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10-6-16 16:25:00

语言大学枕石园里观赏门墩

<p>&nbsp; </p>
<p>1,久闻北京语言大学有个枕石园,园内收藏着数十对北京门墩。2010年6月8日,应媒体编辑之约,同往观赏,并作现场解说。</p>
<p></p>
<p>&nbsp;</p>
<p>&nbsp; </p>
<p>2,正如平时游逛胡同所遇那样,要想从本地人那里询问有关情况,是难于上青天的。因为文史知识不能直接卖钱,所以不被众人关心,一问三不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好在枕石园没有隐身,七问八问,倒也不难寻觅。</p>
<p><br/><br/><br/></p>
<p>&nbsp;</p>
<p><br/>&nbsp; </p>
<p>6,枕石园里有一块石碑,记述了北京语言大学日籍教师岩本公夫先生收集北京门墩的雅事。碑文对于门墩的论述堪称内行。</p>
<p>女娲采用五色石头,炼石补天。鲁班采用石头作为建筑构件,使用门墩固定门槛、门框、门楣和门扇的门轴。除了实用功能以外,门墩上的雕饰,还可以体现等级,美化建筑,表达艺术,寄托希望。</p>
<p></p>
<p>&nbsp;</p>
<p><br/>&nbsp; </p>
<p>7,这里之所以名叫枕石园,是因为门墩的实际用途就是“门枕石”,是门框的枕头。门枕石上面的横沟槽,用以承托门框。门枕石内侧的立沟槽,用以固定门槛。门枕石后面的“海窝”,用以承托“户枢”,就是门扇上下的门轴。门枕石前边的“抱鼓”或者“书箱”,就是艺术装饰。</p>
<p></p>
<p>&nbsp;</p>
<p>&nbsp; </p>
<p>8,有一种说法:抱鼓形门墩,是官员之家所用,书箱型门墩,是读书人家所用,又说门墩有小狮子,是武官之家所用。那么,这个小狮子和书箱结合的门墩,难道说是文武双全之家所用吗?再者,读书人考中进士,入了翰林,做了高官,你说他是官员之家,还是读书人之家呢?</p>
<p><br/><br/></p>

老盘子 发表于 2010-6-16 16:29:00

我觉得血淋淋的,四合院华丽的首级。

布衣亮子 发表于 2010-6-16 16:33:00

<p>欣赏陆老师的介绍!有机会去看看!</p>

老盘子 发表于 2010-6-16 16:37:00

沧桑几易,逝者难回,北京四合院民居华丽的首级。

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10-6-16 16:52:00

&nbsp;
<p>9,常见荷叶墩承托石鼓。</p>
<p>荷花之一个寓意,在于与“和美”,“和谐”、“天作之合”的“和”、“合”谐音。有个“和合二仙”的造型,就是两个仙人,手持荷花、荷叶、或者宝盒的形象。</p>
<p>另一个寓意,就是清廉与高洁。</p>
<p>乾隆皇帝十二岁时,在圆明园牡丹台初次得见祖父康熙皇帝,</p>
<p>康熙问,汝读书否?答,读了。</p>
<p>康熙问,最近读了什么书?答,宋朝周敦颐的《爱莲说》。</p>
<p>康熙问,能背诵否?小乾隆于是背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支,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p>
<p>再一个寓意,就是象征佛教。因为中国古代虽有荷花,《诗经·郑风·山有扶苏》就提到了“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但是荷花作为装饰图案大行于世,是伴随着佛教从古天竺传来的。君不见莲花宝座吗?</p>
<p>&nbsp;</p><br/>

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10-6-16 16:57:00

回复:(老盘子)沧桑几易,逝者难回,北京四合院民居...

古人战争得胜,斩敌首级,伴土,堆积如山,号称筑为“京观”,用以威慑敌胆,夸耀胜利。此处门墩非正常聚首,亦可以号为“京观”也。呜呼,悲夫。

逍遥游天下 发表于 2010-6-16 17:01:00

<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00" size="5">照片完美,陆老讲解,知识全面,学习了。</font>

555找乐儿 发表于 2010-6-16 17:19:00

欣赏学习了!

