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外交部长记者招待会翻译点评(2004-03-06)
3月6日外交部长记者招待会,个人认为翻译做得很好,比周末的另一场记者招待会的翻译要好一些。<br><br> 下面是一些同行的点评,在此略做删节。<br><br>SYSR:<br> 今天的翻译总体可以给90分,比朱彤好,但不如张建敏。她有几个严重错误:<br><br>一、在翻译“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时,她译成mainland China(大陆中国),而不是China mainland。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政治错误。肯定平时外刊看得太多了,一下子脱口而出,回去难逃批评。<br><br>二、翻译火烧圆明园的时候,搞不清楚圆明园和颐和园的关系。其实后者是前者的一部分,当年圆明园烧毁之后,颐和园是慈禧太后改扩建成的。译员当时以为圆明园就是Summer Palace了,幸亏李外长及时纠正,她还是出了一点洋相,记者都开始笑出声音了。<br><br>三、翻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时候,显然不是很明白原意,说话简直象拉姆斯.费尔德的绕口令,真是不知所云。显然对《论语》不熟悉。后来李外长恐怕她再出洋相,只好将“巧言令色,鲜矣仁”用白话先解释一遍,还特地告诉她这里面“仁”的意思,免得她译错。<br><br>四、在翻译“一片梅花斑斑泪,二分明月故臣心”的时候,她要求李外长重复一次,但仍然不明白,李只好用英语告诉她“故臣心”就是old minister,她依然译得不知所云。另外我对这句对联不是听得很清楚,不知道是不是上面这两句话,我是根据大意回忆的,应该是歌颂扬州英雄史可法的,他葬在梅花岭上。译员还不会翻译对联“couplet”,说成line了。<br><br> 其他各种小错误就不多讲了。相比较,去年的张建敏可真厉害。温总理随口背诵的于右任的诗歌,他竟然翻译得押韵,厉害厉害。温总理引用黄宗羲定律以及《大学》里面“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他也完全明白其含义。真是佩服。可见译员的百科知识再怎么样丰富都不过分啊!<br><br> 另外问一句,知道此译员的背景吗?她今后很可能成为主力翻译的。<br><br>ZHY:<br> 大量引用典故,且用文言,有卖弄嫌疑。很少听到英国首相在记者招待会上三句不离沙翁。<br><br>LH:<br> 窃以为,引经据典并没有错,但要看是不是引得自然,是不是真是你肚子里的东西,可以信手拈来。<br><br>TLA:<br> 客观效果上讲,我不觉得这是卖弄。1)汉语本来就词藻丰富,成语众多,说的人信口拈来,实属常理。2)我国有不同于他国的语文传统。基本上,温文典雅仍然是我们评价措辞用语的标准之一。这可能不同于英文。3)国人历来就有引经据典的悠久传统。外长也是中国人,而且是受了良好教育的中国人,所以也不例外。4)尤其在这样面向国际的场合,外长更应该适当地引经据典。这关乎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问题。<br> 其实,可能因为我们固有的印象不好,认为他们说话‘假大空’。但公平的讲,这与他们是否引经据典并不是一回事。我们还得就事论事。扪心自问一下,如果换了英国或法国的外长,他们在记者会上称引Shakespeare or Hugo, 你也会觉得他们是在卖弄吗?至少我会觉得这人读过些书,有点修养。<br><br>GY:<br> 关键问题就在这里:“至少我会觉得这人读过些书,有点修养。”要的就是这个效果。<br> 但如果为了追求这种效果而不惜让秘书苦翻书库,查些典故编入谈话提纲,塞进长篇大论,客观效果对我来讲,就象一个初中生试图竭力让他的老师和同学们相信“这个人读过些书,有点修养”。李外长这次还没那么明显,毕竟是脱稿答问,信口拈来确实无可厚非。但去年另外一位就特别明显,似乎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在引证什么东西,结结巴巴地逐字逐句一段又一段地引证,整篇讲稿显得既枯燥又晦涩,至少我会觉得既幼稚又呆滞。<br><br> 不错,官再大也是人,既然学生能够旁征博引,为什么他们不可以?当然可以,所以说他们很象学生嘛。但自然一点更好,最好不要给人留下“故意卖弄”的印象。<br><br> 大家都在“就事论事”,好象没人涉及对工党的印象问题。“扪心自问”,那位首开话题的ZHY网友不是说了么:“很少听到英国首相在记者招待会上三句不离沙翁。”可见,即使换了英国或法国的外长,他们在记者会上如果动辄称引Shakespeare or Hugo, 也会有人觉得他们是在卖弄的。很可惜,用ZHY网友的话说,“很少听到”啊!<br><br>GY:<br> 听上去是让替补队员上场练兵的,不象是上次随总理访美的那位女同传。<br><br> 如果那位来美女同传戴庆丽与朱彤水平相当的话,那么这位替补队员比朱彤最起码要差10个百分点。英语虽然讲得很快,但中式口音比朱彤重,词句的有机性不及朱彤和小戴。最不及朱彤和小戴的是她的voice control,嗓音怪怪的。<br><br> 两会结束时,外交部还会为最后一场总理记者会提供翻译,那时肯定不会是这位替补队员了,不是小戴就是张建敏。<br><br>LH:<br> 不会吧?“故臣”怎么会是“old minister”呢?这里的故臣应该指上朝遗老。<br><br> 假如是说雍正爷(康熙爷?乾隆爷?)厚葬明朝反清将军史可法,那必定是指“遗老”。