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窗瘦影
发表于 2009-4-11 23:36:00
<p>给路兄问个好~~~~辛苦了您哪:)</p>
<p>如今的天源真是惨不忍睹,前几天路过,还特意买了几样酱咸菜,味道也远不如昔了,特别是那五香熟芥,硬梆梆的,得可劲儿地杵才碎------唉,这才几年的功夫呀,就沦落成这样儿了。“天高地厚千年业,源远流长万载基,酱佐盐梅调鼎鼐,园临长安胜蓬莱”,还千年业万载基呢,看来这世界上甭把啥事都看得那么长远~~</p>
<p>影影绰绰地觉乎着“高台阶”是不是叫个红日餐(饭)馆呀?</p>
岁月留金
发表于 2009-4-15 09:39:00
<p> </p>
<p> </p>
<p> “ 人生一场,想多少、看多少、听多少、感受多少,点点滴滴就成了自己的故事。从小到老,不知道的知道了,不懂得懂了,给与我们启示,是自己最能体会的。说得好啊!”</p>
<p> </p>
<p> 看了路丁先生写的以上几篇回忆西长安街的文章,感到十分的亲切。您与其他几位先生的回忆及感想也引起了我的共鸣。我在4月7号油油写的关于西长安街邮局被拆的文章、照片跟帖时,写了以下的话:</p>
<p> </p>
<p align="left"> Post By:2009-4-7 22:10:00 </p>
<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body>
<tr>
<td>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 伤逝——西长安街上最后的伤逝!回想起五六十年代的长安大戏院、天源酱园、鸿宾楼饭庄、首都电影院、西长安街邮局、六部口的那几家摄影器材商店 。我仍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我当时置身其中时的情景。有一种深情,有一种怀念, 叫做——回顾历史。尽管陈旧的类似古董,但似乎可以闻到幽香。老北京城里值得回味的地方,如今很多都已楼去人空,灰飞烟灭,历史不在了。逝者如斯夫。难得老北京网还有关爱老北京这样一批怀古念旧的志士同仁啊! </p></td></tr></tbody></table></p>
<p> </p>
<p> 看到您们回忆的那么详细,看得我很受感动,很爱看您们回忆往事的文章。</p>
路丁
发表于 2009-4-15 22:02: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横窗瘦影</i>在2009-4-11 23:36:00的发言:</b><br/>
<p>给路兄问个好~~~~辛苦了您哪:)</p>
<p>如今的天源真是惨不忍睹,前几天路过,还特意买了几样酱咸菜,味道也远不如昔了,特别是那五香熟芥,硬梆梆的,得可劲儿地杵才碎------唉,这才几年的功夫呀,就沦落成这样儿了。“天高地厚千年业,源远流长万载基,酱佐盐梅调鼎鼐,园临长安胜蓬莱”,还千年业万载基呢,看来这世界上甭把啥事都看得那么长远~~</p>
<p>影影绰绰地觉乎着“高台阶”是不是叫个红日餐(饭)馆呀?</p></div>
<p>问好,横窗老弟!真想不起来那高台阶叫什么名儿了,就叫它高台阶吧。我完整的步行长安街(还不算完整,从西单到八王坟)就在我离开北京的那一天,大革命中的大学毕业,要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分配是四个面向,集体发配,一列列火车-----,驶向自己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地方-----。</p>
<p>“还千年业万载基呢,看来这世界上甭把啥事都看得那么长远-----”我太赞同了!</p>
路丁
发表于 2009-4-15 22:17:00
<p>岁月留金先生:问好!谢谢您!</p>
<p>西长安街啊,岁月流逝,面目皆非,但这一切都抹不去心中的怀念,印象总在记忆中,“回顾、幽香、回味-----,”让岁月留金!</p>
<p>伤逝,回忆伴随心痛!</p>
岁月留金
发表于 2009-4-16 09:53:00
<p> </p>
<p> 路丁先生:您好!</p>
<p> </p>
<p> 您的许多话说得非常好!</p>
<p> </p>
