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4_3346_3
发表于 2014-12-8 21:46:12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4-12-9 17:29 编辑
小品文一、告别了航校、吻别了母亲、离别了北京
1968年11月7号晚上11点,我们乘北京至青岛的39次直快列车离开了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
因为我们是航校66、67两届55名校友,在那惨不忍睹的极左时期,戴上了各种莫须有罪名的帽子,以“不符合保密条例”规定为由,把我们摒弃于航空工业之外,按另类处理,所以没有同学和校友为我们送行。尽管如此学校还是派几位负责分配的老师和辅导员来到火车站,也算是给我们送行吧。到车站送别我们的还有各自的亲朋好友和自己的家人。在北京站候车室里,大家不管是强装出来的还是发自内心的笑声、说话声不绝于耳。随着剪过票的队伍,人们来到了站台,继续着临别的嘱咐和兮兮道别。而后又随着火车车轮的滚动,再见声、哭声渐渐的远去了。一会功夫,车厢里变得异常宁静,没有了说话声、没了笑声,只有窗外传来的车轮碾压铁轨的匡匡声……。
有件事我记得非常清楚,我们三科鲁洪印辅导员和我说:“你分到德州不错嘛,以后回家要带扒鸡回来吆。”我好像没加思考就猛地回答:“我一定带回几根鸡毛回来。”现在想起来似乎是气话。确实是,发配到山东,心里相当的不是滋味,因此说我的话中不自然地会有讥讽和抵触情绪。但同时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经济情况就是那个样子,带扒鸡也不可能带得起那么多。说带鸡毛回来多多少少也有点不幽默的幽默。只是不知道鲁辅导员当时是怎么想的,如果他觉得我是气话,我在这里赔罪了。
鲁洪印是我们的辅导员,同时也是我们的校友。近几年在校友聚会中接触过几次,我们的关系很融洽。2009年9月12号我组织北京航校66、67、68届校友聚会时,鲁洪印辅导员还专门送给我两幅墨宝。一幅是:“四十年后喜相逢,故地重游叙旧情。为展宏图酬壮志,航空报国献终生。”另一幅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含义之深,道出了我们的心声。只是“航空报国”乃对大多数校友而言,对我们55人是一种终生的憾事。
我们的辅导员,我们的校友鲁洪印,不幸患胰腺癌经治疗无效已经离开了我们。
来自山村
发表于 2014-12-8 22:26:35
本帖最后由 来自山村 于 2014-12-8 23:31 编辑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4-12-8 21:46
小品文一、告别了航校、吻别了母亲、离别了北京
1968年11月7号晚上11点,我们乘北京至青岛的39次直快 ...
好文采!{:soso_e179:}继续——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4-12-9 17:26:11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4-12-9 17:41 编辑
小品文二、车站一别
1968年11月8日5点17分,天还没亮,39次直快列车准时到达山东德州。 在距离到站还有四十分钟左右的时候,车厢里骚动起来。德州是我们55名校友当中6名最早下车的车站,大家开始议论,诉说着分别的难舍难离,期盼着早日相会。 列车到站了,校友们统统走下车厢,纷纷和我们握手告别。那时没有拥抱的勇气,否则这些人肯定会拥抱在一起。他们要送我们出站,我们却要看着他们的火车起动……。寒风吹着一张张泪脸,嘴巴和鼻孔冒出热气,眼睛模模糊糊的看着他们又继续前行了,直到看不见火车的影子,听不到火车撕心裂肺的嘶鸣。 再见了,同学们校友们!我们后会有期!
来自山村
发表于 2014-12-9 21:39:19
本帖最后由 来自山村 于 2014-12-11 15:26 编辑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4-12-9 17:26
小品文二、车站一别
1968年11月8日5点17分, ...
