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深处 发表于 2010-11-27 11:49:00

未知答案请教几种鸟和昆虫的名字(露螽种名)

<p></p>
<p><br/></p>
<p>&nbsp;</p>
<p></p>
<p>&nbsp;</p>
<p>俗称它“水牛”:<br/></p>
<p><br/></p>
<p><br/></p>
<p><br/><br/></p>

西堤桃粉 发表于 2010-11-27 19:56:00

倒数第二张:
长喙天蛾又称蜂鸟蝶蛾、蜂鸟天蛾,蜂鸟蛾,英文直译为蜂鸟鹰蛾。
蜂鸟蛾首先像蝶,长长的喙管,尖端膨大的触角;
它又像蜜蜂,能发出清晰可闻的嗡嗡声;它还像南美洲的蜂鸟,夜伏昼出,很少休息,在取食时,和蜂鸟一样,时而在花间急驶,时而在花前盘旋。
但其实它是蛾类,为蝶类的同族“近亲

燕山深处 发表于 2010-11-27 18:15:00

谢谢~~:)

奈何 发表于 2010-11-27 20:41:00

第二张是燕雀 第一张什么时间在哪拍的?? 可能是栗苇鳽

树人treeman 发表于 2010-11-27 22:43:00

<font face="Verdana">
<p><br/>&nbsp;&nbsp;&nbsp;&nbsp; 前辈的鸟类我有点摸不准,老师们我觉得北京观鸟会无奈小猴</p>
<p>&nbsp;</p>
<p>&nbsp;&nbsp; 好友的观点还是很有道理的,他应该是对的,他的鸟龄远远高于我</p>
<p>&nbsp;</p>
<p>&nbsp;&nbsp; 从睡莲叶子和鸟的比例来看池鹭要比它大很多,更像栗苇鳽&nbsp;</p>
<p>&nbsp;</p>
<p>&nbsp;&nbsp;&nbsp; 或(黄苇yan鳽)等稍小形的鹭,我马上给好友看资料图,</p>
<p>&nbsp;</p>
<p>&nbsp;我只是觉得黄苇鳽也有点像</p>
<p><br/>&nbsp; 鸟二无奈鸟友说的完全对就是燕雀</p>
<p><br/>&nbsp; 虫一是典型的鞘翅目,天牛科的 桃红颈天牛(红颈天牛)</p>
<p><br/>&nbsp;&nbsp; 虫二是天牛科的常见种 星天牛</p>
<p><br/>&nbsp;&nbsp;&nbsp; 虫三是直翅目露螽科的种类,具体是条螽属的</p>
<p>&nbsp;</p>
<p>&nbsp;&nbsp;&nbsp; (日本条螽?北方条螽)掩耳螽属(秋掩耳螽)桑螽属(中华桑螽)</p>
<p>&nbsp;</p>
<p>&nbsp;&nbsp;&nbsp;&nbsp;&nbsp; 就不好说了还要进一步判定,以上在北京都有分布和记录,</p>
<p><br/>&nbsp;&nbsp;&nbsp; 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不是纺织娘属的昆虫因为翅型比例差异</p>
<p>&nbsp;</p>
<p>&nbsp;&nbsp;&nbsp; 很大,好友们请看图就知啦,不过具体种还要高手来看了这也是一大类</p><font face="Verdana">
<p><br/>&nbsp;&nbsp;&nbsp;&nbsp; 图蜂鸟蛾具体的名字是小豆长喙天蛾</p>
<p><br/>&nbsp;&nbsp;&nbsp;&nbsp; 图果蝇的名字是膜翅目熊蜂属的蜂种</p>
<p>&nbsp;</p>
<p></font>&nbsp;&nbsp;&nbsp;&nbsp; 燕山深处前辈您客气了,我们只是相互学习,我有答不对的地方还请前辈多多指点啦!</p></font>

树人treeman 发表于 2010-11-27 22:53:00

<br/>
<p><font face="Verdana">  &nbsp; <br/>黄苇鳽</font></p>
<p><font face="Verdana">【中文名称】黄苇鳽<br/>【中文别名】黄斑苇鳽、小黄鹭、黄秧鸡、黄小鹭、黄雀子  <br/>【拉丁学名】Ixobrychus sinensis   <br/>【命名时间】Gmelin, 1766   <br/>【英文名称】Yellow Bittern   <br/>【科属分类】鸟纲 、鹳形目、鹭科、苇鳽属</font></p><br/><font face="Verdana">外形特征<br/>  &nbsp; 黄苇鳽<br/>黄苇鳽是一种中型涉禽。雄鸟额、头顶、枕部和冠羽铅黑色,微杂以灰白色纵纹,头侧、后颈和颈侧棕黄白色;背、肩和三级飞羽淡黄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暗褐灰色;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尾羽黑色;翅上覆羽淡黄褐色;下体自颏和喉淡黄白色。喉至胸淡黄褐色,胸侧羽缘棕红色。下颈基部和上胸具黑褐色块斑。羽缘黄褐色,腹和尾下覆羽淡黄白色。两肋、腋羽和翼下覆羽皮黄白色。雌鸟似雄鸟,但头顶为栗褐色,具黑色纵纹,上体淡棕褐色,具暗褐色纵纹,下体颏、喉部中央具黄白色纵纹,颈至胸有淡褐色纵斑。幼鸟上体缀有黑褐色纵纹,下体黄白色,具黑褐色或黄褐色纵纹。   虹膜金黄色;眼先裸露呈黄绿色;嘴峰黑褐,两侧和下嘴黄褐色;跗蹠和趾黄绿色爪角褐色。   大小量度为:体重雄性52~100克,雌性96—103克,体长雄性295—365毫米,雌性295—375毫米;嘴峰雄性48—54毫米,雌性55毫米;翅雄性122—139毫米,雌性120—133毫米;尾雄性40一55毫米,雌性38—52毫米;跗跖雄性41—53毫米,雌性39—45毫米。<br/>分布范围<br/>  &nbsp; 黄苇鳽分布图<br/>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   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凹槽、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河南、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为夏候鸟;云南为夏候鸟、留鸟;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台湾为留鸟。</font><br/><font face="Verdana"><br/>&nbsp;生活习性<br/>   <br/>&nbsp; 黄苇鳽栖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富有水边植物的开阔水域中。尤其喜欢栖息在既有开阔明水面又有大片芦苇和蒲草等挺水植物的中小型湖泊、水库、水塘和沼泽中。有时也栖息和活动在灌木丛或小树丛边的水田、沼泽及其附近的草丛与灌木丛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活动多在清晨和傍晚,也在晚间和白天活动。常沿沼泽地芦苇塘飞翔或在水边浅水处慢步涉水觅食。性甚机警,遇有干扰,立刻伫立不动,向上伸长头颈观望。主要以小鱼、虾、蛙、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通常无声。飞行时发出略微刺耳的断续轻声kakak kakak。<br/></font><br/><font face="Verdana">生长繁殖<br/>  &nbsp; 黄苇鳽<br/>营巢于蒲草丛中上尾或近水的芦苇丛边缘,巢由蒲草或芦苇叶片构成,呈浅碗状、盘状或碟状。巢外径19.3cm,巢内径15.8cm,巢深6.1cm,巢高15.1cm,巢距水面38cm。 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3~8枚,通常为5~6枚,卵白色稍沾淡绿,卵圆形。育雏期14~15天。<br/>保护等级<br/>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font> <br/><br/>

