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窗瘦影 发表于 2009-9-23 23:12:00

[原创]浸在啤酒花里的故事

 
<p>浸在啤酒花里的故事</p><br/>
<p>几碟小菜,三两知己,围桌而坐,推杯换盏,有人讲些市井轶事,有人道些社会趣闻,再要尽兴,还可以划拳行令,吆五喝六。这样的场景,若没有了酒便立即索然无味。</p>
<p>在我们老祖宗的超豪华酒单上门类品种繁多,只是没有夏季里颇受男女老少追捧的啤酒。啤酒敲开中华古国酒文化大门的时间并不长。</p>
<p>等闲难识啤酒面的我,是因一个小学同学而喝上了第一口啤酒。同学姓曲,我们既是同学也是街坊,或许还能算做发小儿。小时候他比较乖巧,很有眼力价,好张罗也不惜力,与他家紧隔壁的一位梁老先生便将他认做了干儿子。老先生是个光棍,解放前的早年间是靠打小鼓为生,由于人很精明活络,也就有了些积蓄,据说还从一些破落的宅门趸过几件宝,手头自然显得很是宽裕。我不记得这位老先生有什么嗜好,唯一记住了他喝啤酒。</p>
<p>每值周末,梁老先生总要喝上几杯,陪着小曲给老先生买啤酒也是我非常乐意承担的任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北京人基本是不认啤酒的,饭馆饭店里由于销售不是太好也很少进啤酒,只有些个别的饭馆肯承揽这项销售任务。要承担这项任务,就要安装一个茶炉模样一人多高的保“温”大罐,啤酒大多则是由装着冷藏罐的130卡车运送来,通上根胶皮管子接到饭馆里,然后用泵打入大罐中。</p>
<p>距我们家最近的便是在绒线胡同把西口路南,门开在宣内大街上的那家小饭馆,逢周末这里会供应啤酒,也允许散打啤酒带回家。</p>
<p>饭馆的名字我已经记不清,依稀记得它供应炒菜和花样繁多的小凉菜,与小曲同来我们通常是不买菜的,只是排队后要上两升啤酒,灌进梁老先生的竹笓儿暖瓶里,虽说饭馆的酒升标着刻度,但在啤酒漾起的泡沫和昏黄的光线中,服务员并不太深究,给的也只多不少,加之灌入暖瓶时受泡沫影响总会淤出一些,于是我们将多余的酒和由泡沫还原的酒倾在酒碗里,也就有了浅尝辄止的权力。</p>
<p>记得那时的散啤酒是二毛八一升,瓶啤酒就根本没有印象,很少见到出售。即使如此,那种味道对孩子的我们来说简直像在喝中药,于是学着旁人,也就叫它“马尿”了。</p>
<p>第一次真正的喝啤酒还是在文革开始后,那是个夏天,极热,中午了,还没有吃饭,一位囊中充盈的同学答应请客,地点是在绒线胡同里的四川饭店小吃部。当时的四川饭店对外不营业,只负责接待首长和国际友人,文革了,就更少见它开张,但外面临街那幢两层中西合璧式建筑的小吃部却异常红火,天天中午人满为患,特别是那里的担担面,至今我也认为全北京没有一家餐厅饭馆能做出那种特殊的美味,包括新街口的“新川”,再加上一些独具特色的小菜儿,更是让它远近闻名。</p>
<p>乘着高兴,同学买了两升啤酒,我在心里一直有着那“马尿”味道的记忆,始终不愿沾唇,但天气热,担担面也是热辣非常,而泛着泡沫的啤酒却看着就冰凉诱人,同学似乎看出了我的犹豫,又买来两瓶浸过冰水的北冰洋汽水,兑在了凉啤酒中。</p>
<p>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真正像男人似地喝啤酒,因而给我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说实话,真是太好喝了,让我很久很久也无法忘怀,也让我再忆起这位同学时最先想到的就是坐在四川小吃部里的情节。冰凉的啤酒沁入喉咙的刹那,有些苦涩,借助汽水,又有些甜辣,暑热突然消退了,你会感到从心里向外发散的凉意。之后就是一口接一口地快意地吞咽下这爽口沁心的饮料。</p>
<p>不久,在上山下乡的狂潮中我被抛到了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长年的艰苦磨练中,许多知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但凡高兴了失意了兴奋了忧伤了,不论好事坏事,有没有朋友相聚,都要将它请上桌面聊做陪伴。</p>
<p>不过那时大多喝的只是国酒,最多的是散打白酒,便宜,就算好些的也只6分钱一两,搪瓷把缸子打上二两足够个人浇愁。何况村里代销点卖货的也是个小青年儿,对知青格外照顾,尽可赊欠。有时进县城办事,坐在十字大街的国营饭馆里也会喝点儿小酒,偶尔回忆起啤酒的味道,自然会回想起四川饭店小吃部里的情景,我想,举凡老知青都能理解那种精神会餐的特殊诱惑。</p>
<p>不过我所在的县城是买不到啤酒的。后来,也不知是哪位供销合作社负责的大爷,心眼一热,从外面进了点货,几瓶啤酒便大模大样地排列在高高的货架子上,可惜当地没有识货人,它们孤独地站在那儿一站就是好几年,直到酒色发暗,已经完全不能喝,才又被撤换成白酒,这也是当时我们县里的连贫下中农都会笑喷的一节小笑话。</p>
<p>回城上班后,手头儿有了进项,生活渐渐富裕一些,粮票取消了,副食本下岗了,啤酒倒是突然受到大家追捧,特别是三伏溽暑,背心裤衩大蒲扇的,再灌上一杯凉啤酒,真是惬意赛神仙。不过大家都这么想也就苦了自行车轮胎。真赶上抢手时,就算跑上半个西城区也未见得能打上两升。您要说这排啤酒也是个轧功夫的活儿,大家伙提着暖瓶水壶塑料桶,排上个把小时的队太正常了,一升4毛价钱还算公道,可要是饭馆硬性搭凉菜,就让人稍有不爽,再赶上眼瞅着排到了,卖酒的大喊:还有两份儿,后面的别排了!那可真有和他打架的心,再看看饭馆里进餐客人,照样还能喝着升啤,心气儿又立马就像皮球泄了气。</p>
<p>记得有一年的夏天,无意中发现了一家能够保证供应散啤的饭店,让我个把月里喝啤酒没用排队,着实得意了很久。那是在民族宫的西配楼,二楼是家回民餐厅,只是挺肃静,没有几个食客,那年头要进那种饭店还是得壮着胆子往里闯,可售货员态度挺好,还不用搭菜。只是怪我嘴太敞,勾朋引类的,人家终于不耐烦,门里站上了个把门儿的紧盯着提溜暖壶灌啤酒不就餐的,我们最终也只好作罢。</p>
<p>夏天喝散啤,凉是凉,遗憾它不能放得太久,一“乌突”了就太难喝了,放到第二天就只好倒下水道。那阵儿冰箱还是稀罕物,所以存放啤酒只以暖壶效果最好。</p>
<p>随着冰箱渐入百姓家,随着瓶啤扩大生产,散啤质量越来越差,兑水的无良商家越来越多,它便逐渐从老百姓的视野中消失。不过近些年,散啤改名生啤又在餐厅饭店大放异彩,只是升换成了“扎”,容量少了不算价格也贵了许多。</p>
<p>不久前,陪内人逛商场,四楼是个大型的中式快餐厅,逛得又热又累还有些烦,吃午饭时看到有生啤,便要了一扎,酒还算不错,但怎么也觉得酒不够量,喝到快见底儿了,才发现那酒扎的底儿厚厚的,中间还向上高高凸起,怪不得酒量少了许多,先是气愤,然后又哑然失笑,再想想也就释然了,这年头怪事多多,这也就根本不算什么了,与其生气,回家喝瓶啤得了,惹不起咱总躲得起吧。</p>
<p>但是甭管怎么说,早年喝散啤的故事在我的记忆深处总占据着一点儿位置,不经意间就会想起,于是也就会伴着记忆泛起股苦涩又甜丝丝的啤酒花的香味儿。</p>