到达第一站的六名同学下车了,大家的心里都有一种莫名的不舍,尽管大家有说有笑,相互道别,可心里全都有股酸酸的感觉,空落落的;茫然、淡淡的孤独感......自己的下一站会是怎样?{:soso_e150:}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4-12-10 08:04:12
没想到一篇描写同学校友分别的小文居然弯到吸烟上,深表遗憾!目前世界范围都在禁烟,世界组织对我国禁烟很是不满。近来全国都加大了禁烟强度,分别——吸烟,风马牛不相及!本人对吸烟深恶痛绝,吸烟有什么好处?首先对自己不好,而且周围的人反对。从打开烟盒就是一根塑料小条扔到地面,然后是烟灰,再往后是烟腚,费烟盒到处丢,公然破坏环境卫生!吸烟把毒素留在体内,有把毒素吹给旁人,尤其是家人。吸烟哪点好呢?敬请尚在吸烟的同学校友慢慢的戒掉吧!
不希望为禁烟引发辩论,浪费我们的资源。谢谢!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4-12-10 08:08:20
小品文三、德州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 我们六人出了德州车站,天还是黑沉沉的,只好到候车室坐等天亮。在候车室里,我们开始打听去齿轮厂怎么走。一位热心人告诉我们,火车站到齿轮厂没有公汽车,只能步行,从火车站向北再向东走。再问他有多么远,他回答说的好象是半里,又像八里,总之弄不清。 挨到天色已经发白,我们背着各自的小包向着即将工作生活的齿轮厂出发了。走了足 有一公里多,没有见到齿轮厂的踪影。再问问吧,回答和候车室那位一样,还是半(八)里,合算这么远白走了,再走吧。又是一公里多,再一问,还是那么说。我们就纳了闷了,走错方向了?再问问吧,终于算是找到了明白人。他说,方向没错,向东再走应该还有两公里左右。算起来还真是八里,可是感觉像是二十里以上。人走生路显得远,这是一般人的感觉嘛。 将近八点,我们终于到了生疏的齿轮厂。坐了一夜火车,天气突出的冷,再加上我们走了那么远的路,坐在后勤办公室里就不想动了。 九点多钟,厂里派一辆解放牌卡车带我们去车站取行李。我们站在车斗上那叫一个冷,就像小刀子往脸上扎一样,要不是强忍着肯定会哆嗦成一团。回到厂里,张铭新说他的腿难受得不行,由于他穿的是一条单裤,把裤腿挽上来一看,好嘛,他的膝盖已经冻成紫色,赶快让女生出门回避,他加上一条秋裤才稍感暖意。 我们在后勤办公室一直等到下午四点多,总算告诉我们找到了宿舍。原来,齿轮厂只知道近日有分来的学生报到,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因此没做任何准备,见我们来了才开始安排宿舍。上午刚安排好两间平房,一转眼功夫被几个上夜班的工人给占了。于是又去做他们的工作,一直到下午三点多才腾出来。弄得我们快天黑了才进到黑咕隆咚、阴暗潮湿、冰冷冰冷的倒座房里,算是安了家。 回想起这一天的遭遇,寒风刺骨、长途跋涉、有了宿舍被别人强占了去。除了张铭新有分配到贵州又遣返回学校的痛苦经历而比较坚强,我们五个人哭了不知多少次。这也算是德州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吧。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4-12-10 17:07:55
我们家里手机信号一直不好,经过很多次打10086和13911010086也没解决问题。最后打12345非紧急救助中心,得到了解决。北京移动给我专门安了一个天线,现在手机信号相当的好了。
电视一直就几乎没有信号,不用说高清机顶盒,就连第一代机顶盒都没有过。找歌华公司没用,打96196还是没用。最后打12345,歌华马不停蹄三个星期,上月18号找的,昨天高清机顶盒装上了。小区居民整体收益。
功夫不负有心人嘛。终于告别了不如偏远地区的通讯,像是北京了。
来自山村
发表于 2014-12-10 17:34:38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4-12-10 17:07
我们家里手机信号一直不好,经过很多次打10086和13911010086也没解决问题。最后打12345非紧急救助中心 ...
