马甸小学就建在它的旧址上,平房小院充当了教学功能,后来又加盖了两栋楼房。教育费用充足以后,就计划着翻盖校舍,但据说文物局多年未批,拖了许久,来了折中方案:大殿的基础不动,在其上加盖体育馆,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室内篮球场、网球场,理论上学生们可以风雨无阻地上体育课了。硬件上去了,老师们的收入水平也上去了,眼瞅着老师们的私家车越来越多,一辆、五辆、十辆,校园里没地停就泊在外面的马路上。教育质量如何就不得而知。但居高临下见到过学生们的团体操,操练得满场生龙活虎蔚为大观,煞是好看。挨着个学校,一早一晚周边常常堵车,到了周末,业余的“巨人学校”又开始补习了,老师歇着,校园不能歇着,要接着创收。至于社会公益,基本就免谈,向社区居民开放体育设施说了多少年。操场越建越好,门岗越来越严,前些年,我偶尔还能进去跑几圈。现在别想。学校服务社区的理念尤其的差,画地为牢,从大学到小学,上行下效。 187【开学季】开学在即,小学生们放了50天的长假,够过瘾的。现在的孩子暑假都干什么,说不上了。我们这岁数的多数还没有孙辈,有了也多在学龄前。想想儿女一代的假期,常把他们送到老人身边度假,有吃有喝、安全,不至于孤独自己在家。那时单位还办着“社会”暑期也搞些少年郊区一日游,孩子们盼着多玩几次,八九十年代私家车未普及,到郊区还是麻烦事,做父母的也没有那么多的闲暇。带孩子出外旅游,也是极少,没有假期,外出公差也不能带个小尾巴在后面,公司兼顾的事少来。给孩子借来书看,电脑也没普及,不必担心游戏机荒废青春。也就是电视,电视内容还算干净,少年节目但看无妨。孩子的暑期作业早早的就完成了,剩下大松心的玩,晚上游泳,周末去公园。八九十年代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家长们还都不太在意,除了“奥术班”其他面对小学生的多是娱乐身心培养一技之长的,舞蹈、绘画、书法,大概还有一类涉及主课的补习班,给跟不上趟的学生准备的。要开学了,长假放得慵懒,跟许多同学一个假期没能见面,开始怀念学校的日子,玩伴、老师、大操场上的喧闹。盼着开学、上课、发新书,又高升一级。 不知现在的小学生是否还是如此的心情,或者心情大异了。家长换上了更有知识的一代,他们对下一代的知识的攫取更为急迫,“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新世纪的新理念,孩子如果不是日有所长,家长先就焦躁不安。吃学生饭的商家推波助澜,生造和无限扩大恐惧感,挟持家长和孩子,开发出无数益智产品和培训方案。还真让我见到了邻居家的悲剧发生,发生在前二年开学季那一周,不说也罢。,开学季,商家忙碌了。文具卖得火,新式的背挎拉杆,会不会包括上了智能手机,微信之类的。眼镜商大开张,有知识得体现在鼻梁子上。小黄帽又戴起,书包水瓶挂起来,白发人捎着毛头小子、黄毛丫头拥挤在大街小巷,又一茬新生到校,在这里锻打、成型。流水线、流水的席。 188【减负】上周末教育部公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减负十条”包括教学、考试、入学等多个方面。比如规定: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从“0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这些要求与50多年前我们踏入校门时的做法是一样的。从数数开始,汉语拼音学了一个学期,学得够扎实,到现在每天码字还用着呢。活到六十岁想想,只要不去搞那些自然科学的高精尖,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真没必要去学得那么累。人一辈子用了许许多多的无用功。德国人注意节约,早早的就在人的培养上区别对待,让更多的年轻人学门技术立身。关于考试,1-3年纪不搞统一考试;小学期间每学期主要课程的测试不超过两次。废除百分制,代之以: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减少学生之间的竞争和攀比。如此这般不知算不算发扬了革命传统。60年代我们上了一个完整的小学阶段。除了那个“待及格”实事求是的被称为“不及格”外,都大体一致。半个世纪,一个轮回。降低标准,减低课业的难度,保护少年儿童,孩子们过于稚嫩,没必要承受如此重的精神负担,揠苗助长得不偿失。到了中学阶段,人长开了,承受能力强了,优胜劣汰再排上日程不迟。报载,我国的“减负令”最早发布于1955年的《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在那个令行禁止的时代,我们是切实的受益者,考试不多,就语文、数学,作业在自习课就全部完成,周六回家,不带书本,一本“联系册”,家长签字了事,那本子上有本周的学习状况的记录,不好了,被家长唠叨两句就过了。不过当时以为,减少考试科目是自然灾害吃不饱肚子的权宜之计。那时的教学资源匮乏,除了业余体校,面向小学生的“班”几乎没有。商业性的更是寥寥。院子里就位老太太开办了家庭钢琴课,有偿的,每月收费5元,一周学生过来学一个小时。文革伊始,她被学生们暴打一通,说被资产阶级腐蚀了。今非昔比,愿减负成功。爷辈的给盯着点。

wangpei 发表于 2013-8-28 21:18:43

6-1班有点意思:我和·卢同学同生日,乔大和蝶姐同生日。而且,这两个生日只差一天:




wangpei 发表于 2013-8-29 08:31:35



蝶姐的车被顶啦:



