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 发表于 2007-7-16 10:51: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80后</i>在2007-7-16 8:57:23的发言:</b><br/><p>我是那种无事在网上闲逛的人,无意间发现这里的东东尽管全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但也还有点意思,看过之后,有许多事情还是不明白,大概是年代太久远了吧!向老前辈们请教了。</p><p>五好社员老前辈:何谓社员?您是郭德纲的德云社的吗?也说相声?在陕北农村?您也够hummer的。另外,我们上学时只有三好学生,分别是学习好,身体好和劳动好,另外两好是什么?请教了。</p><p>大家都在议论锄谷子,不意思问一下,谷子是水稻吗?坐地上锄谷子,不是坐在水田里了吗?你们还穿雨衣种地吗?没去农村体验过,提的问题可能有点初级,打扰了。</p><p>你们说的山民们田间劳作唱山歌,隔山对唱就是阿宝的原生态吧?还是挺romantic的,真羡慕你们那个时代!</p><p>非常郑重其事的向各位老前辈们致敬了!</p></div><p>&nbsp;&nbsp;&nbsp;&nbsp; 欢迎到,知青楼 来添砖加瓦.</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6 10:52:08编辑过]

m马达 发表于 2007-7-16 11:24: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80后</i>在2007-7-16 8:57:23的发言:</b><br/><p>我是那种无事在网上闲逛的人,无意间发现这里的东东尽管全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但也还有点意思,看过之后,有许多事情还是不明白,大概是年代太久远了吧!向老前辈们请教了。</p><p>五好社员老前辈:何谓社员?您是郭德纲的德云社的吗?也说相声?在陕北农村?您也够hummer的。另外,我们上学时只有三好学生,分别是学习好,身体好和劳动好,另外两好是什么?请教了。</p><p>大家都在议论锄谷子,不意思问一下,谷子是水稻吗?坐地上锄谷子,不是坐在水田里了吗?你们还穿雨衣种地吗?没去农村体验过,提的问题可能有点初级,打扰了。</p><p>你们说的山民们田间劳作唱山歌,隔山对唱就是阿宝的原生态吧?还是挺romantic的,真羡慕你们那个时代!</p><p>非常郑重其事的向各位老前辈们致敬了!</p></div><p><strong>回80后:</strong>谷子本是粮食作物的统称,南方称水稻为稻谷;在北方,谷子一般就是指小米,是旱地作物。你前面提了一句“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这也是北方民谚,意思是年代久远的小事情,谷子就是指小米,他与芝麻一样,颗粒很小,进入民谚很形象、贴切。</p>

古刹听松 发表于 2007-7-16 12:13:00

因为我喜欢的大家不一定喜欢,各位共同喜欢听当年什么歌曲,我来提供MTV。

80后 发表于 2007-7-16 12:46:00

<p>谢谢马达先生的指教。实话实说,没有感性认识,还是想象不出谷子和稻谷的区别。</p><p>对马达先生的signature产生了一点好奇,觉得极富哲理,极受启迪。是不是只有你们这些经历无数磋砣岁月的人才能以如此平常之心看待人间万物?,这些句子用英文怎么说,望能赐教一二。</p>

行人 发表于 2007-7-16 14:14: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80后</i>在2007-7-16 12:46:25的发言:</b><br/><p>谢谢马达先生的指教。实话实说,没有感性认识,还是想象不出谷子和稻谷的区别。</p><p>对马达先生的signature产生了一点好奇,觉得极富哲理,极受启迪。是不是只有你们这些经历无数磋砣岁月的人才能以如此平常之心看待人间万物?,这些句子用英文怎么说,望能赐教一二。</p></div><p></p>&nbsp;&nbsp;&nbsp;&nbsp;&nbsp; 8o后: 谷子是一种禾本科植物, 子实碾去皮就成小米, 茎可以喂牲口. 结的谷穗比较密实, 俗话说沉掂掂的好像个狼尾吧, 就是指的谷穗. 稻子也是谷类植物,&nbsp; 分为水稻和旱稻.同常指水稻, 在东北旱稻也叫精米. 子实成椭圆形, 有硬壳, 经碾制就是大米.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京韵京情 发表于 2007-7-16 14:57: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行人</i>在2007-7-15 16:16:59的发言:</b><br/><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不知道亮剑中那个旅长的原形是不是王震?可怜一代名将李云龙。</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致敬!</p><br/></div><p></p><p>l李云龙的原型是王近山将军,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下面是他的简介:</p><p>王近山(1915-1978) <br/>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一九叁○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叁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叁十团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副师长,红叁十一军第九十叁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叁八六旅七七二团副团长,第叁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旅副政治委员,新编第八旅代旅长、旅政治委员,第叁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留守兵团新编第四旅旅长,太岳纵队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副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叁兵团副司令员兼十二军军长和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东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叁兵团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br/><br/><br/>邓小平题写书名的《一代战将》就是描写王近山指挥的战斗。多名国家领导人为其题词。陈锡联和李德生为此书作序,回顾了王近山将军的一生。也有多名昔日近山近旁的警卫、下属写了回忆录!比较客观公正的对他一生作了评价! <br/></p>

