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 发表于 2013-4-9 13:42:27

为《再辨崇文与宣武》续贴

本帖最后由 北京中轴线 于 2013-4-9 14:00 编辑


      发一新帖,襄助困难中努力支撑老北京论坛的各位朋友们。愿老北京网蒸蒸日上,人流如潮。

      问题的缘起来自adam58588先生的质疑。见《再辨崇文与宣武门》http://bbs.obj.cc/thread-89189-1-1.html
      对此照片我的观点明确:这就是宣武门城楼。
      zhaohq先生以幡杆为据力主崇文门。最终,adam58588先生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认定为崇文门。下边就是我对这张照片的分析和结论。这是一张被标为“北京海岱门内楼”的照片。海岱门或谓哈德门,即崇文门,“内楼”即城楼。图1



      审视照片,明显北京前三门之一,三重檐,带平座,正立面五间进深三间周围廊,结合光照条件,是前三门中宣武门或崇文门。照片年代不详,但从照片上小孩的头发梳成辫子来看,当在前清。图2


      仔细观察照片,发现城楼东侧(右侧)底层廊柱附近有一大约像小山似的阴影,由于拍照当天光照条件不理想,所以影像很模糊。首先,怀疑此阴影是否是照片上的瑕疵,因为老旧照片历久年深,瑕疵在所难免。但发现其他处并无此类阴影,在这里出现阴影过于巧合。其次,也是最重要的:这个阴影若是照片瑕疵,檐柱本身图像亦当有此瑕疵,瑕疵不可能自己绕开偶然被拍照在个位置的物体。所以,这不是照片瑕疵,这是一个需要解释的物体的影像,是不能被忽略的。


      分析拍照位置,相机位置当在城楼西南西50°(即方位角140°)。
      若该门为崇文门,被拍照方向可能的高耸建筑有:观象台和贡院明远楼。但二者高度不够、体量不大、方向有较大误差。
      由于最早手边没有老北京地图,所以一开始认为这是景山。后对比老北京航拍图,标注认定此阴影可能是紫禁城午门及五凤楼或周边建筑。据此,初步认为此照片拍照的是宣武门。图3
图4


      相机状况估计:广角镜头,角度很大,类似现代28MM,致使照片边上景物向内倾倒。


      宣武门闸楼位于瓮城东偏,崇文门闸楼位于瓮城西偏。从另外一幅宣武门瓮城情况看,闸楼宽度几乎占满了整个城墙上部(图5),如果崇文门是同样的情况,那么,拍摄者不得不站在闸楼顶上去了。而当时的拍照设备不像今天的便携照相机,那时的照相机个头很大,带很大的木架,且照一张相片要很长时间。记得马达汉给载漪照相时,弄了有半个时辰都还没有弄好。这张照片将拍摄者脚下瓮城城墙绝大部分都拍摄了下来,可见他是多么靠近西边的城垛,这只能说明,这一侧瓮城上没有闸楼。图5




      那根幡杆很能迷惑人,似乎它就在城楼的西侧。照片是平面的,除非是成角透视,还能大概看出相对距离远近,若仅是一个圆柱体,将无法判定其与同一直线内相叠加影像的真实距离。照相机镜头是个很神奇的玩具,它照出来的东西常常会超乎人们的观察以及直觉。如果幡杆在西边,拍照出来的效果不会如此模糊,在正阳门瓮城拍照观音大士庙幡杆等的照片即可说明问题(图6)。所以,图1中的这根幡杆,就是宣武门瓮城东边关帝庙的幡杆。但这幡杆的位置在何处还需深入研究。图6


      剩下的,就是我们通过照片对比来弄清楚拍照对象的同一性问题。

       下边一张(图7),是被确认的宣武门、闸楼及城瓮内关帝庙的照片,另一张(图8)是喜人龙拍摄的宣武门城楼照片将这两张照片做比对样本进行比对:图7
图8



       对比样本结果:图9
图10
图11


1、正面女儿墙曾经修过,痕迹明显,位置对应,城墙墙体损坏位置、程度类似。
2、旗杆的长短排列相同。
3、城楼二层正立面西头栏杆望柱头向外掉落之势相同。
4、侧立面第二根望柱与栏杆脱榫,向内倾斜相同。大约是下部糟朽致使钢筋拉结力度过大造成的。
       此4点足以做同一认定。