tiantou 发表于 2013-8-29 19:39:11

【神路】老培忙完了北大荒的事,又平安度夏,一场秋雨之后,湿漉漉、绿茵茵,约着北面农家院一游,在天寿山下,神路之口,大石牌坊、石像生……。尽管去年在南面海边一块欢度了60大寿,这两天在生命意义上,有几位满打满算满了一个甲子。老培还蛮周到的备了不薄的贺礼。像我这已超龄的男士,获赠新书,人民出版社上月刚刚发行的新书,同胞在番邦谋生的心路,李同学的中文新著。这园子是咱北大荒战友兄弟开的,兵团战友来了,事前大了招呼,餐饮打了八折,如果住宿照样优惠。几十个标准间还有十几孔窑洞。洞前有一方绿水,眼瞅着小伙扬竿出水了三四斤的大鲤鱼。餐桌上点菜,问问这里有没有水库鱼,自打我从兴凯湖回来看什么鱼都不顺眼,服务员说,库里的鱼也不让打,哪有那么多水库鱼。这应该是实话。那我们就点自家鱼塘里的鱼,昌平地区是沙河、温榆河的上游,污染工业可能还不多,有时候就得自己找辙,往好处想,要不饭菜都没法下肚了。宅院边上是采摘园,树底下跑着鸡,我们要了“大丰收”、炖小鸡‘蛋炒西红柿和小葱摊鸡蛋,后来吃着不够,“大校”又添了一份摊鸡蛋,又再添了一份家常饼,饼做得地道。那挎炖胖头鱼上来有的咸,作料放得够多,老抽也没省着,重油、重料是很多地区吃鱼没有办法的办法,为了遮去不是鱼味的异味。老培要拿鱼头开刀,胖头鱼按理说就是奔着鱼头来的。“小蝶”按住,说鱼头就算了把,你来这“划水”,鱼尾巴。老苏也如是说,那啥,鱼脑中含那啥……。吃饭是捎带着,见见面,聊聊天。薄案刚审过,谈谈观感。小健吆喝着组织自驾游吧,说在南方跑了数省感觉好极了,边地一带公路修得都不错。小蝶刚从呼伦贝尔和兴安盟转回,越野大吉普遭遇洪水堵截,有惊有险,后悔晚出行半个月,结果该去的地没有走到。众人后又聊起健康话题,有信心满满者,人活百岁不是梦。我与小牛说起上周在饭桌上遇到的老牛,小牛证实洪洞县老牛是大家。老牛还是小牛,又过了多少代,世代的迁徙都来到京城,星罗棋布。

tiantou 发表于 2013-8-31 10:46:33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13-8-31 10:53 编辑

190【老字号】去了趟老药铺“同仁堂”大栅栏的那家。老字号是块金字招牌,招财进宝。吃药这事,患者两眼一抹黑。大夫说什么是什么,尤其中草药。现在假药泛滥,草药多种植的,孰真孰假,药效如何,连大夫都说不准。患者舍近求远选择老字号抓药,实属无奈,希望老字号秉持良心,把好这致命的入口关。大栅栏里的老字号不少,绸缎庄、鞋店、帽店、酱菜馆……。百年老店,能生存下来,自有道理,安身立命的还是质量。“王麻子”菜刀也进驻了大栅栏,不记得过去有这么一号。我成家那年,置办锅碗瓢盆,记得在王府井“利生”附近的小店买了把王麻子,至今还在使用,小家小户挥刀砍肉的机会不多,好像这刀刃几十年没磨了,照使不误。老妈家有把更老的,上面也锲着个“王”字,比我小不了几岁,依然顶班上岗。商家吆喝老字号。文化人也干这事。新世纪以来,好多大学陆续庆祝百年诞辰,树碑立传、招呼学友聚会,一时校内人头攒动、白发飘飘。文化单位更要寻求精神支柱,寻根溯源,当事人功成名就荣归故里,机会难得。继往为了开来,发扬光大,要名噪一时,广而告之于社会、学子。制定宏大的计划,争创一流,当然是国际一流,国内的已不在话下,集资募捐自然是当下的重中之重。看北大、清华这些年大楼盖的,国家几十亿的拨款、学子或富商慷慨捐赠母校、名校,富商们图名图利,学校给个名号又何妨,两好合一好,大楼立起来。老号值钱,于是比着卖老。你百年,我百二十年,有的大学声称自己六七百年了,它那校园里有处古老的书院,朱熹老先生还在此讲过学呢。不知现在齐鲁大学是怎么论的。“首图”在庆祝百岁诞辰。我记起前几年它在南城开张志喜,大豋广告,顶多5岁。再一想,才记起它在国子监中还有一段日子,在古香古色的院落中,挤满了读书人。再早,男人还梳大辫子的时候,国子监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应该有处藏书楼,寻根探源就是从这论的。王老吉近二年广告火了,新片子声称来自1828年.前门大街的“全聚德”也庆过百年了。它的同行“便宜坊”更是年深日久,到底有多久。191【便宜坊】
“便宜坊”烤鸭店是京城老字号。名气一直不如“全聚德”响。这几十年励精图治,也做大做强了,连锁店在京城有几十家。现在的老店在前门外、鲜鱼口内,这家字号开了有百多年了。还可以往前捯。我以前曾见过它的宣传资料,印象中明代的老祖宗就开始烤鸭子,四五百年的历史。从烤制工艺上说,与全聚德的吊炉烤鸭不同,这里是闷炉烤鸭,与明火不接触声称更环保,没有烟熏火燎直接污染物会少些。全聚德烤鸭卖188元时,这里的还几十块,很便宜,有些名符其实。后来不久它也跟进了,在价格上并驾齐驱,金牌烤鸭也卖188,自诩哪哪都不输同行,凭什么贱卖自己。各位原本这店名就不叫便宜坊,人家叫的是便宜坊BIAN YI FANG。
我家住地与便宜坊安贞店不远。有时来这里招待外埠来的亲朋好友,图个近。再者实惠又有特色,吃海鲜你北京还能鲜过海边的人。不过这有二年没来了,去年是在鲜鱼口老店,排队,吃得急火火的,气氛不好。
晚六点又来到这里,店堂不如过去干净了。门口有“锦芳小吃”的柜台,看来是引进了合作者北京小吃加盟。再看门边上的水牌,列着供应早点:豆腐脑3元、鸭肉烧饼8元等一长串的吃食,可惜作为吃早点的铺子还是远了些,要不这里可以满足“早餐吃好”的要求。
坐下点菜要三盘素菜,烤鸭还是188一只.照例来份鸭汤。服务员告诉“没有”,那剔下肉的鸭架子或者自己打包带回,或者做成盐焗鸭上桌。我喝了几十年的鸭汤,现在给没有了,这是奇怪的事。我问为什么,过去一直是免费的鸭汤现在没有了?其实也不能说是免费,一个鸭架子还一斤多重,食客要是将鸭架子带走就没有免费的鸭汤喝,这是多少年的老传统了。从生理需要说,吃罢正餐来碗汤,有干有稀、别把人噎着,顺理成章。我又招呼过来位老员工问问,她回答我,有几年不提供鸭汤了,不过可以另外花钱点鸭汤。
这回明白了商家的经营之道,原来鸭架子汤利太薄,另外点汤再挣一份钱,汤大概总不如炒菜利润高,再说人那点肚量,汤喝多了就影响酒水的销售,干脆就把汤给免了。老字号如此推陈出新,太过算计了。
我要了一壶开水,截止目前是免费的。今后这家店不能来了。下回有机会得访访它鲜鱼口的老店,是否也是这种做派。全聚德又如何?