树人treeman 发表于 2010-11-27 23:27:00

<p></p>
<p>&nbsp;</p>
<p><br/><font face="Verdana">&nbsp;吴老前辈所说的池鹭的亚成体颜色很接近,</font></p>
<p><font face="Verdana">但总觉得比例上好像不太适合,还请老师指正</font></p><br/><font face="Verdana">
<p><br/>&nbsp; 池鹭,英文名:Chinese Pond-Heron,系典型涉禽类,体羽在胸、喉部白色,</p>
<p>头和颈栗红色,背羽紫黑色。池鹭喜活动于沼泽、稻田、鱼塘、湖泊河流的浅水处,</p>
<p>在水中趟水行走觅食,栖息于竹林、树林的枝干中,有时三五只小群活动。主要分</p>
<p>布于分于孟加拉至中国到东南亚地区,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p>
<p>也属于人们喜爱观赏的鸟类之一。</p>
<p>中文学名: 池鹭 </p>
<p>拉丁学名: Ardeola <br/>别称: 红毛鹭、中国池鹭、红头鹭鸶 <br/>界: 动物界 <br/>门: 脊索动物门 <br/>纲: 鸟纲 <br/>目: 鹳形目 <br/>科: 鹭科 <br/>属: 池鹭属 <br/>分布区域: 分布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地区。 </font></p>
<p><br/><br/><br/><font face="Verdana"><br/>  &nbsp; <br/>【中文名称】池鹭   <br/>【中文别名】红毛鹭、沼鹭、中国池鹭、红头鹭鸶、沙鹭、花窖子、</font></p>
<p><font face="Verdana">田螺鹭、田牛汉、花鹭鸶、花洼子   <br/>【拉丁学名】Ardeola bacchus   <br/>【命名时间】Bonaparte,1855   <br/>【英文名称】Chinese Pond-Heron  <br/> 【科属分类】鸟纲 、鹳形目、鹭科、池鹭属<br/>外形特征<br/>  &nbsp; 池鹭<br/>池鹭体长约47厘米,雄性成鸟:繁殖羽:喉白,头顶、羽冠、颈侧均为栗色</font></p>
<p><font face="Verdana">,背羽黑色并延伸呈蓑羽状,胸部紫栗色,腰、腹、翅、尾均白色。冬羽:头</font></p>
<p><font face="Verdana">顶、颈侧及胸部具黑褐色纵条纹,背羽棕褐色。雌性成鸟:与雄性成鸟近似,</font></p>
<p><font face="Verdana">但头、颈及前胸的栗色稍浅。幼鸟:头和颈黑褐色,具土黄色纵纹,肩背棕褐色,</font></p>
<p><font face="Verdana">腰、&nbsp; 池鹭<br/>翅、下体及尾羽白色。虹膜金黄色,眼先裸部黄绿色,嘴黄色、端部黑,跗蹠及</font></p>
<p><font face="Verdana">趾浅黄色。   涉禽,嘴强,头、颈及上胸的羽毛延长,繁殖期羽衣变化大,</font></p>
<p><font face="Verdana">且冠羽延伸呈矛状,圆尾,尾羽12枚,跗蹠粗壮,与中趾(连爪)几乎等长。脚和</font></p>
<p><font face="Verdana">趾均细长,胫部部分裸露,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中趾的爪上具梳状栉缘。雌雄</font></p>
<p><font face="Verdana">同色。体形呈纺锤形,体羽疏松,具有丝状蓑羽。<br/>分布范围<br/>  &nbsp; 池鹭分布图<br/>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太平洋诸岛屿。中</font></p>
<p><font face="Verdana">国国内具体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font></p>
<p><font face="Verdana">宁夏、青海、西藏、山东、河南、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font></p>
<p><font face="Verdana">四川、贵州、福建为夏候鸟;云南、广东、海南、广西为夏候鸟、留鸟;台湾为旅鸟。<br/>生活习性<br/>  &nbsp; 池鹭<br/>栖息于池塘、沼泽及稻田中,分布达海拔280—1300m。常结小群涉水觅食,以动</font></p>
<p><font face="Verdana">物性食物为主,包括鱼、虾、螺、蛙、泥鳅、水生昆虫、蝗虫等,兼食少量植物性食</font></p>
<p><font face="Verdana">物。常与夜鹭、白鹭、牛背鹭等一起组成巢群,在竹林、杉林等林木的顶处营巢。性</font></p>
<p><font face="Verdana">不甚畏人。白昼或展昏活动。以水种生物为食,包括鱼、虾、蛙及昆虫等,兼食蛇类、</font></p>
<p><font face="Verdana">软体动物及小型啮齿类。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通常无声,争吵时</font></p>
<p><font face="Verdana">发出低沉的呱呱叫声。  <br/>生长繁殖<br/>  &nbsp; 池鹭<br/>繁殖期营巢于树上或竹林间,巢呈浅圆盘状,由树枝、杉木枯枝、竹枝、茶树枝及菝葜</font></p>
<p><font face="Verdana">藤等组成,巢内无其他铺垫物。5月上、中旬产卵,日产或隔日产1枚卵,产卵期为6~9</font></p>
<p><font face="Verdana">天。每窝产卵3~6枚,通常为4枚,卵呈淡青绿色。雌雄共同孵卵,但雌鸟坐巢时间在雄</font></p>
<p><font face="Verdana">鸟的两倍以上。孵化期20~23天,育雏期约30~31天,成鸟以鱼类、蛙、昆虫哺育幼雏。</font></p>
<p><font face="Verdana">雏为晚成性。<br/>保护等级<br/>  &nbsp; 池鹭<br/>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br/></font><br/><br/><br/></p>