横窗瘦影 发表于 2009-9-26 14:08: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心一</i>在2009-9-24 23:15:00的发言:</b><br/>
<p>以前有过可是已经忘了许久的问题:这啤酒不是豆汁儿,怎么从马尿变成甘泉了的?</p>
<p>一种可能,以前的啤酒确实有马尿的味儿,可以这么想吗?</p>
<p>&nbsp;</p></div>
<p>心一老弟好~~~</p>
<p>这问题挺有趣,过去有一阵子北京人都这么称呼啤酒,您要问我,只能给个非准确答案:)啤酒是泊来品,对外来物种,老北京人会有种潜在的排外心理,起外号就给了个贬义的,那会儿许多街道是土路,马做为运输工具很常见,不像如今,既要黄土不露天,又不准马车入城。马是牲口,排泄物不好控制,小便很黄很多,会在土地上激起白色泡沫,另外那时的酒类饮料颜色不多,就将啤酒与马尿对号入座了。</p>
<p>至于味道像,大概可能性不大,因为大约没人真的尝过:)只是以闻到并加以排斥为准了。就像是老北京人在说酒鬼时,会说:你这家伙又上哪儿灌猫尿去了?大约也不是说白酒会有猫尿的味道。</p>
<p>另外,过去走在城市里的马,为了保持清洁,会在马屁股下面挂个帆布兜子,北京人叫它粪兜子,当老北京人嘲笑戴口罩的人时,较恶毒的也会用此来比喻。包括北京的老瓦匠,原来总会在腰后面别着个帆布兜子,四角扎起,为的是在房顶干活儿时系泥灰之用,因为它很脏及瓦匠挂的位置,也就会被叫做粪兜子。</p>
<p>这只是我的想法吧,对不对的,权当个参考吧~~~~说得都是些腌臜事儿,见谅:)</p>