tiantou 发表于 2013-9-1 11:14:00

192【开学了】九月一日开学的日子,今天星期日。过了8点半,楼下热闹起来,往楼下瞄了一眼,开学了送孩子的家长,孩子们都穿着黑短裤、短裙,白短袖衬衫,没戴红领巾,难道一年级的“小豆包”们,刚开学就穿上了校服。9点钟周边静了下来。见学生们在操场上排了对,鱼贯而入进了学校的体育馆。9点半,楼下又躁动起来,是家长们重又聚集到学校门前,在东侧围墙外的警戒线旁翘首以待。星期日还是年轻的家长多。9点40,蛤蟆吵坑,高音大嗓的保安吆喝家长们离开警戒线“外面去、外面去”,一队小学生列队出来,绿上装的老师在队头、队尾举着牌子,上书一年级7班。我数了数这一个班36个学生。学生们背书包的不多,背水瓶的多、边走边往嘴里灌饮料的,还两两牵着手。这是他们的开学第一天,半小时的见面会,算不上开学典礼,典礼是全校的活动,一定在大操场上,要办得红红火火生气勃勃。老师喝住队伍,整队后向学生鞠躬,道再见。一片稚嫩的喊声“老师再见”此起彼伏。孩子们扬着小手寻觅人群中的家长,家长们早就瞟上自家的宝贝了,接过书包背上水瓶,背着、抱着的,第一次学校的聚会,多少新闻趣事等着交流。有学生围着老师打转,揪住老师的衣服不肯撒手,见不到家长也就不敢离开老师。又一队学生走出来,一年级8班,也是三十多个学生。又一队学生、整队解散,熙熙融融、甚嚣尘上,东张西望的各找自己的爹妈,一片喊声,见着家人不忘老师,王老师再见、李老师再见、马老师再见……这一年级至少三百多号学生,一个班两老师,一个学生喊一声起码就是七百多声,况且还有没完没了的孩子,有个学生揪着老师指认自己的家长,老师偏偏不转过脑袋,学生不依不饶,老师再见、老师再见的仰着头喊,直到老师转过身和家长对上了脸,学生才住了口撒手而去。头一天,就有不少的家长踪上了老师,围上老师问这问那,说东道西。头一天,就有不少助学者踪上了家长,在小街上拉起了横幅,向家长们散发招生简章。10点一刻,尘埃落定。