树人treeman 发表于 2010-11-27 23:03:00

<br/>
<p><font face="Verdana"></font>&nbsp;此为正解!</p>
<p><font face="Verdana">【中文名称】栗苇鳽 <br/>【中文别名】葭鳽、小水骆驼、 独春鸟、粟小鹭、红小水骆驼、黄鹤、红鹭鸶  <br/>【拉丁学名】Ixobrychus cinnamomeus  <br/>【命名时间】Gmelin,1789   <br/>【英文名称】Cinnamon Bittern  <br/>【科属分类】鸟纲 、鹳形目、鹭科、苇鳽属</font></p>
<p><font face="Verdana"> </font></p><br/><br/><font face="Verdana">
<p><br/>  栗苇鳽分布图</p>
<p>&nbsp;&nbsp;&nbsp;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   中国为辽宁、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香港、海南为夏候鸟;云南为夏候鸟、旅鸟、台湾为留鸟。<br/>生活习性<br/>   栗苇鳽<br/>&nbsp;栖息于树林及林间溪流、水库和山脚边的稻田、芦苇丛、滩涂及沼泽草地。夜行性,多在晨昏和夜间活动,白天也常活动和觅食,但在隐蔽阴暗的地方。性胆小而机警,通常很少飞行.多在芦苇丛中通过,或在芦苇上行走。食性主要为小鱼、蛙、泥鳅和水生昆虫,也吃小螃蟹、小蛇、水蜘蛛等。<br/>生长繁殖<br/>  &nbsp; 栗苇鳽<br/>&nbsp;&nbsp; 营巢于沼泽、湖边、水塘、稻田边的芦苇丛、灌丛和草丛中。巢结构简陋呈碟状,由草茎、树叶、枯草等构成。巢大小为外径15.74cm×16.63cm,内径9.23cm×9.23cm,巢高4.05cm,巢深2.16cm。每窝产卵3~8枚,卵为椭圆形,白色,大小为34.5mm×26.3mm,重11.5g。孵化期15~18天,育雏期25天。</p>
<p>保护等级<br/>  &nbsp; 栗苇鳽<br/>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font></p>

南城土著 发表于 2010-11-27 15:34:00

俺就认识老牛。

颐和吴老 发表于 2010-11-27 16:31:00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size="5">第一张是池鹭。 </font><br/><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font size="5">这个是螽斯里的纺织娘,颐和园养云轩彩画中有:<br/></font></span><img src="file:///C:/DOCUME%7E1/ADMINI%7E1.LEN/LOCALS%7E1/Temp/moz-screenshot-4.png" alt=""/><img src="http://www.oldbeijing.org/UploadFile/2010-11/201011271147322886.jpg"/><br/>

树人treeman 发表于 2010-11-27 23:42:00

<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10-11/201011272339343723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font face="Verdana">
<p><br/>鸟二无奈鸟友说的完全对<br/>  鸟 种:燕雀 Brambling  <br/> 鸟种描述:描述:中等体型(16厘米)<br/>而斑纹分明的壮实型雀鸟。胸棕而腰白。成年雄鸟头及颈背黑色, <br/>&nbsp;燕雀背近黑;腹部白,两翼及叉形的尾黑色,有醒目的白色"肩"<br/>斑和棕色的翼斑,且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点斑。非繁殖期的雄鸟<br/>与繁殖期雌鸟相似,但头部图纹明显为褐、灰及近黑色。 虹膜-褐色<br/>;嘴-黄色,嘴尖黑色;脚-粉褐。 叫声:悦耳的鸣声由几笛音的音节<br/>接长长的zweee声或下降的嘟声。叫声为重复响亮而单调粗喘息声zweee。<br/>也发出高叫及吱叫声。飞行叫声为chuee。   <br/>中 文 名:燕雀   <br/>物种分类:鸟类→<br/>雀形目→雀科→<br/>燕雀属  <br/> 拉 丁 名:Fringilla montifringilla  <br/> 英 文 名:Brambing  <br/> 属中文名:燕雀属<br/>分布区域<br/>  国内分布:国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内蒙古东北部和东南部、</p>
<p>河南、陕西、山西,一直往南到长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南各省,西至甘肃、四川、贵州、云南</p>
<p>,东至沿海各省和台湾,南&nbsp; 燕雀<br/>至广东、广西、福建和香港,也有部分经新疆西部天山一带迁徙。目前除青藏高原和海南岛外,</p>