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10-6-16 17:19:00

&nbsp;
<p>10,说到佛教,莲花又是佛教八宝之一。佛教用8种器物来象征吉祥,称之为“八吉祥”或“佛八宝”。其中法螺为一品妙音吉祥,盘长位居第八品,可作“八吉祥”的代表。按照佛教的说法,“八吉祥”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p>
<p>法螺,表示佛音吉祥,遍及世界,是好运常在的象征。<br/>法轮,表示佛法圆轮,代代相续,是生命不息的象征。<br/>宝伞,表示覆盖一切,开闭自如,是保护众生的象征。<br/>白盖,表示遮覆世界,净化宇宙,是解脱贫病的象征。<br/>莲花,表示神圣纯洁,一尘不染,是拒绝污染的象征。<br/>宝瓶,表示福智圆满,毫无漏洞,是取得成功的象征。<br/>双鱼,表示活泼健康,充满活力,是趋吉避邪的象征。<br/>盘长,表示回贯一切,永无穷尽,是长命百岁的象征。</p>
<p>&nbsp;</p><br/>

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10-6-16 18:08:00

&nbsp;
<p>这个门墩,石鼓前面是莲花,围绕着莲花的是缠枝菩提叶。佛祖在菩提树下打坐,觉悟成佛的故事,大家自然是知道的。荷叶墩前面那是“盘长”,谐音“长久”。其本物是盘曲的肠子,肠子当然很长了。听过相声“这是谁的肠子”吗?其中自有不足为外人道的因由。我只举喇嘛预备法事所需之物为例:通知你部提前准备“湿肠两副”。“湿肠”者,非干肠,亦非腊肠也,湿淋淋的活体剖出之肠子也。想想人的头盖骨制成的“巴喀喇碗”吧,还有人皮制成的法鼓,人腿骨制成的法号吧。</p>
<p>听了这些故事以后,您还会将如此来历的所谓“中国结”悬挂在自己家里吗?</p>
<p>要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结”,还是请您读读《红楼梦》里说的袭人请莺儿帮助“打络子”的故事吧。</p>

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10-6-16 18:25:00

&nbsp;
<p>12,文人雅事,采用一些事物的组合来象征,譬如“琴棋书画”。常见棋盘多为围棋的棋盘,这里是一个中国象棋的棋盘。围棋固然高雅,惜乎难于普及,象棋雅俗共赏,上了门墩。唐诗有云:</p>
<p>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p>
<p>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p>
<p>书本多由书囊包裹。</p>
<p>琴,是古琴,就是七弦琴,也就是诸葛亮在城楼观山景时候弹给司马懿听的那种琴,表现多为露出琴囊的半截七弦琴。不信您去问马连良先生。</p>
<p>画,表现多为卷轴。</p>
<p>&nbsp;</p><br/><br/><br/>

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10-6-16 17:57:00

&nbsp;
<p>“这个是什么”?我在现场提问年轻的编辑。她脱口而出“中国结”。</p>
<p>不知从哪一年起,市面大行“中国结”,不独典礼活动陈设,也有人请回家去,悬挂于中堂。须知所谓“结”,不是什么好东西,实乃“怨结”、“冤结”之结,不知为什么,“怨结”与“中国”组合,被称为“中国结”啦。这叫“风马牛”嘛,总是缺乏文化的缘故,缺乏文化也就罢了,还要跟风而动,哀哉。</p>

