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福胡同不拆了——旧城保护能否胜利,我的理解
<p>初来北京是失望的。真正爱上北京,是我第一次路过地安门的时候。</p><p>然后,读了《城记》,知道了梁思成为保护北京的呕血之争。</p>
<p>再然后,成了心里有些许“老北京情结”的外地人。</p>
<p>虽然,我知道,北京本地的年轻人,根本不贪恋老祖宗留下的四合院和胡同。“成大杂院了,都拆了才好呢!”他们都去住楼房了。</p>
<p>把北京建的再繁华又如何?比得了香港么?两三百处城中村,堵塞的交通,像大鸟拉屎似的摊了400多平方公里的地界,择出那么几处上镜的建筑,就敢宣称是国际大都市?</p>
<p>后来我才明白,和中国几乎所有的事情一样,旧城的消失是有不可抗拒因素的。那就是政治力和经济利益。“北京不是我一个人的北京。”想到这,我才慢慢释然了。</p>
<p>偶然有一天读到陈凯歌的一句话,深有同感:“我现在已经不太上街,我的北京已经消失了。”</p>
<p> </p>
<p>我亲眼目睹了旧前门的消失,被潘石屹折腾成“北边影视城,南边骨灰盒”的新前门,至今还门前冷落车马稀。切断了它的文脉,能寄望前门的复活么?好比被一场大火烧掉的隆福寺,永远一蹶不振。</p>
<p>还有那个可笑的“国家大剧院”。如果不是有人为安德鲁保驾护航,那个傻瓜的、被骂做“坟墓”的大玻璃弹,怎能空降在紫禁城的龙脉上?我不反对怪诞的建筑,搬去奥林匹克公园多好啊,那有已经开凿好的人工湖!</p>
<p>文保人士总在“呼吁”,总在“挽救”,可是毁灭随时都在进行,就像古时的忠臣,有“旧城禁止大拆大建”的尚方宝剑高悬,却未必能斩尽所有奸佞,双方拉扯的结果本身就是个矛盾的悖论。</p>
<p>有时候我们些微的胜利了,如东四八条,可是我们输的更多,中信城——拆掉了宣南文化的将近三分之一;金融街东扩——拆掉了鲁迅、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还有东安福胡同——长安街最后一片胡同,香妃庙,回回营,袁世凯花墙。</p>
<p>想想这些响当当的名头和理由!中信集团,金融街,“献礼60年大庆”!再看看那些尘埃落定的项目:李嘉诚的王府井,陈丽华的金宝街,潘石屹的前门!</p>
<p>经济力和政治力最强,文化力最弱,法治不张,(说官商勾结会不会被“绿坝”?)对金钱的狂热让一切失去了理性。</p>
<p> </p>
<p>然而,最近看到的图片报道:东安福胡同的拆迁停止了。那堵花墙后退重建,已经拆掉的房子重修再盖,那些没有拆成的房子又在刷白漆。估摸是拆迁矛盾太大,在国庆前是不可能完成任务了,给中央的献礼只能先对付一下。</p>
<p>东安福胡同如同没有爆炸的火药桶,当地居民见到媒体分外眼红,将声称“补偿款买两套房还有富余”的报纸重重拍在桌子上。</p>
<p>说实在的,如果“60年大庆”只是拆房修路的好大喜功,那些被拆房子的老北京人会enjoy我们的盛世么?</p>
<p> </p>
<p>当然也有反对者说:“你无法阻挡城市的成长。”是的,可我不乐见她的畸形成长。没有公正透明,没有人文智慧,没有规划统筹,没有令行禁止,不光是旧城的问题,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说是虚假繁荣的。</p>
<p>现在的北京,和现在的中国是一个步调,像网络笑话说的:明明是奥拓,却一直活在自己是奥迪的幻想中。车轱辘快散了架,还在拼命喊着,我是奥迪! </p>
<p>不过聊以安慰的是,奥拓还活着,而且活得意气风发,因为他一直进步着。东安福胡同低调的停止拆迁,民间的胜利能持续多久有待观察,但是至少,有力量不时的拉一把,我们的管理者们,不会走得太偏。</p>
<p> </p> <p>楼上的,我是第一次注册老北京网,不是什么马甲,请你不要妄自下结论。</p>
<p>欢迎你有不同意见,但请有理说理,不要发你的无名邪火,谢谢。</p> 东安福的停拆我看是暂时的,还2月就是国朝大庆了。这之后呢?修起那墙多半还是一些宿命因素起的作用。 <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00" size="5">分折的精辟。有根据、有理性、有事实、前因后果、结论有逻辑、是行里、行外人能够接收判断。</font></strong>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 size="4">一个新马甲,紧一个红批示。就像中学生的议论文,没意思。</font></p>
页:
[1]