好!{:soso_e179:}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4-12-10 20:59:09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4-12-10 21:06 编辑
小品文四、巡视德州 报到第二天,厂里通知我们说,暂时不用上班,并建议我们到德州各处转一转。于是,我们开始了对德州的巡视。 首先我们把德州的市区转了个遍,什么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第一第二百货零售店,都不止一次的出入。市中心的海子,海子就是个大水坑,相当于我们常说的湖,也转了几圈。位于东地的体育场,里面还有个篮球排球场,还真像模像样的。在德州的东南角,是马夹河工程局,也就是水电部第十三局,马夹河就是电影《地雷战》里的那条河。这个地方德州人就叫它-马夹河。马夹河大部分是南方人,也就是他们的到来,把德州的物价搞了上去,尤其是鸡。我们去时已经到了公鸡三毛八一斤,母鸡四毛二一斤,据说贵了20-30%。买副食一类的蔬菜、鸡鸭鱼肉德州人基本上是在小市买,小市就是我们说的自由市场。 德州地区和德州市政府门前的马路是石头子的,德州市人民医院就在地区大楼东面。德州还有一个市里医院和一个联合医院。 德州工厂不少,齿轮厂以外还有机床厂、柴油机厂、拖拉机大修厂、农机厂、铸造厂、造船厂、钳子厂、国棉厂、针织厂、制鞋厂、玻璃厂、化肥厂、皮革厂、造纸厂、发电厂和生建机械厂等。生建机械厂德州人间称其为生建。齿轮厂在生建东北方向三里左右,是第一近邻。 德州市区有多大呢,齿轮厂在北营北面一点,德州人说“北营到南营十里挂零,东西向从发电厂到柴油机厂再往东一点,也差不多十里左右。城市不大,德州人调侃说一个屁能打两个来回。 德州有个公园叫人民公园,公园里该有的都有,只是品质不算高。公园还有一只猴、一只秃尾巴孔雀等几只小动物。 德州只有一路公共汽车,是从国棉厂到东地体育场。据说只有两辆车,两头对着开。齿轮厂在北面,当然不通公共汽车了。 我们早出晚归,在德州整整转了一个星期。基本上把德州转了个遍,能转的地方都去过了,以至于后来到了一些地方,一想那时是去过的。现在想起来,到了一个新地方还真需要彻底了解一下,对后来的工作生活都有好处。
来自山村
发表于 2014-12-11 00:30:29
本帖最后由 来自山村 于 2014-12-11 15:23 编辑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4-12-10 08:08
小品文三、德州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 我们六人出了德州车站,天还是黑沉沉的,只好到候车 ...
“弄得我们快天黑了才进到黑咕隆咚、阴暗潮湿、冰冷冰冷的倒座房里”“我们五个人哭了不知多少次。”——长这么大头一次离开亲人出这么远的门儿,一天里又经历了从未有过的曲曲折折,怎能不悲从中来?今后的日子里会怎样?{:soso_e109:}
来自山村
发表于 2014-12-11 00:38:47
本帖最后由 来自山村 于 2014-12-11 15:25 编辑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4-12-10 20:59
小品文四、巡视德州 报到第二天,厂里通知我们说,暂时不用上班,并建议我们到德州各处转一转。于是,我 ...
对周边环境的好奇暂时冲淡了思乡的心...{:soso_e132:}
马尾沟
发表于 2014-12-11 06:36:58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4-12-10 17:07
我们家里手机信号一直不好,经过很多次打10086和13911010086也没解决问题。最后打12345非紧急救助中心 ...
