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h8381
发表于 2013-3-20 11:22:48
本帖最后由 zzh8381 于 2013-3-20 11:26 编辑
瑞雪兆丰年。早晨起床打开窗帘,美丽的雪景如画。赶快去拍照留念。
duyan
发表于 2013-3-20 11:46:56
本帖最后由 duyan 于 2013-3-20 18:39 编辑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记忆里这是春天下的最大的一场雪。。。屋顶上积满了厚厚的白雪,树干上,枝杈上也积满了雪,像是洁白的花朵开满了枝头。
由于天气不再寒冷,太阳一出,大朵大朵的雪团很快融化,落了下来,不断打到身上,头上。。。
抓紧时间,来到玉渊潭,拍照留作纪念。
路过知名景点,银杏大道:
飞雪迎春玉渊潭
樱花含苞待放
雪打樱花
桃花欲开
傲雪玉兰
老槐银装素裹
静静的运河
好天气,好心情
忆往情深
发表于 2013-3-20 14:11:15
雪后颐和园(2013.03.20)
忆往情深
发表于 2013-3-20 15:40:52
小区雪景(2013.03.20)
马尾沟
发表于 2013-3-20 15:55:51
本帖最后由 马尾沟 于 2013-3-21 15:46 编辑
惊闻北京三月飞雪,深及一掌,寒风凛冽,又因供暖已停,不知诸位校友,如何忍耐。看到三三,zzh8381,duyan,忆往情深发表的照片,令人如身临其境,又知春雪后的寒冷,又有春雪后的乐趣。不知不觉之中,吟咏出七律一首,供诸位校友冷中取暖,寒中求乐,多加保重。犹如多喝一碗姜糖水,多泡一杯板蓝根。
七律春雪
三月飞雪落京城,
恍如昆仑冰山倾。
千栋楼台披银毯,
万树梨花吐寒情。
惊闻前夜已停暖,
深思今日怎出行。
心忧校友初春冷,
恨未送炭上征程。
2013年3月20日于潍坊。
忆往情深
发表于 2013-3-20 22:19:42
马尾沟 发表于 2013-3-20 15: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惊闻北京三月飞雪,深及一掌,寒风凛冽,又因供暖已停,不知诸位校友,如何忍耐。看到三三,zzh ...
早晨起床,发现窗外已是白茫茫一片,在小区拍摄完毕,匆匆赶到颐和园,雪已化了多半。见三三和DUYAN所照,也发几张应和。又传来校友千里之外的问候,实感亲切和温暖。正是:
山东马尾沟,
航校老校友。
多才诗寄意,
千里传问候。
多谢深情谊,
佳句心中留。
西水车
发表于 2013-3-21 10:28:11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3-3-21 11:21 编辑
阴暗福山
阴暗福山
忆往情深
发表于 2013-3-21 15:51:36
本帖最后由 忆往情深 于 2013-3-21 15:57 编辑
百微拍腊梅
8484-xiu
发表于 2013-3-21 18:52:16
学友们当中摄影高手实在是太多了,都不敢晒照片了。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3-3-22 09:44:13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3-3-22 09:51 编辑
去年12月16号,冒雨游览了浙江绍兴东湖。为请大家了解东湖,先简单介绍一下。
东湖风景区位于绍兴城东,以秀美的湖光山色和突兀石景而闻名。远眺东湖,葱翠相映,层峦叠嶂,极似一尊伫立于碧波之上的硕大盆景。因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俊秀的自然景观,与杭州西湖、嘉兴南湖并称为浙江三大名湖,享有“中国第一水石大盆景”的美誉。
东湖原是一座青石山,相传秦始皇东巡至此,曾采摘山上的箬草喂马,因名箬 山。因为石质属于白垩纪时期的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成分简单,结构密致,石料色泽丰富,五彩斑斓,十分利于石匠开凿雕琢。因此从汉代起,石工相继在此凿山开石,经过一代代石工的鬼斧神工,遂成险峻的悬崖峭壁,奇特的洞穴深潭。
