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先生不应该出这个错...
马先生的<文明的坐标>(收在他的新书<茶当酒集>里,网上也能查到)有这么一段话:<br/><br/><font face="仿宋_GB2312"><font style="font-size: 12pt;"><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size="4"><font color="navy">
北京东便门有个皇城根遗址公园,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一下那里的残垣断壁。了解北京的人都清楚,东便门、西便门,本是下人走的。当时要进入北京城,所有下人
都要在此排队,人多时要排上一个星期,所以这个门就被窝在里面,无意中保存到今天。现在,这一块被开发成“皇城根城墙遗址公园”,公园里立了一块石碑,碑
上是一段歌功颂德的话,说这遗址公园有多么多么的好。我看到的时候就非常愤怒,如果让我来写这块碑文,我一定这样写:我们的北京城曾经是一个怎么样的古
城,有多少辉煌的城墙。这些城墙最后保留在什么时候,由于我们的无知被拆掉了。一个偶然的因素,剩下了这一段残垣断壁,我们一定要以此为训,记住这段历
史。<br/></font></font></font></font></font><br/>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太液池</i>在2011-1-17 1:45:00的发言:</b><br/>不应该呀,是不是排版的人给弄错了?不过后几句说的还是很给力的。 偶然的因素是因为毗邻北京站,没有拆的必要。 </div>
<p>毗邻北京站?我记得当时的情况是,当时东便门外就是铁路桥,而且下面就是一条河。修不成路。沿城根走到这里就没有路了。所以拆除的意义不大。</p>
<p> </p>
<p>至于“皇城根遗址”这种低级失误,我估计是出版者的失误,马先生不会不知道皇城根在哪里?有没有东便门?</p> 不应该呀,是不是排版的人给弄错了?不过后几句说的还是很给力的。
偶然的因素是因为毗邻北京站,没有拆的必要。 皇城根城墙遗址公园=明城墙遗址公园?似乎不是一回事吧? 马先生缺乏北京起码的史地知识,不过他的心情是善意的,哈哈哈。 <p>说不定哪天还能被在修起来呢</p> <p>马先生的说法,值得商榷之处颇多。</p>
<p> </p>
<p>1.马先生说:“了解北京的人都清楚,东便门、西便门,本是下人走的。”不知此说源于何处?据我所知“上人”也走的。</p>
<p> </p>
<p>2.查阅历史资料,<font face="Verdana"> 东便门箭楼于上世纪30年代因失修拆除,仅存城台。1952年又因修路拆除瓮城及箭楼城台。城楼于1958年修建北京火车站时拆除。绝没有“无意中保存到今天”一说。</font></p>
<p> </p>
<p>3.而保存至今的建筑是“内城东南角楼”。<font face="Verdana">东南角楼,为什么留下了呢?是地铁转了弯,侥幸留下来了。也不是因为“被窝在里面,无意中保存”的。</font></p>
<p> </p>
<p>4.至于名称不叫“皇城根遗址公园”,大家已说过,不再赘述。</p> <p>马未都先生出错不奇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能保证洋洋数百万言没有错误?说得多,出错的概率也大。要在过而能改,则善莫大矣。</p>
<p> </p>
<p>其实《马未都说陶瓷》的头一句就有错。呵呵,陶瓷可是马先生的本色当行啊。</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嘉平</i>在2011-1-20 12:05:00的发言:</b><br/>
<p>马未都先生出错不奇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能保证洋洋数百万言没有错误?说得多,出错的概率也大。要在过而能改,则善莫大矣。</p>
<p> </p>
<p>其实《马未都说陶瓷》的头一句就有错。呵呵,陶瓷可是马先生的本色当行啊。</p></div>
<p>很同意</p> 五百年来,正阳门饱经沧桑,几毁几修,现仅存城楼和箭楼,是目前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 <p>很正常 所谓专家 跳出自己专业之外 其水平大都不及常人</p> <p><font color="#000000">做个更正吧!</font></p>
<p><font color="#000000">明城墙只保留正阳门</font><font color="#000000">、正阳门箭楼</font><font color="#000000">、德胜门箭楼</font><font color="#000000">、城东南角楼</font><font color="#000000">、内城的南城垣和西城垣残段。</font></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lgg</i>在2011-1-19 10:30:00的发言:</b><br/>
<p><font color="#000000">做个更正吧!</font></p>
<p><font color="#000000">明城墙只保留正阳门</font><font color="#000000">、正阳门箭楼</font><font color="#000000">、德胜门箭楼</font><font color="#000000">、城东南角楼</font><font color="#000000">、内城的南城垣和西城垣残段。</font></p></div>
<p>正阳门城楼箭楼是清代重建,德胜门箭楼和东南角楼主体结构为明代原装,lgg说法也须更正。</p> <span class="username">
<div><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b>北京老豆汁</b></font>讲的很对,东便门、西便门不应当存在只是下人走的一说,只是主要是为进出外城东西部所设,只是东便门箭楼在50年代初期的影像上尚可见,似乎不应该是30年代因失修拆除</div></span>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北京老豆汁</i>在2011-1-23 0:39:00的发言:</b><br/>
<p>马先生的说法,值得商榷之处颇多。</p>
<p> </p>
<p> </p>
<p>3.而保存至今的建筑是“内城东南角楼”。<font face="Verdana">东南角楼,为什么留下了呢?是地铁转了弯,侥幸留下来了。也不是因为“被窝在里面,无意中保存”的。</font></p>
<p> </p></div>政府行为是绝对不会有死角的,哈哈! <p>那段城墙之所以能够留下来,得益于当年要拆除这段城墙和内城东南角楼会影响北京站建设工期,为赶工期暂时留存,后来铁路建设者的宿舍搭建于此,一些机关单位也扎根于此,于是这段城墙被民居淹没,幸存</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lgg</i>在2011-1-20 9:55:00的发言:</b><br/>五百年来,正阳门饱经沧桑,几毁几修,现仅存城楼和箭楼,是目前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 </div>
<p> </p>
<p>保存完整?这种说法有待商榷!</p>
<p>古代城门都是由城楼、箭楼、瓮城、闸楼、护城河、吊桥等组成的防御性建筑,而今正阳门仅存城楼和箭楼,瓮城、闸楼、护城河,就连瓮城中的关帝庙和观音庙、护城河上的正阳桥等都不复存在,还怎能称得上保存较为完整?</p> 马先生多数观点是值得肯定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