<div id="textstyle_9" style="FONT-SIZE: 10pt; OVERFLOW: hidden; 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x; WORD-WRAP: break-word">
<p>“像现在按地名儿说都知道,真去,哪儿都找不着。</p>
<p>城市这一词应该有一幅景象,我总觉得现在只是一个城,而没有市。”</p>
<p> </p>
<p>现在变了味的太多了,像有街却无坊,大家住在一个楼里,彼此不相往来。有人却无情,人情淡漠。过去老北京的那种人情礼仪早没了,全给糟蹋光了。连胡同这根基都拆得差不多了,再来个现代化取代传统化,老北京人和事也快成土著了。如果再没有像您这样的老人回忆往事,像老北京网这样的记录下来,想知道都难呀!回忆伴随心痛,是的,那是一种心灵上的美好被扼杀的痛楚。但是,窝在心里更难受,回忆过去美好的经历,也是一种心灵上的安慰。毕竟还可以让后人知道历史上这里有过什么……</p>
<p> 您的文笔很好,叙事轻松亲切,又十分精彩,我很爱看,希望您多写,大家一起回忆,集腋成裘,成就一桩好事。</p></div>
<p> </p>
<div id="textstyle_9" style="FONT-SIZE: 10pt; OVERFLOW: hidden; 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x; WORD-WRAP: break-word">
<p> </p></div>
路丁
发表于 2009-4-17 22:28: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岁月留金</i>在2009-4-16 9:53:00的发言:</b><br/>
<p> </p>
<p> 路丁先生:您好!</p>
<p> </p>
<p> 您的许多话说得非常好!</p>
<p> </p>
<div id="textstyle_9" style="FONT-SIZE: 10pt; OVERFLOW: hidden; 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x; WORD-WRAP: break-word">
<p>“像现在按地名儿说都知道,真去,哪儿都找不着。</p>
<p>城市这一词应该有一幅景象,我总觉得现在只是一个城,而没有市。”</p>
<p> </p>
<p>现在变了味的太多了,像有街却无坊,大家住在一个楼里,彼此不相往来。有人却无情,人情淡漠。过去老北京的那种人情礼仪早没了,全给糟蹋光了。连胡同这根基都拆得差不多了,再来个现代化取代传统化,老北京人和事也快成土著了。如果再没有像您这样的老人回忆往事,像老北京网这样的记录下来,想知道都难呀!回忆伴随心痛,是的,那是一种心灵上的美好被扼杀的痛楚。但是,窝在心里更难受,回忆过去美好的经历,也是一种心灵上的安慰。毕竟还可以让后人知道历史上这里有过什么……</p>
<p> 您的文笔很好,叙事轻松亲切,又十分精彩,我很爱看,希望您多写,大家一起回忆,集腋成裘,成就一桩好事。</p></div>
<p> </p>
<div id="textstyle_9" style="FONT-SIZE: 10pt; OVERFLOW: hidden; 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x; WORD-WRAP: break-word">
<p> </p></div></div>
<p>是的,回忆过去美好的经历,也是心灵上的安慰,毕竟还可以让后人知道这里曾有过什么------,一点点的失去,一点点的记忆,大家一起回忆,集腋成裘,成就一桩好事!谢谢您,岁月留金先生,谢谢您!</p>
路丁
发表于 2009-4-17 22:37:00
<p> 掘土机孤独的上下伸曲着它的臂,就这样,站立了几十年、甚至于上百年的老屋在几天之中成为废墟、铲为平夷,接或而来的会是另一个新天地。</p>
<p> 随着西单老邮局的拆除,北京音乐厅终于露出了羞藏多年的真面目。</p>