<p>均有分布,为旅鸟和冬候鸟。   国外分布:国外繁殖于欧洲北部,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p>
<p>科拉半岛、俄罗斯北部往东经西伯利亚、阿尔泰、贝加尔湖一直到太平洋西岸堪察加半岛、</p>
<p>鄂霍次克海岸和黑龙江下游。越冬在欧洲南部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北非,往东经意大利、</p>
<p>希腊、小亚细亚、中东、印度北部、朝鲜、日本、萨哈林岛,部分在日本北部繁殖。 </p>
<p>&nbsp;&nbsp;&nbsp; 燕雀分布于北欧、亚洲、从挪威到勘察加、南欧、中国等地,多栖息于平原、</p>
<p>丘陵到山区以及栖于各种林中如:柳林、榆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等。</p>
<p>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p>
<p>&nbsp;</p>
<p>其他特点<br/>  迁 徙: 燕雀在我国主要为冬候鸟和旅鸟   </p>
<p>生 境: 繁殖期间栖息于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等各类森林中,</p>
<p>尤以在桦树占优势的树林较常见。迁徙期间和冬季,主要栖息于林缘疏林、</p>
<p>次生林、农田、旷野、果园和村庄附近的小林内。   &nbsp; </p>
<p>燕雀<br/>体 型: 体重♂19-28g,♀18-28g;体长♂134-170mm,♀134-165mm;</p>
<p>嘴峰♂11 -13.5mm,♀11-13.5mm;翅♂87-95mm,♀83-89mm;</p>
<p>尾♂59-72mm,♀53-67mm;跗蹠♂18-21mm,♀19-21mm。   </p>
<p>食 性: 主要以草子、果食、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尤以杂草种子最喜吃,</p>
<p>也吃树木种子、果实、植物嫩叶、小米、稻谷、高粱、玉米、向日葵等农作物种子,</p>
<p>繁殖期间则主要以昆虫为食。   习 性: 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p>
<p>尤其是迁徙期间常集成大群,有时甚至集群多达数百、上千只,晚上多在树上过夜。  </p>
<p> 繁 殖: 繁殖期5-7月。通常成对分散营巢繁殖,巢多置于桦树、杉树、松树等</p>
<p>各种树上紧靠主干的分枝处,距地高3-5m。巢呈杯状,主要由枯草和桦树皮等材料构成</p>
<p>,外面常掺杂有苔藓,内垫有羊毛、兽毛或羽毛。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每窝产卵5-7枚,</p>
<p>多为6枚。卵绿色、被有红紫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6.8-21.5mm×13.8-14.5mm。<br/>燕雀-形态描述<br/>  雄鸟繁殖羽额、头顶、头侧、枕、后颈、背、内侧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以及最长的尾</p>
<p>上覆羽灰黑色,或多或少缀有蓝色。肩、翅上中覆羽、大覆羽尖端、腰和尾上覆羽白色,</p>
<p>翅上小覆羽锈棕色,初级飞羽黑褐色,羽基较淡。尾黑色,外侧尾羽具不明显的淡色斑。</p>
<p>颏、喉和上胸锈棕色,下胸、腹、两胁和尾下覆羽白色,刚换上的新羽上体黑色部分多被</p>
<p>有锈色羽端(直到5月才退去)。肩锈色,大覆羽尖端赭色,飞羽和尾羽外翈具淡色羽缘。</p>
<p>冬羽额、头顶到枕蓝黑色具蓝色金属光泽,末端羽缘棕黄色,颊、眼周、耳羽黑色,羽端</p>
<p>沙棕色,后颈至上背黑色,羽基灰白色,端部羽缘棕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白色;长的</p>
<p>尾上覆羽黑色,羽端棕黄色,尾羽黑色,具窄的棕白色羽缘。飞羽黑褐色,初级和次级飞羽</p>
<p>除第一枚外,外翈中段具绿黄色狭缘,三级飞羽端部外翈具宽的棕红色羽缘。肩羽和翅上小</p>
<p>覆羽基部灰色,羽端橙黄色,中覆羽棕白色,大覆羽黑色具棕色羽端。颏、喉和上胸橙黄色,</p>
<p>下胸和腹白色,尾下覆羽白色沾棕、呈棕白至棕黄色,两胁淡棕色具黑色斑点;腋羽和翼下</p>
<p>覆羽淡棕色。雌鸟春夏羽羽色和雄鸟相似,但较雄鸟淡,上体黑色部分被褐色取代,且具淡</p>
<p>色羽缘,头和背部具不明显的纵纹。秋冬羽羽色和雄鸟秋羽相似,但羽色较暗、不及雄鸟鲜</p>
<p>亮。头顶至上背黑褐色,羽缘暗红棕色,下背至腰灰白色,尾浅黑色,具白色狭缘。颏、喉</p>
<p>沙棕色,上胸暗橙棕色,羽端灰棕色,下胸、腹和尾下覆羽灰白色。幼鸟和雌鸟相似。虹膜</p>
<p>褐色或暗褐色,嘴基角黄色,嘴尖黑色,脚暗褐色。<br/>燕雀-野外鉴别特征<br/>  小型鸟类,体长14-17cm。嘴粗壮而尖,呈圆锥状。雄鸟从头至背辉黑色,背具黄褐色</p>
<p>羽缘。腰白色,颏、喉、胸橙黄色,腹至尾下覆羽白色,两胁淡棕色而具黑色斑点。两翅和尾</p>
<p>黑色,翅上具白斑。雌鸟和雄鸟大致相似,但体色较浅淡,上体褐色而具有黑色斑点,头顶和枕</p>
<p>具窄的黑色羽缘,头侧和颈侧灰色,腰白色。我国未见有与之相似的种类。</font></p>

