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水车 发表于 2012-8-27 16:04:27

all_right_1 发表于 2012-8-27 11: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车学长,我还没贴完不小心上贴了,可能造成你和我不同步了。我再补一下。倒熟第三张是不是有点像首都剧场, ...

你观察的不错,建国之初就是一切都学习苏联,一边倒。住房、娱乐场所、工厂的建筑风格几乎都是苏联的翻版。百万庄小区很典型,我在莫斯科的驻地就很相似。

西水车 发表于 2012-8-27 17:10:21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2-8-28 15:09 编辑

续苏联的痕迹
俄罗斯的建筑风格不是克里姆林宫的尖顶钟楼就是蒜头顶的教堂,这一印象非常深刻。苏联时代的建筑现在仍然普遍存在,他们可能不存在住房紧张的问题,无论是赫鲁晓夫时代还是勃列日涅夫时代都在不断建房和市政建设,所以到苏联解体后也没有突击盖房,这次就谈谈俄罗斯建筑的苏联痕迹。CCCP是苏联的俄文缩写,这一苏联痕迹在建筑上无处不在,熟悉的城市雕塑都留下了苏联的痕迹。


圣彼得堡的苏联时代的老楼


圣彼得堡苏联时代的办公大楼,楼顶还有苏联的标志装饰


莫斯科大学大楼上的带有CCCP字样的苏联国徽


莫斯科大学尖顶的苏联标志-麦穗红星


莫斯科大学大楼门顶上的苏联痕迹-斧头镰刀、红旗


莫斯科大学大楼左苏联痕迹-左手持大锤右手持齿轮的工人雕塑


莫斯科大学右苏联痕迹-右手持镰刀左手扶丰硕麦穗的集体农庄女庄员雕塑


莫斯科经济成就纪念馆前典型的苏联痕迹-工农联盟雕塑,王蒙在《苏联祭》中提到,苏联电影开头出现的很熟悉的标志


莫斯科加加林纪念碑-典型的苏联痕迹

失去的记忆 发表于 2012-8-27 17:39:55

本帖最后由 失去的记忆 于 2012-8-27 17:41 编辑

杨利伟是葫芦岛人,

胡涂人 发表于 2012-8-28 11:50:42

胡涂人 发表于 2012-8-28 12:04:54

胡涂人 发表于 2012-8-28 12:08:41

失去的记忆 发表于 2012-8-28 14:03:55


莫斯科圆形住宅楼。

失去的记忆 发表于 2012-8-28 14:07:51

本帖最后由 失去的记忆 于 2012-8-28 14:10 编辑

海参崴街上的年轻人(朋友拍)

youyou 发表于 2012-8-28 15:23:12

西水车 发表于 2012-8-27 17: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续苏联的痕迹
俄罗斯的建筑风格不是克里姆林宫的尖顶钟楼就是蒜头顶的教堂,这一印象非常深刻。苏联时代的 ...

受西水车学长的影响,我也贴几张苏联痕迹,都是在莫斯科拍照的。

这是莫斯科市政大楼上面的,镰刀斧头麦穗。

这是路上经过的地方,忘记是什么地方了,这个建筑上苏联痕迹还挺多。

俄罗斯外交部大楼上的苏联痕迹。

列宁曾经住过的地方。

西水车 发表于 2012-8-29 06:55:56

胡涂人 发表于 2012-8-28 11: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西水车学长说“如果……”,历史确实没有如果,可是“未来”的现实是“如果”的必然,如果当时没有 ...

糊涂人,咱俩的讨论连个看热闹的都没有,咱就告一段落了吧?哈哈!没完!

西水车 发表于 2012-8-29 07:04:17

youyou 发表于 2012-8-28 15: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受西水车学长的影响,我也贴几张苏联痕迹,都是在莫斯科拍照的。

这是莫斯科市政大楼上面的,镰刀斧头 ...
友友,第二张照片是原来的全苏经济成就展览馆,现在可能是俄罗斯经济成就展览馆,我冒险拍列宁塑像的事迹就发生在里面。这里确实有很多苏联的痕迹。下面我还准备搞一个该处的节目,等整理过后再说。

胡涂人 发表于 2012-8-29 14:54:33

胡涂人 发表于 2012-8-29 15:08:15

laojy 发表于 2012-8-29 19:11:26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2-8-29 20:03 编辑

all—right:哈哈 鞠大哥,是我。老密码忘了,就起了一新名,刚才上网顺手又想起来了。

哈哈,原来是all—right呀,一般的人什么都可能会忘记,但自己的名字是不会忘记的。看来你是非凡的人所以名字会忘记,哈哈。不过是老朋友来了,还应该再送上一束花。

laojy 发表于 2012-8-29 21:29:36

all_right_1 发表于 2012-8-27 10: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受beiwei,uu and 车学长等影响也跑了一趟波罗的海。这趟从大西洋这边飞,经伦敦到哥本哈根,然后上船。沿波 ...