京韵京情 发表于 2007-7-16 15:34:00

<p>王疯子——王近山将军</p><p align="center"><img class="image preview" title="王近山将军" height="262" alt="王近山将军" src="http://www.9link.cn/files/images/王近山将军_0.jpg" width="200"/></p><p align="center"><strong>王近山将军</strong></p><p>&nbsp;</p><p>&nbsp;&nbsp; 美国南北战争时,林肯总统任命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当时有人告诉他,格兰特嗜酒贪杯,行为不检,缺少君子气。林肯却说:[如果我知道他喜欢什么酒?我倒应该送他几桶。我要的是能打胜仗的将军而不是君子。]</p><p>  林肯总统并不是不知道酗酒可能误事,但他更知道在此军诸将领中,只有格兰特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p><p>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格兰特将军的受命,正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格兰特打败了南部军队总司令罗伯特。</p><p><strong>历史没有忘记</strong></p><p>  建国初期,一位功勋卓著的将军不顾劝阻,在个人生活上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当然,事情的经过与发展十分微妙复杂,并不是一、两句话所能说清的。</p><p>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而那时,有一些人却特别喜欢关心和处理[家务事]。</p><p>  将军的个人目的达到了,但他付出的代价却是沉重的:撤销公安部副部长职务,由中将衔降为大校衔。</p><p>  从此,这位将军的名字消失了。他被调到河南一个农场默默地务农。</p><p>  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主席纵论大好形势,纵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纵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p><p>  在这次会议期间,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乘机向毛泽东主席提出:[主席啊,原十二军军长王近山的问题处理太重了,应该恢复工作。]许世友的插话,使参加会议的同志都吃了一惊。因为在高级干部中,谁都知道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王近山将军所犯个人生活上的错误。这个案能翻吗?</p><p>  毛泽东主席回答得十分干脆:[行啊!] 接着,他问各大军区领导人:『你们谁要这个『王疯子』?』</p><p>  [我要!]许世友自告奋勇。</p><p>  不久,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任命王近山同志为南京军区副参谋长。</p><p>  1978年5月。中南海。全国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前夕。</p><p>  一份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同志逝世的悼词,摊开在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那宽大而明亮的写字台上。</p><p>  邓小平一边吸烟,一边逐字逐句地推敲。</p><p>  5月10日,王近山将军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去世。消息传来,邓小平指示说:[王近山有很大的战功,他的后事一定要办好。悼词我要看]</p><p>  王近山的悼词上,历任职务为纵队司令、兵团司令、北京军区副司令、公安部副部长,而最后职务则是军级——军区副参谋长。这虽是事实,但又显然不妥。</p><p>  邓小平看到这里,沉思片刻,提起笔来,把[副参谋长]四个字圈去,用遒劲的字体写上[顾问]两个大字。</p><p>  次日,中央军委补发了任命通知,任命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为南京军区顾问,丧事按大军区领导待遇办理。</p><p>  1992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出版了《回忆王近山文集》。</p><p>  邓小平题写了书名:[一代战将]。</p><p>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题词:[杰出的战将,人民的功臣]。</p><p>  国家主席杨尚昆题词:[王近山同志英勇善战,战功卓著]。</p><p>  政协主席李先念题词:[人民的战将王近山]。</p>

京韵京情 发表于 2007-7-16 15:38:00

<p><strong>邓小平说:</strong><strong>[</strong><strong>你这个『王疯子』啊,真是王疯子</strong><strong>!]</strong></p><p><strong>  </strong>&nbsp;[&nbsp;『王疯子』来了。]</p><p>  &nbsp;一个士兵说.</p><p>  『又要打仗了!』</p><p>  第二个士兵说.</p><p>  『要打大仗了。』</p><p>  第三个士兵强调。</p><p>  &nbsp;当然,也会有第四个,或第五个士兵埋怨:[又要光荣(即牺牲)了!]</p><p>  [王疯子],就是二野名将王近山。这位喜欢耀武扬威的将军在前线部队一出现,便会引起一阵轰动。于是,一场大战、硬战、恶战便开始了!</p><p>  在我们的小说、戏剧、电影里,一个人的外貌和他性格的一致性几乎已成定格:慈眉善目者厚道;尖嘴猴腮者狡黠;须眉倒竖者勇猛;白面书生者文弱;……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也这样以外貌特征观察人、认识人,就必然会出错,必然会造成误会或误解。</p><p>  凡是见过王近山将军的人都说:[王疯子]的绰号与王近山的外貌几乎没有相同之处。</p><p>  他,中等个,白白胖胖,浓眉下一双眼睛极为和善,鼻子不是那种象征刚直的枪筒鼻,也不是那种象征凶猛的老鹰鼻,而是普普通通的大蒜鼻。嘴角常露出微笑,说起话来慢条斯理,但一句一顿,口齿清晰。</p><p>  然而,正是这位白面书生似的将军身上,战伤累累,多达七、八处。左上臂开过刀,留下一条形伤疤,脉膊量不出,只能量足背动脉;右大腿中部受过骨折伤,走路一拐一拐;头顶上有三处伤疤,中间一块大而深,不能用手重按;</p><p>  背部还有一块花生大小的伤疤,那是子弹穿过右肺所致;</p><p>  它们是王近山将军英勇作战的标记——</p><p>  王近山在红四方面军当连长时只有16岁。有一次,红军和国军为了争夺一个山头,展开了肉搏。手枪无法发挥作用,他就扑上去抱住一个大块头敌人一起滚下悬崖。一块尖石把他的头穿了一个洞,鲜血如泉涌,但他全然不顾,拔出手枪把敌人活活砸死。当战友们在山下找到他时,他自己也昏迷过去了。自此,[王疯子]头上留下了第一处伤疤,洗澡时都不能用劲揉搓。</p><p>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油县南边打国军援兵,担任团长的王近山,亲自率领部队出击,头部又一次受伤,战士们抢着担架把王近山往后方转移。这时前线情况十分紧急。徐向前总指挥赶到前线,第一句话就问:[『王疯子』在哪里?]王近山得知这一情况,拔出手枪命令担架员把自己重新抬回前线,坐在担架上指挥部队反击。王近山头部又一次负伤。&nbsp; </p><p>  1937年冬,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副团长王近山,在抗击日军对我一次围攻时,指挥部队迅速占领制高点,拦腰切断了敌人。敌人一梭子子弹打来,击中了王近山。当时,他竟没有感觉到,继续指挥了五分钟左右。后来战友看到他军衣渗出血水,才发现受伤了。此役,王近山将军两处受伤:一处是子弹打中肺部,造成肺贯穿伤,另一处伤在左上臂,形成肱动脉血肿。</p><p>  至今仍然健在的李德生将军、尤太忠将军回忆说:[近山对在山头插红旗指挥作战鼓舞士气的做法极为重视。抗日战争开始后,打第一仗,他仍如此指挥。以后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多次劝阻下,才注意隐蔽身体。作战中,当部队攻城受阻时,他还是要冲上去,竖梯子爬上城。以至我们在多次战斗中,不得不派六、七个警卫员跟着他,当他往前冲时拉住他,再不听劝说,就几个人压在他身上,有时气得他又急又火,又踢又咬……]</p><p>  有一次,王近山将军大腿受骨折伤住院。129师政委邓小平到医院看望他。王近山将军一见到邓小平,很难过地说:[这下完了,我再也不能打仗了,我这个人除了打仗其他都不会呀,再也不能打仗了,怎么办呀?……]邓小平安慰他说:[会好的,会好的,你这个『王疯子』啊,真是王疯子!……]</p>