子屋 发表于 2009-9-26 17:04:00

师兄最近笔头很顺哦,好文多多啊!恭喜!

子屋 发表于 2009-9-28 08:50:00

是得修炼了,不然老胳膊老腿儿给人添麻烦。忙了几天破记性把原来窝头屋的密码给忘了只好再注册了,吼吼!

横窗瘦影 发表于 2009-9-27 22:08:00

<p>师妹好~~~~~许久不见,到哪儿修炼去了?</p>
<p>不会是上终南山参禅静修去了吧?:))</p>
<p>怎么竟然连法号都改过了?<img alt="" src="http://bbs.oldbeijing.org/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5.gif"/></p>

横窗瘦影 发表于 2009-9-24 22:55: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路丁</i>在2009-9-24 0:05:00的发言:</b><br/>
<p>四川饭店小吃店还真让人留恋,正宗的担担面、醪糟汤圆-----似乎还嘴有余香:)现在满大街的成都小吃------吃完不知什么味儿:)。</p>
<p>有一阵儿,我记得夏天买散啤真是排大队:)),现在品种多了,越上档次了,也没有那会儿喝散啤的劲儿了。</p></div>
<p>给路兄问个好~~~~</p>
<p>您对四川饭店小吃店肯定是印象深刻,只是对啤酒大约就不那么执着了吧?:))小吃店可就在黄门儿的斜对面----</p>

飞哥 发表于 2009-9-24 11:38:00

横窗先生写了自己对啤酒的感受,不过我最佩服的是先生的心态,呵呵,凡事坦然、释然,只要就好喝,虽然分量不足,心里知足就好。

习惯成自然 发表于 2009-9-24 13:28:00

文章写得好,不禁想起新中街小吃店,就是现在东四十条桥东北角那个洋式大M快餐。那时候在北摩上班,下了班几个人在那要了几升(塑料升)啤酒,点几盘凉菜,他们那里的饺子非常好,也买了;另外,东直门三角地小饭馆的饺子也非常好吃。扯远了,话说回来“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啤酒没有了,还好,同事准备带回家的一桶豆汁儿(早晨在东直门外打的)被拿来救急,十升生豆汁儿被我们喝了个干。现在偶然见面还被念起。

路丁 发表于 2009-9-24 23:05: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横窗瘦影</i>在2009-9-24 22:55:00的发言:</b><br/>
<p>给路兄问个好~~~~</p>
<p>您对四川饭店小吃店肯定是印象深刻,只是对啤酒大约就不那么执着了吧?:))小吃店可就在黄门儿的斜对面----</p></div>
<p>老弟好!就在黄门儿斜对过儿,我还有一同学住在小吃店这边儿的斜对过:))是电影公司的宿舍,旁边有个嘎里胡同,有段小故事,慢慢告诉您:)。</p>
<p>啤酒?哪天比试比试:))</p>