在论坛上俄罗斯的照片见到一些,伦敦与哥本哈根的照片见得少,能否给大家发一些这两个城市的照片?让大家新鲜、新鲜。

wangpei 发表于 2012-8-29 21:31:34

本帖最后由 wangpei 于 2012-8-29 21:33 编辑

       各位谈及前老大哥,推荐一首相关歌曲,应该是国人词曲。

            前苏联电视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插曲-《飘落》——

            http://player.56.com/v_NjY0OTk2MTY.swf

laojy 发表于 2012-8-29 21:42:29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2-8-29 21:51 编辑

胡涂人: 转个话题:                  金日成将军当着彭德怀的面用步枪击落美机
                                                                朝鲜小学语文课文

看到这篇课文感到金某人夜郎自大 得太过分啦吧。与彭帅相比,无论资历、战功、年纪,金某人连个小字辈都难得算上,竟然在彭帅面前摆老大。他忘记了,是谁可怜巴巴地向中国人求助。对这种好了疮疤忘了疼的朋友,可要小心点。

laojy 发表于 2012-8-29 22:10:04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2-8-29 22:13 编辑

失忆老弟所摄杨利伟塑像可能是逆光,人物看得不甚清晰。在网上寻到塑像的照片贴上。





laojy 发表于 2012-8-29 22:22:10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2-8-30 08:37 编辑

胡涂人:转 帖:                               爱读书的女人最美丽

胡涂老弟的转帖没说爱书的男人最......什么。我对此很为男人们不平。爱读书的男人又该当如何呢?我不知用什么词来说合适,不过爱读书的男人肯定也是不错的。如我们的版主胡涂人,当年就是因为爱读《圣经》,如今才能写出不少脍炙人口的好文来。

laojy 发表于 2012-8-29 22:35:32

wangpei 发表于 2012-8-29 21: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各位谈及前老大哥,推荐一首相关歌曲,应该是国人词曲。

            前苏联电视剧【这里的黎明 ...

         我记得《这里黎明静悄悄》好像有电影。电视剧没看过。这部电影打动人心,是部好电影。用老弟的话是“可以说是——最妙的创意,最佳的演员(业余),最好的摄像,演绎了最伟大的音乐!”

胡涂人 发表于 2012-8-30 10:43:49

胡涂人 发表于 2012-8-30 11:21:45

西水车 发表于 2012-8-30 20:40:30

               列宁墓后的苏联痕迹
红场列宁墓后的苏联痕迹,那天列宁墓不开放,其后面克里姆林宫的红墙也不得靠近,只能用相机变焦的方法照出几个熟悉的塑像。这也是苏联痕迹。

伏罗希洛夫塑像


布琼尼和契尔年科


斯大林


加里宁


未知人

wangpei 发表于 2012-8-30 23:07:36

本帖最后由 wangpei 于 2012-8-30 23:08 编辑

糊涂兄对“黎明”评价,可见其对俄文学的拜读。

水车兄的“火线”摄影作品,不可多得,望珍存——

wangpei 发表于 2012-8-30 23:11:41

      在中共召开十八前,此次北京飞往纽约的航班7小时候后返航引起了外界的关注,据悉,该飞机上有一位中共相当政治局级别的高官私自离境,中国国家安全部门要求往回飞,目前该消息尚未获得中共官方确认。

      哥们儿:这类事儿我们育新也知道不少,好像不宜在这里评说。

all_right_1 发表于 2012-8-30 23:43:35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2-8-31 10:15 编辑

all_right_1 发表于 2012-8-27 10:39 http://bbs.obj.cc/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受beiwei,uu and 车学长等影响也跑了一趟波罗的海。这趟从大西洋这边飞,经伦敦到哥本哈根,然后上船。沿波 ...
UU,说点你的经验,我基本上就用P档。(ISO100) 较少用 A和S。

胡涂人 发表于 2012-8-31 08:27:44

胡涂人 发表于 2012-8-31 08:48:41

西水车 发表于 2012-8-31 11:06:17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2-9-1 03:33 编辑

http://www.obj.cc/uc_server/avatar.php?uid=26443&size=small失去的记忆 未知是苏斯洛夫,中苏论战的主要负责人。