照片的另一个疑点是,在城楼的东边,居然有一面旗帜飘在半空里(图12),我们没有看到任何支撑物支撑着这面旗帜,很像是画上去的。想起当年八国联军进城的时候,有一张西便门的照片,便有在照片上画上旗帜的做法(图13),此照片如出一辙,也许这是同一批照片?正好是同一外国军队占领了西便门和宣武门,两个门挨着如此之近,这种可能性很大。看旗帜的样式也完全相同,或者可以断定这是1900或1901年八国联军进城后拍摄的照片。
图12

图13



结论:图1这张照片是(约1900年至1901年间)在宣武门瓮城西侧与闸楼相对位置上拍摄的宣武门城楼。并将远处位于宣武门东北方向故宫午门上部拍摄进画面。

adam58588 发表于 2013-4-10 06:24:28

本帖最后由 adam58588 于 2013-4-10 06:28 编辑

感谢北京中轴线先生对这一老照片做出的详尽的分析。对先生的几个论点尚有一些疑问:
1、关于“城楼二层正立面西头栏杆望柱头向外掉落之势”,这正是崇文门城楼的证据。
崇文城楼二层廊柱外围栏特点:189-年照片即有西侧缺失,1905年则全部脱落,而1921年又修复一新。
而宣武城楼照片二层外围栏自1890年代起一直完好,1901年一张也完好,直至1950年代后才脱落。
若先生判断争议照片是1900或1901年八国联军进城后拍摄,则与老照片不符。
点击看大图,请比较檐顶荒草、檐边破损、围栏破损、廊柱粗细等特点。

adam58588 发表于 2013-4-10 06:37:27

2、关于“图1中的这根幡杆,就是宣武门瓮城东边关帝庙的幡杆。”
这根幡杆的位置非常重要,北京中轴线先生的图7显示,宣武门关帝庙旗杆距西侧和北侧瓮城墙均较远,争议照片这个角度它不可能入镜,更不会这样高地耸立在城台上那3支大旗杆的影像的左侧。
这点我很赞同zhaohq先生的分析。

3、关于“从另外一幅宣武门瓮城情况看,闸楼宽度几乎占满了整个城墙上部(图5),如果崇文门是同样的情况,那么,拍摄者不得不站在闸楼顶上去了……这只能说明,这一侧瓮城上没有闸楼。”。
闸楼的老照片很少。闸楼的外立面与瓮城外壁齐平,内立面与瓮城内壁有很大间距,起码炮车和骑兵均能通过前往箭楼。这样的距离摆设再大个头的照相机毫无问题,或照相机设在闸楼北侧也能取得这样的角度。

zhaohq 发表于 2013-4-10 09:31:31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4-10 09:44 编辑

北京中轴线 先生提到:
“宣武门闸楼位于瓮城东偏,崇文门闸楼位于瓮城西偏。从另外一幅宣武门瓮城情况看,闸楼宽度几乎占满了整个城墙上部(图5),如果崇文门是同样的情况,那么,拍摄者不得不站在闸楼顶上去了。”


我以为闸楼宽度只占瓮城墙宽度的{1/3(强)~1/2(弱)}之间。
西直门闸楼是 1/2(弱)的状况(参见图094.鸟瞰西直门)。
前三门闸楼是 1/3(强)的状况(参见图867.正阳门城楼 )。

adam58588 发表于 2013-4-11 03:45:10

zhaohq先生的这张正阳门照片很能说明问题。
1、正阳西侧闸楼后有很宽阔的空间,崇文西闸楼后面即使窄一些,也必定有可以通过部队(炮车、骑兵等)前往箭楼的空间。
2、洋摄影师拍摄大建筑都放人物对比,这张对比人物位置与争议照片完全相同。瓮城内东西两根大幡杆赫然挺立,正好可以比对出与人物、与城楼的角度,可以判定争议照片的照相机设立位置,应该在崇文西闸楼的北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再辨崇文与宣武》续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