1896年,陶渊明的第45代孙会稽陶堰乡绅陶浚宣到箬 山一带考察,陶醉于此处的奇山峻水,购得地产后经巧妙设计,努力将原有岩石景观中最有特色的凸现出来。筑堤200丈,堤外为河,堤内藏湖,利用原有的山、水、洞与修建的桥、路、宅、亭点缀出一个个更富色彩和魅力的景观。
整个工程历时三年。这时的东湖山明水秀、岩奇洞幽、亭桥错落、湖洞相连极富特色。精致而小巧的东湖将奇山、秀水融为一体,石景石貌蔚为壮观。气势磅礴的石岩峭壁配以清幽的湖水,间或有一二艘乌篷小船欸乃飘过,加之青绿环绕,此番美景堪称一绝妙画卷。
由于东湖景色别致,很多电影电视剧都选在这里拍摄。比如《智取华山》《西游记》等等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3-3-22 09:52:55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3-3-22 10:02 编辑
小雨中的东湖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3-3-22 10:03:11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3-3-22 10:05 编辑
续
zzh8381
发表于 2013-3-22 11:17:53
关于加强个人空间建设的建议
老北京网为每个注册的网友开辟了个人空间,只要点击个人头像就能直接进入。个人空间就是自己的小天地,需要精心经营。大家可以把一些重要的文章、照片、资料保存在个人空间,以后查看起来就方便多了。只要进入个人空间就不用在论坛帖子中翻找了。在论坛中找有关的内容确实费劲,如利用好个人空间,好文章好照片就好找了。所以建议大家都把个人空间利用起来!
忆往情深
发表于 2013-3-22 11:22:55
忆往情深 发表于 2013-3-21 15: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百微拍腊梅
回复81兄和老家
曾记得81兄在网上谈到后期调整,建议用相机随带软件进行调整,确实是经验之谈。我曾试过用PS和光影做后期调整,但经多次比较,不如相机直出JPEG片子。所以现在一般在直出的片上用佳能软件稍做裁剪。百微镜头拍出的片比其他镜头拍出的效果更好,如天很蓝,好像用背景布一样,其实就是原片直出。
老家来人了,很高兴,只是不见南木舟露面。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3-3-22 18:13:47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3-3-22 18:19 编辑
在2923楼,我特意发了几张乌篷船的照片。下面介绍一下乌篷船。
乌篷船是水乡绍兴的独特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800年前的陆游说它是“轻舟八尺,低篷三扇”。乌篷船船身狭小,船底铺以木板,即使有渗漏,船舱也不会沾湿。船板上铺以草席,或坐或卧,可以随便,但不能直立,因船篷低,如直立,便有失去平衡而翻船之险。
乌篷船的动力是靠脚躅桨,这是不同于其它船的地方。划船的人坐在后梢,一手扶着夹在腋下的划楫,两脚踏在桨柄末端,两腿一伸一缩,桨就一上一下地击水推进,据说时速最高可达10多公里。船的航向是用手桨来控制的,船行进时,船工脚手并用。有时船工便把作舵用的那手桨夹在腋下,把双手空出,可以于轻舟快捷的迅行中捧一碗酒品尝,脑袋让乌毡帽遮着。
这船确实有点意思,就是坐起来贵一些。从湖的这边到那边,距离不太好估计,因为是绕着山行进的,每人单程80元,往返120元。可乘三至四人,包含途中讲解。若要请船工唱歌,就要加钱了。直线距离就是前面介绍东湖时说的200丈长堤,按说是1.333华里。其实不然,回程我们没乘船,走了足有30-40分钟。尽管一面走一面照相,感觉足有两公里以上。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3-3-23 07:21:19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3-3-23 07:22 编辑