树人treeman 发表于 2010-11-27 23:47:00

<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10-11/201011272347104582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font face="Verdana">
<p><br/>桃红颈天牛<br/>鞘翅目,<br/>天牛科。<br/>体黑色,有光亮;前胸背板红色,背面有4个光滑疣突,具角状侧枝刺;鞘翅翅面光滑,基部比前胸宽,端部渐狭;雄虫触角超过体长4~5节,雌虫超过1~2节。它体长28~37mm。主要分布于北京、东北、河北、河南、江苏等地。</p>
<p>  中文名称: 桃红颈天牛&nbsp; 桃红颈天牛<br/>  拉丁学名: Aromia bungii Faldermann   <br/>中文别名 : 红颈天牛、铁炮虫、哈虫   <br/>纲 名: 昆虫纲 拉丁纲名 Insecta   <br/>目 名: 鞘翅目 拉丁目名 Coleoptera   <br/>科 名: 天牛科 拉丁科名 Cerambycidae   <br/>英文名称: peach longicorn beetle;red-collared longicor<br/>外形特征<br/>  桃红颈天牛体黑色,有光亮;前胸背板红色,背面有4个光滑疣突,具角状侧枝刺;鞘翅翅面光滑,基部比前胸宽,端部渐狭;雄虫触角成虫 有两种色型:一种是身体黑色发亮和前胸棕红色的“红颈型”,另一种是全体黑色发亮的“黑颈”型。据初步了解,福建、湖北有“红颈”和“黑颈”两型的个体,而长江以北如山西、河北等地只见有“红颈”个体。成虫体长约28-37毫米,体黑色发亮,前胸背面大部分为光亮的棕红色或完全黑色。头黑色,腹面有许多横皱,头顶部两眼间有深凹。触角蓝紫色,基部两侧&nbsp;&nbsp;&nbsp; <br/>各有一叶状突起。前胸两侧各有刺突一个,背面有4个瘤突。鞘翅表面光滑,基部较前胸为宽,后端较狭。雄虫身体比雌虫小,前胸腹面密布刻点,触角超过虫体5节;雌虫前胸腹面有许多横皱,触角超过虫体两节。   卵 卵圆形,乳白色,长约6-7毫米。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约42-52毫米,乳白色,前胸较宽广。身体前半部各节略呈扁长方形,后半部稍呈圆筒形,体两侧密生黄棕色细毛。前胸背板前半部横列4个黄褐色斑块,背面的两个各呈横长方形,前缘中央有凹缺,后半部背面谈色,有纵皱纹;位于两侧的黄褐色斑块略呈三角形。胴部各节的背面和腹面都稍微隆起,并有横皱纹。   蛹 体长35毫米左右,初为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前胸两侧各有一刺突。<br/>生活习性<br/>  桃红颈天牛2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寄主枝干内越冬。河北地区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羽化后的成虫在蛀道内停留几天,再外出活动。成虫多在每日中午在枝条上栖息与交尾,卵产于枝干上皮缝隙中,乱期7天左右。幼虫孵化后蛀入韧皮部,当年不断蛀食到秋后,并越冬。翌年惊蛰后活动为害,直至到木质部,逐渐形成不规则的迂回蛀道。蛀屑及排泄物红褐色,常大量排出树体外,老龄幼虫在秋后越第二个冬天。第三年春季继续为害,于4~6月化蛹,蛹期20天左右。   一成虫于5-8月间出现;各地成虫出现期自南至北依次推迟。福建和南方各省于5月下旬成虫盛见;湖北于6月上中旬成虫出现最多;成虫终见期在7月上旬。河北成虫于7月上中旬盛见;山东成虫于7月上旬至8月中 旬出现;北京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成虫出现盛期。<br/>生物学特性<br/>  此虫一般二年(少数三年)发生l代,以幼龄幼虫(第1年)和老熟幼虫(第2年)越冬。成虫于5-8月间出现;各地&nbsp; 桃红颈天牛<br/>成虫出现期自南至北依次推迟。福建和南方各省于5月下旬成虫盛见;湖北于6月上中旬成虫出现最多;成虫终见期在7月上旬。河北成虫于7月上中旬盛见;山东成虫于7月上旬至8月中旬出现;北京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成虫出现盛期。   成虫羽化后在树干蛀道中停留3-5天后外出活动。雌成虫遇惊扰即行飞逃,雄成虫则嘧弑芑蜃允魃献瓜拢?淙氩葜小3沙嫱獬龌疃?-3天后开始交尾产卵。常见成虫于午间在枝条上栖息或交尾。卵产在枝干树皮缝隙中。幼壮树仅主干上有裂缝,老树主干和主枝基部都有裂缝可以产卵。一般近土面35厘米以内树干产卵最多,产卵期5-7天。产卵后不久成虫便死去。   卵经过7-8天孵化为幼虫,幼虫孵出后向下蛀食韧皮部,当年生长至6-10毫米,就在此皮层中越冬。次年春天幼虫恢复活动,继续向下由皮层逐渐蛀食至木质部表层,先形成短浅的椭圆形蛀道,中部凹陷;至夏天体长30毫米左右时,由蛀道中部蛀入木质部深处,蛀道不规则,入冬成长的幼虫即在此蛀道中越冬。第3年春继续蛀害,4-6月幼虫老熟时用分泌物沾结木屑在蛀道内作室化蛹。幼虫期历时约一年又11个月。蛹室在蛀道的末端,成长幼虫越冬前就做好了通向外界的羽化孔,未羽化外出前,孔外树皮仍保持完好。幼虫由上而下蛀食,在树干中蛀成弯曲无规则的孔道。蛀道可到达主干地面下2-3寸。幼虫一生钻蛀隧道全长约50-60厘米。在树干的蛀孔外及地面上常大量堆积有排出的红褐色粪屑。受害严重的树干中空,树势衰弱,以致枯死。<br/>分布范围<br/>  桃红颈天牛属鞘翅目,为害桃、杏、李、梅、樱桃等。为害状幼虫在皮层和木质部蛀隧道,造成树干中空,皮层脱离,树势弱,常引起树死。   主要分布:北京、东北、河北、河南、江苏等地。   存在的地区:前苏联、朝鲜、辽宁、陕西、内蒙、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广东、香港、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兰州、甘南(舟曲、迭部)、平凉、庆阳(正宁、宁县、华池)、天水(甘谷)、陇南(武都)。<br/>主要危害<br/>危害对象</font></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10-11/201011272347265114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树人treeman 发表于 2010-11-27 23:54:00

<br/><br/><font face="Verdana">
<p><br/>&nbsp;&nbsp; 星天牛(学名Anoplophora chinensis)是日本、中国及韩国特有的一种天牛,一般都被当地认为是害虫。每只雌性星天牛一次交配就可以产达200颗卵,而每颗卵都会被分开藏在树皮中。当幼虫孵化时,它会咀嚼入树内,造成一条通道用来结蛹。由产卵至结蛹及成虫为期可以达12-18个月。星天牛的虫患可以杀死多种不同的硬木树。</p>
<p>&nbsp;</p>
<p>中文学名: 星天牛 <br/>拉丁学名: Anoplophora chinensis <br/>别称: 花角虫、牛角、虫、水牛娘、水牛仔、钻木虫、铁炮虫、倒根虫 <br/>二名法: Anoplophora chinensis <br/>界: 动物界 <br/>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br/>&nbsp;纲: 昆虫纲 Insecta <br/>目: 鞘翅目 Coleoptera <br/>科: 天牛科 Cerambycidae <br/>亚科: 沟胫天牛亚科 Lamiinae <br/>属: 星天牛属 Anoplophora <br/>种: 星天牛 A. chinensis <br/>分布区域: 日本、中国及韩国 <br/>&nbsp;<br/>外观特征<br/>  星天牛体翅黑色,每鞘翅有多个白点。它体长50mm,头宽20mm。   体长26~37mm。体色为亮黑色;前胸背板左右各有一枚白点;翅鞘散生许多白点,白点大小个体差异颇大。<br/>生活环境<br/>  本属近缘种台湾共有10种,只有本种是常见的普通种。成虫出现於5至7月,生活在平地至中海拔山区。成虫夜晚偶有趋光性;幼虫危害柑橘、柳树等植物。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中国辽宁以南、甘肃以东各省(区)都有分布。  <br/> &nbsp;&nbsp;&nbsp; 国外分布:日本、朝鲜、缅甸。为害多种花木。</p>
<p><font face="Verdana"><br/>星天牛的天敌:  <br/> 星天牛的天敌发现不多,鸟类,在浙江发现卵寄生蜂一种;蚂蚁搬食幼虫,蠼螋取食幼虫和蛹。此外,发现幼虫体上有一种寄生菌。  <br/> 幼虫的用处:   星天牛的幼虫还是一味中药,可治疗热病、咽痛、惊风、营养不良及心脏病等疾患<br/> 注:星天牛不怎麼好动。</font></font></p>