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10-6-16 17:58:00

<br/>

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10-6-16 18:02:00

&nbsp;
<p>我给编辑讲述了鲁迅文章提到的“和尚解结”的故事:</p>
<p>我们那里的阔人家,一有丧事,每七日总要做一些法事,有一个七日,是要举行<a name="baidusnap3"></a>“解结”的仪式的,因为死人在未死之前,总不免开罪于人,存着冤结,所以死后要替他解散。方法是在这天拜完经忏的傍晚,灵前陈列着几盘东西,是食物和花,而其中有一盘,是用麻线或白头绳,穿上十来文钱,两头相合而打成蝴蝶式,八结式之类的复杂的,颇不容易解开的结子。一群和尚便环坐桌旁,且唱且解,解开之后,钱归和尚,而死人的一切冤结也从此完全消失了。这道理似乎有些古怪,但谁都这样办,并不为奇,大约也是一种“惰性”。不过解结是并不如世俗人的所推测,个个解开的,倘有解结以为打得精致,因而生爱,或者故意打得结实,很难解散,因而生恨的,便能暗暗的整个落到僧袍的大袖里去,一任死者留下冤结,到地狱里去吃苦。这种宝结带回寺里,便保存起来,也时时鉴赏,恰如我们的或亦不免偏爱看看女作家的作品一样。当鉴赏的时候,当然也不免想到作家,打结子的是谁呢?男人不会,奴婢不会,有这种本领的。不消说是小的姐或少奶奶了。</p>

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10-6-16 18:05:00

太有意思啦,这一段文字,反复发送失败,提示说文章里边有“非法字符“小”“姐”,后来把“小”“姐”改为“小的姐”,就通过啦。

solin 发表于 2010-6-16 20:55:00

老师在哪儿讲座啊,新人问路~~~

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10-6-16 20:14:00

&nbsp;
<p>17,名贵的葡萄寓意多子。</p>
<p>中国本来没有葡萄,是汉朝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带回来的。葡萄一词本是外来语的译音,所以葡萄又写作“蒲陶”、“蒲桃”。</p>
<p>《史记·大宛列传》第3173页写道:</p>
<p>“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p>
<p>老陆释文:大宛,读音不是“大碗”,而是“大冤”,不信,您使用“紫光拼音字库”打字试试。汉武帝为了抢夺宝马,发兵打他们,你看他们冤不冤?</p>
<p>大宛国一带,时兴使用葡萄造酒,富人储藏的葡萄酒多至万余石,一石大约30斤,储藏几十年不会败坏。啊,这么多xo啊,要值很多钱啊,所以他们算富人。</p><br/>
<p>“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p>
<p>老陆释文:大宛民俗喜欢饮葡萄酒,那里的宝马喜欢吃苜蓿。所以汉朝使者带回了葡萄和苜蓿的种籽,天子下令在肥沃的土地上种植葡萄和苜蓿。</p><br/>
<p>“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p>
<p>老陆释文:后来,天马数量很多了,需要吃大量苜蓿;外国使者来长安的也多了,需要展示国威,因为宝马和苜蓿和葡萄,全都不是自己走来的,全都是远征军的战利品。于是皇帝下令在皇家园林的离宫别馆旁边,种植葡萄和苜蓿,多的一望无际。</p>
<p>知道不?法国也不是葡萄酒的祖宗。他们的葡萄酒和香水,也是从西域弄来的。哦,他们不叫西域,他们叫“中东”。他们爱玩的纯种马,也是和汉武帝一样,从中东弄来的。</p>
<p>因为葡萄来历不凡,曾经专属于皇帝,所以是名贵的,所以葡萄和宝马的图案,经常见于汉朝的“海马葡萄铜镜”纹饰。海马者,海外的马也,海马,就是“大洋马”。</p>
<p>葡萄和石榴一样,都是象征着多子,多子多福嘛。</p>
<p>顺便说一下,石榴,原名“海榴”,这个“海”字,和“大洋马”和“洋葱”的“洋”字一样,也是说明来自海外,“海洋”嘛。石榴也是从西域弄来的。石榴图案也常见于门墩。</p>
<p>&nbsp;</p><br/>

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10-6-16 20:16:00

既然朋友们爱听,下次讲座,就说门墩以及上马石的故事,如何?但是爆肚张经常客满,场地堪忧。

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10-6-16 21:21:00

&nbsp;
<p>18,吉祥纹饰有“暗八仙”的组合。仙人来到宅门,主人自然吉祥,也要沾些仙气。所谓“暗八仙”者,仙人并未出场,而是表现他们的道具,例如李铁拐的拐杖和酒葫芦,张果老的鱼鼓,吕洞宾的宝剑。</p>
<p>&nbsp;</p>
<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10-6/20106162113499548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p>
<p>&nbsp; </p>
<p>19,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这个是“椒图”,椒图生性闭口不言,因此就业时候,适合干保安,叫它去看门。宫门之上多有“兽面銜环”,口銜门环的,就是椒图。这个门墩上面是椒图,但是只有环,兽面被砸毁了,以革命的名义,砸。</p>
<p>&nbsp;</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10-6/20106162120329037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10-6-16 21:27:00

