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北京老照片018——内城东北角楼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1-18 02:51 编辑北京内城四座角楼中:
内城东北角楼箭楼楼体于上世纪20年代拆除。
内城东北角楼城台1953年拆除。
图253.是内城东北角楼地图。
附图01.是鸟瞰东北角楼的照片。
附图01.里,内城东北角楼箭楼楼体已无存。
附图01.里,右上角还可见到东直门外的水塔。
图254.是1916年由东南向西北方向拍摄的内城东北角楼 。
图254.里,左侧券门是1915年建环城铁路时在内城东北角楼附近辟的铁路南券门。
图255.是1860年由北向西南方向拍摄的内城东北角楼 。
图255.里,左侧远景是东直门。
图256.是1915年由西向东南方向拍摄的内城东北角楼 。
图256(绘图)里,红圈处是1915年建环城铁路时在内城东北角楼附近辟的铁路西券门(豁口)。
图257.图258.图259.图260.是内城东北角楼内侧的影像。
图260.(内城东北角楼)源自《茶叶之路》一书。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1-18 05:51 编辑
adam58588先生问到:
“图244.内城-东南角楼(1913年),您如何除外这不是东北角楼呢?
1、记得曾讨论过这张图,斑马先生曾提及:东北角楼下有一个大水坑,下雨就泛滥,有几次水大还淹了北馆,老毛子描写过。
2、如果为东南角楼,日光影可就别扭了。请看我贴的这张图,结合您的图243,东南角楼日影应该这样。如果是东北角楼,图244的日光影正合适。”
我在这里尝试着回答。
关于“斑马先生曾提及:东北角楼下有一个大水坑,下雨就泛滥,有几次水大还淹了北馆,老毛子描写过”
在本文1楼图259.里看到一座石桥。
在本文1楼图260.里看到一片水面。
我对北馆了解不多。
我以为,看到的“一座石桥”和“一片水面”,位置在北馆的中心区域或西南区域,离角楼有一段距离,不是图244.里的那片靠近城墙的水面。
关于“如果为东南角楼,日光影可就别扭了。请看我贴的这张图,结合您的图243,东南角楼日影应该这样。如果是东北角楼,图244的日光影正合适。”
图244.里,右侧边缘站立一人,疑似打着赤膊。
我以为图244.拍摄时间是北京的夏季。
A)假定图244.是东北角楼,根据树干在地面的斜影,拍摄时间应在正午刚过一点点。
正午刚过一点点,北京夏季的太阳在头顶直射下来,树冠下应看不到明亮的树干。
我以为图244.不是正午刚过一点点时拍摄到的内城东北角楼。
B)假定图244.是东南角楼,根据树干在地面的斜影,拍摄时间应在午后5~6点。
午后5~6点,北京夏季的太阳在西略偏北的方向平射过来,能够照亮内城东南角楼内侧的两个面。
请看图646.里,夏季的夕阳在西略偏北的方向照射着西华门。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1-18 05:10 编辑
谈谈我认定图244.不是内城东北角楼的几点看法。
1).查看1901——1920年的老地图,北城墙东端靠近内城东北角楼的城墙南侧,分布着一些建筑物。
没有绘制出如图244.里那一片较大的水面,甚至没有绘出河道。
2)北青网曾发过一篇回忆泡子河的文章,图文并茂!
文内引用了HK先生提供的2张1913年拍摄的泡子河照片,还做了详细的诠释。
图706.的诠释:
图片1913年的内城东南角,水面不断萎缩的大泡子和高槐垂柳环抱的慈云寺。拍摄位置——观象台上(香港古建筑学家HK先生供稿)
图707.的诠释:
图片1913年的泡子河与内城东南角楼(香港古建筑学家HK先生供稿)
图244.是图707.的彩色版本。
我很相信这两处详细的诠释。
我怀疑这2张风格相近的照片是同一时间段同一人拍摄的。
图706.里的角楼,箭楼后面的抱厦凸于城墙外侧,应是内城南段城墙处的角楼。
我以为,比对后,图707里的树林和水面与图706.是同一处。
我以为,图707.里的角楼和图706.里是同一处角楼——内城东南角楼。
3)拍摄于1915年的图256里,东北角楼的大脊严重残损。
拍摄于1913年的图244.里,角楼的大脊很完整。
很难解释图244是2年后就大脊严重残损的东北角楼。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1-18 05:30 编辑
再比对一处上檐的塌陷点(红圈内)。
图243.是经确认的内城东南角楼。
还有一点疑惑,还需再对比几张照片。
下图上那个平台是什么?观象台距离角楼不会这么近。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1-19 07:00 编辑
关于
“下图上那个平台是什么?观象台距离角楼不会这么近。”
贴2张张柏林先生1909年拍摄的清晰的观象台。
观象台距离角楼太远了,看不清楚那个平台。
我猜测,那个平台也许是东城墙南2#堆拨的基址。
本帖最后由 adam58588 于 2013-1-21 01:34 编辑
感谢zhaohq先生详尽的解答,受教了。
您的贴图243及图244上可见东碉楼(东八瞪眼),这就是东南角楼的确凿证据。
再对比几张照片(比较图内不同颜色圈内的特点),您上一贴的几张角楼内侧图,应该是东南角楼,我赞同您的结论。
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