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n 发表于 2010-7-3 20:50:00

读前蜀王建世家,竟有意外收获!

<p>聚会时,听朋友写了一本历史小说即将出版,主角为前蜀高祖王建。后我特意翻来新五代史看。</p>
<p>新五代前蜀中记载,王建同学小时就偷鸡摸狗,长大以后认太监当干爹一步步往上爬。</p>
<p>后招募流氓地痞凑了8000人军队东征西讨,欺君、杀父、屠城、戮友(不忠不孝不仁不义)</p>
<p>缺德事干尽了,最终夺取蜀地,自立为皇。</p>
<p>执政过程中,又把可能与自己争夺权力的干儿子、亲儿子都杀了,</p>
<p>最后老眼昏花又宠信太监、溺爱小妃,放着贤能的儿子不立,却立了最小的儿子为太子。</p>
<p>最后在迷离中死去。</p>
<p>继位的小儿子被描写的顾目见耳、<span style="FONT-SIZE: 12pt">垂手下膝,奢侈腐化、荒淫无度、亲小远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2pt">买官卖官、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最后被唐军追逐悔过而亡。</span></p>
<p>&nbsp;</p>
<p><span style="FONT-SIZE: 12pt">能称王称帝,其奋斗过程自然还有许多故事,比如权谋诡计、战火纷飞等等精彩细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2pt">这里不多赘述,只是摘录了作者对这些故事以及所结果的评价,还原出了一个奸邪的土匪帝王。</span></p>
<p>但据朋友说,王建是被人抹黑了,所以还有必要多看些史料再研究一下。</p>
<p>------------------------------------</p>
<p><font color="#ff0000">以下是网友<img height="120" alt="" src="http://bbs.oldbeijing.tv/uploadface/40733_201061709716178.jpg" width="120"/> <strong>mmliuying</strong></font><font color="#ff0000">对王建事迹进行的修正,还原度很高</font></p>
<p><font color="#ff0000"></font>&nbsp;</p>
<p>王建小时候是干啥的,无可考,他老爸是卖饼的,他是平民出身。他起家是王仙芝黄巢起义后,投靠朝廷军镇压农民军起家的。他曾经两次救驾唐僖宗,第二次是单身救驾,被僖宗皇帝流泪赐以皇袍。他“杀父”一事,是为了能够接近皇帝,投靠了当时权倾一时的大太监田令孜。田令孜是唐朝走向灭亡很重要的一个奸臣,王建借唐昭宗登基后对田令孜的仇恨,招募8千人发动了历时十多年的三川之战,战败了田令孜等两川藩镇,割据了成都。在唐末乱世时期,王建算是遵纪守法的,至少一直尊崇唐王朝为正统,每年按时纳贡。</p>
<p class="content">朱温窜唐称帝后,王建不服朱温,也在成都称帝,这一点他不如李克用坚持。但王建成立的前蜀政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北方正统政权(后梁)承认的南方政权。 我比较欣赏王建的是,他除了治军有方,还在他治理成都期间,任用了一大批贤良:包括他的宰相著名词人韦庄、著名诗僧贯休、他太子的老师中国道教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杜光庭、五代时期韬略堪比诸葛亮的周庠、唐末治水能臣张琳等,所用人才贯通儒释道三家,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他自己不认识字,他对知识分子非常尊重,导致唐朝灭亡后,大多文人归附成都,繁荣了成都的文化,在他的治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学派别花间派。</p>
