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的"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转: 近日,一座"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在上海世博会世界贸易中心协会馆亮相.这座缩微版的"圆明园"以1比150的比例制作而成,再现了全盛时期的圆明园雄伟壮观的全景.</font></p><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font> </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font></p>
<p><br/><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font></p>
<p><br/><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font></p>
<p><br/><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font></p>
<p><br/><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font></p>
<p><br/><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br/></font></p> <p>做的还比较精致,</p>
<p> </p>
<p>不过西部有那么大的山吗??</p> 据说原来打算展览结束后,放到圆明园,后来种种原因不能实现. 免费放圆明园,肯定能谈成! 让全世界能看到,比单放圆明园好,圆明园不只是北京的~ 圆明园永远不可能有什么全景!以什么时候为标准呢?乾隆时期?还是1860年?全是拼凑的!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就普通民众而言,其实缺乏的是对圆明园的关注,而非圆明园的研究.</font></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就譬如说例举两张西洋楼或清漪园的同一角度不同时间的老照片,很多人并不会察觉细节,反而觉得差不多呀?</font></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而实际上专门研究的人就会细致分析比较.重点在于关注与不关注.</font></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font> </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区别于故宫、颐和园等尚存的历史遗迹,圆明园已经不存了.作为关注者来说,应该让更多的不关注者开始关注.</font></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但我觉得现在很多情况是,专家们有时注重研究,过去还局限在国内,就自己馆藏的东西翻来覆去的看;</font></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现在开始海外寻访,这是好事.但意在"寻访",而非媒体认为的"寻宝".</font></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而其实媒体是让普通民众开始关注圆明园的主要途径.</font></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font> </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我始终认为圆明园在宣传方面的力道不足,即使是本次海外寻访活动,虽然前后新闻报道不少,但其中不乏有传统的认识错误,不但没有纠正,反而成天在主流媒体播放.名人效应不足,像红十字会、希望小学等这种爱心工程,名人的参与极大的促进了普通人参与的热情.作为企业产品来说,明星参与也是常见的宣传方法.相对的来看,故宫、颐和园或许没有明星"代言",但其最大的价值就是其自身,他们都还存在,有时无需代言或宣传,人们来到北京都知道要去故宫、颐和园;再说"红学",曹雪芹早已隐没于历史,红楼梦也非完整存在,但民众对红楼梦的关注却始终存在,研究的人多了,就成了一门"红学".不研究的人也会关注,因为红楼梦是有故事的,无论是纸面的著作还是影视剧,普通民众都可以从身边非常多的机会接触到.前几年的刘心武说红楼,则再次掀起了普通民众的红楼热.</font></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font> </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回说圆明园,自80年代以来圆明园的书籍屈指可数,有价值的价格不菲,不适合普通民众的阅读.80年代还曾出过几期圆明园学刊,但后来一度停止.近两年看到貌似又开始出了,但找了下淘宝、孔夫子,无此学刊可购.只有早先的五本.关于圆明园的电视或电影更是稀少,纪录片也几无可见,只常常在一些片子中作为配角出现几分钟而已.圆明园近期的一些活动,更是见不到有号召力的人物出现.所以有些时候不是让人们知道真实的圆明园究竟是怎样,而应是让人们知道曾有一座圆明园、圆明园有什么、圆明园有发生什么、圆明园里都有谁,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去告诉民众真实的圆明园为何.</font></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font> </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不过,这话说的容易做起来是十分不容易的,正如我总是想告诉别人:女史箴图并不是在圆明园内被劫掠的.但似乎没有多少人会听我的话,因为自我小时候开始,就从书本、老师、身边的各种环境中被告知: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是在圆明园被劫掠的.错误的思想一旦形成,想要纠正往往要比产生错误更加困难.所以就圆明园来说,或许少数人所知道的圆明园是不够的,大多数人所知道的圆明园是不对的,若要平衡人数的多少,就要双方互相的融合.有时候我不论版权的贴出许多老照片,其实只是想让更多人看到,无论他们看完后是如何想的.我能做的仅是如此.</font></p> <p>不过,我觉得这个景观如果可以再做的真实些,譬如西洋水法可以正常的运转,重现清代时胜境.以现在的科技来说,这个还是可行的应该.制作一个模型要更容易也更少争议.毕竟西洋楼除了西洋建筑外,其另一大特色就是西洋喷泉的盛观.</p>
<p> </p>
<p>同时这样的景观模型每次看都觉得缺少了什么,我觉得真实的圆明园不仅仅是其山其景其貌,还有园中的个体-人物.</p> 据说中国馆还有九州清晏?还是其他的?好像还专门找圆明园专家谈了下.这个就不知了.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斑马二世</i>在2010-5-8 12:03:00的发言:</b><br/>估计过几天大型纪录片<颐和园>上映,能掀起一阵清代皇家园林热吧,圆明园太缺少一部系统客观的纪录片了,现在人都浮躁,尤其是年轻人,没有人会在这些上下功夫,导致现在圆明园甚至包括颐和园等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匮乏。 </div>