京韵京情 发表于 2007-7-16 15:40:00

<p><strong>毛泽东说:</strong><strong>[</strong><strong>王近山敢打没有命令的仗。</strong><strong>]</strong></p><p>  黑夜里,一支队伍,牵着马,挑着担,静悄悄地行进在黄土高原上。虽然上千人装束各异,但他们的脚步却整整齐齐,匆匆忙忙。</p><p>  是远征的商旅?还是收工的民夫?或者是抢掠归来的响马匪帮?都不是!这是一支化装成老百姓的八路军队伍。</p><p>  王近山将军就是这支队伍的最高指挥官。</p><p>  1943年初秋,国民党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其进攻矛头直指陕甘宁边区。为此,中共中央急调386旅旅长兼太岳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王近山率一个团赴延安,担负保卫党中央的任务。</p><p>  这时,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岗村宁次正在对太岳地区进行规模最大、最为残暴的[铁滚扫荡]。敌人调集了16个大队,连同伪军共2万余人,梯次配备,分三路寻找我主力作战。&nbsp; </p><p>  面对这种险恶情况,陈赓将军深恐王近山带部队单独行动,在向延安远距离行进中吃日军的亏,再三叮咛:[尽快赶到延安,尽量不要在半路上求战。如遇战斗,力求速战、速决、速离。]</p><p>  10月20日,王近山率16团从长子县横水村出发,全部化装成老百姓,夜间行军,白天睡觉。由于地下党的配合,部队转移得非常顺利。22日,穿过同蒲路和汾河两道敌人封锁线,很快就要到达目的地——延安了。</p><p>  但王近山将军并不满意,部队几次和日军相遇,都避开了。一仗也没有打。他心里恨得痒痒的。</p><p>  这一天,部队到达了韩略村。地下党向王近山将军介绍了敌情:日军对眼皮底下这块地区十分麻痹。每天上午,都有很多汽车,满载货物,在少数部队掩护下,由临汾开来,去支援进行扫荡的日军。下午又满载从我根据地劫掠的物资返回临汾。</p><p>  王近山一听,疯劲就上来了。他说:[打他狗日的!]</p><p>  如果换为另一位指挥官,决不敢贸然在韩略村打这一丈。因为他们的任务是去延安而不是在这里打仗;因为临行前陈赓交待过,途中不要恋战;因为这是敌人的心脏地区,没有友邻支援,好打不好撤;因为打不好是小事,不能及时赶到延安,将会误了大事;……</p><p>  王近山则没有那么多顾虑。他说:[为什么不打?上级给我们的任务,是向延安开进,不是打仗。可是现在敌人的胸膛就在你的刺刀前面。你们说,我们是把刺刀捅到敌人的胸膛上去呢?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看不见?]</p><p>  结果是,大家齐声回答:[司令员说得好,咱们用刺刀捅敌人!]王近山将军满意地笑了。他相信他这支部队的战斗力。</p><p>  第二天上午9时,日军三辆小汽车、十辆大卡车,浩浩荡荡,大摇大摆开进了韩略村西南公路。</p><p>  公路两侧是两丈高的陡壁。一位挑着柴禾的农民站在公路上,望着远远开来的日军军车微笑。突然农民不见了,柴禾着火。两侧悬崖上的玉米秸、高梁杆全都变成了八路军战士,变成了愤怒的枪弹、手榴弹和炸药包。</p><p>  日本军没有想到他们会在自己的心脏地区遭到伏击,更没有想到刚才向他们微笑的挑柴禾的农民,就是指挥这次伏击战的王近山将军。</p><p>  这一仗打得漂亮、干净。除了三名日本兵钻山洞逃跑外,120多人全部被歼。事后从缴获的日军文件中查明,这次伏击仗歼灭的日军,原来就是冈村宁次组织的[战地参观团],其成员是[支那派遣军步兵学校]第5、6两中队及其他军官,其中包括少将旅团长一名,大佐联队长六名,其余全是中队长以上军官。</p><p>  战斗发生后,冈村宁次暴跳如雷,立即从各路进行扫荡的日军中,抽调了3000多人,在飞机的配合下,火速赶到韩略村增援。但此时,王近山早已率部迅速转移,消失得无影无踪了。</p><p>  毛泽东对韩略村伏击仗非常满意。他在延安接见旅以上干部时说:[太岳有个王近山,敢打没有命令的仗。王近山勇敢、果断,有胆略,能抓住战机打漂亮仗!]</p>