<br/><br/><br/><br/><br/><br/><br/><br/>

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10-6-16 19:00:00

&nbsp;
<p>15,花卉植物也有组合,例如“梅兰竹菊”。</p>
<p>梅花冰清玉洁,岂不闻“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没有提及一个“梅”字,但是说的就是梅花。</p>
<p>兰花清幽,不以花盛,而以香闻,号为“王者之香”,故而雅士佩兰携蕙。</p>
<p>竹子有节,象征“气节”,古人剖竹为符,号为“符节”,两半相符,可以证明无误,使人相信。故而印章又称“印信”。《红楼梦》里,把民用的符节称为“对牌”,以前自行车存车处也使用“对牌”。</p>
<p>菊花,迎霜傲雪不争春,百花发时它不发。故而周敦颐《爱莲说》说是“晋陶渊明独爱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p>
<p>牡丹,花朵庞大,颜色艳丽,气度不凡,自古价高。杜甫诗云“一束深红色,十户中人产”,好家伙,一束深红色的牡丹花,价值十户中产阶级的财产啊。所以,周敦颐说“自李唐来,世人多爱牡丹”。</p>
<p>但是,牡丹虽好,为什么不能入选国花呢?因为有人强烈主张梅花。梅花也好,但是偏重于江南,须知国都建于北京。还有,梅花之“梅”字,读音不够完美啊。所以国花至今空缺,牡丹成为一些城市的市花。</p>
<p>&nbsp;</p><br/><br/>

帝京子民 发表于 2010-6-16 19:00:00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 size="4">精彩!</font></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岩本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两次利用研修机会)开始大规模拍摄老北京胡同门墩儿的。当时他见到拆除的老院子,就把丢弃的门墩儿收下,有时还付钱购买,然后再打辆面的拉回到语言大学,年近花甲却不畏辛劳。语言大学的领导还算是有见识,批出一块地建成这座枕石园,向中外人士展示中国和北京的传统文化~</p>

solin 发表于 2010-6-16 18:53:00

<p>一直想整明白门墩儿上纹饰的意义&nbsp; 一直也没整清楚&nbsp; 听陆老师一讲,就更有兴趣下点功夫弄清楚了</p>
<p>&nbsp;</p>
<p>&nbsp;</p>
<p>为什么很多门墩上面的小狮子头都被砍了?是破四旧的时候被破坏的吗?</p>
<p>&nbsp;</p>
<p>还有 这小狮子是“狻猊”吗?</p>

小王卤煮 发表于 2010-6-16 19:31:00

<p><font face="Verdana">太有意思啦,回了北京一定去</font></p>

飞哥 发表于 2010-6-16 19:42:00

<p>图片和文字讲解详细!这些才是北京民宅多用的门墩,去年在雕塑公园展出的多不是北京的,且很多不是民用的。</p>

梦惊客 发表于 2010-6-17 09:50:00

雅俗共赏,好图好文,最好来个好食堂

0闲云野鹤0 发表于 2010-6-16 23:03:00

真是好文!

蓟风 发表于 2010-6-17 14:11:00

“沧桑几易,逝者难回,幸赖有识,掇遗扶衰。”感谢岩本先生慧眼识珠,收留这些胡同的弃儿。更感谢陆公深入浅出、纵横捭阖,道出此物之妙。

颐和吴老 发表于 2010-6-17 11:33:00

<p>她脱口而出“中国结”。</p>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好文,长知识!要是我可能会说:中国联通。</font></strong></p>

革命后代 发表于 2010-6-17 11:10:00

<p>开眼长见识!</p>
<p>&nbsp;</p>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语言大学枕石园里观赏门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