<p> 北京音乐厅原本是中央电影院,建于1927年。它不在长安街上,在北新华街靠近长安街出口的地方。从地理位置上说,也是四通八达,长安街、绒线胡同、安福胡同、六部口、和平门------都能通到这儿。虽说它在市中心的热闹地带,但是交通却算是不便的了:绒线胡同只有一个7路,那会儿终点站就到和平门(好像就在现如今新华街的玫瑰园饭店那儿,那会儿是一家卖布的),要到中央电影院是南辕北辙,下车再往回走,谁也不愿意;有一南北行驶的14路,只有虎坊桥方向的人们才乘坐方便;长安街上的车辆,几乎都是六部口一站,再下去就到石碑胡同了,那会儿没有这么多私家车啊,于是,这样上不着下不挨的,再加之环境、条件,来中央电影院看电影的人远不如首都电影院多,在首都电影院买不着票,在这儿肯定能买上。多是学校包场才到这儿来看电影儿,都是走着来的,大夏季天儿尽顶着太阳。顺街走到这斜弯儿的地方,伸进去是一空场地,把角儿有一杂货铺,卖点儿烟、糖、零食。电影院好像是木门,门口儿就有收票的,进去有一圈儿过道儿似的休息的地方,洋灰地,墙上都挂着影星们的大幅照片,那会儿只有黑白的:赵丹、孙道临、王晓棠、王丹凤、白杨、张瑞芳------,还有近期上映电影的简介,还有剧照。去早了就绕着看,看个故事梗概也很心满意足,那时不像现在这样,新电影一上映、甚至还没上映就早看得不愿再看了。</p>
<p> 中央电影院后来就归中国交响乐团了,60年代改建就成了音乐厅,也曾继续放映电影。1983年,在著名指挥大师李德伦、严良堃亲自主持下,北京音乐厅在原址破土重建,成为了我国第一座为演奏音乐而设计建造的专业音乐厅。 </p>
<p align="left"> 2003年,北京音乐厅重新装修,这次装修,北京音乐厅完全成了现代的建筑,外墙蓝灰色玻璃幕墙组成晶莹剔透的玻璃形体,夜间灯火辉煌,闪烁着神秘浪漫的光晕-------,一场场的演出,它就像一个蕴藏美妙旋律的玻璃的音乐盒埋藏在这静谧的小巷里。</p>
<p align="left"> 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当长安街日益宏伟、壮观之时,它却无法为长安街增添色彩。是啊,在这破旧的平房群中,好像是鹤立鸡群,隐在小街巷中到哪儿去显示着现代的风格呢------。</p>
<p align="left"> 掘土机的臂依然在孤独的伸缩着,碎砖瓦砾堆渐渐低落着它的高度,看着逝去的老---、老----、老-----,北京音乐厅已傲然挺立在长安街的新岸,比邻着国家电网、时代广场,平起高低。</p>
<p align="left"> 在日渐新貌的长安街的空旷中,看着它的风姿,我却好像陌生了------。</p>
路丁
发表于 2009-4-21 22:04:00
<p> 长安街邮电局在六部口的路东把角儿,新华街路西把角儿是摄影爱好者们再熟悉不过的摄贸金广角,这样,两边儿门脸儿在长安街上连接了六部口和新华街。其实,若说邮电局是“近代史”的话,这摄贸金广角也就是“现代史”。早先,这把角儿是一家卖文具纸张的,也是高台阶儿,想想也有意思,好像这一蹓儿的商店门口都是有个台阶儿。这家文具纸张店,在我的印象里老是挂着门板儿,只是靠新华街这边拐弯处敞着,从外面往里看很暗,隐约能看到有个柜台,店外墙上写着办公用品、纸张、批发等字样。那时的学生虽然没多少钱,没事儿也爱逛逛文具店,买个铅笔尺子什么的,可也奇怪,过来过去,这家文具店就是没有进去过。现在想想,也许就是墙上那几个字样儿,办公、批发让人总觉得是单位、团体的事情,那时候个人和单位可是绝对的两个概念。倒是在西单西南角儿有家文华文具店,朝西开门儿,也是个台阶上去,不大,一边儿是卖纸张,一边儿是卖文具,小小的两间,什么都有-----。记得清楚,那会儿,家里的窗户都是糊纸的,就到这里来买一种糊窗户的高丽纸,这纸不厚,韧性特好,每年糊一次窗,一年下来,窗户纸不捅绝不会破。有的还做成卷窗,四角顶上小钉儿,用小线儿交叉一系,窗户纸下面用秫秸杆儿一粘,齐活儿。就是做卷窗的秸秆儿这也有卖的,方便极了。人家门口儿就一个文具店的木牌子,进进出出不生畏。这文华文具店在后来长安街的扩迁中也消失了。</p>
<p>扯哪儿去了,还接前面说吧,在新华街口的文具店旁,有一个小门脸儿,当时就是卖照相器材的。很不起眼儿,当然了,那时节哪像现在,“长炮、短枪”,街上人群儿,都不稀罕了,走哪儿都举一下,一个个儿姿势还都挺标准。我挺喜欢摄影的,小时候,父亲不让学,说是学会了太费钱。不让玩相机,那就玩洗相片儿,呵呵,不说这个了,那会儿的孩子都经历过的。现在随意了,却喜欢上了后期制作,虽然我也觉得制作美化了现实,可过过眼瘾也是一种美的享受。这家商店后来就是金广角店。摄贸公司的加入,不,应该是摄贸的兼并,好像是在80年代后了。当时摄贸是国有的,有外国相机的进口权,那时进口相机哪像现在这样铺天盖地啊,一下子,这里就火了,不仅地理位置好,相机品种还全,这里就成了摄影爱好者的天地,也就叫了摄贸金广角。这时的店面已经是从邮电局往东,一直拐进了新华街,那家文具店早就没有了。</p>