m马达 发表于 2007-7-16 16:07: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80后</i>在2007-7-16 12:46:25的发言:</b><br/><p>谢谢马达先生的指教。实话实说,没有感性认识,还是想象不出谷子和稻谷的区别。</p><p>对马达先生的signature产生了一点好奇,觉得极富哲理,极受启迪。是不是只有你们这些经历无数磋砣岁月的人才能以如此平常之心看待人间万物?,这些句子用英文怎么说,望能赐教一二。</p></div><p>谢谢<strong>80后朋友</strong>的恭维,还真有点让我飘飘然;当让我将signature翻译成英文的时候,确实又为难我了,好在周围几个同事的英文都拿得出来,乐意为我当枪手,简单地写了下面几句:</p><p>文言文原文:<br/>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p><p>中文翻译:<br/>敞开心胸,来包容天下万物;心怀谦虚,来接纳美好事物;平心公正,以评判天下世事;专心凝神,来学习天下事理;心志坚定,来应对世事变化。 </p><p>英文翻译<br/>With an open-minded heart, you can embrace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p><p>with a modest attitude, you can accept more beautiful things in the world; </p><p>with a fair-minded spirit, you can give everything an equitable judge; </p><p>with a concentrated interest, you can be clear about all the reasonable things; </p><p>with a resolute faith, you can get through every unforeseen difficulties.&nbsp; </p><p><strong>还望80后等有识者指教。</strong></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6 16:34:12编辑过]

行人 发表于 2007-7-16 17:31: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京韵京情</i>在2007-7-16 14:57:33的发言:</b><br/><p></p><p>l李云龙的原型是王近山将军,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下面是他的简介:</p><p>王近山(1915-1978) <br/>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一九叁○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叁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叁十团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副师长,红叁十一军第九十叁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叁八六旅七七二团副团长,第叁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旅副政治委员,新编第八旅代旅长、旅政治委员,第叁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留守兵团新编第四旅旅长,太岳纵队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副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叁兵团副司令员兼十二军军长和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东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叁兵团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br/><br/><br/>邓小平题写书名的《一代战将》就是描写王近山指挥的战斗。多名国家领导人为其题词。陈锡联和李德生为此书作序,回顾了王近山将军的一生。也有多名昔日近山近旁的警卫、下属写了回忆录!比较客观公正的对他一生作了评价! <br/></p></div><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京韵京情&nbsp;&nbsp;&nbsp;:&nbsp; 看到王近山将军的生平事迹的简介, 非常感动他是真正的一代战将. 向亮剑精神致敬. </p><p>&nbsp;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img title="em07" src="http://bbs.oldbeijing.net/Skins/Default/emot/em07.gif" style="CURSOR: pointer;" alt=""/>

京韵京情 发表于 2007-7-16 18:02: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行人</i>在2007-7-16 17:31:41的发言:</b><br/><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京韵京情&nbsp;&nbsp;&nbsp;:&nbsp; 看到王近山将军的生平事迹的简介, 非常感动他是真正的一代战将. 向亮剑精神致敬. </p><p>&nbsp;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img title="em07" alt="" src="http://bbs.oldbeijing.net/Skins/Default/emot/em07.gif" style="CURSOR: pointer;"/></div><p>我也非常敬佩王近山将军,在《亮剑》播出时就听朋友介绍了他的事迹,他是战神,是让敌人心惊胆颤的英雄!</p>

五好社员 发表于 2007-7-16 19:19:00

<p>回80后:30年前是人民公社的时代,中国的农民统称社员。 具体“五好社员”是哪五好,我也记不得了,不好意思。鉴于当时的情况,买不起煤油,点的是麻子油灯,也没订报纸,本人基本上不读书不看报,过得是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朴生活。</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6 19:57:18编辑过]

m马达 发表于 2007-7-16 20:36:00

<font size="2">【<font color="#cc0033">五好社員</font>】1963年的提法。指思想好、勞動好、服從領導好、團結好、愛社如家好的人民公社<font color="#cc0033">社員</font>。</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6 20:36:47编辑过]

m马达 发表于 2007-7-16 20:42: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京韵京情</i>在2007-7-16 15:34:55的发言:</b><br/><p>王疯子——王近山将军</p><p align="center"><img class="image preview" title="王近山将军" height="262" alt="王近山将军" src="http://www.9link.cn/files/images/王近山将军_0.jpg" width="200"/></p><p align="center"><strong>王近山将军</strong></p><p>&nbsp;</p><p>&nbsp;&nbsp;   建国初期,功勋卓著的王近山将军不顾劝阻,在个人生活上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当然,事情的经过与发展十分微妙复杂,并不是一、两句话所能说清的。</p><p>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而那时,有一些人却特别喜欢关心和处理[家务事]。</p><p>  <strong><font color="#2b2bd5">将军的个人目的达到了</font></strong>,但他付出的代价却是沉重的:撤销公安部副部长职务,由中将衔降为大校衔。</p><p>  从此,这位将军的名字消失了。他被调到河南一个农场默默地务农。</p><p>  </p></div><p> “<strong><font color="#2b2bd5">将军的个人目的达到了”?没有,她的小姨子临阵退缩,没有跟王将军发配农场,王家的一个保姆去了,后来和王结婚。</font></strong></p>

80后 发表于 2007-7-16 20:47: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m马达</i>在2007-7-16 16:07:03的发言:</b><br/><p>谢谢<strong>80后朋友</strong>的恭维,还真有点让我飘飘然;当让我将signature翻译成英文的时候,确实又为难我了,好在周围几个同事的英文都拿得出来,乐意为我当枪手,简单地写了下面几句:</p><p>文言文原文:<br/>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p><p>中文翻译:<br/>敞开心胸,来包容天下万物;心怀谦虚,来接纳美好事物;平心公正,以评判天下世事;专心凝神,来学习天下事理;心志坚定,来应对世事变化。 </p><p>英文翻译<br/>With an open-minded heart, you can embrace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p><p>with a modest attitude, you can accept more beautiful things in the world; </p><p>with a fair-minded spirit, you can give everything an equitable judge; </p><p>with a concentrated interest, you can be clear about all the reasonable things; </p><p>with a resolute faith, you can get through every unforeseen difficulties.&nbsp; </p><p><strong>还望80后等有识者指教。</strong></p><br/></div><p></p>Thank you very much,Mr. MADA! 还想讨教一句,这些至理名言出自何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6 20:55:13编辑过]

