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hq 发表于 2013-5-9 05:45:25

我爱北京老照片102——正阳桥牌楼(二)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5-9 06:00 编辑

正阳桥南的牌楼俗称五牌楼,因其造型为五间六柱五楼式而得名。
明正统四年(1439 年)建成时为木结构。
6 根立柱均为通天柱,每根立柱各有一对戗柱。夹杆石上有石雕小兽。
每间上有两道额坊,坊间有镂空花板。正间额坊间镶“正阳桥”匾额。
坊上各以斗拱承楼顶。五楼均为四坡顶。

正阳桥牌楼因其木制,在明万历,清乾隆,清道光,清同治年间先后多次遭遇大火。

1900年庚子之变中,义和团火烧专卖洋药的“老德记”,大火曾蔓延到正阳门下的五牌楼。

1935年,正阳桥牌楼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取消了戗柱。

正阳桥牌楼1955年6 月12日开始拆除,6月21日拆完。


图009.&图010.是1935年以前由南向北拍摄的正阳桥牌楼。

图011.&图012.是1935年以后由南向北拍摄的正阳桥牌楼。

图013.是1901年由北向南拍摄的正阳桥牌楼。

图014.是1919年由北向南拍摄的正阳桥牌楼。
图014.里,正阳桥正在1919年的改建工程中。

图015.是喜仁龙先生在1921-1922年间由北向南拍摄的正阳桥牌楼。
图015.里,已撤去所有石栏杆,桥面新设了三道隔离墩。
图015.里,新桥两侧作水泥仿罗汉栏板,四角设石墩,上立铁制灯柱。
   
图016.据说是拍摄于1933年(?),由北向南拍摄的正阳桥牌楼。
图016.里,牌楼的戗柱在否看不太清楚。

zhaohq 发表于 2013-5-9 05:46:20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5-9 05:53 编辑

关于:
“1935年,正阳桥牌楼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取消了戗柱。”


附图01.据说拍摄于1933年,对面行驶的两辆电车正经过正阳桥牌楼 。
附图01.里,牌楼的斜戗柱还在。

附图02.是1937.08.13.拍摄的,日军行进在正阳桥牌楼下。
附图02.里,牌楼的斜戗柱已无存。
      

【转帖】:   《北京正阳桥及牌楼述略》   作者 王世仁
http://www.bjww.gov.cn/2008/8-7/93914.html


1924年修通有轨电车,车辆从牌楼明间穿过,行车震动对已有险情的木牌楼造成威胁,又勉强支撑了10年。
1935年北平市推行“故都文物整理实施计划”,五牌楼被列为“整理”对象之一,决定拆除木牌楼,原址重建,屋顶以下结构全部改为钢筋混凝土,撤去抱柱和斜戗柱。1936年油饰彩画完成。

zhaohq 发表于 2013-5-9 05:47:46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5-9 05:52 编辑

关于:
“图014.是1919年由北向南拍摄的正阳桥牌楼。
图014.里,正阳桥正在1919年的改建工程中。”

一些资料说,图014.拍摄于1928年。
我以为或是始见于1928年的出版物?


【转帖】:   《北京正阳桥及牌楼述略》   作者 王世仁
http://www.bjww.gov.cn/2008/8-7/93914_3.html



正阳桥的形象,在1897年的照片中看得很清楚,与康熙《南巡图》中的基本一致,只是两边石栏杆在照片中是罗汉栏板,可能是道光重修时简化。
桥为三券石桥,桥身分为一中路二边路。中路正中为御路,两侧石栏杆,望柱头为坐狮,柱间寻杖栏板共23间,南北端设靠山兽;二边路栏杆同为23间,莲瓣望柱头,罗汉栏板,两端随雁翅撇八字,前置抱鼓石。桥身上拱,坡度约为4-5%。
桥的尺寸,在1919年市政公署修桥的档案中有勘测记录。桥面宽十丈三尺,长七丈五尺,两端雁翅各长三丈一尺,宽十一丈一尺五寸;两端海漫石各长一丈零五寸,宽十二丈二尺六寸。这是工程承包方上报的尺寸,当时桥面已残损,测量未必准确。民国初年已颁令1尺=32厘米,折合公制雁翅宽为35.68米,正好与牌楼通面阔相对,从照片比例看,桥中路与牌楼明间相对。
1919年的改建工程主要有三项:第一,改变结构,加宽桥身。两侧各加一丈四尺二寸,合约4.5米,共9米;拆去砖拱,改作1:2:4 钢筋混凝土,仍作三拱;加长原分水石,原券脸石拆安至新拱外侧,用铁锔加水泥勾牢。相应同时加长两岸金刚墙。第二,为准备铺设有轨电车,降低桥拱与道路相平,同时桥面石改为斜铺。第三,撤去所有石栏杆,新桥两侧作水泥仿罗汉栏板。四角设石墩,上立铁制灯柱。这次改造三年后铺设了有轨电车,路面仍是斜面铺条石,直到上世纪50 年代中期拆去条石,改为沥青路面,70年代护城河加盖,改造道路,正阳桥完全消失。