wangpei 发表于 2013-9-2 07:28:26


wangpei 发表于 2013-9-2 07:29:24

  文学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向其它民族展示自己的窗口。
  人们常常感叹,中国文学尚未在世界上得到它应有的地位,也远未被世界人民所充分认知。不可否认,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对世界文学名著的了解,远远超过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学名著的了解。在国外的大学生和普通知识分子中,却鲜少有人读过中国的文学名著,尽管这几十年来,为了使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翻译介绍的中国文学作品也不算少。问题出在哪里呢?人们果真欣赏不了中国文学吗?
  似乎不是。1987年,我刚到加拿大的时候,在校园里遇到了一个宗教专业的教授。他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兴趣,阅读了图书馆里收藏的英文版《红楼梦》,兴奋地与我探讨了半天。令他念念不忘的,并非宝黛的爱情,而是书的结尾,当贾政乘船归家,下雪天里停泊在运河码头旁,遇到身披大红斗篷的宝玉被一僧一道夹持着与他告别的情景。中国经典文学的艺术魅力显然深深打动了西方读者。
  我曾把外文局翻译出版的中国作家小说选推荐给加拿大作家阅读,有一位女作家告诉我,她非常喜欢张洁的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这种典型的中国式爱情,在我青年时代曾经深深打动过我。可见人类情感的息息相通。
  然而,这些都属于凤毛麟角的例子。2008年,我组织召开中加两国顶尖作家交流会时,与我校英文系一位老教授共同策划这个项目,她是加拿大文学的专家,但却问我,中国最著名的作家是谁?有哪些代表作?她坦承从来没有读过一本中国文学的作品。
  莫言的获奖,标志着中国文学正在开始被世界所了解。最近,我在和同事们交流时,不少人都表示,知道有一位中国作家获得了这样的荣誉,虽然他们都没有读过他的作品。
  西洋文字像女仆 中国文字像贵妇
  以我的经验来看,如果加以引导,推广的方法得当,其他民族也是能够欣赏中国文学的。
  如何推广呢?我认为,大学课堂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在海外高校中开设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这些选修课程,采用合适的教材、深入浅出的讲解,为海外年轻人提供中国文学的启蒙教育,诱导、培养他们的兴趣。
  譬如,有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在“中国简介”这门课程中,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方式,通过阅读不同时期的经典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和文学产生探讨的兴趣。阅读材料从《史记》中的《豫让传》、《荆轲传》,到《唐人传奇》、《水浒》选段,直到五四时期鲁迅的《狂人日记》、丁玲的《沙菲女士日记》。从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学生们了解到中国文化的精髓,也了解到不同时期社会变革的深远意义。《豫让传》仅有短短几百字,紧凑、精炼,却生动地概括了“忠孝节义”的全部价值观,带给学生的是极为新鲜的感受,也激发了他们对中国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如何让我们的文学走入外人的视野呢?十几年来我在滑铁卢大学讲授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中国历史、汉语这些课程,业余时间也用中英文交替着创作了一些作品,摸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在课堂上讲授汉语时,为了使那些习惯了拼音思维的头脑转变成能够接受形象思维的模式,我往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把每一个汉字掰开揉碎了,用图画的方式嵌入学生的头脑中,加强他们的记忆。这一过程,促使我去对比、思考两种文字的优劣。
  鲁迅曾提到过:西洋文字像一个朴素无华但却方便实用的女仆,中国文字像一个美丽优雅、但却奢侈无用的贵妇。我的体会是:中文是象形文字,视觉效应和强烈的韵律感激发了情绪感触与审美趋向;英文则是一种很规范、逻辑性很强的语言,26个字母像符号一样,能使人把注意力转移到事物的实质层面上,使思绪更加理性、朝纵深发展,因而不太受文字表象的诱惑和干扰。这种语言的特性是否影响到人对事物的思维与判断呢?
  当我讲起唐诗宋词时,那些中国人世代传诵的千古佳句译成英文后,外国学生觉得实在是平淡无奇,不理解为什么会被中国人奉为经典。中文读者在视觉上感受到的冲击,在英文翻译中荡然无存。韵律的妙处就更无从谈起了。因此,在中文语境下所写的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后,不可避免地要失去汉字固有的审美趣味与内涵。更不用说翻译者自身的文学、文字功底在“再创作”过程中对译作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了。
  我多次鼓励学生们借阅图书馆里的英文版《红楼梦》,了解中国文学中的精品。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翻了几页就读不下去了。最好的,也只是读了几个章回就放弃了。
  西方读者更习惯于线性结构的小说,一位主人公,一个家庭,贯穿始终才算理想。反观中国文学,以传统的章回小说为代表,习惯于群体式结构,一部小说里有几百个人物是司空见惯的。《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无不如此。这种写法,对中国人来说没有问题,但是翻译成英文,外国读者却觉得很难搞清楚谁是谁,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为什么?
  因为中国人的名字都是有具体内容的,文字所包含的意象可帮助读者记忆。例如宝玉、晴雯、凤姐、花袭人,都是作者精心挑选的字眼,会在读者脑中生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
  然而,我们的优秀作品翻译成英文后,以26个拼音字母出现,这几百个人物在书中就失去了特征,极易相互混淆。再加上故事又沿着多条支线展开,就给西方读者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从而兴趣大减。
  不同的价值观念  
  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典故、传说、成语以及大事件对西方读者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小说中如果经常引经据典,翻译时却又没做简明扼要的解释,就会使读者不知所云,因而也会失去阅读兴趣。
  例如:某著名作家的中文小说,中文读来脍炙人口,翻译成英文后,在北美市场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反响。对于某些中文读者熟知的历史常识,译者是应当进行简明扼要的解释的,譬如东王府、老佛爷、大跃进、破四旧等等。
  如果我们的作家和翻译家们还能对其他文化在真善美的认知标准上有更多的了解,就会事半功倍。
  譬如《水浒传》中李逵为了逼迫朱仝上山入伙,杀害了县官的小儿子,在西方读者眼中,那是十恶不赦的魔鬼,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人会津津乐道于这种英雄人物,因此很难引起共鸣。宋江杀妾、武松杀嫂、杨雄杀妻,这些中国读者眼里的精彩段子,都令西方读者摇头。
  班里一个女生告诉我,读完鲁迅的《孔乙己》后,她对这个人物的悲惨命运充满了怜悯。她的角度,与我们通常对这一作品中人物批判甚至嘲讽的分析,有不小的差别。
  究竟是保持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学呢?还是经过“译写”的加工处理改造中国文学呢?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给外国人讲故事时,我会特别顾及到他们的思维方式,并且在背景资料上多着笔墨,帮助读者理解故事的內涵。这些都不是简单地直接翻译所能达到的。
  培养大批高层次的翻译人才,将会大大增强中华民族在各个领域与世界交流的能力和话语权,这恰是我们欠缺又急需的。从长远看,我们需要培养的翻译,不应当只是翻译机器,而应当是高素质的人才,具备扎实的文化根底,才能胜任文学翻译的职责。
  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通过孔子学院这个平台,几年来我们尝试着用各种方法,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切切实实地做了几件事。
  首先是编辑针对海外大学生的双语中国文学教材,逐步在滑大开设中英文翻译的证书课程,培养专业翻译人才,满足中加两国文化交流的需求。
  其次是翻译出版当代中国优秀文学作品。我们正在与加拿大的出版社合作,翻译出版当代中国优秀短篇小说选集,引入北美课堂。
  建立中文资料室,方便师生阅读,促进和培养海外华裔子女对中文的兴趣。
  采用不同形式,加强有效的中外交流。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以来,几乎每年都召开一次与文学相关的国际会议,促进中国作家和学者直接与其他民族的作家和学者交流。譬如:邀请了中国著名评论家白烨为大学生讲课,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现状;举办了“中加两国顶尖作家交流会”,邀请刘庆邦、刘震云、格非等来加,与加拿大著名作家和学者交流座谈;还举办了 “纪念白求恩逝世70周年国际研讨会”、“沿着丝绸之路——中国文化国际研讨会”、“文学-历史-呈现:北美华裔作家英文作品研讨会”等。
  我相信,只要我们携手努力,中国文学的宝库一定会在全人类面前展现它璀璨的光彩。
  (作者为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作家)