行人 发表于 2007-7-16 21:48: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m马达</i>在2007-7-16 20:42:34的发言:</b><br/><p> “<strong><font color="#2b2bd5">将军的个人目的达到了”?没有,她的小姨子临阵退缩,没有跟王将军发配农场,王家的一个保姆去了,后来和王结婚。</font></strong></p></div><p></p>&nbsp;&nbsp;&nbsp;&nbsp;&nbs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 &nbsp;马上得之,不能马上安之.&nbsp; 创业难,&nbsp; 守业更难.</font>

m马达 发表于 2007-7-16 21:58:00

<p><font color="#48dd22" size="2"><strong>回80后</strong>:</font></p><p><font color="#48dd22" size="2">“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他的作者是我國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哲學家,商丘市寧陵縣人———呂坤(以上自河南网)</font></p>

80后 发表于 2007-7-17 08:26: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m马达</i>在2007-7-16 21:58:28的发言:</b><br/><p><font color="#48dd22" size="2"><strong>回80后</strong>:</font></p><p><font color="#48dd22" size="2">“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他的作者是我國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哲學家,商丘市寧陵縣人———呂坤(以上自河南网)</font></p></div><p>马达先生真是博学多才,佩服!还望今后多多指教.</p><p>对昨天将"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翻译为"<strong>with a concentrated interest</strong>, <strong>you can be clear about all the reasonable things</strong>; "还是不太理解,感觉与原文的意思还是有点距离,望能作进一步的指导.谢谢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7 8:27:45编辑过]

37℃ 发表于 2007-7-17 11:41: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80后</i>在2007-7-16 8:57:23的发言:</b><br/><p>我是那种无事在网上闲逛的人,无意间发现这里的东东尽管全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但也还有点意思,看过之后,有许多事情还是不明白,大概是年代太久远了吧!向老前辈们请教了。</p><p>你们说的山民们田间劳作唱山歌,隔山对唱就是阿宝的原生态吧?还是挺romantic的,真羡慕你们那个时代!</p><p>非常郑重其事的向各位老前辈们致敬了!</p></div><p>山民们的罗曼蒂克(romantic),用现在的话说是“原生态”。当年,我们坐塬上,与对面沟壑的人对歌,老乡们声嘶力竭地唱着梆子、秦腔,喊着哥哥、妹妹,感到的是原始和野蛮,饥渴和袒露。当年也有人想用毛主席语录对其进行改造,然而并不成功,没有了哥哥妹妹,老乡也就没有了激情,语录歌总也唱不出秦腔那种高亢、响遏行云的气势。</p>

心灵之花 发表于 2007-7-17 13:03: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京韵京情</i>在2007-7-16 14:57:33的发言:</b><br/><p></p><p>l李云龙的原型是王近山将军,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下面是他的简介:</p><p>王近山(1915-1978) <br/>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一九叁○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叁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叁十团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副师长,红叁十一军第九十叁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叁八六旅七七二团副团长,第叁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旅副政治委员,新编第八旅代旅长、旅政治委员,第叁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留守兵团新编第四旅旅长,太岳纵队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副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叁兵团副司令员兼十二军军长和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东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叁兵团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br/><br/><br/>邓小平题写书名的《一代战将》就是描写王近山指挥的战斗。多名国家领导人为其题词。陈锡联和李德生为此书作序,回顾了王近山将军的一生。也有多名昔日近山近旁的警卫、下属写了回忆录!比较客观公正的对他一生作了评价! <br/></p></div><p>您是怎样知道是王近山将军的?是从《一代战将》中了解的,还是有其他渠道?</p>