<p> </p>
路丁
发表于 2009-4-21 21:58: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横窗瘦影</i>在2009-4-21 0:16:00的发言:</b><br/>
<p>儿时去中央看电影都是走着,穿胡同,特有味儿,先是进牛肉湾,顶到西安福,然后顺着首都后面,过了小六部口的街就到了。</p>
<p>散场时,如果座位在楼上,还有个小散场门在耳朵眼胡同里,然后转来转去,走贤孝里,进绒线胡同,回家:))</p>
<p>问好路兄~~~~~~</p></div>
<p>横窗老弟好!还是您熟悉,那会儿就是有大街不走专爱穿胡同儿。</p>
<p>牛肉湾------</p>
横窗瘦影
发表于 2009-4-21 00:16:00
<p>儿时去中央看电影都是走着,穿胡同,特有味儿,先是进牛肉湾,顶到西安福,然后顺着首都后面,过了小六部口的街就到了。</p>
<p>散场时,如果座位在楼上,还有个小散场门在耳朵眼胡同里,然后转来转去,走贤孝里,进绒线胡同,回家:))</p>
<p>问好路兄~~~~~~</p>
路丁
发表于 2009-4-24 23:20:00
<p> </p>
<p> 拆,在速度地进行着。</p>
<p> 护栏非常美丽,蓝天、白云、绿树,漫眼望去,仿佛真是一派生态天地。灰墙后面,长安街最后的一片密集的平房、胡同在悄然的逝去,9 条胡同、三条街、100多个门牌离我们而去。</p>
<p>这堵灰墙呢?它也永远离我们而去吗?带着近百年的质朴和沧桑、带着历史风霜的见证离我们而去吗?</p>
<p> 这灰墙的灰色是现代涂上去的,可能是为了统一北京的灰墙四合院的颜色,其实它原来就是水泥的本色,带点旧色的灰暗。</p>
<p> 对这墙的历史没有太多的考究,只是记得从一走上长安街,它就已经守候在这里了。墙的设计非常简朴,每三个菱形图案就是一面,中间有长方形柱墩相隔相连,柱敦上的图案是三层套装的直线连接的箭尾形,凸出部分是光面,凹进的部分毛糙不平,以此也有了阴阳对比。墙的上边线是弯曲的曲线,每面有着14个S形的间隔花型------。都是些再简单不过的几何图案,却让人感到朴实亲切,与它没有距离。从新华街起,往东,它一直这样站立着,风风雨雨,对峙着长安街北面的红墙,共同守望着这条长街。墙的后面,百姓世代生生息息,墙的前面永远是这般肃静。</p>
<p> 小的时候,常常和伙伴们从这里走过。一过六部口就没有了商店的诱惑,街北面是一溜儿红墙,街南面是一溜儿灰墙。枯燥的行走会勾出孩子们自发的情趣,一边走一边说,有的用手拂着墙飞快的向前跑,而后又会跑回来加入到伙伴之间;都知道旁边那小胡同里有个公厕,淘气的就会溜号儿上个厕所,暂时脱离一下集体放飞一下心情;有的甩开臂膀,一二一,索性走起了正步,模仿着国庆天安门前的游行,知道这里就到了中南海,似乎受到了领袖的检阅;走到新华门的对面,会对着五星红旗行一个少先队的队礼,还有小伙伴唱起国歌的前奏------。是啊,这一段路,在那时的孩子们的心中是多么的神圣,五爱教育是那样深深地扎根在每个孩子的心里。没有人会注意到这堵墙,更没有想过墙前、墙后的景物,两番不同的春秋------。</p>
<p> 这堵墙就这样默默地看着一代一代孩子的成长,看着墙后的百姓生活潜移默化的改变,看着长安街飞速的发展,没有在意过自己的未来。人们在它的身边来来往往,也从来不会去想什么回回营、香妃-------。这些历史的记载,只有今天,随着老北京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昔日旧影的点点逝去,随着掘土机轰轰的声响,在它不知未来命运的时候,才被人们了解,才被人们谈论,才被人们重视。然而皆俱往矣!</p>
<p> 墙的后面已经土轰惊鸣,一片狼藉,墙的前面依旧平静,蓝天、白云、绿树的护栏还是很美丽。天天行驶在长安街上,目光总会转向这里,怕有那一天,也明知会有那一天,这堵墙不见了,感觉的又是一个陌生!</p>
横窗瘦影
发表于 2009-4-24 23:45:00