记录日本投降的铁证,安倍居然要推翻这段历史。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g1OTE5NDA=/v.swf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3-3-23 09:03:39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3-3-23 20:27 编辑
北京航校困难时期 1959年暑假后开学不久,飞202班下实习工厂专业劳动,学习钣金零件制造技术。钣金零件制造,有多种方法:手工制作、模具拉伸、落锤模、爆炸成形等,学校实习主要练习手工制作。先学习基本功“收”和“放”,用檀木榔头或橡胶榔头将一块铝板敲制成飞机零件。因是手工制作,劳动强度高,体力消耗大,容易饥饿,大食堂一般在上午十点钟给我们送一次馒头和鸡蛋汤。 到了1959年11月份,馒头换成了白薯,蛋汤也没有了。再后来,连白薯也不送了。这时,我们才知道“粮食困难”,所谓的“困难时期(或三年自然灾害)”到了。 开始不觉得,只是上午大食堂不再送饭,下厂实习随之结束。越往后越不行了,食堂吃饭时,白面馒头不见了踪影,清一色的“黄金塔”(棒子面窝头),让人见到就头疼。先别头疼,后来才知道,有窝头吃算不错了,以后的日子更难熬! 最困难的时候,大约是1960年中至1961年全年,如今回想起来,还真有点后怕。还好,生活虽苦,但整个“困难时期”北京航校没有饿死一个人。 时间进入1960年,什么东西都凭票、凭证购买不说,物资供应还无法保障。航校学生粮食定量每月每人36斤,无法保证定量供应。食堂为了改善学生伙食,千方百计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采用米饭“双蒸法”、窝头“双蒸法”,看起来堆头大了,但米饭和窝头吃到嘴里变成一泡水,不顶饿,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食堂还学会用树叶做成“人造肉”,给学生改善伙食,大师傅们为学生们吃得好一点,可谓用心良苦。 最困难的时候,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只上半天班,学生上午上课,下午休息。吃午饭时,全校学生集体排队,一人一勺半干半稀的稀贩,吃完回宿舍睡觉。那种由值日生盛好饭菜,各班统一在“起立,坐下,开动”的口令下集体吃饭的壮观场面再也没有了。这段时间,很多学生,特别是女生,都得了浮肿病,双腿肿胀,全身乏力,走路都困难。浮肿病人,凭校医室证明,每人一次性发给半斤煮黄豆,没得浮肿病的同学,恨不能也得浮肿病,能领到半斤煮黄豆。 我们三科学生住在33号楼,教室在俄专楼,中午下课后走到大食堂,吃饭后再返回33号楼,来回斜穿大操场两次,累得两条腿都迈不开步。 北京市民每人每月发一张糕点票,凭票可购买半斤点心,饼干、糕点随便买。一般人买了点心后,一次吃完,最多两次吃完。我们班有个绰号叫“柴得洛夫”的同学,买了点心舍不得吃,放到宿舍又怕被偷,他用一个布袋装着吊在裤腰带上。一次,上体育课跑步,点心袋随着步伐左右幌动,被老师发现,一问才知道是装的点心,自此,“大老柴背点心”在班上传为笑谈。因为生活困难,吃不饱,同学们体力急剧下降,后来取消了体育课。 当时,除了“糕点票”可以买点心外,还有“高级点心”也就是“议价点心”,不要糕点票,有的甚至连粮票都不要,只要有钱就行。父亲每月给我10元零花钱,基本上都买点心吃了。航校小卖店在西环路西,我是那里的常客。那时10元钱挺值钱,有一次,我42中(现首师大附中)同学的哥哥结婚,我们住一个大院,我回家时父亲给我发工资,为庆祝他们新婚之喜,我在翠微路商场请客吃饭,四个人(我和同学及其哥嫂)吃一顿饭,有饭菜,还有酒(我们苏北习俗“无酒不成席”),10元钱还没花完。 困难时期,学校不仅取消了体育课,还取消了课间操。出了学校大门,马路南面有一块农田,种了一片青皮萝卜(心里美),萝卜地南边有一个没有水的水沟,萝卜长势喜人,大半截露在外面,小部分埋在土里,饥肠辘辘,“心里美”极具诱惑力。我们课间休息,喜欢到水沟那边玩,有一次(仅仅一次),我实在忍不住,用脚轻轻一蹴,一个萝卜被连根拔起,我用脚将萝卜踢到没有水的水沟里,弯下腰,假装系鞋带,将萝卜樱子摘掉,顺手将萝卜塞进裤子口袋,回到宿舍,清洗干净几个人分享。“偷”萝卜时,旁边还有同学掩护。如果不是饿急眼了,怎么会“偷”人民公社的萝卜吃。现在回想起来还有点内疚。 一天夜里,饿得难受,胃里直冒酸水,半夜饿醒,悄悄起床,单人匹马翻越铁丝网,跑到校外茄子地里摘了几个青皮茄子,回宿舍后,清洗干净,吃了起来。同室同学听到我吃东西的声晌,纷纷起床,大家分享,虽然是生茄子,也吃得有滋有味。后来有人打小报告,辅导员关盛隆在飞1、飞2两班大会上不点名批评,他说:有的同学半夜睡不着,去偷人家“锤子”吃(关是南京人,管“茄子”叫“锤子”),引得两班同学轰堂大笑。 我不该“偷”人民公社的茄子,可那位同学吃了我“偷”的茄子,还去打小报告,让关盛隆在大会上不点名批评我,太不应该。还因此撤了我的班长职务。 我两次“偷”吃人民公社公共财物,实属不该,但也是被逼无奈,二十郎当岁,实在饥饿难忍,才做出如此不堪之事。望各位校友能够谅解。