<p>80后的年轻人国文底子都不行,浮躁不过是表面,对传统的陌生才是主因,一时有了兴趣不是坏事,但要深入下去,没有传统文化的底子是深不了的.还是在表面看热闹.</p> 过几天《颐和园》就上映了吗? 很反感这种模型,严重缺乏尺度、比例和细节,只能算是个以圆明园为噱头的工艺品,不能代表圆明园 估计过几天大型纪录片<颐和园>上映,能掀起一阵清代皇家园林热吧,圆明园太缺少一部系统客观的纪录片了,现在人都浮躁,尤其是年轻人,没有人会在这些上下功夫,导致现在圆明园甚至包括颐和园等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匮乏。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斑马二世</i>在2010-5-8 12:03:00的发言:</b><br/>估计过几天大型纪录片<颐和园>上映,能掀起一阵清代皇家园林热吧,圆明园太缺少一部系统客观的纪录片了,现在人都浮躁,尤其是年轻人,没有人会在这些上下功夫,导致现在圆明园甚至包括颐和园等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匮乏。 </div>
<p>希望能出本清漪园的书</p>
顶贴
<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10-5/2010591758252691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10-5/2010591758269929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10-5/2010591758267947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10-5/2010591758262504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p>模型的制作者--张进才先生<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10-5/2010591758269272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
<p><br/> </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rishon</i>在2010-5-8 11:56:00的发言:</b><br/>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就普通民众而言,其实缺乏的是对圆明园的关注,而非圆明园的研究.</font></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就譬如说例举两张西洋楼或清漪园的同一角度不同时间的老照片,很多人并不会察觉细节,反而觉得差不多呀?</font></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而实际上专门研究的人就会细致分析比较.重点在于关注与不关注.</font></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font> </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区别于故宫、颐和园等尚存的历史遗迹,圆明园已经不存了.作为关注者来说,应该让更多的不关注者开始关注.</font></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但我觉得现在很多情况是,专家们有时注重研究,过去还局限在国内,就自己馆藏的东西翻来覆去的看;</font></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现在开始海外寻访,这是好事.但意在"寻访",而非媒体认为的"寻宝".</font></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而其实媒体是让普通民众开始关注圆明园的主要途径.</font></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font> </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我始终认为圆明园在宣传方面的力道不足,即使是本次海外寻访活动,虽然前后新闻报道不少,但其中不乏有传统的认识错误,不但没有纠正,反而成天在主流媒体播放.名人效应不足,像红十字会、希望小学等这种爱心工程,名人的参与极大的促进了普通人参与的热情.作为企业产品来说,明星参与也是常见的宣传方法.相对的来看,故宫、颐和园或许没有明星"代言",但其最大的价值就是其自身,他们都还存在,有时无需代言或宣传,人们来到北京都知道要去故宫、颐和园;再说"红学",曹雪芹早已隐没于历史,红楼梦也非完整存在,但民众对红楼梦的关注却始终存在,研究的人多了,就成了一门"红学".不研究的人也会关注,因为红楼梦是有故事的,无论是纸面的著作还是影视剧,普通民众都可以从身边非常多的机会接触到.前几年的刘心武说红楼,则再次掀起了普通民众的红楼热.</font></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font> </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回说圆明园,自80年代以来圆明园的书籍屈指可数,有价值的价格不菲,不适合普通民众的阅读.80年代还曾出过几期圆明园学刊,但后来一度停止.近两年看到貌似又开始出了,但找了下淘宝、孔夫子,无此学刊可购.只有早先的五本.关于圆明园的电视或电影更是稀少,纪录片也几无可见,只常常在一些片子中作为配角出现几分钟而已.圆明园近期的一些活动,更是见不到有号召力的人物出现.所以有些时候不是让人们知道真实的圆明园究竟是怎样,而应是让人们知道曾有一座圆明园、圆明园有什么、圆明园有发生什么、圆明园里都有谁,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去告诉民众真实的圆明园为何.</font></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font> </p>
<p><font face="Arial" color="#000000" size="2">不过,这话说的容易做起来是十分不容易的,正如我总是想告诉别人:女史箴图并不是在圆明园内被劫掠的.但似乎没有多少人会听我的话,因为自我小时候开始,就从书本、老师、身边的各种环境中被告知: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是在圆明园被劫掠的.错误的思想一旦形成,想要纠正往往要比产生错误更加困难.所以就圆明园来说,或许少数人所知道的圆明园是不够的,大多数人所知道的圆明园是不对的,若要平衡人数的多少,就要双方互相的融合.有时候我不论版权的贴出许多老照片,其实只是想让更多人看到,无论他们看完后是如何想的.我能做的仅是如此.</font></p></div>
<p> </p>
<p>任何学术领域要作到精与深,这只能是少数人的事,大众是不必苛求的.大众只是了解层面,没有对和不对,常识不大缪就好.</p>
<p>现在的问题在媒体,瞎讲的太多了.</p>
<p> </p>
<p>学刊5期后新出的在孔网和淘宝上找找,应当还有卖的</p> <p>圆明园的管理者为啥不自己做这样一个模型呢?想来,应该比这个做的更好吧?</p> 这个模型做的比较粗糙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神之荣耀</i>在2010-5-10 8:43:00的发言:</b><br/>
<p>圆明园的管理者为啥不自己做这样一个模型呢?想来,应该比这个做的更好吧?</p></div>
<p> </p>
<p>没有钱。。。。。。。。。</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