tiantou 发表于 2013-9-2 07:40:01

193【秋凉】月底终于凉下来了。电视天气预报的版图上,还是一片飘红,这红不是半个月以前的那红,相差了10摄氏度。相差1℃,液体就是不同的形态,相差1℃还是2℃,人就是高烧或是低烧。今日红彤彤的版图,但各地的最高气温难有超过30度的,北面还有雨水、洪水还没退去,南面台风过来,侵扰沿海,带来凉意、带来丰沛的降水。报载,十年来,自然灾害造成的全球死亡超过200万人,当中由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总是占据头一位。大气层环抱下的蓝色星球,是人类目前认知中唯一的生物宜居的星球,它孕育着生,也导引着死。“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30℃是农作物生长的适宜温度,秋果在黄熟、稻黍在充盈,没有一定的积温,就没有作物的成熟,积温不够,籽粒就不饱满,要是再加上低温早霜,人们就要收紧裤腰带过日子了。好在生物群落早就适应了地球的气候特征,人类的繁衍到了“小年”自然就有所收敛,天地运行收成的丰歉操控着人类发展,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南方的几大“火炉”终于撤火了。今年晋升“四大火炉”的大概不限于南方的城市吧。北方的伏天都比过往难熬,过去到了“立秋”凉风就起,现在得等到“处暑”节气热度才减,想见南方的日子更加的艰难。抱团取暖,这要在冬季还说得过去,这夏季,越大的城市,抱团的效果是越上火。今年过了,来年呢,依然一年一个月,在南方大概是两个月水深火热的煎熬。人的幸福指数大为降低,一个城市的宜居性打了折扣。人以迁徙避之,但绝大多数人是避不开的,只能承受。终于可以窗户大敞,白天、黑夜,室温不超过26℃。不必再摇扇子,不必一天洗几个澡,可以晚睡觉、可以在网上码字而不必四脖子流汗,可以在灯下踏实看书,躺下,席子不再黏身,凉席成为真正的凉席,夜半要拉扯上毛巾被遮体。连吃饭都增了胃口。湛蓝的天,马上就是金秋九月、十月,京城最好的阶段,哪也不去了。

wangpei 发表于 2013-9-2 08:12:50

美国歌剧《尼克松在中国》PPS提供-小草:

http://player.56.com/v_OTYxMTkzNDI.swf


秋江 发表于 2013-9-2 23:26:37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哇哈哈,哇哈哈,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 这是小时候就会唱的歌、会跳的舞。从小我就喜欢新疆姑娘的美丽多彩的裙子和头上编的许许多多条的小辫子,当旋转时漩涡般飘动,在学跳新疆舞时,还学会了动脖儿,哈哈!另外还因为我的眼睛有点儿扣扣,常常被人说我像新疆人,自己还常以此为傲。    西域新疆神秘而遥远。如去新疆先要穿过河北、山西、陕西,然后转到到甘肃走河西走廊丝绸之路,那里大漠风沙、长河落日,边塞古城、敦煌壁画、想象中会给人以悠远孤寂而辽阔的画面。    新疆会有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广袤的、波浪般起伏草原;金秋斑斓的树叶和那象征着中华民族顽强精神的胡杨林;神秘的喀纳斯湖及其水怪;原始的游牧民族及禾木村的白桦林和小木屋;还有那诱人的、让人垂涎欲滴的葡萄和哈密瓜。而《西游记》火焰山发生的神奇的故事、电影《天山上的来客》里浪漫感人的传奇故事;还有小说<《鬼吹灯>》的害怕故事都吸引着我,还有美丽的楼兰美女、还有三毛和余纯顿走过的罗布泊、、、、、、    西域虽然相隔数千里,却总是有一股无形的磁力,无时无刻不诱惑着我,吸引着我的思绪。想要去那里的打算已经几年了,现在终于放下目前的一切,驾驶着黒驹去追寻那神秘、浪漫的西域风情。