你的电话信号解决了,我的信号又不好了。我用的是联通号码,信号一直很好。但自进入11月份之后,不知怎么回事,在室内就是收不着信号了。老板在楼下发短信,叫我把钥匙给他扔下去,这条短信我第二天清晨才收到。你说气人人不气人?我怀疑是周围又盖了几栋高层建筑影响造成的,也可能是联通到年底节约开支降低了发射强度。到联通反映,前台不管,叫去找用户服务。向北几百米,再向东几百米,愣是没找到。光知道收钱,卖流量,卖手机,服务先往后放放吧。
51號兵站
发表于 2014-12-11 11:54:50
点评http://www.obj.cc/uc_server/avatar.php?uid=32600&size=small马尾沟
北京航校的学生就是太老实,什么服从分配呀,不讲条件呀,结果就是遇到不少困难。上海航校的同学就老练多了,一进厂就对住宿,工作提出了要求,厂里都尽量满足。连以后分宿舍都比我们好。 发表于 4 小时前 IP:113.120.229.217:49588
http://www.obj.cc/uc_server/avatar.php?uid=69209&size=small菩提树
不知道为什么,北京航校给毕业生买车票几乎都是半夜到达,怎么不考虑买到达时间好点的车次呢。 发表于 昨天 21:47 IP:115.51.127.106:4613
马大:南方人精明能干,咱北京人讲面儿好客气,各有长处。
菩提树:北京航校没做错事儿。列车运行时间首先考虑的是始发站和终到站,夕发朝至已经不错了,面面俱到不好办。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4-12-11 17:51:05
小品文五、长庄到底有多长 我们在德州转的一个礼拜,我们是东转转,西转转把德州转了个透。可以说没有没去过的地方,就连齿轮厂北面三公里还要远的一个叫长庄的村子都去了.长庄村有个京沪铁路的一个小车站,是德州往北的第一站,车站就叫长庄。 为什么要去长庄呢?没别的,出于好奇是要看它到底有多么长。我们从最西头的火车站开始,一直走到东头。到了东头一问你猜怎么着,这个村东西长八里有余,你说长不长?不行,还得看它有多宽。说是迟那时快,来个向左转走。走了也就20秒钟,到北头了。原来这个村子南北向就是一排房,这个村子真是令人称奇。 真是长庄呀!
来自山村
发表于 2014-12-11 18:39:53
本帖最后由 来自山村 于 2014-12-11 18:55 编辑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4-12-11 17:51
小品文五、长庄到底有多长 我们在德州转的一个礼拜,我们是东转转,西转转把德州转了个透。可以说没有 ...
这次到长庄村视察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把尺子,量量长庄村南北向到底有多宽。(20秒钟,我试了几次,大概也就是25米至30米左右)除去住户的院落外,剩余的路顶多也就是10几米宽.长庄村改为叫八里长街更恰当些。
来自山村
发表于 2014-12-11 20:40:13
本帖最后由 来自山村 于 2014-12-11 21:11 编辑
924_3346_3 老祖宗传下来的,岂能随便改呀。
您说的是。我也只是发一下感慨而已。
我非常佩服您的记忆力,更欣赏您的写作水平;故事情节很是感人,继续——
菩提树
发表于 2014-12-11 21:59:54
今天在新浪军事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得有点靠谱。中国的四代机的瓶颈是在发动机,难点是在材料和工艺。做出来了还要反复测试和试验,难度确实非常大,不会一蹴而就。请马尾沟和关心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校友有时间到阅览室去看一下。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4-12-12 07:14:39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4-12-12 07:16 编辑
