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3 g. K' s0 ?3 R# d' E
鸟二无奈鸟友说的完全对
鸟 种:燕雀 Brambling
鸟种描述:描述:中等体型(16厘米)
而斑纹分明的壮实型雀鸟。胸棕而腰白。成年雄鸟头及颈背黑色,
燕雀背近黑;腹部白,两翼及叉形的尾黑色,有醒目的白色"肩"
斑和棕色的翼斑,且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点斑。非繁殖期的雄鸟
与繁殖期雌鸟相似,但头部图纹明显为褐、灰及近黑色。 虹膜-褐色
;嘴-黄色,嘴尖黑色;脚-粉褐。 叫声:悦耳的鸣声由几笛音的音节
接长长的zweee声或下降的嘟声。叫声为重复响亮而单调粗喘息声zweee。
也发出高叫及吱叫声。飞行叫声为chuee。
中 文 名:燕雀
物种分类:鸟类→
雀形目→雀科→
燕雀属
拉 丁 名:Fringilla montifringilla
英 文 名:Brambing
属中文名:燕雀属
分布区域
国内分布:国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内蒙古东北部和东南部、
/ H: O0 d6 Z2 A, K# ^" ]' h
河南、陕西、山西,一直往南到长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南各省,西至甘肃、四川、贵州、云南
# ~/ U% t( W! L P6 o$ ]
,东至沿海各省和台湾,南 燕雀
至广东、广西、福建和香港,也有部分经新疆西部天山一带迁徙。目前除青藏高原和海南岛外,
8 \, Q8 s$ N* S
均有分布,为旅鸟和冬候鸟。 国外分布:国外繁殖于欧洲北部,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 V F( Q, W# w* G7 S' X4 p! Q
科拉半岛、俄罗斯北部往东经西伯利亚、阿尔泰、贝加尔湖一直到太平洋西岸堪察加半岛、
: z6 `' @5 g! W8 Q* h2 X
鄂霍次克海岸和黑龙江下游。越冬在欧洲南部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北非,往东经意大利、
( k; t8 D+ Y- J( L$ c' T
希腊、小亚细亚、中东、印度北部、朝鲜、日本、萨哈林岛,部分在日本北部繁殖。
* D+ I" V( Q& B; {: t7 H1 D 燕雀分布于北欧、亚洲、从挪威到勘察加、南欧、中国等地,多栖息于平原、
- n2 c) v: ?* t& b! w* [丘陵到山区以及栖于各种林中如:柳林、榆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等。
4 V9 P* v& R5 c w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6 ~, F; W& g5 \" d
2 ~& S# s. {8 J) J
其他特点
迁 徙: 燕雀在我国主要为冬候鸟和旅鸟
, G2 Z$ l4 _6 _" z; O( \3 s6 A
生 境: 繁殖期间栖息于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等各类森林中,
( M+ I; ~% W3 E8 \) Q尤以在桦树占优势的树林较常见。迁徙期间和冬季,主要栖息于林缘疏林、
9 V/ U# [# @5 h0 x/ e
次生林、农田、旷野、果园和村庄附近的小林内。
9 p: b w0 e1 z0 o
燕雀
体 型: 体重♂19-28g,♀18-28g;体长♂134-170mm,♀134-165mm;
) ]/ r& C- a, u# z: R9 e8 l
嘴峰♂11 -13.5mm,♀11-13.5mm;翅♂87-95mm,♀83-89mm;
% M% }$ s/ U0 x% p
尾♂59-72mm,♀53-67mm;跗蹠♂18-21mm,♀19-21mm。
4 j0 ~" C% [. D( P0 d
食 性: 主要以草子、果食、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尤以杂草种子最喜吃,
* P+ U m* z+ n9 k9 Z1 J也吃树木种子、果实、植物嫩叶、小米、稻谷、高粱、玉米、向日葵等农作物种子,