秋江 发表于 2013-9-2 23:43:59

   我也有跳新疆舞的照片,但还是别贴了,贴两张我女儿跳新疆舞的照片吧。

wangpei 发表于 2013-9-3 10:01:11

本帖最后由 wangpei 于 2013-9-3 10:35 编辑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IyNzE2MjI4/v.swf

wangpei 发表于 2013-9-3 10:45:24

视频虽不大清楚,但最后的全场万人齐呼——祖国万岁!令人震撼!!

MLHG 发表于 2013-9-3 11:18:14

还是刚才一年级小朋友那个视频好,怎么不见了?

秋江 发表于 2013-9-3 20:55:55

本帖最后由 秋江 于 2013-9-4 06:53 编辑

      往常,我都是早晨六点多起床,锻炼后吃早餐。自从有了微信后,几乎成了微信控,醒来后,先躺在床上发十几条微信,其内容从正能量励志、人生感悟、美容健身、美食旅游、图片笑话、今日头条等等不一而论,涵盖广泛,简直变医生而成了个编辑,真够逗的,自己想想都有些可笑。   言归正传,今天早上,我比以前起的早些,拔掉电源、关好门窗,拿起行囊出发了。出京后,先走京昆高速,路过了处于河北、山西的太行山、吕梁山,和二者之间 的汾河摊,过了娘子关和旧关,绕过了太原后,走的是青银高速,一直向西开过了黄河大桥就到了陕西界,钻过数个隧道和越过了毛乌素沙漠,就到了今天的目的地定边县城,全程共行驶约1000多公里,又成了强行军。

tiantou 发表于 2013-9-3 22:57:31


194【闲的】
老刘来电话,说自己的朋友干得不错,获了大奖,要招待吃饭,不认识也没关系,来了给捧捧场,到时候他聊他的,咱聊咱的。白吃饭这事极少见,而那摆席的地方,前几年我还去过,五星级酒店,想想离着挺近,闲着也是闲着,就应了下来,但心里纳闷什么人会有这种爱好。
上午十点多钟,人就进了大堂,往告示牌上一看,一至三楼都有组织活动。一、二楼的都属专业会议,三楼是家保险公司的项目,明白了,跑不了是这家公司的商务活动,推介会之类的。
果不其然,老刘一会到了,说起自己是这家公司的客户,前几年买了这家的产品,不时的会接到公司的请柬,有时到有时不到,这次业务员特别的关照,所以想起闲散的哥几个,找过来聊聊天。老刘又出去了一趟,携老张、老赵晃悠过来。老刘还捯饬的一副嘉宾模样,不像我一副短打扮,下河捕鱼的劲头。老赵不错,脚好利落了,今正好轮休,三站公交车坐过来。
快十一点上楼,会场外面缎子面的大本子上签到后登堂入室。进门见一条横幅上书:“恭贺刘**荣获2013年全国十佳代表”刘代表是位刘姑娘,这刘本人正在门口候着,和来宾一一握手,还要一一照相留影,我们省省吧,就别一一了,四条汉子一起跟人家刘姑娘留了影,后来听说这批片子要巡展全国,要与该公司的广大客户见面,要知道如此,事先怎么也该捯饬捯饬,好留下首都人民的美好形象。
音乐响起来,激情满满的主持人宣布开始。首先感谢客户们的莅临,他用的词汇是“亲人们”,感谢多年来对公司的支持,对刘姑娘的支持。刘姑娘获此殊荣来自广大客户亲人们的厚爱。
议程之二公司经理上台,介绍公司的实力和成长,这家公司17岁了。经理又为刘姑娘,颁发十佳金牌。估计这块金牌在刘姑娘脖子上,挂了摘、摘了挂有好几次了。才三年,刘姑娘加入这支销售队伍才三年,就能在数百万同行中崭露头角实属不易。大家为全国行业的十佳代表热烈鼓掌。老刘也够幸运的,能赶上十佳代表提供的服务,还成为了朋友实属难得。
鼓掌后,刘姑娘感言。先放了成长的片子,从幼童到刘姑娘,从黑白世界到色彩斑斓的刘代表,才28年。刘姑娘来自内蒙古,六岁就没有了母亲,跟着奶奶长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北漂四年半工半读完成学业,待报答老人的养育之恩时,老人故去,……刘姑娘声泪俱下,没能接续完她的奋斗史叙述。开席了。