树人treeman 发表于 2010-11-28 00:09:00

<br/><br/><br/><font face="Verdana">
<p><br/>&nbsp; 纺织娘在鸣虫中属大型种类,体大,从头到翅端可达50~70毫米,单翅长39~44毫米。体色有绿色或枯黄色两种。头相对较短,头顶甚宽,颜面垂直。前胸背板前狭后宽,背面三条横沟明显。前翅宽阔,形似一片扁豆荚,前翅侧缘通常具数条深褐色斑纺,其长亏过腹端,甚至超过后足股节端。后足甚长。雌虫产卵瓣长,马刀状,略呈弧形向上弯曲。</p>
<p>&nbsp; 它名字的来源是因为它白天常常静伏在瓜藤枝叶或灌丛下部,黄昏和夜晚爬行至上部枝叶活动。在华东一带,8~9月间可听到虫鸣。纺织娘鸣声很有特色,每次开叫时,先有短促的前秦曲,声如“轧织,轧织,轧织,......”,可达20~25声,犹如织女在试纺车,其后才是“织,织,织-......”的主旋律,音高韵长,时轻时重,犹如纺车转动,因此得名。如遇雌虫在附近,雄虫一面鸣叫,一面转动身子,以吸引雌虫的注意。纺织娘以杆物的花和嫩叶为食,并嗜食南瓜及丝瓜的花瓣。<br/></p>
<p>&nbsp;</p>
<p>请好友们注意它的后翅和楼主照片的不同点很明显</p>
<p>&nbsp;</p><font face="Verdana">
<p><br/>纺织娘Mecopoda elongata linnaeus</p>
<p>俗称:络纬,纺织良,络纱婆 </p>
<p>&nbsp;</p>
<p>纺织娘在鸣虫中属大型种类,体大,从头到翅端可达50~ </p>
<p>70毫米,单翅长39~44毫米。体色有绿色或枯黄色两种。头相 </p>
<p>对较短,头顶甚宽,颜面垂直。前胸背板前狭后宽,背面三条横 </p>
<p>沟明显。前翅宽阔,形似一片扁豆荚,前翅侧缘通常具数条深 </p>
<p>褐色斑纺,其长亏过腹端,甚至超过后足股节端。后足甚长。雌 </p>
<p>虫产卵瓣长,马刀状,略呈弧形向上弯曲。 </p>
<p>&nbsp;</p>
<p>纺织娘白天常常静伏在瓜藤枝叶或灌丛下部,黄昏和夜 </p>
<p>晚爬行至上部枝叶活动。在华东一带,8~9月间可听到虫鸣。 </p>
<p>纺织娘鸣声很有特色,每次开叫时,先有短促的前秦曲,声如 </p>
<p>“轧织,轧织,轧织,......”,可达20~25声,犹如织女<br/>在试纺车,其后才是“织,织,织-......”的主旋律,音高韵 </p>
<p>长,时轻时重,犹如纺车转动。如遇雌虫在附近,雄虫一面鸣 </p>
<p>叫,一面转动身子,以吸引雌虫的注意。纺织娘以杆物的花和 </p>
<p>嫩叶为食,并嗜食南瓜及丝瓜的花瓣。 </p>
<p>&nbsp;</p>
<p>纺织娘属的种类很多,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南太平洋众 </p>
<p>多岛屿上及我国华南和华东地区。分布于我国的纺织娘至少 </p>
<p>有两个不同的种,除上述一种外,另一常见的种是前翅比较宽 </p>
<p>短的日本纺织娘Mecopoda neiponensis(De Haan,1842),主 </p>
<p>要分布于我国的华东地区,也分布于日本的九洲等地。两种纺 </p>
<p>织娘的外形和鸣声很近似,但日本纺织娘开叫时没有短促的 </p>
<p>前秦曲。<br/></font></p></font><br/><br/>

燕山深处 发表于 2010-11-28 00:15:00

<p>感谢树人好友的详细介绍!也感谢“<font face="Verdana">西堤桃粉</font>”和“奈何”朋友的指点!受益匪浅~~</p>
<p>&nbsp;</p>
<p>回6楼“奈何”朋友:那水鸟是今年7月10日摄于承德避暑山庄湖上,当时它正在荷叶上行走。</p>

树人treeman 发表于 2010-11-28 00:28:00

<p>好友客气啦!下面是<br/><br/><br/><br/><font face="Verdana"><br/>&nbsp;&nbsp; 下面是直翅目露螽科的种类,具体是条螽属的(日本条螽?北方条螽?)掩耳螽属(秋掩耳螽?)桑螽属(中华桑螽?)就不好说了还要进一步判定,以上在北京都有分布和记录,<br/>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不是纺织娘属因为翅型比例差异很大,好友们请看图就知啦,不过具体种还要高手来看了这也是一大类故事可说就像鳞翅目的蝴蝶和蜻蜓目的蜻蜓一样很多很多的故事。。。。。。<br/>&nbsp;&nbsp;&nbsp;&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露螽亚科隶属于直翅目螽亚目螽斯总科,世界已知313属2000多种。该科种类与自然植被关系密切,有些种类是重要的害虫,有些种类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是重要的生态指示种。它们许多种类具有明显的经济学意义,并且他们也是动物区系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露螽行为复杂,还是国际学术... &gt;&gt; 详细&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露螽亚科隶属于直翅目螽亚目螽斯总科,世界已知313属2000多种。该科种类与自然植被关系密切,有些种类是重要的害虫,有些种类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是重要的生态指示种。它们许多种类具有明显的经济学意义,并且他们也是动物区系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露螽行为复杂,还是国际学术界研究行为学的理想对象。</font></p>
<p>&nbsp;&nbsp;&nbsp;&nbsp; 我不是昆虫类直翅目的专家所以只能大体分出他的科和属来至于具体哪个种还要请网上专家老师来细讲了,对不住好友啦!</p>

