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慈戏曹 发表于 2010-7-13 03:25:00

[原创]中顶花会之兵部杠箱(六月初一摄)

<div style="TEXT-INDENT: 2em">“杠箱香会”,又称“杠箱会”出现在清代,是皇家举办的香会中兵部的助兴仪式。除了兵部的杠箱,还有礼部的中幡、户部的秧歌、工部的石锁、吏部的双石、刑部的棍、老太府的花坛、掌伙司的狮子等。这些官署举办的活动统称为内八档香会,以跟民间的香会活动区分。</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em">两个商贩打扮的人担着扁担先行,后面是四个衙役高举“肃静”“回避”牌,手拿铜锣开道,“咣、咣、咣”三响一停。接着是八个武生,两人一组,各用竹竿抬着一个木箱。四只箱上挂有铁环、会旗和铃铛,走起路来竹竿颤动,环铃声交错。再往后看,两个人用一根竹竿抬着七品县官走来。县官颤悠悠地坐在竿上,一手捻须,一手扇扇,好不得意的样子。四个衙役、两个捕快压阵,手拿杀威棒、长鞭和镣铐。
<p>绕场一周后围出空地,四组抬箱子的武生分别进场献技。这技术讲究的是抬箱子的人要不断变换身形,上脑旋、串肩、单缠腰、元宝大顶、矮子走、倒立、翻跟斗、单脚托竿、劈叉等等。可不管人怎么换姿势,箱子不能着地,手不能扶竿。抬箱的演完了,县官就出来开始审案,多是些滑稽可笑的案子,要的就是博大家一笑。</p>
<p>等到演也演了,审也审了,在人们的笑声中,队伍按照原先的顺序绕场一周下去。这热热闹闹的一档“杠箱香会”就算结束了。</p></div>&nbsp;&nbsp;&nbsp; 杠箱会所表演的故事是《说唐》贾家楼三十六友结拜劫皇纲的故事。
<p>因为杠箱会压轴表演的是县官(又作杠箱官)断案,所以杠箱会一直供奉狱神皋陶为祖师爷。杠箱为一长约80厘米,宽、高各50厘米的木箱。木箱四周绘画着一些戏剧人物,上方挂有会旗和小铃铛,中间用竹竿穿过,杠箱会表演时,通常在前头有8个人抬着4个有铁环的箱子(乾隆年间为16人8个箱子),抬者有时翻跟头,有时跳着走,手不能碰竹竿,要求表演技巧的动作与箱子上的环子的声响节拍一致,不得有丝毫错乱。</p>
<p>在抬箱子的后面,用一善于抓哏打趣的演员扮成官员,称作“杠箱官”,身穿大红袍,头戴圆翅纱帽,嘴上饰短须,骑在一根竹竿上,后撑一顶大伞,坐在轿子上,观众可随意向骑在竹竿上的官员告状打趣说笑,杠箱官接到诉状,还可唱一段,内容要诙谐。</p>
<p>清朝时还有表演故事的,内容是:“县太爷出巡”,“官员”前一般还有四位打竹竿的演员,意为“肃静”、“回避”牌的衙役,他们边走边喊,表示开道。“官员”也假装摆着官架子,甚为滑稽。</p>
<p>&nbsp;&nbsp;&nbsp; 慈禧太后最后一次亲自到妙峰山的娘娘庙进香,由清宫内八档香会伴架随行。这是历史记载上杠箱会的最后一次表演。后因时事动荡,杠箱会没有了表演的机会,此后在京城绝迹。</p>
<p>&nbsp;&nbsp;&nbsp; 隋少甫老先生的二徒弟黄荣贵、五徒弟赵宝琪根据口述内容整理出图谱,在崇文区文化馆、崇文区街道办、民间文艺家协会等部门的支持下,联络二十多位民间艺人经过不断排练,终于使这项失传百余年的民俗仪式得以恢复。</p>

颐和吴老 发表于 2010-7-13 10:39:00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支持楼主“矮子走”两张:</font></strong></p>
<p><br/><br/></p>

左慈戏曹 发表于 2010-7-13 10:07:00

<p>我九点半多才到。在殿前廊下没动地方。有机会幸会的。</p>

左慈戏曹 发表于 2010-7-13 03:28:00

<br/><br/><br/><br/><br/>

左慈戏曹 发表于 2010-7-13 03:34:00

<br/><br/><br/>

颐和吴老 发表于 2010-7-13 08:38:00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学习了一遍,长知识,谢谢!我一早就去了,没有见到左慈兄,估计见到也不认识吧。</font></strong></p>

析津志 发表于 2010-7-13 22:37:00

我也去了,这个也拍了,见到了颐和吴老和城根叔,没见到左慈先生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中顶花会之兵部杠箱(六月初一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