<p>再向东就是古朴庄重的全总大楼,很久没经过,不知变成什么样子了,可不管怎么变,儿时的印象和记忆也无法抹去。</p>
<p>路兄周末快乐~~~~~~~~愿心情好:)</p>
<p>有些事儿就算上帝来了也挡不住,就充当下历史的看客吧~~~</p>
路丁
发表于 2009-4-24 23:59:00
<p>谢谢您,横窗老弟!也祝您愉快!</p>
<p>接下来就是全总大楼,满墙的爬山虎,一直充满心田的那一片绿------</p>
路丁
发表于 2009-4-29 21:38:00
<p>子屋啊,谢谢你,照片太美了!看了照片,山里的春天让人何等的向往!</p>
<p>春发,好。这春天一绿,让人怎么就有那么一股子按耐不住的向上的劲儿,你想想那小草儿、小芽儿出来的时候,让人多么振奋呢。</p>
<p>我一想起全总墙面的那片爬山虎已经没有了,就很心痛,每每路过,看着现在的华丽干净的楼面,眼睛不由得会潮润,眼前总是那片绿,它们不会说话,人们听不到它们呼救的声音!现在------,唉,早知现在,何必当初!</p>
<p> </p>
路丁
发表于 2009-4-29 21:13: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岁月留金</i>在2009-4-29 9:04:00的发言:</b><br/>
<p> </p>
<p> “ 对了,在这家文具店的外面,街拐角儿上还有一个警察的岗楼,拐过去就该到长安戏院了。”</p>
<p> </p>
<p> 路丁先生您好!昨晚那么晚您还没有睡,急着就给我回帖了,真不好意思!谢谢您!</p>
<p> 我记得拐过去好像还有一家食品店,也有两三间门脸,夏天那家的冷饮买的特别好,位置好,人来人往必经之处。再往东就是长安大戏院了。不知是否记错,您老也想想。另外,您别急,容我有时间想好写下来再与您们交流。一时还真不能像您写的那样又快又好。请包涵!</p>
<p> </p></div>
<p>您好,岁月留金先生!别客气,您记得没错儿,拐过去是有家食品店,记得还卖过高老太糖葫芦、栗子面儿小窝窝头-----。这食品店西也挨着一小通道儿,进去还是那家洗澡堂子,那会儿上学老有下乡劳动,回来就得去洗澡。这食品店后来好像门口还卖灌肠儿,浇上蒜汁儿,挺香------。</p>
<p> </p>
岁月留金
发表于 2009-4-28 23:53:00
<p> </p>
<p> </p>
<p> “接下来就是全总大楼,满墙的爬山虎,一直充满心田的那一片绿------”</p>
<p> </p>
<p> 路丁先生您好!</p>
<p> 看到了您回忆音乐厅和民国灰墙的文章,既翔实又生动感人。对全总大楼满墙的爬山虎我也有印象,由于我离京的时间长,只是每年回京探亲小住,所以小时的记忆有些比较模糊。向您们求教一下,我记得原来西单十字路口东南角是不是有一个两间门脸的小文化用品商店,好像有两层台阶,门前路很窄,沿街还有铁栏杆。它的对面是一间茶叶店还是绸布店忘了,好像在西南角。如果我记错了,请您们几位老先生能否回忆一下,那一带沿街的店铺的情景。谢谢了!我会将记忆比较清晰的事情写出来,与您们聊天的。打扰了,真不好意思!</p>
<p><br/> </p>
路丁
发表于 2009-4-29 00:32: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岁月留金</i>在2009-4-28 23:53:00的发言:</b><br/>
<p> </p>
<p> </p>
<p> “接下来就是全总大楼,满墙的爬山虎,一直充满心田的那一片绿------”</p>
<p> </p>
<p> 路丁先生您好!</p>
<p> 看到了您回忆音乐厅和民国灰墙的文章,既翔实又生动感人。对全总大楼满墙的爬山虎我也有印象,由于我离京的时间长,只是每年回京探亲小住,所以小时的记忆有些比较模糊。向您们求教一下,我记得原来西单十字路口东南角是不是有一个两间门脸的小文化用品商店,好像有两层台阶,门前路很窄,沿街还有铁栏杆。它的对面是一间茶叶店还是绸布店忘了,好像在西南角。如果我记错了,请您们几位老先生能否回忆一下,那一带沿街的店铺的情景。谢谢了!我会将记忆比较清晰的事情写出来,与您们聊天的。打扰了,真不好意思!</p>
<p><br/> </p></div>