/ D) @! f; ~: G" v5 R" \* N6 ^
繁殖期间则主要以昆虫为食。 习 性: 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
' j3 z/ E& S& d: U" v! H
尤其是迁徙期间常集成大群,有时甚至集群多达数百、上千只,晚上多在树上过夜。
/ \/ i7 { O+ u' r* K 繁 殖: 繁殖期5-7月。通常成对分散营巢繁殖,巢多置于桦树、杉树、松树等
; y R; j4 [+ k% j. p2 {& w
各种树上紧靠主干的分枝处,距地高3-5m。巢呈杯状,主要由枯草和桦树皮等材料构成
: U% _5 A3 V% j7 Q( A& K& ]1 f,外面常掺杂有苔藓,内垫有羊毛、兽毛或羽毛。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每窝产卵5-7枚,
6 b( N' E" v c6 L多为6枚。卵绿色、被有红紫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6.8-21.5mm×13.8-14.5mm。
燕雀-形态描述
雄鸟繁殖羽额、头顶、头侧、枕、后颈、背、内侧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以及最长的尾
: l) x2 c/ s7 B上覆羽灰黑色,或多或少缀有蓝色。肩、翅上中覆羽、大覆羽尖端、腰和尾上覆羽白色,
: |" y( z. A2 |) Z, H9 a
翅上小覆羽锈棕色,初级飞羽黑褐色,羽基较淡。尾黑色,外侧尾羽具不明显的淡色斑。
/ k/ T& A) {3 x5 C: W6 ^颏、喉和上胸锈棕色,下胸、腹、两胁和尾下覆羽白色,刚换上的新羽上体黑色部分多被
`& M: _3 H. a+ @/ u( x9 O有锈色羽端(直到5月才退去)。肩锈色,大覆羽尖端赭色,飞羽和尾羽外翈具淡色羽缘。
3 l) j# C5 ^& L8 \. t% y7 J
冬羽额、头顶到枕蓝黑色具蓝色金属光泽,末端羽缘棕黄色,颊、眼周、耳羽黑色,羽端
_+ |* f, y7 `* m沙棕色,后颈至上背黑色,羽基灰白色,端部羽缘棕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白色;长的
0 H" U0 A% a9 h0 p2 H I尾上覆羽黑色,羽端棕黄色,尾羽黑色,具窄的棕白色羽缘。飞羽黑褐色,初级和次级飞羽
9 u' {; Y* K3 j% E2 @4 C3 m% D除第一枚外,外翈中段具绿黄色狭缘,三级飞羽端部外翈具宽的棕红色羽缘。肩羽和翅上小
, P$ Z) |) `9 v; j8 w覆羽基部灰色,羽端橙黄色,中覆羽棕白色,大覆羽黑色具棕色羽端。颏、喉和上胸橙黄色,
5 ^0 Z, C# C! Y/ `* d
下胸和腹白色,尾下覆羽白色沾棕、呈棕白至棕黄色,两胁淡棕色具黑色斑点;腋羽和翼下
, ]: L" T) g) G W, `! m0 x覆羽淡棕色。雌鸟春夏羽羽色和雄鸟相似,但较雄鸟淡,上体黑色部分被褐色取代,且具淡
0 ~$ g; ]2 m4 D/ g7 ?& J色羽缘,头和背部具不明显的纵纹。秋冬羽羽色和雄鸟秋羽相似,但羽色较暗、不及雄鸟鲜
( \: o1 }& z1 p Q. w0 V$ g; z亮。头顶至上背黑褐色,羽缘暗红棕色,下背至腰灰白色,尾浅黑色,具白色狭缘。颏、喉
) E# b/ z0 [2 b5 I5 C
沙棕色,上胸暗橙棕色,羽端灰棕色,下胸、腹和尾下覆羽灰白色。幼鸟和雌鸟相似。虹膜
) a) Q7 W; D- |+ }5 c褐色或暗褐色,嘴基角黄色,嘴尖黑色,脚暗褐色。
燕雀-野外鉴别特征
小型鸟类,体长14-17cm。嘴粗壮而尖,呈圆锥状。雄鸟从头至背辉黑色,背具黄褐色
& i: v# @( S7 M# Z
羽缘。腰白色,颏、喉、胸橙黄色,腹至尾下覆羽白色,两胁淡棕色而具黑色斑点。两翅和尾
: B3 j) W/ X/ ?3 m. j+ b
黑色,翅上具白斑。雌鸟和雄鸟大致相似,但体色较浅淡,上体褐色而具有黑色斑点,头顶和枕
, x: }7 L# a; O" a. P/ ^+ ?具窄的黑色羽缘,头侧和颈侧灰色,腰白色。我国未见有与之相似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