分司厅
发表于 2013-3-23 12:46:56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3-3-23 17:34 编辑
谢谢chenchao5720学长在我初上网时对我的支持.以此回复表示致敬.由于''饥饿难忍''而偷吃.实为无奈之举.我頗有同感.我63年上航校时.三年自然灾害虽已过去.但我仍然觉得就是吃不饱.有一段时期.我和柏才等时常到外班一宿舍集会.因那同学有一电炉子.我们在天黑后潜入食堂.逐桌寻找剩饭.其实是偶有窩头.我们称此行为;[扫荡]唯恐他人发現.回到宿舍后.就用那洗脸[脚]盆放到电炉子上.将[偷]来的窩头放入再倒上水煮开了.7.8个人围在一起吃的那个香呵.前几日.我才上网时马尾沟在网上介绍我说我航校包子一顿吃八个.纯係谣言.那时都是定歺.每人就是二个.正是因为包子好吃所以食堂很难剩下再卖[机动]在我记忆中绝无吃八个包子的囗福.倒是有一次是夏天.高年级同学毕业走了.将剩下的饭票给了我[们]我一人吃了一盆米饭[一斤六两]撑得我拉肚子.为此同学给我一雅号[马窜]就是窜稀拉肚子的意思.那时我真是沒出息.
分司厅
发表于 2013-3-24 09:40:38
[扫蕩]一词出現的时间应在文革开始后.然[马窜]雅号文革前就巳广为流传了.与马尾沟同命.分配潍坊工作后.头几年还是饿.甚至多次向北京家里要全囩粮票.又;与3346商槯.三年自然灾害时间究竟是.还是.烦查明
西水车
发表于 2013-3-24 11:08:11
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的解释:三年困难时期是指中国大陆地区从 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在农村,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农民称之为过苦日子,过粮食关,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在1980年代以前则多称其为三年自然灾害,后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海外一些学者则称之为三年大饥荒,西方学者也称其为大跃进饥荒。
zzh8381
发表于 2013-3-24 15:24:59
本帖最后由 zzh8381 于 2013-3-24 15:30 编辑
北京玉渊潭第25届樱花节近日开幕了,今天赶早前往玉渊潭公园参观。观花的人很多,拍花的人也很多。本人拍了些照片,现选传几张共赏。
http://img.obj.cc/album/201303/24/145130u0f30xb0spbknb00.jpg
樱花报春
http://img.obj.cc/album/201303/24/145220mazh8scctqzc66as.jpg
樱花如蝶
http://img.obj.cc/album/201303/24/145241n6mya1g476f4466w.jpg
老有所乐
http://img.obj.cc/album/201303/24/145257erd1c13u1cdto3t3.jpg
观花潮
http://img.obj.cc/album/201303/24/145304c40e12usxdfxdxne.jpg
和谐之声
忆往情深
发表于 2013-3-24 21:46:51
zzh8381 发表于 2013-3-24 15: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北京玉渊潭第25届樱花节近日开幕了,今天赶早前往玉渊潭公园参观。观花的人很多,拍花的人也很多。本 ...