<p>岁月留金先生:您好!您这一说,我倒查出我40楼的一个方位笔误,谢谢您!您说的对,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是东南角儿,就是那家文华文具店。台阶、路窄、铁栏杆,两间门脸-----,斜对面是又一顺、元长厚茶叶店。西南角是同春园。这个文具店对着的是手帕胡同了。这文具店往南有一小通道儿,进去是一洗澡堂,-----对吗?盼望您的文字,好好聊聊!期盼!</p>
路丁
发表于 2009-4-29 00:34:00
<p> 北京的春天是风刮出来的。毫无色彩的冬天过去,总要接这么几天的风,灰不塄腾地把刚发芽儿的小草儿、小花儿折腾一气。风过之后,艳阳高照,当你把被风吹得眯缝的双眼睁开一看,发现已是满目皆绿。姑娘、小伙儿们早早儿的就是T恤儿、短裙------,唯恐夏天来的太晚,又满心欢喜春天的已经来临。</p>
<p> 绿,给人一种新鲜、一种朝气的向往;给人一种生机、一种生命的感悟。当严冬之末,看到在生硬的土地上,一棵嫩绿的小草破土而出时,似乎有一股力量顶动着心灵,呼唤着你------。</p>
<p> 我热爱生活,也喜欢绿色。几十年来,风风雨雨,终没有忘记长安街上曾有的一片绿,一片让人神怡的绿。</p>
<p> 现在有人问起全总工会,恐怕人们都会指向复兴门方向,可老点儿的人会不由得指向天安门方向,是啊,原先,在长安街灰墙东尽的的石碑胡同口,有一座深进的楼,也是灰色的,这就是最早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古朴、简单、安静,却会让每一个路过的人都情不自禁的多看几眼,就是因了铺满灰楼的那一片绿。</p>
<p> 爬山虎,从地根儿而开始向上攀缘的爬山虎,铺满了全总工会的墙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它就生长在了这里,一脚一脚的爬满了整个楼面。那些叶子绿得那样新鲜,让人看着那么舒服,,小时候走长安街,一到这儿,就是大夏天儿也会感到炎热减了不少。知道那是国家办公的地方,走过总是远远的望。看那沉郁的绿,只觉得像是一墙湖水,阳光的斑点,在叶子上闪烁着跳跃;傍晚,当晚霞傍依着西山,落日的余晖染红绿叶,呈现了一片琉璃的光彩;一阵微风吹过,叶子不停的摇曳着,虎虎有生。学了课文《爬山虎的脚》,总想看一看,看看爬山虎的脚。于是,有一次就到了墙跟前儿,楼里的工作人员看我们怯生生的样子也没管我们。这下我们可真看清楚了:它的叶子一顺儿叶尖儿朝下,在墙上铺得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没有空隙,难怪远远望去是那么浓密。它有“脚”——吸盘,当触墙时,那些细须就由直的弯曲成小圈儿巴在墙上拉着爬山虎的嫩茎向上攀去。这小精灵啊,就这样给人们带来绿的魅力。</p>
<p> 它春天郁郁葱葱、夏天会开黄绿色的小花、秋天叶子变成橙黄色,天气变冷它却给人以暖意;冬天它也会落叶,一片一片,但枝藤上总会有一些不落的叶子,带着残褪的绿色在寒风中抗拒着。这常常让我想起欧.亨利的《最后的一片叶子》,那一片叶子,唤起了一个新的生命。</p>
<p> 叶子——绿色——生命!</p>
<p> 这就是长安街上让我牵魂的那一处绿。一生走南闯北,北方大漠的风沙、南方轻柔的润雨,都没能抹去深深印在心底的长安街上的那一片绿。</p>
<p> 我知道,这里早已不是全总工会的地方,楼也不知在什么时候改变了模样。当心中惊呼那绿色的逝去之时,看到长安街阔迁改造的绿化方案又提出以种植爬山虎、凌霄花类的攀缘植物,因为 爬山虎生性随和,适应性强,喜阴、耐干旱,在一般土壤中都能生长。爬山虎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一根茎粗2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绿化覆盖面便可达30至50平方米。由于爬山虎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而且由于叶片与墙面之间的空气流动,还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它作为屏障,既能吸收环境中的噪音,又能吸附飞扬的尘土。爬山虎的卷须式吸盘还能吸去墙上的水分有助于使潮湿的房屋变得干燥;而干燥的季节,又可以增加湿度------ 科学地说,这叫垂直绿化------。</p>
<p> 呜呼!我为失去的那一片绿而心痛!</p>
路丁