yaofeilu 发表于 2007-7-17 13:18:00

<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style="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转贴<span lang="EN-US">:王近山其人其事<p></p></span></span></b></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p></p></span></b></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从朝鲜战场上归来,王近山曾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后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span lang="EN-US">1955年,刚刚不惑之年的他又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偏偏打这时起,王近山触上了巨礁。将军的耿直,出生**养成的不屈不挠的个性,以及感情的变故终于使他从辉煌跌落尘埃,经历了一番痛苦的人生曲折。事情起因是王近山要求与妻子———对革命作出过很大贡献的韩岫岩离婚。此事惊动了中央。<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抗日战争时期,韩岫岩是八路军医院的护士,是有名的院花。而且,她一家<span lang="EN-US">12口人都参加了八路军,还为医院驮来了许多医疗器械和药品,被称为半个医院。这样光荣的背景,加上“院花”之誉,使韩岫岩在当时很有名气。<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副团长的王近山负伤了,一颗子弹击穿肺部,另一颗子弹击伤左臂,伤势很重。经过韩岫岩等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王近山很快康复了。自然而然两人就认识了。一同住院的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陈锡联一看这情景,挺般配的,于是从中牵线搭桥,成就了他们的婚姻。经过无数次的生离死别,应该说两人是有感情的,也有着非比常人的婚姻基础(韩岫岩和王近山生了八个孩子,其中一个送给了后者的司机,一对不能生育的夫妇),人们都这样认为。但事实的发展却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剿匪。在山城重庆,王近山应邀给大学生们做报告,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极富传奇色彩的经历,把大学生们全给迷住了。大学生们把鲜花、掌声抛向了王近山。<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抛向王近山的还有爱情。她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妻妹。一方是威风八面的年轻将军,一方是谈吐风雅、漂亮迷人的女大学生,英雄美人,自然而然地靠拢在一块……美女英雄才子佳人永远是千古佳话,但如果英雄背后早有了位“女英雄”,那事情就麻烦了。按照中国五千年历史所确定的道德准则,喜新厌旧是不可被原谅的,随着王近山和女大学生的感情越来越深,和韩岫岩的冷战也在加剧。<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韩岫岩当时就身为海军医院的副院长,得知第三者竟是自己的亲妹妹,她怎么也不能接受这个现实。要个说法也好,鱼死网破也好,报复心理也好,不管她出于什么动机,事情已经闹大不可逆转了。正如当年陈锡联所讲的,“两人是一个脾气,针尖对麦芒”,过去打仗时聚少离多,现在和平时离少聚多,家中却不断吵闹,真的如“针尖对麦芒”一样地对峙起来。<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韩岫岩向组织报告,投诉信最终落到了刘少奇手里,他派人来做王近山的思想工作,被王近山顶了回去。此时的形势已经对王近山很不利了:已经有中央要处理他的风声了;舆论自然对他也很不利,喜新厌旧的陈世美不会受人欢迎;更为他伤心的是女大学生受不了巨大的压力,她背弃了她的爱情,一夜间离开了他无影无踪了。然而被激怒了的王近山像一头雄狮一样无法劝阻,于是这个湖北汉子竟向组织递交了离婚申请书。组织上找他谈话,不行;老首长来打招呼,也不行。一位首长批示,离婚属家务事,是法院所管,组织上不好干预。<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几天后处理意见下来了:撤消大军区副司令员职务;行政降为副军级(军衔从中将降为大校);开除党籍;调往河南某农场任副场长<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虽说在心理上已有所准备,但真正等到处分下来时,而且是一杆子撸到底,却是大大出乎意外,没有了官职,王近山还不太在乎,可是连党籍、军籍也都开掉了,真使他心里感到一片冰凉。人背运,倒霉的事一齐来。让他伤心的是,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而又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的妻妹并没有和他结合,从他的生活中彻底消失了!一个“情”字,把将军深深地刺痛了。<span lang="EN-US">1964年,王近山被安排到河南周口地区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当副场长,分管园艺,负责上千亩苹果园的种植、养护、销售。就在他收拾东西时,曾在他家工作过的姑娘小黄来看他。得悉真相后,温文善良的小黄经过认真考虑,不顾家人反对<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朋友劝阻,毅然决定跟着将军去农场,照顾他的生活。<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我这么大年纪了,你跟我去吃苦干吗?”王近山知道,这一去也许就是当一辈子农民。<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首长,只要你不嫌弃我,我就跟你一辈子,照顾你一辈子。”小黄深情地对着将军说。小黄叫黄慎荣,由部队派到王近山家中担任公务员,耳闻目睹,将军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只有星期天,才抽出一点时间带孩子们出去买生活用品(孩子们住校,只有星期天才回来),乐一乐。<span lang="EN-US">1959年小黄离开将军家,到某工厂上班。小黄了解他家情况,将军是一个好人,从不说别人一个“不是”。在和人交往中,他认为你是一个好人,他会对你特别的好;对待部下,交待的工作按时完成,他满意了,他会把你当成好朋友一样看待,老远就跟你打招呼。<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将军怎么会有那样的错呢?在她眼里,将军永远是那么高大,永远对党赤胆忠诚。<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看到将军落难,她想:“我应该去照顾他。”<span lang="EN-US">10月初,小黄赶到河南和王近山结了婚,成了一对相依为命的患难夫妻。小黄被分配到农场幼儿园工作。<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多亏有小黄的无微不至的照顾,王近山才能艰难地度过在黄泛区的漫长岁月。他在战争年代负过七次伤,四肢中有三肢重伤,一条腿和一条胳膊都骨折过。医生量血压,都是在腿上量,因为胳膊受过伤,血压量不准,一边高一边低。平时穿的皮鞋也是特制的,一边要比另一边高出五公分,这样将军才能正常走路,站得久。两腿不能吃力,大便不能下蹲,否则就起不来。还有肺部的伤,要定期检查、吃药……<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这些困难,如果没有小黄悉心照料,单靠将军自己是无论如何克服不了的。