<p class="content">成都的雕版印刷技术也在那个时期空前成熟,为日后北宋出现交子奠定了经济和物质基础。同时,王建是个很大度的人,他有一个谏臣叫冯涓,他们君臣二人的故事很有意思,可与太宗魏征作比。五代两蜀时期是成都历史上空前繁荣的一段时期,这和王建在成都施行的一系列休养生息、繁荣农业商业手工业的政策分不开。</p>
<p class="content">他晚年,众多义子和儿子争夺皇位,他杀了两个重要的义子(王宗佶死有余辜、王宗涤有些冤枉)他对太子元膺给予厚望(他嘱人给太子写的一篇《诫子元膺文》可谓历史上对子女教育的典范),但是太子卷入争夺王位风波,在乱军中死去,这对他打击很大。他给予希望的第八子又死于宫廷争斗,最终他最宠爱的徐氏姐妹终于以狠毒的计谋将其幼子扶上皇位。 幼子王衍是个昏君,很快亡国。但是王建其人在历史上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也是被历代史学家争论的人物(司马光、张唐英、吴任臣在其史书中都对其大加赞誉)。</p>
<p class="content">王建在其治军其间,没有屠城过,他攻打成都一役,为了保存当时这一全国仅次于扬州的繁华都城,围城数月不攻,设计让人潜入成都,施加反间计、攻心计,最终让田令孜兄弟主动投城。</p>
<p>-------------------------------------</p>
<p>所谓意外收获</p>
<p>在作者的总结陈词中看到这么一段。(作者为了证明蜀书无知迷信)</p>
<p><strong>“昔舜治天下,政成而民悦,命夔作乐,乐声和,鸟兽闻之皆鼓舞。”</strong></p>
<p>【译】古时舜帝治理天下的时候,勤政爱民,深受百姓拥护。</p>
<p>舜命令一个叫夔的乐师(这里注意)演奏音乐,乐声和谐,飞鸟走兽听见了都闻之起舞。</p>
<p>&nbsp;</p>
<p>这里我要说的意外收获就是这个“夔”</p>
<p>因为有一种古代纹饰叫做“夔龙纹”常出现在瓷器、玉器、瓦当、彩绘中作为祥瑞之意。</p>
<p><br/><img src="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346bd85c7614b578fbf2c0cd.jpg" onload="_commentImageResize(this,580);"/>&nbsp;<img src="http://t1.baidu.com/it/u=1840526095,2511767325&amp;fm=3&amp;gp=0.jpg" onload="_commentImageResize(this,580);"/>&nbsp;</p>
<p>颇受王宫贵族喜爱,明清时期民间也偶见,特点大概是蛇身<strong>单足</strong>。</p>
<p>传闻起源于《山海经》中对一种叫做“夔”的<strong>单足牛形</strong>神兽。</p>
<p>这个“夔”实际上就是舜帝身边的那个乐师“夔”</p>
<p>那么大家就问了,夔是个人,怎么会跟一只脚的怪物联系起来的呢?</p>
<p>答案就隐藏在上面那段黑体字中!舜非常喜爱乐师夔,说过这么一句话</p>
<p>“搞音乐的领袖,有<strong>夔一</strong>个人就<strong>足</strong>够了”(<strong>夔一,足也</strong>)注意断句啊</p>
<p>是“夔一”&nbsp; “足也”。而后,古人以讹传讹,慢慢的就演变成了“夔,一足也!”</p>
<p>大明白们一琢磨:</p>
<p>“舜帝说了,夔,只长了一只脚,那不就是怪物吗?皇帝说的那就是神兽啊”</p>
<p>结果,伟大的夔纹就这样慢慢的诞生了~~</p>
<p>现在在各类文物、明清旋子彩绘的方心中还经常见到。</p>
<p>-------------------------------------</p>
<p>&nbsp;</p>