发表于 2009-4-29 00:51: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岁月留金</i>在2009-4-28 23:53:00的发言:</b><br/>
<p> </p>
<p> </p>
<p> “接下来就是全总大楼,满墙的爬山虎,一直充满心田的那一片绿------”</p>
<p> </p>
<p> 路丁先生您好!</p>
<p> 看到了您回忆音乐厅和民国灰墙的文章,既翔实又生动感人。对全总大楼满墙的爬山虎我也有印象,由于我离京的时间长,只是每年回京探亲小住,所以小时的记忆有些比较模糊。向您们求教一下,我记得原来西单十字路口东南角是不是有一个两间门脸的小文化用品商店,好像有两层台阶,门前路很窄,沿街还有铁栏杆。它的对面是一间茶叶店还是绸布店忘了,好像在西南角。如果我记错了,请您们几位老先生能否回忆一下,那一带沿街的店铺的情景。谢谢了!我会将记忆比较清晰的事情写出来,与您们聊天的。打扰了,真不好意思!</p>
<p><br/> </p></div>
<p>对了,在这家文具店的外面,街拐角儿上还有一个警察的岗楼,拐过去就该到长安戏院了。问好!岁月留金先生!</p>
窝窝头子屋
发表于 2009-4-29 10:59:00
<p>近日进山拍了几张叶子与先生共赏。</p>
<p> </p>
<p> </p>
<p> </p><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4/200942910585012490.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4/2009429111396679.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岁月留金
发表于 2009-4-29 09:04:00
<p> </p>
<p> “ 对了,在这家文具店的外面,街拐角儿上还有一个警察的岗楼,拐过去就该到长安戏院了。”</p>
<p> </p>
<p> 路丁先生您好!昨晚那么晚您还没有睡,急着就给我回帖了,真不好意思!谢谢您!</p>
<p> 我记得拐过去好像还有一家食品店,也有两三间门脸,夏天那家的冷饮买的特别好,位置好,人来人往必经之处。再往东就是长安大戏院了。不知是否记错,您老也想想。另外,您别急,容我有时间想好写下来再与您们交流。一时还真不能像您写的那样又快又好。请包涵!</p>
<p> </p>
窝窝头子屋
发表于 2009-4-29 10:06:00
但枝藤上总会有一些不落的叶子,带着残褪的绿色在寒风中抗拒着。这常常让我想起欧.亨利的《最后的一片叶子》,那一片叶子,唤起了一个新的生命。------就知道您会写到这个电影。我也看过,很小的时候。一个人用生命给另一个人生命的呼唤,多么可敬!
窝窝头子屋
发表于 2009-4-29 10:04:00
<p>跟先生有同感,春天的绿色给人多少活力啊!!让人看了都想跟着蹿几下!!</p>
<p> </p>
<p> </p>
<p> </p>
<p>走过总是远远的望。看那沉郁的绿,只觉得像是一墙湖水,阳光的斑点,在叶子上闪烁着跳跃;傍晚,当晚霞傍依着西山,落日的余晖染红绿叶,呈现了一片琉璃的光彩;一阵微风吹过,叶子不停的摇曳着,虎虎有生-------这一句太美了!!!没有切实的感受,哪能有这么优美温热详尽的记忆呢!!</p>
<p> </p>
<p> </p>
<p>我刚到北京的时候也是这样,头回出家门,思乡的情绪又多又乱又堵心难以形容,图书馆西南把口有一团绿草地一年四季都是绿的,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给它起名字绿发。</p>
<p> </p>
<p> </p>
<p> </p>
路丁
发表于 2009-6-10 20:50:00
<p> 谢谢您,伯阳子先生!谢谢您的关注,也谢谢您带来对长安街历史的探究。作为一个北京人,再没有什么比了解自己生存和生活的地方更感迫切的了,只有这样,才能记住老北京的历史、记住老北京的传统、记住老北京的文化------记住我们应该记住的一切,将其继承、发扬。</p>
<p> </p>
<p> 长安街这一名称就与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br/> 《日下旧闻考》中记载“长安左门”,其位置在今天劳动人民文化宫(原为左祖“太庙”)前面的长安街大道上;“长安右门”,其位置在今天中山公园(原为右社“社稷坛”)前面的长安街大道上。</p>
