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分享]宸垣识略中的地图方向
<p>最近翻阅北京古籍出版社的<宸垣识略>一书,该书成书于乾隆年间.该书有地图十八幅,乾隆戊申本把地图分插于各卷,光绪丙子本则总之余卷首之前,北京古籍出版社是采用的光绪版.</p><p> <br/>但是看这些图,却发现,总图和外城图都是和现在一样,上北下南,而内城分区域图,则是上南下北,着是为什么?求解.</p> <br/><br/><br/>北京城总图,内外城总图,内城总图,都是上北下南. <br/><br/>皇城图及宫城图也是上北下南,但是皇城图的神武门却写倒了. <br/>西山图,也是一样. <br/><br/><br/><br/>外城分区域图,也是上北下南,但部分城门写倒了. <br/><br/><br/><br/><br/><br/><br/>内城七幅分区域图,则是上南下北,这是为什么? 十八幅图发完,欢迎探讨. <p>记得几年前侯仁之教授身体还好的时候去他家拜访,他就拿出这张图来和我探讨,他对这张图很欣赏,因为只有这张图标明了大名濠北到横桥后的去向,为此后来侯仁之教授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p>
<p> </p>
<p><br/></p> 纸可够黄的
rt
<p>一直未见有人解释,咱猜测一下:</p><br/>
<p>1、我国早期地图没有一个所谓“上北下南”的规范,所以怎么画的都有。</p>
<p>一般座北朝南为上,明清以后,皇上座北朝南治理天下,所以把山西叫“山右”,山东称作“山左”。现在,我接触的有的老人画地图时,还习惯于“上南下北”。</p>
<p>2、成图这个时期正处于西方文化和我们旧文化相互交融,正像文言文向白话文交替过程中出现的文白相杂情况。</p> <p>这个非常不好说,只能凭猜测;不过即便古图,正南北的还是居多的。</p>
<p>1.有意而为 </p>
<p> 怀疑因此图为什刹海和后海,有水的部分较多,成图时因某种特殊需要故上南下北</p>
<p> 怀疑此图在皇城西部,描述都又是正黄旗区域,不知道这些会不会有些什么特殊说法</p>
<p>2.无意造成</p>
<p> 可能是刻地图的工匠图刻的没有问题,但添加文字时的工匠不熟悉地图,不小心把文字添反;重新刻版工期过长,所以没有更改直接印出来了。</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黑龙</i>在2010-11-16 11:17:00的发言:</b><br/>
<p>这个非常不好说,只能凭猜测;不过即便古图,正南北的还是居多的。</p>
<p>1.有意而为 </p>
<p> 怀疑因此图为什刹海和后海,有水的部分较多,成图时因某种特殊需要故上南下北</p>
<p> 怀疑此图在皇城西部,描述都又是正黄旗区域,不知道这些会不会有些什么特殊说法</p>
<p>2.无意造成</p>
<p> 可能是刻地图的工匠图刻的没有问题,但添加文字时的工匠不熟悉地图,不小心把文字添反;重新刻版工期过长,所以没有更改直接印出来了。</p></div>
<p>多谢黑龙,但是不光是什刹海那一幅,是整个内城的数张图,都是如此.第二种到是有可能.</p> 少一幅呀?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二锅头1</i>在2010-11-15 8:35:00的发言:</b><br/>
<p>一直未见有人解释,咱猜测一下:</p><br/>
<p>1、我国早期地图没有一个所谓“上北下南”的规范,所以怎么画的都有。</p>
<p>一般座北朝南为上,明清以后,皇上座北朝南治理天下,所以把山西叫“山右”,山东称作“山左”。现在,我接触的有的老人画地图时,还习惯于“上南下北”。</p>
<p>2、成图这个时期正处于西方文化和我们旧文化相互交融,正像文言文向白话文交替过程中出现的文白相杂情况。</p></div>
<p>多谢,那为什么不统一,内城总图和分图也有坐北朝南和坐南朝北的.</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dj</i>在2010-11-15 17:15:00的发言:</b><br/>少一幅呀? </div>
<p>哪一幅?</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