树人treeman 发表于 2010-11-28 01:31:00

<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10-11/20101128046177571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10-11/201011280462349958.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p><font face="Verdana"></font>&nbsp;</p>
<p><font face="Verdana">好友西堤桃粉的解释完全正确!我再做个小补充吧</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小豆长喙天蛾 Macroglossum stellatarum Linnaeus<br/>所属类别<br/>  鳞翅目 天蛾科Sphingidae <br/>简要介绍<br/>  翅面暗灰褐色,前翅有黑色纵纹;后翅橙黄色.白天喜访花;成虫越冬   &nbsp;&nbsp;&nbsp; <br/>虫体大小<br/>  翅展50mm<br/>区域分布<br/>  北京、河北、山西、广东等<br/>编辑本段详细介绍<br/>  又称蜂鸟蝶蛾、蜂鸟天蛾,蜂鸟蛾,英文直译为蜂鸟鹰蛾。蜂鸟蛾首先像蝶,长长的喙管,尖端膨大的触角;它又像蜜蜂,能发出清晰可闻的嗡嗡声;它还像南美洲的蜂鸟,夜伏昼出,很少休息,在取食时,和蜂鸟一样,时而在花间急驶,时而在花前盘旋。但其实它是蛾类,为蝶类的同族“近亲”。<br/>生活习性和特征<br/>  蜂鸟蛾有很多独特的习性和特征:和蝶不同的是,它腹部粗壮,飞翔速度快,有结茧习性,成虫越冬;和蜂不同的是,采花不携粉,采蜜不酿蜜,能原地悬空取食;和鸟不同的是,它盘旋飞翔时既能前进也能后退。由于其独特的生理特性,在我国北方很少见。<br/>“四不像”<br/>  蜂鸟蛾被称为昆虫世界里的“四不象“。它首先象蝶,和蝶一样白天活动,口器是长长的喙管,且有尖端膨大的触角;它又像膜翅目的蜜蜂,在夏秋季节飞舞在百花丛中采食花蜜,并发出清晰可闻的嗡嗡声;它还像南美洲的蜂鸟,夜伏昼出,很少休息,在取食时,和蜂鸟一样,时而在花间急驶,时而在花前盘旋。?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报道发现了蜂鸟,蜂鸟是南美洲的特有物种,亚洲及我国均没有分布,所谓蜂鸟实为蜂鸟蛾的误认。在动物分类上,蜂鸟蛾的基本特征实属昆虫界里蛾类,为蝶类的同族“近亲“,只不过它属蛾亚目罢啦。蜂鸟蛾有很多独特的习性和特征:和蝶不同的,它腹部粗壮,飞翔速度快,有结茧习性,成虫越冬;和蜂不同的,采花不携粉,采蜜不酿蜜,能原地悬空取食;和鸟不同的,盘旋飞翔时既能前进也能后退等等。<br/>其他<br/>  这种昆虫除了比蜂鸟多出一对触须,翅膀上没有羽毛以外,无论体重、外形还是生活习性、飞行速度都与蜂鸟极其相似,故而被生物学家命名为蜂鸟蛾。由于它和蜂鸟太过相似,在飞行状态下连很多专家也难以分辨真假,国内外都有错把蜂鸟蛾当作蜂鸟的报道。在宜宾县横江镇拍到这两只蜂鸟饿体长大小与一只马蜂相仿,颜色以黄为主,间有黑、绿花纹。据专家介绍,这种蜂鸟蛾是产于美国的稀有昆虫,原在我国实属罕见,现在报纸媒体多见报道,估计和进口花卉有关系。</font></p>
<p><font face="Verdana">这种蛾子有很多同天蛾科截然不同的特性,一般蛾子飞行能力很弱它是超强,可以空中悬停!一般蛾子夜晚活动,他就白天活动,顺便说一下我国不产蜂鸟,但是我国有类似蜂鸟的鸟种美丽的9种太阳鸟,它们也吃花蜜,</font></p>

树人treeman 发表于 2010-11-28 01:35:00

<br/><br/><br/>
<p><font face="Verdana"></font>&nbsp;</p><font face="Verdana">
<p><br/>熊蜂属</p>
<p>&nbsp;  &nbsp; 熊蜂</p>
<p>  熊蜂属(Bombus;bumble bee)是节肢动物门、</p>
<p>有颚亚门、</p>
<p>六足总纲、</p>
<p>昆虫纲、</p>
<p>有翅亚纲、</p>
<p>膜翅目</p>
<p>、蜜蜂总科、</p>
<p>蜜蜂科的1属。</p>
<p><br/>熊蜂属</p>
<p>该属昆虫通称熊蜂。<br/>种属分布<br/>  该属已知300余种,除南极洲外,各洲都有分布,广泛分布于寒带、温带,</p>
<p>其中温带地区较多。中国的熊蜂不少于150种,分布极广。在新疆和东北地区,</p>
<p>熊蜂种类极为丰富,新疆有典型的草原荒漠种松熊蜂,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有</p>
<p>典型的针叶林种藓状熊蜂和森林草原种乌苏黑熊蜂。在青海、西藏以及四川和</p>
<p>云南的西北部山区,熊蜂种类亦丰,青藏高原有典型的高山种猛熊蜂,云南、</p>
<p>四川有喜温的种类鸣熊蜂,但中国南方和西南方的平原上熊蜂很少。<br/>形态特征<br/>  熊蜂因为体态似熊而得名。外形近似蜜蜂,但唇基隆起;颚眼距明显;</p>
<p>第1亚缘室被斜脉分割;雌蜂和工蜂后胫具花粉篮,胫节外侧光滑,边缘具</p>
<p>长毛;雄蜂阳茎基腹铗和刺缘突突出或明显超过生殖突基节。熊蜂个体大,</p>
<p>寿命长,浑身绒毛,有较长的吻,对一些深冠管花朵的授粉特别有效。<br/>生活习性<br/>  熊蜂与蜜蜂同属于社会性昆虫,其进化程度处于从独居蜂到半社会性</p>
<p>蜜蜂的中间阶段。职能有分工,分雌蜂、雄蜂和工蜂。大多数种类一年1代。</p>
<p>一个蜂群只有1个雌蜂。以雌蜂越冬。春暖花开时,越冬的雌蜂开始活动—</p>
<p>—寻找建筑蜂房的地点、采粉、繁殖等。工蜂羽化以后,立即清理巢房、</p>
<p>储备蜂粮、调节巢房温度以及与雌蜂共同照料子蜂。雄蜂出现较晚,专司</p>
<p>交配,交配后几天即死亡。   熊蜂具有旺盛的采集力,能抵抗恶劣的环境,</p>
<p>对低温、低光密度适应力强,在蜜蜂不出巢的阴冷天气,熊蜂可以继续在田间</p>
<p>采集。而且,熊蜂不像蜜蜂那样具有灵敏的信息交流系统,它能专心地在温室</p>
<p>内作物上采集授粉而不去碰撞或从通气孔飞出去。<br/>价值意义<br/>  熊蜂是益虫,对于农林作物、牧草、中草药以及野生植物的传粉起一定的</p>
<p>作用,特别是对牧草的传粉效果显著。有些国家为了提高牧草的产量,已经开</p>
<p>始人工繁殖熊蜂。   熊蜂是温室中比蜜蜂更为理想的授粉昆虫,尤其为温室</p>
<p>内蜜蜂不爱采集的具有特殊气味的番茄授粉,效果更加显著,增产幅度高达30%</p>
<p>以上。用熊蜂给温室蔬菜授粉,不但可以提高产量,而且可以改善果菜品质,</p>
<p>减少畸形果菜的比率,解决运用化学授粉所带来的激素污染等问题。   </p>
<p>熊蜂是自然环境的一种良好的指标动物,对于动物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p>
<p>均有一定意义。</font></p>

树人treeman 发表于 2010-11-28 21:57:00

羡慕,我今年一夏天都没有看见栗苇鳽呐!