在农场,王近山仍和当年在战场上一样,认真负责,将精力全部扑在工作上。但农场的生活并不平静,文化大革命很快就波及到那儿。<span lang="EN-US">1968年麦收时期,其他场长都被打倒了,由王近山暂时主持工作,处在风口浪尖上。造反的学生要求组织<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大批斗、大批判,阻止人们割麦子。王近山火了,和学生们干上了,拍着桌子大声斥责:“绝不能耽误割麦子,夏收夏种,虎口夺粮,一年就这几天,一耽误就是两季。不信我的话,你们可以回去问问父母亲,是不是这回事。你们说什么都行,但一定要等到割完麦子种上秋粮再说。”学生一下子被震住了,乖乖地跟着他去割麦子了。<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王近山还是受到了冲击。有的学生提出来,王近山搞特殊化,生活腐朽,上厕所还要坐一把椅子。学生们不了解,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啊,因为他不能蹲,一蹲下就起不来,于是就在一把椅子上挖了一个洞,大便时就坐在上面,那滋味并不好受。面对一群不懂事的娃娃,王近山被气得无话可说,无奈地对他们道:“你们说我腐朽,你们也可以去试一试。”<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国家多事之秋,一个赫赫战将岂能长期在农场务农?王近山的心不时飞回部队,他要回部队继续为国效力。也就在<span lang="EN-US">1968年春,王近山也想到了自己的老部下肖永银,想到了老上级许世友(时任南京军区司令),想通过他们向上反映真实情况,帮助自己摆脱眼前的困境。许、王、肖、尤(太忠)都是红四方面军的战友,彼此有着很深的战友情谊,重于山,浓于水。许当年是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看着王从放牛娃一步一步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红军高级指挥员,对其过人的勇气和高超的指挥才能非常器重。一天,肖永银正在南京的家中吃饭,王近山的二儿子来了。他对肖说:一是他想当兵;二是父亲的问题能否向上反映一下,重新处理。肖当即表态:你当兵没有问题,这个我可以想办法解决;关于你爸的问题,是中央处理的,不经过中央谁也不好处理。<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沉思了一会儿,肖永银出了一个主意:要王近山直接给毛主席写一封信,第一,自己有错误应该检讨;第二,没有的问题要讲清楚;第三,说一说想法,自己年龄不大,还想为党工作,请批准回部队继续做点贡献。肖又说,中国共产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恰是一个好机会,信可由许司令直接面呈毛主席。<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不久王近山分别给毛主席、许世友、肖永银写了信。第二年春天,“九大”在京召开,许世友在毛主席面前为王近山说了不少好话,<span lang="EN-US">1969年,王近山调到南京军区任副参谋长,重新回到部队。当他到南京赴任时,走出火车站,一手提两只土鸡,一手拎行李,简直就象一进城走亲戚的农民,令前来迎接的老部下李德生、尤太忠唏嘘不已。<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将军将家统统交给了小黄料理。<span lang="EN-US">7个孩子陆续来到南京的父亲身边,加上小黄生的两个孩子,家庭显得热闹非凡。小黄原先准备到附近的工厂工作的,一切都安排好了,但王近山不同意,说:“我的身体不好,你的身体也不好,家里的事又多,你老请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拿了工资让别人替你干活,行吗?”严格治军之法,被他移植来严格治家。就这样,小黄放弃了出去工作的打算,当上了部队家属,一心一意在家照料家庭。<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1974年,王近山渐感身体不适。南京军区总院的护士经常一大早赶到他家里,趁他还在被窝里的时候为他打针,并做一些简单的检查。但是,一到钟点,不管完了没有,也不管你如何劝说,他都会立刻上车去军区上班。经化验,他的病情非常严重。10月30日,医生们把王近山堵在家里,然后“强制”送他到总院进行彻底检查。11月7日医院决定实行手术检查,腹腔一打开,结果是胃癌。不幸的是,术后他的肠子又破了,造成肠漏,大便从其中不断地漏出。<p></p></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1978年初,王近山病重,中央领导极其关心。叶剑英打电话到南京军区说:“吃什么药给什么药,南京不行就送到北京治疗。”再次复出的邓小平也多次打来电话询问病情,十分关注将军的生命安危。<p></p></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1978年5月7日,中央军委训练部主任宋时轮到南京时对军区领导同志传达了邓小平对王近山的评价:“二野在解放战争中谁的功劳大?是王近山同志,在许多艰苦战斗中最后是王近山同志去完成的。”王近山病重期间,老首长、老部下、老战友纷纷从各地赶到南京看望他,董必武的夫人何莲芝和谢觉哉的夫人王定国也曾专程赶来。<p></p></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韩岫岩从北京赶来想看望他时,表示愿意为他康复出一份力气,但王近山至死不愿再见发妻一面<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1978年5月10日,将星殒落,一代名将与世长辞……<p></p></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王近山去世后,邓小平在讣告上特注:王近山为军区顾问。<span lang="EN-US">5月17日举行追悼会。叶剑英、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李德生、彭冲、宋任穷等都送来了花圈,而其他生前好友送来的花圈就更多了,摆满了悼念大厅。追悼会的规模原定500人,实际参加1000多人。<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夫妻之间的感情恩怨不是外人可以随便所了解的。假如一对夫妻的感情真的已经终结,那么靠舆论也好,靠组织也好,全部都是留人不留心的做法,不是吗?!你还要不要你的职位?荣誉?军衔?当然会有人因此而退缩,人是回来了,但能够挽回他(她)的心吗?中国人五千年来有个很难说好或不好的习惯:宁劝人和不劝人离。当时那么多人站了出来,对王近山警钟长鸣醍醐灌顶,说穿了无非是希望王近山在爱情和名利之间选择后者,不要作当代陈世美而已,有了那么多外界因素,这段感情帐还算得清吗??<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喜新厌旧不是件好事,不得不承认这是人性中又一个颇为丑陋的地方,很多人都具有这样的通病。爱情本身是没有过错的,但爱也同时需要履行一份责任,王近山在这个方面并不怎么光彩。但是他在那么大的压力之下,在很可能他一世的英名和所有官位都将失去的情况下还是递交了离婚申请书,微凉又从心底对他有些佩服,他不知道有种战术叫自欺欺人,他也不知道有种战术叫好汉不吃眼前亏,为此,他二十五年的鲜血换来的一切全部付之东流,不管怎么说,他没有为了名利而退缩!他至少忠于了他自己的选择。<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p></p></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7pt; mso-char-indent-count: 2.25;"><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p></p></span></p>