我不敢确定是他,于是就标明未知,记忆的脑子好,可能和下围棋有关。苏斯洛夫是苏联的意识形态负责人,马列理论的权威。中国的康生、陈伯达知道,九评就是和苏斯洛夫辩论。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笑,60年代为了反对现代修正主义,花了那么多精力,开始对陶里亚蒂、后来又对多列士、最后挑明对苏共中央进行批判,从一评到九评。连篇累牍地放炮,全国人民都学习,批判修正主义。结果就像邓小平后来对戈尔巴乔夫讲的:“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现在我们也不认为自己当时说的都是对的”,马克思去世以后100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邓小平还说: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

西水车 发表于 2012-8-31 11:14:11

本人没有观点,再转贴环球网论坛的有关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对话的帖子:

1989年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华,《真理报》记者欧福钦(原名弗谢沃洛德·奥夫钦尼科夫)以代表团成员、参与起草有关文件专家的身份随行。此人后来向世人公开了他所听到的戈尔巴乔夫与邓小平的一段对话,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令人叹为观止。
据欧福钦回忆,5月16日,他参加戈邓会谈被请退席之前,只听到戈尔巴乔夫对邓小平说,“我们应当用推土机把这个陈旧的共产主义政治体系推平,然后所有改革才能进行下去,否则所有一切都将掉进沙堆里”。
对此,邓小平回答道:“现在我们和您正行驶在一条乡间土路,也就是计划经济。它是坑坑洼洼的,但已经被车轧平了。而右边有一条高速公路,也就是市场经济。我们需要从现在这条路转向那条路。为了能够转过去,必须牢牢掌握方向盘,而您建议去掉方向控制!那么,您怎么将汽车从这条路转向另一条路呢?”
读了这段对白,不禁大吃一惊。对话双方当时是中苏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一个是58岁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一个是85岁的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国实际掌门人,怎么能够表面谈改革,实际谈反共呢?仿佛对话的不是戈尔巴乔夫与邓小平,而是布什与布莱尔。
戈氏当着邓的面,直言不讳地讲:“我们应当用推土机把这个陈旧的共产主义政治体系推平”。请大家想一想,所谓的这个陈旧的共产主义政治体系,不就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政治制度,其核心即无产阶级专政吗!戈尔巴乔夫那来的胆子,公然邀请邓小平同他一道开推土机,把共产主义政治制度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推平?而这样的邀请,无异于劝说邓小平同他一道当叛徒(参见列宁名著《无产阶级革命与叛徒考茨基》以及中苏论战时中共中央发表的《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面对这样的邀请,这样的建议,这样的挑衅,没有想到,邓小平竟然不恼不怒,不批不驳,反而与对方商量怎么办才更好些。在邓小平看来,问题不在于“推土机”,而在于牢牢抓住“方向盘”。抓住了“方向盘”,推土机也好,汽车也好,要驶那就驶那。“方向盘”者,权力也。在党是领导权,在国是国家政权,在操作中是控制器。戈氏认为共产主义政治体系应该推平。邓氏比戈氏更加老道,他主张不忙推平,可以先利用它来实现转轨,把共产主义的经济体系(计划经济)转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市场经济)的轨道上去,待时机成熟再全面集中地开展政治体制改革。在邓的心目中,计划经济根本不行了,被他斥之为“坑坑洼洼的乡间土路”,市场经济则被他美化为坚实通畅的“高速公路”。他建议戈氏同他一道,先利用共产主义政治体系这个“方向盘”,把社会主义经济的车子,从左边的“乡间土路”(计划经济)转到右边的“高速公路”(市场经济)上去。
什么是市场经济呢?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利润挂帅,就是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就是唯利是图。全世界的政治家、企业家和学者,不管是那党那派,大多数都公认:市场经济(即以市场为配置资源基础手段的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就是经济上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财产所有权上的私有制。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必然导致生产过剩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直至其灭亡。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由此可见,戈邓在改变共产主义的政治体系(无产阶级专政)和经济体系(计划经济)上并无分歧,区别仅在于侧重点不同。前者主谈民主化,后者主谈市场化;前者着力鼓吹民主社会主义,后者着力贩卖市场社会主义;前者主张先政后经硬着陆,后者主张先经后政软着陆。什么“改革就是多一些社会主义”,“多一些民主”(见戈氏的《新思维》);什么“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等等,统统都是掩人耳目,说给外人听的。实践已经证明:先政后经硬着陆的结果,苏联瓦解了;先经后政软着陆的结果,中国变质了。这就是严酷的客观事实;而事实终归胜于雄辩!
页: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查看完整版本: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