奈何 发表于 2010-11-28 20:36:00

<br>不用客气呵呵,那鸟应该是栗苇鳽。。。黄苇鳽头顶黑色明显,两翼和尾也为黑色,而栗苇鳽整体颜色单一。夏季奥森黄苇鳽数量很多,可以去拍,栗苇鳽在北京很少见到,祝贺您。。。

树人treeman 发表于 2010-11-28 20:57:00

谢谢鸟友奈何的点评!

燕山深处 发表于 2010-11-28 19:08:00

<p>谢谢树人好友!这些昆虫的种类可真是不少!</p>

燕山深处 发表于 2010-11-29 00:42:00

感谢“树人”和“奈何”朋友!这下认识了栗苇鳽~~:)

热河 发表于 2010-12-1 14:16:00

<p>第一张是黄苇鳽。承德没有栗苇鳽。山庄原动物园附近湖区有大面积苇蒲丛,夏季有许多黄苇鳽和紫背苇鳽在其中筑巢繁殖。有一年大旱湖干,管理处的蠢材为挖湖方便,用推土机把一湖的芦苇荷花荡平。此时正值繁殖季节,覆巢之下无完卵。目前只有狮子林外有小片苇丛,有数只黄苇鳽苟延残喘。</p>

树人treeman 发表于 2010-12-1 14:24:00

<em>感谢热和好友指正!欢迎您也来多多做客!</em>

燕山深处 发表于 2010-12-1 00:32:00

<p>感谢“树人”和“奈何”朋友!也看了令狐兔朋友的博客,学习了!</p>
<p>&nbsp;</p>
<p>偶然看见这只鵟飞落在承德火车站附近的一座住宅楼上(约10层的阳台上),就拍下了~~</p>

燕山深处 发表于 2010-11-30 12:21:00

<p>再请教一下这只大鸟的名字,它是鹰吗?</p>
<p>&nbsp;</p><br/>

树人treeman 发表于 2010-11-30 22:18:00

<font face="Verdana">
<p><br/>鵟<br/>拼音: kuáng   <br/>基本解释:   鵟   kuáng   鸟,<br/>形似老鹰,(在这里我还想多说一句,我们常说的老鹰指的<br/>是鸟类分类学上的它是鹰科(Accipitridae)鸢亚科(Milvinae)<br/>、白尾鸢亚科(Elaninae)、蜂鹰亚科(Perninae)多种猛禽<br/>的通称特别是黑耳鸢和黑鸢和栗鸢,而坐山雕也不是海雕属和雕属<br/>的鸟而是兀鹫属的秃鹫)<br/>尾不分叉,全身褐色,尾部稍淡,两翅下各有一白色横斑。<br/>常飞翔高空或栖止在高树梢。吃鼠类,为农田益鸟。俗称“土豹”。 <br/>属于鵟属(Buteo)的几种猛禽。但在北美,亦指属于新域鷲科<br/>(Cathartidae)的各种西半球鷲类,尤指红头美洲鷲(Cathartes aura)。</p>
<p>真正的鵟属于鹰科(Accipitridae)鵟亚科(Buteoninae)。<br/>宽的翅膀和散开的圆形尾易与其他猛禽区分。大家看图鵟鹰的翅于众不同<br/>有明显的“腕斑”就是黑翅尖和中部一大片白的中间一块黑斑,白的部分<br/>仰视像窗子一样透明的鸟友俗称叫天窗,其飞行时缓慢有力地拍打著翅膀,<br/>优美地翱翔。大多数种类上体暗褐,下体白色或斑褐色,尾和翅下羽毛通常<br/>有横斑。然而甚至一个种的不同个体之间亦有著很大颜色变化。捕食昆虫和<br/>小哺乳动物,偶尔袭击鸟类。于树上或悬崖上营巢。巢坚实,由树枝构成,<br/>内垫以柔软材料。每窝产卵2~5枚,卵呈白色,具褐色块斑。<br/>最知名的普通鵟(B. buteo)分布自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向南到地中海。<br/>其他种类见于北美、欧、亚和北非的绝大部分地区。”。   </p>
<p>《辞海》:   鸟纲,鹰科,鵟属(Buteo)各种的通称。<br/>在我国分布较广的普通鵟(B. buteo burmanicus),<br/>体长约51㎝。通体羽毛褐色,尾部稍淡,两翼下各具一白色横斑,<br/>飞时显露似鸢,但尾圆而不分叉。常翱翔高空,或栖止田野高树和电杆上。<br/>主食鼠类,为农田益鸟。在我国东北一带及(前)苏联西伯利亚南部等地区繁殖,<br/>迁长江以南地区越冬。   <br/>如果好友对猛禽感兴趣可以看我好友鸟友令狐兔的的<br/>这篇为了即将到来的北京百望山猛禽大戏猛禽的辨识的文章相信<br/>对猛禽的识别大有益处!!<br/><a h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d6ca700100gsrq.htm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d6ca700100gsrq.html</a> </font></p>

树人treeman 发表于 2010-11-30 21:11:00

<p>再次感谢好友(无奈)的指正!</p>
<p><font face="Verdana"><br/>好友理解的没错,鵟在分类学上是属于鹰科的鸟类,<br/>它单分一个属鵟属所以它是鹰!</font></p>
<p>&nbsp;</p><br/><br/><br/><font face="Verdana"><br/>我国鵟属有普通鵟,毛脚鵟和大鵟三种<br/>&nbsp;  <br/>鵟(学名:Buteo)是鹰科鵟属28种猛禽的通称。<br/>代表性物种普通鵟,体色变化比较大,上体主要为暗褐色,<br/>下体为暗褐色或淡褐色,具深棕色横斑或纵纹,尾羽为淡<br/>灰褐色,具有多道暗色横斑,飞翔时两翼宽阔,微向上举<br/>成浅“V”字形。见在开阔平原、荒漠、旷野、开垦的耕作<br/>区、林缘草地和村庄上空盘旋翱翔。大多单独活动,有时<br/>也能见到2一4只在天空盘旋。性情机警,视觉敏锐,栖息<br/>于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从海拔400米的山脚阔叶林到2000<br/>米左右的混交林和针叶林地带均有分布,以各种鼠类为食,<br/>也吃蛙、蜥蜴、蛇、野兔、小鸟和大型昆虫等。<br/></font><br/><br/><br/><br/>

奈何 发表于 2010-11-30 19:56:00

这好似是普通鵟的白色形。。。这种色形没见到过,请问是在哪拍的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未知答案请教几种鸟和昆虫的名字(露螽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