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说得好,俺有同感~~~~~</div>
<p></p> 我不知道老北京有什么压抑。压抑的不是老北京能够的建筑,而是居住的人。记得儿时走进胡同,道路是直的。西头第三个们便是爷爷住的地方。我常常跑着过去喊着:“姑姑我来了。”在记忆中那里是我的乐园。对门大妈的笑脸,邻居阿姨的欢声,胡同口叔叔拿一缸缸金鱼,一盆盆指甲草,还有用指甲草染红了指甲的邻居姐姐,总是不好意思地握起了手。爷爷姑姑……夏夜院中树下驱散了一天的暑气,听着风吹树叶的声音,吃着姑姑给洗的水果,听姐姐讲故事。享受着清爽的凉意。早起跟着叔叔去天坛,下午哥哥用自行车驮着我区龙潭湖。还有哥哥把嫂子接进了东厢房……无尽的快乐,那既是我对胡同于小院的记忆。后来眼见着一家家盖起了小厨房,直直的路变得狭窄而弯曲了。邻里关系区紧张了。我们与邻家阿姨不再来往。在后来那些私搭乱建的建筑,挡住了原来的院门,挡住了儿时的记忆。阴凉的树阴不见了,和煦的清风被阻隔了。我眼睁睁地看着原本整洁的小院变得面目全非了。而今再看去小院破败了。可是问一句是谁造成的?是过去的四合院错了吗?错的是现在的人。要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私搭乱建的小厨房,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拥挤不堪,处处火灾隐患的违章建筑?不妨调查一下,到八十年代初北京市建了多少套居民住房,而同期人口增长是多少?这是政府的失职!凭什么归咎于北京西合院?
四合院的建筑是如此精致。面南背北,南向开窗很大便于接受阳光。北面高墙却可以阻挡冬季强劲的西北风。经过房屋与院墙的阻挡,再大的风到了院中也变得柔和多了。前一阵应琴友之邀去了一处琴人雅集的会馆。会馆是仿照过去四合院的建筑。但是进去以后却觉得憋闷,全然不似我当日住的四合院的感受。抬头望去。却发现屋顶的结构全然不对。几块厚重的木板封死了房顶。而真正四合院的屋顶是既可防水又可以透气的。正是这项巧妙的设计使得夏天室内的多余热量可以被带走。而不会使人觉得憋闷,而冬季屋中的热气却又不会被外面的寒风吹散。
而今这一切精致而接触的一切,却要承担本不该承担的罪责。要被拆掉,而且居然被定为压抑。这难道不是一件荒唐的事情吗?现在也许真的要做的不是一古脑的拆掉它们,而是因该弥补曾经的过错。修缮它们,使它们从新焕发光彩。
[原创]快机打鸟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瞬间碎片</i>在2005-1-1 9:05:00的发言:</b><br/><p>我是在北京生活了5年的广东人,我热爱老北京,爱胡同,爱四合院,爱老北京文化.我的职业是摄影,爱好也是摄影,相机里面有一款叫LEICA(莱卡),全手动的机械相机,没有测光,没有自动对焦,和现在那些自动相机(佳能,尼康)差太远了,但为什么现在还被这么多的摄影爱好者追逐呢?它跟现在的胡同四合院一样,代表着一种文化,代表着一种工艺,甚至很多摄影人说代表着摄影灵魂.老北京的灵魂在哪?在胡同里,在四合院里!这一年多里,我一空就往胡同里转,从一开始的走马观花式的猎奇寻觅,到现在对胡同里的一砖一瓦的爱,不是用言语可以表达.我只知道不断地去拍摄,因为,再不拍,明天也许什么也留不下了.我感受到的是什么?是沉甸甸的历史文化,没有这些东西,我哪找老北京去?故宫?长城?星巴克都开到故宫里去了!前天去了东棉花胡同15号,敢问楼主,你去看过么?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没去过的,请你去看一看,回来说说感受......</p></div>
<p>“拆”就是眼下时代特征!文化历史对这些有知识没文化的东西们来说不挣钱或者说来钱慢,保留这些体现不出管事者的本事。只有拆和折腾才能来钱,不仅能迎合上司往上爬而且还能中饱私囊,何乐而不为呢?</p>
<p>这就叫:毁北京穷人乍富,驱平民引富拆贫!</p> 楼主是北京的罪人!是政府圈养的御用文人!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小昕昕</i>在2010-4-9 2:42:00的发言:</b><br/> Post By:2004-10-21 20:55:00 <br/><b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div id="textstyle_14" style="FONT-SIZE: 12pt; OVERFLOW: hidden; 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x; WORD-WRAP: break-word"><img title="老北京网 www.oldbeijing.org" style="CURSOR: pointer"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bbs.oldbeijing.org/images/emot/em12.gif" align="middle" border="0"/> 我国是一个大工地,她的名字叫“拆呐” </div></td></tr></tbody></table>