小品文六、张铭新的特异功能 从北京去德州时,想到上班别迟到。那时又没有手机,就连手表也没有。我就带了一只铜外壳的单铃马蹄表,论其年龄来这只马蹄表比我岁数大得多。马蹄表在北京家里走时很准确,不知为什么到了德州是认生还怎么着,就是不走了。我们三个在德州玩儿的第一天就带上这只表想找个修表店修一修,表就放在张铭新的军挎包里,由他背着。人生地不熟,四天都没找到修表店,第五天见到一个修表店,修表师傅一看说,这么老的表修不了。也真是的,这怎么办呀?上班没个钟点哪行呀。 晚饭前我们回到厂里宿舍。张铭新刚要把军挎包往床上扔,突然听到包里哒哒的马蹄表走动的声音。打开包一看果不其然,表走的挺好。我们一分析发现是张铭新走路时屁股一扭一扭的,把表給镇好了。我们倆说:“好,原来你的腚瓜子会修表。”这是刚学会的一句德州话,管屁股叫腚瓜子。 这只马蹄表到我调回北京时带回来,又走了起码十几年,才寿终正寝。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4-12-12 07:30:00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4-12-12 07:32 编辑
小品文七、我当上了电工 本来厂里打算等该来的都来了一起开个会,介绍一下厂里的情况后再分配工种。我们心里非常的不踏实,尤其是我。要不然我们干嘛急着上班呀,上班哪有到处转着玩好呀,工资照给不误。在我们再三要求下,一个星期后,也就是11月15号厂里终于同意和我们谈一谈,然后就可以上班了。 早晨八点我们到了厂革委会办公室,才知道20201班傅伯芬已经放弃齿轮厂的工作,回北京了。 革委会副主任韩来勇向我们介绍了厂里基本情况后,根据我们各自所学专业分配了工种。8279班张铭新、焦可成分到二车间当车工;8383班李凤英分到三车间当滚齿工;6312班吴凤娟分到机修车间也叫四车间当电工。当韩主任问我的专业时,他说:“咱们厂没有飞机制造这个工种呀。”我说:“据我所知,山东省都没有。”然后他问我:“你说什么工种适合你呀?”我说:“电工吧。”他说:“行吗?”我说:“可以试一试,看我不行再换嘛。”于是我和吴凤娟一起分到了电工班。 说实话,我之所以要求当电工,为的是有机会调回北京,不管它哪个单位,哪个工厂都有电工这个工种。 我当上了电工,也算是为后来奠定了一个基础。
似醒又似梦
发表于 2014-12-12 15:49:21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4-12-12 07:14
小品文六、张铭新的特异功能 从北京去德州时,想到上班别迟到。那时又没有手机,就连手表也没有。我就 ...
想来您这个宝贝已进了博物馆了。
wzyldk
发表于 2014-12-12 21:45:17
本帖最后由 wzyldk 于 2014-12-12 21:49 编辑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4-12-12 07:30
小品文七、我当上了电工 本来厂里打算等该来的都来了一起开个会,介绍一下厂里的情况后再分配工种。我们 ...
三三领导忆德州的七篇大作已拜读,甚是喜欢、甚是佩服,继续继续为盼。本人对于山东的记忆已是寥寥无几,是脑残?是痴呆?是失忆?所以对三三等同学超强的记忆能力羡慕嫉妒恨啊!然更期盼三三及各位多些多发表。
另:对三三文章的定义为“小品文”似有疑义,请三三并同学们不吝赐教。
51號兵站
发表于 2014-12-12 22:08:02
wzyldk 发表于 2014-12-12 21:45
三三领导忆德州的七篇大作已拜读,甚是喜欢、甚是佩服,继续继续为盼。本人对于山东的记忆已是寥 ...
领导的大作(小品文)还早呐!我更期待小品文极早以小品形式展现在大家特别是落难的山东学友面前(可以边编边演)。:P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4-12-13 07:52:36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4-12-13 13:25 编辑
wzyldk 发表于 2014-12-12 21:45
三三领导忆德州的七篇大作已拜读,甚是喜欢、甚是佩服,继续继续为盼。本人对于山东的记忆已是寥 ...