心灵之花 发表于 2007-7-17 13:22: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37℃</i>在2007-7-17 11:41:42的发言:</b><br/><p>山民们的罗曼蒂克(romantic),用现在的话说是“原生态”。当年,我们坐塬上,与对面沟壑的人对歌,老乡们声嘶力竭地唱着梆子、秦腔,喊着哥哥、妹妹,感到的是原始和野蛮,饥渴和袒露。当年也有人想用毛主席语录对其进行改造,然而并不成功,没有了哥哥妹妹,老乡也就没有了激情,语录歌总也唱不出秦腔那种高亢、响遏行云的气势。</p></div><p>真是如您所说,有一次,俺坐火车刚进潼关,车上播放秦腔剧唱片,车里的关中老乡们说,味不浓!当时着实让俺吃了一惊:真正的秦腔该是啥味道啊!</p>

80后 发表于 2007-7-17 13:47: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37℃</i>在2007-7-17 11:41:42的发言:</b><br/><p>山民们的罗曼蒂克(romantic),用现在的话说是“原生态”。当年,我们坐塬上,与对面沟壑的人对歌,老乡们声嘶力竭地唱着梆子、秦腔,喊着哥哥、妹妹,感到的是原始和野蛮,饥渴和袒露。当年也有人想用毛主席语录对其进行改造,然而并不成功,没有了哥哥妹妹,老乡也就没有了激情,语录歌总也唱不出秦腔那种高亢、响遏行云的气势。</p></div><p></p>顶!!!!将陕北山民们的粗犷、原始、不加修饰的冲动和情感全部融汇这一句句的山歌和小调中,这不是一条语录或是其它什么可以替代的,也是其生命和流传千年而不朽的根基所在。现在还有山民面对沟壑对山歌吗?我知道,我们现在听到的许多山歌经过音乐家的的加工和改造,已经没有了山野的粗犷和豪放,也没有了那种桀骜不逊野性和激情。

京韵京情 发表于 2007-7-17 13:50: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心灵之花</i>在2007-7-17 13:22:36的发言:</b><br/><p>真是如您所说,有一次,俺坐火车刚进潼关,车上播放秦腔剧唱片,车里的关中老乡们说,味不浓!当时着实让俺吃了一惊:真正的秦腔该是啥味道啊!</p></div><p> 陕西民风古朴,关中人干活出大力,吃饭用老碗,唱起戏来自然也用大嗓门。关中的主要地方戏秦腔,其特点就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说:“唱秦腔要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这种说法尽管过分,但是吼上两句戏,对于关中人来说,无论是唱的或听的都是很乐意的。在地里干活累了,吼上两句秦腔,吼的人有劲了,听的人也不乏了;赶马车途中,寂寞了,吼上两句秦腔,吼的人有精神了,听的人也高兴了。每当农闲之季,或者逢年过节,爱唱戏的人们总喜欢聚在一起,吼上几段。这时候,只要弦子一拉,锣鼓一打,附近的男女老幼就会立刻闻声而动聚拢过来,或当演员,或当听众。吼的人,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听的人,息声静气,听得如痴如醉。关中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解馋。<br/>秦腔唱腔慷慨激昂,苍劲悲壮,既有西北黄土高原“天苍苍,野茫茫”的浑厚深沉、豪放激越的风情和刚劲之气,又兼有缠绵悱恻、细腻柔和、轻快活泼的特点。(转摘)<br/></p>

井儿胡同 发表于 2007-7-17 15:00: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80后</i>在2007-7-16 8:57:23的发言:</b><br/><p>何谓社员?</p><p>谷子是水稻吗?</p></div><p><font size="4">"<font color="#ff0000">社员</font>"专指人民公社的成员,就是农民.</font></p><p><font size="4">1950年代,我国农村经历了斗地主分田地的土地改革运动以后,分田单干.由于每家具体劳力情况不同,迅速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于是按照"团结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的精神,先后成立了农业生产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最后毫无例外演变成了"超级"的人民公社.</font></p><p><font size="4">"地富反坏右"不属于社员,是被监管的对象.</font></p><p><font size="4">人民公社的体制后来撤消,变成目前的乡镇一级的政/府基层政权;</font></p><p><font size="4">在农村,除了<strong>农(林,牧,渔)业生产合作社</strong>之外,还有<strong>供销合作社</strong>和<strong>信用合作社</strong>.</font></p><p><font size="4">城市则有<strong>三轮车运输合作社</strong>和<strong>手工业生产合作社</strong>等.</font></p><p><font size="4">..................................................................................................</font></p><p><font size="4"><font color="#0033ff">谷子</font> gǔzi</font></p><p><font size="4"><br/>∶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子条状披针形、有毛,穗状圆锥花序,子实圆形或椭圆形,脱壳后叫小米,是我国北方的粮食作物。也叫“粟”</font></p><p><font size="4"><br/> [方]∶稻的没有去壳的子实</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7 15:08:31编辑过]

老猪871 发表于 2007-7-17 16:22:00

<p><font size="5">我们都是过来人.对这种故事,只能当作故事.其实,进城之后,这种事很多.人们的心理,总是倾向于弱小边缘群体.但从家庭感情讲,都是各占一半.没有什么强弱之分.中国国情决定了婚姻的封建性.而把离婚从没有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包括舆论,教育,)所以婚姻只以家庭为衡量标准,而把夫妻间的感情,根本不顾,其实到头来,受害的同样是夫妻双方.</font></p><p><font size="5">据说北京的离婚率是百分之40以上,占全国第二.这个问题有教育的问题,也有观念的问题.</font></p><p><font size="5">我们之所以能够不敢正视现在婚姻的质量,主要还是因为孩子,家庭是其次,而根本没有感情的因素,这很畸形,本来婚姻是以夫妻感情为基础和前提的,但是在现实还是行不通,最后,双方受罪.</font></p>

风雨中人 发表于 2007-7-17 17:49: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猪871</i>在2007-7-17 16:22:00的发言:</b><br/><p><font size="5">据说北京的离婚率是百分之40以上,占全国第二.这个问题有教育的问题,也有观念的问题.</font></p></div><p>老猪的观点偶不持异议,但对北京40%的离婚率表示怀疑。</p><p>建议在网上发个帖子统计一下。</p>

井儿胡同 发表于 2007-7-17 22:18:00

<p><font size="4">离婚率=(同期离婚对数)÷(年度结婚对数)</font></p><p><font size="4">2002年的统计北京离婚率高达50.90%</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7 22:21:22编辑过]

37℃ 发表于 2007-7-17 22:19:00

<p>&nbsp;“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的俗语可谓人所共知,后来有文人将此改成了 “八百里秦川雄风浩荡,三千万儿女高唱秦腔”,但一“吼”改一“唱”,味道就变了。我们的老乡是吼,发自肺腑,声嘶力竭,把郁闷、把贫困、把希望、把自己,全都寄托在吼之中。</p><p></p>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查看完整版本: 《知青楼》-老知青和他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