<p> </p>
<p> </p>
<p>精辟</p></div>
<p> <font size="4">差不多,好记!</font></p> 支持幸格格 拆拆拆 全拆了 北京就他妈没了 死了 永远消失了 什么现代化 要发展 都是钱闹的 卖地开发 挣钱 靠 不是北京长大的一般不会理解 爱北京的人希望北京发展 但为什么发展就非要拆掉北京的老“玩意”呢 老式建筑多加修缮 特别是有纪念意义的 为什么就要灭了它呢 这就是不破不立吗 唉。。。 老式建筑很多有着人们的对过去的怀念 高楼大厦多了 人都麻木了 生后节奏不自觉地就快了 感觉不到北京的气息了 北京本来是个生后节奏并不快的城市 那样很适合 可现在 北京的发展越来越让人们感到压力 人多 堵车 奔忙的人们 焦躁的人们 北京变味了 当初如果采纳了梁思成教授的提议 保留整个老北京城 北京新城那你随便建 随便拆 我一点不心疼 可现在不断的开发建设 好像是在挖空北京 北京最后只留个空壳 北京不该只有故宫 等一些知名的历史建筑才享受到永久保留的待遇 很多老建筑在附近居民看来 它们就是故宫 就是自己心中放不下的“老玩意儿” 北京别死 一个拆字,就想推卸掉身上所有的责任;一个拆字,就想卸掉所有该背负的;一个拆字,将自己千年的积累全部埋葬;一个拆字,就是告诉世人我们是多么的无知。 要发展,空白的待发展的地方多了,不必非以破坏文化古迹为代价吧 <p>[北京的古老,总感觉带着不尽的压抑,所以拆肯定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大家说怎么拆法? ]</p>
<p><font size="4">跟你说:你肯定不是北京人的秧儿,拆可以呀,你给上边打个报告,就说先拆故宫,后拆天坛,是古迹一概不留,然后都盖成美国式的摩天大楼或者“大坟头儿”、“鸡笼”之类的,备不住你还能拿个建议奖呢!如果真是那样儿,巩怕外国游人没人儿再到北京来了,因为他外国人到北京来是冲着北京的文化底缊来的,如果要看高楼大厦,他就没那必要上你这来了。听你的口气猜你也是个闲人,你要是闲的没事儿再到前门大街遛哒、遛哒,你再看看拆后,用你们的话叫“改造”后的前门大街那个冷清劲儿,嚷嚷挺欢的那个啷liang铛车到今儿还没个影儿呢,即便通了车,它再也没有昔日前门大街的那个热闹劲儿了,因为那已没有多少真正的北京人了,就跟一个人没了血、没了骨头就剩下了空腔子一样,上下的这个理儿是一样的,如果你连这个都不懂,你叫人说你什么好呢!</font></p>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 拆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发牢骚没用。北京发展不拆行吗?!我也不像拆,尤其老北京城墙,但是老毛一句话就毁了老北京的韵味,这点他是罪人!</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 北京发展的如此之快也让当政者始料不及的,但是有毛的先例在先,拆就是顺理成章了。直到老北京拆的差不多了,角落里才有政府官员敢于开始呼吁了,但为时已晚。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一些胡同、四合院、寺庙道观早已成为开发商的眼中肉、口中食,几个小钱就把审批者拿下,最后还冠以“旧城改造、改善民居条件”等堂而皇之的名目把老百姓给办了!</font></strong></p> 听说有关部门已经决定,把中南海 故宫 东西长安街 全部拆除,改成世界最大的农贸市场,主营大蒜,绿豆,生姜! 拆是历史的必然,社会需发展,人民需要的文化应该是积极的 2009年,祖国60岁生日,为满足阅兵需要,将六部口平房拆除。这个怎么说啊??好好一个西城人,没准就发到清河当农民去了,可悲,中国老百姓就是老实。
拆简单啊,就算只找一群只会大锤的民工,瞬间就可以搞定。有一万个理由你可以拆,但是我相信一万个理由全都是借口。没有理由一样也可以拆,谁又敢说什么那,知道什么叫弱势群体嘛?关键是拆了之后怎么建的?再找一群抡大锤的民工,用水泥预制板?这不是2bi是什么啊?如果不是豆腐渣工程那就谢天谢地了。