<br><br> 假如总理衙门大臣的英吉利语真是这么好,那末,他的国文必定是大有问题。换言之,他事前背下来的东西,谈不上卖弄,实属附庸风雅。但假若大臣工于国文,那末必定拙于英吉利语。总而言之,二者必居其一。<br><br>HTYS:<br> 这不能一概而论。<br><br> 也可能是洋文非常好,中文也不赖,但是中文、洋文转换不够灵光。<br><br> 若论记者会,还得算萨哈夫最狠,仪表堂堂,英文简单扼要,谁听了都明白,可算ESL学生中的佼佼者。<br><br>DIB:<br> 这次翻译不易啊<br><br> 外长说话有一定口音,典故也比较突然,本身英文又好(给人压力更大),译起来真不易。<br><br> 没赶上听现场,光听了剪辑版的中文,(不知哪里还有全场音频?)又瞅了一眼外交部网站整理出来的英文。中间“鲜矣仁”大概就被误解了:“He said that he who says beautiful things but actually wants to harm other people's interests is less than a true human being.”——此“仁”非彼“人”也。<br><br>Cf.<br>The Master said, "Fine words and an insinuating appearance are seldom associated with true virtue." trans. James Legge, 理雅各译<br><br>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br>when I see the plum blossom, I seem to see the tears shed for the disappearance of my home country; and when I see the moonlight, the old ministers can still feel the strength of the country. (“亡国”,“故臣心”?)<br><br>Cf. 二分明月 <br>【拼音】(èr fēn míng yuè)<br>【注释】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br>【出处】唐·徐凝《忆扬州》诗:“萧娘脸上难生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br>【例子】十里画图新阆苑,~旧扬州。(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br><br>试试这样可否?<br>The plum blossoms, scattered, are like tears shed for a fallen country, <br>The moon, so treasured,reflects the loyal heart of a former minister.<br><br> "火星有人类……"一句看来秦敏JJ心中很清楚,"Is there humanity on the Mars? Is there humanity on the moon? There is humanity on the earth, so the earth is most valuable." 前两句应该是问号结尾,否则,还以为是最新得到了机遇号的什么信息呢……<br><br>LM:<br> 我们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关系发展很快,在文化领域我们的交流也很快,现在在北京盛传所谓“韩流”,中国的文化团体在韩国也深受欢迎,中国人民也非常的感动。<br> 外交部网站上: In Beijing, the culture of the ROK is very popular, and vice versa. <br>我听的现场英文大意: In Beijing, we have people calling this kind of exchanges, “the cold currency”, but in Chinese, it is current from the Republic Of Korea. That represents the culture and …popularity from ROK.<br> 我的看法:“韩流”一词 需要把汉语的语音层次上的对应词汇翻译出来吗? 外交部的这位翻译把”cold currency" 译出来, 是有意的呢》 还是为了拖延时间想对应的汉语翻译,还是脑子没有转过来? <br><br>DIB:<br> 这一段真的是地道中文,跳跃思维,连词全需要自己加上,呵呵。<br><br> 韩流的活动,俺们单位也搞过不少。韩国文化观光省(Ministry of Culture and Tourism,部长是一导演:Lee Chang-dong)自己有时也称作:the Korean Wave,(读音倒似乎也是hanliu, 待考) 从中国受众的反应角度,大概是:the fervor/craze for Korean pop culture. 好个强帖! <p>I really don't see your <strong>point</strong> of spending so much time on this. For what??? </p><p>Thanks for the effort, anyway.</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