横窗瘦影 发表于 2009-9-24 23:27: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草长鹰飞</i>在2009-9-24 0:38:00的发言:</b><br/>
<p>很有眼力价--是不是 有眼力见儿 之误啊先生?!</p>
<p>&nbsp;</p>
<p>------------</p>
<p>老先生们摽着膀儿的写字,真令我欣喜呢!!</p>
<p>--------------</p>
<p>这么着吧,十一咱抽个空子聚聚,请老先生们赏在下一个脸面!</p></div>
<p>谢谢飞鹰版主纠正~~~~眼力见儿一词</p>
<p>后面的话您可言重了------聚聚没问题,平辈论交吧~~~~</p>
<p>&nbsp;</p>

横窗瘦影 发表于 2009-9-24 23:30: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飞哥</i>在2009-9-24 11:38:00的发言:</b><br/>横窗先生写了自己对啤酒的感受,不过我最佩服的是先生的心态,呵呵,凡事坦然、释然,只要就好喝,虽然分量不足,心里知足就好。 </div>
<p>有些事,无力改变,坦然接受或许倒更好些~~~~</p>

横窗瘦影 发表于 2009-9-24 23:31: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习惯成自然</i>在2009-9-24 13:28:00的发言:</b><br/>文章写得好,不禁想起新中街小吃店,就是现在东四十条桥东北角那个洋式大M快餐。那时候在北摩上班,下了班几个人在那要了几升(塑料升)啤酒,点几盘凉菜,他们那里的饺子非常好,也买了;另外,东直门三角地小饭馆的饺子也非常好吃。扯远了,话说回来“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啤酒没有了,还好,同事准备带回家的一桶豆汁儿(早晨在东直门外打的)被拿来救急,十升生豆汁儿被我们喝了个干。现在偶然见面还被念起。 </div>
<p>豆汁代酒,也是件韵事了:)问好朋友~~~~~~</p>

心一 发表于 2009-9-24 23:15:00

<p>以前有过可是已经忘了许久的问题:这啤酒不是豆汁儿,怎么从马尿变成甘泉了的?</p>
<p>一种可能,以前的啤酒确实有马尿的味儿,可以这么想吗?</p>
<p>&nbsp;</p>

草长鹰飞 发表于 2009-9-24 00:38:00

<p>很有眼力价--是不是 有眼力见儿 之误啊先生?!</p>
<p>&nbsp;</p>
<p>------------</p>
<p>老先生们摽着膀儿的写字,真令我欣喜呢!!</p>
<p>--------------</p>
<p>这么着吧,十一咱抽个空子聚聚,请老先生们赏在下一个脸面!</p>

革命后代 发表于 2009-9-24 07:57:00

<p><font size="4">酒趣!</font></p>

路丁 发表于 2009-9-24 00:05:00

<p>四川饭店小吃店还真让人留恋,正宗的担担面、醪糟汤圆-----似乎还嘴有余香:)现在满大街的成都小吃------吃完不知什么味儿:)。</p>
<p>有一阵儿,我记得夏天买散啤真是排大队:)),现在品种多了,越上档次了,也没有那会儿喝散啤的劲儿了。</p>

横窗瘦影 发表于 2009-9-23 23:15:00

看过了然客朋友的《北京人与散啤》,勾起了不少回忆,也写点儿东西,凑个热闹~~~~

横窗瘦影 发表于 2009-9-28 23:24:00

<p>子牙,子产,子路,子房,子屋~~~~~~~~~~</p>
<p>抓大放小,师妹想来不是记性问题,尽忙大事,小事忽略也是情有可原的--------理解:)<img alt="" src="http://bbs.oldbeijing.org/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2.gif"/></p>

路丁 发表于 2009-9-28 23:54:00

好像那后来成了卖德州扒鸡的店了,在绒线胡同里那面是一个小百货商场。对面是粮店,拐出来就是山东馒首,后来成了“好邻居”连锁超市:),好像没记错:)

横窗瘦影 发表于 2009-9-28 23:28:00

过去的东口小饭店<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9/200992823295995281.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横窗瘦影 发表于 2009-9-28 23:33:00

照片质量很差,这就是当年的小饭馆---------开始尝啤酒的地方

路丁 发表于 2009-9-29 00:23:00

没错儿。再过去就是电影公司的宿舍,有我一个同学,嘎里胡同的故事是她的。嘎里胡同不长,一头儿在绒线胡同,一头儿在宣内大街,是一直角拐弯儿~~:)).

横窗瘦影 发表于 2009-9-29 00:13:00

小百货店后来不经营,关张了,那天正好与老街坊聊起来,说那儿是西单华莎布公司的仓库,存放着许多布料~~~~就把着嘎里胡同口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浸在啤酒花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