<p> 老百姓也叫它东三座门和西三座门,还习惯地叫龙门(东)和虎门(西)。</p>
<p> 这都和历史当时有关:明清科举,每三年在京城科考,地方各省应考的举人,必须集中在大庆们东侧千步廊,经会试考中贡士,再殿试考中位进士。进士分状元、榜眼、探花三等。上金榜统一称为登龙门,故长安左门又为龙门。</p>
<p> 而朝廷规定,每年各省在秋季前将平时处死刑未执行的案件上报京都刑部。案件先集中在大清门内西侧千步廊,有刑部会同大理寺等审核后,奏请皇帝裁决。裁决后,经天安门送出长安右门公布于众,并将重犯押出长安右门正法,谁从这儿押出,如同入虎口,再也难归回。这样长安右门就被老百姓叫做了虎门。</p>
<p> 这一龙一虎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p>
<p> 解放后,在20世纪50年代,老北京城进行城市改造时,座落在长安街大道上的“东三座门”和“西三座门”,都被拆除掉了。 门拆了,“长安”二字被保留了下来,就是这“长安街”。</p>
<p> </p>
<p> 本想接着写长安街,写到长安街有多长时起了烦恼。原本很清晰,您说的没错儿,4 里;后来拆了报子街和旧刑部街,到复兴门了,印象中一直6里——那时在城市生活,没有“里”的概念,只要从西单走到了天安门,就以为自己走了3里地了,觉得挺了不起的;周总理逝世时,“十里长街送总理”,已是10里了,现在一切都在长安街的延线上,延有多长了真的说不清了。</p>
<p> 坐公交,移动电视上常唱一首歌,听歌词记不住,好像是:“挥挥手,天安门再见,红旗飘蓝天,------长安大街是长久的平安”。歌声很甜------。 <br/><br/></p>
伯阳子
发表于 2009-6-10 09:53:00
明代修建的“长安街”只是一条窄窄的街,是中间高、两边低的黄土路。那时,天安门两侧的长安街上,建有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从长安左门至东单牌楼叫东长安街,从长安右门至西单牌楼叫西长安街。因此,最早的长安街总长,尚不足4公里。<br/>
横窗瘦影
发表于 2009-6-23 00:06:00
听路兄说到“十里长街送总理”就想起小学中学清明去八宝山扫墓了,真远,现在肯定不会也走不了那么远了,反正去时所有人都欢蹦乱跳的,还有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唉---------
路丁
发表于 2009-6-23 00:54:00
<p>横窗老弟,还是您理解。一直想写下去。长安街的长,已无法再探究,您看整个北京城都环环套接找不到以往的边际。近处的景物,每时每日都在变------,就这样吧,时时叙叙,只是些花絮了。</p>
<p>那会儿真是啊,去哪儿都是走,有一次运冬储大白菜没车,学校居然临时决定,让全校学生步行到四季青去抱白菜,任务是一人两棵,走去走来,老师都没去。结果从早上9点走的,下午3 点才到家,中午在路上,同学饿得把白菜都吃了,我没敢,一直饿回家。这样吃的吃,扔的扔,第二天学校都没提这件事。谁的馊主意啊?!就是顺着长安街一直走------,要是现在有地铁------。</p>
窝窝头子屋
发表于 2009-6-23 12:01:00
<p>生的白菜怎么吃啊,我小时候淘气,各种树叶尝过就榆树叶好吃,土豆蛋蛋苜蓿尖儿洋葱瓣儿玉米秆儿青麦粒儿都吃过,就是没生吃过大白菜!!哈哈哈!路兄,你可讲了个好玩的事情哦!!</p>
<p> </p>
<p>不过现在有一道菜,叫拌菜心,不就是大白菜菜心吗,去年我家先生用豆腐丝儿拌了一盆儿,我一个人干掉半盆!!嘿嘿!!</p>
路丁
发表于 2009-6-24 06:33:00
哈哈!看来饿极了什么就都也不顾了。
路丁
发表于 2009-6-23 22:16:00
<p>子屋:说起这生白菜,当时一定是饿极了,我几次想吃,但怕脏,刚从地里起来的。那次真是记忆深刻,饿不去说,还得走,走得我真的不想走了。我也老实,那两棵菜第二天还带到学校去了呢。后来几天,在家试试偷吃了菜心,挺甜的。后来还偷尝过茄子,不好吃。</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