玉渊潭拍电视塔
看到81兄拍的照片,感到少了点,肯定还有一些存货。我也补几张在晚上从玉渊潭公园试拍的电视塔,用不同的曝光时间和ISO,从中摸索和学习。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3-3-25 06:47:43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3-3-25 06:57 编辑
我们的专家呀!
我们的专家就是厉害,能呼风唤雨,甚至能让历史的车轮倒转。
十四年前,那种白色的不可降解的塑料餐盒,不知专家们吃了什么药,一夜之间,还是那个餐盒,突然又变成“绿”色的了。说什么它是绿色环保的,对人体无害,节约能源......好的不能再好了。原来说的是白色污染,一百年不能降解,毁坏农田,对人体有害......坏的不能再坏了。
如果真的像今天说的这样,就应该追究十四年前下那个结论的专家的责任!如果真像原来说的那样,就得抓今天下结论的专家一个现行。
戏弄百姓!成也专家,败也专家!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3-3-25 08:58:26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3-3-25 06: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的专家呀!
我们的专家就是厉害,能呼风唤雨,甚至能让历史的车轮倒转。
十四年前,那种 ...
924-3346-3:精辟。记得1950年代,北京鸭蛋滞销,《北京晚报》发表专家文章说,鸭蛋比鸡蛋营养价值更高,让大家多吃鸭蛋。当北京胡萝卜卖不掉时,《北京晚报》又发表专家文章说,胡萝卜含大量胡萝卜素对人体如何如何有好处,鼓动大家多吃胡萝卜。这些专家将中国老百姓搞得稀里糊涂,晕头转向,中国老百姓何时才能听到真话。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3-3-25 10:23:29
缅怀陈谷音校长陈谷音,四川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人,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毕业。1930年参加由任弼时、潘汉年领导的上海反帝大同盟,1931年参加上海民众反日会,1932年参加上海社会科学研究会,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到延安,先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央党校学习,同年,被派到新疆开展文化教育工作。1942年9月与林基路、陈潭秋、毛泽民等一大批在新疆工作的中共党员被反动军阀盛世才逮捕入狱。在狱中,为林基路所作《囚徒歌》谱曲,《囚徒歌》流传至今,激励人们奋进。建国后,历任沈阳收音机制造厂副厂长、北京南苑飞机修理厂(211厂)副厂长、北京航空工业学校副校长、校长。办学有方,为中国航空中等专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陈谷音爱人李 波同志,原名任秀英,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人。1939年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后勤部俱乐部干事、代主任。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1943年与王大化合作创作并主演《兄妹开荒》,在哥剧电影《白毛女》中饰演黄母。建国后,历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歌剧队队长,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团长等职务。李 波同志是我国著名歌剧演员,表演艺术家。1949年她在第二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会上独唱《翻身道情》荣获民歌比赛银奖。1958年刚进校时,很多同学吃完晚饭都喜欢坐在主楼前花池子边上聊天,成为北京航校一道亮丽的风景。陈谷音校长也喜欢坐在那儿和我们闲聊。陈校长戴着深度近视眼镜,操着浓厚的四川口音和我们聊天,嘘寒问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开始不知道他是谁,时间长了,才知道他是校长。有时晚饭后,陈校长爱人李 波也会和他一起到花池边和我们聊天。她很健谈,她和我们说,陈校长没有汽车,到她那儿不方便,她有汽车,所以她只好到学校来看他。她还跟我们说,在电影《白毛女》里她扮演黄世仁他妈,这个地主婆太坏,所以,她从未看过电影《白毛女》。李 波同志挺爱说话,陈校长却说话较少。每次聊天时,只听李 波谈笑风生,而陈校长则坐在旁边默默地听着,不时也插上两句。半个世纪过去了,陈校长和我们一起坐在《北京航空工业学校》主楼前花池子边上聊天的情景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陈谷音校长千古!
duyan
发表于 2013-3-25 12:40:38
本帖最后由 duyan 于 2013-3-25 13:34 编辑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3-3-25 10:23 http://bbs.obj.cc/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缅怀陈谷音校长陈谷音,四川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人,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毕业。1930年参加由任弼时、潘汉年 ...
