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葆台汉墓
北京大葆台汉墓——西汉广阳倾王刘建的墓葬。其位于丰台区,毗邻世界公园。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是当年发掘的一号墓(刘建墓),二号墓(王后墓)地宫由于曾被焚毁,所剩文物无多,经发掘后回填。刘建墓也曾被盗,焚烧,但保存基本完好,出土了部分文物。刘建地宫发现的黄肠题凑是我国首次发现这一墓葬形制,填补了我国考古史的空白。当你站在恢弘的地宫前,面对着两千多年的黄肠题凑时,那种震撼无以言表!<p> 西汉时,北京当时是燕国(广阳国)的蓟城所在地,两千年的历史行进,一切浮华已是过眼云烟。当年出土汉墓的葆台村现已拆迁,并盖起了楼群。在发掘汉墓时曾发现一金代水井,可见这一区域应有大量的地下古代遗存。不知附近盖楼前文物部门有没有过考古钻探。</p>
<p> 期待北京另一座汉墓,老山汉墓的早日开放。</p>
<p><br/><br/><br/><br/></p>
<p>墓道内的车马<br/><br/></p>
<p>封土.白膏泥.木炭<br/><br/><br/></p>
<p>内回廊<br/></p>
<p>外回廊<br/></p>
<p>陪葬牲畜<br/></p>
<p>棺椁<br/></p>
<p>黄肠题凑<br/></p>
<p>木门上的鎏金铜铺首。另一只还在木门上<br/></p>
<p>木枕<br/></p>
<p>玉佩<br/><br/>博物馆院内金代水井</p> <p>第一回坐沙发!</p>
<p> </p>
<p> </p>
<p>好文!</p>
<p> </p>
<p>好图!</p> 古人破坏环境也是很厉害的。就这“黄肠题凑”,多少棵千百年才能长成的柏树,被他们锯掉做了坟墓!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燕山深处</i>在2010-11-2 1:02:00的发言:</b><br/>古人破坏环境也是很厉害的。就这“黄肠题凑”,多少棵千百年才能长成的柏树,被他们锯掉做了坟墓! </div>
<p>3000年前中国本来有50%土地被原始森林覆盖,自从战国、秦、西汉以来,无节制的修建纯木结构的宫殿和陵墓,耗费了大量的森林资源。其中以西汉时期最为严重,一座诸侯王的陵墓就要用木材上万立方,皇帝陵数量更巨大。所谓黄肠题凑,使用的只是柏木的木芯,一棵参天柏木,也只有一小部分能够使用。</p>
<p> </p>
<p>西汉两百多年历史中,中国成片的柏木林遭到浩劫。到了东汉时期,皇帝和诸侯王的陵墓已经逐渐改用石条模拟的黄肠题凑了,不是因为人们的环保意识曾强了,而是因为在东汉时已经难以找到成片可用的柏木林了!</p>
<p> </p>
<p>同样的例子在以后仍然延续。隋唐三百年,长安附近宫殿成片、寺院林立,到了五代时,终南山已无参天巨木。北宋时,为了防卫北边疆界,黄土高原上烧荒毁林、广开农田,导致黄河逐渐变为悬河。</p>
<p> </p>
<p>辽金时代在北京修筑宫殿时,所需大木可就近从海淀、石景山的山林中砍伐;到了元代,建大都所需木材就要去门头沟深山中砍伐,再经卢沟水漂流至大都了;再至明代,门头沟深山已无乔木林,明成祖建宫殿,木材出自西南四川、云贵山区,皆为金丝楠木;而到了清代,西南也无大木可伐,于是又挥师到刚刚稳固的并入中国的东北大兴安岭,成片的红松木遭到砍伐。</p>
<p> </p>
<p>除了修建宫殿、住宅之外,古代城市居民取暖所需薪碳,也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明代初年,从南口至张家口外本是一片乔木、灌木混杂林,有“林海”之称。自从定都北京后,京城所需薪碳皆取自口外山林中,到了明末,口外已无灌木可用;清代改用山西太行山脉的灌木林。明清五百余年,烧尽了华北所剩的次生林!</p>
<p> </p>
<p>另外,在明代,为了防御漠北的蒙古人,修建长城时砍伐了大量森林。而在日常巡逻中,为了让蒙古骑兵无法在长城周围躲藏,明军经常通过“烧荒”的办法,把长城外几里内的植物焚烧干净,便于侦查瞭望!</p>
<p> </p> 应该向古希腊学习,用石材,防火,保存还能长久。 <p>真是破坏惊人!</p>
<p>清乾隆时的寺庙建筑,立柱就难找独根的了,都是采用外围包木、箍上铁箍来加粗</p>
<p> </p>
<p>所以,为了不再依赖木材,不再破坏森林,我建议某些古建梁柱的恢复可以采用一些新型材料(但有关部门还非要用木材,说是“保持原貌”!)</p>
<p>如今,国内找不到大木,人们把手又伸向了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可那里的森林也是地球上的资源呀</p> 可恨的是一改朝换代就要烧毁前朝建筑,要是不破坏,充分利用或稍加改造,留下的世界遗产会更多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wabj2010</i>在2010-11-2 17:31:00的发言:</b><br/>可恨的是一改朝换代就要烧毁前朝建筑,要是不破坏,充分利用或稍加改造,留下的世界遗产会更多 </div>
<p>在这一点上日本值得我们学习。日本古代非常贫穷,所以对比较大的古建筑,一般采取不断维修改造的办法来继续利用,而不是一拆了之。所以日本现在很多上千年的古建筑,部分构件仍然是原来的。除了战火和人为原因失火之外,很少有因为翻修而彻底拆毁的建筑。甚至有一些寺院建筑是以前宫殿建筑拆改来的。</p>
<p> </p>
<p>我们现在说中国人爱拆,其实自古就是这样。古代但凡建筑物旧了、坏了,往往是彻底夷平,在原址建新建筑。所谓的“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在古代是好事,但是对现代人来说,就是少了很多本来可以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使建筑发展的历史断了链条。</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MiguelWang</i>在2010-11-2 6:46: 254 的发言:</b></div>
<p> <font color="#0000ff" size="5"> 谢谢四楼写的好文。</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 满城汉墓室的开凿,对林木的毁害更为惊人。</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 早些年大葆台附近开采地下水严重,地面下沉,</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 墓地里出现一些地裂。尽管采取了一些措施,</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 如:赶走了喜欢漫灌的种地农民,迎来了房地产开发,</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 如今那些裂缝并未见好转。</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 去参观的朋友不妨留意马车坑底和坑壁。</font></p> 那里最值得看的就是黄肠题凑,今人皆是从此开始懂得此四字含义,也仿佛是在控诉古人滥伐毁坏的森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