solin 发表于 2010-7-3 22:19: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嘉平</i>在2010-7-3 21:50:00的发言:</b><br/>王建很有作为,并非那么不堪。不然何以在唐末大混乱时,能独保四川一片安定?不妨去成都看看王建墓,那里所有的雕塑都充满欢乐和富足,很有四川人安逸之气象。 </div>
<p>我写到了,经朋友提点“是被欧阳修抹黑了”,其实我的重点在后面,呵呵</p>
<p>而且听说《资治通鉴》记载的比较真实,正在翻找~</p>

嘉平 发表于 2010-7-3 21:50:00

王建很有作为,并非那么不堪。不然何以在唐末大混乱时,能独保四川一片安定?不妨去成都看看王建墓,那里所有的雕塑都充满欢乐和富足,很有四川人安逸之气象。

嘉平 发表于 2010-7-4 00:58: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solin</i>在2010-7-3 22:19:00的发言:</b><br/>
<p>我写到了,经朋友提点“是被欧阳修抹黑了”,其实我的重点在后面,呵呵</p>
<p>而且听说《资治通鉴》记载的比较真实,正在翻找~</p></div>
<p>对对,我看见你写到了,其实回复并不针对你。呵呵</p>
<p>&nbsp;</p>
<p>王建墓里有石雕坐像,是目前唯一的帝王真人雕像,他长得挺帅。</p>

得鱼忘筌 发表于 2010-7-4 10:53:00

<p>王建父子对四川民生贡献是很大的,五代那样的乱世,王家能够修养民力是难得的。</p>
<p>北宋前期政治文化对五代是持严厉批判态度的,这跟维护北宋政权统一措施合法性有关。这种严厉批判的论调到神宗时代就很少被提及了。</p>
<p>草草看《新五代史》词句,欧阳修代表的宋人心术就十分明确了:“吾无取焉”..“其后世有欲知之者,不可以遗也”....不过这也成了薛五代史在散逸之后,被清人辑补,与欧阳五代史同列于二十四史的原因。</p>
<p>文章的后半部分看不懂。</p>

solin 发表于 2010-7-4 12:02: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得鱼忘筌</i>在2010-7-4 10:53:00的发言:</b><br/>
<p>王建父子对四川民生贡献是很大的,五代那样的乱世,王家能够修养民力是难得的。</p>
<p>北宋前期政治文化对五代是持严厉批判态度的,这跟维护北宋政权统一措施合法性有关。这种严厉批判的论调到神宗时代就很少被提及了。</p>
<p>草草看《新五代史》词句,欧阳修代表的宋人心术就十分明确了:“吾无取焉”..“其后世有欲知之者,不可以遗也”....不过这也成了薛五代史在散逸之后,被清人辑补,与欧阳五代史同列于二十四史的原因。</p>
<p>文章的后半部分看不懂。</p></div>
<p>&nbsp;</p>
<p>朝代更迭,人事交替,政策变化,背后都有各种各样非常微妙且符合逻辑的原因。</p>
<p>&nbsp;</p>
<p>没有无来由的爱也没有无来由的恨,呵呵……史官为当朝者服务的意识也无可厚非。</p>
<p>&nbsp;</p>
<p>------------------------------------</p>
<p>&nbsp;</p>
<p>前蜀三的文章中,有大量对瑞兽先圣的描写。</p>
<p>&nbsp;</p>
<p>的结尾部分,作者指出了各种祥瑞齐聚属地现身,这是不正常的,大概意思是</p>
<p>&nbsp;</p>
<p>龙凤这类瑞兽本职工作应该在天上,云彩里,应该不为人所见,而他们却频繁出现在蜀地</p>
<p>&nbsp;</p>
<p>那还是瑞兽吗?简直就是妖孽。</p>
<p>&nbsp;</p>
<p>其中引用了历史上正常情况下凤凰显身的背景(舜与夔的故事)来证明它出现在蜀的不正常。</p>
<p>&nbsp;</p>
<p>而我所关注的,是哪个夔在文章中的身份,因为有很多地方把这个名字与一种祥瑞纹饰联系起来。</p>
<p>&nbsp;</p>
<p>而在文章中,夔的身份不是神兽,而是原原本本的人。 </p>
<p>&nbsp;</p>
<p><strong>我的后半部分就是为了解释这个人为什么会在历史长河中慢慢的变成了兽。</strong></p>

enmaai 发表于 2010-7-11 19:03:00

<p>我怎么听说这个王建就是王八的来历?</p>

来吧来吧 发表于 2010-7-12 12:03:00

哦,图片看不到了呢。

历史的尘埃 发表于 2010-7-13 09:35:00

湖南原来出土一幅帛画,一个老妇人,旁边一条龙,因为年代久远了,龙的爪子残损了,只剩下一条腿能看得清,于是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说,这就是夔。后来经过检测发现原来有多条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前蜀王建世家,竟有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