<翻身道情>(李波)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7i38ilrjIg/
<兄妹开荒>
http://www.tudou.com/v/Q9oi1hA_W6s/&resourceId=0_04_05_99/v.swf
马尾沟
发表于 2013-3-25 12:59:05
本帖最后由 马尾沟 于 2013-3-25 18:51 编辑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3-3-25 10: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缅怀陈谷音校长陈谷音,四川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人,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毕业。1930年参加由任弼时、潘汉年 ...
看了老队长的回忆,我也禁不住想起在学校里与陈校长接触的往事。我生也晚,没有老队长那么多的信息。只有一件事令我至今难忘。那是在1966年的新年,我们正在集体开新年晚会,陈校长带领学校的领导来到了我们的教室。校领导集体向我们祝贺新年。当校长拜完年转身欲离开时,我在同学们的怂恿下,走到了陈校长的面前。我对陈校长说:这个新年已经是我们在航校的最后一个新年,我们很快就要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我们希望在离开学校之前,能够听到敬爱的陈校长唱一支歌。热烈地希望陈校长能够满足我们的要求。陈校长笑了,笑的是那么慈祥亲切。陈校长唱歌了,唱的是《游击队员之歌》。别看陈校长当时年事已高,那首歌陈校长唱得是那么轻松,那么自如,那么准确,那么的有韵味。如果时光就这么和谐的流淌,陈校长就可以和我们一起笑对蓝天了。谁知后来会发生那个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呢?我们痛惜陈校长的过早离去。我们沉痛的悼念我们敬爱的老校长。
对了,1965年我们到沈飞实习时,记得那里的领导说过,陈校长担任过那里的副厂长。
西水车
发表于 2013-3-25 16:44:35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3-3-25 10: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缅怀陈谷音校长陈谷音,四川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人,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毕业。1930年参加由任弼时、潘汉年 ...
陈超学长介绍陈谷音的小传是百度百科的吧?网上我多次看到过这个介绍,有个问题一直在我脑中,就是我对陈校长曾担任沈阳收音机厂副厂长一职怀疑,我觉得是搞错了,应该是沈阳飞机制造厂副厂长一职,马尾沟谈到实习时听说陈校长曾经担任沈阳飞机制造厂副厂长,这样就坚定了我提出这一问题的信心。我分析可能是口误,收音机和飞机有相同音造成的记录错误。
duyan
发表于 2013-3-25 20:22:55
本帖最后由 duyan 于 2013-3-25 20:45 编辑
2010年9月到新疆乌鲁木齐,曾特意到了八路军办事处,追寻革命先辈及我们校长陈谷音的足迹。在橱窗里看到了那篇歌篇影印件,“这是我们的校长!”那位维族女讲解员马上给我唱了几句。。。听女讲解员说,没有陈谷音的照片,我答应回京后要把校长的照片发过去。。。。至今未兑现。
名单中可以找到校长的名字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3-3-25 21:43:05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3-3-25 21:46 编辑
囚 徒 歌--林基路
我噙泪低吟民族的史册,
一朝朝,一代代,
但见忧国伤时之士,
赍志含忿赴刑场。
血口獠牙的豺狼,
总是跋扈嚣张。
哦!民族,苦难的亲娘!
为你那五千年的高龄,
已屈死了无数的英烈。
为你那亿万年的伟业,
还要捐弃多少忠良!
铜墙,困死了报国的壮志,
黑暗,吞噬着有为的躯体,
铁链,锁折了自由的双翅,
这森严的铁门,囚禁着多少国士!
豆箕相煎,便宜了民族仇敌。
无穷的罪恶,终要叫种恶果者自食,
难闻的血腥,用噬血者的血去洗。
囚徒,新的囚徒,坚定信念,贞守立场!
砍头枪毙,告老还乡;
严刑拷打,便饭家常。
囚徒,新的囚徒,坚定信念,贞守立场!
掷我们的头颅,奠筑自由的金字塔,
洒我们的鲜血,染成红旗,万载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