北京城是有历史的,从风蚀的墙角,从踏过的门槛,屋前的门墩,我们都能看出来,这样一个包含者历史与文化气息的城市,如果倒在了一个"拆"字下,那拆去的不仅仅是老北京人的家,儿时的回忆,更多的是,以后就在也没有人能看到这些了,世界只有一个北京,胡同和四和院是北京典型的格局和民居特色,我们总不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们要在照片中回忆这些,在博物馆中去参观这些吧.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全世界哪都是,论发达,你北京再拆再建也称不上最,但是,老北京是独一无二的.我并不完全反对拆,但是北京的传统民居特色从那里体现,重新建的肯定比不了,以前的砖雕彩绘,以前的手工艺,现在有几个人能掌握,盖新的谁不会盖,关键是你带给后人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拆的目的又是什么? 拆了,就失去了,再也得不到了。 拆是谁也挡不住的,拆的目的不是像人们想像的要建什么新的高楼大厦,而是要把中心人口轰出市区,就是所说的人口疏解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建不建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北京中心区的未来规划方向面向的是谁,这才是最重要的。 北京的胡同不久恐怕会蚕食殆尽,想起来就够令人痛心的了,如果再把胡同的平民统统赶出城区(尽管我从没住过城里,现在也没有,但我来到城里冲着老北京人的氛围来的),那老北京的人文气息就没了。
北京古老的胡同四合院是文化的物质载体,老北京人是文化的精神内容是灵魂,载体没了,内容也没了,这个城市的记忆就没了,北京也就不是北京了,只是一个首都而已。如果是这样估计很多人也不会再对它有什么兴趣了。
最可怕的是失去了记忆的城市。
为什么几百年的一片碎瓷、一个破凳子烂椅子都那么让人追捧,而一个千年的古城、古建不能让人敬仰呢?让人呵护呢?国外二百年建筑为什么都视如至宝呢? 北京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就是千年古老文化的积淀,只剩故宫干巴巴的几个皇家建筑,没有了老北京胡同四合院和众多古树的衬托,北京就失去了古老文化的魅力,皇家建筑和胡同民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不是说要保留那些已经面目全非的属于现代简易破烂的平房,而是应该去伪存真,再现原来的辉煌,成规模成系统的尽可能保留多一些胡同四合院,并包括土生土长的老居民,以传承老北京保留的文化.而不是支离破碎的保留一点点只为挣钱铜臭浓重、方言混杂、大刹风景、不伦不类胡同民宅,再加上把个老北京人都轰出城外的拙劣作法.
北京的发展不要建立在毁掉古老的证据上(物证:胡同四合院、人证:老土著,没有了这些第一手证据,若干年后谁还承认你北京是文明古都),我们已经毁的够多的了,请留下目前还仅存的可怜的一点点吧 .
楼主如果是为了你眼前的个人经济利益这么说,就不跟你废话了,如果不是你可以离开北京,到你不压抑的地方去. 以下是引用山仁水智在2004-10-21 20:55:00的发言: 我国是一个大工地,她的名字叫“拆呐” 拆拆拆!就知道拆!还嫌拆的不够毁的不够吗?你们这群败家子恐怕连八国联军都没想到吧! <p>一个古都,北京,怕的是拆旧建新垃圾。</p>
<p>外地呢,则是征了农民的土地,建成高新区或者是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基本不开工,高新区也没啥新的东西,然而,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以后怎办?</p>
<p>北京,我是外地人,来了就想去那些胡同啊,老建筑去看看。现在王府井路口是东方广场,气势宏伟,但是,我们一走一过就没人注意她,为什么?全国各地太多了,没新意,那就是钢筋混凝土外加装饰物的大垃圾。相反的,那些胡同还有老旧的建筑,才是人们乐意流连的。因为,那里面有故事,有内涵。也许,一个小门,一堵墙,都有历史渊源。</p>
<p>发展是要发展的,我们不能墨守成规,但是,还是留些老的念想吧。毕竟,太少了,浮躁是这个社会的病根,可能无良药可治了,但是,能残喘一阵,就给老建筑留口活气吧。</p> 看来楼主不像是北京人,可能是“探子” 根本拆迁就不是为百姓着想的,也不是真正为国家着想的,都是官匪勾结的产物! 你这样什么也不懂的人,不配在这里说话 愚昧! 无论你想不想拆,残酷的现实是已经拆了 <p><font color="#ff00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strong>现在开始砸后海的石栏杆了!已和后海融为一体的石栏杆,正被民工的大锤一下、一下无情地砸碎!</strong></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5" face="楷体_GB2312"><strong>旧物里面有历史,旧屋里面有文化。铁栏杆锈蚀要维修,就把铁栏杆换成结实耐用的不就结了。干嘛非要砸掉那么结实的石栏呢?换上新的能怎样?</strong></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5 9:05:15编辑过] <p>干嘛非要砸掉那么结实的石栏呢?换上新的能怎么样?</p>
<p>安先生,GDP都是这么出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