195【没有免费的午餐】
开席了。一共8桌,我们桌坐了11位。两位工作人员,负责招呼请来的客人们。老刘做为公司客户带来我们三位闲人,另一位汉子,保单持有人,带来四位,其中一位还紧着跟汉子客气,说这等好事老想着我们,够意思。这一桌老几位的平均年龄,我瞅着超过了65岁,作为保险的潜在客户年龄有点大了。可在公司销售人员眼中,一切皆有可能。
桌上摆着葡萄酒、啤酒、果汁、苹果、香蕉、小点心。工作人员一个劲地给续茶。还没待开席,除了酒和苹果桌上就不剩啥了。汉子说,来这就敞开了吃,我在部队,每年晋升少将、中将,那就敞开了吃,没得说……。
刘姑娘说得当口,凉菜上来了,六个凉盘。意犹未尽,刘姑娘,不耽误大家开餐,紧急刹车。皆大欢喜。抽奖开始,三等奖12个,什么奖品不知道,我们这第8桌无人荣幸。热菜上来,红烧肉、炒鸡蛋、炒葱头、炒菜花……事后几位评论,别看都是家常便饭,做得都蛮有味道,比边上的“郭林”强得多,不愧为是五星级酒店。一桌人紧吃,会议议程继续推进。由客户代表感言,发言者是位35中学的老师,说起话来搂不住,从保险的意义到保险从业者的艰辛,从个人购买产品的经历到收获的丰硕的成果,他把公司销售人员该说的话都说了,主持人一再提示他点到为止,他不管不顾的赢得来宾席的一声声倒好。
舞曲响起来。《感恩的心》五位舞者比比划划、如诉如泣。演绎过后,重头戏产品推介,由公司的五星级讲师开讲。推出的是一款理财产品,具体的产品没记住,倒是附带的一款“绿色通道”服务引起了众人的注意。所谓绿色通道,大体内容是这家公司承诺为保单持有人提供医疗咨询和专家挂号服务,包括北京37家主要医院和全国300多家一流的医院,并包括三千至五千的外埠跨地区就诊的交通补助。现在不是挂专家号难吗,60多岁的人不是越来越多的病找上门来吗,今后由公司代劳专家号了。商家真是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及。那位五星级讲师特别透漏,这款服务过去只对公司年缴保费7万元以上的客户,本次特例,凡现场签单1万元以上者,均提供该项服务。(上述理财产品的缴费期为10年。)
会场活跃起来,各桌不时的有人认购签单,1万、2万、5万。20人?
二等奖抽奖了,六位,188元的西班牙红葡萄酒,特别申明原装进口。我算是赶上了这拨,这多年我顶多抽上过四等奖,虽然那四等奖品要比这二等奖要优厚得多。8号桌,也没带来更多的吉祥,后来再抽了一轮,我们这桌没能再有起色。老人们都悻悻的,连安慰奖也没有。那瓶葡萄酒最后让老赵拎走了。我说以后你改喝红酒吧,白酒没好处,前个月折了脚脖子,就是喝白酒闹的。

tiantou 发表于 2013-9-4 09:34:54

196【秋水】在兴凯湖沐浴戏水之后,就没再下水,找不到那么好品味的淡水水面了。转眼秋凉,都开学了,过去露天的公开泳池都关闭在九月一日。现在呢傍晚有些闷热,楼下继续不断的噪音,正在赶工,那使用了快二十年的自动大铁门不再自动了,弃旧图新,门还是满结实的,不自动也是门禁系统的毛病,因小失大,把整个门都刨了。不到天黑是完不了工,饭后往湖边躲清闲。人在河边走,哪能不去游,自己又没有冬泳的本事,要抓住这热天的尾巴。天凉了,不必出来纳凉,湖边的人少了八成,学生们又开始了挑灯夜战,家长们陪在一边。水凉了,凉得舒服,里里外外不是冰冷而是清凉爽快,伏天的水有点热,温吞水游着也不是太爽,温度决定舒适度,这是刚好的温度,凉得还让人些许的兴奋,这温度易于赛者游出好速度。果然有位汉子刚刚出水,并恨恨的说:我就不信了,我爬山不如他,这游泳还能不如他,落他200米吧。他二人刚来了次环岛游。 我也往南游去,朝向“皇帝船码头”。下午刚有人向我咨询码头的位置,这次又在水面校正一番,真要往这来,建议沿高粱桥“南岸”行走,曲径通幽、沿河看柳几百米,起点处有当年旧码头,残存老物件,可发思古之情,待来到这处“皇帝船码头”当不了真的戏说。另外走车水马龙的西外的大路,见着展览馆东侧往北去,能比绕行莫斯科餐厅近半里地。秋水望穿,后湖的湖水比夏日的洁净度更高一些,看到了水下晃动的双脚。水面的泳者没见少,伏天时人也不多。环湖的竿子见少,蓝盈盈的星星点点,纳凉的人少自然客串渔夫的也就少,竿起竿落中不见上钩的鱼儿。天色阴沉沉的,提前暗了下来,闷热的天水面的蚊虫多,在头顶上打旋儿,没能引来低飞的燕子,一只也没见到,蚊虫逼得人时不时地潜入水下。南面的展览馆打亮了,柔和的金黄色披挂一身,修长的塔身高耸,塔尖上闪闪的红星,在我们这辈人心目中它总代表着一个时代,心底里还唤它作苏联展览馆,半个多世纪了这组建筑依然异彩纷呈,装扮着眼下一个个昏黄的夜空,老大哥们现在过得不错。