小品文是种散文的流派,其内容经常是在生活中,作者经过反省思想传达给读者的讯息,内容题材不限。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种样式,古代许多带有强烈感情色彩、语文优美生动的序、跋、记传、书信等等,都可以算作小品文。小品一词,来自佛学,本指的是佛经的节本。小品是相对于大品而言的,是篇幅上的区分,而不是题材或体裁的区分。小品一词后来运用到文学领域,同样也没有严格的明确的定义,凡是短篇杂记一类的文章,均可称之为小品文。
小品本来是影视、话剧演员在日常学习时的一种作业和考试形式,由于其短小精悍、有一定的娱乐性,符合现代人的快餐口味,就被搬上了舞台。 严格的讲,小品不算曲艺。其实目前舞台上的“小品”严格的讲应该叫“喜剧小品”。
以上基本回答了祖荫兄的疑义。关于世斌兄所说“演”的问题,就是被目前的“小品”迷惑了。小品文不见得能演,后面的就不能演。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4-12-13 07:55:20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4-12-13 08:11 编辑
小品文八、我们的宿舍 “从门到窗户七步,从窗户到门七步。”捷克民族英雄作家伏契克是这样描写他当年住过的牢房。 在德州齿轮厂干打垒的宿舍里的水泥地上,我来回踱过不知多少次了。 我们的宿舍真不见得比伏契克的牢房强,起码那个牢房不会是土坯垒起来的,不会到处撒气漏风吧。我们这里比二六七号牢房好的只是没有士兵守卫。我们的宿舍夏天阴暗潮湿,黑咕隆咚,地面总像刚刚用墩布擦过一样湿。冬天北风直吹那变形严重的、门缝足有半公分的门。风大时,房顶还会不时的往下掉土。由于是盐碱地地区墙面一年四季往下掉土。老鼠更是多的出奇,早晨醒来躺在被窝里随时可以看到老鼠嬉戏玩耍或是掐架。冬天没有煤取暖,只好冻着。这么说吧,我们的宿舍除去夏天不漏雨之外,比露天没什么两样。 就在这样的宿舍里,住着被航空事业遗弃的“精英”。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4-12-13 07:59:11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4-12-13 08:01 编辑
小品文九、水泥地面长白毛 德州是黄河淤积平原,是盐碱地地区,盐碱能到什么程度呢?我说凡是没有身临其境的人是不可能体会得到的。 在春秋天的夜晚,临睡觉前往房间里的水泥地面上泼了一杯凉水。到第二天起床时发现,在泼过水的地方的地面上长起来长度足有20mm以上的白毛。你说怪不怪?若不是在盐碱高的地带哪能见到这样壮观的情景呀。 由于盐碱的原因,德州盖房都要在地基出地面后做一道防盐碱层。一般是在砖墙上砌大约200mm到300mm的石头,或是在两层转之间加上两层油毡,这样盐碱就不容易往上泛了,由此起到防护作用。即便如此,年代久远了,眼见照样往上泛。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4-12-13 08:07:26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4-12-13 09:17 编辑
小品文十、凄凉的冬夜 厂里有两座宿舍楼在厂大门北面大约有七八百米远的地方。有一段时间,我和张铭新被安排到南楼的二层。房是好了一些,其它条件基本没变。冬天的夜晚出现的现象可以说是一种奇观。月黑天,这是一句北京话,就是说有月亮的晚上,外面刮着五六级大风。从窗户往外一看,好嘛,野地里一团团好似雪花一样的东西,好似雪后刮风时的感觉完全一样。风刮着白雪,风驰电掣好不凄凉。其实并没有下雪,而是风把地面上白色的碱土刮起来所形成的,真好似是白毛旋风一样。 房间里没有取暖设备,一杯开水放一夜就能冻成一块坚冰。张铭新去上夜班了,我一人在屋里披着被子看书。抬头向窗外望去看到的好像是林冲在沧州躲在山神庙里喝酒的那个风雪夜。 好不凄凉的冬夜。
下面的照片就是我和张铭新住过的南楼,二层左起第三间是我们两个住的房间。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4-12-14 09:15:14