zhaohq 发表于 2013-5-9 05:50:14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5-9 05:51 编辑

华文正先生提到:
”我曾在此处看到过只有两根立柱的牌坊,虽然不伦不类毕竟是曾发生过的历史,请楼主考虑可否补充在今后的贴子中。 “


关于
”只有两根立柱的牌坊“


【转帖】
1996年在原牌楼以南,跨街新建了一座“五牌楼”。当时由于前门大街通行车辆,牌楼中间四柱不可能落地影响交通,只得作悬空的“垂柱”处理,五楼用黄琉璃瓦顶,额题“前门大街”。由于前门五牌楼历史照片流传甚广,已经深入北京人心,也可以说是前门地区的一个品牌,而新建的五牌楼无论是对保存历史信息或是展示景观艺术,都有较大距离,因此在2006年决定拆除并按原状在原址重建。


附图03.是”只有两根立柱的牌坊“。
附图03.是 adam58588 先生上传的。

侯门首席 发表于 2013-5-9 08:42:26

我的一位朋友就住在五牌楼下的一个院落里,给他看看。

帝京子民 发表于 2013-5-9 09:49:39

   开眼~

youngking999999 发表于 2013-5-9 10:18:25

{:soso_e100:}

zhaohq 发表于 2013-5-10 06:26:32

录以备忘:关于2008年版正阳桥牌楼的不同声音。

【转贴】:《孔庆普的博客》   2011.12.1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762eb2f0100xrt1.html

......
2008年新建的正阳桥牌楼,位置并未建在原位置上。新建的牌楼,夹杆石及立柱等各部构件的规格与原有正阳桥牌楼也全然不相符。
第一,正阳桥牌楼于1956年拆除时,混凝土立柱的底部未全部拆出。2008年新建正阳桥牌楼时,并未找到旧混凝土立柱的底部,证明新建的牌楼位置不对。
第二,原有牌楼的开间,明间(中—中)是7.30米,净空是7.00米。次边间(中—中)是5.88米,净空是5.80米。边间(中—中)是4.77米,净空是4.88米。新建五牌楼的开间,明间是9.76米,次间是7.30米,边间是5.70米。
第三,原有牌楼的混凝土立柱,下半段的直径是69厘米,稍径是60公分。新建五牌楼的立柱直径是55厘米。
第四,原有牌楼六根立柱的夹杆石,均系白石料,由一对大片和一对小片组成,南北两面是大片,上面各雕一只蹲式狮子,东西两面是小片,上面只雕有护口。每组夹杆石的断面是正方形,边长1.09米,立面的上部是莲花瓣捧头式,莲瓣儿下面是荷叶托,荷叶托下面是一圈菩提珠,串珠下面是荷叶肩,以下是平面,无任何雕饰。新建五牌楼的夹杆石,边长是1.00米。上面的石雕小兽是站式,夹杆石的立面有雕饰。
第五,原有牌楼的斗拱全是五踩做法。新建的五牌楼,明间楼下是七踩斗拱,其余均为五踩斗拱。
......(略)。

山虎场地 发表于 2014-4-4 17:51:12

伯阳子 发表于 2014-5-12 12:15:48

关注中…

2587267402 发表于 2014-7-10 01:42:13

符合老北京网的帖子!{:soso_e17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爱北京老照片102——正阳桥牌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