秋江 发表于 2013-9-4 22:39:08

本帖最后由 秋江 于 2013-9-4 22:55 编辑

      从陕西定边穿过宁夏回族自治区,一路向西,到达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在蓝天白云下,行驶在空旷的大漠沙丘中间,心情也格外爽朗开阔,。   刚进入甘肃界,路边可见静谧的、泛着蓝光的盐湖,不久又看见壮观的黄河大转弯、而高高耸立、众多的风力发电很令人叹为观止,沿途祁连山更像英勇的卫士和朋友,一直伴随在我的身边。   雨后的蓝天上,白云柔软的像醉了一样,它带着我的思念和祝福飞向远方。

秋江 发表于 2013-9-4 22:42:49

盐湖

秋江 发表于 2013-9-4 22:44:55

黄河大转弯

秋江 发表于 2013-9-4 22:54:05

风力发电

秋江 发表于 2013-9-4 22:58:05

沙漠上的植物和蜥蜴

秋江 发表于 2013-9-4 23:10:03

高速路拍的景色和祁连山


秋江 发表于 2013-9-4 23:14:54

蓝天白云

liuxiuhua 发表于 2013-9-4 23:52:25

本帖最后由 liuxiuhua 于 2013-9-4 23:53 编辑

致青春       今天是我下乡四十四周年的纪念日。当年十六岁的我,成为一名光荣的知青,踏上北去的列车,开始了漫长的人生之路。再回首,已是花甲之年。写点东西,致我那早已逝去的青春。       兵团生活,只是我青春的第一篇章。挖过渠,种过田;装过窑,挑过粪;行过军,拉过练;走过百里的路,堵过决堤的口;休息日往返步行二十多里路只为下一次饭馆,因为吃不饱饭是常态。学的是老三篇,看的是老三战;练红了心,晒黑了脸;学会了吃苦耐劳,丰富了人生阅历。       二十岁的我成为一名工农兵学员。上学是当年知青梦寐以求但绝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我终于离开了兵团。有读书无用的影响,有政治风波的干扰,我依然津津有味地读书,珍惜那来之不易的机会,我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专业知识就是我今后工作的一技之长。如今同学聚会时,有的女生还会说特别讨厌自己所学的专业,我依然发自内心地感谢当年的老师,这专业与我相伴了一辈子。       毕业后,拉开了青春的第三篇章,经历过扛着梯子给新完工的大楼布线, 接着是安装天车、高频炉、维修机床,工作之余修理电机、仪器仪表等,尽可能多地为自己创造机会,多看、多干、多学、多问,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几年的专业技术工作,增强了动手能力,提高了理论知识,为后来从事教师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己曾经的青春年华,有付出,也有收获,当然也有一些无奈和少许的遗憾,回忆往事,我觉得努力了,就无愧于自己的青春。

tiantou 发表于 2013-9-5 17:53:00

197【秋园】今的雨下在了天亮前,中雨转小雨的预报提前结束。八点多走在了街头,凉飕飕,提前给老爷子加了长裤别着了凉。路过“向东小学”,大喇叭呼啸着,操场上齐刷刷的孩子们跟着音乐广播操。进了公园,清晨的园子静悄悄,到处汪着水,连着两日的降水,地面喝饱了。往东的背静小道上荡过来几条猫,它们比我们准时,大概每天这个点,太阳刚刚照过来的时候,就往这乱石堆后聚餐,一妇人拖着旅行小车,满载着瓶瓶罐罐,有干、有稀,餐前还要拿出毛巾擦拭餐具,填充食物、倒上饮用水,猫们围住上蹿下跳。看到许多次了,这妇人一路下来有多个喂食点,那尽职尽责的劲头,真该录用为动物园的员工,她一定是把这每日的作为神圣化了。林荫道下都有些发冷,走到了阳光下,走到了大象的跟前,这里没有了游客,都上班、上学了。林间的空地上几位白衣人在操练着太极、各走一路的老者比比划划,不知练的哪一路功。边上小店的店员在卸下门板,敞开门迎客,哪有什么客人,三三两两的老者和推着孩子的妇人,没有目标,那水、那花、那一旁的动物,司空见惯,意义就是在走,在脚下的一步又一步,在时间的分分秒秒、在阳光的丝丝缕缕……。太阳下面暖洋洋,人们乐意走在阳光下。袋鼠也晒在阳光下,在土坡上翻动着身子扬起了尘土,旁边的孩子指认着说“驴打滚、驴打滚”孩子的眼光别开生面,一眼就捕捉到近似值,并喊了出来,别说,那狭宅的脸,长长的耳朵,还真有几分驴驹子的模样。咱们也歇了,老人溜达累了,躺不下,坐下,长河边,斑驳的树影下,一张张空置的椅子,满是露珠,拭干木椅、河畔小憩,对着那翻腾的赤袋鼠,它也开过了早饭,饭后眯着,过着饱食终日的生活,远离了澳洲大草原,幸福还是不幸福。对岸码头,空空荡荡,半月前的这点,该是排队候船的队伍排在那里,大船小艇。时过境迁,河道里,沉静的一筒水,连过来的涟漪都没有,九点半了,皇帝船码头的班轮该到了,会有到岸的船,没有登船的客。再起身,往北出了院子,寂静的园子,湿漉漉、清清凉凉的真好。

秋江 发表于 2013-9-5 22:19:03

本帖最后由 秋江 于 2013-9-6 01:01 编辑

我的电脑在外不好使用,发帖太费劲了!
页: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