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传承北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为了推动北京传统文化教育,整理了以下二十个专题的要点,并且已经陆续发在本网上,请网友们翻阅和指正:<p> ------为什么说北京传统文化(京文化)是皇家文化与世俗文化</p>
<p>(包括士子文化和市井文化)的典型结合?</p>
<p> ------为什么说北京建城有三千多年而建都只有八百多年?</p>
<p> ------为什么北京城及其前身选址在永定河出山口处附近,而从元起略向东北迁移?</p>
<p> ------蓟城在何处?</p>
<p> ------为什么说唐幽洲城位置可以确定?</p>
<p> ------为什么说北京古城是“营国之最”?</p>
<p> ------“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东单、西四、鼓楼前”的含义是什么?</p>
<p> ------北京古城的中轴线有无变化?</p>
<p> ------为什么明朝改变元大都布局,后来又建筑外城?</p>
<p> ------清朝在北京内外城功能上有何变化及原因?</p>
<p> ------风水学说与北京古城和紫禁城的布局与建筑有何关系?</p>
<p> ------“九坛八庙”各在何处,各有何功能?</p>
<p> ------为什么说北京曾经是“水乡”?</p>
<p> ------北京古城中轴线的文化含义是什么?</p>
<p> ------为什么说北京的四合院最典型,文化内涵很深?</p>
<p> ------宫殿与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建筑风格有何不同?</p>
<p> ------大栅栏地区怎样融合了皇家文化、士子文化与市井文化?</p>
<p> ------为什么北京中心区从“丘陵状”变为“盆地或锅底状”?</p>
<p> ------为什么北京古城的城墙与城门会消失?</p>
<p> ------梁思成先生关于保护北京古城风貌的意见给了后人怎样的启示?</p>
<p style="TEXT-INDENT: 2em">近年坊间似乎对于北京文化有了出乎寻常的热情,但是又似乎北京文化就是长城、故宫、京剧、烤鸭和各种小吃,只能说“浅”,是“懵老外”。胡同在保护、在又一次兴起,但是个中神韵多被扭曲、误导。我亲耳听一外地蹬三轮搞胡同游的,向游客大讲恭俭胡同的由来是皇上提倡节俭,岂不是糟蹋!须知恭俭胡同源于此地原是明内务府内宫监所在。如此下去,还有真文化吗?</p>
<p style="TEXT-INDENT: 2em">什么是“文化”?这里不取一般知识的含义。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我们在研究和讨论北京传统文化时是取广义的含义。</p>
<p style="TEXT-INDENT: 2em">现在传统文化缺失严重,谬种流传不为怪。如一场演出的最后一个节目总称“压轴”,其实压轴是倒数第二个节目,最后一个称“大轴”。如念对联、贴对联不知道“右前左后”,先左后右的大有人在。如中国礼仪“左为上”。这个左以什么为准?如“一亩三分地”是怎么来的?如八旗旗帜颜色,是“整”还是“正”,是“厢”还是“镶”?</p>
<p style="TEXT-INDENT: 2em">逛天坛,不知道为什么有圆形大殿和祭坛,不知道为什么北墙为圆角而南墙为方角,还把圜丘念成环丘。最大的误导源就是影视,害人不浅。电影《孔子》居然连孔子之子的名字都写错,让孔子当面叫“子路、子贡”。在《百家讲坛》说“红楼”的名作家居然不知道皇帝之逝须用“崩”,而不能用“薨”,来个“康熙薨逝”。再文雅、深入一点的,老舍先生投湖在太平湖(以改地铁车辆段),正名为“泓渟”,字意为何?为什么必须把燕京读作“烟”京而不能读作“验”京?为什么非用现代人思维解释北京古城北面只开两个城门,而根本不知道古人是依据风水学说而安排的。等等。</p>
<p style="TEXT-INDENT: 2em">北京传统文化教育十分重要,但是要深入浅出,准确、抓住要害,不要象普及京剧似的,不去推进欣赏(源流、剧目、行当、程式、行头、砌末、流派、名家等),而是人人学唱。滑稽!</p>
<p style="TEXT-INDENT: 2em" align="right">北京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也就是“规矩”、“制度”。以礼行为、依礼行为,才能各得其所,各适其度,社会和谐安定。现在社会弊病之一是不按规矩办事,美其名曰:张扬个性、提倡竞争;之二是做人、做事不认真,随随便便,怎么都行,对错不分,游戏人生。长此下去,钱学森老提出的人才问题永远解决不了。</p> 楼主列这一大堆题目都不错,每个都能写本书。 等羊油建好了,给我留个馄饨摊儿的地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盘子</i>在2010-1-18 11:53:00的发言:</b><br/>
<p>市政配套源费谁出?</p></div>
<p> </p>
<p>上下水管线和电线,这个好解决,当地招商、开发负责这些也是最基本的,土地出让50年他们也是有利润的,更何况之后的安保、卫生等还能解决当地一些就业。</p>
<p> </p>
<p>冲水马桶,各家在院墙外面挖一个污物井即可,需要掏粪的时候给环卫打电话,每次结帐即可。</p>
<p> </p>
<p>天然气就不要想了,换煤气罐就行,自己就办了。</p> <p>市政配套源费谁出?</p> <p> </p>
<p>不是乌托邦,我已经不是满脑子梦想的时候了,这些并不难实现,具体细节我都考虑过,土地是租赁的,50年,所谓的规划也不是指前期投资,因为根本不需要第三方的前期投资,各家盖各家的房子,盖多了连成一片就成了胡同巷坊了,随着人越来越多,公积金越来越多,再进行公共设施的逐步建设,十几年内能实现第一处公共设施就可以。只要有人用某种公共身份谈下一片地皮,操作起来太容易不过了,目前缺少的不是别的,就是齐心的北京人。</p> 羊油乌托邦 <p> </p>
<p>真正的北京人,不能仅仅坐在这里讨论学术上的文化,留影像、留文字虽然很重要,但都是被动的行为,对保护北京城起不到半点作用。</p>
<p> </p>
<p>比如应该提倡“京婚”,说白了就是北京的找北京的,但这并没有要求说必须几代以上在北京,哪怕这个人的父辈就是外地来的,只要他/她热爱北京文化和历史,有一份北京人的大气、正值就行。</p>
<p> </p>
<p>再有就是应该提倡"北京人聚居"的概念,通过各自的关系,在城外某处找一块地,以开发的名义,有老北京情结的北京人可以在那里按照规划的地点盖房、聚居,资金富裕的可以花几十上百万盖大宅子,资金不富裕的花个10万左右弄个小门小户也是可以的,大家都挨在一起,不搞贫富分区。一开始呢,可以周末过去居住,同时安排一些集体讲座,每逢节气都按照老北京的习俗搞一些活动,时间久了,大家的时间允许了,那个地方就不再仅仅是周末度假的地方,而是日常居住的地方,虽然离开了老北京城,但我们还可以创出一片新天地,我们可以适当收取物业费,共同建设胡同、标志性的城门、庙宇、等公共区域。房子只能在北京人之间转让,绝不炒作。</p> 二楼内设想超牛,独立王国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