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皇城四门只有天安门有墩台而其他门没有
<p>感觉皇城城墙就像大庙的院墙,和天安门不匹配。</p><p> </p>
<p>为何皇城城墙不建城一般城墙的样式呢?</p>
<p> </p>
<p>东西地安门都没有墩台,全是木结构,就没考虑到敌人火攻么?</p> 明南京、中都(凤阳)的皇城都是像宫城一样的城墙,四门都有城台、门洞。明北京在建设之初,宫城完全仿照南京和中都,皇城由于明初大型工程太多、财力不济,不得已只能简化了。当初只是权宜之计,但后世也没有再继续完善。 天安门最初名承天门,是个九开间(一说五开间)的牌楼,多次被雷火击化,现在天安门城楼的形制,是公元1457年明英宗复夺皇位时,改年号为天顺,并重建天安门,为显示其复夺皇位的“天意”,除更改年号外,将原有承天门改建为城楼连台式,即五个门洞,城楼为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李自成进北京,天安门再次毁于战火,顺治皇帝将承天门更名为天安门,北安门改成地安门,改皇极殿为太和殿,取内和外安之意。 <p>天安门是午门前面的门 如果太矮就不协调 地安门是景山后面 就是再高 也被景山挡着看不到 东西安门不对称 离得远 应景而已</p> 皇城墙与大都的拦马红墙有部分的承继关系 南京西安门,东安门和北安门却是是城台式建筑,我曾经亲自看过西安门的遗址 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11-4-12 7:47:00的发言:天安门最初名承天门,是个九开间(一说五开间)的牌楼,多次被雷火击化,现在天安门城楼的形制,是公元1457年明英宗复夺皇位时,改年号为天顺,并重建天安门,为显示其复夺皇位的“天意”,除更改年号外,将原有承天门改建为城楼连台式,即五个门洞,城楼为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李自成进北京,天安门再次毁于战火,顺治皇帝将承天门更名为天安门,北安门改成地安门,改皇极殿为太和殿,取内和外安之意。
南京承天门洪武八年创建时最初仅有城台,洪武二十五年添建五开间城楼
北京行在承天门(后来的西内)为原燕王府棂星门,是木牌楼
北京皇城承天门从一开始就是城台式建筑,且城楼为九开间,规格高于南京皇城 明北京承天门城楼应为五间,这点从大致是嘉靖朝绘制的多幅《北京宫殿图》(两故宫、南京博物院都有收藏)可以看出,这是依从南京旧制。
明南京皇城东安、西安、北安各门形制应为石拱券三门洞单檐歇山顶样式,和后世留存的北京长安东、西门以及中华门一致,在《洪武京城图志》上有清楚的描绘。
南京现存西安门是永乐西扩皇城时增建的,与洪武朝旧制略有不同,且经过清代改建驻防城时的改造,不能直接作为明代旧物参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