小品文十一、冰冷的“热”被窝 德州冬天宿舍里没有取暖设备,也就是说不取暖。每年发七块五毛钱取暖费,我管它叫“挨冻钱”。 寒风刺骨的三九天,宿舍里那叫一个冷。想看书,手都伸不出来,只好把书放在桌子上,低着头看。最艰难的是临睡觉之前,被子铺好了,上面再压上大衣等等。眼看着就是不愿意往被我里钻呀,那里简直就是冰窟窿一般。实践出真知嘛,过了些日子,我发明了一个办法。先把衣服脱掉不着急钻被窝,在屋里转悠转悠,等身上觉得冷得不行时,再钻进被窝就不觉得被窝冷了。冰冷的被窝,就这样变成了“热”被窝。 这恐怕是学习矛盾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果吧。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4-12-14 09:18:15
本帖最后由 924_3346_3 于 2014-12-14 09:19 编辑
小品文十二、老鼠高超的打洞技法 齿轮厂有位电气技术员叫傅永丰,浙江诸暨牌头人士,我们都叫他老傅。老傅人很聪明,业务精通,为人不错,我们和他接触较多。只是说话没有把门儿的,结果1957年反右时,在山东工学院上大学时被打成右派,所以在厂里一直不得烟儿抽。他虽然在山东那么多年,语言还是浓重的浙江味儿。他出差到上海给同事带去东西,同事家里来信会说:“一个山东人带的东西收到了。”在厂里有被人们称为南蛮子。就这样北方人说他是南方人,南方人说他是北方人。 老傅后来也调走了,只听说是回老家了,但不知具体到什么地方去了。我们曾设法打听他的信息,一直没有结果。想起来他应该是八十出头的老人了。有一次他探亲回家,有点吃的东西怕老鼠偷吃,想了半天终于计上心来,把吃的东西放在一个小竹篮里,在土墙上钉了个钉子挂了起来。老傅二十几天回来后一看,竹篮好好的,吃的东西一点痕迹都没了。再一看,原来老鼠从墙里打了一个洞,出口对准竹篮,东西当然不见了。你说这老鼠也没有GPS定位仪,居然有如此高科技之举,真是令人佩服佩服。
chenchao5720
发表于 2014-12-14 09:45:58
本帖最后由 chenchao5720 于 2014-12-14 10:04 编辑
看了几位校友关于毕业分配以及报到分配宿舍的事,感慨良多,情不自禁地也想说几句我们当年分配后惜别北京的情景。 1964年我们分配南昌的同学在北京火车站与前来送别的老师和同学告别,当时心情沉重含泪话别,突然320厂干部科来接我们的干事周宗豪找我,问我 ,你叫陈 超?我说是,听说你要在南京下车,我姐姐身体不好,我回去看看,他说,你姐姐身体不好有什么关系,你不能中途下车。我一听火冒三丈,当时心情又不好,我就骂开了,去你妈的,谁身体不好有关系啊?你算老几?,管得着吗?他说,我是320厂干部科的。我说,我是北京航校学生,报到后归你管,这是北京,我还归学校管,你就是320厂厂长也管不到我,别说你是一个小小的干事。他说,你中途下车要向领队请假。我就是我们班领队。要向总领队请假。老师没告诉我有总领队。当时,别的同学劝我不要和他吵,我说,怕什么?大不了320厂不要我,我还可以留北京工作呢。
我是兵营里长大的孩子,从小胆大妄为,谁怕谁啊?有道是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当然,你们赶上史无前历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又是伟大领袖号召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时候,情况特殊啊!可以理解。
924_3346_3
发表于 2014-12-15 06:44:42
小品文十三、“巧克力”窝窝头 上海交大毕业的林绍乐高高的个子戴个眼镜,看起来文绉绉的,一副十足的大学生样子。可是他说话却是风趣幽默,甚至到没正行的程度。 一次在食堂外面的台阶上吃饭,林绍乐指着地瓜(北京叫白薯或红薯)面窝头说:“我们交大的老师就是好,知道我林绍乐爱吃巧克力,就把我分到德州来了。”大家听着有点莫名其糊涂,吃巧克力和分德州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呀。林绍乐接着说:“你看,我每天都吃巧克力窝窝头。真是开心得不得了。我能不感激我的老师吗?”大家一听再加上他的表情,真的是喷饭不止。 要猛地一看,地瓜面窝头的颜色还真有点像巧克力的样子。亏了林绍乐超群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